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2024-05-23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精选十篇)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辖区内32家社会医疗机构, 其中5家有住院床位。

1.2 方法

由区院感质控中心、区供应中心根据2009年4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三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 对南浔区各乡镇卫生院展开CSSD工作调查:关系到医疗安全, 全院无菌物品的质量, 采用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台账、询问相关医务人员等方法进行调查。内容涉及:CSSD的布局及设施设备、物品处理流程、供应室制度和职责、专业培训考核、供应室专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灭菌效果监测及记录、消毒员上岗操作情况、工作流程。

2 结果

2.1 CSSD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

32家社会医疗机构CSSD的建筑设施简陋, 均未按照卫生部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布局, 有些卫生院供应室远离临床科室, 设在医院角落, 离垃圾场等污染源较近。未按工作流程设计, 未按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大部分CSSD用房不够, 设施条件过于简单, 消毒间与无菌室处于一室, 逆流、穿梭不可避免;设施只有一个小型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没有独立房间, 随意放置, 更没有低温灭菌设备。

2.2 CSSD制度及各种资料缺失或不完善

32家社会医疗机构只有5家医院有供应室制度, 但均与实际工作不符。没有相应的职责;没有一家制定各种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和物品处理流程;没有培训考核记录;没有供应室专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见表1。

2.3 CSSD人员结构不合理

CSSD人员结构老化, 素质能力偏低, 不足以应对消毒供应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由于历史原因, 机构负责人感控意识不够, 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得培训, 责任心不强, 无菌观念淡薄, 没有固定负责消毒工作的人员, 大部分存在“谁需要谁消毒”的现象。有兼职消毒人员的也均没有消毒员上岗证, 没有正确掌握压力容器的操作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未按规定作消毒记录, 自我监测能力低, 不管是人身安全还是无菌物品安全, 均难以保障。

2.4 CSSD操作不规范

可以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的清洗都是由操作医生完成, 没有专用的清洗工具, 均未加酶清洗、润滑油保养, 器械污迹锈迹斑斑, 无菌包包布破损、不洁, 没有及时报损、一用一清洗。32家社会医疗机构对无菌物品均未进行生物监测, 22家医疗机构无菌物品包内没有放指示卡, 包外指示胶带均存在粘贴不规范, 部分灭菌后的湿包放置在窗台上晾晒或取暧炉上烤干, 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均难以保障。见表2。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大多数机构负责人感控意识不强, 二是规范的CSSD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建设或改造, 购置必需的清洗、包装、灭菌和监测等设备, 三是配备专业人才和需要全方位规范的管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这些要求对于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专科医院和诊所等存在很大的难度, 因此, 今后一段时期, 在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推行区域化消毒供应模式具有可行性[3]。

3 讨论

3.1 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可行性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又叫超级消毒供应中心 (SuperCSSD) , 是指具备对所在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 (如中心卫生院、门诊、诊所等) 的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进行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功能的消毒供应中心[4]。根据2009年4月1日, 卫生部颁布各项医院感染管理标准, 包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5], 作为区级医院设想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来规范乡镇卫生院的消毒供应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 目前正在异址新建, 开放床位600张, 可扩张到800张。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达1 000m3, 位置合理, 避开食堂、交通要道等处, 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配专业设计, 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将区消毒供应中心严格划分为生活区、工作区 (去污区、包装区、无菌区) 。各区之间有实际屏障, 有各自的设备仪器、工作范围和功能。建筑面积应符合标准的同时, 满足32家医院 (300张床位) 的集中供应, 床位共达900张, 可扩张到1 100张, 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总结各方面条件, 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是可行的。

3.2 工作步骤与内容

3.2.1 组织筹备小组

由区卫生局协助院领导组织医务科协调护理部、院感科、设备科、器械科、总务科、消毒供应中心为筹备小组。通过情况调查, 本院新建消毒供应中心的现有资源可成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医务科长负责具体协调工作, 组织筹备小组及各医疗机构有关人员学习卫生部制定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相关标准。

3.2.2 准备配套物资

由卫生局、各医疗机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共同评估各所医疗机构的原有器械物品, 不合格器械物品进行报废, 合格的器械物品给予估价并由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回购。共同制定各种器械包和敷料包内容, 并详细标明每个包装内器械的型号尺寸入录计算机和包装内容记录本上。各种手术器械包、治疗包包内物品、数量统一, 规格统一。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各医院的工作量的大小配备相应基数以供周转。购置专业运输车辆2辆 (五十铃厢式车) 下收下送, 定制坚固耐用的塑料密封周转箱、置周转和备用器械。

3.2.3 培训人员

制定区域化CSSD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加强区域化CSSD人员培训, 要求掌握各岗位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多次组织全区医院法人代表、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及消毒供应室负责人进行相关培训, 并组织实地考察进行参观和学习。

3.2.4 投资方式及成本核算

①投资方式:政府投资、医院投资、社会投资。按照我区情况, 政府协助医院投资。

②成本核算:根据国家计委、卫生部2001年8月15只发布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摊测算办法 (试行) 》中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步骤, 组织相关部门, 如财务科、器械科、总务科、信息科、消毒供应中心等组成核算小组, 对供应中心物品进行全面的成本测算, 包括直接使用的卫生材料、低值易耗成本和间接成本 (即劳务成本、业务成本、设备房屋使用成本、管理成本) [6]。

③运行模式:由成本核算小组评估各种无菌包, 可重复使用的器械按调查所得常规使用次数折旧。测算后制定价格, 卫生局、基层医院、我院三方涉及部门进行价格听证, 力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出租的模式为各医疗机构提供各种灭菌包。无菌包出租的价格应有利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和各医疗机构, 做到双赢原则。

3.2.5 签订协议

在开始运作前各基层医院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签订协议, 一式三份, 卫生局、各医疗机构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各留存一份。

3.2.6 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

①工作流程。计划先集中乡镇卫生院, 再集中民营医院、专科医院和诊所。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进行集中。各医疗机构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互建工作邮箱、qq、微信, 每日14点前设置的申领单以邮件的方式发至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申领的种类和数量等于下午下收的种类和数量。14点以后发放班按照申领单准备无菌物品打包, 第二天7:30装车密封下送。每日13:30密封下收。下收下送人员与医院指定人员在指定地点及时清点交接, 清点无误后双方在物品交换单上签字确认, 双方各留一份, 以后核对和结算。每日由二位清洗护士按照申领单核对各家回收物品并分类, 有出入马上致电查询。如医院有特殊需求或急诊用包应及时联系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急诊电话, 作好最近调配。各医疗机构负责器械使用后的初步处理, 否则拒绝回收。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器械下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下送。如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 2h内和消毒供应中心联系, 如是器械问题在器械上做统一标志, 中心看到标志后会及时更换器械, 如是器械漏放应在应在打开器械包时及时向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说明情况, 以便追查责任。

②质量控制。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在去污区、包装区、和无菌区分别设立了组长, 每位组长分管各区的管理工作。每位组长又是感控护士和质控护士, 对全科定期进行专科业务和感控知识学习培训并考核;制定每项质量标准, 每周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质量分析, 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并及时修改质量标准。制定器械送洗须知, 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在各医疗机构使用后, 对照器械送洗须知处理后放在专用的周转箱内密闭存放等待回收。回收和清洗过程中规范着装, 作好个人防护, 下收下送人员保持手卫生, 随车携带快速手消毒剂, 在回收过程中污染的手不接触清洁的物品和公共用物, 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等;下收下送车及周转箱每次使用后用专门的高压水枪清洗, 消毒干燥后备用;护士进行肉眼或带光源放大镜对每件器械、物品进行完整性和功能检查并维护;根据器械的种类、名称、数量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包装做到一人核对一人包装, 包外标识清楚, 条形码上有物品名称、有效期、失效期、包装者等内容, 每个包内放有化学指示卡;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和类别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参数, 确保消毒灭菌的可靠性;灭菌后的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时须确认无菌物品的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包装标签完好、在有效期内、无湿包。

3.3 效果设想

3.3.1 可彻底解决医疗机构长期存在的问题

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可彻底解决乡镇医疗机构建筑不规范, 分区不规范, 器械灭菌仪器设备不到位, 人员配置不合理, 专业培训缺乏, 操作不规范, 监测缺失, 设备操作无上岗证, 清洗不彻底、包装不规范、包布不清洁等问题。通过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可以规范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监测, 避免了大多数机构浸泡消毒或者直接灭菌等不规范行为, 确保了灭菌物品的质量。区域化消毒供应模式下集中处理的医疗器械质量得到明显的扭转, 保证了器械清洗的效果, 保障了灭菌成功的前提。规范操作流程, 提高了消毒灭菌质量, 解决了机构存在的问题。

3.3.2 可节约成本, 共享资源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势在必行, 根据2009年卫生部出台有关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3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 确保再生医疗物品的安全性, 这就需要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自动化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和一支高素质专业性的队伍。但如果不管医疗机构大小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 势必浪费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因此, 创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可以减少重复建设CSSD, 分片对可以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配送, 以达到节约成本、共享资源。区域化CSSD相比分散的CSSD, 不论是固定投资成本还是运行成本都有较大幅度的节约[7]。然而,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再生物品的利用率应得到提倡。

3.3.3 可促进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

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可培养一批专业的消毒供应人才, 改变供应室人员老弱病残的结构, 增强专业责任感, 促进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 同时, 又使各机构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 增强专业自信心。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批量处理对消毒供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可促使消毒供应专业人员不断努力, 从而促进消毒供应专业的良性发展[8]。

摘要: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设想建立标准化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引进仪器设备和物件工具, 培训专业工作人员, 规范流程和质量控制, 将32家乡镇卫生院所有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进行统一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发放, 整个流程得到规范化操作。使乡镇卫生院无菌物品的质量得到保障,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并且实现节约成本、资源共享。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消毒灭菌,存在问题,区域化,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刘玉村, 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3.

[2]张金秀.11所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 :349-350.

[3]赵莉萍.江苏省区域化消毒供应模式运行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3) :5-8.

[4]林霞, 华卓君, 沈燕娟, 等.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研究, 2011, 25 (10C) :2798-2800.

[5]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0.3-2009[S].2009-04-01.

[6]林霞.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12) :74-76.

[7]杨素清, 梁云连, 阮丽萍, 等.建设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本效益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12, 9 (3) :52-53.

消毒供应中心体会 篇2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应的业务素质。为了更好地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应了解一些手术室工作的相关知识,定期选送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到手术室轮转,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手术室的业务流程,更好的配合临床工作。而手术室的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轮转,既可以协助进行手术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助于他们了解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这样,两个不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互相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互相配合,正确处理和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在工作中重视信息交换,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总结经验,不断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与人际关系。同时,也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大事相宜,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专长。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心情下推动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良性运行。

保证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采用标准化管理流程,将过程控制贯穿于整个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利于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下降,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减耗增效,合理利用资源

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统筹管理手术器械。不需要在手术室内再建供应室及再购置清洗消毒设备,节约成本;增加了手术房间,可以开展更多手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消毒供应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充分发挥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和专业特点。

促进科学发展,提高人员素质

要确立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位置,除了配备专用设备外,还必须培训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两科室在操作运行上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各取所需,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并推动着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

浅谈区域消毒供应追溯信息系统 篇3

【关键词】区域;供应;追溯;信息;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3-01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又叫超级消毒供应中心(Super CSSD),对其所在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的全部可复用医疗器械进行统一的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功能的消毒供应中心。它为医疗、保健、科研、护理、教学、安全提供保障。

江阴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医院,于2013年开始在江阴市卫生局指导下筹建以江阴市人民医院为主体,涵盖周边11家二级医院的区域消毒供应中心。以区域卫生网络为载体,采用条形码、无线网络、、扫描枪、PDA等技术管理手段,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灭菌、消毒、清洗、配送,解决了供应室目前传统灭菌包流程缺乏可视化、信息化、可追溯管理的问题。同时对使用情况进行追溯。其各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无菌物品的终末质量,在节约了运营成本的同时,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综合应用新兴技术手段,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完成对医院无菌物品流转全过程进行可追溯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数字化手段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流程管理之中并形成可追溯管理是如何实现的呢?

1、数字化手段的硬件装备:一个优秀的系统构建,硬件是基础设施;数字化技术必需依赖相应的硬件装备,概括起来说,主要有:服务器、终端电脑、数据采设别(如:扫描枪)、网络(无线、3G网络、有线)、条码打印机、环境检测器等。必要的硬件设备是保障数据化追溯管理平台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2、流程的设计:一个系统的构建,软件是最重要的灵魂。离开了软件,一切的硬件设备都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和摆设。在当下中国,一套好的流程设计,一套灵巧软件的诞生,必须要前瞻国际(尤其是欧洲)上最先进的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采取拿来主义;同时,必须精研、谙熟卫生部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尤其是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3个强制标准的规定;直面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差异性现状。在上述三个立足点之上充分兼顾、包容、变通、提炼,才有可能完成一套实用、新颖、友好并可持续升级的软件。否则,软件的设计者要么设计的是一套无纸化办公软件;要么只是简单地堆砌功能模块,以至于无法可持续升级而怠害使用者。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浪淘沙、去粗取精、殊途同归,优秀的流程设计一定会脱颖而出,软件流程本身最终也会成为一个标准。

3、唯一性身份认定和标记:数字化手段的基础是对于需要追溯管理的“目标”(无菌包、器械、设备、一次性物品、人员、科室等)进行唯一性的认定和标记,这是建立高水平数字化平台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一切便无从谈起。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方法是采用条形码技术(一维码、二维码),或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对于“目标”进行身份的唯一认定并标记。

4、即时性、录入性:数字化手段的优势是人工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即时性地采集到任何一个实践动作的4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此处的即时性,包含实时性,指既不是事前,也不是事后,而是当时。录入性,是指既不是预先的计划、预测,也不是事后的追记、补记,而是一个必须即时完成的规定动作,是不以人的意志、情感为转移的标准动作。

5、综合技术手段的采用:看似简单的消毒供应中心可追溯管理系统其实是一个采用多方面、多领域技术手段的结晶。按照目前国际主流的应用现状来说,主要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条码技术、印刷技术、图像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探测感应技术,甚至声控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

6、智能化的交互界面:一个专业化的软件,其专业程度越高,商业应用价值越大,就必须有一款友好、人性化的交互界面。方便使用者的录入、输出、标记、查询;同时,方便管理者的调阅、查找、分类、汇总、甚至远程传递信息;使得使用软件的人上手快、操作便捷。以便于将责、权、利,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有机地控制起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颜色等,友情地干预人的随意性行为,温馨地提醒人的疏失行为,客观地阻止人的失误行为,成为强制标准的监督者、提醒者和管理者的助手。

区域性消毒供应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传统手工作业向计算机化转变,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手工记录差错。实现对器械包再生过程的全程跟踪管理与信息的精准记录。提供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与报表,为供应室管理提供数字化依据。该系统对供应室内部是工作平台,对外是各科室与供应室沟通、协同工作的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同事也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保证流程强制执行。

區域性消毒供应追溯信息系统。即时地录入每一个关键环节的数据,便捷地查找每一个环节的原始数据,精准地为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提供分析依据和图标,优雅地面对监管者地验收和考察。让我们用信息化的收段,创建一个崭新的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可追溯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东兵《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2009年5月 《中华护理教育》。

[2] 林 霞,华卓君,沈燕娟,王 丽《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与探讨》2011年10月《护理研究》。

[3] 林 霞《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2012年12月 《中国护理管理》。

[4] 黄浩 成翼娟 赵自勤《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创建》2007年1月 《中国护理管理》。

[5] 林惠烦《医院区域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设的必要性》2012年11月 《健康必读杂志》。

[6] 寻凌福《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1月《现代医院》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篇4

1 一般资料

1.1 医院概况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业务用房占地面积94378m2, 开放床位1900张, 日均手术量70台, 消毒供应中心面积1500m2。

1.2 人员配备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4名, 其中护士19名、消毒员2名、合同制工人3名, 平均年龄32岁。护士中, 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士12名。文化程度:大学本科2名、大专4名、中专16名、高中2名、初中2名。

1.3 设备配置

全自动清洗机1台、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3台、干燥机2台、高压水枪2个、超声洗涤机1台、高压气枪1台、人工洗涤池9个、煮沸消毒器1个、洗眼器1个、带光源放大镜2个等。

1.4 集中处置内容

负责全院所有病区、医技科室、门诊、导管室、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复用器械、专科器械、呼吸机麻醉机管道、手术器械、氧气湿化瓶、洗胃机盛液罐、压脉带等物品集中处置、配送及一次性卫生用品发放工作。

2 实施方法

2.1 制度制定

制定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25个、岗位职责12个、操作流程15个、专科操作考核细则14个、应急预案处理流程10个。

2.2 组织专科培训

除不定期参加省级、市级、医院组织业务学习外, 科室每月组织学习2~4次、每月1次专科操作演示、每季度理论或操作考试1次、理论抽问每月至少4次。合格率97%。

2.3 区域组长的设置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规模及流程设置要求设立去污组、检查包装及灭菌组、无菌物品管理及监测组、一次性卫生用品管理组四个区域组长岗位, 实现区域化管理。制订区域组长的准入条件[3], 即要求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5年、学历中专以上、职称护师以上、专科理论精通、专科操作技能娴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有较强对内对外沟通协调能力, 同时具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全科投票公开选拔, 结合平时工作表现决定人选。

2.4 区域组长的工作职责及要求

2.4.1 职责要求

区域组长除负责自己辖区工作外, 还应协助管理其他区域的工作培训、指导、检查及考核工作, 区域组长每月至少4次对所管区域进行理论、操作流程、质量情况进行考核, 并将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进行效果评价, 各区域组长将每月存在问题及亮点在质控讨论会上总结公布, 各区从中吸取教训、分享经验, 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良性循环作用。

2.4.2 区域组长工作职责

2.4.2.1物品和环境管理:各区用具定点放置, 整理干燥储存, 操作完后对柜内、台面进行整理及清洁卫生。要求各区物资按规定使用, 不造成浪费, 如各类洗涤剂、包装材料等, 每周2次对所管辖区的物资进行检查和登记补充, 各区物资库存不够上报护士长申领。

2.4.2.2环节质量控制:根据全院回收物品及科室人员情况将分工进一步细化, 即回收器械的处理分为普通病区器械组、手术室器械组 (租赁器械由手术组代管) 两个组, 区域组长协助护士长制定相应区域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考核细则等, 并制作上墙。区域组长根据以上规章制度负责所管辖区的工作质量检查与控制。 (1) 去污区组长负责工作人员防护措施到位, 回收物品的清点分类、预处理、清洗等工作质量管理, 如分类规范、根据器械性质相选择应的清洗方式、物品污染性质或程度选择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清洗程序、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等。 (2) 检查包装及灭菌组长负责该区业务培训指导、打包的物资准备、包装质量检查、灭菌器的装载及监测方法、设备运行状态等。 (3) 无菌物品管理及监测组长负责无菌物品入室合格质量检查, 分类存放与发放管理, 日常的消毒灭菌监测工作, 无菌包的细菌学抽检, 工作人员及空气的细菌监测, 检查清洗、消毒灭菌、无菌包出入库登记的准确性和完成性等。 (4) 一次性卫生用品管理组长负责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申领、入库质量检查及发放、各类检测报告及出入库的记录与保存, 每月盘存做到出入库一致, 定期抽样检测等工作。

2.4.2.3人员培训与考核:护士长已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省级专委会委员, 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每月组织2~4次的全科业务学习, 每季度考试1次, 对各区域组长进行重点培训、现场业务指导并考核, 此外, 区域组长还要抓住机会参加省内外的专科知识培训、网上自学等途径进行学习, 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更好地指导所属区域的工作及新上岗人员的培训。

2.4.2.4环节质量考评:区域组长进行常规性检查, 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质量, 并组织每月2次区域组长共同参加的业务查房, 根据考核细则以扣分形式进行评价, 将存在的问题在质控会议上讨论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并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讨论, 将平时考核结果与绩效和年终评优挂钩, 做到有据可查、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确保环节质量。

3 实施效果

3.1 提高临床满意度

实施手供一体化集中管理以来, 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物品数量巨增, 问题也随之增加, 须及时与临床沟通协调, 尤其是手术室器械多而杂, 实物与清单不符合时有发生。实行区域组长以来, 组长会主动、及时将问题与临床沟通联系, 甚至亲自到现场解决, 后将问题经过、原因分析、处理措施、信息反馈做好详细记录。做到与临床有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良好服务态度, 真正体现“以临床为中心, 保证病人安全”的服务理念, 与临床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满意度由原来95%上升至98%。

3.2 环节质量有效控制, 确保无菌产品质量

重复使用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 严格控制质量是保障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环节, 组装人员除对器械清洗质量检查外, 还应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保证组装器械包正确无误, 确保临床顺利使用。根据科室情况及人员结构特点执行每3个月岗位轮转制, 区域组长岗位不变, 对每一批轮转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岗位要求进行各区域制度、岗位职责、操作流程等知识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参培率及合格率达100%, 各区环节质量有固定专人监管。自执行以来, 去污组、检查包装及灭菌组、无菌物品管理及监测组、一次性卫生用品管理组均取得明显成效, 临床认可, 确保临床、安全地使用无菌产品, 同时工作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得到提升, 真正意义上实现科室“一切为临床服务, 保证无菌产品零缺陷”的服务理念。

3.3 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实施手供一体化集中管理以来, 科室以区域组长为核心的三级管理体系, 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规范中对管理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效果监测要求及物品处理流程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持续质量改进, 有效提高灭菌产品质量, 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各级人员、各工种岗位做到职责分明、目标明确, 强化了工作人员质量控制和参与意识[4], 使科室质量管理由护士长个人管理转变为人人参与的全面环节质量管理, 并将各区质量考核结果与绩效和年终评优挂钩, 调动工作人员自律性和主动性, 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4 小结

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实施手供一体化集中管理, 充分体现工作人员在环节质量管理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不仅强化人人参与管理意识, 更重要的是环节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无菌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全面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 对实施管理过程的内容、方法等还将不断完善和补充, 以便更好的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华明, 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211.

[2] 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0.3-2009[S].卫医发[2009].

[3] 赵建江, 毛雅琴.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组长岗位建设在环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2) :1119-1120.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度 篇5

1、在主管副院长、护理部领导下及院控感科指导下负责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实施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保证供应的物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3、工作人员熟悉各类器械与物品性能、用途、清洗、保养、消毒、灭菌方法,并严格执行各类物品处理流程,保证各类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4、各个工作区人员相对固定,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职业安全。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防范工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6、爱护科室财务,严格按照物品、器械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7、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非本中心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区域,各区工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区。

8、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质量管理制度

1、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由护士长、质检员、区域组长、A 级护士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责任到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质量管理小组会议。

2、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具 体的质量管理措施。

3、加强质量管理。专人负责质量检查,同时对各环节、各流 程工作质量进行不定期专项或全面检查。

4、定期分析、通报和讲评质量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 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建立质量控制过程记录与追溯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 溯。灭菌质量监测资料保留期应≥3年,清洗、消毒监测资料保留期应≥6个月。

2、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记录。

3、灭菌标识要求: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包括物品名称、灭菌器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与核对者姓名或编号。使用者应检查包外和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4、临床使用科室质量反馈有全过程记录,并妥善存档。

5、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不合格物品召回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1、各类仪器设备设专人操作和维修。

2、根据科室情况做好仪器设备的申请购买工作。

3、所有仪器设备必须登记入账、定期清点,做到帐、物相符。

4、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由科室负责验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该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指导下进行。未熟悉该仪器设备的操作者,不得连接电源,以免接错电路,造成损坏。

5、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和运转。

6、设备损坏需维修者,轻便设备送维修中心修理,不宜搬动者,及时电话联系相关部门,不可擅自进行维修。

7、对贵重、大型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等应每半年申报设备维修部门检修1次。

8、建立设备维修保养登记手册,妥善保管以备查证。

清洁卫生制度

1、保持室内、外整齐清洁,工作台面随时清扫,保持整洁,平面清洁卫生每日一次,全面清洁卫生每周一次(每星期一)。

2、清洁卫生工作分区进行,先搞无菌物品存放区,再进修检查包装区、办公区的卫生,最后是污物回收区的清洁卫生。

3、实行湿式清扫,地面每日两拖,卫生工具分区使用,分池清洗,分开定位悬挂,标识清楚。

4、垃圾分类:医疗垃圾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黑色垃圾袋,及时倾倒,每天清洗一次。

5、消毒机、空调表面和出风口每日擦洗,里面的过滤网每周(每星期一)清洗一次,消毒机过滤棉网每季度更换一次。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篇6

1、消毒供应室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间接与患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每一项工作的好坏都涉及到患者的安危,使大家认识到消毒供应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也是患者,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患者有关,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主动服务于临床。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认同并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按照临床科室的要求提供所需的消毒和无菌物品,并随时准备好急用物品和机动物品。

1.2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慎独是指在单独工作、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许多操作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慎独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消毒供应中心各类器械、器具、物品有无按操作程序清洗,按规定消毒,按要求实施包装,都有赖于每个护理人员的良知和责任感。因此,每个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慎独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保证自己工作的质量及为临床起到真正的支持保障作用。

1.3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具体而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科室,接觸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委屈、挫折或误解,甚至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问题、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所以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在与临床科室人员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讲究文明礼貌,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通过良好的谈话技巧、体贴温和的语言、适当的语音和语速,与对方达成有效的沟通与理解。这样,既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又能给对方带来身心的愉悦,有利于不断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1.4具备自制的能力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控制自己,自制力是人的一种意志控制,约束自己言行的能力。护士在工作中无论顺利与否,必须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能力,如情绪、情感、表扬、批评、注意力、记忆力等,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以促进各种护理技能的有效发挥。要获得这种自制能力,必须有为护理事业的奉献精神,强化自身学习,坚持长期训练的培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向新的护理高峰攀登,才能在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时,有效地加以克制,保持正常的心理平衡,只有保持了良好的心境,才能更加完美地做好人性化的护理工作。

1.5具备健康的身心状态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高尖端手术的开展,使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工作劳动强度迅猛大,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差,高温、噪音、洗刷、包装、灭菌、下收下送,都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要求供应室护士要有健康的体魄,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自身防护,防止病原微生物侵袭。平时要注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每年进行体格检查一次,必要时接种如乙肝疫苗等,建立健康档案。总之,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具备业务上专业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思想道德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身体上更需要具有健康体魄的全面素质要求的一支护理团队。

2、消毒供应室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2.1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具有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技术,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需要良好的专业素质。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中的大部分是由临床科室调入,她们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而对供应室专业知识的掌握却不够全面。。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医疗仪器使用增多,消毒供应室护士必须加强新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拓宽知识面,熟练掌握各项工作流程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各类污染物品的处理流程,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酶清洗剂、医用润滑剂和除锈剂的性能、配置方法、有效浓度及B-D试纸的监测。规范操作,消除隐患,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2.2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

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种仪器设备经常会出现故障情况,在发生故障之前,常常会有一些前兆征象。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故障未发生前排除原因或提早通知维修人员采取应对措施。以免耽误临床应用,做到常检查、常维护、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3具备自我防护意识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篇7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所在区域的五个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建立和实践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1.2 建立和实践的方法

1.2.1 准备阶段

1.2.1. 1 制度的准备

彼此合作的两个或多个医院供应室的护士长共同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工作流程等制定出来,比如,专科器械清洗、包装流程和质量标准、下收下送流程和治疗标准、物品交接的完善流程和具体要求等。

1.2.1. 2 合作方的准备

彼此合作的两个或多个医院各科室的相关领导应该切实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将彼此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共同思考和讨论[1]。在双方可以互相支持和配合的情况下,实施前向双方医院的护士长讲解细则,并在院内网页上发布,让医院医护人员对回收流程和具体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使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得到切实的保证。此外,将合作协议书签订下来。

1.2.2 实践的办法

1.2.2. 1 回收与清洗

协作医院的各科室在有盖式回收箱中密闭存放使用后的污染器械,我院供应室的专职司机会在每天早晨开车到协作单位的供应室将印有单位名称和编号的有盖回收箱收取过来运回我可供应室收物间。由一名卫生院和器械护士共同对器械进行清点,并和相关科室对包内器械进行核定,符合要求之后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烘干等,然后通过标准传递窗向包装间输送[2]。

1.2.2. 2 运输器具的处理

值班护士每天用0.5g/l含氯消毒液对运输汽车进行消毒;每天用清水擦抹集装筐之后,每周用0.5g/l含氯消毒液对其进行消毒;每天清洗有医院名称和编号的布口袋并进行高温灭菌;每天用0.5g/l含氯消毒液对有盖式回收箱进行浸泡,然后用高压水枪将其冲洗干净并晾干[3~6]。将消毒时间和有效期标注在运输器具上面。

1.2.2. 3 包装

我院统一供应一次性无纺布的小包,作为供应中心使用的敷料,各院自备专用的外包布的大包。

1.2.2.4 灭菌、储存和运输

一般情况下,在对外院的各种器械及物品进行高温灭菌时使用脉动蒸汽,将各医院、各科室的灭菌物品取出并分别装入布口袋,在无菌间存放,用专用运输汽车在次日早上将在情节集装筐内放置的已扎紧并转入布口袋的物品箱各院供应室分别输送。

2 结果

2.1 及时保养了各部门的器械

如果在清洗和处理器械时运用正确的方法,避免在清晰器械时的认为碰撞,就可以使器械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延长。

2.2 使医院的医疗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建立与实践一体化管理体系,集中了各部门,并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促使监测所用成本的有效减少[7~8],同时将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优势进行了优化并充分发挥了出来,提高了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为医院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建立于时间一体化管理体系前后灭菌物品质量的比较

3 讨论

综上所述,一体化管理区域内所有医疗用品,能够使医疗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将医源性污染对外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9~10]。推动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措施,值得在社会各地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关丽婵,陈美珠,赵娟娟,等.三甲医院扶持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模式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421~1422

[2]黄月英.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式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5(19):1932

[3]王竹华,周祝霞,蔡晓干.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5~3226

[4]张莲彩.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划分控制医院感染[J].吉林医学,2011;32(1):205

[5]朱赛君,俞丽云.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行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70

[6]叶建新.医院消毒物品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7;29(10):1635~1637

[7]王斌全,赵晓云.国内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8;22(22):2067

[8]孟爱珍,华卓君.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运行中的医院感染控制[J].江苏医院感染管理学报,2011;1(2):36~37

[9]许章英.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48~149

我院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工作情况 篇8

我院所在的启东市吕四港镇, 区域面积152平方公里,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我院及下属三个分中心两个分院构成, 总床位315张。我院现有的消毒供应中心占地面积270 m2, 总投资150万元, 于2012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实现了区域集中消毒供应。现将我院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组织管理

①在院长领导下, 由分管院长负责质量管理和部门协调, 以及与分中心分院的沟通管理工作。②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护士长负责制,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③感染管理科、设备、后勤、药剂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与消毒供应的相关工作。

2 建筑布局

①依据:江苏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室) 验收评价标准 (2010版) 。②三区:工作区域划分为去污区, 检查、包装、灭菌区, 无菌物品存放区。③三通道:污物回收通道、工作人员和清洁物品通道、无菌物品发放通道。④工作区域划分遵循的基本原则:物品由污到洁, 不交叉, 不逆流。各区之间设有实际屏障、传递通道及工作人员出入的缓冲间。⑤辅助区域包括办公室、更衣室等。

3 工作流程

3.1 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

每天定时由下收工人从各病区及分中心分院把可回收物品、器械用密封车经过污物回收专用通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

3.2 分类

去污区护士在分类台上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3.3 清洗回收的器械和物品

清洗班护士根据器械性能和污染情况选择适合的清洗方法: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或自动清洗机清洗。

3.4 清洗后物品的检查、包装

包装班护士检查包装区取出清洗烘干后的物品, 检查物品清洗质量,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经过2人核对后打包,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包外贴灭菌指示胶带, 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等。

3.5 灭菌

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 (每日第1锅) 需做B-D测试, 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将包装区的待灭菌包按照要求装载在内车架上, 执行灭菌程序。卸载、储存灭菌包。

3.6 发放无菌物品

严格执行发放制度, 做好无菌物品发放登记, 在“无菌物品发放窗口”由下送工人用专用密封车送至各病区及各分中心分院。

4 基本设备

基本设备有:超声清洗机, 高压水、气枪, 消毒清洗机, 干燥柜, 纯水机, 脉动真空灭菌器, 带光源的放大镜, 带光源的敷料检查台, 下收下送车辆等。

5 人员配置

5.1 消毒供应人员现有6名, 另外又配备院内及区域内下收下送人员各1名。

5.2 针对区域集中消毒供应, 组织了专题培训和下收下送人员的重点培训, 促使各级人员掌握岗位操作程序、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等。

6 制度职责

制定了区域集中消毒供应、消毒隔离、灭菌物品召回、质量管理追溯、医疗设备管理、护理安全、感染管理、职业安全防护、下收下送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了护士长、护士、消毒员、下收下送人员、感控人员的岗位职责, 规定了各岗位操作规程、流程。

7 台账管理

7.1 去污区的工作台账

有纯水机运行记录本, 快速自动清洗器记录本, 设备日常运行养护记录本, 多酶清洗液、润滑剂、消毒液配制监测登记本, 紫外线消毒登记本, 回收物品登记本, 分院分中心下收物品登记本等。

7.2 检查包装灭菌区的工作台账

有器械清洗后质检登记本、设备日常运行养护记录本、植入物监测记录本、压力蒸汽灭菌质量检查记录本、紫外线消毒登记本、B-D测试记录本、各科物品领用清单、与分院分中心沟通联系记录本、物品器械更换记录本等。

7.3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台账

有无菌物品发放登记本、手术室消毒包领用登记本、分院分中心下送物品登记本、无菌物品存放区温湿度记录本、无菌包发放追溯记录本、紫外线消毒登记本等。

8 督查考核

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列入医院绩效考核, 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紧密挂钩, 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9 存在的不足以及展望

9.1 建筑面积与床位比例

按江苏省的验收评价标准, 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与床位之比应在0.8~1∶1, 我院现有床位数为200张, 消毒供应中心面积为270 m2, 基本符合要求。但下属分中心分院床位共115张, 若用既定标准来衡量区域集中消毒供应的建筑布局, 就不符合要求了。

9.2 下收下送设施

目前使用的下收箱、下送箱容量较小, 依靠摩托车转运, 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医院设想添置密闭性较好的电动汽车, 改进下收下送箱的结构, 消除二次污染和交通安全隐患, 提高区域化管理质量。

9.3 运行成本

区域集中消毒供应的成本除了硬件建设、设备和医疗器械的投入、折旧, 还有清洗液、润滑剂、消毒液等材料、工作人员及下收下送人员的人工、下收下送交通、管理成本等, 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实现资源共享、科学核算成本等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9.4 制度建设与队伍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护工管理体会 篇9

1 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水平低7名工人中有3名初中文化, 4名小学文化, 甚至小学没有毕业, 许多汉字不认识或只认识不会写。

1.2 年龄偏大

7名工人中50岁~60岁有4名, 40岁~50岁有2名, 30岁~40岁1名。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都往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务工, 因此招工困难。

1.3 接受能力差因工人年龄较大, 文化水平低, 大多为放弃在农村务农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 因此接受能力差。

1.4 收入低

因我市地处山区, 非经济发达地区, 收入较低。而工人管理由医院承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 再由服务公司招聘工人, 服务公司需抽取部分管理费。

1.5 流动性大

因收入低、工作量大、管理较严、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常根据需要调整不固定、觉得医院工作场所较脏等原因导致流动性大。

1.6 主观能动性差因收入低、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奖励制度较少等原因导致主动性差, 常常需要“叫一下才动一下”。

1.7 沟通困难

因文化水平低, 常年居住在农村, 一开始大多不会或觉得说不好而不敢开口讲普通话, 或相对专业的名词不能理解。

2 对策

2.1 针对文化水平低、沟通困难、接受能力差等问题, 在培训时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次数, 工作分工明确, 将其工作安排按每周、每日、每个时间段均用文字方式记录或打印给工人。新上岗工人培训时的注意事项在工作过程中多次反复强调, 加强记忆, 使其在单独工作过程中对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有较深的印象, 并在其单独工作3 d、1周、2周、1个月时进行跟踪、查看其掌握情况, 并及时对其做得不对的环节进行指导、纠正。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沟通的态度语气, 尽量不要单纯斥责其行为, 因为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 许多环节如果工人做错不敢向工作人员反馈而有意隐瞒其行为, 后果更严重。尽量在沟通过程中让其知其然并知道其所以然, 有任何问题都应及时反馈, 由我们来寻求解决办法。以后每个月进修培训, 强调遵循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并加强对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2.2 因收入低、流动性大、招工困难、新工人培训时间过程长等因素, 所以, 在对待工人时应耐心、细致地关心工人, 对于自我防护意识差的工人给予劝解, 强调对其个人的保护。工人有病痛时为其介绍医生进行诊治, 受伤时为其处理伤口, 确实需要请假时尽可能帮助协调其他人员顶替其工作, 使工人感到集体的温暖, 用心留住工人。

2.3 针对主动性差的问题, 我们鼓励工人主动、热情完成工作, 制定激励机制, 对工作主动、认真的工人给予适当奖励, 肯定其工作成绩;对于接受能力强、工作负责的工人我们推荐其为小组负责人, 并出面与服务公司协调为其争取一定报酬, 使工人工作热情上升, 尊重其工作成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篇10

1 质量控制标准

①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 以及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存放, 质量监测及保管制度, 并认真贯彻执行, 记录齐全、准确;②工作环境整洁、安静, 物品放置有序, 标记醒目。有定期的卫生清扫制度;③工作间布局科学、规范,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及生活区, 符合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要求,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交叉、不逆向回传递送;④各种医疗用品的回收、消毒、清洁、包装及灭菌程序符合要求;⑤设有专门质量检测实验室。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临测, 并有灭菌效果监测登记;⑥所供应的无菌物品均注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期, 确保医疗护理安全;⑦面向临床, 保证供应, 坚持做到下收、下送;⑧各类物品管理做到出库、入库有登记, 交接手续严格, 账物相符, 登记数据真实可靠, 每日发放有统计, 建立完善的月报制度, 条目清晰, 核算准确;⑨急救物品供应及时、齐全, 备用物品贮存量大于或等于总数的1/3, 以保证临时医疗抢救时应用;⑩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达标率95%。

2 质量管理

2.1 进行人员培训, 持证上岗

提高消毒供应室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搞好三区管理的前提。每人上岗前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消毒、灭菌培训班学习, 才能持证上岗。目的是提高对消毒供应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概念, 懂得三区划分的意义, 掌握有关洗涤、消毒、灭菌、微生物等知识, 在工作中培养慎重、独立精神。

2.2 严格规章制度, 层层把关

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搞好三区管理的关键。建立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制订各项质量标准及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明确各区职责, 执行消毒隔离“六分开”、“二定时”制度, 实施有效的质控方法, 采取自我控制, 小组制约, 质控员每天检查, 护士长每周检查与随机抽查, 对检查出的问题, 现场解决, 并查找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2.3 严格区域划分

区域的划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把消毒供应室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及一般生活区。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 不得逆流或穿梭。区分三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 并分区放置, 不得混淆。三区衣、帽、鞋有标志。拖把、抹布、洗涤用具分区设置, 分区使用。

2.4 加强三区管理

严格三区管理是提供合格物品的保证。

2.4.1 无菌区

灭菌后供应室内无菌物品存放的区域。该区采用封闭式管理, 专人负责,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区, 着绿色衣、帽、鞋和口罩,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一般情况下, 室内地面、物面用清水擦拭, 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必须采用含有效氯1000~2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及采取其他措施, 彻底杀灭病原菌。空气每日用动静两用空气净化机消毒2次, 每次1 h, 使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 cfu/cm2, 空气中微生物含量≤200 cfu/m3。

2.4.2 清洁区

灭菌前供应室人员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包装及存放等处理的区域。进入此区着蓝色的衣、帽、鞋, 外来人员不准随便进出。空气微生物含量≤500 cfu/m3, 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 cfu/cm2。空气、物面、地面消毒管理参照无菌区。

2.4.3 污染区

回收、分类、消毒处理临床用后的物品的区域。进入此区着黄色隔离衣、帽、鞋, 戴12层棉纱口罩、护目镜, 避免交叉感染, 空气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2次, 每次1 h, 物面、台面、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 mg/L消毒液擦拭, 使物面细菌数≤15 cfu/cm2。

3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3.1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①外观良好, 符合医疗用品因有性状, 不得有异常气味与异物, 塑料管的洁净度及各部位的衔接、封口良好;②不得对皮扶黏膜产生刺激、过敏, 不得对其他有损害作用, 使用过程中不得检出有害物质;③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其残留量不得超过10 μg/g;④灭菌产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⑤包装符合要求, 无破损、漏气、异物、异味, 微粒含量不超过国家部颁《药典》标准。

3.2 一次性输液 (血) 器, 注射器单包装标准:

①文字说明内装物, 包括“只能重力输液”字样;②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地址;③制品名称和型号或规格;④不应有肉眼可见异物;⑤生产批号以“批”打头, 不再要求一定表明生产日期、图形, LOT位于批号前面或批号上方;⑥灭菌方法:环氧乙烷灭菌、射线灭菌;⑦使用说明;⑧失效年月, 其中年用四位数, 月用二位数表示;⑨包装破损禁止使用, 销毁;⑩无菌字样或无菌图形。

3.3 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①设专人负责回收处理, 集中毁形;②使用用后即将针头、穿刺针分离或毁形, 单独存放, 注射器、输液管立即放入含氯消毒剂 (1 000 mg/L) 中浸泡30 min后再由专人专车定时回收, 二次浸泡消毒后集中无害化处理;③抽血用注射器使用后输血器一律装入黄色布料垃圾袋内做焚烧处理, 不得回收浸泡。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的后勤保障科室,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 只有严格工作规程, 才能做到优质供应。

4 小结

上一篇:错题集下一篇:水泥混凝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