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过度通气

2024-05-21

限制性过度通气(精选三篇)

限制性过度通气 篇1

关键词:过度通气综合征,呼吸性碱中毒,临床分析

过度通气综合征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HVS) 也称呼吸性碱中毒综合征、呼吸神经综合征, 是急诊室常见急症之一, 为呼吸中枢调节异常、过度通气超过生理代谢而引起以呼吸困难为主、非器质性的多系统症状性疾病[1]。临床上常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 而导致误诊及过度检查。我院急诊内科2010年1~6月共收治62例HVS患者,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均为2010年1~6月我院的急诊患者。其中, 男9例 (14.5%) , 女53例 (85.5%) ;年龄15~49岁, 15~25岁30例 (48.4%) , 26~35岁22例 (35.5%) , 36~45岁9例 (14.5%) , >45岁1例 (1.6%) ;初次发作47例 (75.8%) , 多次发作15例 (24.2%) ;所有患者均无器质性疾病病史。

1.2 发病诱因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心因性诱因引起的情绪激动或精神过度紧张, 其中, 与人发生纠纷52例, 工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6例, 感情挫折4例。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四肢麻木感、眩晕、口周发麻等, 其中, 38例出现手足搐搦, 4例有胸痛感, 12例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1.4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均有窦性心动过速, 其中ST-T改变者7例;23例行血钙浓度检测, 18例正常, 5例略低于正常;16例行血气分析, 9例正常, 7例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p H值升高;9例意识丧失患者行头颅CT检查, 均未见异常。

1.5 Nijmegen评分

所有患者均采用Nijmegen问卷里所列16项症状出现的频率程度计分, 0=从来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频繁, 16项症状总分均达到23分及23分以上的占100%。

2 结果

25例患者经说明病情、引导平静呼吸缓解, 32例面罩扣于口鼻重复呼吸后缓解, 5例予地西泮肌内注射后症状消失, 38例手足搐搦患者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后缓解, 所有患者均于2 h内缓解。

3 讨论

HVS是由于过深过快的呼吸导致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p H值上升, 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致使血中游离钙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其所有症状都可以用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来解释。多见于15~30岁的女性, 多由于情绪因素、工作压力过大等引起。患者常诉有呼吸困难、窒息感、喘憋、胸闷等, 过度通气常使患者感觉四肢末端、颜面及口周等部位麻木或感觉异常, 甚至出现手足搐搦, 偶有意识模糊及晕厥。其诊断标准为: (1) 发作时有典型的深快呼吸症状; (2) 深快呼吸与诱发此病相关联; (3) 发作时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异常减低, 血液p H值升高; (4) 给患者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 (一般为5%) 气体时, 发作可终止; (5) 发病前多有情绪刺激因素[2]。过度通气激发试验也是HVS的一个重要诊断手段, 可通过潮气末二氧化碳分析仪让患者自主过度呼气3 min (60次/min) 诱发出患者呼吸调节功能的不稳定性使其过度通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全部或部分复制出重要症状。由于该试验是在患者症状缓解后做, 患者多不易接受, 另外主动过度通气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也可使非HVS患者出现头昏、气促、双手搐搦等症状, 因此, 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临床医生诊断前还应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应多考虑本病, 对于老年人应注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肺栓塞等疾病鉴别。HVS患者就诊时多表现的比较紧急, 陪护人员情绪紧张, 认为患者命在旦夕, 要求吸氧者不在少数, 虽然吸氧有悖于本病的治疗原则, 但考虑到患者诊疗的实际情况, 可以给予安慰性的吸氧 (1 L/min) , 并视情况及时停用。该病的发病率在欧洲不同国家统计较接近, 占门诊就诊总人数的4%~11%, 国内此病患者未受到重视, 常被误诊[3]。HVS的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于医生对本病的认知程度, 一旦HVS确诊, 治疗相对简单, 治疗效果满意[4]。因此,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鉴别诊断、抓住本病特点、作出正确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Lewis RA, Howell JB.Definition of the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J].Eur Physio Respir J, 1986, 22:201-205.

[2]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00-301.

[3]邓伟吾.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891-894.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际经验和趋势 篇2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际经验和趋势

文章研究了发达国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做法和趋势,总结了主要经验,结合我国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比较严重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 者:汤万金 杨跃翔  作者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88 刊 名: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ISTIC英文刊名:WORLD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X3 关键词:商品   限制   过度包装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举措分析 篇3

2012年11月21日《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正式出台,作为国内首个针对过度包装问题的地方性法规,它的出台将过度包装再次提上日程。上述《规定》中界定:“商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不满足上述任一条件即认定为过度包装,并将对违规包装处以最高限额5万元的罚款。

2012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约为1.3万亿人民币,占当年全国GDP的2.67%。我国目前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大国,且包装市场规模居世界首位。但是客观地讲,我国包装行业仍为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过度包装问题存在于食品、药品、烟酒、化妆品等诸多领域。

简单的说,包装就是以方便商品进行装卸、搬运、保管以及销售为目的,采用经济合适的材料,制作出与商品大小、形状相适应的容器。

传统物流中包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减少商品运输途中的外力损伤以及诸如天气、温度、风力等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2 有效的包装可以提高商品的流转效率,合理控制库存及运输成本;3 时尚独特的包装不仅可以介绍商品,而且有助于吸引消费者,激发购买欲望。在包装现代化进程中,包装的推销作用愈发重要,各个厂商竞相运用独特新颖的包装给顾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购买动机,扩大销量。

所谓过度包装,从质的层面上来说,就是包装超过了产品所需要的保护、介绍等功能需求;从量的层面上来说,主要有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百分比等指标。过度包装的危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消费者为昂贵包装费买单

例如月饼包装,现今大部分月饼礼盒都是外部包装有豪华精美的纸盒,盒内有丝绸装饰,每个月饼又有独立的纸盒及塑料包装。天猫商城中哈根达斯旗舰店的数据显示,哈根达斯2012年月饼礼盒《1598·牡丹亭》售价为798元,平均每个月饼价格高达133元。如今部分商品的包装成本甚至高达产品总价的70%,最终为此类豪华包装买单的注定是无辜的消费者。在这场博弈之中,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厂家强加的包装费用。甚至很多消费者被产品的包装所迷惑,忽视了商品的实际价值,受到欺诈。

2 使得我国资源紧缺现状雪上加霜

中研普华数据库数据显示,包装可分为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和其他包装,占比分别为39%、30%、18%、7%和6%。由此可见包装材料主要有纸、塑料、金属等,而其多来源于当前日益紧缺的资源,包括可再生的森林资源以及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等。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特点的传统包装行业已无法适应我国当前资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

3 增加环保压力

作为商品附属品的各式各样的豪华包装,在消费者眼里虽然精美却无处可用,只能沦为数量惊人的生活垃圾。城市“包装垃圾”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众多“垃圾围城”的出现。如今我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危机”,包装垃圾约占城市固体垃圾的30%。我国普遍采取的压缩填埋和焚烧的方式不仅增加环保压力,同时缺乏对这些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针对过度包装问题,我国应该借鉴各国经验,除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性约束、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以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有效及时地进行防治过度包装。

1 发挥民间及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在此我们以香港为例,民间组织“香港地球之友”曾发起过“常哦行动”,该行动的目的即在于限制月饼过度包装。据估算2004-2008五年间共减少包装物料约3000多万件,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企业参与“月饼简约包装认可计划”,对参与企业进行公开宣传;简约包装设计奖励计划;回收月饼罐活动等。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民间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当借鉴香港的做法,加大社会公众以及民间组织对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督力度,促使企业在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下追求绿色包装、精简包装。

2 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

过度包装具有负的外部效应,具体体现为其消耗的大量稀缺资源以及带来的环保问题,因此政府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解决市场经济固有的市场失灵问题,使得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化为厂商实际支付的成本。例如丹麦的“绿色税”制度,韩国对过度包装的商品生产厂家最高罚款300万韩元。我国应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对不符合规定的商品征收包装税;为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包装,可以相应地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对积极发展绿色包装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吸引社会资本注入。

3 发展绿色包装

发展绿色包装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过度包装问题,绿色包装强调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循环再使用,符合资源节约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包装塑料大多是乙烯树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几百年之内不会降解,而易拉罐等金属包装物十年后才开始分解。由此可见,包装材料的选择务必符合“4R1D”原则,即包装减量化、可循环、可回收、可降解、无毒无害。发展包装科技,进行包装材料的研究及革新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上一篇:身体的探测器下一篇:农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