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药物残留量

2024-05-09

抗生素药物残留量(精选八篇)

抗生素药物残留量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和NY-507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应规定,在水产品中允许使用的抗生素和杀虫驱虫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及休药期。

注:其他国家或地区最高残留限量主要参考以下国家或地区的规定。 (1) 欧盟委员会(EC) No.1181/2002法规。 (2) 日本肯定列表。(摘自《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大全》)

抗生素药物残留量 篇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蜂王浆中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泰乐菌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残留的方法.先用三氯乙酸沉淀蜂王浆中的蛋白质,上层清液再用乙腈提取、C18小柱净化.每种抗生素选择一个母离子和两个子离子进行监测.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0.002~0.05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低限均为20μg/kg,3个加标水平(每种抗生素的添加水平均为20,100和200μg/kg)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3.0%~90.2%,相对标准偏差为5.6%~10.5%.

作 者:谢文 丁慧瑛 奚君阳 钱艳 黄雷芳 XIE Wen DING Huiying XI Junyang QIAN Yan HUANG Leifang 作者单位:谢文,丁慧瑛,XIE Wen,DING Huiying(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杭州,310012)

奚君阳,钱艳,黄雷芳,XI Junyang,QIAN Yan,HUANG Leifang(浙江立德产品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抗生素药物残留量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液质联用仪由Surveyor液相色谱系统和Thermo Fisher TSQ Quantum Ultra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配有电喷雾电离源)构成;Milli-Q去离子发生器(美国Millipore公司出品);ZZDCH16水浴氮气吹干仪(广州智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等。

替米考星(TIL)标准品(纯度为98.5%)、泰乐菌素(TYL)标准品(纯度为99%)、吉他霉素(KIT)标准品(纯度为72%)、螺旋霉素(SPI)标准品(纯度为96%)、OLD标准品(纯度为96.5%)、ERM标准品(纯度为92.2%)、交沙霉素(JOS)标准品(纯度为98%)均购于Dr.Ehrenstorfer Gmb H公司。甲醇、乙腈、正己烷、甲酸均为色谱纯(美国Tedia公司出品);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试样处理

1.2.1 试样制备

取试样可食部分,用组织捣碎机充分捣碎,使之均匀,分别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注明标记,于-18℃以下冷冻存放备用。

1.2.2 提取与净化

准确称取样品5 g(精确至0.01 g)置于100 m L具塞塑料离心管,加入20 m L乙腈,于旋涡混合器上以2 000 r·min-1振荡1 min,超声5 min,以3 500 r·min-1离心6 min,取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样品残渣再加入15 m L乙腈重复提取1次,合并上清液。将上述乙腈提取液过预先用5 m L乙腈润洗的中性氧化铝柱,提取液过柱后再用5 m L乙腈淋洗柱体,合并于梨形瓶中。向梨形瓶中加入4 m L异丙醇,在40℃水浴中旋转蒸发至干(如遇蒸不干的情况,转用氮吹仪吹干),准确加入2 m L乙腈-0.05 mol·L-1乙酸铵溶液(体积比2∶8)溶解残渣,再加2 m L乙腈饱和正己烷,洗脱液转移至10 m L离心管中,旋涡10 s后,以3000 r·min-1离心8 min,取下层清液过0.22μm滤膜,待测。

1.3 测定

1.3.1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MGⅡC18(5μm,2.0 mm×150 mm);梯度洗脱的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流速为200μ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

1.3.2 串联质谱条件

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方式,选择反应监测(SRM)检测模式。数据采集参数:scan width(m/z)=0.500;scan time(s)=0.020;电喷雾电压4 000V;鞘气为氮气,压力36 units;辅助气为氮气,压力7 units;碰撞气为氩气;离子源温度350℃;在线切换阀0~7.5 min至废液,7.5~9.5 min进质谱分析,9.5 min至废液。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对、碰撞气能量见表1。

2 结果与讨论

2.1 流动相及洗脱程序的确定

分离此类药物的流动相一般主要有铵盐-乙腈或甲醇、某酸水溶液-乙腈或甲醇,文献中一般采用的流动相有乙酸铵-乙腈[22,23]、甲酸铵-乙腈[24,25]、乙酸铵-甲醇[12]、甲酸水溶液-乙腈[10,16,19,26]、乙酸水溶液-乙腈[14,27]、甲酸水溶液-甲醇[28,29]等。试验中比较了甲酸水溶液-甲醇和甲酸水溶液-乙腈2种流动相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甲酸-乙腈作流动相时的响应值和峰形更好,7种目标物的分离情况良好,故选择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优化(A为0.1%甲酸水溶液,B为乙腈),使样液中7种MALs分离效率达到最佳。梯度洗脱程序见表2。

2.2 质谱条件的优化

用注射针吸取7种MALs混合标准溶液(0.50μg·m L-1)通过蠕动泵以10μL·min-1的速度直接注入离子源,在正离子扫描方式下,分别进行一级质谱分析(Q1扫描)、二级质谱分析(子离子扫描)和选择反应监测(SRM)分析,接着分别对碰撞气能量(CE)、电喷雾电压、鞘气压力、辅气压力及离子源温度进行优化,使每种抗生素的分子离子与特征碎片离子(子离子)产生的离子对信号强度达到最大,从中选择每种抗生素的监测子离子对。优化的结果见表1。7种MALs参考保留时间(min)为OLD 8.57,ERM 8.67,KIT 9.00,JOS 9.25,SPI8.05,TIL 8.28和TYL 8.74。7种MALs标准物质选择反应监测色谱图见图1。

2.3 试样基质效应的消除

基质效应是指在样品测试过程中由于待测物以外的其他物质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待测物响应的现象。为考察试样基质对7种MALs离子化的影响程度,试验做了2组比对,第1组(Set1)为7种MALs混标用定溶液作为稀释液;第2组(Set2)为7种MALs混标用制备好的空白试样提取液作为稀释液。当基质效应(ME)值等于或接近100时,表明不存在ME的影响;当ME值大于100时,表明存在离子增强作用;当ME值小于100时,表明存在离子抑制作用。

试样基质对某些目标物(尤其是TIL)的离子化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表3)。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ME的影响,根据试样制备相应的空白样品提取液作为标准液的稀释溶液,这使得标准品和样品液具有一样的离子化条件。

2.4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定量限

准确移取适量标准储备液用空白样品提取液分别配成7种MALs质量浓度为1 ng·m L-1、5 ng·m L-1、10 ng·m L-1、25 ng·m L-1、50 ng·m L-1、75ng·m L-1和100 ng·m L-1。分别以OLD、ERM、KIT、JOS、SPI、TIL和TYL的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7种MALs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和检出限数据见表4。

2.5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2.5.1 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试验

在确定检测方法后,用不含7种MALs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样品在4μg·kg-1、20μg·kg-1和40μg·kg-13个水平进行加标试验,其回收率和精密度测定结果见表5。可知在3个添加水平上7种MALs平均回收率为75.4%~99.1%,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5%以内,说明该方法重现性良好。

2.5.2 不同样品加标试验

为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分别选取不含7种MALs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罗非鱼(Oreochromis spp.)为测试对象,用该方法在20μg·kg-1添加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其结果可知7种MALs的平均回收率为75.9%~108%,相对标准偏差在15%以内(表6)。通过对多种样品进行测定,说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3 结论

文章建立了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HPLC-MS/MS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应用性好的优点,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国内外检测要求,可用于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浅谈乳制品抗生素残留检测 篇4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 起点低, 但发展迅速,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 畜牧业也发展迅速, 众多的抗生素在乳牛饲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为主, 造成乳制品中大量的抗生素残留。

从目前我国乳制品中残留的抗生素近况来看, 抗生素作为一种治疗用药, 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乳牛疾病的治疗, 无论是通过口服还是肌肉注射, 进入牛体中的抗生素都可以通过乳牛自身的代谢排出体外, 而牛乳就是牛体将抗生素排出体外的一个重要途经。我国乳制品标准中有明确规定, 注射过抗生素的乳牛5天内所产的牛乳不允许出售和食用, 然而, 有些奶户没有按要求处理含抗生素牛乳, 为了谋取利益, 向乳品企业出售含抗生素的牛乳;有些奶户定期给健康乳牛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注射抗生素药物;有些奶户为了防止牛乳酸败而非法在乳中掺入抗生素, 以上种种都造成了牛乳中出现抗生素的残留。

2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牛乳中残留抗生素, 对于乳品生产厂来说, 会造成对原料乳质量的误判, 给企业生产酸奶或奶酪造成失败, 给企业的产品带来潜在的消费危害, 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于消费者来说, 长期食用含抗生素的牛乳, 无疑是等于长期服用了小剂量的抗生素, 对抗生素有过敏体质的人服用残留抗生素牛乳会发生过敏反应, 即使正常饮用者如果长期服用含抗生素的牛乳, 可使体内致病细菌产生耐药性,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麻烦。

生产无抗生素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生产企业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同时也是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严格控制牛乳中抗生素残留, 用必要的检测手段对生鲜牛乳中抗生素进行检测, 是保证乳制品无抗生素的先行条件。

3 牛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

3.1

目前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微生物法、理化分析法、免疫法。

3.2 微生物检测法

3.2.1 嗜热链球菌法也称TTC检测法

嗜热链球菌法也称TTC检测法, 是我国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标准GB/T4789.27-2008中第一法, 此方法测定原理是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样品经过80℃杀菌后, 添加嗜热链球菌液, 培养一段时间后, 嗜热链球菌开始增殖, 这时候加入代谢物2, 3, 5-氯化三苯四氮唑 (TTC) , 嗜热链球菌将继续增殖, 还原TTC成红色物质, 相反, 如果样品中含有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 则嗜热链球菌受到抑制, 因此指示剂TTC不还原, 保持原色。此方法的优点是费用低、易开展, 对抗生素具有广谱性。缺点是耗时长, 要求操作人员需有一定专业知识, 且实验过程中菌液的制备、水浴过程控制都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否则易出现假阳性。

3.2.2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抑制方法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抑制方法, 是我国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标准GB/T4789.27-2008中第二方法, 此方主要是培养基预先混合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并含有p H指示剂 (溴甲本分紫) , 加入样品并孵育后, 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抗生素的浓度低于检测限, 细菌芽胞将在培养基中生长并利用乳糖产酸, p H指示剂的紫色变为黄色。相反, 如果样品中含有高于检测限的抗生素, 则细菌芽胞不会生长, p H批示剂的颜色保持不变, 仍为紫色。此法优点是目前均有商用专用试剂, 如荷兰戴尔沃检测 (Delvotest SP) 法, 西班牙利普斯E50法;检验时无需特殊设备, 操作方法简单, 容易判断, 结果可靠, 费用较低, 对抗生素具有广谱性;缺点是结果偶尔会出现假阳性, 检验时间长。

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是我国鲜牛乳抗生素检验标准方法, 由于检验时间在2.5-3小时, 无法满足目前乳品企业对原料乳验收的检验要求。

3.3 理化检测方法

在牛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面, 最常用的理化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3.1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检测法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检测法, 是利用抗生素分子中的基团所具有的特殊反应或性质来测定其含量, 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包括高极性/离子型待测物和大分子物质均可用HPLC进行测定。样品经过提取、脱蛋白、离心、层析柱净化、衍生化等步骤提取牛奶中抗生素分子。处理样品和流动相经过色谱柱, 样品中的成分在色谱柱中反复分配, 使各组分分离, 然后由检测器检测各组分含量。HPLC的特点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方法稳定, 因此广泛应用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及呋喃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 但检测程序复杂, 费用较高, 需购买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

3.3.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是现代兽药残留分析发展特点, 联用技术实现了高效层析分离和检测联机, 可用微电脑控制层析条件、程序并且可以进行数据处理, 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均较好, 并可一次同时完成同一样本中多种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对于分析牛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 质谱作为一种专一检测器已获得广泛应用。常见的联用技术有薄层色谱-质谱 (TLC-MS) 、气相色谱一质谱 (GC-MS) 、液相色谱-质谱 (LC-MS) 、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 (SFC-MS) 等。特点是能方便地对ng级的兽药残留组分进行检测与结构确定, 但检测程序复杂, 费用较高, 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 适合于质量检验部门的监督检验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检验。

3.4 免疫分析法

以免疫分析方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免疫受体方法、酶联免疫方法和快速检测试剂条方法, 以快速、灵敏、稳定、高效, 在牛乳抗生素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4.1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ELISA) 对牛乳抗生素残留检验, 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等比例性, 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 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当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 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即保留其免疫活性, 又保留酶活性。在测定时, 样品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抗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 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 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 产物的量与样品中受检物质量直接相关, 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定性或定量分析。目前酶联免疫测定法 (ELISA) 在抗生素残留检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结果重现性高, 整个检测过程简单方便;但需购置专用仪器和试剂, 成本较高, 时间较长。

3.4.2 快速检测试剂条

抗生素检测试剂条方法, 是目前企业检测牛奶中抗生素残留使用比较多一种, 其原理为试剂条上的金标为微生物受体-金标复合物, 受体与配体之间以特异性的高亲和力结合, 而受体与非配体之间不结合的原理, 将待检测药物残留作为配体, 筛选该配体高特异性的受体, 通过样品中待测物质与配体竞争性结合受体表面结合点, 以检测样品中的药物残留, 例如美国charm公司生产的charm ROS抗生素检测条, 可以在8分钟内定性检验出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试剂条, 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雅、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 检测时间短, 出结果速度快等特点, 适用于样品的初筛。在操作上, 无需任何专业的技术, 操作简单, 没有检测环境的需求, 不管是奶农还是奶站工作人员, 还是专业的检测人员都可以方便使用, 抗生素检测限均达到国家标准中牛奶抗生素检测限要求, 但检测只能是对牛乳中抗生素定性检验, 不能定量检验。

4 牛乳中抗生素检测途经

综上所述, 奶源的安全则是乳品企业的命脉, 要使生鲜牛乳在没有进入牛奶加工厂前就能检测出抗生素残留, 需要快速, 操作简单, 而且价格低廉的方法。传统的抗生素检测方法不少, 有的操作烦琐, 有的实验条件要求高, 有的检验时间太长。近几年, 国内外免疫检测技术发展迅速, 应用广泛, 酶联免疫试剂盒, 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目已成为中国快速牛乳抗生素残留诊断试剂产业服务商的第一品牌。今后, 为了保证乳品企业与守法奶户的利益, 保证奶源的质量安全, 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还需要有关科研人员认真进行抗生素检验方法筛选工作, 努力研发一些简便、快速、经济、实用的牛乳抗生素残留分析技术和方法, 以提高我国乳制品抗生素的检测水平。

摘要:随着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 如何检测乳制品中的抗生素, 杜绝乳制品中抗生素的存在, 消除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这是乳品行业事在必行的任务,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高抗生素的检测技术, 从源头控制原料乳中抗生素残留, 保证乳制品质量。

关键词:抗生素残留,乳制品抗生素,检测

参考文献

[1]马双青.消毒乳中抗生素残留的调查.中国乳牛, 2001.6:47-48.

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威胁人的健康 篇5

兽药抗生素残留是影响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日自陕西调查发现, 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的需要, 养殖户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由此形成了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 不仅威胁人的健康, 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养殖户使用抗生素“很随意”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兴隆镇许庄村是一个奶牛养殖专业村。一位饲养了14头奶牛的许庄村村民说:“乳腺炎、发烧是奶牛的常见病, 治病离不了抗生素药物。”他每年大约购买使用十来盒兽用青霉素, 奶牛打了青霉素以后, 要报告奶站老板, 3 d之内挤的奶由奶站老板另外处理, 不进入统一销售的大奶罐。

陕西省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2009年年底, 猪、牛、家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了1 100万头、240万头、6 000万只。近日笔者在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泾阳县、扶风县、兴平市等地走访了解到, 一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很随意”。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绛帐镇罗家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 全村800户, 最多的时候有一半人从事养鸡。2009年元月, 有一位村民养的3 000只蛋鸡因病死亡, 直接损失3万多元, 他说:“要养鸡, 防病、治病是最要紧的事。鸡容易得肠道疾病, 一得病就会几天不下蛋, 所以要经常在饲料里添加红霉素、土霉素预防。”

同时在杨凌、泾阳等地一些兽医兽药店了解到, 为畜禽治病的药物, 现在有很多中成药, 比如用双黄连、蒲公英、黄芪等中药做的制剂。但从治疗效果上来说, 还是西药来得快, 抗生素用的也就多, 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户用药不规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院长王晶钰说:“养殖户对兽药、特别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让人担忧, 对肉、蛋、奶中抗生素的残留,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规模化养殖场注重控制抗生素残留

与一些中小养殖户随意用药不同, 规模化养殖场为了追求产品优质优价, 十分重视对抗生素残留的控制, 在技术上、装备上采取了较为完善的措施。

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畜牧开发公司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的奶牛养殖场, 目前存栏4 600多头高品质奶牛, 日产原奶60 t左右。这家公司以打造“无抗奶”生产作为基地的前提, 这里奶牛吃的是营养搭配合理的自制饲料, 奶牛有“运动场”, 还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机械挤奶设备,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奶牛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畜牧开发公司总经理秦海鹏说:“我们公司的奶牛发生疾病之后, 一般尽量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奶牛免不了使用抗生素之后, 会有几天的休药期, 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含抗生素的牛奶坚决废弃, 确保奶源健康, 有时候一天要废弃约100 kg, 对于保证原奶健康来说, 承担这些损失是值得的。因此, 我们公司的牛奶得到了几大家乳品加工企业的欢迎, 价格也比市场均价高出一截子。”

据畜牧兽医部门介绍, 大型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药物使用, 除了自身要求较高之外, 管理部门一般也要进行监测记录, 在药物使用和使用药物后执行休药期等方面做得比较规范。

“有抗产品”威胁养殖业发展

一些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主管部门出台了多种兽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规定了动物使用药物后的“休药期” (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动物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 对于兽药残留每年都有抽样监测和整治。但因为在具体的畜禽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尚没有严格的监控和限制, 难以完全解决肉、蛋、奶抗生素残留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 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诱导耐药菌的出现, 尤其是出于预防和促进生长, 在动物中长期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 可加速耐药细菌的出现。耐药菌在养殖动物中出现并在动物间传播, 将使大规模养殖动物成为庞大的耐药基因储藏库。由此会使动物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 导致治疗患病畜禽时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 由此使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 造成恶性循环。

“有抗食品”还严重威胁人的健康。一些抗生素蓄积在食品动物组织中, 这些残留的药物可通过畜禽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他植物中, 并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 导致人体的慢性毒性作用和体内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变化。人体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残留物, 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 产生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 重视和解决好畜禽饲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问题, 不仅有利于提高畜禽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有益于人的健康, 也有利于促进畜牧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三原因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使用有效促进规模化养殖和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 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记者调查发现, 治疗疾病、养殖水平较低和饲料添加, 是一些养殖户对抗生素产生依赖, 甚至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1.复杂的动物疾病

动物疾病的复杂性、诊断难度的加大, 是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首要原因。据一些基层兽医和养殖户分析, 随着近年来畜禽饲养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活体流通的增加, 疾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比市场风险更为严峻的疾病风险, 造成一些养殖户为畜禽“下猛药”。

扶风县绛帐镇罗家村养鸡户户主这样说:“我感觉现在鸡发病的频率, 比20年前多得多, 治病、预防要用药, 也是没办法。”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富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党忠汉说:动物饲养规模化提高之后, 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水平。以猪为例, 拱土、晒太阳、吃青草本来是猪的三项“福利”, 用来吸收微量元素、保持健康, 但许多养殖场无法做到这一点, 人工饲养的猪处于“亚健康状态”, 很容易出现疾病, 也就造成了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据专家介绍, 为了提高养殖业利润, 在动物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 即在畜禽育种过程中, 育种专家一贯、并且很自然地把体重高、生长快、抗应激能力强等要素作为育种筛选的首要目标。因此, 一代又一代选育长得既快又大的动物的同时, 意味着接纳了免疫水平低下的品种。免疫水平的下降容易导致动物对细菌和病毒的侵染更加敏感, 最终只有通过大量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疾病的蔓延, 这无疑是养殖业依赖抗生素的重要因素。

2.跟着感觉走

部分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较低, “凭感觉用药”是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第二大原因。在陕西省兴平市星光良种猪繁育养殖公司采访时, 看到不时有养猪户前来咨询生猪防病治病常识。公司总经理霍鸣新说, 在规模养殖场, 仔猪出生后的84d内要进行10道免疫程序, 一些小规模的散养户做不到, 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兽医知识, 形成猪病发生的隐患。

陕西省大荔县许庄镇养猪户最近购买的87头仔猪, 因为流行感冒引起混合感染等原因, 病死37头, 直接损失上万元。他说:“我们这地方也有兽医, 但他们以卖药为主, 对猪病的诊治水平一般。给猪看病, 基本上还是养殖户自己看, 主要还是凭经验。”

从畜牧兽医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养殖业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 不懂得合理防疫、用药的方法, 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随着畜禽疾病的复杂化, 诊断难度的加大, 滥用药率较高。再加上一些养殖户不能严格执行休药期, 容易造成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

3.抗生素添到饲料中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第三大原因。据一些基层兽医介绍, 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饲料中添喂抗生素。养殖动物长时间大量使用含抗生素的添加剂, 会导致动物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 导致治疗患病畜禽时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 由此使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

随着我国全面推行无公害食品计划, 严格控制食品动物源产品中的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 饲料行业正试图通过推广以微生态制剂为代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来突破这一难题, 使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始受到养殖业的关注。

新型饲料添加剂的门类包括酶制剂、益生素、中草药添加剂、有机酸和免疫调节剂等, 但是不能指望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抗生素一样在恶劣的卫生条件和粗放的管理水平下发挥杀菌作用。据一些国家的经验, 改善养殖过程各个环节上的管理, 改进卫生条件, 减少动物生长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 再配合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 有可能减少或者放弃使用抗生素。全面放弃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出路在于综合治理。

“有抗产品”上市“防火墙”亟须完善

在日加工约500头猪的陕西兴平一家屠宰场, 生猪屠宰前后的检疫由动物检疫部门负责, 主要检查动物疫病, 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生猪质量的检验由屠宰场自身负责。目前的检查项目不包括抗生素等兽药残留, 对于生猪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有没有达到休药期难以鉴别。负责人说:“我们希望兽药残留检测设备能尽快推广使用, 从而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

陕西省每年抽样检测兽药残留1 200多个批次, 在畜禽产品中占的比例较低, 涉及的抗生素种类也不多, 市场上销售的畜禽产品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限制抗生素等兽药残留的“门槛”。

近年来, 我国主管部门对兽药残留的限制和监控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但在畜禽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整个环节, 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 难以限制不合格产品上市。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技术研究, 完善“有抗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针对解决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如制定《兽药残留标准检测方法》, 制定“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标准, 发布《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和检测工作, 打击、查处在动物生产中使用违禁药物等措施。但记者采访发现, 目前这些措施难以完全限制“有抗畜禽产品”上市。

在陕西奶牛养殖大县泾阳, 许多奶牛养殖户说:奶牛使用抗生素药物后3 d左右的休药期内的“有抗奶”, 乳品加工企业不要, 由奶站老板另行处理。一些乳品行业人士认为, 控制奶源“有抗奶”的加工、销售, 目前主要由乳品加工企业自主确定。因为乳品加工企业对奶源质量的要求参差不齐, 有的明确不收“有抗奶”, 有的实际上还在以较低价格收购。“有抗奶”无法发酵加工成附加值较高的酸奶, 但可以用作加工纯牛奶或

在加工、销售环节设立准入“门槛”, 限制抗生素残留超标畜禽产品进入市场, 是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的重要前提。

陕西省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孙涛说, 我国许多地方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检测技术已经比较完善, 对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也应该探索建立同样的制度。目前兽药残留的检测设备昂贵, 检测一个样本费用约需1 000元, 时间要3~4 d, 这就有待于通过研究开发廉价、快速的检测方法, 从而逐步在屠宰环节或者销售环节推广兽药残留检测制度。

据悉, 我国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但目前的检测方法以高效液相定量检测为主, 缺乏快速筛选和确认方法, 国产的快速筛选兽药残留的试剂盒产品仍很少, 制约了兽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专家建议应该在兽药残留监测方法的研究、仪器、技术力量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争取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善, 以满足检测需要。

引导生产“无抗畜禽产品”需要健全制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院长王晶钰等行业人士认为, 减少、限制畜禽产品抗生素的残留, 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保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引起重视, 通过制度建设、宣传引导, 切实提高养殖户控制抗生素残留的意识。

一些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干部表示, 减少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 首先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特别是减少把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其次就是要在使用抗生素之后, 严格执行休药期。主管部门对抗生素兽药规定了休药期, 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管确保落实。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 饲养管理水平、兽药合理使用方面会做得相对较好,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还将维持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并存的局面。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养殖户加强监管, 特别是兽药使用上的监管。除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外, 还要对养殖者加强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 指导他们提高动物合理用药的知识, 使生产者认识生产安全食品是他们的神圣职责, 应该做到:不使用违禁兽药;根据疾病选择对症的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严格遵守药物安全使用规定。

一些畜牧专家认为, 控制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 还要大力推广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 重点搞好优质畜禽品种的选育和普及, 推广高效低残留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积极推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积极向养殖场、养殖户普及专业知识, 提高用药的科学性, 严格用药量和微量元素添加量, 使药物合理配伍, 坚持低毒、安全、高效。

抗生素药物残留量 篇6

1.1 材料

2009年9月份—2010年5月份期间, 每月对吉林市丰满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高新区的部分奶牛养殖户的新鲜牛乳进行样品随机采集, 共采集180份样品, 每份200 m L。

1.2 检测方法

根据实验室的情况结合基金项目采用国标TTC法进行检测。

1.2.1 TTC法原理

依据GB/T 4789127—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鲜乳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和结果判断。如果鲜牛乳中有抗生素存在, 则在试样中加入菌种培养时细菌不增殖。此时, 由于作为指示剂加入其中的TTC不还原, 所以仍呈无色状态。相反, 如果没有抗生素存在, 则加入的试验菌即进行增殖, TTC还原变成红色, 试样也随之变成红色。即试样呈乳的原色时为阳性, 变成红色时呈阴性。判定标准:依据2001年9月份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标准中, 检测方法用TTC法, 抗生素不得检出。

1.2.2 操作方法

菌液制备:将单菌种 (嗜热链球菌) 以脱脂乳为培养基, 在36℃培养箱中培养15 h后, 再以脱脂乳稀释至1∶1待用。

取待检样液9 m L, 80℃水浴加热5 min后冷却到37℃以下, 加活菌液1 m L, 36℃水浴2 h, 加入4%的TTC指示剂0.3 m L, 36℃水浴培养30 min。

若样液颜色不变为阳性, 呈红色为阴性;若阳性的样液再置于水浴中培养30 min不显色的为阳性, 呈红色为阴性。

1.2.3 菌种

嗜热链球菌, 购自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

1.2.4 试剂

TTC (2, 3, 5-氯化三苯四氮唑, 化学纯) , 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5 牛奶

采自吉林市5个区的养殖户。

1.3 仪器

冰箱:-20~4℃;恒温培养箱:36℃;恒温水浴锅:36℃;离心机等。

1.4 检测灵敏度

青霉素0.004 IU;链霉素0.5 IU;庆大霉素0.4 IU;卡那霉素5 IU。

2 结果

2.1 生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情况

9个月中共随机抽检生鲜牛奶180份, 阳性率为10.55% (见表1) 。

根据表1的结果可见, 180份牛奶样品的抗生素残留阳性率和无公害食品标注的抗生素不得检出的差距很大。

2.2 按区划分9个月抗生素残留结果 (见表2)

根据表2的结果可见, 各个区之间的兽药残留情况差异不明显。

3 讨论

(1) 本次抗生素残留调查仅采用了国标的TTC法, 没有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检测, 因而对具体的残留品种没有得出, 但仅从10.5%的阳性率来看, 和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的抗生素残留不得检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此次残留分析仅是2009年9月份至2010年5月份期间9个月的牛奶抗生素残留情况。

(2) 抗生素残留的原因分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治疗各种炎症时内用或外用抗生素, 而在产奶时又不严格执行弃奶期。二是饲养过程中, 添加各种饲料添加剂, 而添加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

4 建议

(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科学选药, 正确用药。在干奶期进行乳腺炎的防治, 可以有效地控制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

(2) 开展教育培训, 使养殖者认识到无“抗奶”的重要性, 从根源上控制抗生素残留问题。

抗生素药物残留量 篇7

抗生素的使用

人类的使用

2006~2007年度卫生部对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 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在美、英等发达国家, 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有一项网络调查, 4152份有效样本来自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从事各行各业的网民, 结果表明:有74%的调查者家中一直或曾经常备抗生素。据有关调查,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80%, 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畜禽业的使用

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的需要, 畜禽业养殖户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需求也非常巨大。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21万吨, 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 占年总产量的46.1%。

抗生素使用及残留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抗生素使用相关法律法规

在2004年卫生部就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以下简称原则) , 对各种抗生素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使用适应症状、剂量均做了详细的规定。但这只是个指导原则, 不具备行政和法律的强制性, 2012年8月1日, 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该文件以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情况和价格因素4个方面为基本原则, 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在国际上, 早在2006年1月, 欧盟就已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生长素、抗生素作为饲料生长添加剂。关于残留限量标准, 各国在药物品种设置上有差别。如抗生素类药物:欧盟51种, 美国34种, CAC15种, 中国37种, 如表1所示。

抗生素残留相关法规和标准

据农业部兽医局介绍, 我国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的兽药共96种, 禁用的化合物共67种, 我国现有技术基本能实现对这些化合物的准确检测。涉及兽药质量安全的标准有:《兽药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中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 (农业部278号公告)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农业部193号公告)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农业部176号公告) 等, 其中, 2002年农业部发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规定, 10种类13种化合物禁用于水生动物, 孔雀石绿包含在内。

涉及兽药残留标准的有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我国制定发布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农业部235号公告) , 制定发布了属于国家标准序列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145项, 其中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14项。印度也于2011年发布了最新的抗生素残留限量标准[F.No.2-15015/30/2010].

有些兽药在我国未规定限量而其他国家有规定,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产品在我国未批准使用。如欧盟对双氯青霉素、青霉素V钾、巴龙霉素、氟尼辛、托灭酸、美洛西康、巴喹普林, 美国对硫酸庆大霉素、潮霉素B、制菌霉素、卡巴氧及代谢物、烯丙孕素、吠喃哇酮、莱克多巴胺、竹桃霉素等均规定了限量, 而我国除硫酸庆大霉素外, 其它几种药物因未批准使用均没有规定限量。

一些药物在国外禁用, 在我国也未注册。如阿伏霉素, 欧盟、美国、日本在所有食品动物中禁用。我国兽药典中不含有阿伏霉素, 对其没有做出规定。还有一些药物国外禁用而我国规定限量, 如欧盟规定禁用的药物喹乙醇, 在我国可作为 (35公斤及以下) 猪生长促进剂使用, 并规定在猪肌肉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04毫克/千克, 肝中为0.05毫克/千克。

我国未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 但规定在所有食品动物所有组织中的残留限量低于0.1毫克/千克, 这项规定与欧盟和美国相同。美国禁用氟喹诺酮类 (沙星类) 物质, 我国与欧盟未禁用, 但规定了限量。日本禁用恶喹酸, 其他国家和组织没有规定, 我国对其在牛的肌肉、脂肪、肝脏、肾脏中的限量有规定。

抗生素检测方法研究

抗生素种类繁多, 主要包含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多磷类抗生素等。对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需要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和方法。目前对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主要分为三大块, 分别为:微生物检测、试剂盒检测和仪器检测。

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测是真正的快速检测方式, 通过细菌对于不同抗生素产生抑菌圈的大小和情况不同可以做出抗生素是否有超标的定性判断, 不需要特殊的仪器, 主要用到的是平皿和棉试子, 以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因此常常被用于检验检疫的初级筛选。

试剂盒检测

试剂盒检测则是一种降低成本的筛选方式, 不需要用到大型的仪器, 其工作主要部分和重点之处是合成抗原, 筛选抗体的工作, 以此作为一种检测的手段, 与所要检测的药物进行特异性的结合, 但是只能作为一种筛选方法, 因为假阳性的现象比较突出。

仪器检测

仪器检测则是真正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式, 涉及的仪器主要有HPLC、GC、LC-MS/MS、GC-MS等等, 检测的原理主要是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种类的仪器, 经过适当的前处理之后, 获得比较干净的样品, 利用药物的结构特点或者质量的不同来选择其相应的检测器。

GC与GC/MS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此法在大部分抗生素检测方面都有所应用, 在抗生素的检测中, 气质联用也经常用到。气相色谱, 气质联用具有高选择性、高效能、低检测限、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但是也有局限性, 气相色谱, 气质联用只能分析气态物质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 对于沸点高、易分解、腐蚀性和反应性较强的物质, 以及分子量超过300的高分子物质分析则较为困难。

HPLC与LC-MS/MS

HPLC是国内药物残留检测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分析方法, 其特点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方法稳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始于1970年代, 它结合了液相色谱对复杂基体化合物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独特的选择性、灵敏度、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信息于一体, 正是由于LC-MS/MS所具备的一系列优点, 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 准确定性、定量测定复杂混合物的组分。

抗生素检测实验室推荐

实力可 (中国) 隶属于法国梅里埃集团, 是独立且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 目前在上海和北京共设有3家专业实验室, 公司通过了CNAS、CMA的认可。作为全球食品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提供检测、审核、咨询、研发和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致力于为全球的食品企业提供实用且科学的解决方案。

实力可在微生物领域秉承着法国梅里埃集团的权威性, 专业性和一致性的服务, 同时在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重金属与微量元素, 化学污染物, 食品营养成分, 营养标签等食品化学领域具有专业可靠地检测服务。

抗生素药物残留量 篇8

1 抗生素

1.1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 它不仅能杀灭细菌, 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疗效高, 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 致其死亡。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 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乎无影响。②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 发展迅速, 应用日益广泛, 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 分为一、二、三代。③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 抗菌谱广, 在有氧情况下, 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 其治疗指数 (治疗剂量/中毒剂量) 较其它抗生素低,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④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 为抑菌剂, 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 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⑤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⑥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 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 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 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应用受到限制。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⑦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1.2 抗生素作用机理

主要有四方面: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使细菌因丧失细胞壁保护而死亡。②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使细菌屏障和运输物质功能受到障碍。③影响蛋白质合成, 使细菌生长受到抑制。④影响核酸代谢, 使细菌生长分裂受到抑制。

2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因

2.1 药物因素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与所使用的抗生素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方式以及所用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特征有关。如硫酸黏杆菌素内服不易吸收, 内服后60%~80%随动物粪便排出, 在动物组织器官中分布极少;而注射给药吸收较快, 体内分布广, 与组织结合, 从而增加了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可能性[1]。

2.2 动物因素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还与动物的品种和生长发育阶段有关。如幼年动物和老龄动物肝微粒体酶系统功能和肾功能较弱, 抗生素由微粒体酶代谢和肾排泄消除时, 半衰期长, 兽医临床用药时很少考虑这一因素并将剂量适当减少, 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的可能性则随之增加[2]。

2.3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造成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最主要原因, 大多数是不合理用药引起, 主要表现在:①不遵守休药期。休药期是指食品动物最后一次给药至许可屠宰或其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食品动物使用抗生素后, 必须严格按休药期规定屠宰上市, 使组织中残留的抗生素有足够的时间排出并低于最高残留限量。②不按兽医师处方或药物使用说明书用药。每种抗生素的适应症、给药途径、用量、疗程、适用范围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但有的使用者随意加大剂量、延长用药时间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 是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③使用未经批准的抗生素。未经审批的抗生素, 一般均没有准确的用法、用量和休药期规定, 用药后产生残留超标在所难免。④缺乏用药记录。我国大部分养殖场没有建立用药档案, 所用抗生素种量、使用时间, 无从考察, 更谈不上执行休药期的规定。⑤屠宰前用药。屠宰前使用抗生素来缓解患病畜禽的临床症状, 以逃避宰前检验, 这也是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因之一。

3 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3.1 微生物检测法

微生物法 (MIA) [3,4]是利用抗菌药物具有的抗微生物活性, 在特定的培养基上接种已知微生物, 再加入被测样品或提取液,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 根据对特异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观察所含药物的抑菌效果, 利用抑菌差异筛选出残留物质的种类。微生物法是日本食肉卫生检查所和各个食品检查机构检测肉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常规筛选方法。MIA方法的灵敏度与分析者所期望的水平和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 (MRL) 显示出满意的结果, 尽管如此, 在所期望的检测水平下, 阴性样品的可靠性不被保证。

3.2 液相色谱法

应用液相色谱检测时, 对于两性离子型化合物, 在流动相中添加离子试剂的方法来调节容量因子, 改善分离效果。即侧链含酸性集团的加酸抑制剂并加碱性反离子;侧链含碱性集团的, 加有机胺类化合物或选择含胺的缓冲溶液, 或选择低pH值的乙酸缓冲溶液。

3.2.1 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法:

青霉素类的紫外吸收波长在200~235 nm之间, 在残留检测中干扰组分很多, 因此应用液相色谱检测时需要衍生化, 使其具有特征吸收。

3.2.2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身不具有荧光发色基团, 应用荧光检测时需进行衍生化。Terada等[5]利用氨苄青霉素在甲醛和三氯乙酸溶液中能形成产生荧光衍生产物的原理, 用荧光检测器测定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量。这不仅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 而且灵敏度可达1g/L。

3.2.3 液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为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 可以用于确证的仪器, 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 其检出限越来越低, 提供的碎片信息越来越多, 在食品兽药残留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6,7]。

3.3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8,9]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与其他色谱法相比气相色谱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高选择性, 表现在它能分离理化性质极为相似的同一类抗生素的各组分。如磺胺类药物中的磺胺甲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氧嘧啶等。②高效能, 一般毛细管柱可达100万个理论塔板数。③低检测限, 可检测10-7~10-13 g的物质。④分析速度快, 一般分析只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⑤应用范围广, 对于部分不能直接用于色谱测定的物质, 可以采用化学处理的方法使之转变成可用于色谱分析的物质。虽然气相色谱有以上的诸多优点, 但它也存在着不足, 首先它只能分析气态物质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 对于沸点高的、易分解、腐蚀性和反应性较强的物质, 以及分子量超过300的高分子物质等气相色谱分析, 则较为困难。有人统计过, 约有20%左右的有机物能用气相色谱测定。因此, 气相色谱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3.4 免疫测定法

免疫分析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Samsonova等[10]采用间接免疫法测定牛奶中氨苄青霉素的含量, 检测范围0.01~1mg/L, 检测限5.0g/L。Benito-Pena E等[11]建立了荧光免疫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 对青霉素的检测限为2.4 g/L, 回收率为99%~105%。这种方法作为筛选方法非常有效, 但存在假阳性问题。

3.5 其他方法

Smither R等[12]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了动物组织中的青霉素钠。Tsikas等[13]用毛细管等速电泳法测定了药物中12种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及6-氨基青霉烷酸和7-氨基头孢烷酸。Gustavsson等[14]利用细胞质皮因子生物传感器法测定了牛奶中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原理是利用细胞质皮因子 (SPR) 上具有羧肽酶活性β-内酰胺受体蛋白, 其含量同它的活性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从而推算浓度, 最低检出限1.5μg/kg, 添加浓度在MRL (4μg/kg) 时变异系数小于5% 。

4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4.1 对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长期摄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严重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 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 出现蛋白尿、血尿, 严重时出现肾功能减退;耳毒性主要表现为前庭功能失调及耳蜗神经损害。长期摄入含有氯霉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4.2 引起过敏反应

青霉素、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抗原性, 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尤以青霉素抗原性最强。当被致敏人体再接受这些抗生素治疗时, 该抗生素就会与抗体结合, 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发生过敏反应, 可引起荨麻疹、皮炎、发热等, 严重的可导致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

4.3 病原菌耐药性增加

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可能使动物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耐药基因可通过转化、传导、接合、易位等方式在细菌之间传播, 也可能通过食物链等途径扩散耐药基因, 使细菌的耐药基因在人群、动物群和生态系统细菌间互相传递, 由此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而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失败。

4.4 破坏人体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平衡

人体胃肠道在正常情况下存在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 且相互拮抗而保持动态平衡。近年许多研究认为, 如果长期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畜产品, 可以对人类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产生不良影响:①破坏肠道菌群的屏障作用, 导致潜在病原菌过度生长、繁殖。②肠道细菌耐药性增加。③肠道菌群代谢活性改变。④肠道细菌数目和相对比例改变, 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杀死, 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体外病原菌侵入。

5 动物源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控制对策[15]

5.1 加快动物性食品抗生素残留的立法

要控制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就必须通过立法, 完善相应的配套法规, 制定和健全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做到合理用药。严格规定各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对象、用法用量、使用期限和休药期等, 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和未批准的抗生素, 对违反抗生素使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5.2 加强对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监督检测

鉴于我国对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还适应不了残留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检测限量越来越低的发展趋势, 加之抗生素残留检测是微量或超微量分析, 而且涉及的药物品种多, 化学结构和性质各不相同, 待测组分也十分复杂, 有的还要检测其代谢物, 必须建立高水平抗生素残留监督检测机构和检测体系, 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各级抗生素残留监控机构的建立, 加大监控力度, 严把检验检疫关。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机制, 严防抗生素残留超标的产品进人市场, 对超标产品进行销毁, 促使畜禽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

5.3 强化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添加剂

抗生素对促进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发展趋势看, 在畜牧业生产中抗生素及其添加剂也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是如何强化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因此, 要强化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和指导, 养殖户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抗生素, 防止私自滥用、不合理使用、不按规定使用造成动物性食品抗生素残留污染, 特别是要严厉查处打击违禁违法使用抗生素造成动物源性食品污染, 保证食品安全。

5.4 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

养殖企业必须建立严格抗生素使用管理体系, 强化养殖人员对抗生素使用范围、剂量、休药期的认识, 建立用药档案。食品企业应该严格按照GMP、HACCP等管理体系, 建立良好的食品原料供应基地, 杜绝药残超标的加工原料进厂, 控制好每一道生产环节, 把好质量关, 生产出卫生安全的动物源性食品。

5.5 加快新兽药研发速度

加强新兽药的研究开发力度, 增加投入, 加快研究开发的速度, 研制高效安全的动物专用抗生素, 重视中兽药、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抗生素替代品研制、开发和应用。

6 结语

上一篇:主诉检察官下一篇:经济类专业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