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无覆盖

2024-05-08

信号无覆盖(精选九篇)

信号无覆盖 篇1

1 无信号点的分布情况

在全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 无公网信号现场环境分以下几种:一是配电房在地下室, 信号没有覆盖。二是地面上的某些点信号不稳定, 时有时无。三是新上用户, 公网通信工程往往滞后, 在送电后很长一段时间, 都没有信号覆盖, 而在这段时间内供电公司要做带负荷接线检查、监测计量故障, 需要及时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四是在农村偏远地区、山区, 很多点无信号覆盖, 有些点甚至是大范围无信号。

通信公司只承诺解决地面上的信号覆盖, 地下室一般不处理。对于偏远山区, 由于用户少, 一般也不会处理, 即使是答应解决, 由于需要增加设备, 投资较大, 时间周期比较长, 最终还是需要供电公司自行解决。

2 一般解决方案

目前, 在全国其它地方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2.1 采用230M无线专网

安装230M专变采集终端, 通过敷设较长的通信馈线, 将天线引到地面建筑物上。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实现专变采集终端的所有业务, 包括抄表、购电、有序用电等。缺点是需要敷设较长的馈线, 往往需要上百米, 穿越多层楼板或墙壁, 工程量大, 有些环境无法敷设馈线, 即使馈线引出来了, 天线也无处固定;其次馈线太长影响通信质量, 在长期的运行中通信受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可能后续还要调整。

2.2 采用集中器加采集器方式

对于只需抄表、无需购电的专变用户, 采用集中器加采集器的方式, 如图1。

总表与低压表通过485线接入采集器, 采集器转换为载波, 通过220V电力线传输到地面的集中器, 经GPRS发送到主站。

这种方式优点是工程量少, 解决了高压表跨变压器的抄读问题。缺点是集中器无当地费控功能, 无法实施购电、有序用电等控制业务, 集中器与采集器不能相距太远 (无中继) , 用户若是多台变压器运行, 集中器与采集器必须在同一台变压器下, 否则无法通信。

2.3 加装信号放大器

当配电房内无信号, 而附近有信号时, 可加装信号放大器, 将附近的信号通过馈线引入配电房放大, 组网方式如图2。

由于放大器在配电房内, 放大器的供电电源一般直接使用用户本身的, 在用户电量不足跳闸时, 变压器前面的负控开关断开, 变压器失电, 整个220V低压失电, 放大器也将失电, GPRS信号中断, 此时, 若用户缴费购电, 主站无法下发电量到终端。用户无法恢复用电。因此, 不能实施控制业务。

3 通用解决方案

在2013年,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GPRS信号延长器的产品, 由接口模块、传输终端、转发终端3部分组成。与专变采集终端的连接如图3。

3.1 工作原理

接口模块:与GPRS模块采用相同的接口设计, 采用2×15双排插针作为连接件, 替换采集终端上原有的GPRS模块, 采集终端的上行数据经接口模块转换为RS485输出到传输终端。

传输终端:内置高速数传电台, 接收来自RS485的数据, 经230M无线发送到转发终端。

转发终端:内置高速数传电台和GPRS模块 (接口模块替换下来的) , 通过230M无线信道, 接收来自传输终端的数据, 经GPRS模块转发到采集主站, 采集主站下行的信号, 路径与上述相反。

3.2 数传电台工作参数及无线中继能力

通信频率:230MHz;通信速率:19200bps;发射功率:10W。

传输终端与转发终端采用无线通信, 可穿透多层楼板, 在地面无阻挡情况下, 2个终端之间的距离可相距

10km。

3.3 组网方案

通用组网示意图如图4。

传输终端与专变采集终端安装在一起, 共享专用电源。

转发终端安装在GPRS信号覆盖的地点, 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方案是使用专变用户本身的电源, 这样也会出现象GPRS信号放大器的问题, 不能实行控制业务, 笔者做了改进, 转发终端不采用专变用户提供的220V电源, 取附近公变的电源, 避免了专变用户因控制跳闸后, 转发终端失电的情况, 因此, 这种组网方式可实现专变采集终端的所有业务。

延长器通过230M无线将GPRS通信模块延伸到了远方, 延长器对485数据采用透明转发的方式, 不做规约解析, 适应于不同的上行通信规约, 简化了设备软件设计, 既可用于专变采集终端, 也可用于公变集中器, 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

4 应用情况

笔者在城区试验了2个配电房在地下室的专变用户, 这是2个在2013年新上的用户, 将近一年的时间了, 一直没有公网信号, 每月都是人工抄表。2013年12月, 笔者用半天时间安装了2套GPRS信号延长器, 其中一个用户穿透的楼板与墙壁共达到5层, 转发终端都安装在附近公变供电的居民电表箱中, 没有采用专变用户自身的电源, 实现了自动抄表与购电。

由于数传电台的收发转换时间相当短, 在毫秒级, 虽然中间增加了230M无线通信, 但在主站根本感觉不到延时。运行半年多来, 一直相当稳定。

5 结束语

信号覆盖故障处理 篇2

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信号覆盖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及处理方

目录

一、无信号

二、覆盖区信号质差

三、上行干扰

四、掉话

五、有信号却不能打电话

一、无信号

故障现象:信号场强低于通话要求(要求:室内≥-90dBm,室外≥-85dBm)造成移动手机用户无法正常通话。分为覆盖区无信号和非覆盖区无信号。

产生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

(一)、覆盖区无信号

1、直放站不工作(如停电、设备硬件故障),导致无信号输出。可通过直放站监控中心(当前移动直放站监控中心联系电话:***,罗鑫。厂家监控中心联系电话另附)远程查询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状态信息和参数信息中的下行输入、输出功率电平值等。若查实为直放站设备故障所致,请致电各设备厂家协助处理。

2、直放站设备增益不足,导致输出信号变弱。当前直放站设备下行输入功率电平值(由监控中心可查询到)较站点开通时下行输入功率电平值(可查设计或竣工文件)无较大变化(±5dB内);当前直放站设备下行输出功率电平值(由监控中心可查询到)较站点开通时下行输出功率电平值(可查设计或竣工文件)变化较大(±5dB以上)。可判断为直放站设备增益下降,可通过降低直放站设备的下行衰减值来增大输出功率电平值。否则请致电相应设备厂家更换设备模块。准确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的测量方法要用到频谱仪,此处不作讲解。附:一般情况下直放站主机的下行输入功率电平值为-45dBm~-60dBm,根据不同的主机和不同覆盖要求,下行输出功率电平值为10dBm~48dBm不等。干放的下行输入功率电平值为-10dBm~10dBm,根据不同的干机和不同覆盖要求,下行输出功率电平值为10dBm~48dBm不等。

3、信源小区调整。如扩容、频率改变、基站天线方向及下倾角。基站小区的天线调整直接影响该小区内的直放站接收信号。表现为:施主天线处信号变弱或变强、施天线处通话质差等。处理方法为:调整施主天线方向或位置、增主机输入端增加衰减器等。扩容和改频较易发现,一为比较前次测试数据,二为咨询基站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受影响较大的设备为选频直放站和移频直放站。取得相应数据后致电直放站监控中心作相应修改即可。若设备已不符合新的电磁环境要求,请致电设备厂家。

4、天馈系统故障,导致部份甚至所有覆盖区无信号。检查方法为:

一、目测,察看外露部份的天馈系统有无弯曲变形或断裂、接头是否松动、器件是否有进水或损坏现象。

(二)、非覆盖区无信号

经查实为非覆盖区无信号,请提次申请,作天线调整或增加覆盖。(注:原为覆盖区,但由于新建筑物的遮挡,导致无信号,处理方法同此)

二、覆盖区信号质差

故障现象:覆盖区移动手机信号场强正常,但通话不清晰或无法打电话,CQT测试显示通话质量等级高、单通、上线困难、掉线等。测试方法:直放站主机停机测试:在施主天线的位置进行测试。

1、如果测试结果合格(95%以上3级以下干扰),证明故障原因由后级引起(设备原因导致质差)。查主机模块、干放、测试VSWR等。

2、如果测试结果不合格,那么是前级引起(即信源质差):观察比较TA值,(TA值≤2,郊区可适当放宽)调整施主天线的方向或位置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重新选择施主小区;停闭施主小区的跳频观察质差的频率,提议网优修改相应的频率。

产生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

1、信源小区调整。其测试和处理方法同上。(较常出现,须重视)

2、设备的上下行增益不平衡。此类故障表现为上线困难、掉线、单通较多。具体表现为:

一、上行信号过强,天线底下手机上线困难,远处上线正常。

二、上行信号过弱,覆盖区边沿处上线困难、掉线。处理方法为现场通知监控中心作相应调整并测试。通过调整上行衰减值仍无未能改善,估计上行模块有故障,请通知相应厂家处理。

3、同邻频干扰。表现为通话质差严重、切换频繁甚至电话无法拨出去。测试和比较相邻小区,找出相同或相邻频点(关掉基站跳频,用TCH测试查出受干扰的频率),配合网优修改适用频点,作改后测试。若是选频直放站或移频直放站,需同步修改频点。

4、小区相邻关系:邻区关系直接影响进出覆盖区切换。常见现象,如进出电梯时通话断线、单通、信号场强快速下降等。遇到这种情况,须咨询网优人员,由他们提供处理方案,或者增加天线过渡。

5、饱和或自激。表现为覆盖区信号很强,但通知有强烈的杂音或声音严重变调。处理方法为降低主机增益,增加隔离度(如移动施主天线增加施主天线和用户天线间的距离,借助建筑物遮挡或增加隔离网等)。

6、模块故障。判断现象为施主小区信号正常,但覆盖区信号通话过程中,占用一个或若干TCH时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较大。断定为模块故障后通知直放站厂家前往检测和维修。

7、高层通话质差。由于楼层高,电磁环境中的信号频率变得更加复杂,很可能受到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不同方向的多个小区的频率干扰,通话质量得不到保障。解决办法分两类站点: 1)、微蜂窝信号源:

拼场强:在质差的区域增加天线。

关跳频判断受干扰的频率,修改微蜂窝受干扰的频率。2)、直放站信号源:

拼场强:在质差的区域增加天线。

关施主小区跳频判断受干扰的频率,修改施主受干扰的频率。

三、上行干扰

故障现象:BSC统计中的RLCRP指令的ICMB测试结果。一般为2—5级干扰而且20%以上的TUR受干扰。产生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

1、设备下行输入功率电平值过强。下行输入功率电平值超过设备所允许的范围,会导致信号波形畸变,造成对基站的干扰。处理方法为增加衰减器、调整施主天线或更换相关器件等。

2、设备上行输出底噪声过强。简单的计算公式为:

上行输出噪声电平值≤-120dBm+基站输出功率电平值-直放站下行接收功率电平值

若超出范围,调整设备上行衰减值即可。同一个小区带有多个直放站出现干扰的情况较难处理,必须更改部份站点的信源小区。如改为光纤直放站或移频直放站等。

3、移频或光纤设备覆盖区与基站天线覆盖区有重叠。由于移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主要是光纤路由走得太长的光纤直放站)放大后的信号时延与基站天线过来的信号TA值差值较大,两个不同TA值的相同信号,相互干扰,对基站影响比较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大。在建站或调整天线时候必须注意。

四、掉话

故障现象:分为覆盖区掉话和进出覆盖区进掉话。

1、覆盖区域可以正常呼叫,但进出覆盖区时发生掉话。1)、相邻关系没做。配合网优做好相邻关系。2)、如果已经有相邻关系,调整切换参数。

3)、调整切换参数还是不成功,在覆盖边缘区域增加覆盖天线。

2、覆盖区域掉话:

1)、主机饱和自激,更换器件。2)、弱信号掉话,增加天线。

3)、覆盖边缘掉话,调整主机(含干放)增益。

五、有信号却不能打电话

1、上下行不平衡引起: 确定覆盖系统是否有干放:

如果没有,直接查看主机的增益设置值是否合理

如果有,分清直接由主机负责覆盖的区域和由干放覆盖的区域,分析故障区域,判断是否由干放引起,如是,还要修改干放的增益设计

2、外部系统干扰:

其他运营商使用的频率太接近或其互调产物的干扰 外部系统的干扰:例如附近有高温烧焊等等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信号全覆盖玩转WDS 篇3

提升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WDS

在面积较大的家庭或办公环境(如别墅、写字间等),路由器无线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区域信号较弱到或存在信号盲点。无线桥接(WDS)功能可以将无线网络通过无线进行扩展,只需简单设置即可实现无线扩展、漫游的需求(如图1)。简单来讲,WDS就是可以让无线AP或者无线路由器之间通过无线进行桥接(中继),而在中继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其无线设备覆盖效果的功能。当前不少路由器都加入了5G信号,于是,可分为2.4GHz和5GHz两种分别实现WDS应用。

2.4GHz设置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主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名称、无线加密方式、无线密码以及无线信道,笔者使用以下参数如图2。无线桥接(WDS)的主要操作均在副路由器上完成,只需固定主路由器的无线信道。

接下来进行副路由器的设置。登录到副路由器的管理界面,点击无线设置2.4GHz/无线基本设置,修改“SSID号”与主路由器相同,勾选“开启WDS”点击“扫描”(如图3)。 在扫描页面中找到主路由器的SSID,点击“连接”(如图4)。 如果扫描不到主路由器的信号,确认主路由器开启无线功能,且尝试减小主、副路由器之间的距离。

“密钥类型”选择主路由器的加密方式,在“密钥”位置输入主路由器的无线密码,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无需重启路由器,继续下一步设置(如图5)。 副路由器同样需要设置无线密码,点击无线设置2.4GHz/无线安全设置,选中“WPA-PSK/WPA2-PSK”,在“无线密码”中设置与主路由器相同的无线密码,点击“保存”(如图6)。系统提示“您已经更改了无线设置,重启后生效”,点击重启,等待重启完成。副路由器的SSID、无线密码可与主路由器不同,如果需要实现漫游,则必须与主路由器相同。

完成以上设置后,打开浏览器,重新登录到副路由器的管理界面。点击“运行状态”,观察无线状态2.4GHz/WDS状态,显示成功则表示WDS桥接设置成功(如图7)。至此无线桥接(WDS)设置完成,无线终端连接zhangsan,有线电脑连接主、副路由器的LAN口即可上网。终端移动过程中,可以实现主、副路由器间的自动漫游。无线桥接(WDS)设置完成后,副路由器只需通电即可,无需其他设置。

5GHz设置步骤

信号无覆盖 篇4

关键词:重特大灾害现场,公网瘫痪,信号无覆盖,交通中断,应急通信保障

当前, 由于重特大应急突发事件在全球范围的频繁发生,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事故不断增多, 消防部队作为灭火和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 在灭火和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考验。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作为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 对各级消防部队能否圆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加快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解决重特大灾害现场公网瘫痪、信号无覆盖和交通中断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是当前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1 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特点

一是需要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大多数紧急事件都是突发的, 时间和地点不可预知, 或者只可在有限时间内预知但是来不及做好准备。二是日常公众通信网络本身受紧急事件破坏的程度具有不确定性。在破坏性强的紧急事件发生的情况下, 例如飓风、地震, 公共通信网络设施可能受到损坏而使公众通信网络陷入瘫痪。三是灾害现场对通信能力的需求的不确定的性。在紧急事件发生期间, 可能需要图像、视频通信的特殊需求。四是道路交通情况的情况具有不确定性。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 可能伴随着道路堵塞, 桥梁中断等情况, 无法第一时间利用交通工具抵达现场。

2 当前全省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基本设施配备情况

近年来, 全省消防部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统一购置了通信设施。目前, 各地市消防支队基本设备为, 按战区内互补配备了移动通信指挥车并含动中通、静中通或卫星便携站等卫星设备、铱星及海事卫星电话、POC对讲机和3G图传等设备, 可满足现有重特大灾害事故现场消防通信需求。

3 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需求

在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后, 救援人员需要利用各类通信手段第一时间反馈情况和调度指挥, 要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建议将最极端的重特大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通信的需求进行四等级分类, 其划分等级及所需要求如下:

3.1 第一等级为现场基本通信保障。

即保证救援现场各级指战员之间的通信畅通, 满足现场最基本的语音指挥调度需求, 同时能够与外界进行基本通话, 确保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3.2 第二等级为现场指挥部通信保障。

即在第一等级保障实现的基础上, 为现场指挥部开通电台、电话和现场图像回传等工作保障, 实现指挥部与救援人员之间的音视频联络, 确保为指挥部提供实时现场信息。

3.3 第三等级为远程可视化指挥通信保障。

即在第二等级保障实现的基础上, 要保证灾害现场、指挥部与各级指挥中心进行音视频通话和多媒体信息交互, 并具备指挥现场救援人员的能力。

3.4 第四等级为各类资源共享保障。

即在第三等级保障实现的基础上, 在现场能够与不同部门实现人员、技术装备等资源信息共享, 有效形成区域性抗御灾害的整体合力, 要保证随时调出并共享重大危险源抢险救援预案, 对危险源性质、特点、处置对策。同时建立对潜在危险源的传感器检测网络, 使各级指挥部实时感知如山体滑坡、楼房倾斜、危险物质泄漏、起火等的传感信息, 有效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

4 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的保障手段

4.1 第一等级现场基本通信保障。

这一等级是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是实现现场指挥的根本保证。目前, 全省消防部队基本采用模拟常规电台, 正在开展数字集群电台建设, 在购置型号上建议采购防水防震、兼容性强、省电易操作的设备, 并确定呼号, 适时组织演练, 提升官兵应用能力。在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后, 救援人员可能长时间工作在无电及无信号等情况的环境下, 需要解决通信设备特别是手持台充电及电台信号覆盖问题。同时, 由于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可能导致灾害现场无法与外界进行联系, 需要配备卫星电话确保通信畅通。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5月13日下午, 中国电信员工带去的卫星电话, 在北川县现场指挥部拨通了与外界的第一个电话, 使外界各级救援机构第一时间了解了现场情况灾情情况及急需物资。在2010年扑救“6·26”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 由于林区无公网信号, 各参战消防支队纷纷使用铱星卫星电话与外界进行联络, 确保了通讯畅通。

4.2 第二等级现场指挥所通信保障。

在现场指挥部建立后, 为进一步提升指挥效率对现场态势的掌控, 因此在第一等级保障的基础上, 增加移动图像传输设备及云台等摄像机、综合通信调度设备、海事卫星电话以及相关的办公终端设备。移动图像传输设备及云台摄像机将灾害现场的图像实时点对点传输到指挥部, 为指挥员提供决策辅助;综合通信调度设备能够灵活的实现不同通信手段的互联互通, 为协同工作提供基础;利用海事卫星电话, 可以支持电话、传真、卫星互联网的传输。同时, 要针对大量设备安装在指挥车上的实际, 要制定拆卸及运输方案, 确保交通道路中断等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这一等级保障实现后, 基本具备了现场畅通指挥的能力。

4.3 第三等级远程可视化指挥保障。

当通信指挥车作为第一批车辆到达现场后, 就能够提供对现场更加强大的保障能力。在公网畅通的情况下, 可利用3G图传设备进行行进途中及救援现场图像传递;在公网瘫痪的情况下, 可利用短波电台进行远程通话, 依托通信指挥车卫星便携站、“静中通”、“动中通”卫星系统, 为现场提供电视电话会议功能, 为领导远程指挥决策提供了可能;同时应急通信车还能够回传更多路、更高质量的视频监控, 并能够远程调取相关信息, 为决策指挥提供依据。在2010年“7·16”,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中, 河北省消防总队接公安部命令后, 火速调集秦皇岛、唐山、廊坊支队12名消防官兵和3部通信卫星指挥车及3G无线图像传输设备星夜驰援, 向河北省消防总队传回现场视频、音频图像, 再经省总队传到公安部, 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4.4 第四等级各类资源共享保障。

这一级保障应是在现场应急救援后期, 具备一定的基础保障后提供的, 是应急通信保障的更高级别。由于这一阶段救援的单位和人员以及相关资源的数量将大大超过事件发生的初期, 因此有效整合各救援力量的各种通信设施是保证此类等级保障成功的关键点。这就需要我们消防部队在日常工作中, 要建立和完善与市政府应急办、安监、公安、地震、环保、供水、供电、医疗等部门的应急通信联动机制, 实现应急通信互联互通,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 明确应急救援状态下的调度指挥、通信联络等工作流程, 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情况, 并要假定可能发生的最严重、最险恶、最不容易解决的灾害事故进行联合演练, 切实提升各地综合应急的整体能力。

无线信号深度覆盖的解决方案分析 篇5

相对于室外无线信号覆盖,室内深度覆盖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室内建筑结构复杂,不像室外环境开阔,室内覆盖系统天线不能延伸到所有需要覆盖的角落;另一方面,目前的建设方法还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部分做了室分系统的楼宇,还是长期存在弱覆盖现象,需要进行多次信号增补工程。

当手机和基站天线的距离逐渐增加的时候,所收到的信号会越来越弱,原因是传播路径上发生了能量损耗,这种路径损耗与载频频率、传播环境和障碍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室内,砖墙、玻璃和拐角这类障碍物比室外要多,因此信号衰减也较室外要快,室内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符合以下的表达式:

其中,f为频率,单位赫兹(MHz);r为距离,单位米(m)。

Pl (r)表示距离为r米处总的传播损耗,Pl (r0)表示近地参考距离(通常r0=1米)自由空间衰减值,bd为损耗因子,FAF表示不同传播环境和障碍物的阻挡损耗,典型FAF如 (表1) 所示:

根据 (表1)计算公式,得到一定的距离外,GSM900和DCS1800系统的信号损耗情况(表2):

假设可接受的最低室内信号-95dBm,则天线10米之外允许的穿透损耗最多是44dB,也就是说,最多能穿透两堵墙,对于户型较大或者结构复杂的住宅,都会造成室内信号比起规划预期要弱。因此,导致室内弱覆盖的主要原因是墙体损耗对无线信号的衰减严重,当室内存在较多墙体时,必然存在弱信号覆盖区域,进而影响住户的通信感知。

2 室内覆盖天线性能

目前广州的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建设工程中,一般使用吸顶或者壁挂天线,而壁挂天线又常用板状或者对数周期天线。在实际的分布系统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特性来选取最适合覆盖的天线: (1) 对于覆盖场景空旷、面积较大的体育场馆、商场、写字楼和地下停车场等场景,建议使用增益较低但覆盖全面的全向吸顶天线。 (2) 对数周期天线信号增益相对高些,但是波瓣较窄,适用于电梯、走廊、宾馆酒店等指向性较为明确但覆盖范围相对不广的区域。 (3) 定向壁挂天线波瓣较宽,增益适中,适用于既对信号强度要求较高,又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比如小区居民楼等。

3 室内深度覆盖建设实例

3.1 宾馆酒店深度覆盖

宾馆酒店是实际工作中最典型最常见的深度覆盖情景,客房较多,墙体数量也多,使得阻隔增加,穿透损耗远远大于写字楼,这是宾馆酒店与写字楼的最大区别。其信号又必须深入房间之内,还要保持一定强度以抑制窗边高层的无线干扰,其天线布放密度高于写字楼。

以往宾馆酒店只在走廊里面布放全向天线,效果不佳。建议使用增益较高的定向板状天线,交错相间安装在走廊两侧以覆盖沿线客房,并且保证2~4个客房就有一面天线覆盖。

在宾馆酒店的低层,必须严格控制信号的外泄,高档酒店大堂等由于门口较大,并且比较开放宽敞,泄露的几率较大,因此在门口附近可以不布天线,只在较深的室内放置天线,并且利用定向天线贴墙向里照射,减少外泄。

3.2 住宅小区深度覆盖

对于住宅小区,我们建议考虑通过完善的室内分布系统来加强覆盖和吸收话务。针对不同内部结构的住宅小区建筑,采用不同的天线安装方式以求达到最好的室内覆盖效果。

工字型,除步行梯和电梯厅处使用全向天线外,在公共区域对较高的定向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用户市内,以增加信号强度,每一户门口方向至少有一面天线进行覆盖。

塔形,塔形户数相对较多,比较常见的是一梯八户,其拐弯棱角也较多,可在各拐弯棱角处使用定向天线朝向住户布放。

丁字型,丁字户的住户分部在楼层的三个方向上,至少保证每个方向都有天线主导覆盖。

一字型,一字型结构一般是2户对门,在2个房间处分别安装定向天线覆盖住户。

摘要:广州高层楼宇众多, 一般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来加强室内覆盖, 但并非所有楼宇都能完全达到理想效果。如何有效提高大城市楼宇的深度信号覆盖, 同时控制室内信号的外泄和互相干扰, 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实际场景, 结合广州相关规划建设经验, 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墙体损耗,室内天线,深度覆盖

参考文献

[1]韩斌杰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

信号无覆盖 篇6

无线对讲信号室内覆盖系统作为移动通信的设备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主要用来解决大型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通过覆盖使信号在有关空间区域内有效,客户不再受建筑物空间和屏蔽束缚,实现在有效区域内的工作协调和指挥调度需求。最近几年由于建筑原因(多为大型建筑物,钢筋水泥结构屏蔽较严重),特别是一些400~600m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是覆盖盲区,因此,如何解决好室内无线对讲信号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网络质量,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问题。

2 超高层中数字集群无线对讲系统的重要性

数字集群无线对讲室内信号覆盖系统问题从广义上来讲,不仅仅是对室内无线信号盲区的改善,同时也应包括对室内无线通信质量、网络质量、系统容量的改善。该系统的实施对大楼管理的高效率带来可能,也是业主和保安管理大楼最简洁和方便的一种通信工具。

室内无线对讲通信质量的改善,对于业主提高大楼(建筑)形象、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办事效率和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完美的服务具有很大意义。

数字集群无线对讲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无线对讲信号有效覆盖区域为地下及地上建筑,确保了无线对讲系统通信的清晰、流畅。保障业主内部管理、物业使用和维护以及安防、消防、紧急通信的要求等,使其内部管理、维护以及保安、消防人员之间方便、快捷地保持联系、通讯。

3 数字集群无线对讲系统的施工特点

数字集群无线对讲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满足标准、组网能力强、控制方式先进、系统故障弱化能力强、完全模块化结构。

而对于外界的其他工业干扰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对通信信号留有足够的余量来加以解决。对电源、天线馈线雷击等外界干扰,都在相应的部件上设计具体的保护电路。

而对设备本身向外界的辐射干扰,通过信道设备本身高性能的发射辐射、互调抑制等项指标以及对该系统的施工工艺加以保证。

4 数字集群无线对讲系统的施工调试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桥架线槽安装——管路安装——馈线敷设——设备安装——测试调试。

4.2 操作要点

4.2.1 安装施工的基本要求

在整个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工程质量,按照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加强自检、互检和随工检查。力求消灭因施工质量低劣而造成的隐患。

4.2.2 工程的施工准备

在数字集群无线对讲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安装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通过需求分析、图纸会审、施工交底等流程熟悉掌握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对设计说明、施工图纸和工程预算等主要部分相互对照、认真核对,对技术方案和设计意图充分了解,达到全面了解全部工程施工的基本内容。重点了解数字集群无线对讲室内覆盖系统需要覆盖的信道数、备用同频信道数(含预留)及手持对讲终端台数,预测可能的数据量及通话量。根据建筑图纸,通过分配器、功分器和电缆分别将信号送到室内各层面和地下室。需考虑到无线干扰等因素,使信号在有关空间区域内有效覆盖,即对讲信号有效覆盖区域为地下及地上建筑、地下车库、设备房及室外全体建筑,以确保无线对讲系统通信的清晰、畅通,使整个系统达到覆盖均匀、信号清晰、稳定可靠。

(2)现场勘查及复核

在施工前,通过现场勘查调查了解房屋建筑内部各个部位的实际情况(如吊顶、地板、电缆竖井、暗敷管路、线槽以及洞孔等),以便核实在施工中敷设缆线和安装设备的具体技术问题是否与技术交底等内容相符。此外,对于前端设备、管线接头的各种工艺要求和环境条件以及预先设置的管槽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安装施工的基本条件。以便施工能顺利开展,不影响施工进度。

(3)对工程所需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进行检验

1)对工程中所用的设备、缆线等主要器材的规格、型号和数量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要求,不符合规定的设备和缆线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缆线的外护层必须检查有无破损,对缆线的技术性能和各项参数应作测试和记录,缆线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3)配线设备和其他接插件都必须符合我国现行标准规定的要求。例如设备外表必须完整无损。内部零部件齐全;接插件的各种机械和电气性能优良;光学传输特性符合标准;所有安装配件均配套齐全、牢固可靠。

4)各种电气性能测试仪表的精度要求合格,必须事先进行全面测试和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早检修或更换。

5)各种施工器具应清点和检验,如有欠缺和质量不佳必须补齐和修复。攀登工具和牵引工具都不得有损坏和失灵现象,以防施工中发生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尤其是电动工具都为带电作业,必须详细检查连接软线并进行通电测试,确无问题时才能在施工中使用。

4.2.3 桥架线槽的安装

(1)桥架线槽的规格尺寸、安装方式位置均应按设计规定和施工图的要求。

(2)线槽与设备和机架的安装位置应互相平行或直角相交,两段直线段的线槽相接处应采用连接件连接,要求装置牢固、端正。线槽采用吊架方式安装时,吊架与线槽要垂直形成直角,各吊装件应在同一直线上安装,间隔均匀、牢固可靠,无歪斜和晃动现象。沿墙装设的线槽,要求墙上支持铁件的位置保持水平、间隔均匀、牢固可靠,不应有起伏不平或扭曲歪斜现象。

(3)线槽的水平度偏差每米不超过2mm。

(4)为了保证金属线槽的电气连接性能良好,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如利用线槽构成接地回路时,需测量其接头电阻,该电阻值需在标准规定内。

(5)线槽穿越楼板或墙壁的洞孔处应加装保护。缆线敷设完毕后,除盖板盖严外,还应用防火涂料密封洞孔口的所有空隙,以利于防火。线槽的油漆颜色应尽量与环境色彩协调一致,并采用防火涂料。

4.2.4 管路的安装

(1)敷设前,保证管路的畅通,进箱、盒要顺直。

(2)一管一孔,不可开长排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3)接线盒焊接牢固,标高、位置正确、无遗漏。

(4)管路的绑扎、进盒、箱按规范施工,并做好可靠接地。防止管路带电伤人。

4.2.5 馈线敷设

(1)对于主路由中采用的馈线规格、型号、数量、起迄段落以及安装位置,必须在施工现场对照设计文件进行重点复核,如有疑问,要及早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对己到货的缆线也需清点和复查,并对缆线进行标志,以便敷设时对号入座。

(2)馈线如在线槽中敷设,应平齐顺直、排列有序,尽量不重叠或交叉。缆线在线槽内每间隔1.5m应固定绑扎在支架上,以保持整齐美观。在线槽内的缆线不得超出线槽,以免影响线槽盖盖合。

(3)馈线与其他管线尽量远离,按规范施工,在不得已时,也必须有一定间距,以保证今后通信网络安全运行。

(4)馈缆是中空的而且馈缆的线径较大比较容易被压扁,在施工时一定要将馈缆放入桥架,引出天线时要加硬管保护。

(5)馈线的终端设备及连接

1)要求馈线的路径合理。布置整齐、缆线的曲率半径符合规定、捆扎牢固、松紧适宜,不会使缆线产生应力而损坏护套。

2)终端和连接顺序的施工操作方法均按标准规定办理(包括剥除外护套长度、缆线扭绞状态都应符合技术要求)。

3)缆线终端连接方法应采用焊接方式,施工中不宜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接续连接器受损。

4)馈线端接后,应进行全程测试,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4.2.6 设备的安装

主要是指各种配线接续设备中继基站、合路器、分路器、双工器、天线、分配器、机柜等。

(1)机架、设备的排列位置和设备朝向都应按设计安装,并符合实际测定后的机房平面布置图的要求。

(2)机架、设备安装完工后,其水平度和垂直度都应符合厂家规定,若无规定时,其前后左右的垂直度偏差均不应大于3mm。要求机架和设备安装牢固可靠,如有抗震要求时,必须按抗震标准要求加固。各种螺丝必须拧紧,无松动、缺少和损坏,机架没有晃动现象。

(3)相邻机架和设备应互相靠近,机面排列平齐。

(4)天线的安装:运送到现场,应先检查天线有无损伤,配件是否齐全,需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天线面着地受力,避免损伤天线,馈源的安装应轻拿轻放,不能受力使馈源变形。

(5)机架设备、金属钢管和线槽的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规定,要求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有与地线连接处应使用接地垫圈,垫圈尖角应对向铁件,刺破其涂层,必须一次装好,不得将已装过的垫圈取下重复使用,以保证接地回路通畅无阻。

(6)接续模块等接续或插接部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都必须与机架和设备配套使用,并根据用户需要配置,做到连接部件安装正确、牢固稳定、美观整齐、对号入座、完整无缺;缆线连接区域划界分明,标志完整、清晰,以利于维护和日常管理。

(7)缆线与接续模块等接插部件连接时,应按工艺要求标准长度剥除缆线护套,并按线对顺序正确连接。如采用屏蔽结构的缆线时,必须注意将屏蔽层连接妥当,不应中断,并按设计要求做好接地。

(8)通信引出端(即信息插座)品种多种多样,其安装方式和规格型号有所不同,应根据设计配备确定。安装方法应根据工艺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条件选择。如在地面安装时,盒盖应与地面齐平,要求严密防水和防尘;在墙壁安装时,要求位置正确,便于使用。

4.2.7 测试调试

中继台的地点、天线架设高度、天线有效辐射功率、中继台的可用灵敏度以及移动设备有关的技术参数等,直接影响无线通信网的覆盖范围与用户服务区的大小。

解决广播信号盲区覆盖的一种方法 篇7

吕梁人民广播电台目前开设了新闻综合广播和交通广播两套节目, 利用分布在本市的四座高山转播台, 分别通过1k W调频发射机向全市十三县 (市) 进行节目信号覆盖, 部分地区因山峦阻挡成为信号盲区。针对这种情况, 我台决定采用同频小功率发射, 对重要地域地段进行补点, 以改善覆盖效果。2011年10月份, 我们选择本市地处山谷的吴城镇所在区域作为试点, 在距离该镇中心3km的九里湾山顶上安装了两部100W小功率调频发射机, 解决了周边8km范围内的信号覆盖问题。

采用补点同频发射解决盲区信号覆盖, 信号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因处在原信号盲区, 差转发射方式不可行, 若采用光缆或微波中继传输, 势必存在投资成本大、建设周期长的问题。

近年来,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的大容量、低成本、信息保真、传输不受地域限制等诸多优点得以凸显;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流媒体的普及更为信息交流传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经多次实地勘察、反复论证, 选择了利用联通基站平台, 实现补点覆盖的方案。该方案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 基站机房建在较高的山顶上, 有利于信号覆盖;其次, 无需新建机房、架设电源专线, 省工省时, 节约建设资金和运维成本;更重要的是, 利用基站机房提供的互联网业务, 可从相应网络广播的URL (由中心机房流媒体广播服务器提供) 解出流式音频作为信号源, 同时, 互联网也为整个系统的监听监测、远程值守提供信道保障。按照本方案, 我们同联通公司协商, 得到支持后, 开始着手建设。

基站是无人值守机房, 如何在该机房中实现每日定时自动开关发射机、计算机 (即转发工作站) , 并使工作站开机后自动解出多路不同的流式音频、送入相应的发射机对周边地区进行发射覆盖, 同时还可以在中心机房对整个系统远程值守、监测监听、实时控制, 是系统的难点所在。如图1, 整个系统由一台转发工作站、两部100W调频发射机、两部收音头和一台远程监听控制工作站组成。转发工作站的作用是:为两部发射机 (新闻台和交通台) 分别提供信号源, 同时将接收到的监听信号回传到中心机房, 是系统的核心设备。按地域, 本系统可分为无人值守机房部分和中心机房监测部分。

无人值守机房部分主要完成:利用联网的转发工作站解出两套广播节目送入相应发射机, 同时用收音头将所发出的调频信号解调, 回传给中心机房供实时监听;中心机房部分主要完成远程监测控制无人值守机房工作情况的功能。下面对整个系统做一介绍。

1无人值守机房系统

结合系统要求, 现将系统无人值守机房部分实现的功能和相应解决方法叙述如下。

1.1设备定时开关机

如图2, 电源系统中, 德力西KG316T微电脑时控开关控制交流接触器CJ20的线圈KM实现为所有设备定时供电、断电。

根据播出时间要求 (早6:00~晚0:00) , 设置KG316T开启时间为早5:50、关断时间为次日0:10, 并将两部发射机和收音头的电源开关均置于“ON”档 (即上电自动开机状态) , 且对转发工作站 (DELL 780) 的BIOS进行如下设置:在“Power Management”项目下的“AC Recovery”选项中选择“Power ON”

此外, 为防止工作站非正常关机丢失数据, 需在软件中设置计算机断电前提前关机 (0:05) , 在下一部分中会讲到。

这样, 每早5:50时控开关控制接触器供电, 所有设备即可自动开机工作;一旦工作期间发生停电, 在市电恢复后仍可自动开机进入工作状态;在次日凌晨的0:10, 接触器受控断电, 所有设备停止工作。

1.2利用网络为发射机提供信号源

1.网络要求

网络在整个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它能够为两部发射机提供信号源;另一方面, 也使得信号回传监听、中心机房远程控制的功能得以实现。因此网络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系统性能的优劣。

我们知道, 对于同一格式的流媒体来讲, 比特率越高, 媒体质量就越好, 对网络带宽要求也越高。因我台新闻广播和交通广播网络音频流的位速均为128kbps, 同时考虑经收音头解调得到的音频回传, 再加之其他控制校验信息, 故网速至少应为1Mbps才能符合系统要求。

通常, 远程登录控制有两种方式:使用静态IP, 亦或通过借助DDNS (动态域名解析服务) 软件登录。与后者相比, 静态IP访问因避开DDNS环节, 控制可以准确并且快捷的进行, 相对稳定可靠。

经过申请, 基站为我台开通了有静态IP的2M专线。

2.声卡选择

转发站配置的MAYA44 PCI声卡, 可将新闻广播和交通广播的音频流输出给相应的发射机, 同时将这两套节目的监听信号编码回传供远程监听;利用一台工作站、一条网线, 实现了两套立体声信号的双向传输。

3.操作系统及设置

考虑同多媒体软件的兼容性, 同时为实现单用户登录后接管远程桌面, 转发站选用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在安装好硬件驱动后, 还需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 从计算机安全性和远程控制要求的角度出发, 需对系统设置密码;但另一方面, 从系统对计算机自动解音频流、信号回传等一系列的要求出发, 开机无需键入账户名和密码, 可自动登录系统并运行脚本程序 (即解音频、编码回传的控制程序, 后面讲到) 。这个问题需要修改注册表来解决。

4.媒体软件配置

转发站同时播出两套音频节目, 必须通过两个独立播放器来完成。“千千静听”和“Winamp”都是高保真音频媒体播放软件, 体积小、运行快、功能强, 支持媒体的流式播放, 很适合本系统使用。设置“千千静听”由MAYA44声卡的1、2通道输出音频, “Winamp”由声卡的3、4通道输出音频, 当依次使用“千千静听”和“Winamp”打开新闻台和交通台的URL时, 我们就可以分别从声卡的1、2通道和3、4通道输出新闻台和交通台节目信号。

5.编写控制脚本

VBS脚本是基于Windows的纯文本程序, 可控制计算机进行一系列运算操作动作。工作站开机后自动解出两套音频流、自动对监听信号编码等一系列较复杂的操作均由脚本控制执行, 是整个系统的亮点。需要指出的是, 编写好的脚本程序应设置为开机启动才能实现开机自动控制执行一系列操作。因篇幅原因, 程序的具体代码就不在此写出。

1.3编码音频供远程监听

为了能在中心机房实时监听、远程值守, 需将远程发射机发出的调频信号通过收音头解调、送入计算机、再以流媒体的形式传入网络。实施步骤如下:首先, 将新闻台和交通台收音头的输出分别连接转发站MAYA44声卡的1、2和3、4输入通道;随后, 为转发站安装流媒体编码软件Windows Media Encoder 9, 启动该软件并新建编码会话, 分别配置MAYA44声卡的1、2和3、4输入通道编码新闻台和交通台的监听信号, 码率均为128kbps, 并分别保存这两个会话文件;同时对会话生成的新闻台和交通台远程监听的URL做好记录。通过以上设置, 工作站会通过VBS脚本控制依次运行两个会话文件, 实现两套节目监听信号的网络编码。

综上所述, 整个无人值守机房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

2中心机房监控系统

设置中心机房监控系统的目的是:让值班人员能够实时监听无人值守机房的信号、远程值守、监测控制, 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每早5:55监测工作站自动定时开机、次日凌晨0:10自动关机;

2.监测工作站接入互联网并配置有MAYA44声卡;开机自动执行VBS脚本, 可控制“千千静听”和“Winamp”分别播放远程机房收音头输出、经Windows Media Encoder 9编码的节目监听音频流;

3.值班人员能够实时登录控制远程电脑, 进行日常维护和技术调整。

经监测站解码得到的两套节目监听信号最终会输入到总控的Control Master监听系统, 实现音柱显示和循环监听。中心机房部分的设计和实现同第一部分无人值守机房类同, 文中就不再赘述。

3总结

吕梁人民广播电台在九里湾山顶, 借助联通基站这一平台, 解决了吴城镇盲区的信号覆盖问题, 具有建设快、投资省、质量好的特点。系统启用5个多月来, 经远程持续监听和多次实地检验收听, 两套节目均信号稳定流畅、音质优良;在镇边界实地收测两套节目信号可用场强, 结果分别为67d B和65d B, 满足收听要求。迄今整套系统只因网络故障中断过1次, 故障处理后自动及时恢复工作。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 可以满足覆盖和远程监控的要求。

整个系统是在广播电视传统技术的基础上,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使得广播信号盲区的覆盖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相信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 广电与网络、电信的优势互补、实现完美统一, 广播电视行业将拥有更加璀璨的前景。

参考文献

[1]Vbs脚本编程简明教程.http://www.doc88.com/p-91191384453.html

信号无覆盖 篇8

常规的各制式网络单独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导致建筑物中建设多套天馈线系统,既浪费投资又影响建筑物内的美观,又造成资源浪费。随着铁塔公司的成立,跨网络、 跨运营商的网络系统融合将加速发展。

然而,不同的网络技术设计指标不同,工作频段也不同,从而导致覆盖能力具有很大差异。在多网络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若不处理好各网络的覆盖范围、 覆盖方式,则会出现弱覆盖甚至盲区现象。

因此,使各不同制式网络系统在共同覆盖区域达到其通信指标的要求,是多制式网络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在工程应用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首先对传播模型、系统损耗及边缘场强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边缘场强的因素;

然后计算出2G/3G/WLAN及LTE的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口功率与覆盖半径,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从而给出建设建议。

2.1边缘覆盖场强分析

边缘覆盖电平由边缘覆盖概率、接收端的接收机灵敏度、衰落余量、干扰余量等参数决定[1]。

室内边缘场强与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衰落余量及系统余量有关,而与信源功率无关。室内边缘覆盖场强不宜设置过高或过低,过高会泄露到室外,对室外信号造成干扰;过低将导致弱覆盖甚至盲区。在工程建设中,边缘覆盖场强值应参考表1。

2.2传播模型分析

自由空间损耗是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所产生的能量损耗,计算式如下所示:

其中:F为频率,单位:MHz;

d为传播距离,单位:km。

室内分布系统传播模型可以采用衰减因子模型,它是用以预测同一楼层中信号的覆盖距离,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为距发射端d米处的传播损耗;

为距发射端d0=1m处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nSF为同一个楼层测试的指数值,详见表2;

FAF为附加衰减因子值[2],详见表3。

注:表3 中的穿透损耗是以 TD-S 网络为测试系统,在工。

2.3系统的损耗分析

由前面分析,室内分布系统的损耗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空间传播损耗,另一是分布系统传输损耗。前者损耗由于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穿透墙体时候的能量损耗引起, 后者损耗由于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以及传输线路造成。

空间传播损耗计算公式为

其中:Pout为天线口发射功率或导频功率。

G1tx为信源侧天线增益;

G2tx为用户侧天线增益;

本文天线增益均取值为3d Bi,即G1tx=G2tx=3d Bi。

分布系统传输损耗计算公式为:

其中:Pt o t a l为信源总功率;

3天线口功率与覆盖半径计算分析

本文应用场景选取为办公室,墙体的材料为普通砖混隔墙,因此穿透损耗为19.45。穿透墙面数为n=1,室内为半开放场景。

3.1 CDMA网络

当天线口发射总功率为15d Bm, 而天线口导频功率占发射总功率的15%, 因此导频功率为15+10lg(0.15)=6.76d Bm。CDMA信源总功率取10w计算, 即40d Bm。 由公式(3)(4) 可得PL1=91.76d Bm, PL2=33.24d Bm,d=23.8m。

3.2 GSM与GSM1800网络

在工程应用中,对GSM系统功率进行规划时,以BCCH功率作为参考规划,即天线口发射功率等于BCCH功率。已知GSM系统边缘场强要求大于等于85d Bm,对于GSM双通道设备,其单个小区最小配置为2载频,则每载波功率最大为43d Bm。

GSM与GSM1800网络都是采用载波功率进行链路预算,因此天线口发射功率为15d Bm。对于GSM网络, 由公式得PL1=100d Bm,PL2=28d Bm,d=41.7m。

对于GSM1800网络, 由公式得PL1=100d Bm, PL2=28d Bm,d=27.2m。

3.3 TD-SCDMA网络

TD-SCDMA室分系统在进行功率规划时, 是以P-CCPCH功率作为参考进行规划的。对于TS0时隙,其组成为:2个P-CCPCH码道、1个FPACH码道、4个S-CCPCH码道和2个PICH码道,因此天线口导频信道功率为天线口总功率的2/9。

天线口发射功率最大为15d Bm, 因此导频功率为15+10lg(2/9)=8.47d Bm。 得PL1=93.47d Bm, PL2=28.53d Bm,d=13.8m。

3.4 WCDMA网络

WCDMA基站功率(20W)分配:

(1)导频功率占1/10;

(2)主同步、从同步信道及其它控制信道占1/10;

(3)业务信道占8/10。

天线口最大发射功率为15d Bm, 天线口的导频功率PCPICH占天线发射总功率的10%, 即为15+10lg(0.1)=5d Bm, 即公共导频信道功率为5d Bm。当f=2100MHz时, 得PL1=90d Bm, PL2=38d Bm,d=11.4m。

3.5 CDMA2000网络

天线口发射总功率为15d Bm,天线口导频功率占发射总功率的15%, 即为15+10lg(0.15)=6.76d Bm。 从而可得PL1=91.76d Bm,PL2=36.24d Bm, d=8.9m。

3.6 LTE网络

当以20MHz带宽单载波组网时,一个正交频分复用子载波带宽为15KHz,则共有1200个子载波。这些子载波平均分配天线口功率, 因此,当天线口最大发射功率为15d Bm时,每个子载波的导频功率为15-10lg1200=-15.79d Bm,即RSCP功率为-15.79d Bm。

3.7 WALN网络

天线口发射功率最大为15d Bm,WLAN系统边缘场强要求大于等于-75 d Bm。频率f=2400MHz时,得PL1=90d Bm,PL2=12d Bm,d=10.4m。

3.8小结

通过计算得到天线口功率与覆盖半径等数据,当天线口功率为15d Bm时,GSM的覆盖半径最大,CDMA、 GSM1800、TD-SCDMA、WCDMA、WLAN、TD-LTE、 LTE FDD、CDMA2000网络的覆盖半径依次减小。因此, 以某一固定天线口功率进行覆盖,则可能造成GSM信号过强导致外泄,而LTE/WLAN/CDMA2000信号覆盖不足。 因此,工程中需控制好天线口发射功率,使各系统达到同等覆盖,当覆盖半径d=8m时,各系统参数如表4。

为了更好的表示天线口功率与覆盖半径的关系,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得出其关系如图1。

根据表4及图1可知,天线口发射功率越大,覆盖半径越大。网络制式频率越高,空间损耗越大,且在通常情况下,室内天线口发射功率( 或导频功率) 一样,通信网络制式的频率越高,覆盖半径越小。

因此,当各网络系统天线口功率均为某一值时,必将导致某一系统出现信号外泄,而另一系统出现弱覆盖的现象,如图2。

注:此图只示例 TD-LTE 和 CDMA 两种网络。

4工程指导建议

通过控制各制式网络系统信源的总功率,使各系统天线覆盖半径大小相一致,具体如下所述。

若采用单通道建设方式,在新建一套分布系统时,需合理控制各制式网络系统的信源功率,适当降低低频信号功率,提高高频信号功率,使达到各信号系统同等覆盖的目的。

若采用双通道建设方式,在新建两路分布系统时,其中一路LTE与2G/3G/WLAN合路改造,建设过程中适当降低低频信号功率,提高高频信号功率,对于合路器或其它器件达不到改造的条件,可进行替换,达到同等覆盖的目的;另外一路系统为LTE单独的信号分布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需选择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与馈线等,使新建的一套分布系统匹配改造后的原有系统。

在工程应用中,根据实际室内分布系统情况,直接调节信源发射功率的大小,实现同等覆盖要求;或者合理的结合传输器件中的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以及馈线损耗, 使某些网络的功率在到达天线端时,达到合理的功率范围, 从而实现多网络的同等覆盖问题,如图3。

注:此图只示例 TD-LTE 和 CDMA 两种网络。

5结束语

信号无覆盖 篇9

一、特殊安装位置分析及影响

1、密封的金属配电箱柜。

目前配电柜大多采用金属外壳,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相关设备安装在金属配电箱柜内。由于金属外壳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作用, 导致采集终端的无线电信号强度不足, 无法保持长期稳定的通信。在这种环境下运行的采集终端往往在安装调试环节均能顺利与主站通信、上线并调试成功, 但在实际运行中经常断线或超时。其主要原因是安装调试期间, 为便于调试, 金属配电箱柜门打开, 信号通过打开的柜门传出, 终端信号正常, 而调试结束后, 柜门关闭, 金属外壳的屏蔽作用造成终端信号强度不足, 终端无法正常通信。

2、地下配电房。

当前城市建设中, 越来越多的配电房设在地下室。由于地下室的墙体很厚且具有网状钢筋, 无线信号被屏蔽, 部分地下配电房甚至完全没有无线公网信号。如果地下配电房配置金属外壳的箱柜, 则信号屏蔽程度更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安装的终端多数无法与主站通信, 不能正常上线运行。

3、偏僻山区。

偏远山区地广人稀, 移动信号覆盖面远远不及市区, 不少地方无GPRS信号或信号不稳, 无法满足GPRS终端通信的需求。但这些地方有部分地区有其他的移动通信网覆盖, 如:CDMA。

二、信号覆盖的解决方案

根据周围无线公网信号的类型、安装情况等提出以下几种信号覆盖解决方案。

1、采用外置天线。

金属配电箱柜对无线信号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 若采集终端仅采用内置天线其接收的无线公网信号将大大减弱, 影响正常通信。若采用外置天线, 将信号接收天线安装在箱体外部, 则能有效避免金属箱体对无线信号的屏蔽, 增强采集终端接收的无线信号。但外置天线通常采用普通细馈线, 对信号有一定的衰减, 其使用距离受限, 一般在5 m以内。

2、采用高增益天线。

若信号受到较大物体 (如建筑物) 遮蔽, 采集终端需更长的信号延伸, 则可采用高增益天线方案。高增益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放大后, 由低损耗馈线将信号送至通信模块。高增益天线对信号进行了一定的放大, 延伸信号距离, 一般可用于50 m以下的传输距离。但由于馈线传送的是高频信号, 馈线老化严重时信号衰减严重, 实际应用中建议距离不超过30 m。

3、采用RS-485通信延长线。

若遮蔽信号的物体更为庞大, 采集终端需进行更长距离的信号延伸, 则可采用RS-485通信延长线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将原来组装在一起的终端与无线公网通信模块分离, 终端本体安装位置不变, 通信模块安装在有公网信号的地方, 将终端与通信模块之间的TTL电平信号转换为RS-485信号后传输。理论上RS-485接口的通信距离可达1 km, 现场试验证明可延伸达300 m以上。

4、采用信号放大器。

上述方案只适用于单个采集终端的信号覆盖, 若多个采集终端安装在同一空间 (如处于同一个地下室) , 需同时对这一系列的采集终端进行信号覆盖, 则可采用信号放大器的方案。信号放大器是利用一组天线接收无线公网信号的无线中继设备, 它将信号放大后通过电缆传输。在室内部署一组天线, 可达到局部信号覆盖的目的, 功能与通信运营商的直放站类似。

三、信号覆盖建议

1、信号延伸距离在5 m以内, 宜采用外置长天线。

为保证通信质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原选用内置天线的采集终端应更换成外置天线, 将天线引到金属配电箱体外。

2、应综合考虑通信可靠性、施工维护方便性、经济性等, 选择合适的信号延伸方案。

信号延伸距离在5—30 m时, 建议采用高增益天线方案, 信号延伸距离在30m以上, 建议采用RS-485通信延长线方案, 同一配电房有4台及以上终端, 可考虑安装信号放大器, 该方案对施工技术要求高, 应将天线引到信号较好处。

3、应对天线、通信延长线和引出的通信模块等采取防水、防外界损坏措施。

RS-485通信延长线方案的通信线应使用套管保护, 接头质量应可靠, 并确保安装工艺良好, 避免投运后接触不良造成通信故障。

4、采用CDMA通信方式时, 可参照GPRS通信的各种方案进行信号延伸。

上一篇:技术教育化下一篇:内部审计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