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措施

2024-05-01

减税措施(精选十篇)

减税措施 篇1

2015年2月2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会议认为, 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加力增效。要坚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围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 以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改造传统引擎, 加强定向调控,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用减税降费鼓励创业创新, 带动社会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在内的公共设施建设, 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推动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发展。

会议确定, 在前期国家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基础上, 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一是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 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 (含10万元) 扩大到20万元以内 (含20万元) , 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助力小微企业尽快成长。二是从2015年4月1日起, 将已经试点的个人以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 由一次性纳税改为分期纳税的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 以激发民间个人投资活力。三是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 单位和个人缴费具体比例由各地在充分考虑提高失业保险待遇、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初步测算, 仅这一减费措施每年将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400多亿元。

减税降费措施预计年减5000亿 篇2

一是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包括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免征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减免一批政府性基金等。

二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贷款中间环节费用,扩大长期低成本资金规模,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稳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等。

三是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压减各类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

四是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包括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

五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包括加快推进能源领域改革,积极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完善土地供应制度等。

六是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包括大力发展运输新业态,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规范公路收费管理,规范机场、铁路、港口码头经营性收费项目等。

七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包括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鼓励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等。

各国减税动静大 篇3

尽管争议重重,提出20年来最大减税方案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强调,“绝不妥协”。民间支持减税的声浪不断膨胀,连原本反对减税,认为财政政策“不可轻忽”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不得不改口:“过多财政盈余有伤经济,除了减税,别无选择。”

加拿大也不示弱,今年起降低所得税与资产得税率,一般双薪四口之家可少缴约1000加币所得税,多数的省政府也另有个人或企业的减税计划。“以前的减税规模是一天可以买一杯咖啡,这次是可以买一台DVD。”加拿大纳税人联会评论员罗宾逊说。

欧洲更是声势浩大。

英国提高所得税的扣除额、并降低个人与企业所得税、房地产、退休金等税率。

法国推出半世纪以来的最大减税案,对中产阶级与中小企业减税。

德国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降低个人所得税与企业营业税率,减免额最多可超过1/3。

其他已宣布或正在酝酿减税的国家,包括日本、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印度、爱尔兰……

养鸡生蛋

减税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各国的减税政策络绎不绝?

著名的“供给派经济学”主张,政府减税可以提高个人、企业的实质所得。这样,民间就有更多钱可以消费、投资,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成长,甚至带来更多税收。经济学家称这是“养鸡生蛋”。

历史上有不少例证支持这种说法,如1981年与1986年,当时美国总统里根二度大幅降低个人与企业所得税率,结果刺激企业投资与股市大多头。

美国统计局和国家预算协会的统计也验证,过去10年来,减税最多的10个州比加税最多的10个州创造出多1倍的新工作机会,并使所得增加了27%。

上述种种使得各国政府相信,在经济不景气时,需要减税来激活经济。小布什就不断强调,现在减税是对抗经济走下坡的“保险政策”。

此外,有些政府还通过减税增进企业、经济的体质。德国将在明年起取消企业投资、购买其他企业股票的资本利得税,如此一来,将掀起一波企业购并或将公司部门独立为子公司的热潮。

在英国,则给予持有一定数额内公司股票的员工以减税或免税的优惠,借此激励股票选择权的发展,好吸引更多人才,促进英国经济发展。

在新加坡,为了吸引政府合意的产业投资,甚至提供个别厂商享有高达10年免税的优惠。

无论各国减税目的何在,减税俨然已成为全球趋势。各国政府更不敢贸然加税,近几年曾提出人头税的英国和提高消费税的日本执政党,就都因此下台。

不是万灵丹

然而,减税真的是治疗不景气的万灵丹吗?

许多学者都担心,过分减税将使各国政府又走回预算赤字的老路。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全美州长协会的调查,29个州已经有一半预测,明年的税收会比现在的预估值还少。美国国会预算局的估算也显示,今年的政府盈余将不到去年的一半,创下5年来最低点。

“政府很快会感受到财务拮据。”尼尔森洛克菲勒研究中心的政府财政研究指出。

看着日本因不景气税收持续减少,仍不断减税、大幅扩张支出,在8年内就使政府负债余额登上世界第一的前例,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下台前也大声疾呼:“此时不宜放弃财政纪律,大幅减税。”

另外,英国在减税后,财政盈余也将逐年降低,并预估在2003年起,再现赤字。

电子商务群聚避税天堂

电子商务也让各国政府财源流失许多营业税(消费税)。例如,若在一般书店买书,在曼哈顿得付总计8.25%、在加拿大得付至少7%的消费税,在亚马逊网络书店买书却不用付这笔税。

此外,在网络上购买软件、音乐,都可以直接下载,不需实体寄送,除了免消费税、跨国交易免关税,恐怕连企业因此获得的利润,政府都课不到税。

这股免税力还会不断发酵。微软预计,30年后,可能有30%的消费都将在网络上完成,政府流失的税将会更多。

此外,《华尔街日报》报道,电子商务发达,也让很多提供网络服务或生产软件的公司得以将网站主机建在免税天堂,避掉营利所得税。像美国网络券商ETrade就把国际交易的营运设在免税的百慕大。比尔·盖茨在设立提供宽频服务的子公司Teledesic时,也把总部搬到了百慕大。

甚至有人成立“高科技饭店”,提供现在的电子商务基础建设,替各公司设立总部,直接进入电子商务,免掉一切税赋。这么一来,政府又流失掉许多税收。

减税要合时宜

既然减税不是长久之计,该怎样减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近来欧洲的减税都走向“赋税公平”重于“减税 ”的方向。不论法国、英国还是德国的减税,都侧重降低中、下阶层和中小企业的负担,避免独厚富人。像英国,最贫穷的10%人口减税后的实质所得将增加1.6%,但最富有的10%人口,只会增加不到0.3%。

另外,减税的时机也很重要。财政政策推出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效果。格林斯潘就提出,减税要切合时机,不要像1975年福特总统时,减税政策考虑了4个月,等到真正实行减税时,景气已经回升了。

日减税对我国所得税减税的启示 篇4

从2004年开始我国实行减税政策,但“结构性减税”一词在2008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 减税是结构性减税的核心内容,然而其有别于全面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税负水平消减,是小幅度的税负水平消减,虽然在税收政策上有增有减,但追求的目标是总体税负的下降。

近年来我国公众税负过高的呼声持续不断, 全球性的减税浪潮对中国减税政策的实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税收占GDP的比重不降反升,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就要抓住减税时机,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结构性减税对优化经济结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日本税制结构及所得税制改革

1989年至1999年, 随着经济形势剧烈波动,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自此以后,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 2011年更是将企业所得税整体减少了5个百分点,菅直人政府这一政策对于十几年未大规模减税的日本来说意义重大, 显示了日本政府重振日本经济的决心。

尽管近20年来所得税制改革力度有所不同,很多时期的减税政策对经济刺激效应也不同,但其中的某些共同点可概括如下:第一,改革目标明确。 无论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或者是对税制的调整,都综合考察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本国国情,长期目标都是实现日本经济复苏。 具体改革措施都反映了当前日本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 第二, 改革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总体减税或是局部减税,都体现了对特定群体,特定行业的支持。 个人所得税方面,为减少家庭养育子女的负担,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直在推行。 基本减税思路就是要减轻中等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增加其可支配收入。 企业所得税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 福利事业、新能源等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冲绳、福岛等地灾后重建都实行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提高免征额、扩大抵扣范围等等。第三,政策的调整伴随着结构的调整。尤其在小泉政府执政时期, 税收政策的调整都是为结构化改革服务的, 建立统一税制有利于增强日本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也有利于优化日本经济结构。 第四,分税制下税权划分清晰,进行法治化管理。 无论是所得税、流转税还是财产税, 中央与地方都有相对独立的税源,保证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了税源争夺的矛盾。

三、日本所得税减税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倡导结构性减税,流转税仍然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 所得税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虽然在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没有结构性减税这一提法,但在日本尤其是小泉政府时期的结构化改革中,诸多之处体现了我国的结构性减税思想。 尽管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偏低,但仍然有减税的空间。 在许多方面,日本的所得税减税对我国结构性减税具有启示作用。

首先,明确改革目标,适应经济发展变化。 我国从“吃饭财政”转向 “民生财政”,在这过程中,服务于各项减税措施的税收优惠都必须适应现实发展需要,若不符合,须及时清理。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一种辅助手段,不是主要手段,首要确保的是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否则现期的减税必然意味着将来的增税,扩大内需的目标也不能实现。

其次,结构性减税需突出其针对性。 在减轻公众个人及家人的税负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是主要手段,相比于现阶段提高免征额这种不痛不痒的手段,因地制宜不同的征收标准可以纳入考虑范围,现行的分类计征应改为综合计征,此外应减少税率档次,也应对个人所得税费用的扣除标准做出经常性的调整, 这些在日本的历年税改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虽然税率的调整空间很小,但日本为促进投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避免重复征税而实行的适时调整各种费用抵扣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折旧扣除方法,综合计征企业利润所得及股息红利所得的办法值得借鉴。

再次,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权矛盾更加突出, 普遍的呼声是提高财产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但所得税也有调整的余地, 可学习日本法治化的分权管理制度,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不再统一征收然后按比例共享,而是划分各自的税源,既保证了地方政府的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的矛盾,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征税成本。

最后,结构性减税中“减税”是关键,“优化结构”是目标。 笔者认为减税并不是终极目标, 而是在减税过程中税制结构调整与减税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税制结构的优化。 税制结构不调整,那么减税是没有效应的,政府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减税的效应,未雨绸缪,做长远规划,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摘要: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性的减税浪潮席卷全球,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这势必对我国税收政策产生影响。我国于2008年12月提出的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进行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但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日本实行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其针对所得税制的减税政策对我国的所得税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所得税,税制改革,日本

参考文献

[1]宋兴义.中日现代税制结构比较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0,(3)

减税申请书 篇5

我XXX餐厅于什么时候成立的,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座落在什么地方,主要经营什么产品,有职工多少人。

自成立以来,经营成果一直不好,某年亏损了多少,近年来由于消费萎缩,使我餐厅上座率严重下降,截止到今年5月16日,营业额只有去年同期的XX%,经营已经十分困难,但是我餐厅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按期为职工支付工资、购买保险,每天坚持为我市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使我餐厅早日度过难关,持续经营,特向贵局提出申请,免除某年某月的什么税金。

致此

申请人:XX

2012,减税之年? 篇6

1月9日,国家打响结构减税第一枪,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据专家分析预计,本次减税的规模达到150亿元左右。据说,接下来,国家还将从各个领域实施结构性减税,并鼓励资源能源类产品进口,以促进内需增长。减负,国家似乎动真格了。

2012能否成为减税之年?这个问题似乎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

月入万元最高税负6600元

2011,中国人均交了多少税?

半个月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85216.4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元已无悬念。

若按照13亿人平均计算,相当于每人纳税约8000元,约等于4.3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而如果以今年农民的纯收入作为基数,则相当于14亿农民的收入。

经济学家陈志武由此感叹,“我们的政府‘真贵’”。根据他的测算,1995-2010年,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影响去掉,在这15年里,政府预算内财政税收翻了1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增长了2,2倍,农民收入只增长了1.7倍。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则发了一条微博,“中国人每天不出门,25元钱的税先交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吗?”他列举了乾隆中期1766年的数据:当时朝廷税收为4937万两银子,只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

2011年,中国人对税负的感受从未如此强烈。年初,网上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被广为传播。网友晒出个人账单:“月收入1万,要缴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总共38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元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及28%各种杂税共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而流传于网络的另一个名为“人人都是纳税人”的视频,则更为详细地计算了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税和费:一个标价100元的披萨,含税约为21.4元;一件100元的衣服,含税约为16元;一件100元的化妆品,含税约为44元;一瓶3元钱的啤酒,含税约为0.6元。在其列举的各项消费中,有一项所含的税费最为吓人——房价,什么契税、印花税,产权登记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加起来,总计62项,大约占到了房价的30%-4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微博上另一条被广为传播的消息——香港某单身人士,2010年收入17.8万港元,最终却只缴纳了729港元的个税。

初看这一新闻,绝大多数网友都不相信。香港税务局发言人为此还专门出来解释:在香港的薪俸税中,高收入人士负担了大部分税额,中低收入的香港居民只需缴纳很少,甚至不用缴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此外,薪俸税中还设有多项很高的免税额。

比如微博中提到的这位香港单身人士,年收入17.8万港元,而香港薪俸税基本免税额为10.8万;如果他需要供养父母两人,父母年龄都在55岁以上,可以获得供养父母免税额各1.5万,而如果他全年与父母同住,又可以获得额外供养父母免税额合共3万。这样减来减去,这个人应缴税的收入就只剩下1万多了。

香港税务局发言人没有说的是,如果是这位香港人是已婚人士,全年免税额就有21.6万元,这样算来,17.8万港元的收入,甚至根本就不用缴税。

2011年税收增长是GDP的3倍

作为中国税收史上可圈可点的2011年,多项减税措施密集出台,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七个税种,当期减税额上千亿元,后期年度潜在减税额至少5000亿元。

比如,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调高到3500元;将原来一刀切的车船税,改为按排量大小分档计征;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完善结构性减税”甚至被摆到了财政政策的第一位。

不过,这样的消息也并不能激动人心——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进行“机构性减税”,但这并未让财政收入减缓增长。结果反而是: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

66

年初,网上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被广为传播。网友晒出个人账单:“月收入1万,要缴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总共38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元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及28%各种杂税共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99

2011年的近23%。这九年时间总共提高了7.1个百分点,其中没有任何一年出现下降。

与此相适应,人们并没有感觉到税负减少,反而越减越多。有数字为证。对比税收增速和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以发现,2011年全年税收收入增长约为25%,GDP增速预计为9%-9.5%。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感觉税负重,是有原因的,税收增速是GDP增速的近3倍,在这个数字下,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

《福布斯》杂志排行榜中“中国内地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的说法虽欠科學,但侧面反映出中国整体税率很高。税收的“痛苦指数”,关键不在于“指数”,在于“痛苦”:税收很高不一定痛苦,如果民众都很富有,税重点无所谓,反过来说,税收低不一定不痛苦,因此要看一个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居民的承受能力。

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税收设计是建立在征收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政府事先就打算有一部分税收流失,这种“广种薄收”的形式,当时大家没有觉得税负重。但随着征管能力的加强,流失的税收都被征收回来了,变成了“广种广收”,因此,大家就觉得税负重。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确实到了调整税制结构的时候了。

“大减税”要量力而行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肩负着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的重任。这一年的主基调是“稳增长”。

如何实现“稳增长”?减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专家预测,结构性减税应当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所在。

结构性减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不仅意味着税收总量的调整,减轻居民和企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税收结构的优化。

nlc202309030648

目前我国税收总额的70%以上来自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为主的间接税,以2010年为例,增值税占比39.5%,营业税占比14.4%,消费税占比9.9%,这三大税种占比就超过了60%。这些税属于流转税或者间接税,也就是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税,纳税人可以将税款转移至商品价格上,所以纳税人并不是实际的负税人,最终的消费者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者。

由于流转税税收包含在商品价格之中,而且并未像很多国家一样予以明示,所以这些间接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多消费者根本意识不到。有研究税收的专家曾经专门予以测算,一件100元的女性化妆品,其中包含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还有4.02元的城建税,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政府税收,这件100元的商品,至少有50元属于政府收入。

相比之下,个人所得税由于和切身利益更直接相关,所以2011年的个税改革赢得一片喝彩,而流转税则少人问津。其实相比之下,个人所得税在整个国家税收体系中占比不过7%,真正的大头在于流转税,流转税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比超过70%。所以,甚至有学者提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其实还应该提高,真正应该大力改革的是流转税,某种程度上不无道理。

营业税改收增值税之后,增值税在我国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将高达50%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税,所以,我国未来的税收改革,重点将必然集中于增值税。

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减税是既定方针,随着减税序幕拉开,2012年减税将渐入佳境,范围和力度都有望比2011年大规模推进。企业和个人的税肯定会有所减轻,企业方面主要途径是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包括营业税和增值税都应考虑下降税率,继续推进增值税扩围的进程。个人减负方面,与居民直接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所产生的税赋要下调。

但刘桓认为,对2012年减税也不能期望太高,要实行全方位、大规模的“大减税”需量力而行。

“好事不能一天做完。”刘桓说,“对于我国税收高的问题,需要逐渐解决。”在他看来,如果經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而福利过火,就会引发问题。因为财政收入是波动的,而财政支出是刚性的,刚性向上增长的支出一旦遇到波动向下的财政收入就很难维持。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希腊等国家的问题是长年以来政府坚持高福利政策,一旦财政收入维持不住,百姓就会有怨气。“这是欧债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和问题,中国要避免重蹈欧洲的陷阱。”(本刊综合整理)

盛世当减税 篇7

首先,经过29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财政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每年20%以上的税收高增长,远远超出了GDP的增速,更超出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其二,从目前企业和民众的实际税负来看,有些过重。有统计说,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居世界前三,或许有些夸大,但当前我国企业两种主要的税种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偏高却是事实,前者为17%,后者为33%,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如果再加上各种收费,多数企业的税负水平是比较高的。至于个人所得税,尽管去年调高了薪金的起征点,但1600元的征税水平依然过低。

其三,减税对企业有激励效应,也能够激励人们去创业,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目前除一些大的垄断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外,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微利企业,由于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受到大企业的挤压,日子普遍都不好过。而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只能从人工成本上打主意,削减各种用于保障工人的开支和福利,使得工人劳动条件得不到改善,工资长期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不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在这种工人要加薪,企业又要盈利的两难处境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减税。政府减税,等于为企业和个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政府鼓励企业去发展,个人大胆地去创业。否则,如果因税负过重而导致企业亏损、破产或倒闭,受损的不单有企业主,还有在企业就业的广大老百姓。而解决就业问题,是中国政府长期的一个难题。

除了上述几点原因外,政府不宜加税还应考虑到目前的通货膨胀背景。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来看,在通货膨胀的时候,只要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就意味着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而从去年的情况看,特别是后几个月,物价涨幅高达6%以上,可同期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仅有5%,即使他们的全年收入增长略高于物价增长,但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要应对如教育、医疗这样的大额开销,老百姓也不敢消费,实际生活水平还是下降。

一个好的税收体制理应体现公平税负和效率的原则。公平指的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或者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效率则体现为税收的产业导向。从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来看,虽然有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财力,但也使得税收手段对于经济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限,加重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也影响了一些行业发展的积极性,可以说,既没做到公平,也有违效率。所以,无论出于公平的需要,还是为着让利于民着想,目前整个税制都有调减的必要。

盛世当减税。事实上,减税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布什任上,美国国会曾批准十年内减税3500亿美元。中国现在的财富是在改革开放后一两代人中积累起来的,更应该强调藏富于民。而税收上的藏富于民就是减税。这也符合十七大有关富民的政策精神。

减税改善民生分析 篇8

一、我国财政税收与民生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 我国的财政收入突飞猛进。近十年财政收入变化如下表1:

根据数据可知, 我国财政收入年增长幅度约20%, 高于GDP约10%的增速, 更是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11年7月15日, 财政部公布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 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2%至5.69万亿, 增速超过生产总值和家庭收入增幅。

改革国富民穷局面的呼声不绝于耳。一方面政府开支巨大;另一方面, 中低收入者手头拮据。与收入不相称的高物价、高房价等衣食住行的开销, 使低收入人群生活捉襟见肘。我国消费占GDP的比例约百分之三十多, 与大部分国家的2/3比例有天壤之别, 低收入者则民生堪忧。

二、减税改善民生的可行性

我国个人所缴纳的高税赋有一定的隐秘性, 只是缴税于无形而已。消费者的每一笔开支, 都不可避免为国家财税作了贡献。我国企业交纳的各种税占全国税收总额的90%, 个人直接交纳的各种税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我国的税制是以企业间接税为主, 90%的税都加到商品的价格上, 因此消费就要纳税。在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累计税收占商品价格的比例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减税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注:数据资料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报整理。

(一) 减税的争议问题

关于是否应降低税赋的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整体税赋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高额财政收入总数, 相对于十三亿多人口而言, 人均税赋偏低。另一种持减税观点的认为:我国的狭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约20%, 但是大口径宏观税负计算政府的全部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 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金、社会保障金收入等。考虑广义的财政收入,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指出, 2007年至2009年, 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到31.5%、30.9%和32.2%, 远高于中等发达国家税赋水平。由上可知, 降低税赋关系到国计民生, 势在必行。

(二) 减税的作用

1. 减税可使经济良性循环。

众所周知,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据国际经验表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消费, 约占2/3, 其它两项合计约占1/3。对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 而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而畸高的投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经济增长最终主要靠消费拉动。消费增长是由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共同决定, 中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意愿而与消费能力不相称。对于高收入者而言, 有消费能力而缺乏消费亮点。针对边际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者, 如果增长其消费能力, 对于拉动内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税赋降低——购买能力增强——消费增长——经济增长——税收增加, 税赋的降低能够使经济产生良性循环。

2. 减税可能使财政收入增加。

对于财政收入与税率的关系, 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 (Arthur B Laffer) 以其“拉弗曲线”作了精辟的阐述。如下图所示:

“拉弗曲线”表明税率为零时, 财政税收也相应为零。伴随税率上升, 财政税收水涨船高。但并非税率越高财政税收就一定增长, 当税率高于临界点X′时, 财政税收与税率是负相关的, 这就产生了一个最优税率的问题X′。当税率过高时, 对生产和消费领域都有不良影响:生产降低, 消费减少;经济水平也会随之退潮, 财政税收不可避免下降。我国当前的现状是:商品价格中所含税率偏高, 国内消费严重不景气, 反常的是国民出国后消费意愿强烈, 实际是宁愿交低税率给外国政府, 也要抵制高税率;高税率也导致企业不堪重负, 减少生产, 或是把生产基地转移别的国家。从上述分析可知:高税率使财政税收入不升反降,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 降低税率, 让利于民, 或许会使财政收入上升。

3. 减税可实质改善民生。

在我国没有把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国民福利开支之前, 减税对改善民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隐性还是显性的高税收, 对民生是一种极大的创伤。如果民众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 再配合物价稳中有降, 则购买能力大增, 生活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民生大为改善。

4. 减税可防治贪腐。

大幅降低税率, 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富于民。在短期内, 国家财政收入可能会降低, 经济蛋糕分割时, 民众得到更大的份额, 相应政府少拿一点。对于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 税收总额大, 在高额财政支出的情况下, 免不得有人见钱起心。例如在约二万亿高铁建设中就有包括铁道部长刘志军在内的多人落马, 让人唏嘘不已。如果降低税收, 政府开支缩减, 贪腐会相应下降, 至少弊案金额会大幅减少。

5. 减税可加速实现经济市场化。

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十多年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不尽人意。客观分析而言, 笔者认为有些市场的变化, 可以无为而治, 大可不必事事躬亲。如果能在税收减免方面多考虑, 用市场更好的代替干预或许更行之有效。

三、减税改善民生的策略

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税收, 并非都是一减了之。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主体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 税收双轨制

我国当前的流转税率并不低, 特别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 可以考虑税制改革。对于购买时的记名商品, 例如房子和车子等, 可以改用税收双轨制, 不同消费主体适用不同的税率。首次购买小排量普通家庭乘用车, 可以适用减免部分税收;而对于购买大排量高档轿车, 可以把车辆购置税适度提高;如果家庭购买第二辆 (应以车管部门档案, 实际拥有量为准) 或以上数量小汽车时, 购置税税率可上调, 新增加税收可以专用于公交系统建设, 让普通居民享受廉价而优质的出行服务。近期, 为平抑房价, 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保障房, 结果很多地方政府叫苦差钱, 商品房限购令也由国内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笔者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有很多不妥之处, 首先限购令大可不必, 国内有部分先富起来的人, 购买能力强, 偏好于房产购买;如果限购房产, 有些人迷失方向, 不知所措, 更盲目地消费国外奢侈品等。可以建设更多高档豪宅, 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税率要根据容积率、套房面积以及家庭商品房数量等相应提高。富人多购买房产有利于经济增长, 同时多征收的税可以用于普通商品房或保障房建设;对于购买第一套普通商品房家庭, 可以大幅减税税收, 鼓励中低收入者购买, 实质是缓解了保障房建设压力。上述的对乘用车和商品房的税收双轨制, 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高收入者补贴低收入者的方式。

(二) 税收累进制

对于便于计量家庭消费数量的水、电和管道液化气等, 可以实行累进制税率。制定一个按家庭人口的基本消费量, 采取免税措施;而对于超出标准的消费量可以分层累加收税, 耗费的社会资源越多, 税赋越高。消费者可以给宠物一天洗三次澡、后花园浇水二遍或私家游泳池灌满, 都没有问题, 但你必须为此付出昂贵代价。累进制税收更有利于资源配置, 减少浪费。对于从高税率中得到的收入, 甚至可以用于补贴低收入者, 使其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三) 普通商品分类减免

对于各种商品的减免税, 不能概而论之, 应当区别对待。例如生活必须品, 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就可以减免税收。2011年召开两会期间, 有政协代表就提出了“馒头税”的问题。最基本的生存食品, 税率达到17%以上, 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也加深了民众对税收的认识。《福布斯》2009年底公布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中, 中国内地位居全球第二, 仅次于法国。包括各种隐蔽的间接税在内, 税收占商品价格的比例在全球名列前三甲, 大量的税收含在商品价格当中会有两方面影响:一是生活必需的消费品, 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都需要消费, 那么按照所纳税款和收入比例来看, 低收入者的比例比高收入者高得多;二是可能推高商品售价, 较高的含税价格不利于扩大消费。高收入者消费鲍鱼等山珍海味多一些, 而低收入者消费更多的大米馒头来补充能量, 所以对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减免税收则民生更易。

两千多年前, 孔子表达了“富民利民、轻徭薄赋”的观点, 并提出了“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主张, 以施惠于民;其实也就是减轻税赋, 富人兼济穷人以达到改善民生的观点。今天的中国, 减税改善民生, 正当其时。

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财政收入与民生现状入手, 指出减税改善民生的可行性, 分析了减税改善民生的多重经济效果;从税收双轨制、累进制等方面对减税的策略也作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减税,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顾列铭.占比大, 种类多:中国民众亟待减税〔J〕.蓝盾, 2011 (08) .

[2]吴彦龙.税制改革背景下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6) .

贾康:坚持结构性减税 篇9

日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 在结构性减税方面, 还要一如既往地以税收优惠支持企业研发活动。他认为, 我国财政政策调控的空间是有的, 最不利的情况出现无非我们给扩张政策加码, 加码的空间存在着现实的潜力。在这方面要审慎地处理, 情况不明朗的时候, 我们更多的是做预案, 在微调方面, 尽量优化政策的组合。

他特别强调, 带有结构性增税色彩的私人税改革和房产税改革试点的任务, 也是为全局服务的, 也是不可回避的。但是要更好地倾听社会各个方面的诉求, 进可能形成可行的方案。在结构转型变过程当中, 形成结构的转型优化, 必须提高透明度开始, 加入公共资源配置的绩效导向, 财政资金, 政府财力, 政府公共管理要坚定不移的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在财政角度来说, 民主理财、科学理财要升华到理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拉动政府行为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这是对于全局转型的贡献。公共财政的绩效,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民主化、法制化的制度建设过程中间, 才能够可持续地得到提高。

结构性减税拉开帷幕 篇10

编辑出版:财会通讯杂志社

学术顾问

葛家澍郭道扬王松年赵纯均

名誉顾问

王文元毛伯林成圣树张以宽徐政旦常勋吴水澎裘宗舜管锦康汤云为

特约编审

王化成王永海王光远毛付根孙铮汤谷良刘峰刘永泽刘明辉何顺文曲晓辉陈汉文陈建明陈毓圭陈箭深陈信元陆正飞陆德明杨雄胜秦荣生罗飞胡玉明耿建新黄世忠谢德仁蔡春魏明海

编委会主任:马建中

编委会副主任:高文娇张国强

编委会委员:温健李佐祥程瑞川

社长/主编:程瑞川

副社长:冯先佑张少堂社长助理:丰福生

国内总发行:武汉市邮局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邮发代号:38—193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4664M

国际刊号:ISSN1002—8072国内刊号:CN42—1103/F

地址: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21号邮编:430070

编辑电话: (027) 87275190发行电话: (027) 87275013

传真: (027) 87275190

网址:www.accgo.com电子邮箱:cktx@263.net

广告经营许可证:4201004000570

印刷:湖北日报楚天印务公司全年定价:108.00元

收款单位:财会通讯杂志社

开户银行:建行武汉市省直支行

账号:4200 1868 6080 5001 1170

合作单位:中国会计视野 (www.esnai.com)

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 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今年将实施结构性减税, 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 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财力, 已具有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2011年我国税收收入近9万亿元, 在税收连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 同比增长仍然达到22.6%;国家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 增幅达24.8%, 这两项数字的增速均远远高于GDP同期增速。从经济增长能力和现有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建设规模看, 我国完全有必要且有实力对部分行业和领域实施减税政策, 具备了对部分税种及其征收方式做出调整的经济基础。

税收是政府筹集收入、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 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收入与财富分配以及生产和交易行为。对于今年的结构性减税,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 包括进一步落实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 对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实施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 对73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比较低的暂定税率, 进一步落实减免蔬菜等一部分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增值税, 进一步清理取消部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这一系列的结构性减税措施, 如果执行到位, 应有利于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促进消费, 同时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结构性减税工作正在实施,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都将是今后的改革热点。虽然企业税负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整体水平仍然较高,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最新调查显示, 高达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身的税负较重, 九成被调查企业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到位。多数企业与居民尤其是小微企业反映并未切实感受到企业税负的减轻, 甚至还有所加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同商品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倒挂的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 在于国内消费流通领域各种税费的重复征收, 其中营业税正是地方首要税收来源。

与当前经济调控及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 结构性减税仍需加大力度、扩大范围, 从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客观需要出发, 切实降低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 真正做到让利于企、让利于民, 让企业和个人得到减税的实惠和效果。

目前我国70%左右的税收来源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间接税, 而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直接税比重明显偏低。间接税的特点是在消费品中含税, 间接税过重则成为大众的负担, 易引发公众税收痛苦程度, 以及再分配机制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

未来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将围绕增值税扩围改革、对中小微企业减税和减少间接税三块内容进行, 同时辅以个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试点。在目前中小企业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的基础上, 应放宽对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限制, 降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征收标准。而逐渐提高直接税比重, 应是结构性减税的大方向, 体现税收对二次分配公平性的杠杆作用, 发挥好税收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作用。

此次结构性减税进程中, 生产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鉴证类服务业将是受益最大的群体。其中, 涉及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仓储的物流业若运输和仓储分开, 分属不同法人, 不同环节均征收营业税, 改征增值税后, 可以减少重复征税, 让企业放下包袱, 从“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模式, 向专业化细分升级提高;鉴证类服务业提供的年终审计, 若无专业发票抵扣, 税负费用较高, 实行增值税后, 这一行业税负负担大为减轻。

上一篇:机械密封、泄漏、改造下一篇:活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