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2024-05-2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精选十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篇1

1 改革办学体制, 实行校院合作办学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于2003年起本着“不唯书, 不唯上, 要唯实”的科学态度, 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采取了灵活的学制和学习形式:改传统的“2+1”教学模式 (即2年在校理论学习, 1年到医院实习) 为“1+1+1”教学模式 (即1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学习, 1年到医院临床教学, 1年在医院实习) 。率先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进行改革, 学校与福建泉州世新推拿医院及广东云浮医院签订了“订单教育”联合办学协议, 具体做法是: (1) 科学制订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学校让医院参与, 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职业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 (2) 严格落实教学计划。第二年的临床教学阶段, 学生利用上班时间进行临床实践, 利用晚上的部分时间集中上理论课。第三年学生与带教教师一起上班实习。这样既保证了理论课时, 又做到了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3) 确保师资力量。临床阶段的教学由医院和学校共同完成。学校选派一部分教师定期到医院授课, 医院教师由医院按学校要求选派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且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医生担任, 由学校聘任。 (4) 规范教学检查和结业考试。学校定期派人到医院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和组织实施课程结业考试, 严格实行考教分离。 (5) 严格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到医院后, 学校和医院均对其负有管理的责任, 由学校和医院各确定一名班主任, 负责管理这部分学生并对实施“1+1+1”教学模式的班级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 成立医院班委会、团支部及若干学习管理小组, 同时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班委会、团支部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

2 校院结合的初步尝试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开设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近十年, 在目前办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专业建设也要瞄准市场, 适应社会需求, 开办对口专业, 我们主要基于卫生事业结构的调整、医药分开的人才需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医疗保健的需要开办了一些新的专业, 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办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于2003年初进行市场调研,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的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认为可以开办, 同年申报, 同年审批, 同年招生60人, 2004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又招生163人, 呈现出了良好的开端。专业申报成功就如同产品取得了通向市场的通行证, 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还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 根据“围绕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职业教育精神, 我们又开始筹办康复治疗专科门诊, 先期投入40余万元购买有关仪器设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满足康复治疗技术实验、实训的需要;二是面向康复医疗市场, 凸现康复医学特色。在临床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 虽然许多如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创伤等高病死率疾病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存活相当长时间, 但遗留有功能障碍, 因此如何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是康复医学研究的范畴。还有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老年康复问题, 工伤、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导致的伤残康复等, 都使得康复需求不断增加。现代康复的理念不同于传统康复的理念, 传统康复仅局限于针灸、推拿、理疗, 现代康复除涉及上述范畴外, 还包括运动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假肢与矫形等。我们调查了孝感7个县 (市) 的9家二甲医院和1家三甲医院, 目前这几家医院还没有一处完整的康复中心, 因此康复专科门诊应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也成为人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们康复专科门诊也开展了康复保健的业务。康复专科门诊的医务人员主要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康复教研室的教师, 另外聘请了几位专家;服务人员主要由康复专业实习、实训的学生组成, 给予其一定的报酬, 这样使他们既可勤工俭学, 又可锻炼职业技能。

3 校院结合取得的初步成效

办学体制改革后经过一年的运作, 我们感到“1+1+1”教学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强化了教学的针对性, 使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岗位需求,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使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 强化了实践教学, 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三是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解决了校内实验、实训资源紧张和师资缺乏的问题。四是解决了贫困学生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难题, 学生只需交第一年的学费便可入学, 在第二年的临床教学阶段及第三年的实习阶段, 医疗单位即发给学生基本工资 (月薪800元) , 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生活费问题, 而且解决了学生第二、第三年的学费问题。五是解决了用人单位对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问题。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4年职教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要促进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 中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1+2’、‘2+1’、‘1+1+1’等办法, 使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资源有机结合;鼓励校企合办、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办学形式。”“1+1+1”这种开放性的多样化的学习培养形式很快得到了学生、家长、医院及社会的好评, 《孝感晚报》、《孝感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都对其给予了热情的报道和宣传。2004年又有5家用人单位到学校签订了“订单教育”联合办学协议, 让学校订单培养400名专业人才, 这种培养方式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效果。

4 校企合作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实施校企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 坚持为培养学生服务的原则。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 实施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为培养学生服务的原则, 切忌舍本逐末, 以牺牲人才质量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 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相互参与到对方的生产实践和教学中, 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 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时, 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基本特征, 产学研合作教育才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3)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 双方的合作才能逐步深入。在进行校企合作之初, 学校可以通过松散型校企合作模式与行业、企业建立起正常联系, 待时机发展成熟时再与之建立起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如可先成立由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使企业、行业进一步了解学校, 再探讨相互之间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4.2 实施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不足, 关系不对等。对校企合作客观性、必要性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认识不足。在目前已形成校企合作模式的案例中, 大多数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 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而部分企业对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 认为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能获得技能人才, 因此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够。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仅停留在项目支持、提供实习基地、员工培训合作上, 与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 随意操作, 运行风险大。目前的校企合作中, 大多数学校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么是学校办企业, 要么是企业办学校, 这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联系的合作是很脆弱的, 是经不起市场经济的风浪冲击的, 甚至会因感情的转移而终止。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 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付出多少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 这样可能给对方造成损失, 合作的风险始终贯穿于合作的过程中。同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增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难度, 使企业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 特别是有些学校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进行合作。合作的过程是生产产品的过程, 这样无形中使风险进一步增大。

(3) 缺乏保障, 机制不健全。虽然现在的校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倍受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已成为评价院校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其至今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从整体上看, 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 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 合作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 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经验问题。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是生产实践的一线劳动者, 他们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工作起来游刃有余, 但是如果他们作为教师, 在教学上就显现出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要开展好教学研讨, 让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就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案的书写、如何备好一节课、教学的艺术性等进行探讨, 以切实提高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理论水平。

(5) 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学时间的保障问题。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并非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 他们还有大量的行业工作要做, 要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就务必要与行业、企业的相关部门及相关领导搞好协调, 使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有保障。

4.3 解决校企合作相关问题的对策

(1) 协议约束。学生在实习之前, 由学校制订相关协议书, 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险、报酬等问题, 由企业、学校、家长三方签署后各执一份, 共同协助学生完成正常实习。万一发生事故, 按协议约束条款执行, 这样就避免了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2) 搭配实习法。通过学生上岗实习, 企业有机会挑选所需人才, 所以企业欢迎实习生。但企业总是要求学校派送最好的学生, 而学生之间不可能没有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层次、个性特长等进行精心搭配, 尽量把所有学生都“推”向企业, 让企业接受学生并在实习中发现学生的优点。

(3) 不良印象消除法。在校企双方的合作中, 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给对方留下不良印象。比如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即使是企业方责任造成不愉快, 为了合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学校要尽量不予计较, 为了学生利益, 主动改善与企业的关系。如果是由于学校方责任造成不愉快, 如学生进企业后出现不守纪律、抽烟、迟到、早退或没等企业同意而擅自离岗、星期六不上班等情况, 企业不满意, 留下不良印象, 学校要及时与企业沟通,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正。而一旦有机会, 学校就一定要加强力量, 组织最好的学生进该企业实习, 务必以良好的业绩消除企业对学校的不良印象。

(4) 契约合作法。契约式校企合作就是校企双方通过签订契约建立一种紧密型的校企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通过签订契约可以确保校企双方的合作目标具有稳定性、合作内容具有确定性、合作权益具有保障性, 避免了合作的随意性。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介绍 篇2

专业简介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组成四大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于2003年,是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并有政策扶持的重点技术专业之一;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要求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应设置“康复医学科”;并把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省卫生厅要求各地必须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康复医学科或专科医院,大力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专业始终坚持“贴近临床、突出实践”的原则,紧密联合医院,创新探索出了“理论够用、技术过硬”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受到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解放军陆军临潼疗养院、陕西省工伤康复中心等省内外著名医疗机构的欢迎,学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9%以上,毕业学生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率达到98%以上。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独立的康复实践操作能力,能对各种伤、病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面向医院康复科、社区康复站、工伤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器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体育运动队康复科、特殊教育学校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2名,其中康复专业带头人2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所有专兼职教师都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多数教师具有医疗工作经验或医院实践锻炼的经历,并取得了卫生系列职称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即“双师型”教师。

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照片)

实训基地

目前专业有运动治疗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中医治疗实训室、言语治疗实训室和针灸推拿实训室、物理因子治疗实训室6个专业实训室;并与多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成为康复专业实习医院或实训基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照片)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照片)

西安创伤医院(照片)陕西省工伤康复中心(照片)

实训医院(照片)

校内实训室(照片)

课程设置

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基础、疾病学基础、药理学、康复医学概

论、诊断学基础、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神经科疾病、中医学基础。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言语治疗学、康复评定技术、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技术。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急诊医学、文体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技术。

综合岗位技能训练课程:运动治疗技术实训、作业治疗技术实训、理疗实训、中医康复治疗实训、言语治疗实训、康复评定实训、临床康复实训、康复工程技术实训。

可考取相关资格证书

1.本专业学生可考取康复医学治疗师证(卫生部门颁发,全国通用)。

2.保健按摩师证。

资格证(照片)

就业方向

1.主要就业方向

各级综合医院、专业康复机构及相关康复机构等。

2.主要就业部门

综合医院康复科、社区康复站、工伤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器中心、社会福利院、体育运动队康复科、特殊教育学校等。

3.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文体治疗(RT)、理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特殊学校教育、矫形器及假肢装配岗位等。

优秀毕业生

许多康复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科室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篇3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 实训基地 文化建设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卫生类高职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康复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对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体现高职校所倡导的文化个性、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的内涵

(1)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不断积淀形成的,是全体师生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它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拓展和更新。通过专业理念的提升,正确指导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首先要求学生热爱专业,遵守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由此逐步养成其今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其次是诚信作风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合力,提高实训成效,并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素质。

(3)职业情境。职业情境就是在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能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职业内涵。实训基地设计与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环境相仿;具有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相似的实训制度,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意义和要求,保证专业实训有效、有序开展。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如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比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实施

(1)精神文化建设。从培养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目标出发,吸收一线康复治疗的先进文化,将康复治疗工作岗位所倡导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救助伤残、关爱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于实训基地,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实训基地门厅、走廊、墙面等空间营造职业环境、传播专业文化,使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时潜移默化受到职业熏陶,逐步树立关爱伤残患者的理念,激发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包括实训基地的环境布置、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等方面,其重要特征是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按照目前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职业岗位建成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基地设施齐全、真实、先进,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践时犹如置身于现实的职业环境中。

(3)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要求学生要以一名准康复治疗师的身份进入实训基地实践,各项操作严格按照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如做到仪表大方、举止得当,按规定摆放各种治疗物品,仪器设备定期保养,仪器设备严格保管,操作前与患者沟通,操作中始终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保护患者隐私等,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岗位的窗口,是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要吸收医院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与校园文化体系相融的实训基地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之成为能适应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规范

第一条 各二级学院按要求做好基地的管理、运行工作。

第二条 校外实训基地要根据合作内容签订合作协议,其管理按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要有明确的合作内容,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场所、制度和措施。校外实训基地经学校审核后可悬挂统一制作的实训基地牌。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同意。

第三条 建立合理、有效、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第四条 建立一支技术保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技术管理队伍和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要有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教学人员,特别是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五条 建立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能严格执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专业技术和岗位能力标准等教学文件。有组织实施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应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运行体系和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六条 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劳动保护。

第七条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责任到人,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存在废气、废液、废渣的,要按规定集中收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对所需要的实验动物,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饲育、管理、检疫和使用,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和传染性等危险品要严格管理,专人负责。

第八条 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各实训室要负责所辖的仪器设备的账物管理、维修维护、计量及标定等工作。按照学校规定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第九条 强化信息管理,循序渐进地推行电子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及时收集并填报信息数据,实行现代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篇4

1.1 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迅速崛起

2006年全国共有64所院校开办了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 2008年全国共有79所院校开办了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 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以下简称相关医学教指委) 提供的数据显示, 开办专科层次该专业的院校已增加到88所, 说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发展迅速, 已成为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主力军。

1.2 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问题突出

就全国而言, 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较为突出[3~5], 主要表现为:办学不规范, 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缺乏适用教材, 办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够明确, 缺乏专业教师;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

为准确掌握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办学情况, 受相关医学教指委的委托, 课题组近期对国内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办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1 调查方法

2.1.1 问卷调查

课题组以相关医学教指委的名义于2009年3~5月分别向全国88所院校发送和邮寄了专业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32份, 回收率为36.4%。

2.1.2 文献调研

近年来, 国内刊物已发表了许多关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文章, 这些文章无疑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特别是专科层次该专业的办学情况。为此, 课题组查阅了2000~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近百篇有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相关文献, 并阅读了WCPT、WFOT网站的相关文章。

2.1.3 网上搜索

课题组浏览了88所院校的网页, 以便了解2009年各院校的招生计划和实际办学情况。

2.2 调查内容

本次重点调查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设置、办学规模、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师与实践教学条件配置、毕业实习安排和毕业生就业等内容。

3 调查结果

3.1 专业设置

课题组浏览各院校网页, 核实有15所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招生或已停办, 实际招收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院校仅有73所。

3.1.1 培养目标

除上海某学院分PT、OT培养方向外, 其他院校均以培养“一专多能”型康复治疗师为主要目标。其中有3所院校既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又开设社区康复专业, 而这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本质区别;有1所院校同时开设三年制临床医学 (康复治疗方向) 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而从专业介绍中也看不出其培养目标的本质区别。

3.1.2 开办时间

几乎所有被调查院校均是在2000年以后开设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 只有少数院校此前曾开设过中专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3.1.3 招生人数

查阅73所实际招收该专业学生的院校2009年的招生网页, 仅查到56所院校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具体招生计划, 累计招生4 954人, 招生人数最多的为260人, 最少的仅为25人, 平均招生88.5人。以此推算, 2009年全国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计划招生总人数为6 461人, 其中高中起点学生占98.4%, 初中起点学生仅占1.6%。

3.1.4 在校生人数

有12所院校提供了2008年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在校生人数, 累计为2 749人, 平均在校生人数为229人。照此推算, 2008年末全国专科层次该专业在校生人数估计为16 717人。

3.2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抽取17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发现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混乱, 开设的课程及其名称、课时安排差异性大。经总结, 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该开设的课程没开设。有8所院校未开设人体运动学, 有15所院校未开设人体发育学, 有13所院校未开设康复医学导论等。

二是偏重中医基础及康复。一些院校特别是一些中医类院校, 中医类课程所占比例过大, 挤占了其他专业课程课时。

三是课程设置不统一。有的院校开设整合课程, 如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和临床医学基础 (概论) , 有的院校开设单独的专业课程, 如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程。

四是总课时数安排随意性大。部分院校在其开设的17门课程中, 有13门课程的总课时数相差在1倍以上。

3.3 教材使用

有11所院校提供了专业教材使用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直接使用本科教材的占86.7%, 其中, 华夏出版社教材占47.8%, 人民卫生出版社 (表1中简称为人卫出版社) 教材占35.6%;真正使用专科教材的仅占12.2%, 还有1.1%使用的是中专教材。由此可见, 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材问题突出 (见表1) 。

3.4 师资队伍

有12所院校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专、兼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信息。

3.4.1 专职教师

(1) 学历结构:已统计的79名专职教师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博士研究生 (在读) 占2.53%, 硕士研究生占24.05%, 一些院校45岁以下专职教师已实现研究生化。

(2) 职称结构:专职教师中, 具有高、中、初级职称者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33.33%、47.44%和19.23%, 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见图1) 。

(3) 专业背景:专职教师中真正具有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背景的教师仅占22.39%, 大部分教师是从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和中医类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这表明专科层次专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见图2) 。

3.4.2 兼职教师统计75名兼职教师, 其学历结构、专业背景和职称结构见图3、图4。

与专职教师相比, 兼职教师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较高 (占41.3%) , 还有5名受过严格专业训练且具有多年康复临床经验的专科学历兼职教师。课题组认为在目前高学历、高职称专职教师紧缺的情况下, 这些兼职教师的参与无疑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从专业背景分析, 有执业医师专业背景的兼职教师占82.18%, 有执业康复治疗师专业背景的兼职教师仅占17.82%, 具有执业医师相关专业背景的兼职教师明显多于有执业康复治疗师相关专业背景的兼职教师。

从技术职称分析,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兼职教师占到了41.59%, 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兼职教师分别占到了37.62%和20.79%, 兼职教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3.5 实训条件

3.5.1 实训室设置

有16份调查问卷显示, 各院校专业的实训室数量在1~7个之间, 平均为3.4个。有的院校只设有1个综合性康复实训中心, 没有细分;有的院校只有传统康复实训室, 没有现代康复实训室;大多数院校对实训室进行了适当整合, 即1个实训室兼有2个及以上实训室的教学功能。对16所院校共55个实训室进行统计分析, 实训室设置情况见图5。

图5显示, 独立设置的传统康复实训室数量最多, 独立设置的康复评定和理疗实训室较少, 独立设置的康复工程 (假肢矫形) 实训室仅有3个。

3.5.2 实训室总面积

16所院校该专业实训室的总面积为6 338 m2, 平均为396 m2, 面积最大的为1 000 m2, 最小的为80m2。3.5.3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其中15所院校专业仪器设备总值为1 164万元, 平均为77.6万元, 除山东和长沙2所院校仪器设备总值分别达到300万元和260万元外, 其他院校仪器设备总值均在100万元以下, 剔除这2所院校, 其余13所院校平均仪器设备总值仅为46.46万元。

3.6 毕业实习安排

各院校中, 毕业实习安排时间最长的为48周, 最短的为22周, 平均为36.29周, 实习安排情况见表2。

3.7 就业情况

本次调查统计了2006~2008年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见表3) 。总体而言, 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 平均就业率在92%以上, 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1%以上, 毕业生主要以在二级医院就业为主, 其次为三级医院和康复中心, 在社区就业比例较低。

4 讨论

(1)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办学时间不长, 但发展速度快, 就业形势良好, 目前计划招生人数已达6 461人, 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6万人, 其已成为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主力军。

(2) 各院校专业名称基本规范, 少数院校同时以“社区康复”和“康复医学 (康复治疗技术方向) ”作为专业名称, 仍需统一规范。

(3) 绝大多数的院校培养目标明确, 即培养“一专多能”型康复治疗师, 但培养规格 (知识、能力和素质) 要求不具体, 需要进一步明确。

(4) 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的随意性较大, 一些该开设的课程没开设, 中医类课程比重较大, 总课时安排差异大, 仍需规范。

(5) 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需要加快建设进程。

(6) 专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以往有显著改善, 但其专业化程度不高, 真正具有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仅占22.39%。

(7) 实训室数量少、设置不规范, 且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一些基本、必需的设备没有添置, 较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8) 毕业实习安排欠规范, 在各临床科室的实习时间安排还有待斟酌, 实习管理有待加强。

(9) 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率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课题组认为这可能有3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问卷设计较繁杂, 不便于填写;二是被调查的院校存有顾虑, 担心问卷会暴露其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影响其今后招生办学;三是以相关医学教指委名义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缺乏有效执行力。

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虽然正在迅速崛起, 但办学不够规范, 课题组将在本次调查的基础上, 在教育部相关医学教指委的指导下, 深入研究, 提出对策, 制订专业设置标准, 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组织编写适用教材, 开展专项评估, 以促进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办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主要包括各院校安排的各科室临床实习时间

关键词:专科,康复治疗技术,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胡忠亚.对我国康复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 (2) :165~166.

[2]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公布2007年全国高等院校康复相关专业开办情况的通知[R].2008, 8.

[3]盛幼珍.高职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8) :14~15.

[4]王安民.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 :31~3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5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很多朋友又忙着找工作呢吧,一起来写一封求职信,为找工作加油吧。求职信怎么写才能具有特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求职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是××大学康复系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大学是高职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非浅。

三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老年学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我愿与贵单位同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但是我相信,我虽然是迎接毕业生,但是我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可以没有任何压力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也可以没有那些已婚人员的浮躁心理,我所做的就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任何的杂念。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自荐人:×

××年××月××日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求职信2

尊敬的领导: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展阅我的求职信。我是来自医科大学大庆校区x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名毕业生。现在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在这即将毕业之即,特向贵医院投上我一份最最真诚的求职信。

三年系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学习,为我打下了深厚的康复专业基础。在校期间,本着思想端正、积极上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曾于系学生会干事,积极参加、组织过各种活动,并努力向党组织靠近。

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门诊、病房、等科室的治疗经验,在实习期间,着重掌握了PT、OT、ST治疗技术,曾独立治疗过多名偏瘫患者及脑瘫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并熟练的应用中医推拿、关节松动等治疗方法,治愈了数名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患者,且取得病人的信任。

在即将结束的整个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脑卒中患者的PT、ST、OT治疗方法,对于脑外伤、脑瘫、脊椎损伤、面瘫、肢体残疾、言语障碍、颈椎腰腿痛和骨患疾病治疗方法以及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理疗等康复治疗的操作技术。浓厚的专业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乐观豁达的性格、超强的团体协作精神和亲和力、良好的交际和组织能力,定会助我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虽学有所成,但仍需磨练和机遇。我相信凭着我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定能与贵医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救死扶伤,乃是我们的责任,发扬兴盛康复事业,乃是我们的使命。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xx年XX月XX日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求职信3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来自xx职业技术学院XX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名专科毕业生。现在在xx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在这即将毕业之即,特向贵医院投上我一份最最真诚的求职信。

三年系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学习,为我打下了深厚的康复专业基础。在校期间,本着思想端正、积极上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曾担任过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副主席,积极参加、组织过各种活动,并努力向党组织靠近。

在xx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门诊、病房、社区等科室的治疗经验,在实习期间着重掌握了pt、ot、st治疗技术,曾治疗过数名偏瘫患者及脑瘫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并熟练的应用中医推拿、关节松动等治疗方法,治愈了数名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患者,且取得病人的信任,有数名患者主动留有我电话,表示如我在上海工作将去我工作的医院继续找我做治疗。

在即将结束的整个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脑卒中患者的pt、st、ot治疗方法,对于脑外伤、脑瘫、脊椎损伤、面瘫、肢体残疾、言语障碍、颈椎腰腿痛和骨患疾病治疗方法以及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理疗等康复治疗的操作技术。浓厚的专业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乐观豁达的性格、超强的团体协作精神和亲和力、良好的交际和组织能力,定会助我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虽学有所成,但仍需磨练和机遇。我相信凭着我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定能与贵医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为我开启一扇希望之窗。我真诚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为贵单位的康复事业发展尽一份力量,热切期盼您肯定的答复。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求职信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康复系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xx大学是高职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非浅。

三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老年学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xx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我愿与贵单位同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但是我相信,我虽然是迎接毕业生,但是我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可以没有任何压力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也可以没有那些已婚人员的浮躁心理,我所做的`就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任何的杂念。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求职者:xxx

xxxx年xx月xx日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求职信5

尊敬的领导: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展阅我的求职信。

我是来自xxxx医科大学大庆校区xxxx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名毕业生。现在在xxxx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在这即将毕业之即,特向贵医院投上我一份最最真诚的求职信。

三年系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学习,为我打下了深厚的康复专业基础。在校期间,本着思想端正、积极上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曾于系学生会干事,积极参加、组织过各种活动,并努力向党组织靠近。

在xxxx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门诊、病房、等科室的治疗经验,在实习期间,着重掌握了PT、OT、ST治疗技术,曾独立治疗过多名偏瘫患者及脑瘫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并熟练的应用中医推拿、关节松动等治疗方法,治愈了数名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患者,且取得病人的信任。

在即将结束的整个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脑卒中患者的PT、ST、OT治疗方法,对于脑外伤、脑瘫、脊椎损伤、面瘫、肢体残疾、言语障碍、颈椎腰腿痛和骨患疾病治疗方法以及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理疗等康复治疗的操作技术。浓厚的专业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乐观豁达的性格、超强的团体协作精神和亲和力、良好的交际和组织能力,定会助我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虽学有所成,但仍需磨练和机遇。我相信凭着我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定能与贵医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救死扶伤,乃是我们的责任,发扬兴盛康复事业,乃是我们的使命。

此致

敬礼!

xxx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篇6

关键词:课证一体化;考试;意义

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职业技能发展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通常一体化课程设计分为四个步骤实施:即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在于不仅要有岗位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即除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与此对应,不仅要传授事实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基于以上“一体化”课程的理解,加之对康复治疗师的巨大需求以及对治疗师获得资格证要求的不断增加,我们将康复治疗师(士)的证与课程结合在一起实施,以下是“课证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情境。

康复治疗师(士)共考四科,分别是:第一篇基础知识包含:康复医学概述、解剖学、运动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人体发育学、物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微生物和免疫基础。第二篇相关专业知识:影像学、临床检验、药理基础、外科疾病、骨科疾病、神经疾病、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其他、肿瘤。第三篇专业知识包含:康复评定基础、康复治疗知识、中国传统治疗、骨科疾病、神经疾病、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其他疾病、功能障碍康复、癌症的康复。第四篇专业实践能力包含:体格检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言语、吞咽评定、康复心理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其他治疗、电诊断、运动能力评定、平衡协调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运动分析、感知认知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质量评定、癌症的康复。在每一年的考试前,都会有考试大纲,把康复治疗师(士)的考试大纲熟读后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年的考试大纲大致相同、都是要求掌握在治疗中容易遇到的重点、难点,这就和我们“课证一体”要求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要求一致。以下就举例说明我院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的“课证一体化”情境:

例如作业治疗技术该门课,我们在教学中期及教学后期都会把康复治疗师(士)的试题引入课堂,但这绝不是所谓的“应试教育”,而是真正做到“课证一体”的结合;其实,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就是我们临床治疗中经常用到的。具体的实施步骤大致分为三步:

一、分析考试大纲

在近几年的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作业活动的生物力学分析和神经发育分析、作业分析的形式、作业治疗的评定、作业治疗处方的治疗目标、项目、治疗剂量和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改善心理状态的作业训练、失认症、失用症的训练、认知技能的训练。

二、在制订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时,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这个章节中,教师在讲完该章节的内容后,把学生分为二人一组,互换角色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掌握训练内容及步骤,注意事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但要求会做,而且要求边说边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机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和患者的沟通。

三、分析考试模拟题

1.偏瘫患者健侧下肢翻身的顺序正确的是( )

A.用健侧上肢前臂托住患侧肘关节→屈肘→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用健侧下肢搬动患侧下肢→翻向健侧。

B.屈肘→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用健侧上肢前臂托住患侧肘关节→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用健侧下肢搬动患侧下肢→翻向健侧。

C.屈肘→用健侧上肢前臂托住患侧肘关节→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翻向健侧。

D.屈肘→用健侧上肢前臂托住患侧肘关节→用健侧下肢搬动患侧下肢→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翻向健侧。

E.屈肘→用健侧上肢前臂托住患侧肘关节→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用健侧下肢搬动患侧下肢→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翻向健侧。

针对这种试题,每个题的答案都很相似,如果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仅仅靠死记硬背肯定会得出错误的答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能完成偏瘫患者健侧下肢翻身的动作,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动作,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弄明白错误动作带来的后果。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正确的方法,而且容易记住,从而在考试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正确答案显而易見,最终肯定会大大提高过关率。

2.以下不属于作业治疗评定内容的是( )

A.理解力 B.日常生活能力 C.肌力及关节活动 D.心肺功能 E.自我控制能力。

这个试题并不难,靠死记硬背也能选出正确答案,但我们在开始上作业治疗技术这门课的时候,会安排两节实训课,参观作业治疗实训室,在实训室里讲解作业治疗的概念、目的、与运动治疗的区别,利用一个具体的病例,分析常用作业评定内容以及它的意义。这样身临其境,学生才更容易理解并加以应用。

基于以上阐述,“课证一体化”的实施,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与实用技术的应用。大力在教学中倡导“课证一体”,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的许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

参考文献:

关骅.临床康复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篇7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卫生类职业学校开设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大体是两大类, 一类是公共基础课, 包括德育、体育、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医用化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另一类是专业核心课, 包括康复医学导论、医用生物学、功能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诊断学、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功能评定、医学影像学、康复心理学、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中国传统康复、临床康复医学等。课程设置偏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而礼仪教育是个被忽略的“角落”, 课程设置中传统美德教育和礼仪知识教育的缺陷, 影响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医患沟通, 从而容易引发一些医患矛盾。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康复治疗师的服务对象为残疾、残损及残障等一切需要得到康复治疗的患者, 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治疗的同时, 要对患者做到关心和照顾, 要求尊重患者, 体现人文关怀,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从而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治疗, 促使疾病早日康复。强化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是提高康复治疗师思想修养和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及礼仪知识教育能有效地体现康复治疗的核心和人文精神, 使毕业生今后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礼仪教育的几个着力点

康复治疗师在临床第一线工作, 与医院其他医务人员一样要与患者密切接触, 康复治疗师的修养及礼仪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进而影响康复过程。美德教育及礼仪教育是康复治疗师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加强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礼仪教育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导

学生在入学初, 常对专业缺乏认识, 这时对学生进行以“关爱、鼓励”为核心的当代康复理念强化教育, 以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针对2-4年级学生进行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 以巩固礼仪教育效果, 实现学生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全程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 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必须以课堂教育为主导。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礼仪教育内容。因此, 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及实践中美德的素材和礼仪要求, 将学生的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同时, 可编写具有人文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本教材, 让学生充分理解康复治疗师掌握必备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二) 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礼仪教育

当学生处于具有“美德与礼仪”环境中时, 就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加强在学校校园、班级、宿舍环境中的文化建设, 对培养有文明礼仪的现代康复治疗师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班级布置时, 可充分运用环境美化、海报图片、宣传资料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熏陶。同时, 定期开展班级板报比赛, 邀请优秀康复治疗师和先进工作者到校开展讲座,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 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让他们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 接受美德教育与熏陶。授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 深刻体会美德的内涵, 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更好地起到教师的示范效应。

(三) 日常管理中引导文明礼仪

在学校日常管理规范中加入相关文明礼仪教育条例, 将美德教育和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 对学生进行直接而系统的美德教育, 实现全员培养、全过程培养、全方位培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最终达到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终极目标, 即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篇8

2011年9月由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牵头, 组织全国多家院校与医院一起编写了国内第一本中医药高等专科院校康复专业的《物理治疗实训教程》统编教材。该教材编写工作具体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何成奇教授的组织下进行, 笔者全程参与了本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 笔者在探索、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深有感触, 现将编写情况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实训教材现状

随着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 已经有了适用于中医药高等专科院校康复专业使用的《物理治疗技术》理论教材, 由于多数高校对康复专业的理论教材建设比较重视, 而对实训教材建设投入的精力和经费较少, 因而目前全国统编的《物理治疗技术》实训教材数量极少。在部分相关实训教材中存在着实训内容不全面、实训示范插图少及实训考核无法细化等诸多问题。

2 教材编写的目的与意义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训教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实训教学,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教材质量的好坏、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理论教材以传授知识为主,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训教材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便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

《物理治疗实训教程》教材作为国内第一本统编实训教材, 按照实训目的、实训器材、实训内容与步骤、注意事项、治疗原理与作用、实训报告及实训考评, 全面介绍了力、电、光、声、磁、冷、热等常用物理治疗技能。在强调充分体现教材的“三基”、“五性”和图文并茂的基础上, 针对康复治疗师的特点, 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力求通过实训步骤的设计和仿真物理治疗的临床过程, 让学生掌握物理治疗技能。

3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实践

3.1 确定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本实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 为解决实训内容少、实训示范插图少等问题, 以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基础, 把握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 突出特色, 确定了以下编写指导思想。

3.1.1 明确教材定位

本教材的读者对象为中医药高等专科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从事康复治疗教学工作的教师和临床康复治疗师。康复专科医师、康复专科治疗师及康复医学科护士也可以参考。

3.1.2 确定教材内容

所有参编人员都认真学习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物理治疗技术》的教学大纲、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等材料, 使教材内容不脱离社会要求, 贴近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实际,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1.3 确定教材编写细节

在编写过程中, 编委会一直强调要以仿真临床治疗过程, 通过实训步骤的设计和对病案的分析来实现模拟教学;紧扣执业治疗师考试要求, 以实训项目考核表评分标准的设计来实现实训质量控制;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 积极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 了解职业岗位 (群) 任职要求和更新变化;以“三基”为核心, 着重体现基本技能;以“五性”为根本, 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2 教材编写实践

3.2.1 结构科学合理, 注重能力培养

物理治疗实训教程主要由28章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实训构成, 共122个学时。教材内容翔实, 包括了临床常用的运动疗法技术和物理因子疗法技术, 可以满足学校教学和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 每一章节均严格按照实训目的、实训器材、实训内容与步骤、注意事项、治疗原理与作用、实训报告及实训考评进行编写。在实训内容和步骤这一部分的编写过程中, 严格按照临床技能规范操作程序进行编写,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能力, 在操作方法编写过程中配以大量的插图,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模拟操作,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争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 使本书成为一套学生好学、教师好教、实习和临床工作好查询的规范化实训指导教材。

3.2.2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注重科学创新, 提高教材质量

本教材共邀请了19位国内相关专家参与编写, 这些专家中除了有医学院校和临床工作的教师和医师, 还首次邀请了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参与相关章节的编写, 这是国内物理治疗技术相关实训教材编写的一次创新。科学有效的实训考核不仅能客观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及应用, 还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本教材为解决以往其他实训教材缺乏考核细则的问题, 在每个治疗技术实训后都附有相应的实训考评细则, 细化了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不断改革与进步。

4 教材编写体会

通过编写《物理治疗实训教程》, 笔者有如下体会。

4.1 教材编写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实训教材应该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独立思维和亲身体验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 实训教材编写要根据教学改革的发展及时进行, 将教学改革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通过编写的新教材推广到实训教学中去。

4.2 实训教材的编写要注意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在实训教材中应该设立病例分析题, 特别是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及关节松动技术等重点和难点技术实训中, 应该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规范化的实训操作示范。并通过临床病案,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提出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学生临床物理治疗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4.3 实训教材应该配套多媒体视听教材

虽然本实训教材配有大量插图以方便学生学习, 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教师再纠正的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不具有针对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以DVD或VCD形式为主的多媒体实训教材是声画并茂、视听结合, 直观、形象和生动, 擅长呈现活动影像, 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有利于加速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像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5]。在以后的实训教材中应该鼓励各位编者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视听教材。

综上所述, 编委会全体成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学习他人长处, 力求将自己多年的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充分地融入编写的教材中。由于是国内首次编写此书, 编写专家较多, 写作风格难以完全统一, 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经验不足, 难免有不妥之处, 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郭毅, 郭彦.高职高专康复专业物理治疗学的教学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2) :100-101.

[2]赵传昌, 周军, 梁勇.特色实验系列教材编写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7) :58-59.

[3]何成奇, 高强.物理治疗实训教程[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

[4]马俊凌, 王海廷, 刘静, 等.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训考核体系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4) :359-36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篇9

1 国内外隐性课程建设现状

1.1 国外建设现状

1973年以后, 关于隐性课程的研究在美国逐渐形成了3个流派, 即结构-功能流派、现象-诠释流派及社会批判理论流派, 使隐性课程的研究进入理论化阶段。时至今日, 隐性课程已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且产生了质的飞跃。国外有些学者甚至认为隐性课程研究是“继泰勒 (R.W.Tyler) 领导的早期‘科学化课程编制运动’和布鲁纳 (J.S.Bruner) 领导的‘学科结构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革命”[2]。

1.2 国内建设现状

我国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其研究方向从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转向较独立的理论探索, 从理论层面的认识拓展到实践层面操作。我国吴也显、靳玉乐、唐晓杰、班华、郑金洲等学者就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及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其中靳玉乐的博士论文《潜在课程论》较系统地对隐性课程进行了研究, 主要涉及中小学教育领域。在21世纪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 拉开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序幕。新的课程观、教学观逐渐深入人心, 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此背景下, 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研究隐性课程, 主要表现在对隐性课程的研究渐入微观领域, 逐步深入到教学过程、班级建设、各学科中隐性课程因素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并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研究。

1.3 隐性课程在医学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研究

医学职业教育领域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1996年全美医学院联合会 (AAMC) 第107届年会, 会上提出了要重视医学领域的隐性课程研究, 认为它涉及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方面。1998年全美医学院联合会第109届年会把隐性课程问题作为三大热点问题之一[3]。之后, 我国学者在医学教育领域相继开展了对隐性课程的研究, 如南京师范大学王建芬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4]、中南大学罗汝珍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研究》[5]等硕士学位论文中均涉及医学教育领域的隐性课程建设;杨立明等撰写的论文《隐性课程对医学大专生教学质量的影响与意义》[6], 王淑侠、阎向东撰写的论文《“潜在课程”与医学生人格发展———浅谈医学院校中“潜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7], 都对医学职业院校开展隐性课程建设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探讨。

2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近年来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新兴专业, 主要为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疗养院、残联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培养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于这个专业开设时间不长,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课程内容、教育形式、管理模式、教育资源配合、学科专业建设等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 卫生类职业学校要借助隐性课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拥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理念,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专业建设中, 强化隐性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隐性课程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通过建设隐性课程,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为学生学习和人际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 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 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未来从事康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如坚韧、敬业、进取、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等。

2.2 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建设和开发隐性课程, 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康复治疗工作有机结合, 使教师在教学中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工作环境, 能积极引导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学生在与现实工作相仿的环境下学习, 更能体现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更能领会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愿意亲自动手, 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

将隐性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开发隐性课程, 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场所,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校内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 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丰富的校园活动、社团活动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因此, 隐性课程的开发对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具有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接受, 并成为许多国家指导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我国,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学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适应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能力涉及许多方面, 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与他人分享、尊重与合作能力等, 这些内容将成为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隐性课程的建设

隐性课程在职业学校中以多种形式呈现, 隐含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设计与开发康复技术专业隐性课程时要充分调动与挖掘学校的各种隐性教育资源, 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 美化校园环境, 突出专业特色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 自然景物、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实训室、教室等构成了学校的物质环境, 在物质环境中融入独特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 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观念等内容, 在教室、实训室等的布置上注意实用性、美观以及与专业的结合。

3.2 完善学校组织制度, 营造和谐管理氛围

学校的组织制度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观念形态上的行为规范, 它是指学校设立的各种管理机构, 如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系部等, 这些管理机构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观念形态上的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而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等, 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 转变教师观念, 淡化教师权威意识, 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其次, 注重对良好校风、班风的建设,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4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隐性课程

对学生的正确评价要隐含价值观、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准则等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实现培养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养、为用人单位所欢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校园活动包括科技活动、科普讲座、技能比赛、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 (如课外为教师、学生以及社区居民进行保健按摩等) 。通过校园活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 使学生获得与社会广泛交流的机会, 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 隐性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隐性课程建设, 借助校风、校史、校园环境, 借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校园精神氛围, 借助教职员工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 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素养, 从而实现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钟艳华.浅析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53-54.

[2]邓道宣, 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2) :98-101.

[3]Karen V, Marm.AAMC Annual Meeting, New Orleans, November 1998[J].Medical Education, 1999 (33) :154-155.

[4]王建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5]罗汝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5.

[6]杨立明, 许鸣, 刘淑云, 等.隐性课程对医学大专生教学质量的影响与意义[J].现代情报, 1998 (1) :10-1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篇10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学生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和意识显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素质。而这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树立和深化创新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其中, 创新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通过校赛、市赛、省赛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竞赛制度, 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作为指导教师, 我深深地感受到创新竞赛对学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月份的一天, 我的一个学生拿着学校印发的创新作品申报表来找我, 希望我做她的指导教师。其实虽然以前对创新工作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其中到底有哪些内涵, 如何进行指导我心里仍是没有把握的。我有些好奇地问这个同学:“你是怎么想到做创新作品的?”她说这源自于她的专业见习。

这个学生是康复治疗技术的学生, 在医院看到偏瘫病人吃饭的时候, 虽然有专门的工具, 但是还是很费力, 而且要准备好几套器具, 携带很不方便, 经济方面也是比较浪费的。还要准备很多专门的康复器具。她就想能否简化设计, 把多种功能融于一身。既方便携带, 又可以减轻偏瘫病人的经济负担。虽然这只是一念闪过, 但是后来学校下发了创新作品申报表, 激起了她的兴趣。由此可见, 学校每年寒假前下发创新作品申报表这种方式看似普通, 其实恰恰可以激发起一部分原本既有创新思想的同学的热情, 把概念落实在纸面上。

我也认为她的创意颇具实用价值。于是帮助她丰富完善了申报表。接下来进入校级的遴选阶段。由学校创新工作室的专家通过学生申报的纸质材料进行评审, 从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通过评审的作品方可进入实际设计阶段。这既提高了创新作品成品的制作水准, 又防止低水平的创新作品出现, 节约了学生的财力物力。我所指导的作品顺利入选, 随后进入紧张的实物制作阶段。

虽然很多人的设计都比较优秀, 但是创新竞赛比的是实物而不是创意。如何将自己的设计实现出来成为大多数学生创新的最大障碍。尤其是作为一个卫生类的职业学校, 我们缺乏工科学校的金工设备, 也没有擅长制作的工科老师, 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创意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我采用的方法是横向合作, 我找到了熟识的一个工厂主, 借用他那里的设备和人员, 协助制作。我认为学生创新作品的指导教师不仅仅是嘴巴上的指导, 更是要帮助学生协调关系, 整合资源, 在整个创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的创新作品主要设想是做一个通用弯柄, 制作不同的勺子、叉子等一套设备, 可以和弯柄配合起来使用。普通的勺子只可以吃饭, 而且无法更换头部就餐工具, 对于偏瘫患者或者手部肌力不足者相对有点麻烦。同时这个同学通过观察手部肌力锻炼, 想到了可以是勺子变成可以锻炼的器具, 不仅仅可以吃饭还可以在吃饭时候锻炼手部肌力, , 更方便患者, 还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根据不同的人习惯不同的吃饭姿势, 有的喜欢抓弯柄吃饭, 有的人喜欢抓着直柄吃饭, 所以设计不同的长度, 针对不同人吃饭抓勺子的习惯, 更人性化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就餐工具, 就餐时候的心情会便得更愉快, 避免了只能使用一种就餐姿势的问题。咨询了工厂工人之后, 我们决定设计成螺母、螺帽的形式。弯柄内制成螺母, 而勺子、叉子等替换件的头部设计成螺杆。这样两者可以严密贴合, 不会有丝毫晃动, 方便使用。

通过一个月紧张的制作。在五月底, 这位同学带着作品参加了学校的创新比赛, 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就在我们都觉得很欣慰的时候, 又传来了好消息, 这个作品被选拔参加市创新比赛。常州市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会开展一次职业学校的创新大赛, 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从学生的创新作品中选拔出优秀的作品予以奖励。

首先是合理的培训制度。从一年级学生进校就开始对她们进行创新的培训。虽然她们尚未接触专业课程, 对如何制作出有价值的、有推广意义的创新作品还没有概念。但是植根在她们内心深处的创新种子总有一天会萌芽的。当她们遇到某个事情会偶然间触发她的灵感, 但是如果没有前期的创新培训, 这样的灵感可能就如流星一闪而过。但是经过培训的她们就能更好地捕捉到这种创意, 变成设计乃至于变成实物。在一次次不断的尝试中, 她们的创新作品也日趋成熟, 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出色。

其次是完善的选拔竞赛制度。每一年的创新作品申报都会细化到每个班级, 从班级到系部到学校层层落实, 并在每一个级别上都有相应的奖励制度。使得教师有干劲, 系部有动力, 学校才能有作为。

最后的高效的奖励制度。学生的作品一旦通过文字材料选拔后, 所有制作费用均可以报销, 校赛、市赛还会基于不同额度的奖励。同时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在年终的绩效考核中得到加分。应该说这一系列的奖励措施让学生创新无后顾之忧, 教师也能积极投身到创新作品的制作指导中来, 整个学校的创新工作得以不断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冯红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问题探析——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 2012年.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下一篇:中职学校创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