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干预

2024-05-09

教育干预(精选十篇)

教育干预 篇1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错当作思想品德问题, 全部由德育工作来解决, 也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万能钥匙, 过度强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忽视德育的思想性和导向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虽然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是服务于当事人, 即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当事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 让他们自己做出各种判断和选择;德育强调的是塑造当事人, 即采用外部宣传教育的引导来实现正面说服、榜样示范、批评表扬、实际锻炼等方法。两者不能互相取代。

我校心理室与德育处、全体班主任加强沟通,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协同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制作出一套《心理预警·教育干预》, 每月一期, 预测当月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制定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在月初的班主任会上发给每一位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更好的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而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

许多来我校参观的校长、老师、教育工作者等曾提出索要这套《心理预警·教育干预》作为参考。在此特将这套制度的形成、它与心理危机预警援助的区别、具体方案等加以整理, 供大家参考。

二、“心理预警·教育干预”与心理危机预警援助的区别

现今许多大中专学校都在开展心理危机预警援助制度, 这与“心理预警·教育干预”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 性质不同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校园生活范围内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 (自然危害、社会恶性犯罪、暴力冲突伤害、自虐自残等) 引起的心理危机, 所以, 心理危机预警援助制度包括“预警———应急———维护”三个系统, 重在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评估、早治疗, 更加倾向于心理治疗。“心理预警·教育干预”针对的是学生普遍出现的发展性问题, 比如学业压力、亲子矛盾、青春期交往等发展性问题, 包括“预警———干预”两个系统, 重在对学生的心理动态早发现、早预防, 更加侧重于心理教育及发展的功效。

(二) 面对人群不同

心理危机预警援助制度, 主要面对的是个别心理异常的学生, 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或亲属人群。“心理预警·教育干预”制度针对的是绝大部分在校学生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有时某一阶段度过, 问题也许就会自然消失, 受众面较前者更广。

(三) 实施对象不同

心理危机预警援助制度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心理教师、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 以及高级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社会安全保障人员 (公安、律师、火警等) 和社区工作者, 分辨并发现可能出现的冲突性、危害性的危机事件及对象, 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尽可能给予及时的疏导和监控。“心理预警·教育干预”的主要实施对象是学校德育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 心理室根据学生当月的心理特点, 提前发放心理预警, 班主任据此细致观察班级学生心理动态, 对可能发生的偏差行为做出早期预测和干预, 防患于未然。

三、“心理预警·教育干预”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 心理委员观察、收集心理动态。

心理委员又名心理联络员,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心理老师与班级学生进行联络, 将班级同学的状况或变化及时反映给心理老师及班主任老师。每个月末, 心理委员将本班这一个月大部分同学比较突出的现象, 结合同学们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建议, 分别记录到《心理委员观察记录表》中的“我看到的事例”、“我调查到的”、“我的建议”上。然后, 心理老师对《观察记录表》进行整理与汇总, 整理出当月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制作当月《学生心理动态图》, 并从学生的视角进一步解读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 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态。

以初一年级为例, 二月份寒假开学后通过学生心理观察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开学初的不适应, 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上课说话, 占41%;其次是抄作业、补作业, 占32%;带违禁物品占18%;看课外书、随手扔垃圾等现象分别占6%。

针对此种现象, 心理委员的解读是刚进入新学期, 大部分学生仍处于“浮躁期”, 具体表现是留恋寒假, 未进入学习状态, 贪玩, 思想比较懒惰, 不耐烦……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开学第三个星期。

第二步, 心理室结合学情发出心理预警。

在每月学生心理动态图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学习特点、教学规律等多方面情况, 心理室在每月初的班主任例会上为班主任老师发放当月的心理预警, 以十二月的《心理预警·教育干预》为例, 十二月前两周是学习情绪的虚脱期, 学生从紧张的复习考试中又回到了平静的知识接受情境中, 此时的学生身心疲惫, 教师经过这段时间的辛勤教学, 也容易感到疲惫。但这个时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实施目标导向的黄金阶段, 如果能在此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实现正确导向, 教育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后两周是学习情绪分化期, 在新的章节教学结束后, 需要进行相应的单元测验或考试, 面对考试成绩, 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开始表现出学习兴趣的转移或学习成绩的分化……

经过一年的摸索, 我们已经整理成一套系统的、按月发布的以学习心理为核心的“心理预警·教育干预”制度。

第三步, 指导班主任开展教育干预。

针对每月心理预警反应的情况, 心理室、德育处从学法教育、班风班纪教育、心理班会等方面分别提出教育干预措施, 并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班主任老师可以结合本班特点, 开展心理班会及其他活动, 做好班级心理辅导员。

仍以十二月《心理预警·教育干预》为例, 面对第13~14周的学习情绪虚脱期, 班主任老师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有: (1)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学习导向, 有针对性地深入展开学法教育。可以请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 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 抓好班级常规建设, 发动班干部力量, 注重点面结合, 设立帮扶对象, 用班级行为来规范和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及学习竞争意识。 (3) 组织以激发学习动力《昨天, 今天, 明天》为主题的心理班会, 引导学生告别昨日陋习, 抓住今日时机, 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给学生正确的前行方向。 (4) 多组织体育活动或班级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竞赛活动中提升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第15~16周的学习情绪分化期, 干预措施有: (1) 不断监督学生个人计划的执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具体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量、试题的难度等方面。 (2) 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变换复习方式和复习内容, 避免因重复性的学习时间过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3)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感受, 使学生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 (4) 组织心理班会《我为什么要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 帮他们认识学习、文化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作用, 引导他们逐渐恢复对学习的兴趣, 恢复正常的学习心态。 (5) 多与家长联系交流, 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以减少学生消极心态的出现。

在开展教育干预的过程中, 班主任老师还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心理室, 心理室据此组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活动, 有的年轻老师说“每个月收到这样一份预警材料, 感觉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教育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心里更有谱了!”老教师也反映,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进一步理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将平时的教育工作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心理预警·教育干预》制度是一个集“观察———预警———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管理、班级管理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作用, 值得继续深入探索。现在, 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心理预警·教育干预”的家庭版, 对家庭发出心理预警, 并提出家庭教育的干预措施, 相信这将是一个更新的尝试。

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理预警·教育干预”制度是一个集“观察——预警——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管理、班级管理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其对班主任工作、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作用, 需要了解这套制度的形成、它与心理危机预警援助的区别, 以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

健康教育工作干预策略 篇2

对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地居民健康教育。唤起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个人保健意识,痛改吸烟、酗酒、不良饮食等生活恶习。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摄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自我的保健能力。针对人民群众目前的生活及保健水平,本服务中心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群众的生活习俗予以干预。

1、利用爱卫月、世界无烟日等科普宣传日,充分利用卫生院和村

委宣传栏、宣传标语、农村广播喇叭等各种方式,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

2、充分利用卫生院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妇产科孕妇幼儿查体机会

宣传低盐膳食,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健康查体、育龄妇女复查等各种机会,努力做好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教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3、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脑血管等病人逐步增加的现象,我们将会充分利用老年人保健和健康查体的机会,对每一位受益老人进行合理膳食、低糖低钠饮食、合理运动的健康指导。

4、充分利用儿童家长带孩子接种疫苗和儿童保健的机会,大力宣

传应如何科学进行预防接种以及儿童生活安全的指导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培训,以降低传染病病发率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5、利用卫生院输液室进行·DVD、医学宝等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对来本服务中心看病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知识普及,把门诊、病房与保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宣讲预防保健知识和保健常识。

6、通过入村、进入农户和学校等,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及知

识讲座,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题教育和培训。

辛庄镇卫生院公卫科

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措施;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7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1-01当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发生缺陷而导致机体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称为糖尿病,糖尿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疾病,由于控制不当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以及系统发生功能改变及异常,而且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我国2010年有关报道,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4.21%[1]。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必须终生持续性的治疗。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在臨床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1例数1血糖控制1用药依从性对照组19017.49±1.21180.27±3.28观察组19014.38±1.02194.28±2.42P11<0.05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28-90岁,平均年龄在(56.39±4.91)岁。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饮食指导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的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长期坚持能够降低体重,明显的减轻胰岛的负担,使机体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正常水平。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患者的水肿程度限制钠的摄入,限制食盐量应不超过2g/d,注意体内离子钾和钙的补充,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适合患者治疗的食谱,注意总热量的控制。

1.2.2运动指导运动是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1.2.3正确使用降糖药物指导患者及家属按时医嘱服药,并根据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监测的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释剂,注意定时、不可随意调节用量,切忌勿口嚼服药应该整片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其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双胍类是在餐后服用的。告知患者及家属服药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最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心慌、周身大汗或者昏迷时则提示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增加糖的摄入[3]。

1.2.4心理护理对策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效果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分100分。

1.4数据统计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以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4]。糖尿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并发症可以危害自身的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医嘱用药,有效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参考文献

[1]王士雯,钱方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09:258.

[2]孙强云.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学杂志,2009,34(7):26.

[3]惠芳.糖尿病病人个体化饮食管理150例[J].现代实用护理杂志,2011,19(1).

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篇4

关键词:肿瘤,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肿瘤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时常在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肿瘤带来的不幸, 给患者家庭带来重大悲创。目前临床对肿瘤的病因尚无确切的了解, 多数认为与环境及行为有关。虽然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但由于其病因的不确定性, 导致治愈率仍然比较低, 有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治愈率仅为20%~30%[1], 由此造成肿瘤患者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生理创伤。浏阳市中医医院深知健康教育及护理能够有效排除患者心理问题, 提高治疗效果, 不断增强在此领域的力度, 取得了理想效果,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注:*P<0.05;#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 Ⅰ组91例, 其中男47例, 女44例,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52.3岁, 乳腺肿瘤18例, 胃肿瘤46例, 肝肿瘤16例, 肠肿瘤11例;Ⅱ组95例, 其中男49例, 女46例, 年龄51~78岁, 平均年龄54.6岁, 乳腺肿瘤21例, 胃肿瘤51例, 肝肿瘤13例, 肠肿瘤10例。两组患者疾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比性高。

1.2 方法

1.2.1 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 具体措施如下。

(1) 了解患者健康需求。在实施健康教育前, 事先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 了解患者的教育、家庭背景, 日常生活习惯及工作, 再结合检查结果, 制定教育策略。 (2) 心理教育。多数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肿瘤时, 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经常表现为担心、恐惧、甚至放弃治疗, 错误的认为是不治之症, 顿时给自己和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此时就很有必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教育, 首先向患者介绍疾病,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并举实例进行激励, 在日常交谈中, 多用鼓励、积极性语言,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及时梳理他们的心理问题。对于家属, 详细介绍医院的医疗软硬件设施, 树立他们的信心, 让家属的自信去感染患者。其次, 将肿瘤相关知识印制成知识小册子发放给患者, 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了解。 (3) 治疗前教育。肿瘤患者多采用化疗方式治疗, 很多患者一听到化疗就望而却步, 并且排斥化疗前检查。在化疗前, 向患者讲解检查的出发点及重要性, 详细介绍化疗方案及有效性, 同时告知患者化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以免患者因无任何心理准备而恐惧[2]。 (4) 化疗时教育。在患者首次接受化疗时, 因无任何经验, 无从知道准备及配合方式, 因此指导患者要以轻松的态度应对化疗, 配合好护士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建立成功后, 不宜乱动, 防止血液回流而堵塞针头, 同时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5) 离院教育。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 病情有所控制, 面临的是出院, 但并不意味康复, 只是有效的控制, 仍然需要继续治疗, 而离院的健康教育尤为关键。向患者交代日常注意事项, 一旦病情复发及时复诊;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2.2 护理干预

Ⅱ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 (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由于肿瘤患者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 因此对于护理并不十分配合, 时常有抵触情绪, 护患关系容易陷入僵局, 很不利于治疗。因此护士要利用一切办法搞好护患关系, 除了履行医嘱外, 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多询问他们习惯与否、治疗情况如何。在护理过程中, 以微笑、热情、关爱去感染患者, 建立超越护士与病人的关系, 形成朋友、亲人关系。 (2) 营造“家”的温馨。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总会有一段住院时间, 面对与家庭的住院环境, 很多患者表现出难以适应, 由此焦虑的心情更为严重。因此护士要营造出家的感觉, 让患者住院时犹如进家一样。对于人力量大的医院, 往往环境噪音大、卫生差、室内装饰单一等, 对此严格控制住院区的音量, 在显目处张贴提示语;及时清理垃圾, 保持干净整洁;适当给予暖色调装饰, 比如窗帘、床单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要求进行饮食安排, 让患者在医院享受到家庭式饮食。 (3) 化疗中并发症护理。在化疗过程中, 由于药物的刺激性,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并发症。护士有必要在化疗前向患者交代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让患者有个心理准备, 在出现并发症时, 要及时进行处理, 比如呕吐者及时清理口腔, 消除异味, 防止感染;对于呕吐不止者, 给予止呕药物治疗;鼓励患者少吃多餐, 以清淡食物为主, 给予患者色香味俱全的饮食, 提高其食欲。 (4) 药物护理。在化疗过程中, 密切关注药物的流向, 若出现药物渗入组织中, 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局部封闭。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给予药物, 询问并记录用药情况, 以给医师提供下一步治疗依据。

2 结果

两组患者都有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 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梳理和排解, 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教育前后对比, 两组均有明显差异 (P<0.05) , 但加以护理干预后的Ⅱ组, 改善效果更优, 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肿瘤患者渴望健康与漫长治疗的矛盾心理, 容易让他们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的心理[3], 若不及时梳理, 将对治疗带有极大的影响, 降低治疗效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 加强了对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有效的解决了患者心理问题。

3.1 健康教育是患者了解病情, 认知疾病, 树立信心的基础。

作为非专业人员的肿瘤患者, 对疾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治疗水平也不甚了解, 只模糊的感觉疾病的难治或无法治疗, 因此常抱以消极的心态。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从本质上认识肿瘤, 介绍目前治疗技术及成功率, 告知积极配合治疗是康复的有效和重要途径。当患者自我感知意识提高后, 自然就会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4]。从表1中不难看出, 干预前后患者心理问题解决效果明显 (P<0.05) , 有效的提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3.2 护理是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虽然两组在干预前后均有一定的效果, 但配以护理组效果更为明显, 两组比较P<0.05, 提示健康教育和护理是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左臂右膀”, 两组缺一不可, 就犹如单脚走永远都赶不上双脚一样, 因此在解决患者心理问题, 提高治疗效果时, 要将二者有机结合, 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贾运堂, 潘秀芳.肿瘤现状与控制对策[J].科技星火, 1994 (1) :10-13.

[2]黄津芬.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95-196.

[3]张水华, 姚红.肿瘤患者106例全程健康教育体会[J].齐鲁护理, 2007, 21 (5) :87-88.

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篇5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温都尔勒图镇镇现有糖尿病患者18人,针对糖尿病患者,制定如下干预措施:

一、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1、病人就诊或入户体检随访时,进行一对一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

2、利用定期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印刷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材料及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发放。

3、张贴宣传图片,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在各村及卫生院进行知识宣传。

5、举办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有关糖尿病知识及必要的糖尿病健康技能。

二、健康教育干预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多数患者能比较全面的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自我保健。大多数患者能根据医生开具的健康教育处方坚持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转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监测血糖、尿糖、合理运动、胰岛素注射和足部、皮肤护理等自我保健知识,学会日常饮食结构调整,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计算和皮下注射技术,并通过心理干预,纠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稳定情绪和行为,改善抑郁症状,使患者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三、健康教育内容

1、心理教育指导:部分患者缺乏耐心,担心寿命缩短,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情绪可刺激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同时产生对搞胰岛素的作用,不利于病情好转。应给予安慰、鼓励和正确疏导,解除患者的恐惧、忧虑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治疗。

2、饮食知识教育: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活动强度、年龄、血糖值计算每天需要的总热量,按“三高二低”规则进食,避免饱食。

3、运动疗法教育:其作用在于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个人爱好等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有氧运动为宜。

4、药物治疗教育: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在家治疗,患者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上期、规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或停药,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注意

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低糖识别及防治指导:低血糖常见症状为疲乏、饥饿感、头晕、出虚汗、心悸、面色苍白、脉速等。对于低血糖的处理,明确提出分两步,第一步给予能快速吸收的单糖,如6粒果冻、一颗糖、一匙蜂蜜等,第二步给予吸收较慢的淀粉类食物,如馒头、饼干、面包等,仍无改善,立即送医院治疗。

6、足部及皮肤方面的指导:教会患者检查足部的方法,每天细心检查足部及趾间有无水泡及皮肤损伤,观察足趾的颜色、温度,如发现皮肤苍白或紫绀,皮温较低,应注意保暖。

浅谈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 篇6

【关键词】 鼻出血 健康教育 干预

【中图分类号】R76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77-01

鼻出血是临床上耳鼻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可间歇反复或持续出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鼻出血又称鼻衄,多因鼻、鼻窦及其邻近部位局部病变、颅面外伤,以及某些影响鼻腔血管状态和凝血机制的全身性疾病引起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以鼻中隔前下区出血最为多见,尤其最多发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利氏区即利特尔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的干预,帮助个人或者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我科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鼻出血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使患者和家属对鼻出血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科学的自我护理方法,主动配合护理,从而达到了康复快,复发少的目的,现将教育内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鼻出血患者,其中年龄28岁~85岁,平均56.5岁,除4例患者出现鼻出血复发外外,其余58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2.1 分析原因 鼻出血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两类,局部原因有外伤、气压性损伤、鼻中隔偏曲、炎症肿瘤等;全身原因有血液疾病、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维生素缺乏、

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内分泌失调等。老年人鼻出血发病率略高过于成年人,高血压病、血液系统病变、鼻部局部病变等患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2.2介绍常规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鼻出血通过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DSA检查等),可了解出血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血运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常用治疗方法有局部止血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止血治疗采取填塞法、烧灼法、粘膜下剥离、瘢痕形成法 、鼻内窥镜下电灼术、血管栓塞术、血管阻断术等方法止血对症治疗;全身治疗是使用止血药物辅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根据失血量而定,应及时输液,补充电解质,必要时输血 。

2.3 介绍常见的并发症 鼻出血难以控制,无论是来势凶猛的严重出血,还是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出血,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 影响主要有: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休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窒息,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思想和认识上引起重视,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

2.4生活和饮食指导

(1)注意休息,减少探视,采取半坐卧位。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及床单位整洁,避免鲜花等物品存放室内,以免引发感染或者过敏导致喷嚏。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打喷嚏。

(2)进冷流质如果汁、牛奶、饮料、汤等,根据病情逐步恢复普食。多食用香蕉、西瓜、火龙果、富含粗纤维蔬菜、蜂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饮食。

(3)给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心情,听轻音乐等,消除紧张情绪。注意保持开朗乐观情绪,避免焦虑急燥等不良情绪。

(4)伴随有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鼻出血患者,严禁食用活血管食物,如:人参、当归、鹿茸等,以免加剧出血。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者立即停药。继续按时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5)因鼻腔填塞易口干,少量多次饮水。为防止口唇皲裂,可用棉签定时湿润,必要时涂唇膏或石蜡油。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勤漱口,选择合适的漱口水,如:氯替漱口液、生理盐水等,可有效预防感染。

(6)严重鼻出血伴随休克症状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l5。~20。,以可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血液供应。做好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防止昏倒或坠床。

(7)戒除烟、酒、槟榔等不良嗜好。

(8)头面部洁净时最好使用冷水。指导患者正确的沐浴方式,避免过热过久的沐浴,防止鼻腔进水感染,发病期间尽量采取床上擦浴,更换清洁衣物。

(9)给予患者鼻腔填塞相关知识宣教:鼻腔填塞物不能牵扯,拉出,如有脱出请叫值班医生处理;可预防性的服用抗过敏药物,如:凯莱止胶囊,扑尔敏片剂等,如要打喷嚏,嘱患者张口深呼吸,以免气流从鼻腔喷出将填塞物喷出;填塞物一般填塞48-72小时后按情况逐渐拔除填塞物;拔除填塞物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0-60分钟。

2.5 教会自我急救处理方法 若见到鼻血从前鼻孔滴滴答答流出来则不要慌乱,因为愈慌张反易造成病人紧张。此时叫病人半坐卧,放轻松,千万不要躺平或头全部后仰,因这样并无法评估病人出血的严重程度,且因血液会经鼻咽至口咽再吞入胃中,若大量咽下会刺激胃壁造成呕吐,不但增加病人不适,无法准确评估出血量,还易误诊为胃出血。以手指加压于鼻翼两侧往鼻中隔上方抵压,如此5-10分钟,大部份出血皆可控制。捏着鼻子用嘴呼吸,同时可在鼻根部冷敷。也可用棉花或者洁净面巾纸沾湿或沾云南白药,轻塞入流血侧。若流血频率较高,可用些无刺激性软膏或凡士林涂抹于鼻孔四周保养,并嘱患者禁掏挖鼻孔。如出血不止,立即就诊[2]。

2.6 出院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度体育锻炼强健体质,如散步、呼吸运动。(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打喷嚏。(3)遵医嘱用药,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要按时监测血压和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4)禁辛辣刺激性饮食,戒除烟、酒、槟榔等不良嗜好。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者轻泻剂通便。(5)注意自我调节情绪,减少或避免情绪波动。(6)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避免用力捏鼻挖鼻等不良习性。防止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使用滴鼻剂。(7)避免接触甲醛、甲苯、汞、坤等刺激性化学制剂,减少接触粉尘、花粉等易刺激鼻腔黏膜的物质。

2.7 预防措施

⑴禁食辛辣、刺激、易上火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牛肉、狗肉等,戒烟酒,以免滋生火热。多食水果蔬菜,如:火龙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

⑵天气干燥时可预防性的往鼻腔里滴入油剂滴鼻液 ,如:薄荷脑滴鼻液。

⑶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

⑷戒除挖鼻、擤鼻及用力捏鼻的不良习惯,避免鼻部损伤

⑸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以免鼻出血的发生。

(6)预防季节性鼻出血可以从鼻腔“保湿”入手。当感觉鼻腔干燥时用薄荷油滴鼻,可以除去鼻腔结痂,保持湿润。将少量红霉素眼药膏挤入鼻腔,也能起到消炎保湿的作用。同时,天气干燥,患者要注意休息,少抽烟、少喝酒及少吃辣椒、烧烤等易“上火”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

3 討论

鼻出血是临床上耳鼻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对鼻出血患者的康复,减少再次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融洽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阴俊清.任丽燕等.83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7

教育干预 篇7

本研究从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教育对策、干预结果分析等方面对一例智障儿童问题行为 (打人行为) 的教育干预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归纳总结, 希望能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和老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陶某, 男, 9岁5个月, 入学时韦氏智力测验量表测得智商总分为50。学龄儿童社会适应技能测查量表测查的结果显示属于中度异常2。该生读幼儿园时就出现咬人、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等现象;曾在普通小学就读一年, 但因学习成绩差, 并出现推人、打人等不良行为而被同伴排斥。于2009年9月进入培智学校, 刚入校时问题行为较为严重。经过一年的教育, 问题行为虽有改进, 但还是会反复出现。在该生众多的问题行为中, 尤其以打人这一问题行为最为严重。2010年国庆假期后, 问题行为变得更加突出, 学校决定对其实施系统的教育干预。研究者将他的打人行为分为两类:A类行为 (故意打人) , B类行为 (一般的拍人、指人行为) 。

二、原因分析

研究者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和访谈, 发现造成陶某问题行为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教育的欠缺

该生自幼受到家长的细心呵护, 关怀备至。但最近几个月, 由于第二个孩子的出生, 母亲对他无暇顾及, 从过去的关怀备至变为冷落忽视, 可能会使陶某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并企图通过种种异常行为来获得别人的关注。

(二) 学校教育的问题

本学期更换了一位新教师, 这可能使他在适应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表现在对新教师的排斥心理, 并扩大为对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排斥。

(三) 同伴交往的问题

该生社会交往能力差, 不会与人交往。表现在与同学的身体接触时用力过度, 造成同学的不满, 当同学向老师告状时, 该生会再次打人。

三、教育干预过程

对陶某教育干预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各种问题行为, 在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使陶某在课堂上的打人行为逐渐减少至消除。为了达到目标, 研究小组制定了干预计划, 从家长、老师和对个案本人的个别辅导三方面做工作, 做到全面协调, 确保效果。

(一) 与家长的沟通

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来说, 家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要求家长多关心陶某的生活与学习。指导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与陶某互动, 使其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心, 从而产生安全感。

(二) 对教师的指导

1、指导教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看待并处理问题, 对学生给予理解和关心, 渐渐地使学生信任老师并听从老师的教导。

2、指导教师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内开展“今天你进步了吗?”的活动, 鼓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给陶某提供一个好的榜样, 促使其克服不良行为,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3、要求任课老师对陶某进行行为观察记录, 重点记录其打人行为的类别和次数。运用代币制方法, 如果陶某表现良好 (一节课上15分钟能做到不打人) 就会即刻得到小红花, 累积得到2朵小红花就可以换他喜欢的东西, 或从事喜欢的活动。同时采用行为处罚法, 当陶某出现故意打人时, 取消他最喜欢的活动。

(三) 个别辅导

1、通过讲社交故事, 训练陶某视觉、听觉、记忆能力, 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让其认识到自己某些行为的不当。

2、鼓励陶某参与各种团体活动, 使其掌握在集体中的行为要求, 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提高其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资料的收集

注:陶某在第六周和第九周都是病假在家休息

五、结果分析

根据记录, 将陶某每周打人行为的次数作出曲线图并分析结果如下:

从曲线图中可以反映出:

(一) 问题行为的次数趋于减少, 表明干预有效果。

(二) 在病假返校后, 问题行为出现反复, 表明干预效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

(三) 第三至第五周由于采用行为处罚及加强社交故事的教育, 陶某的故意打人行为 (A) 减少, 但一般打人行为 (B) 未见明显减少。这表明陶某在教育干预下逐步改善了其问题行为, 由故意行为向一般行为转变, 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由重转轻。 (四) 过了第八周之后, 故意的 (A类) 和一般的 (B类) 打人行为均有下降, 并趋向稳定。表明教育效果得到了巩固, 但要彻底消除不良行为仍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干预计划的改进

由于这种教育干预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 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干扰, 如学生生病, 其他学生的不良影响, 任课老师外出时代课老师的配合不够、教学方法不一致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学生问题行为的反复, 降低教育干预的效果。另外, 家校配合、沟通还不够, 家长反映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有时与在学校表现的差别很大。

下一阶段, 教育的计划将要加强对干扰因素的控制, 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避免问题行为的反复出现;同时由于问题行为的程度已经转轻, 这有利于对其进行学业辅导和兴趣活动的开展, 可以加强对其音乐活动、手工操作以及球类活动的辅导和训练。

行为矫正的目的是减少行为问题和增强积极的、正向的行为。智障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有些可以轻易地纠正, 有些却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但是无论怎样, 只要人们都能抱着积极的态度, 以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处理, 必定能使这群智障的儿童离开困境。

参考文献

[1]施显烇.严重行为问题的处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 2001, 3.

[2]陶德清, 刘敏.学龄儿童适应技能测评量表的编制[M].中国特殊教育, 2005, 9.

[3]韦小满, 杨希洁.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分析[M].中国特殊教育, 2011, 2.

社区老年人跌倒教育干预的研究 篇8

如何防范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卫生部也于2011年印发了指导性的文件———《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通过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对跌倒的原因、危害、预防及跌倒发生后的急救和远期康复的指导教育,提高社区老年人防跌倒的意识,将预防跌倒行为融人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贯性的行为,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而且教育干预简单易行,成本低,收效快,是一种值得普遍推行的干预方法。

1 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1.1 年龄因素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地上升[3,4,5]。由于人体进入老年以后,生理机能和代谢水平都有所下降,神经系统对集体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减弱,加上骨骼肌肉系统的退化性改变,导致机体出现平衡能力失调,反应迟钝,灵活性下降,这些都会使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增加[6]。

1.2 环境因素

在65岁以上的居家老年人中,有51%跌倒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7]。

1.2.1 社区环境

楼梯台阶太高、社区内道路凹凸不平、雨雪天气外出等都易使老年人发生跌倒。

1.2.2 居家环境

衣裤过于肥大或穿鞋子不合适、地面太光滑或太粗糙、过道有障碍物、室内光线不足、卫浴设备过高或过低、久蹲大便后突然站起、小便到地板上引起地滑等都是老年人跌倒发生的潜在因素。有研究指出,61.54%的老年人跌倒伤害发生在家中[8]。

1.3 疾病因素

社区中慢性病老年患者和高危人群数量庞大,如心血管疾病往往会引起心、脑等器官组织的缺血缺氧,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和视网膜病变后出现行动不便,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导致的偏瘫患者,以及风湿性疾病侵犯关节导致的并发症等都会使社区老年人发生跌倒。老年人在服用某些特定的药物(如镇静类或扩血管类药物)后会影响病人的血压、神智等,并且由于老年人代谢药物的速度比正常成年人慢,极易发生中毒,使病人出现头晕等症状,发生跌倒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1.4 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8]、老年人是否独居、家庭关系是否和睦都会影响跌倒的发生率;老年人不能进入角色,不认为自己已经年老,不能对跌倒有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跌倒的发生率增加[9]。

2 社区老年人跌倒教育干预

定期组织社区内老年人及其家属参加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讲座,由于多数老年人文化程度并不高,要以简单易懂的词语和多样化的方式向老年人讲解跌倒的原因、危害、如何预防跌倒及跌倒后的处理等知识,并要他们回答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反馈出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并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单或展报贴在社区的宣传栏上,耐心为老年人讲解跌倒的相关知识。

2.1 预防跌倒相关知识

对老年人及其家人进行具体的衣、食、住、行、运动、用药和心理等方面的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由于运动疗法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加机体的协调性,有效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发生,因此鼓励老年人定期进行运动锻炼,比如设计出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或号召老年人进行集体的太极拳锻炼,都可以有效地防止跌倒的发生。

2.2 发生跌倒时的急救知识

由于老人多骨质疏松严重,跌倒后很容易出现骨折。匆忙扶起可能会加重损伤,导致骨骼错位,若是伤到脊柱,甚至可能会损及脊髓。正确的方法是就地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如出血就要马上止血,并用纱布、绷带包起来,就地固定;如果怀疑脊柱骨折,或感觉问题比较严重,应帮助老人保持身体不动,就地等待急救120的到来。老人表示心口疼,且本来就有冠心病等心脏问题的,则可能是出现了心绞痛,要立刻协助老人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待症状缓解后扶起。若是出现昏迷,必须迅速拨打120请求急救;在等待救护车的这段时间内,将老人在原地缓缓放平至仰卧位,但千万不能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试图唤醒病人。然后解开领口,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如老人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2.3 跌倒后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

老人跌倒后不但会伤害到自己的自尊,还会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影响他们正常活动的信心,导致不敢参加活动和自我封闭[10]。害怕跌倒甚至会增加抑郁的危险性[11]。因此,对跌倒后老人进行早期而正确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指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跌倒事件,鼓励家人多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老龄化形象,找回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预防再次跌倒,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跌倒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的,还要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肢体平衡功能锻炼。

3 小结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复发的干预 篇9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病人52例, 入选病例全部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标准, 并证实均为初发脑梗死或脑出血, 均为清醒病人, 无交流障碍, 自愿接受调查, 同意每日接受护士的健康教育, 并能按要求阅读发放的健康教育手册, 其中男36例, 女16例, 年龄43岁~86岁 (53.67岁±2.13岁) 。

2 方法

2.1 评估存在护理问题

使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基础知识, 不良行为, 药物知识, 预防知识。病人入院时对其评估, 病人出院时再次应用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

2.2.1 健康教育的内容

自行编写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脑卒中基础知识,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复发的预防措施。内容简单明了, 通俗易懂。

2.2.2 组织与实施

成立健康教育培训小组, 每日定时深入病房在床旁进行健康教育, 每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进行阅读。

2.2.3 健康教育后的评价

通过护理人员每日的讲解和病人自身阅读, 晨间查房及举办讲座时集中抽查、提问病人, 了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包括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如高血压、高血脂控制的目标与措施。如何进行适度体育活动?什么是全面的健康食谱等?既使病人真正掌握了知识, 也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满足了病人健康知识的需求, 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收集数据完毕, 将每位病人健康教育前后掌握知识情况赋值进行t检验。

3 结果 (见表1)

通过配对 t 检验,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4 讨论

4.1 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对预防脑卒中复发有重要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又分为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和行为学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从危险因素可以看出行为学危险因素就是一些日常不良行为, 为了减少复发, 脑卒中病人需改变以往的不良行为习惯, 这就是需要在病人首次入院后即开始健康教育, 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就能了解如何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4.2 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表1结果显示, 病人在入院时对于脑卒中复发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很不全面的, 但通过每日的健康教育、定期讲座及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让病人阅读, 使病人受益匪浅, 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就了解到为减少脑卒中的复发需改变以往的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 了解到引起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5 小结

脑卒中是生活方式性疾病已是不争的事实, 行为干预是减少脑卒中病人复发的基础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 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就了解到为减少脑卒中的复发需改变以往的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 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行为,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不仅能为病人减轻经济损失, 减轻思想负担, 降低身体痛苦, 同时能给病人带来希望, 减少住院次数, 提高生活质量[3,4]。

参考文献

[1]李泽兵, 余清.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家庭康复处理原则[J].现代康复, 2001, 5 (5) :8-9.

[2]粱月香, 严翎, 步红兵,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9) :49-50.

[3]黄纯, 林淑华.脑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方式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 (6) :536.

规范的家庭早期教育与护理干预效果 篇10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 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 共计260位,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130人。

1.2 方法

1.2.1 两组婴儿护理方法

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 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 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 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 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 课程培训, 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 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 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 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 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 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 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 肢体协调等, 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 建设门诊服务台, 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 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 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 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 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 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 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 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 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 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 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 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 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 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 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 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 培训前仅有28.46%, 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 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 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 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 有120人认为满意, 满意度达到92.30%, 有10人认为一般, 占7.7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 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 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 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 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 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 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通过表1显示, 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促婴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 该研究两组婴儿在1年的身体情况, 如体重、身长的, 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结果与在早期教育中对观察组婴儿实施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等综合训练有极大的关系[5]。在给予婴儿家长全面的培训后, 婴儿在营养及护理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因此在婴儿处在快速生长期间, 经过以上的培训和护理, 可以提高其身体体格发育[6]。从表2中结果可看出, 在给予观察组婴儿全面的培训后, 观察组婴儿在灵活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 可以帮助婴儿在快速生长期有效的促进其生长发育, 此方法对于社会及个人加工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会推动医院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的建设及发展, 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婴儿, 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 将其分为两组, 一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 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 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 该组定位观察组, 另外一组为对照组, 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 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结果 两组婴儿在不同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早教后, 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比两组婴儿的发育商,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主要包括婴儿的动作灵活度、语言能力等。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 培训前仅有28.46%, 观察组对于医护人员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的服务满意度达到92.30%。结论 将传统医疗服务进行完善、创新, 针对母婴家庭早期教育的问题深入到家庭并进行规范, 能有效的提高婴儿各项身体发育。

关键词:婴儿,家庭早期教育,发育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耿庆妍, 岳晓红, 徐大宁.个性化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8) :194-195.

[2]徐志兵, 杜德锋, 张晓雁.早期教育对早产儿大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9) :396.

[3]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 :438.

[4]林广起, 谷梅, 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2) :164.

[5]张丽珊, 段娅莉, 徐兵.早期教育对儿童智能发育长期影响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 2011 (3) :207, 208-210.

上一篇:土壤源热泵技术下一篇:课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