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技术

2024-05-15

实验动物技术(精选十篇)

实验动物技术 篇1

1 实验台消毒

试验台表面应先清洗, 再用1 000~2 000 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溶液消毒, 或用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表面并保持30~50 min。

2 金属器材消毒

2.1 小的金属器材

接种环等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 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中烧灼, 以免因污物过多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2.2 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的刀剪

这样的器材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 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 h后用清水冲洗、沥干, 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气灭菌。

3 玻璃器材消毒

3.1 采集标本的器材

玻片、吸管、玻瓶等要做到一动物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 应立即浸入含有有效氯1 000 mg/L消毒剂中浸泡4 h, 再清洗干净、烘干;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5~30 min, 反复洗刷, 沥干, 37~60℃烘干。

3.2 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

应该采用压力蒸气灭菌30 min, 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

3.3 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的器材

刷洗后浸泡于重铬酸钾-浓硫酸清洁液内24 h, 彻底冲洗, 最后用纯化水冲洗3次, 沥干或烘干。

3.4 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器材

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 管或瓶应有塞, 再用牛皮纸包好, 可用干热160℃灭菌2 h, 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烘箱的门, 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 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气孔, 切勿开启烘箱门以免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气121℃、102.9 k Pa (1.05 kg/cm2) 灭菌15~30 min;吸管应直放, 空吸管和空瓶口应朝下, 且不能完全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 灭菌时应将螺旋帽放松。

4 塑料制品消毒

4.1 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

如一次性注射器, 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 薄膜手套用后放入防污染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4.2 耐热的塑料

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及聚四氟乙烯的器材, 可用肥皂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 min, 洗净后用压力蒸气121℃、102.9 k Pa灭菌20~30 min。

4.3 不耐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

可用0.5%过氧乙酸或1 000 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30~60 min, 再洗净、晾干;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 800 mg/L, 于37~68℃和相对湿度40%~80%的条件下作用6 h;薄膜或板也可用高强度紫外线照射消毒1~3 s。

4.4 一般血清学使用过的塑料板

可直接浸入1%盐酸溶液内2 h以上或过夜;对肝炎检验的反应板可用0.5%过氧乙酸或1%过氧戊二醛溶液或2 000 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溶液浸泡2~4 h, 洗净再用。

5 橡胶制品消毒

橡胶制品如手套、吸液管 (球) 受污染后可用肥皂或0.5%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 min, 煮时吸液管 (球) 应全部浸入水内, 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气115℃灭菌40 min。

6 纺织品消毒

无纺布帽子、工作服、口罩等用后放入污染袋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棉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放入专用污染袋内, 送洗衣房清洗, 每周2次。有明显污染时, 可随时用有效氯或有效溴500 mg/L的消毒液作用30~60 min, 或压力蒸气121℃灭菌20 min。

7 贵重仪器消毒

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秤、酶标检测仪、细胞计数器械、积压液系列化分析仪、气象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 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或0.5%醋酸氯己定-乙醇溶液擦拭。

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 试管破裂, 液体外溢, 应消毒离心机内部, 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或分枝杆菌污染时, 应戴上手套, 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消毒, 作用30~60 min。

8 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

实验室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技术规范》及GB 16548的规定进行。

9 记录单的消毒

实验动物技术 篇2

1997年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重点实验室之一,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哺乳动物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10年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单位内蒙古大学。

研究方向: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机理的研究,早期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繁殖技术,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精原干细胞研究,家畜体细胞克隆与转基因技术研究,胚胎冷冻保存技术与种质资源保存研究。

学科优势:是国家动物学重点学科,内蒙古大学动物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自治区生殖生物学重点学科,内蒙古大学国家“211工程”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基础设施:科研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和多个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科研用房面积4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300多万元。目前本实验室拥有一座国内规模最大的良种牛“试管胚”保存库。

研究队伍:本实验室负责人李光鹏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和副高以上人员8人,博士10人,硕士3人。平均年龄37岁,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具有开拓精神和敬业精神的年轻的学术梯队。1

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培养,先后有二十人次青年学者被选派出国进修。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博士35人,硕士58人。

科研成果:近五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共计58项,取得多项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牛、羊体外受精技术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培育出我国首批“试管绵羊”和“试管牛”,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提出了牛、羊“试管胚”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移植的一整套技术路线,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发育率、冷冻保存存活率和胚胎移植成功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鄂尔多斯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建立了绒山羊生物技术繁育基地,利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胚胎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绒山羊快速繁育研究,培养出500多只高产优质白绒山羊,开创了从1只供体母羊一次得到12只羔羊的纪录;创造性地提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的新概念、新技术,培育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第三代羔羊,为家畜育种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在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家畜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起了牛体细胞克隆技术以及通过转基因克隆的方法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一系列工艺流程,获得了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生产方法,培育出3头体细胞克隆牛犊和1头转基因克隆牛犊。

发表论文252篇,其中三大检索机构收录25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207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专利9项,其中获得授权专利2项。获奖总数12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7项,其他3项。

开放服务能力: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型仪器设备已列入内

蒙古自治区大型仪器协作网,向社会进行开放,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还以多种形式对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开放,设有开放课题科学基金,资助在本实验室中进行并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单独或合作研究工作。对那些意义重大、有创新思想、属于学科前沿和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予以优先支持,促进科技合作和学术与人才交流。

实验室主任:李光鹏教授、生殖生物学博士、博导

联系方式:0471-4994329

E—mail: guangpengli@yahoo.com

依托单位网址:http://

内蒙古大学科技处处长:王志平

联系方式:0471-4992538

实验动物技术 篇3

【摘 要】以南宁学院为例,从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验教材、建立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进行探讨,以满足应用技术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动物微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 应用技术大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48-02

动物微生物学是畜牧兽医专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从事畜禽疾病防治、动物养殖、动物性食品加工及检疫行业的管理和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门理论及技术课程。随着动物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日趋普遍,以及畜禽疾病临床症状的非典型化趋势等新形势的出现,对微生物操作技术要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应用技术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试以南宁学院为例,从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验教材、建立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就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开设大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研究型实验项目是达到该目的主要手段,因而,各本科院校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优化与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动物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由任课教师对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演示和解说等,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去做。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跟着教师操作,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种实验模式只重视学生是否会做一个单一实验,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实验开设的项目均为微生物基本操作,实验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兽医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此,可在原有的基础实验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班级技能竞赛,从而不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南宁学院动物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共24学时,由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部分组成,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由5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3学时,共15学时;综合性实验共7学时,在一周内完成;实验课课前培训2学时。

(一)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实验

基础实验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确保学生掌握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术和要领。动物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是在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学及动物微生物的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以保证学生能独立完成综合性实验。我们开设的动物微生物基本技能操作实验包括:生物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方法、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理生化指标的鉴定。

除这些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外,在开始动物微生物实验课之前,我们还开设有2个学时的实验课课前培训,包括学习动物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章程,实验室及仪器使用记录填写、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用品摆放规定、常用微生物实验玻璃器皿的准备消毒、灭菌等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在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时有无菌操作的意识。

(二)动物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设置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以引起动物疫病的常见病原性细菌的系统分离鉴定为内容,由学生自己查询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提出建议和注意事项。从动物机体可疑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细菌的形态学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血清学试验鉴定细菌种类,从每个实验的准备、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都要在实验方案中详细体现。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组的实验材料增加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生物实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微生物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找寻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反复实验来得到最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微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三)让学生融入实验准备中

动物微生物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不同,在正式实验前需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样品采集、配置试剂、高压灭菌等。在准备实验时,我们分小组让学生参与到准备实验的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和体会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实验内容与科研项目挂钩提高学生兴趣

部分学生直接将综合实验设计同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本学科的前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建立。

三、开放式实验室管理

南宁学院畜牧兽医实验中心的预防兽医实验室和基础兽医实验室,拥有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双目生物显微镜、恒温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超低温冰箱、高速离心机、鼓风干燥箱、电泳仪等仪器设备,能满足动物微生物实验的需要。在综合性实验开始的两周内,微生物实验相关实验室全天开放,为学生课间、晚上和周末随时实验提供保障,以满足学生综合性实验开展的需要。实验室由任课教师、实验室管理员、学生助理和小组组长共同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四、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提升学生实践水平的关键。综合性实验对实验教师要求更高,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具备有娴熟的实验技能,还需要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科最新前沿动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提出分析意见。同时,综合性实验需要授课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需要指导老师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校内我们加大对实践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暑假实验教师都进入基层养殖企业锻炼1个月。

五、建设实验教材

我们根据南宁学院实际条件及广西畜牧业发展特点,编写校本实验教材,在实验内容上不断改革,如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中,传统的实验设置是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95%酒精→石炭酸复红来染色。在校本实验教材中我们要求学生每人染三张细菌涂片,一张按照正常的染色步骤进行,一张只使用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95%酒精,一张只用石炭酸复红来染色。通过两个对照组,让学生不但理解了不同染色剂的作用,更能真正掌握革兰氏染色的过程。

六、建立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机制

实验考核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实验考核时实验成绩由三部分成绩来整体评估,即实验成绩=平时基本技能实验报告成绩30%+期末实验考试成绩30%+综合实验完成情况40%。

期末实验考试前,允许学生到实验室重复练习以前做过的实验;实验考试时,学生自己抽取考试题目,考试题目以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为主,学生独立完成考试内容。教师随机安排2个实验,学生通过二选一的实验考试办法选择一个实验来完成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基本上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验成绩。综合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20%、实验结果30%、实验大报告40%、创新分10%共同组成。多元的考核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七、结语

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学生对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开展实验及对实验结果分析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综合性实验的实施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和深化专业知识,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综合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思考和分析,而是选择问教师;实验时学生重复实验的出现,使得实验材料及耗材使用量的增加,增大了试验经费的使用;另外综合实验实施时时间较为分散,不能及时进行学生考勤等。

相比传统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更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在实践要求较高的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改革,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以及人才质量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庞歌,陈继红,朱金凤.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1(2)

[2]董萍,胡庆华,曹卓良.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6)

[3]许信刚,邢福珊,张耀相.《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

[4]刘志伟,屈年瑞,高大威.微生物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与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1(1)

[5]胡远亮,冯艳丽,涂俊铭,洪文,王卫东.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C439);南宁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015XJJG14)

【作者简介】张艳雯(1983— ),女,甘肃张掖人,南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教学。

实验动物技术 篇4

实验动物笼器具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江苏的特色产业。在江苏省科技厅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实验动物笼器具产业不断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等国。

近日,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立项,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江苏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二站、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等单位联合制定的《江苏省实验动物笼器具地方系列标准制订》项目获得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该系列8项地方标准均已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促进了国家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与完善,推动了整个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是2008年经科技部批准,首次由社会力量设立的实验动物行业科学技术奖,是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的最高科学技术奖。此次获奖既是对江苏实验动物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江苏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科研工作,巩固实验动物设备产业在全国的主体地位,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实验动物科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实验室实验动物处理办法 篇5

为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适应科学,根据陕中院办字(2005)第7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不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实验的动物。

2。生产实验动物的单位和个人,供应或者出售实验动物,应当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书。

3。为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禁止将使用后的实验动物流入消费市场。

4。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等,必须按照实验动物技术规范,严格消毒、封闭包装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5。进行病原体感染实验,应当对实验所接触的用品、用具等进行封闭包装和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场所等进行严格消毒。

医学实验检验中心

动物实验:孰是孰非? 篇6

在对动物实验投赞成票或反对票前,你要先了解——

Does animal testing work?动物实验有用吗?

有用:

1. Animal testing has helped to develop vaccines4) against diseases like rabies5), polio6), measles7) and TB8).

2. Antibiotics9), HIV drugs, insulin10) and cancer treatments rely on animal tests. Other testing methods aren't advanced enough.

3. Operations on animals helped to develop organ transplant11) and open-heart surgery12) techniques.

1.动物实验促进了某些疫苗的研发,如对抗狂犬病、小儿麻痹症、麻疹以及肺结核的疫苗等。

2.抗生素、抗艾滋药物、胰岛素的研制以及癌症的治疗都依赖于动物实验。其他实验方法都不够先进。

3.在动物身上进行手术实验有助于提高器官移植和心内直视手术的技术。

无用:

1. Animal experiments can be misleading. An animal's response to a drug can be different to a human's.

2. The stress that animals endure in labs can affect experiments, making the results meaningless.

3. Animals are also used to test items like cleaning products, which benefit mankind less than medicines or surgery.

1.动物实验可能具有误导性。动物对某种药物的反应可能会与人类不同。

2.动物在实验室中所承受的压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使其意义尽失。

3.动物也被用于实验诸如清洁产品之类的东西,相较于药品实验或是外科手术实验而言,这类实验对人类益处较小。

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会发起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讨论,旨在呼吁人类关注动物权益,而其中的一项重要讨论就是“动物实验孰是孰非”。针对诸多药品、食品、化妆品在面市前进行的动物实验,支持者和反对者们各执一词,激烈辩论。而你,在这场辩论中,会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呢?

Then you can focus on—

接下来,你可以聚焦于——

Is animal testing morally right ?动物实验符合道德标准吗?

符合:

1. Human life has greater value than animal life.

2. Legislation13) protects all lab animals from cruelty or mistreatment.

3. Millions of animals are killed for food every year—if anything, medical research is a more worthy death.

4. Few animals feel any pain as they are killed before they have the chance to suffer.

1.人类的生命远比动物的生命更宝贵。

2.法律保护所有实验室动物免受残忍对待或是虐待。

3.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被宰杀后摆上人类的餐桌——如果说拿动物做实验和这有什么区别的话,应该是献身医学研究会让它们死得更有价值吧。

4.几乎没有动物会在实验过程中感到痛苦,因为它们还没等遭罪就已经被杀了。

不符合:

1. Animals have as much right to life as human beings.

2. Strict controls have not prevented researchers from abusing animals—although such instances are rare.

3. Deaths through research are absolutely unnecessary and are morally no different from murder.

4. When locked up they suffer tremendous stress. Can we know they don't feel pain?

1.动物和人类拥有同等的生命权利。

2.严格的规定并不能阻止研究人员虐待实验室动物——尽管这样的事例比较少见。

3.因科研而引发死亡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从道德层面上来讲,科研致死与谋杀并无二致。

4.动物遭到囚禁时会承受巨大无比的压力。我们又如何知道它们感受不到痛苦呢?

1. pro [prEu] n. 赞成的论点;赞成的立场

2. con [kCn] n. 反对的论点;反对的立场

3. proceed [prEu5si:d] vi. 进而做;开始做

4. vaccine [5vAksi:n] n.【医】疫苗

5. rabies [5reIbi:z] n. [单复同]【医】狂犬病

6. polio [5pEulIEu] n. <口> = poliomyelitis [7pEUlIEumaIE5laItIs] n.【医】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7. measles [5mi:zlz] n. [用作单或复]【医】麻疹

8. TB: abbr. tuberculosis [tju7b:kju5lEusIs] n.【医】结核(病);肺结核

9. antibiotic [7AntIbaI5CtIk] n.【微】抗菌素,抗生素

10.insulin [5InsjulIn] n.【生化】胰岛素

11. transplant [trAns5plB:nt] n.【医】移植

12.open-heart surgery:【医】心内直视手术;surgery [5s:dVErI] n. 手术

13.legislation [7ledVIs5leIFEn] n. 法律,法规

  There are many pros and cons to the practice of animal testing. However, neither the pros nor the cons seem to tip the scale14) to a side that pleases everyone—including the general public, government and scientists.

  对于动物实验,人们存在着许多或赞成或反对的观点。然而,无论是赞成观点还是反对观点,似乎都无法完全取悦众人——包括普通民众、政府以及科学家。

Pros for Animal Testing

  The major pro for animal testing is that it aids researchers in finding drugs and treatments to improve health and medicine. Many medical treatments have been made possible by animal testing.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animal testing is considered vital for improving human health and it is also wh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many members of the public support its use. In fact, there are also individuals who are against animal testing for cosmetics15) but still support animal testing for medici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for disease.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to note is that animal testing help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rugs and many other substances humans use or are exposed to regularly. Drugs in particular can carry significant dangers with their use but animal testing allows researchers to initially gauge16) the safety of drugs prior to commencing17) trials on humans. This means that human harm is reduced and human lives are saved—not simply from avoidance of the dangers of drugs but because the drugs themselves save lives as well a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Scientists typically use animals for testing purposes because they are considered similar to humans. Researchers do recognise the limitations and differences but the testing is done on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thought to be the closest match and best one with regards to18) applying this data to humans.

Cons Against Animal Testing

  In animal testing, countless animals are experimented on and then killed after their use. Others are injured and will still live the remainder of their lives in captivity19). The unfortunate aspect is that many of these animals received tests for substances that will never see approval or public consumption20) and use. It is this aspect of animal testing that many view as a major negative against the practice. This aspect seems to show the idea that the animal died in vain21) because no direct benefit to humans occurred from the animal testing.

  Another con on the issue of animal testing is the sheer22) cost. Animal testing generally costs an enormous amount of money. Animals must be fed, housed, cared for and treated with drugs or a similar experimental substance. Th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but it comes with a high cost. On top of23) that, animal testing may occur more than once and over the course of months, which means that additional costs are incurred24). The price of animals themselves must also be factored into25) the equation26).

  There is also the argument that the reaction of a drug in an animal's bod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eaction in a human. The main criticism here is that some believe animal testing is unreliable. Following on that criticism is the premise27) that because animals are in an unnatural environment, they will be under stress. Therefore, they won't react to the drugs in the same way compared to their potential reaction in a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argument further weakens the validity of animal experimentation.

Personal Choice

  While there are numerous pros and cons of animal testing, the ethical aspect overshadows28) both of them, which means that emotion may be the ultimate determining factor in whether a person believes the benefits of animal testing outweigh29)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practice.

赞成派观点

  有人赞成动物实验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相关药物和疗法,从而提升健康保障和医学水平。动物实验也使很多医学疗法成为可能。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动物实验对于改善人类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科学界及很多民众才对动物实验持赞成态度。事实上,也有个别人士反对将动物实验应用于化妆品工业,但是对于将动物实验应用于医学以及新药的开发,他们却仍很支持。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是,动物实验有助于确保药物以及其他许多人类经常使用或接触到的物质的安全性。尤其是药物,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危险性,但是动物实验使得研究人员能在将药物试用于人类之前就初步估量出其安全性。这就意味着,人类所要遭受的危害得以减轻,人类的生命得到了拯救——并不仅仅是因为避免了药物的危险性,也是因为药物本身在挽救人类生命的同时也改善了人类的生命质量。

  科学家通常用动物来做实验是因为觉得动物与人类较为相似。研究人员确实也承认其局限性及差异性,但动物仍被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它们被认为是与人类最接近的匹配样本,在将实验数据应用于人类临床方面,它们是最好的选择。

反对派观点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无数的动物被作为实验活体,用过之后便被杀死。还有一些受了伤,却仍要在囚禁中度过余生。更不幸的是,这其中许多动物还被用于检测一些永远都不会获得正式批准或是被民众所消费、使用的物质。这正是许多人反对动物实验的主要原因。这似乎表明动物们的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类动物实验并没有为人类带来什么直接的益处。

  另一反对动物实验的观点单纯涉及成本问题。动物实验通常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还得对动物进行饲养、安置、照料,还要在其身上试用药物或者类似的实验物质。严格控制之下的环境非常重要,然而营造这样的环境却需要耗费高额的成本。另外,动物实验可能要做不止一次,耗时长达数月,这就意味着更多额外成本的产生。动物本身的价格也必须计入成本公式之内。

  也有观点认为,对于同一种药物,动物的反应和人类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引发的批判主要是有人认为动物实验根本不可靠。接踵而来的是这样一种假设——在一个非自然的环境中,动物会身处压力之下,因此,它们对药物作出的反应必然和自然条件下可能作出的反应有所不同。这一论点进一步弱化了动物试验的有效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实验动物技术 篇7

通常说SPF级实验动物房都需要安装比较系统完备的相关设施才能够及时的排除垃圾和臭气, 防止细菌的传播扩散, 给SPF动物和工作人员营造较好的实验环境。所谓实验动物设施的SPF级, 就是要拥有相当规模和完备的实验设施, 能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调节好实验的环境。

1 SPF实验动物环境对净化空调技术的要求

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法律来说, 实验动物环境主要有四种系统, 第一种就是开放系统, 该系统中常养的是一般级别的实验动物;第二种是亚屏障系统, 主要饲养的是清洁级实验动物;第三种是屏障系统, 主要针对无特定病原体 (SPF) 级实验动物设置的;最后一种是隔离系统, 饲养对象是SPF级及无菌级实验动物。为了确保实验动物更好的成长, 让他们能活在较清新的空气中, 及时排除废气和废物。现新修的实验动物房都是有高要求的, 无论是空气净化度、氨浓度、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房间空气压差梯度都有较明确的规定。故修建这样的SPF实验动物环境需要事先做好全面的规划, 且尽量确保一个性能好、节能、智能的空调系统。

2 SPF试验动物环境污染途径

有两种情况常会影响到动物实验室的空气清洁程度, 首先是来自室外的空气, 由于室外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以及家用煤气等污染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进入室内常会降低室内空气质量;其次是那些实验室里出现的动物毛、皮屑和饲养食物碎屑等, 这些较细小的碎屑没得到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变坏, 产生细菌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动物实验室的初、中、高效过滤器过滤设施就显得作用重大, 它能确保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不随室外大气的变化而变化。笔者检测到的SPF级动物实验室的空气是经初、中、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 按照检测结果看, 由于该设施的作用, 室外的大气即便是在不同的季节都不会对室内洁净程度造成影响。

常常我们都觉得动物实验室中没有动物的情况下其洁净度最佳。因为在实验室有动物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毛发、废物碎屑等, 提高空气中尘埃的浓度, 从而使得细菌得以衍生和扩散。但是, 若动物实验室处于静止状态的话, 房间里没有动物, 灰尘依然会在实验器具、阳台门窗上面集聚, 在检测时, 如果一个实验室没事先清洁好, 即便是处在静态的状态, 室内清洁度也不能达到标准;而对于清洁过的实验室, 处在动态下其洁净度还是很高的。也就是说, 良好的送排风设备以及适当的动态管理, 能够增加动态实验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3 SPF实验动物环境净化空调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通常的SPF实验动物环境虽不会有严格的环境洁净度规定, 但通风的需求则是必要。只有通风好才能顺畅排出动物制造的废气, 避免出现细菌滋生或出现污浊空气的交叉污染。我国现在的通风方式大多使用的是直排式全新风净化法, 就是把温度和湿度都满足一定要求的空气排放到SPF实验动物房, 将实验室中的浑浊空气稀释掉。排送时需要从实验室顶部的送风口进入, 而浑浊的气体则是从实验室的四周墙壁的下部排风口送出。这样的空气净化方式非常便捷有效。这样的送风措施也有缺点:需求的风量比较大, 消耗的能源比较多, 实际效果有待改善。依据实验室里的洁净空气流动看, 那些待稀释的空气也并非都是有污染的微生物, 稀释后的空气也不一定就正好适合动物的需求;从实验室的设置来说, SPF实验动物房有很多的笼架, 架子上排列装着各种各样动物的饲养盒, 它们是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及排放废气废物的地方, 因盒子和架子对空气流动造成的阻力常使得洁净空气不能很好的进入到饲养盒子里, 而排出的空气则大部分是洁净的, 也就是说, 室内空气的流动有死角, 被污染气流还能停留在室内, 这不仅浪费了能源且无法真正的解决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 增加了实验室里面的动物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恶化了实验室的工作环境。

这样的直排式全新风净化方式想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增加空调机组, 不断送入大量洁净空气, 以排除饲养盒子和架子对空气造成的阻力, 确保动物的饲养盒里面的湿度和温度适中, 当然这样会造成更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这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在SPF实验动物环境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针对这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作出的相关分析:

4.1 减少冷热负荷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在减少冷热负荷主要是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是降低室内高度, 通常实验室的高度在2.4~2.6m间, 但鉴于SPF实验动物环境中实验人员不多, 且他们的工作时间较少, 可以把房间的高度降低至两米, 这样送气工作人员少, 可减少将空气送入饲养盒需消耗的能源;其次是增强围护绝热并调整控制好实验室里面的温度, 实验室用隔热效果好的材料来围护, 便于把室内温度维持在标准范围内, 不随季节变化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后就是要用变频调速自动控制技术调控好气流的速度;最后是将SPF实验动物房分成若干区域, 相应地设立若干小单元独立空调系统, 使用时根据动物饲养种类和数量的增减, 有选择地启用房间和相应的空调系统, 避免空调系统放空运行。

4.2 该技术的环保性能还表现在对能源的二次利用上一是能净化空气循环使用。

二是能源的利用, 如对太阳能、地热等天然能源的利用, 只要是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使用天然资源进行空气调节或辅助加热。

4.3 气定向流技术SPF实验动物环境的兴建不断的

扩大的同时, 能源和资源的高成本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样情况下就出现了空气定向流动的技术。按照上面对于SPF实验动物房空气洁净度的分析看, 一般情况下送入室内的洁净空气只有十分之一参与了动物饲养盒 (笼) 内空气的交换。怎样才能加强洁净空气的利用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减少非交换净化气流, 并让可交换气流沿定向流动, 最后进入排风管。

4.3.1 盒内交换笼架。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单体换气系统来使得净化气流能在实验室里面按照设置的方向流动。这样的系统常常是由导风通道笼架、双风道机组、设置前端和终端空气过滤器等装置组成。当室内这么多装置一起加入空气交换的时候, 空气的流量即使是很小也能够让实验室饲养盒里面的空气得到很好的净化。该装置已经上市并且占有一定的市场, 因为它不仅仅简化了控制设备, 便于使用, 而且对基础建筑较低, 对于那些规模不是很大的实验动物的饲养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4.3.2 定向流SPF实验动物房。

该技术由房间顶部高效送风口将洁净空气到送入室内, 实验室里的动物笼架都是数个相对封闭笼格独立的分隔开的, 笼格内都有可以进行排风的孔, 且和洁净的房间排风通道相连, 其路径是从通风孔进入笼格再进入排风管这个定向的气流。这样的SPF实验动物房定向流技术有其优点, 和过去常用的直排式气流技术相比能节省一些人力和财力投资, 针对上面两种技术, 在笔者进行了饲养区风量和冷 (热) 负荷参数的比较, 结果发现SPF实验动物房定向流技术相对能省掉六成多能源。其主要原理是, 由于笼格之间相互隔开、独立, 只需设置好通风孔就能调控好风量的大小。这样一来实验室里面的饲养盒 (笼) 里面的氨浓度稳定在标准的范围内, 空气得到很好的疏通, 于此同时, 饲养盒里面动物产生的废气也会及时的排到室外, 调节好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环境。

实践证明, 上述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对提高SPF实验动物环境的空气质量和节能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改技术极大的改善了传统的屏障系统, 投资少, 见效快, 该系统简便灵活, 人流物流绝对隔离, 操作安全可靠, 适应范围广, 是一种方便节能保险的好方法。特别是空气定向流技术, 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了非交换净化气流浪费能源和交叉污染的问题, 是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摘要:现在我国的SPF动物的饲养相对于以前不仅规模更上一层楼, 其相关设备器具也进行了更新,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多个能掌控动物房环境质量的国家级实验动物的繁殖与实验中心。笔者在文章中主要是对现在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的两大问题:投资大, 能耗高进行了研究, 并简述了净化空调节能技术, 将空气定向流技术作为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净化空调节能今后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净化空调,空气定向流,节能

参考文献

[1]唐飚, 刘泽华, 蒋新波, 孙再伟, 袁智慧.SPF级实验动物房空调风系统节能优化研究——最佳换气次数探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 (04) .

[2]蔡丙龙, 袁辛坚, 任庆昌.某SPF实验动物中心净化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节能[J].暖通空调, 2008 (03) .

实验动物技术 篇8

1. 课程整合

随着社会发展及能力教育的需要, 结合职业教育实践多的特点, 为了体现高职特色, 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我们将《动物解剖学》和《动物生理学》整合为一门《动物解剖生理》课, 在“系统解剖中”讲“动物生理”, 将过去单独的“动物生理”课程融汇到“动物解剖生理”, 为此我们在内容上作了适当的删减, 教学时数由原来的120多学时减少到72学时。学时少, 内容多, 在实际的教学中总觉得每节课的时间都特别紧张, 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后, 大部分章节利用课件进行, 不仅能节省现有规定知识的教学时间, 而且利用剩余时间能大量补充与课程相关的其他知识, 扩大课堂知识面。

2. 开展多媒体教学

《动物解剖生理》作为一门研究动物机体形态结构规律的科学, 包括两个阶段的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采用大量的标本、模型、挂图配合, 理论课教学效果差, 教师劳动强度大。利用多媒体手段正好可以变呆板的挂图为清晰活动的画面, 将细小的标本放大,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采取小班 (3 0-4 5人) 上课, 把讲课和实验内容融合在一起,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实行能力单元教学, 任务驱动, 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在具体教学工作中, 力争做到讲课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结合, 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了精讲与多练、讲与练结合, 包括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讲中有练及练中有讲等多种教学方式。先讲的是基本概念和把重点难点交代清楚;后讲是对内容的分析、对比、归纳小结。讲中有练及练中有讲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标本、多媒体等进行答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使学生掌握“三基”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 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通过讲与练的结合, 既提高了学生牢固掌握家畜组织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1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相结合

结合解剖学的教学规律和特点, 课题组教师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 采用直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理论课利用课件,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强化动手操作, 并始终坚持解剖生理实习周。结合动物医学等专业的学科特点, 灵活运用直观性强的大体解剖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片、电视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 以及教学实习周等教学过程, 将动物结构真实、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将动物解剖学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人体结构知识及常见疾病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扩大知识面并联系实际, 建立起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将这些有利条件有机整合起来, 逐步形成本学科独特的教学体系。

2.2 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互动式教学

坚持“教、学、做”合一教学, 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知机会。建立比较系统的教学资源, 建立网络平台。2007年《动物解剖生理》课申报院级、省级精品课, 同年5月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把精品课的相关内容发布在学院的网站上, 网址为http:/125.223.68.198/dwjp, 供学生自学。资源给出课程主讲教师的教案、课件、教学录像、本课程的教学辅导、教学参考书或参考资料, 每一章节的教学基本要求、学时分配、重点和难点、习题、试题等等, 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局域网开通后, 教学课件上网运行, 学生积极参与, 活跃了师生间的交流。开发网络教学模式, 实现网上答疑、网上答题、网上图库、网上理论课讲授课件下载。自制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 解剖学图库, 多媒体课件深受学生和同行欢迎。

3. 加大实践教学

3.1 实验实习课程内容设计

《动物解剖生理》课实验、实训的核心是指导学生以最快速度和最佳效果识别与理解动物体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在传统的解剖学系统、器官观察的基础上, 尽量加大综合性实验、实体解剖的比例。实验课教学部分 (局部解剖与生理学) , 以学生对动物进行实际解剖为主, 让学生应用系统解剖与生理学知识去理解动物体局部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的能力。本课程应从其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 遵照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 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知识点分配等要力求密切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要求。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同时配合录像、实物标本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 极力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解剖生理“三基”, 还结合解剖内容实时启发学生思考该结构与毗邻结构的关系以及有何功能等问题, 促使学生边看、边思考, 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动物解剖学的系统知识, 更有利于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和扩展知识, 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3.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理论课时偏多, 实验课时偏少, 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少, 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在实验课上教师利用很多的时间重复理论课的内容, 这样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院在开设《解剖生理》课的两个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每学期都增加了一周的集中教学实习课, 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亲自动手解剖和观察为主, 取消教师包办代替, 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习课的内容包括 (1) 课前预习; (2) 教师简要介绍; (3) 学生动手解剖和观察 (占全过程的8 0%) ; (4) 检查学习效果; (5) 概括性总结。实验课实验材料、教学光盘与幻灯片灵活结合, 保证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3.3 实验室开放, 给学生提供了操作平台

解剖生理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立体性和实用性, 它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在学生解剖生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 传统生理解剖教学由于受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的限制, 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很难充分发挥, 学生由于没有自主性, 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实验室开放,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并给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依据操作步骤进行实地解剖, 学生在参加实验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掌握各种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 而且可以通过对解剖结构、组织结构的反复分析和观察, 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 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解剖生理》实习实训教学是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巩固和加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习实训,多媒体,解剖生理

参考文献

[1]董常生.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4, 8

[2]吕同斌.关于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4期

实验动物技术 篇9

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值得重视的环节。实践出真知,如果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不积极认真开展实践教学,不积极参加实验和实践,就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创新实践之中,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1]。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课、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专业实践等方面。其中实验课对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专业实践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是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实验课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扩展和深化, 应该突出研究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和误区,特别是实验课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区分不明显;课程教学和科研能力训练脱节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广泛,已经在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和肿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中大显身手。是一门对事物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技术方法学, 对于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来说是很重要的。为此,学校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开展,并聘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来承担理论课教学。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不规范的。为了使不同水平层次的硕士研究生能够掌握统一的专业知识标准,在实验课开始之前用一半的学时进行理论课的授课,使大家能掌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授课阶段,首先向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基本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给出课程的基本系统结构,并列出在整个理论框架下的专题。该课程总课时定为64学时, 其中实验课占一半以上。因选修该课的人数较多,理论课采取大课的授课方式授课,进行实验课授课时则分为4个小班,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研究生“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课的讲课水平,笔者经过周密的思考,并对小班研究生实验课课堂进行了专门研究,从备课、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课后指导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课前准备

1.1 使用英文讲义,精选实验内容

由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 专家编写了一本适合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学实验教材,主要介绍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范围。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能力的提高,实验教材则全部采用英文撰写,这样,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关的英文专业术语。考虑到实验教学应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就按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了常用培养液体的配制、培养皿的生物培养基质处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技术的训练,细胞计数及细胞的冻存处理,细胞的克隆化培养等。由于每个研究生所在的课题组的科研经费情况有所不同,设计实验内容时,首先考虑该实验方法应是经典实用的,还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以低廉的成本去操作又不影响完成实验。比如说,在做细胞培养时,培养用的液体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通过购买专业公司销售的商品化产品来获得,但费用相对较高。如果自行配制,则费用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就培养学生掌握配制方法,使之能应用于以后的科研实验中,以此达到了使该实验体系内容经典、实用,同时体现又好又省做实验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1.2 课前书写板书并做好示教

在上课前即书写好板书,将本次课的重点部分书写在黑板上醒目的地方。在每个专题的实验课授课内容开始之前,根据板书简要回顾与该专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便于学生检查自己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更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迅速地了解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掌握的内容,从容地做好笔记,避免了在课堂上分散精力去做笔记,另一方面又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尽可能多的信息。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课堂的内容,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示教。为此教研室严格把关,对实验课的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是由经过博士课程训练,而且科研经验和教学经验都很丰富的人来任课,其次带教教师要将该门课的理论课至少全程听过一遍。还要求任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实验内容要了如指掌,参加集体备课,统一带教标准,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一切教学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比如,无菌操作技术是细胞培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每次课都要特别强调无菌操作概念,并且要由教师亲自示范,强调注意事项及容易出现问题之处,保证了实验教学既规范又灵活。

2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2.1 合理固定分组并加强讨论

每年选修“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教学资源略显紧张。因此,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采用固定分组方式,既可以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对于知识关联性和融合性的交流,或者利用实验空档时间为讨论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加相互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将课堂的内容填鸭式地压给学生,其教学内容和方式则与本科生教学相差无几。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动力,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更缺乏怀疑和批判的思维和自信。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视采用答疑-讨论-研究式的教学模式, 从而促进研究生动手能力的较快提高[2]。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利用实验等待操作的间隔时间或在课堂内容基本完成以后,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实验,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引导性和方向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并进行思考,并带着这些疑问来开展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讨论,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灵感。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新思维、新观点。一旦学生提出一个新观点或朦胧的思想火花,教师应该立即抓住,及时引导学生对此深入讨论下去,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自信心和热情,使学生觉得交流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因而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不成熟的观点。这样,课堂讨论气氛就会活跃起来。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应尽量与学生的科研结合起来,将教师的水平与学生的进步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参与课堂教学有用、有益、有利,因而不管课堂人数多少,都愿意积极地与教师交流。

2.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相对于本科生的课程有了很大提高。本科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研究生教学侧重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 研究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需要研究生亲自观察、参与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全程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过程,以便为学生合理解释实验结果并获得实验课考核的第一手材料,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操作,及时纠正其缺点错误,必要时还要单独再作一下操作示范。如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中,在开始取材时,因鸡胚的头部相对较大,所以应该用弯镊子轻托鸡胚的头部,使头部在先将鸡胚从蛋壳中取出,而不是夹捏颈部向外牵拉。否则,脆弱的鸡胚颈部很容易断开,导致需要的身体部分掉入混浊的蛋壳内而影响寻找。教师强调了注意事项之后,学生都会克服畏难情绪,能顺利地完成操作。

2.3 要求阅读专业英文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主动性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决定性因素[3]。教师的责任主要在于如何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再学习能力。我们常常针对所学章节内容或相关问题研究的前沿,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查阅文献并推荐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的前沿进展和涉及的实际应用问题,满足他们求知欲的同时,也起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

3 课后追踪观察教学效果

3.1 进行课后实验结果的观察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对观察、操作能力要求高、理论与实验研究密切结合的特色课程,而且实验课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需要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每一次课结束以后,对结果要有一个精确、细致和完整的观察、判断,不仅能够加强感性认识,还可以通过结果的好坏来判定对这次课的掌握程度。首要的就是要看有无污染,这需要在第二天才能观察到。如果出现了细菌污染,培养基就会变混浊、颜色变黄,贴壁生长的细胞就无法附着,实验则失败。其次就是观察细胞的基本生长状态。如在神经元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中,通过消化得到的神经元细胞被接种以后,在当天是无法观察到真实形态的,在24小时后才明显可见神经元细胞充分贴壁生长,3-5天后才可见轴突突起明显生长,所以实验课后的每一天都需要学生来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在下一次课作总结时,让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适当描述,增加其感性认识和记忆。加强操作与观察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且能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2 课后进行书面总结

在听过教员讲解并且经过自己亲手操作得出结果后, 研究生需要独立观察并撰写实验报告, 并在彼此之间的讨论中理解每堂课的重点。撰写实验报告本是研究生在本科时已受过的训练,如果简单地书写与讲义基本相同的内容,即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失去兴趣,也让他们觉得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培养思考总结的能力。所以在每次实验课后的实验报告中还要求作总结,以写出心得体会作为重点部分。学生如果对实验的原理理解得好,则在心得体会部分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上不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每一次实验心得体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 及时予以纠正,使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更加准确和牢固。

3.3 结课后综合考核评定

通常本科生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只是对实验报告的评定,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只注重完成实验报告而忽视操作和相关理论的掌握。为避免这样的现象在研究生教学中发生,在实验课全部结束后,我们会对修课的研究生进行考核,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的笔试、平时对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每一次实验课课后的总结和对英文专业文献的理解能力。这样的考核可以较全面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而且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4 结论

实验课和其他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创造能力的必要过程, 因而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措施方法就是一种有别于本科教学的尝试。我们经过数年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课教学,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渐进式点滴改进,对学生全面掌握该门实验课的基本技术有了较大的帮助,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得到了他们的好评。

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总结出该方法的适用性,从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这既符合教育规律,也符合成才规律,在实践中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实验课是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活动中的一项常用实验技术,对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是很重要的。根据参与医学研究生的实验课带教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物细胞培养,实验课,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陈驰.强化对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0(6):172-173.

[2]夏玉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66-371.

实验动物技术 篇10

1 动物实验中心概况

维科公司动物实验中心 (图1) 成立于2009年1月。中心为保证维科公司安全生产和生物制品的检验及生物技术的开发提供服务, 并承担着公司SPF鸡孵化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部分动物实验。本中心为三层独体建筑, 总面积近

1.1 普通区的设计分布

本中心普通生活区与实验区严格分开。中心一、二、三层外层走廊为普通生活区。用于更衣、更鞋、休息及物品的储藏。一层设有双面双层坐式鞋柜。楼梯口处设有更衣柜。大厅墙壁挂有本中心的电子平面图及LED屏一个, 以方便本中心为来参观的领导、来宾进行讲解。设有监控室, 可观看全楼大部分区域, 并设有值班室、休息室、饲料库房、备品库房各一间。二层设有主任室、正压区员工休息室、负压区员工休息室、外来人员休息室。污物楼梯处设有员工休息室一间, 为倾倒污物的员工使用。三层设有热源区员工休息室、隔离环境区员工休息室、试剂品库房、饲料库房、备品库房。

1.2 实验区、饲养区设计分布

本中心一层采用屏障环境饲养, 共分四个单元:隔离观察单元, 安全检验单元, 免疫接种单元和强毒攻击单元。二层为隔离环境, 采用隔离器饲养方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正压区, 负责SPF鸡的孵化和育雏, 通过转运隔离器运往负压区。以此避免使用的SPF鸡在运输过程中污染。一部分为负压区, 分成禽类动物实验单元、啮齿类动物实验单元和兔类动物实验单元。三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屏障环境下的热源实验室。一部分为隔离环境下的三个单元, 安全检验单元, 免疫接种单元和强毒攻击单元。中心各单元均有独立的人流、物流和动物通道。为避免交叉感染, 各单元物品专区专用, 饲养人员不可互相交叉。屏障饲养环境下各饲养间进出均设有缓冲间, 内设有脚踏。缓冲间设有紫外灯。

1.3 中心流程设计

本中心实验区设计为单向流, 双走廊结构。各实验单元人员流向为, 普通环境→第一更衣室→淋浴→第二更衣室→洁净走廊 (图4) →实验室 (饲养室) →污物走廊→废弃物处理室→脱衣室→淋浴→第一更衣室→普通环境。

物品流向为, 普通环境→传递窗 (渡槽) →准备室 (备品室) →实验室 (饲养室) →污物走廊→废弃物处理室→普通环境。

动物流向为, 屏障环境下饲养的中、小型动物:外购动物→隔离观察室→动物通道 (清洗消毒通道) →洁净走廊→实验室 (饲养室) →污物走廊→解剖间→双扉高压→普通环境。隔离环境下饲养的禽类动物:正压隔离器饲养间→正压区走廊 (转运隔离器) →转运通道→普通环境 (转运隔离器) →动物通道 (转运隔离器) →洁净走廊→实验室 (饲养室) →污物走廊→解剖间→双扉高压→普通环境。

1.4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本中心空调系统对各走廊、房间进行压差调节以维护环境的洁净。不同区域均有相对压差。工作区内从第二更衣室起, 每道门的墙壁上均设有压差表。人、物品、动物均由高压区走向低压区。第二更衣室→洁净物品备品室→洁净走廊→实验室→污物走廊→解剖间, 各区域间压差由高到低。全楼共设有五个空调机房 (图5) , 17个空调机组。屏障环境及隔离器内采用全新风空调通风系统。空气经过初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后进入饲养间和隔离器内。隔离环境下的饲养间内及走廊均采用循环风和新风结合的通风模式, 以减少耗能。

1.5 生物安全控制

为保证生物安全, 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空调进排风均设有高效过滤器。废弃物须经双扉高压 (图六) 灭菌后, 方可运出楼体。实验室内污水流入活毒废水处理罐, 经灭菌后流入污水排放处。废弃物处理及活毒废水处理均由专人负责。

1.6 人员及物品进出楼体设计

全楼共设有七个门, 人员进出经一号门、动物进入经二号门、物料及设备进出经三号门 (设有物料使用电梯一部) 、废弃物经双扉高压后由四号门出楼体 (设有污物使用电梯一部) 、空调维护人员经五号门、六号门、七号门进入楼体, 对各楼层空调机组进行维护维修。

1.7 自动控制设计

为保证中心安全运行、方便监视实验动物状况。全楼共设有43个摄像头, 监控着全楼大部分区域的运行状况及动物状况。全楼17个空调机组运行均可通过中央监控室的电脑, 进行监控和调节。全楼实验区内的灯可在电脑上进行开启和关闭。中央监控室 (图7) 设在一号门入口处。室内有电脑四台, 监控用显示器五台及消防报警器。监控室由专人负责, 时时通过电脑查看实验室温度、湿度并监控空调及全楼的运行状况。

1.8 通信设备

全楼各饲养单元、空调机房、休息室、值班室均设有电话机, 可随时和外界进行联系沟通。监控室设有广播, 广播声音楼体内均可听见。

2.5 实验室的管理

管理人员根据试验不同安排实验室, 实验结束后合理安排消毒程序。

2动物实验中心的管理

只有好的设施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 就失去了设施的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管理工作。

2.1制定实验动物管理文件

结合本中心设施情况, 动物中心制定了一个管理总章、二十八个管理制度、二十四个标准操作规程、二十四个工作记录。中心鼓励员工对管理文件提出异议和不足, 并在运行中不断进行修正。

2.2做好人员培训及监督工作

经公司聘用, 进入本中心的新员工。首先从理论指导开始, 熟悉中心管理文件。让员工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然后跟随老员工工作一周左右。最后经由管理人员进行操作考核, 考核合格后由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管理人员须监督所有员工,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对于违反者进行相应处罚。

2.3日常工作管理

中心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工作, 各人员有明确分工, 未经允许不可进入不同工作区域工作。人员、动物、物品、污物均有严格规定如何进出楼体。工作人员负责区域内异常须立刻报告管理人员。

2.4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经常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中心内所有压差表每年检测一次、高压灭菌器每年检测一次、初、中效过滤袋每半年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1~2年更换一次, 每3h由专人巡视空调机房一次、实验室内环境每季度检测一次。

2.6 做好物料供应

为保证动物及环境的洁净度, 饮用水均采用纯化水, 饲料须经钴60照射后使用。清洁洗刷用品均采用质量好, 不易掉渣的产品。消毒试剂严格按照使用标准进行使用, 过期试剂统一进行报废处理。

3 实验动物的福利工作

为做好实验动物的福利工作, 本中心每日上午8:30分起, 下午13:30分起, 给实验动物各播放1h音乐。在实验动物为科学研究献身时, 加放1h音乐, 让实验动物在音乐中死去。

本中心建筑和设施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我们有信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 加强管理工作, 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实验动物中心行列。

摘要: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动物实验中心自2007年开始建设, 2009年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 (许可证号) 并开始正式运行。一年多来, 设施运转整体状况良好, 现结合动物实验中心的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动物实验中心,设计,管理

参考文献

[1]练有文, 莫梅英.我院SPF屏障系统设施概况及动物质量管理初探,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4, 21 (4) :34-36.

[2]陈洪岩, 夏长友.简明实验动物学.

[3]国家技术监督局, 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上一篇:B型脑钠肽下一篇:多层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