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2024-05-04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精选十篇)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篇1

1.1 建设背景

我国广电事业在21世纪初期发展迅猛, 如今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经不再是重点, 媒体资源数字化存储后的高效、高质使用变成了媒体资料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 即原来建立的资料性媒资系统如何管理新媒体。张家口电视台在2009年建立传统资料型媒资系统, 如今媒资系统已经顺利使用4年有余, 为了适应三网融合大环境, 加快张家口电视台新媒体业务的发展, 将原资料型媒资进行了升级改造, 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先进架构, 实现全媒体 (本文中的全媒体是由新媒体和传统的媒体组成) 的存储、管理和发布。

1.2 需求分析

张家口广播电视台是张家口市对外宣传、媒体资源管理的主要机构, 开办有新闻综合、文化娱乐、经济生活、导视频道共4个频道, 每天播出时间为18 h, 主要栏目有《张家口新闻》、《新闻聚焦》、《晚间报道》、《人物》、《德与法》、《文化时空》、《乡村时间》等二十多个栏目。所有节目生产由新闻制作网、专题制作网、文艺制作网、广告制作网共4大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负责;小型资料型媒资系统1套, 负责原有模拟资料的数字化存储。

由于以前技术的限制, 原有资料型媒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三网融合后的管理需求, 因此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整体规划适合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的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

1) 流程优化。结合现有资产管理业务流程, 再造适合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的智能化、一体化、文件化、后台化的新型媒资业务流程, 促使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带动全台的高效。

2) 全媒体。依据张家口广播电视台丰富的媒体资源, 将张家口电视台原有零散的互联网资源进行融合管理, 促使张家口广播电视台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变。

3) 云计算。整合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现有存储资源, 搭建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私有云存储平台, 电视台各种业务资源应用由私有云存储平台按需动态提供服务。

4) 实现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和17个区县间的数据传输、素材共享、编目等功能。

5) 安全。数字化、网络化存储管理带来了网络病毒的侵扰,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保证全台各个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原则是在满足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实际需求情况, 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可靠性, 同时兼顾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

张家口广播电视台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总体思路是:在确保系统安全的基础上, 通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和部署, 最终实现全台内容资源的安全管理;网络系统的设计要以提高电视节目大规模发布为基础;业务规划将以全媒体资源管理为核心, 其他业务子系统的设计和流程的规划也要考虑在内, 以及与制作、播出系统高效和高质量的节目数据交换, 满足远程数据交换, 满足新媒体管理及交换, 完成全台的内容调度、设备调度。设计的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上载、编目、审核、工程打包、后台渲染、媒资管理、新媒体发布、全台网络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网络监控等功能相融合, 涵盖网络电视台、CMMB发布为一体, 同时兼容传统存储管理和调度的大型多媒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满足三网融合后节目内容的管理和发布, 系统平台设计架构由3部分构成, 如图1所示。基础设施和支撑软件为全台共享资源池, 通过统一管理中间件平台进行用户管理、任务管理、资源管理以及安全管理, 向SOA构件层提供接口和信息服务, 而业务应用层则是部署在SOA构件层之上, 实现台内资源的存储、编目管理、快速拆条、快速发布, 实现同一内容向传统媒体平台发布, 向新媒体平台发布, 向张家口17个区县发布。

3 系统组成

根据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的需求分析, 参照广播电视现行规范, 依据广播电视台发展规划, 整个系统设计在线存储容量为200 Tbyte, 采用ISILON X200存储系统;采用Quantum (昆腾) Scalar i500磁带库做近线存储, 存储容量为200 Tbyte, 整个系统提供带宽为1.5 Gbit/s, 转码分发服务由12台服务器集群部署, 台内共230个客户端同时使用, 采用统一的媒体资产管理软件向用户提供操作服务。

张家口广播电视台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主要从逻辑上分为4大平台, 数据流程上分为3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节目准备, 包括内容生产和内容汇聚;第二板块是内容挑选;第三部分是内容发布, 包括传统播出系统、直播系统, 还有新媒体的发布, 如图2所示, 它们分别完成电视台不同的业务需求。

3.1 内容生产平台

“内容为王”是各级广电影视单位的共识, 内容生产平台则基于灵活定义的流水或并行生产流程, 有序地、协同地开展内容高效生产, 为各业务系统提供成品节目生产。

内容生产平台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一个集节目制作编辑、包装、合成、配音、审片、文稿管理和节目管理的智能化业务流程, 满足完整的节目制作到发布流程工作要求, 能够实现网络节目生产制作流程的无带、无纸化, 实现节目素材的快速拆条, 全面提高新媒体制作效率和制作水平, 为今后系统的全媒体编辑管理提供基础, 并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的发展和扩充。

3.2 内容汇聚平台

内容汇聚平台实现多渠道媒体资产集结共享, 如图3所示。广泛收集与接入各类资源, 包括AV, ASI, IP等多渠道信源的集中编单集结收录, 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外来资源的集结, 包括此次17个区县的远程数据交互, 全部通过此平台来管理, 特别增加IP收录功能后使得张家口电视台基于互联网的节目收录变得更加简单。

3.3 内容挑选平台

内容挑选平台具有内容过滤机制, 依靠媒体资源描述及审看以达到内容挑选的目的, 其通过资源池统一调配体系, 全面实现所有资源的快速共享和调配。改进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流程, 通过增加节目挑选审核流程后提高节目质量。

3.4 内容管理平台

内容管理平台依照“私有云”架构设计, 如图4所示, 存储、转码、迁移、合成等数据业务都部署在内容管理平台之上, 依托原有资料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增加高性能存储设备, 增加转码、发布集群服务, 在满足现在电视台内部的资源管理要求的同时, 也可以满足张家口市其他单位的媒体资产管理。通过高安全、高效率的异构媒体网关实现对外的数据交互。

4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功能与特点

张家口广播电视台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 在满足传统资料型媒资系统管理的同时, 还满足了三网融合后全媒体的存储、管理以及发布, 该系统具有4大技术特点。

1) 实现全媒体的多目标、多格式分发和推送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 完全实现了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的管理和发布, 收录格式相比原有资料型媒资来说增加了网络媒体的格式:MPEG-4, H.264, WMV, FLV, F4V, RM等 (支持自定义文件格式添加) 。并且能够实现网络收录下来的节目同时发布到电视台制作网、播出网络, 还能发布到网络电视台、CMMB、IPTV、区县电视台等新型综合媒体平台, 实现同一素材同时按照不同格式、码率、分辨力发送到多个平台的分发功能,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满足三网融合的数据交换平台 (如图5所示) , 将电视台的数据交互和传输拓展到了更宽更广的范围。

2) 系统资源按需动态分配策略

考虑到实现全媒体管理后, 各个平台的不同种类客户端都有业务接入需求, 如何更科学地调配有限的资源, 让所有资源通过统一管理调度实现高效率的使用, 通过先进的云设计, 将全系统资源集中管理, 按业务需求对外部提供服务, 针对张家口电视台各个部门使用业务系统的时间段, 进行灵活调度。例如, 上午编目部门、办公部门使用较多, 他们相比制作部门占用更多资源, 媒资系统会通过后台的MSC调配带宽和后台后服务程序满足其需求, 制作部门的服务就会通过系统策略启动睡眠模式或者调配到其他工作业务较多的地方。通过这种系统资源调配的技术, 为张家口电视台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同时也提升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3) 系统高安全机制, 从系统安全到内容安全

高安全性历来都是电视台关注的重点, 对于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来说, 安全更加重要, 因为其服务的部门更多, 范围更大, 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所有部门业务瘫痪, 造成重大的事故和损失。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 系统和外网连接的通道采用异构安全网关连接, 该网关拥有先进的杀毒引擎, 实现HTTP/HTTPS, FTP, SMTP/POP3协议实时防病毒、防间谍软件、防网络钓鱼、防垃圾邮件、恶意URL阻止、URL过滤、Java Applet&ActiveX插件过滤、配额管理等安全功能。而且其他任何内部子网络进入媒资系统之前都会进过高安全异构网关的白名单验证。系统设计中的所有设备都采用集群部署、负载均衡技术, 实现系统的高安全、高可靠。

为了确保内容的安全, 首先, 采用内容深度解析技术、后台智能审核技术等, 有效解决进入媒资系统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其次, 系统采用独有的文件管理系统, 实现重要素材的多级别备份, 可以实现n+1/n+2/n+3 (n代表文件, 后面的数字代表可本分的数量) 备份。再次,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存储媒体文件机制有别于传统文件存储, 它是采用数据块的方式, 将数据划分成大量的数据块, 最小为16 kbyte, 将存储在不同的物理存储节点, 即便有存储节点损坏, 数据通过校验也可重新恢复, 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4) 部署维护流程简洁、操作简单

原有媒资系统在设备扩容、维护检修时极为不便, 操作步骤繁多;现在新系统的部署和维护非常方便, 因为新系统的架构和传统的NAS或SAN的架构有根本上的区别, 新系统采用了Dstributed FS将传统存储架构的文件系统、卷管理、RAID结合在一个统一软件层中, 创建了一个跨越所有物理设备节点的智能文件管理系统。下面是传统与新型操作步骤的简单对比。

传统媒资系统扩容维护步骤: (1) 设备上架接线; (2) 规划布局; (3) 计划READ配置, 需要什么样的READ; (4) 计划光纤通道和网络; (5) 安装光纤交换机; (6) 安装光纤网络; (7) 安装和配置HBA; (8) 设置READ, 初始化阵列; (9) 创建卷;格式化卷; (10) 安装文件系统; (11) 调整节点匹配的大小; (12) 网络设置; (13) 共享数据; (14) 连接负载均衡系统; (15) 考虑什么卷给什么系统使用。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扩容维护步骤: (1) 设备上架接线; (2) 打开开关。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扩容维护相当简便, 节省了大量时间。

5 总结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满足全媒体资产管理的同时, 也要注重安全的考虑, 从多方面考虑系统的易用性, 梳理了业务流程。新型媒资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电视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为张家口广播电视台从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型媒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如何完善适合三网融合环境、全媒体环境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仍在不断努力探索中。

广电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分析论文 篇2

(1)从业人员普遍没有认识到媒资系统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

媒资系统将是未来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核心系统。为什么说它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这是大家普遍没有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就包括不少技术人员对它理解也不深。更有不少领导和同仁认为,它不过是一个技术手段和技术系统而已。但是对它能够带来的变化和连锁反应,因为没有更多的了解与学习,包括亲身的体会和使用,使得大家普遍都难以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就更难以领会到它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了。

(2)国内广电系统的媒资管理,相对于金融等行业,起步较晚,导致我们普遍缺乏整体运营的观念。

因为起步晚,到底该怎么做,系统内有些什么好经验可借鉴,也是缺乏的,摸着石头过河,比比皆是。所以,我们现阶段各级广电机构和台站所拥有的设备和系统,相当部分都是根据模拟时代工作的需要和工作流程而产生和设计的。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排斥与互不兼容也是普遍现象,而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媒资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它采用完全不同的数字技术、运营理念和管理办法,给广电行业的从业者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和冲击也很正常,未来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营运和管理,更是需要大家用心思考和学习的。

(3)不少单位单纯从技术与设备角度考虑媒资,普遍由技术部门提出建设和营运方案,在设计前期易忽视对用户意见的搜集与整理。

媒资能否建好且实用,绝非技术部门一家闭门造车就行,用户需求至关重要,特别是前期若忽视对使用者意见的搜集与整理,易对其在整个集团或体系中的定位与功效等考虑不够。特别是因安装使用这一系统后带来的连锁变化与影响等,都可能因与用户等沟通不够而出现一些该有功能的遗漏或缺失,不需要的又可能因部门的利益而扩大化。结果建成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

(4)广电系统在媒资系统的存储和应用特点研究和思考上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应用明显不足。

现在大家的想法与需求很多,也陆续推出了一些系统,但这些系统都不够稳定,且系统间还有不小差异,普遍不兼容。而重庆一些区市县建媒资系统,因条件所限,相关领导就提出能否用几十万来建,更多的是希望花100万至300万能够建成适合区市县要求和特点的中小型媒资库。但不难想象,从几十万到上千万,这其中不同的投入必然导致不同的效果。然而,在实践中,它们的效果好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这是需要通过应用来检验的。因此,广电系统的媒资从业人员应树立相应的观察和研究意识,从最初设计阶段起,就有计划地搜集、记录、分析、研究媒资在应用和运行中出现的各类状况,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使用的层面,否则无法改进和提升系统的整体功效。

(5)媒资应用效果和绩效评估较复杂且涉及多方利益,导致不好操作。媒资建设效果好否,是否满足了用户需要?

特别是大量采集的资料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有多少是无效冗余,有多少是有效、高频使用资料?应怎样评估其效率、效益?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媒资应如何来科学分类评估?这尽管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但囿于技术和评估手段的有限,特别因为应用和研究的不足,导致了在这一环节上的普遍性缺位。另外,不少建设者也因为身处利益关联者的地位,也难以自亮家丑,因为一旦全面评估系统绩效,势必优劣立现。

(6)没把各方情况吃透,不顾自身条件,贪大求全,建成后发现问题多多,使自方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媒体先后有些媒资项目上马,但是都不很成功。这里面既有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也有作为先行者,无可借鉴成功经验,探索成本过大、经济实力等各方面还不匹配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失败教训也给我们今天的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从相关的案例和分析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当事人和决策者,往往可能受媒资建好后美好愿景所鼓舞,在建设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实际需要和条件,而只是唯恐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脑袋一热蜂拥而上,评估不够,只想又大又好,导致建成后效果不彰。

(7)对媒资的建设规模与投入产出比等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

说到媒资,大家很容易想起目前中央电视台庞大而巨额的投资。据中央电视台同行介绍,处理成本在初期是9000多元/小时,仅这一项支出就可能让省级以下的广电各级决策者们望而却步。而即使小一些的系统也动辄上百万至一两千万,甚至更高的投入。所以,对多数省级广电集团或更小的地市级传媒而言,的确是不小的负担。可各个集团或单位,有无必要和中央电视台一样,搞大而全,尽可能保存更多的各类资源?这是很多单位决策时普遍遇到广电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中易被忽视的共性问题探讨的一个难题。事实上,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的地位与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一家地方级媒体无法超越与比拟的。而各级地方的媒资系统完全没有必要贪大求全,但确有不少地方电视台的领导放出豪言壮语,希望与中央级媒体一较高下,打造或是中部,或是东部,或是全国之最的媒资系统。这种志向让人钦佩,但是否有必要?有资源与之匹配吗?媒资系统到底建到多大规模是合适的?怎样投入是最优质的?投入与产出比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比例才是科学的?这种种的疑问,都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还不多,而使其成为正确认识与理解媒资建设的难点。

(8)广电系统的各级领导对媒资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认识上普遍欠缺。

由于媒资是一个比较复杂与功能全面的系统工程。而在广电系统中,各级主要领导相当部分是从事新闻、经济或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学科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在理解具体技术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时,有一定困难。早期一些广电媒体已上了播出网,制作网等系统,所以,在很多领导的意识里,认为媒资也就是一个功能更全面一点的存储系统而已。基于此,他们往往把存储与制作网、播出网的数据交换当作了首要的问题。而实际上,对媒资而言,制作网仅仅是其部分数据来源而已。其他的如卫星接收,各种模拟磁带数据采集,日常的新闻素材采集,各类文字、光碟等资源及广电网络传输等多种媒体都有可能构成媒资系统的数据来源。应用来说也不可能仅仅SDI、DVB播出,而流媒体、网络电视、云端存贮及计算、工业4.0等多种新技术,全集团或全台的综合业务管理等都可以通过此系统来发挥和显现作用。对此,因为技术的难度与壁垒等多种因素,使不少领导对它认识不全面、不到位,难免会对其应用和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9)广电系统的素材管理普遍缺位,新闻素材管理更是大大缺失。

电视台、电台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巨大设备投入而拍摄的珍贵素材带,尤其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新闻素材带,本应很好地加以保存,并可在以后的节目编辑中反复多次使用。但目前情况是,不少省级台的同仁都询问我们有必要保存素材吗?特别是新闻素材更有必要吗?有成片不就行了吗?因为不少台都不搜集新闻素材,但实际情况是每天记者编辑拍回的新闻素材,因节目时间所限,能播放的非常有限,那些难以再现的珍贵历史画面,由于没有相应的设备和管理手段加以保护,往往被无情地删除,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我们所在的部门恰恰就极大地弥补了这一块工作的不足。目前,我们所在的科室,经过几年的运转,已经保留了几万条经过处理的新闻素材,而2008年仅仅常规素材带的使用量就达到12567盒/次,近几年常规素材的使用也是普遍上万盒/次,可以说全集团各部门对于我们的素材带是极为依赖和需要的。而素材内确有极为宝贵的信息与内容,对节目创作显然大有帮助。虽然,它们的一些画面非常敏感,不少不能播出,但是,用于科学研究或历史性保存,无疑又是不可缺少的。而在重庆范围内的地市级电视台,不少同行因为意识或条件所限,也是大部分电视台不对素材进行筛选和存贮等处理,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素材资料的流失。

(10)电视台保存有大量的播出节目带,现在媒资建设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新闻、体育、文艺等各类有自制版权的节目正是电视台的独特价值之所在,具有很强的重复使用性,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以备将来之用。但是由于模拟磁带容易老化,给节目的长期存储带来困难,同时模拟磁带经过反复编辑,对信号质量损害较大,导致许多节目带已经无法使用。而现在重庆不少电视台采取的方法就是简单地把它数字化处理即可,而同步的对其挖掘性的开发与研究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开展起来,这也影响了媒资整体功能的发挥。

(11)在存储对象和怎么保存的问题上,省市级媒体之间的意识差别不小。

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电视新闻中心资料科为例,现在按照集团相应的技术和要求,所保存的主要是磁带资料,即视频部分。采取BET、DVCPRO、数字带及SONY数字蓝光碟保存这几种方式,另外就是针对部分重要的时政内容,因工作需要和方便各方调用,也采取了使用DVD、VCD光盘存贮的方式。而全台对节目文档、台词、摄制记录、字幕等,没有条件也没有要求进行保存。这也是国内不少电视台的做法。而我们认为:更科学的节目资料保存除视频、音频外,还该有文字、图片以及相关的数据等,在存贮磁带、数字化光碟等介质外,也应有文稿、唱词、图片、光碟和编目信息等多个内容在内。在资料部门的定位上我们提出的是:努力做到“三服务”:暨资料部门应为广大记者、编辑创作服务;为新闻及节目管理服务;为新闻研究服务。然而因为条件等诸因素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尚有不小差距。我们有幸在重庆相关会议上做了发言,对重视媒资和资料存贮等进行了呼吁,使一些区县广电系统引起了一定重视,并设立了相关岗位和资源,但也还有一些区县仍然认为多此一举,保留播出带足已。这也就是真实的状况。

(12)电视台的记者、编辑手中,不少同志都建有小而全的个人资料库,如何及时回收、共享并合理调动这部分资源思考还不够。

记者、编辑手中的资料不仅对个人而言非常宝贵,同时,也是媒体单位非常稀缺的一笔资源。它们是否能完好保存、全面管理和充分再利用均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这也是关系到技术提升和多种业务开展的一大战略性行为。而各类影视资料,特别是磁带保存的这些资源,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大量的各类非成片类的节目长期以来散落在记者、编辑手中,缺乏系统管理。怎么抢救、发掘它们,使其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怎样尽可能采取较好的方式,使大家都愿意主动将手中的资料拿出来共享,这是不少从事媒资工作的同仁们普遍都感觉头痛的难题。据我们所知,中央台采取了一些较好的做法,但省、市级电视台为此采取得力措施且取得较好效果的还不多。目前这些资料分散在各部门和编辑人员、记者手中,有些已经无法找到或损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3)先进的技术系统与专业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作为一个相当先进与高效的系统,它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对每天采集的资源进行鉴别、分类与处理,如何更好、更主动、更高效地服务于各方,特别是及时地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重庆广电集团等不少省级电视台所采取的方式是:原有旧的节目的编目及数字化处理等,交外来承包公司,而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则由媒体自行处理,这难免就造成了一些环节的相互脱节。而在专业化分工的今天,能否引进或培养一批技术基础好、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不仅仅是后期的工作能否胜任,其实已直接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发挥了。在北京、上海等同行中,他们配备的各类专业人才是比较齐全的,硕士、博士等分工明细,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已经充实到了媒资建设的各个岗位。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不少岗位的任职资格基本上均为硕士研究生或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当然,他们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准,地方台与之相比肯定有不小差距。但是其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代表了这个领域未来的用人发展方向。没有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再高级的媒资系统要想充分发挥作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二、结束语

对媒体资产管理的认识 篇3

一.媒体资产管理概念

目前,从跨国媒体巨头到国内的电视台,都在纷纷建立或更新自身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关于媒体资产管理,BBC的定义是:一个通过许多过程来运行的商业功能,这些过程包括创建和发布媒体产品,比如,一系列涉及到认证、描述、存储、获取、重用等的活动。国内对媒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是对媒体资产内容进行数字化加工储存和网络化传输应用,主要指媒体利用所拥有的软硬件系统以数字化方式对媒体资产内容加工、处理、应用保存在相关介质。

二.充分认识媒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媒体资产本身就是针对节目和素材等相关内容资产而言的。

电视媒体作为全社会拥有信息量最大的行业,自身积累的节目存储资料磁带少则几万盘,多则数十万甚至近百万盘,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珍贵资料。但由于传统的存储介质对保存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也有一定的保存期限,超过期限就会出现磁粉脱落、磁化、退磁、机械性损伤等问题,不易于资料的长期保存。同时,一些珍贵的素材资料长期散落在编导手中,很多影像资料已不可再生,致使这些资料无法重复利用,更无从谈及保护了。媒体资产数字化最终的落脚点即是抢救保护节目资料与达到节目资料的再利用的最大化。对新闻、专題、影视剧、综艺、体育、纪录片、素材等不同类别的媒体资产,要加快数据化上载及编目工作,建立在线并具有检索和下载功能的数字化节目资料库,真正实现保护资料、资料共享、媒体资源储备的发展战略。

三.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制度建设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根本保证。要完善符合现代组织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磁带库房管理制度、音像资料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制度、节目资料收集管理制度、电视资料编目标准化等,更好地用制度进行管理,用制度保证运行。同时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努力使媒体资产工作者与媒体资产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二)建立数字化存储平台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技术保障。媒体资产管理范围内的数字化加工存储,不仅是指从技术角度将原来媒体所拥有的各种介质、各种制式、各种状态下保存的视音频节目资料,按统一的标准转化为数据文件,同时还包括运用同样的数字技术标准,对节目素材及相关资料进行编目、著录、标引等内容加工处理,形成内容数据与元数据相关联的数据库,从而实现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以多种方式对这些节目资料及相关数据的检索、查询、阅览、传输、复制和运用。

(三)规范化的数据编目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音像资料编目就是利用档案学中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知识,借鉴图书、档案资料编目的实践方法,由编目规范、编目细则、节目资料分类法、规范词表等共同构建数据编目生产的标准体系。 通过编目能帮助媒体资产管理实现符合信息分析整理特点的应用功能,并有效地构建起实现内容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整理的平台。为此,编目的细致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媒体资产能否被有效利用。

(四)提高媒体资源人员素质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智力支撑。随着媒体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媒体资产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媒体资产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同时更要具备对媒体资产内容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要不断强化媒体资产工作者的资料意识,积极培养资料编研型人才。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效益,积极地为节目生产制作提供资料的应用性服务,更好地使节目生产人员树立起保护资料和使用资料的意识。

四.增强媒体资产管理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实质就是组合”,这是“创新之父”熊彼特早已得出的一个结论。各个媒体的音像资料室的节目资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档案性质,电视台库存的节目磁带经过数字化加工储存,网络化传输应用,为媒体资产的交换和重新利用提供支持。而媒体资产的内容共享化,使得以往节目资料掌握在一个栏目或某一个人手中逐步扩展到所有的媒体人员,这样才能把节目资料的内容价值充分得到体现。也就是说,媒体资产管理已与节目生产相融合,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和管理平台的建设,节目的生产理念有所改变,媒体资产的利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继而推出新的媒体产品。特别是随着媒体资产管理和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而这些新媒体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容的支持。

面对日益迅速增长的媒体资产如何进行有效的通信、传输、转换、存储、管理和利用,使得提升媒体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紧迫。我们要按照媒体资产管理的规律和要求,精心整理加工并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借助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使这些资源增值,更好地发挥媒体资产管理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新型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浅析 篇4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 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性管理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形成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新体制;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调剂中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一、建章建制, 规范运作, 强化管理

(1) 针对目前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可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 制定各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2) 建立乡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调剂中心, 建立资产调剂制度, 制定调剂办法, 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新购、新建的资产, 首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可以运用拍卖、联营、租赁等形式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 采取激励、惩罚措施相结合方式, 促使资产占用单位及时清理闲置资产。为了保证资产处置的公平公正, 应通过调剂 (交易) 中心, 以集中处置方式为主, 拍卖和调剂应作为乡镇行政事业性资产产权转移的重要方式, 对管理维护成本高的资产即可予以处置。

(3) 建立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 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存量资产的数据, 并通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状况。

二、创新“非转经”国有资产的管理形式

(1) 所有权的集中化管理。改变目前财政资金拨付到单位转化为实物资产后为使用单位终极所有的现状, 明确占用单位只具有使用权、委托管理权, 而不拥有所有权。所有权应集中于出资人, 在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使用者的制约。

(2) 使用权的动态化管理。即国资部门依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情况与占用、使用情况, 随时进行调剂使用。在乡镇财政所设立国有资产总台账、“国有资本金”专户和受托管理、使用部门的分户账, 记录实物资产总量和分布状况, 并进行微机信息化系统管理。

(3) 收支的预算化管理。第一, 国有资产的闲置, 也是一种浪费, 财政部门应支持使用部门在完成职能的前提下, 将闲置的资产通过“非转经”的途径创造国有资产收益。第二, 各单位在编报支出预算的同时, 填报占用资产使用权的再确认申报表;财政部门在核实支出项目合理性的同时, 查验各单位占用的各项用途的资产存量状况, 并加以对照, 从而发现某些资产占用量是过多或不足的确切数额。如果过多, 还要将其多余的资产进行重新调配, 调剂给需要的单位, 用以抵冲所需增加支出的财政资金。

三、结合“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

(1) 强化领导, 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 建议县级政府迅速成立乡镇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尽快出台《关于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在此之前, 禁止乡镇自行处置国有资产, 国土、房产部门停办一切与乡镇国有资产处置有关的办证手续。乡镇也要成立相关机构, 负责制订本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措施、规划, 讨论和决定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乡镇财政所设立资产管理办公室 (简称资产办) ,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主要负责对资产实行监管, 防止资产流失。

(2) 整章建制, 规范管理。一是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包括核算、报表、计价、评估、指标考核等。各乡镇必须制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 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二是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制度, 在设立台账、加强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定期盘点清查, 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及其存量、配置等情况。

(3) 盘活存量, 有序处置。一是着力提高效能。建议县级政府成立国有闲置资产调剂中心, 使资产合理流动。可以通过公开拍卖, 进行土地使用权、房地产产权等转让, 盘活闲置的土地和房屋等资产;也可以结合人员分流, 鼓励干部职工利用现有闲置资产创收, 使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还可以运用行政手段, 采取有偿或无偿的方式, 在部门间进行产权调剂转让;也可以评估后抵债, 减少债务压力。二是严格审批程序。乡镇资产 (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 账面单价在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处置, 必须经国资部门审批同意后, 方可按有关规定处置。涉及评估现值在10万元以上的资产, 必须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转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在财政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公开拍卖, 严禁暗箱操作。严禁乡镇与国土、房产部门协商谈判, 以“整体打包”方式办理国土及房产交易手续。对固定资产出租形成的收入, 要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严禁坐支、挪用。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篇5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版权管理;版权开发

媒体资产管理(Media Asset Management)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案是在美国IBM公司的推动下,于2000年前后引入中国的。经过多年来的普及推广,目前传媒行业已经普遍接受了这个概念,一些有实力的电台、电视台,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陆续开始规划和实施相关项目,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成为数字化时代传媒技术升级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版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传媒机构都成立了版权管理部门,以应对日益棘手的版权问题。但是,由于对版权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职能范围、部门设置等存在模糊的或者不同的认识,加之部门本位主义的影响,使得很多具体工作难以开展。本文将版权管理纳入到媒体资产管理的范畴当中,并试以电视媒体为例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一、媒体资产的本质是版权

作为一个专业概念,媒体资产(Media Asset)并非一般的人、财、物资产,而是特指数字化数据化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内容资源。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技术和管理解决方案,对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存储、加工,提供检索查询、生产制作、信息发布等功能和服务。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存好内容资源,更重要的是使之得到价值最大化的开发利用,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媒体资产属于无形资产。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媒体资产的本质是版权,是传媒机构作为内容作品的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所享有的各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因此,只有拥有版权的内容资源才是真正的媒体资产。

以国际产业分类为依据,传媒业属于版权产业,是以创造享有版权的作品作为其主要产品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之前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版权管理从传媒产业诞生之日就已开始实行,成为促进传媒产业发展的基础。BBC、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国际大型传媒集团都非常重视版权管理和版权开发,其传播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不仅在了二报刊出版、频道和新媒体平台运营所带来的发行、收视和广告价值,而且还在于强大的内容版权输出能力,版权销售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以BBC为例,作为欧洲最大的电视节目出口商,BBC不仅向全球出口自己的节目,还利用全球销售网络与渠道,代理出口其他电视台的节目,其出口量占英国电视节目出口的50%左右。2005年,BBC共销售4万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内容,销售收入达1.71亿英镑,利润达3170万英镑。此外,BBC家庭娱乐产品(含DVD、录像带、有声读物等音像制品)的经营收入达1.68亿英镑,利润为950万英镑。可见,内容版权的开发和输出能力已经成为体现国际一流媒体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相比之下,由于我国的版权保护法律出台较晚,传媒行业版权管理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完成。不论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内容出版、播出当中版权不清晰的情况比较普遍,传媒机构往往既是版权盗用者,也是版权侵权的受害者。同时,由于整体上版权开发经营能力的不足,传媒机构的收入来源过于依赖广告,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二、版权管理的核心是版权信息管理

我国传统媒体的版权管理起步较晚,不论是新闻出版还是广播影视业,早期都没有专门负责版权管理的人员与机构,更没有完整、系统的版权管理模式。不少从业人员对版权管理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范畴的认识比较模糊和狭隘。比如,认为版权管理与原来涉及版权法律事务的工作类似,因此,把版权管理工作归入法律事务部门,版权管理的职能偏向于起草各类版权格式合同文本、审核版权合同、应对侵权与盗版纠纷等等。

近年来,在推进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对版权管理的职能定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媒体资产管理的对象包括内容数据和元数据两部分,其中,内容数据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以及相关数据;而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其基本功能是保证数据的可查找和使用。版权信息是构成元数据的重要内容。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例,节目的版权信息包括作品名称(正题名、副题名)、著作权人姓名或名称、作品责任者、作品类别、作品来源(如自采、合作、购买、交换、受赠或者其他),权利权限(如复制权、发行权、放映权、改编权或者其他),权利期限、权利许可方式、权利地域等等。当然在电台、电视台还应该包括使用方式、播放时间(栏目、频率)、使用长度及使用次数等等。

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元数据也就是各种编目信息,通过编目系统进行著录和管理。目前,我国多数电台电视台都存在大量版权信息模糊不清的节目,在媒体资产库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系统空有版权无数据项却无法填写实际内容。节日资料版权状况的不清晰,极大地制约了媒体资产的价值评估和开发利用。这就促使媒体机构厘清版权管理的职责定位,将其从法律事务部门中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

实际上,版权法律事务处理只是版权管理的职能之一,版权管理的核心是对版权信息的管理,其本质上仍然是信息管理;而版权法律事务处理只是针对版权法律纠纷问题进行处理和调解,以及与版权相关的谈判、合同的审核等工作,主要是事务性的工作。当然,两者也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有效的版权管理,清晰的界定版权,可以尽可能减少版权纠纷和保护传媒机构自身的版权权利;另一方面,版权信息的处理必须以相关版权法律为依据,一些涉及版权的法律纠纷处理结果,会进一步促使传媒机构改进和完善版权管理工作,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所以版权管理工作与版权法律事务处理工作既有所区别,又相互依赖。

在整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当中,版权管理部门是版权信息处理的归口管理机构,负责对内制定版权标准,规范版权信息的采集、加工、保存,对外监督版权授权、维护媒体资产及衍生产品的版权利益。由此可见,版权管理构成了媒体资产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媒体资产管理平台中实现内容版权价值最大化的支持保障环节。

三、实施以媒体资产开发利用为导向的版权管理

1、开发媒体资产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解决了媒体内容资源长久保存的问题,但是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存而保存”,内容资产只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

用才是名副其实的资产。反之,如果不能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使媒体资产能够有效地被再利用,整个系统的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营维护费用将成为可怕的“沉没成本”,成为一个用不上又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以香港无线电视台(TVB)为例,其2008年总收入44亿港币中的一半来自于节目发行和海外付费收视业务。TVB经过数十年的创作积累形成了庞大的片库,大量TVB的新老剧集至今仍在内地和海外市场播出,这些节目的制作成本投入是一次性的,而产出却是多种形式的,而且可能是长期的,这就是媒体资产版权价值的可拓展性。反观我国内地,大多数电视媒体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仍然高度依赖广告,这已经成为制约电视媒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传媒机构也应该转变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外延与内涵并重,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道路。提升媒体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媒体资产对内对外开发利用效益是传媒机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2、版权管理是版权价值开发的前提和保障

媒体资产的对内对外开发是以拥有版权为前提的。以电视媒体为例,电视节目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属于“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范畴。同时,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的,受到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视频资料等等。电视节目的版权关系涉及著作权人、表演者、嘉宾等诸多权利人。我国《著作权法》赋予电视台使用已发表作品的权利,即可以在事先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作品,事后再付费。但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法定许可的范围仅限于电视播放,如果要进行二次利用,诸如网络传播、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等,则需另外获得著作权人或相关表演者、嘉宾的许可。因此,节目版权是多种权利的集合,节目版权可利用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与各种权利人的合同约定。

版权管理工作是贯穿于电视业务全流程当中的:“一是在立项阶段,应制订节目摄制完成后如何利用版权的计划,由此确定如何处理与节目中涉及的权利人的版权关系;二是在制作阶段应与权利人签订书面版权合同,并妥善保存合同;三是在节目审查阶段,部门领导应监督是否已按计划处理好版权关系;四是在入库阶段,标注节目的版权信息,同时将文档资料一并入库;五是在播出阶段,查明已列入播出计划的节目是否有播出期限和次数限制,保留播出记录;六是在出库阶段,记录版权使用信息,防止超权限使用和不当利用行为;七是在开发阶段,节目开发应在版权权限范围内进行,对仅有播放权的节目在开发时需再次取得相关权利人许可,详细记录开发信息。”

由此可见,版权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通过处理好内容生产制作过程中的版权关系,为后期开发创造条件,扩大版权开发的价值,增加版权开发收入。

3、版权管理与版权开发的机构设置

目前,国内外传媒机构版权开发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设立专业公司进行开发,版权部门负责进行专业指导和合同审查控制。传媒机构下属版权开发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有其自身的利益目标,而版权管理部门则需要站在传媒机构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统筹考虑全台节目版权资源的利用;另一种是由版权部门直接进行开发,或者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方式,将版权管理职能与市场开发职能进行一体化的运作。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传媒机构大多积累了大量版权历史遗留问题,版权清理工作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版权开发的重要原因,在不负责版权开发的情况下,版权管理部门往往缺少加快版权清理工作的动力。因此,笔者认为由版权管理部门同时负责市场开发,是能够较好地实现责权利统一、加快版权开发工作的机构设置方式。

以上海广播电视台为例,其2008年的版权销售总收入已达3.7亿元。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中心与负责市场开发的五岸传播公司实际上就是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方式进行运作的。目前,五岸传播公司与全国30个省市区的300多家国内电视台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网络,国际销售已触达3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外交部、文化部和广电总局等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报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规划研究 篇6

关键词:媒体资产,数字资产,媒体资产管理,数字资产管理,新媒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的高价值附加,引起各界争相追捧。而天生以信息为核心产品的传媒,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各种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媒体信息化建设更是如火如荼。从新闻的采、编、发流程全面信息化,到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全媒体共享;从单一的、区域性的、行业性的运作模式,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化运作模式。媒体的规模不断扩张,人员数量日渐壮大,信息量更是迅速猛增,而这一切也向传媒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资产管理。目前,“媒体资产管理”已成为新时期传媒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并重点实施。如何管理好、利用好自己的信息资源,各家传媒企业都在争相探索并不断创新实践。

1 媒体资产管理概述

1.1 媒体资产

“媒体资产”,广义上来讲,包括媒体所拥有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储备的资金等属于媒体的一切财产;狭义来讲,就是数字资产,即媒体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具体到不同的媒体业态,又各有侧重。对报业来讲,各种稿件、图片、版面文件、网页、背景资料信息等用于出版或服务的数字内容都是报业的数字资产;而对广电来讲,数字资产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主要还是集中在大量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内容上。

1.2 媒体资产管理

媒体资产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其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最终结果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何才能使其产生价值呢?这就要进行媒体资产管理———MAM(Media Asset Management)。

媒体资产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以数字资产的获取、存储与重复利用为目标的新技术,主要应用于新闻媒体、图书出版、娱乐服务及政府医疗等富媒体(Media-rich)行业,又称数字资产管理(Digital Asset Management)。应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加工、保存和管理各种形式的数字资产,并提供数字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手段,使数字资产保值并增值。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虽然媒体资产管理所涉及的技术非常多,但总体分为生产、存储、交换、发布四个层面。

2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资产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2.1 集团媒体资产管理发展现状

国内媒体资产管理起始于21世纪初,在影视媒体中率先发展,报业媒体资产管理稍稍滞后,但发展速度极快,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很大扩展。媒体资产管理作为一个新兴技术领域被普遍接受以后,很多报社都在积极的规划实施。但由于个体条件差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已经全面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益;有的部分实施;有的还在规划设计中。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现有九报三刊一网,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进度上紧跟业内先进水平,做了一些工作,但不全面,如信息采集系统,各单位分部进行,没有规范、统一的信息入口;新闻资料数据库建设落后,仅仅停留在拷贝复制的阶段,没有进行信息资源的再加工,无法直接再利用;信息资源发布方式少,形式单一等。系统建设尚在部分实施阶段。

2.2 存在的问题

与全国同行相比,就整体发展水平,以及长远规划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集团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各子报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制约了整体步伐;二是,信息资源开发再利用程度低,对信息的处理还处于一次加工,一次利用的阶段;三是,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程度低,各系统间标准不一、接口不同,存在信息孤岛;四是,部分信息系统趋于老化,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新需要。

2.3 改进措施建议

目前的发展现状,离我们的要求相差很大,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一是,要从集团层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新闻信息的采集、编辑、加工和存储流程;二是,尽快升级信息数据库,以标准化的格式存储各种信息资源,达到对信息资源的共享、集成以及“一次开发、多次利用”的目的;三是,整合业务流程,开发系统互联接口,加强各业务系统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四是,积极应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加快业务系统的升级更新,积极探索并尝试新技术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3 集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规划和方案设计

3.1 规划目标

集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总体规划目标是:在集团内建立起统一的信息资源生产、加工、存储平台;借助资源、资本整合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发布平台,达到信息资源的复用、增值最大化。

总体目标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内,要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生产、加工、存储平台。这是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其中又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要统一标准;其二,要符合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形式的信息我们就能第一时间的供给。这要求我们生产的信息产品一定要是标准化的东西,要符合市场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二是对外的,就是说产品有了,如何推向市场实现盈利的问题。盈利是我们进行媒体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3.2 规划原则

系统规划原则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灵活创新,安全适用。统一规划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只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集团的机制改革、流程再造、组织架构相配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分步实施体现了务求实效,在财力、时间等因素影响下,必须分步实施;灵活创新是对新事物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根据新事物的特点,匹配灵活的体制与制度,能有效地推进其发展;体系安全是健康运转的根本保障,免除后顾之忧。适用为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资源有限必须合理利用、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杜绝浪费。

3.3 功能要求

3.3.1 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该系统应用信息采集、信息接收、信息自动处理及信息标准化技术,实现对不同来源、格式信息的采集、接收、预处理和标准化入库功能。包括信息抓取、文档数字化、电子文档处理及标准化入库等功能,并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统一接收以及和其他应用系统的开放采集接口。

3.3.2 强大高效的信息检索功能

信息数据库查询检索要支持多种索引方式,如全文检索、字段限定检索、布尔检索、前方一致检索、相邻检索,检索方式灵活,检准率高,海量数据检索秒级响应;支持二次检索、高级检索,支持基于后控词表的相关词、下位词的扩展和智能化检索;支持用户定制检索结果排序输出。

3.3.3 统一认证管理与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

统一认证管理平台提供用户的分组管理权限认证和基于数据采集、审核、签发的数据维护权限认证功能,以及基于资源访问和用户行为的日志统计分析功能;个性化服务平台提供基于用户权限认证引擎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力,使不同用户获得不同的应用功能,并获取权限范围内的个性化信息。

3.3.4 企业级的数据库安全存储要求

数据安全是数据库管理的核心问题。特别在报业集团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技术方案中对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项目来实施,要求具备多级存储备份和恢复。达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灾难事件的应急防备。

3.4 技术方案设计

通过以上的规划分析结合业内实践经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见图1)分为三个层面:应用层、协同层和数据库层。

3.4.1 应用层

应用层中包含集团所使用的各种应用系统的集合。分为三种类别:业务生产类、经营管理类、新媒体及增值服务类。

业务生产类系统是信息资源的源泉,是信息资源采集、加工的场所,是各家报纸所关注的核心业务。其应用系统基本包括:新闻采编、图片管理、排版印刷、历史资料规整等。其中以新闻采编系统为核心。

信息技术在报业经济管理的应用,与新闻采编业务相比,略显滞后,但效益明显,目前主要包含广告管理、发行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

新媒体及增值服务类业务的发展带来很多新需求及相关的业务系统。其中包括,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有关网站管理、网络服务、网络开发等方面的业务系统;以及以移动终端、无线传播为中心的无线运营服务方面的业务应用。此类业务系统是整个应用层中最活跃的部分,增长与更新都非常迅速。是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平台。

3.4.2 协同层

建设集团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标准化整合规范,使集团分多次建设的各类应用系统融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让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耦合方式更为模块化和规范化,真正消除信息孤岛。协同层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为集团领导及时提供各子报、子机构及各业务实体的运营状况,方便集团领导统筹管理,并对核心业务直接控制。协同平台包含两大子平台: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决策支持平台。

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标准和开放的接口规范,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流程、界面三个层次的整合;在决策支持平台上,能够实时分析单独子报的运营情况,如广告业务情况、发行情况、财务成本变化等,同时实现数据变化之后的分析钻取功能,使领导层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3.4.3 数据库层

根据功能要求中对数据库建设的描述,建立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海量数据库体系。把集团所有数据集中存放,具备强大的信息归并处理和全文检索功能。应用数据挖掘及知识管理技术,集成信息资源的整合、创建、管理、挖掘和共享,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服务平台。帮助集团对各类型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分类、管理和共享,并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实现信息价值的复用、增值。

4 报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施与发展趋势

4.1 报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施

媒体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系统。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业态的蓬勃发展,在信息资源复用增值方面的新业务、新创意层出不穷。要充分考虑系统扩展性,预留适当扩展接口,以备使用。媒体资产价值的提升,首先需要大量的信息和高质量的内容,还需要可靠的技术支持体系,更主要的是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本质是充满活力的新体制。通过媒体资产管理实现以技术推动媒体企业更深层次的变革。经济和技术基础是打造媒体资产管理的基石,领导是推动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务实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是媒体资产管理的关键,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是实施媒体管理的根本。任何缺失,都可能影响一个MAM的成功实施。

4.2 报业媒体资产管理发展趋势

媒体资产管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实践后,已经显出了自身的应用价值。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以及传媒企业自身的发展转型,新的应用需求不断产生,会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媒体资产管理的发展,要紧紧跟随传媒企业的发展步伐,及时满足新的需求。未来,随着传媒企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业务流程加入到信息系统管理中来;信息资料的格式、存取接口会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促进传媒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发展;今后的媒体资产管理将更加侧重于信息资源价值的开发与增值,复用增值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本质所在;存储数据库的功能也会更加强大,信息检索更加方便快捷,会出现一批信息高度集成的超级数据库,带来更大的信息增值空间。

5 结束语

媒体资产管理的应用起始于电视媒体,报业媒体的应用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特别目前,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受新媒体冲击最大报业传媒,面对关乎生死的挑战,不得不全力应对,不断探索如何转型发展,大胆尝试各种跨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型经营业务模式,掀起了一股股波澜壮阔的变革之风。可以预见,与新媒体发展紧密联系的,媒体新技术应用的代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必将在报业转型过渡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报业传媒信息化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参考文献

[1]冯广超.数字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建星.传媒的运营时代[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4]李建新.媒体战略策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Pavlik J V.新媒体技术[M].同勇,张平锋,景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马丁·威尔逊.信息时代[M].施昌逵,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篇7

一、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及其产权运营手段

在政府与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之间, 往往存在多个产权经营层次, 需要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来从事对下属国有企业的产权经营与管理。由于国家独资公司有利于强化政府对公司经营行为的产权控制, 往往为第一个层次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采用;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比较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的流动, 可以优化产权结构。因此, 这两种组织形式常被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产权运营手段。只有根据不同产权运营的特点采取不同类型的公司形式, 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实现国家计划调控与市场调节、国家资本优化配置与社会资本优化配置的有机结合, 最有效地发挥这种现代国有产权运营组织的作用。

二、实证分析与存在问题

1. 以深圳为例。

1988年,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 组建成立了第一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 在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最早迈出步伐。1992年, 又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后经三次大调整, 形成了目前既有统一管理、又能区别对待的国资管理体系:市府授权直属特设机构———市国资委, 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并组建一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把那些大型龙头企业 (行业主导企业) 分离出来, 由政府国资委直接授权经营;其他所有的国有企业划给控股公司所有;政府赋予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出资者的权能, 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 构建出了二、三级体系并存的国资管理新格局。例如:控股公司以产权管理和资本运作为主要职能, 作为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辅助平台, 主要职能是根据市国资委授权对部分市属国有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 按主导产业属性和资产规模进行资产重组;作为深圳市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调整中剥离资产的整合处置平台;承担对市属国有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按照市国资委要求进行政策性和策略性投资等。通过对25家一级企业、177家二级企业的改制工作, 基本完成所属一般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的国有资本退出工作, 初步形成经营资源向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高新技术等领域集中的战略格局, 为实现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 深圳市属国有资产得以几十倍的增长速度发展, 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1家投资控股公司、19家行业主导企业) 正在争建成为定位准确、运作规范、机制灵活、持续创新的大型国有投资控股公司。

2. 未解决问题。

自1988年深圳率先组建了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后。1993年通过上海、重庆、青岛、武汉、厦门等中心城市的试点, 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与此同时, 国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与国有企业的产权, 国务院将石化、航空、有色等三家部级行业性总公司改制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试点, 逐步扩大到冶金、电力、电子等部门。并在2003年成立了国务院国资委, 统管所有中央企业的国有资产。中石油、中石化等超大型央企, 连同一些规模较小、经营状况不理想、主业不突出的央企, 均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 同等享有重大决策权、人事管理权、资产收益权和资产处置权。没有设立央企资产管理公司, 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全面创建新型的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系

●陈加颖

国有资产作为一个整体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即可划分为战略决策、管理控制、业务运行三个层次。与之相对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分别是政府国资专职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法人企业。国资管理体制虽然已在明确专职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责权利三权合一方面有所突破, 但在中央层面的国资管理体系中, 并未解决国资委直接管理所属企业与如何区别对待、扶持重点的关键性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模式。

建立新型的国资管理体系, 应先从国家层次 (政府所有者、初始委托人) 开始着手。笔者认为政府国资委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是区别对待所辖企业实际情况的一种有效做法。政府在行使国资所有权管理职能时应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如果国资管理相对分开的职能、权限划分得不明确就会重新回到政企不分的老路上去。为此, 要建立具体职能完善和相互协作的国资管理体制, 就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形式。

2. 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框架。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在政府层面设立国资行政主管机构———国资委, 具体代表本级政府专责履行出资人职责, 构建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框架的上层。一是国资委组建典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产权经营管理组织, 法定从事国有企业产权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对特大型龙头企业授权经营, 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特设形式。为克服上述弊端, 急需按照“区别对待、扶持重点”的原则, 对特大型龙头企业 (行业主导企业) 单独授权经营。三是把除特大型龙头企业外的所有国有企业划归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把那些特大型龙头企业分离出来之外, 其他所有的一般国有企业均划归资产管理公司所有, 并在内部按主导产业属性, 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这样就分别构建出了二、三级体系并存的国资管理新格局: (1) 典型的三级体系:政府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国有企业。 (2) 特设的二级体系:政府国资委——特大型龙头企业 (行业主导企业) 。

在中央层面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 国务院国资委把社会公共性强、资产规模特别大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行业比如电力、航空、铁路、石油、化工、烟草、电信、军工等的骨干企业, 以及品牌卓著、主业突出、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远大的支柱产业比如移动通讯、信息等的龙头企业分离出来, 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列, 由政府直接授权经营。具体如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宝钢等超大型央企, 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持股管理。除中央直属的大型骨干企业外, 由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创立一家典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所有规模较小、经营状况不理想、主业不突出的央企, 都被放进这家央企资产管理公司来统一运作。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数量大幅减少, 更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对于培育和扶持一批特大型企业做大做强,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是非常必要的。

由国务院国资委打造一家类似中国国家投资公司的央企资产管理公司, 将作为“一只高规格的手”来运作和管理央企资产。这既是承担加快央企整合的重任, 同时也是国资委按《国有资产法》要求, 调整自身定位, 迈出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转变的关键一步。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及其产权运营手段, 并提出了中央层面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至今仍未完善的问题, 主张应从国家层次着手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是完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A.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2].罗元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有资产管理.经济学家论国有资产管理

厦门广电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篇8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媒体融合,新媒体,厦门广电集团

0 引言

厦门广电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的大量电视节目资料记录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这些珍贵资料仍保存在传统磁带中,没有转换成新的数字化存储介质,一方面面临着资料损坏、难以播放的危险;另一方面,传统磁带的检索和读取非常不方便,资料的保存格式也很混乱,不利于资料的再利用,严重影响了节目制作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再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集团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媒资系统)的建设。会议强调,集团媒资系统建设是节目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要抓紧从战略的高度规划,将媒资库建设成为节目生产型、资源服务型的资料库。要以“边使用边建设”为指导思想,扎实推进,确保在集团“2013-2015”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之时,媒资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根据集团专题会议的精神和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我们的技术团队开始着手建立一套媒资系统,以实现集团历史资料数字化、编目、存储、管理及再利用等功能。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为将来全台网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能力、接入能力、扩展能力和互联互通能力。

1 系统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1.1 具体业务需求

集团现有2.5万个小时库存的传统磁带节目,今后随着栏目增加,预计每年至少有1500小时实时生产的节目素材需要入库。随着集团所有高清频道的开播和视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媒体融合的快速推进,迫切需要对这些重要的视音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和先进的管理,使之能方便查找和有效的再利用。

1.2 建设目标

媒资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一套先进、高效、共享的媒体资产数字化存储管理系统,快速实现现有和将来集团媒体资料的数字化、编目著录和管理工作,通过以媒资系统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功能,实现媒资网和新闻高清制播网、卫视高清制播网、节目高清制作网(以下简称三个制播网)的数据交互与共享,并向新媒体业务和媒体融合等平台提供转码及内容相关的支撑服务,从而用好、用活集团的媒体资料,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

2 技术平台的详细设计

媒资系统的设计需要注重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及充分考虑满足集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理念和新增的接口需求。系统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系统流程、互联互通和系统安全等模块的设计。

2.1系统功能的设计

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媒资上载、编目、入库、检索、下载、迁移、转码和导出等基本功能,以及内容共享、集中转码及多格式支持和网络管理等扩展功能。

2.1.1内容共享

根据节目生产的共享和媒体融合的需求,重点考虑新闻节目生产的安全性和所采集素材的完整性等方面,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新闻素材和成片的共享。媒资系统要实现三个制播网的高标清音、视频文件、文稿、图片以及相关元数据和附属信息的共享。

2.历史资料的共享。通过历史资料外包编目和实时节目自主编目的方式快速推进集团媒体资料的数字化与编目工作,并通过媒资系统向集团不同业务网用户提供服务。

3.与融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集成分发。媒资系统以松耦合的方式,通过接口服务,与正在建设中的融媒体技术平台对接,审核后的媒资素材经接口服务器推送到融媒体平台,再进行二次生产加工和发布。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厦门广电网、看厦门APP、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融媒体平台的内容导入、导出功能。

2.1.2集中转码及多格式支持

1.存储格式

为了减少转码系统的负载,各节目制作平台均采用原素材格式进行上载,使用时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再进行相应的转码。

1)新闻中心和节目中心使用的是索尼蓝光摄像机,非编制作和媒资存档均采用MPEG2 Long GOP 50Mbps,MXF(OP1A)封装。

2)厦门卫视使用的是松下P2摄像机,非编制作和媒资存档均采用DNxHD 120 Mbps,MXF (OPATOM)封装。

3)高清节目资料交换采用蓝光MPEG2 Long GOP50Mbps,或者磁带HDCAM MPEG2 100Mbps格式存储。

2.具有高标清的编辑能力

系统全面兼容主流ENG设备,支持各种高标清格式进行混编,以及素材上下变换。

3.多格式转码功能

系统具备完善的集中转码功能,支持三个制播网的多种文件格式和压缩方式的编码、解码以及相关的转码。同时,系统设计还需要输出到融媒体和新媒体业务平台,并提供互联网常见各种格式的内容转码及相关的支撑服务,实现节目源导入和导出功能。

2.1.3网络管理

媒资系统的网络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媒体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统一记录和分析处理;

2.根据相应的权限和任务等级,自动对任务单排序并管理任务运行;

3.对各类应用进行基于角色权限的管理;

4.对任务运行状态进行跟踪监测并反馈;

5.在策略和规范合理的调整上提供数据统计和图表展示;

6.对网络、存储、主机、数据库等软硬件系统提供系统级的操作维护方式;

7.提供对统一的系统监控和管理中心。

2.2系统架构的设计

2.2.1网络结构

媒资系统采取FC光纤+以太的混合网络架构。存储网络采用FC为8Gb/s的SAN架构,媒资系统与三个制播网的主干数据交互采用万兆以太网络,使之能够满足大规模高、标清节目数据快速交换对网络高带宽的要求。媒资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见图1。

2.2.2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采用在线、近线和离线三级存储架构,由存储管理系统统一调度,以适应不同应用数据的存储要求。

1.在线存储

在线存储包括了1个IBM DS3500磁盘阵列和2个NetApp E5460磁盘阵列。其中IBM DS3500磁盘阵列,配置为12×2TB×2=48TB裸容量,有效容量为40TB。NetApp E5460磁盘阵列,配置为60×3TB×2=360TB,有效容量为315TB。

充分考虑系统安全和冗余的要求,在线存储设计总存储容量不超过360TB,详细设计见表1。其中NetApp E5460磁盘阵列的磁盘划分图见图2。

2.近线和离线存储

采用约5000个槽位的IBM 3584磁带库作为近线存储,存储主备两份高清素材及主备两份低码素材。采用早期购买的IBM 3310磁带库备份一份离线高清素材。

2.2.3网络带宽

NetApp E5460磁盘阵列实测至少可提供1.2GB/S带宽。网络带宽设计按照满负载和适当冗余的带宽进行设计,具体数据见表2。

2.3系统流程的设计

系统流程主要包括资料入库、资料编目和资料检索应用等流程。

2.3.1资料入库

1.历史资料入库。历史资料主要采用本地上载、异地编目和本地审核入库的工作模式。资料经过采集、上传后完成数字化,再经人工审核后生成低码率检索文件,最后经过质量审核后进入编目流程。

2.新闻成片入库。对于非编网内的内容,新闻栏目播出后,用户基于串联单进行新闻条目的选取,通过网间接口服务将素材及文稿信息直接导入媒资系统。

3.直播节目入库。为了减少网间文件迁移压力,在演播室部署收录服务器直接对直播信号进行定时收录进入媒资系统,完成字幕版成品文件的入库工作。

4.重要素材单独入库。对于制作系统内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素材,由用户先整理提交,经领导审核同意后通过网间交互进入媒资系统。

2.3.2资料编目

节目资料入库后,进入编目流程。管理人员对编目任务进行派发,编目人员通过并行或者串行编目的工作模式完成资料的深度编目,再经过编目审核人员确认后,最终对外发布资料信息。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编目实施细则》规定重要的新闻类节目、素材类资料和专题类节目为四层编目,其余节目资料为二层编目。为确保资料的使用安全,根据节目资料内容的珍贵程度和媒体资产的版权保护要求,对节目资料分为公开级、内部级及秘密级三个级别,下载资料时需要走不同的审批流程。

2.3.3资料检索应用

资料发布后,进入再利用阶段。用户通过媒资系统检索到所需素材,提交下载任务,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后台服务器把相关素材推送到目的位置供调用。目的位置包括制作网FTP缓存区、媒资专用下载工作站、融媒体或新媒体平台等。

2.4互联互通的设计

互联互通的设计是以媒资系统为中心,通过定制开发接口,实现三个制播网、融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和OA系统等业务系统的相互联通,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节目的素材交换能力和制作效率。

2.4.1与三个制播网接口

媒资系统必须实现与三个制播网的高速互联,才能提高传统节目的制作效率。在系统交互接口设计中,我们采用了Webservice信息交互方式和FTP服务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卫视高清制播网、新闻高清制播网与媒资系统互联互通的设计示意图分别见图3、图4。

1.非编网入库归档接口设计。在各非编制作网内,用户按照新闻串联单选择新闻条目,或对素材进行整理后,通过调用媒资入库接口服务完成入库。

2.非编网节目回迁接口设计。用户通过办公网登录媒资系统,检索到所需素材,提交下载申请,经领导审批完成后,根据用户所属部门,调用相应非编网节目接口服务将所需素材回迁至相应非编网内。

3.非编网网间数据接口设计。通过网间互连通道将源网素材连同元数据信息直接推送到目的网供调用,实现非编网之间的素材共享。

2.4.2与融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接口

媒资系统将集团当天自制的新闻条目生成的2.5M码率视频文件,连同元数据信息通过接口服务推送到新媒体或融媒体平台,实现素材的二次利用。

2.4.3与OA系统接口

在DMZ区,通过部署WEB代理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面向OA系统进行发布,台内具有相关权限的用户通过办公电脑查询、浏览或下载节目资料。

另外,与OA磁带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现磁带的编目信息查询和借阅管理。

2.5系统安全设计

互联互通涉及的三个制播网和媒资系统都是与安全播出紧密相关的重要业务系统,融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则直接面向公共互联网,因此整各个系统的安全防护是我们进行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网络安全的部署。在媒资系统与三个制播网、融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部署高性能的中央安全网关。在系统内合理划分VLAN,设置各种安全防护策略,限制网络广播的数据流量,将一些可能爆发的病毒限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减少其危害范围。

2.硬件系统的冗余备份。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盘阵、服务器等核心部件均采用冗余设计,并购买了相应的备品备件。

3.数据库系统高可用和关键数据备份。部署企业级数据库集群系统,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同时在异地机房部署远程备份系统,实现数据库、高低码率离线数据文件的远程备份。

4.异构操作系统实现几个网络的互联互通。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MDC服务器等安装Linux操作系统。

5.病毒防护。系统不同位置安装不同厂商防毒软件,以实现差异化综合病毒检测和查杀,各防毒软件通过集中管理界面,实现自动更新病毒库、对客户端进行远程安装、对客户端强制执行查病毒等操作。

3技术亮点

1.媒资系统充分考虑了数据存储的多样性和备份机制:采用2.5T大容量LT06数据流磁带作为媒资近线及离线存储介质,其中近线数据流磁带库约5000个槽位,能够满足集团现有的历史资料和今后10年内生产的高、标清节目的存储要求;考虑到节目检索效率和媒体融合应用的需求,系统在线保存了一份所有节目800kbps码率的检索文件和一份2.5Mbps码率的高码应急备份文件,同时也分发给融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媒资高码素材在近线存储中保留两份副本,在离线存储中保留一份副本,离线存储带库及远程数据备份服务器放置在异地机房,实现各种数据的异地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充分考虑高码数据流磁带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系统每天自动从近线或离线带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节目素材下载到特定目录,值班人员当天须确认下载的素材是否完整,如发现错误则重点检查相对应磁带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处置流程,确保数据的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3.充分考虑各业务网络互连互通的安全性。各业务网络之间安装高性能的中央安全网关,安全网关集成了包括防火墙、IPS/IDS、防病毒等安全保护功能;各业务网与安全网关之间均设置数据交互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安装不同厂家的防病毒软件,所有网间入库节目都需要先落地到媒资FTP本地存储缓存,经过病毒查杀后再入库,同样所有网间回迁的节目先落地到各业务网FTP本地存储缓存,经过病毒查杀后再回迁。

4充分考虑网络建设的性价比。不同数据类型走不同的数据通道,提升数据交互的效率,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如交互数据或编目数据走千兆网;视频素材文件走万兆网。

5.自主开发短信审批功能。用户提交媒资下载申请后,各审批节点领导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短信进行审批,流程结束后系统自动以短信反馈给申请者,从而提高审批的效率。

6.以媒资系统为中心实现了媒资网和三个制播网、融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以及OA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还建立了互联互通应急通道,媒资系统与三个制播网之间增加了视频切换矩阵,以SDI方式建立素材传输应急通道,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7.建立主题资料库。为提高素材的检索的方便性,我们将资料库中的节目进行有效划分,即以主题为核心,按照固定主题包、非固定主题包、订制主题包和特色主题包等来分类。主题资料包分类的方式是:根据社会定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用户需求调研,建立固定事件主题包;捕捉社会热点、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建立非固定主题包;根据集团使用者的需求,建立点对点的订制主题包;立足厦门,以厦门地区的人文、历史、社会等特点,建立反应厦门地方特色的主题包。主题资料包的内容都按照节目形态划分为成品节目和素材节目两大类,干净漂亮、再利用价值高的空镜单独列出,这样可以帮助使用者清晰分辨。

8.软、硬件统一监控报警平台。系统配备了一套独立于媒资系统以外的网络监控报警平台,除可实时监控网络的吞吐、硬件系统健康状态外,还与媒资系统建立软件接口,实时监控、查询媒资系统中任务执行状态,实现对整个媒资系统全面监控,做到有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进一步稳固了系统的安全性。

4展望未来,融合发展

让我们了解“媒体资产管理” 篇9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简称MAM。MAM系统是一个对视频媒体及内容 (如视/音频资料、内容文本、索引图片等) 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与利用的总体解决方案。它建立在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的基础上, 满足视频资产拥有者收集、保存、查找、发布信息的需要, 为视频使用者提供简便的访问方法, 高效地保存和利用视频资产, 大幅度提高媒体资产的价值。

一、媒体资产管理在国内的应用

2002年1月, 国内广电行业首家MAM系统在上海文广集团正式投入运营, 对其节目中心储存的六、七万盒电视节目录像带, 有近10万个小时的节目进行数字化科学管理。上海文广集团的电视节目数字化存储管理系统将把文广集团电视节目中心的10万个小时节目实现内容编目、数字化存储, 它是国内首家电视节目数字存储中心, 总存储量将达到200TB, 是亚洲最大的数字化电视节目库。

举例感受一下节目数字化存储管理系统所带来的便捷。事先设想查找越剧《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个镜头, 在“戏剧”栏里输入“越剧”、“红楼梦”, 屏幕出现越剧《红楼梦》的剧情介绍。在对话框里再输入“刘姥姥进大观园”, 电脑屏幕切到记者要找的那一节。以关键帧形式出现的这一资料, 让记者凭关键帧就可判定需要找的节目片断, 只需在网上发出指令, 由数字存储库房里面的自动装置取出盘带, 然后即可选择镜头资料。快捷的查阅方式, 正确定位的图像片断, 这些都带给媒体工作者极大的自由空间。“原来1小时的节目需用15个小时准备, 现在1个小时的准备可以做出20个小时的节目, 这是数字媒体带给我们的最直观效益。”记者感言是对MAM最好的认可。

二、媒体资产管理在常州电视台的应用

常州电视台MAM系统是由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 采用支持总控播出业务的MAM系统。采用这种管理系统是基于常州电视台对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并对节目串片、总编室磁带进行统一管理。以往我台总控播出系统中采用手动进带播出。为提高总控播出系统的播出性能, 常州电视台决定对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改造中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总控播出系统的服务器存储容量小与上载空间紧张、播出节目无法长期保存供重播使用等矛盾, 而服务器存储容量扩充又需要很大投入。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就是给总控播出系统配备MAM系统作为扩充存储, MAM系统可以给播出系统提供上载预存空间, 使需要重播的节目可以长期存储, 播控系统可对MAM系统中存储的节目进行检索和统一编单, 通过审核后系统自动完成向播出服务器的上载迁移。

由于总控播出系统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 在播出与媒资互联时, 一般对流程和操作都会有一定限制:流程和操作都以播出系统为主, 播出系统提交节目资料的归档存储, MAM系统只负责接收;播出系统主动检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资料, 从MAM系统中将资料取到播出系统。安全、高效、操作简单是播出系统和MAM系统互联的最大特点。常州电视台数字化总控播出与MAM系统创造性地实现了全硬盘播出系统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无缝结合。它满足了节目串片—总编室节目管理—全数字硬盘播出—节目存档、查询、再利用等业务需求;一万多小时的大容量节目资料存储量, 解决了重要资料长期保存问题;具备多种播出模式, 可进行广告远程上载和编单播出, 为全台播出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MAM系统担当了播出暂存的重要任务, 方便了待播节目的大容量存储和调用, 同时支持重播节目归档存储, 可方便地实现播出节目的再利用。

三、媒体资产管理前景

MAM系统的实施和运用,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路, 从而让各媒体重新认识了新科技所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思考。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 只有进行内容管理, 才知道我们拥有些什么, 又能利用它来创造些什么;但也让我们踌躇的是, 这么大的投入, 投入产出比是多少, 是否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MAM成为未来数字传媒技术的核心,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地投资。随着数字化脚步的步伐越来越大, 系统会逐步完善, 达到或超出想象的状况。

电视节目数字化后, 可通过网络传送、下载。这种使用将突破地域限制。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如同当年的网络之争。等存储中心的节目向社会开放, 社会公众可以采取付费的形式, 点播存储中心里面丰富的电视电影节目, 这时的电视节目是能不断增值的资产。随着宽带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完善, 今后在MAM系统的基础上可以扩展更多的新业务。MAM系统将是电视台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出靠广告支撑的单一盈利模式等战略性问题。

新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篇10

一、新型媒体格局下网络舆情的现状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已经进入信息网络社会,我们面对的世界已经不是被时空阻隔的世界,而是一个瞬息万变、真正多元化的信息网络世界,以知识和信息为原动力的技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叹为观止的境地。

网络的繁荣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能传播不实信息,潜移默化地对网民产生影响。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微信、微博、博客、BBS论坛、留言板或者社区网站等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言论。但是由于部分网民还不够成熟,对发布的言论缺乏一种理智的思考,往往不考虑所发布的舆论的真实性以及会对社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就妄加评论,随意转发,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在网上散布一些虚假、灰色、庸俗、暴力的言论,扰乱了网络信息传播的规范性、真实性,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改革中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深层次的矛盾随着利益格局的改变会逐渐凸显。个别企业甚至面临劳动关系紧张、职工收入分配不均、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等问题。有些矛盾若不及时解决或得到有效疏导,就会产生敏感话题或爆发危机事件,导致网民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各种评论、评议,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声誉带来很大影响,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有企业当下面临的一个既棘手又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二、国有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五个不同层次

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占领网络舆情引导的制高点,近几年许多国有企业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企业管理层对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对舆情管理工作投入的不断加大,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删帖稀释,被动应对。企业对网络舆情视为敌情,面对危机如洪水猛兽,急于快速平息事件,不惜代价进行删帖围堵。这种应急方式虽然仅能解一时之困,但容易积累网民更多的误解和不满,甚至删帖行为一旦被曝光,会衍生出更多不可预测难以应对的危机。在“人人皆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删帖行为其实已经失去作用。而且“两高”司法解释已明确规定,网络公关公司删帖行为是非法经营,这样的方式早已难以为继。

第二层:反向炒作,误导舆论。企业对舆情反映的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应对舆情危机,除了“围、堵、截”的方式进行隐瞒或删减外,还一味在公关手段上下功夫,借助公关公司进行反向网络炒作,实行软文营销、网络水军等手段,试图挽回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炒作一旦过头,击穿公众道德底线,必将透支品牌信誉,使企业处境更加困难。

第三层:积极回应,直面舆情。在经历大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更多的舆情管理专业培训,一些企业的危机应对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企业普遍通过新闻媒体、微博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回应公众质疑,在态度真诚、切实解决问题、巧避锋芒、后续跟进、修复影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央视“3·15”晚会之后,苹果、大众、江淮汽车、周大生等一些被点名的企业,大多数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公告声明,向社会大众率先发声作出声明,防止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对企业品牌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四层:超前预警,制度管控。在应对网络危机舆情面前,预警前置遏制矛盾升级,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不少企业在积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的同时,已经将工作重心向前扩展,强化了舆情预警的工作,并积极建立健全危机舆情管理体系,通过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环节,建立起上下衔接的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和事后评估问责机制,全面有效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不少大型国企在建立舆情应对团队、开展舆情应对研究、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案例分析研讨、举办舆情处理专项培训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五层:化危为机,助推管理。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从舆情“消防员”的角色跳出来,采用沟通的话语姿态,进行常态化企业品牌建设是舆情管理的最终之道。同时,不断将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引入舆情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创新中,正确实施舆情管控,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维护企业稳定和品牌形象。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通过宣传典型、展示形象等方式正面引导舆论,进一步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强化网络舆情管理的长效机制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信息交流的模式快速转变,在对国有企业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敏锐把握网络舆情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才能在创新舆情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源头防控机制,提高主动应对能力

国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以及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对企业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网络舆情与企业危机公关知识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人员理性对待公众监督,掌握与公众和媒体打交道的语言艺术及其技巧,坦诚面对各类媒体的评论,不回避、不隐瞒、不消极应对,并充分发挥“主场优势”,积极引导媒体和公众关切的正面反应。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快速、准确、透明地在主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占领网络舆情高地,使小道消息无法在论坛、QQ群里蔓延传播,主动引导舆论,放大正面声音,稀释、中和、平衡负面舆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二)构筑管理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成立企业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重视舆情工作,加强对舆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一个“大舆情”防控格局,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源整合、物质投入、宣传规划等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纳入企业的编制和预算。努力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网络通的高素质舆情监测员队伍,构建舆情工作人员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培养使用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

(三)搭建舆情监控机制,提升反应处置能力

建立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企业在网络媒体上的舆情进行全天候监测,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把握舆情走势,判断舆情风险,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置。一是做好舆情监测记录,发现舆情,进行分级定性,做好舆情跟踪记录,及时向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汇报。二是对舆情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挖掘舆情根源,形成报告及时报送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点跟踪,分级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上一篇:耐磨涂层下一篇:高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