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考试系统设计

2024-05-15

培训考试系统设计(精选十篇)

培训考试系统设计 篇1

1.1 运行环境

系统运行环境由服务器+客户端组成。统一接入内部办公网, 即可在任何具体办公网络的岗位进行系统的使用。

1.2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部分。下面分模块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交互页面设计;试题设计;数据库表设计;用户权限设计;功能代码开发;用户手册编写。

(1) 交互页面设计。交互页面应以整洁、简单为基本原则, 以表格为基本元素进行设计。答题环节则主要以复选框形式设计, 方便用户答题, 以友好用户界面增强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并可辅以超链接至课程学习系统等常用相关页面供考生使用。

(2) 试题设计。试题以客户题为主, 可根据用户需求适时加入主观题部分。主观题部分应设计有人用评卷功能, 并显示参考答案辅助评卷。就客观题而言, 主要有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根据各运行科室分课程采集客观题, 并对客观题按数据库列表形式录入。以单项选择题为例:第一列为试题编号并设置为主键确保唯一性, 第二列为题目, 第三至第六列为选项, 第七列为正确答案, 第八列为所属课程, 第九列为难易程度, 第十列为题目选择标识。多项选择题与判断题与单选题类似设计即可。

(3) 用户权限设计。系统用户角色分为考生, 兼职教员, 管理员。各用户角色分别拥有不同权限, 这需要在数据库用户表中添加标识字段加以标识。

(4) 用户手册编写。成熟的系统应有完善的用户手册, 使用户能对该系统所有功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后续使用中进行查阅。用户手册应随系统开发版本和功能的更新及时更新。

2 系统实现设计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 应由系统主登录页面, 包括管理员、教员、考生均可从此页面登录, 采用密码认证方式, 系统根据选取的登录页面登录至管理、考试、查询等功能页面。

考生输入验证信息登录后, 选择考试科目, 考试级别, 即可进行相应试题生成并进行考试, 考生交卷后, 系统进行自动判断并显示分数, 若含有主观题, 则需要教员登录进行人工判卷, 最终考生的考试记录和分数将存入数据库。

2.1 各功能分解设计

(1) data.asp。Data.asp文件主要实现数据库的连接功能。可方便其他功能页面连接数据库时引用。

(2) default.asp。该页面为系统的首页, 提供系统入口。在此页面可实现用户的登录和注册引导。利用表单域获取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 提交给处理页面进行处理, 反馈结果, 并连接至相关页面。

(3) register.asp。该页面实现用户注册功能, 用户填写所需的注册信息, 该页面进行预处理, 检测数据库用户表中是否有冲突信息, 若无冲突信息则写入数据库用户表, 有冲突则提示用户冲突项, 更正后重新执行注册代码。

(4) select.asp。该页面实现用户登陆考试系统后进行考试科目的选择, 考生信息的核对, 提供信息给考试页面生成试题。

(5) test.asp。该页面为考试页面, 实现条件实现随机试题的生成, 并对考试时间进行提示, 在预设时间点对考生给予时间提醒。

该页面使用Randomize产生0-1间的随机数, 用于控制系统对试题的随机选择。

考试结果页面, 考试结束后若仅有主观题, 则系统自行进行判卷, 反馈考试结果, 并对考试记录和分数进行入库操作。

2.2 关键算法介绍

系统设计过程中有三处关键算法。

第一个是如何实现在随机选题。随机选题使用常用的rnd () 函数, 在使用该函数前需使用Randomize产生随机因子。

第二个是保证随机选题不重复。为解决该问题, 设计使用在题目表中开一列ifselect字段来标识是否已经进行过该题的选取, 若为0则表明为选取, 代码选择该题, 若为1, 则跳过。再每次生成考卷后都将ifselect赋值为0, 以便下一用户选题。

第三个是如何将test.asp中所有试题ID号传到result.asp中。因为试题数是变值, 用一般的使用变量方式行不通。可采用将id号以逗号分隔存在字符串变量中, 然后到result.asp页面中用split () 函数拆开存放到数组中的办法进行解决。

2.3 显示结果

如图1所示。

3 结论

企业培训系统设计 篇2

条件反射理论:也称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学习在两种刺激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会判断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

强化理论:也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著名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钠创立并发展,它认为学习是在反应与奖赏(或惩罚)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如奖赏的强度、奖赏的次数、反应与奖赏之间的联系等都是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和心智操作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学习不一定是联结的结果,个体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别人的行为进行学习。70年代“行为塑造技术”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克瓦特指出,社会学习理论与其他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它首先改变的是人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而导致态度的改变,传统的学习理论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改变的是人的态度,通过态度的变化促进行为的改变。

目标设定理论:源于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德鲁克创立的目标管理法。目标的特征:目标要具体;员工应参与目标的设置;目标完成过程中应有反馈;员工之间要为实现目标而相互竞争;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必须是可接受的。目标可以作为一种刺激来诱发人的行为,强调学习个体的主动性。

培训迁移及其测定:指个体在工作实践中对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程度。培训迁移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学员在训练中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更要关注如何将习得行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且在一段时间后保持下来。一般认为,培训设计、受训者特征和工作环境是影响培训迁移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自我效能低的学员即使掌握了培训中所教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有效地应用他们;成就动机也会影响受训者的培训迁移效果。支持性组织气氛是影响培训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又以领导反馈、同事支持、时间支持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2、培训的基本过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培训实施过程,最后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3、对组织人力资源现状的评价与分析

1)考察组织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所要求的人力资源供应。

2)考察组织能够获得的人力资源供应及其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需求。

3)评价与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现状的常用指标。

计算机考试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 考试系统 系统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养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向全面提升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过渡,相应的授课环境从教室转移到计算机机房,因此,对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测试应该从人工批阅电子试卷向基于真实操作环境的计算机上机考试转移,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基于真实操作环境的计算机考试系统。

1.需求分析

通过多年来对上机考试活动的了解,实际参与及调查和研究,能够分析出通过计算机完成上机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主要活动:

(1)命题活动

命题者根据实际授课情况确定此次考试的题型、考试范围和标准答案等,将试题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试卷并排版印刷。

(2)考试活动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考试。涉及监考教师对考生身份的检查、考卷的分发和上交等工作。计算机考试系统研发成功之后,这些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完成。

(3)批卷活动

首先,批卷教师根据考生上交的试卷情况完成试卷批阅工作。其次,教师完成对考生成绩信息的计算、统计和保存。计算机考试系统研发成功之后,这些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完成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

通过对计算机上机考试主要活动的分析,能够确定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图。计算机考试系统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2.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首先进行概要设计,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接口信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目标系统的功能模型。计算机考试系统结构图如下图2所示:

3.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二维表设计是系统实现和编码的数据基础。系统要设计的表很多,主要包括题库表、用户表、试卷表、学生试卷表等。以下列出两个主要的表:

(1)用户表

4.结语

根据计算机考试的实际需求设计的计算机考试系统能够完成基于真实环境的计算机上机考试、计算机自动批卷、用户管理等功能,具有考试周期短,批卷效率高,减少错误发生等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计算机练习和考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吴文辉.网络考试系统设计[J].软件,2014,3.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篇4

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如何使用JSP开发一个实用的在线考试应用系统。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考试可以说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课题。在线考试基于网络环境, 试卷是从服务器的数据库抽取试题后动态生成的, 考试者所选择的答案通过网络传输而记录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考试者提交试卷后, 经计算机自动批阅, 便能立刻看到自己的成绩。为了使在线考试做到规范, 试卷对每个考生来说, 试题和题量都是相同的, 但各试题出现的顺序基本上是不同的, 且答完的试题不能再更改。

第一章Java技术

Java是一种简单易用、完全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的主要面向Internet的开发工具。最新的Java Server Page技术的推出, 更是让Java成为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首选开发工具

1.1 JDBC。在JSP中将使用JDBC来访问数据库。JDBC是一种规范, 它让各数据库厂商为Java程序员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访问类和接口, 这样就使得独立于DBMS的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和产品成为可能。只要是能够使用ODBC访问的数据库系统, 也就能够使用JDBC访问了。

JDBC可做三件事: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发送SQL语句;处理结果。

1.2 SQL语言。无论是哪一种关系数据库, 从Oracle到DB2到Sybase再到MS SQL Server, 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语言的子类型包括:数据处理语言 (DML) 、数据定义语言 (DDL) 和数据控制语言 (DCL) 。下面是在Java和JDBC中常用到的一些数据处理SQL语句:SELECT在数据库中依据某一种规则查询数据;INSERT向数据库中添加一行数据;DELETE删除数据库中的某一行数据UPDATE改变数据库中已有记录;数据定义语言DDL完成定义数据库的结构, 包括数据库本身、数据表、目录、视图等数据库元素;CREATE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元素;DROP在数据库中删除一个元素;数据控制语言DCL完成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权限的任务, 如:GRANT设置某一用户或用户组可以某种形式访问数据库中的某一元素。

REVOKE去掉某一用户或用户组可以某种形式访问数据库中的某一元素的权利。

1.3 JSP的语法和语义。1.3.1指令。指令一般来说有如下的形式:<%@directive{attr="value"}%>。1.3.2脚本元素。在JSP中, 主要的程序部分就是脚本元素, 其中包括三个部分:声明 (Declaration) 、表达式 (Expression) 和代码 (Scriptlet) 。所谓脚本代码, 就是Scriptlet, 也就是JSP中的代码部分。语法为:<%scriptlet%>。1.3.3动作。动作可以影响输出的文本流, 使用、编辑、建立对象。在JSP中, 有一些基本的动作, 用户可以添加自己的动作。id属性和scope属性是每一个JSP动作都具有的属性, 其中id表示一个动作的名称, 而scope则表示一个动作的作用域。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硬件环境。本网络系统服务器端的配置如下:处理器:Inter Pentium 4 1.6GHZ或更高;内存:256MB;硬盘空间:80GB;显卡:SVGA显示适配器。

用户端:处理器:Inter Pentium 166MX或更高;内存:32MB;硬盘空间:1GB;显卡:SVGA显示适配器。

2.2软件环境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协议:TCP/IP;Web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5.0/Personal Web Server;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 5.0以上。

用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98/ME/2000/XP;网络协议:TCP/IP;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2000;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 5.0以上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

第三章详细设计

3.1系统框架介绍。在线考试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和一个公用模块组成, 两个功能模块即系统管理模块和考生在线考试模块, 一个公用模块即数据库连接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员登录、题目管理、考生信息管理、添加管理员和成绩统计五个功能模块。

3.2系统管理模块。3.2.1管理员登录。输入管理员的工作证号和密码, 系统验证是否有效。系统将自动从数据库中的管理员信息表中判断是否存在相同的管理员工作证号和密码。3.2.2添加管理员。对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 即本系统的高级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系统管理员, 输入要进行添加的管理员代码和密码, 便可在数据库管理员表中添加此用户。以后此用户便可根据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3.2.3考生信息管理。对考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输入准考证号, 姓名, 学号和部门号, 即系统管理员添加考生的信息, 添加的信息有准考证号, 姓名, 学号和部门号。所有信息被系统取得后都将添入考生信息表中, 经过注册的考生, 可以使用他的准考证号和密码登录网络考试系统, 进行在线考试。这里系统将考生登录的密码默认为准考证号。3.2.4题目管理。对考试题目进行维护, 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对考试题目的添加和修改功能。3.2.5成绩查询。对考生成绩进行查询, 管理员输入考生的准考证号, 单击“查询”按钮, 如果数据库内存储着该考生的信息, 那么将显示该考生的成绩。

3.3考生在线考试模块。这是在线考试系统第二个主要的功能模块, 它实现了用户登录、信息确认、考试、自动出题和自动判卷的功能。3.3.1考生登录。与管理员登录的页面是一样的, 需要身份的验证, 考生的权限比管理员的要低, 所以只能进入到在线考试的页面。3.3.2自动出题。考生登录成功后显示考生信息, 同时提示考生马上考试和相关事项。考生点击“准备好了”进入考试页面, 自动出题页面完成考生考试功能, 它实现随机出题、防止刷新页面 (通过Java Script来实现) 、超时处理 (通过调用Servlet来实现) 和考试时间显示 (通过Java Script实现) 等功能。考生进入答题系统的时候一次生成。采用Cookie存储用户登录时间和url, 比较url如果发现相同值则认定用户登录之后刷新了页面, 抛出错误处理。用户登录系统答题时间超过预定时间后会显示答题超时, 采用Servlet处理。在用户答题过程中, 要实时地显示考生答题已经消耗的时间, 并且在临近交卷的时候给出提示, 利用Java Script来实现。3.3.3自动判卷。根据考生考试的答题情况, 考生点击“提交”按钮后, 自动计算出考试成绩, 并显示出来。

3.4数据库连接模块。在本系统中, 写入数据库连接文件, 这样在程序运行时如果环境发生变化, 可以方便地修改数据库配置。Java Bean是一种基于Java的软件组件。在考试系统中, 我们通过使用编写Java Bean来读取数据库连接文件。系统用于连接数据库的Java文件名为exam.java, 这是系统的关键部分。

结论

在线考试系统的难点:a.数据库设计中, 使用存储过程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JDBC允许程序通过实现Callable Statement接口的实例对象来调用存储过程, Callable Statement对象可以声明输出参数, 以供存储过程放置返回结果。Callable Statement接口为输入、输出参数的声明以及存储过程的调用定义了统一的接口。b.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除了用户身份认证, 一些页面需要限制未经登录的访问。在JSP程序中, 要合理地使用Cookie或Session, 可以实现跨网页的数据共享, 具有有效时间。例如, 可以将登录数据写入Session对象, 在用户浏览受到管制的网页时, 都能先检查Session对象中保存的数据, 从而判断用户是否可以浏览网页, 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晓东.JSP软件工程案例精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68-321.

[2]周绪.SQL Server200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78-142.

[3]吴其庆.JBuilder9编程思想与实践[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30-156.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篇5

第一章

1、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

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6、如何区分ID1和ID2?

区分基点: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ID1:第一代ID模式的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理论基础。

ID2:第二代ID2模式标志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

1、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3、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将教学活动索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散打领域。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感知

准备、创新、机械动作、适应、有指导的反应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6、编写教学目标的ABCD模式,并能在具体例子中区分A、B、C、D;

(1)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2)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3)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4)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第三章

1、学习需要的定义;

定义: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2、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

(1)内部参照分析法

(2)外部参照分析法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主要依靠视觉、听觉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

(2)前运演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客体永久性,能够运 1

用思维方式来接触外部世界,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动作,智慧技能的学习。如模仿、动作重复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认识方面已逐步由简单到复杂,能够对较为复杂的行为进行学习和运用。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这一阶段的人已经具备自我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人生观、态度观,能够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应的动作、技能。

4、认知结构的定义;

所谓的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够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7、学习动机的定义;

定义:所谓的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8、Keller的ARCS模型;

(1)A即注意力(Attention):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2)R即关联性(Relevance):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近。

(3)C即自信心(Confidence):教学中应提供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4)S即满足感(satisfaction):每节课都应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

10、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1)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2)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

(3)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

(4)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5)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的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6)学习目标多样化

(7)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第四章

1、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指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先行组织者的定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主要阶段)

(1)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要比原有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含水平,并且能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阶段1:呈现先行组织者

a.阐明本课的目的。

b.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确认在阐明的属性;给出例子;提供上下文。c.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

阶段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

a.使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

b.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

c.保持注意。

d.显示材料。

e.演讲、讨论、放电影、做实验、和阅读有关的材料。

阶段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a.使用整合协调的原则。

b.极的接受学习。

c.示新、旧概念(或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

3、支架式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理论来源、最近发展区的定义、主要步骤)

(1)理论来源:这种教学策略是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2)最近发展区的定义: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3)主要步骤:

①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②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③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④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谈论。

⑤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7、CSCL的主要形式;

(1)实时同地CSCL,(2)非实时同地CSCL,(3)实时远距CSCL,(5)非实时远距CSCL,第五章

1、学习环境的定义;

(1)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

(2)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维持的情况和条件

(3)学习环境是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4)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2、教学媒体的特性;

(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

3、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和方法;

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学习者特征(4)依据教学条件

方法:(1)问题表(问卷式)(2)矩阵式(3)算法式(4)流程图

4、学习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5、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的主要作用;

(1)作为课程学习的资源工具

(2)作为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信工具

(4)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

(5)概念图工具

(6)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第六章

1、教学评价的定义及功能;

(1)定义: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

(2)功能:①诊断功能②激励功能③调控功能④教学功能⑤导向功能

2、教学评价的分类;

(1)安评价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略。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尤略。

自身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其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2)按评价的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而正常的教学活动未纳入轨道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如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小测验,相对进行得比较频繁。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3)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评价做“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定量评价: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3、评价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1)完整性和规范性

①教学目标的阐述,②学习者特征的分析,③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④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⑤教学过程的设计,⑥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⑦总结和帮助

(2)可实施性

①时间因素,②环境因素,③教师因素,④学生因素

(3)创新性

4、教学系统设计形成性评价的6个阶段;

6个阶段:自我评价、专家评议、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以及进行中的评价。

第七章

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2)类型: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与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教学游戏型和资料工具型等类型。

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1)项目定义,(2)教学设计,(3)系统设计,(4)脚本编写,(5)数据准备,(6)软件编辑,(7)试用评价,(8)形成产品

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根据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的一般规律,结合网络课程的特点,可以将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归纳为8个步骤:

(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开发网络课程,首先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和需要,明确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

(2)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作为完整的网络课程,应具有通常所要求的一般模块和栏目。

(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确定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建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网络课程的系统结构。

(4)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将每一教学模块划分成若干个栏目,并规划好它们在屏幕上的具体位置。

(5)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根据具体情况,详细说明每一屏幕的呈现方式和链接关系,编写成脚本卡片,并收集有关的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选择网络课程的开发语言和编著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根据脚本卡片建立网络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片段模型。

(7)开展教学实验,进行评价修改。利用已经完成的片段模型,设计教学应用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之后进行评议修改。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6

关键词:在线考试系统;B/S;C/S

一、系统分析

(一)在线考试系统一般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一个JSP与数据库结合的典型系统,该系统下考生所答的试卷就是一份虚拟试卷。一份考卷就是由若干题型、每个题型包括若干个题组成的,每个题型都有从易到难的层次梯度。

从不同身份权限角度来给系统分块,本系统由管理员和用户两个模块组成,所以本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管理员(或者教员)对题库和考生进行管理,对试题进行增加、删除、改题,对考生信息进行管理。要注意的是,鉴于考试环境一般为机房,考试者之间的距离很近,为了使在线考试更规范,对于每个应试者来说,试卷的试题和题量都应是相同的,但试题并不相同。

用户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该功能下,考生可以对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在线考试,该功能下,考生对虚拟试卷进行答题;成绩查询,该功能下,考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

(二)系统功能模块

1.服务器端

生成试题:负责从题库中随机产生当场考试的相应试题。

考生监控:负责在考试期间管理监控各考生的考试状态和答题时间。

试卷回收:负责在考试结束后,将考生提交的答案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试卷评分:负责自动评出提交试卷的分数(客观题)。

2.客户端

登录服务:负责用户的登录输入,与服务器端的验证,如果是重登录的,需要输入重登录密码。

题目下载:负责从数据库中读取试题数据,并下载到客户端。

用户答题:负责在客户的浏览器中显示下载的相关题目,供用户答题。

答案上传:负责将客户所答题目的答案上传到服务器端。

数据库连接服务:负责从各共性服务层模块接收相关数据库连接、查询、修改等服务并返回相关数据。

数据访问层异常管理:负责数据库连接服务出现的异常。

二、系统设计

(一)在线考试模块设计

1.考生登录模块

在客户层中,考生通过主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与密码。

在Web层中,将从用户输入处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与从业务层返回的相应用户名和密码作字符串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入考试界面,否则做出错处理,重新登录。

2.答题模块

(1)选择题:

在客户层、浏览器中显示每个考生所对应的考试题目,要求考生输入考试答案。

在Web层,JSP负责从业务层中获得题目,并将题目组织在一起显示在客户端上。

在业务层中,获得与数据库的连接并取出选择题的题目。

在企业信息系统层(EIS)中,对应的是数据库中choose表格。

(2)word题:

在客户层、浏览器中applet的textarea区域显示word题的要求,利用applet的数字签名技术,并且突破访问本地文件系统的限制,打开word答题。

在Web层,利用servlet的文件上传和下载技术,将读出的word文档下载到本地磁盘中。

在业务层中,获得与数据库的连接,并且取出word题目,word题以二进制流的方式将word文件存入数据库中。

在企业信息系统层(EIS)中,与之相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word表格。

3.答案上传模块

在客户层、在浏览器中点击提交按钮,将答案提交到相应的页面。

在Web层中,将考生提交的答案提交到相应的javabean组件,并且在客户端显示提示信息。

在业务层中,将提交的答案存放到相对应的数据库中。

在企业信息系统层(EIS)及数据库中的students表格中,有两个相对应字段用来存放该用户所对应的提交的答案。

(二)在线考试数据库设计

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的数据库产品,较流行的有oracle,SQL Server,Mysql,Access等,oracle数据库多用于大企业中,稳定性最好,但价格也较高,且系统要求也较高,而Access数据库不支持网络功能,一般只对个人或小型的系统适用,而对于本系统来说,采用SQL Server则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SQL Server是微软网络数据库的主打产品,支持网络功能、日志记录等多种方便的服务,并且有着较为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管理。

(三)在线考试数据流程

考生首先进入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将该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考生表的用户名和密码一一核对,如果存在该考生且登录,则弹出一个考试的主页面正常进入考试,并将该考生置为考试状态,否则跳到出错页面并要求考生重新登录。

三、系统实现

在实现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不同角色的目的和操作不同,所以设计各界面时,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如何更好地用简洁的界面完成复杂的工作,设计了较简单的菜单选项但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功能。由于采用B/S开发模式,所以只要能够联网,就可以使用本系统。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对管理员和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更方便。

目前,网络应用软件主要有两类运行模式:Client/Server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但是Client/Server模式升级麻烦、难于维护,Browser/Server模式是最近随着Internet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与Client/Server类似,客户端是一个标准的浏览器,Web Server在服务器端,而Web Server与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的结合紧密,它已不再局限于网络查询,甚至很多部门的业务管理都使用这种模式。

此外,在线考试系统的软件也会经常更新升级,软件产品本身就是一个要经过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2版.北京:华大学出版社,2007.

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篇7

关键词:考试,自动组卷,B/S,实践,项目

1 引言

随着无线技术与3G、4G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教育领域, 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信息教育发展的巨大潜力。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使用传统考试模式, 每次考试都要经过出卷、考试、披卷、录成绩和试卷分析这几个阶段。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 尤其是对相同专业、相同教材、相同知识点的内容, 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迅速发展, 传统考试模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在线考试模式。在线考试系统采用无纸化方式, 利用网络优势和计算机存储空间, 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考试, 系统自动对试卷进行评判, 评判结束把成绩存入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名、汇总, 最后根据成绩进行试卷分析。此种考试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考试阅卷、统计、试卷分析等工作都由计算机承担, 大大的减轻了教师对考试管理的工作, 提高了考试效率和教学水平;二是试卷根据题库中的题目自动组卷, 因而避免了学生作弊和试卷泄露等问题的发生, 从而真正的实现考试的公平与公正;总之, 使用在线考试系统可以缩短考试周期,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考试成本, 增强考试的客观性。

2 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在线考试方面起步比较早, 目前己经投入使用的考试系统有很多, 如美国TOFEL、GRE等考试, 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参加考试, 还有思科、微软等大公司的国际认证考试, 这些考试系统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使用者。随着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迅速发展, 对于试题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自动组卷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实用考试系统层出不穷。美国Novell公司在1991年应用了CAT进行认证考试, 使考试的人数超过了百万人次。美国从1993年开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采用自适应考试模式, 逐步减少传统的以纸笔为基础的考试模式, 同时面向全国推出了“高级就业计算机科学考试"、“计算机文化考试"和“专业领域考试"三类考试。在美国, 各种认证资格考试都采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澳大利亚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局已于1995年4月建立“澳大利亚教育网", 该网络包括了全部高等院校, 而且还覆盖全澳大利亚所有的中小学校。在英国, 由英国计算机学会BCS和IDPM分别组织计算机考试, 并普及到英联邦及其它国家。综上所述,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把计算机考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在我国, 考试系统起步比较晚, 但发展也比较迅速。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师在试题库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许多高校和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到课程的试题库研制工作中去, 在试题库的模型建立、框架结构和选题算法上都获得了进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制的在线考试系统现已在全国大多数高校普及, 很多教师都用该系统进行课堂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

目前网络考试模式主要有二类:C/S模式, B/S模式。 (C/S) 模式的考试系统, 不便于更新、升级和维护, 功能实现上也比较繁琐, 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也比较差, 难以满足复杂组卷条件的要求。组卷速度慢, 组卷成功率低, 很难适应目前考试形式。

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 属于“瘦”终端类型, 其扩展性好, 便于后期维护。所以, B/S是开发该系统的最佳选择。本文采用ASP.NET技术实现基于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开发。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需求分析。从用户分析和具体需求分析两方面对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当前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的现状, 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 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为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2) 考试系统模块确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需求, 选择合适的题目加入试题库, 然后将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类, 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成分分析。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题库管理模块;自动组卷模块;试卷评判分析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可以实现试题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自动组卷模块利用多参数边缘法将试题随机抽取生成试卷;试卷评判分析模块实现阅卷、录入成绩、对成绩汇总并生成试卷分析。

(3) 系统呈现。依据学习内容分类框架, 设计出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3.2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查阅移动学习相关的文献, 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重点考察在线考试系统设计的研究现状, 总结现有考试系统设计的缺陷与不足。查阅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中国知网 (CNKI) , 以“在线考试、程序设计”为检索关键词, 对十多年来 (2000-2013) 国内优秀硕士论文、期刊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了解研究进展。二是通过网络资源、专著等, 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 为研究的深入作好准备。

(2) 调查研究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在线考试系统需求情况, 采用自编的“在线考试你准备好了吗”调查问卷对我校12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 从学习者对在线考试系统的态度和学习期望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获取相关信息。

(3) 案例研究法。

研究中采用了案例研究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 使用互联网检索在线考试应用相关的典型案例, 进而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总结, 总结出当前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缺陷;其二,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在线考试系统内容设计、一般过程模型的具体应用, 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4 研究特色

4.1 创新

(1) 创新点一:引进多参数边缘组卷技术, 设计出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并对主要功能进行了实现。由于利用了多参数边缘组卷法, 使得在试卷组织过程中, 知识点分值分布合理, 不会出现知识点扎堆的现象。解决了同时满足题型、知识点、难度系数三个因素进行抽题的组卷问题, 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2) 创新点二:原型系统采用B/S结构, 并通过考试系统单点登录的方法, 有效的防止了考生作弊现象。

(3) 创新点三:采用Ajax技术对在线考试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在线答题功能模块, 使考生答题更顺畅, 交卷更方便。同时也缓解了服务器的巨大负担, 提升了在线考试的成功率。

4.2 重点难点分析

(1) 分析了解组卷技术理论基础, 对多参数边缘组卷技术做了细致的研究;

(2) 了解国内外关于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在线考试对学习的影响。掌握在线测评的关键技术, 对考试平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测试;

(3) 对在线测评系统的环境与可行性进行分析, 并针对系统的设计原则做了探讨和研究;

(4) 对基于B/S的在线考试系统做了系统设计, 给出了理论模型;

(5) 完成了部分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 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5 结论

本系统应用了ASP开发模型和SQL数据库管理系统, 采用了B/S体系结构, 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稳定可靠、自动组卷等特点。该系统可供多人同时考试,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提高了组卷阅卷的效率和考试的质量, 体现了考试客观公正, 降低了考试成本, 获得了很多院校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总之, 本研究中把多参数边缘组卷技术应用于考试系统的设计, 来实现学习者在高效率的学习, 也为考试系统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一定的社会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童小念, 季建安.基于ASP.NET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 2005, (5) :51-53.

[2]何健雄.基于JZEE的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6.

[3]洪峰, 吴云飞.Ajax技术优化在线考试流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3) :56-61.

[4]宋小波.基于Ajax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 2007, (19) :7-8.

[5]徐红勤.Ajax在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 2007, (S1) :349-350.

[6]廖瑞华, 文海英, 胡英.《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自动阅卷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3 (1) :103-106.

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篇8

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考试系统,教师运用本考试系统可以准确、高效地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系统采用分层的结构设计。程序结构分为3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1.1 表示层

表示层也就是用户界面,本考试系统设计两类界面,一是系统管理界面,教师管理员对考试试题进行增加、删除、更新等操作,另一个是系统应用界面即学生考试页面,学生用户使用该界面进行考试,检查自己的学习成绩。

1.2 业务逻辑层

整个系统需要处理几个方面的数据,一是考试科目数据,例如: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应用等科目,另一个是每科下的试题,还有用户信息和考试成绩等。在业务层中建立几个相应的类,以读写和处理有关的数据。

1.3 数据库访问层

本层次就是指的数据库服务器系统。为了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我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访问类,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生成数据库访问类实例来实现。同时使用Access查询对象,对考试系统要使用的数据库访问都转换成调用Access的查询,Access查询是Access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它比SQL Server的存储过程要简单一些。

2 开发技巧

2.1 表示层

表示层含有两类界面,其中之一是考试界面,考试界面有两个主要控件,分别是:列表框(dropdownlist)和网格视图(gridview)。考试界面的使用流程是在列表框中选择考试科目,选择后列表框的选择事件会被激发,通过这个事件建立试题类实例,调用实体类的读取程序,然后生成相应科目的考试试卷。用户就可以进行考试了。这个界面在页面初始化时,将考试科目项目和索引值填入列表框中,用户通过选择科目,调用不同的考试试题。其中的主要代码是:

下拉选单选择事件,用户选择科目后,会引起调用本事件

在初始化试题程序中,通过试题类实例paper,调用它的方法getPaperByID(n)就获得了相应的试题数据集,绑定到grdPaper(GridView)控件,完成了试题展示任务。

试题布局采用的是GridView的模板模式,在模板中事先添加好需要的控件数量,然后设定控件要绑定的字段。

表示层的另一个界面是管理员界面,管理员在该界面下,对试题进行增加、删除和更新。

试题的增删处理没有特别要说的,对于试题的更新方式,采用的是启用GridView中的选择字段,用户在GridView视图中选取要更新的记录,选择事件激发一个绑定程序,将所选记录提交到指定的文本框组中。关键代码如下:

页面中还提供了输入试题编号直接提取相应试题的功能,方便用户使用更新功能。

2.2 业务逻辑层

考试系统要处理的数据主要有3个表:考试科目表、试题表和成绩表。对应这3个表建立3个类模型,负责处理相关业务逻辑和从数据库中读写数据。从上述表示层的内容中可以看到对数据的读取和分析处理都转为一些类实例的使用,这些类都归于业务逻辑层面。

例如试题类代码:

'引用的命名空间

'保存试题

Public Function saveNewItem()As Boolean…

'更新试题

Public Function updateItem()As Boolean…

'上面两个函数方法与删除试题方法(deleteItem)相似,具体

'代码省略。

End Class

2.3 数据库访问层

为数据库访问层建立了一个database类,负责响应对数据库的访问请求。为了获取网站的数据库路径,需要建立一个共享属性,通过网站应用程序Global.asax文件,在网站启动时获得数据库路径信息,生成数据库连接字符串。Database类的公用方法提供具体的访问Access数据库的功能。

提供数据库基本访问的类代码如下:

在文中多次讨论了Access查询对象,它的建立过程是:在Access数据库的对话框中选择查询设计视图,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SQL视图,就进入了查询语句编写器,将SQL查询语句写入其中。例如:

select id,name,answer from exam_paper where id=@id

然后退出保存为“exam_select”,在程序调用该查询时,使用的就是该查询语句名“exam_select”。查询中的@id字符串就是要在调用中替换的参数。这个Access查询也就是存储过程,它比SQL Server的存储过程简单。使用它做数据库访问感觉速度有提高,系统封装得也很好。

3 结语

系统用于测试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考试的形式是单选题。由于采用了分层次设计使得这个系统结构清晰,各个模块相对独立。设计完成后,将其并入到原有的教学网站上,顺利地实现了系统的整合。

参考文献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 篇9

无纸化考试一般是指通过电脑来进行考试。目前有三种形式:

1)单机模式,即每个机子装一套系统及考题,考完收集成绩。

2)C/S模式,即在服务器上装题库,在每台机子上安装客户端程序,登录,抽题,考试,传回服务器成绩。

3)B/S模式,即整个考试系统全装在服务器上,考试端只需打开浏览器(Browser)即可,输入服务器URL即可调出页面登录、抽题、考试、评分、返回成绩等。

目前最流行的是第3种模式,本文采用的也是第三种方式。

2. B/S介绍

2.1 什么叫B/S结构: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r)运行软件。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和改进。主要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和Active X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2.2 B/S结构的特点:

B/S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成本低。但数据安全性问题、对服务器要求过高、数据传输速度慢、软件的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这些缺点是有目共睹的,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例如通过浏览器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或进行报表的应答、专用性打印输出都比较困难和不便。

3. 遗传算法

自适应遗传算法是在遗传算法GA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自适应调整交叉率和变异率被应用到GA中,从而较好地提高了GA的收敛速度。然而,AGA在演化初期存在停滞现象,故将自适应调整交叉率和变异率的方法用于GA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鲁棒性仍具有挑战。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设计目的

无纸化考试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无纸化的课程考试和平时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课程重点的掌握和考试题目的模拟。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学期末考试的一个考试平台,实现无纸化考试的目的,提高考试、阅卷的效率,同时也节约了能源。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4.2.1 登录模块及其权限分配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进入应设置相应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分为管理员账户和考生账户。管理员账户是系统分配的,学生账户可以由系统分配也可以自己进行注册。学生账号的权限相对管理员的小一些,只能进行相应的考题的答卷和保存功能。管理员的权限相对比较大,可以操作所有学生的权限,且可以对学生的账号和一般管理员的账号进行删除,可以对在线人员进行管理、添加考试新闻、成绩管理、考试管理、题库管理、用户管理、以及讨论区的管理。

4.2.2 在线人员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完成在线人员的管理,包括在线人员的整体浏览和用户使用的禁止和开通。

4.2.3 成绩管理模块

成绩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对成绩的查询,根据自己输入的条件进行查询,修改用户的考试成绩以及所有的成绩的排行榜的显示。

4.2.4 考试管理模块

考试管理模块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对考试的试卷的选择。可以选择随机组卷,手动组卷,并且可以实现试卷的查询和管理工作。

4.2.5 题库管理模块

题库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对所有考试题的管理,分为知识点管理、试题检索、题库统计、各类题型的题目管理等。

4.2.6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对所有注册的用户进行管理。包括对教师用户的管理和学生用户的管理。

4.2.7 考试新闻模块

考试新闻模块可以实现考试新闻的发布,考试新闻的查询,以及考试新闻的管理功能。

以上是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系统主要采用了自适应的遗传算法来实现对选择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根据需要分成了五类难易程度,不同的难易程度对应不同的分数。从而优化了每一套试卷的难易程度,使得每一套试题都合理地分布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

参考文献

[1]曾明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在布局子问题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

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0

关键词:网上考试系统,B/S,Internet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络应用的普及和对教育的重视, 各院校各学科的网上考试都具有了必要的使用环境。网上考试系统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考试系统, 教师通过网络对题库进行维护, 查看考生考试情况、统计分数等;考生通过网络完成考试、分数查询等操作。但是, 目前国内的一些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教学, 不能单独作为考试平台。另一方面, 我们所在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已开设了多年, 但尚在沿用传统的考试形式或者是使用单机版的考试系统。基于Web的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就是基于上述目的开发设计的。

1 系统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开发平台

目前, 网络考试软件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类:C/S和B/S模式。C/S模式是客户机和服务器模式, C/S模式的优点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 服务器压力小, 系统相对安全稳定;缺点是维护、升级比较麻烦。B/S模式是浏览器和服务器模式, 所有的管理系统程序都在服务器端, 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任何程序, 用户只需通过客户端浏览器登录服务器端上的继续教育网络考试系统就可以进行考试。B/S模式优点就是提供了一种远程考试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 不同地域的考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参加考试。缺点是服务器负担较重, 而且考试容易受网络状况的影响。本网络考试系统应用了Active Server Page技术, 采用了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 编程所使用的语言是C#。

2 系统功能

本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希望能够实现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命题、组题、答题和自动评分, 包括系统前台和系统后台两部分。考生可以在系统前台参加考试, 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后台组织出题和管理考试。在系统后台中, 考试前由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给出命题的难度参数, 系统自动抽取试题并完成出卷;学生在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码和密码正确登录后进行考试。在系统前台中, 允许考生在考试有效时间内的任一时刻修改已经做过的试题, 考试具有倒计时功能, 在最后的十五分钟并有温馨提示, 考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收取试卷结束考试;系统后台再能够根据之前的答案自动判卷得出成绩, 在系统前台, 教师和考生都能够对考试成绩进行查询, 如果考生对成绩有异议, 可在限定的时间内查询试卷。最后, 系统后台还会根据考试的情况进行试卷分析。

3 数据库的设计网络

考试系统的数据库采用了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的总名称为“Exam.mdb”, 其中包含有以下13个数据表, 用户表、成绩表、用户答案表、课程表、目录表、角色表、单选题表、多选题表、判断题表、填空题表、简答题表、试卷信息表、专业表。在数据表中, 其中各种题型和试卷试卷信息表shijuanxiangxi相关联, 试卷试卷信息表shijuanxiangxi和试卷表shijuan相关联, 试卷表和课程表kecheng相关联, 也和成绩表chengji相关联, 成绩表和用户表相关联, 用户表和专业表、角色表相关联。

4 关键技术的实现

4.1 系统的安全登录

由于本网上考试系统的特殊性, 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身份验证是保证系统安全性所必不可缺的关键因素, 而本网上考试系统对身份验证则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 我们不仅需要验证登录人员的身份, 还要验证登录的合法性。同时为了保证考试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每个考生只允许登录本网上考试系统一次。系统设有一个标志位, 用来表示考生是否登录过考试系统, 如果登录过则不允许再次登录本网上考试系统, 如确定是因为机器等问题, 可由考生提出申请后, 监考老师输入密码恢复考场。身份验证的方法很多, 如有些系统采用ASP开发考试系统, ASP为脚本描述语言, 在密码验证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 会使系统安全存在隐患。

4.2 难度系数的确定

难度系数是本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建设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关系着生成试卷的质量, 一般来说试题得分率越高, 难度系数就越低;试题得分率越低, 难度系数就越高。同时当考试者群体的能力普遍较高时, 则难度系数就较低, 当考试者群体的能力普遍较低时, 则难度系数就高。因此, 这种难度系数的确定方法缺乏一定的客观性。所以网上考试系统在设计的时候, 题目的难度系统是经过若干次的测试得出的结果, 但考虑到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所以也保留了由出题老师在出题的时候设置了难度系数。当然, 经过多次的测试, 根据考试分数的区分度再来调整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将会越来越准确。

4.3 自动组卷的实现

本网上考试系统主要采用随机组卷的方法, 为了避免试题过于集中在某一些内容, 系统采用了以下措施, 抽题前首先对内容进行选取, 这种选择是随机的。但是为了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每一内容授予一个权限。首先根据试卷中要产生题目的数量产生随机数, 然后使每一内容对应若干随机数, 各内容所对应的随机数的个数不同, 该内容被抽取到的概率就不同, 分配到的随机数越多, 该内容被抽取到的概率就越大。

5 结束语

该系统已经在本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论考试中测试过, 基本能满足网上考试系统的要求, 能实现评分、试卷分析等功能, 但系统的安全性和自动组卷的科学性等问题还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 今后将会逐步完善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唐俊武, 南理勇, 左强.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 (8) .

上一篇:党的集中教育下一篇:客户/服务器结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