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搜索引擎

2024-05-21

未来的搜索引擎(精选七篇)

未来的搜索引擎 篇1

未来的搜索引擎将集合多种不同来源的内容, 并提供即时而丰富的答案。用户只需提问, 就可以获得答案。而用户甚至无须输入一个完整的问题。搜索引擎将越来越个性化, 更能理解每一个用户的喜好、所处地点、偏好的内容类型、此前搜索的和浏览习惯, 以及社交圈的信号等。

未来, 用户不用进行搜索, 就可以获得所有的信息。这些信息将会在用户指尖自动出现。这将使越来越多的搜索行为远离传统的搜索结果页面, 使搜索更具相关性。

未来的搜索引擎将专注于提供答案, 这样的答案并不仅仅来自问答网站。目前, 大部分搜索引擎的目录为数百亿的网站链接, 这些链接数目正在向上千亿发展。信息是动态的、经常变化的。例如, 用户附近的电影院每周上映的电影都有所不同, 电影播放时间也在改变。球队的比分和球员状态也是不断改变的。因此, 尽管问答网站能解决用户的部分需求, 但这只能回答一部分的问题。

搜索引擎未来的发展都有哪些呢? 篇2

去年有几个月到处求职,在sogou曾经被问到过这个问题,当时还是比较慌张的,主要是因为自己实际上已经几年没有接触搜索引擎这个行业了,虽然一些方法论能够帮助自己的思考,但实际上对于这个牛逼的朝阳行业来说,如果不投入其中是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已经忘记了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好像是围绕着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来回答的,我自己都不满意自己的回答,面试官估计就更不满意了。实际上当时我一边说人工智能一边脑子飞速的转动,期望以方法论能够得出一些方向来大谈特谈,最终我是啥都没想出来,贫了一会就over了。

可能的原因有3,1是是我的方法论有缺陷,因为后来我觉得还是可以通过方法论找到满意答案的。2是问的太突然,自己实际上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突然被问起有些慌张。3是之前没站过这么高的高度考虑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和2是有关的,不过想想自己想要的职位,怎能不从这个高度考虑问题呢。后来的一次培训,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有几斤几两,任何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那么,搜索引擎未来的发展都有哪些呢?换句话说,搜索引擎应该迎接什么挑战呢?

互联网在变化:

几年前狂飙的web2.0概念实实在在的把数据源从内容变成了用户,现在用户越来越重要,用户创建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要,

微博和SNS就是典型的代表,信息越来越零散,信息量比以前翻了多少倍,信息和用户之间有明确的关系,这些都让搜索引擎要重新考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同时移动互联网也越发的狂飙了起来,和位置有关的和人有关的各种服务层出不穷,这都是站在互联网入口的搜索引擎需要考虑的。

用户需求在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实实在在的对用户产生了影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发生了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人肉搜索还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搜索,都代表着用户需求的变化,我们培养出来的用户正在改变着我们自己。

搜索引擎在进步:

搜索的未来 篇3

“fab”、“goy”、“eely”这些字母组合到底是不是英文单词?我家附近的J.C. Penney公司周六几点开门营业?《热带惊雷》什么时候上映?巨杉和落叶杉谁更古老?《Queen of Hearts》是谁的歌?这样的问题可以一直罗列下去。总而言之,我想表达两点意思:一是搜索引擎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二是搜索引擎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搜索技术本身还可大幅向前发展。

我的疑问是,为何我想搜索的时候,却无法使用搜索引擎?原因就在于目前搜索服务还不具备足够的移动性能,易用性有待提高。换句话说,今后用户可以在手机、汽车及任何手持、可穿戴设备中使用搜索引擎。我们需要一个随时可以使用的搜索引擎。我们在谈及搜索模式时,不仅是说要增强它的移动性,而且还涉及到语音搜索和语义搜索(让搜索引擎理解人类的语言)。

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或许今后我们在使用搜索引擎时,不再需要键入关键词,而是直接输入图片等资料。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提交一段音乐,搜索引擎就会返回词曲的作者、风格、演奏者等相关信息。虽然目前有的搜索引擎已推出类似服务,但易用性和通用性还有待提高。

今后10年内,我们将看到搜索模式出现重大变革:手持设备可提供更便捷的搜索服务,更多的设备将接入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潜力。人们在进行搜索活动时,既可键入关键词,也可使用语音、手势、图片甚至歌曲来提交搜索问题。

今后10年,搜索引擎的界面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搜索结果的页面中将包含更多的视频和图片,搜索答案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将进一步提高,在交互性上也会得到不断的改善。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无论怎样,当前的搜索引擎已无法满足网民查询内容的需求。

今后10年内,全球各大搜索引擎的性能都将大幅提高。我们每天都在致力于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并把最新技术应用到实际服务当中。由此看来,搜索引擎性能肯定会越来越好,但问题是它们究竟会好到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搜索引擎将越来越懂得特定用户的查询需求。当然,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你肯定能够控制个人信息,搜索引擎在收集你的上网习惯等信息时,会事先征得你同意。但按照搜索技术的发展趋势,今后搜索引擎越来越懂得用户的特定需求,并能提供更符合个人需求的搜索答案。或许搜索引擎将来会了解你所在的位置,了解你此前已进行了哪些搜索活动。甚至,搜索引擎将完全理解你的搜索意图,原因是你已经选择与搜索引擎共享你的上网习惯等信息。我们的搜索团队正加强个性化搜索引擎方面的研发,我们相信个性化的搜索引擎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搜索引擎知道用户的位置,是搜索引擎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之一。因为搜索引擎了解到你所处的位置以后,就能够向你提供更为准确的搜索结果。举例来说,如果你想知道J.C. Penney百货公司周六究竟几点开门营业,搜索引擎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后,就可以把离你最近的一家J.C. Penney百货公司的营业时间返回到搜索结果中。

在个性化搜索服务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查找社会关系人员。通过社会交往,我们可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可寻求朋友的帮助。无论在哪方面遇到了问题,我们都可通过个性化搜索服务来找到答案。举个例子,有一次我用谷歌搜索一个药品,但是拼错了单词,谷歌没有提示我修改拼写错误;后来我给一个医生朋友发了个E-mail,他马上修正了我的拼写错误。今后搜索引擎将提供“好友增强”模式,这样就能找到更为准确的搜索答案。

我们前面谈到了搜索模式、媒体、位置及社交等个性化搜索服务,但我们还得注意不同语种的搜索。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存在我们需求的答案,只是这种答案以另外一种语言写成,而我们又看不懂。此前谷歌已推出了机器翻译服务,目的就是让不同语种的网民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换句话说,如果用户查询某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以其他语种的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搜索引擎将把答案翻译成该用户能看懂的本地语言。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我们将加强谷歌跨语言搜索服务的实力。

国标:木门产业未来发展新引擎 篇4

同时, 以“新门道, 新门规”为主题的中国标准木门未来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论坛就国家标准对木门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木门的春秋战国时代

多年来, 由于我国商品房的门洞尺寸不统一, 木门只能是个性化定制, 国家标准的缺失使得木门产业化发展成为空谈。很多木门企业缺少质量标准和监管制度, 单纯依赖工人的经验来进行评定, 木门质量良莠不齐, 企业也难以做大做强。

2007年, 应木门行业和企业的呼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项制定“木门窗国家标准”, 经过三年多的调研, 这部“木门窗国家标准”终将出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表转化技术委员会专家郭晓武介绍说, 木门窗国标的出台将推进木门在生产、安装、消费各环节的标准化发展。

据统计, 全国范围内, 可称得上是工业化生产的木门企业多达5000多家, 具备一定规模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5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有3000多家。

“我国木门企业尚处于春秋战国时代, 规模过小, 产业集中度不高, 大小企业鱼龙混杂, 大品牌稀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童悦仲曾如此介绍门业发展现状。

“木门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中国房地产总量大, 新房增速加快, 老房改造量大、持续时间长, 对木门产品有着强劲需求。”著名经济学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曾分析指出。

国家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木门行业释放发展潜能的瓶颈。

国家标准或将引领未来木门发展新趋势

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满也认为, 木门国家标准的出台, 木门产业、企业将开始走向规范化和集中化。这对木门及相关产业、企业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在本次论坛上表示, “对行业发展来说, 标准也是生产力。为什么说是标准生产力?因为只有当行业有了一个好的标准, 科学的标准, 才能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 因为好的标准, 才能不断提升这个标准, 修改这个标准, 才能不断提升这个行业产品的质量。有了这个标准, 才能使消费者更加放心地购买我们的品牌。有了标准更方便质量监督部门对行业的规范和监督。所以标准是一个行业和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 非规模化、非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是高成本的产品、长周期的运作以及安装的不便, 标准木门是木门产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对长期“无规可依”的木门行业进行强制性规范, 为整个产业的标准化变革注入强心剂。

专家提醒, 国家标准出台后, 全国的木门企业50%以上都将面临被兼并、淘汰的命运, 木门行业将重新洗牌,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才能在行业树立权威。

搜索营销=未来营销 篇5

然而,从北美付费搜索广告的发展趋势来看,到2010年将近一半的网络广告费用被投入到搜索营销中,知名品牌会越来越依托搜索引擎这一营销新大陆。在可见的未来,搜索引擎将发展为可以搜索一切可以数字化表征的事物和精神,一切都可被搜索,搜索将无处不在,搜索营销等同于未来营销;服务于关键词投放的实时管理优化技术,将使得营销每时每刻都可以进行。此外,跨语言、跨文化的搜索引擎,为广告主搭建了全球范围品牌传播的最佳平台。

你的广告受众在聆听吗?

从当前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来看,虽然处于多元媒体共存的态势下,但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强烈。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时间的第一接触媒体;而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则占据了休闲时间的第一接触媒体位置,但这一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仅以临近的奥运会为例,根据艾瑞咨询在58家网站联机调查发现,电视、网络媒体及报纸将是2008年用户获取奥运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有46.1%的受众表示,网络媒体将成为其获得奥运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而选择电视媒体作为获取奥运信息最主要途径的网民仅占34.5%,网络媒体已经凭借着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元获得了更多受众的欢迎。此外,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受众在工作时间也能享受到信息快速获取的乐趣,

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发现,受众已不再聆听自己,或者新的广告受众不再聆听自己。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广告主,特别是将广告预算大量用于传统媒体的广告主,应该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营销新大陆

如今,在北美等网络营销发达地区,对于目标消费者“细分覆盖”的有效达成,已经逐步从门户媒体向搜索引擎转移,用户在搜索关键词时,已经主动地将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因此,每个搜索引擎用户都是一个有着个性需求的用户,对广告主而言,搜索与自身产品和品牌相关的关键词用户,就明确是其所要追寻的目标受众。通过搜索引擎,从受众的搜索行为中找到销售线索,在潜在购买者面前树立品牌,搜索营销凭借着其精准性,成为了北美广告主日益看重的新型广告投放策略。

根据IAB和Morgan Stanley的统计,2007年美国付费搜索广告营收占网络广告营收比重预计将达44%,相比2006年的42%增长了两个百分点。美国付费搜索广告在未来几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在网络广告中的比重也会逐渐加大,逐步成为网络广告最主要的形式,预计到2010年,付费搜索广告营收占网络广告营收比重将超过50%。

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了用户应用率最高的网络服务,用户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当其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最直接的了解渠道即是搜索。搜索作为用户的品牌认知第一媒体,其营销价值值得深度挖掘,特别是对于大品牌广告主而言,合理的搭配搜索营销和品牌图形广告,将起到成本减半,效果增倍的作用。

移动搜索的未来图景 篇6

对于移动搜索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去年人们还在持怀疑态度,现在形势已发生逆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搜索用户规模首次超过手机网络新闻成为第二大规模手机应用,两者用户规模分别为:4.05亿和3.9亿。(见表1)

最近,移动搜索领域再次硝烟弥漫,百度继续加大移动端推进力度,阿里合并UC推出“神马搜索”主打个性化,腾讯与搜狗联姻推出“搜狗搜索”独立APP,360搜索也发布了独立APP,豌豆荚提出“应用内搜索”,以及专注于移动搜索的新锐宜搜,等等。这些互联网巨头和新锐的争夺,不单单是看到移动搜索的用户规模,更是觉察到不同于PC搜索的移动搜索所隐藏的巨大市场价值。

当前,移动搜索正处于技术大变革的前夜,绝不是百度一家所能通吃的,也不是上述几家搜索公司的事情。据统计,2013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元,未来五年将增加到数百亿元,存在众多技术变革、商业掘金和品牌崛起的机会,需要更多的创业者向这个方向摸索和打拼。

那么,未来的移动搜索是个什么样的表现形态?与PC搜索将有哪些颠覆性的创新呢?

输入输出呈现多样性

CNNIC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移动搜索的输入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12年到2013年,移动搜索的图像输入的用户渗透比例已由8%上涨为25%,涨幅超过200%;语音输入则由13%上涨为22%,涨幅接近70%。与此同时,文字输入的占比有小幅下降,由97%降至96%。可见,语音和图像输入等新型交互方式正日益受到移动搜索用户的欢迎。

未来的移动搜索已经不再局限于PC时代输入关键词的搜索了,我们可以输入更加多元的数据。因为传统的文本搜索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就是一定要用文本对于你要搜索的目标进行描述,当你没办法进行描述的时候,就没办法发起搜索。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人的延伸,他是有眼睛、耳朵和思维的,所以移动搜索的三个主要入口分别是:图片搜索、语音搜索、二维码搜索。

比如,手机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描述你所搜索的目标,当我们看到很多大山大河上面有很多历史明人的题字,写的可能是篆书、行书、草书,语文不好的很难读下来,如果能够用手机拍照,能够识别出那段诗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于什么背景,这就大大超越了传统的PC搜索。

今后,用户不论在何处,只要手里有手机,即可通过拍摄图片实现“图片搜索”。不管是网络购物,还是户外游玩,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知识普及,都可以通过“图片搜索”获取拍摄事物的信息,可谓是一次技术革命。

语音交流,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之一。自苹果Siri发布以来,它就被认为是谷歌搜索的潜力型竞争对手,虽然目前来看它并没有对谷歌搜索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其所代表的趋势却意味着搜索技术“质”的转变。因为语音搜索符合人类便捷搜索、移动搜索的特殊需求。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各样的二维码应用也随机而生。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正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在超市货架、在街边的宣传海报上、在淘宝卖家的宣传册上、在地铁公交车站、在户外广告上,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的商品推出了二维码。扫描二维码,我们即可看到与商品相关的价格、属性、网络口碑等信息。

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码上淘”五大应用:商品码、服务码、互动码、媒体码、码上店,消费者扫码后,即拥有最短的消费路径、个性化互动体验和无所不在的“码”上服务。

二维码搜索,正是基于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和二维码的便捷性。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对二维码的重视,二维码搜索必将成为移动搜索的主要入口之一。

从输出角度看,移动搜索也不再是文本,可以直接提供给你一段语音,所有的手机,从旅游角度,都会变成为景点的导游机,输入是图片,输出是语音;从购物角度,都会变成商场的导购员,输入图片、二维码,输出语音、文本。

所以,未来的移动搜索,输入和输出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可以随心所欲地输入文本、语音、图片、二维码、体感、位置等传感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接收到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其它形式。一句话,互联网时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要准确答案,不要罗列结果

移动搜索与PC搜索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场景,PC搜索的使用场景永远是坐在电脑前,而移动搜索的使用场景则相当多元,而且使用场景和搜索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PC搜索时代,对于信息搜索的追求是“全”,任何一个关键词输出的结果要提示你有几百万个结果,在“全”的基础上用文本链的方式,也就是搜索的目录列表这种方式呈现搜索结果,搜索网页的数量代表了搜索引擎的质量。但是到了移动搜索,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一百万个网页对用户来说变得毫无意义,而搜索结果的“准”变得更重要。

一般来说,PC适合于工作和学习,手机更适合于生活和娱乐。与PC搜索不同的是,移动搜索的使用目的性更强,场景化鲜明(如家庭、逛街、机场、餐厅等),使用时间更加碎片化(如公交地铁上、银行排队等),用户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想要的答案,所以用户理想中的移动搜索应该能直接给出用户想要的答案,而非罗列许多与关键词相关的结果,用户不可能在搜索的结果中一页一页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更不能提供令人厌烦的一大堆广告。

移动搜索场景下,最需要解决的是降噪的问题。降噪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大众化需求做结构化展示,例如搜索“世界杯”时直接展示赛程表,可以减少大量相同内容的网页干扰用户获取有效信息。也可以通过语音、拍照等更智能输入、反馈方式为用户提供便利,提高输入效率,同时也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

nlc202309041943

由于用户的使用场景不断变化,因此,基于地理位置和用户需求的属性,为用户精准匹配相关信息与服务,将成为决定移动搜索用户体验优劣的重要标准。与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一样,LBS(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服务都基于位置。人们的逛街购物、娱乐游戏、工作学习、旅游出行、健康医疗、教育学习,均与地理位置紧密结合起来。毫不夸张地说,LBS现在已经影响到每一个人,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为必需品,无处不在。

“百度地图春节人口迁徙大数据”(简称“百度迁徙”)是百度公司在2014年春运期间推出的一项技术品牌项目。“百度迁徙”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拥有的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创新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在业界首次实现了全程、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中国春节前后人口大迁徙的轨迹与特征。“百度迁徙”的LBS大数据来自于百度地图LBS开放平台,该平台为数十万款APP提供免费、优质的定位服务,日处理用户定位请求超过35亿次(截至2013年8月统计数字),是中国LBS数据源最广的数据和技术服务平台。

百度自推出大迁徙产品后,又陆续推出了城市预测、景点预测、赛事预测等产品,基于海量用户的搜索行为,再对相关搜索进行相关预测。搜索回归到个体后,搜索引擎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到每个用户的搜索行为,从而在大数据预测上能够更精确。

对于未来的移动搜索,有一种超前的想法是“无需输入”,也就是说,搜索引擎发展到终极阶段,已经不需要人为地输入任何信息,搜索引擎可以根据用户画像、使用行为记录、传感器数据等做智能判断,这个智能判断的背后就是建立在大量用户数据基础上的机器学习。

提供更加个性化搜索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机是用户须臾不可缺少的随身携带品,其个性化的诉求得到了强化。碎片时间的效率更要求产品或服务从个性化和定制化方面去做更多工作。“快”的诉求很明确,提供个性化、高效的搜索直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传统搜索的相关性是基于文本关键词的,但在移动搜索上,一定会从“一致性搜索”逐渐向“个性化搜索”过渡,会按照用户的特点展现不同的搜索结果。而且,这种个性化搜索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每一个厂商都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优势出发做移动搜索。

手机作为用户与互联网连接的媒介,同时也是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唯一身份标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定位用户。

移动搜索可以通过该用户的社交账户、使用了哪些APP、浏览习惯等,逐渐描绘出精准的用户画像,而精准的用户画像其实是未来的移动搜索中最基础的输入项。它能帮助移动搜索更加了解当前用户,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当一个用户在使用移动搜索时,其实他无形中也在输入他的使用行为数据,这些数据会结合用户画像送到云端做数据挖掘,进一步完善用户画像。也就是说,用户使用得越多,用户画像越精准,搜索引擎也就越了解用户的喜好,就能更加精准地提供用户想要的信息。

“未来移动搜索会向本地化生活搜索以及应用内置搜索的方向发展。”易观智库分析师于静认为,基于LBS的生活服务兴起,未来本地化生活的搜索也会兴起。此外,移动端的应用主要是APP,APP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PC端的搜索内容形式已经不再使用,在应用内部搜索已经不可避免。应用内搜索会成为未来的一个主流。“随着移动搜索的不断成熟,在搜索产品、搜索合作方式以及搜索结果方面也会呈现多元化。”

目前,百度、神马搜索、搜狗搜索、360搜索纷纷提供个性化服务,搜索引擎不再是纯搜索引擎,“个体”的作用在被放大、被重视,用户至上的原则,再一次体现在搜索引擎上。

4月28日,UC宣布旗下潜行四年的移动搜索业务,在整合阿里巴巴“一搜”团队后,以神马 (sm.cn)为新品牌正式发布,明确“打造中文移动搜索第一品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神马搜索针对App搜索(游戏)、购物搜索、小说搜索等移动用户的刚需功能做了优化和完善,在三大特色功能领域的布局初见成效。

依托UC浏览器和阿里巴巴的资源在推出后不久,神马搜索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 1 亿,在国内移动搜索市场用户渗透率突破 20%。(见图1)中国 IT 研究中心(CNIT-Research)的报告也显示,百度搜索、神马搜索和搜狗搜索在7月份月活跃用户数都超过1亿,其中百度搜索的月活跃用户高达 3.84亿,而神马搜索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35 亿。

另外数据显示,神马搜索在网络购物、游戏和移动阅读三个方面的用户渗透率分别达到了 72.5%、62.6% 和 58.8%,高于百度。

而百度依托强大的桌面搜索,推出手机版的“个体”模式。实际上,百度在早期就设有专门的ID体系来让用户登录,但是早期基于单个个体的搜索行为并没有得到重视,或者说用户粘性不高,用户即使登录,也很难有较大的用户体验的提升。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百度整个的产品线非常长,用户通过登录百度的个人ID,可以体会到非常多的服务。

首先是基于搜索行为的,用户可以记录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搜索记录。其次,基于百度其他产品线上的,比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经验、百度空间等,一个ID可以通用百度所有产品线上的产品。另外,基于百度提供的周边服务,比如百度地图、百度团购、百度理财等,在生活服务上,用户也可以一键登录。

最后,用户自己的个人利益保障。搜索引擎推出用户的保障服务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始终未能奏效,原因在于,用户并不会记录自己的搜索行为。登录后,用户通过搜索记录,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是在哪个搜索的环节中上当受骗的,这样,当用户因为搜索行为上当受骗后,和搜索引擎之间的索赔就容易的多。搜狗、360搜索也推出了相关的个人登录,但是在用户个体的粘性上,还需要有所提升。

随着移动应用受到用户的追捧,如今的微信拥有了巨大的用户量,作为社交类的应用,自然也少不了搜索功能的延伸。日前因上线“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而备受关注的搜狗就现有发展与未来布局发布了战略计划。搜狗方面表示,在数百万微信公众号资源数据接入的搜索引擎后,将更多高质量的文章“开放”到整个中文互联网世界当中,极大丰富了用户获取优质内容的渠道和方式。借此,搜狗成为了唯一一家能够提供“通用搜索”和“微信公众平台搜索”服务、全面覆盖网页、微信等媒体形态的搜索引擎,差异化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电子商务领域的搜索一直是各大搜索企业虎视眈眈的市场,电商企业本身也希望通过搜索和结合大数据的分析来提升用户的网购体验,让搜索与大数据和移动平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除了依托阿里电商的神马搜索在网络购物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些垂直电商也在电商搜索方面也推出个性化应用。

日前唯品会就宣布在美国硅谷正式成立首家海外研发中心,聚焦于大数据领域的机器学习、移动平台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唯品会美国研发中心将通过搜索技术的应用,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找到更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根据用户需求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

唯品会将让很多想象中的场景变为现实。比如,当你走在街上看到喜欢的商品,或者看到路人背了一款让你心动的挎包,就算不知道是什么品牌,只要拍照并上传至唯品会,平台将立即自动识别并为你展示唯品会售卖的同款商品或类似商品,以“所见即所得”的快速匹配即刻实现你的购物愿望。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研究和运用,唯品会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精选商品、新品,甚至是定制化的服务。

搜索回到个体是趋势,毕竟每个用户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针对每个用户进行单独的“私人定制”,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消费引擎:未来中国经济的内力再造 篇7

历经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正在深刻地反思和试图修正传统的路径依赖,特别是当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被明确设定为“十二五”中国经济增长的头号引擎时,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民众都对这一庞大的中国内生力量未来所能释放的能量充满了十分广阔的遐想和期待,而接下来所特别需要的是中国政府必须将撬动消费和内需的功课做足夯实。

向百姓慷慨分蛋糕

反观中国经济30多年的改革长路不难发现,伴随着GDP的持续增长,普通百姓的实际收入也进入到了连续递增的快道,仅以“十一五”期间而论,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1759元增长到2009年的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递增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从理论上说,居民可支配性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消费能力的增强,从而使消费作为经济成长的内生拉力势必得到强化。的确,从绝对数值来看,相比於改革启动的1978年,今天我国居民的消费总量已经不能同日而语,然而,从消费佔国民收入(NI)的比例即消费率审视,该指标卻出现逐年持续下降的趋势。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为62.1%,但到2009年,该指标仅为36.6%,平均每年下滑1.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地是,该指标不仅低於同期全球转型国家55.1%的平均水平,也低於58.8%的世界平均水平。

居民消费率逐年递減的背后是中国百姓实际收入增长大大滞后於GDP增长的现实。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09年,全国人均GDP增长幅度为14.3倍,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工薪收入仅为原来的9.6倍,农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纯收入之和仅为原来的6.2倍,后两者都显着低於人均GDP的增长。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为中国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佔比目前仅为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10%,远低於发达国家的50%。

居民收入增长比例过低或落后於经济增长,意味着中国百姓並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是更多的财富集中到了国家和企业的手中,形成“国富民穷”的畸形格局。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在初次分配阶段,居民部门在全国可支配收入中的佔比在1999~2009年间共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而企业和政府部门则分别上升了7.5个和3.4个百分点,同样,在再分配阶段,居民部门佔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政府部门则上升了3.3个百分点。显然,当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向政府和企业集中时,伴随着的必定是居民消费能力的萎缩和消费需求的短缺。

由於居民消费是微观个体的自主行为,而且保持着强烈的市场化依赖,因此政府难以对消费率产生直接的干预,唯一可做的就是通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係,尽全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此,作为一个量化目标,未来五年内应将居民收入佔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而且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必须要超过这一目标幅度,以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换。与此同时,应当加倍地呵护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使百姓真正能够通过股票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进而增大其实际消费能力。

强力压缩分配差距

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是中国收入分配结构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根据国际通用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显示,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基尼系数只有0.16,但自1992年开始,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就抵达国际警戒线的0.4,並在2000年开始超过0.4,之后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至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8,表明收入差距已经处於一种非常不合理的状态。

值得注意地是,对收入差距进行多角度衡量不难发现,与城乡居民收入3倍之差和地区间收入2倍之差的结果相比,动辄5到10倍的行业收入差是目前中国收入差距最严峻的事实。有统计显示,2009年佔全国职工人数不到8%的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於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约55%;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业职工实际收入是其它行业的10倍。

收入差距扩大所反映的不只是公平问题,即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等,同时也折射出经济成长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即收入分配的不公正在抑制国内消费需求。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边际消费率平均为70%,也就是收入每多增加10元,城市居民平均将消费7元,这一指标在农村居民中为80%。而在中国10%的最低收入者中,边际消费率则高达90%,但在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中,边际消费倾向非常低。这就意味着,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消费力量主要存在於普通收入群体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熨平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就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内生性消费动能。

必须承认,由於劳动力市场的充分供给,压制了工资水平上升进而导致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是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1.5亿的劳动人口处於未就业或未充分就业状态,这种状況既阻止了工资收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也酿成了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佔比持续下滑的结果。因此,为劳动者增加更多的就业渠道依然是逐步缓解收入差距的润滑剂。

政府行政权力尤其是作为政府附庸的国有企业参与和扰乱收入分配秩序是值得重点检讨和校正的方面。为此,一方面要彻底釐清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係,凡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国有企业,国家应逐渐减少持股比例,向民营资本开放更多的行业空间,以削弱国有企业左右资源分配的特权;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出狠手限制国有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通过大幅提高国有企业的租金和利润扼制暴利的产生。

借助於财税制度的创新以建立起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约束机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关键。一方面,应当建立最低工资强制制度和实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以及工资定期增长制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税基和取消利息税等手段,积极促进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大,与此同时要迅速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税种,减少创业、就业税收,通过税收的二次调解杠桿,力促贫富差距的减缩。

加快城镇化的时速

理论上与工业化相並行的城镇化被视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最重要的动力,其蕴含的经济学含义是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主要创造需求。然而,相比於中国工业化如今已经进入中期阶段而言,我国的城镇化速度依然显得步履蹒跚。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6.6%,远低於发达国家80%的水平,也低於世界60%的平均水平。因此,作为一种目标追求,未来5年,我国城市化率须超过50%,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人口3亿多,城镇人口将达到9.3亿。

上一篇:专家聚焦分配制度改革下一篇:胎儿肢体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