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较快增长

2024-05-15

平稳较快增长(精选十篇)

平稳较快增长 篇1

企业活动趋于活跃。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步入常态。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服务业也开始回升。一是批发业和物流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回升至50%以上,意味着企业采购活动趋于活跃。二是住宿业和电信服务业升幅明显,表明企业间的业务往来趋于频繁。企业经营活动的活跃反映出市场运行开始逐步向好。随着简政放权的继续推进和“双引擎”的启动,改革红利有望持续显现,有利于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为市场活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信息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增强。3月数据显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的商务活动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商务活动指数水平高于去年同期,创出自2 0 1 4年1月以来的新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提升是信息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增强的体现。特别是现阶段,互联网与各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全面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预期由此引发的信息消费升级将会在今年持续发酵。

基础建设需求持续发力。随着天气转暖,建筑业施工活动开始启动,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值得关注的是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本月升幅继续加大,预示着基础建设需求有望持续发力。支持建筑业需求增长的不仅局限于前期审批的基础建设项目。随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战略有望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将会带来更多的可持续的基础建设需求。建筑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也趋于乐观,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升幅明显,创近5个月新高。

房地产活动有所回升。3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三个月回落走势,本月升至50%以上,较去年同期也有上升。当前房地产业活动的回升不排除季节性因素。从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有明显回升,但指数仍运行在50%以下,行业需求仍未见明显好转迹象。值得关注的是在稳定住房消费的主基调下,房地产业相关政策会有所改善。近期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通知,重申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有利于稳定房地产业发展预期。而新出台的房贷新政在首付比例和营业税免征年限上均作出调整,继续关注房贷新政对房地产业需求端的积极影响。

烟台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论文 篇2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烟台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凝心聚力、积极作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统筹做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和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涨幅逐步回落,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的成效,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20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长12.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个和1.2个百分点。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总量与结构同步提升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以产业调强、产品调优、市场调大、效益调高为目标,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主要农畜水产品供给充足。粮食生产克服春季严重干旱影响,实现了播种面积和总产双增长。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608.49万亩,增长2.1%,粮食总产量260.75万吨,增长1.1%,粮食总产实现了“四连增”。水果增产较大,油料、蔬菜有所减产。水果总产483.06万吨,增长5.9%;油料总产45.3万吨,下降1.2%;蔬菜总产192.94万吨,减产3.3%。畜牧水产稳步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46.94万吨,增长0.9%;水产品总产量185.82万吨,增长1.0%。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结构趋优。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平稳,比20增长14.4%。一是主要行业的较快增长,有利地支撑和拉动了全市工业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0.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1%、纺织业增长15.2%、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1.9%,上述六大行业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62.3%。二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比重提高,高耗能行业低速增长、比重下降。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1.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4.07%,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709.31亿元,同比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8.69%,比年初提高2.0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5%,比全市平均水平低6.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65%,同比回落1.44个百分点。

服务业规模和层次实现双提升。通过继续培育重点城区、重点园区、特色街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五大服务业载体”,加快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重点产业,全市服务业发展不断从传统向现代演进,从低端向高端挺进,从生活性向生产性拓展,呈现出领域拓宽、层次提升、高端引领的良好态势,实现了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714.5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实现了连续五年提升。

年末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67.85亿元,比年初增加414.4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83.54亿元,增加260.66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070.96亿元,增加429.07亿元,其中本币贷款余额2963.41亿元,增加454.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5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9.43亿元。

全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917.94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总收入402.49亿元,增长21.5%,增幅比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等内需拉动明显,外贸回落幅度较大

积极优化需求结构,通过“项目推进年”与“消费推动年”双轮驱动,扩大内需成效显著。

消费品市场高位平稳较快增长。由于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加快、消费环境改善、政策刺激效应发挥等作用,消费继续呈现红火态势。201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6.19亿元,同比增长17.3%。城乡消费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95.63亿元,增长17.4%;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0.86亿元,增长17.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商品零售1472.97亿元,增长17.0%。

投资需求继续加大,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继续发挥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力作用。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83.8亿元,同比增长22.4%。一是投资增长主要靠政策推动逐渐向市场自主驱动转变。2011年,全市民间投资2280.75亿元,增长24.1%,比全市投资平均增速快1.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79.1%,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二是三产投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较快。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39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67.47亿元,增长21%,其中工业投资1240.7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86.95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062.62亿元,增长27.2%,占全市投资的36.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在宏观调控下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68.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6.6%,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30%,占13.4%。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增长41.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增长40.7%。

外贸形势低迷,出口结构产生积极变化,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由于部分外贸巨头的产品进出口表现欠佳,全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53.4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6%,增幅比上年大幅回落24.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66.95亿美元,增长4.8%,增幅回落23.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86.54亿美元,增长1.9%,增幅回落24.7个百分点。外贸结构有所优化。对拉美、非洲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6.9%和31.9%。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发展。全市一般贸易实现出口80.15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增速分别高出全市出口及加工贸易出口24.9个和33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3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表现出色,一定程度弥补了加工贸易出口下降对全市出口增长的影响。全市合同外资2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同比提高17.7个百分点。

三、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民生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支出增长较快。2011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542元和1171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和18.2%,增速分别高于上年3.8个和3.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创近新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6.5%和13.7%。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保持了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99%,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86.13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利税1263.45亿元,增长24.2%,其中利润977.41亿元,增长25.2%。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增速高位加快。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3.19亿元,增长27.5%,增速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完成国地税收入649.39亿元,增长26.1%,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含海关代征)完成444.39亿元,增长24.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完成205亿元,增长29.9%,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得到明显控制。自2011年年初以来,全市物价水平不断上涨,涨幅从1月份的2.3%一直攀升到7月份的5.8%,达到本轮物价上涨的顶点。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通过减少货币流通、提高食品等重要商品生产供给能力、减少流通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强化市场监管、发放低收入者价格补贴等多

种手段,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物价涨幅也顺势回落,从7月份的5.8%的涨幅逐步下降到12月份的4.1%,物价调控取得显著成效。

就业保持增长,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提高。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与上年持平,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8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3.5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4万人;本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95万城乡老年居民领到政府发放的每年660元基础养老金。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分别净增22万人和6.6万人。按时足额为181万名保障对象支付社保待遇135.9元,同比增长34.3%。连续第七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月人均养老金达1753元。为全市20万老年农民增发10%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失业金标准由510元、450元调整提高到600元、550元。城镇居民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由70%、60%、50%提高到85%、70%、58%,21种慢性病门诊纳入报销范围。调整提高了1至4级工伤伤残人员津贴标准,月人均增发177.5元。

前三季度四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篇3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9138.9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3.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840.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6614.6亿元,增长9.8%。

从生产看,农业稳步发展,工业稳定增长

农业方面:粮食、油料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其中小春粮食减产2.1%,大春粮食增产2.9%;油料产量290.5万吨,增长1.4%。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出栏肉猪4696.0万头,增长1.7%;出栏牛173.5万头,增长3.2%;出栏羊1073.8万只,增长2.2%。

工业方面:受“7.9”洪灾和煤炭行业大面积停产影响,7-8月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滑,9月份部分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工业经济呈现止滑回升势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比8月份提高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持续增强。今年以来,仁宝电脑,纬创资通、联想电脑、现代汽车等新入库重点企业生产逐步扩大,对全省工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前三季度,全省新增3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8.8亿元,拉动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个百分点。

优势行业加快发展势头明显。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9%,分别比规上工业增幅高18.3个、10.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

近七成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全省重点监测的135种工业产品有94种增长,增长面达69.6%。

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全省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提高、高耗能行业比重稳步下降。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持续较快,其中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业两个行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0.5%提高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2.3%,提升了1.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停产企业减少。截止9月底,15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比8月末减少101户。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停产企业562户,减少77户;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停产企业88户,减少18户;农副食品加工业停产企业86户,减少5户。

从需求看,投资规模扩大,消费增势趋稳

投资方面:在一、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的带动下,投资规模稳步扩大。9月完成投资2040.5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月回升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03.7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与1~8月持平。

消费方面:在汽车消费增长较快和一系列促进消费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前三季度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1.0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2亿元,增长14.3%。

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前三季度,城镇实现零售额5980亿元,同比增长13.6%;乡村实现零售额1441亿元,增长14.2%,增幅比城镇高0.6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业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商品零售6339.6亿元,同比增长14.4%,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0.7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081.4亿元,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长2.6%。

主要商品销售保持增长。前三季度,16大类限额以上商品全面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2%,汽车类增长17.8%。

外贸方面: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60.45亿美元,同比增长7.0%,增幅比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97.98亿美元,增长6.7%,增幅比上半年回升2.7个百分点;进口162.47亿美元,增长7.4%。

从运行质量看,工业效益回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26.6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1~7月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5.8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税收收入1558.8亿元,增长16.0%。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831.9亿元,增长8.8%。

受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及“三农”补贴金额增加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012元,增长12.8%,增速比上半年高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5元,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高0.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31%,单位GDP能耗下降3.5%~4%之间,均好于上半年且高于全年目标任务。

从运行环境看,金融运行平稳,物价基本稳定

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150亿元,同比增长17.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620.6亿元,增长16.4%。

受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变动和部分服务项目政策性调价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项目呈现“五涨二平一跌”。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跌1.6%,跌幅比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跌0.8%,跌幅比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

nlc202309032050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8.5万人,同比增长8.2%;失业人员再就业23.7万人,增长2.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9万人,增长6.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3.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上半年持平。

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速逐季小幅放缓的趋势性回落特征明显,上半年GDP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以来,受暴雨洪灾、企业停产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回落幅度较大,7月份跌至年内最低点,尽管8月、9月逐月回升势头较强,但工业、投资等指标增速仍未回升至上半年水平,前三季度GDP增速与上半年相比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工业增幅回升不够。三季度,规上工业增速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增长11.0%,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尽管9月份工业增幅回升,但仍比6月份低。全省PPI尚处于下跌区间,市场需求尚未明显扭转。尽管停产企业复产势头较好,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月份77户企业复产,但仍有562户尚处于停产状态,停产面依然较大。同时,41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其中增加值总量前10位的行业有8个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5.6、4.0和18.7个百分点。而且,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制约后续工业增长。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增长8%,比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社会投资低9.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受停产企业较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幅回落。白酒等产品产量下降、餐饮等行业增速回落较大,影响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势减弱,增收难度加大。

对全年经济形势的初步判断

当前,受美日经济持续复苏、欧洲经济初步改善等因素带动,世界经济阶段性企稳势头基本确立;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1%,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反映国内宏观经济正朝着积极方向变化。但近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已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产生冲击,对四川外向型经济产生的影响尚不确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7月份以来,四川连续出台了抓投资、稳工业增长、促进消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四个“八条措施”,目前各项政策的积极效应已经有所显现,9月份投资、工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有所回升,且回升趋势明显。

综合分析,四季度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缓慢回升,四川促进工业、投资、消费等稳定增长的四个“八条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灾后恢复重建的积极推进也将促进灾区经济加快恢复发展,全省经济回升趋势明显,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略高于10%。

平稳较快增长 篇4

进入下半年, 受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 陕西省工业下行压力加大, 产品价格下跌, 企业库存增高、产销率下降。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扭转, 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影响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赵正永指出, 要充分认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针对陕西省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产销不畅、库存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进一步拓展市场, 扩大销售, 稳定生产, 确保工业经济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他强调, 煤炭销售不畅是陕西省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定要采取多种渠道积极推动煤炭外销, 稳定老用户, 开拓新市场, 同时适时调整电煤价格, 增加电煤储存量, 加大煤款清欠力度。对大宗工业品的销售予以适当补贴, 采取直供电、价格微调等措施鼓励工业用电。继续对建材下乡、汽车下乡等实施财政补贴, 加大对省内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要抓住当前市场调整期成本低的特殊时机, 加大技术创新, 延伸产业链, 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并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各企业都要加强内部管理, 挖潜增效, 增收节支, 同时要从大局出发, 主动加强与其他企业在产业融合、市场开拓、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协作配合, 抱团发展, 共渡难关。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保工业增长作为重中之重, 主动上门, 积极服务, 切实帮助解决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共同推动陕西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李金柱要求, 要尽快出台工作方案, 采取有力措施, 扩大销售, 保证生产, 稳定市场, 确保实现全年工业增长17%的目标。

平稳较快增长 篇5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刚才,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当前形势和任务,紧扣发展主题,联系工作实践,就如何推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了发言,谈的都很好、很深入。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确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贯彻好全会精神,要树立“两种意识”。一是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意识。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实质上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我县作为以林茶经济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可以说,“三农”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坚持把广大农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表明今后一个时期,中央、省、市支农惠农的力度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各相关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要认真研读全会全文,吃透会议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抢抓政策机遇,确保我县在新一轮“三农”发展中赢得主动。

贯彻好全会精神,要突出“三个关键”。一是突出“改革”这一关键,努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六项制度建设的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突出“现代农业”这一关键,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有效解决我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好农业,用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一关键,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把实现农民“五有”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贯彻好全会精神,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落实我县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要立足县情,切实把我县的发展战略与会议精神实质紧密结合起来,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县的结合点。二是与推进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当前农闲时间,加快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地质灾害治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d类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沼气能源、农村饮水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与谋划“三农”工作新思路紧密结合。要真正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实情,对照全会精神,研究“三农”工作,尽快确立“三农”工作新思路,推进我县“三农”工作快速发展。

二、吃透精神,把握精髓,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若干意见》精神

10月31日,省政府召开了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电视电话会议,三运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前一阶段全省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尤其是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从加大财税支持、创新金融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推出了极具含金量的14条政策。这是省委、省政府在非常时期作出的关键举措。认真学习此次会议精神,把握好、贯彻好、落实好《意见》精神,对迎接挑战、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要认真贯彻,迅速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对省政府制定的14条意见逐条研究,吃透精神,把握精髓;要对照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的方法、落实的措施、落实的时间,方法要拿准、措施要得力、时间要抓紧;要及时将《意见》精神传递给企业,同时要根据我县实际,有针对性的再出台一些激励措施。

二要积极主动,争取支持。县直各部门不仅要在《若干意见》中所涉及的25.3亿元中做足文章,还要在充分领会《意见》的基础上,在土地指标上做更多的文章;要有针对性地编制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切实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环境,服务企业。要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省14条的要求,尽快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能取消的,一律取消;暂不能取消的,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以实际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强工作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困难和矛盾,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帮助协调

解决,确保我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发展。

四要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学习省政府文件精神。要加强宣传,县政务网站、电视台、电台等媒体要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部门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

实推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保持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繁重。从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一是三次产业持续增长。从三次产业构成看: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以上企业7户,达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完成旅游接待量达5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亿元,分别超市目标进度8.4和9.5个百分点。二是投资拉动作用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位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42.1%,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6.9%,超时序进度1.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持续旺盛,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出口需求不断扩大,全县进出口总额389.8万美元,同比增长8%。三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175元,同比增长2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16.97元,增长23.1%。四是自主发展活力增强。新引进41个项目,到位内资14.11亿元,同比增长44.7%,占市下达任务的91.64%,超时序进度16.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60.09万美元,同比增长6.04%。

应该说,今年来在外部宏观环境趋紧,又经历较重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经济运行保持良好的趋势,的确不易。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个别指标仍未赶上时间进度,完成全年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从全市排位看: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乏力,在全市排名靠后(前三个季度,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居全市第3、6、6、5和6位)。三是从发展后劲看:在今年新上项目中,缺少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拉动力强的支撑性大项目,这必将直接影响我县今后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益。四是从外部环境上看。受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县多数企业生产不稳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对这些困难和压力,我们必须用科学的、辨证的、现实的态度去对待。对发展的大势、竞争的态势、所处的位置,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压力感,以更大的魄力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抓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找差距、定目标、出举措;以更大的气魄干事创业、推进工作、加快发展,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四、鼓劲加压,合力攻坚,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现在距年终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都到了冲刺阶段,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有为的作风,突出重点,攻坚破难,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牢牢把握一个主题。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对照目标任务,认真分析形势,找准差距,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会后,各部门要对照各自任务,对今年的工作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一是对照目标看进度,倒排时间,确保能完成;二是围绕超额挖潜力,自我加压,争取多完成;三是针对问题定措施,快速推进,力争快突破。

(二)紧紧抓住两个关键。一是抓好财税工作。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千方百计堵漏增收,确保完成市核指标和县定任务。二是招商引资工作。要树立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充分利用年内一个多月的时间,进一步加大引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任务没有完成的单位,要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保证完成。

(三)着力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狠抓工业提速增效。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分析,强化工业经营产销调度,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结构,实现满负荷生产。二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凡是纳入“443”和“331”行动计划的项目,今年的投资任务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并力争多超。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已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摩点,必须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形象进度。三是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今年的各项民生工程进展总体顺利,但仍存在进展不平衡,配套不到位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强化跟踪督办,防止拖延,杜绝欠账,确保完成民生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四)切实强化四项措施。一要强化责任。要进一步严明责任,以责任促落实。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尽心尽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对已经确定的重点任务和查摆出的弱项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过问、亲自研究,集中精兵强将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赶进度。二要协调联动。大家一定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敢于担责任,主动挑重担。既要高效率、高质量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积极主动地为乡镇、为企业搞好服务。三要加强督查。两办督查、督办室要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进行全程跟踪催办,确保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四要严格考核。要注重工作实绩,横向比较看位次,纵向比较看变化。年终,县委、县政府将根据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惩。

最后,强调一下当前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红茶节筹备工作。19日至20日,我县将举办第四届红茶节,总体方案现在已经制定,各项筹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各相关部门要搞好协调、配合和衔接工作,特别是承办具体活动的单位,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任务,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此次节庆活动圆满成功。

二是社会稳定工作。“两节”即将来临,要认真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加强市场供应和监管,确保低收入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不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大交通、森林防火、重点企业、公共场所等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落实信访责任制,认真开展各类不稳定因素及信访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扎实做好疑难信访和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化解与稳控工作。要加大治安巡查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明年思路谋划工作。各单位要在做好年内工作的同时,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政府《若干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投资方向和宏观政策导向,突出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十大工程”,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力争明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平稳较快增长 篇6

中国人民银行2月23日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央行报告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冲击下,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仍可能趋于下行,复苏尚需时日,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内房地产等重要领域依然面临回调压力,将连带影响诸多行业。就业受到一定冲击以及资本市场下挫引发的负财富效应等对消费增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需求减弱背景下,企业效益继而财政收入会受到影响。

报告分析认为,在外需和国内房地产等重要行业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的存货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近期国内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进口贸易的下行。未来经济走向,一方面受存货调整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内外部需求变化和宏观政策的效应。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既要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调整过程中蕴含的机遇。从基本面和发展优势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较大潜力。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仍然继续推进。二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我国已建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微观主体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也在提高,市场自我调整过程中往往也孕育着结构升级和新的发展机遇。三是金融改革取得较大进展,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安全。四是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和改善,目前宏观调控效果已开始显现,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

平稳较快增长 篇7

马建堂说, 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和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 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 670亿元, 同比增长9.0%。1季度增长10.6%, 2季度增长10.1%, 3季度增长9.0%, 4季度增长6.8%。第一产业增加值34 000亿元, 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 183亿元, 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 487亿元, 增长9.5%。

(1)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 850万t, 同比增产2 690万t, 增长5.4%, 连续5年增产。其中, 夏粮产量12 041万t, 增产305万t;早稻3 158万t, 增产6万t;秋粮37 651万t, 增产2 379万t。油料、糖料预计分别增长12%和6%以上。肉类产量继续增加, 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全年肉类总产量7 250万t以上, 增长5.9%;生猪年末存栏增长4.5%。

(2) 工业生产增长放缓, 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9%。重工业增长13.2%, 轻工业增长12.3%。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6%、15.8%和1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

(3)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 291亿元, 同比增长25.5%, 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 167亿元, 增长26.1%, 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 124亿元, 增长21.5%。在城镇投资中, 第一产业投资2 256亿元, 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 036亿元, 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 875亿元, 增长24.1%。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 580亿元, 增长20.9%。

(4)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 城乡消费旺盛。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 488亿元, 同比增长21.6%, 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 735亿元, 增长22.1%, 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 753亿元, 增长20.7%, 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 199亿元, 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 404亿元, 增长24.7%。

(5) 价格涨幅前高后低, 下半年逐步回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 涨幅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 城市上涨5.6%, 农村上涨6.5%。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上涨14.3%,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5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5.5%,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82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 全年涨幅提高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提高6.1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 全年涨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6) 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4季度增速回落较多。

全年进出口总额25 6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7.8%。其中, 出口14 285亿美元, 增长17.2%;进口11 331亿美元, 增长18.5%。贸易顺差2 955亿美元, 增加328亿美元。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 第4季度进口同比下降8.8%, 出口同比增长4.3%。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 增长2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万亿美元, 增长27.3%。

(7) 城镇新增就业总体稳定,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 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81元, 增长14.5%,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 增长15.0%,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8.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万亿元, 同比增加45 353亿元。

(8) 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加快, 贷款增加较多。

平稳较快增长 篇8

从分项指数来看, 呈普遍上升趋势。同上月相比, 只有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 降幅为1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持平;其余各项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升势明显, 升幅均在2个百分点以上。从指数水平来看, 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较高, 均达到60%以上, 尤其以购进价格指数为最高, 达到66.7%。

分行业来看, 20个行业中, 只有3个行业低于50%, 其余17个行业均高于50%, 其中有4个行业达到60%以上。从产品类型看, 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四种产品类型企业均高于50%, 尤以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最高, 接近60%。

从去年12个月的情况来看, 中国制造业PMI表现出如下基本特点。

一、新订单指数持续攀升, 显示社会需求不断回暖

2009年除个别月份略有波动之外, 全年新订单指数一路上行, 2月份回升到50%以上, 12月份达到61%, 全年平均水平为55.4%。分季度来看, 一季度平均为50%, 二季度上升6.1个百点, 达到56.1%;三季度与二季度基本持平, 为56.2%;四季度进一步上升, 达到59.3%。分行业来看, 经过逐步、次第回升, 至年底全面回升态势已基本形成。12月份, 20个行业中, 只有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烟草制品业2个行业低于50%, 其余18个行业均高于50%, 其中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0个行业达到60%以上。分产品类型来看, 生活消费品类企业新订单指数上升最快, 到12月份已经达到60%以上, 反映出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对拉动内需收效显著。

从实际统计数据来看,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社会消费稳步增长。1—11月份,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8634亿元, 同比增长32.1%, 比上年同期加快5.3个百分点;1—11月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33亿元, 同比增长15.3%。其中11月份, 同比增长15.8%。预计12月份投资高增长、消费快增长的局面依然保持不变。

二、生产指数持续加快回升, 反映出制造业生产活动日趋活跃

相对于新订单指数, 生产指数回升更快、势头更强, 各月该指数均在新订单指数之上。全年该指数几乎是一路上行, 2月份就从1月份的45.5%迅速回升到51.2%, 随后继续攀升, 至12月份达到61.4%。分季度来看, 一季度平均为51.2%, 二季度上升5.9个百分点, 达到57.1%, 三季度比二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 达到57.7%, 四季度又加快上升, 达到60%。分行业来看, 经过连续回升普遍都较高。12月份, 20个行业中, 只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烟草制品业3个行业低于50%, 其余17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列入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行业, 比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0多个行业最为突出, 多在60%以上, 有的甚至高过70%。分产品类型来看, 生产用制成品和生活消费品类企业较高, 达到60%以上。

从统计数据来看, 2009年工业生产不断加快, 尤其是进入下半年增速持续提高, 单月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1—11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比1—10月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同比增长19.2%, 比上年同期加快13.9个百分点, 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剔除季节因素, 11月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幅为1.46%, 增幅较10月上升0.66%。工业增加值折年率环比增长为22.2%。11月份工业增加值继10月份的超预期回升后, 增速进一步加快, 除受益于上年同期增速较低的基数作用外, 主要是受出口回升、国内需求稳定增长所带动。

在低基数和外围经济体好转以及国内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利好作用下, 工业生产增速有望继续保持乐观态势。但考虑到当前已接近历史高点,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控制投资增速, 重点转向经济结构的调整, 因此未来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并不大。预计12月份增速同11月大体相当。

三、从业人员指数缓慢回升, 反映出随着经济景气回升就业率有所提高

相对于其他指数, 从业人员指数回升缓慢, 上半年基本上一直维持在50%以下, 平均为48%;下半年有所回升, 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 平均为51.8%, 比上半年平均水平上升3.8个百分点。虽然下半年以来从业人员指数有所上升, 但指数水平仍然偏低, 并且分行业来看, 至12月份, 20个行业中, 仍有8个行业低于50%, 说明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四、出口波动性上升, 后期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

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半年基本维持在50%以下, 平均为45.9%;下半年明显回升, 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 平均为53.1%, 比上半年平均水平提高7.2个百分点。虽然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走上50%分界线, 但其走势仍显不稳, 最近两月连续下滑, 落幅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分行业来看, 至12月份, 20个行业中, 仍有7个行业在50%以下, 反映出出口回暖并不具有全局性, 结合近期新出口订单指数又出现回落, 说明对目前国际市场转好、出口回升的形势仍不宜过早乐观。

五、资源类产品和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预期上升

购进价格指数在进入二季度后迅速拉升到50%以上, 并在此基础上强劲攀升, 全年平均水平达到55.5%。分季度来看, 一季度平均为45.4%, 二季度上升8.7个百点, 达到54.1%, 三季度比二季度上升5.9个百分点, 达到60%, 四季度又上升2.3个百分点, 达到62.3%。分行业来看, 经过强劲攀升, 普遍较高。至12月份, 20个行业中, 只有烟草制品业可能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略微低于50%, 其余19个行业均高于50%, 其中有10个行业高达70%以上。分产品类型来看, 原材料与能源和中间品类企业最高, 达到70%以上;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型企业稍低, 但也在60%以上。

从统计数据来看, 至11月份, CPI已经由负转正, PPI降幅也明显收窄。11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 历经九个月之后, 终于由负转正。1—11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9%, 比1—10月份降幅缩小0.2个百分点。从国际环境来看, 目前美元贬值和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在继续, 受此因素传导, 我国CPI仍呈继续上升趋势。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 2009年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四季度回升的态势呈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为2010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 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并适时将宏观调控重点从全力保增长转向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上来。

平稳较快增长 篇9

近日, 苗圩副部长、朱宏任总工程师赴哈尔滨参加全国副省级城市经委 (经贸委) 主任第12次联席会议。苗圩代表部党组在讲话中指出, 当前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决策和部署上来,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做到保增长与调结构相互促进,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苗圩强调, 下半年要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推进中小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四是落实质量管理重点工作, 全面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建设。五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监控, 强化重点产业运行组织协调。同时, 他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各城市之间、各城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沟通, 努力形成共商大计、共谋大局的良好氛围。

平稳较快增长 篇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会议上指出,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这次扩大内需中承担了多重任务, 责任很大。全国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 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把扩大内需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周密布置, 扎实工作, 确保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任务。

姜伟新指出, 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要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一、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各地建设 (住房保障) 部门要与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按照规定条件, 尽快做好项目组织和落实工作。各地区已经开工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 要加快工程进度。原计划于2009年开工的项目, 凡具备开工条件的, 要在今年开工。同时要抓紧组织一批新的廉租住房项目, 落实建设用地和资金来源, 为2009年做好项目准备。二、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要加快实施本地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度计划。有条件的地区, 要按照适当超前的原则, 调整经济适用住房年度计划, 加大近期建设的规模;鼓励已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 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对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城市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以按照项目中的廉租住房对象数量给予补助。

二是要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36个大中城市要力争明年底前实现污水全收集和处理;在“十一五”规划基础上扩大全国县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 使全国90%以上县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三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林区棚户区、农垦危旧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积极配合民政、财政等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四是要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在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同时, 加大资金支持, 组织实施好一批重点建筑节能项目。要优先支持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中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的项目, 地震灾区按照重建规划进行建设, 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项目, 以及符合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支持节能改造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公共绿色照明项目。

五是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和规范市场秩序。各地要认真落实差别化的税收信贷政策, 鼓励和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要在中央统一政策下, 因地制宜采取收费减免等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鼓励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建设, 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同时, 要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合理调整价格, 促进交易活跃。此外, 各地还应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 特别是要注意做好年底前房地产项目工程款结算、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姜伟新强调指出, 落实好新增中央投资等扩大内需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务必按照中央要求, 加快做好项目前期准备, 加强工程实施监管,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严肃工作纪律, 切实用好中央投资、管好项目资金, 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

上一篇:质疑探究情境下一篇:调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