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保障

2024-05-19

平台保障(精选十篇)

平台保障 篇1

现在是信息时代,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各行各业也都希望通过整合信息资源为行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行业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随着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的不断普及,各种网络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由于管理水平各异,许多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进行整体部署,系统的加强安全防范,正是本文要进行探讨的内容。

1 影响信息服务平台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信息服务平台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物理环境、网络、主机及系统等。

1.1 物理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主要指机房环境、电力供应,以及人为的或自然的破坏因素等诸多环境方面的安全因素。如:机房位置、温度、湿度、雷电、火灾、水灾、静电,人为的盗窃、破坏等因素。

设备机房的选址是非常关键的,平台的设备机房就处在一个地势较高且周围较空旷的位置,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雷电袭击,尽管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损失,由此可见,设备机房的选址一定要注意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1.2 网络因素

平台的建设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但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严重缺陷——网络协议的安全性问题,网络最初主要是考虑互通性和实用性,而对网络攻击的可能性考虑较少,因此,网络协议存在着严重的、不可避免的安全缺陷。除此以外,网络结构、网络设备、网络传输等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引起网络风险的因素。正是由于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各个要素普遍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使得平台在开放应用的过程中,极大的增加了运行风险,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1.3 主机及系统因素

主机及系统因素是指主机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等的安全影响因素。

各种硬件设备故障,如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的硬件故障,都会造成系统运行的中断,尤其是磁盘设备的物理性损坏,更将造成信息的损坏和丢失。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各种系统的设计漏洞,通常是黑客们进行溢出攻击的最佳选择,通过这种方式,黑客们可以轻松获得被攻击主机的管理员权限,远程操作主机就像想操作自己的电脑一样简单,这对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来说,危害性非常大。

1.4 其他因素

管理人员受到的安全培训,形成的安全保密意识,以及他们的责任心,网站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各种人为和管理的因素,也是影响信息安全不可忽视的因素。

2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的范畴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综合性技术。在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文献中,安全的属性被定义为: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信息安全保障就是要保障信息资源能够满足以上五个属性。

可用性,是指获得授权的用户在任何时候访问信息资源和服务,信息都必须是可用的。

完整性,是指信息不能被未经授权的改变。偶然的或蓄意的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丢失等,都会造成信息的完整性被破坏。

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能被未经授权的获知。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同样的,还有软件可靠性、人员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等等。

不可抵赖性,也称作不可否认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通过使用数字签名等技术,让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我们实施信息安全保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采用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平台安全稳定的运行,资源信息安全完整的保存,用户访问及时准确的响应。

3 信息服务平台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是一个在风险和保障之间不断较量的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会不断的发生改变,新的风险会不断产生。

单纯使用信息安全设备或技术很难实现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必需通过统一规划,融合技术和管理因素,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运行体系,全方位、立体式的保障信息安全。

3.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等管理因素,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

3.1.1 组织机构

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以安全领导小组为核心,网络中心为技术保障。平台安全领导小组是决策层,负责制定平台安全战略、审议平台安全计划项目及重大事项、发布决策、监督规范管理,组织、协调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网络中心有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主要负责落实平台决策层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定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并负责实施,对平台进行日常的安全监测和管理。

3.1.2 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制度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实验动物行业信息应用的实际情况,以“适度安全”为原则,尽量避免安全制度过于严格、复杂,人员无法操作,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防止了制度过于宽松、简单,信息资源缺乏安全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总之,制度制定出来是要能用的,不是摆设。其中主要的一些包括:平台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等。

3.1.3 安全教育

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制度及安全技术,最终需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加以实施,因此,安全教育和培训也是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结合社会上最新发生的安全事件,提出解决方案,落实防范措施。同时,积极走出去,参加专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学习掌握新的安全管理技术。

3.2 信息安全运行体系

信息安全运行体系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包括安全评估、安全防护、灾难响应及恢复等。

3.2.1 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是安全策略制定的依据,是对安全风险因素的评估及报告,安全风险因素的评估需要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来进行。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关键是要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项目,尽量考虑周到,不要遗漏,最终将确定出平台的安全和风险等级,并给出安全解决方案,安全评估需要周期性进行。

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根据专业的安全解决方案,适时对已有的安全策略和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保证平台的安全性。

3.2.2 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主要是针对前面提到的影响信息安全的三道大类因素:物理环境、网络、主机及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

提高信息服务平台运行所处的物理环境的安全,就是给平台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例如:将中心机房与办公区域隔离开来,使用指纹门禁系统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鉴别和控制出入;为关键设备配备稳压不间断电源,保障平台系统不会因为断电而暂停服务;中心机房进行防雷、恒温、防潮、防静电等环境控制,减少设备故障,等等。可以根据安全评估的建议,尽量做好安全防范,减少物理环境因素引起的故障。

信息服务平台的网络系统安全防护,主要是通过部署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等网络运行及安全设备,有效地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进行安全隔离和防范,制定访问控制策略、使用虚拟专网、数据传输加密等方式对网络传输数据进行安全防护。通过一系列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的部署,为网络系统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提供保障。入侵防御系统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设备,在服务器群的前端部署入侵防御系统,及时的检测出入侵威胁,在报警的同时迅速终止入侵行为,保护信息服务平台的安全。

主机及系统的安全,一方面通过制定详细的系统安全策略,严格管理用户及访问许可,安装病毒及木马检测软件、漏洞扫描软件,及时升级系统安全补丁等;另一方面,定期检查系统日志文件,分析异常事件,定期进行硬件设备检测,从主机到系统都做到防微杜渐,消除安全隐患。

3.2.3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任何安全措施都无法保证信息平台和数据万无一失,制定应急响应机制和业务连续性计划,能够在灾难发生时及时响应,采取措施,控制灾难损失,尽快恢复系统,确保业务连续。

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的应急响应包括:建立有效的事件报告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明确应急事件处理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制定应急响应各项工作的处理流程,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演练;制定各项保障措施,使设备、经费和后勤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有序的运作,使灾难事件变得可以控制,大大降低灾难的危害性。

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关键是要制定数据的容灾备份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比如:需要保障的资源内容、最大可允许中断时间、数据损失最远回溯时点等;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备份方案。备份方案有许多种:磁带备份、磁盘镜像、双机热备、异地镜像、异地容灾备份等等,根据需要保障的安全等级选择可行的备份方案。平台采用异地镜像的备份方式,同时,定期进行磁盘备份。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目的就是确保信息平台和数据的快速恢复。

4 结束语

信息安全保障遵循短板理论:圆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这个木桶可以装水的多少。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安全防范最薄弱的环节,通常会给整个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信息安全保障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衡量。

总而言之,信息安全保障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有效地监督执行,适时的动态调整,并且需要整个管理机构上下一条心、团结协作才能真正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安全、稳定的运行,这是我们在信息服务平台安全建设中最深刻的体会。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本文以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为例,阐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各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安全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服务平台,实验动物,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韧,薛成.中国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J].实验动物科学.2008.

[2]贺争鸣,邢瑞昌,岳秉飞.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数据化表达的规范化与数据共享[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8.

[3]黄韧,薛成.行业信息网站建设与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J].中国科技成果.2009.

[4]张维华.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

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汇报 篇2

农村延伸,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急需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支撑和推动,原有的乡镇基层服务平台和管理机制已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平台建设“六到位”的标准要求,2012年东阿镇政府成立了以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龙头的4个社区、55个行政村的劳动保障服务站,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服务体系,在做好基层劳动保障、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开拓就业渠道,使4963 名人员实现了就业。

一、劳动保障基本情况。

东阿镇总人口42770人,其中城镇居民471人,辖55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按照业务部门的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镇政府从着力抓好村居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入手,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展了劳务输出、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区岗位开发、社会保险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等。

(一)、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要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站,配备专兼职人员60人,其中镇劳动保障服务所3人,社区劳动保障站4人。

(二)、结合我镇劳动保障的实际,劳动保障服务做到了“六个一”,即有一块牌子、有一部电话、每人有一套桌椅、有一个资料柜、有一台电脑。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有独立的办公场地96平方米,配备6套办公桌椅,做到了标识台帐、规章制度、流程五统一。

(三)、组织人力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辖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离退休人员花名册、劳动力资源花名册、辖区内用工单位花名册、求职意愿登记表,并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四)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完善了《劳动保障服务所职责》、《劳保所工作规范》、《劳保人员职业道德》、《劳保工作环境标准》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劳动保障有序开展。

二、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效。

1、摸清了底数,促进了就业。劳动保障人员经常对辖区居民和用工单位进行走访,不断更新充实劳动保障的各类台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村居广播及时发布各种用工信息,随时开展用工职介活动,使辖区人员实现了理想就业。

2、就业有序开展。一是收集发布信息送岗位,为了使就业活动落到实处,针对掌握的人员的具体情况,多方搜集用工信息,编发劳务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120多个;二是以人为本送服务,积极提供职业介绍和指导。

3、为有创业意愿的12人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使他们的创业得到了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4、抓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850 人,共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4139 人,办理贫困家庭子女上扶贫技校47人。

5、适应形势,提高劳动者素质。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针对技能单

一、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把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做为重点,努力创造就业条件。近几年以县劳动局就业办培训为依托为850名求职无证人员提供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6、退管人性化。一是对企业退休人员情况,逐人进行核实,填制了基本信息登记表。二是制定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7、劳保所对队伍考评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立了奖励机制、年终考核机制。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做到了服务社区居民到位,上级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已建立,但是平台网络建设相应滞后。尤其是已有3500多人入住的新合社区和将近5000余人入住的御福苑社区办公设施只有桌椅和人员,没有相应的电子服务设备;并且服务内容不全,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需要。

二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劳动保障工作日趋繁重,工作开支不断增加,全年计划内的工作经费不足,使许多工作无法更好地开展。

三是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是双重身份,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县局不便规范管理,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的影响,难以保证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效开展。

全力打造人防网络服务保障平台 篇3

打造便捷实用的人防网络服务平台

为了使福建人防门户网站具备更齐全的服务功能和更丰富的服务内容,我们始终以把网站建设成为民服务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宗旨,着重做好三件事:

一是网站功能定位明确,栏目设置符合要求。福建人防网站平台设计的宗旨,就是本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出发点,群众需要什么,网站栏目内容就设置什么。按照“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的要素,我们对每一个功能的区位相对集中,区位栏目的内容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项主要的功能进行设置,并分别设置了七个栏目: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同时,福建人防网站在丰富服务渠道、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从而使广大用户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比如,一些企业或个人在办理人防“结建”审批手续时,需要到相关的部门去咨询和办理,但有时到了有关部门又一时找不到经办人员,造成经营企业者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企业成本开支的麻烦。福建人防门户网站改版升级以后,在网站的“办事大厅”栏目里增加了这项服务内容。现在,只要在网上点击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基本可以获取企业或个人相关的人防“结建”审批手续,此举深得用户称赞。莆田的一位王姓网友说:“现在我们不用经常跑部门、跑窗口,只要上网点击人防网站查阅浏览一下,就可以知道和获取人防行政审批的各种办理流程”。前段时间刚刚办理完成一项人防工程‘结建’审批手续的福州网友李先生更是感慨:“整个审批过程省心、省事、省时间,人防网络帮了我们的大忙!”。

二是在网上及时发布更新防护设备指导价格信息,规范人防防护设备市场运作机制。针对近年来福建省人防防护设备价格指导不力、质量监督不严、市场管理松散的现象,省人防办于2009年6月25日出台了《关于试行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市场指导价格的通知》(闽人防办[2009]46号),并于每个季度及时更新福建省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信息价。这对人防防护设备产品制造商、销售商和使用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由此也大大带动了福建人防门户网站点击率的直线上升。

三是开展人防网络互动,及时解答网友咨询。近年来,福建人防网站的网上互动交流活动丰富而活跃,网友有什么问题,能够及时在福建人防网站进行咨询。在网站的主任信箱栏目里,“我要咨询、我要投诉、网上建议、投诉电话”以及“查看咨询、查看投诉、查看建议”,这些栏目对广大网友的咨询和投诉反馈内容能够及时给予答复。此外,福建人防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也深受广大网友欢迎,网站每一次组织的在线访谈,都有很多网友在线提出问题,并能够及时得到在线嘉宾的答复。这些网上互动交流栏目搭起了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桥梁,提高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根本利益,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建议和意见。

不断提升防人防网络保障水平

目前,除了福建人防门户网站以外,福建省还有各设区市人防办的网站及各县级单位人防办的网站,全省人防系统一共有93个网站,已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梯次保障。一是省市县人防网站互为弥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保障信息。现在,各级人防部门网站发布的信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员的需求,只要用户打开当地人防部门的网站,就要可以查找、浏览、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保障资料。二是提供网上办事指南,满足公众信息保障需求。针对一些用户进入政府部门的网站,不知道如何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在办理审批手续过程中程序不够明了,我们在网站中专门设置了网上办事指南和场景式导航,可以帮助用户在网站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基本可以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保障需求。三是发挥人防网络窗口作用,及时发布政府公开信息。过去,一般老百姓很难看到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一旦有事需要了解政府部门某个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就需要去找关系、托人情,这样,给老百姓办事带来诸多不便。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政府面向社会的窗口,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代表着政府的声音和形象,是政府面对公众的网络保障平台,应该成为政府和公众(包括公民和企业)之间进行各种联系的最主要渠道和手段。因此,福建人防门户网站,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政府公开信息。四是充分体现人防特色,关注防灾救灾信息。打开各级人防系统的网站,你会发现网站栏目有“灾情信息、防灾知识、通信警报、人防知识”等各方面有关人防特色的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人防网络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唤起广大民众要有“防战争灾害、防自然灾害、防突发事件”的意识,充分发挥人民防空的资源优势为平时抢险救灾服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给广大民众更多的警示、启示作用。

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工作环境

要打造一个服务好、效率高的网络平台,安全工作尤其重要。福建人防网站的建设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责任,从而提高了网站自身的抗干扰能力。首先,建立组织机构,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自2008年6月份开始,福建省人防办专门成立了负责网站建设的组织机构,并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办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一名工作人员,作为信息网络工作的联络员,负责向人防网站投送稿件及参与人防网络的协调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办机关各处室及各直属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个大家办网站、大家都来关心网站建设的良好氛围。其次,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网络工作机制。近几年来,福建省人防办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需要,分别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机制,先后制订出台了《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互联网站、人防政务网站信息发布和维护管理实施办法》等七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理人的工作机制。三是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技能,有效遏制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认真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自觉接受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公安、安全、保密、密码管理和信息化主管等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检查部门的指导检查,积极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工作环境。四是签订网络安全责任,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因此,福建省人防办一方面与网站建设开发合作单位签订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议。协议规定了网站建设开发合作单位必须保证网站安全运行,确保网站防篡改、防攻击、防瘫痪,一旦出现“黑客”攻击或其他病毒入侵造成无法访问,应及时排除和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恢复其网站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与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也签订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书,明确承诺履行的工作责任,确保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此外,还修订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每年组织1-2次应急演练,对演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纠正。五是完善网络设施建设,规范个人上网行为。目前,福建人防网络平台已经配备了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安全审计设备、防病毒网关等基本的设施设备,现在,省人防办的工作人员在电子阅览室点击浏览互联网,互联网访问日志具有至少保存六十天记录备份的功能,进一步规范了个人的上网行为。

应该说,经过福建人防门户网站管理部门和办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的共同努力,福建人防门户网站建设近年来有了明显的进步,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省政府网站建设专家和省直单位同行的客观评价,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众多公众用户的一致好评。

保障房建材采购平台9月推出 篇4

值得注意的是, 入库企业部品部件和材料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部品部件与材料必须具有国家级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认证书, 采购价格必须优于市场价, 必须具有售后服务承诺。

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的建筑部品必须通过与住宅相关的国家级认证机构认证, 主要的认证机构有:北京康居认证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认证中心、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建材部品企业入驻统一采购平台只需保证价格优于市场价, 具体让利幅度由供需双方根据工程量与产品定位具体洽谈。采购平台会通过市场价格采集系统将企业产品平台报价与市场价相对比, 一旦企业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或过分低于市场价价格, 采购平台会判断该产品价格设置不合理或不公平竞争, 禁止进入数据库。

除此之外, 入库的部品部件、材料和适用技术供应商还需要具备一定实力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入库部品企业需要承诺为产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为什么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采购平台, 能够实现保障房建设的标准化, 也能让产品价格公正公开。保障房建设过程中, 建材质量由地方掌控, 无论是建材的价格还是质量地区差别很大。统一的建材采购平台能加强对保障性住房产品和材料使用的监管, 防止滋生腐败。

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的特点:住建部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将是一个实名入库, 公益性、非强制性的平台。采购平台会根据部品企业以及产品的交易额、成交笔数、成交数量、用户评价等指标自动排序。平台也将建立投诉与沟通机制, 对于供应商的供货时间、产品质量与服务等问题的投诉进行处理和公开。

企业什么时候能申请入库?

平台保障 篇5

关键词:用友UAP,智能运营,智能监控,运营管理 摘 要:“平台化“模式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随着系统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障系统及平台的稳定高效,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用友UAP提出NMC智能监控平台,对平台之上的系统进行全面的智能运营管理。

“平台化“模式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随着系统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障系统及平台的稳定高效,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要保障规模不断扩大的应用并保障稳定高效,服务器集群和负载均衡是必由之路,开始集群站点在个数位时可以人工进行管理,但当站点变成几

十、几百时,靠人工来管理和维护无疑成为灾难。用友UAP提出NMC智能监控平台,对平台之上的系统进行全面的智能运营管理。

用友UAP是面向大中型企业及公共组织的云平台,它覆盖了开发、集成、运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全生命周期,是集成了开发平台、集成平台、动态建模平台、商业分析平台(用友BQ)、数据处理平台(用友AE)、云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等的一体化平台。用友UAP平台具备企业建模、敏捷开发、高性能及高可靠性、运营管理、实时数据分析、异构系统集成、技术标准和平台规范支持等关键特性。

用友UAP之上的NMC是先进的性能监控、性能分析、系统智能平台。NMC将极大地提高性能监控、性能分析、系统管理的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对于大规模的复杂的IT系统,NMC将变得不可或缺。在监控方面,它融入了先进的性能监控思想,比如分布式监控服务、多层穿透、信息采集和分析分离、事件驱动的快照机制等,监控的对象覆盖了性能关注的所有方面,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客户端等等;在性能分析方面,它具有强大的日志抽取、分析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展现功能,可以对JVM、线程、快照、CPU、内存,客户端,在线用户等日志进行抽取和分析,同时预置了大量的分析模型;在系统管理方面,它采用了主动发现主动管理的思想,可以在中间件出现故障时主动管理,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集成的补丁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员对补丁进程快速部署和回滚,极大提高集群环境下补丁管理的效率。

NMC智能监控平台可对系统实现全面监控并动态调整资源。比如,系统繁忙时自动在云环境中增加服务资源,当系统空闲时,自动关闭服务资源;对于庞大的云计算环境,靠IT人员不断的手动检查系统,是一项很大的工作量。NMC可实现主动监控主动管理,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主动检查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问题出现时主动响应;NMC具备完整深入的系统洞察力,主要体现在,端到端的监控体系、支持多层信息的穿透、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等。

平台保障 篇6

2005年,担任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北京办事处总裁兼执行董事。

2000年,服务于西门子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合资公司,负责风险投资业务,与电子化学习,电子商务,移动数据软件及终端领域的新兴公司进行合作。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理科硕士,1987年以中国政府特邀外国专家的身份来到华。此后,他加入加拿大外交部,在韩国首尔(负责科学与技术,媒体和学术关系方面的工作)和中国香港(负责经济与财务关系)任职。万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园已经两月有余。参观人数一直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刚刚结束的6月,更是屡创新高。据世博会官方统计数字显示,6月26日,入园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553,500人次。尽管客流量巨大,但是世博园的工作却始终井然有序。这一切既有赖于世博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也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密不可分。众所周知·RIM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最先进的黑莓无线解决方案,该方案帮助不计其数的企业完善了管理体系,提高了运营效率,实现了业务上的突破。一般来说,企业的移动化战略需要j个基本要素:即完整的移动应用平台、完整的移动安全策略及完善的终端管理和支持系统。而上述这些正是黑莓无线解决方案所能给你的,它完美地诠释了“移动商务”的含义,即无论你如何移动,向哪里移动。你都不必放下手中的工作·只因你有黑莓智能手机。现在,黑莓无线解决方案同样被应用于世博会的高效运工作当中,成为有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自从2010年3月17日,RTM公司正式成为上海世博会智能手机项目赞助商以来,黑莓无线解决方案就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世博局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内置世博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黑莓特智能手机,将世博会的工作审批流程、应急需求响应,乃至邮件推送、日程管理、电话、短信等一些列工作相关的应用都纳入其中。只要黑莓手机在手,无论世博局的工作人员身处于何地,都可以及时、便利地处理各项工作。黑莓智能手机绝不是黑莓无线解决方案的全部,它只是赖以实现各项功能的终端,而在黑莓智能手机背后做支撑的便是功能强大的BlackBerryEnterprise Server。它让系统管理人员对终端也就是黑莓智能手机有着极强的控制力,完全可以定制终端的功能和权限,并且可以随时为终端设置密码甚至清除数据。保证了整套无线解决方案的安全性。除了高度的安全性,及时性是黑莓无线解决方案的另一优势,终端与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问的数据传输都是经过加密和压缩的,数据流量非常小,让你可尽快收到你想要的信息。黑莓所特有的推送机制则是实现及时性的另一保障,黑莓不只会推送邮件,实际上,日程安排、会议通知、审批流程等办公自动化(OA)应用中的数据均可实现推送。有了黑莓无线解决方案,使用者仿佛时刻置身于办公室内,没有任何工作能脱离他的掌控。

平台保障 篇7

随着中国对石油和化学品需求的不断增长, 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石化工业园区的兴起、建设和发展。从1995年开始, 中国各省、市兴起一股兴建石化工业园区的热潮。通过十年的发展, 目前中国在建的省级以上园区已超过60个, 园区现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和中国经济增长的热点, 其发展形势令人欣喜。如克拉玛依石化工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 为尽早把克拉玛依建成北疆石化产业基地, 推动以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技术、劳务出口贸易的发展, 促进克拉玛依城市成为辐射中亚国家油气工业的世界石油中心城市。石化园区就得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对外开放载体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需大量吸引外资、内资特别是疆外资本, 加速形成石化化工产业集聚和化工企业的集团态势, 再造克拉玛依石化化工发展的新势, 使克拉玛依石化园区成为全国化工经济发展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但在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群倍增发展的同时, 这些相对集中的化工企业, 也给园区的整体安全带来了新问题, 不仅企业自身内部存在较多的危险、有害因素, 而且企业相互之间、企业与周围环境之间也存在相互的影响。那么, 如何确保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安全生产是石化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智能园区”将采用计算机、通讯、物联网等技术, 从企业生产涉及的方方面面加强服务和管理, 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故本文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来加强石化工业园区安全保障管理。

一、工业园区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中国石化、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 推动了各地化工园区的建设, 但是在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背后, 则是生产安全问题的凸现。现阶段中国石化园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 园区数量多、入驻企业规模小

2004年4月, 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对全国各地的工业园区进行“调控”, 在2003年3 763个工业园区被减掉的基础上, 2004年又有4 813个项目取消或者整改, 整顿之后还有2 000个, 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共有1 500多家, 其中可发展为化工园区的有300多家, 已发展的化工园区60多家。

(二) 配套安全设施薄弱

尽管中国对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实施防、控、减的安全设施, 但远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新建企业检、维修能力弱, 区域行业熟练工缺乏, 劳务工普遍缺乏良好的安全作业行为培训和训练, 缺乏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监控平台, 消防能力缺乏专业性, 危险化学品密集物流缺乏专用通道, 事故应急清净下水缺乏系统整合, 化学固废缺乏统一收集处理。

(三) 事故发生率较高

化工企业生产与储存的原料绝大多数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生产过程是事故发生的关键点。对四川省近十年的事故统计分析表明, 对于危化品领域事故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过程中, 生产领域发生事故高达75%左右。2008年中国全年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环节共发生伤亡事故86起, 死亡149人, 同比分别上升了7.5%和12.9%, 事故呈上升态势。

这些问题的发生固然有很多因素, 但各工业园区生产企业安全监测不完备、管理手段落后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传统的人工监控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在工业园区的需要, 工业园区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 长期徘徊于传统的事后管理阶段, 平时主要任务是搞检查, 发生事故时搞追查, 安全工作随着事故的变化而变化, 始终是跟在事故后面。那么, 如何解决当前企业安全生产人工管理所带来的滞后性等缺点已成为园区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除了应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促进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水平、全方位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外,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应用将会从本质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稳健的发展。由此, 智能安全保障平台的建设需求应运而生。

智能安全保障平台利用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保障园区内人员、企业、基础设施及环境等安全, 实现园区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全面感知、各子系统间协同运作、资源共享, 突发事件, 应急联动, 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另外, 智能安全涉及到园区多个领域, 如园区水电多气管理、园区安防管理、企业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环境保障、应急指挥保障等。智能安全保障平台是生产、安全及管理方面的一个实时监控平台, 对于园区企业生产运行状况、安全水平、灾害预测预报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强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掌握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 使园区从上到下各个部门、领导以及企业都可以随时掌握园区内的安全状况和环境状况, 并可以进行综合性动态分析,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实现资源共享。

二、园区智能安全保障平台建设重点

石化工业园区安全保障平台总体规划是在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和基础通信的基础上建立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 并通过信息表现层进行建设成果展示的5层框架结构 (如图1所示) 。

其中, 安全保障平台作为智能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重点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水电多气监控、园区安防管理、企业安防监控;保障环境安全的绿地智能喷灌、企业环境监测、园区环境监测以及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系统。

(一) 安全生产保障

1. 水电多气监控系统

水、电、天然气、液化气、蒸汽等都是企业生产所需资源, 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更好地实现供水、供电以及在用电高峰确保重点企业安全生产需要, 管委会需要实时掌握企业水电使用量, 并进行必要的调配。水电多气监控系统帮助园区管委会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用水、用电、使用天然气、蒸汽以及其他气体等用量情况, 方便调配控制。为水、电、天然气等管网安装压力、流量、阀门等设备, 组建物联网;采集水电气管网各节点信息, 建立二维半或三维GIS模型, 搭建可视化的综合展现水电气输送与使用情况的监控平台;基于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等进行二次开发, 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各监控对象的流量、压力等瞬时量以及日月年累计用量, 使用户不但可以掌握各段管网的输送量及总量, 而且可以通过在线控制各企业的用量, 实现园区能源配置的优化;为各点的监控节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为园区安全、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性服务。

2. 园区安防管理系统

以构建园区公共安全保障监控体系为目的, 采集公共安全信息网、公安通信网和公安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 支撑园区公共安全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110、119和122报警指挥系统, 实现防抢、防盗、报警、出警和监控等防范系统建设;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保障、预防、控制系统;为采集全园区人口、户籍、刑侦、治安、出入境、交通管理、消防管理、指挥中心等信息预留必要接口, 为日后园区提升政府职能、建立安全管理数据库做准备。

3. 企业安防监控系统

由于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企业往往在各级部门要求下安装一些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为了确保园区的安全高效运行, 防止企业擅自降低安全生产水平, 应针对市相关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监控建设的要求, 一方面督促相关企业建设好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另一方面将安全重点企业的监控系统集成到园区的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 以便实时监督和了解园区安全生产状况。另外, 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水电各气的安全有效配送, 企业安全生产监控平系统应与水电多气监控平台进行对接, 增加水电气网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功能,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4.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管委会作为石化园区的行政管理实体, 目前肩负着全区安全防盗、企业厂区内外安全等方面的责任, 管委会也需掌握全区交通状况, 确保整个石化园区的正常运转。园区智能交通系统以提高园区交通管理、指挥和调度水平为目标, 加快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和出行信息系统、公共客运调度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推进公交客运信息的共享, 园区物流交通的管理、监控、调度、服务, 以及与应急指挥等业务的整合与协同, 促进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该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还包含以下几点。

(1) 升级已经建立的安全防盗监控基础设施, 重点为主要道路和厂区外侧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同时也为正在或规划上线的区域预留视频监控安装空间, 为日后补装方便; (2) 鼓励企业自行安装厂区内的视频监控, 并与园区统一的监控平台对接; (3) 在已经安装的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 考虑向智能交通管理扩展; (4) 在重点防火、防盗点安装高清晰视频监控设施; (5) 在园区景观三维GIS上建模各监控点, 并作为监控平台的可视化管理的主界面; (6) 整个平台分为园区安放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监控和园区智能交通等三个子系统, 应分别实施, 但要互相协调配合, 作为平台的主要子系统, 可实施更深度的监控; (7) 为应急指挥平台预留足够灵活的接口, 可作为其子系统在处理应急时间时提供现场等信息。

(二) 安全环境保障

石化园区管委会对园区环境负有监测职责, 园区一方面通过增加绿化带、建立生态湿地等改善环境质量, 另一方面, 需加强环境的检测, 确保企业生产尽量不造成环境污染。

1.绿地智能喷灌系统

绿地智能喷灌系统帮助园区管委会实现管辖绿地的智能喷灌, 节约人力、用水量等。建立绿地智能喷灌物联网, 为各喷灌点安装相关硬件设备;开发智能喷灌管理子系统, 设定日常自动喷灌参数以及其他管理信息;以园区景观三维GIS中的绿地为管理对象, 结合绿化水网三维GIS, 实现可视化管理。

2.企业环境监测系统

企业环境监测系统针对园区各企业生产区进行环境监测, 主要包括两部分:生产过程排放有害气体、液体、固体废物等日月年累计量的统计;对各种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易泄露区域安装监控和测量设施, 进行实时监测。

3.园区环境监测系统

该系统对园区主要道路、生活区、办公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大气质量进行监测, 在排放废气较多的企业厂区外安装空气监测装置, 在企业排放废水出口安装监测装置, 根据实际需要, 建立园区环境监测网络, 进行实时监测, 并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档案, 定期进行监督和指导, 实现跟踪管理。

(三) 应急指挥保障

石化工业园区一些企业因涉及危险品生产、输送或运输, 一旦发生爆炸或泄漏, 后果十分严重。园区内企业较多, 消防资源有限, 有必要建立便于消防、危险品泄漏处理等突发事件处理系统。此外, 全区范围内若出现各类设施、物资被盗以及出现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 管委会也需要知情, 并协调处理。管委会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减少事件发生单位的损失。园区应急指挥系统以园区景观三维GIS为平台主界面, 按需要进一步调用其他各平台子功能。将水电多气监控平台、安防交通监控、环境管理平台以及其他应用服务与应急事件有关的功能集成至平台;重点增加应急事件处理所需的各类资源的信息化, 规范各类应急事件流程;完善已建、在建的应急系统, 并集成进平台, 实现各系统的互联, 构建一体化的综合减灾和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增加信息监测、前期处置、分析与辅助决策、协调联动、减灾或持续危机处置、资源调度等相关功能;按需完善三维GIS库、视频监控, 增加视频会商和应急移动通信保障等资源, 提高系统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园区综合减灾防灾机制, 并在平台中体现, 全面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平台通过协调园区及市公安局、消防局等各种资源, 解决各类突发公共事情, 尤其当遇到火警、各类气体泄漏、重大盗窃等事件时, 可通过协调多部门的各类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快速处理。

结束语

利用物联网、视频监控等智能技术手段的结合, 可以实现园区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管理, 不仅解决了工业园区整体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局面, 提高了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可以实时监测园区内企业的安全状况, 随时调度指挥, 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园区智能安全保障平台的建设, 对园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科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石化工业园区安全生产[Z].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开发指南, 2007:19-20.

[2]范磊, 吕保.中国园区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 (8) :58-59.

[3]秦跃进, 张辉, 李芒, 顾珊, 梁军胜, 武玉梁.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1) :144-146.

公共卫生网络平台的安全保障探讨 篇8

1.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网络因素, 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环境干扰。自然灾害指的是一些自然因素 (例如水灾、火灾、雷击、地震等) 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一般是指自然因素导致的硬件伤害;环境干扰指的是周围的一些辐射或者电磁波干扰, 比如当电压发生变化时, 产生的磁场的变化和冲击。

人为因素是目前网络安全维护工作的重点, 也是最常见的系统威胁源。常见的人为因素包括两种, 即工作人员的过失性操作失误和恶意操作导致的安全威胁。一方面网络用户群体很广, 各级医护人员和专业技术维护人员都会使用网络, 但是不同层次的人群对网络知识的认知程度不一, 所以操作过程中的过失性操作就时有发生;另一方面, 有时系统会遭受到恶意的攻击, 比如恶意删除、修改、毁坏系统或数据文件, 直接破坏建筑设施或设备, 将病毒文件传人网内。此外, 对医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也时有发生, 许多没有浏览和访问权限的人采取非法手段的访问也是网络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因素指的是系统正常使用中发生的由软件和硬件故障导致的安全策略失效和系统瘫痪。网络目前是传播病毒的最主要的途径, 也是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主要威胁。下面将具体从这三个角度探讨公共卫生平台网络信息维护的措施。

2. 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措施分析

现在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次网上入侵事件, 一旦黑客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 所有用户均会遭殃。从国内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95%的与因特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当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对网络的攻击很难完全遏制。或许, 任何硬件和软件都不可能真正成为“金刚身”, 网络安全是网络时代永恒的任务。而公共卫生平台同一般的企业网络平台搭建还有所不同, 企业遭受攻击, 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倘若医疗卫生平台遭到攻击, 可能为患者带来生命危险。网络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各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卫生事业的数字化发展, 是卫生信息管理、交流的革命性突破。但由于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制度的不健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面临严峻考验。笔者结合专业所学, 先对公共卫生平台建设中的网络安全维普问题作出如下探讨。

2.1 加强人员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定和落实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 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计算机安全及技术教育, 普及员工的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 使公共卫生平台的计算机使用人员在进行电脑操作时有基本的能力识别及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服务, 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

2.2 内外双网设计

组建网络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 网络可能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 比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拒绝服务攻击等, 另一方面, 威胁来自网络自身。网络既要保证合法的用户拥有适当的权限去访问和浏览, 也要防止黑客和非法用户的攻击。所以, 在组建和规划网络时, 要区分内外双网的安全设计。内网上可以看到核心数据, 因此又被称为核心数据库。主要运行内部视频会议、楼宇自动化、安全监控、财务效据、核心疫情、实验室管理系统等核心信息。内网拒绝与外部INTERNET的链接, 可以避免黑客的攻击和重要信息的泄密。核心数据只对拥有浏览权限的用户开放, 要配备相应的查毒软件, 以提高网络安全性。外网顾名思义, 是与外界交流信息的通道, 又称综合办公网, 外网提供INTERNET接口, 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邮件服务器、疫情上报系统等等。

2.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网络遭到病毒侵袭的机会比较多, 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控制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病毒传播方式比较多, 包括网页、电子邮寄、外界存储设备等, 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因此,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1)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 启动实时防护功能, 形成一周内下载升级包的管理制度,

(2) 网络防病毒系统应基于策略集中管理的方式, 并应提供病毒定义的实时自动更新功能。

(3) 加强对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广大使用计算机的各类医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对病毒经常攻击的应用程序应提供特别保护措施, 形成人机共防病毒黑客的强大安全体系;尤其对外来的存储设备要加以保护和控制, 不能随意将单位系统与外界系统连通;单位要尽可能地不采用软盘引导, 这样就可以增加硬盘的安全性。此外, 还应该做好系统的应急预案, 这点将在下面详细论述。

2.4 做好备份

(1) 系统安全备份策略

在公共卫生平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时候数据的价值比硬件要大得多, 而数据所面临的风险不只是病毒和网络攻击, 实际上用户的一次错误操作, 系统的一次不正常断电以及其他一些意外, 都可能引起灾难的数据流失或损坏。这要求我们要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方案和应急措施, 可用的保护方式包括双机冗余、异地同步复制、数据导出迁移等。

(2) 应急预案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 很难做到临危不乱, 因此, 在日常工作时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是十分有必要的。应急预案中应准备最坏的情况, 充分设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例如, 主交换机故障、主干线不通、供电系统故障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中应包含实施小组成员及联络方法。拥有完整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备份措施, 当灾难来临时, 才能应付自如。

(3) 灾难恢复演练

除了制定应急预案外, 还可以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 这样做就可以使得工作人员熟悉操作全过程, 而且还能有效地检察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当然, 在演练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做详细的记录, 便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积累经验, 确保真正灾难发生时, 能尽快地完成系统的恢复。络安全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中心从制度、人员、技术手段等各方面, 建立起一整套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来指导中心的网络安全建设及维护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中心全员提高安企意识, 遵守安全制度, 同时。在数据传输安全保护上需要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 这样才能保障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效率, 节约人力、物力、能源。逐步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应用到公共卫生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以满足日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与此同时,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发展相当迅速, 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计算机网络攻击一旦成功, 就会使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 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研究公共卫生网络平台的安全保障及维护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问题,相关技术,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达.网管员必读--网络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张敏波.网络安全实战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5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康敏, 张玉润.互联网信息辅助传染病监测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 2010, (05)

[5]李言飞, 鲍一丹, 葛辉, 王俊玲.用户统一认证与授权在中国疾控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 (06)

平台保障 篇9

关键词:多样化,标准化,北斗卫星,评估系统

军队卫勤分队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应急力量,在和平时期也承担着救灾、演习保障等任务,面对多种安全威胁,切实提高机动卫勤分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能力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多样化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平台的研究以提高我军卫勤应急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为目标,采用数字模拟仿真手段,按照岗位制度化、流程标准化、物资定位化的开发原则,实现卫勤分队行动中指挥、机动、救护全过程的指控、训练信息化,为建设一支组织有力、装备精良、反应迅速,能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的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提供了新模式新手段。

1 引言

2003年,美陆军卫生部决定实施野战医疗的重大改革,欲重新打造一支适应大规模地面作战的野战医疗队伍。为此,美军在下大力气狠抓野战医院信息化硬件基础的同时,在野战医疗保障软件开发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目前为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建成了较完善的野战医院指挥控制和模拟系统,在“沙漠风暴”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效能,成功地提高了战场救护水平和保障能力[1]。

近年来,随着我军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后勤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软硬件的限制,我军在应急卫勤分队信息化系统研究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且发展相对缓慢,与我军其他先进的指控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应急卫勤分队在模拟训练和信息化指控方面至今仍处于论证研究阶段。其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卫勤保障信息化模型研究不够深入,指控、模拟训练手段不够先进,训练、演习针对性不强。二是卫勤指挥训练信息系统不够实用,医疗所卫勤管理信息化、指挥操作可视化、管理手段网络化、指挥调度实时化仍未完全实现。三是在制定全军卫勤数据标准、构建数据库和使用通信信道时存在标准和结构不统一、数据接口复杂及不安全等问题。2003年初,SARS在我国流行,暴露出我军在应对多样化任务特别是非战争卫勤保障处理中制度不完善的弊病,而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信息流的闭塞和滞后。所以,研发和完善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控、训练信息平台具有重大军事意义。

2 整体方案

本方案着眼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总体要求,按照“立足现有、注重质量、平战结合”的原则,以“岗位职责规范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物资定位精确化和训练过程模拟化”为基本特征,积极开发“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卫勤分队行动中指挥、机动、救护全过程的信息化操作,从而提高应急卫勤分队的战场救护能力和训练水平,极大地推动了我军在非战争救援信息化领域建设的快速发展。

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挥控制与训练信息平台主要模块包括:数据库系统、指挥控制、训练平台、通信网络、评估系统及军地一体化应急救生体系[1]。

2.1 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采用分布、移动式数据库结构,以应急分队的战场保障和救援任务涵盖的情况处置、电子地图及人员物资信息等多种元素为数据信息,设计关系模型、规范数据结构、减少冗余,构建关系型数据库。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是建设贴近实战应急保障体系的数据基础,是形成自动化管理、辅助决策、模拟仿真的前提,也是本方案研发的关键[2]。

2.2 遂行多样化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平台

应急分队在接受预先号令后,按照准备阶段、机动阶段、展开阶段、实施保障阶段、撤收转移阶段5个步骤,以岗位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物资定位化和实现模拟化为开发原则,实现卫勤分队指挥训练信息化和演练过程计算机网络模拟。标准流程的制定依据“理论模型-数学模型-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路线,采用管理科学逻辑模型法(logic model)制定标准化的应急保障流程;而人员物资的管理则充分利用“即时通”短信平台,射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仿真等技术实现指挥控制与训练的数字化手段;系统集成和扩展构筑军地融合、军事一体化的信息立体共享空间。

2.3 科学的评估系统

依据军事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评估模型;根据采集的作战数据和各种作战指标,搭建卫勤装备保障数据模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应急卫勤分队从接受任务、组织计划、开进到战场展开和实施救治各阶段的分队行动评估。基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模型分析等先进手段,将训练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实时记录,通过知识库自学习的方式形成战时知识库,为今后训练和战时指挥提供辅助参谋决策[3]。

2.4 基于北斗的通信网络

当前,我军的通信手段以有线为主,远程通信也以民用卫星为主,这就形成了我军野战通信距离近而且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使我军的野战通信指挥受到了很多制约,而我军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可弥补这一空白。在本方案中,指挥通信近程仍以有线为主(如网线、光纤、被覆线等),远程则以北斗卫星为主。这样就形成了北斗卫星通信为主干信道,结合GPS定位技术、军测数字地图平台、远程视频传输技术等通信手段,实现精确定位、远程传输、视频监控、导航的图形化显示等功能;并辅以加密、欺骗等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机密信息不被窃取或窃取不能解密,实现安全、远程的通信指挥。基于北斗卫星信道,融合多种视频技术,构建集远程会诊、视频监控、教学于一体的远程系统[4]。

2.5 军地融合、军事一体化的应急保障理念

采用计算机、通信等多种先进技术,依据军地联合保障和软装一体理念,创新综合非战争应急医学救援模式。应急救援不单是软件系统的集成,也是军事理念的变革;不单应用于军事行动,也用于和平时期的生命救援;不单是军队卫勤力量的保障,而且还是军地卫勤力量的联合行动;不单是软件系统的集成,更是技术与装备协同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变革。本方案中利用车载定位系统、北斗模块与相关设备组成军事集群网络,构成软装一体的作战体系[5]。

3 结束语

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信息平台的研发是我军在后勤保障信息建设方面的一次实践性尝试,其成功研制对于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还应看到,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挥训练信息平台的研发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如流程标准统一、数据库完善、信道安全及接口等问题,所以,研究和改进“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挥训练信息平台”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郭树森,金志伟战略战役卫勤训练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8,10(3):173-175.

[2]陈立富,张鹭鹭.卫勤模拟训练数据库研究与设计[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8,10(3):177-180.

[3]刘成谦.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评估的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4):347-349.

[4]张东,王志良,孟谦.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交通服务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2):189-191.

我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运作研究 篇10

为有效地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渠道,我国各省、市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模式。但是实践过程中,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仍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很难维系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长期运营。因此,地方政府如何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如何保障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2 我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概况

我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是借鉴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而专为保障房建设而设计的概念,是由政府出资授权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对外融资等活动,主要以财政资金或经营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企业法人机构。政府与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是委托代理关系,政府是出资方,投融资平台在政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方式经行多渠道融资,并代理政府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

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以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为核心,实施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资的策略,对政府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存量资源进行整合,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以保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多方积极参与的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新局面。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于不仅能将政府信用支持和企业的规范化运作结合起来,还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各种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的投资建设。通过投融资平台,政府就不必直接参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等活动,使保障房的建设体系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同时有利于社会资金参与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来,从而形成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体、以企业化管理为核心的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运营模式。

3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运行模式分析

3. 1 融资平台运行模式分类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分为政府、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和保障性住房项目三个不同层面。从这三个层面来看,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运行模式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运行模式是以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主导。即所有保障性住房项目放在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名下,由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以具体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融资贷款活动。第二种运行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即将所有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打包成一个项目进行立项、规划,同时打包融资贷款,最后将贷款分到各个项目上去。第三种运行模式是以融资平台和企业债为核心。即以地方政府注入的土地资产、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为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基础资产,吸引商业银行通过保障房融资平台提供信贷资金和发行企业债。这主要解决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启动资金难题,因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公积金贷款、部分土地出让金等资金到达项目需要时间,只有项目启动后,这些资金才能落到项目上,然后再将之前的贷款还回去。因此,融资平台和企业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当中的资金困难问题。

3. 2 融资平台运行模式分析

当前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探索的主要模式,也是金融监管机构重点支持的模式是: 以地方政府注入的土地资产、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为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基础资产,吸引商业银行通过保障房融资平台提供信贷资金和发行企业债。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融资平台运行的主要特色是: 一是银行信贷投放的关键并非取决于保障性住房项目本身的收益,而是取决于保障房融资平台的土地资产价值和财政注入资金的规模。二是信贷本息的偿付来源主要不是公租房的租金收入或经适房的收益,而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这一点使得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与保障性住房项目实现了很好的隔离[1]。

4 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公司运行难题

4. 1 保障性住房项目现金流动差、低收益,融资平台效率较低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低收益且现金流动差,导致融资平台融资效率低。首先,融资平台在不同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发挥的融资能力是不同的。在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或棚户区改造等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商业银行贷款与企业投资资金参与相对积极,而在包括廉租房在内的公租房建设中则参与较少。究其原因,前一种保障性住房的商品性更强,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与之相比,公租房则因其建设周期长、租金收益低、现金流动差,导致社会资金缺乏参与的动力[2]。其次,按政策规定金融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只能以较低的资金价格介入,很难吸引到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资金。最后,从2010 年开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的清理活动和2011 年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都影响了商业银行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融资积极性。

4. 2 市场资金参与程度低,融资平台缺乏活性

财政资金撬动融资的杠杆作用不明显,融资平台缺乏活性。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性资金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金,其次是地方财政预算,其他资金来源,如: 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公积金贷款以及地方债券很少。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较差。部分平台不具备良好的商业模式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平台只能是政府的借款机构。

政策性或财政性资金无法与市场资金形成合力。将政策性或财政性资金弥补市场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短期收益,与市场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长期收益相匹配,以形成社会资源在保障性住房市场上的合理配置与良性循环是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的核心功能。但实际实施过程中,财政性和政策性资金仍是保障性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通过融资平台融资到的银行贷款金额少且多为短期性资金,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所产生的长期收益,难以在即期市场上有效贴现和定价,从而制约了市场资金的参与程度。

4. 3 保障性住房贷款偿贷缺乏保障仍是融资平台最大的风险

缺乏保障性住房贷款偿贷保障仍是融资平台最大的风险。一方面,2008 年以来,国家实施扩内需、保民生的政策,部分地区通过融资平台筹集资金盲目大拆大建,使地方债务急速增长,部分地区的融资平台的债务已经超出地方政府还债能力; 另一方面,多数融资平台的债务偿还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性资金和通过借新的贷款来偿还到期贷款。由此容易形成举债的恶性循环,给地方政府带来债务危机。

保障性住房贷款偿贷缺乏保障也限制金融机构的参与热情。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后续资金来源不稳定,会导致保障性住房贷款偿贷缺乏稳定保障[3]。同时,保障性住房融资具有融资规模大、资金使用期限长、流动性差等特点,会使政策性融资机构和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尤其是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其租金不足以支付融资的财务成本,项目本身没有还本能力,若没有明确的偿付本金的资金来源支持,这类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将很难受到金融机构的投资青睐。

4. 4 融资平台投资运作存在惰性,融资渠道单一

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机构,政府作为出资方,与平台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投融资平台在政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方式,多渠道融资,代理政府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现阶段,我国融资平台缺乏明确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风险机制,以确保平台的运作严格执行政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在制度上缺乏对融资平台整体负债规模、投资方向的规制和监督,偏离建立融资平台的初衷,造成融资平台投资运作存在惰性和运营效率低下。

融资渠道单一,新型融资工具的作用空间有限。首先,融资平台主要依赖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性银行贷款很难申请下来。其次,融资平台的扶持政策,如土地划拨和税费减免等在实际执行中,因各种因素造成政策效果不佳。再次,新型融资工具的作用空间有限,一些新型的融资工具,如BT方式和房地产信托产品等缺乏政策支持,投资者承受风险过高,导致其发挥的作用有限,只能作为融资的一种补充方式[4]。最后,现有融资模式担保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政策性担保体系不健全,保险机构与银行、政府融资平台和保障个体的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还缺乏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不能很好的为贷款方服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积金贷款、社保基金等也没能引入有效的担保机制,这也是此类融资模式欠缺的原因所在。

5 对策建议

5. 1 稳定财政资金来源,增强社会资金投资信心,建立风险低、长期运营的融资平台

现阶段,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运作资金应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将保障性住房项目市场化运作,引导市场资金更多的配置到住房保障建设中。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而不是市场资金是因为我国住房保障覆盖面小、供应缺口巨大与市场化运作的金融、资本市场都还不成熟相矛盾,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过于要求市场资金投资到住房保障建设领域是不现实的。因此,目前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运作需要稳定政府财政资金来源,同时,还要明确融资平台的偿债来源,来打造一个风险低、长期运营的平台,以此来增强金融机构、市场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心。

具体而言,为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明确而稳定,国家应出台相关法规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建设资金比例、金额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省、市、县各级财政配套比例予以明确,并要求严格足额列入政府年度预算计划等。同时,可采用税费减免、补贴、简化手续、与优势地块商品房项目捆绑开发等激励措施,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房领域,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的有效供给[5]。

5. 2 深度挖掘并培养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可融资性

创新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保障房融资渠道。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模式,拓宽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疏导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深度挖掘并培养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可融资性。

2010 年6 月10 日国务院发布了 《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 《通知》指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从事包括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如果符合条件,可申请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融资。从事或承担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其他企业,也可在政府核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额度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项目融资。

2013 年9 月,运营多年的上海保障房体系全面打开融资渠道,上海首只保障房私募债券、中国首只公租房基金成功发行。通过这一创新产品,在资本市场上盘活固定资产的同时,又能确保基金投资的物业能够继续保持公租房用途不变。全面拓宽了上海保障房融资渠道,也迎来了低成本融资时代。

5. 3 完善融资平台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建立保障性住房贷款偿贷保障机制。明确保障性住房贷款偿贷资金来源,杜绝利用借新的贷款来偿还到期贷款的现象,降低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项目给政策性融资机构和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二是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切实做好融资平台规范清理和运营管理工作,切实做好项目资金配套工作,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心。三是完善融资平台贷款担保制度。借鉴国外住房金融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形成政府担保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住房金融保险体系,建立完善的抵押贷款担保机制,同时建立保险机构与银行、政府融资平台和保障个体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降低金融机构面临的由于借款人违约带来的风险。

5. 4 加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拓宽新型融资工具的作用空间

首先,在制度上明确融资平台整体负债规模、投资方向的规制和监督,建立和细化融资平台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不仅能促进融资平台健康的发展,还能为金融机构、投资者打造更加健康的融资环境。其次,为新型融资工具、金融产品等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提供更多实惠的补贴,降低投资者风险,为新型融资工具、金融产品投资住房保障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最后,建立公积金贷款、社保基金等引入机制和有效的退出机制,充分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

摘要:即使各地政府建立了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融资不畅还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的运营分析,指出了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现金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新型城镇化融资与金融改革[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

[2]毛鹏,王旭.融资模式特点及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11(12).

[3]曾玲.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的战略思考[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袁迪.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N].金融时报,2012-03-05.

[5]常晓光,张振中.构建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融资机制[N].金融时报,2014-12-01.

[6]龙志德.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7]王英.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30).

[8]笪可宁,郭宝荣.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问题、发展障碍与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5(13).

上一篇:山桃栽培技术下一篇:钉形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