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分娩

2024-05-03

足月分娩(精选九篇)

足月分娩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此期间收治足月分娩孕妇7323例, 初产妇6037例, 经产妇1286例;剖宫产3176例, 阴式分娩4147例, 年平均剖宫产率43.37%。

1.2 方法

对上述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年份统计阴道分娩数、剖宫产数、剖宫产指征应用情况, 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

2 结果

2.1 各年份孕妇分娩方式比较 (表1)

我院年平均剖宫产率达43.37%, 接近总数的1/2, 前三年上升不明显, 后两年较前明显上升。

[例 (%) ]

2.2 剖宫产应用指征情况 (表2)

1487例 (46.82%) 剖宫产系产科指征, 包括产程异常110例 (7.40%) , 产道异常131例 (8.81%) , 胎儿异常423例 (28.45%) , 胎位不正247例 (16.61%) , 妊娠期疾病341例 (22.93%) , 瘢痕子宫107例 (7.20%) , 胎盘早剥11例 (0.74%) , 羊水过少108例 (7.26%) , 前置胎盘9例 (0.61%) 进行剖宫产手术。1689例 (53.18%) 非产科指征行剖宫产手术。表2显示无指征 (母亲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例 (%) ]

3 讨论

3.1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

剖宫产不必经历分娩阵痛, 产道不会裂伤, 没有难产的忧虑, 在一段时间内使围生儿的死亡率下降, 使得剖宫产率升高。但是剖宫产率升高到一定程度后, 围生儿的死亡率并不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而下降[3]。剖宫产对孕妇的身体是一种严重的损伤, 术后易出现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本文从产科因素、母亲因素及社会因素三方面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3.1.1 产科因素

产科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胎儿难以经阴道分娩者及经阴道分娩风险系数高, 为确保胎儿的生命安全采取剖宫产手术。 (1) 产程异常者: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延长、停滞, 第二产程延长, 胎头下降延缓、停滞等。 (2) 产道异常者:骨盆畸形, 入口、出口狭窄, 阴道赘生物, 肿瘤, 宫颈肌瘤, 瘢痕等。 (3) 胎儿异常:巨大儿、联体儿、多胎、胎儿宫内窘迫等。 (4) 胎位不正:臀位、横位、枕后位、头盆不称等。 (5) 妊娠期疾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6) 其他: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瘢痕子宫等。本组中1487例孕妇因产科因素行剖宫产手术, 占42.82%。

3.1.2 母亲心理因素

(1) 孕妇及家属过分相信剖宫产的安全性和挽救母子生命的有效性, 对剖宫产的并发症知之甚少; (2) 产妇害怕和恐惧分娩, 怕疼痛、出血, 怕有生命危险等拒绝阴道试产; (3) 害怕阴道试产后阴道松弛, 会影响性生活质量, 而选择剖宫产。本组中1138例孕妇无剖宫产应用指征, 而因母亲心理因素选择剖宫产手术, 占35.83%。

3.1.3 社会因素

(1) 父母对新生儿健康安全程度的要求提高, 害怕孩子在分娩过程中有闪失, 只要有一点可疑高危因素就强烈要求剖宫产分娩, 部分孕妇因害怕阴道分娩失败后再行剖宫产而不愿意试产, 即便无指征也要求剖宫产。 (2) 受各种观念的影响, 父母选择新生儿出生时间。如选择非工作时间出生, 错误认为出生时间将影响新生儿的一生;还有的认为时间将决定新生儿的性别。 (3) 产科医生在观察产程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 常常满足患者及家属愿望不再做进一步处理而立即行剖宫产术, 以免胎儿发生异常而导致医疗纠纷[4]。以上诸多因素共同影响, 导致剖宫产率逐渐上升。本组中551例孕妇无剖宫产应用指征, 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手术, 占17.35%。

3.2 降低剖宫产率措施

综上可以看出, 无指征剖宫产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且是可以避免的。如严格把关手术指征, 剖宫产率将大大降低, 至少可控制在20%~30%, 甚至20%以下。控制剖宫产率意义重大, 有资料表明剖宫产率低于15%的国家, 如北欧的挪威和芬兰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率高于15%者。剖宫产手术和任何一种手术一样都有麻醉和手术的各种意外和风险。剖宫产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多, 且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危险性也较无剖宫产史者更多。

降低剖宫产率措施: (1) 更新服务理念, 以“以人为本, 循证医学”为指导, 提供人性化的健康分娩服务, 替代“以病为本, 医疗干预”的服务模式。 (2) 加强孕产期保健, 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 并进行分娩知识宣教。 (3) 通过与产妇进行沟通, 对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的手术方法、特点等进行讲解, 提倡自然分娩, 实行全程助产, 导乐分娩, 增强孕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避免社会因素剖宫产。 (4)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医务人员应谨慎小心, 通过全面的检查综合分析孕妇是否有剖宫产指征, 避免无指征或者指征过宽行剖宫产。 (5) 产科医生、助产士要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 提高产科质量。 (6)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进行有效沟通,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 从而降低剖宫产率[4]。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国内外剖宫产率的演变现状及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 2005, 17 (11) :661.

[2]周龙琴.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8) :52-53.

[3]王岚, 喻永兵, 包丽君.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3) :1951-1953.

足月分娩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科中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00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产前无并发症及合并症,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导乐陪伴,对照组采用常规观察,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时并发症和产程中干预措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同时降低了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了自然分娩,有效的提高了产科的质量。

【关键词】 导乐陪伴;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70-01

Doula是一个希腊词,意即女性看护者,在分娩期导乐陪伴分娩,是指一个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产前、前时及产后给孕产妇以持续的生理上的支持帮助及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病患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使得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一方面降低了母婴死亡率,但同时也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产妇从入院时起,其身心状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恐惧、紧张、疼痛均可影响产程的进展,从而导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的发生。面对患者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需要,我院开展了导乐陪伴分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11年1-7月住院的300例初产妇,年龄20-31岁,孕周38-41周,单胎妊娠,无并发症及合并症,采取产妇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实施导乐陪伴分娩)和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服务)。

2、方法

2.1对照组(常规服务)

孕妇入院后由当班护士接待,做好入院宣教,介绍主管医生和住院环境,给予常规检查,由家属陪伴,当班助产士对产妇产程进行观察。

2.2观察组(导乐服务)

2.2.1孕妇入院后当班护士接待,做好入院宣教,介绍主管医生和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进行常规检查后,产妇宫口开大2cm时通知导乐助产士及时赶到产妇身边,导乐助产士进行自我介绍,将产妇送入导乐待产室,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嘱产妇丈夫穿隔离衣参与陪伴。

2.2.2导乐助产士在第一产程中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并把产程进展随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帮助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宣教母乳喂养知识,鼓励产妇进食、饮水、下床活动,放松身体以缓解疼痛,并给予适当的按摩,播放孕妇喜欢听的轻音乐,引导产妇观察周围环境,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

2.2.3第二产程中,导乐助产士严密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指导产妇呼吸,配合宫缩运用腹压用力,并以温柔可亲的态度及语言表扬产妇的每一次合作,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很好休息以保持体力,并做好接产准备。胎儿娩出后正确处理新生儿,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检查胎盘胎膜剥离是否完整,检查宫颈、阴道、会阴是否裂伤,做好“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三早”工作。产房观察2小时后,如产妇和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送回母婴同室病房。产后三天内导乐助产士对自己陪伴的产妇进行随访,了解其子宫收缩、恶露及会阴情况。

3.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产妇产程和产时干预的比较

4.讨论:

分娩是一个自然而又复杂的生理过程,能否顺利分娩除了产力、产道、胎儿三要素外,精神因素在分娩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产妇的紧张、恐惧、宫缩痛的刺激及体力的极度消耗均可使产程延长甚至停滞。导乐陪伴分娩能解除产妇的恐惧和焦虑,坚定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了由于产妇主观原因造成的难产和剖宫产,降低了剖宫产率。由于导乐助产士详细的讲解及温柔体贴,消除了产妇恐惧紧张的心理,使产妇无形中产生了安全感,其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减少了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由于导乐陪伴带给了产妇及家属强烈的安全感,增加了病患之产的沟通,由于一对一的全程陪同,对产程密切的观察,使产程中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使产妇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精神及生活上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关心,提高了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因此导乐陪伴在产科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分娩学》主编 苟文丽 吴连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2月

瘢痕子宫妊娠足月分娩方式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瘢痕子宫妊娠足月孕妇共计83例, 患者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9.40±12.98;上次手术距此次妊娠的时间1.5~12a, 平均4.20±2.08a, 其中2年以下8.43% (7例/83例) , 2~5a83.14% (69例/83例) , 5a以上8.43% (7例/83例) 。全部孕妇剖宫产术后97.60% (81例/83例) , 子宫肌瘤剔除术1.20% (1例/83例) , 子宫畸形矫治术1.20% (1例/83例) 。前次子宫切口为纵切口7.23% (6例/83例) , 子宫下段横切口89.16% (74例/83例) , 不明者3.61% (3例/83例) 。上次剖宫产指征: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 头盆不称, 胎儿宫内窘迫, 妊高征, 胎位不正, 妊娠并发卵巢肿瘤, 胎儿过大等指征93.83% (76例/81例) , 骨盆畸形 (狭窄) 6.17% (5例/81例) 。

1.2 方法

观察前次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子宫切口位置, 回顾孕妇前次剖宫产的基本情况,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2 结果

阴道试产32.53% (27例/83例) , 其中阴道分娩成功48.15% (13例/27例) 例, 阴道试产失败改剖宫产51.85% (14例/27例) 。再次剖宫产共84.34% (70例/83例) , 其指征分布:头盆不称5.71% (4例/70例) , 先兆子痫3.61% (3例/70例) , 羊水过少3.61% (3例/70例) , 臀位5.71% (4例/70例) , 巨大儿7.23% (6例/70例) , 胎儿窘迫11.43% (8例/70例) , 先兆子宫破裂5.71% (4例/70例) , 产程延长7.23% (6例/70例) , 知情选择剖宫产45.71% (32例/70例) 。

3 讨论

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手术或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后的子宫, 此类孕妇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3~5]: (1) 孕妇再次妊娠时子宫增大, 愈合不良的瘢痕不能承受患者子宫内压力的增加而自发破裂。 (2) 孕妇子宫瘢痕引起子宫收缩不良, 导致患者产后出血。 (3) 由于孕妇瘢痕处蜕膜发育不良, 加之瘢痕影响了早期附着于子宫下段的胎盘向上移行, 可导致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增加, 从而易引起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4) 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分娩时, 损伤、感染、粘连加重等手术并发症增加, 还可导致早产及新生儿死亡率增加。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孕妇及婴儿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选择生产方式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

笔者对有瘢痕子宫妊娠足月分娩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入院待产及上次手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通过详细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严格按照试产标准进行衡量[6~7]。在试产过程中严密观察, 如出现宫缩过强, 胎心变化, 子宫先兆破裂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试产, 改剖宫产结束产程。在本研究中, 采用选择阴道试产32.53% (27例/83例) , 其中阴道分娩成功48.15% (13例/27例) 例, 提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在一定条件下实施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剖宫产84.34% (70例/83例) , 其中包括知情选择剖宫产45.71% (32例/70例) , 其它原因54.28% (38例/70例) ;包括头盆不称5.71% (4例/70例) , 先兆子痫3.61% (3例/70例) , 羊水过少3.61% (3例/70例) , 臀位5.71% (4例/70例) , 巨大儿7.23% (6例/70例) , 胎儿窘迫11.43% (8例/70例) , 先兆子宫破裂5.71% (4例/70例) , 产程延长7.23% (6例/70例) 。提示对有明显的产科指征, 如骨盆狭窄、胎位不正、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因选择剖宫产。对瘢痕子宫妊娠足月分娩方式的选择, 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认真评估, 针对每个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人性化的分娩方案。对于估计可以阴道分娩的孕妇要做好心理指导, 增强其自信心, 解除孕妇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心理, 提供阴道试产机会, 保证母儿的共同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

参考文献

[1]刘素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8, 23 (6) :869~870.

[2]张小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77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 :57~58.

[3]李雪英.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152例临床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10) :928~929.

[4]欧阳晓霞.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260例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01) :86~87.

[5]王美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6) :29~30.

[6]陈桂林.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6 (03) :5~7.

[7]崔艳丽.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 11 (04) :291~292.

足月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的临床观察 篇4

【关键词】胎膜早破;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新生肺炎

胎膜早破是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发生在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称足月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与难产及感染关系密切。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12.1—2013.8收住院的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500例,单胎。年龄20—40岁。孕37—40周,初产妇350例,经产妇150例,入院时羊水清,均无明显头盆不称,要求阴道分娩。有200例孕妇在破水后6—12小时内自然发作,顺利经阴道分娩。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时窒息,抢救后转儿科治疗。余下的300例孕妇破水后一直无发作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破水12小时给予0.5%催产素静滴诱发宫缩引产,142例引产成功,8例产程中因持续性枕后及产程停滞延长中转手术,术中3例新生儿窒息转儿科。对照组,破水24小时后给予0.5%催产素静滴诱发宫缩引产。结果100例经阴道分娩,50例因产程停滞、延长或 持续性枕后位、羊水Ⅲ度污染中转剖宫产,新生儿娩出后有20例因窒息、肺炎转儿科治疗。

2 结果 胎膜早破距分娩时间越短,难产率、新生儿窒息、肺炎的发生率越低,反之胎膜早破距分娩的时间越长,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肺炎发生率越高。

足月分娩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日行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分娩的产妇1 162例 (疤痕组) , 年龄17~47岁, 平均年龄 (25.1±4.7) 岁, 孕周37~42W, 平均孕周 (38.9±1.3) W, 孕次2~3 (5) 次;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产妇1087例 (非疤痕组) , 年龄17~45岁, 平均年龄 (24.8±4.9) 岁, 孕周37~42W, 平均孕周 (39.1±1.4) W, 孕次1~3 (6) 次。

1.2 方法

所有住院产妇均做详细的病史资料记录以及完整的体格检查, 包括宫高、宫颈成熟度、胎心、胎位、腹围、胎先露高低等, (改为:宫高、腹围、胎心、胎位、宫颈成熟度、胎先露高低) , 同时检查子宫疤痕的厚度, 判断阴道试产指征。

1.3 阴道试产分组

所有产妇妊娠终止方式由医生和孕妇家属综合各项因素决定, 进行阴道试产的条件: (1) 产妇及其家属在了解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利弊后, 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2) 疤痕组产妇在前次剖宫产中是子宫下段的横切口, 术后疤痕愈合良好, 无感染, 产后出血少; (3) 未发现剖宫产指征; (4) 前次剖宫产时间在2年以前; (5) 宫颈成熟度良好, 胎儿体重<3.5 kg, 骨盆测量径线指标正常; (6) 胎盘附着位置不在疤痕处, 在试产过程中密切观察宫缩的强度、产程情况、胎儿状况,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根据试产结果将疤痕组分为试产成功的Ⅰ组以及不符合试产条件或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的Ⅱ组, 非疤痕组则分为Ⅲ组 (成功阴道分娩) 和Ⅳ组 (转为剖宫产) , 见表1。

1.3 观察指标

对于阴道分娩成功的Ⅰ组和Ⅲ组记录产妇的分娩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记录, 不符合阴道分娩指征或阴道试产不成功而转剖宫产的Ⅱ组和Ⅳ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统计方法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阴道试产情况

该次试验中, 疤痕组产妇行阴道试产739例 (402) , 试产成功的341例 (228) , 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46.1%, 423例 (760) 因不符合阴道试产指征 (或社会心理因素) 直接转作剖宫产, 阴道试产失败的316例 (174) 产妇原因:211例产妇继发性的宫缩乏力, 60例产妇体内胎儿发生宫内窘迫, 45例因第1产程时间延长, 产妇害怕疼痛并在其亲属同意的情况下转为剖宫产。非疤痕组行阴道试产812例, 试产成功637例, 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78.4%, 275例因不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直接转作剖宫产, 阴道试产失败的175例产妇主要原因为:106例产妇继发性宫缩乏力, 47例因第1产程时间延长疼痛不能耐受而作剖宫产, 22例胎儿宫内窘迫。

2.2 阴道试产分组后4组产妇各项指标情况

2.2.1 Ⅰ组和Ⅲ组指标情况

Ⅰ组和Ⅲ组产妇分娩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表4。

2.2.2 Ⅱ组和Ⅳ组指标情况

Ⅱ组的术中出血量为 (283.2±42.7) m L, 明显高于Ⅳ组 (216.5±36.8) m L,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Ⅱ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Ⅱ组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 Ⅳ组发生1例。见表3, 表4。

3 讨论

剖宫产在处理妊娠高危产妇以及分娩异常的产妇时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是抢救产妇和胎儿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目前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不断放宽, 很多产妇不能耐受自然分娩的疼痛而坚持要行剖宫产, 使得剖宫产率大幅上升, 造成的后果是子宫形成疤痕后, 再次妊娠时疤痕子宫易发生破裂,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类产妇选择分娩方式时的心理[2]。但是由于剖宫产的产妇死亡率相对自然分娩较高, 且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大幅提升, 如何降低剖宫产率、选择适合疤痕子宫产妇的分娩方式是临床上颇有争论的课题[3]。“一次剖宫产, 次次剖宫产”的观念是Gragin在1916年首次提出, 但是由于现在剖宫产的实施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 加上手术器材的进步、药物的不断更新, 产妇的剖宫产切口能较好、较快的愈合[4], 也为疤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能成功阴道分娩增加可能性。笔者通过对疤痕子宫产妇以及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进行比较, 认为疤痕子宫产妇在足月妊娠选择分娩方式时, 应从多因素考虑, 综合各方面情况, 通过完善的产检、B超检查等方面, 结合既往病史以及先前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 在确定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 应首选阴道试产分娩方式。在阴道试产过程中,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实行专人看护、持续监护胎心、必要时采取阴道助产、谨慎应用催产素, 发生任何异常立即终止试产, 实施抢救或转入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不仅能避免产妇发生盆腔粘连、出血过多、感染等手术并发症, 对于产妇的迅速恢复、减轻经济负担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同时还能减少新生儿湿肺、呼吸窘迫症的发生率, 利于胎儿免疫[5]。

摘要: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后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日就诊的行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分娩的产妇1162例 (疤痕组) , 以及同期非疤痕子宫产妇1087例 (非疤痕组) , 所有产妇妊娠终止方式由医生和孕妇家属综合各项因素决定, 根据试产结果将疤痕组分为试产成功的Ⅰ组以及采用剖宫产的Ⅱ组, 非疤痕组则分为Ⅲ组 (成功阴道分娩) 和Ⅳ组 (转为剖宫产) , 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疤痕组产妇行阴道试产739例 (402) , 试产成功的341例 (228) , 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46.1%, 423例 (760) 因不符合阴道试产指征 (或社会心理因素) 直接转作剖宫产, 非疤痕组行阴道试产812例, 试产成功637例, 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78.4%, 275例因不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直接转作剖宫产, 阴道试产分组后, Ⅰ组和Ⅲ组产妇分娩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Ⅱ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Ⅳ组, Ⅱ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 (长) 于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Ⅱ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7例, Ⅳ组发生8例。结论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仍有不少人选择剖宫产分娩, 但在综合指征明确合适阴道试产、医护人员密切监护、产妇家属积极配合的情况下, 选择阴道试产可行且安全的。

关键词: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苏秀峰.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 (1) :55-56.

[2]余常春, 钟克荣.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220例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0 (9) 9:4-5.

[3]李优兰.20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3 (7) :94-95.

[4]洪秀芳, 叶茶香.疤痕子宫足月妊娠256例分娩情况分析[J].2011, 13 (27) :99-100.

足月分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160例瘢痕子宫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剖宫产术 后阴道分 娩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VBAC)娩出胎儿者作为阴道分娩组,另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作为剖宫产组,每组各80例。 阴道分娩组年龄26~33岁,平均(29.2±2.6)岁; 孕次2~4次;距上次剖宫产时间2~7年,平均(3.6± 2.6)年。 剖宫产组年龄25~32岁 ,平均 (28.8±2.4)岁 ; 孕次2~3次;距上次分娩时间2~8年,平均(4.1±2.8) 年。 对两组孕妇进行病史分析,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所有孕妇上一次分娩均顺利完成。 经统计学分析, 选取的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孕妇在年龄、 孕次、距上次分娩时间、子宫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孕妇在初产剖宫产期间无大量出血现象,无感染并发症;初产后无其他并发症,两次妊娠时间间隔2年以上,子宫切口愈合完全, 前次剖宫产后未再进行子宫方面的手术。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再次分娩时经检查,应具备以下条件:产妇与胎儿均健康,胎儿产前为正常胎位,宫颈条件成熟,前次剖宫产指征消失,此次无新的剖宫产绝对产科指征(如完全型前置胎盘、前置血管和脐带脱垂等),胎儿估计体重<3500 g,并均无其他并发症及合并症。

1.3 分娩方法

阴道分娩组采用经阴道分娩, 剖宫产组采用剖宫产分娩。 两组孕妇入院后,均对其实施全面监护, 24 h护理及胎心监测 ,观察孕妇血压 、心率等各项指标。 积极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各方面化验检查,完善手术前风险评估。 孕妇产前进行心理护理,保证心理状况良好。 阴道分娩组产前经检查均符合阴道试产条件。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妇分娩基础指标如分娩出血量、分娩成功率进行对比测量;记录孕妇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前子宫瘢痕超声检查厚度比较,阴道分娩组子宫瘢痕经超声检查厚度2.9~ 4.6 mm,剖宫产组子宫瘢痕经超声检查厚度2.7~4.4 mm。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阴道分娩组分娩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但分娩时间较长,两组分娩出血量及分娩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孕妇在分娩后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阴道分娩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对两组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两组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瘢痕子宫系产妇曾行剖宫产术或子宫肌瘤剥除、 子宫穿孔或破裂修补术、子宫成形术后子宫切口愈合后有一道瘢痕的子宫[6]。 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女性,一般为高危孕妇或难以克服心理障碍的产妇[7]。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作为主要的分娩方式。 人们普遍认为选择剖宫产方式分娩有利于胎儿存活[8,9]。 且由于现在医患关系的紧张,部分临床医师过分强调阴道试产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性,从而使得孕妇及家属多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10]。 但是经过相关调查 ,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孕妇分娩剖宫产比率上升的同时,新生儿病死率等一系列指标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反却在分娩时带来更多问题,尤其对产妇生殖系统造成较大伤害[11,12,13]。 剖宫产相较于阴道分娩,虽然具有痛苦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以应对难产等突发状况。 但剖宫产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子宫破裂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14]。 另外,剖宫产还有出血量大、对产妇子宫损伤大等缺点[15],且由于前次剖宫产有可能因膀胱位置的改变,腹膜、子宫、膀胱、盆腔的粘连使得再次手术风险明显加大,还可能增加术中肺栓塞、麻醉意外等风险。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主要危险是子宫破裂,瘢痕子宫分娩过程中要谨慎应用催产素,对于先兆子宫破裂,一旦诊断,必须立即手术。 在阴道试产中全程分娩时间监护,根据监控情况实施急症剖宫产、 输血及抢救条件,一般经阴道试产不成功时会实行剖宫产,但是对产妇身体伤害尤其是生殖系统的影响较剖宫产轻[16,17]。

另外,我国刚刚出台批准“单独二胎”政策,临床上再次妊娠妇女将会逐年增多,瘢痕子宫产妇将会越来越常见[18]。 因此 ,研究对比瘢痕子宫产妇的再次妊娠剖宫产分娩与阴道分娩方法的利弊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19]。 来源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证据表明 :无论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术分娩对产妇总体损伤较小,两组产妇病死率均较低,但剖宫产术分娩病死率(0.013%)高于阴道分娩(0.004%); 总体子宫破裂率为0.3%,阴道分娩(0.47%)高于剖宫产术分娩(0.03%);阴道分娩围生儿病死率(0.13%) 高于剖宫产术分娩(0.05%),故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对大多数妇女是合理的选择, 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和宫产术分娩组不良结局均较低[18],但是国内相关报道中并没有明确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时选择何种分娩途径较优, 针对这个问题, 本研究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9月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与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作为研究对象, 对于其手术期间分娩出血量与分娩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新生儿各项指标评定进行分析,作为评估两种分娩方式选择的依据。

通过本组研究总结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指征包括以下几方面: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 又未出现新的剖宫产适应证,此次妊娠具有阴道分娩条件;两次妊娠时间间隔2年以上;胎儿估计体重< 3500 g;超声提示子宫下段完好无损 , 子宫瘢痕厚度达3 mm以上;本次妊娠无并发症及合并症;医院具备有随时手术、随时输血输液及准备抢救的条件;孕妇对经阴道分娩有信心,孕妇同意阴道试产并接受试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阴道分娩组分娩时出血量、 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几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 经统计学分析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分娩时间阴道分娩组[(186.5±59.6)min]明显长于剖宫产组[(71.3±16.6)min],此临床研究数据与目前国外报道的两种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基本一致[18]。 新生儿评定方面(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各项数据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同时,顺利完成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近期远期益处包括以下几方面: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后出血需要输血的风险明显少于剖宫产;血栓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低;可以减少多次剖宫产所造成的远期的胎盘异常问题,比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等[20]。

提倡孕妇生产后应早开奶、早哺乳可以增加母婴感情、增强新生儿抵抗力、同时母乳方便、快捷、安全, 而且有利于产妇的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亦利于产妇体型的恢复,增进其自信心,利于家庭关系的发展。 临床发现: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时间较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较早,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因腹部伤口的疼痛、腹部胀气、进食的减少、心理因素等的作用而推迟哺乳的时间,这样使得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普遍比阴道分娩的产妇有效哺乳率降低。 而且经过一次剖宫产的产妇再次剖宫产使得盆腹腔的粘连率增加,产妇预后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的情况明显增加,严重者形成肠粘连、肠梗阻,甚至因此而增加再次手术概率,对其今后的生活甚至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20,21,22]。 从经济的角度讲,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较阴道分娩的产妇增加了手术费用、麻醉费用、术后的护理费用,总体费用肯定上升,且由于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术后几天恢复相对较慢,使得自己无法第一时间内照顾新生儿,却又要由家人照顾,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综上所述,对于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瘢痕子宫产妇,应优先选取阴道分娩途径分娩。 不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瘢痕子宫产妇,采用剖宫产分娩。 客观评估瘢痕子宫孕妇风险后阴道分娩对母婴保健及卫生经济学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9月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160例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娩出胎儿者作为阴道分娩组,另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分娩(RCS)的孕妇作为剖宫产组,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出血量、分娩成功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 阴道分娩组分娩出血量[(228.3±22.9)m L]明显低于剖宫产组[(363.6±38.5)m L],但是分娩时间[(186.5±59.6)min]明显长于剖宫产组[(71.3±16.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后,阴道分娩组住院时间[(5.6±1.3)d]明显少于剖宫产组[(9.6±2.8)d],伤口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0.0%、7.5%)明显低于剖宫产组(12.5%、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瘢痕子宫孕妇,应优先考虑阴道分娩途径分娩,阴道试产过程中严密监护,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篇7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此期间本院足月妊娠分娩总数1693例。其中足月妊娠羊水过少84例 (5.0%) 。以84例羊水过少产妇为观察组, 年龄19~42岁, 平均28岁。初产妇59例, 经产妇25例。37~40周36例 (42.9%) , 40~42周43例 (5 1.2%) , >4 2周5例 (6.0%) 。8 4例羊水过少产妇均在入院时行B超检查, B超诊断为羊水过少者81例, 符合率为96.4%。选取本院同期分娩的羊水量正常的8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单胎。

1.2 羊水过少诊断标准[1]

B超诊断标准:测量4个象限羊水池直径计算羊水指数 (AFI) , 估计羊水量, AFI<5cm为诊断羊水过少绝对值, A F I<8 c m为诊断羊水过少相对值。阴式分娩时, 自然破膜或人工破膜后直接收集羊水量或剖宫产时吸引器吸引后直接测定羊水量, 若羊水量<300ml, 诊断羊水过少。

2 结果

2.1 羊水过少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84例羊水过少产妇行择期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阴式分娩组和急诊剖宫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9.08、6.18, P<0.05) 。详见表1。

2.2 羊水过少与胎儿窘迫、羊水混浊、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的关系

两组均未发生死产。观察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 (Ⅱ~Ⅲ度) 、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3.1 羊水过少的检出率

羊水在妊娠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为胎儿提供良好的宫内环境, 保护胎儿避免外界机械性损伤。通过羊水可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宫内情况。羊水过少是胎儿生命危险的重要信号。国内报道羊水过少发生率为0.5%~4%[2]。本组发生率为5.0%, 稍高于文献报道, 可能与本院B超诊断技术水平有关。因此, 孕晚期加强产前检查, 定期进行B超监测, 可及时发现羊水过少, 适时终止妊娠, 减少围生儿并发症。

3.2 羊水过少的原因

羊水生成及循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相关因素主要有胎儿先天泌尿系统畸形、胎肺不成熟、胎儿窘迫和过期妊娠等。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羊水过少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功能不全及慢性胎儿宫内缺氧所致[1]。妊娠晚期羊水的主要来源是胎尿。缺氧时胎儿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从而使胎尿减少, 羊水减少。胎盘过度成熟和胎盘老化、退行性改变、广泛纤维化及钙化等导致胎盘功能低下, 使羊膜和绒毛膜失去正常透析作用, 造成水分和溶质转移障碍, 羊水和母儿的细胞外液等渗状态受到破坏, 羊水通过胎盘进入母体量增多, 胎尿生成量降低, 使羊水量减少。过期妊娠时胎儿成熟过度, 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增高, 使尿量减少也是引起羊水过少的因素之一。

3.3 羊水过少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羊水过少使羊膜囊扩张宫颈作用减弱, 同时羊水对产道的润滑作用减少, 导致宫缩不协调, 宫颈扩张缓慢, 产程延长, 剖宫产率增加[3]。本文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为77.4%, 明显高于羊水量正常产妇。

3.4 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

羊水过少改变了宫内环境, 临产后羊水对胎儿的缓冲作用减弱或消失。宫缩时宫壁紧贴胎儿, 宫内压力直接作用于胎儿, 使脐带受压, 影响胎儿胎盘血液循环, 导致胎儿窘迫;并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致胎儿肠蠕动亢进, 肛门括约肌松弛, 羊水粪染;严重时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本文羊水过少组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羊水量正常产妇。

3.5 羊水过少的处理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胎儿储备功能良好、宫颈条件成熟者, 可在电子胎心监护仪连续监护下阴道试产;但因羊水过少预示着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是胎儿危险的信号,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适当放宽羊水过少病例的剖宫产指征, 对降低围生儿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本文羊水过少组行择期剖宫产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4%, 低于阴式分娩及急诊剖宫产分娩者。

参考文献

[1]谢幸.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4.

[2]张凤, 乔宠, 尚涛, 等.妊娠过期羊水过少290例母儿围生结局分析[J].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6) :490.

足月分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 我科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分娩48例, 患者年龄为25~41岁, 平均33岁, 孕次2~4次, 人流0~2次, 产次1~2次, 剖宫产次数均为1次, 本次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10个月~10年, 平均3.3年, 文化程度为初中至本科, 初婚44例, 再婚4例, 前次剖宫产均为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

1.2 方法

1.2.1 分娩方式的选择:

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48例均通过产前检查, 孕妇学校等多种途径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阴道分娩的健康教育, 减少其顾虑, 增强其阴道试产的信心。入院后详细了解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手术指征, 术中及术后情况, 新生儿情况, 并行B超了解子宫瘢痕切口愈合情况, 羊水、胎儿、胎盘、脐带情况, 并行阴道检查, 了解骨盆、宫颈成熟情况, 胎心监护等,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给予阴道试产。 (1) 本次妊娠与上次手术时间间隔在2年以上。 (2) 上次手术切口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且瘢痕愈合好, 瘢痕愈合情况判定[1,2,3], 主要通过B超检查:孕37周左右子宫下段厚度>3.5 mm, 子宫下段回声层次连续好考虑子宫瘢痕愈合好;子宫下段厚度<3.5 mm, 子宫下段回声层次失去连续性或加压时局部见羊膜囊或胎儿隆起, 考虑子宫瘢痕愈合欠佳。 (3) 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不存在且无新的剖宫产指征。 (4) 单胎、头位, 预计胎儿体质量<3.5 kg, B超提示BPD<9.5 cm, 宫颈Bishop评分≥6分, 无相对头盆不称。 (5) 产妇及其家属同意阴道试产并签字, 不符合阴道试产或试产失败均改为剖宫产终止妊娠。

1.2.2 阴道试产管理:

阴道分娩在试产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宫缩强弱, 胎心变化, 产妇的生命征。宫口开大3 cm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等。若在试产过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产程阻滞, 先兆子宫破裂等可能危害母婴健康, 应积极处理或尽快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促进子宫收缩。

1.3 统计学方法

所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试产结局

4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有22例, 其中3例拒绝阴道试产, 19例行阴道试产, 3例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改为急诊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4.21% (16/19) , 两次剖宫产率66.67% (32/48) , 无1例子宫破裂。

2.2 两种分娩方式的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阴道分娩组中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剖宫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 产褥病率方面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从我国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 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本文研究中阴道试产成功率亦达到了80%以上, 但需注意的是阴道试产是经过严格筛选且研究对象少, 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希望广大妇产科医师进一步关注。

3.2 瘢痕子宫在经过仔细筛选, 尤其是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好, 在严密监测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阴道分娩的, 并且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产妇康复快, 有利于母乳喂养, 增进母子感情, 相反, 而再次剖宫产并不能改善母婴结局, 还会增加一些风险, 如产后出血、感染、静脉血栓等, 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的风险明显增高, 且若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下段则形成凶险性前置胎盘, 是威胁产妇生命极为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严格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 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产妇应给予充分阴道试产机会, 保证母婴健康, 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Rozenberg P, Goffinet F, Phillippe HJ, et al.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to assess risk of defects of scarred uterus[J].Lancet, 1996, 347 (8997) :281-284.

[2]Chapman K, Meire H, Chapman R.The value of serial ultrasounds in the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uterine scar rupture[J].Br J Obstet Gynaecol, 1994, 101 (6) :549-551.

足月分娩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瘢痕子宫足月产妇共1026例, 年龄为20~48岁, 平均年龄 (28.5±4.2) 岁;孕周为37~42周, 平均孕周 (38.6±1.2) 周;子宫下段横切口972例, 子宫纵切口26例, 畸形子宫矫正术后6例,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22例;本次妊娠距上次时间为1~4年, 2年以内者26例, 2~3年为372例, 3年以上为628例。

1.2 分娩方式

1.2.1阴道试产。

符合以下条件允许阴道试产:①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无术后感染, 瘢痕厚度达3~4 mm;②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2年以上, 无上次剖宫产指征, 也未出现新的手术指征;③试产前最好做阴道内诊, 头盆评分最好要≥7分;④孕产妇及家属同意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做好随时手术、输血、抢救的准备, 临产后严密监视产程进展, 监视子宫下段有无压痛, 子宫有无收缩环, 全产程监视胎心的变化, 产后常规探查子宫原瘢痕有无破裂。

1.2.2剖宫产。

不符合阴道试产者均建议采取剖宫产, 如:①上次剖宫产手术切口是纵切口;②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处;③患者曾有子宫破裂或大出血史;④孕产妇和家属要求剖宫产。术前做好采血、心电图、胸透、术前麻醉和插入导尿管等各项准备;术后及时变换产妇体位, 时刻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产妇尿管通畅和会阴清洁, 以及做到母婴同室和产后宣教。

1.3 评估指标:

记录阴道试产例数、成功例数及剖宫产例数, 并剖宫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详细记录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 及对新生儿进行Apge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26例瘢痕子宫足月产妇中阴道试产692例, 成功425例 (61.42%) , 占瘢痕子宫足月产妇总数的41.42%。其中自然分娩356例, 阴道助产69例。试产过程中改行剖宫术267例, 其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123例, 孕妇无法忍受疼痛50例, 家属担心子宫破裂而终止试产89例, 怀疑先兆子宫破裂5例。1026例瘢痕子宫足月产妇中行剖宫产601例, 占瘢痕子宫足月产妇总数的58.58%。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分别是 (134.80±16.54) m L和 (450.60±44.82) m L, 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的产后住院天数分别是 (3.05±0.93) d和 (8.12±1.47) d, 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二者的新生儿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术和麻醉术的进步, 以及其在高危妊娠产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剖宫产的安全性得到普遍认可。但是由于孕妇及医护人员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剖宫产率呈大幅度升高且居高不下, 有些医院的剖宫产率甚至达到70%~80%[3]。剖宫产率升高必然导致再次妊娠的产妇增多。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存在子宫破裂、大出血的风险, 会危及母婴安全。因此,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成为产科医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阴道分娩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分娩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出血过多、感染等手术并发症, 而且也会加速产妇产后恢复和降低家庭经济负担, 同时还会提高胎儿免疫力和降低新生儿湿肺、呼吸窘迫症的发生率[4]。剖宫产是一种人为手段, 是抢救高危产妇和胎儿的重要手段, 但与自然分娩对比住院时间延长, 费用大幅提高。因此, 在没有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充分阴道试产。

瘢痕子宫足月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多是担心子宫破裂, 但随着子宫下段剖宫产缝合技术的提高, 子宫瘢痕愈合良好, 产后常规探查子宫原瘢痕, 发现12例瘢痕子宫不完全破裂, 无活动性出血, 产后42 d复查子宫便恢复良好。因此, 瘢痕子宫足月产妇选择阴道试产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据文献报道[5], 瘢痕子宫足月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在34.1%~90.1%, 子宫破裂率为0~1.1%。本研究结果显示:1026例瘢痕子宫足月产妇中阴道试产692例, 成功425例 (61.42%) , 占瘢痕子宫足月产妇总数的41.42%。1026例瘢痕子宫足月产妇中行剖宫产601例 (58.58%)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分别是 (134.80±16.54) m L和 (450.60±44.82) m L, 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的产后住院天数分别是 (3.05±0.93) d和 (8.12±1.47) d, 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二者的新生儿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果说明瘢痕子宫足月产妇选择阴道试产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

注:二者的平均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P<0.05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针对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选择分娩方式时, 应该通过全面的产检, 结合产妇的过往分娩情况, 进行多因素、综合考虑, 确定该产妇是否符合阴道试产, 最后在孕产妇及家属的同意下, 符合条件的产妇应优先选择阴道试产分娩方式。在阴道试产过程中, 医护人员必须实行专人看护, 持续监护胎心, 根据产妇情况必要时采取阴道助产, 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抢救或转入行剖宫产。此外, 医护人员还应该加强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增强瘢痕子宫产妇的自信心, 解除其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心理, 从而增加符合条件产妇愿意尝试阴道试产, 进而有效降低瘢痕子宫足月产妇的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Robson SJ, Tan WS, Adeyemi A, et al.Estimating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by maternal request:anonymous survey of obstetricians in Australia[J].Birth, 2009, 36 (3) :208-212.

[2]苏秀峰.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 (1) :55-56.

[3]陈廉, 张潇潇.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 2010, 26 (8) :594-596.

[4]范文慧.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3, 34 (5) :23-24.

上一篇: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下一篇:技术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