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

2024-05-15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精选十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 篇1

1.1 建立机构是开展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前提, 是做好工作的组织保障。

2005年, 我校将原有的“就业实分处”更名为“就业指导办公室”, 这标志着我们由以往单一的实习安置、就业推荐部门像多元化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部门的转化。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 抽调得力干部及教师专职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部门由1名科长, 4名职业指导教师, 2名就业干事组成。同时为了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分批派送教师进行“职业指导师”培训, 目前科室内7人中已有6名教师取得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资格。为了确保学生就业率, 学校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为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展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 在人员调配、办公场所设备、用车指标分配、资金预算等各方面给予倾斜。

1.2 由于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动力、压力直接关系着机构工作的

成效, 学校对该科室实行目标制度管理, 明确每一年学生就业率的纵项、横项指标及就业稳定率的指标。制定《职业指导教师业绩考核方案》, 保证职业指导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确保职业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活动, 及对实习生和已就业学生的跟踪, 促进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职业指导教师目标责任管理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科室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全体人员将变压力为动力。同时, 制定《就业干事业绩考核方案》, 激励就业干事多联系企业, 拓宽就业渠道, 保证就业岗位充足, 搭建校企合作机会。同时形成企业调研制度化, 保证从企业采集一手信息, 为我们的教学教育、职业指导提供参考。促使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探索。

2 通过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增强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

学校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大连第一家“对日BPO业实训基地” (以下称为基地) , 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基地模仿真实就业环境, 引入企业化管理制度, 聘请企业人员开展培训及管理。通过实训让学生贴近经济建设、生产实际, 使学校教学与实际生产、上岗紧密结合起来,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有效提高升学生实战经验, 也帮助学生平稳的进行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过渡。

2.2 近两年, 我校校企合作深入化。

很多合作企业提供时间、地点、设备供学生实习实践。这样不仅为学生铺就了就业成才的“直通车道”, 而且通过合作办学, 能积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 促进学校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3 派送教师进企业调研、研修,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我校通过就业指导办公室搭桥, 分批派专业教师进到企业调研和研修。通过教师亲身体验和工作才能真正了解岗位是做什么的, 需要什么技能, 需要怎样的职业能力特征、职业人格特征等。学校教学部门要依据教师的调研设置课程, 有目标进行教学, 有方向的进行人格塑造。只有将职业指导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 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3 建立人才信息平台, 开辟网上就业渠道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学校深刻认识到信息获取的重要性。谁拥有了信息, 谁就占领了先机。为了及时捕捉各种就业信息处理, 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专门设置了“就业干事”的职位, 这些“干事”主要通过与当地人事、劳动市场中心、个人社会关系、媒体和企业联网, 及时掌握各种就业信息, 并将采集来的信息核实后第一时间公布到校园网站上, 保证就业信息的公开化, 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好各种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成功的机率。

4 制定《用工标准》, 准确进行职业描述、岗位描述

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人员通过企业调研, 制定适合本校就业需要的《用工标准》, 并根据市场变化随时修改。在《用工标准》中要进行准确的职业描述、岗位描述。我们会将制定的《用工标准》发到校园网上, 供全体师生了解。只有让学生了解细致准确的职业、岗位描述, 才能够帮助学生有目的选择所学专业、选择职业目标、实现就业和发展职业生涯。

5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活动

5.1 学校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 结合职业礼仪、德育课、

专业课以及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的不同特点,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渗透职业指导, 寓职业指导于各种活动中。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模拟招聘会, 通过学生撰写求职信、准备求职资料, 进行模拟面试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应变能力。开展诸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感受蚂蚁精神、树立团队意识”、“掌握择业技巧, 提高求职技能”、“学会与人沟通”等专题知识讲座。

5.2 邀请知名企业宣讲和部分优秀毕业生作报告, 以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5.3 学校会选择在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公司、人才市场, 走访社会成功人士。增强学生对职业、职业环境的直观认识。

5.4 同时, 学校还应注重营造氛围, 利用广播、校报、板报、宣传栏

等工具, 宣传就业政策和相关知识,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导作用, 端正求职欲望, 适应客观实际, “先就业, 再择业”。

6 鼓励自主择业, 开展创业教育

现在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这既给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 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要实现就业, 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 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维持社会的稳定, 鼓励学生自主择业, 开展创业教育是必要的。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人员每年会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的问卷调查, 问卷其中包含学生毕业后理想的去向, 就业的意向和方式等。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对学生就业意向进行分类, 其中选择“自主择业”的学生我们会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鼓励他们发动社会关系进行“自主择业”, 帮助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对“自主择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进行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因此我校要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外, 还应重视创业教育, 在平日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传授创业理念、经验等, 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工作, 我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例如, 没有完善的学校职业指导平台, 全员参与程度不够, 没有完善素质测评制度化, 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准确性等。在完善就业指导各项工作的路上, 我们还需不断摸索、不断学习, 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 帮助学生就业, 帮助学生就业稳定, 帮助学生真正地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 篇2

——计算机协会

计 算 机 协

会 简

计算机协会 2009年4月26日

计算机协会简介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在院团委、社团部的领导下,以及在兄弟社团的帮助下,经过近三年的奋勇拼搏,现已成为我院社团中一颗璀璨明珠。

计算机协会以“繁荣校园文化,培育IT新人”,奉“立足校园,放眼社会”为准则,以“紧密联系团委,促进支部建设,优化人才环境,增强成才意识”为目标,以“争创一流当示范”为动力,坚守校园文化阵地,独树交际艺术旗帜,深入学生,全力引导广大青年成为具备跨世纪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至今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学院和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由我协会主办的计算机维修小组、计算机普及小组、已为广大同学所喜爱,也为广大计算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的良好平台。它以其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学院各级领导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并以其阵地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在一起、、、一、社团简介

计算机协会是经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批准,于2005年成立的学生自治团体。协会隶属于社团部,现有在校会员一百余人。下设维修部、网络部、设计部、应用部、宣传部、外联部、秘书部等部门。

协会自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一直以来,协会本着“立足校园,方眼社会”的原则,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此外,结合协会自身特点还极为重视对会员及非会员学生计算机水平及能力的培养。

我们坚持为同学服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会员以其饱满的激情去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及责任。

维修小组掠影:

二、加强思想建设

以专业为突破口,敢于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了紧密结合校团委提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着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深化素质教育渠道,结合专业特色,设计活动体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了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引导了会员“青春献祖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协会坚持面向社会发展,积极与兄弟社团、兄弟学校同类社团和社会机构开展合作。

活动过程中坚持活动记录,每次举办的活动均由宣传部及秘书部负责拟订活动计划,并作出总结,以供备案。

四、协会所举办过的大致活动记录有如下:

2008年9月底十月初,协会进行了积极的纳新活动,共招到新会员近120人,2009年又招到会员200余名,这为协会新老接替和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可能和活力。此次纳新活动还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宣传了协会,使协会在全院师生中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2008年5月 协会配合学院科技文化艺术节举办了电子报设计大赛 推出了一批设计方面的人才

电子报

尽管在奋斗的途中充满了困难与荆棘,也撒遍了奋斗的汗水,但是我们尝到了胜利的喜悦,所有的苦与累都值得付出,因为我们留下了欣慰与自豪,但这一切又都仅仅只是开始,所有的胜利与辉煌毕竟都已成为过去,未来的道路会更加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日后的征程中,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我们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

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问题 教学对策

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计算机教育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有些问题单凭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能是纸上谈兵,直接影响了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教学内容陈旧

学校课程设置和当前主流技术脱节严重,计算机课程内容明显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材多而杂,教学内容参差不齐。并且教材过分重视确定性的内容,忽视不确定性的、前沿性的内容,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无助于实践能力的形成。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机是一门知识学科,而不注重它是一种工具,学生学习计算机是为了使用这种工具以提高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偏重于计算机语言的教学而对应用软件的学习重视不够。导致一部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操作,无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1)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学生能自主进行学习。创建CAI中心,集中人力财力,搞好CAI的环境建设和开发利用。

(2)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通过一些公共网,如Internet,实现网上教学。

(3)其他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如广播、电视教学、电化教学等方法,都可以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直观性。

2.改进、创新理论教学的方法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的计算机应用案例,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它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知识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学生切身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学习完Excel后,会让学生制作平时教师使用的成绩统计表等等,然后选出其中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同时也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教学精讲多练。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以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对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的内容,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

二、进行合理的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

由于没有统一固定的、统一的计算机职教教材,所用的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书籍,所以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有些则望书生畏。所以,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深入钻研有关专业书及教材,总结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惊人,教师要想让学生赶上新技术革命的大潮,自身就必须抓紧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新技术、新理论,将自己的知识伴随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向纵深延续,走出去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进入教学和教材的前沿阵地。

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人一谈到计算机的教学,就认为是学习语言、学习程序设计、搞软件开发。其实,我国今后对计算机应用的人才需求,除少数人需要掌握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外,对大多数人只是要求了解、操作计算机,凭借现成的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为各行各业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培养急需的处理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应该结合各专业特点而有所侧重。如文秘类、办公类应侧重与字处理和数据库的命令工作方式等,计算机专业应侧重于数据的程序设计,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常规的维护等。

三、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锻炼他们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对于书本上的内容,老师应该有所讲,有所不讲,应该给学生留出独立学习的空间。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现有能力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自学有关知识,来尝试解决,这种成功的喜悦可以鼓舞学生不断地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域。平时课堂上的这种锻炼,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应用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方法去自主地学习一些新的课外知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从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这一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加强上机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应用性,许多知识技能都必须经过上机验证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掌握。良好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让学生按照实验书的步骤按部就班操作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每一次实验内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探求书本的知识,从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巧技能。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营造更好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科技的进步要求教育的同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上一层楼,培养出合乎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坚持面向应用的正确方向[R].《计算机教育》首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2006,(1).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数学教学研究 篇4

1 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数学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工程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既是学习后续课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可少的数学工具, 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学习计算机数学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观点和方法, 并初步掌握处理连续与离散结构所必须的思想方法以及计算机常用的数值计算的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计算机实现的能力。为了完成高职院校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1 连续与离散并重

微积分主要研究的是连续变量, 而计算机主要处理离散问题, 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利用数学的原理、结果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就是将连续问题离散化。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需要用到树的知识, 所以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增加离散数学中树的相关内容。当然, 微积分的一些方法和结果对计算机专业也同样重要。所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数学基础的教学中必须连续与离散并重, 不可偏废。

1.2 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选编案例

在教学中应重视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概念的引入应遵循实例—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将工程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 要编制一些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案例和数学实验题目, 要加强数学与生产实际和专业需求的紧密联系, 以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1.3 渗透数学思想

将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实验有机融合, 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并学会用数学 知识有效地解决专业学习中实际问题, 克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难以调动的状况, 形成了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新模式。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 尽可能地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思想。比如:在极值问题中强调最优化思想;在微分、级数中强调近似计算思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体现化归思想;在归纳总结时体现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

1.4 注重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应该经常通过实际问题或应用实例引入数学概念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然后利用相应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最后利用常见数学软件来完成模型的求解。让学生感受到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艰辛,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教学定位应恰当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 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 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同时高职院校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也比较少。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 还是教学方法的选取都必须考虑学生实际, 既不能好高骛远地向对待一本本科院校学生一样, 也不能一味降低要求根本不讲理论, 注重实践但不能排除理论。具体来说, 例题、习题、应用案例及实验题目的选取既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也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要尽可能淡化计算技巧。

2 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在学生基础较差、教学时数较少、要求学生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结合得充分好的前提下, 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和从事相应岗位工作的实践技能, 必须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做文章。要吸收计算机专业教师来参与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 要广泛征求毕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要征求有关计算机专家和数学教学专家的意见, 要充分吸收国内外计算机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要进行必要的实验研究, 依据应用数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注意教学内容前瞻性、新颖性, 要打破了传统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宗旨,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够用为度为原则, 以未来的实际需要为标准, 以学生现状为基础, 组成了一个全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编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环节,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方法对教材的内容加以组织和表述, 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应用的论述与探讨方面, 不面面俱到, 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为此, 我们将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内容编排为线性代数初步、微积分基础和离散数学初步三部分。

(1) 线性代数初步包括:

行列式及其性质、克莱姆法则、矩阵及其运算、初等变换与逆矩阵、线性方程组。对其中的 阶行列式用Laplase展开式进行计算, 只介绍初等行变换而不研究初等列变换, 学会判别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 在有解的条件下用数学软件求解线性方程组。

(2) 微积分基础包含:

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微分方程、级数。对极限与连续:减少分段函数的问题、不研究间断点及其类型、增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的问题;对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减少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可导性讨论、不要求罗必塔法则、不研究一般函数的 阶导数问题、加强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的讨论、包含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最值和判定单调性、要添加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及其条件极值问题、利用导数的逆运算为不定积分作铺垫;对不定积分:不研究一般的有理函数和三角有理式的不定积分、不讨论第二换元法中的三角代换。对定积分及其应用:降低计算的难度、增加利用梯形公式和辛普森公式并结合计算机作近似计算的讨论。对微分方程:重点介绍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和二阶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只介绍二阶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的最简单情形。

(3) 离散数学初步包含:

集合与关系、逻辑初步、图论基础。对集合与关系重点突出关系的概念、性质和闭包;逻辑初步应介绍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基本理论;图论基础包含图的有关概念、图的矩阵表示、二元树与荷夫曼树、查找与排序等。对其中一些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有交叉的内容, 主要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尽量区别于专业课教学。

选定教学内容后, 对于教学要求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弹性, 不能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对教学内容组织、顺序的编排、例题的选编、案例的选择、习题的编制、内容的陈述等都必须经过讨论, 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专业的需要, 必须结合专业技能对数学需求等因素, 要尽可能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例题、案例和习题的选择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顺序, 类型要尽量全面, 要降低计算的复杂度, 案例的选择既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的需求, 也要考虑解决问题所需数学知识的难度是否适中。

3 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就业未来, 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 兼顾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 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以“一个突破, 两个衔接”为指导。要深入研究“必须够用”的内涵, 把握“必须够用”的度和量, 准确定位。一个突破是指突破传统的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连续与离散并重, 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形成计算机专业特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个衔接是指“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相衔接”和“与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相衔接”。

3.1 形成了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数学自身知识的讲述。实践证明, 学生难学、厌学, 老师教得也很累。通过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形成了介绍每个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应用 为主线的新模式, 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激发了学习趣, 培养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同时, 通过数学实践, 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数学目的不明确, 学习兴趣难以调动的状况。

3.2 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相衔接 ,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搭建平台

一方面, 由于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联系非常紧密, 许多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为了处理相应数学问题而产生的;另一方面, 计算机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教和学又有差异, 数学教师往往对计算机专业对数学的需求的理解不全面。所以我们要邀请计算机专业教师加入数学课程组, 要收集已毕业学生的建议, 同时要征求专家的意见, 充分讨论, 确定专业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知识点, 要重视对计算机专业学习和形成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另外, 通过案例教学和数学实验, 将理论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 强化培养学生既会动脑更会动手的能力。同时, 要放弃一些理论要求比较严谨、推导过程复杂, 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多大作用的教学内容, 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的现实, 对一些计算比较复杂的问题, 应更多地考虑利用数学软件来求解;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可以采取弹性制, 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可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3 与学生数学实际水平相衔接, 做到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大量地借助数表、图形、动画等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直观的形式来表达, 用实例和示例加深对概念、方法的理解, 用实际操作与演示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精简内容, 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思想, 突出数学本质, 降低难度, 着重应用”的观点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力求使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利用数学工具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 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朱仁先.试论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的建设[J].高等数学研究, 2006, 9 (4) .

[2]韩雪.计算机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3) .

计算机应用专业个人职业规划 篇5

职业生涯规划书姓名:李晓庆

职业生涯规划书班级:计算机应用2班

职业生涯规划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职业生涯规划书学号:20092911068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前言

作为一名当代职业生,我不由得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扮演如何一个角色呢?

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

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

想起自己走过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有些惭愧。我对自己以往在学业、文体、社团活动中的表现不是很满意。我发现我自己惰性较大,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倘若不改正,这很可能会导致我最终庸碌无为。不过还好,我还有改进的机会。否则,岂不遗憾终生?

身为职业生的我们,在一天天消磨时光的日子里,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于是,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1.自己兴趣爱好:

业余爱好:读书、听音乐、运动

喜欢的文学作品:类型人物传记、时尚杂志

喜欢的歌曲:《水手》、《童年》、《流年》

2.自己优势:学习成绩认真刻苦,能够很好的和同学相处,动手能力较强。

3.自己劣势:目前的手头经济状况较为窘迫,对外面社会不是很了解,容易给自己找借口。

4.自己的优点:做事仔细认真、踏实,友善待人,做事锲而不舍,勤于思考,考虑问题全面。

5.自己的缺点:性格偏内向,交际能力不强,在某些方面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

二、解决自我的劣势和缺点

内向并非全是缺点,使我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但可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的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制定出相应计划加以针对改正。积极争取条件,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勤工俭学活动,以解决短期内的生活费问题并增强自身的社会工作阅历,为以后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未来十年规划和物质财富打下坚实基础。

三,具体规划

20010-2012年:

成果目标:认真完成学业

成果目标:暂无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知识,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经济目标:暂无

成果目标:拥有稳定工作的经济目标:能够真真的独立生活

能力目标:培养家庭责任感建筑自己的家庭{预计在2015年}

梦想目标: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自己创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 篇6

关键词: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技巧

如今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不断适应社会的变革的同时,也面临学生状况的不断变化。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除去学生自身的一些如先天或后天的其他客观因素外,中职教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员呢?

一、对于学生学习态度问题的解决

在计算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类课程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主要的教学课程。这一类课程普及性高,实操性强,难度不大,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边学边用。理论上讲计算机应该是学生最容易学习的课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以下进行探讨与分析。

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出现:上课不听,指导不做;或者不按规定做练习,学习排版时做制图,学习制图时练指法;更有甚者,基本就不听从安排,不看书不操作了。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躲避学习。

这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也是教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却更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实施其他教学环节,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了。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好老师,只有好学生。而在职业技术院校中想要轻易找到勤学苦练的学生,可能是一种美好想象。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认清了教学对象的情况下,详细了解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方向,笔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将所授课程安排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并把工作做细一些,把每节课的40分钟安排好,安排到3或5分钟或更细致一些,把教学内容的基本点、重点设计成操作步骤,把难点尽可能设计成趣味环节。把态度问题淡化成为实际的每一节课的几十分钟的若干个具体操作步骤中,利用人的求知欲来替代学生的惰性,用易学性来解决其畏难情绪。

二、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喜欢这位老师就更愿意上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学生挑老师,而是学生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譬如: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牢固,就采用多布置作业的方法。这对于一些性格稳定不愿多思考的孩子是有利的,但同时会伤害到勤于思考、性格好动的孩子。

这是教学方法问题呢,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呢?两者并不矛盾,本身就是教与学的统一。

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没有能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的,我们如何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呢?在这里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水到100℃沸腾,俗称“开水”。有一个学生说:“好的,我记住了。”另一个学生却没反应。第二天,没反应的学生找到老师:老师,我被开水烫了。水是多少度沸腾?

第一个学生是用理论指导行动,第二个学生则是受了伤找答案。

这其实不是笑话,我们职业教育面对的大多是“第二个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往往是在行动上吃了亏才去找理论。在学习中就表现为不爱看书,不听课,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再找老师提问。

对于这个问题就不能着急了,只能在实际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我们的学生不具备工程师的理解力,但是可以笨鸟先飞,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在解决操作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理论素质的提高。使他们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如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三、提高学生学习技巧的培养

学习总有它的技巧。为师者赐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理论与操作并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应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面入手,逐步展开到新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从易而难。

针对学生不爱看书,遇到操作问题喜欢提问的方式,采用不轻易作答,让其自己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增强其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在教材之外,针对不同的教程,通过网络寻找一些经典案例共同欣赏、分析和交流,以增加趣味性。如:有一幅用Excel表格制作的“蒙娜丽莎”画像,在交流中使得学生大幅度提高了对电子表格的认识等等。

四、小结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巨大而迅速的,不同时代的学生所表现的特征也是大不相同的。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一定要在传统与现在的不同理念中,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面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征,在不断进行自身知识更新的同时不断寻找教学方法的更新。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 篇7

1、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主流操作系统的不断变化, 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容选定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如何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知识,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非常重要的。要以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为基础, 以及学校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来选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层次要分明, 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到深, 循序渐进, 还需要符合计算机知识的逻辑顺序。

2、教学的方法:

计算机的操作课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能力的学科, 因此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样能够使得老师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常常因为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欠缺, 操作能力不够熟练, 不能够进一步的学习新的创新知识, 慢慢的会失去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产生了厌学的情况, 所以说, 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要有利于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单一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很有限, 所以就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去学习进取, 跟上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过程中, 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安排一些适合学生的自学内容让他们掌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平时也要进行对一些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讨, 在课堂上进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练习, 这样使得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到计算机的操作技术, 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能够更快更好的达到良好预期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二、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学校人才的激励机制

学校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的完善制定学习规划, 明确学习任务并进行量化考核, 保证了学习的实效性。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积极组织各类计算机竞赛, 对于班级、年级、校级的获奖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奖励, 对某方面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要进行特别培养, 不断的完善学生人才的激励机制。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组织各类型的小型比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渴望程度。老师还要不断的对学习内容设计悬念, 通过猜测、推理、尝试和实践, 然后步步深人, 直到找到答案。通过知识点一个个的被突破、掌握和使用,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有效的激励能够点燃学生的激情, 促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加的强烈, 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 并释放出潜在的巨大内驱力。

三、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的评估水平

教学效果评估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展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是被教育学实践证明了的一条规律性的措施。评估有六大作用, 分别是促进、鉴定、参谋、交流、激励、自省。而评估的方法更是有多种, 这里主要用到的是自身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的方法。自身评估主要是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结束后,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学生回想和回看这节课的效果如何, 是否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 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角度考虑, 更重要的是第三方评估。所谓第三方评估, 是独立于自身外的评估, 可以是在课堂上听课老师的评估, 校外同行的评估, 甚至是其他学生的评估, 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正视问题, 并提出中肯而客观的建议。

四、要用心理教育学的理论贯穿教学过程

要时刻关注学生内心的心里变化, 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 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情况, 用良性语言来激励学生, 在学生每做对一个操作步骤的时候, 就应该鼓励他, 让他有成功的感觉, 慢慢的建立自信心。即使他们没有完成操作步骤, 也应该鼓励他们, 一定不可以用刺激性的语言进行讥讽。

总结

计算机的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创新,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们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切入点, 培养能够被社会认可的学生人才为目标, 达到技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 勇于开拓创新, 找出一条符合实际有效的学习途径, 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加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给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近些年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化社会的建设,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作为技校生来说, 计算机基础是必学的一门公共课程, 也是必须考证的科目之一。但学生的实践操作大多是为了考证而学的, 操作知识太简单。

关键词: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强:《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2) 。

[2]赵贵生:《对技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职业》, 2011 (32) 。

[3]程帝斌:《浅谈高职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11) 。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 篇8

从事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十几年来, 逐一见证了计算机从基于80286处理器的DOS系统、编程系统BASIC、Fox Base+, 办公软件、CCED、WPS到今天的Intel酷睿双核处理器下和Windows 7系统, 程序设计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 二维平面及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办公软件Word 2007等等的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模式从原来的教师黑板讲解——投影仪讲解——多媒教学软件网络讲解。感受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创新意识在逐步提高, 而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管理方面解放的同时也对教师知识更新、新技术的掌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使计算机教学管理规范化

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应用, 实现了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语音教学等操作, 为教师提供了最佳的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教师运用屏幕广播功能可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画面实施显示给全体、群组或单个的学生观看。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弱, 爱玩游戏、课堂秩序往往比较混乱。仅凭教师的个人魅力、精湛的知识也很难控制局面。而多媒体网络软件以其强大的教学能力和便捷的操作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解决了以往的教师边管理课堂纪律边讲课, 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溜号, 造成课堂秩序易混乱的难题。教师减轻了教学与管理的压力, 学生更快地体验到了学习与创新的乐趣。

二、信息技术使计算机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作业——小结等内容。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更加生动, 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组织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广播统一屏幕画面, 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显示出登录的学生及缺席的学生。复习提问时亦可统一在屏幕上显示内容, 学生用电子举手功能呼叫老师, 而老师则可以在所有举手的学生列表中挑选学生, 对之应答。

教学模式的丰富多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堂, 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画面, 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情境, 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 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

(2) 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想效果。

(3) 协作学习, 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用学生创新的学习环境。学生能随时在电脑上举手提问, 交互性强,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只有建立平等、协作、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探究新知, 才能使学生敢创新, 同时迸发出创造火花。

三、信息技术使计算机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中把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结合起来, 可让教学直观化, 从而使学生想象内容更丰富, 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四、信息技术使计算机教学评议合理化

由于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能, 因此在教学时, 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集体讨论功能, 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一个讨论板中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 还可利用分组讨论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互相评议, 变教师单独评议变集体评议。

在课堂上, 让他们通过转播教学互相欣赏作品, 这样既满足了课堂练习完成较好的学生的表现欲, 同时又让其他同学知道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增强了教学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从而激励他们形成一种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 寻求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0 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文化已经融入了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计算机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是良好的信息素养。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落后地区,是本地唯一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本地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计算机教学尤为重要。《计算应用基础》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过细过多。90%以上的高职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包含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比如包含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网络技术等,这些内容侧重理论,整合到一起,对于入门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太抽象,无论是教与学难度很大。

(2)教学模式陈旧。在教学过程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某些管理教学的领导没有深入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上不合理。如果每学期以平均16周计算,本课程一年完成,周课时4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共计128学时。尽管课时充足,但实训课时仍不足。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很难超“1:1”,理论与实训有时相隔好几天,对于零起点的学生,他们很难在教师的快速演示下领悟操作的要点和顺序,几天后的实践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干脆照着书本上的步骤去操作,效率很差。

(4)授课方式以合班教学,即一个教学班中包括两个班级的学生,每次上课的学生人数多达上百人,学生多,听课效果不佳。

1.2 我院学生现状

(1)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我院高职学生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中职生、职高生和普通高考生。中职生与职高生侧重专业技能培养,已经系统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通高考生,尽管在中小学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不足,而且主管教学领导不重视这类“杂课”教学,普通高考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远远低于中职生和职高生。学生文化基础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2)学生对该课程认识不足。该课程是考查课。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考查课不重要,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学与不学不重要,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导致迟到、早退及旷课的同学增多。

(3)学生的自学意识差。

学生的基本情况决定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完全自主学习模式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2.1 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课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在入学之初,我们要让学生详细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划分,对每一种职业岗位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综合素质目标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我院新生入学,有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按系部进行。各系部有好几个专业,新生入学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入学教育中的专业介绍集中在一起进行显得太笼统,达不到让学生清楚地认知所学专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综合素质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抱有学与不学无所谓的态度。笔者建议入学教育中的专业介绍,各系部各专业分别进行,并且专业介绍越详细越好。

2.2 选择合适教材,改革教学模式

笔者在众多的高职类教材中选择由许晞、刘艳丽、曾煌兴、郑杰、秦高德于2007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此教材采用“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案例教学的编写方式,将基本知识和基本功能融合到实际应用中,并配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书按照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要求,采用实用案例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

采用此本教材,每个案例完成之后及时评价。评价是实施“案例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评价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后续案例的实施。笔者按以下方式进行案例评价:在每个班级中选择一个成功案例展示(实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再选择一个没成功的案例(匿名),让学生们讨论与分析,一步一步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案例教学”的综述及理论研究很多,本人水平有限就不再重复。

2.3 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该课程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该课程的理论课程着重操作演示,在机房上课方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教学,所以理论课程结束之后要及时安排实训时间。我院实训课由专业老师指导,实训过程中,及时点评学生的作业。

2.4 加强考证制度,让学生有自主选修的权利

通过考证督导学习。入学教育中强调必须考的相关证书。本科生需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那么我院可以强调高职生需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已经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的同学可以申请免修。

2.5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高职生欠缺自学意识。理论课程中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案例,之后再请一个学生操作案例,然后让大家讨论,最后老师讲解分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慢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结束语

笔者从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进行了探讨。对于我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需主管领导高度重视,拟定系统的教学改革方案,从根本上解决该课程的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许晞.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5, (2) .

[2]陈涛.浅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7 (22) :226.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考验。

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来说,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使得就业的前景广阔,各地各校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使其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开设的一个大专业。但是从毕业生的实际考核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如: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接网线,软件开发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完整地画出流程图,毕业生距离社会需求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现象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传统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找到一套新的方法,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

国际上有很多国家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一面在企业接受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即企业与职业学校相结合,使学生从校园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活;英国职业教育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能力,更好地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因此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课程,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用的技术,而且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学习;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普遍实行CBE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相比起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针对计算机行业的专业化教育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巨大潜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才越高。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延用原来普通中专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形成了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从就业方面看,普遍的中职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觉得合适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下降;可是学校觉得每年毕业的中职计算机类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计算机作为一种基础应用知识,中职毕业生已经掌握,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更新飞快的今天,中职毕业生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造成了普遍的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有的学校是新近几年才开设,计算机课程设置没有系统化、全面化,学校硬件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大量实践操作的需要;许多新的应用软件更新换代很快,教师对其接触不多,缺乏系统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实例说明,讲解空洞,学生学习困难。

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部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路线,“要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联系紧密,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在举办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认真借鉴国际上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认真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的就业需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做相应调整,强调培养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首先是对教育对象的定位。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不应该是大学本科的精英式教育,而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的需要,缩短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距离,应该是一个“蓝领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就应根据人才市场对计算机及其相关岗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计算机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2)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发展培养学生,不能照搬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两点的和谐与统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考虑:

首先,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当前教育技术正从教师教的技术转向学生学的技术,体现以学习者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适合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并且适应中职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够继续进行学习的新要求,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断发展的学生。

其次,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社会。新课程提倡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结合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不仅要使学生全面地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而且要学生学习在社会上能够赖以生存的技能,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特点,以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与实用性,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发展有特长”。计算机专业有很多细的专业方向,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扎实学(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58页)生的专业基本功,也要适当地设置专业化的课程,特别是应用软件的课程设置上,应用软件发展迅速,版本升级速度更快,学校可精选一两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给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需要大量的实训、试验,要着重增加学生的实训课程的比重,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实习等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再次,不仅是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连带的计算机相关行业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善于捕捉最新的专业知识,并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注意专业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潜心研究,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并且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关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实践项目,以实际的参与经验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最后,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学生就业是大家关注的重心,对于学生的毕业要求没有门槛,很大程度上也造成学生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易进易出。学校选择一种适当的考试合格方法来检验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够起到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给了学生一个获得社会认可的机会。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迫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本专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计算机专业型技术人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陈少华.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体系.职教论坛,2000.7.

[4]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余文森.新课程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上一篇:颅内肿瘤患者下一篇:定量超声弹性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