尝试成功

2024-05-11

尝试成功(精选十篇)

尝试成功 篇1

读罢以后, 感触很深。如何让他们能够有成功的体验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爱默森与他的儿子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圈内, 儿子在前面拼命拉, 爱默森在后面拼命推, 牛却固执的四脚蹬地, 一动不动。这时他们家目不识丁的女仆走过来, 把自己的手指头放进小牛嘴里让小牛吮吸, 等小牛吮吸得正起劲时, 她轻轻朝小牛背上一拍, 小牛便乖乖地走进牛圈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 正像驱赶倔强的小牛一样, 能理解与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常常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 激发他们成功的动机和信心,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需要

中学生不同于大人的心理、性格、情感和需要。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 要尝试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事物, 从实际与特点出发, 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 以适应中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成功的欲望。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好胜、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学生好奇、爱玩、喜欢表扬, 一切从兴趣出发, 有兴趣就爱学。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 寓教于乐。例如, 声、色、光、影结合的动态模拟展示的多媒体情景创设, 情景表演, 小组竞赛等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加活动。通过人人赛记忆, 个个比能力, 组织赛互助, 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 受教育地权利是均等的, 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课堂提问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二、承认差异, 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学生受不同的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形式个性差异。应该承认他们的差异, 扬长避短, 发展他们的长处, 弥补他们的短处, 调动每个学生的成功因素。

我们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活动形式、预习项目、练习作业和评价标准。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求能配合教师解答难度大一些的题;阅读《数学学习报》等。对学习较后进的学生要求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

三、尊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学生天天在长大, 日日在发展, 可塑性很强。学生发展有潜能, 但不可压力过大, 应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发展依靠热情, 热情期待激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学生的学习意志、习惯、态度、方法、理解能力、记忆水平、学习效果都经常在变化, 应注意观察, 有的放肆地随机改变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不应该用老眼光、旧办法抑制学生地思维发展, 消弱他们地信心, 影响他们地进步。

孩子对肯定地渴求、对表扬地喜悦、对成功地愿望在逐步强烈, 教师地一个点头、一个笑、一个抚摩, 一点鼓励都是对小学生进步地承认, 都将促进小学生充满自信地不断进取。

四、优化评价

评价是一种手段, 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 有什么样性质的评价,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不能把评价作为棍子去整学生, 不能只注重评价的结果, 应把评价当作一个探索增值的过程, 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机制, 通过评价推动学生朝目标不断前进。也就是说评价重在增值。

教学评价地目的在于发现问题, 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它不仅是一个理论过程, 更重要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纠正失误的理性——情感过程。

五、给学生定一个适当的目标

尤其是那些各方面能力相对差些的学生, 我想给学生制定一个适当的目标, 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 不做大教授, 更不做大法官, 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 在旁边点一下, 学生精彩了, 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 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六、帮学生找到自信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分数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通常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受到比较多的关注, 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到一边, 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糟糕, 作家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 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 是每一位老师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我执教的班级中, 曾有这样一位学生, 三年级他转入我班, 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 因此总是得过且过。可父母对他期望较高, 他为了不让父母失望, 总是撒谎。有时逼急了, 逆反心理严重。家长为此十分着急, 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于是, 我找他来谈心, 在与他的谈话中, 我得知, 原来他总觉得自己与父母的期望距离很远, 反正做不到, 还不如不做。了解了他这一想法后, 我又找来了他的父母, 并与他的父母和他坐下来, 为他一起制订一套经过他自己努力, 完全可以达到的第一阶段目标, 即能按时完成每一次作业, 能够诚实地面对每一件事, 争取将成绩在原有基础上在提高一个层次等等。为了帮助他完成这一目标, 我们时常提醒他, 鼓励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已经能完全达到这一目标, 看着这一目标被自己达到了, 他自己由衷地感到高兴。乘热打铁, 我与他的父母又帮助他制定了第二阶段的目标, 即能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检查, 做事讲诚信, 争取成绩在现有基础上再有所提高……就这样, 一步一步, 离自己的成功越来越近, 最终以语文全优, 数学优良的成绩进了自己喜欢的高中。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他的父母给我打来了电话, 在电话的那头, 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悦, 更分享着他们的快乐!

给学生制定一个他们自己“摸”得着的目标吧!在他们感到快乐, 会体验成功, 你不同样也在分享着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做人, 我想这不仅是那位同行, 更是我们每位为人师表的教师的期望。

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 篇2

在尝试中成功

————邱学华尝试教学报告会侧记

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

课改办公室

侯振军

2011年11月13日,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影剧院,1000多名全县教育工作者、部分家长、学生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家邱学华老先生的尝试教学报告会。尽管天气寒冷,影剧院没有供暖设施,但陇西县副县长郭志萍和陇西县教体局领导、与会听众都认真听取了邱老先生生动、具体、易懂、好学的尝试教学法。77岁高龄的邱学华教授,精神矍铄,口齿伶俐,演讲生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

在报告会上,邱学华老先生以自己的尝试人生经历,尝试教学历程,生动幽默地给与会者讲述了自己从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中学校长---师范学校校长--教科所研究员--最后直到教育家的艰难奋斗的一生,朝着理想目标不断实践的一生。邱老先生坚毅的意志、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才华、崇高的人生魅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尽一生而尝试人生的精神,更给观众一难以磨灭的影响。邱教授同时还讲授了他的尝试教学的发展和操作。这一天,邱教授讲了很多,但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为什么“以学生为主体”提了几十年了,到现在学生还是“主”不起来。毛病出在哪里?归根揭底还是注入式教学法。注入式使学生始终被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而尝试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先尝试一下,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主动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动主动的位置上,课堂教学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尝试教学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索意识及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定一堂课是否是尝试教学法的标准12345。‘一’个观点 ‘两’抓‘三’看‘四’个当堂‘五’个一定要。‘一’个观点是在课堂中是否是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二’抓是一抓尝试教学(课堂开始时),二手抓练习达标(课堂结束时);‘三’看是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个当堂是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个一定要是一定要用课本;二是一定要有时间交流,让学生开口;一定要鼓励学生提问,要让学生提问,学生答或教师回答,不要教师问学生答;一定要有一半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一定要达标。下课前10分钟做达标检测,当堂公布结果,当堂校对。

四、尝试教学的模式的四种模式(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尝试教学法的灵活模式。.尝试教学法的整合模式。①目标尝试教学法②情景尝试教学教学法③合作尝试教学法④分层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局限性,使用尝试教学法的条件)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尝试教学法符合教学实际,简便易学、一学就会、很容易操作。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得住时间、实践考验、值得学习得、能够学成功的教学法。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学生就能在尝试中成功,教学成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值得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看到邱学华教授在我县设立12所实验学校,我们感到十分的庆幸,对我县的教研教改、高效课堂建设有了更大的信心。相信在邱学华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尝试教学的无穷魅力的感召下,我县课堂改革、尝试教学实验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11月14日下午,邱学华教授在陇西县副县长郭志萍、教体局水局长、贾局长和尝试教学法陇西实验学校校长的陪同下,深入课堂调研指导了我校各项工作。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优质高效课堂,星级管理、社团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邱教授指出:我校的导学案的设计基本和尝试教学一致,符合尝试教学要求。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欣赏,并建议将“本土化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更名为“本土化三段六环节尝试教学模式”。同时,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魅力教师展板、星级学生展板、社团活动开展、留守儿童建设、档案管理、校本课程等都给予充分肯定。他高兴的说:“你校已经达到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参观的地步”,并鼓励我们要坚持下去。在邱学华教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校决定将引进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理念,将“尝试教学”的手段和环节与我校“三段六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实践。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计划实施如下课改实验:

1.小学1至2年级实施“愉快尝试教学法”。教师主导课堂,重点从学生的养成习惯方面着手,营造快乐和谐气氛,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练习,巩固基础知识,为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打造坚实的基础。

2.3至9年级理科实施“分层合作尝试教学法”与“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分层设置尝试题、课中体现合作、交流、展示。课后重新设置第二层尝试题,重点辅导。不同层次的给学生以阶梯式引导,递进式尝试,增强其学习的方向性、积极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体现理科演算性较强的特点。尝试题型包括合作尝试题和分层尝试题。

3.3至9年级文科教学实施“目标尝试教学法”与“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本遵循我校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课前出示学习目标,学习导引,学生按照目标自学课文,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知识积累。然后通过课堂展示提升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再通过当堂训练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真正让学生学会知识、学活知识。

通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报告会,年逾古稀的老专家给我们以有力的支持,他的教研之路,教研精神给我们以深深的鼓舞。60年坚持不懈,60年孜孜不倦,60年研究不停,多么坚毅的教研精神啊!所以,在全县大力推广邱学华尝试教学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一定会全面彻底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精髓,结合我校本土化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将尝试教学落实到实处,不断提高我校的优质高效课堂建设。只要我们大家朝着既定目标,像邱学华教授一样,坚持到底,钻研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2011年11月18日

附:

我校“本土化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吸收“尝试教学法”后的结构: 1.提示课堂学习目标(5分钟左右)

操作:课前做好幻灯片或写好小黑板,课上展示给学生看。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展示预习指导或出示基础性尝试题(约2分钟)

操作:课前做好幻灯片或写好小黑板,课上展示给学生看。

目的: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或通过尝试题的试做,获取学生自学课本的反馈信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自学课本、尝试的兴趣。

3.学生尝试练习、预习交流,教师巡视。(约5-8分钟)

操作:学生尝试练习后预习新课、然后交流。教师通过察颜观色,了解预习情况,端正学生预习态度。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形成新旧知识的链接,进入问题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4.分组展示预习成果。(15分钟)操作:

①尽量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展示预习成果或尝试练习、在全班学生面目前讲解或板演。其他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相同。

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中提升能力

④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说出错误及更正的道理。教师讲解少于15分钟,学生讲解大于10分钟。

目的:①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②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训练。(不少于10分钟)操作:

①布置课堂训练作业或尝试题

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积极尝试拓展题型 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6.小结收获成果(3分钟)主要是学生尝试小结、教师点拨引导。与学习目标和预习指导相对应,突出教学难点、重点。解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一次成功的尝试 篇3

听了妈妈的话,我感觉好了很多,我也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到了学校,我首先看到了我们的指导老师——厉老师。厉老师出乎我意料地和蔼可亲,他的嘴角始终挂着热情的微笑,让我的心里暖暖的。

测试开始,我的心里有了谱。我拿起笔,思索片刻,准备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我的眼睛瞪得像铜铃,脑袋在急速地运转。我调动了身体的全部神经和气力,开始调色,描画轮廓,着色。渐渐地,我那开始时还有点颤抖的手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此时我的心里有一首山水田园的歌在流淌,它们顺着我的笔流淌到纸上,凝固在画里:天是湛蓝,树是碧绿,人能感受到花的芬芳,春风轻抚你的脸颊,还能听到鸟的鸣唱!我也陶醉在自己描绘的田园风光里,时间在飞逝竟然也浑然不觉。终于大功告成了,我放下手中的笔,才感到自己胳臂有点酸疼。

我一抬头就看见厉老师春天般的微笑,老师就每个参赛选手的优点和缺点都进行了点评。我的画获得了最高等第,我如愿以偿地分在了高级班。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

这次尝试让我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要获得成功的喜悦,就要努力尝试。妈妈说得对:尝试就能进步!

点评:小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自己参加画画测验从紧张到全身心投入,再到获得成功的心理变化过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只要勇敢地尝试,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点评、指导老师 陈会中)

一次成功的教学尝试 篇4

每次讲到全等三角形一章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时候, 不能顺利找到对应的边和角。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不多, 就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原来讲这一节时, 在讲完这些内容后, 余下的时间都是用来做书上的练习, 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相应练习, 一节课也就这样过来了, 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不能为后边的学习活动提供强力的支撑。

上学期再一次讲这部分内容时, 我做了一次崭新的尝试:在书上的教学内容完成后, 首先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硬纸片、剪刀或刻刀、三角板或直尺自制一对全等的三角形。这对刚学过全等三角形定义的学生来说并不难, 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全等三角形。接下来我请学生四人一个小组,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得到怎样的图形。到了请小组代表展示他们拼出的图形时, 学生表现得也很踊跃。当我问到还有没有哪个学生拼出其他图形的时候, 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一般, 爱耍小聪明的学生举着自己拼的图形大声说:我拼了一座大山。学生哄堂大笑。我发现这位学生拼的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拼图时, 我说:这位学生拼得很好, 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学生认真想想还能拼出什么图形来?于是又有的学生拼出了像小草、像风筝的图形。我又把常见的几种全等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用课件展现出来, 请大家拼拼看, 是否可以拼出来。学生再一次专注的拼了起来, 更用心了。很快大家就拼完了, 接着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把上面这些图形看成是一个三角形通过某种变换得到的, 你可以说出它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形吗?学生陷入沉思。因为有了刚刚拼图的经历, 学生很快得到了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把一个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或翻折得到的。很好!我这样肯定了学生的结论。我又出示了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问这里有没有全等的三角形, 你能否从中找出来。

成功的尝试 篇5

“学习”这两个字让我们很苦恼,以前我不喜欢学习,我不知道学习的方式方法,经过老师的教导,现在我渴望学习,是因为我现在六年级了,我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记得是六年级上学期我的成绩不理想,在班级处于中等,妈妈也给我报了个补习班,一开始我很厌烦去补习班,经过妈妈的劝导。我去上课了,我发现补习班里和我同龄的人很多,一开始上课,我只能听会一半,后来老师看我愁眉苦脸,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原因,课后老师帮我讲解他上节课的内容,终于这种方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老师上的课才能听懂,也经过新的一次尝试。

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把我的成绩提高了一大截,经过几次月考,我的成绩总是在85分以上,我想学习并不难,只是在课前做好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做好复习,这个复习和课前的不一样,这个复习是巩固老师讲的内容,谁都不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半途而废,没有丝毫的结果,他只会让你失去更多,你为什么不去努力?你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不努力只配被这个世界所淘汰,谁都不敢妄下断言,你会不会就是那个被埋没已久的黄金,缺乏光芒去尝试去拼搏,开创一段属于你的天地,然后在那里生根发芽吧。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篇6

来到水塘边,爸爸先跳进了水里,接着我也下了水。我站着不敢游。爸爸鼓励我说:不要怕,游泳很容易的,有样学样就行了。于是我在爸爸的鼓励下开始学游泳。开始我以为游泳真的很容易呢,谁知道学起来并不轻松。

首先要在水里学会憋气,整个脑袋都要在水里,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吃到一口水。我呢,第一次我憋十几秒。我想,我还要继续努力,向二十秒前进。然后就开始学游泳的基本功了,我的手划着,脚舞动着,并且还要憋气。刚划了两三下,自我感觉不错,有点自满了,这时我感到了身体开始下沉。于是,我的手脚全乱了,又喝了一口水,那滋味儿真不好受。我想放弃了,气喘吁吁地半个身子趴在岸边就往岸上爬。

爸爸把我拉上岸来,对我说:“你的毛病就是换气、划水和蹬腿不‘合作’的结果,别懈气,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我不再放弃,我决定再次下水,一定要把游泳学会。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下钻入水中,接着就按照爸爸教我的要点一点点地划了起来。结果,爸爸教我的要点很有效,我坚持游了挺久。

旁边的叔叔阿姨看见我会游泳了,都说我厉害,我自己也开始高兴起来。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路哼着歌,因为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小学作文成功教学法的尝试 篇7

一、评语中激励

作文评语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 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一条最基本的途径。评语要体现对学生的亲切感, 注重交流, 重在激励。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批改中, 有时教师的一条小小的激励性评语, 都能激起学生对写作成功一生的追求。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篇作文中留下了教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 好见地, 读史有眼, 立论有识, 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 未可限量, 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 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 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激励, 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因此, 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 努力挖掘他们习作中的优点, 对好的段落、好的句子、好的词语以及立意、布局的优点加以赞赏, 尤其对于后进生更应沙里淘金, 劣中寻优, 用批语予以褒扬, 哪怕是几个字, 如:“妙!”“好极了!”“有意思!”, 等等, 学生都有可能从中获得成功感, 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为再学习增加学习动力。

二、高分中鼓舞

传统的习作评价中, 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评分尺度太紧, 弹性太小, 致使有些学生成了分数“特困户”。如果让一个学生长期处于低分状态, 就会严重挫伤其习作的积极性。反之, 实行高分政策, 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所以我在给学生的评分中贯彻了这样的原则:基本符合要求可以得满分;有进步可以得高分;优秀的文章得分一定超出100分;在某方面 (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思维情感、写作态度等) 有突出表现的, 可以加上特别分。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都能从分数中获得巨大的成功感, 从而觉得习作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随着高分得到增强。因此, 高分政策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记得刚接手这个班时, 拿到我第一次发下的批着高分的作文本, 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大家都争着、喊着:“咦?我100分!”“你看, 你看, 我120分!”“啊!不会吧, 150分!”望着孩子们那满脸幸福的神情, 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们以后还会讨厌写作文呢?曾有这样一个后进生, 她从来不喜欢上语文课, 对习作更是没有兴趣。但是有一次, 我让学生们写一篇题目为《给老师打个分》的作文, 她却写了这么几句话:“许老师, 我给你打100分, 因为我每次做好事, 你都夸奖我, 还奖我本子。还有我词语默不出时, 你总是陪着我让我默。”读了以后, 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给她打了满分, 还给她加了特别分。自此之后, 她的习作竟然一次比一次好起来, 字数也越来越多, 语文成绩也进步不小。

三、讲评中赏识

赏识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 它对于人的情绪就像阳光对于草木一样, 能激发人的心理需求, 使人产生愿意、欢乐的情绪。多数有作为的学生, 都是在老师的赏识下踏上成功之路的。而作文讲评则是作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在讲评中注重对学生的赏识, 那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有些学生就因为老师在作文讲评中, 表扬了他的文章而强烈地爱上了作文。著名作家丁玲在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中曾说, 自从小学老师在作文讲评中大大表扬了她的文章后, 她对文学就产生了一种酷爱的热情, 还选定了文学作为她终身的事业。

我的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 作文水平一般, 平时默默无闻, 上课也难得举手。在一次作文讲评中, 我在班上大大表扬了其文章中的几句较有新意的话, 并说老师很欣赏, 她幸福地笑了。从此, 她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写作的劲头特别高, 上课举手也积极起来。在刚写的一篇题为《最难忘的一件事》的文章中, 这位学生竟然写了前面那件作文受到表扬的事。可见, 作文讲评中的赏识也是一条满足学生成功感的有效途径, 它与评语中激励学生、高分中鼓舞学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给予学生“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的成功体验, 更让学生有“好上加好”的欲望和行为。

四、展示中体验

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 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 多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则更能坚定他们对习作的信心。

1. 书写展示

文章的书写, 犹如一个人的外表, 是作文的外部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 书写不好, 文章就会像一个人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的样子, 令人讨厌。一篇文章能否博得好评, 固然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有很大的关系, 但书写是否美观也非常重要。因此, 面对一些态度认真而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对其工整、漂亮的书写予以表扬、肯定, 把他们的文章放在学习园地、宣传窗等栏目中公开展示, 这对他们无疑是莫大的激励。

2. 口头展示

口头展示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它是学生获得成功感的一条捷径。笔者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感, 把每周四的兴趣活动课规定为学生的作文、日记的“作品展示课”。学生只要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 (用词、造句、立意、布局、选材等) 有一定的新意或成功之处, 都可以上台朗诵并简要作出说明, 说得好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 不仅能使学生们收获颇丰, 而且还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感, 大大激起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3. 投稿展示

一些写作水平高的学生, 若一直仅在班级中给予表扬, 久而久之, 他们所体验的成功感会慢慢下降, 这时他们渴望获得更大的成功。那么作为老师应充分为他们创设条件, 其中投稿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近几年, 我积极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现已有不少学生的优秀文章发表在各种刊物上。记得我班学生的文章第一次发表时, 全班同学都沸腾了。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我并不怎么喜欢写作文, 现在我好想写作文啊!”可见这样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语文教学中成功教育的尝试 篇8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结结巴巴, 老师一脸不耐烦;学生回答问题离了谱, 老师一声断喝。这种把学生当作教学工具的学生观与成功教育的学生观是背道而驰的。成功教育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 教师对于回答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应热情地鼓励, 殷切地期待, 为学生铺路搭桥, 尽可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而品尝成功的喜悦,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

所以, 要实施成功教育,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 在教育者的褒扬声中, 学生才能如坐春风, 才能畅所欲言, 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

学生的自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 而课堂, 是学生展示成功形象、培养自信的主要舞台, 教师应创设机会来实现学生的愿望。

1. 让学生相信自己能“成功”。

自卑, 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顽疾, 所以, 我在面对新生的第一堂课, 就有意识地要搬掉这块绊脚石, 克服这种致命的心理障碍。我告诉学生, 语文其实是一位有灵性的、重感情的朋友, 只要你时时亲近她, 对她投入感情, 她绝不会亏待你的。她不因为你以前疏远了她而嫌弃你, 只要从现在开始你有决心;她也不因为你的出身低微 (基础差) 而抛弃你。每位同学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接着我又举了已经毕业的学生作例子证明, 只要努力做一件事, 不管他的起点有多低, 在一定程度上, 他都会获得成功的。然后, 我布置一项任务, 让全班同学都找一句勉励性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以此让学生得到自己能成功的心理暗示。

2. 创设成功机会

任何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 作为教师, 应尽可能挖掘学生的身上的闪光点, 特别是在差生身上。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 让它在适当的场合大放光彩。我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的闪光点“亮”起来的方法,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如我发现一位女同学平时语文成绩较差, 但声音动听, 普通话说得准确、流利, 于是, 朗读时我特意指名让她朗读, 读后我用热情的口吻赞美她具有播音员的潜能, 如果能在语文其他的方面加把劲的话, 将来肯定是个人才, 这位女同学从此以后, 上课特别认真, 语文成绩从较差之列跃升到中上水平。可见, 一句赞美的语言对于一个人树立成功的信心是何其重要啊!

3. 提高“说”的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创设“说”的氛围。课堂上, 教师应和蔼可亲, 不摆老师的架子,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舒畅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并不时鼓励学生去勇敢地说。初二时我接任了初二 (1) 班的语文课, 这些学生整体“内向”, 当提出问题时几乎没人举手, 于是我鼓励他们, 人无完人, 能举手即使说错了, 也应当受表扬。终于有个女生犹豫地举手了, 我立即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奖励给这位“敢吃螃蟹”的胜利者, 虽然这位女生回答的问题并不是很到位。在这样“安全”氛围中, 慢慢地, 全班举手的人数终于多了起来。

(2) 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提不同的问题。常常看到这种现象, 语文课堂上的“说”常被几个优等生给垄断了, 一般的学生, 要么不会说, 要么轮不到说, 有些教师认为让中差生“说”是在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 成功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 教育者应不断激励每个学生的成功动机, 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所以, 教师应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 不能简单划一。语文课堂提问时, 我根据问题的难易,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尽管有时差生站起来回答得文不对题, 我也不准其他学生嘲笑他, 而且找出优点加以肯定, 以减少他的羞怯感、失败感。

三、在评改作业中尝试成功教育

作文评改中, 尽可能挖掘“闪光点”, 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用“放大镜”加以放大。每次习作中有好作文, 我都拿到班里用声情并茂的普通话朗读, 然后收集在班级里的《作文精粹》里供全班同学传阅。而对于一般的甚至较差的作文, 我就寻找好段、好句甚至好词, 加以表扬。这样, 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在作业评改中, 我很少用触目惊心的“红叉”表示, 而常常用“圈”或用“问号”表示。对于作业清楚认真者, 我先在班级口头表扬, 然后全班传阅, 让全班同学学习他。

成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篇9

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深化。初中数学侧重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教材的语言表达形象通俗,研究对象常常是常量;高中数学侧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研究对象多为变量。一些学生上高中后发现学习数学吃力,更有一些学生作出多次努力后没有什么效果便开始讨厌学习数学。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难教难学,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妨作如下尝试。

一、对学生要有成功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望是师生交往的情感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作出积极要求的基础。教师的期望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数学不是深不可测的,它源于生活。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只要期望和要求得当是能学好数学知识的。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延续,它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还对升入高中这批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提倡人人参与学习数学,普及大众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的是适合学生自己能力水平的数学,而不仅是为升学而学的数学,不是为培养数学精英、数学家的数学。

尽管成功教育理论始于研究“学困生”,但成功教育同样适合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即还适合成绩中等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和内容也有所差异。比如:对数学底子薄,初中遭受失败,几乎要放弃学习数学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帮助他们克服失败的心态,着力培养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适应性,进而鼓励他们确定适合自身的数学目标,即在数学课上听课配合教师,边听边想,做数学笔记,步子小一点,学得浅一点,积少成多,体验“适应”快乐;对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的中等生而言,他们“适应有余,发展不够,缺乏创新的勇气”,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引导他们重点探索发展,即对数学知识之间联系进行探讨,对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归纳,对学习方法的进行反思和优化,体验“高效学习”的快乐;对数学基础好,反应快,学习能力强的优秀生而言,他们“创新不足”,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诱导他们重点研究创新,即探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数学建模,体验“创新”快乐。

二、多途径为学生创设感受成功的机会,坚持分层递进教学

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怕上数学课,甚至讨厌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学知识抽象难懂,没有机会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到处碰壁,听不懂,听得懂不会灵活运用……大量的教学经验表明,要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功体验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注重课堂的引入和知识点的联系。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说:“一次成功的课堂引入就会成就一堂优质课。”成功的课堂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对新课知识的陌生感,找到学生已学知识与新课知识之间的交集。二是坚持分层递进教学。一堂数学课要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低起点,多梯度,宽目标”的方式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消除学生对数学难学的畏惧情绪,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数学课上有自己的收获。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对数学基础一般的班级从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为起点,以不等式(x-a) (x-b)<0(>0)的解法为突破口,学习形如x2-(a+b) x+ab<0(>0)的不等式解法,再到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最后探讨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三者的联系。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梯度的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收获。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学习数学重在过程,即发现问题的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一堂堂数学课的学习中逐层次提高,最终提高数学水平。

三、实施正面、积极的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成功体验来源于教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任何一次尝试都是对问题思考之后的一种表现。尝试的结果有对有错,总有可取之处,此时教师应用鼓励或表扬的方式进行正面评价,把学生的点滴进步,一些细微的提高看成萌芽给予肯定。其实,学生思想的改变,心态的纠正,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远比分数重要。一次自己发现的错误,一种新的解法,一次对自己粗心的自责,一次顿悟……教师都要给与积极的评价。因为一次表扬一次鼓励都会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甚至是喜欢这位数学老师。激励评价要更多地给予“学困生”,他们的点滴改变和进步最需要教师的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告诉他们:你们的困惑和困难是解决问题之前的正常情况,只是需要再努力一点,再投入一点。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要真诚,实事求是,否则难收其效,甚至事与愿违。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后,会积极面对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促进数学学习的兴趣,才会有解题时想破头皮又豁然开朗的那份惊喜,才会为掌握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而高兴不已,步入“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再发现新问题……”的良性循环。

四、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形成稳定的成功心理品质

学习数学,三分钟热情是不够的。同数学素质较好的学生相比,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差距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非智力因素作为人的动力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各流派的共识。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通过开设数学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及应用;组成数学学习互助组;开展榜样学习,争做“小老师”。(2)传授成功学习方法。养成做数学笔记的习惯;动手制作数学纠错本,分析错误写总结写心得;介绍科学记忆方法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3)培养成功心态。要培养学生的挫折耐受能力,能经受苦尽甘来的意志磨练。(4)塑造成功个性。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培养学习数学者的勤奋、主动、进取、乐观的心理素质。勤做数学课外题练练手,主动安排一天的一段时间自学数学,面对数学难题时,保持乐观心态,“今天我没弄懂,别人也可能没弄懂,去讨论讨论,再考虑考虑”。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学生努力后能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做到“跳一跳,够得到”。上述的四点主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这对学生初期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成功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远不止于此,它的实现是以学生具备完善的自学能力为核心标志。在上述四点的有序反复和层层深化的基础上,成功的数学教学活动从教师引导的层次转向为学生自觉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稳定的自学习惯和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制。

摘要:文章探讨了成功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成功教育,成功体验,分层递进教学

参考文献

[1]田澜, 朱家新, 刘志东.成功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层次[J].社科纵横, 2007, (9) .

[2]陈佩佩.对“成功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09, (2) .

[3]周菊芳, 周亮.浅谈赏识教育走进课堂的十大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 2005, (9) .

[4]史成明.走出成功教育的误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4) .

尝试成功 篇10

我们见面后,我首先表扬了他有追求、有选择、有个性的态度,消除了他来接受副校长训诫的担忧。然后,我们谈起了关于花卉、园林、园艺、植物、园林工程、生命科学、电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而后我们达成这样两点共识:其一,他对于园林还只是爱好,还没有达到专长的程度,当然现在没有不等于将来没有,并例举了鲁迅弃医从文,恽铁樵弃文从医,钱伟长考历史改物理的例子;其二,生物学知识于电学、电学知识于生物产业不是互不相干的,恰恰是可以互相结合的。正是学物理的克里克参与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色列正是靠着先进的农业工程包括自动控制技术,在沙漠上建立起欧洲菜园。据此,我为他提出了4种选择建议:

1.退学重考:如果决心很大,这个决定并不奇怪,更不可笑,但将浪费三年宝贵时光。鉴于高等教育资源仍属稀缺资源,专业不容考生自由选择,重考后能否如愿并不确定。

2.校际转学:找一家与我们相当的学校,转学转专业,但就他的情况,即使降级一年,其植物学等基础难以补上,最好从一年级开始,从头学起,浪费两年。

3.辅修替代:以进修生的身份到南京农大(事先已与对方探讨了这种可能性)修读一年或一年半,再回来修读本专业,晚一年毕业,其进修学分作为拓展学分可以替代公选课和非主干课程学分。

4.自修复合:学好现有专业,同时有计划地自修生命科学,备考生命与电学交叉学科研究生,立志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他推荐了一些读目,提出了学习、实践的建议。

他当场说考虑2、3。后经电信学院同仁们的工作,过几天,华告诉我:选择了4。后来,他成功地考取了电学与生物学交叉的“农业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

事后,笔者进行了反思: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没有选好自己喜欢的专业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习惯下,学生只管考试,报专业是家长和老师的事,家长关心的是专业是否热门;老师关注的是考取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不要浪费分数)。多数学生没有选择,顺其自然,不反对也不热心;而遇到华明公们,他们内心有选择,或者没有获得发言机会;或者被一声断喝:“电多好?还想别的?”;或者被以“服从”录取,就会产生消极、畏难甚至抵抗的心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反思这件事,指导我们以后改进工作。

1.“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该生有幸赶上了电信学院细心、热心的老师和领导,能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有那样为学生心急火燎的心情,那样“有病乱投医”的执着,才促成了一个学生跨越障碍,跳得更高。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是站得太高,离得太远,试图让学生膜拜你、追逐你,获得的只能是疏远和漠视。无法计算,有多少个华明公痛苦地、无奈地完成了或正在继续着甚至已经中断了他们的学业?我们的教师要真教,导师要真导,班主任要真任,辅导员要真辅导,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在于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才可发现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

2.专业教育要从入学开始,持续不断。我们的许多同学虽然不似华明公那样心仪其他专业,却对本专业不甚了解,他们的大一、大二常常是迷茫的,到了大三才逐步了解本专业。比如华明公到了大二末,还不知道电学与生物学有那么紧密的关联。这犹如一个长长的隧道,人们需要摸黑走下去,不断扳动一个个开关,但只有到最后的开关扳动了,才见到了光明。我们的培养模式要变这种“最终点亮”为“渐次点亮”。包括:第一,大一开学即开概论课,让学生先知道该做什么;第二,及早进入专业实践,从低到高增强感性认识。第三,教师信息要有效披露,让师生成为朋友,以便于帮助学生。

3.分型培养要落到实处,科学运作。其实,在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下,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和选择的机制已经建立,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管理者要不怕麻烦;施教者要有的放矢:学生要学会选择。教育工作者需要养成根雕艺术家的气质,按照“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现”的思路,不断发现、寻找、肯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硬、软、疤、瘤、枝、杈都是优点,他们愿意并有能力把这些千姿百态的基材造就成神采飞扬的艺术品。电信学院引导了华明公就是成功的范例。

上一篇:一笔一画下一篇:选区激光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