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输行业

2024-05-01

民航运输行业(精选六篇)

民航运输行业 篇1

民航运输的生产过程是实现运输对象的位移, 并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民航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民航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特点:一是不需组织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核算。其产品是运输周转量、飞行小时及提供的劳务, 它们不能存储, 而且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耗的过程。二是收入确认的特殊性。对航空公司而言, 不以销售票证的票款作为营业收入, 而是以实际承运票证金额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三是成本计算是将运输生产成本费用汇集到机型、航线而形成的, 于是产生了机型成本、航线成本等特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四是由于国内、国际航空运输生产和通用航空作业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及国外同行业协助完成, 因此民航运输企业存在大量国际、国内结算工作。

二、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目标

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式将财务报表分析扩展成经营战略分析、财务状况分析、会计运用分析和发展前景分析四大部分。经营战略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航空公司主要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包括航空公司运营情况的分析和航空公司竞争战略分析等内容。财务状况分析则是在管理用财务报表视角下对航空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处理, 结合资产战略理论, 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会计运用分析的目的是评价民航运输企业会计反映基本经营的实现程度, 包括企业会计的灵活性和会计政策及估计的恰当性以及会计数据的修正等内容。发展前景分析的目的则是通过分析公司外部环境 (民航业发展前景) 和公司内部资源 (运输企业财务核心能力) 等评价内容, 以达到预测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目的。

三、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则

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则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全面性原则。对民航运输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综合采用各种指标和技术, 结合行业特点, 兼顾各类因素。二是客观性原则。对我国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 要从实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 切忌出于某种主观动机去挑拣、修改数据, 反对主观臆断、结论先行, 反对搞数字游戏的报表分析。三是相关性原则。财务数据之间要彼此相关联, 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四是可比性原则。尤其是航空业受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 指标的内容容易受其影响, 应将指标调整为同一口径再做比较。五是灵活性原则。分析方法和分析体系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四、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其一, 经营战略分析。具体如下:

(1) 航空公司运营情况分析。第一, 规模增长态势分析。2007年是我国民航业辉煌的一年, 各种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民航“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2008年是世界民航业负重前行的一年, 我国民航运输增速大幅放缓, 总周转量及货邮运量增速均创12年来的新低。2009年金融危机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民航运输形成重大冲击。第二, 航空运输经营效益情况分析。从上市航空公司年报中可以看出, 航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客运收入, 但是成本波动给航空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2008年油价的暴涨导致多数航空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负, 尽管有些其他投资能弥补一些主营业务的亏损, 但是仍是杯水车薪。因此, 较好的成本控制和较高的客座率是取得较好盈利的关键因素, 高于预期的航空运输需求和成功的成本管理对赢利的贡献更大。

(2) 航空公司竞争战略分析。从行业内来看, 如果按照旅客运输量的规模, 可以把我国现有的航空公司划分为三大阵营。中航、东航、南航这三大国有控股的航空公司集团定义为第一阵营, 把海航、上航、深航、山东航、川航等定义为第二阵营, 那么, 以奥凯、春秋为代表的民营航空公司则可视为民航“第三阵营”。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资料, 从2008年我国航空公司总周转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深圳航空公司增长最快, 达到22.94%, 上海航空公司也出现一定增长, 但三大航空集团和海航均出现负增长。随着中小型航空公司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 增长率不断创出新高, 其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上升, 而大型航空公司 (集团) 虽然仍占主导地位, 但其份额则趋于下降, 我国航空运输市场集中度也趋降。

其二, 财务状况分析。具体如下:

(1) 传统三维财务比率分析。传统的三维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方法。通过计算比较得知, 民航运输企业的流动比率较低, 远远低于一些生产制造业流动比率等于2的标准, 民航的产品是旅客的位移, 其营业周期短, 所以流动比率低。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接近, 主要是民航业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小造成的。从现金比率可以看出现金资产比重占流动资产的大部分, 更进一步说明了航空业存货少的特点。民航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很高, 其持有的资产, 如飞机等, 抵押变现价值大, 客观上对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了保障。资产负债率高的这些民航运输企业往往有很强的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保障倍数, 其债务政策的风险并不大, 企业能一直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 长期负债可以延续, 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资产负债率高但是举借新债并不十分困难。

(2)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由于传统分析体系存在“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未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未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等局限, 因此在构建民航运输企业财务分析模式中使用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设计财务分析体系。

第一, 管理用财务报表与标准财务报表的比较。

如表1、表2所示。管理用资产负债表要求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重分类, 分为经营性和金融性两类。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具体到航空公司是指给旅客提供飞行位移时涉及的资产和负债。金融性资产和负债是指筹资或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额外现金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和负债。

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反映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通过经营活动盈利是企业的目的, 也是增加股东财富的基本途径。所以民航运输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提供服务, 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票款收入。金融活动的目的是筹集资金, 筹集资金的目的是投资生产经营, 而不是投资金融市场获利。利用投资的剩余部分返回资本市场上取得金融收益, 不是企业的经营目标。

第二, 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净财务杠杆

其中: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

权益净利率的各影响因素对其变动的影响程度, 可使用连环替代法测定。

(3) 资产质量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来分析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资产质量情况。民航运输企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的行业, 退出门槛很高, 也表明面临的技术风险大。此外, 为了使其技术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还必须将经营活动赚得的现金流量不断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 加大对未来期间的资金需求。民航运输企业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普遍较高, 这点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现金比率也可以看出, 现金比率与速动比率, 甚至流动比率相比差距不是很大, 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资产的现金含量越高, 发生潜在损失的风险就越低, 如果大部分资产由非现金资产 (如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组成, 那么该企业发生坏账损失、跌价损失和减值损失的概率就越大。民航运输企业收入主要通过现金方式收取, 因此并无重大信用风险。应收及其他应收款分散在多家机票销售代理点及其他业务伙伴, 企业对其客户的财务状况作出信用评估, 通常会要求对应收款项提供质押, 对可能出现之坏账计提准备, 所以财务风险不是很大。

其三, 会计运用分析。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 (以下合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 (2010年修订) 的披露规定编制。可以通过阅读并选择相信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 来分析确定民航运输企业会计运用反映经营的实现程度。

其四, 发展前景分析。具体如下:

(1) 民航运输企业外部财务环境。航油成本是航空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伴随国际油价滑落, 国家发改委将航油价格下调, 加上航空煤油进销差价及综合采购成本差价, 国内航空煤油零售价下降, 航空公司航油成本压力将降低。随着我国民航运力规模的持续增长, 在市场需求增长停滞的情况下, 飞机利用效率将明显降低, 这即意味着航空公司单位变动成本将增加, 反映的结果就是运力过剩。民航业拥有大量外币负债, 最近两年汇兑收益也一直是航空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动趋缓, 行业汇兑收益减少, 航空公司盈利水平势必受到影响。

(2) 民航运输企业内部财务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异质性资源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而表现在财务分析上的则是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分析。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方面, 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积累学识, 具有价值特征、资产特征和知识特征。财务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以及财务执行力。

参考文献

民航运输管理 篇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交通运输管理和航空理论、民航运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国家及省、市的民航运输管理部门、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民航运输组织、生产、经营、指挥,商务营运、现场运行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交通运输学、民航运输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民航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民航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信仰马克思主义,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民航运输管理事业,对从事民航生产、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掌握管理学、交通运输学、航空理论、民航运输管理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国家关于民航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民航运输中应用的基本技术;

5.具有民航运输组织指挥、民航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

6.了解民航工程设备及民航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良好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主干学科

工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学。

四、主要课程

航空运输经济学、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与系统、适航维修管理、交通运输学、飞机计划与装载平衡、航空客运与货运、机场运营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签派业务、民航安全技术检查、航空企业财务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基础实践

基础实践包括军训、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部署。

2.专业实践

(1)民航企业见习:到航空公司、航空港进行业务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

(2)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实训:市场营销课程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3)飞机配载业务综合模拟实训:飞机计划与装载平衡课程实训,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

(4)机场离港业务综合实训:民航客运与货运、民航安全技术检查、机场运营管理课程实训,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

3、综合实践

(1)毕业实习: 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参加航空公司、机场公司、民航管理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6周的实习。

(2)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

六、学制 四年

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篇3

上航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航空公司, 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多元投资商业化运营的航空公司, 2002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正式上。成立后的上航面临民航专业高学历员工匮乏的窘境, 当时民航专业院校全部归属民航总局系统, 毕业生主要提供总局系统的各大航空公司, 地方航空公司引进人才比较困难, 也没有引进人才的优势。上航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协商校企合作办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1994年5月18日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航空运输学院, 就此, 在上海乃至全国首家非民航总局系统的专门培养民航运输专业人才的学院应运而生。

目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6次续签了校企联合办学议书, 学院按照民航企业的实际需要,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 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并根据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 实现了民航运输人才培养与民航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专业方向逐步拓展, 专业与产业之间达到比较好的链接效果。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被评为十大“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典型案例”之一, 荣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1. 校企合作办学正成为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航空运输学院, 是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产学合作, 以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三大学科为主体, 培养民航运输专门人才的二级学院。

2. 突出实践创新能力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 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验证。因此, 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 实践教学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 这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能力的培养。成功智力理论认为, 个体成功智力的发展, 包含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和技能的参与, 可以说, 没有缄默知识的参与, 就不会有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 缄默知识的获得是很难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加以传递的, 在很大程度上, 它只能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学习, 从中亲自感受和体验到一些“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的缄默知识, 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重要的知识平台。

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 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 为培训教师和接纳学生实习锻炼的实习基地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 学院还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飞机制造厂、柯莱货运、东方远航物流、春秋航空公司、上海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等单位开辟实训基地, 使学生可通过在机场、航空等企业各个岗位的实习, 亲身感受到了民航运输业的运作方法。另外, 学院的实验中心由于突出的航空知识科学普及的教育作用, 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通过采用产学研交替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实行3+1或2+1+1或2+1学制, 克服了民航教育与民航实践的脱节现象,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如:飞行技术专业, 校企双方通过“3+1”或“2+1+1”模式的探索, 将第四学年的飞行实践教学环节按航空企业的实际要求, 全部安排在海外训练基地进行;空中乘务专业, 校企双方通过2+1模式的探索, 将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公司的培训要求相衔接, 将第三学年的课程全部安排在航空企业进行, 内容包括原先聘请公司方讲授的课程、实习环节以及中国民航局规定的岗前培训等, 尤其可贵的是有登机实习的机会。

3. 实验室建设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从而全方位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为此, 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 通过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 依托校现代工程实训中心, 建立了一批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实验室和交叉型综合实验室, 如航空货站模拟实训实验室、航空物流案例分析室、民航客货运实验室、航空机务CBT实验室、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飞机拆装实验室等, 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 为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锻炼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

4. 职业导向课程设置围绕民航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

目前, 民航企业紧缺的岗位多达数十种, 对各类服务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都有需求。仅航空公司和机场, 就需要空中乘务、国际客运、国内客运、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安检、航空服务、载重平衡、生产调度、市场营销……各类岗位分得极细, 仅技术商务类岗位就多达70几种。另外民航企业技术含量高、设备、技术更新快的特点。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扩充。

从上表工商管理 (航空经营管理) 和物流管理 (航空物流) 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程的统计情况可以发现: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特色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此外, 邀请民航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开发, 如《航空电子设备》、《波音737基础》的双语教学等, 较好地适应了民航业岗位细分、技术更新快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勇: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J].交通高等研究, 2006 (1) :21~22

2023民航运输类专业 篇4

1. 英语水平:民航行业是国际化的行业,具备流利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可以提前进行英语培训或者参加各种英语水平考试,比如托福、雅思等,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 政策法规: 民航行业涉及的政策法规繁多,需要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民航服务、民航管理、气象保障、安全保障、空中交通管理、民航服务等法律法规,特别是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相关规定。

3. 专业技能:民航运输类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专业技能、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比如熟练操作数字化设备和软件、具备航空器设备维修等方面的技能。

4. 沟通能力:在航空服务行业中,沟通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学习与客户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多参加模拟客户服务和拓展训练等活动,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

民航运输行业 篇5

我校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着重培养能够从事民用航空运输经济、商务营运、现场运行管理与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技术的高级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在航空公司、民用机场、民航管理部门、民航科研院所、民航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交通部门, 从事运输生产管理、市场营销, 营运以及电子商务设计与信息管理等技术工作。

运输经济学 (Transport Economics) 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 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20世纪至50年代, 运输经济学还没有什么明显的发展, 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立运输部之时, 运输业得以大力发展, 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民航运输实践进行系统的分析, 并形成完整的航空运输经济学的思想和逻辑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航空运输业是国内外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虽然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都是运输方式, 但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航空运输营运系统中的计划、组织、运行各项工作中都包含了各种经济问题, 航空运输经济学是其他航空运输相关学科的经济理论和基础, 只有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 才能更好的探索各自运输经济的内在规律, 比较圆满和有效率地实现航空运输目标。

航空运输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航空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航空运输经济学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实际上非常广泛, 例如在航空公司的应用包括:航空客货运供需、航空运输成本、航空运输价格、机队规划、航线网络等;运输管制与放松管制是运输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现象, 也是需要航空运输经济学分析和解释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的成熟和完善, 运输经济学应该系统全面地探讨航空运输的外部性, 并且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比如为制定机场收费政策) 和进行机场投资决策时提供理论指导。

1 教学现状及需要创新之处

运输经济学既然在民航领域有如此广泛的应用, 对于我们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在学习交通运输经济学过程中, 重点涉及到需求与供给分析、运输成本、运输价格、运输外部性等多分支内容。供求分析技术和经济研究方法学的很多, 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感觉学的很有意思, 但回忆起来都是理论知识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没有具体的和专业结合的应用, 缺乏航空运输运营的经济性分析, 如航线网络经济性与机队规划经济性等。在对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回访中也了解到他们很想把运输经济学中有关的原理方法应用于航空公司生产实践中, 但总感觉无从下手。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以往使用的教材和专业教学目标均有一定差距, 缺少航空运输产业经济特有规律的阐述, 只是简单套用经济学基本原理, 解释航空运输的普通经济现象; (2) 我国民航业起步晚, 这必然会导致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滞后, 尤其航线网络经济性、机队规划经济性及临空经济方面; (3) 虽然目前有大量基于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航空运输相关问题的成果, 但缺乏系统性、全局性。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很难利用以往教材系统的掌握并理解航空运输经济学, 应用航空运输经济学解决实际航空运输问题的能力较低。

2 改进措施及方法

针对以上提及的航空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有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2.1 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开设课程设计

在原有的运输经济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航线网络经济性分析、机队规划经济性分析以及临空经济分析。航线网络是航空公司的其他工作如航班计划、运行控制、收益管理等的基础, 因此航线网络经济性分析是航空运输经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航空公司的效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飞机作为航空公司战略性的投资、有形而又灵活的资产, 航空公司必须对机队规划从经济效益角度加以评价, 因此机队规划经济性是航空公司经营管理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而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临空经济, 已经成为一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增设了新的课程设计内容弥补了以往教材单一套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航空运输普通经济现象的缺陷, 把重点放在航空运输特有经济现象的分析, 例如网络经济、飞机经济、空港经济和行业管制经济学。以航空运输企业运营和生产为主线, 结合航空运输实践进行了系统地经济性分析。为航空运输的其他领域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航空运输经济问题的能力。

另外, 在航空经营核心问题上, 如航线网络规划, 采取具体案例说明航空运输业中网络经济与运输成本的关系。一是锻炼学生针对网络经济效益与成本问题的建模能力, 二是加强学生对于不同网络的经济性理解。同时结合机队规划中飞机选型问题, 将网络与机队联系一起, 增加了实际应用性, 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大家掌握了很多民航运输领域中的一些专业名词和相关知识, 例如航线、航段和航节、O-D流等;掌握了航空运输经济考核中常用的一些指标, 例如座英里成本、座英里收益、旅客溢出成本等;并将航空运输经济学知识应用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研究本专业综合问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2 理论联系实际, 调动学生兴趣

航空运输经济学课程中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授该门课程时首先要注重实践, 结合一些具体应用实例, 深入理解航空运输经济学方法在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中的实际应用, 在内容上尽可能地用数据展示知识点影响, 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学生对自己未来极可能从事的工作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 尽量将航空运输经济学课程中的各知识点结合航空公司、机场、空管部门中的实际案例加以阐述, 让学生们感受到这门课程与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 就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核心问题上,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 即锻炼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总结语

民航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探究 篇6

一、民航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民航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 民航运输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达到八个百分点。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发展的重要设施, 构成城市发展的重要枢纽, 也是航空运输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 民航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如下:

第一, 民航运输业有效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民航运输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从技术发展与进步的角度分析, 民航运输业综合了先进的科技装备, 相对其他运输方式来讲, 更具便捷性与灵活性, 因此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着一定的优势[1]。另外民航运输业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尤其是国际间交流与沟通的增多, 其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现今已经逐步发展为充分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组成部分, 其发展壮大有效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完善, 同时加快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促进了城市消费及整体经济的发展。

第二, 民航运输业能够有效提高经济体系的整体运转率。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区域内部交通网络尤其是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形成, 实现了客运与货运的有效统一, 因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部经济体系的整体运转效率。

第三, 民航运输业能够充分改变区域内部经济结构布局。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场及城市附近多种经济功能的有效结合, 使得区域内部服务业、商业与工业等不断与居住区融合, 推动了城市人口分布、产业分布的变更。

第四, 民航运输业有效推动了区域内部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民航运输业所形成的区域内部商业、服务业等的结合倾向使得区域内部及外部的辐射范围增大, 使其一方面有效吸引了多方资金与技术支持, 另外还推动了区域内部的多种经济力量的有效扩散, 从而活跃了区域经济环境与经济活动,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 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充分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升级。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地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强化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实现有效转型。

二、民航运输业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的路径选择

民航运输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民航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依赖性显著高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在民航运输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比如民航运输的比例相对较小、周转量较小、市场开发机制不成熟等[2],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推动民航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

首先, 推动不同产业的有效融合。只有实现多种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以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产业的融合一方面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产业创新, 另外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推动市场优化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进而促进企业内部实现产权结构的调整, 促进企业内部组织机制与结构的创新, 提升企业及不同产业的竞争力, 推动消费与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因此民航运输业应该充分实现多产业的融合, 比如与旅游业的融合、与餐饮服务业的融合等, 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户, 进而推动民用航空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的显现。

其次, 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形成进而促进整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民航运输业的产业链条需要以产业集群为中心, 将之氛围民航货运与民航旅游客运两部分。由于民航运输业的主体部分表现为旅游客运, 因此可以将民航客运与旅游、酒店、餐饮等结合起来, 进行兼并、合作或者分销渠道共享等, 实现产业链条的多元化发展。民航运输业与旅游业联系起来, 能够实现多种产业内部资源、服务、资金的有效配置与结合, 进而推动多种产业结构与产业形势的结合。另外, 还需要注意民航货运的发展, 强调货运代理、货物运输、航空仓储等环节的综合发展, 以推动多产业的结合以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最后, 重视机场作用的发挥, 强调机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机场作为航空运输业的基本载体, 其所具备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等对多种生产力要素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机场依托民航旅游客运形成的航空也与非航空业, 大型机场作为多种国际活动的中心所形成的周边服务费、机场费等费用的增加以及以机场为中心所形成的周边餐饮服务业、商品零售业等的发展, 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 机场依托所在区域形成的包括物流配送、仓储采购、展览展销、出口加工等形成的延伸性企业的发展以及以机场为分点形成的国内国际市场的连接渠道、进出口贸易业务等, 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民航运输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受内外部条件限制以及不同产业优先发展次序等的影响, 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强调不同产业的有效融合, 推动多种产业集群的出现及发展, 并最终以民航运输业为基本突破口, 依托机场这一基本载体, 从根本上推动多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进而实现民航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薛泽海.民航运输业反哺国民经济发展初论[J].空运商务, 2011, (16) :4-6.[1]薛泽海.民航运输业反哺国民经济发展初论[J].空运商务, 2011, (16) :4-6.

上一篇:资金融资下一篇:概念转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