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检测

2024-05-03

电泳检测(精选十篇)

电泳检测 篇1

1 血清蛋白成分及分类

血清含有各种蛋白质, 主要成分分别为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Ig D、Ig和C- 反应蛋白 (CRP) 。其中各蛋白等电点均在p H7.5 以下, 置于p H8 以上的缓冲液电泳时均游离成负离子, 再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和分子形状各自的不相同, 其电泳速度就不同。根据其电泳速度将各组蛋白质可分5个区带, 即: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 和 γ 球蛋白[3]。

1.1 白蛋白

白蛋白的浓度和饮食摄入有一定的影响, 可作为评价营养状态的指标[4,5]。主要作用: (1) 白蛋白合成减少:常见急、慢性“肝病”、营养或吸收不良、遗传性缺陷无白蛋白血症、组织损伤 (外科手术或创伤) 炎症 (感染性疾病) 引起的白蛋白分解增加; (2) 白蛋白异常丢失: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 (3) 白蛋白分布异常:如门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入腹腔。

1.2 α1球蛋白

主要是 α1抗胰蛋白酶 (AAT) 和 α1酸性糖蛋白等。是小分子量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6]。AAT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 当肺部多形核白细胞的吞噬活跃时, 溶酶体弹性蛋白酶释放;若AAT缺乏, 酶过度作用于肺泡壁的弹性纤维而导致肺气肿。α1酸性糖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时, 与AAT同时增高, 在严重肝损害、肾病综合征时降低。

1.3 α2球蛋白

主要为结合珠蛋白和 α2- 巨球蛋白等。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 以防止血红蛋白从肾小球排出, 既贮存了铁, 又保护肾小管免受游离血红蛋白损伤[7]。当肾病综合征引起大量白蛋白丢失亦可增加。在血管内溶血和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明显下降。

1.4 β 球蛋白

以 β 脂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蛋白为主。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的监测, 还包括补体成分[8]。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的水平增高。另外纤维蛋白的前身参与凝血。当机体处于炎症或损伤状态时纤维蛋白原可见增加。

1.5 γ 球蛋白

含有炎性介质CRP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反应性的继发感染, 而引起CRP对侵入细胞的免疫调理作用和吞噬作用, 而反应性升高[9]。主要是Ig G、Ig A、Ig M抗体组分, 肝硬化和风湿病时免疫蛋白明显升高。而妊娠期及高雌激素血症时Ig G略有降低;CRP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肿瘤浸润时显著增高。

2 血清蛋白电泳与疾病诊疗

2.1 非典型川崎病

非典型川崎病为儿童常见的后天心脏病因之一, 张雪琳[10]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非典型川崎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中 α1、α2球蛋白显著升高, 符合免疫系统高度活化导致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的发病机制改变,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2 低蛋白血症

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 蛋白质摄入减少导致营养不良, 主要表现为白蛋白比例明显下降, α1球蛋白代偿性增加, 而 γ- 球蛋白明显升高, 可能与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所致有关[11]。

2.3 肾病

肾病的患者主要是血清白蛋白降低, 相对 α2、β 球蛋白增高, γ- 球蛋白降低。尤其是慢性肾病患者, γ- 球蛋白明显升高。特别是狼疮性肾病, 可能是免疫刺激, 使Ig G显著增高。其他各组分蛋白谱均升高, 与急、慢性肾病患者存在肾小球滤过增加, 出现蛋白尿, 致使血浆蛋白降低, 使蛋白各组分比例发生明显改变有关[12]。另外尿微量白蛋白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倒置都有相应的改变。可能与小分子量的转铁蛋白也排泄于尿中, 所以慢性肾炎患者有时β 球蛋白表现为降低。

2.4 肝病 (肝硬化、肝癌)

主要是白蛋白明显降低, γ- 球蛋白为异常增高, 以肝硬化升高最为显著。在肝脏疾病时γ-球蛋白增高呈多株性, 其增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13]。当治疗有效时, 白蛋白含量上升, γ- 球蛋白减少。在肝硬化治疗中, 白蛋白的水平的变化, 可作为疗效指标。

2.5 急性炎症或急性时相反应症型

当机体受到各种损伤或炎症刺激时, 表现为白蛋白降低, α1、α2球蛋白增高。当炎症转为慢性时会明显升高, 也是反映炎症比较灵敏的指标[14]。α1和 α2球蛋白增加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α1糖蛋白增加有关, 由于蛋白分解亢进所致。另外, 新生儿结合珠蛋白合成功能不完全时, 有炎症病灶, α2球蛋白区带无明显增高, 而 α1球蛋白区带可明显增高。临床对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2.6 多发性骨髓瘤

检测血清蛋白电泳时, 绝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有一个明显的异常表现即出现异常增高的单一条带M蛋白, 而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15]。患者尿中出现M蛋白和轻链蛋白 (BJP) ;骨髓中浆细胞显著增加;无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血清总蛋白显著升高, 以球蛋白升高为主, 同时伴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中的一种显著升高, 可能与M蛋白大量消耗的氨基酸, 其他免疫球蛋白相对合成不足, 以及M蛋白代谢亢进有关[16]。

然而, 电泳图谱中出现M蛋白, 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血症还可能由以下原因产生: (1) 假性M蛋白波峰, 是由于巨球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等浓度升高而形成- 个独立波峰与M- 蛋白波峰难于区分; (2) 良性M蛋白血症, 如淋巴肉瘤、慢淋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因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任意反应或炎症而引起, 并且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与恶性疾病相关[17,18]。一旦通过血清蛋白电泳鉴定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则必须将多发性骨髓瘤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进行区分。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分型鉴定, 成为实验室首选方法, 特异度和灵敏度比较高, 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蛋白电泳检测技术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内得到不断完善, 已成为临床检验不可缺少的技术。其检测样本除血清外, 还可以为全血、尿液、胸水、腹水等, 不同样本成分与相应疾病间的关系如何, 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关注。

摘要: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的检测血清蛋白水平改变的方法, 可全面精确描绘出患者蛋白质的全貌, 对疾病的早期诊断, 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总结其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

电泳检测 篇2

非水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双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具有电泳电流低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以用于难溶于水以及在水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1]).

作 者:袁柏青 由天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年,卷(期):200937(z1)分类号:O65关键词:

电泳检测 篇3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迅速、简便以及消耗少等特点,文章首先对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然后对食品检测中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品检测;毛细管电泳技术;应用分析

食品检测是目前提高社会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食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1.毛细管电泳技术基本介绍

全球范围内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90年代,毛细管电泳技术已经显示出其在食品检测、环境保护、医学药物、生物工程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并且迅速成为分离技术领域中影响最广的一种分支科学[1]。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毛细管电泳仪器选用的检测方法、软件以及硬件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集成化和微型化成为毛细管电泳仪器的发展趋势,芯片毛细毛管技术的应用的使得样品的分离检测、富集以及前处理都可以自动化完成。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主要有毛细管胶束带能动色谱、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等点聚焦、毛细管凝胶电泳等模式。

2.食品检测中的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

2.1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维生素的应用

生物代谢和生长离不开微量有机化合物维生素,同时维生素也是人体代谢顺利进行离不开的生物活性物质[2]。国内有学者成功的进行了菠菜水溶性维生素毛细管电泳技术的高效分离,实验中,缓冲液为纯电解质水溶液,电压为40kV,2.2分钟内及对菠菜内所含的水溶性维生素叶酸、烟酸、D-生物素、D-泛酸钙、VC、VB6、VB2、VB18种的分离,并且对实验中的菠菜进行了维生素定量分析,得到检出限为0.2mg/L至0.3mg/L,0.9982至0.9999的线性相关系数值范围,1.16%至4.11%的RSD(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值范围,试验数据证明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比较准确的实现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有效检测。

2.2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糖类的应用

糖的含量和种类是蜂蜜等某些食品质量的评价主要指标,有学者研究报道中,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16分钟内完成5种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检测,实验中内标物为鼠李糖,实验结果得出0.028mg/ml至0.310mg/ml的线性范围,试验结果显示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糖类的良好检测效果。

2.3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蛋白质、多肽以及氨基酸的应用

氨基酸在人体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影响,是生命有机体基本组成成分。大部分氨基酸自身没有荧光,并且其紫外可见光谱吸收能力很弱,所以为了提高毛细电泳技术检测的准确性,要提高氨基酸对荧光或者紫外的吸收能力,一般做法是将其进行衍生化。国内学者李小戈、陈冰等曾经对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鸟氨酸进行毛细管电泳基线分离,实验中将12kV设为分离电压,缓冲液则为KH2PO410mmol/L—对氨基苯磺酸钠5mmol/L,实现了氨基酸间接紫外线吸收检测[3],试验分离时间为11分钟,得出谷氨酰胺、脯氨酸、鸟氨酸检测限分别是7.85mg/L、8.70mg/L、6.77mg/L。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荷质比和多肽的等电、纯度评价、结构分析以及分离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4毛细管电泳技术对金属离子的应用

很多食品中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金属类元素,例如蜂蜜,在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葡萄糖、果糖的基础上,还含有一定量的金属类元素,这些金属类元素对于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李辉、冯海燕等对蜂蜜中四种金属阳离子进行了检测,检测方法为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四种金属离子为Ca2+、Mg2+、Na+、K+,检测结果显示0.09μg/mL为最低检出限,93.1%至111.1%为试验回收率范围,实验结果显示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高灵敏度、快速、简单的对食品中的金属离子进行检测。

2.5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兽药、农药以及抗生素的应用

目前动物用药以及动物饲料添加剂中都会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因而蜂蜜以及动物产品内会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除此之外,兽药和农药在食品中也会有一定量的残留,残留的兽药、农药以及抗生素对人体都会造成较大的损伤,所以对食品中残留兽药、农药以及抗生素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学者都对残留兽药、农药以及抗生素的检测进行了研究。国外有学者借助毛细管电泳——质谱方法顺利完成了牛奶中残留的八种兽药、七种杀虫剂的检测。

目前依据化学结构可以将农药划分为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有机氯类等。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我国有机磷农药占全部农药的70%左右,且为高毒、剧毒类。如何有效监测食品中残留的农药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国内学者费新平对农药中速灭威水解产物酚类、西维因、对硫磷以及甲基对硫磷进行了检测,检测方法为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法[4],实验中基线分离时间15分钟,检测效果良好。

2.6毛细管电泳技术对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主要有营养强化剂、色素、酸味剂、甜味剂以及防腐剂等,其中防腐剂主要有山梨酸和苯甲酸。由于酸性条件下,苯甲酸能够有效的抑菌,因而在日常调味料、汽酒以及饮料中广泛应用,其最大添加剂量为1g/kg,超过标准,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国内学者杨桂君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同时完成了柠檬黄、苋菜红、新红、日落黄、苯甲酸、山梨酸、香兰素、亮蓝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检测效率较高,效果良好。

3.结语

总之,毛细电泳技术能够有效纯化、分离食品成分,并且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毛细管电泳技术食品检测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广泛性的提高社会食品安全性,保障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百木,刘昌云.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11,36(7):24-31.

[2]邵钰秀,余云娟,肖晶,陶香香,陈冠华.电堆积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61-166.

[3]董亚蕾,陈晓姣,胡敬,陈兴国.高效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色谱,2012,30(11):1117-1126.

电泳检测 篇4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CE)是一种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具有高分离率、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试剂消耗少等优点,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食品化学、药物化学、环境化学、医学和法学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将DNA片段按照其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和检测,已成为基因分析检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决定了基因分析的质量与工作效率。提高分离能力始终是毛细管电泳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目标。通常,使用分离度来衡量毛细管电泳的分离能力。按照分离度的定义[1],减小样品组分在电泳谱中的电泳峰宽度,是提高分离度的有效途径。而电泳峰宽度通常可看作是多个“增宽因子”贡献的总和[1,2]。

我们在之前的工作[3]中曾经研究了进样宽度对于DNA毛细管电泳分离特性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在微流控系统中尤为重要。本文中,我们关注另一个增宽因子,检测宽度。在现代DNA毛细管电泳系统中,诱导荧光检测是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方式,可对单个DNA分子实现荧光检测[4]。典型的诱导荧光检测系统使用高亮度窄带光源激发被荧光标记的DNA分子,用显微物镜收集检测区的荧光,然后用光电检测器检测。光电倍增管(PMT)是最常用的高灵敏度检测器。电荷耦合器件(CCD)也是荧光检测的有效器件[5],用于DNA电泳检测已有见报道,但大多用于观察DNA样品在毛细管内部的运动[6,7],而不是作为常规的检测手段。也有的研究者利用CCD成像的特点对毛细管阵列[8,9]或者芯片通道阵列[10]进行检测,但是对于检测系统本身的特性却并未研究。

本文针对成像检测和CCD用于DNA毛细管电泳的高效检测进行了研究。首先,以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度理论为基础,模拟计算并分析了检测宽度对分离度特性的影响规律。指出减小检测宽度对于高效分离,特别是微流控电泳系统的重要性。接着,分析比较了PMT和CCD的不同检测宽度,并用不同检测器进行了电泳分离的实验测量。最后,提出一种适合CCD电泳检测的数据优化方法,可以在极大减小检测宽度的同时,提高检测的信噪比。

1 DNA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宽度

1.1 检测宽度对电泳分离度特性的影响

DNA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度可定义为[1]

其中:T1和T2分别是样品中的DNA片段1和片段2的迁移时间,也就是它们在电泳谱中的电泳峰的峰值位置,WH1和WH2则分别是片段1和片段2的电泳峰半高全宽。在电泳峰近似为高斯峰型的假设下,式(1)可最终演化为[3]

其中:μrel是两个片段的相对淌度差,与电泳峰的间隔有关;L是毛细管的有效长度;σ2inj和σ2det分别由进样宽度和检测宽度决定;Da是DNA分子的轴向扩散系数,Dheat是等效热梯度增宽系数;μ是两个片段的平均淌度。式(2)中的μrel,μ,Da和Dheat都是分离电场强度E的函数,而σ2inj和σ2det则不依赖于E,相当于常数。值得注意的是,轴向扩散和热梯度增宽与有效长度L成正比。当L的取值较小时,检测方差σ2det在式(2)的分母中所占的比重就相对增大,检测宽度的影响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微流控电泳系统的尺寸比常规毛细管电泳系统小得多,其分离通道长度,及有效分离长度L,通常也比常规毛细管电泳缩短很多。这意味着,微流控电泳系统中尤为需要注意检测宽度的控制。

1.2 PMT和CCD的检测宽度

检测宽度一般看作检测区沿毛细管轴向的尺寸。在典型的诱导荧光检测系统中,使用显微物镜会聚激发光,激发光光斑区域在显微镜像面上的像与检测器光敏面重叠的部分,就称为检测区。

图1(a)和1(b)分别示意了PMT和CCD对检测区宽度以及电泳峰信号的影响。假设样品区带在毛细管中的分布是一个无限窄的脉冲。当使用PMT时,样品区带进入检测区之后,PMT的光敏面受到光照并输出电信号。随着样品区带的移动,它的荧光像也在光敏面上移动,PMT并不区分荧光像在光敏面上的位置,始终有信号输出。当样品区带移出检测区后,信号输出结束。于是,虽然样品区带的实际宽度是无限小的,但是经过PMT检测后获得的信号却“增宽”了,增宽量与检测宽度成正比。而采用CCD进行成像检测时,如图1(b)所示,CCD上的像元阵列将检测区作了细分,或者说每个像元都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小的光敏面。于是,CCD获得的信号的增宽量仅仅与一个像元的检测宽度成正比。以常见的512×512像元的面阵CCD为例,可以使检测宽度减小到原来的1/512。当然,图1只是示意图,实际检测过程在数学上应表示为卷积,检测导致的增宽量未必简单等于检测宽度。

2 CCD电泳检测的数据优化方法

按照1.2小节所述,原则上,使用CCD上的一个像元,或者是垂直于毛细管轴向的一列像元,就可以达到减小检测宽度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这样无疑浪费了CCD上其它像元的信号。为此,我们进一步提出一个适合于CCD电泳检测的数据优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像元的信号,并提高检测的信噪比。

CCD上沿着毛细管轴向的各个(或者各列)像元,对应的有效长度是不同的。设第一个像元P1对应的有效长度是L1,第二个像元P2对应L2,以此类推,第N个像元PN对应LN。并且设像元P1最靠近电泳起点,即L1最小,有如下的关系:

式中:w是一个像元的宽度。同一个样品区带经过每个像元的检测区时,每个像元都将记录下一个电泳峰,电泳峰沿横轴(时间轴)的峰值位置T分别是

式中:v是该样品区带的运动速度。因为电泳的条件在样品区带经过每个像元时都是相同的,所以v都是相同的。于是,可以得到不同像元记录的同一个样品区带的电泳峰位置之间的关系:

式中:下标M和N分别代表第M个和第N个像元。毛细管电泳的检测采用的是“终点线”策略,即所有样品区带运动相同的有效长度,从电泳峰(即运动时间)位置来区分不同的样品区带。如果以第N个像元所对应的有效长度LN作为基准,则按照式(5)的关系,将其它像元记录的电泳谱都按照基准有效长度LN进行修正。实现方法是在电泳谱横轴上乘以一个线性修正系数,第i个像元的修正系数是(LN/Li)。修正后的电泳峰位置T′是:

此时,所有其它像元的电泳峰位置都已修正到与第N个像元的相同。然后再对所有修正后的电泳谱取平均,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需要指出,CCD上不同像元对应不同的有效长度,这不仅对于电泳峰的位置有影响,也对电泳峰的峰宽有影响。这是因为峰宽中的轴向扩散增宽和热梯度增宽都与有效长度成正比(见式(2))。若设第i个像元的有效长度Li大于作为基准的LN,则同一个样品区带在Li处的实际宽度大于在LN处,第i个像元检测出的峰宽也较大,但此时的修正系数(LN/Li)却是小于1的,有减小峰宽的作用。于是,第i个像元较大的峰宽在修正过程中自然地被弥补。若第i个像元的有效长度小于LN,同理,峰宽的变化也可以在修正中被弥补。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宽度的影响

按照式(2),我们计算了不同检测宽度下分离度随电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图2所示的是长度为500碱基和600碱基的两个片段的分离度,计算所用的参数按照文献[1,11]。计算中,有效长度为2 cm,进样宽度为50μm,这是微流控电泳系统中的典型取值。检测宽度分别取值为0.1μm,10μm,50μm,100μm,500μm。从图中可以看到,分离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变化存在极大值。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分离度随着检测宽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同时分离度极大值对应的电场强度也减小。这意味着,检测宽度增大不仅引起分离度的损失,也不利于提高分离速度。毛细管诱导荧光检测系统中,显微物镜一般可将激发光光斑尺寸会聚到约50μm[2,10]或略小。这种检测系统也被沿用到微流控电泳芯片的检测中。而一些集成化微流控电泳芯片的检测宽度也在这个量级[12,13]。从我们的结果可见,若能进一步减小检测宽度,分离度和分离速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PMT和CCD电泳检测的实验测量

我们以Olympus的BX51-WI显微镜为平台构建了一个双通道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显微物镜收集的荧光通过一个分束片平均分配给PMT和CCD检测器,可以对同一次电泳分离进行同步检测。图3显示了实验测量的结果。使用浓度0.6%的羟乙基纤维素溶液分离100 bp DNA ladder样品,毛细管内径50μm,有效长度8 cm,分离电场强度100 V/cm,10倍物镜。图3(a)是使用PMT检测到的300 bp片段的电泳峰,从图中估算其半高全宽约1.11 mm。图3(b)是CCD检测到的300 bp片段经过检测区的图像,图3(c)是从图像转换得到的光强分布曲线。光强曲线左侧的凹陷是由于光学系统中的杂质造成的暗影。从图3(c)估算CCD检测时的电泳峰半高全宽,约为0.42 mm,比PMT检测的结果显著减小。在我们的系统中,CCD的一个像元对应约2.5μm的检测宽度,比目前常规荧光检测系统的50μm[2,9]小得多。若使用50倍物镜检测,则检测宽度可进一步减小到0.5μm。与微流控电泳时常见的50μm相比,仅为百分之一,几乎可使检测引起的增宽效应忽略不计。

3.3 CCD电泳检测优化方法的模拟验证

我们模拟了CCD检测DNA电泳峰的过程,并验证了我们提出的数据优化方法。设CCD沿毛细管轴向有512个(或列)像元,DNA电泳峰信号加入正态分布的随机噪声。图4(a)是检测的“原始信号”,图中所示的是第1、256和512个像元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到,不同像元得到的电泳峰形状相似,但峰值位置由于有效长度不同而不同。图4(b)是以第256个像元为基准进行修正的结果。图4(c)是所有像元的信号经过数据优化后的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到信噪比的提高。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成像检测方式以及阵列检测器在DNA毛细管电泳的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小检测宽度,提高DNA毛细管电泳的分辨率和分离速度。理论计算并分析了检测宽度对分离度的影响规律,指出减小检测宽度对于高效分离,特别是微流控电泳系统尤为重要。实验测量并比较了PMT与CCD检测的结果。提出阵列检测器的数据优化方法,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表明,成像检测结合阵列检测器可显著减小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宽度,提高DNA毛细管电泳的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研究了成像检测方式以及阵列检测器在DNA毛细管电泳的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小检测过程引起的样品区带增宽,提高DNA毛细管电泳的分辨率和分离速度。依据分离度理论以及模拟计算结果,归纳了检测宽度的影响规律,指出减小检测宽度对于高效分离,特别是高速微流控系统电泳分离的重要性。实验测量并比较了成像检测与传统光强检测的结果。提出阵列检测器的信号增强方法,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表明,成像检测可显著减小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宽度,提高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

电泳造句欣赏 篇5

2. 神龙文具有限公司:公司拥有两套彩色,电泳长尾夹生产线和两条订书针生产线。

3. 透照台或紫外线灯箱用于观察DNA凝胶电泳,他们的构造是在平整的盒子上有一个玻璃器皿,玻璃器皿里装有紫外灯管。

4. 以双扩及免疫电泳鉴定,均呈现单一沉淀线.

5. 主要代理的产品有:毛细管电泳仪,生化分析仪,分光光度计,薄层色谱仪等.

6.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人类精子碱性核蛋白的新方法。

7. 电泳分离法分离物质,尤指分离蛋白质的方法,以及基于在电场作用下处于胶粒悬浮状态的各个成分的运动速度基础上进行的分子结构分析方法。

8. 介绍了阴极电泳漆的几种性能测试方法。

9. 结论两种电泳技术各有所长,需根据目的蛋白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10. 方法:利用细胞融合法制作单克隆抗体,蛋白免疫电泳法检测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研究PPO基因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

11. 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亲本和部分后代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

12. 应用免疫电泳进行交叉血清反应。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中国矮马运铁蛋白多态性进行了测定。

14. 任何残留的酸碱,将对电泳槽液有破坏性影响。

15. 介绍了阴极电泳漆烘干过程中废气的来源,提出了废气处理设备的设计原则。

16. 经HPLC、比旋度测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方法,证明其组成的均一性。

17. 结论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沉淀带易识别,操作简单、快速。对鉴定各类型M蛋白有重要价值。

18. 结果得到基因组DNA电泳图谱。

19.近年来原位电泳技术已被用来研究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并已成为探测细胞膜流动性的一种新方法。

20. 方法采用血清学和染色体DNA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21. 蛋白质印迹法:蛋白质分子从电泳凝胶转移到固相介质,然后用抗体进行免疫检测的技术。

22.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可用于阴极电泳涂料的阳离子型丙烯酸树脂。

23. 结论与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相比,毛细管电泳具有准确、快速、自动化和高分辨等优点。

24. 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有一定特征,是肝病诊断、预后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

25. 实验发现,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电势几乎与温度无关。

26. PAGE电泳后,将表达的CP蛋白切胶回收,研磨成粉后加入等体积的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制备成抗原。

电泳检测 篇6

1 毛细管电泳技术相关概念

毛细管电泳, 是指通过把毛细管作为分离的通道, 然后利用高压的直流电流作为主要的驱动力, 实现液体相分离的技术。这种技术相对与传统的茶叶等鉴定技术有了非常大的改进, 它的液体分离效率高, 速度快;同时, 其使用的成本也是相对较低, 不会给环境造成破坏。这种高新技术除了在茶叶的鉴定领域得到运用以外, 还在医药化工、食品和生物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毛细管电泳的方法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的原因就是其具有众多的优势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毛细管的容积非常小, 同时因为其更容易散热, 可以在更高的电场下正常的工作[1]。毛细管电泳的使用范围相对比较广, 自由溶液、凝胶等都可以作为其支持介质, 可以开展多种的分离模式。所以相对于传统的电泳的技术,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工作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模式更多、样品对象更广以及更加经济, 可以实现自动化。毛细管电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究发现, 之后在相关的领域开始运用, 但是这种毛细管电泳的技术在茶叶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地位, 所以对它的研究还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2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茶叶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2.1 茶叶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的功效

茶叶作为一种不含酒精的天然饮料, 它本身含有500多种的化合物, 其中有机化合物占有90%以上, 茶叶的药用价值相对也是非常高, 它里面的茶色素、维生素、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等都会发挥很高的药效。人体现在生活中需要有14种微量元素, 而这些微量元素在茶叶中都可以找到, 矿物质也有很多, 所以现在对于茶叶的药物研究非常的广泛。茶多酚在茶叶中非常容易被找到, 它是茶叶的主要功能性物质之一, 它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抗氧化, 降低人体内的脂肪, 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等, 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 防止细胞发生癌变。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 它经常和蛋白质相结合, 它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等功效, 可以明显的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咖啡碱是茶叶生物碱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嘧啶环和咪唑环结合而成, 具有强心、利尿、解毒的功效[2]。茶皂素主要是由配基赫糖体两部分组成, 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同时, 它还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 在工业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以上的一些主要的元素还有众多的矿物质和化合物。

2.2 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现在,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茶叶的分析领域刚刚运转,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它的研究会具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 可以为茶叶的分析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茶多酚的测定、氨基酸的测定、微量元素的测定、维生素的测定、生物碱的测定、茶多糖的测定、有机酸的测定等都可以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来实现, 并且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数据, 以此可以有效的帮助茶叶的更高水平的运用。

3 毛细管电泳检测茶叶芳香族氨基酸

毛细管电泳可以分析4种非衍生氨基酸, 它们主要是精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及络氨酸等, 同时可以在不同的发酵阶段进行详细的鉴定。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就是氨基酸, 同时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氨基酸对人体具有非常好的功效。例如, 可以抗肿瘤、降压安神等功效, 氨基酸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茶叶中就有众多的氨基酸。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直接的影响到了每一种茶叶的整体滋味和茶汤的品质, 茶叶中的氨基酸恰好对人体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所以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茶叶中的氨基酸进行检测分析具有非常高的现实价值, 促进茶叶的更好利用, 使茶叶得到更好的评价。

4 茶叶中微量有机酸的毛细管电泳法分析

作为分子结构中一类化合物的有机酸它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理功能, 苹果酸、酒石酸等可以很好的作为药用, 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 还有土槿皮乙酸具有很高的抗真菌的作用。茶叶中富含有机酸, 在茶叶的干物质中占有重大的比例, 其中游离有机酸非常多, 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及草酸等, 除了茶叶天生具有的有机酸, 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众多的有机酸, 是茶叶香气的主要来源[3]。

5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茶叶中维生素

维生素可以维持有机体的生长, 满足人身体的代谢需求,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节人体物质代谢方面。一般来说, 人们认为主要的维生素来自于蔬菜水果当中, 但是茶叶中也存在着众多的维生素, 而且众多都是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 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简单快速的测定食品和药物中维生素含量的方法, 对于食品、医疗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总结

当前, 人类生活在一个高新技术的时代, 茶叶是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茶叶中的高新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在茶叶领域中也是刚刚的起步, 现在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人需要去不断的探索和解决,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摘要:茶是世界上的三大饮料之一, 喜欢饮茶的人有很多, 尤其是东亚地区。饮茶的传统起源于中国, 饮茶有利于提神, 有利于消化。在我国的传统茶道中, 对茶叶的评价大多是以人们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受为依据, 对茶叶的形状、香味及色泽来做出鉴定,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毛细管电泳的技术在茶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详细分析毛细管电泳在茶叶有效成分分离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茶叶,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离子,检测

参考文献

[1]李保会, 余莉萍, 王朝晖, 等.基于低流速雾化器和可拆卸接口的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应用于汞的形态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 25 (8) :1336-1338.

[2]陈发荣, 郑立, 王志广, 等.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蓝点马鲛中砷化学形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6) :1675-1678.

电泳检测 篇7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往往依靠昂贵的仪器,专业的操作人员,且试剂和样品用量大,难以满足食品检测的微量化、集成化、便携化的检测需要。

微流控芯片制备材料

微流控芯片是指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构建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它把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芯片上,通过为通道形成网络,用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以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因此,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分类

根据功能将其分为专用分离分析芯片、微化学反应芯片、细胞分析芯片、医学诊断芯片,具体见表1。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生产、加工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超

量或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农兽药残留量大,滥用激素和抗生素等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微流控芯片技术能用于上述问题的检测中。

农药残留

过量或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食物中农药残留量过高,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因此,农药残留量是农产品检测的重要指标。微流控芯片主要用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氯等农药残留检测。Wang等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毒性筛选的微流控芯片。

兽药残留

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报道很多。Lee等设计的微流控芯片,可对牛肉中的四环素、土霉素、氯四环素、多西环素进行检测,比传统检测法灵敏度提高了10~900倍。裴翠锦等利用微流动注射芯片化学发光法检测鱼虾中的四环素残留,检出限量为0.017μg/mL。大连化物所建立了微流控免疫分析系统,实现了对瘦肉精的高通量检测。

重金属离子

2003年,Deng等利用芯片电泳一吸光度检测法对Pb2+、Cd2+等有毒重金属离子进行分离检测。An等将两个海洋浮游植物细胞固定在微流控芯片上,利用细胞动力作为高通量传感器的信号,实现了对汞、铅、铜等重金属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剂

食微流控芯片也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Law等用传统毛细管电泳和芯片电泳电容耦合的非接触电导检测了苯甲酸盐、山梨酸酯及维生素C,大大提高了灵敏度。Dossi等用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方法测定糖果中新胭脂红、苋菜红等5种偶氮类着色剂。Shiddiky等利用芯片电泳-电化学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测定了火腿中亚硝酸盐含量。Lee等利用微流控芯片电泳一电化学法测定了酒、鱼等食物中多种着色剂的含量,灵敏度较传统法提高10 800倍。

转基因食品

Pierre等利用微流控芯片系统检验转基因大豆仅用60 s,产物检出限低至0.1%。Giordano等利用红外介导控制温度的PCR微流控装置,在1.7μL的小腔内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在240 s内扩增出长度为500 bp的基因片段。Kim等利用梯度场强控制程序,用0.3%的聚环氧乙烷作筛分介质,在玻璃芯片上分析转基因大豆仅需11 s。目前,微流控芯片技术因其快速、灵敏、样品消耗量少等优势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微生物检验

微流控芯片技术缩短了微生物培养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Li等使用荧光RT-PCR微流控芯片技术在1 h内完成对两种食源性致病菌的转录和扩增,其RNA浓度的检测限度为6.4×104拷贝/μL。Varshney等利用微流控芯片流动池,在35 min之内检测到牛肉样品中低至1.2×103个大肠杆菌0157:H7细胞。Fronczek等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10 min内可实现对家禽包装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结语

电泳检测 篇8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 是骨髓内单克隆浆细胞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 其主要特征是异常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增生并浸润骨髓及软组织, 同时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蛋白 (monoclonal protein, M蛋白) , 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贫血、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复杂而多样的临床表现。本病病因至今尚未明确, 多发于中老年人, 起病徐缓而隐袭, 常被误诊为骨折、贫血、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其误诊率可高达54%~69.1%[1]。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年龄亦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3]。为探讨免疫固定电泳 (IFE) 检测在MM分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84例MM患者的M蛋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MM患者84例, 均来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 且经临床诊断确诊[4], 其中男性62例, 女性22例, 最小年龄32岁, 最大年龄87岁, 平均年龄67.8岁。

1.2 试剂和仪器

1.2.1 主要仪器

全自动Spife3000电泳仪 (美国Helena公司产品) ;冰箱。

1.2.2 主要试剂

免疫固定电泳凝胶片及抗血清。

1.3 检测方法

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出血清, 置-20℃冰箱保存备检。将患者的血清预先解冻, 并用生理盐水分别按1∶3、1∶5稀释。样品盘SP浅孔位加稀释3倍的被检血清17μL, G、A、M、κ、λ孔加入稀释5倍的被检血清17μL。然后, 将标本盘放置于Spife 3000电泳仪上, 选择IFE选项。按点样、电泳、加抗血清板、孵育、吸干、烘干后, 进行洗涤、染色、脱色、干燥等, 并对结果进行判断。

2 结果

84例MM患者免疫固定电泳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84例MM免疫固定电泳中, Ig G型为主, 共56例 (66.7%) , 其中κ型36例, λ型20例;Ig A型25例 (29.8%) , 其中κ型14例, λ型11例;Ig M型为1例, 为κ型;轻链型为2例, 为λ型。各型MM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图谱如图1所示。

3 讨论

免疫固定电泳 (IFE) 技术包括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2个基本过程。其中, M蛋白在固相支持物凝胶片上直接与抗血清作用, 在原位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国内大量研究表明[5,6], IFE技术是一种分辨率、灵敏度及准确性都较好的快速分型鉴定M蛋白的直观方法。同时, IFE检测的是血清, 标本采集方便, 检测速度快, 周期短, 整个电泳时间仅需2 h即可得出结果, 所以, 是一项非常适合临床的常规检测方法。

通过本文研究显示, 在84例MM患者中, 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检出率非常高 (100%) , 其中Ig G型为56例 (66.7%) , 其次为Ig A型 (29.8%) , 而Ig M型和轻链型分别为1例 (1.20%) 和2例 (2.40%) 。在56例Ig G型中, κ型有36例, λ型20例;在25例Ig A型中, κ型有14例, λ型11例;1例Ig M型为κ型和2例轻链型均为λ型。这与有关报道基本符合[7]。由此可见, 免疫固定电泳分析法不但对M蛋白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 而且能针对M蛋白进行细致的分型, 这对于深入研究MM的单克隆免疫蛋白特性, 揭示不同型的M蛋白与各型骨髓瘤的特殊表现和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提高MM的诊断准确性均有重要意义。同时, 临床上可根据MM免疫固定电泳分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以便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法, 从而达到缓解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8]。

据国外文献报道[9], 对MM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阴性所确定的完全缓解, 可作为预后良好的一个独立参数。对已经过规范治疗的MM患者, 当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时, 可以作为治疗有效的参考指标。患者持续常规的免疫固定电泳检测, 在我院被视为对病情监测的良好指征。因此, 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MM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是实验诊断MM的特异性指标, 并且在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而骨痛、贫血症状的患者, 应及早进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 并将检测的结果作为诊断MM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守静, 李宏然, 赵相印, 等.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探讨———附2 547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1995, 17 (1) :430.

[2]张磊, 高秀登, 刘树业.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3) :517-519.

[3]Dispenzieri A, Lacy M Q, Creipp P R.Multipie myeloma[M]//Creer JP, Foemter J, Lukens JN, et al.Wintrobe S clinical hematology.11th ed.Philadelphin:Williams&Wilkins, 2004:2 583-2 636.

[4]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56-159.

[5]刘玉梅, 赵有利, 石羽中, 等.107例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检测与免疫学分型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1, 26 (4) :132-134.

[6]崔凡.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M蛋白分型鉴定中的应用[J].临床和检验医学杂志, 2010, 9 (8) :587-588.

[7]王金行, 赵越, 刘柏新, 等.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 2011, 32 (15) :2 018-2 019.

[8]Lahuerta J J, Martinez-Lopez J, Serna J D, et al.Remission status defined by immunofixation vs.electrophoresis after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 outcome of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J].Br J Haematol, 2000, 109 (2) :438-446.

电泳检测 篇9

我国对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研究较晚, 随着近年来养殖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居民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意识也越来越重视, 农业部235号公告中规定了部分药物在动物可食用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8,9,10]。因此加强对这两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检测和监督非常必要。目前动物可食用组织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微生物法[11]、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12]、酶联免疫法 (ELISA) [13,14]、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 [15]、放射免疫法[16]和荧光光度法[17]等。由于兽药性质差别较大, 现有的残留分析一般按照化学结构类似的同族药物来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 而这些分析方法多集中在对单类抗生素的同时检测上, 而对多类抗生素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较少, 不能满足目前兽药种类不断增加, 分析通量不断提高的需求。因此多种类、多组分残留、低能耗的高效样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将是残留分析的重点。

该试验以空白鸡肝为试验材料, 围绕禽类产品中常见的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多残留的分析, 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为检测手段, 建立了HPCE法同时检测鸡肝中3种氟喹诺酮类和2种磺胺类药物残留分析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低耗样、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BECKMAN P/ACETMMDQ毛细管电泳仪、二极管阵列 (PDA) 检测器 (美国BECKMAN公司) ;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 内径50μm×60 cm, 购自河北永年与锐沣色谱器件有限公司;组织匀浆机:AM-6 (Nihonseiki Kaisha Ltd, 日本) ;旋转蒸发仪:RE-52AA (上海亚荣生化有限公司) ;冷冻离心机:37520 Osterode am Harz (德国Osterode am Harz公司) 。

诺氟沙星 (NOR) 99.4%, 批号:Hyf070400;恩诺沙星 (NER) 100.1%, 批号:H070204;甲磺酸培氟沙星 (PEF) 99.9%, 批号:H070304;磺胺间甲氧嘧啶 (SMM) :批号:Hyf070400;磺胺对甲氧嘧啶 (SMD) 99.4%, 批号:Hyf070400;5种标准品均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磷酸氢二钠、柠檬酸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均为超纯水。

1.2 溶液的制备

1.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5种标准品, 用30 mmol·L-1氢氧化钠溶解定容。分别配成1 mg·mL-1标准储备液;储备液再用30 mmol·L-1氢氧化钠依次稀释成浓度为75.000、50.000、25.000、12.500、6.250、3.125μg·mL-1的混合标准工作液, 0.22μm滤膜过滤, 置4℃冰箱储存, 待用。

1.2.2 缓冲溶液的配制

配40 mmol·L-1磷酸20 mmol·L, 比例混合, 调节pH分别为7.82、8.15、8.48、8.90、9.27, 过0.22μm滤膜, 待用。

1.2.3 样品处理溶液的配制

甲醇乙酸体积比为8∶2) 溶液的配制:取20 mL乙酸置于100 mL的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1.3 电泳条件

缓冲体系为40 mmol·L-1磷酸氢二钠-20 mmol·L-1柠檬酸缓冲液 (pH 8.48) , 0.5 psi压力进样10 s, 在电压22 kV、柱温25℃下分离, 于262 nm波长处检测。为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 2次进样间用0.1 mol·L-1NaOH、超纯水和缓冲液分别冲洗毛细管10 min。

1.4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1.000 0 g匀浆后的空白鸡肝组织样品, 置于7 mL离心管中, 加入3 mL二氯甲烷, 旋涡振荡, 12 000 r·min-1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50℃旋转蒸发, 浓缩至干, 用二氯甲烷溶解并定容10 mL, 得样品提取液, 0.22μm滤膜过滤, 备用。

将SPE C18胶柱先用2 mL甲醇活化, 再加入5 mL正己烷, 待正己烷没入柱填料时, 取1 mL上述样品提取液, 以5 mL·min-1的流速过柱, 用5 mL正己烷淋洗, 弃淋洗液, 再用6 mL甲醇/乙酸 (体积比为8∶2) 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 水浴蒸干, 用30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0.5 mL溶解, 过0.22μm微孔滤膜, 4℃保存备用。

1.5 定量方法的确立

1.5.1 线性关系的测定

将浓度梯度分别为3.125、6.250、12.500、25.000、50.000、75.000μg·mL-1的5种抗生素的混合标样, 在选定色谱条件下, 用外标峰面积法进行测定。每个浓度点重复测定6次, 取平均值绘制色谱峰面积-浓度标准曲线。用峰面积 (Y) 对质量浓度 (X, μg·mL-1) 作线性回归曲线。

1.5.2 回收率测定

按照1.4中鸡肝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得到样品溶液。不同浓度样品添加药物标准品溶液, 计算回收率结果。每个浓度梯度的样品设置5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分离

在优化的色谱分离条件下, 3种氟喹诺酮类和2种磺胺类药物获得了良好的分离, NOR、NER、PEF、SMD、SMM, 保留时间依次为6.526、7.178、7.568、9.278、9.525 min, 各组分分离度高, 色谱峰峰形良好 (见图1) 。

2.2 线性关系的测定

6个浓度的5种抗生素的混合标样, 在选定电泳条件下得到的回归方程和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见表1。结果表明, 这种分析方法所得线性关系较好, 相关系数为0.996 9~0.998 5。

2.3 重现性试验

在上述优化条件下, 取上述25.000μg·mL-1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毛细管电泳测定, 连续进样6次, 考察各组分的迁移时间和校正峰面积的精密度。NOR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分别为:0.06%和4.22%, NER为0.07%和3.25%, PEF为0.08%和4.11%, SMD为0.10%和4.29%, SMM为0.07%和4.42%结果显示, 这种分析方法重现性良好, 精密度优秀。

2.4 样品回收率的测定

按照1.4中鸡肝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得到样品溶液。不同浓度样品添加回收率结果见表2空白样品及添加后结果色谱图见图2。结果表明, 5种抗生素在鸡肝组织中的回收率为85.39%~90.32%, 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2.95%~3.41%, 符合残留检测的要求。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为检测手段, 建立了HPCE法同时检测鸡肝中3种氟喹诺酮类和2种磺胺类药物残留分析方法。其平均回收率在85.39%~90.32%, 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2.95%~3.41%, 且5种药品在给定的条件下10 min内完全分离, 标准曲线所呈现的线性关系较好, 相关系数为0.996 9~0.998 5。

该文所采用的缓冲体系是pH为8.48的40 mmol·L-1磷酸氢二钠-20 mmol·L-1柠檬酸缓冲体系。在试验过程中, 也曾经试用了pH为8.22的缓冲溶液。结果证实, 在pH为8.22的缓冲溶液中, 其中2种药品的迁移时间明显后移, 峰宽度增大, 药品峰基本重合, 无法分离。而且, 根据资料得知, 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品易在碱性条件下充分溶解, 适度的碱性pH会对样品中的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含量的正常检测起到促进作用。

《电泳涂装技术》书讯 篇10

本书是《实用电镀技术丛书》 (第二批) 的一个分册。全书系统介绍了电泳涂装及涂料方面的基础知识、涂装工艺管理及设备、漆膜弊病及性能测试方法、涂装应用及污水处理技术等内容。在涂装应用方面还列举了一些实例。本书可作为从事汽车、摩托车、农机、轻工、家用电器及其他工业电泳涂装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南;也可作为电泳涂装及设备设计、科研、电泳涂料生产厂和应用部门科技人员的参考读物;还可作为大专院校和专业培训班的教材。

《电泳涂装技术》采用大32开本, 262页, 书号:978-7-122-02674-3, 定价25.00元。

上一篇:专业化下一篇:课改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