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效果

2024-05-11

鉴别效果(精选七篇)

鉴别效果 篇1

关键词:贫血,鉴别诊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

贫血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因贫血具有不同的种类,临床中对贫血进行诊断时需要对血液指标进行测定[1,2]。贫血具体是指人体外周的血红细胞开始减少甚至逐渐超过健康人体所需血红细胞正常值下限的主要临床症状,引发该种疾病的原因很多。其中,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在医学临床上贫血可被分为缺铁性、溶血性、铁利用障碍性以及巨幼细胞贫血等诸多种类。当前,为有效治疗贫血类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检验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分类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实施血液检验对鉴别诊断贫血所产生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体检的健康人50例和收治的贫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贫血患者中的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例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作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的实验室检验。其中,观察A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35.34±10.32)岁;观察B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31.56±10.39)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2.58±10.21)岁。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均具有乏力、头晕、心悸、厌食、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三组研究对象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清晨,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空腹采血,采用血常规的专用管对其进行真空采血,抽取每位研究对象的静脉血量3 ml,并采用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检测试剂则使用配套试剂,同时严格依据操作流程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对研究对象实施检测操作,并科学分析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所选全部研究对象的各项血液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比如MCH值、RBC值、RDW值等,并研究不同指标间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B组的Hb和RBC值均普遍小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RDW值则大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B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RBC/MCV和RBC值均小于观察A组(P<0.05);观察A、B两组的MCV和MCH值普遍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观察B组比较,aP<0.05;与观察A组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3 讨论

贫血在临床上是由人体系统性的疾病所引发的血液性疾病,同时也是缺铁性贫血、铁利用障碍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多种贫血的综合病征。现阶段,我国在临床上逐渐重视对贫血的分类诊断,血液检测是临床上鉴别诊断贫血普遍使用的方法。当前,在各种血液性的系统疾病当中,贫血的发生率远远高于白细胞疾病,引发人体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红细胞酶、血红蛋白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3]。具体而言,由于人体产生贫血的原因很多,因此,临床上根据贫血具体病因及其临床症状将贫血分为不同类型。同时,治疗不同种类的贫血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医疗的进步,各种先进失误贫血确诊手段逐渐产生,比如,可以通过联用基因检测方法对贫血患者进行确诊等。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采用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需要较高的检验条件,致使我国当前很多中小型医院难以满足其高要求而难于引进和采用。因此,对于我国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基层医院基本上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贫血种类的分型。实施血液检验技术具有独特的简便性和经济性,对基层医院的贫血鉴别诊断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因此,具有十分可观的应用潜力[4,5]。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运用血液检验手段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B组的Hb和RBC值均普遍小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RDW值则大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A、B两组的MCV和MCH值普遍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和对照组的RBC/MCV和RBC值均小于观察A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人体进行Hb、RBC/MCV、RBC、MCV、MCH以及RDW等各项血液指标的测定能为临床中的贫血诊断提供部分科学、可靠的信息。除此之外,通过血液检测的辅助方式对贫血类型进行鉴别具有很可观的经济特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永谦.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基层医学论坛,2014,18(5):614.

[2]雍浩.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大家健康,2014,8(22):67.

[3]张育超.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36.

[4]张俊.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34):86.

鉴别效果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 (检验A组) 和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 (检验B组) 以及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人 (对照组) 。检验A组中, 男67例, 女53例, 平均年龄 (36.2±3.9) 岁;检验B组中, 男63例, 女57例, 平均年龄 (34.7±4.1) 岁;对照组中, 男61例, 女59例, 平均年龄 (35.7±3.6) 岁。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 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晨空腹时, 抽取患者3ml静脉血液, 置于抗凝管中, 轻轻混匀, 将血液标本置于血液细胞计数仪上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并计算, 观察记录血液样品中的MCH、MCV、RDW、MCHC水平, 并将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的MCH、MCV、RDW、MCHC水平相比较, 总结上述血液指标和贫血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s) 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结果

检验A组的MCV和MCH水平高于检验B组和对照组, MCV水平与检验B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 ;MCH水平与检验B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检验A组和检验B组患者的MCHC和RDW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 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详见表1。

注:与其他两组比较, *P<0.05。

2.2 贫血患者特异性、灵敏度和符合率比较

检验A组、检验B组患者检验特异性、灵敏度和符合率比较, 如表2所示。

3 讨论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症状, 引起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 但是不同类型的贫血症所表现出的血液特征和临床表现却大同小异, 例如头晕、乏力、心悸、厌食等。目前, 临床上对于贫血的诊断依然依靠的是血液检验, 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可以得知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而且通过红细胞参数也可以明确引起贫血的具体原因, 有助于临床上对症治疗, 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最为简单、快捷的鉴别贫血的方法[3]。近年来, 也有报道用基因检测技术来鉴别某些类型的贫血, 显著提高了确诊率, 但是由于专业、技术以及检验条件限制等要求, 该方法仍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4]。

在本文中, 笔者通过比较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的MCH、MCV、RDW、MCHC指标差异, 发现溶血性贫血患者的MCV、MCH、RDW都要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健康人;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C显著低于健康人。溶血性贫血检验的特异性为64.8%, 灵敏度为93.5%, 符合率为77.1%, 缺铁性贫血检验的特异性为69.6%, 灵敏度为95.2%, 符合率为88.0%, 两组患者检验的灵敏度及符合率都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综上所述, 血液检验用于临床鉴别贫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患者的MCH、MCV、RDW、MCHC等血液指标参数也为临床上明确贫血原因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108-109.

[2]张忠房, 万芙荣, 赵莉, 等.贫血分类与诊断[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 21 (4) :79-81.

[3]陈玉兰.血细胞计数参数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3) :28-29.

鉴别效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新旧眶内壁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

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占据百分比为57.00%,女性患者43例,占据百分比为43.00%,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44.58±3.49)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CT诊断方案,选择seimens 64层、128层螺旋CT诊断仪。

首先应明确患者的CT窗位与窗宽,对患者眶内壁与软组织间的位置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窗位与窗宽分别为500~600H于1800~2000H,为了有效防止容积效应,可采取清晰度较高的诊断仪器帮助降低扫描厚度,其中最佳的扫描厚度应为1~2mm。由2名以上的专业医师进行阅片,对眶内壁骨折患者进行阅片时,应首先观察眶内壁骨骼完整性与连续性是否出现中断情况,若出现中断,应对患者中断部位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重点嵌入的软组织影与未嵌入的软组织CT表现灰度是否相同,且嵌入软组织与筛窦之间的界限是否都较为流畅等。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统计学资料纳入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鲜眶内壁骨折CT表现为:嵌入软组织与未嵌入的软组织灰度不相同,其中嵌入的灰度条理不清,存在混乱的高低密度,与筛窦之间未存在流畅的界限,界限为花边状。

筛窦内积液的CT表现为:存在中断的眶内壁,其中软组织(嵌入的)在经骨折破口部位伴有出血、破溃等情况,进行CT诊断后显示为筛窦内伴有低密度液平。

眼球后积气:新鲜眶内壁骨折表现为眼球内出现极低密度影,为圆形或者卵圆形,但是眼球内积气应与睑内的积气相互进行鉴别。

眼周软组织积气、肿胀:进行CT诊断后显示为眼周软组织出现肿胀或者皮下积气状态,显示为患侧软组织伴有极低密度影。

陈旧性眼眶内侧壁骨折可伴或不伴有骨折影,或者仅仅可见骨折片移位(塌陷)等情况,伴有断端移位骨折多半出现较为明显的骨质不连续情况,或者眶内壁无明显中断情况,但是伴有较为明显的曲度改变骨折情况。其中邻近结构的积气、积液等多半已经吸收,某些眼肌仍然边缘清晰,若出现骨折片移位或者塌陷情况,同时合并筛窦积液等则使得临床鉴别难度较大。

3. 讨论

对眶部单纯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其重点在于观察CT片中眶内壁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是否出现中断现象,对中断处观察是否嵌入软组织[3]。这是由于眶内壁的骨质较为菲薄,眼球受到力的冲击将使得眼球的压力增高,使得眼球往眶四周进行传导,将其传导至眶内壁部位时,将容易出现眶内壁骨折现象[4]。当其发生骨折后,将使得眼后的软组织挤压往骨折部位筛窦内嵌入,使得在经骨折破口时引发出血、渗出等不良情况,进行CT诊断后显示嵌入的软组织影像模糊不清,密度高低混乱,其中渗出液进入中鼻腔刺激的患者,将使得该类疾病患者鼻腔内伴有异物感,鼻腔内的气压增高,导致筛窦内的气体进入患者眼球后,出现圆形或者卵圆形的极低密度影[5]。当机体进行自身调解时,将使得嵌入的软组织表明出现假膜,与筛窦内的界限十分清晰,且其内部的液体也将逐渐的吸收与消散[6]。另外,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机体进行调节的时间也参差不齐,其中正常成年人受外伤的调节时间可达到2~3个月,当其恢复后进行CT诊断后显示其影像学特征为:眶内壁骨完整性与连续性受到中断,筛窦与侵入的软组织之间的界限较为流畅,未嵌入与嵌入的软组织灰度一致,无眶内积气,患者眼周的软组织出现肿胀状态[7]。

临床上对陈旧性与新鲜眶内壁骨折进行辨别时,应首先将陈旧性骨折划分为骨折变异范畴之内,虽然上述两种骨折类型均为变异骨折范畴,但是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但是考虑到陈旧性眶内壁骨折在机体自身的调解下,无法对外伤的关联性进行直接判断,因此,临床上可将陈旧性骨折划分为变异骨折范围。

实际临床诊断时可为眶内壁骨折的新旧程度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断。分析新鲜眶内壁骨折的CT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组成眶内的壁骨完整性与连续性出现破坏;嵌入的软组织和眼后未嵌入的软组织的灰度不同;嵌入的软组织灰度条理不清,混乱的高低密度,与筛窦之间的界限不是十分流畅;眶内出现积气;筛窦内存在积液;眼周软组织伴有积气情况[8,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新旧眶内壁骨折患者采取CT诊断可对患者眶内壁骨骼完整性与连续性中断情况、嵌入软组织与筛窦之间的界限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

综上情况可知,对新旧眶内壁骨折进行CT诊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确患者的详细影像学特征,利于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鉴别,减少临床漏诊、误诊。

摘要:目的:探究CT片观察指标用于新旧眶内壁骨折鉴别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新旧眶内壁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CT诊断方案,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新鲜眶内壁骨折CT表现为:嵌入软组织与未嵌入的软组织灰度不相同,其中嵌入的灰度条理不清,存在混乱的高低密度,与筛窦之间未存在流畅的界限,界限为花边状。陈旧性眶内壁骨折CT表现为:眼眶内侧壁骨折可伴或不伴有骨折影,或者仅仅可见骨折片移位(塌陷)等情况,伴有断端移位骨折多半出现较为明显的骨质不连续情况,或者眶内壁无明显中断情况。结论:对新旧眶内壁骨折进行CT诊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确患者的详细影像学特征,利于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鉴别,减少临床漏诊、误诊。

关键词:新旧眶内壁骨折,CT诊断,鉴别

参考文献

[1]刘莹,张鑫,高晓东,等.CT片观察指标分析在新旧眶内壁骨折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5):485-487.

[2]李森全,徐海涛,蒋晓三,等.9例眼眶变异被误认为眶内壁骨折的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28(z1):118.

[3]于毅,张宇鹏.眼眶内壁发育变异误诊为骨折的法医学鉴定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28(z1):158-159.

[4]孙炎,韩洁,郭庆生,等.经鼻内镜治疗陈旧性眶内壁骨折致眼球内陷体会[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4):209-210.

[5]张睿贞,刘大顺,董潇,等.硅胶管填塞在经鼻入路眶内壁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2):75-77.

[6]张越,王丽杰.手术显微镜下经泪阜部结膜切口整复爆裂性眶内壁骨折[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5):327-329.

[7]王伟,聂书伟,喻磊等.多层螺旋CT诊断眼眶内壁骨折的临床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2):139-140,143.

[8]高军,于彤,刘勇,等.儿童眶下壁骨折的CT影像学特点[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2):1765-1767.

鉴别效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1月妇产科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住院患者64例为卵巢囊腺瘤, 年龄27~74岁。6例患者为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 无明显不适感;通过手术病理证实58例患者在其患者腹部有肿块存在。

1.2 方法

我院采用ACUSON X300+和ACUSON 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设置探头频率为3.5MHz。实施检测时让患者保持膀胱充盈, 取平卧位, 对患者经腹壁于耻骨联合上进行多个切面的全方位检查。待超声影像图像显示清晰, 观察子宫及卵巢可见卵巢肿块瘤体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记录其囊肿包膜及囊壁情况[2]。

2 结果

8例卵巢囊腺瘤发生于左侧, 26例于右侧。通过超声影像诊断, 其中浆液性囊腺瘤40例 (62.5%) ;黏液性囊腺瘤24例 (37.5%) 。术后病理诊断, 浆液性囊腺瘤38例 (59.4%) , 黏液性囊腺瘤22例 (34.4%) , 浆液性囊腺癌3例 (4.6%) , 卵巢冠囊肿1例 (1.6%) 。64例经超声影像诊断为卵巢囊腺瘤的病例中, 手术后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的为61例, 误诊3例, 诊断准确率95.3%。

3讨论

卵巢囊腺瘤的鉴别诊断: (1) 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是“肿块”但并非是“肿瘤”, 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为附件区圆形或不规则液性团块, 其囊内壁相对较厚光滑性差, 超声表现其囊内透声充满细点状回声透声相对较差。临床中巧克力囊肿多为单侧, 而且囊肿通常与子宫密切粘连, 部分病变呈多房性改变。 (2) 卵巢囊肿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 其形态和性质各不相同, 是威胁妇女生命最严重恶性肿瘤之一。卵巢囊肿早期诊断相对较困难, 大多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很少患者能在早期及时治疗。超声显像时多明显无症状, 其囊壁较光滑, 囊内透声好囊壁较薄。 (3) 卵巢囊性畸胎瘤:卵巢囊性畸胎瘤多数在5~10cm之间, 其形状分为圆形和分叶形, 表面相对较光滑, 患者中畸胎瘤多为单房, 囊壁相对较厚[3];超声像图呈复杂多样性。 (4) 附件区炎性包块:附件炎性包块是由于慢性附件炎症迁延不愈所致。在我国育龄妇女中附件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 占普查总人数的41.95%, 20.81%的患者伴有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炎性积水亦可表现为附件区形态不规则的囊性包块, 其液性区内部完全的分隔光带回声, 各液性区间互相沟通, 而卵巢囊腺瘤分隔带间的液性区互不相通, 且各分隔带间圆形区大小不一。 (5) 尿潴留: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 称为尿潴留。尿潴留膀胱极度充盈时, 超声显示为园球形巨大无回声区, 其超声显示与卵巢单纯性囊腺瘤非常相似;患者排尿或导尿后无回声区相对缩小或基本消失。超声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卵巢囊腺瘤的形态结构、回声特点和周围组织情况, 彩色多普勒则反映其血流情况[4], 对鉴别诊断提供支持。

卵巢囊腺瘤的声像图分型: (1) 单房囊肿型单房囊肿型其肿瘤呈圆或椭圆囊性, 边界清晰, 囊壁光滑完整, 囊壁纤薄, 囊内无回声或细弱点状回声。 (2) 多房囊肿型肿瘤呈圆或类圆囊性, 囊壁厚度不一, 边界清晰, 囊内有分隔而呈多房;房腔大小各不相同, 且各个房腔不相互连通, 超声影像显示各房内均含无回声液区, 其中少部分房腔内密集光点漂浮, 同时一部分房腔内有清亮液体。 (3) 多房乳头状囊肿型囊肿呈囊性, 囊壁相对较厚, 外壁光滑, 多房结构;在其内壁多个乳头状规则团块向内突入, 团块较大者其基底部相对较宽, 而且回声相对均匀, 不同房腔内呈无回声或光点漂浮。

综上所述, 肿块的基本结构特征通过超声影像能直接显示出来, 应用超声结果与相关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为病理诊断提供了依据。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卵巢囊腺瘤, 应可减少囊腺癌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强金伟, 周康荣, 廖治河, 等.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 (3) :253-256.

[2]韩志江, 舒艳艳, 赖旭峰, 等.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瘤的CT鉴别诊断[J].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 (12) :1677-1680.

[3]李燕霞.超声诊断未婚女青年卵巢囊肿83例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 7 (4) :359-360.

鉴别效果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胸外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ICU护士1 0 6名和6 2 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将2 0 1 3年1月—2013年12月ICU室护士106名作为观察组, 2012年1月—2012年12月10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 在观察组护士护理的病人中随机选取322例进行研究, 其中男204例, 女118例;年龄40岁~68岁 (55.43岁±3.09岁) 。在对照组护士护理的病人中随机选取300例进行研究, 男200例, 女100例;年龄38岁~70岁 (54.62岁±3.11岁) 。病人纳入标准:入住ICU病人;具有一定沟通能力;签订知情同意书。病人排除标准:昏迷者;严重呼吸衰竭者;听力障碍者;无法评定疗效者。两组护士均为相同的人员,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对106名护士进行IAD相关知识的教育。 (1) IAD与压疮的概念教育:由于IAD近几年才被提及, 故护士对其了解较少, 对IAD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 尤其在临床鉴别IAD与压疮时受到较大限制。故研究通过对上述问卷调查结果, 对护士进行IAD与压疮的概念教育, 明确了二者概念上的差别。IAD是指病人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尿液和 (或) 粪便中所造成的皮肤炎症。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复合剪切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而导致的局限性皮肤损伤。 (2) IAD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教育:由研究者组织IAD研究的专家进行IAD发病机制教育, 教育的方式主要采用PPT或播放录像等, 每周1次, 月末由研究者组织进行考核。并将IAD发生的六大危险因素 (大小便失禁者、长期暴露于尿液或粪便环境中、pH值上升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ICU过多使用限制装置、病原体感染、皮肤营养失常) 以海报的形式张贴于ICU室门旁, 以提示护士注意危险因素, 预防IAD的发生。 (3) IAD与压疮的鉴别教育:IAD在临床上与压疮鉴别较为困难, 故研究者组织相关专家, 对IAD与压疮的鉴别列成统一的表格, 并逐项讲解给大家, 以使护士充分理解并掌握, 见表1。 (4) IAD评估量表:由研究者组织护士学习会阴评估工具 (PAT) 、直肠周围皮肤评估工具 (PSAT) 、阴部皮炎的评分量表 (PDGS) 以及IAD严重程度评估量表 (IADS) 。 (5) IAD预防及治疗护理指导:指导护士对病人进行定期的皮肤清洁、清洁方式、皮肤滋润方式、皮肤保护等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已经发生IAD的病人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生理、皮肤等全面的护理干预。

1.2.2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IAD发生率及鉴别准确情况。满意度:于病人出院前1d采用自行设计预见性护理满意度问卷, 内容包括住院环境、责任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技术、服务质量5个项目。各问卷的选项均采用Likea 4级评分, 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分别计为4分~1分, 满分20分, 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4]。上述问卷经5名相关专家审阅和修订, 专家认为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4。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IAD在ICU病人中的发病比例有所上升, 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等方式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我国对于IAD的认识较晚, 临床护理过程中较易将IAD与压疮混淆, 从而延误病人的正确治疗及护理, 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护士IAD与压疮知识教育前后病人IAD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观察组病人IA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鉴别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有效地对护士进行IAD与压疮知识教育, 可提高护士对失禁性皮炎的认识, 提高护士准确鉴别IAD的能力, 并有利于护士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从而达到降低IAD发生率, 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 护士IAD与压疮知识教育的实施, 有目的地提高了护士对IAD的认识, 有效预防了IAD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质量, 降低了IAD的发生率及鉴别准确率, 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晓庆, 段培蓓.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 2012, 19 (14) :9-11.

[2]吴娟, 张娜, 丛辉.危重症病人APACHEⅡ评分、粪便性状及蛋白酶含量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2) :47-48.

[3]Gray M, Beeckman D, Bliss Dz, et al.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update[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2, 39 (1) :61-74.

[4]田凤美, 肖爱华.失禁性相关皮炎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3) :74-76.

[5]Doughty D, Junkin J, Kurz P, et al.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consensus statements,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current challenges[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2, 39 (3) :303-317.

鉴别效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内江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门诊2015 年1—6 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 根据血液、咽分泌物培养和血清学检测将患儿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细菌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组, 每组随机选取5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另抽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 例作为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中男29 例, 女21 例; 年龄8 个月~ 10. 5岁, 平均 ( 6. 8 ± 2. 2) 岁; 病程3 ~ 8d, 平均 ( 4. 1 ± 1. 7) d。呼吸道细菌感染组中男27 例, 女23 例; 年龄9 个月~ 11岁, 平均 ( 6. 8 ± 2. 4) 岁; 病程3 ~ 11d, 平均 ( 4. 4 ± 1. 9) d。呼吸道病毒感染组中男28 例, 女22 例; 年龄10 个月~ 11岁, 平均 ( 7. 1 ± 2. 4) 岁; 病程4 ~ 12d, 平均 ( 4. 5 ± 1. 9) d。对照组中男28 例, 女22 例; 年龄9 个月~ 10 岁, 平均 ( 6. 7 ± 2. 1) 岁。4 组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呼吸道细菌感染组、呼吸道病毒感染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呼吸道细菌感染组、呼吸道病毒感染组患儿在入院及出院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ml, 加入装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 混匀后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 将下层血浆置于EP管中, 保存于- 70℃ 的冰箱待测。检测仪器为国赛特定蛋白分析仪,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4 组儿童的血清CRP水平 ( CRP的参考范围为0 ~ 8mg/L) 。

血清学检测方法采用天津舒普生物公司的感染性肺炎检测试剂, 包括腺病毒、类流感病毒、流感病毒A/B等,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采用Ig M检测试剂盒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4 组CRP水平比较急性期, 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水平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与病毒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比较, △P< 0. 05

2. 2 3 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CRP水平比较恢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及CRP阳性率低于急性发病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见表2) , 而病毒感染组的血清CRP及CRP阳性率无变化, 仍然处于参考范围。

注: 与急性期比较, *P < 0. 01

3 讨论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早期鉴别有助于防止抗生素滥用, 避免延误病情。小儿MP多发于秋冬两季, 常见于5 ~ 15 周岁的儿童, 其临床发病率较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喘、头痛、咽喉肿痛等。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细菌之间的微生物, 具备DNA、RNA等[5,6], 但缺乏细胞壁, 具有高度的多种形态。支原体具备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存的能力, 被认为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但另一方面, 支原体也兼具了一些细菌的特点, 因此可刺激肝脏分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是急性感染期的产物, 可预测多种低水平炎症。其广泛分布于人体内, 当机体受到病菌入侵或组织发生损伤时, 巨噬细胞释放白介素等刺激肝细胞合成CRP。CRP主要由5个多肽链的亚单位构成, 以非共价键连接, 呈盘形多聚体, 相对分子量为11. 5 ~ 14. 0 万。其可与多种细菌、真菌的多糖物质结合, 若存在钙离子, CRP还可结合卵磷脂和核酸。由于结合后的复合体对补体系统具有激活作用, 因此当其作用于Clq后, 可以引发入侵细胞的免疫调节和吞噬作用, 从而产生炎性反应。

对于正常人群而言, CRP的表达很低, 一般均低于8mg/L。而在急性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后, 其合成量在4 ~ 6h内迅速增加, 并在36 ~ 50h内达到最高峰, 峰值可能达到参考范围上限的100 ~ 1000 倍以上。此外, 由于其t1 /2较短, 仅为4~ 6d, 因此其水平可与炎性反应同步, 升高程度与感染程度相关。经过积极治疗, 在患者的恢复期, 其CRP水平在3 ~7d内将恢复至较低水平。因此, CRP的这种特异性的特点使其具备了临床诊断感染的丰富信息[7,8,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急性发作期内, 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 差异显著; 而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无差异。可见, 3 种感染在血清CRP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提示CRP可作为临床诊断这3 种呼吸道急性感染的具体类型的方法之一。

此外, 恢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及CRP阳性率低于急性发病期。说明血清CRP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提示可将其作为这两类疾病疗效的评定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 血清CRP可作为临床甄别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依据, 还可作为感染疗效的评定标准。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 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内江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门诊2015年1—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 根据血液、咽分泌物培养和血清学检测将患儿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细菌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组, 各50例, 另抽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比较各组的CRP水平。结果 急性期, 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水平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与病毒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恢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及CRP阳性率低于急性发病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血清CRP可作为临床甄别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依据, 还可作为感染疗效的评定标准。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质,诊断, 鉴别

参考文献

[1]李田华, 苑连美, 韩春芳, 等.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凝血功能变化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 (5) :464-467.

[2]Zhao H, Li S, Cao L, et al.Surveilla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in Beijing from 2007 to 2012[J].Chin Med J (Engl) , 2014, 127 (7) :1244-1248.

[3]Tian XJ, Dong YQ, Dong XP, et al.P1 gen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linical isolates collected in Beijing in 2010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typing and macrolide resistance[J].Chin Med J (Engl) , 2013, 126 (20) :3944-3948.

[4]陈大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与动脉血气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 (8) :1247-1248.

[5]徐莉, 杜娟, 张子前, 等.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 (8) :29-30.

[6]Zhang SH, Xu T, Peng YB, et al.Combined a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lipid profiles on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prehypertension in Mongolian adult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J].Chin Med J (Engl) , 2014, 127 (11) :2016-2020.

[7]Li CS, Guo BR, Guo Z,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gene+1059 G/C polymorphism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ta-analysis[J].Chin Med J (Engl) , 2013, 126 (24) :4780-4785.

[8]Ling Y, Li XM, GAO Xin, et al.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nd uric acid with albuminuria in Chinese type2 diabetic patients[J].Chin Med J (Engl) , 2013, 126 (21) :4023-4029.

[9]Tang YJ, Wang K, Yuan T, et al.Salmeterol/fluticasone treatment reduces circulating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hin Med J (Engl) , 2010, 123 (13) :1652-1657.

鉴别效果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 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74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 其中男性患者53例, 女性患者21例, 年龄38~70岁, 平均年龄在 (50.3±2.6) 岁, 所有患者表现为肝区不适的有24例 (32.4%) 、胃肠道反应的有46例 (62.1%) 、疼痛的有58例 (78.4%) 、食欲不振的有60例 (81.1%) ,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 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 并签署同意书。

1.2研究方法:应用由美国GE公司制造的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 扫描的电压在12~150 k V, 螺距在5~10 mm, 在检查前, 所有患者需要禁食12 h, 并口服500 m L的1%的泛影葡胺 (由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512) , 指导患者行仰卧位, 扫描范围:平膈至L3体间, 时间在10~20 s。平扫后, 予以CT增强扫描处理, 在行增强扫描时予以高压注射对比剂, 剂量在80 m L左右, 注射的速度在2~3 m L/s, 扫描分为3个不同的时期, 分别为动脉期 (25~30 s) 、静脉期 (70~80 s) 以及延迟期 (180~2450 s) , 在扫描后, 行8~10 mm的连续断面重建处理并传至工作站, 并行多平面重建术以及最大密度投影。

1.3观察指标:观察应用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结果, 分析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处理:将本次实验研究中的诊断结果录入至统计学版本为SPSS22.0软件中进行分析统计, 计数资料以 (%)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 诊断结果显示, 74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31例为原发性肝癌, 占总比例的41.9%;10例为肝内转移瘤, 占总比例的13.5%;8例为肝血管瘤, 占总比例的10.8%;14例为肝囊肿, 占总比例的18.9%;6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占总比例的8.1%;3例为肝脓肿, 占总比例的4.1%;2例为肝母细胞瘤, 占总比例的2.7%, 诊断符合率为100%;经过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检查, 诊断结果显示, 74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33例为原发性肝癌, 占总比例的44.6%;9例为肝内转移瘤, 占总比例的12.2%;8例为肝血管瘤, 占总比例的10.8%;14例为肝囊肿, 占总比例的18.9%;5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占总比例的6.8%;3例为肝脓肿, 占总比例的4.1%;2例为肝母细胞瘤, 占总比例的2.7%, 诊断符合率为97.3%;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和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分析图像特征:应用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诊断时, ①原发性肝癌图像:动脉期有结节强化, 延迟期为低密度状态。②肝内转移瘤;门脉期为连续环状强化。③肝血管癌:动脉期为结节状 (或云絮状) , 有强化, 持续强化后向中央扩散, 延时期为等密度状态。④肝囊肿:动脉期为点状强化。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强化方式较典型。⑥肝脓肿:强化无典型。⑦肝母细胞瘤:动脉期有结节强化, 延迟期为低密度状态。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多层螺旋CT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4]。肝脏肿瘤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5]。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螺旋CT增强延迟时扫描技术具有图像清晰、可以连续扫描、扫描速度快以及可以容积数据采集的特点, 在门静脉、肝静脉可行全肝螺旋扫描[6]。螺旋CT增强延迟时扫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 属于无创扫描, 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符合率, 可以将肝脏的特征清晰的显现, 利于临床医师的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74例肝脏肿瘤患者手术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检查结果74例肝脏肿瘤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7.3%;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和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 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性和准确率高等特点, 在临床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是鉴别肝脏疾病的首选方法, 可以作为新的诊断肝脏肿瘤的方法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 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7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诊断情况。结果 74例肝脏肿瘤患者手术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肝癌31例 (41.9%) , 肝内转移瘤10例 (13.5%) , 肝血管瘤8例 (10.8%) , 肝囊肿14例 (18.9%)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 (8.1%) , 肝脓肿3例 (4.1%) , 肝母细胞瘤2例 (2.7%) , 诊断符合率为100%;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检查结果为74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肝癌33例 (44.6%) , 肝内转移瘤9例 (12.2%) ;肝血管瘤8例 (10.8%) ;肝囊肿14例 (18.9%)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例 (6.8%) ;肝脓肿3例 (4.1%) ;肝母细胞瘤2例 (2.7%) , 诊断符合率为97.3%;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和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应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 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准确率高等特点, 可以在临床肝脏疾病诊断中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仲辉, 朱进, 徐坚民, 等.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 2013, 19 (8) :116-117.

[2]张旭.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 22 (2) :112-125.

[3]何敬, 李国晖, 杨燕, 等.螺旋CT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3 (4) :75-76.

[4]王科星, 李春霞.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 2014, 20 (16) :3-5.

[5]王敏.螺旋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3, 7 (3) :43-4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鉴别效果】相关文章:

鉴别05-02

鉴别措施06-11

超声鉴别06-13

定性鉴别06-14

鉴别技巧06-15

水蛭鉴别范文05-17

中考鉴别题06-07

简易鉴别方法06-09

猴年邮票真假鉴别05-22

鉴别胎儿性别范文05-27

上一篇:民间乐舞下一篇:勘测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