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进销存管理

2024-05-21

商品进销存管理(精选十篇)

商品进销存管理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繁荣商品贸易日趋频繁化、多样化、广泛化、复杂化。这样在每次交易结束后, 商家们总要面对大量的商品数据 (进货数、销售数、单价、生产商等) 要求统计、查询和处理, 方便为以后的交易提供依据。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 谁先把握商机, 谁先拥有时间和效率, 谁就拥有了制胜的关键。但是由于商品数据的量大、复杂和多样这样就造成了数据的归档慢、统计工作的任务重, 汇总分析不及时, 所以统计汇总工作结束后往往漏洞百出。长时间统计工作后必将产生大量文件和资料, 给查找、添加、删除和维护数据等带来众多麻烦和困难。随着商品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很多商家开始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贸易数据。我们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而诞生了!

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为了更好满足商家的切实需要和方便商家管理商品贸易数据而开发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根据商家的实际要求, 即实现商品基本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和打印等几方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自由的添加、删除商品信息, 还能打印与商品信息有关的表单。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商家们方便快捷地管理这些繁琐的商品贸易数据。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具有手工管理无法相比的优点:查找方便, 可靠性高, 保密性好, 成本低。

二、系统整体设计

1. 系统设计的目标

本系统是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 为了满足商家的切实需要针对商家在商品贸中的不同阶段 (进货, 销售, 库存等) 中出现的商品数据进行实效、统一管理和处理, 主要实现与贸易相关的基本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和打印等几方面功能。它的方便性、可靠性性、保密性、低成本性可以帮助商家们用最短的时间整合商品信息, 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决策。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有利的促进了商品贸易的时效性、统一性、区域性发展。

2. 系统的整体设计功能模块图

由图2-1可以看到本系统包含四大模块:进货信息管理模块、销售信息管理模块、库存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通过四大模块该系统实现和满足用户的具体要求!

3. 系统ER图

E-R是实体-联系方法是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它可以方便、准确地表述出信息世界中的常用概念, 是抽象和描述现实世界的有力工具。图2-2是该系统的E-R图

4.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数据库是表的集合, 通常一个系统只需一个数据库。建立本系统的数据库——进销存系统.MDB, 应用ACCESS2000来实现。分别在数据库中建立供货表、收货人员名单表、收货人员名单表、销售表、用户表。

(1) 物理设计

供货表:GHB (供货商名称、供货商地址、供货商电话、email、供货商主页、货号、货名、计量单位、进货单价、进货日期、进货数量、收货人、库存) 。

收货人员名单表:shp (姓名、电话、性别) 。

销售人员名单表::xxp (姓名、电话、性别) 。

销售表:xxb (货号、货名、计量单位、销售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金额、销售日期、销售人员)

用户表:yhb (用户名、密码)

销售信息结构表如表2.1所示。

其他信息结构表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

(2) 进销存系统.MDB中的数据表

以销售表为例, 数据表如下所示。

三、进货信息管理子系统

进货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供货商基本信息和供货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和打印等几方面功能。商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自由的添加、修改、删除信息, 还能打印与商品信息有关的表单!

下面以添加供货商窗体和添加供货信息窗体为例, 描述进货信息管理子系统

1. 添加供货商窗体

进入主界面—>进货信息管理—>供货商管理, 此时就进入到了供货商管理界面, 我们可以对供货商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打印操作。选择“添加供货商”, 我们进入添加供货商窗体, 对供货商信息进行添加。具体操作如图3-1所示。

2. 添加供货信息窗体

进入主界面—>进货信息管理—>供货信息处理—>添加供货信息我们可以对进货信息进行添加。进货信息输入完成之后, 单击“确定”, 系统会提示我们信息添加的是否成功。

为了实现进货商品数量的入库我们需要再次单击“确定”, 此时可以看到进货商品数量已经入库。

以上实现了供货信息输入的功能。为了保证其安全性, 如例:用户第二次进货和第一次进货的货号相同但是货名不同于是系统提示:“您输入的货号与货名不符, 请检查”用户改正后可以在进行输入!

摘要:进货、销售和库存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商品贸易日趋多样化、广泛化、复杂化, 企业所需统计的数据也逐渐海量化, 如果企业能有效及时对这些数据分析、整合, 必然提高工作效率, 也给企业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开发一个实用、高效的进销存产品管理系统, 势在必行。

关键词:商品进销存管理,VB6.0,ACCESS2000

参考文献

[1]武新华魏平俊:Visual Basic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Brian Siler, Jeff Spotts.Visual Basic[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3]官章全:Visual类库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

[4]刘浩:V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进销存管理的意义 篇2

进销存管理的意义(http://)[3]

1、准确的采购进货管理严密的取价控制,确保降低成本;采购变更的忠实记录,杜绝管理真空;分批进货控制和检验方式控制,直接复制前置单据的功能,提升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

2、完全掌握的库存管理运用先进的WEB化物流管理理念及技术,集中统一管理各地仓库存货的进出状况,并提供商品在途管理、差异处理、安全存量预警、出货信用控制;提供循环盘点并支持不停业盘点,保证盘点作业轻松自如;针对高层更提供库存ABC分析表和呆滞分析等管理报表。

3、完整的配销流程提供对各种销售通路的集中管理,并通过POS系统及时的将各种销售信息传递到公司,进行销售分析和处理,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财务管理

1、会计总账管理可建立多帐套;提供科目预算管理功能;能按月份、部门、对比等各式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按照独立利润中心和独立项目出具损益表;与其他模块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集成与整合的效果。

2、应收应付管理账款内容根据进货、出货等单据自动产生,并根据各类交易对象的不同结账方式,自动产生对账单;提供方便的收款与快速冲账功能,非进销货交易特别提供灵活的其他应收应付作业,让账款管理万无一失。

3、自动分录系统根据应收应付系统产生的相关结帐单,抛转到会计总帐系统中,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大大简化填置单据的繁琐工作,免除了人为处理的操作错误。

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3

关键词:进销存管理;数据库;MVC;Struts

一、主要技术简介

(一)NetBeans(如图1.1所示)。

NetBeans是在2000年6月由Sun公司开源,其项目包括两个系统:NetBeans IDE,一个开源的集成开发环境(IDE);NetBeans Platform,一个应用程序的通用框架。我们说的NetBeans一般指其IDE。NetBeans是以纯Java编写的,但具有Windows环境及OS X环境的本机界面风格。NetBeans是开放源运动以及开发人员和客户社区的家园,旨在构建世界级的Java IDE。NetBeans当前可以在Solaris、Windows、Linux和Macintosh OS X平台上进行开发,并在SPL(Sun公用许可)范围内使用。

图1.1 NetBeans IDE 6.0

(二)SQL Server 2008。

SQL Server 2008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二、整体结构设计

(一)C/S架构。

由于本进销存系统构建的是一个基于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 图形用户界面)的数据库访问程序,并且只会应用在单机环境下。所以从软件的运行环境考虑,决定使用传统的C/S架构来作为本应用的系统架构。

(二)MVC设计思想。

MVC中的三个字母分别代表Model(模型)、View(视图)和Controller(控制器)。

系统的控制器组件(Controller)由Swing中的监听器类实现。监听器类用于捕获事件源的状态变化,并为程序员提供了事件处理代码的编程接口。监听器是视图和模型之间的桥梁,它的责任是:调用模型类执行业务处理,然后根据处理结果改变试图组件的状态(即数据显示)。

三、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销存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基本资料维护:包括“供应商资料维护”、“商品资料维护”、“库户资料维护”和“销售员资料维护”。

进销存业务:“商品采购”、“采购退货”、“商品销售”、“销售退货”。

数据查询与汇总:“供应商历史交易查询”、“库户历史交易查询”、“采购汇总”、“库存查询”。

进销存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图略。

四、系统功能实现

部分代码如下:

加载组件代码省略

int k=JOptionPane.showConfirmDialog(null, “确定要删除信息?”, “系统提示”,JOptionPane.YES_NO_OPTION);

(部分代码省略)

if (flag)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this, “销售员资料删除成功!”);

else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null, “该销售员还有对应的客户,不可删除”);

if (flag) {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this, “删除一个销售员成功!”);

}else{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this, “此销售员有对应的销售记录,无法删除!”);

}

五、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套基于网络数据分布技术,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应用系统,对仓储企业的进销存管理实施过程起到优化作用。在整个项目中我负责基本信息维护中的“销售员管理信息” 和业务信息维护中的“商品采购(退货)”。

参考文献:

[1]王国辉、李钟尉、王毅. JAVA程序设计自学手册[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5-35.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67-270.

[3]潘锦平,施小姚,姚天.软件系统开发技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33-234.

商品进销存管理 篇4

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每天要处理的数据量不断增加, 传统以人工方式管理商品库存的模式, 存在着许多缺点, 如商品进、出货信息的维护和修改繁琐, 且查找困难、效率低, 这给企业庞大的数据更新和维护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而运用Visual Basic程序, 在Windows XP中文环境下开发的本系统, 能实现商品的进货、销售、库存、转存等日常管理以及进货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的统计, 使商品的进销存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 通过帐户信息管理能确保用户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 达到检索迅速、查找方便,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实现了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1 系统分析

1.1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1) 进货信息管理模块, 实现订货单管理、入库单管理、进货信息查询。

(2) 销售信息管理模块, 实现销售订单的录入和修改、销售单的录入和修改、有关销售信息的查询。

(3) 库存信息管理模块, 实现转仓单的录入和修改、转仓信息查询。

(4) 统计模块, 实现进货信息、销售信息以及库存信息的统计。

(5) 系统管理模块, 包括密码管理、用户管理。

1.2 系统开发工具介绍

(1) 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开发平台来完成系统的前台环境开发。

(2) 利用Access 2000软件完成数据库管理平台的开发。

Visual Basic (以下简称VB) , 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结构化编程语言, 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可扩充性好等特点, 采用图形化的应用界面, 集应用程序开发、测试、查错功能于一体, 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 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各种应用软件系统。

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icrosoft Office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个数据库, 而且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 可以利用各种数据源生成窗体 (表单) 、查询、报表和应用程序等。Access2000 数据库由7 种对象组成: 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功能设计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VB和Access的特点, 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1) 进货信息管理模块。

包括订货单管理、入库单管理、进货信息查询, 可以对进货订单进行录入、修改并浏览进货订单的每一条记录, 进货信息查询实现某种商品在选定时间范围内的进货信息, 包括商品名称、商品编号、商品价格、进货数量、进货日期。

(2) 销售信息管理模块。

包括销售订单的管理、销售单的管理、销售信息的查询。销售订单的管理实现某种选定商品的库存数量大于销售订出的数量时才可以订出, 否则提示“库存数量不足, 该商品的库存数量是”, 也可以对销售订单记录中的数量和订货单价进行修改。销售单的管理实现某个仓库的某个选定商品在该仓库中的库存数量大于要销售的数量时才可以销售该商品。销售信息查询可按照分类汇总和查询明细两种方式进行查询。如果选择分类汇总, 可以在选定的时间范围内查询出选定商品的销售总量、销售单价和销售总金额。如果选择查询明细, 可以显示出销售单中关于该种商品的销售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金额。

(3) 库存信息管理模块。

包括转仓单的管理和转仓信息的查询, 转仓单的管理实现选定的商品从一个仓库转到另一个仓库, 只有在要转出的商品在该仓库的库存量大于要转出的数量时才能成功转出, 否则提示“要转出的商品超出了库存量, 该商品的库存量为”。 转仓信息查询方式有两种:按转出、转入仓库编号和按时间查询。如果选择按转出、转入查询, 可以查询出符合选定的转入仓库和转出仓库记录, 如果选择按时间, 可以查询出在选定时间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记录。

(4) 统计模块。

包括商品进货汇总、销售汇总、库存汇总, 进货汇总能够统计出某种商品在选定时间范围内总的进货量和进货金额, 销售汇总能够统计出某种商品在选定时间范围内的销售总量和销售金额。库存汇总能够统计出某种商品在选定仓库的数量以及在1号和2号仓库的总数量。

(5) 系统管理模块。

包括密码管理和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可以添加一个用户, 并为其设置密码, 下次可直接用刚设置的用户登录系统。密码管理可以对数据库中已存在的用户密码进行更改, 通过这样的管理, 每次在登录系统时都要验证用户的合法性, 阻止非法用户登录。

另外, 本系统有一个报表功能, 包括销售报表和库存报表, 通过报表可以直观地看到销售单和库存单的信息。

2.2 数据库设计

2.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针对企业仓库管理的需求和分析 , 设计如下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 进货单信息, 包括的数据项有:进货单编号、商品代码、商品名称、单价、入库日期、入库数量、仓库编号。

(2) 进货订单信息, 包括的数据项有:商品编号、商品名称、数量、订货单价、订货金额、订单号、订货日期、其它信息。

(3) 销售单信息, 包括的数据项有:商品代码、销售数量、销售日期、销售类型、销售价格、销售单编号、仓库编号。

(4) 销售订单信息, 包括的数据项有:商品编号、商品名称、数量、订货单价、订货金额、订单号、订货日期、其它信息。

(5) 库存信息, 包括的数据项有: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库存数量、仓库编号。

(6) 转仓信息, 包括的数据项有:商品编号、商品名称、业务员、转出仓库编号、转入仓库编号、转仓单编号、转仓日期、数量、备注信息。

(7) 用户登录信息, 包括的数据项有:用户名、密码。

2.2.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规划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有入库实体、出库实体、库存实体、进货订单实体、销售订单实体、转仓实体。部分实体的E-R图描述如图2-图5所示。

2.2.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部分表的设计结果如图6、图7所示。

2.3 系统具体实现

程序启动后, 必须填写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登录到系统。用户通过选择相应的操作图标完成商品的进货、销售、库存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工作。

3 结语

本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 ,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进行开发, 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操作界面友好, 用户使用鼠标点击即可实现各种功能, 操作简单, 维护方便, 为工作管理人员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管理手段, 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系统采用Visual Basic作为前台开发工具, 使用Access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开发了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 实现了商品进销存的日常基本管理和统计。

关键词:VB语言,信息系统,数据库,面向对象

参考文献

[1]柳青, 刘渝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刘韬.Visual Basic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进销存管理制度 篇5

1、配件库房依据各技术中心修理状况和配件运行状况来制定需求的配件订购方案,合理的库存分析来订购所需求的配件。

2、依据修理状况来制定配件订购方案,针对一般配件及特别件的选购时间及数量制定,按时向选购中心询问。

3、组织备件的到货验收及备件的入库检验;对收到的配件按时清点和配件入库验收,对配件接纳的异样状况(破损,少发,错发,丧失等)向选购中心按时联络沟通反映状况,以便查找。

4、配件清点验收终了后,库管人员按照实践收货状况录入电脑。

二、库房配件出库销售:

1、管理员按《修理拜托书》上的记载发放配件,发放配件时要检查《托付书》的两联填写能否相符,格式是否全都。

2、配件出库后,库管员按时核对修理领料单,打“√”确认。发放配件时要用有特别记号标识,最好签字确认。

3、库管员按时对出库配件记载和电脑录入工作,防止呈现工作失误,形成误差。

4、库管员要按照相关规章,对库房配件不答应外借和试用,防止损坏。

三、库房配件管理存储:

1、每月清点日期为当月最终一天下午6:00以后。该时间要求每一位库管员月结存盘,导出本月的《进销存报表》,并加以保管,同时上报。

2、清点时按《实物清点管理方法》执行,在此期间不得再有配件出入库。

3、清点完毕后,按时清点实数与台账、大账的核对,只要核对后完成实数与台账、物账完好相符,说明账目明晰;如不符,就必需对明细材料逐一核对,找出差异。

4、清点完成后,依据清点数据制造《账实差异表》并加以保管,同时上报。

5、库管员依据清点状况对统计回收的材料入库后,填报《回收台账》、《统计表》、入库单必需每月2号从前上报以便做出汇总分析。

四、库房进销存的意义:

1、树立合理的商品分类的存放。

2、构成科学的本钱计算和利润计算方式。

3、合理调整库存商品,包括商品装备、库存预警等。

4、树立进货X〉销售X〉现金完好的业务流程体系,削减管理马脚。

5、有效对业务人员考核,完善的鼓励机制提高员工主动性。

6、削减库存积压,合理组织库存结构,使畅销商品和高利润商品占库存资金的80%左右。

五、库房进销存的作用:

仓库管理是以仓库为主,货品一进一出都记录,同时产生库存信息,相应的能够查找到进货与出货状况,产生出、入库报表,清点;进销存管理是以货品的进货、销售、库存为主,其实销售也是货品出库的范畴,只是参与了价格管理。

1、选购:选购订单、选购入库单、选购发票等。

2、销售: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等。

3、库存:选购入库单、其他入库单、销售出库单、资料出库单、其他出库单、调拨单、清点表等。

4、核算:选购入库单、产废品入库单、其他入库单、销售出库单、资料出库单、其他出库单等。

最终对选购、入库的各种配件的入库本钱、销售出库各种配件的`销售本钱的核算。

六、库房进销存的目的:

1、降低选购、销售、库存本钱,优化资金流转。加快商品周转,提升市场反响速度。

2、标准化库存商品管理,防止资产流失。随时查看本钱、利润和买卖记录。

3、杜绝财务马脚,防范买卖风险。便于往来订单,帐款管理。

4、便于考核员工、部门、经销商业绩。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5、统计报表提供实时决策。

进销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进销;客户;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Purchase-Sales Management System

Yuan Xingfang

(Th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04,China)

Abstract:With global economy integration,the in the homeland economic reform year by year deepen,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is all confronted with gigantic challenge will do in the homeland,important Corp.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ystem analysis,feasibility study of issues,needs analysis;determine its basic function and basic structure,and the system design and realization.

Keywords:Purchase-sales;Customers;Models

一、需求分析

本系统针对当前大多数公司存在的问题:企业销售部门和总部异地分布,管理不到位,信息化不足,计算机使用率低,大量的日常工作皆是手工处理,因此工作效率低落,企业内部沟通不良等等问题很难克服。要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改进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二、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分析得到系统需实现一下功能:基础数据管理对系统中需要的一些数据进行初始化,包括商品信息、职员信息、收付方式、类型设置、收付方式、仓库信息、商品类别等等。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考虑程序编程的特点,得到如图2.1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三、进销管理系统设计

(一)概要设计。模块化方法的依据是将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小的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据此理念,模块化设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功能复杂的大型软件划分成为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又彼此相关联的小模块,每个小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独立的子功能,把这些小模块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可以完成指定的复杂的功能,满足用户问题的需求。(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设计是进销管理系统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部分。数据库设计要求耐心的收集和分析数据,仔细理清数据间的关系,消除对数据库应用不利的隐患等等。从设计中得到的E-R图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组成的,而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所以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将实体、属性和联系转换成关系模式,对E-R图进行细致分析后可得到组成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的主要数据表。

四、进销管理系统实现

(一)系统管理设置。启动本系统后就会进入到登录窗口,用户凭借用户 ID 和密码进入系统。(二)基本资料模块的实现。商品、供应商和客户几部分的操作差不多,现以商品为例加以说明,说明如下:1.在增加商品时要先添加商品的类别,点击商品增、删、改窗体上的工具栏最左边的“增加”按钮,就会弹出增加商品类别的窗口,填上正确的商品类别后,点击“保存”按钮,商品类别增加成功。2.如果商品类别不对,可以先选中要删除的商品类别,点击工具栏上最左边的“删除”按钮,即可删除不想要的商品类别。3.点击商品增、删、改窗体上的工具栏最右边的“增加”按钮,就会弹出增加商品的窗口,选上正确的商品类别、规格、单位,填上正确的商品名称、产地、货号、采购单价和销售单价后,点击“保存”按钮,商品增加成功。(三)进货管理模块的实现。进货单(采购退货单)增、删、审核窗体上半部分操作如下:1.选择供应商:点击供应商文本框右边的按钮,弹出所有供应商列表,双击要选择的供应商,即选择好供应商。2.购入日期可以按上、下按钮修改。3.单据编号是自动生成的。4.选择商品:点击工具栏上“加商品”按钮,弹出所有商品列表,双击要选择的商品,即选择好商品,在进货单(采购退货单)增、删、审核窗体上半栏中插入一行,自动带出商品名称、货号、规格、单位及采购单价,数量默认为0。选择好商品,更改数量,系统自动计算单商品的购入金额、整张单据的数量合计和整张单据的金额合计。数量为正,是进货单,数量为负,是采购退货单。5.如果选择错商品,可以点击“删商品”按钮,删除选择错误的商品。(四)销售管理模块的实现。销售单(销售退货单)增、删、审核窗体上半部分操作如下:1.选择收货人(即客户):点击收货人文本框右边的按钮,弹出所有客户列表,双击要选择的客户,即选择好客户。2.销售日期可以按上、下按钮修改。3.单据编号是自动生成的。4.选择商品:点击工具栏上“加商品”按钮,弹出所有商品列表,双击要选择的商品,即选择好商品,在销售单(销售退货单)增、删、审核窗体上半栏中插入一行,自动带出商品名称、货号、规格、单位及销售单价,数量默认为0。选择好商品,更改数量,系统自动计算单商品的销售金额、整张单据的数量合计和整张单据的金额合计。数量为正,是销售单,数量为负,是销售退货单。

五、结论

进销管理系统结合实际业务需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对整个系统做了详尽的设计。为了按照用户的要求,高效、快速的进销管理系统,选用了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及开发语言,使系统的稳定性、后继性也有了基本的保障。对整个系统的逻辑功能用数据流图进行了数据模型的建立,并对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用数据字典做了相应的描述。

参考文献:

[1]邓良松,刘海岩编著.软件工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修晓杰,王小华.C/S结构进销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08,9

商品进销存管理 篇7

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的零售企业销售商品后, 财会部门要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和销货收款的情况, 同时为了能及时反映库存商品购销存的情况, 便于各实物负责小组随时掌握其经管商品的价值, 明确其经济责任, 需要随时转销已销库存商品的成本。

由于零售企业库存商品是按售价反映的, 因此, 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金额、库存商品的核销金额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金额是一致的, 都是按售价结转。而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内反映, 所以, 当已销商品按售价从“库存商品”账户内转销时, 从理论上讲, 应该同时将这部分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也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内转销, 将已销商品的成本调整为进价, 即在“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内用进价反映。但是, 每天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工作量很大,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平时已销商品按售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月末计算出当月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据以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的原结转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指出,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委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发出商品”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 ×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笔者认为,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应该按以下公式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委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发出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受托代销商品 (视同买断方式下) ”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 ×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含税收入。

二、两种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公式的比较分析

本文观点与准则指南中的差异在于商品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中的分母的构成不同。能够成为商品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中的分母的组成包括两类:一类是“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 另一类是存货类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笔者认为, 存货类会计账户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将其期末余额加到商品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的分母中: (1) 必须是以售价记账的存货类会计账户的月末余额; (2) 必须是能直接对外销售的存货; (3) 该存货类商品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对外销售, 都能确认为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本文将一一分析存货类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能否加到商品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的分母中。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类会计账户主要有原材料、商品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库存商品、加工商品、出租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等。其中原材料、商品采购、在途物资不满足上述条件 (1) 和 (2) ;加工商品、出租商品、委托加工物资不满足上述条件 (1) 和 (2) ;受托代销商品 (收取手续费方式下) 不满足上述条件 (3) 。只有发出商品、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 (视同买断方式下) 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商品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建议修正为以下公式:

商品进销存管理 篇8

关键词: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成本分配

一、引言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生产成本,无法直接计入某一成本对象中,需要先按地点或用途进行归集,期末再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并计入成本对象中。在采用计划成本法计算“材料成本差异”以及采用售价金额法计算“商品进销差价”时可借此思路进行。计划价(或售价) 与实际价之间的差异,平时购进入库时通过“差异”相关科目归集,期末再进行分配计入计划价(或售价)中,以还原实际成本。这样处理,一方面,平时只需要使用既定的计划价(或售价)核算材料(或库存商品)成本,既可以简化核算程序,也符合企业对存货管理控制的要求;另一方面,期末通过对“差异”进行分配,可以将对应存货的计划成本(或售价)调整为实际成本。

对于“差异”归集的处理可以按以下思路理解:在购进入库时,若采用计划成本法,借方“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入账,贷方“物资采购”科目登记的是实际成本,差额直接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若采用售价金额法,采购商品入库时,借方“库存商品”科目按售价入账,贷方“在途物资”科目登记的是实际成本,差额直接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分配前,两类“差异”账户的余额就是归集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这些“差异”在期末的分配问题。

二、成本分配法在“材料成本差异”分配中的应用

计划成本法是制造企业广泛使用的存货核算方法, 该方法可以避免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会计核算的影响, 简化了核算程序,并且通过制定计划成本可以实现对材料成本的分析与控制。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的收入、发出、结余均按预先制定好的计划成本入账,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归集,期末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得出当期发出材料承担的差异,并将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加上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得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由此可见,该方法应用的关键是计算当期发出材料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对此可运用成本分配法的思路进行处理:

1. 确定成本对象。此处可理解为“差异”的分配对象, 期末“材料成本差异”应在当期出库材料及期末库存材料间进行分配,所以“差异”的分配对象是当期发出材料和期末库存材料。

2.选择成本分配基础。此处以当期出库材料及期末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分配基础。

3. 归集共同成本。此处可理解为当期分配前的“材料成本差异”,包括期初库存材料成本差异以及当期入库的材料成本差异。由于期初库存材料差异加上本期入库材料差异与期末库存材料差异加当期发出材料差异的和是相等的,共同成本也可看作是期末库存材料差异和当期发出材料差异之和,即需要分配的“差异”。

4. 分配率。通过已确定的成本对象、分配基础及共同成本,可以得到差异的分配率为:(期末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成本差异)÷(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企业会计准则中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从计算结果来看,二者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期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差异)”加“本月发出材料成本计划成本(差异)”之和与“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差异)”加“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差异)”之和是相等的。分配计算的过程如下:

分配率=需分配“材料成本差异”总额/(A+B)

期末库存材料分配的“差异”=A×1

本期发出材料分配的“差异”=B×1

期末库存材料实际成本=A+2

本期发出材料实际成本=B+3

例1:甲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月初结存A材料计划成本2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20万元, 当月购入A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35万元,计划成本为150万元,当月领用A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80万元。要求计算领用A材料的实际成本。

运用成本分配法的思路进行分析:1确定分配基础, 即期末库存A材料计划成本为170万元(200+150-180), 本期发出A材料计划成本180万元,二者之和为350万元;2共同成本,即这两部分A材料中包含的差异-35万元[-20+(135-150)];3计算分配率,即-10%[-35/(170+ 180)×100%]。最终得到期末库存A材料分配的“差异” 为-17万元[170×(-10%)],本期发出A材料分配的“差异”为-18万元[180×(-10%)]。那么,本期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62万元(180-18),期末库存A材料实际成本为153万元(170-17)。

具体计算过程如表2所示:

金额单位:万元

在运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此处的分配率与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结果相同,但计算过程不同, 此处分配率的公式更便于理解“差异”的分配过程。2在计算分配率时需要保持分子与分母的口径一致。现实中可能只计算某一类材料的差异,此时只要证明分子是该类材料分配前差异,分母是该类材料期末库存和当期发出该类材料计划成本之和便可。3对于委托加工物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委托加工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其目的是及时核算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避免当月发出及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核算不准确的情况。因此,本文在运用上述分配率公式进行差异分配计算时,分子中的差异应剔除委托加工物资的差异,分母也应剔除委托加工物资的计划成本。4暂估材料,因为当期暂估材料按计划成本入账,无差异,所以分母中也不应该包括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否则会导致分子分母口径不一致,计算结果会出现偏差。但现行会计准则中没有考虑这种情况,有学者也提出这种偏差在长期内会抵销。

三、成本分配法在“商品进销差价”分配中的应用

售价金额法又称为“售价核算,实物负责制”,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售价金额法主要适用于商品零售企业,因为零售企业商品品种繁多,收发频繁,通过建立实物负责小组,可以方便核算和管理。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商品进销差价=售价-进价”,平时库存商品收发均按售价来记录。取得商品时,将商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中归集,销售商品时,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期末通过计算当期销售商品与期末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将当期销售成本由售价调整为进价(即实际成本)。

类似于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在计算分配当期销售商品承担的“进销差价”时,同样也可采用成本分配法的思路进行:

1.确定成本对象。“进销差价”分配对象为当期销售商品及期末库存商品。

2.选择成本分配基础。此处以当期销售商品和期末库存商品的售价为分配基础。

3. 归集共同成本。应归集的“进销差价”是当期期末未分配的“商品进销差价”,即期初商品进销差价以及当期购入商品形成进销差价,也等于期末库存商品进销差价与当期销售商品包含差价之和。

4. 分配率。通过确定成本对象、选择成本分配基础、 归集共同成本,可以得到“商品进销差价”的分配率为: (期末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月销售商品进销差价)÷(期末结存商品售价成本+本月销售商品售价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为:(月初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月销售商品进销差价)÷(月初结存商品售价成本+本月购入商品售价成本)。从计算结果上看,二者最终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例2:乙商场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月初B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万元,售价总额为120万元,当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万元,售价总额为80万元, 当月B商品销售收入为130万元。以上售价均为含税价。

运用成本分配法的思路进行分析:1确定分配标准, 期末库存B商品售价成本70万元(120+80-130),当期销售成本也是按售价结转130万元,即本期销售B商品售价成本130万元;2归集共同成本,即两部分库存中包含的差异20万元[120-110+(80-70)];3计算出分配率,即10%[20/(130+70)]。期末库存B商品分配的“差价”为7万元(70×10%),本期销售B产品分配的“差价”为13万元 (130×10%),则本期销售B产品的实际成本为117万元 (130-13)。

具体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金额单位:万元

运用成本分配法进行“商品进销差价”分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售价金额法可以看作是计划成本法的一种,即售价就是计划成本,所以两种方法在理解和运用时非常相似。2公式中的售价均包含增值税。“商品进销差价”是用售价减进价,实务中一般用的售价是含税售价,所以“商品进销差价”中也包含增值税。在计算分配率时,期末库存商品也是用含税售价来反映的,而本期销售商品也就是当期实现的收入,零售企业日常确认的收入也都是含税的收入,所以分配率的分母都是用含税售价反映的。3代销业务的影响。若零售企业发生代销业务,那么“商品进销差价”分配率计算将受到影响。对于委托方而言,不管是采用视同买断方式还是支付手续费的代销方式,只要当期发生销售业务都应确认销售收入,且期末库存商品应包括未售出的“委托代销商品”。对于受托方而言,如果属于视同买断方式,售价是可以由其自行确定的,在接受委托时,增加的受托代销商品按售价入账,商品销售时也按售价结转成本,所以所售受托代销商品期末也应参与差价的分配,还原实际成本;如果是收取手续费方式,售价不能改变,商品销售时不确认销售收入,所以所售受托代销商品不参与差价分配。因此在计算分配率时,期末库存中应包括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委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以及视同买断方式下“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4在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时,既可用综合差价率也可用分柜组的差价率,区别在于计算的口径不同,综合差价率不区分库存商品,计算所有商品差价率,而分柜组的是按组计算差价率。同样的道理,在运用 “商品进销差价”分配率时需要保持分子和分母口径一致,否则计算结果将出现偏差。

参考文献

进销存管理系统初探 篇9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应用软件的发展,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实现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生产质量,减轻商业企业管理部门的压力。商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商业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可以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1. 需求分析

1.1 问题提出

为什么要开发进销存管理系统,开发进销存管理系统有必要吗?进销存还是现在中国商业企业的基本经营模式。在我们身边,你也许接触过其他一些进销存管理系统:有的功能很强,但操作繁琐;有的容易使用,但过于简单;这次开发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正好介于两类之间——功能较强,操作较易。开发该进销存管理系统可行吗?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一个大型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不可行的,再从技术上分析功能、性能以及其他限制条件,开发小型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可实现的。

1.2 系统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是系统中最主要的需求,该进销存管理系统的简单的功能需求:a提供用户管理;b支持日志管理;c支持备份和恢复;d支持进货管理;e支持库存管理;f支持销售管理;g提供对厂商信息管理;h提供对商品信息管理;i支持打印业务;g提供详细的帮助文档。

1.3 系统功能描述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我所要开发的系统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1)查询:查询主要涉及到厂商信息,客户,业务员,制度等项目的查询工作;(2)设置:设置主要涉及到厂商信息,客户,业务员,制度等项目的设置工作;(3)帮助:系统用户帮助手册及版本说明;(4)打印:打印你所需要的报表:(5)系统维护:提供简捷方便的添加用户、修改密码、退出系统等功能。

1.4 开发工具及数据库的选择

系统的开发环境是Windows 2000,使用VB6.0开发工具基于对话框开发,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HTML Help Workshop制作帮助文档,Inno Setup4.0制作安装程序。

2. 数据库设计的要求与特点

数据库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核心。数据库设计或称数据模型是建立一个应用程序很重要的一步。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和文件设计可以使系统在已有的条件下,具有处理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少,操作处理过程简单、查找容易、系统开销和费用低等特点。

3. 详细设计

3.1 子系统

总体来说进销存管理系统可分成进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查询、报表、设置等六个子系统。下面对在本系统中我所设计的几个主要子系统进行介绍:

3.1.1 查询管理子系统

查询主要涉及到厂商信息,客户,业务员,制度等项目的查询工作。查询窗体所执行的功能主要是当查询窗体加载后,选择查询类别接着就可以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查找。

3.1.2 报表管理子系统

主要是产品、厂商、进货、客户、销售、业务员、制度等报表的显示和打印!

3.1.3 设置管理子系统

设置主要涉及到厂商信息,客户,业务员,制度等项目的设置工作。设置管理窗体所执行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当管理窗体加载时,在组合框中动态的列出数据集的各字段。另一个部分是当用户单击“添加”按钮时设置加入信息。

3.2 用户权限检测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进入系统时操作员必须凭合法用户名及密码并由计算机确认之后才能进入该系统进行操作。在进入系统后用户可根据需要对自己的登录信息进行更改,如对自己的登录密码进行修改等,同时也可以对其他人进行登录授权。

4. 系统的测试

4.1 测试方法

完整的测试生命周期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开发、测试执行和测试评估。对本系统的测试可以分为:a功能测试(进销存管理系统满足了所有的功能需求吗?)b用户界面测试(进销存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吗?)c性能测试(进销存管理系统性能稳定吗?存在“异常错误”吗?)d压力测试(在系统环境不正常的情况下,进销存管理系统运行如何?)e容量测试(系统满负荷的情形下,进销存管理系统的承受能力如何?)f配置测试(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软件配置和硬件配置如何?)g安装测试(进销存管理系统安装后,组件是否齐全,系统设置是否正确?)测试方法包括人工测试和工具测试两种,而我采用的是人工测试。

4.2 测试结果

根据上面测试方法,得出的系统测试结果为:(1)功能测试:功能基本实现,在报表打印方面欠缺。(2)用户界面测试:用户界面平实,操作简单。(3)性能测试:性能稳定,无异常错误。(4)配置测试:只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能在大部分PC机上运行。(5)安装测试:组件齐全,设置正确。

5. 结束语

在这次设计中,我感受颇多,不仅对VB和数据库的实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如何开发一个小型的管理系统有了一个概念性的了解,而且自己分析问题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求是科技.专家门诊—Visual Basic开发答疑300问.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6.

进销存管理系统初步设计 篇10

⑴课题研究的背景。21世纪, 企业的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竞争已不再是规模的竞争, 而是技术的竞争、管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管理的升级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现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国外相差很大, 具体而言, 很多中小企业在进、销、存等环节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 而这些不足无疑将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在网络经济的年代, 进行有效的进销存管理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存身产业的头等要事。然而对于一贯疏于管理的中小企业而言, 还按照以前的旧方法必然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 因此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⑵研究目的和意义。进销存管理系统单在存一个方面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仓库的商品的电子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达到提高库存控制精度,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但是目前一般中小型企业往往不会购买大型通用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来提高这种管理机制, 因为这种系统不一定符合该企业的进销存管理的要求而且又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根据目前一般中企业实际的库存管理情况开发一套适合于该类企业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 进销存管理系统分析

整个系统一共可以划分为8个大模块, 分别为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基础管理、系统管理、个人管理。如图2-1

3 总体设计

依据SSH集成原则, 项目各个模块都遵循了架构分层的设计原则:从Web视图层到业务逻辑层, 再到持久层的从上到下的操作模式。各层之间的调用关系是下层屏蔽了具体的实现细节, 仅为向上层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接口——面向接口编程。

在持久层中, 首先定义泛型Base Dao接口, 再写相对应泛型Base Dao的实现, 然后在service层中实例化这样dao层只有两个类Base Dao和Base Dao的实现大大节省了代码。如图3-1。

Service层使用的抽去方法的方法把所有要用的方法定义Base Service接口和Base Service实现类中。如图3-2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Struts、Spring和Hibernate三大框架的集成进行深入研究, 为满足目前一般中小型企业的库存管理需求, 实现了一个基于SSH架构的库存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现阶段中小型的进销存管理需求, 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效益, 进销存管理系统虽然最终开发出来, 但是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展望在以后的开发中能够动态报表, 库存报警, 使项目中的功能更人性化, 更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蒲晓妮.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子科技大, 2008, (1) :1-3.

[2]孟金红.ERP进销存管理系统探讨[J].电子科技, 2012, (1) :9-20.

[3]张勇, 林冬梅, 肖祥慧.网络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安全策略[J].现代计算机, 2010 (1) :15-18.

[3]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0:15-18.

[4]边丽战.企业ERP进销存管理系统[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12 (1) :50-54.

[5]王仁杰.注重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J].山西成人教育, 1996 (1) :13-17.

上一篇:国际广播电台网站管理下一篇:反思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