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指标

2024-05-03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指标(精选十篇)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指标 篇1

一、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构成

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层, 是对高校会计信息的综合评价。二是准则层, 包括综合实力、教学保障、科研保障、发展潜力、内部资源配置及效率。三是指标层, 包括36个具体指标, 其中综合实力指标7个;教学保障指标7个;科研保障指标5个;发展潜力指标9个;内部资源配置及效率指标8个。 (1) 综合实力:财政拨款、学校自筹、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上交、捐赠收入、年末净资产。 (2) 教学保障:生师比、专任教师与教职工人数的比重、生均事业支出、教学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学生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教职工人均获取教学科研经费额、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 (3) 科研保障: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项目平均经费、科研项目经费年增长率、纵向科研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比重、横向占科研经费支出的比重。 (4) 发展潜力:教育事业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学科门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实验室、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就业率、高级职称/教师。 (5) 内部资源配置及效率:生均教育事业支出、商品和劳务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科研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比重、教学仪器设备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教学材料及图书占支出的比重、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

二、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程序设计使用的是MATLAB语言, 版本是MATLAB7.0。该程序以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比较程度作为数据输入端“重要性”可以有许多程度不同的等级, 如非常重要、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有点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等。采用AHP层次分析法 (图1) 通过输入端值的确定, 数据输出端会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 进而可以得出准则层的权重值。权重越大表明重要性越强, 确定指标权重是搞好综合评价和排序的关键环节, 指标权重制定得如何, 关系到综合评价和排序是否科学合理, 指标权重不同, 综合评价和优先排序结果可能就不同。最后, 利用对指标原始数据无量纲的处理值与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值即可构建出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综合评价模型 (图2) 。

第一步,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在综合评价系统中, 一般各个指标值的单位和量级并不一样, 这样各个指标之间存在不可公度性, 给系统综合评价带来了不便。为了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 排除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数值数量及之间的悬殊差别带来的影响, 避免发生不合理的现象, 必须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所谓无量纲化, 也称为指标的规范化, 就是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指标单位及其数值数量级影响的过程, 这是指标综合的前提。因此指标就有指标的实际值和指标评价值。一般来讲, 将指标无量纲化以后的数值称为指标评价值。无量纲化过程就是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指标评价值的过程。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1) 正向指标处理公式为

(2) 逆向指标处理公式为

式中X为各评价学校中某指标的原始值;Xmin为各评价学校中某指标的最小值;Xmax为各评价学校中某指标的最大值。

第二步, 比较判断矩阵的确定。本文以0-9之间的数字作为重要程度的不同等级, 数字越大表明越重要 (见表1) 。根据T.L.Saaty教授提出的比例九标度法, 对以上五个准则层和36个指标层的重要性判断, 分别构造出效用层次结构中准则层对目标层、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在研究过程中, 先对指标层的指标打出权数, 然后根据准则层对指标层的影响程度进行分别打分, 再进行归一化折算, 得出准则层的实际权数 (表1) 。

第三步, 一致性检验。在构造判断矩阵时,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的判断能力的局限性, 人们在对各元素重要性的判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为此, 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以检查所构判断矩阵及由之导出的权重向量的合理性。一般是利用一致性比率指标CR进行检验。

公式为:。式中, CI= (λmax-n) / (n-1) 为一致性指标,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是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的。部分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见表2。当CR<0.1时, 认为矩阵的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否则, 认为不一致性太严重, 需重新构造判断矩阵或做必要的调整 (表2) 。

经计算, 上述构建的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 (WB表示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 WCi表示指标层对第i项准则的权重向量) 。

(1) 各准则间比较。WB= (0.5118, 0.2559, 0.1024, 0.0731, 0.0569) , λmax=5.0000, CI=4.4409-16, CR=3.9651-16<0.1。可以看出, 这五个影响因素中, 综合实力最重要, 其次为教学保障及科研保障等。

(2) 各指标层间比较。

综合实力:WC1= (0.2565, 0.0427, 0.0641, 0.0513, 0.0366, 0.0321, 0.0285) T, λmax=7.0000, CI=0, CR=0<0.1

教学保障:WC2= (0.1050, 0.0117, 0.0525, 0.0350, 0.0210, 0.0131, 0.0175) T, λmax=7.0000, CI=1.4803-16, CR=1.1214-16<0.1

科研保障:WC3= (0.0603, 0.0086, 0.0201, 0.0067, 0.0067) T, λmax=5.0000, CI=-2.2204-16, CR=-1.9825-16<0.1

发展潜力:WC4= (0.0326, 0.0064, 0.0047, 0.0051, 0.0044, 0.0044, 0.0044, 0.0071, 0.0039) T, λmax=9.1102, CI=0.0138, CR=0.0095<0.1

内部资源配置及效率:WC5= (0.0221, 0.0032, 0.0037, 0.0110, 0.0044, 0.0074, 0.0028, 0.0025) T, λmax=8.0000, CI=0, CR=0<0.1

从CR的计算结果看, 上述几个矩阵的一致性都很好, 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即可以认为前述所构的几个判断矩阵及导出的权重向量均合理。

第四步, 各准则层的权重计算。Wj=ΣWCi×WBj (j为准则层序号, j=1, 2, 3, 4, 5;i为各指标序号) 。式中, Wj表示第j个准则层的权重;WCi表示第i个指标对第j项准则的权重;WBj表示第j项准则对目标的权重。用矩阵计算如下。

第五步, 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评价模型的建立。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的模型=ΣWi×Xi', 式中Wi代表各准则层的权重, Xi'表示相应的指标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的值。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模型的建立, 可以对各个高校的综合实力进行评分, 所得分数采用的百分制。由所得分数可以对各个高校进行排名。这使高校人财物的利用情况通过具体指标的权重值体现出来, 能够帮助高校发现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并可以找到影响高校综合实力的核心因素, 从而有助于缩短各高校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1997) 》。[1]财政部、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1997) 》。

[2]张智星:《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张智星:《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指标 篇2

想要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整体上的提高,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对于资本投入者以及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平衡性,从而使得股票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机活动当中,降低股票的风险。

这样就能够使得股票流通顺畅。增强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而对于企业的外部的资金投入者而言,公司平时对于公司内部的信息进行公告,这是其对于公司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的公告以及企业信息进行了解的主要途径。当然,股票的投资者会根据企业所进行公告的的企业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决定要不要对于该家企业进行投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企业就主要以此种形式对于企业的财政信息进行公告。

受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信息的更新周期也在不断的缩短,这样投资者就需要对企业所进行公布的财政信息、企业管理信息进行实时观察,对于其企业所进行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要判断其是否对于该企业进行投资产生重大的影响。

企业对于信息质量的披露对于资金的投入者来说可谓是他们进行投入的标准和依据。如果企业能够发布精准具有科学性信息,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投资者对于企业经济状况进行预测时,降低其风险程度。这样企业为此所进行的披露成本也会降低。综上所述,想要对企业的披露成本进行降低,其治本之策就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如今,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我们将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当本企业的决策者在对其进行使用以求达到某种目的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成为公司获得利益的根本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性

会计信息只有具有客观依据,才能够在进行信息运用的过程当中发挥作用与功效。如果该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错误或者是不精准的状况,这样公司管理者在进行运用时,就会对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为了保证会计信息有效性,企业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公司所进行的交易、活动信息等各个项目内容进行仔细的排查、记录。对于那些符合计量标准和原则的会计信息形成报告的形式上交给有关的管理部门。

2.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是指当企业对于公司内的财政信息进行发布时,对于该企业的资金投入者对其进行的反馈。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投资者需求量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它俩之间存在需求之间的变化,这就叫做相关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在此过程当中充当的是因变量的角色。

3.简明性

对于会计信息的简明性进行分析,其主要指的就是公司在对外部进行发布的会计信息,逻辑思维上都有利于企业外部投资者的理解。要求内容简单明了,避免企业外部投资者在对其企业会计信息理解时发生偏差的情况。但是由于其自身就比较难以理解,受这点局限性。企业管理者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发布时,应该对于投资者影响较大的部分信息进行详细具体的披露。

4.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指的就是对于企业进行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同一阶段不同时期或者是同一时期不同阶段可以有一个对比分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于企业外部投资者是至关重要的,投资者通过对该企业过去的财政信息与现在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比对之后,才能够为自己的投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当然,进行比对的数据也不是固定不动的,对于不准确的数据也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但要确保逻辑思维体系的顺畅性。

5.时效性

对于企业的所进行发布的会计信息,对于时效性的要求标准是很明确的。对于企业进行的合作项目以及投资方向、效益估计这些方面。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外进行公布。因为如果把握不住发布的最佳时期,会计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对于企业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

6.谨慎性

谨慎性对于会计信息所起到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于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在进行会计信息检测时,要挨项进行排查。对于企业所进行的资产收益情况要有着科学合理的判断,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危机的发生。这也符合会计信息谨慎性的标准。

上述就是对于我国会计信息所进行的质量标准要求。企业也应该对于这些准则加以贯彻实施,确保企业收益呈现上涨趋势。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方便对于以下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信息披露成本指的就是在企业对于自身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过程当中,必定会对于一些基础设施技术进行使用,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这是组成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当中,对于企业经济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损失。这两部分成本统称为信息披露成本。

1.信息加工成本

信息加工成本指的就是在企业建立财政信息系统为起始点,以企业所进行信息披露为终止点。在此过程当中,企业对其所花费的资金成本。据相关调查表明,自从21世纪开始,我国股份上市的公司对于信息加工其成本主要花费在以下几个方面。其分别是;企业需要定期在期刊杂志上对于本公司的信息进行披露费用、本企业的专职披露人员定期发放的奖金津贴、对于企业信息进行宣传的网络媒体所花费的资金以及中介费用等等。这些信息加工的金额数量大约占公司资源管理资金总额的1/20左右。由于进行这些信息披露的措施已经呈现常态化的趋势。这样信息加工成本在信息披露成本中将会占据大量的位置,成为主体地位。

2.审计成本

审计成本主要是通过企业债卷的诚信度来进行衡量的。其对于公司所进行投资活动,以求达到商业目的的过程当中,需要有专职人员对于这个过程进行审计分析,如果其对于财政预期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就会使得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对于本公司的信任度得以上升,在资金方面加大对于本公司的投资力度。这些情况都映射于企业债卷或者是股票的诚信度上。可以说它就是反映公司审计情况的晴雨表。

3.信息披露成本

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花费的成本较高。因为在其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之前,要经过会计师、审计师的考核与检查,而这一过程需要对其进行付费,这就叫做信息披露成本。虽然对于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支出,但是企业要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进行结合,对于那些对企业外部管理者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也会使得公司的信誉度在无形中得以上升,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诉讼成本

企业在对于本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容易在法律方面引起纠纷,这就叫做诉讼成本。当然专职人员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往往受诉讼成本的限制,对待会计披露信息往往都会处理的十分细致,以求避免法律纠纷的情况发生。所以其往往会对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会计信息并不予以公示。

纵观我国现在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份的构成情况以及内部组织机构大多数都是认购股份越多,在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时,其投票权利大,往往具有一致性。而小股东对于自身的权益意识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我国基于会计信息所引起的法律纠纷可谓是少之又少,企业因为会计信息质量所引起的诉讼成本几乎不存在。但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企业对于影响公司效益的信息不予以大量披露,这样就导致信息披露质量整体水平降低,证券监管部门在对其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检查时,往往由于其会计信息有隐藏性的行为,故此常常对于该企业进行经济上的处罚措施,企业在处罚上花费的资金成本较多。虽然处罚并不在诉讼成本的范畴之内,但是由于其处罚对象是证券监管部门,所以我们将其归类于诉讼成本当中。

三、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1.改革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

如今,我国改革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经济发展程度也随之提高。我国推行的企业改革得到了显著成效。但是如今的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依然停滞在以纸质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当中,而且传播的对象呈现单一化的趋势,这种情况对于我国的会计信息改革十分不利。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对于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要注意披露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网络媒介来对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领域进行扩展。

2.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披露手段

如今,在对于会计信息进行生产传播时,应该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披露手段。企业决策者在对企业信息进行使用时,往往通过网络联机的方式来对于会计电子信息进行获取。可以在进行数据输入的过程当中同时对于会计信息进行更新,这样被企业所进行权限设置的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到该企业的最新动态,并对自己所需求的会计信息进行自主的运用。在公共平台上对于该企业的企业信息进行资源的共享。

3.实行分层次、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

对于会计信息实行分层次、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指的就是以企业所进行发布的会计信息为基点和判断标准,根据地域划分、公司类型划分、板块划分、公司行业划分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分类。在此过程当中,企业不能够单一的对于监管机构进行迎合,要真正的了解企业外部投资者的要求,了解到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只有对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差异化、分层次的改革,才能够降低该企业在证券市场预测的交易风险。

4.加强披露制度的质量控制

如今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控制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较为突出和明显的问题就是如今进行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存在虚假信息的存在。为了免受相关证券监管的处罚,往往企业对于一些会计信息不予披露,这样就造成了披露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企业披露制度的质量控制。切实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总体质量进行提高。

四、总结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 篇3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从现代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构成了资本市场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同时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天然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一方面,置身于特定公司治理结构下运行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其信息披露受制于公司治理结构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公司治理不仅有助于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标准和具体内容,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制度的完善与否以及披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效果,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可以说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具有交互影响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披露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纵观世界各国和各组织对于公司治理准则的规范不难发现,信息披露与透明度是公司治理准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公司治理准则几乎均有对其专门的强调和阐释。例如,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的《公司治理原则》中就有专门针对“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的描述:“治理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提出,持续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责任;上市公司除按强制性规定披露信息外,应主动、及时地披露所有可能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并保证所有股东有平等机会获得信息。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直接影响着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信息披露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

(二)公司治理机制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

公司治理结构由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控制机制构成。内部和外部控制机制的存在,通过加强对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施加了内外两种动力及约束力,降低了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就内部治理机制而言,董事会的构成及其议事规则至为关键。目前被引起广泛讨论的主要是董事会的构成及其独立性问题,特别是独立董事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特殊作用。由于独立董事与公司及管理当局之间不存在任何重大利益关系,在地位上完全独立于公司管理当局,因而通常被认为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活动发表判断意见。

从理论层面探究,独立董事可在如下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一,许多独立董事具有高层次的会计专业背景;第二,独立董事着力于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并有权提议或聘任会计师事务所。

从外部治理机制来看,竞争性的外部市场体系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劳务市场。当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会计信息披露作用于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带动了外部治理机制的协同影响。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用脚投票”,加大了公司控制权市场上被敌意接管兼并的风险,也相应地提高了公司经理人员被解雇的可能性,最终,所有这些势必波及经理人员在职业市场上的声誉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因此,外部竞争性市场制约机制的协同作用,必将约束经理人员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它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发挥作用的。

二、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股票上市需要,高估资产,虚假包装。比如某上市公司将无关资产作价并入公司,连同其他相关资产虚增资本数千万元,连续三年不盈利甚至亏损、将亏损通过作假账变为盈利,从而成为绩优企业。不少上市公司有意披露不真实信息,有意迎合庄家炒作,配合在不同阶段颁布误导投资者的信息。许多上市公司出于圈钱考虑,采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利用虚假财务报告,掩饰上市公司被“掏空”的事实,误导中小投资者。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多数上市公司只按行业披露分部的本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产品收入的比例及主营业务利润增减变动情况,而没有按规定披露上年对比数。这些内容涉及的会计信息面极其有限,投资决策者难以据此了解分部的完整信息。

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使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基本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披露业绩报告,但对重大事件的披露往往不及时。

上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国企改革乃至社会、国家,都是贻害无穷的。而对于广大股市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他们的投资决策带来误导,以至投资失误带来损失,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股市的正常发展。

(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制度基础——两权分离下的公司治理。这是因为在公司治理制度下,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中,所有者将资财授权、委托给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运营,期望企业能在经营者的努力下实现价值最大化,并使所有者自身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则首先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报酬、社会地位、低经营风险甚至灰色收入的最大化。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表现为所有者要求经营者履行完整、真实、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责任,以对其投资的风险和预期收益进行评估,并据以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则不愿意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会计信息,倾向于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因此,当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制衡作用较弱时,经营者就可以利用其信息优势与操作权,向所有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中,大股东特别是控股大股东,不仅具有信息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公司重大决策权和实务操纵权。这些为他们进行不正当交易、攫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必要条件。当大股东需要隐藏其不正当交易时,他们也可以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力,向相关利益人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所以,在两权分离下的公司治理中,客观上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基础。

2、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即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股份所占比重极大,不流通且股权高度集中,社会公众拥有的流通股比重小,且股权极为分散,这种股权结构,严重破坏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股东对公司的终极控制权随之被削弱,甚至丧失殆尽,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这种股权结构下,大股东或个别控股实际上控制了股东大会、董事会,进而控制了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股东大会的职权难以真正发挥出来。董事会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履行其功能。此时,企业内可能既无制衡的动因,也无制衡的机制安排,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难以体现所有者利益要求。(2)监事会缺乏独立性。作为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其成员往往是企业内部人员,与被监督者往往是上下级关系,地位较差,对董事会和经理的监督作用有限,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3)不健全的外部公司治理。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流动性,占很大比重的国有股不能真正流通,经理不必承受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这对通过市场来约束经理层的一系列机制都造成了影响。其次,经理市场缺乏竞争性,我国的经理市场尚未建立,经理往往通过组织任命,而较少通过竞争性的经理市场来选择,缺乏对经营者正确评价的市场机制。最后,作为市场经济的看门人和会计信息质量重要保障的注册会计师,缺乏根本的独立性。

三、规范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提高公司治理的绩效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差,严重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了公司治理绩效的极端低下。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提高财务报表的有用性,规范信息披露。

(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在优化公司内部治理上,一方面要培育完全意义上的股东。包括:调整现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的比重;将部分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转为优先股,以降低大股东的持票权;采用公司回购国有股的方法,减少股东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三权分立的内部制衡机制,即:董事会行使决策权、管理层行使执行权、单独成立审计委员会行使控制权。其中内部控制权应包括内部审计权、聘任和解聘注册会计师、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对董事会决策的质疑等权利。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培育公司间并购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促使股东“用脚投票”的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即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也像普通商品一样,既有需求方也有供给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以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考虑,才能够找到问题的实质,从而采取相应对策。

首先,逐步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制定严格的市场游戏规则,制定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监管规则》,对目前的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法制的角度加以严格规范;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错误与舞弊责任追究制度,让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从法律、内部行政、经济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证券机构进行约束,真正达到证券市场的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的目标。

其次,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使其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再次,加强证券监管力度。证监会要强化信息披露,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股东、债权人、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能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信息,形成对上市公司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约束。

参考文献:

1、于东智,谷立日.公司治理:透明度与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月刊,2003(4).

2、陆黎峰.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

3、田昆儒.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会月刊,2002(1).

4、乔春华.公司治理的财务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5、乔旭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2003(5).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指标 篇4

一、国内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国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评析

自1968年美国学者戴维?林诺维斯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一词以来,一些国际组织及美、法、英、德等西方国家企业先后不同程度地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为了最大限度地增进跨国公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减少公司行动对社会的消极影响,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re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UNCTC)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草案》对消费者保护、商业竞争、环境保护、税收做了明确规定,并首次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及方向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建议。西蒙(1997)等编著的《构建公司受托责任》一书,首次以案例的形式指出企业应从社会与道德会计、审计与报告方面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并初步建立了一个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型。2001年12月全球第一个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2001诞生。SA8000:2001明确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同时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明了方向。美国是最早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家之一,因此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相对较为完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美国法律及行业规范并没有做明确要求,但美国的金融市场、非政府经济组织及消费者会将企业是否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作为判断企业业绩及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美国企业非常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其披露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员工利益、消费者权益、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涉及教育、文化、艺术、职工休养、医疗等领域。法国是最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家。早在1975年,法国政府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明确要求各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1977年,更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员工数量超过300人的企业,必须按要求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列示企业人数、工资支出、员工培训、员工住房与交通等福利、劳动环境、行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法国经验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此外,英、德等国家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了一些规定。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企业被强制要求公布其慈善捐助、社区服务等会计信息。另外,英国较为关注企业的受托责任与绩效结果,其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包括员工相关报告、增值表、弹性信息等。在德国,有20家最大的企业会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表,100家企业撰写社会报告供内部经营管理使用。如德意志壳牌石油公司发布的“年度社会报告”,在总结上一财政年度社会责任行为及效果的基础上,为公司制定了具体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福利方面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行动方案与预算。从国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可知,虽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在各国披露程度各异,但基本都从理论跨向了实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因各国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注重的内容与形式亦有一定差异。具体而言,美国注重披露内容的广泛性,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更多地受到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公众的影响;法国注重披露制度、程序及体系的完善性,强调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颁布相关法令给予制度保障,强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英德等国家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有一定的强制要求和制度保障,其更为关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影响。无论各国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时关注的重点是什么,目前,信息披露总体上还是依靠企业的自愿性和主动性,缺乏标准的披露指标体系与完善的制度规范,从这个角度而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将是该研究领域的必然发展方向。

(二)国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评析

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一定发展,但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处于起步阶段。检索中国期刊网,2000年至今,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共计181篇,从研究内容和方向来看,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但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仅为6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尤其是对具体披露指标的研究非常薄弱。回顾近年相关研究成果,学者或采用规范性研究来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或通过综述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为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模版。刘建红(2004)通过综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近三十年来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发展,为我国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体系提供了有效建议。阳秋林(2005)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建立我国特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原则和内容,创造性地提出架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三大会计报表,即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现金流量表、社会利润表。钱红光、邓杰(2010)利用抽样统计的方法,选取各行业中约五分之一的企业作为样本,调查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董淑兰、戴蓬军(2010)选取2009年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而研究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及意愿。实践方面,1985年,财政部将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作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两个指标。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并对相关社会责任信息予以披露。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第一次尝试。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成为我国第一份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指导文件。同年,上海证劵交易所全部290家企业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82家为首次披露,32家为自愿披露。2009年,宝钢集团、国家电网、沈阳机床等19家企业联合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覆盖了钢铁、化工、机械、电力、有色、矿业、煤炭等10多个行业,开辟了我国企业联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先河。尽管政府与其他经济组织已经开始尝试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从已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来看,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需要的会计信息基本未包括在其中。针对此现状,国内学者做了一定研究,但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尚未取得实质进展。阳秋林(2002)选取了五家上市公司,通过其披露的年报,分别从员工责任(包括员工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培训支出等)、员工保障(包括三险一金、工会经费等)、社会贡献(税收上缴、慈善行为等)、社区贡献(社区就业、基础设施投入、社区捐助等)四个方面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与企业效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履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绩效表现优于履行社会责任较差的企业,及时有效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黎精明(2004)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六家企业公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实证研究,其重点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披露工具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发布报告、网站及媒体宣传等方式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同时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上有待完善、实务上有待加强。马玉珍、袁翠翠(2011)通过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制度约束和指导标准。其进一步指出,我国可从制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准则、改进传统会计报表、探寻新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督等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和完善。我国众多学者已经开始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但因政府和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多限于综述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等的定性研究,缺乏具有可操作性、定量的研究。如刘建红仅是在综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导向性建议;阳秋林等人的实证研究仅是通过简单例证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向,但具体到披露指标的建立,文章并未提及。总的说来,尽管我国企业已经迈出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步伐,但其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自发阶段,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现有的披露内容和方式(如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设置)无法反映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情况,也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这就对现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尤其是披露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企业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社会各界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不乐观,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环境差,无视员工安全,最大限度压榨员工利益;提供不合格甚至劣质产品与服务,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肆意排放“三废”,破坏生态环境;不诚信经营,恶意竞争,偷税漏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客观上这就要求企业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二)约束企业经济行为的有效措施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其会计报表中仅仅反映了传统的资产、负债、收益等情况,对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却鲜有提及,因此社会公众无法通过企业发布的传统会计报表了解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更无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监督,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所在。从一定程度上说,企业自身利益和外部组织利益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是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既要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也应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及时全面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规范其经济行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要

纵观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经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立将极大促进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显得愈发紧迫。但因我国对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晚,现实中鲜有企业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加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这就导致现有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及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建立一套科学、系统且行之有效的体系,这对规范企业行为、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对投资者履行责任的信息。投资者是对企业影响最大亦最为关注企业运行情况的群体,投资者将根据其掌握的企业信息做出相应决策,影响乃至决定企业行为,因此企业对投资者的会计信息披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及时有效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投资者才能做出有效决策,将企业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对投资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是经济责任,即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责任,该责任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比合理、资产管理效率高、盈利能力强、股东分红合理、成长能力强等,具体衡量指标包括: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资产负责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2)对员工履行责任的信息。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组成因素,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直接劳动群体,企业对员工诉求满足的程度直接影响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企业对员工履行的社会责任应满足员工的基本生存、职业发展、自我实现等需求,主要包括:保障员工的就业选择权和劳动获偿权、保障员工劳动安全、给予培训机会与发展机遇、改进福利状况等,具体可用员工工资福利支出、收入增长率、生产事故率等指标衡量。(3)对消费者履行责任的信息。消费者是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和评价者,是决定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力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关注消费者对企业行为的反应及互动,满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诉求。目前,我国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在接受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往往无法甄别产品或服务的真伪优劣,且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障。鉴于此,企业应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履行其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性价适宜产品或服务、提供满意售后服务等,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可用退货率、产品质量事故次数、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等指标进行衡量。(4)对生态环境履行责任的信息。由于我国现有经济运行及监管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略可持续发展能力,往往是以牺牲外部环境为代价,大量排放“三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引发外部舆论对企业的质疑甚至抵制,进而影响企业形象,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企业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在消耗大量生产资源的同时,产出较为低下,单位产量能耗率亟待降低。因此,企业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应包括“三废”排放及治理情况、各种生产资源投入产出比、单位产量能耗率、节能减排成效、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5)对国家及社区履行责任的信息。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章规范,主动纳税;帮助所在社区解决就业问题,支持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具体可通过企业每年的纳税额、为社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社区文体等方面资金投入量来衡量。(6)履行慈善责任的信息。企业履行慈善责任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关注弱势群体,如帮助山区孩子、残疾人等,灾难捐物捐款、支持文体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具体可用企业某一会计年度慈善总投入和由企业慈善行为带来的社会影响总效应进行衡量。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传统的会计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及获利能力等企业经营情况,其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产出等信息基本没有提及。应该对传统会计报表进行改进,增加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或报表,通过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新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如表(1)。对投资者履行责任的会计评价指标: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股东权益收益率;对员工履行责任的会计评价指标:人均收入增长率、生产事故率、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对消费者履行责任的会计评价指标:产品合格率、退货率、不诚信经营次数、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会计评价指标:投入产出率、单位产量能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三废”排放量、环境治理支出;对国家及社区履行责任的会计评价指标:纳税总额、不诚信经营次数、就业岗位、社区捐赠支出。履行慈善责任的会计评价指标:捐赠支出、慈善行为带来的社会总效应。通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群体将及时、充分了解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各利益相关者树立对企业的信心,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发展趋势,是对传统会计的有效补充,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并不完善,其在我国的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对我国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探讨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方式,并初步构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领域,如何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采用何种披露方式仍将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理论及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的现状、意义,并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研究》,《财会学习》2008年第10期。

[2]叶陈毅、聂莎莉、李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11年第6期。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指标 篇5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质量: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4-0075-02

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源于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Healy等指出。现代资本市场中,由于企业家总是比外部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企业信息,所以投资者在向企业投资时面临不了解投资项目优劣的“柠檬问题”,而在向企业投资后又面临自利的企业家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的“代理问题”,由此带来的“柠檬问题”和“代理问题”阻碍了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信息披露机制在现代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将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因此,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披露质量问题成为近年来会计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我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公司迫于监管的要求和外界舆论压力而进行信息披露,或者基于发行股票、业绩考核等目的选择披露虚假信息。因此出现了大量信息失真、信息披露不及时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现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与实施,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新准则的实施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可比性、明晰性等。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减少了企业操控利润的空间。但由于加入了更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决定了新准则不可能完全堵住企业粉饰报表、操控利润的所有漏洞,实现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质性提高。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

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减值的各项资产,如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8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由于某些资产发生减值后,有时候又有可能发生增值,所以这就涉及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而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无疑会导致当期利润的增加。因此,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又会对利润产生影响,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就成为一些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新准则规定,各项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不能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才允许对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确认损益。新准则的实施使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作为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变得完全不可行,这个规定有助于防止企业为了自身需求,随意计提、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方面

销货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可以有效调整当期利润水平,影响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旧会计准则中规定存货发出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时期,企业若要减少当期利润,则采用“后进先出法”,用材料的高价格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使当期的成本费用上升;企业若要增加当期利润。则采用“先进先出法”。用材料的低价格来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使当期的成本费用下降。反之,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下降时期,企业同样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调节当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记账。这种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减少了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扩大合并报表范围方面

新准则实施前,我国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是《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在该规定中,对合并报表的范围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许多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一规定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一些企业不能再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的方法来粉饰企业集团的整体业绩。

4、公允价值的引入方面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的引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具备预测性价值的会计信息,对于提高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会计准则下,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环境,规定了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方面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综合地反映公允价值变动对于上市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程度。但是,在国外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而我国正处于转轨的经济体制下,市场并不充分,再加上会计人员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公允价值的确认尚需时日。

5、债务重组收益确认方面

债务重组准则于1998年第一次颁布,由于规定债务重组收益作为营业外收入可以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对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取得债务重组收益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利用债务重组收益粉饰报表已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旧准则以账面价值作为转让资产的入账基础,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债务人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作为利得计入损益,而非计入资本公积。其中债务人债务重组时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照收入准则。以存货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非现金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方法的规定,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指标 篇6

如今,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 企业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我们将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当本企业的决策者在对其进行使用以求达到某种目的时,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成为公司获得利益的根本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性

会计信息只有具有客观依据, 才能够在进行信息运用的过程当中发挥作用与功效。如果该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错误或者是不精准的状况, 这样公司管理者在进行运用时, 就会对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为了保证会计信息有效性, 企业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于公司所进行的交易、活动信息等各个项目内容进行仔细的排查、记录。对于那些符合计量标准和原则的会计信息形成报告的形式上交给有关的管理部门。

2.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是指当企业对于公司内的财政信息进行发布时, 对于该企业的资金投入者对其进行的反馈。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投资者需求量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它俩之间存在需求之间的变化, 这就叫做相关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在此过程当中充当的是因变量的角色。

3.简明性

对于会计信息的简明性进行分析, 其主要指的就是公司在对外部进行发布的会计信息, 逻辑思维上都有利于企业外部投资者的理解。要求内容简单明了, 避免企业外部投资者在对其企业会计信息理解时发生偏差的情况。但是由于其自身就比较难以理解, 受这点局限性。企业管理者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发布时, 应该对于投资者影响较大的部分信息进行详细具体的披露。

4.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指的就是对于企业进行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同一阶段不同时期或者是同一时期不同阶段可以有一个对比分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于企业外部投资者是至关重要的, 投资者通过对该企业过去的财政信息与现在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比对之后, 才能够为自己的投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当然, 进行比对的数据也不是固定不动的, 对于不准确的数据也要进行及时的更新, 但要确保逻辑思维体系的顺畅性。

5.时效性

对于企业的所进行发布的会计信息, 对于时效性的要求标准是很明确的。对于企业进行的合作项目以及投资方向、效益估计这些方面。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外进行公布。因为如果把握不住发布的最佳时期, 会计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企业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 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

6.谨慎性

谨慎性对于会计信息所起到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于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在进行会计信息检测时, 要挨项进行排查。对于企业所进行的资产收益情况要有着科学合理的判断,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 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危机的发生。这也符合会计信息谨慎性的标准。

上述就是对于我国会计信息所进行的质量标准要求。企业也应该对于这些准则加以贯彻实施, 确保企业收益呈现上涨趋势。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分析

首先, 我们将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以方便对于以下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信息披露成本指的就是在企业对于自身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过程当中, 必定会对于一些基础设施技术进行使用, 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这是组成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当中, 对于企业经济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损失。这两部分成本统称为信息披露成本。

1.信息加工成本

信息加工成本指的就是在企业建立财政信息系统为起始点, 以企业所进行信息披露为终止点。在此过程当中, 企业对其所花费的资金成本。据相关调查表明, 自从21世纪开始, 我国股份上市的公司对于信息加工其成本主要花费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分别是;企业需要定期在期刊杂志上对于本公司的信息进行披露费用、本企业的专职披露人员定期发放的奖金津贴、对于企业信息进行宣传的网络媒体所花费的资金以及中介费用等等。 这些信息加工的金额数量大约占公司资源管理资金总额的1/20左右。由于进行这些信息披露的措施已经呈现常态化的趋势。这样信息加工成本在信息披露成本中将会占据大量的位置, 成为主体地位。

2.审计成本

审计成本主要是通过企业债卷的诚信度来进行衡量的。其对于公司所进行投资活动, 以求达到商业目的的过程当中, 需要有专职人员对于这个过程进行审计分析, 如果其对于财政预期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 就会使得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对于本公司的信任度得以上升, 在资金方面加大对于本公司的投资力度。这些情况都映射于企业债卷或者是股票的诚信度上。可以说它就是反映公司审计情况的晴雨表。

3.信息披露成本

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 花费的成本较高。因为在其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之前, 要经过会计师、审计师的考核与检查, 而这一过程需要对其进行付费, 这就叫做信息披露成本。虽然对于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支出, 但是企业要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进行结合, 对于那些对企业外部管理者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也会使得公司的信誉度在无形中得以上升, 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诉讼成本

企业在对于本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 容易在法律方面引起纠纷, 这就叫做诉讼成本。当然专职人员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往往受诉讼成本的限制, 对待会计披露信息往往都会处理的十分细致, 以求避免法律纠纷的情况发生。所以其往往会对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会计信息并不予以公示。纵观我国现在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股份的构成情况以及内部组织机构大多数都是认购股份越多, 在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时, 其投票权利大, 往往具有一致性。而小股东对于自身的权益意识并不是很明显, 因此在我国基于会计信息所引起的法律纠纷可谓是少之又少, 企业因为会计信息质量所引起的诉讼成本几乎不存在。但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企业对于影响公司效益的信息不予以大量披露, 这样就导致信息披露质量整体水平降低, 证券监管部门在对其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检查时, 往往由于其会计信息有隐藏性的行为, 故此常常对于该企业进行经济上的处罚措施, 企业在处罚上花费的资金成本较多。虽然处罚并不在诉讼成本的范畴之内, 但是由于其处罚对象是证券监管部门, 所以我们将其归类于诉讼成本当中。

三、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1.改革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

如今, 我国改革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 经济发展程度也随之提高。我国推行的企业改革得到了显著成效。但是如今的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依然停滞在以纸质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当中, 而且传播的对象呈现单一化的趋势, 这种情况对于我国的会计信息改革十分不利。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对于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 要注意披露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 网络媒介来对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领域进行扩展。

2.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披露手段

如今, 在对于会计信息进行生产传播时, 应该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披露手段。企业决策者在对企业信息进行使用时, 往往通过网络联机的方式来对于会计电子信息进行获取。可以在进行数据输入的过程当中同时对于会计信息进行更新, 这样被企业所进行权限设置的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到该企业的最新动态, 并对自己所需求的会计信息进行自主的运用。在公共平台上对于该企业的企业信息进行资源的共享。

3.实行分层次、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

对于会计信息实行分层次、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指的就是以企业所进行发布的会计信息为基点和判断标准, 根据地域划分、公司类型划分、板块划分、公司行业划分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分类。在此过程当中, 企业不能够单一的对于监管机构进行迎合, 要真正的了解企业外部投资者的要求, 了解到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只有对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差异化、分层次的改革, 才能够降低该企业在证券市场预测的交易风险。

4.加强披露制度的质量控制

如今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控制时, 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较为突出和明显的问题就是如今进行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 存在虚假信息的存在。为了免受相关证券监管的处罚, 往往企业对于一些会计信息不予披露, 这样就造成了披露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企业披露制度的质量控制。切实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总体质量进行提高。

四、总结

通过对上述分析, 我们了解到在如今上市公司在权益资本当中,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占据了重要部分。在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当中, 要根据企业所进行披露会计信息之后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来作为发布信息披露数量的标准。当信息披露成本低于会计披露信息发布之后所实际获得的收益时, 这时候才能够在根本上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宁, 梁丽珍.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11:80-84.

[2]杜兴强, 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财经研究, 2007, 1:122-133.

[3]樊行健, 雷东辉.信息不对称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经济学分析.会计之友, 2009 (2) .

[4]黄河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来自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的经验证据.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 篇7

一、评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先导因素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涉及3个主要方面, 信息披露的制度、行为和结果。信息披露制度会对其结果进行约束, 信息披露行为直接导致不同的披露结果。由此, 信息披露在制度和行为上的质量高低会影响信息披露结果的质量。所以, 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 应以对信息披露制度和行为的质量考察为先导。

信息披露制度的质量特征应包括前沿度和适用度。前沿度, 是指与信息披露制度相关的金融和会计等理论的发展程度, 表现为相关理论研究是否能够预见可能的实务状况, 并及时满足实务需要。适用度, 是指信息披露制度与实务的匹配程度和对实务的包容程度, 表现为信息披露制度是否能够在实务发生重大变化时做出及时更新, 并在一定期间内保持稳定。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沿度和适用度越强, 信息披露制度的质量就会越高。

信息披露行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其质量特征包括遵循度、灵活度和知识度。遵循度, 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对信息披露制度的遵循和符合程度。灵活度, 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对披露要求之外的有价值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处理能力等。知识度, 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对信息披露知识的储备程度, 表现为相关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经验积累等。在信息披露过程中, 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知识度、遵循度和灵活度越高, 信息披露行为的质量就会越高。

信息披露制度和行为的质量状况会被传导并转化为信息披露结果的质量。信息披露的结果, 即公开发布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完成对会计信息披露结果———会计信息的质量考察, 才能获得对信息披露质量总水平的最终评价。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

如果信息披露的结果让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它们就应具备某些基本的质量特征。很多会计文献和相关法律对这些质量特征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充分的表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80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对会计信息质量层次展开说明, 列示了许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关系。其中包括一般约束条件 (信息的成本效益) 、信息使用者层面的质量 (可理解性) 、决策层面的首要质量 (相关性:由预测价值或反馈价值、及时性构成, 以及可靠性:由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如实表述构成) 、决策层面的次级质量 (可比性, 包含一致性) 以及会计确认的底线 (重要性) 。该文献认为会计质量无论如何分层, 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最为重要;在不降低信息有用性的前提下, 各质量特征的相对权重以及相互权衡产生的调节变化, 都需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9年发布了《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该文献在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部分阐述了四个会计信息有用的特征:可理解性, 相关性, 可靠性和可比性。可理解程度受到会计信息列报的方式和信息使用者理解能力的影响。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或者证实价值。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如实表述 (包含实质重于形式) 、中立、准确完整且体现出不确定环境下应有的谨慎。可比性要求不同会计期间和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信息可比, 强调会计政策的披露。该文献还认为考虑其他质量特征之前应评判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时性是获取相关信息的前提, 但是可能损害可靠性;成本效益权衡是一般约束条件而不是质量特征;各质量特征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平衡。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99年发布了《财务报告原则说明》, 其中第三章阐述了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表述是相似的。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12条至第19条分别阐述的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该文献没有进一步说明各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但是从阐述的次序中可以感受到各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

会计信息披露还会受到证券法规的制约。我国证券法对披露的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 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信息的行为。证券法律界定的虚假陈述行为会导致信息的不真实, 其对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界定范围比会计文献阐述的真实性宽泛。其中, 误导性陈述的类型包括语义多解型、语言难解型和半真半假型, 与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有关;重大遗漏的类型包括故意遗漏 (隐瞒) 和过失遗漏 (疏漏) , 而疏漏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关;不正当披露信息的行为中未在适当期限内公开披露应当披露的信息行为, 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关。

综合上述文献的观点, 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基本准则更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其中, 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可靠性内涵的诠释有些差别, 涉及的主要特征为真实 (如实表述、实质重于形式、可验证) 、正确、完整、中立和谨慎。

三、会计信息质量主要特征的评价角度

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为多角度评价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依据。然而, 实施评价前, 需要确定主要质量特征的评价可行性, 并细化每一种质量特征的评价角度。

(一) 可理解性的评价

可理解性的考察以信息使用者具备基本的信息解读能力为前提, 需要从制度和行为的角度, 对信息披露结果的形式和语言进行比较。同时, 可理解性是偏重于信息接收层面的质量, 信息的可理解程度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认可, 所以在考察可理解性时不能忽视对决策者的调研, 但是合理界定基本的信息解读能力和选取具备此种能力的决策者群体是调研成功的关键。

(二) 相关性的评价

相关性表现为决策者可以利用信息披露的结果, 预测公司某财务指标或某方面能力的变动趋势, 证实或更正已经过去的判断。一方面, 信息的相关程度与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沿度和适用度有很高的关联, 需要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规范分析。另一方面, 每类决策者, 甚至同类决策者中的每一位, 都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独立的思维判断。在这一点上, 相关性类似于可理解性, 可以被视作信息接收层面的质量特征。作为研究者, 可以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 通过调查问卷, 选择恰当的决策者群体, 统计分析信息的相关程度。此外, 及时性有助于确定信息的相关程度, 可以分析信息披露结果中的披露频次等指标并进行直接评价。

(三) 可靠性的评价

可靠性的表现具有多面性, 包括真实性, 正确性, 完整性, 中立性和谨慎性。可靠性被视作偏于信息提供层面的质量特征。研究者能够独立于信息使用者, 就信息披露结果本身展开分析, 对信息的可靠程度做出判断。

信息的可靠程度与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沿度和适用度有很高的关联, 需要讨论理论和制度发展的影响。比如, 真实性会涉及对某类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正确认识的程度;谨慎性和中立性会涉及是否存在足够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带来披露结果上的差异。

在现行制度之下, 评判正确性需要分析非故意的重大错误信息发生的程度;评判完整性需要分析非故意的重要信息的缺失程度;评判真实性需要分析重大信息被主观造假的程度, 其中包含了对重要信息的故意漏报。这三个特征都是以信息披露制度为准绳, 考察会计信息披露对现行制度的遵循度。

谨慎性和中立性不适合直接以信息披露制度作为标杆来判断。在现行制度之下, 评判谨慎性需要分析不确定条件下谨慎披露信息的合理程度, 单一公司的谨慎程度需要在同类公司间定位, 某段期间信息披露整体上的谨慎程度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落间定位。会计信息的中立性要求公司避免仅仅为达到某个预定的结果来选择某种会计政策或做出某种对应的披露。尽管很难依据某些指标判断信息的中立性程度, 但是会计信息不具备了真实性或谨慎性特征, 其中立性也会被破坏, 也就是说, 可以依据会计信息在真实和谨慎方面的表现, 推断会计信息的中立程度。当然, 研究者也可从信息使用者的调查中获取支持其判断的证据。

(四) 可比性的评价

可比性也可被视作偏于信息提供层面的质量, 可以独立于信息使用者, 就信息披露结果本身判断信息的可比程度。评价可比性的基本方法, 是比较不同公司之间或同一公司前后各期之间对同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披露状况, 考察会计政策的变化情况及其披露。当然, 研究者也可从信息使用者的调查中获取支持其判断的证据。

四、建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空间

如果会计信息主要质量特征被视为评价平面的纬度, 我们可以刻画出评价平面的经度, 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归总为一个基本点和四个方面。

一个基本点是指在现行制度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评价, 就是对重大信息被主观造假程度的评价。真实性代表着信息披露质量的底线, 因为对不真实信息再做进一步的质量评价毫无意义。

四个方面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度、广度、速度和表达方面的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度评价, 主要探讨会计理论现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 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职业判断对信息披露的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广度评价, 主要分析信息披露行为之下信息披露范围的状态, 包括对信息披露范围的确定以及遵循度的考察, 还有法定范围之外的披露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会计信息披露的速度评价, 是从会计理论到现行实务角度来考察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长短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会计信息披露的表达评价, 专注于从会计理论到现行实务角度验证和讨论信息披露中的术语使用和语言表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在评价平面确立的基础上, 树立标杆来明确研究的对象, 如针对具体的会计项目信息或总体的会计信息, 在披露质量方面的总水平或某一方面质量水平, 由此建立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空间, 拓展和深化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资本市场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基础, 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角度进行了细化和总结。本文认为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 应以考察信息披露制度和行为质量为先导, 其次以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来确定披露质量的评价纬度, 随后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其深度、广度、速度和表达等方面作为评价经度, 并通过树立研究对象的标杆, 建立评价空间, 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2005年10月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三章证券交易中第三节持续信息公开的第63条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篇8

1.1 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仍不完善, 依旧存在一些上市公司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不完整披露, 隐瞒事实真相进行蒙蔽投资者, 来达到吸收投资的目的。同时财务报告内容容易隐藏很多问题, 例如形式僵化, 重要内容披露有删减, 或者披露的信息不严谨等, 这些问题往往是有目的的避重就轻造成的, 针对一般事件如实披露, 而发生重要事件时就草草带过。例如, 报告内对公司的股权变更、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披露的不完全或者不披露, 正是由于上市公司这些有意或无意中披露出的有选择性会计信息, 才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完整, 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1.2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披露的时机往往决定信息的价值, 证券市场瞬息万变, 无法保障及时性的会计信息是已经失去影响决策的权利的信息, 极大地缩减了信息的使用价值。一旦上市公司故意拖延会计信息的披露, 就会给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带来可乘之机, 让造假者进行内幕交易等, 给投资者的利益带来损害。因此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1.3 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很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容披露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尽管公司已经建立了严格的会计制度, 然而仍存在信息披露随意, 例如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私自调整利润分配, 或者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编造虚假业务、中期报告过于简单从而无法进行会计分析与评价等等。这些违规的会计信息, 一旦被采用就可能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受到误导产生错误的投资决定, 损害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1.4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最基本职能, 无法保障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已经丧失参考价值。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国《证券法》等会计法规都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仍旧存在一些上市公司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耍手段、披露虚假会计信息, 例如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筹集资金或者增加业绩, 内部会计人员往往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隐瞒不报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的重大事项, 有意披露不真实信息, 从而误导投资者达到目的, 这种违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健全

因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引发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大股东一股独大, 造成大股东实际控股的局面,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变成大股一言堂, 即使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应的治理制度, 也是大股东作为优势群体, 导致个别人追求自身利益而有选择性的披露会计信息;其次,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无法保持独立性, 造成内部控制薄弱, 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不再存在相互制衡, 公司内部管理层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故意进行会计造假, 进行利润的操纵, 在缺乏有效的内部制衡下往往会造成公司产生违规会计行为,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披露虚假会计信息, 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最后, 一些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不完善, 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大多数公司充其量不过是起到一种咨询和建议作用, 往往会造成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难以发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

2.2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

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高低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为会计人员是进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直接责任者, 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可以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为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领导给予的压力或利益下, 有可能会做出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 这就无法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业务情况和经济活动, 影响投资者客观做出决策意见。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方面也要进行再培训, 如果会计人员有更高的思想觉悟, 就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工作中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也会更诚信、真实。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同时, 可以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2.3 监管部门缺乏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的手段

首先,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证券市场中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又权责划分不明确, 导致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钻了空子, 尽管违反了会计法规, 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有关监管部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这也在要求证监会要在监管和处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素养缺失, 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为了换取经济利益, 为上市公司做假财务报告的事情时有发生, 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 有关部门应健全注册会计师制度, 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

2.4 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造成违规成本低廉, 这也是一些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产生的诱因。尽管近几年我国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由于现行会计准则主要以规则导向为主, 会计法规中对一些具体违规行为的处罚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即使产生了违规行为, 却很难依据法规得到真正的处罚, 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以违规的漏洞, 而且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会计现象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也容易给一些上市公司创造条件, 以打擦边球获取自身利益, 从而造成信息失真, 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产生了很多问题。

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3.1 加强上市公司的披露意识与管理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企业降低筹资成本, 树立良好形象;也有助于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企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系统、不规范, 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依然不够, 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于外部监督的存在, 才进行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我们在监管方面还不够成熟, 需要强化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会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重要作用, 明确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

3.2 健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第一,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因为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由早前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导致公司中经常会产生一股独大的现象, 其中董事兼任高级经理的现象严重, 缺乏独立董事。就很容易将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扭曲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监事会受制于公司管理层, 其行为也很难独立。应该减少董事会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 并且改善现有股权结构, 降低国有股比重, 使一股独大难以生存。

第二, 上市公司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原则, 内部设立机构要科学严格的管理,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 相互配合运行, 形成制衡关系。上市公司同时应该强化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机制, 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忽视监事会而造成信息失真, 并且要突出监事会在财务信息上的监督作用, 才能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3 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为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 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素质,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 严格要求注册会计师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等, 严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建立注册会计师诚信体系, 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 提高行业人员职业素养, 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要以独立审计准则作为导向, 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增强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牢记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履行相应社会责任,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在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监管尚不到位的情况下, 为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告时, 还要加大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 强有力的约束注册会计师审计时的行为, 避免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发生。

3.4 完善会计法规,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为了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很多相关会计法规和制度, 但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 大部分法规主要处罚方式都是行政处罚, 处罚力度较轻, 无法达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不能完全抵制造假者蓄意造假现象。其次, 政府监督部门要随时保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发现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给予严厉的处罚, 在罚款方面对造假者进行翻倍、多倍罚款, 让观望者望而却步。而在生活中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而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 在事后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处, 所以有关部门还要竭力追究关联企业的责任, 加大惩罚力度, 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 以警示后人;最后, 要设立统一机构, 协调有关部门工作, 避免发生违规行为时推卸责任, 并且加大对证监部门的监督, 在其强化处罚力度的同时, 不断出台新的规定, 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这是因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仅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更维护了广大投资者的权益。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的一些违规行为,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一些上市公司机构结构混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及会计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参考文献

[1]王雯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13, 5:37-38.

[2]王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公司内部治理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6:186-18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状况分析 篇9

(一) 会计信息披露类型、标准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主体披露类型依据内容与动机可将其分为强制性披露与资源性披露两类。前者内容包含企业经营业务、概况、财务基本信息、关联交易重大信息、董事、股东信息及审计意见等。后者则包含管理层对企业竞争优势、长期战略的综合评价、社区环保责任、企业运作实际信息、预测前瞻信息、治理公司效果等。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上市公司如何做到准确、有效、及时地披露会计信息, 则成为业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依据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成熟发展下披露会计信息的相关标准,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应符合可靠性、相关性、有用性与中立性等原则, 进而有效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二)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状况

伴随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而来的是形成了许多会计问题, 其矛盾焦点在于如何平衡披露会计信息的效果与质量, 更新人们传统的会计观念。当前我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状况集中体现在信息不充分、披露欠缺及时性、上市公司为了一己之利不愿意进行真实、详细的信息披露, 而是蓄意隐瞒, 提供具有误导性的财务信息报告、人为粉饰各项经营业绩、境内外财务报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科学履行应尽的公开文件信息义务, 对披露信息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优质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依赖于处理会计信息的合理科学, 更是依赖于披露会计信息的及时与充分。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内容规定层面出台了强有力的监管完善措施, 令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充分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从质量状况层面来讲其披露的会计信息仍然存在内容不规范、内容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倘若会计信息披露时效性不强则会为操纵市场与内幕交易行为营造可乘之机。目前我国较多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的方式、时机与内容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二、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成因与提升质量的科学策略

(一) 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成因

由主观层面来讲,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因素在于利益驱动, 针对我国规定, 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收益净资产倘若在百分之十以下便会丧失相应的配股资格, 因此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逃避处罚便提升股价, 恶意粉饰会计财务信息, 形成失控的公司管理权现象。而从客观层面来讲, 我国没有健全相关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制度政策, 对其行为约束的执法惩处力度有限, 没有形成独立审计监管作用, 令证券市场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巩固。另外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建设还处于逐步完善阶段, 随着各类复杂会计问题的不断涌现, 市场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质量不完善状况做进一步深入探索, 才能有效保障投资者利益, 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 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科学策略

1. 遵循市场经济特征, 制定真正适合公司发展的科学战略

从上市公司自身层面来讲, 其应依据市场经济规律, 本着可持续发展目标依靠自身实力创设适宜公司发展的战略方案, 应立足长远通过科学的组织实施而非人为的对企业信息流进行干预调控、粉饰信息实现虚假的业绩增长目标。

2. 强化行业监管, 完善考核评价

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 相关职能单位应展开全面考核, 提升其独立监管能力, 通过科学的年报分析纠正财务信息与会计准则不规范披露问题, 降低经理人利润操作可能性。例如对各类公司由于某种原因没能按照规定处理的分类金融资产错误、执行会计估计日期有误等问题我们应逐步核实, 对滥用会计政策、存在虚假陈述报告或重大错报现象的上市公司给予严厉惩处, 通过立案稽查、现场检查确保处理公正性。在业绩评价方面我们可参考美国董事协会的战略规划、领导能力、继任规划、经营业绩、人力资源管理等指标合理健全会计准则, 规范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行为。另外我们应合理明确判断监管口径, 确保会计准则一致执行, 合理研究并关注特殊行业的确认收入等典型化的会计问题。

3. 加快出台会计财务概念框架, 规范财务信息披露, 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

相关政府单位应加快出台有关财会概念框架标准, 明确使用者及相关会计信息标准要求、质量要求、定义要素特征, 对原有会计准则做出合理修订并开拓新型会计实务, 确保会计准则不发生前后矛盾, 保持一致连贯性。同时我们应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规范财务信息披露, 依据三位一体标准实施财务部门的主体监督、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单位的内部监督, 进而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相关中介单位工作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精神, 完善业务素质, 进而与企业内部监管构建成为互相制约、交叉的综合监管体系。

三、结语

总之, 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类型、标准及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们只有科学明晰地判断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根本成因并制定切实有效的科学实践策略, 才能真正为上市公司营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披露环境, 促进其实现稳步、快速、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类型、标准及存在的质量问题探讨了引发这些问题的成因, 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 对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优化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度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参考文献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信息披露质量 篇10

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所有者拥有所有权,而经营者拥有经营权。所有者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需要经营者提交财务报表,但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很有可能出现经营者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需要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便应运而生。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鉴证服务。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信息披露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为单位对外提供服务,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较多,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也不尽相同。那么,哪些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呢?本文从规模角度论述了不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讲,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首先,对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其收入规模较大,单个客户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较低。如实报告一个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客户有可能导致该客户流失,但是该损失相对于收入总额来说较小;没有如实报告一个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客户很有可能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惩罚以及利益受损者索赔,此时的损失会很大。因此,基于声誉的考虑,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有足够的激励保持其独立性,审计质量相对较高。其次,当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能够准确地揭露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时,利益相关者会通过向会计师事务所索赔的方式减少损失,而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较强的偿付能力,面临的诉讼风险自然就更高,因此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有足够的激励来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可能发生的诉讼。最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增加自身品牌的价值,有足够的动机和足够的财力对员工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培训,因此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较强,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较高。

总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能力方面考虑,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较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较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2007-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和ST类上市公司后得到868家上市公司。

(二)变量设计

1. 被解释变量

Quality:当信息披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评定为优秀时取5,良好时取4,及格时取3,不及格时取2。

2. 解释变量

Big:虚拟变量,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的年收入位于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排名的前10位则为1,否则为0。

3. 控制变量

考虑到企业财务状况对信息披露的影响,本文选择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Roa:资产收益率。

Lev:资产负债率。

Size:公司资产的自然对数。

(三)研究模型

本文建立以下模型,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数据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数据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其余数据来自色诺芬(CCER)数据库。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1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为3.66,说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已经达到及格水平,但尚未达到良好水平。另外,22%的上市公司聘请了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为-1%,资产负债率为51%,资产的自然对数为21.24。

为了比较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的差异,本文对信息披露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聘请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为3.81,而聘请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为3.02,聘请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偏高(在1%的水平上)。

注:括号内为P值。***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本文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Big变量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同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审计质量显著偏高,因此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也显著偏高,假设得到证实。

(三)可靠性检验

首先,本文将年收入位于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排名前5位的会计师事务所视为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并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论没有实质性变化。

其次,本文将信息披露质量为优秀和良好的上市公司组成一组,信息披露质量为及格和不及格的上市公司组成一组,并将这两组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检验,结论没有实质性变化。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上一篇:肛肠外科术后下一篇:关注环境 关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