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2024-05-09

访问的方法与技巧(精选五篇)

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篇1

指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个别访问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 能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由于采访对象各自的个性不同, 生活习惯、思想感情、文化素养以至立场观点等也有不同, 访问方法就要因人而异。

个别访问常指记者和采访对象一对一的当面交谈, 但也不排除在必要时有几个人在场。遇到突发事件, 记者赶到现场采访时, 记者虽向一人发问, 其他人也会关注、补充、介绍, 有时甚至争相发言, 这也应属个别访问。因为这时记者采访, 并非有意组织一些人进行交谈, 而主要是对某个采访对象进行访问, 至于其他人的参与, 并不影响个别访问的性质。还有的情况是, 在采访中, 记者要访问某一采访对象, 有时要请他人引荐, 这时虽有几个人在场, 但采访对象仍属一人, 所以也仍是个别访问。

2 集体访问

这是记者有意组织或邀约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集体访问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开座谈会。访问座谈会又称调查会, 这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 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 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通过座谈会形式, 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 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 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 弄清事实真相。记者召开好座谈会, 必须避免众口一辞、歌功颂德的假现象。开会前的准备, 要根据采访要求, 选择采访对象, 拟定讨论提纲, 最好先把提纲分送给与会者, 对重点人物, 还要个别交谈, 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 使座谈会讨论目标明确。座谈会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三五人或七八人即可, 以便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座谈时, 记者应冷静观察, 广听博纳, 对于不同意见的争论, 不可轻率表态, 强作结论。

座谈会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记者约请一些人本着同一主题而开的。这种座谈会听取对某些问题的意见, 本身就构成新闻。另一种情况是记者为全面了解有关情况而召开的。有的人往往因为发言时间有限, 对问题的讨论有顾虑, 不肯细谈, 有时也易出现“从众”现象, 所以会后还有必要进行个别访问, 使访问更加深入。

第二种形式: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 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在党和国家举行重大会议, 如: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代表大会, 会议结束后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等。

方法正确, 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深入的采访,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 就容易走弯路, 难以达到目的。当今, 新闻采访的主要方法和技巧是访问和观察。其他采访方法、技巧, 可以说都是访问和观察的具体运用和延伸。

3 把握重点, 启发诱导

记者访问既应放得开, 收得拢, 轻松自由, 又要切忌漫无边际、无的放矢。应该把握交谈的重点, 善于启发对方的思路, 诱导对方谈到点子上。涉及关键性的问题, 要深入了解, 问个水落石出。访问中如何把握交谈的重点, 这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当时情况和采访需要而定。通常, 访问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 事实的重要部分

(1) 新闻六要素:即何事、何时、何地、何人、何故和怎么样。其中, 对重大新闻, 要注意交代清楚有关要素。对新闻通讯、特写, 要抓住事实的细节、场面等;

(2) 新闻的宣传价值所在。把握访问重点, 就是善于抓住能体现新闻事实的宣传功能,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 记者访问时要敏锐地发现某地区、单位, 某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新闻事实中找出具有高尚思想的闪光点, 用事实感召、影响受众;

(3) 有特点的事实。这类事实是同共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要挖掘具有新闻价值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特点, 从而抓住有特点的事实材料。

2) 采访目标的具体化

采访目标的具体化, 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系统论的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 研究其不同的采访目标, 形成各类采访模式, 掌握采访环节。如:全国好新闻《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10名记者分头采写, 从地球两侧, 按时间顺序, 对同一重大事件作现场报道。电头分别冠以“发射场”、“测控中心”、“南太平洋”等现场字样。参加采写的记者相距万里, 但能协调一致迅速完成重大题材的采访任务。这条新闻即分为三个采访侧面, 每个采访侧面又分若干要点, 由此形成一个完整多层次的采访系统, 这就是广度的新闻采访模式。

在诱导对方围绕重点交谈中, 对于不善言谈者, 要不急不迫, 从具体问题入手, 不时作些恰当的提示。对于善言谈者, 可以看准机会提出问题和疑点, 或巧妙地转换话题。

4 少讲多听, 广采博纳

访问谈话中即使对方所谈内容有些离题, 也不可急于打断。而应注意广采博纳, 从中捕捉到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对采访对象所说的事情, 要专心地听, 而且鼓励对方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例如:一位医学报社记者访问一位医学专家, 谈话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同样, 有位省报社记者去采访这位医学专家时, 先询问他最近发明的几件医疗器械, 在欣赏他的“杰作”之余, 并请他当场“表演”。对方马上有了兴趣, 连说带操作, 既热心介绍各国的对比资料, 又描述研究中的细节以及他自己的酸甜苦辣。记者兴致勃勃地听着、记录着这位医学专家的喜怒哀乐, 获得了采访的成功。

采访中切不可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 更不能凡是与自己主观设想相同的就听, 否则就不听, 或者摆出不屑一顾的派头, 那样就会破坏对方的情绪。有时, 对方谈话离题了, 要巧妙灵活地引导到谈话的正题上来。有时, 访问对象和记者谈得投机, 他会把自己生活中的苦衷合盘向记者倾吐, 记者不能有厌烦心理, 要做到了解、理解对方, 并从中捕捉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

5 求同存异, 心理共鸣

记者访问谈话, 要注意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和兴趣点, 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 这有利于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 采访容易见成效。在访问过程中, 记者要善于求同存异, 以求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才能掌握心理控制主动权, 使双方情感向好的方向发展, 使访问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访问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面。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作出正确的判断, 随之作出相应的心理应变, 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 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

记者如果能够得心应手地访问, 采访对象就会愿意与之合作, 真诚地提供一切重要材料。此时, 记者是处在支配对方意志行为的控制者地位。有时访问并不顺利, 采访对象并不热情, 甚至让记者按照他的思想、意识办事, 这时的记者实际是被控制者。记者要有所作为, 在复杂的访问过程中实现采访目的, 就必须掌握不同访问对象各自的心理特点, 使对方在自己的影响下, 成功完成采访任务。

摘要:记者要报道大千世界各种各样新近发生的事实, 无不需要和采访对象打交道。打交道的方式主要是访问, 即便采写以观察为主的目击式新闻, 通常也离不开访问活动。所以, 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 否则是当不好记者的。记者的访问, 可分为个别访问和集体访问。

关键词:访问,方法,技巧

参考文献

[1]于洋.浅谈采访的技巧.新闻传播.

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篇2

1.在Google新版的Chrome浏览器中,支持QUIC协议,在 Chrome 浏览器中打开“实验性功能”页面(chrome://flags/),

启用“实验性 QUIC 协议”和“经由实验性 QUIC 协议发出的 HTTPS 请求”,重启浏览器后可以正常登陆 Google 相关服务(被DNS污染的除外)。

对于被DNS污染的Google服务,还需要设置Hosts的IP,然后通过HTTPS才能访问。

QUIC协议的原理介绍:

TCP、UDP都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层的主要协议。TCP是面向连接的,更强调的是传输的可靠性,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也即在通信双方进行数据交换之前,无需建立连接,只要知道对方地址即可发送数据,由于UDP协议是无连接方式的协议,所以它的效率高,速度快,占资源少。

为了集合两者的优点,谷歌公司研制了一种UDP通信的改进版——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QUIC),快速UDP互联网连接。

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修改本地hosts的方法来通过谷歌镜像源来访问、

2.修改hosts文件来访问Google仍然是一个免费简单的可行方案,今天我就介绍一下我通常用到的快速找到Google可用hosts的方法。对于HTTP方式的网址,通常只是封了其80端口,检测方法一般是,“开始”-“运行”-“cmd”,然后输入 ping 目标IP地址,如果不返回“请求超时”的错误信息,通常就是可用的IP地址。

(1)寻找可用IP地址

通常Google的服务器有很多个,一般都会有访问加速功能,就是说对于不同国家会解析出访问速度最快的网址,因此通常中国访问的IP被封后,其他国家访问的IP还能用,因此只要使用一个Ping工具找出这个服务域名对应的多个ip地址,然后在Hosts文件里添加即可。

这个Ping工具实际是一个站长工具,主要用于测试一个网站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访问速度,很多网站都提供,一些cdn测试网站也有,百度或Google一下“ping检测”或“ping tools”就能找到很多。

(2)检测可用IP地址

现在,我们找到了一堆IP地址,到底那个是可用的IP地址呢,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况:

1、HTTP的服务和网址

通常Google的服务器有很多个,一般都会有访问加速功能,就是说对于不同国家会解析出访问速度最快的网址,因此通常中国访问的IP被封后,其他国家访问的IP还能用,因此只要使用一个Ping工具找出这个服务域名对应的多个ip地址,然后在Hosts文件里添加即可,

这个Ping工具实际是一个站长工具,主要用于测试一个网站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访问速度,很多网站都提供,一些cdn测试网站也有,百度或Google一下“ping检测”或“ping tools”就能找到很多。

2、HTTPS的服务和网址

对于HTTPS方式的网址,不能用ping来检测,而要用telnet来检测,通过这个命令连接目标IP的443端口,能连接上的即为可用ip,具体方法是,“开始”-“运行”-“cmd”,然后输入 telnet 目标IP地址 443,如果没有返回“连接失败”提示,而是出现一个黑屏,则是可用IP地址,将其添加到hosts文件即可。

对于Windows7用户来说,需要现在“控制面板”-“程序”-“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里选择打开“Telnet客户端”才能用Telnet。

添加Hosts文件

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一个目前可用的谷歌镜像源IP203.208.46.208

找到可用IP后,就可以添加这个IP到Hosts文件里了,先关闭“电脑管家”、“360安全卫士”这类工具,然后编辑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在文件结尾添加一行“可用IP地址 目标域名”即可。

例如:203.208.46.208 www.google.com.hk之后如果“电脑管家”、“360安全卫士”等工具检测hosts文件提供风险,只需信任这个文件并将其添加到白名单即可。

添加后的测试结果 如下图

经过这些操作,就可以手动找出最新的Google可用IP地址。 现在,在中国正常地使用Google终于成为了一门技术。

说到最后: 谷歌,这个世界流量最大的搜索引擎到底会不会终于从中国消失呢!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 简述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 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步骤及方法

★ 翻开记事本作文900字

★ 限制的近义词

★ 音乐教学的”反思”——课堂案例的编写方法

★ 突破作文

★ 怎么突破英语听力

★ 本地民风民俗作文

★ 本地餐饮业市场调查报告

空间数据的访问方法与查询技术研究 篇3

GIS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 如果不为这些数据创建索引, 要从海量的GIS数据中检索到目标数据, 这一过程可能会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为这些GIS数据创建合理的索引文件, 在索引文件中检索目标数据, 检索速度会明显得到提高。因此在空间数据产品中实现高效的索引算法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 随着人们对地理数据表示和处理的需求越来越普遍, 地理信息系统正迅速扩展到各种应用领域。传统的GIS系统本身的功能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开始向Web扩展。

1 空间数据库查询的主要特点

空间数据库查询是空间数据库的一项重要操作, 空间查询技术是针对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发展起来的。由于空间数据量的庞大, 以及空间对象、空间查询的高度复杂性, 使得空间数据库的查询效率成为衡量空间数据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库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 并以特定的数据格式存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它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 是从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空间数据库是某一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与一般关系数据库相比, 其主要特点有:

1) 数据量特别大, 要用数据来描述各种地理要素, 尤其是要素的空间位置, 其数据量往往很大。

2) 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与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性质相似, 还有大量描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位置的空间数据, 并且这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 数据应用广泛, 如地理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道路建设、资源开发、市政管理等。

空间查询是空间数据库的一项重要操作。由于空间数据库的特殊性, 空间数据库的查询除兼有普通数据库的查询能力外, 同时还应具备空间数据的查询能力。空间查询大体上可分为点查询、区域查询、最近邻查询及空间连接查询四类。

与一般关系数据库相比, 空间数据库在查询处理方面的主要特点至少有:1) 目前仅仅在空间操作的类别上达成了一致, 对每种具体空间查询的设计与处理规则各不相同。2) 空间数据库要处理非常大量的复杂对象, 这些对象具有空间范围, 而且不能自然地排序成数组, 需要建立适合于空间数据的访问方法以提高查询的效率。3) 检测空间谓词的算法计算量极大, 所以不能再假定I/O代价在CPU的处理代价中占主导地位, 这就使得空间查询处理与优化过程设计比传统数据库更为复杂。

2 空间数据索引

空间数据访问方法由空间索引和定义在空间索引上的查询操作组成, 是空间查询技术的基础, 空间查询的性能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数据访问方法的效率。

2.1 网格索引

网格索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区域纵横分成若干个均等的小块, 每个小块都作为一个桶, 将落在该小块内的地物对象放入该小块对应的桶中。从精度考虑, 小块还可细分, 直至不可再分为止。当用户进行空间查询时, 首先计算出用户查询对象所在网格, 然后再在该网格中快速查询所选空间实体。其优点主要有:桶数固定、结构简单, 每个表项都用于表示地物的空间位置及分布;查询方式多样, 可以任意以一点或一条线或一个任意形状的区域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合理查询精确, 这是因为网格索引支持地物的特征信息存储;支持多精度等级, 查询并不要求太精确, 如查询某点附近的地物, 网格索引的多级分块策略正好适应这种情况, 对于一些非精确查询, 特征信息匹配计算无需进行或只进入第二级就行了, 而不必再往下去。这样就节省了更多的时间。然而网格文件本质上会造成目录非常松散, 因而浪费主存缓冲区和二级存储。

2.2 R树及其变种

R树是GUTTMAN于1984年提出的最早支持扩展对象存取方法之一, 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空间索引结构。许多商用空间数据库系统, 如Map Info Spatial Ware和Oracle Spatial等均提供对R树的支持, 开放源码系统Postgre SQL也实现了R树。近二十多年来, 许多学者致力于R树的研究, 在R树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变种。比较典型的有R+树、R*树、压缩R树等。

R树是一个高度平衡树, 它是B树在k维上的自然扩展, 用空间对象的MBR来近似表达空间对象, 根据地物的MBR建立R树, 可以直接对空间中占据一定范围的空间对象进行索引。R树的每一个结点都对应着磁盘页D和区域I, 如果结点不是叶结点, 则该结点的所有子结点的区域都在区域I的范围之内, 而且存储在磁盘页D中。如果结点是叶结点, 那么磁盘页D中存储的将是区域I范围内的一系列子区域, 子区域紧紧围绕空间对象, 一般为空间对象的外接矩形。

R树中每个结点所能拥有的子结点数目是有上下限的。下限保证索引对磁盘空间的有效利用, 子结点的数目小于下限的结点将被删除, 该结点的子结点将被分配到其他的结点中;设立上限是因为每一个结点只对应一个磁盘页, 如果某个结点要求的空间大于一个磁盘页, 那么该结点就要被划分为两个新的结点, 原来结点的所有子结点将被分配到这两个新的结点中。令M为一个结点中记录数目的最大值, m≤M/2为一参数, 说明一个节点记录的最小值, m可作为调节树结构的一个可变参数, R树满足如下几项特点:根节点若非叶子节点, 则至少有两个子节点;每个非根叶节点和非叶节点包含的实体个数均介于m和M之间;所有叶子节点在同一层次。

R树兄弟结点对应的空间区域可以重叠, 可以较容易地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但正因为区域之间有重叠, 空间索引可能要对多条路径进行搜索后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当查找与给定的查询窗口相交的所有空间对象时, 空间搜索算法是从根结点开始, 向下搜索相应的子树。算法递归遍历所有约束矩形与查询窗口相交的子树, 当到达叶结点时, 边界矩形中的元素被取出并测试其是否与查询矩形相交, 所有与查询窗口相交的叶结点即为要查找的空间对象。R树的查询效率会因重叠区域的增大而大大减弱, 在最坏情况下, 其时间复杂度甚至会由对数搜索退化成线性搜索。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了R+树的产生。在R+树中, 兄弟结点对应的空间区域没有重叠, 而没有重叠的区域划分可以使空间索引搜索的速度大大提高, 克服了R树中多路查询的问题,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如对某个最小约束矩形的划分, 可能会引起相关子树上其他结点也需要重新划分, 向下分裂操作可能使得已经划分好了的结点被重新划分, 空间对象在R+树的叶结点中被重复标记, 完成删除运算后, 必须对R+树进行重建等, 同时由于在插入和删除空间对象时要保证兄弟结点对应的空间区域不重叠, 而使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降低。R*树是最有效的R树变种, 它能对覆盖区域、重叠面积和边界周长进行启发式地优化, 并通过重新插入节点重建R*树以提高其性能, 但重新插入这个过程相当繁琐, 其实现过程太过漫长。

压缩R树的空间数据集是预先己知的, 通过预先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 可以保证其具有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和良好的查询效率, 但由于其不能进行动态插入和删除, 因而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3 空间数据查询技术

3.1 点查询与区域查询

点查询 (Point Query, PQ) :给定一个查询点P, 找出所有包含它的空间对象O。使得PQ (p) ={O|PεO.G≠?}, 其中O.G为对象O的几何信息。

范围或区域查询 (Range or Regional query, RQ) :给定一个查询多边形P, 找出所有与之相交的空间对象O。当查询多边形为矩形时, 成为窗口查询:

对这些查询的处理与包含该查询关系的文件的组织方式有关, 根据参与查询的空间数据集是否具有空间索引, 其相应的处理策略各不相同。

1) 数据集未排序且没有空间索引在这种情况下, 唯一的方法就是采用穷举法扫描整个文件, 并判定每一条记录是否满足查询谓词, 利用过滤、精炼两步处理来实现。如果空间对象用它的MBR来近似表示, 则区域查询的过滤步骤就对应着检验矩形与查询矩形的交集。这个处理与没有过滤就处理整个对象相比, 其代价是非常低的。扫描的代价为O (n) , 其中n是进行区域查询的关系中包含的页面数。

2) 数据集具有空间索引在数据集具有空间索引的情况下, 查询可通过扫描索引文件过滤掉大部分不满足查询条件的空间对象, 从而避免扫描整个数据文件, 减少系统负载。通常使用的空间索引为R树族。使用索引树, 点查询通常可在O (logn) 时间内完成处理, 区域查询的代价则依赖于许多因素, 包括数据矩形的分布、查询窗口的大小、树的高度及用于构造索引树结点的压缩算法等等。采用R树的缺点是不同分支的MBR可以交叠, 这就可能导致沿着索引树的不同分支进行搜索。R树的一个变体树避免了内部结点的交叠, R+树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对象的外接矩形可能在多个内部结点上存在重复, 这会导致搜索时间增加和结点的频繁溢出。

3.2 最近邻查询

最近邻查询在许多应用中都很常见。如电子商务网站接收到书籍订单后该把订单发送到最近的配送中心。典型的算法有两遍算法和一遍算法:

1) 两遍算法第一遍检索包含查询对象QO的数据页D, 以确定D中任意对象到QO的最小距离d;第二遍通过一个范围查询检索与QO的距离在d内的对象以确定最近邻居。这个方法使用了用于范围查询和点查询的算法。

2) 一遍处理算法该算法的最近邻查询需要用到与区域查询和点查询完全不同的算法。最早由ROSSOPOULOS提出, 使用了一对距离度量, 即搜索修剪条件和搜索算法。

3.3 空间连接查询

空间连接查询是空间数据库系统一种重要的多路查询, 即从两个数据集合中检索出所有满足某一空间谓词, 如交、包含等的空间对象。如给定两个对象集A、B, 其空间连接是从A中的对象到B中的对象应用谓词S的结果。谓词S包括覆盖、距离、方向、邻接和包含等。

当两种空间关系连接在一起时, 我们称之为空间连接。空间关系是指空间对象之间具有空间特性的关系, 主要包括拓扑、顺序、度量三大类关系。因此空间连接查询又可分为拓扑连接查询、顺序 (方位) 连接查询和度量 (距离) 连接查询。与其它空间查询一样, 空间连接查询的实现过程通常分两步进行过滤和精炼。过滤即是借助空间索引与MBR, 查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空间对象候选集, 建立空间连接索引。精炼则是用相应的空间对象代替进行具体的连接处理, 检索出满足实际需求的空间对象, 即从第二存储区检索候选集中每个对象的精确形状信息, 来测试其是否满足查询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刚, 邓飞其, 杨长海.AJAX在WebGIS异步数据交互中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 (1) .

参观访问写作技巧 篇4

参观访问记是报纸上比较常用的新闻文体,记述的是记者去一个地方参现采访的内容和过程。下面为大家介绍参观访问写作技巧,一起去看看吧!

写好参观访问就要按参观访问的顺序写把参观访问活动的情况写下来。在写法上的要求是:有条理地写。有的同学认为按参观访问的顺序写,就是从开始参观一直到参观完,看到什么写什么。其实,不是这样,如果看见什么写什么,那文章不就成了流水帐了?还有什么看头。所以,作文前的“想一想”,就含着这样一些内容:哪些值得写,哪些不值得写?值得写的还要再作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作为文章主要内容的该怎么写,一般内容 。又该怎么写?这些在写前都要作一个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做到有条理地写。

哪些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呢?那就是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地方。这些地方景物有哪些特点,要牢牢抓住并具体地描绘出来。

写参观访问,除了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要写自己感受到的、联想到的。

这类文章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按参观访问的顺序写,二是抓住参观访问中最值得写的地方――就是突出事物特点的地方写,三是不仅要写出看到、听到什,还要写出想到了什么。这样,才能使人了解参观访问的过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参观访问记中的观察顺序:

空间顺寻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表到里、由远及近、从左到右;反之观察也可

时间顺序可以是从早到晚、从前到后,也可以倒着,从后到前、从晚到早等等。

参观访问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但又有细微的区别,参观侧重于看,访问侧重于听。都要动脑筋思考,把参观访问的所见所闻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取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有主次,有条理,不记流水帐。因此,必然做到以下4点:

1. 组织这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以目的统帅活动。那么,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极为重要。目的.明确,作文思路就清晰,材料安排就不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杂乱无章。

首先,要确定去参观的目的地。这个目的地要具有显著性,也就是说这个要参观的地方(小到单位,大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应是读者了解不多而又迫切希望了解的地方。

第二,要确定采访的内容。采访内客也要具有显著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见什么写什么。比如去参观北京西郊“锦绣大地”,观览农业种植园,重点要采访这种新式的农业单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不要忽视了主要内容而去采访那里的建筑特色。

第三,要确定采访人物。参观访问记不是人物访问记,但也要在参观时采访人物,有访有问。没有人物采访,访问记写出来会使人感到平淡苍白。

第四,要明确采访的主题,访问一圈,不能没有目的,因此主题一定要突出。

要注意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首先,不要写成流水账。

其次,不要写成游记。访问记是新闻文体,而游记一般属于文艺类作品。

再次不要让人物淹没事情。

2.注意叙述顺序。写参观访问活动除按时间先后顺序外,也常按方位顺序写。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向我们介绍双龙洞的,这是根据游览的空间方位来写的。我们还可以按时间的先后变化来写。例如《观潮》,作者位置不变,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退潮)的顺序写

3.列好作文提纲。参观访问所看到的,听到的材料很多,但不可能都写进这次作文中去,应进行分析、比较,把与作文中心关系紧密地排一排队,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顺序列出提纲。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做到胸有成竹,这对有条理地将参观访问活动写下来,是很有帮助的。

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篇5

本文首先概述ART算法, 然后特别介绍如何计算投影系数, 如何使用容器稀疏存储和快速访问投影矩阵。最后通过详细的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1 ART算法

ART算法中, 将图像分为n × n个相同的正方形, 每个正方形代表一个像素。

迭代公式为:

其中i是投影下标, k为迭代次数, xj为图像向量。假设第i条射线穿过像素j的长度是 ωij。ω 为系统矩阵, λk为松弛因子, 0 < λk< 2。

从上式可以看到 ω 在ART迭代中重复利用。因此, 如果我们在每次迭代中计算 ω 可以节省内存但是耗时比较长。本文仅计算一次 ω 并且稀疏存储, 然后在每次迭代中使用。

2稀疏存储与快速访问投影矩阵

2. 1标准库vector类

标准库vector类是一个C + + 类模板。一个vector是单个类的对象的集合, 每个类都有相对应的整数索引访问。容器可以支持各种数组并且快速访问对象, 同时也可以在程序运行时迅速有效地添加元素。表1列出了常用的Vector运算。

2. 2投影系数

为了得到投影系数, 我们需要计算网格数以及相应的穿过像素的投影射线长度。接下来我们用容器代替固定大小的数组来定义系数。

一条射线下的系数计算如下:

1) 确定坐标系统和射线方程。

2) 计算射线穿过物体的入射点P ( Px, Py) 和出射点Q ( Qx, Qy) 。

3) 定义如下两个vector类

合并两个vector, 然后根据jx将这些数据从小到大进行分类。

4) 在一次循环中, 计算相邻两个交点的中点, 然后计算网格数和交线长度。

相应的程序为:

2. 3系数矩阵的稀疏存储

因为网格数在0到n - 1之间, 所以我们可以添加这些语句以区分不同射线的系数。

相应的程序为:

如果有180个投影角度, 每个投影角度下有n条射线, 计算完一个角度下的n条射线的投影系数后, 我们可以将这些系数以二进制格式存储在名为angle的txt文件中。程序如下:

2. 4快速访问投影矩阵

在重建过程中, 我们读取这些txt文件, 然后用容器存储一个角度下所有的系数, 程序如下:

基于网格数小于n × n, 我们可以完整地获得一条射线下的投影系数。程序如下:

3实验结果和讨论

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重建, 并将该方法所用的内存和时间与文献[5]中所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本文采用锥形光束、圆形轨迹扫描。探测器大小是1 920 × 1 536, 射线源到物体中心的距离是1 060 mm, 探测器中心到物体中心的距离是140 mm。投影角度是0° ~ 359°, 间隔是1°。本文采用ART算法对第770层切片进行了重建, 重建图像为256 × 256。重建结果如图1所示。

Siddon算法计算投影矩阵大概需要135. 24 s , 投影数据采用稀疏存储后, 内存占用是227 MB, 比22. 5GB小得多。 表2列出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文献[5]中方法的重建时间。

本文提出的方法的重建时间包括快速访问投影矩阵的时间和ART算法重建的时间。因此, 本文提出的方法第一次迭代大概需要138. 499 s ( 135. 24 + 3. 259) , 第二次迭代仅需要3 s。而文献[5]中的方法在每次迭代中需要158. 329 s计算系数并用ART算法重建。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存储投影矩阵的内存空间和重建时间。

4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vector容器的投影矩阵稀疏存储与快速访问方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投影矩阵的内存占用和迭代重建的时间。在VS2010环境下用ART算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切片进行了重建, 通过分析内存占用和重建时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摘要:针对迭代重建算法中投影系数的重复计算, 以及投影矩阵存储占用空间大, 检索效率低等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vector容器的投影矩阵稀疏存储与快速访问方法。该方法只计算一次投影系数, 并利用容器的大小可变性将投影系数以二进制格式进行稀疏存储。在迭代重建过程中, 循环访问这些二进制文件, 并使用容器快速检索获得每一条射线的投影系数。实验证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投影矩阵占用的内存, 减少了迭代过程中计算投影系数的运算量, 加快了重建速度。

关键词:投影矩阵,稀疏存储,快速访问,容器

参考文献

[1]曾更生.医学图像重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1-125.

[2]Jiang Ming, Wang Ge.Convergence Studies on Iterative Algorithms for Image Reconstru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2003, 22 (5) :569-579.

[3]张顺利, 张定华, 赵歆波.ART算法快速图像重建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 24:1-4.

[4]周斌, 王连堂, 王俊杰, 等.代数重建算法中一种快速投影系数计算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 44 (25) :46-47.

上一篇:天基信息系统下一篇:生态建筑的特征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