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礼仪

2024-05-03

大学生体育礼仪(精选九篇)

大学生体育礼仪 篇1

礼仪, 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 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 待人以礼, 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学者赵红红在2007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体育礼仪》一书中提到:“现代体育礼仪不但是体育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更像一面多棱镜, 在赛场内外折射一个国家、民族、团体和个人的文明程度。”可见,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此, 体育礼仪教育不仅是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而且也是当今竞技体育赛场内外的强烈要求。

1 体育礼仪与人文教育

1.1 体育礼仪的概念界定

体育礼仪是指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者, 在各种体育交往活动中, 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体育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这一行为规范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通过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来培养。体育礼仪的本质是“尊重”。尊重是公平竞争前提, 尊重是和谐发展的桥梁。“体育礼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 没有它, 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竞技体育就会出现兴奋剂等不公平的手段去占有。国内学者郑也夫2008年8月2 2日, 在体坛周报发表的《竞技体育礼仪最草率的是乒乓球》一文中指出:“今天, 体育仍然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最重要, 最有效的手段。身体力行参与, 毫无疑问是体育本意。但是即使是观看竞技体育, 也仍然不失为培养公民的手段。从这一观点中, 大家可以看到公平竞争、挑战自我, 以及在对抗的同时尊重对手。这尊重绝不限于外在表达, 但也必须包含某种外在的形式, 那便是礼仪。”

其实体育礼仪是与体育竞赛几乎同时产生的, 也可以说是体育竞赛的一部分, 有的项目甚至把礼仪写进了规则、如果没做到就等同于违反了规则, 例如, 拳击比赛规则明确规定, 在比赛开始前和最后一个回合比赛结束运动员必须相互握手;我国武术竞赛前行的抱拳礼却成了中国独有的标志性的礼节。再如篮球比赛前三分钟时候, 解说员介绍双方运动员、教练员, 随后举行升国旗仪式, 为了表示尊重, 在升国旗的过程中, 无论观众此时在做什么, 都应该停止下来, 不要说话, 表情庄严的面向国旗站好, 体育礼仪的形式和内容很多, 归根结底是“尊重”。

1.2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求善) , 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 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 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 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 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 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 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 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 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因此, 礼仪是人文基础的养成教育。我们的运动员, 缺的不是职业素质, 而是基本的体育礼仪。

体育礼仪包括对竞争对手, 对观众, 对裁判的尊重, 运动员的文明礼仪本身就是比赛的一部分。良好的比赛礼仪, 体现着运动员本人的人文素养、综合修养。至今, 很多人怀念俄罗斯体操女皇霍尔金娜, 除了比赛成绩, 更多的是她的迷人微笑。国内学者鲁平:2009年5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请学一点体育礼仪》的文章中指出:“以前, 比赛成绩较差, 我们经常强调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非常注重运动员的人文素质, 精神面貌, 运动员比较拘谨。现在成绩好了, 有了比赛经验, 运动员更放松了, 人文修养和体育礼仪却没有相应的提高, 这个问题值得反思。”如果说, 人文素养的缺失,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成的, 那么体育礼仪的教育过程就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优秀运动员都在全国各知名大学就读, 因此, 大学和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育礼仪进行教育, 尤其是对尖子运动员的教育和培养, 他们的一举一动, 都代表中国。

2 体育礼仪是人文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

体育礼仪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如何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建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体育运动的礼仪是最能体现运动员的奥运精神, 因为一边是竞争对手, 一边是观众, 都是运动员要尊重的对象。不管是近身搏斗的柔道、跆拳道、拳击, 还是隔网相争的排球、羽毛球、网球, 还是篮球、足球比赛, 场内场外都表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这种人文素养的体现的具体形式便是体育礼仪。运动员的礼仪相待和观众的礼仪互动是运动场上竞争与和谐气氛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目前, 我们国家受高等教育的运动员和观众的比例越来越高, 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参与比赛和欣赏比赛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员大学生在赛场上需要体育礼仪的培养, 作为观众需要体育礼仪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因为礼仪是人文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体育开始, 人们接受礼仪教育, 养成一个良好的礼仪规范, 形成一个自觉的普适规则, 启迪参者的个性觉悟。

如果在一场比赛中, 运动员漠视礼仪, 不以为然, 连正眼看对手都没有, 比赛开始对手如仇人, 比赛结束连招呼都不打就各自相背了。本来是一场精彩的比赛,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样运动员和观众都会有种突然被抛弃的感觉。运动员无论比赛胜负, 都应向对手、裁判致意以致感谢, 然后向观众挥手或鞠躬致意, 其旨在感谢观众的光临和鼓励。同时这也是向观众告别。尤其是比赛的优胜者, 视场上的情况, 有时还可绕场一周, 向观众的喝彩和欢呼声表示感谢, 让观众与自己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观众的礼仪虽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但文明礼貌则是基本的要求, 不对赛场运动员喊不文明的口号, 不做不文明的动作, 不给运动员嘘声, 不喝倒彩, 当出现精彩场面时, 一起呐喊、加油、出现升国旗时主动起立等, 都是一个文明观众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这些礼仪在人们中习惯了就成自然了。这种习惯成自然是需要培养过程的。

3 体育礼仪课程有利于人文教育的培养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 而且人类越进步, 社会生活越社会化, 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体育礼仪是体育竞赛中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 是交际生活的钥匙。体育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 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 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 最终目标是教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 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体育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

体育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体育活动传播精神文明。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体育礼仪教育, 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起到礼仪的表率作用, 不论是言谈举止, 还是仪表服饰等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 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体育礼仪教育通过体育的范畴,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 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体育礼仪文化也会越来越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大学校园为推广体育礼仪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体育竞技现场的礼仪, 是现代文明的表现, 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表现, 是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 在北京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奥运让中国人改掉了很多陋习”, 我们还会举办更多的比赛, 也会观看更多的比赛, 相信大家在参与这些比赛的时候会表现出应有的文明, 应有的素养, 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优良的道德品质, 而这一切会在参与的体育礼仪中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赵红红.现代体育礼仪[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5.

[2]郑也夫.竞技体育礼仪最草率的是乒乓球[J].体坛周报, 2008, 8.

[3]鲁平.请学一点体育礼仪[N].人民日报, 2009-05-20.

体育的礼仪有哪些 篇2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体育文明并且让其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体育礼仪则是体育文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关注体育礼仪、从不同角度宣传体育礼仪,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让国民了解奥运知识,遵守赛场礼仪,提高欣赏比赛水平,为比赛的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亲爱的小伙伴们,文明礼仪其实涉及到方方面面,体育运动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形式,至始至终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如果只注重技术学习,而不注重礼仪规范,助长了同学们自由散漫、不守礼节的习惯,失去教书育人的完整性。

一、体育课的礼仪

1、上课开始,先由体育委员组织站队,队列整齐后,向体育教师报告班级的基本情况、出缺勤人数,在老师进入上课位置前,体育委员喊“立正”口令,向老师表示敬意,老师进入上课位置立正时,进行师生互礼问好。老师宣布课的内容、任务、要求时,不得交头接耳。课中的集体讲解、纠正错误时,队列整齐合理,不得沙龙式的凑在一起。课中需要分散组织练习的.时候,教师给出口令“解散!”,学生要立正击掌给出回应。下课时,教师给出指令“下课!”,学生要立正击掌,同时呼喊“老师再见!”向教师告别。

2、上体育课时应穿运动鞋,运动时穿适合的衣服。

3、排队时不得高声喧哗,不得背书包上体育课。在操场上不得乱追乱跑,要严格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参与各种运动,切不可自作主张。

4、因事因病不能上体育课要提前向老师请假,不得无故迟到、早退和旷课,课后应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

5、上完体育课应尽快回教室,切勿在外逗留。

二、体育比赛的礼仪

1、比赛前,运动员要向裁判员表示敬意,比赛后要向裁判员表示谢意。

2、比赛中要服从裁判,如果对裁判的决定由异议,要心平气和地向裁判寻求解释,如果裁判坚持判决,必须服从判决。

3、比赛中双方队员发生摩擦,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对待,不要采取报复手段。对抗性比赛中被侵队员应宽宏大度,接受对方歉意。

4、比赛中,运动员与观众之间不得为场上比赛情况或裁判决定不顺己意二喝倒彩、起哄,甚至谩骂。

5、运动员在观众的加油声中不得过于兴奋,便动作粗野无礼,也不能因某些观众的不礼貌行为的干扰,保持理智状态,比出高水平,赛出好风格。

6、在双方实力悬殊时,强队不能敷衍比赛,更不能戏弄对方。

三、观看比赛的礼仪

1、观赛服装要得体大方,以穿着适时、舒适为主,不能光着膀子观看比赛。

2、应准时到场,以免入座时打扰别人,入场后,应该对号入座。不要因为自己的座位不好,而占了别人的座位。

3、观看比赛时,不要把果皮纸屑随地乱扔,不要吃产生较大噪音的零食,不能因情绪激动而脚踩座位。

4、观看体育比赛要讲文明,你可以在比赛中为你所喜爱、支持的运动员欢呼呐喊,但不要辱骂对方,以免和另一队的支持观众发生争执,或被警察“保护”出场,更不要因不满赛况而向比赛场中投掷杂物、攻击裁判等。

5、和在其它公共场所一样,体育比赛中若想吸烟,要注意场内是否允许并应取得周围人同意;观看比赛时不要频繁地离座买饮料、上厕所等,以免影响其他观众;拉拉队、球迷队的欢呼助威也要顾及他人的观看。

张继科们的体育礼仪 篇3

2016年11月14日晚的新清华学堂里,彭林教授接续梁先生对“半人时代”的批评,与现场的千余名年轻人共话,传统文化语境之下“人何以为人”。他以体育比赛中的风度和修养为例,从运动员的举手投足谈到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礼仪行业化问题,无一不映照出当今时代中国人礼仪和精神的缺失。

“失敬了”的体育明星

所谓礼仪,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及其表达形式,是人们用于表现尊重的各种规范的、可操作的具体形式,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体现在现代体育上,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应该具有的表示敬重、友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体育礼仪涉及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参与者与体育仪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张继科作为“问题球员”,他在成绩上升的同时,“问题”也不断出现,甚至升级。2004年,张继科因为严重违反队规,被国家队开除。而开除的具体原因,国家队到现在都讳莫如深,据说是因为恋爱、赌博等。两年后,他才重返国家队,却没有哪个教练愿意收留。2009年,张继科又因为不服从现场教练钟勇的管教,痛失世乒赛单打资格。

在2011年的荷兰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张继科以总比分4:2战胜队友王皓,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不过让人铭记的是张继科赛后激情的庆祝方式,他在躺地站起来后将上衣一撕两半,并脱下衣服露出健硕的身材。这一幕让比赛成为经典,即使多少年过去后也许不记得结果是什么,但是张继科撕衣庆祝的场面永久长存。

赛后张继科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当时这一举动,没有说犯了什么惊天的错误。”他延续了这种独特的庆祝方式,同年的世界杯决赛,他夺冠后脱衣露出背后的雄鹰纹身,让现场所有的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瞠目结舌。

到2014年德国世界杯的时候,决赛中张继科4:3战胜队友马龙拿到了自己第二个世界杯冠军。赛后他非常兴奋,激动地转身向一块广告牌飞踹,广告牌瞬间粉碎,意犹未尽的他又奔向场地另一端,再次踹碎了另一块广告牌,最后还把衣服脱了扔给了观众。旁边的马龙默默地看着疯狂的张继科。张继科这次的举动不只受到了舆论的谴责,也招致了国际乒联严重的处罚,取消了他45000美元的冠军奖金。

新华社发表评论:“张继科之行为有悖体育精神和社会公德,他必须为这种显失分寸的举动付出应有的代价。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无可厚非,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让祖国蒙羞之举不可姑息。”

这个评论不到半个月,张继科又在11月9日结束的201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双决赛中,在接许昕的一次扣杀时出现失误。他突然把手中的球拍重重摔在球桌上,不仅遭到裁判的黄牌警告,还引来现场观众的一片嘘声。

早在2009年全运会时,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蔡振华就曾将不尊重裁判、摔拍子、踢挡板、打电话等列为了不雅行为,还禁止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出现这样的行为。

一部分中国运动员好像从不在乎现代体育礼仪的界限所在,仍然活在“用成绩说明一切”的时代。众多张继科们的“不拘小节”体现在国际体育赛事的各个环节。在赛后的发布会上低头玩手机,全然不顾在场记者不断交头接耳已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曾向中国乒协发出一封信,批评中国球员“职业素质与球队的成绩并不相称”。

体育礼仪应当高于胜负

体育仿佛已经来到了当年梁思成所断言的“半人时代”,彭林教授对此痛心疾首。在他看来,除了个人的仪态风貌,从一个人对待他的对手特别是手下败将的态度上,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而张继科们的种种表现,是没有完全尊重对手的表现。这里还有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当年拳王泰森一急,把对方的耳朵咬掉。在本质上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对现代体育礼仪的一种蔑视。

中国古代体育,包括宫廷体育和民间娱乐,都有一个程式或规则来体现现代体育文化中的“礼”。例如,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在各种礼仪场合举行的射箭活动(也就是射礼),就严格按照礼仪规范进行,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动作,是体育和礼仪文化、教育和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我国古代足球重要史料《鞠城铭》记载“其例有常”,说的就是比赛始终要有一个稳定的竞赛规则,比赛双方都必须按照规则来进行,必须合乎竞赛的“礼”。这些都对后世体育礼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追溯中国的传统赛场礼仪,金庸武侠小说里处处是优秀的范本。在金庸的笔下,比武过后是连连作揖,嘴上还得说着“失敬了”。网球冠军李娜,赢了球之后拍两下手就走了,宠辱不惊,反而彰显了她的实力。

同样作为运动员,90后巴西华裔乒球国手桂霖显然更懂得“体育礼仪高于胜负”的道理。她在今年8月7日的里约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比赛时,示意主场的巴西观众“安静”。因而登上媒体版面,中国体育迷大呼感动。虽然这个行为在她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乒乓球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运动,运动员也需要绝对的安静。但是天性热情的巴西人热衷于直白的表达情感,像观看足球比赛一样在场馆里呼叫。在8月7日凌晨的比赛中,桂霖第一轮的对手是来自西班牙的德沃拉克。面对实力不如自己的对手,桂霖在比赛中很快取得了领先优势。当比赛进行到第5局时,桂霖拿到了10比6的赛点,看台上的观众开始使劲嘘德沃拉克——他们希望代表巴西出战的桂霖能赢。

这让桂霖哭笑不得,她不得不做出“安静”的动作示意观众尊重对手。最后,桂霖顺利地以3比2击败了对手,这是她实力之内能够做到的事情。德沃拉克坦言,她在开局的时候确实受到了影响:“这场比赛的气氛和我从前熟悉的氛围有点不一样,但是也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除了以1比11丢掉第一局,后面的比赛我都很专注。”

nlc202309091302

赛后桂霖表示:“乒乓球是一项需要安静的运动,球员在场上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当时除了我的比赛,现场还有另外三张球台也在进行比赛,我觉得因为我个人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比赛是不对的。”众多网友对桂霖的举动连连称赞:“作为东道主运动员,能够在占上风的情况下制止主场球迷嘘对手,确实还挺感人的。” 桂霖所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也体现了她所代表的团队和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世界冠军数不胜数,我们的运动员,从来不缺乏优秀的职业素养,缺的是基本的体育礼仪。传统礼仪的失落逐渐让张继科们逐渐失去了行为准则。

“典章制度”与“法庭上的通行证”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典章制度、朝政法规、生活方式、伦理风范、做人本分等等都是礼的范畴,而今天的“礼”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礼仪的精髓。

西方国家的“礼仪”一词,据说始于法语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把那些进入法庭后所必须遵守的规则都写在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遵守。不难发现,这中间的涵义和中国古代的“礼仪”已经十分接近。所以当这个单词进入英语后,就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这样的涵义,也就可以与汉语中的“礼仪”相对应了。经过不断演化,英语中的“礼仪”涵义逐渐明确起来,目前相关英语单词主要有以下四个:courtesy(谦恭有礼的言行、礼貌、风度),etiquette(礼仪、礼节和各种规矩),protocol(外交、军事等特定领域里的相处准则),rite(仪式、典礼,也泛指习俗中的礼仪行为)。

总的说来,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明白了什么是礼仪,就很容易地理解什么是现代体育礼仪了。

现代体育礼仪促进了体育文明。能对现代体育礼仪做充分诠释的,当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奥运会已经成为展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礼仪文化的舞台。无论是隆重的开闭幕式、火炬传送仪式、优胜者游行、欢宴、接受桂冠等仪式,还是各个比赛项目独特的赛场文化,礼仪无处不在,并已经成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使体育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愈加丰富多彩。交织在体育仪式、竞技、规则和观赏各方面的现代体育礼仪也在不断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在力、美与激情上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体育能否透过金灿灿的奖牌榜看到体育大国背后的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人文修养的缺失,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但培养中国运动员们的体育礼仪,应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毕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中国。

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渗透 篇4

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动物本身就是受到各方面环境因素影响的, 所以对于人的礼仪教育不应该仅限于在中小学阶段的培养, 更不能限于父母老师的教导。在大学思想道德课程中要加强礼仪教育, 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更要成为学习礼仪知识的一个重要场所。总的来看, 大学体育中渗透礼仪教育有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1.1 塑造良好的大学生个人形象

对于一个人来说, 在外在上不仅要有着良好的形象如长相、衣饰、举止言谈等, 在内在的气质、人品和修养等也要得到重视。同样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不仅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 更是我国未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复兴中华的希望。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 社会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 特别是受到了社会思潮和独生子家庭环境的影响, 我国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受到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考试作弊、刚愎自用、作风散漫和缺乏进取精神等。但是通过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加以礼仪教育的渗透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 并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礼仪和举止言谈的具体细节, 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自信, 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塑造一种正确积极的大学生形象素质。

1.2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观赛修养

我国历来都比较重视在体育竞技的过程中发展体育经济, 但是运动受众的整体素质却并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体育受众的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也体现出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在我国很多运动受众素质偏低, 在很多体育比赛中都经常出现很多不雅的现象。比如在我国进行的台球比赛中, 频发的出现照相闪光灯与铃声, 在篮球比赛中也频繁出现矿泉水袭击运动员的不雅现象。不仅如此在体育场比赛的入场和退场阶段, 总是发生混乱和垃圾随意丢弃的问题, 甚至对运动员及教练加以辱骂, 这些问题和现象都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受体的文明素质偏低。而当今大学生作为一大部分体育受体也有着此类现象, 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对这一问题加以指正, 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向大学生渗透体育礼仪十分必要。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观赛的基本常识和礼仪, 并对大学生的观赛修养加以培养, 从而达到大学提议教学中礼仪渗透的良好效果。

1.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不应以单纯的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培养体育技能作为教学目标。而是要以培养大学生体育礼仪、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比如在大学生体育仪态、体育行为等都要能够按照体育礼仪加以规范并操作, 从而真正的达到体育礼仪教育渗漏的良好效果。例如在篮球裁判的教学当中, 体育教师务必要让学生真正懂得裁判的具体仪态、手势和交流方式等细节上的要求。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加以礼仪的渗透, 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领会这些体育知识并加以具体的应用。

2 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内容

就礼仪本身而言所涵盖的内容就比较多, 在大学体育教学加以体育礼仪的渗透也就更为复杂。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加以礼仪教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教育和规范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上的语言、衣饰和礼节等。其次是帮助学生礼节和学习体育仪式的相关知识比如颁奖仪式、开闭幕式、火炬点火和接力等。最后是掌握体育标识的基本内容和知识。这三个方面在大学体育礼仪教育的渗透可以充分根据大学体育教育大纲来施教。大学体育教学中加以礼仪教育的渗透应该是充满社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同时还应具有相关的是实践性否则也就走入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说教方式, 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 得到大学体育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应得效果。所以在大学体育礼仪教育中, 其学习内容要得到很好的界定并能够可实践系统的进行学习, 比如体育礼仪的基本知识、观赛基本礼仪等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传统方式进行, 但是涉及到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则要在室外进行学习和教授。

比如在个人形象礼仪的学习中就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加以实践, 可以通过让学生版在学习中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加深认识。例如在篮球比赛系列知识的学习上, 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拉拉队员, 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裁判、队员、计时员和积分员等。众所周知, 不用体育角色在体育礼仪上是必然不同的, 所以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角色的具体礼仪来进行讲解, 比如仪容仪表和仪态等方面。

3 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措施

3.1 教学中导入体育礼仪理念

礼仪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理论学习。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为学生教授体育中的知识技能及体育礼仪。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礼仪包含着很多的内容, 比如对学生形态之美、运动之美、精神之美的培养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而且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来说, 应该科学引导学生全面锻炼, 让全身各机能及身体部分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 如身体的姿势, 比如要求学生站得笔直, 做到姿势正确, 步履轻盈, 显示出大学生应有的良好状态的精神状态。另外, 大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发掘体育学习教材中的思想精华, 从而在教学中达到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良好效果。并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勇敢的优良品质格, 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情操与生活态度。众所周知, 完美的身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态度不能很短的时间内形成,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长期的指导思想与计划, 从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学生的特殊性来实施教学, 而且要恰当的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当中。

3.2 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首先, 要加强大学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 必须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进而形成一种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学风气。大学体育教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

其次, 要特别注意大学体育教师的个人仪表。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体育教师的行为, 外观和衣着, 外表和习惯, 都无时不刻在他们的大脑, 反馈的信息传递在教学过程中, 影响着学生甚至成为学生成为模仿的对象。因此,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 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仪表和风度, 从而发挥出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 大学体育教师的要坚持对学生负责的工作作风。体育教师工作具有积极性, 能在教学活动当中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 能够激发和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另外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细节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 在烈日下, 让学生背对太阳站等细小的环节。从而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自觉服从教师的教导, 对所学知识认真研究, 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3 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体育礼仪

在上课之前, 可以通过做好师生问好、仪表检查、报考课堂学习内容者三个环节来渗透体育礼仪的教育。实际上, 在体育课开始之前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教育能够向学生们渗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的一个礼仪教育过程。我国有一句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务必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礼仪的重要性, 从而在学习当中也让他们体会到礼仪的乐趣与实用性。对此, 体育教师可以对活动场地、器材配备和教学环境上下足功夫。具体来讲, 在上课之前, 让体育委员报告出席人数, 老师和学生相互敬礼问好。学生迟到喊报告, 并对老师讲明迟到原因, 经老师同意后方可入列。

在上课时, 体育老师应该教导学生认真听讲, 禁止讲话行为。学生如果在学习当中存有疑问应该举手向老师示意, 得到老师同意之后才能发言。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声音要响亮清晰。同时, 体育教师要能够认真吸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充分理解、尊重和包容学生, 要展现出一个得体大方的良好风度。在上课结束之后, 可以通过进行集合、师生告别这两个环节来加强体育礼仪的教育。虽然这些环节比较容易和微不足道, 但只要真正坚持下去并做好, 还是能够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实用礼仪教程[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胡次君.浅谈体育课中的礼仪教育[J].教师, 2008 (10) .

大学生体育礼仪 篇5

一、跆拳道中的礼仪精神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 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之争一定也要合乎于礼, 跆拳道的运动精神也是如此。它推崇“以礼始, 以礼终”的尚武精神, 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理解跆拳道的精神、礼仪知识对于练习跆拳道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了跆拳道的礼仪知识, 才可以学好跆拳道, 从而达到最高境界。

跆拳道的内在精神严格地通过外在的形式传达出来。首先是服装的要求, 跆拳道练习者必须身穿白色的道服, 系好道带, 穿着道鞋或者光脚进入场地。接着, 进入道场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鞠躬礼;见到队友也要行礼问好;训练双方见面时要相互敬礼。跆拳道的敬礼要求:双脚并立, 面向对方, 两臂自然垂直, 上体向前倾斜15度, 头部向前倾斜45度, 目视地板片刻, 还原成直立姿势。这是对于跆拳道练习者敬礼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 训练员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 然后背对国旗、教练及队友整理服装, 整理完之后转身面向教练鞠躬以表示抱歉。

跆拳道中的礼仪是非常细致的, 在进行跆拳道训练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跆拳道的礼仪教育, 然后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练。在学生的演练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先观看礼仪教育视频, 灌输礼仪教育的意识。

二、跆拳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精神

在韩国, 小孩子从小就开始练习跆拳道, 不仅是让韩国的孩子健全他们的体魄,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当笔者在体育课堂中进入跆拳道的时候, 就非常重视学生的这种爱国情怀的教育。

首先, 笔者让学生面对国旗, 侃侃而谈关于国旗的故事。听着听着, 学生不禁对国旗、对革命先辈产生无限的敬意。然后, 告诉学生, 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很多困难, 但是一定要学会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这些困难, 像革命先辈一样用坚韧的意志去战胜困难, 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 在跆拳道练习过程中, 要引导孩子做好关于爱国方面的礼仪教育。比如, 在进行全体学生进行练习之前, 和孩子们一起唱唱国歌。虽然, 跆拳道起源于韩国, 但是笔者认为既然它引入到中国的教育课堂中, 就应该融入中国元素。因此, 只要在某项运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就应该好好运用。

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精神是一致的, 它符合礼, 符合中国人自古提倡的“礼之用, 和为贵”的精神。

三、跆拳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品质

尊敬师长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在跆拳道中, 要求选手要向教练和任何等级高于自己的选手鞠躬, 这就无疑在每个跆拳道选手的心中种下一颗尊敬师长的种子。并且, 随着训练的深入, 这颗种子会越来越大。

笔者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跆拳道的礼仪要求, 在行为态度上保持恭敬、谦和, 珍惜师长的付出, 认真学习。在学习跆拳道一个学期后, 很多同事都反映学生们变得比以前更有礼貌了, 遇到老师都会问好。因此, 在学生感兴趣的运动或活动中输入尊敬师长的意识与行为, 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尊敬师长的品质。

四、跆拳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的品质

儒家学说中就倡导君子应“温、良、恭、俭、让”, 这些精神品质都体现在跆拳道之中。在跆拳道练习的过程中, 同学之间相互礼让、互敬互爱。虽然在训练, 不论多么激烈, 在练习者的内心中都保持着对对方的敬意。

笔者在对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 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流畅, 相互之间也更加谦和有礼, 和睦相处。笔者进行了一项情绪调查, 发现学生通过训练跆拳道情绪上由急躁变为和缓的学生占了挺大的比例。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反映在训练跆拳道的过程中, 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 家长也反映学生学习跆拳道后, 在家里与亲戚朋友的相处也有礼貌多了。

五、跆拳道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 提高道德水平

跆拳道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来, 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跆拳道的“礼仪”应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 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 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心理, 追求和谐、宁静的心理状态。

其次,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让学生体会到保持“礼”的重要性。跆拳道是一种格斗竞技的体育项目, 但是在竞技中获得第一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 不能把跆拳道作为自己争强好胜的途径, 而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礼”为先。因此, 任何一个有经过跆拳道练习的学生, 都会体会到“礼”的重要性, 在格斗的过程中把握好度。这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看待“竞争”, 让竞技成为一种良性的竞技。

管窥儒学体育礼仪的特点 篇6

1 礼仪概述

在古代, 中国的“礼仪”即礼节和仪式, 皆指尊敬的方式。“礼”, 多指个人性的, 如鞠躬等, 是“仪”的标准和内容, 同时也是一种制度、规则和社会意识观念;“仪”, 多偏向与集体性, 如祭祀仪式、开幕式等, 是“礼”具体规范和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是关于具体实施“礼”的一套系统、完整的程序和规范[1]。儒学中“礼”的思想体现为“凡国之大事, 治其礼仪, 以佐宗伯”, 具体为:首先, “礼”是儒家构建等级秩序的制度;第二, “礼”是儒家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第三, 礼治是儒家管理社会的手段[2]。儒学中“仪”的思想主要是围绕“礼”形成的一套规范与程序, 具体为:首先, “仪”即“礼”具体内容和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次, “仪”具有程序性;第三, “仪”是“礼”通达践履的规则;第四, “仪”以礼为前提, 以道德规范为基础[3]。

2 体育礼仪的内涵和分类

2.1 体育礼仪的内涵

体育礼仪主要是指在人们体育交往中、体育赛事中, 在语言、行为、服饰和仪式等方面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章来制定公平竞争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体育礼仪的内容按外在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服饰礼仪、器物礼仪以及语言行为礼仪等;同时, 体育礼仪在精神内涵上表现为重仁义、崇道德。体育礼仪是体育交往、体育赛事正常有序进行的保证。

2.2 体育礼仪的分类

体育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子集, 是体育交往中人们应共同遵守和维护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有不同的礼仪规范。在礼仪的层次上可理解为:器物层面的礼仪、制度层面的礼仪、精神层面的礼仪;在形式上则可将其归为:仪式程序、仪表礼仪、服饰礼仪、举止以及语言礼仪等;依据参与主体可划分为:运动员、教练员赛场礼仪、裁判员执法礼仪、观众观赛礼仪和相关工作人员礼仪等;根据参赛阶段则有:赛前、开幕式、进场、比赛、退场和赛后以及颁奖等与赛事环节中相关的一系列仪式程序等;以项目可以划分为:足球赛事礼仪、篮球赛事礼仪等体育项目赛事礼仪。

3 体育礼仪的特点

3.1“以礼为范”的儒学体育礼仪

儒家传统礼仪早已深深植入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之中, 不仅是体育道德的外在表现, 更是一种体育规范约束。西周的礼射程序十分复杂且繁琐, 依其规模等级可分为大射、燕射、宾射和多射, 据其身份地位所射之猎分为虎侯、熊侯, 、豹侯等。历代统治阶级用来巩固宗法统治、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繁琐的礼仪程序。儒学的主体思想就是礼, 孔子曰:“不学礼, 无以立”、“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这些儒学之礼为体育礼仪提供了明辨是非的标准、风俗习惯的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制约。[4]体育活动的礼仪规范是为了使每个参与者都有礼可依, 使赛事有条不紊的进行。体育礼仪中“礼”的行为规范有基本礼仪规范和特殊礼仪规范, 其中基本规范则指礼仪的基本内容, 如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语言谈吐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是每位参与者应该共同遵从和维护的基本礼仪规范。特殊礼仪规范, 即具体礼仪, 依据不同赛事的而制定不同礼仪制度, 根据不同参与主体角色而制定的具体体育礼仪规范。“以礼为范”在体育交往中要求遵循“礼”的规范, 明确人们在体育行为中的责任与义务, 努力实现体育道德的升华。

3.2“以仁释礼”的儒学体育礼仪

儒学的核心是“仁”, 孔子视体育为礼仪活动, 以“礼”作为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道德界限和行动规范和标准, 以“仁”为人道原则, 要求在活动中加以尊重和关心。儒学中的隆礼是体育礼仪的外在形式, 而贵仁这是其思想核心和最高境界。儒家以“仁”释“礼”, 基本精神就是恭敬谦让, 做到恭与敬, 则必须以礼为标准。“人而不仁, 如礼何”、“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仁者, 人也”.儒学体育礼仪中强调对人的尊敬与关怀[5]。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西文化交融中, 我们要尊重民族体育礼仪文化, 用“仁者爱人”的态度去构建和谐的世界体育礼仪文化。因此, 我们需将外在的体育礼仪规范逐步内化为个体的自觉意识行为。

3.3“义以为上”的儒学体育礼仪

体育礼仪文化中价值观导向是儒学中“义以为上”, “义”作为评判体育行为礼仪是否符合“以礼释仁”要求。儒家提出“义”的价值准绳, 为体育礼仪文化提供了道德规范, 统筹好利和义的关系, 做到见利思义的准则。中国体育事业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其中起推动的的因素是“义”, 即广大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强烈的内在价值——爱国主义精神, 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由口号到内化, 才取得我们梦寐以求的利。儒学的价值观标准是“义”, 是内在价值, 行为准则的评价标准, 道德规范的要求, 孔子云:“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 “义, 人之正路也”、“行义以达其道”。从义向善、远利止恶历来作为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价值标准。武术礼仪追求的功底和人品的综合表现, 武德思想是每个习武之人的首要价值观, “重信守义”是各个习武之人必备的品格修养。“义以为上”的体育礼仪包含着胜负和对抗的期盼, 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以及对恶势力的制裁, 同时也是自我表现欲望, 但深深烙上社会责任感。义, 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提倡公平竞争, 遵守赛场礼仪, 更懂得行义的内在准则, “义以为上”是所有运动员应有的精神风貌。

3.4“贵和和, 尚中庸”的儒学体育礼仪

当今体育文化是西方强势文化扩张的一种体现, 在文化碰撞中我们推崇的是和谐共处, 多样并存, 体育礼仪也是供奉这种“和”的儒家思想。儒学的主线是“和”, 是儒学的本质精神,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强调“和为贵”的处事态度。体育礼仪中的“和”最关键是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中国古代, 体育礼仪重视对人的教养, 体现在形式的操作和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儒家倡导的是“修己以安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思维模式。所以, 中华体育礼仪的和谐观是天地人为整体的包容和谐精神, 在追求知行一致上则要求倡导人们遵礼、知仁、行义。

4 结语

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优秀社会风尚的指向标。当今时代的主流趋势是文化大融合, 中国儒学体育礼仪的发展正是中西文化融合发展的大好机会, 我们应该抓住中西文化融合的大舞台来弘扬遵礼、知仁、行义、贵和、尚中的中国儒学体育礼仪的精神, 传播儒学体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参考文献

[1][2][3]曹莉, 傅永聚.基于儒学的中国当代体育礼仪文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34 (10) :9—12.

[4][5]刘婌颖.儒学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传播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 2010, 4:62—63.

[6]范冬云, 陈宁.从现代奥运礼仪中寻找突破口——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策[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2:30—32.

[7]童宪明.体育礼仪初论[J].福建体育科技, 2010, 29 (1) :1—3.

[8]种莉莉, 曹莉, 张显军.基于儒学的中国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 (3) :11—15.

[9]周萍.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 35 (11) :36—38.

体育礼仪修养培养途径浅谈 篇7

关键词:礼仪修养,职业道德,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的现状

所谓体育教师礼仪修养:“是指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当前社会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 多数体育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对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在一些体育教师当中, 仍然经常发生损害体育教师职业形象、背离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 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 涂指甲油, 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 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 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等等。有的体育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 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造成一些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 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 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修养教育。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产物, 培养的毕业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 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 长期以来, 毕业生对口分配, 使体育教师职业目前相当程度上仍处于可替代的地位, 许多不愿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人不得不做体育教师, 而许多有志于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人却难以加入体育教师队伍, 我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从事自己的职业, 我们难以想象他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难以想象他会注重对自身所从事事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 这就决定了很多在职体育教师, 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在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 也存在着重学科专业, 轻教学技能技法和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实效大打折扣。主观原因是认识上的片面性,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礼仪乃小事小节, 无足轻重, 不懂得自己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与与所从事职业特点的关系, 没有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现代交往强调以对方为中心, 体育教师应根据社会期待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塑造自我形象, 而不是仅凭个人的主观爱好和以往习惯固执己见, 我行我素。

二、在学校内进行礼仪修养教育的途径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 一定的教育行为是受制于相应的教育思想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剖析自己的教学, 明辩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 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习惯, 而且还应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形态、文明规范的体育礼仪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1、更新观念

当前,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刻不容缓, 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礼仪实践操作性强、教育内涵丰富的特点, 结合体育教学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身体活动之中, 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 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其文明的社会行为;另外还需积极引导, 充分挖掘体育礼仪中丰富的竞技体育礼仪教育因素, 通过竞技体育礼仪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 从而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 塑造出良好的体育礼仪风范, 出众的形象风采, 使学生既具有自尊、尊人之本, 更具有立足、立业之源。

2、加强教师礼仪修养

加强竞技体育礼仪教育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礼德修养水平, 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 做到言传身教, 让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 得到熏陶和滋养。

此外,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 有目的、有系统地将竞技体育礼仪教育贯穿到每一堂教学活动中。因此, 教师首先要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环节,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和生机。其次, 要积极开展多彩的体育礼仪活动, 提升学生在比赛中的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等。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

1、在集合、队列训练过程中进行礼仪修养教育

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 集合、学生练习、分组竞赛等都离不开队列队形, 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环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在整队和调动队伍时, 教育学生集队时不讲话、不推挡、碰撞, 调动队伍时各行其道, 相互避让, 互相尊重、礼貌互让, 互相帮助。在此过程中对符合要求的给予表扬鼓励, 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指正。同时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 比一比哪组队伍最有序, 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在收发体育器材过程中进行文明修养教育

体育课堂上收、发器材是常有的事。而在这一环节中, 如果组织不好, 学生很容易出现你争我抢、你推我攘的局面。因此在发放体育器材之前, 应对学生进行有关文明礼仪的教育, 如教育学生不争抢、守纪律、讲秩序等, 引导学生形成守纪有序的优良作风。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时, 首先应组织学生排好队伍, 由小组长依次发放或从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去拿取器材, 练习完毕, 主动收拾整理好器材, 并有序合理摆放。如在跳绳练习课上, 首先应组织学生有序的领取跳绳, 在进行跳绳练习结束后, 应要求学生将跳绳折叠捆绑好并有序的放进筐里,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自身修养, 更有利于下一次课的顺利进行。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文明修养教育

组织游戏竞赛时, 应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和体谅竞争对手。在开展游戏比赛过程中, 有的学生为获取胜利而违反比赛规则, 这时教师应做出公正的判决, 以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习惯。例如在穿越障碍物跑的游戏中, 有一同学违反规则没有穿越障碍物, 直接跑过终点, 以图取得胜利。此时教师应果断地做出判决, 该小组因犯规而取消比赛成绩, 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破坏规则是不尊重对手的表现, 不会得到老师和大多数人的认可, 从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通过公平的竞争而取得胜利的意义。

4、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同一班级,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 因而运动能力也各有不同。体育教师如果做出恰当的引导, 将会收到更好教学的效果。如孩子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 因为能力和个体的差异, 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难易程度, 这时体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请教、共同学习。让他们明白“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道理。告诉他们要胜不骄, 败不馁, 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和主动向别人请教。如在一次跳绳练习课中, 有一学生A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并取笑在他旁边不会跳的同学B, 令同学B很尴尬。这时及时对学生A进行了教育, 并安排学生A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帮助同学B, 让他去当一回老师。最后两人一教一练, 使同学B很快就学会了跳绳这个项目, 两人还成了好朋友。这样不但和谐了人际关系, 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论文为张家口教育学院校级课题《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对高校体育礼仪文化的建设研究 篇8

1体育礼仪概述

礼仪是一种道德表现,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辞海》中,礼仪被解释为“行礼之仪式”,亦可理解为礼节与仪式。最早“礼仪”二字是分开使用的,“礼”是一种道德的标准、内容,它与“仪”是不同的两种概念,“礼”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待他人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制度、一种规则,是一种社会意识观念。而“仪”则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根据“礼”的内容所表现的形式,是“礼”赋予“仪”的一种权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礼”是“仪”的标准、内容,“仪”是“礼”的载体、表现形式。之后“礼”和“仪”便结合在一起称为“礼仪”,作为一种维护统治制度的工具, “以礼治国”。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礼仪从维护国家稳定的工具逐渐演变成社会文明的标志,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原则。

体育礼仪是体育文化在礼仪层面的一个具体体现,不仅体现在体育竞赛礼仪中,观赛礼仪亦是如此,是人们在长期进行体育活动与交往中,依据“礼”的要求形成的一种交往规则和价值审美观念。体育礼仪的载体是体育活动,而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体育文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育文明标志着划时代的内在精神和广泛影响力的外在表现,而体育文明最直接的载体是体育礼仪。体育礼仪恰恰是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是体育道德的体现,更是一个双面镜,折射出个人、集体、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程度。

体育礼仪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参与主体(运动员、教练员、裁判、观众、媒体等)所表现出来的友善、友好、相互尊重的行为规范;在体育活动中,以道德为核心,进行公平、公正比赛的前提;主要通过运动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体现出来,即仪表、服饰、语言、礼貌、礼节及仪式在体育活动中的综合体现。体育礼仪作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和地域性。在国际比赛中,不单纯的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更是两国之间文化、政治、经济的较量;在体育赛场上,参与主体的一言一行不仅折射出个人的素养, 更反映出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2高校体育礼仪建设的重要性

2 . 1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反映个人的文化素养,更反映出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因此在高校实施体育礼仪教育,不但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能培养其道德修养,提升大学生的总体素质。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其中一个小分支。前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教育也是人类最高的目的”。从此话可以看出“不学礼,无以立”的真谛。《弟子规》是我国很早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的一本道德书,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最早对学生行为作出规范的学生守则。体育礼仪在学生中展开,通过体育这个平台,展现礼仪在体育中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规范其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在高校中,体育活动场所是学生最直接的社交圈。在体育活动中的言行举止直接反映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到与他人交往的效果。礼仪作为美化个人形象的工具,对学生的内在与外在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仪表、仪态、容颜都是礼仪的一种外在表现。整洁的着装、得体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良好的精神面貌必将加深他人的印象与好感。通过体育礼仪,对学生内在精神的升华与外在道德的约束,加强自身的丰富与完善,达到一种自律自觉, 从而有效地塑造个人的形象与魅力。同时,体育礼仪还可提升人际关系,使学生之间和谐友善相处,是塑造学生行为的标尺,开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因此体育礼仪对学生而言,不仅提升内在与外在的修养,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的未来有很大帮助。

2 . 2完善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的重要窗口,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职责。

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有其独特的教师职责。在教学期间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同时在学生意志品质等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指导者与引领者,其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举动。为人师表,加强体育礼仪修养,可以提升体育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与地位。一个人的形象是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完美结合,内在形象是修养、气质、性格等人格形象;外在形象是言谈、举止、服饰等视觉形象。内在形象是外在形象的基础,只有加强内在的修养,才能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话告知我们体育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重要性。体育礼仪不仅是礼貌问题,更是一种道德修养。体育教师重视体育礼仪,不仅是自身素质的提升,还是自身地位在学生中提升的工具。因此,体育礼仪对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教好运动技术课,还要在人文素养上、礼貌礼节上以身立教,身正为范地育人。

2 . 3传承校园体育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其文化的精髓是“礼”与“义”,“礼”文化也是其发展的核心所在。

校园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沉淀、积累与升华,形成以物质、制度和精神为主的一种校园文化。在高校开展体育礼仪文化建设,是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推动,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同时礼仪教育还可以加强校园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强德育建设,动员社会所有成员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工作。其中礼仪教育就是德育的一部分,高校实施体育礼仪教育,配合学校的管理体制,即自律与他律结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3体育礼仪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3 . 1渗透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高校建设体育礼仪文化,不是一个短暂的或具体规定某一时间段进行的礼仪教育,而是把体育礼仪渗透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其具有不间断性,使学生逐渐地达到一种自我要求和内在意识,内化为自律行为。在体育理论课上向学生讲解体育礼仪文化知识;实践课、训练竞赛中,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体育礼仪并宣传其重要性,使学生感受体育礼仪的内在美,感受体育礼仪带来的和谐与美好。此外开展体育礼仪相关讲座、知识问答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礼仪宣传工作,使体育礼仪生活化地融入在高校文化中。

3 . 2深入到学校的不同层面

体育礼仪文化建设应在管理者、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广泛宣传并普及。作为学校的领导阶层,应重视体育礼仪,加大宣传力度,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创造学习体育礼仪的机会。邀请专家开展礼仪讲座;组织体育研究者等相关专家编制实用性强、可读性强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礼仪知识时有章可循。改变原来的教学惯性,在重视专业知识时,将体育礼仪理论知识渗透到体育实践中,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其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 具备一定的知识面与高度的责任心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在与学生接触时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正面地教化学生。教学中动作示范要标准、语言简单生动;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对学生给予充分理解与尊重,尤其对学习较差者更应给予鼓励,付出更多的关爱,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其自身的礼仪修养。这种环境熏陶的持久性,必然会积极引导和影响学生,从而形成自律。

3 . 3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礼仪环境,是一个持久的、逐渐完善的过程,学生礼仪意识的形成亦如此。因此,加强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 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礼仪文化活动,使礼仪理论与礼仪实践相结合,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悟体育的魅力与礼仪文化的内涵。同时, 高校体育礼仪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净化校园文化、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高校学生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体育礼仪的内涵及其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礼仪文化建设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目的在于为推广体育礼仪,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推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论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比赛的礼仪教育 篇9

一、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比赛中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 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高职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仪态仪表、沟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有明确要求。而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能力结构也明确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而礼仪教育是学生在职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课余体育比赛中的礼仪教育不空谈理论, 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 并能够伴随职业生涯的终身。

(二) 加强高职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的需要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于有形与无形中影响着广大师生,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 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 促进他们的社会化, 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及专业文化建设的深入, 高职体育文化内涵提升势在必然, 然而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文化任重道远, 课余体育比赛中的礼仪教育作为重要载体应足够重视。

(三) 促进高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学习基础较弱, 自卑感较强, 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 通过课余体育比赛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调节学生的心理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 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 如篮球赛的入场仪式, 当主持人向全体观众介绍球队队员入场, 上场的同学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在学校运动会颁奖仪式上上台领奖的同学会获得更多的自信。这种良好的心理体验和经历不仅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还会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明显的助推作用。

(四) 培养学生文明观赛参赛能力的需要

北京奥运会期间, 文明观赛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些比赛因为观众的不文明举止导致比赛暂时中断, 这不禁让人们有所反思。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比赛实践中的体育礼仪教育的缺失, 造成学生基本体育素养难以得到养成, 高职院校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 是学生体育能力与素养集大成的阶段, 在课余体育比赛实践中注重强化学生的文明参赛行为, 提高学生的文明观赛参赛能力, 能够给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行为导向, 更能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体育素养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比赛中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课余体育比赛中礼仪教育现状比较薄弱

言行举止、礼貌礼节、体育仪式等是体育礼仪在课余体育比赛中的具体展现。通过对江苏部分高职院校的交流访谈、实地观察以及本校几年来课余体育比赛的实际组织与参与, 了解到目前高职体育礼仪教育现状比较薄弱。很多高职院校除大型体育活动如体育文化节、田径运动会等有入场仪式、颁奖仪式, 平时的体育项目的比赛很少有入场仪式, 好多仪式能简则简, 能免则免。课余比赛赛场上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如比赛迟到、粗话脏话、破坏场地器材、判罚争执等。

(二) 高职体育比赛礼仪教育现状分析

1. 体育教师对体育礼仪实践教育引导缺乏。

学生对“礼”的掌握与运用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体验才得以掌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礼仪教育认识不够, 过多的重视体育教育的健康属性, 对职业属性的贯彻不足, 加上体育教师自身缺乏体育礼仪素养, 无法给学生做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影响学生对体育礼仪的学习和认识。在组织课余体育活动中,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引导者, 由于工作量大, 课余比赛时间紧等因素, 教师往往仅注重裁判工作, 忽略比赛组织中的礼仪教育环节, 对学生的体育礼仪实践教育引导缺乏。

2. 学生对体育礼仪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孔子说过:“不学礼, 无以应, 不知礼, 无以立”。礼仪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社会对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求身体健康的发展, 也需要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仪态仪表、沟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有更明确的要求。但很多高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礼仪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对体育礼仪的潜在隐形价值认识不够。

3. 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易受不良体育风气影响。

现代网络媒体中一些不良体育行为传播广泛, 如球员打架、顶撞裁判、弄虚作假等不良社会体育风气, 使一些自控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跟风模仿, 如不加以及时的正确引导, 会使学生逐渐淡漠体育礼仪, 长期下来必然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师生的体育礼仪修养

努力普及体育知识和体育活动常识, 使学生不仅在学校里掌握体育技能, 提高人文内涵, 增加礼仪知识, 并在体育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学校各种体育赛事中举办学生体育礼仪知识的短期培训, 体育教师作为组织者及引导者, 要做到身正为范, 不断加强自身的体育礼仪规范, 向学生展示良好的职业素养, 引导学生体育礼仪修养不断提升。

(二) 加大优质体育礼仪信息的宣传力度

在课余体育比赛活动中, 体育教师应及时的鼓励倡导良好的体育礼仪行为, 通过优秀运动员评选等活动, 在学生中树立典型。通过墙报、学院报刊、部门网页等多种形式, 加强优质体育礼仪信息的宣传, 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的引导, 营造重形象讲礼仪的良好氛围。

(三) 重视课余体育比赛中的仪式的落实

加强高职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的需要及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在课余比赛组织实施过程中, 要求体育教师及参与者重视体育礼仪, 如在比赛规程中明确做出规范引导, 对于在观赛或比赛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和制止, 使学生能正确的运用不同比赛项目所需的各种礼仪规范, 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从而发挥体育礼仪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 提高学生的文明观赛参赛能力, 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林锋.试析学校体育礼仪的失范与重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2) :108-110.

[2]孟桐宇.对体育竞赛中道德失范的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 2010, (8) :127-129.

[3]曾长虹.体育事业中道德规范的渗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5) :24-25.

上一篇:柴油机的正确装配下一篇:杂交黄瓜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