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栽培管理技术

2024-05-01

黄花菜栽培管理技术(精选十篇)

黄花菜栽培管理技术 篇1

黄花菜品种很多, 适应大棚种植的多为早熟品种。简阳市大棚黄花菜栽培品种为“大乌嘴猛子花”。该品种上市时间早, 5月初即可上市, 叶片深绿色, 株型紧凑, 适应性强, 耐旱、抗湿、抗病能力强。花苔粗壮, 苔高80~90 cm, 花蕾长9~12 cm, 花蕾富硒, 花六叶七蕊 (一般为六蕊) , 花蕊内花粉黄色 (其他为黑色) , 萌蕾整齐, 蕾嘴乌黑色, 上有褐色斑点, 肉质厚、品质优、口感好, 是适宜大棚栽培的优良品种。

2 择优高效栽培技术

2.1 择地建棚, 精细整地

大棚栽培黄花菜应选择地势较高, 背风向阳, 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 通透性好, 无地下害虫, 周边500 m没有污染源, 生态环境优异的田块, 为黄花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按宽6~8 m, 长40~50 m搭建钢架大棚。黄花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在各种性质土壤都能正常生长, 但在p H值6.5~7.5之间的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的壤土、粘质壤土及砂质壤土上生长好, 产量高、品质优。在移栽前15~20 d, 每公顷撒施石灰525~750 kg, 腐熟栏肥22.5 t, 钙镁磷肥750 kg, 深翻入土, 使土壤充分熟化。可施用茶饼粉600~750 kg/hm2来防止地下害虫伤苗。

2.2 分株移栽, 适当密植

大棚栽培选择在秋季9~10月。采用分畦栽培, 畦面宽1.5~1.6 m, 沟宽0.3 m, 沟深0.3 m, 每畦种4行, 靠边行距为0.4 m, 中间的行距为0.6 m的宽窄行种植。株距为25~30 cm。栽种时母株从短缩茎切分成若干块, 每块1~2个, 并附带一些肉质根, 把种苗植入穴内, 稍盖土后施入少量腐熟厩肥, 然后盖土踏实, 使芽露出地面, 成活后每公顷浇稀人粪尿7 500~11 250 kg或用尿素180~225 kg兑水7 500~24 000 kg浇施, 同时做好除草和防病工作。

2.3 合理搭配, 平衡施肥

黄花菜必须经过越冬休眠, 在立春前后, 根系细胞才开始分裂进入萌发生长阶段。大棚黄花菜生产潜力大, 对土壤养分需求量也大, 尤其是需要充足氮、磷、钾三元素。从需肥时期看, 抽苔现蕾期是需肥的高峰期, 该时期约需总肥量的50%。由于黄花菜为多年生作物, 除在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外, 在施肥技术上应做到“施足冬肥, 早施苗肥, 适施苔肥, 补施蕾肥”, 并多施有机肥, 增施钾肥, 补施微肥。冬肥应在大寒前后进行, 每公顷用碳铵525~750 kg加钙镁磷375~525 kg, 并加硼砂、硫酸锌各15 kg, 混匀后开沟施入, 结合除草覆土后, 再每公顷施栏肥11 250~15 000 kg, 施肥后灌半沟水, 让其自然落干后再搭棚盖膜。当棚内黄花菜进入分蘖期后大棚内温湿度高, 注意做好防病工作, 晴天应做好通风换气。3月份, 大棚黄花菜开始抽苔, 抽苔前期注意土壤湿度, 如太干燥应该灌满沟水5~6 h, 以防肥害伤苗;每公顷施尿素300~375 kg, 加氯化钾225~300 kg作为促苔肥, 对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 壮蕾成蕾有明显效果。当黄花菜开始萌蕾时应及时揭去盖膜, 进行常规管理。

2.4 因地制宜, 抗旱防渍

黄花菜对土壤水分较为敏感, 苗期田间过湿, 植株根系生长受阻, 易发生病害。因此, 平地及地势低洼的园地, 要保持沟渠畅通, 抢晴天中耕松土, 排渍降湿, 促进根系生长, 控制病害发生。抽苔现蕾期对土壤水分有较高的要求, 该时期土壤缺水, 表现为抽苔细瘦, 花苔参差不齐, 花蕾干瘪, 落蕾率高, 花蕾明显减少, 采收期缩短, 对黄花菜产量影响极大。因而黄花菜抽苔期间, 要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 对表土发白的园地, 应及时灌水抗旱, 确保黄花菜健壮生长, 高产稳产。

2.5 适时采收, 保质高产

黄花菜花蕾采收期长, 采摘时间较为严格, 过早采摘, 花蕾未充分成熟, 鲜蕾重量减轻, 影响产量;过迟采摘, 花蕾成熟过度, 出现裂嘴松苞或花瓣开放, 质量差, 影响产值。为此应做好不同品种的分批采收, 适期采收标准:花蕾长到充分长度, 花蕾饱满, 颜色黄绿, 花苞上纵沟明显, 蜜汁显著减少时, 为成熟花蕾, 即可采收。

2.6 采后管理

大棚栽培黄花菜, 采后管理比常规栽培更为重要, 它直接影响次年黄花菜产量, 主要抓好四点:

(1) 适时拔枯杆、割老叶。黄花菜采摘结束后, 应及时拔去干枯的苔杆, 没有干枯的不要硬拔, 以免损伤根芽, 然后再割去老叶。

(2) 及时清理菜地。拔杆、割叶后, 应及时对菜地周围进行一次清理, 除去杂草残叶。为了消灭病虫源, 每公顷撒生石灰粉375~750 kg。

(3) 抓紧深翻施肥。黄花菜经过较长时间采摘、踩踏, 土层板结, 通透性差, 应选择晴天干燥时进行一次深翻, 同时每公顷混施375~600 kg钙镁磷肥和适量速效氮肥, 然后覆盖土层, 有条件再施些有机肥料。

秋冬季黄花菜的种植管理 篇2

二是促发冬苗。秋后至越冬前,黄花菜蔸子将萌发成葱绿的冬苗。黄花菜冬苗期是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养料的重要时期。冬苗生长愈旺盛,制造和积累的有机养料愈多,来年冬苗便发得快,出苗壮,为促使冬苗健壮,应在冬苗刚刚萌发时重施一次冬苗肥,每亩用250-350千克人粪尿或用8-10千克尿素兑水淋蔸,并做好病虫的防治工作。

三是培土壅蔸。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具有一年一层根,不断向上生长的特点。通过培土壅蔸,加深土壤耕作层,一则可防止根系露出土表,免遭冬季冰雪霜冻侵袭,使其安全越冬;二则培土结合施腊肥,可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培土壅蔸之前,可先深施磷钾肥,每亩施过磷酸钙35-45千克,氯化钾5-10千克,或每亩施腐熟牛粪1500-2000千克,然后再用肥地皮、肥塘泥等覆盖黄花菜蔸7-10厘米。

黄花菜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新技术 篇3

1. 技术优势

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栽培黄花菜,具有节水、保肥、保墒、除草、集雨、增温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秋季全膜覆盖有很好的保墒作用,解决了第二年5~6月春末夏初干旱导致黄花菜抽薹少、落蕾严重的技术难题,真正达到了秋水春夏用的目的。同时,留膜免耕,多年使用,只有栽培管理措施中的追肥环节,直接节约了生产投入,减少了地膜的重复投入费用,产投比提高。此外,还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农业投入品利用的效益最大化,达到了节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产量表现

经2007~2009年连续3年在庆城县干旱山区太白梁乡中合铺村试验示范,全膜双垄沟播覆盖的4年生黄花菜平均亩产量达到163千克,较对照露地栽植亩产量增加44千克,增产率为37.0%,亩增加产值528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现蕾期测定,薹数较对照多3~6个,花蕾数较对照增加4.3~5.9个,蕾长增加0.67~4.3厘米,且植株长势强、整齐、健壮,病虫害发生轻。特别是花期明显集中,便于采收。

3. 主要栽培技术

①整地施肥。10月下旬,结合深翻黄花菜行间,清除田间枯枝落叶,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耕翻后及时耙耱保墒,拾净瓦砾、根茬,做到田间无土块,表土疏松,地面平整。

②起垄。沿黄花菜栽植行用畜力起垄机起垄,垄宽40厘米、高15~20厘米,在两垄之间形成1宽垄,垄宽依行间距而定,一般垄宽为60~70厘米,垄高10~15厘米,形成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

③覆膜。整地起垄后,用宽120厘米、厚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全地面覆膜,地膜亩用量为5~6千克。覆膜时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的中间,用下一垄沟或大垄垄面的表土压住地膜,要求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每隔2~3米横压1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并拦截垄沟内的降水径流。覆膜后,冬春季要防止人畜践踏弄破地膜,还要经常检查,防止大风揭膜。如有破损,应及时用细土盖严。覆膜后在垄沟内及时打开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

④放苗。翌年3月中下旬,当黄花菜发芽时,要及时放苗,以防烧苗。

⑤田间管理。翌年和第三年在4月中下旬用追肥器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磷肥10千克,硫酸钾3千克或磷酸二铵50千克。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栽培一致。全生育期注意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

大同黄花菜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篇4

1 栽培特性

黄花菜茎短缩, 由此萌芽发叶, 叶对生、狭长, 呈丛状;根系丛生, 主要分布在距地表20~50 cm的土层中;花为淡黄、黄绿或黄色。黄花菜耐瘠、耐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 山坡或平原地均可栽培。对光照适应范围广, 可间作。适宜栽培温度为14℃~20℃, 其地上部不耐寒, 遇霜枯萎, 地下茎和根可在土中越冬, 为多年生蔬菜作物。

2 选地

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一经栽植就要生长10年以上, 所以一定要选择好地, 施足基肥。最好选用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灌溉条件较好的坡地, 土壤湿度控制在60%~80%为宜;地势低洼的地要注意防涝, 土壤过湿易致病死苗。在倾斜20°以上的坡地种植黄花菜, 应筑梯田。

3 整地

定植前整地, 深翻30 cm以上。如果是新开的荒地, 必须使土壤充分熟化, 并施足有机肥料后才可种植。

4 定植

定植可采用宽窄行, 宽行距100 cm, 窄行距66 cm, 株距40~50 cm。定植穴深约26 cm, 口径33 cm, 将施入的基肥与土拌匀, 加1层厚6 cm左右的细土。穴施腐熟的厩肥15 000~22 500 kg/hm2, 过磷酸钙750 kg/hm2。栽苗时, 每穴栽2~4株。2株时对栽, 3株时排成等边三角形, 4株时排成四边形。苗间距10~13cm, 栽30000穴/hm2。黄花菜种苗栽下后, 根部埋入土中10~13cm, 需灌足缓苗水并培土, 以促其发根。为了迅速发展黄花菜产业, 可进行小株密植法。采用宽行80cm, 窄行16cm, 株距16cm单栽, 苗量为120 000株/hm2。经二三年后, 可挖取分株苗3万~4万株/hm2, 并对留下的株丛进行精细管理, 以后每年可挖取分株苗, 同时也可采摘花蕾。这种栽植法与大行穴栽法的用苗量相同, 但植株在田间分布均匀, 能更好地利用阳光和地力, 因此植株发育好, 产菜量大。

5 适时中耕

黄花菜系肉质根, 需要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下, 才能有利于根群的生长发育。中耕有松土透气、提高土温、蓄水保水、消灭杂草、促进黄花菜植株健壮生长等作用, 因此及时中耕非常重要。春季降雨量增多, 土壤容易板结, 杂草易滋生, 应抢晴天及时进行中耕。可在1月下旬—2月上旬, 趁春苗尚未出土之前, 进行第1次中耕松土, 先把冬壅于株丛顶部的“客土”用耙头疏开弄碎, 培于株丛周围, 以利于春苗萌发出土。同时, 还应对行间全面中耕, 疏碎耙平土壤, 清除杂草 (或深埋行间) 。黄花菜出苗后, 要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及土壤板结程度等, 在晴天再进行三四次浅行耕。做到施肥前先锄, 土壤板结必锄, 杂草多时即锄。其中抽苔后的一次浅锄, 既能除草又能防旱, 因此此次中耕尤为重要。

6 肥水管理

应根据新植苗、老龄苗和常规苗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

6.1 区别苗龄, 分期施肥

新植苗可先开好种植穴, 穴宽30~50 cm, 深20~25 cm, 在穴内施足基肥;种植15年以上的老龄苗, 由于植株衰老, 花莛细瘦, 蕾少蕾小, 需要更新, 挖出老弱苗后补施有机肥;常规苗要施好春苗肥、催苔肥和秋发肥。

6.2 科学配方, 平衡施肥

为使黄花菜生长茁壮, 预防病害入侵, 必须讲究科学配方, 平衡施肥。主要是: (1)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如人粪尿、栏粪、堆肥; (2) 施用精制活性有机复合肥, 如惠满丰、地乐丹等; (3) 施高能有机复合肥; (4) 施无机氮磷钾肥。前3种肥料以作基肥和春苗肥为主, 同时配施无机化肥。春苗肥, 每0.067 hm2田配施氮素化肥10 kg, 钾肥7 kg;催苔肥, 每0.067 hm2田配施化肥10~15 kg;秋发肥, 提倡施用人粪尿, 500~750 kg/0.067 hm2, 适量配施磷、钾肥。同时, 在花蕾采收10 d后, 还应进行根外喷肥。

6.3 中耕疏土, 以水调肥

黄花菜的稳定收获期长达15年以上, 采收以后或者大雨冲刷之后, 行间土壤容易板结, 特别是土质比较贫瘠的地块更易板结, 影响黄花对肥水的吸收。因此, 在黄花生育期间, 要勤于中耕松土, 出苗到花莛伸前, 应浅锄三四次。花蕾采摘结束后要深中耕, 以创造疏松环境, 提高保肥保水能力;要结合中耕施肥, 减少肥料流失;在遇到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做到以水调肥, 提高供肥能力。

7 保蕾措施

黄花菜花蕾容易脱落而影响增产, 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强肥水管理, 及时追施催薹保蕾肥, 及时灌水抗旱保蕾。黄花菜在现蕾后, 用“质量分数0.3%~0.5%的尿素+质量分数1%过磷酸钙浸出液+质量分数0.2%~03%的钾肥”, 或0.02%的稀土, 结合喷施质量浓度15~20 mg/L赤霉素, 或100 mg/L的“802”广增素, 或15 mg/L复合防落素, 或80 mg研叶面宝喷施, 对壮苗保蕾十分有利。

8 病虫害防治

黄花菜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等, 害虫有红蜘蛛、蚜虫等, 其无害化防治技术如下。

8.1 合理密植

采取宽窄行栽培方式, 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苗数, 奠定速生丰产苗架, 又有利于保持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植株的抗病丰产性能。

8.2 适时更新复壮

当黄花菜蔸龄达5年以上时, 每蔸内分蘖数过多, 病虫为害加重, 产量也开始下降, 此时要及时更新复壮, 促进黄花菜植株健壮稳长。

8.3 做好平衡施肥

黄花菜应以施用有机肥为主, 在施肥方法上做到“施足基肥, 早施苗肥, 适施苔肥, 补施蕾肥”。要防止过多施用氮肥, 增施钾肥和硼肥, 合理配施磷肥, 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发育, 增强植株抗病虫的能力。

8.4 药剂防治技术

“早”是黄花菜用药防治的核心。应坚持预防为主, 主攻主要病害, 兼治多种病虫, 合理搭配和交替使用农药。当前, 防治黄花菜病害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质量分数50%枯腐特1 000~1 500倍液, 质量分数40%扑菌特800~1 000倍液, 质量分数70%百倍净1 000~1 200倍液, 质量分数12.5%禾果利2 000~2 500倍液 (对锈病有特效) 。在病害初期, 任选其中一种药剂喷雾, 隔10~15 d防治1次, 连治二三次, 并做到轮换使用不同药剂。喷药时, 雾点要细, 由于黄花菜叶片蜡质层厚, 叶面光滑, 要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 以增加药液黏性, 提高药效。在防病时, 加入吡虫林、灭虫灵、虫杀净等低毒对口药剂, 可实现病虫害兼治, 减少用药次数, 确保达到综合防治效果的目的。

9 采收与加工

9.1 适时采摘

8月份是采贮黄花菜的大好时机。黄花菜一般在每天黄昏时花冠迅速伸长, 次日上午开花。根据这一特点, 最好在早晨5时—8时采摘含苞待放的花蕾。此时采摘不易碰伤小花蕾, 黄花菜品质也较好。采摘时, 应按花冠颜色区别黄花菜是否成熟, 未成熟的为青色, 成熟的为浅黄色, 而且长度适中、丰满。未成熟的花蕾不要采。

9.2 装筛蒸制

蒸制是决定黄花菜干品质的关键一环。蒸制适度, 则其品质最佳, 色泽黄润鲜亮, 香气浓郁, 成品率高;蒸制过度, 则其品质差, 色暗, 而且成品率低。一般每筛蒸6~8 min即可揭盖。若花蕾由浅黄色变为青黄色, 手捏无“哧哧”声, 即可出笼。装筛时, 不要装得过多, 以黄花淹入水中为宜, 筛中间留一空隙以透气, 使上下黄花蒸制均匀。

9.3 休汗晒干

黄花菜 篇5

过了几天,种子渐渐的发芽了,几天后,种子又吐出两片嫩叶,不久又变成了小苗苗。

初夏的一天,天气暖洋洋的,我提着水壶一声不响地准备给苗苗浇水、施肥、松土。突然,我发现苗苗长大了,在苗苗的顶上长出了一朵又黄又瘦的小花蕾,我大声惊叫:“妈妈!快来看,怎么有一朵花蕾”?妈妈笑眯眯地走过来,亲切地说:“傻孩子,这是黄花菜,今天中午,我弄给你吃,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中午,端上来了一盘又黄又绿的黄花菜。我吃着自己亲手种的黄花菜觉得特别好吃。

黄花菜采收与加工贮藏技术 篇6

一、适时采收

黄花菜的采收期一般在30天左右。花蕾开放后不适合做干制品,从摘下花蕾到加工前的一段时间,仍在继续生长,过大的花蕾,可能会在这时逐渐开放。花蕾开放过多,会降低干制品质量,故采摘时间不可过迟。花蕾采摘过早,不仅降低质量,而且加工后常带黑色,影响干制品的外观品质。一般品种适合在每天清晨采收,通常在开始开花前1~2小时采摘完毕为宜。但不同类型的黄花菜开花时间不同,有的品种在上午10时以后花蕾开放,采摘应在10时前采摘完毕。有的品种在傍晚8时至第二天清晨开放,采摘应在下午7时前采摘完毕。具体采摘时间应根据不同品种而定。但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开花时间,晴天开花时间晚,可稍迟采收;阴雨天水分充足,花蕾生长快,开放早,故采收时间应适当提前。

二、及时蒸制

1.分级挑选。将采收的鲜菜进行分级挑选,拣出开放的花蕾,除去杂物。

2.蒸制。及时将挑选的花蕾分层放进蒸笼内,蒸筛1平方米装鲜花蕾10千克为宜,并保持均匀、疏松状态,然后将蒸筛放在烧开的沸水锅上,加盖密闭。当蒸笼中温度达70℃后,再用文火焖5~10分钟。一般以颜色由原来的鲜黄绿色变为黄色,手捏略带绵软,呈半熟状态,体积约减少1/2出锅,取出自然散热。

三、晴天晒制

蒸好后的黄花菜不能马上暴晒,待摊晾自然散热后再摊在室外晒席上进行暴晒。每隔2~3小时翻一次,晚间收回。当晒到表面稍白色结皮时,翻到另一座席上再晒。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只需晒2~3天就可干燥。一般用手紧握干菜,松手后仍然能自然散开时即可。

四、人工干制

在阴雨天不能晒制时,可采用烘房进行干制。每烘盘装蒸好的黄花菜以5千克为宜,先将烘房温度升到85℃~90℃,然后放入黄花菜。由于黄花菜大量吸热,使烘房温度很快降至60℃~65℃。保持此温度10~12小时,然后自然降至50℃,直到烘干。在烘烤过程中,应注意通风排湿,使烘房中的相对湿度降至60%以下。干制期间进行2~3次倒盘翻菜。

五、盐渍防霉

若遇阴雨天连绵,又无烘烤设备时,可将蒸制好的黄花菜散热后及时放入缸内,放时要每装一层花蕾,撒一层盐,踏实压好,如此可保持6~7天不会霉烂。也可将鲜花蕾放入淡盐水中浸泡24小时,以减少损失。

六、合理贮藏

将晒干或烘烤好的黄花菜放在大木箱内回潮,使含水量在15%左右,以手握不易折断,松开能恢复弹性为准。干制的黄花菜因含糖量高,易吸收水分而发霉变质。因此,大量的黄花菜一般可采用双丝麻袋包装,放在干燥阴凉处。若保管过程中返潮或受到雨淋,应及时晾晒,以防霉烂变质。

松花菜高效栽培技术 篇7

关键词:松花菜,高效,栽培技术,浙江景宁

松花菜又称散花菜, 是十字花科甘蓝属花椰菜中的一个类型, 因其蕾枝较长, 花层较薄, 花球充分膨大时形态不紧实, 相对于普通花菜呈松散状, 故得此名。与一般紧实型花菜品种相比, 松花菜具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梗青球白、甜脆可口、久煮不烂、味道鲜美, 深受消费者欢迎;二是VC、可溶性糖含量高;三是早中熟品种耐热性强, 适应性更广, 近郊可采用春延后和秋提前栽培, 高山栽培可在夏秋投产, 拓宽了松花菜生产上市时间。近年来, 景宁地区结合当地山区相对冷凉的气候条件, 成功发展了反季节夏秋花菜生产, 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松花菜基地, 为实现松花菜周年生产探索出一条新途径。景宁县高山松花菜自2001年引进试种以来,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在大际、景南、沙湾等地千米以上种植逾66.67hm2。其中景南乡上标村种植超过40hm2。一般产量可达22.5~27.0t/hm2, 按3元/kg计算, 产值可达67 500元/hm2以上, 比常规蔬菜增收超过45 000元/hm2, 发展前景十分好。现将松花菜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适选品种, 合理安排农时

松花菜移栽后的生育期一般在60~100d, 属中熟类型。平原地区一般在7月播种, 10~12月收获;山地松花菜一般在1~3月或5~6月播种。目前推广的松花菜品种主要有庆农系列、丰田系列和怀玉系列等, 其中怀玉系列松花菜是省农科院开发的青梗松花菜系列品种。

2 培育壮苗, 提倡盘穴育苗

松花菜播种时正逢高温及雨季, 所以要选择地势较高、不易淹水、排灌方便的田块作苗床。育苗方法可采用二段育苗法、营养块法或盘穴育苗法。盘穴育苗时宜选用50或70孔盘穴, 将泥炭+珍珠岩+蛭石等无土基质以一定比例混合, 加入少量土壤杀菌剂和微量复合肥, 浇水均匀后装盘。播种深度约0.5cm, 每穴播1~2粒种子。播后覆盖1层基质, 浇透水, 覆盖遮阳网保湿。夏季棚架上用50%透光率的遮阳网覆盖, 且要保证水分管理, 注意穴盘基质水分不能长期过湿或过干。苗期预防猝倒病、立枯病, 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跳甲、蚜虫等。一般苗龄控制在30d左右, 移栽前7d开始炼苗。

3 田间管理

3.1 合理密植

定植在下午或阴天进行, 要求秧苗带土护根移栽, 每畦栽2行, 行距50~80cm, 株距45~70cm, 冬春季密植, 夏秋季稀植, 一般栽植庆农65天2.25~2.85万株/hm2, 或种庆农85天1.80~2.10万株/hm2。定植穴略低于畦面, 以利施肥培土, 但要防止积水。定植后, 浇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和稀薄粪尿水, 以利返苗、防病。冬末和早春定植花菜, 要选晴暖天气, 最好覆盖地膜增温, 以利促发新根。定植后如能保持3~5d的晴暖天气, 有利于新根发生, 促进幼苗生长和抗寒;如定植后即遇冻害或寒害, 则往往造成花菜僵苗、早花大量发生, 这种现象在不带土拨苗移栽时更容易发生。

3.2 施肥

移栽田块施有机肥7.5t/hm2、45%三元复合肥600kg/hm2作基肥。追肥分2~3次进行, 植后10d施尿素150kg/hm2, 封行前后结合中耕培土施45%复合肥600kg/hm2+氯化钾150kg/hm2, 现球初期追施尿素150kg/hm2。苗期以氮肥为主, 薄肥勤施, 促发莲座叶。现蕾前后以磷钾肥为主, 重施蕾肥, 对水浇施, 可延长膨蕾期, 促进花球发育膨大。在高温干旱条件下, 常见土壤水分不足而使植株吸收养分受阻, 因此施肥必须与供水有机结合, 一般对水浇施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强速效性。在生长过程中, 还要增施硼、钼、镁、硫等中微量肥料, 纠正植株缺素, 其中硼素对花球产量和质量影响十分显著, 必须叶面追施2~3次, 尤其在花球膨大期必不可少。在中后期追肥过程中, 要拒绝使用碳铵或含碳铵的肥料, 以免花球产生毛花。

3.3 培土

花菜根系由主茎发生, 具有层性, 在生长过程中, 深层根系不断老化, 近地面茎不断发生新根, 总体分布较浅, 须根主要分布在主茎附近。观察发现, 在冷凉季节根系分布较深, 暖热季节分布很浅, 这可能与根系生长对地温的向性有关;同时, 为了农事操作的便利, 多数基肥和追肥施得比较浅, 也进一步引导根系向地表生长。因此, 花菜生产一般都需要培土, 通过培土, 促发不定根, 稳定根系生长的土壤环境, 增强植株长势和抗倒伏能力。在高山花菜发生多雨沤根和高温干旱的情况下, 培土的对比作用特别明显, 抗逆增产效果显著。生长过程一般应结合锄草、松土、施肥, 培土1~3次, 不进行培土的花菜, 应该深栽, 不培土而又浅栽的花菜, 长势和产量都不好。培土的方法是将畦沟泥土和预先堆在畦中间的泥土培于定植穴和株间, 最终形成龟背型匀整的畦面。

3.4 水分管理

松花菜叶片多而薄, 生长中后期达17~23张, 比普通花菜品种多6~8张, 蒸藤量很大, 失水萎蔫现象经常发生, 特别在连续阴雨后突然放晴、暴水后放睛、高温干旱强光条件下, 萎蔫现象尤其明显。因此, 种植松花菜的园地既不能过湿而导致沤根, 又不能太旱而导致缺水, 生产上常采用清沟排水、浇水、培土、覆草、盖地膜等方法, 及时调整水分状况, 力求供水均衡, 保持土壤湿润、疏松。

4 安全用药, 综合防治病虫害

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轮作, 及时排水。连续阴雨后, 抓紧防治根腐病、霜霉病、软腐病, 每7d治1次, 连续2~3次。采用蛾类性诱剂、灯光等防虫方法, 明确虫害取食特性, 尽量选择生物农药,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提倡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必要时谨慎使用化学防治, 努力提高产品卫生安全水平。

主要病害有黑根病、根腐病、软腐病、霜霉病、黑点病、黑腐病, 高温期发生特别严重, 其中尤以软腐病、黑根病、根腐病的防治难度较大, 造成的危害也最重, 应在雨前雨后及时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进行保护。病害初发后, 黑根病、根腐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根腐灵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600~800倍稀释液喷雾, 并着重喷淋根茎部, 7~10d喷1次, 连喷3~4次;软腐病可用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3 000倍稀释液、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稀释液等防治, 以灌根为主, 喷雾和灌根交替使用, 7~15d防治1次, 每茬2~3次, 现蕾前后是防治重点时期;在应用上述药剂做好相应病害控制的同时, 其他病害也能得到有效兼治。值得注意的是, 病害防治还应结合虫害防治进行, 虫害少, 造成的植株伤口就少, 病害的侵染和蔓延也相对较轻。

虫害有蚜虫、小菜蛾、潜叶蝇、青虫和夜蛾等, 可选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稀释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稀释液、100亿活芽孢/克Bt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稀释液、75%潜克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稀释液、15%安打悬浮剂3 000倍稀释液等杀虫剂喷雾防治。在选用杀虫剂时, 花菜生长中后期禁止使用杀虫双, 以防止花球产生红绿毛花。各种虫害防治也应以防为主, 及早进行。

5 适时采收, 及时处理残叶

一般松花菜现球后20d左右即到采收期。为使花球白净, 采收前3d可采取折叶覆盖或束叶裹球方法, 保护花球不受阳光直晒。待花球充分膨大、周边开始松散时即为鲜食松花菜适宜采收期, 脱水加工用花球可以适当延迟收获。采收时可留3~5张叶, 保护花球, 避免贮运过程机械损伤或沾污染物。采收后尽快销售或放入4℃左右冷库预冷保鲜。花球采收后及时处理田间残留根茎及叶片, 进行无害化处理,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根茎及叶片可用作羊和兔子的优良饲料。

参考文献

[1]王声淼, 沈旭伟, 范金水, 等.高山松花菜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 2006 (3) :56-57.

[2]何圣米, 徐明飞, 吴家斌, 等.高山松花菜一年二茬高效种植模式[J].浙江农业科学, 2006 (5) :591-592.

[3]赵永梅.高山松花菜栽培技术[J].遵义科技, 2008, 38 (2) :51-53.

宝塔花菜营养及栽培技术 篇8

每100g含蛋白质2g、脂肪0.25g、膳食纤维1.3g、糖类3.8g、胡萝卜素12μg、维生素C 68μg、维生素B10.015g、维生素B20.06mg、维生素E 0.09mg及多种矿物质成分;含类黄酮可防止感染, 清理血管, 减少胆固醇氧化, 降低血小板凝结的功能;维生素A、C及胡萝卜素的含量高, 能增加皮肤弹性。具有强身健体、防病、美容之功效。其形状奇特、色泽翠绿或金黄色。宝塔菜花营养成分非常丰富, 蛋白质和维生素A含量极高, 在欧洲被称作“新生命食品”。绿宝塔花菜种性稳定、晚熟, 定植后100~120天收获, 长势旺盛, 耐寒性好, 抗黑腐病能力强, 翠绿色花粒组成多个圆锥形小尖塔而构成单株塔花, 形状酷似宝塔, 单塔重1000g左右, 产量稳定, 新颖独特, 食用方法多样。市场价值高, 需求旺盛。

2 栽培技术

宝塔菜花为当前欧洲国家最流行的绿花菜新品种。本公司常年有种宝塔菜习惯, 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1 基地及品种选择

本公司地处杭州湾钱塘江南岸, 萧山区围垦沙地, 秋季多台风暴雨的影响较大.选好宝塔菜苗床地和大田工作及其重要.应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畅通、地势较高的田块种植。荷兰宝塔花菜品种白金中晚熟品种, 杂交一代, 高产, 花球整体呈现半球形, 小花球非常漂亮, 鲜绿色, 宝塔状, 适合秋季种植, 成熟期移栽后约90天, 生长势旺, 抗逆性强, 品质好, 产量高的特点的优良品种。

2.2 主要栽培技术

2.2.1 播种育苗。

该品种秋季适宜播种8月下旬开始为宜, 但此时仍处于高温时期, 播种必须采用双层遮阳网降温育苗, 播前浇透苗床, 有利于全苗壮苗生长, 先将种子放入盆内, 再缓缓倒入50~55℃温水, 边倒边搅种, 使种子受热均匀, 持续15~20分钟后, 水温降至30℃, 继续浸种, 浸种时间1~2小时。选用50孔穴盘, 然后用无土基质加入1%蔬菜专用复合肥, 浇水混匀后装盘, 最后进行播种, 一般播种深度约0.5cm, 每穴播1~2粒种子, 播后覆盖一层基质及洗透水, 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增强出苗势。

2.2.2 合理密植及补苗。

秋播育苗经过苗期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 9月中旬, 当真叶龄叶已达到5叶片左右, 每667m2定植2500株, 春节前后收获, 保护地、露地均可种植。移栽前, 在大田翻耕时每667m2用有机肥1500kg加高浓度复合肥40kg作基肥。移栽前1天, 每667m2用施水补90ml进行封闭除草。当栽种1周左右时, 要进行1次查苗补苗工作, 若发现有缺苗死苗情况, 要及时补种, 为确保全苗夺取高产而打好良好基础。

2.2.3 肥水管理。

宝塔花菜品种白金中晚熟品种, 田间生长期较长, 因此需肥要求较多, 在施足基肥基础上, 一般定植后追肥一般为3次左右, 采用“前促发苗, 中稳壮实, 后攻花球”的施肥技术。第1次在活棵后进行, 每667m2施46%尿素7kg;第2次在移栽后30天左右每667m2施高浓度复合肥40~35kg;第3次在结球初期每667m2用46%尿素10kg, 以后施肥视生长情况而定。

2.2.4 病虫草害防治。

宝塔花菜生育期间的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蜗牛等;病害主要有以软腐病、霜霉病为主。防治方法:首先“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防病治虫原则。首先以抓好农业防治为基础, 做好与非花椰菜科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杂草、销毁前作病株及减少虫源基数。防治菜青虫每667m2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蜗牛每667m2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4kg撒施;防治软腐病每667m2可用20%龙克菌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每667m2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生长中期人工除草1次。

2.2.5 及时采收。

黄花梨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篇9

黄花梨为落叶型乔木, 任其生长, 树高可达8~10 m。喜光照, 深根性树种。该品种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树冠开张;萌芽率高, 成枝力强;花芽易形成, 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腋花芽具有一定着果能力;早果丰产, 精心管理无大小年现象。4月初盛花, 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形大, 平均单果重250 g, 大者达600 g左右。果实圆锥形, 果皮黄褐色, 果肉白色, 肉质细脆, 汁多味甜, 可溶性固形物12%~13%, 有香气, 品质上乘, 耐贮藏。

2 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园区应选择背风向阳、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低、透水保肥能力强、排水系统良好的轻壤或砂壤土壤建园[1]。地块选好后, 连片规划, 山地梨园以自然分布的沟、渠、道路划分, 平地以2.67~5.33 hm2为1个小区, 而山区条件比较复杂, 小区以1.33~2.67 hm2为宜。

2.2 整地定植

黄花梨种植应高垄深沟整地, 连片开沟建园, 沟宽80~100 cm, 沟深80 cm。栽前施足基肥, 沟基铺放稻草等秸秆4.5~6.0 t/hm2, 覆土1/2时再施饼肥1.50~2.25 t/hm2或农家肥22.5~30.0 t/hm2。梨树栽在垄背中央, 栽植时施复合肥500 g/穴。选择壮苗栽植, 应选择一至二年生嫁接苗、无病虫害、根系发达、高度80~150 cm的良种壮苗。进行合理密植, 栽植密度为株距2~4 m, 行距4~5 m, 栽植675~1 245株/hm2, 取南北行向[2]。科学栽植, 梨树栽植以冬、春为宜。定植前首先要剪除枯断根、打好泥浆, 并对树体进行消毒。栽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宜。定植要深浅适中, 踩实土壤, 注意栽植时使苗木根系舒展, 并浇足定根水。定植结束后及时统一定干, 定干高度为60~80 cm。

2.3 整形修剪

一般梨树整形采取疏散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 但以自然开心形居多。自然开心形即主干高80~100 cm, 基部留4~5个枝, 上部留2~3个主枝, 向四方均匀分布, 主枝的层次不明显, 近轮生状态。各主枝上再选留3~4个侧枝, 无明显中央领导干, 树冠呈半圆形。该种树形自然生长, 主枝开张角度较大, 通风透光性好, 结果较早。梨树修剪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但以冬季修剪为主[3]。长放又称缓放, 就是对旺盛的一至二年生枝条不短截, 任其自由生长和发枝, 促进第2年形成结果枝。短截是将一个枝条从中间截断。疏剪时将各种年龄的密生枝或多余枝从茎部剪除。主要疏除过密枝条, 疏除过多的结果枝、营养枝和徒长枝, 疏除所有的病虫枝。除上述外, 还可以通过刻伤、抹芽、摘心、拉枝等修剪措施达到合理的结果树形。

2.4 土肥水管理

梨树定植后, 要加强土壤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在不影响梨树正常生长的前提下, 幼年梨园可适当间作, 在距梨树1 m2周围外可合理间种绿肥和豆类作物。成年果园在冬季要进行1次深翻, 深度25~40 cm, 促进土壤风化, 提高肥力;同时切除部分老根, 促进翌年春季多长新根, 增加吸收面积。此外, 在梨树生长结果期间, 一般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4]。幼年梨树以春、夏季施肥为主, 基肥、追肥并重。六年生以后, 以秋、冬季施肥为主, 重点施基肥。基肥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施, 施腐熟的有机肥60~75 t/hm2;追肥在花期前进行, 以施氮肥为主。果实成熟前30 d, 每隔10~15 d喷1次0.3%~0.6%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连喷2次。梨树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 在生长季节遇到天气长期干旱时, 要对梨园进行灌水抗旱;果实迅速膨大期需水量最大, 应及时供水。遇到梅雨季节, 梨园易积水, 应对梨园及时进行排水。

2.5 花果管理

梨树一般都需要异花授粉, 如果梨园内授粉树配植不当或授粉树配植较小, 就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辅助授粉方法有喷粉或液体授粉、花期放蜂、鸡毛掸子授粉、田间人工授粉等。大面积梨园为提高工效, 可用小型喷粉机或喷雾器授粉。花期进行放蜂授粉时, 1只蜜蜂可携带花粉5 000~10 000粒, 15箱蜂可保证10 hm2梨园授粉。在盛花期还可利用鸡毛掸子绑到竹竿上或用毛笔、带橡皮头铅笔等进行人工授粉。梨树进入盛花期, 对花过多的植株应进行疏花, 疏除过多过密的花序[5]。及时疏除畸形果和病虫果, 保留着生方位好、果形端正的果。按距离留果, 一般梨树15~20 cm留1个果。侧面背上果少留, 背后下垂果多留;枝组下部少留, 上部多留;营养枝少留, 枝组多留;弱枝少留, 旺枝多留。果实套袋能防治蛀果害虫, 套袋在疏果后进行, 套袋以150 mm×195 mm双层遮光袋为好。套袋前应喷广谱性杀菌剂和杀虫剂1~2次, 待药液晾干后即可套袋。

2.6 病虫害防治

黄花梨的主要病虫害有轮纹病、锈病、褐斑病、黑星病、黑斑病等, 主要虫害有吸果夜蛾、梨小食心虫、梨二叉蚜、梨茎蜂、梨木虱[6]等。在防治上, 于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花芽鳞片脱落期, 喷施20%灭枉利乳油2 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 500倍液;疏果后即4月下旬喷1遍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灭多威1 000倍液。以后每隔20 d左右喷1遍杀菌剂, 可用1∶2∶240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药剂。

摘要:阐述了黄花梨的特征特性, 介绍了其高效栽培技术, 包括地块选择、整地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黄花梨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花梨,特征特性,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赵苏海, 韦军, 钟秀娟, 等.棚架整形对丰水梨幼树生长结果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10) :73-75, 78.

[2]陈国强, 韩孝强.密植梨园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7) :100-101.

[3]郭培富, 达椤.梨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3) :39-40.

[4]锦传丽.圆黄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11) :84-85.

[5]郑媛媛, 王静静, 朱新玉.梨树春季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 2011 (5) :23.

黄花菜栽培管理技术 篇10

1 品种选择

油菜:选择高产双低油菜品种龙庭1号、南油12、绵油63等。

花菜:选择生育期较短, 色泽偏白的文兴100天等, 确保在油菜封行前收获。

2 佳期育苗

花菜:8月5~10日

油菜:9月10~20日

3 适时移栽

花菜:9月10~15日

油菜:10月15~20日

4 移栽规格及密度

宽窄行模式:宽行0.5m+窄行0.3m

窝距:油菜0.2m, 每公顷栽106 500株, 宽行内套栽一路花菜, 窝距0.4m, 每公顷30 000株

5 施肥

(1) 花菜移栽前, 每公顷用油菜、蔬菜专用配方肥525kg, 全层施用。

(2) 油菜移栽后5~7天在窄行内每公顷施尿素150kg提苗。

(3) 花菜花球膨大期, 结合中耕除草, 每公顷用尿素150kg, 促进花球膨大。

6 及时防治病虫害

(1) 油菜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潜叶蝉、小菜蛾等, 可用敌敌畏、乐果及菊酯类农药防治。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等, 可用托布津、多菌灵、疫霜锰锌等农药防治。

(2) 花菜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 防治方法:猝倒病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或60%灭克500~600倍喷雾;立枯病发病初期用10%世高1 500倍喷雾。生长期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黑腐病、软腐病等, 防治方法:霜霉病发病初用60%灭克或64%杀毒矾或58%雷多米尔喷雾;菌核病在发病初及多雨天用50%速克灵1 500倍喷雾;黑腐病、软腐病在移栽成活后用77%可杀得500倍或47%加瑞农800倍喷雾。

7 及时采收花菜

花菜成熟后, 分批次采收上市, 及时清理花菜残株。

8 加强油菜后期管理

上一篇:特色商务区下一篇: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