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要求

2024-05-02

工程技术要求(精选十篇)

工程技术要求 篇1

1 目前人防工程参建单位及相关人员技术现状

1)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具有相应的人防设计资质,但参与设计的人员却没有相应的人防设计经验,有些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建设单位地下室平时使用功能,不顾违反有关规范的规定,随意增设临战封堵门的数量,增加了人防工程防护安全隐患,造成整个人防工程的失败。2)施工单位:多数人防工程的施工单位没有人防施工技术和相关的法规图集,由于不系统的熟悉法规、规范图集,图纸中的问题更难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对人防工程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不知道进行重点控制,按照常规施工,使得工程不能满足人防功能的使用。3)建设单位:参建的人员缺少人防基本常识和对人防工程建设有误解,为取得工程建设利润的最大化,而不顾人防功能的使用,有些对审批后的图纸进行修改,改变了人防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且又不重报原审批部门再批准,违背了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能使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合格。4)监理单位:人防工程的监理一般均由有人防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人防工程的施工较短,但整个项目施工时间较长,且监理费较低,具备人防资质的监理人员往往不在现场监理,现场监理的人员往往不具备人防技术知识,不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可能使人防工程的关键部位不符合要求。

2 人防工程施工前图纸审查监理技术要点

监理人员应对施工图认真地熟悉研究,发现对今后使用功能有影响的问题,及早书面提出,通过建设单位要求设计人员进行核实更改。监理人员应重点控制以下技术:

1)建筑图纸是否存在违反下面的规定应重点审查:a.专供上部建筑使用的设备房间宜设置在防护密闭区之外,与人防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穿过防空地下室顶板、临空墙和门框墙的管道其公称直径不宜大于150 mm;凡进入防空地下室的管道及其穿过的人防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b.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应自成系统,当隔墙上开设门洞时,墙两侧都设有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厚度不宜小于500 mm,否则会因使防护密闭门无法关闭而无法使用。c.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门轴铰页侧、闭锁的门框墙最小净宽必须满足门的安装和开启,如果小于上述的尺寸,会导致门无法正常开启而影响使用,监理人员应加强注意。d.悬板活门应嵌入墙内,其嵌入深度不应小于300 mm,悬板活门门框墙铰页侧不小于350 mm,其他三个边不小于150 mm,框墙厚度不小于200 mm。有些设计人员,将门居中,左右各250 mm,使活门无法安装使用。e.柴油电站的储油间宜与发电机房分开布置,储油间应设置向外开启的防火门,其地面应低于其相连接的房间(或走道)地面的150 mm~200 mm或设门槛。2)监理人员在查阅结构图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防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厚度理应以构造要求为准。b.钢筋混凝土平板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门框墙的构造应注意下列要求: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厚度不宜小于300 mm;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门洞四角的内外侧,应每角各配2ϕ16的斜向钢筋,其长度不应小于1 000 mm,当墙厚大于400 mm时,每角配3ϕ16。双面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墙体应设置梅花形排列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长度应能拉住最外层受力钢筋。

3 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检查的内容

3.1 底板施工的技术控制检查重点

1)底板上层钢筋应从底板梁上层主筋下穿过。封堵凹槽设置,按标准图集,结合具体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处理施工,不能遗漏。2)在地下室底板浇筑前预埋好临战封堵底框,与底板之间用锚固钢筋进行连接,相互连成整体。防爆地漏、下水管应预埋,钢管接好预埋到设计标高后再浇筑底板混凝土。3)人防受力钢筋,其底板、顶板受力钢筋宜采用焊接连接,梁的箍筋应采用135°弯钩。双面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的拉结筋应符合构造要求,施工时不得漏放。

3.2 侧墙施工的技术控制检查重点

1)门垛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发现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及时提出。防护密闭门门框墙水平筋为受力筋,应配备在外侧,且门框墙受力筋宜封闭,135°弯钩不应设置在门框处。2)支门框墙模板,门框垂直、水平调正,支模板时可能会引起门框偏移,门框模板支好后施工单位应作复核,安装墙模板时,不得采用带塑料套管的穿墙螺栓,应采用设止水翼环的一次性螺栓,避免在墙体和梁上形成孔洞,失去密闭作用。3)人防门门框墙角竖向钢筋宜相错,为防止门框闭锁盒与门框墙角竖向钢筋碰到,绑扎钢筋时宜将此根钢筋偏离门框50 mm,以防止人防门安装不进而将钢筋割掉。4)人防门预埋门框应固定牢固。防止安装模板错位和浇筑变形,否则极易引起门框倾斜或变形而影响人防门的正常开启。门槛钢筋混凝土不能漏浇,否则门框下留空极易在施工中因搬运东西而将门框角钢压弯变形,更不利于工程的防护密闭。5)共用门框墙的防火门安装,考虑防火门设有闭锁装置,突出人防门约100 mm,为了有利于防火门的开启,防火门应沿人防门框角部内侧安装。6)战时主要出入口防护密闭门开启侧防爆呼唤按钮须在浇筑侧墙混凝土前预埋到位,不应超过墙厚的1/3,安装单位容易漏放。防护密闭门、密闭门或活门门框墙、临空墙、水池挡墙必须整体浇筑,不留水平施工缝。侧墙防爆电缆井注意不要漏掉施工。

3.3 顶板施工的技术控制检查重点

顶板吊钩的预埋。各人防门洞、临战封堵口在顶板内预埋的吊钩,土建施工中不能漏掉。

3.4 安装工程技术要点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要求重点:

a.设置在染毒区的进、排风管,应采用2 mm~3 mm厚的钢板焊接成型,其抗力和密闭防毒性能必须满足战时防护,且风管应按0.5%的坡度坡向室外。b.风管穿越防护密闭隔墙和密闭隔墙预埋风管密闭短管,密闭翼环位于墙体厚度中间,与周围墙体结构钢筋焊牢;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各大于100 mm;短管轴线应与墙面垂直。c.设有滤毒通风的防空地下室,应在滤毒通风管路上设置取样管和测压管,容易漏设。防空地下室每个口部的防毒通道、密闭通道的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密闭门门框墙上宜设置DN50空气测量管,管的两端战时应有相应的防护、密闭措施。该管可与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密闭门门框墙上的电气预埋备用管合用。d.引入防空地下室的采暖管道、空调水管,在穿过人防围护结构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护密闭措施,并应在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工作压力不小于0.1 MPa的阀门。

2)电气技术要求:

a.防空地下室内的各种动力配电箱、照明箱、控制箱,不得嵌墙暗装,若必须安装设置时,应采取挂墙式明装。b.电缆管线、预留备用管穿围护结构、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临空墙时,应进行防护密闭、密闭处理,电缆、电线暗配管,穿越防护密闭隔墙或密闭隔墙,墙两侧设过线盒,盒内做密闭处理。c.出入口和连通道的防护密闭门,密闭门的门框墙上预埋4根~6根管径50 mm~80 mm,管壁厚度不小于2.5 mm的热镀锌管做备用管,且进行密闭处理,中间设密闭肋,管中心距墙、顶、门框角钢的距离不小于100 mm,两端管口伸出建筑墙面各55 mm。d.灯具的选择宜选用重量较轻的线吊或链吊灯具和卡口头。工事接地网利用底板上层钢筋焊成接地网片,配电箱采用40×4镀锌扁钢,人防防护门框接地采用25×4镀锌扁钢与接地网片连接。

3)给水排水技术要求:

a.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通气管、供油管防护密闭措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消洗排水管采用Dg80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当设计未做要求时,给水排水密闭穿墙短管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应大于40 mm。b.防空地下室给水管道上防护阀门的设置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给水管道从出入口引入时,应在防护密闭门的内侧设置;当从人防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人防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穿过防护单元之间的防护密闭隔墙时,应在防护密闭隔墙两侧的管道上设置;防护阀门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 MPa;防护阀门应采用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或截止阀;人防围护结构的内侧距离阀门的近端面不宜大于200 mm。阀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

4 人防工程监理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防工事的需要,人防工程日益增强,人防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工程设计的质量,许多的质量问题源于设计,在人防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大量的图纸问题:错、漏、碰、缺的现象很严重。从设计到竣工整个过程中,监理应主动进行事前控制,使人防工程使用功能确保实现。

摘要:针对人民防空工程的专业特殊性,探讨了人防工程监理技术要求,结合目前人防工程参建单位及相关人员技术现状,分析了人防工程监理要点,并阐述了施工图审查及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技术,以确保人防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人防工程,监理技术,施工图,安装工程

参考文献

消防工程技术要求 篇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xxxx,本标段为3-15#楼及2-10#车库范围内消防系统。总建筑面积为212099m²。

二、招标范围

本部为xxxx消防系统所有设备、材料之供应、安装、检验、调试和验收;所有的设备、材料、部配件,一切与有关政府部门就上述项目施工、验收所需的联络及跟进的工作及费用。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申请人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申请人须具有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同时须具有建筑智能化三级或相关资质;并具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拟派项目经理须具有二级及以上建造师资格并具有安全考核合格证书;

2008年1月1日以来,企业具有承担类似工程的两项以上业绩。

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范围内的消防系统(消火栓、自动报警、预留预埋等)、弱电系统(电话、网络、预留预埋等)的设备、材料购置、运输、安装、调试、联合(动)试运行、报请有关部门交工验收、办理交工验收手续、质量保证期内的系统维护和保修。

四、消防工程技术要求

执行验收规范

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河南省等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194-9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8-9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9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9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版)GB 50261-96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3-97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CECS45:92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79-8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

质量标准

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按照发包方进行选购,设备及材料必须符合此标书和有关图纸的设计要求,必须保证为没有缺陷的优等品,并符合深圳市消防局的有关规定。

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和深圳市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招标图纸的要求。竣工验收必须达到合格标准,通过消防专项验收。

品牌要求

本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品牌均应严格遵照招标单位所指定的品牌范围执行,或施工单位报送经建设单位确认的材料设备供应单位范围如下:

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泵、消防风机、电线电缆、消火栓箱、气体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材料及设备要求

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主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等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产品必须选用生产厂家最新系列产品,应具有电子寻码、扩展插槽等功能,具体采购时还需在我司设计基础上考虑15%~20%左右报警点的富余容量以备扩容。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按照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要求选用阻燃电线、耐火电线或普通电线,如有变更需在投标文件中说明,而不得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替代。

消防水系统

消防水泵、消火栓、报警阀组、喷淋头、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排气阀、控制阀、节流装置、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水泵接合器安装需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气阀等组件及输送管道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关检验报告,其品 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变形及机械型损伤等明显缺陷。气体灭火系统的设备、管道应安装整齐、美观,便于操作,防护区、气瓶间及各防护区选择阀标识明确。

所报消防设备材料必须是在全国公安消防网登录,经河南省洛阳市消防部门核准的消防合格产品,并需出具消防部门检验证明及备案证、出厂合格证。

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

所有材料、设备进场前必须报发包方及监理公司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场施工。材料、设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各类材料及设备等必须提供合格证。

图纸深化要求

投标人必须无偿负责相关图纸的会审、深化、完善工作,费用由投标人自行负责。安装工程质量要求

对有防水要求部分预留预埋孔洞均需按国家规范要求做相应防水措施。

气体灭火由投标单位按消防设计施工及条例自行深化设计提供。

通风管道宽度大于等于1.2m时,喷头应安装在其腹面以下部位,并满足净高要求,喷头安装时,溅水盘与吊顶、门、窗、洞口或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焊接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防火阀和排烟阀(排烟口)必须符合有关消防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风管与防护

套管之间,应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

探测器周边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 进、出口直接接触。

室内消火栓,栓口应朝外,阀门中心距地面1.1m,阀门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表面为100mm。管道刷漆应涂防锈底漆两道,调合漆两道。消防过滤器需设置在有排水设施的位置以保证过滤器的排水和拆卸滤网的方便。支、吊架不得安装在风口、阀门、检查孔及测定孔等部位。

工程验收

初步验收:承包方向工程监理提交两套完整的竣工资料和验收报告,竣工资料审核通过后约定初验时间,初验由监理、发包方、承包方三方共同参加,初验通过后约定交工验收时间,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竣工验收:中标方应组织联系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时由消防局、甲方、监理、承包方组成工程验收小组,对本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甲方、承包方、物业公司办理三方书面移交手续。

产品包装和成品保护

在产品、设备明显部位应注明产品标志:制造厂名或商标、产品名称、产品型号规格、安装部位、制造日期、编号等。

浅述幕墙节能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篇3

【关键词】 幕墙;节能;节能工程

一、 幕墙节能功能的基本概念

1、从节能工程的角度考虑,建筑幕墙可分为透明幕墙和非透明幕墙两种。透明幕墙是指可见光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一般指各类玻璃幕墙;非透明幕墙指各类金属幕墙、石材幕墙、人造板材幕墙及玻璃幕墙中部分非透明幕墙(如用于层间的玻璃幕墙)等。

2、透明幕墙的主要热工性能指标有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两项,其他还有可见光透射比等指标;非透明幕墙的热工指标主要是传热系数。

3、在热工指标中,传热系数与导热系数是容易混淆的两个不同概念。传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如外墙、幕墙)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内通过1m面积传递的热量;导致系数是指稳态条件下,1m厚的物体(如玻璃混凝土)两侧温度差为1,1h内通过1m面积传递热量.前者是衡量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后者是衡量各种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

4、我国居住建筑节能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分A、B、C三个区)、寒冷地区(分A、B两个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南、北两个区)、温和地区(分A、B两个区)。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分A、B两个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国家和地方根据建筑类别和不同的建筑气候分区,制定了节能设计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别和不同地区的建筑物的维护结构各部位(屋面、外墙、幕墙等)的主要热工指标的限值。透明幕墙执行“外窗和幕墙”的指标限值;非透明幕墙则按“外墙”的指标限值执行。

5、节能幕墙一般采用隔热型材、中空玻璃(中空低辐射镀膜玻璃等)、高性能密封材料、优质五金件(多点锁等)以及采取相应的保温或遮阳设施,但不是采用了其中一种或多种材料设施,就可称为幕墙幕墙的各项热工指标满足节能规范对该建筑物要求,才可称为节能幕墙。

6、建筑节能工程作为一个分布部工程进行验收,而幕墙节能工程只是建筑节能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幕墙节能工程应纳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进行验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 —2007)以强制性条文形式规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部分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可见幕墙节能工程的重要性,故应引起幕墙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幕墙节能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1、为了保证幕墙的气密性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要求,幕墙的密封条是确保密封性能的关键材料。密封条的品种、规格很多,应进行认真比较选择。

选材时应注意:一是材质,要求硬度适中、弹性好、耐老化性能好;二是断面和尺寸应适合工程的实际,不会产生过大、过小或与型材间隙不配套等情况。工程规模较大的工程,还可以与厂家配合,设计专用的密封条。密封条应镶嵌牢固、位置正确、对接严密。

2、幕墙的开启扇也是影响幕墙气密性能的关键部件。应选用与开启扇尺寸相匹配的五金件,并应按现行玻璃幕墙技术规范要求,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这不仅对幕墙气密性能有利,还能防止人员和开启扇坠落。

3、幕墙节能工程使用保温材料的安装应注意三点:一是保证保温材料的厚度不小于设计值;二是要保证安装牢固。对于非透明幕墙来说,保温材料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节能效果,如果保温材料的厚度不够或安装不牢,有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传热系数指标限值,而不能通过验收;三是保温材料在安装过程中采取防潮、防水措施。检查保温材料的厚度,可以采取针插法或剖开法;保温材料安装的牢固程度,一般可用手扳检查。

4、遮阳设施一般安装在室外。由于对阳光的遮挡是按照太阳的高度和方位角来设计的,所以应严格按照设计位置安装。遮阳设施大多突出建筑,应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所以规范要求对其安装的牢固程度,应全数检查。

5、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是保证节能效果的重要环节,如果施工不好,会增大幕墙的传热系数。施工中应检查下列热桥部位是否有效隔断:

(1) 金属型材截面是否采用隔热型材或隔热垫有效隔断;隔热型材是与金属型材结合是否安全;隔热型材或隔热垫及其配件的材质时候符合要求。

(2) 通过金属连接件、禁锢件的传热路径是否采取了隔断措施

(3) 中空玻璃有否采用暖边间隔条。

6、幕墙的隔气层是为了避免非透明幕墙部位内部结露而使保温材料发生性状改变。因为冬季比较容易结露,所以一般隔气层应设置在保温材料靠近室内一侧。非透明幕墙还有许多需要穿透隔气层的部件(如连接件等)。对这些穿透隔气层的节点,应采取密封措施,以保证隔气层的完整。

7、幕墙的冷凝水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有组织的收集和排放,以防止冷凝水渗透到室内,使装饰面发毒、变色。

8、幕墙与周边墙体的接缝处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并采用耐候密封胶密封。

9、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复验要求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进场时,应对下列材料及其性能进行复验,并应采取见证取样的方式送检: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

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结露点;

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10、幕墙节能工程的幕墙气密性能的要求

幕墙的三项主要物理性能(抗风压、气密、水密)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指标,其中气密性是直接影响幕墙节能效果的指标。建筑幕墙设计都必须规定工程的气密性能的等级。与一般幕墙工程“三性试验”的要求不同的是,幕墙节能工程的气密性实验,除了需提供常规的实验报告外,对幕墙面积大于3000m2或建筑外墙面积50%的工程,还要求在现场抽取材料和配件,在检测实验室安装试件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规定等级的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幕墙建筑不节能,但是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幕墙节能材料和节能系统的不断完善,玻璃幕墙也可以做出很节能的建筑物。幕墙节能,并不是人們想象存在技术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对它的重新认识与合理运用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各项节能政策法规的深入贯彻,相信节能幕墙产品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推广。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东方建筑公司)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 篇4

⑴地下工程的卷材防水层应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类或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

⑵卷材防水层在地下工程施工中要有一定的施工条件要求。防水层施工时, 应按施工要求和土质情况降低基坑的地下水位, 一般应将水位降低至防水层底部最低标高以下不少于300ram, 并保持此水位直到保护结构完成为止。

⑶基坑周围的地面水应加以排除或控制, 使其不流入基坑。同时要准备好排水措施, 以防基坑中雨水积聚。用冷粘法施工的卷材防水层, 施工完毕后还需留下排水装置, 继续排水7d以上, 以保证胶粘剂的充分固化, 避免因过早撤掉排水装置而导致地下水上升到防水层、水压顶开卷材搭接部位的胶粘剂和密封膏, 造成渗漏或鼓泡现象。

⑷铺贴卷材严禁存雨天、雪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不得施工;冷粘法施工气温不宵低于5℃, 热熔法施工气温不宜低于-10°C。

⑸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 应先铺平面, 后铺立面。第一块卷材应铺贴在平而基层和立面保护墙相交的阴角处, 卷材在平面和立面上各占1/2。

⑹平面和立面相交处, 应由平面开始从下向上铺贴卷材, 阴角部位可用手持压辊滚压, 使卷材紧贴阴角, 无空鼓现象。阴角处不可有卷材接缝, 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 距立面不应小于600mm。

⑺铺设完平面和立而的卷材防水层之后, 应该对防水层进行质量验收。检查防水层表面有无皱褶、裂缝、孔洞、翘边等;卷材搭接缝处的封口条是否粘贴牢固, 密封是否可靠等。如发现问题, 要及时修补, 消除隐患。

⑻防水层经验收合格后, 应及时做保护层。在做保护层时, 为了不使防水层破坏, 可用胶粘剂点粘固定一层石油沥青纸胎油毡保护隔离层。保护层的做法应符合以下规定: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或铺抹20mm厚l:3水泥砂浆。

2 地下工程涂膜防水层施工

⑴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清洁、无浮浆、无水珠、不渗水。抹水泥砂浆找平层要随抹随压光, 不得有空鼓、起砂、掉灰等缺陷;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可用2m长靠尺检查, 要求靠尺与基层间的空隙≤5mm, 超出时应将表面凿毛, 清水冲洗, 填补水泥素浆后, 用水泥砂浆抹平;对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污、铁锈等, 应在涂布防水层之前彻底清除。

⑵涂膜防水层施工的一般顺序:清理基屋一平面涂布处理剂一平面防水层涂布施工一平面部位铺贴油毡隔离层一平面部位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施工一修补混凝土立墙外表面一立面外侧涂布处理剂和防水层施工一立墙防水层处粘贴聚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一基坑回填。

⑶地下工程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常采用的水泥砂浆防水层主要有多层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掺外加剂水泥砂浆防水层等三种。

⑷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1) 防水混凝土处于侵蚀性介质中, 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8;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垫层, 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厚度不应小于l00mm。2) 防水混凝土结构,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并不得贯通。 (3) 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不应小于50mm。3) 防水混凝土拌合, 必须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的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 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 振捣时间宜为10.30s, 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 应采用两频插人式振捣器振捣。4)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 应注意:顶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缝, 顶拱、底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起拱线以下150~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加强防水措施。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 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防水混凝土进入终凝时应立即进行养护, 防水混凝土养护得好坏对其抗渗性的影响很大。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多, 收缩性较大, 如果混凝土早期脱水或养护中缺乏必要的温、湿度条件, 其后果较普通混凝土更严重。因此, 当混凝土进入终凝 (浇灌后4~6h) 时, 应立即开始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捣后3d内每天应浇水3~6次, 3d后每天浇水2~3次, 养护天数不少于14d。为了防止混凝土内水分蒸发过快, 还可以在混凝土浇捣l d后, 亭混凝土表面刷水玻璃两道或氯乙烯一偏氯乙烯乳液, 以封闭毛细孔道, 保证有较好的硬化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龄理规范》 (讯50319—200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1]建设工程龄理规范》 (讯50319—200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挹50243—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挹50243—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4]《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4]《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5]《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98)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5]《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98)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6]《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6]《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工程技术要求 篇5

2008年12月30日 来源:油商网 作者:

一、埋地储油储油罐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应遵守的标准

1.JB/T 4735-19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2.JB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3.SH3022《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4.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5.JB2536-80《压力容器油漆、包装、运输》

6.HQ20592~20635-97《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7.JB/T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二、埋地储油罐的主要技术要求

1.储存介质:汽油、柴油、乙醇汽油 2.设计压力:常压 3.设计温度:≤50℃ 4.埋地深度:≥0.5米

5.全容积:20m3、30 m3、50 m3、50 m3(隔舱型)四种规格;充装系数0.9。6.腐蚀裕度:1mm 7.储油罐体材料:Q235-B 8.筒体内径:20m3罐内径2200mm,30 m3罐内径2400mm,50 m3罐内径2800mm 9.储罐壁厚:20及30 m3储罐筒体壁厚6mm、封头壁厚8mm,50 m3罐筒体壁厚8mm、封头壁厚10mm。焊缝系数0.85 10.焊接工艺:焊接采用电弧焊,手工焊焊条牌号J422,自动焊焊条牌号H08A,焊剂牌号HJ431。11.压力试验:0.1MPa 12.焊缝检测要求:对接焊缝检测标准JB/T4730.2射线检测,检测长度10%;角焊缝检测标准JB/T4730 13.人孔直径:2个DN600人孔,人孔法兰为机加工标准板式平焊钢制法兰,人孔颈高200mm,人孔盖及法兰厚度≥22mm,采用

耐油橡胶石棉法兰垫,按国家标准配置螺栓、螺母、垫片。人孔处设止水板(20立方米油罐为φ1100mm,高550mm,其他为φ1200mm,高550mm)。

14.接管规格:进油口φ89×4mm,出油口φ89×4或φ133×5mm,通气孔φ57×3.5mm,量油孔φ108×4mm,液位计口φ108×4mm,人孔φ630×6mm

15.储油罐应采用喷砂除锈,除锈等级达到Sa2.5,使用加强级环氧煤沥青漆防腐。涂层结构:底漆-面漆-玻璃布-面漆-玻璃布-两层面漆,涂层总厚度不小于0.6mm。3000伏电火花试验合格。

16.储罐应焊二条导静电接地镀锌扁钢,规格为━40×4,并方便与静电接地网连接。17.储罐防漂浮形式:设防漂浮抱带、鞍座(固定于基础上)两种形式。18.储罐应设吊耳以便于装卸。19.储油罐设计使用寿命20年。

散打技术应用规律与要求 篇6

点是指使用方法的进攻点,武术历来就有“上三路,下三路”的“三盘”之说,头为上盘,躯干为中盘,下肢为下盘。躯干与下肢又可分为两点,躯干胸部为上,腹部为下;下肢大腿为上,小腿为下。散打比赛,运动员从头到脚都能被攻击,上至腾空进攻,下至前扫、后扫、地躺打法等,使用动作的空间范围可以说达到了极限程度,进攻不同的点需要不同的技术。围绕进攻点的变化,要掌握与其相适应的进攻方法。例如从进攻方面讲,进攻哪个点容易得分,进攻哪个点容易防守?针对对方身体的每一个局部,自己掌握了哪些进攻方法?自己擅长进攻哪几个点,还是哪几个点自己进攻能力差?点与点之间交叉轮换进攻的能力如何?组合连招中进攻点变化的技巧如何?从防守方面讲,对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攻自己的不同部位时,自己有没有相应的防守反击的方法等等,这些都要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散打进攻和防守可以利用空间活动范围大的特点,在使用技术时尽量扩大进攻和防守的视野,增加观察、判断、反应的活动范围,提高运动员无序动作操作思维的能力,抓住了点击多变的技术规律,可以有的放矢地促进运动员技术全面发展,充分体现武术散打灵巧多变的技术风格。

线

线,是指技术动作的运行路线。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有路线轨迹,武术散打虽然方法很多,但就其路线轨迹而言,无外乎直线和弧线运动。

直线上的动作主要有直拳、正蹬、侧踹等。直线动作的主要优点是运行距离短、幅度小、速度快。直线又可分为左侧直线、右侧直线、正中直线、左斜直线、右斜直线、上斜直线、下斜直线等。目前,运动员使用直线动作时,大部分都在正中线上运行。久而久之,习以为常,相应的防守和反击正中直线动作的能力同步加强,增加了进攻的难度。如果同一动作在以上所说的多条直线上变化运行,就增加了对方观察判断的难度,使其不易防守和防守反击,扩大了同一动作的使用技巧和功能。研究同一动作不同运行路线、不同角度和高度的变化,可以促进散打技术的丰富和发展。

弧线上的动作主要有勾拳、鞭拳、边腿、扫腿等。弧线动作虽然运行距离长、幅度大,但可以绕开对方的直线动作,以弧线破直线,还可以向两侧进攻。因为预备姿势正面防守比较严密,向两侧进攻可以突然袭击,达到“以迂为直”的效果。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直线、弧线动作的不同作用,不断提高散打技术的整体功能。

面,是指比赛时运动员不同的姿势状态。双方在互相攻防格斗动作转换的过程中,身体姿势的朝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正面、侧面、背面、前俯、后仰、转身等。

由于散打的预备姿势是正面面对对方,运动员养成了正面使用散打技术的习惯。然而互相格斗时,有相当一部分改变正面面对对方的情况,因此,如果缺乏身体各部位不同面向对方的进攻手段,每次出现这种情况进都调整到预备姿势后,再进攻,将会失去很多进攻得分的机会。

在训练中,应该加强侧面、背面、前俯、后仰、转身等不同姿势状态下进攻的能力培养,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

距,是指双方所处位置的间隔距离。掌握距离变化规律和使用相应技术的能力,是提高散打技术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同一个散打动作 ,双方所处位置的距离不同,使用方法也各异。例如侧踹距离远,可结合上步、插步、盖步、垫步等步法缩短距离而发起进攻。若对方向前,则可后撤或转身以踹腿进攻。

对方进攻、我方闪躲或退防时,闪躲的方向和退防的位置距离,原则上要便于自己使用反击动作。退得太近,躲闪不开;退得太远,躲闪后不便反击,浪费了一次进攻得分的战机。困此,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培养距离变化的感觉。距离变化掌握不好,即使反击也容易产生空击,无谓地消耗体力。

步法的变化和自身动作的调节,是培养距离感和提高散打技术使用效果的主要途径。训练中,应改变单一定点进攻和等距离进攻的训练手段,多采用变换距离的动态练习方法。

武术散打技术的总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快、长、重、准、稳、无、活、巧八个方面。

快,是指完成动作快速的技术要求。拳谚说:“快打慢”、“拳似流星”、“发腿如射箭”,只有快速地出击,才能达到“先发先中”和“后发先中”的打击效果。快表现在反应快、出招快和位移快三个方面。

反应快,即从观察、判断到操作动作,思维迅速敏捷。主动进攻时,能寻找战机,制造战机,利用时间空当、动作空当,快速出击。防守反击时,对方欲动,就能准确地知道他要发出什么动作,从而进行防守或防守反击,迅速转换战机。

出招快,即动作从起点到开始启动、运行到击中目标,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在使用拳法、腿法、摔法和各种组合连招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与转换动作的速率要快。

位移快,即身体的移动要迅速。散打的击打动作是在不断移动状态中进行的,身体姿势状态移动的方向、距离、角度、位置要恰到好处,这是保证攻击动作效果的前提条件。身体位移主要是通过步法实现的,所谓“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长,是指完成进攻动作时,具有伸展性的技术要求。长,表现了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一个进攻性的动作,在重心、支点稳固的前提下,需要参与活动的各个关节尽量伸展,向前协调运动,这样既扩大了自己火力点的射程范围,又增加了对方发出动作的难度,这就是“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

在技术训练中,不管是做空击练习,还是做击打沙包、手靶、脚靶练习,都要求放长击远,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重,是指完成动作力量方面的技术要求。中国武术散打比较讲究“以巧取胜”、“以巧制力”,是提倡技术型的打法。但是,这些和动作需要功力并不矛盾。巧,是以整体技术运用的能力而言;重,是对单个动作的力量而言。

散打比赛实践证明,片面追求功力、不全面掌握散打技术不行;掌握了散打技术,动作没有功力也不行。巧与力各有各的功能,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统一的。

散打动作需要力量,在技术上要求其根在脚,转换于髋腰,达于拳脚,充分发挥自身的整体合力。在力的表现形式上,要求爆发力和聚合力,力戒僵力。

准,是指动作的力点、参与运动的肌肉收缩是否准确的技术要求。力点是击中对方的接触点,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点要求,力点不准,不但影响动作的有效性,而且容易受伤。任何动作都是以骨骼为杠杆、肌肉为动力完成的,每一个动作,参与动作的主动肌、被动肌和协同肌的收缩力都要求准确,该用力的肌肉用力,不该用力的肌肉不用力,做到机能节省化,并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以气催力,做到准确无误。

稳,是指完成动作需要稳定的技术要求。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身体的稳定,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身体的重心不稳定,不利于控制反作用力。

2.动作击中对方后遇到阻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迅速调节姿势、状态和稳固重心,为发起下一个攻击或防守动作做准备。

3.散打技术虽然有“长”、“重”的技术要求,但必须是在保持身体重心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并尽量避免偏移身体重心的现象,以免给对方造成“四两拨千斤”和“顺手牵羊”的机会。

无,是指动作需要隐蔽性、突发性和没有任何预料的技术要求。所谓预料,是无意识的预先暴露进攻意图的附加动作,这是散打运动员比较容易产生的错误。

常见的预料动作有发力前后呲牙咧嘴、努目动眉、呵呵发声,以及出拳击腿时先回收的习惯等等。即将发出动作之前,任何“欲动”都可以提示对方进行防范,学习散打技术之初,应尽力克服预兆,以免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

活,是指动作与动作之间快速灵活转换的技术要求。要实现动作的灵活转换,一定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脚跟要微微提起,以保持弹性,便于移动;四肢肌肉适度放松,不要僵滞,便于快速启动;身体重心处于两腿之间,便于转换动作;下颏微收,头不偏不倚,中正安舒,便于技术发挥,有利于完成动作的操作思维。

活的技术要求,还涉及到运动员动作的操作能力、步法移动的范围、技术动作的容量和转换动作的能力等。

巧,是指运用技术时要达到方法巧妙的技术要求。散打单个动作各有各的作用,只要符合散打技术原理,每一个动作本身并没有巧妙与否之分。但由于散打动作具有完整性和随机应变的技术特点,因而为散打动作相生相克的巧妙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涵。

当前红枣修剪技术要求 篇7

1~5年生矮化密植小冠疏层形红枣树的整形修剪技术是民丰县广泛采用的红枣树形。这种树形适用干性强、层形分明的品种 (如骏枣) , 这种树形冠较大, 主枝分层排开, 光照良好, 易形成丰产树形。

小冠疏层形树体结构:主干高40~50cm, 树高控制在2.2m左右, 全树有主枝4~5个, 侧枝8~13个, 分2层着生在中心主干上, 第1层3个, 第2层1~2个。主干上不留侧枝, 可在前期适当保留结果枝组, 每个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 侧枝顺向着生。直接培养大、中、小型结果枝组, 冠径及树体高度不超过2.5m。

2 没有形成树形的修剪

修剪应以疏剪、回缩、短截和培养为主, 按照“四留五不留”的原则进行。“四留”即外围的枣头要留, 骨干枝上的枣头要留, 健状充实有发展前途的枣头要留, 具有大量二次枝和枣股、结果能力强的枣要留。“五不留”指下垂枝和衰弱枝不留, 细弱的斜生枝和重叠枝不留, 位置不当和不充实的徒长枝不留, 轮生枝、交叉枝、并生枝及徒长枝不留。短截3年生以上不作主枝的延长枝的枣头和不再继续延长的主枝枣头。光秃的骨干枝要逐渐回缩更新。

3 几种常见树形的修剪

3.1 一长三短树形的修剪

(1) 对中心干以及3大主枝的延长头短截。采用“两剪子出”的方法, 利用2次枝基部的主芽萌发1次枝, 扩大树冠。同时注意剪口下芽体的位置, 应选留合理部位的芽体, 以使得发出的枝条位置、角度合理。 (2) 3大主枝长度超过60cm时, 开始培养第1侧枝。在距中心干50cm左右选一生长健壮的、偏生的2次枝, 选留1~2节枣股短截, 利用枣股主芽萌发形成1次枝而成为侧枝。 (3) 若中心干生长较旺, 在距第3大主枝80cm处选2个健壮的2次枝留一节枣股短截, 促使枣股主芽萌发, 形成第2层主枝。 (4) 以上枝条修剪完成后, 将树膛内部过密的2次枝、细弱枝和过于背下的枝条从基部疏除。 (5) 剪除未脱落的木质化枣吊、干枯桩及萌蘖。

3.2 一长两短树形的修剪

“一长两短”树:即有中心干, 但3大主枝还缺1个主枝。此种树的修剪方法是:首先对3个枝条延长头短截, 继续扩大树冠, 达到培养侧枝以及第2层主枝距离的, 按正常树形修剪方法进行枝条培养。其次, 培养缺少的1个主枝;具体方法有3种:

(1) 在主干位置上寻找前1年已萌发而只长枣吊、未长枝条的芽体, 直接进行刻芽处理, 促发枝条。 (2) 在中心干上选一健壮的2次枝留一节枣股短截, 培养枝条。这样处理有利于开展角度、培养树形。如果留2节处理, 由于养分供应等原因, 导致新发的枣头生长缓慢, 或者就不发枣头。 (3) 在中心干上选1个2次枝, 从基部疏除, 再加上刻芽处理, 促发主芽萌发形成枝条。其它部位的修剪如同“正常树形”的修剪。

3.3 一长一短树形的修剪

即只有2个树条, 其中1个为中心干, 另一枝为3大主枝中的1个主枝, 还缺2个主枝, 其修剪方法是:

(1) 对已有的2个枝条, 延长头进行短截, 继续扩张, 若达到培养侧枝以第2层主枝距离的, 按照上述几种处理方法进行, 在主干位置上寻找前1年已萌发末长株条的芽体, 直接进行刻芽处理, 促发枝条。 (2) 其它部位修剪如同正常树形的修剪。

3.4 有长无短树形的修剪

即顶干后, 全树只有1个枝条, 需要培养3个主枝, 这是按树势强弱区别对待。

(1) 生长势比较旺盛, 且生长较大, 首先对延长头进行短截, 其次在培养另外3大主枝, 在距离地面30~60cm的部位, 选3个生长健壮的2次枝留一节枣股短截, 促使枣股主芽萌发形成3大主枝。 (2) 生长势较弱的树体, 采用重新定干的方法进行, 即将距地面60~70cm以上部位剪掉, 并清除所有的2次枝, 利用2次枝基部主芽形成新的枝条, 相当于新栽苗定干。

3.5 无长无短树形的修剪

即栽植当年芽体萌发后, 只长有枣吊, 而没有抽生的枝条, 此种树的修剪方法是不做任何处理, 即甩放不管。

以上5种树形的修剪方法是结合民丰县实际常见的树形, 但还是要做到因枝修剪, 随树定形、长远规划、全面安排、以轻为主、轻重结合, 从而达到均衡树势。树体采用主从分明的三稀、三密标准 (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大枝稀外枝密) 的修剪方法来修剪。

(责任编辑王蔓)

摘要:为加大民丰县红枣产业的发展, 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 按照红枣管理技术要求, 红枣当前季节需进行修剪技术工作。现将其修剪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

地面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8

建筑地面是建筑物底层地面 (地面) 和楼层地面 (楼面) 的总称。建筑地面工程主要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 (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 的建筑地面所进行的施工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四周围的附属工程, 即室外散水、明沟、台阶、踏步和坡道等也属于建筑地面工程的范畴。

建筑地面工程主要由基层和面层两大基本构造层。基层部分包括结构层和垫层, 而底层地面的结构层是基土, 楼层地面的结构层则是楼板。当基层和面层两大基本构造层不能满足使用和构造上要求时, 必须增设相应的结合层、找平层、填充层、隔离层等附加层。

建筑木、竹地面的面层构造层、架空构造层、通风等设计与施工是组成建筑木、竹地面的三大要素, 其设计与施工质量结果直接影响建筑木、竹地面的正常使用功能、耐久程度及环境保护效果;通风设计与施工尤为突出, 无论原始的自然通风, 或是近代的室内外的有组织通风, 还是现代的机械通风, 其通风的长久功能效果主要涉及室内通风沟或其室外通风窗的构造、施工及管理。

建筑地面工程是建筑装饰性装修工程的重要子分部工程, 包括27个分项工程, 其中基层包括10个分项工程, 面层包括17个分项工程。

2 建筑地面工程分类

按面层材料不同分为:整体面层, 板块面层, 木、竹面层。

3 材料技术要求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的规定选用,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材料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 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4 施工环境要求

为了使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材料和拌合料、胶结材料具有正常凝结硬化条件,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 各层环境温度及其所铺设材料温度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4.1 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合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 不应低于5℃;

4.2 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 不宜低于10℃;

4.3 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 不应低于0℃。

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环境温度低于上述规定, 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以保证各层的施工质量。

5 施工工艺要求

5.1 施工程序

5.1.1 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

建筑地面工程下部遇有沟槽、管道 (暗管) 等工程项目时, 必须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 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 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以免因下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而造成上部工程不必要的返工, 影响建筑地面工程的铺设质量。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木、竹面层以及活动地板、塑料地板、地毯面层的铺设, 应待抹灰工程或管道试压等施工完工后进行。5.1.2按构造层次施工。建筑地面工程基层 (各构造层) 和面层的铺设, 均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 与相关专业的分部 (子分部) 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 应进行交接检验。5.1.3保护成品。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 应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特别是大面积整体面层、板块面层、木竹面层和楼梯踏步, 防止面层表面碰撞损坏。因为这些面层损坏后虽进行修补, 仍会影响工程质量, 造成永久性的施工缺陷。a.整体面层施工后, 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 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 方可正常使用。b.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料石、大理石和花岗古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 在面层铺设后, 表面应覆盖、湿润, 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当板块面层的水泥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方可正常使用。

5.2 厚度控制

建筑地面工程应严格控制各构造层的厚度, 按设计要求铺设, 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5.2.1 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黏土 (或粉

质粘土、粉土) 的拌合料铺设, 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5.2.2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5.2.3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5.2.4三合土垫层采用石灰、砂 (可掺入少量黏土) 与碎砖的拌合料铺设, 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5.2.5炉渣垫层采用炉渣, 或水泥与炉渣, 或水泥、石灰与炉渣的拌合料铺设, 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5.2.6水泥混凝土垫层水泥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5.2.7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且不应小于20mm。5.2.8水磨石面层应采用与水泥石粒拌合料铺设。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 宜为12-18mm, 且按石粒粒径确定。5.2.9水泥钢 (铁) 屑面层铺设时, 应先铺一层厚20mm的水泥砂浆结合层。5.2.10防油渗面层采用防油渗涂料时, 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涂层厚度宜为5-7mm。5.2.11不发火 (防爆的) 面层应采用水泥类的拌合料铺设, 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2.12块石面层其结合层铺设厚度不应小于60mm。5.2.13铺设有坡度的地面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铺设有坡度的楼层地面 (或架空地面) 应采用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变更填充层 (或找平层) 铺设的厚度或以结构起坡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

5.3 变形缝设置

建筑地面工程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

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 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5.3.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缝内清理干净, 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 并应与面层齐平。5.3.3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 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 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水泥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 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缝的间距相一致。垫层的纵向缩缝应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 可做企口缝。横向缩缝应做假缝。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 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假缝宽度为5-20mm, 浓度为垫层厚度的1/3, 缝内填水泥砂浆。5.3.4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 应设置伸缩缝, 其延米间距不得大于10m;房屋转角处应做450缝。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处理。上述缝宽度为15-20mm, 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5.3.5为防止实木地板面层、竹地板面层整体产生线膨胀效应, 木搁栅应垫实钉牢, 木搁栅与墙之间留出30mm的缝隙;毛地板木材髓心应向上, 其板间缝隙不应大于3mm, 与墙之间留出8-12mm的缝隙;实木地板面层、竹地板面层铺设时, 面板与墙之间留8-12mm疑缝隙;实木复合板面层、中密度 (强化) 复合地板面层铺设时, 相邻板材接头位置应错开不小于300mm距离, 与墙之间留不小于10mm空隙。大面积铺设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时, 应分段铺设, 分段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5.4 楼梯面层施工技术要求

5.4.1 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层面层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 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 防滑条应顺直。5.4.2砖面层、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楼梯踏步和台阶板的缝隙宽度应一致, 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 防滑条顺直。5.4.3地毯面层楼梯地毯铺设, 每梯段顶级地毯应用压条固定于平台上, 每级阴角处应用卡条固定牢固。

5.5 踢脚线 (板) 施工技术要求

整体面层类踢脚线施工, 当采用掺有水泥拌合料做踢脚线时, 不得用石灰浆打底。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 高度一致, 出墙厚度均匀。

板块类踢脚线施工时, 不得采用石灰砂浆打底。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水稻机械插秧有关技术要求 篇9

一、农艺对机插适用条件

保证插秧机的技术状态和驾驶员操作水平外, 还要保证本田整地质量与秧苗状况符合机插的条件, 才能保证插秧作业效果。

1.翻地与整地

(1) 秋季翻地:秋翻比春翻垧产多一千。秸秆还田在翻地年度进行, 达到每隔两年稻草还田、秋翻一次。在春季结合搅浆平地机掩埋稻秸, 翻地要田面平整、深浅一致, 垡片、地头整齐。

(2) 泡田整地、耕翻、旋耕田, 春季放水泡田在整地前2~3天灌水, 池内2/3有水, 1/3露垡, 缓水慢灌, 达到花达水。水整地粘土要在插秧前5~7天进行, 使土壤沉淀好。沉淀时间短会造成秧船壅泥, 以致压苗、垄形不明显, 影响靠行作业;秧苗直立度不好, 影响缓苗、分蘖。整地要田面平整、耙细、埋杀杂草, 做到寸水不漏泥。

2.秧苗

机插的关键在于秧苗, 秧苗的状况关系到机械插秧的成败。育出的秧苗要适合插秧机的要求。秧苗的播种量要适宜。要求播种均匀, 插秧机每切一次秧片, 小面积里的秧苗株数符合农艺要求。每盘播种量:干种110~130 g, 催芽种136~160 g, 每穴株数4~6棵。计算时取稻种千粒重为27 g、发芽率为85%, 根据插秧机纵、横进给量, 行距、株距, 每穴棵数确定播量。实际播量要大。秧片形状整齐无残缺, 土层内无杂物, 土厚2~3 cm, 水分适宜, 秧苗粗壮不徒长、无病虫害、长势均匀。

二、驾驶技术要求

1.

严格遵守说明书中规定的安全常识、操作规程, 掌握机械构造原理, 正确使用、维护保养、保管。

2.插秧期: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13 ℃时开始插秧。机插要求:早、稀、浅、正、直标准。插后及时补苗, 放水扶苗。

3.

下田前要根据地块情况考虑行走路线和转移地块进出方便。

4.

插秧机插秧时靠田边、地头两边, 要留出与机幅相等的作业宽度, 以便圈边出田。插秧机作业时行驶要直, 靠行间隔一致, 不压苗。

5.

当第一次给插秧机补给秧苗时或苗箱上没有秧苗时, 务必将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插秧作业到最后时观察:若再插则所剩余的秧田不足一幅插秧作业宽度时, 应通知装秧手预先取出靠边一个或几个秧箱内的秧苗, 使插秧机相应少插一行或几行, 最好留下一幅插秧机作业宽度, 以便最后圈边出田。

三、作业质量下降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1.立秧差:

插深调节不当;表土过硬。

2.分离针与推秧器间带秧:

苗床缺少水分;推秧器变形或工作不正常;本田过分细软或缺水;推秧器与分离针间隙过大。

3.漏穴:

秧苗骑秧门;秧门口有泥环、稻根等异物;秧片规格过宽;秧苗密度不均。

4.均匀度差:

送秧齿轮缠根多;各分离针取秧量不一致;秧苗密度不均。

5.秧片拱起:

苗床水分过多;苗床土厚不当;送秧齿轮缠根多。

四、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一组栽植臂不工作, 并有响声:

分离针在秧门口碰石块、树根等异物;离合器弹簧弹力弱;安全离合器打开;无声链条活节脱落。

2.推秧器不推秧或推秧缓慢:

推秧杆弯曲;推秧弹簧弱或损坏;推秧拨叉生锈;栽植臂内缺油;分离针变形与推秧器无间隙。

3.秧箱两边有剩秧:

秧箱移动臂夹子松动;滑套、螺旋轴或销磨损。

4.

纵向送秧失灵;棘轮齿磨损;棘爪变形或损坏;送秧弹簧弱或损坏;送秧凸轮与送秧连接用锁圈和钢丝销脱落。

五、插秧机的维护保养、保管

1.

插秧机每天作业后都要清洁并检查各部位,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加注补充燃油、润滑油和润滑脂。按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养, 是保证插秧机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如期完成插秧工作的基础保障。

2.

插秧机工作条件恶劣、使用时间短、停放时间长、停放保管不当, 容易造成钢铁锈蚀、断裂、橡胶老化以及零部件变形损坏。

3.长期保管要求:

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 篇10

关键词:共用接地,地电位反击,高电位,技术要求

随着城市空间不断变小、智能大楼的逐渐普及,防雷接地(包括直击雷接地和感应雷接地)与工作接地、电气安全接地、屏蔽接地、等电位接地等无法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共用接地技术应运而生。合理有效的共用接地措施很好地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防止反击的目的,然而共用接地在国家规范[1,2,3]中还没有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尤其当共用接地措施不当,更有可能造成新的安全隐患。现从共用接地的形式及优点进行分析,对共用接地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 共用接地的形式及特点

共用接地是把所需接地的各系统连接到1个地网上,使其成为电气相通的统一接地网[4]。共用接地又有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2种方式。多点接地是指将不同系统、不同设备或不同功能的接地从不同地方分别用专用引线连接到接地平面或接地母线上;而单点接地是将不同系统、不同设备或不同功能的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母线的同一点或同一平面上。多点接地优点是以最短的连线接至地网,使其串联阻抗减至最小,从而有效抑制因电容效应而产生的干扰。单点接地方式,能消除公共阻抗耦合和低频接地环路引起的干扰,适用于1MHz以下频率的干扰。

2 共用接地的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抗干扰的能力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共用接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扰,首先应根据各接地系统的工作频率、工作电平、工作环境、电磁兼容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单点接地或多点接地形式,达到最有效的抗干扰能力;其次各接地引线应合理布线,2个接地引线所包围的面积应达到最小,平行敷设的引线有条件的应有效隔离或绞绕,降低耦合干扰;在信息网络系统中,逻辑接地需要很强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抗干扰要求很高,然而其抗干扰能力却很脆弱,强电系统接地或防雷接地的一次正常泄流都有可能造成逻辑接地的干扰,引起系统的误动作甚至击穿,而采用共用接地又是防止地电位反击的必要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只考虑地电位反击忽略了各接地之间的干扰,往往将共用接地系统接入系统时产生系统不能启动、不能工作、误操作、经常死机等故障,因此应将共用接地系统防干扰与防地电位反击协调起来。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有:一是将干扰源接地与被干扰接地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并保持一定距离,即共网远点法,这种方法能满足一般系统的抗干扰需求;二是各接地的接地体相对独立,并将相对独立的地网通过瞬态均压装置连接,即隔离法,这样既能达到正常工作时防止地电位干扰,又能实现地电位升高瞬间的均压,当然各个接地体之间也应保持一定距离,当距离太近时各接地体间除了连接线外还会通过土壤相互干扰。

2.2 防高电压反击的能力

雷击高电位引入共用接地网,在引入点与其他系统的接地点之间容易产生高电压,造成地电位反击,致使接地的设备击穿损坏、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为了防止雷击高电位对系统和设备的反击,不同性质、种类、耐冲击过电压能力以及抗扰度的接地应采用多点接地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为雷电流的泄放、高电位的衰减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引入系统的高电位在安全电位之内。如果采用单点接地或接地点间的距离不够,就会使系统引入高电位,如果系统采用严格的等电位均压措施,高电位不会产生破坏作用,但任何系统的均压措施都不是绝对的,当等电位系统的1个点出现断接等故障时,引入的高电位便会在这个点的两端产生高电压,威胁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共用接地并不一定能消除地电位反击。不合适、不完善的共用接地措施更容易引入高电位,造成潜在隐患,消除隐患的方法首先是将防雷接地线及其他容易引入雷击高电位的接地线与其他弱电系统的工作接地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实际工程中应保持可实现的最大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 m),并且不同过电压耐受能力的系统或设备的接地点在共用地网中保持足够的距离,其次是同一区域、同一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一定要全面彻底,特别应注意各种线路的芯线(因工作需要不能直接接地的线路,如电气线路的火线、数据传输线等)的等电位连接,系统各金属部件在雷击地电位升高的瞬间通过接地线引入高电位,会与零电位的芯线之间产生高电压,芯线与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被击穿,造成设备损害和系统瘫痪的事故。因此,各种线路的芯线均应通过浪涌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2.3 满足各系统接地功能要求的能力

不同功能的接地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共用接地在满足每个系统的不同要求之外,还应解除各个系统连接到共用地网上所产生的影响。接地电阻是不同功能接地的共同参数,也是最重要的参数,不同功能的接地都有各自的接地要求,共用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低于各系统接地要求的最低值,尤其注意的是接地电阻的数值在共用接地体的不同位置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接地要求最低的系统应在其接地引线端测量接地电阻;然而接地电阻并不是不同功能接地的唯一参数要求,如逻辑接地是以地电位作为零电位或参考电位,这就要求该接地要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防雷接地的主要目的是泄放巨大的雷电流,因此接地网的尺寸也应该足够大,并考虑地网结构及布置形式、脉冲雷电流的屏蔽效应和土壤击穿放电效应等对泄流接地的影响。

3 案例分析

现举例说明如何防止高电位引入,避免引入高电位转化成高电压造成系统内电位反击。城市内的通信基站通信塔与通信机房距离间隔很近,机房工作地因空间限制使其与通信塔直击雷接地相隔很近,为避免雷击地电位反击,工作地接地体与直击雷接地体在地下采取联网的共用接地措施,使得工作地在共用地网的连接点与直击雷接地在地网的连接点间保持足够的距离,留出雷电流泄放和高电位衰减的空间,使通过工作地线引入机房的电位在安全电位范围内。如果将工作地引下线与防直击雷接地引下线在地面上作了等电位连接,或者直接将工作接地引下线接到防直击雷接地引下线上,这样做的效果是引入机房的工作接地引下线与防直击雷接地体成并联状态,即地电位抬高多少相对应的工作接地引下线引入机房多高的电位,虽然避免了接地系统对机房系统的反击,却通过引入高电位埋下了在系统内部产生高电压的隐患。当机房的局部等电位非常完善时,高电位不会产生危害,但当局部等电位连接出现故障或不完善时高电位便转化成了高电压,对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引入雷电流的接地线与其他接地线在共用地网上的连接点应保持足够的距离,留出雷电流泄放和高电位衰减的空间,使进入其他接地系统的电位在安全电位范围内;反之共用接地必然会产生引入机房的高电位的隐患。做好机房局部等电位均压措施是消除该隐患的最有效措施。

4 结语

虽然国家防雷规范中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共用接地措施要求,但应按照防雷、电气、电工等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总结完善,综合考虑共用接地系统防反击与抗干扰措施,防止高电位引入转化成高电压,在系统内部产生新的反击,最大限度地减少共用接地措施弊端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计划出版社,2001.

[2]中国气象局.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整治行动下一篇:经济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