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

2024-05-22

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精选七篇)

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 篇1

1 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的现状

自2012年起, 我国就已成为风力发电总量排名第一的国家, 当前风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 对电力清洁、电力环保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我国风电场在并网运行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事故频频出现, 以2009年至2012年为例, 我国发生风电安全管理类重大事故三十余起, 尤其在2011年, 连续出现“2﹒24”甘肃酒泉、“4﹒17”河北张家口、“4﹒25”甘肃嘉峪关等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安全事故, 导致电网遭受严重的人力损失、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形象损失。而造成国内风电场并网安全运行管理出现如此之多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 除了当时在技术上多数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不满足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外, 究其根本原因, 主要还是由于我国在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 缺少统一标准、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规范内容, 造成风电场并网运行缺少标准合理的管理依据, 无法有效完成风电场并网后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在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中还存在着现场管理质量不高、运行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不够等现象。因此总体来说, 当前我国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设, 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电力企业摆在桌面上的新课题。

2 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的现状, 本文提出以下措施, 希望能够有效的达到改善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现状的目的, 提升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的质量, 保证风电场并入电网以后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保证我国电网的整体发展能够更加的顺利。具体来讲, 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的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2.1 严格遵守风电场安全并网技术管理规定

风电场要严格遵守《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投运机组要严格执行并网协议规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承诺, 风电场在接入电网前要通过并网安全性评价等相关手序, 基层电网企业要对风电场接入加强管理, 电力调度机构对风电场二次系统和无功补偿装置进行严格把控, 要认真核查风电场保护定值, 监督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和参数整定。风电场运行管理单位要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在平日运行中严格执行调度命令, 及时、准确向调度机构汇报机组运行情况。运行人员要严格按《规定》对机组进行及时监控, 按照要求调整机组有功功率 (风电场10min与1min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 、无功容量 (满足功率因素在超前0.95~滞后0.95范围内可调) 、电能质量 (电压、电流、闪变、谐波) 等, 检查风电场各风电机组状态、风场风功率预测及各通道通信正常, 及时发现故障点, 立即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2.2 建立专业的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机构

风电场运行管理单位要建立专业的运行安全管理机构, 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颁布实施各自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岗位在风电场并网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 同时配置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要求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明, 进而保证安全管理机构的专业性。此外, 还应要求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抽查以及定检, 保证安全管理机构能够充分发挥相关作用, 提升风场并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3 贯彻落实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风电场运行管理单位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 参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相关内容, 建立并且完善风电场并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 例如电网操作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两票管理规定、风电场设备巡回检查制度、风电场并网安全运行交接班管理制度等内容, 同时确保上述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做好安管制度落实过程中的资料信息记录工作, 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2.4 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隐患排查

要积极加强对风电场并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 一般来讲风电场并网安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安全隐患包括人身安全隐患以及设备安全隐患两种类型, 风电场应制定相应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设备隐患排查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风电场并网运行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 要重点对风电场并网的四大典型问题 (包括保护参数设置不当、控制策略缺陷、维护不当和接地措施不当) 展开认真检测排查, 从而使风机并网性能得到提升, 风电运行质量得到改善。此外, 风电场并网运行隐患排查过程中还应制定相应的电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以及专项应急预案等内容, 确保风电场能够有效的面对各种常见或者不常见的安全事故, 提高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安全程度。

2.5 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安全准备工作

风电场建设单位要加强工程质量过程管理,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检查、检测、控制和验收制度, 加强对参建各单位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单位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 对于隐蔽工程要列入旁站监理并严格执行;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准备工作内容, 还要针对风电场并网运行过程中的工器具、安全消防等设备做好全面细致的准备, 从根源上提高风电场并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风电场应该加强对工器具以及消防器材设备的管理, 以灭火器为例, 风电场应该加强对灭火器的类型、数量、位置等相关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记录, 针对灭火器的性能以及质量定期进行抽检, 确保风电场消防设备的安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应该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风电场并网运行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也势必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江, 徐宏杰, 段慧琳.浅谈风电场并网运行安全管理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 2014, 31 (1) :90-91.

[2]王鹏, 任冲, 彭明侨.西北电网风电调度运行管理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 25 (11) :80-84.

风电场节能管理标准 篇2

1.照明节能

风电场照明尽量避免采用白炽灯作为照明光源,通过采用新型高效节能新光源、电子式镇流器、新型优质材料的反射器代替落后质差的反射器、在不同的场合选用先进合理的灯具结构等照明节电技术,以达到节约照明用电,节约一次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采用环保节能型照明器具和高效节能灯,比传统普通照明器具节约电费80%以上,光源寿命比普通光源高30倍以上。对不需要长期照明的场所,设置照明开关,尽量做到人走灯灭。主要照明场所(如主控室,开关柜室等)应做到灯具交叉布置并分组控制,使得电厂人员可根据不同工作的需要调整照明。减少配电线路的损耗是照明设计中又一项节能措施,可通过:

(1)照明器选用高功率因数型,在镇流器上加补偿电容,一般可使cosΦ 达到0.85以上,线损自然地减少;

(2)优化配电方式,供电距离较远的回路采用三相四限制配电,线损可以比单相供电下降75%~80%。2.空调节能

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降温,控制空调的开启时间,夏季室内高于30°C方可开启制冷,冬季室内低于6°C方可开启制热,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5°C,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C。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减少能耗,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人关闭空调,严禁空调无人运行。空调使用期间,要将门窗关闭,以确保空调的使用效果,人员进出也要注意随手关门,切记开空调时又开门或窗。3.节约用水

风电场用水消耗较少,主要为站内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为消防用水,生活用水主要为运行人员生活用水、场区绿化用水。提倡节约用水,废水利用,以节约水资源。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道路、绿地植被的浇洒及车辆等清洗用水量。4.车辆燃油

车辆用油是风电场运行中的一项主要的能源消耗,减少车辆燃油的消耗也是风电场节能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影响车辆燃油消耗的因素很多,如道路、环境气候条件、车辆的技术状况以及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等等。对于风电场的运行而言,主要可以从车辆的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这两方面来降低车辆燃油的消耗。

(1)在平时的车辆使用中,要注意对车辆的保养工作,确保车辆的各项技术状况都在正常的技术指标内,车辆出现异常时,要及时送往车辆维修厂进行维修,切忌车辆出现异常时继续使用,使得异常持续恶化,小问题转化为大问题,不仅影响车辆的使用,也加大了燃油的消耗。

(2)驾驶技术水平对汽车燃油消耗的影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正确的驾驶操作可以大大地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量。因此,要大力提高车辆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以降低车辆燃油的消耗。

a)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的工作温度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一般指水温、机油温度和进气温度等,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燃油消耗的增加,因此,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与燃油消耗有直接关系。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应保持在80°C-90°C之间为宜。在冬季,冷车启动要先预热,如果用未预热的发动机启动行驶,将使燃油消耗量大大增加。

b)采用低档起步缓加速

在同一车速范围,如果是低速档急加速,虽然发动机功率能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但在同一行驶阻力和加速状态下,发动机转速高其摩擦损失大,单位行程燃油消耗反而增加,所以,起步后急加速与缓加速油耗的差异很大。

c)合理使用档位

合理使用档位 包含两个方面:及时 换挡和选择 最佳档位,及时换挡就是低速档不高速,高速档不缓行,上坡时利用汽车惯性冲坡,在动力感到不足时略提前换入低速档。否则会强制牵引,使发动机处在低转速大扭矩的情况下工作,是非常不经济的。在同一道路条件和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 相同,但档位越低,后背功率越大,发动机负荷率越低,有效油耗也就越高,而使用高档位是情形则相反,所以一般尽可能使用高速行驶,少用中间档。低档起步后应尽快换入高速档,不要长时间使用低、中档,换档时要脚轻手快,动作准确,这样可以缩短换挡时车辆行驶的距离,达到节油的目的。

d)掌握发动机经济转速

发动机的 型号不同,其经济转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驾驶汽车前应了解和掌握发动机的 经济转速范围,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能熟练地进行 控制油耗,一般情况下,发动机低转速比经济转速油耗增加8%左右,而高转速比经济转速油耗增加12%左右。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发动机低速运行时间,多经济转速运行,也尽量不要超过经济转速运行,这样也是可以达到明显的节油效果。

e)根据 车辆构造,正确使用滑行

暖通空调运行的节能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管理

一、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构成与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已达到40%,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建筑物在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和热水供应等需求方面的能耗,用于暖通空调的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30%~50%,且在逐年上升。为了维持建筑物内部空气环境适宜的温湿度,现代建筑中通常采用设置暖通空调系统来保证这一需求,而所消耗的能量即为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这部分能耗中包括建筑物冷热负荷引起的能耗、新风负荷引起的能耗及输送设备(风机和水泵)的能耗。影响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主要因素有室外气候条件、室内设计标准、围护结构特征、室内人员及设备照明的状况以及新风系统的设置等。

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还有几个特点表现在:第一,系统的设计、选型、运行管理的不合理将会降低能量使用效率。第二,维持室内空气环境所需的冷热能量品位较低且有季节性。这就使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利用天然能源来满足要求,如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浅层土壤蓄热等。第三,暖通空调系统涉及到的冷热量的处理通常以交换形式处理。这就可以采用冷热量回收的措施来减少系统的能耗,有效利用能量。

二、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

1、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一些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等原因,一些设计单位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使得设计施工完的系统不仅投资大,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甚至有的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达60%。另外,目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采用惯用方案或甲方指定的方案,由此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最终导致系统出现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在实际工作中,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

2、节能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凋没计人员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3、系统运行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除设计施工外,运行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有些单位认为设计施工达标完成就可以了,因此不注意对暖通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有开机、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显然系统达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三、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及方法

1、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

使其在高效经济的状况下运行。暖通空调系统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可以说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有效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占有很大比例,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亦即决定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3、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不同的热湿环境参数组合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空调方式,把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就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加热新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大。如果我们根据热湿环境的研究成果,改变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显著下降,一般可达到12~14℃,而传统方式一般在18~20℃,显然后者比前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夏季也有类似的结果。

4、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能源空调系统

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及低品位能源已经成了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它利用地下恒温层土壤热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COP值,使得同等制热(或制冷)量下的系统能耗大幅度下降。另外,利用太阳能供热或制冷技术也在开发研究着。

5、优化系统运行管理,提高系统控制水平

对暖通空调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使其具备必须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证制度,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应重新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责任心,这样管理人员才有能力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达到设计要求的节能效果。

四、结语

我们应当积极开发新能源,积极推动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等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将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根本措施。我国已有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如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一水源热泵系统及太阳能一空气能热泵系统等。这些系统高效节能、无污染,不失为一种有效利用自然能的好途径。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因此,在空调设计中应注意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热设备的保温性能;空调系统方案要节约能源,充分回收能量,并尽可能利用天然能源,同时采取自控节能等措施。

参考文献:

[1]旷春贵,孙鸟英.论暖通空调系统节能[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

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 篇4

1 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维修维护工作方案的设计。风电场运行维护系统的中心工作就是对风机的维护和维修工作。维修方案包含了对不同零件的维修维护工作、工作者以及工作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和工作等。在制定有效的维修方案之后,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依据各种类型的工作具备的责任,进行有效的工作。其中相关的工作包括了库存检测、风机零部件的维护、相关工作的进步跟踪、填写相关报告等。第二,功能设计。管理系统和中心流程结合的包含七个板块,其中基础信息包含了管理者信息、风机构成信息、风机多个部位出现问题之后以及相应的维护工作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模块包含了实际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方案以及不同时期的生产报表。安全管理对于风电场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管理工作。组织构成管理包含了系统管理者的工作,有助于为之后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第三,系统总体构成。其整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应用层、中间层以及数据层。前者主要是提供平日里的维护工作、方案管理和相关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中间层主要是为之后的流程运转提供基础工作;数据层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其系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此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构成和之后工作的拓展[1]。

2 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

2.1 依据JBPM2.0的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划分业务工作和界面开发的高耦合度,促使相关工作的开发和用户界面的开发工作是彼此独立的,以此提升对其程序的开发工作效率。

依据JBPM开发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工作方案,最先是在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系统依据Flex技术,一局棋可以绘图的技术,描绘出系统中相应的工作节点,以及依据绘制箭头连接不同节点以此获取有效的数据分析信息。同时依据与GXT2.0构成,为全部的节点都建设有效的开发通用的用户界面。其可以提供不同节点应用者的参与和工作过程中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明确应用者在一节点处提交数据的数量。依据GXT2.0和相应的技术完成模块定义之后,通过JBPM2.0的工作流技术的架构形成相应的模板,以此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源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中。之后依据其相应的接口促使工作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流程发展到一定的工作中之后,依据设定的角色进行有效的工作,之后提交任务,以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工作可以依据设定的角色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在任务结束之后,任务直接退出之后,整体工作都完成了[2]。

2.2 GXT2.0的Web界面设计技术

GXT2.0主要是依据GWT的互联网客户端JAVA库。依据相应的编译器将其代码转换并且进行压缩,以此提升服务器的应用效率。风电场运行过程中进行的维护工作主要是依据GXT的面板控件,有效的开发和拓展用户界面,以此完成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管理系统用户区中对导航栏的开发工作,并且对其相应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依据Grid控件可以展示数据;依据Form Panel控件加大对数据的管理工作;依据Combo Input控件对数据进行选择工作。通过依据对较为复杂的组合和事件进行操作之后,系统可以开发满足风电场需求的界面。但只是用户布局的工作是不完善的,系统需要依据触发事件促使用户的界面可以增加对相应数据的管理技术。系统可以依据GWT-RPC技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更新。在用户依据一条数据之后,即便是数据没有持续到数据库中,用户也可以和平台中的其他模块进行有效的互换工作,以此提升应用者的体验效果。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因为风电场运行过程系统中存在很多大量的小图片,要想提升工作效率,GXT2.0依据图片缓存的技能,以此减少图片下载的时间,以此提升应用者的效果。以此,为之后的工作奠定有效的基础,同时为风电场的实际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3]。

2.3 依据EJB3.0的中间件技术

风电场运行管理系统依据EJB为中间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无状态的情况下依据元数据注解的P0JO类,通过开放形式会话Bean是向接口开发的应用系统,以此减少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另外,没有状态会话Bean在其中被池化,以此提升应用者访问的并发量,促使其吞吐量增加。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开发相应业务的逻辑层。除此之外,由于实体Bean具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继承。由此可见,依据这一特点,将大部分重要的属性封印在多种JAVA类中。若是构建一个具有继承特点的EJB实体Bean的时候,可以将其特点直接继承到子类中。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实施管理信息的系统正是依据这一理念设计有效的平台表。依据这一理念,在完成实体开发之后,依据相关的设备和文件将实体类展现成数据库的表。在构建完善的表格之后,业务逻辑层可以依据实体管理器对实体类实施工作,以此有助于提升数据库中更多的工作[4]。

2.4 面向切面的编程技术

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系统依据面向切面的技术理念,促使相关的编程工作在开发的过程中集中到整体信息管理平台中。集成的两种技术之后,促使平台的开发得到应用和推广,并且对相应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更为优秀。

依据Java Script可以进行验证工作。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实施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对邮件格式进行验证工作。其系统构成主要是依据相应的信息库提升对表格数据的构成,提升工作效率,将其工作变得简单化,以此满足实际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的需求[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电场的信息管理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在国内应用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实际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国外的优秀案例,同时在国内还没有自主研究符合国内地理环境的风电管理系统。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平台研究工作有效的提升了我国风电场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研究,以此增强了部门之间的维护工作,但是受到风电场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复杂性和研究问题的影响,促使其相应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改善,以此为之后的工作奠定有效的基础,加强其系统管理的有效性,促使风电场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解决以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伍孟轩.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伍孟轩,魏春梅,刘慧敏.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1

[3]韩东.风电场远程环境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张雨薇.基于SSH架构的风电场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探索风电运行管理新模式 篇5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短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青睐。大唐山东新能源公司作为以风力发电为主,积极推进其他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型能源公司,其产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趋势,积极探索风电运行管理新模式,正在积极谋划、实施 “风电场群集中控制,少人值守,无人值班” 管理新模式。

一、公司目前风电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风电场地理位置分散、交通不便利,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够完善,造成生产运营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公司全面、及时掌控生产信息,影响决策和部署; 公司内部风电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致使各风电场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与经济运行; 人员配置较多、机构、设备、物品、器具重复配置,致使运营维护成本较高、劳动效率低下; 没有统一的信息化控制、管理平台,致使公司整体经营活动分析,缺少必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难度大、管理力度小、管理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随着风电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上述问题会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制约公司的快速发展及经济运营能力的提升。

二、积极推进 “风电场群集中控制,少人值守,区域维护” 管理模式的实施

1.快速推进风电场群监控系统的实施工作。目前风电场已完成升压站综自系统、电量采集、保护信息子站、风机实时及历史数据的上传工作,并与风机厂家签定了开放风机远方控制点及调整点的协议,按期实现远方控制功能;另外组织风电专业人员研究开发风电场群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异常报警、报表统计等需求及标准,最大程度地整合风电场群监控系统的功能,加快实施集中监控的步伐。

2.风电场缺少成熟的风电生产点检定修模式,缺少成熟的风电点检定修制度,缺少数量相当的高水平风电点检人员,为此新能源公司多次进行研讨,积极探索风电点检定修模式,修编风电点检定修制度及标准,按公司整体部署筹备、培训点检人员,做好点检定修准备工作,计划从下半年开始试行风电场少人值班的点检定修模式。

3.根据风电场分布范围广泛、部分项目呈区域性集中、现场维护周期长的特点,新能源公司以“现场为基本单位,区域化集中管理”的思路进行区域性维护。根据公司各项目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划分区域进行管理,每个区域配置一支运行维护队伍,负责分管区域内多个风电场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作业工作,由公司根据各区域的发展情况、生产动态、检修任务和人员素质等情况动态地调整各区域人员配置。

三、切实、有效地解决风电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容量迅速扩张所面临的问题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潜力。近几年公司风电场投产的数量和容量将会迅速地增加。鉴于风电场的生产特点和管理分散风电场群的难度较大问题,需要对风电场群的运行操作、设备状态、生产实时数据进行集中监控和处理。实施集中监控后,可以集中公司现有优秀的风电专业技术人才于集控中心,集中为公司的风电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2.提高风电生产工艺过程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集中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风电机组的有功、无功自动调节(AGC 和 AVC 控制)满足将来电网对风电场接入的技术要求; 实现风电机组的自动启停、故障信息的采集、报警、处理; 生产信息、数据的实时显示及传输;自动生成相关报表;设备故障的自诊断及预报警等功能。极大地减少生产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3.信息畅通、反馈及时、科学决策。

集中监控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各风电场的生产实时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传输、显示、并及时更新,便于专业、管理、决策人员能够及时掌控公司内所有风电场的生产运营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集控中心指导各风电场生产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4.减人增效、降低成本。

按照风电场人员的标准配置,50MW风电场配备 25 人,其中管理人员3 人,外委运行人员 14 人,外委检修人员 5 人,场领导 3 人,以后每增加一个 50MW 容量,增加运行人员 4 人增加检修人员 5 人;远程监控系统实施后,设集控中心运行管理人员 12 人,50MW 风电场配置为 7 人,其中运行人员2 人,管理人员 4 人,场长 1 人,以后每增加 100MW 容量,运行人员增加 1 人,管理人员增加 2人。省公司今年风电装机规模包括莱州、东营、文登、黄岛、胶南一二期、平度和莱州驿道风电场在内,容量将达到 450MW,明年计划达到 1000MW,远程监控系统实施后人员配置将比实施前人员至少减少 159 人。每年可以节省人工成本约 1176 万元; 以现在公司风电发展趋势,每年按新开工建设 4 个风电场来估算,将节省基建成本约 520 万元。

5.为省公司系统内风电区域性检修模式的建立,提供信息、管理平台。区域性的检修,需要提供区域性的设备信息和生产运营状态,指导区域性设备检修计划的制定; 科学、合理地组织设备检修及设备周期性维护。实施 “风电场群集中控制,少人值守,无人值班“管理模式” 恰好为其提供了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实施“风电场群集中控制,少人值守,无人值班” 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事项

1.加强管理、稳步实施确保管理模式的平稳过渡。在集中监控系统投运初期,管理、控制模式的转换期间。集控中心主要是对风电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培训和提高集控中心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设备主要操作仍然以风电场运行人员为主,集控中心侧只进行一些计划内的试验性和演习性的简单操作。风电场运行人员将视集中监控系统运行状况和集控中心人员技术水平的状况,有计划地逐步减少。在风电场区域运维队伍成立后,取消风电场的运行值班,只保留少数的职守人员。

2.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在设计、招标、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网路安全问题。制定具体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

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策略优化 篇6

【摘 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依旧存在些许问题,有待改善。因此,本文通过对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

【关键词】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优化策略

一、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的特点

(一)海上风电机组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更高

受海洋的影响,海上风电机组对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会充分考虑海上侵蚀、船舶运输等相关因素。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地点相对空旷,很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此保障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二)海上风电场维护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更大

海上风电场的风电机组设备数量较多,分布的区域也比较广泛,具有点多、面广等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了风电机组的有效维护和管理会遇到阻碍。海上风电场还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海上风电机组的维护作业时间,还会对风电机组的有效维护造成影响。

(三)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的费用更高

伴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功率容量趋向大型化发展,风电机组的体积也随之增大,这就给直接加大了风电机组维护的难度。海上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从而使得风电机组的故障率相对较高,但是海上作业必须依赖船舶,经常会需要一些专门的海上工程起重船舶等大型设施设备,不仅工程量大,费用也相当高,再加上天气条件的影响,导致无法及时开展工作,以至于带来很大的经济和人力损失。

二、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

使用风电发力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装备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装备业,都已经具备了与企业资源管理相似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但是目前风电产业却依旧没有投入运行。

(二)风电场运行和维护存在脱节问题

在风电机组供应商设置的技术掩护下,风电业主几乎不会单独对风电场进行管理。并且,风电机组的供应商所提供的维护系统与运行系统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只能够满足销售合同的技术要求,却十分不利于风电业主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分析或利用。

(三)设备供应商在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风电开发的过程中,业主太过依赖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支持,反而忽视了自身在技术上的创新,这就直接导致产业链上的知识共享和业务协作出现严重的缺失现象。

(四)风电场运行和维护的成本重视问题

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投资巨额资金,设备采购和建设成本非常高,不仅如此,风电场的运行维护成本也不断地上升,占据了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目前,风电产业内部对运行维护明显不够重视。

(五)存在重视风电场建设而轻视运行管理的现象

风电产业的发展初始阶段,为了能够快速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风电机组制造商和风电运营商都开始加强了对风电主机生产和风电工程建设的重视,但是在后期的运行维护上还缺乏精细化管理。

三、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的优化策略

(一)预防性维护策略

预防性维护是指在部件发生故障之间就对其进行维护,以此保证风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行。预防性维护主要包括调整、润滑、检查、擦拭和定期拆修更换等活动,还可以细化为时间维护和状态维护,即计划维护和视情维护策略。其中计划维护主要是通过对设备的故障规律的认识,不论设备处以何种状态,都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进行维护,这一维护策略的优化主要集中在维护周期上。而视情维护策略主要是在设备中安装数据采集装置,并根据具体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维护。计划维护是以理论上的设备故障规律进行维护的策略,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自然会存在一些小偏差,尤其是海上风电机组的运行是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因此必须与视情维护策略相结合,当进入海上运行维护活动时,可以统一维修具有故障相关性的部件,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分摊固定维护费用,还能够降低故障的发生频率。

(二)机会维护策略

机会维护策略主要就是在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其余部件同时也获取了提前预防性维护的机会,通过对部件满足维护条件的具体判断,制定出相应的维护策略。而且机会维护能够实现维护固定成本的分摊,但是在具体的维护过程中,需要携带的设施设备相对较多,这就对船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维护成本。

(三)事后维护策略

所谓事后维护策略就是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对其进行预防性维护,直到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海上维护。但是故障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不具备充足的时间进行提前准备,所以事后维护策略只适用于重要程度低和维护成本低的设施设备。而且维护策略的执行,还会受气候和船只等因素的影响。海上风电的气候条件相当特殊,因此可及性是海上风电维护必须考虑的因素。

四、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的发展

(一)利用激光雷达等实现后维护

激光雷达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遥感技术,主要是用过发射脉冲光束,对气象、海浪、潮汐和风向等风电产业所需数据进行测量,能够在海上风电场的风能资源的评估和运行维护上应用,尤其是在功率曲线验证和尾流监测上,可以对风机功率表现实现快速评估和诊断,以此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二)建立风电场远程运营新模式

目前,我国的海上风电场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规划和建设,随之带来的问题主要有缺乏高能力和高素质的运行维护人才。如果能够建立健全的风电场远程运行新模式,利用收集到的振动监测运行数据,对风电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实现设备的异常分析和劣化监视报警功能,或者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解决现场故障,并制定出各种预防性的运行维护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

(三)建立海上风电场成本模型和运行维护优化策略

未来海上风电场的离岸距离和海水深度的增加,安装和运行维护成本都会随之出现上升。如果能够在风力机的尺寸和可靠性的支持下,选择科学合理的抵达风电场和维护风电场的方式方法,通过离岸距离、水深以及风电场的规模等因素,建立新型的海上风电场成本模型,以此指导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同时,还能够预计海上风电场的可利用率,优化运行维护策略。根据我国海上风电场建立合适的成本模型,选择合理地运行维护优化策略,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成本,实现海上风电场的快速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海上风电场其自身的天气和水文特性,促使海上风机机组的故障率居高不下,成本较高等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我国必须切实结合海上风电场的实际情况,优化运行维护模式,提高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为实现更好地利用海上风能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下,我国的海上风电产业一定会实现全面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王君,史文义.海上风电场运行与维护成本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5).

[2]边晓燕,尹金华,符杨.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策略优化研究[J].华东电力.2012(01).

[3]刘林,葛旭波,张义斌,尹明,李利.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2(03).

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 篇7

集电线路自动化 ( DA) 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 将集电线路的实时运行、电网结构、设备、用户以及地理图形等信息进行集成, 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 实现集电线路运行监控及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 电力市场和电力运营被各个电网公司提升到战略地位, 对末端电力用户的管理、电量的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多的公变、专变被列入采集和监控的范围, 使得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这个采集处理数据的平台逐渐丰富起来, 集电线路变压器的采集终端的通信方式更加多样。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 加强集电线路的运行管理, 挖掘现有集电线路潜力, 各公司纷纷投入资金, 建设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的建成, 为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手段。当前, 供电企业各级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建设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的热情较高, 期望值也较高, 但由于我国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许多问题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 部分公司重建设、轻维护, 建设完成的部分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也逐步退出运行。

2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1) 片面追求功能完善, 忽视部分核心功能和系统应用价值的实现。为了提高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水平, 构筑一个理想网架下的系统, 对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缺乏统一细致的规划, 提不出完整而准确的需求, 直接导致建成后缺乏实用性; 过分追求狭义的故障处理和恢复功能, 具备示范, 不具备推广; 只解决了少数馈线的自动化, 导致使用方没有切实的受益, 而没有对整个风电场内集电线路实现科学管理, 投入产出比很不明显。风电场内集电线路属于一个负荷高度集中, 运行环境复杂, 故障较多的用户终端, 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 需要对风电场内集电线路数据进行监视、管理和及时发现处理缺陷, 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2) 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 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很高; 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的大量站端设备安装在户外, 运行环境恶劣, 电子设备较易损坏; 35 k V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提取困难; 业主对供电企业风电场内集电线路管理流程不熟悉, 对需求了解不深入, 因而产品适应性不好; 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往往须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 导致通信可靠性不强。

3) 设计与建设问题。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风电场内变电站、通信、设备、土建、实现方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考虑, 存在工作职责不确定, 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 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薄弱等问题。

3 提高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对策

1) 加强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是一项分集电线路运行管理与自动化、通信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工作。集电线路本身具有点多面广、涉及人员多、线路结构不稳定的特点, 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更新换代的特点, 因此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将成为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运用的关键。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工程系统其运行依靠无数的终端设备提供数据支持; 有线与无线通信网络提供数据传输通道; 以及数据库的更新实现数据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为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维护, 包括:终端设备运行维护 ( 故障巡视检查) ; 通信光纤运行维护、检修;计算机设备的维护据图形维护日结日清, 也可采用外包维护等方式; 风机运转的异动, 相关设备更改, 数据输入。运行中经常出现的数据接收不到或数据接收中断现象, 主要是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终端由于电源烧坏、接线方式有误、装置掉电等原因造成的。

2) 成立相应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运行维护职能机构。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涉及到通信、自动化、一次设备、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运行等一系列相关工作, 人员培养和管理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所以须成立相应的班组, 并配有懂得相关业务技能的人员。在实施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后, 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使运行人员对集电线路络的运行状况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 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应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电力市场背景、对电力系统了解较深的且有良好业绩的专业公司所开发的产品。应本着质量可靠原则, 优先选择符合相关产业标准并取得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资质且通过质检中心检测的合格产品。

4 结语

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自动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坚持“简单、可靠、实用、经济”的原则, 统一设计、分步实施, 必须从实际出发, 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分区域实施, 试点实施工作应根据集电线路的实际情况确定。

参考文献

[1]施宏亮.浅谈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运行的薄弱点及应对方法[J].科技资讯, 2010 (21) .

上一篇:SWOT分析趋势下一篇:加拿大孩子的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