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024-05-23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精选十篇)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1

1.1 功能需求

本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要求:

(1) 登陆, 包括:注销和退出; (2) 查询, 包括:学生成绩查询、学生资料查询、教师资料查询; (3) 浏览, 包括:单科成绩浏览、学年开课清单; (4) 计算, 包括:学分计算、平均分计算和方差计算; (5) 维护, 包括:填加修改删除学生、教师、课程信息、数据库的还原、备份及用户信息的维护; (6) 帮助, 包括:关于、给我发邮件、系统信息。

1.2 数据库需求分析

根据数据流程,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以下数据项:

(1) 登陆表:用户名、密码、权限、角色; (2) 课程表:课程名称、讲课、学时、学分、课程状态; (3) 课程类型表: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4) 成绩类别表:成绩类别、人数; (5) 成绩表:记录编号、课程名称、教师姓名、学年、学期、成绩、课程状态; (6) 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籍贯、生日、电话、电子邮箱; (7) 教师表:员工号、姓名、所在教研室、性别、电话、电子邮箱、职称。

2 系统设计

2.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 本文设计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图2是本系统所需数据的E-R模型图。

2.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上面的图, 需要七个基本信息表:课程表、课程类型表、成绩表、学生表、教师表、登陆表、成绩类别表。此外, 需要对不同的人员进行密码验证和权限的限制, 防止出现越权行为。用户名、密码和权限单独保存在一个表中。这7个数据表的结构如下所示。

3 教学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3.1 用户登陆模块

登录系统是为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而设计的。主要用于辨认操作员身份, 以确定其使用权限。用户登陆, 关键是验证用户名称和口令, 用户进入系统要在登陆帐号的文本框中添入自己申请的帐号, 然后添入相应的密码。

3.2 系统模块

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注销、退出。点击注销按钮时回退出系统主界面, 返回到登陆窗口, 允许下一位用户继续登陆, 点击退出时将关闭整个应用程序。

3.3 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成绩查询、学生资料查询、教师资料查询。

学生成绩查询:在期末输入成绩单后, 学生可以在查询成绩界面中查看自己的学科成绩。登录成绩查询界面后, 需要输入学生编号、开课年份, 然后在课程名称下拉列表中会自动显示已修课程, 选择相应课程, 单击查询按钮, 即可显示相应课程成绩。

学生资料查询:登录学生资料界面后, 输入学生编号, 单击查询按钮, 即可显示相应的学生信息。

教师资料查询:教师资料查询与学生资料查询相类似, 登录教师资料查询界面后, 需要输入教师姓名, 单击查询按钮, 即可显示相应教师信息。

3.4 浏览模块

浏览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单科成绩浏览、学年开课清单。

单科成绩浏览:学生对录入成绩的查询是教学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成绩查询窗体, 它主要设计数据的查询。登陆成绩浏览界面后, 选择要查询的年份及学期信息, 便可查询相应的考试成绩。

学年开课清单:学年开课清单与单科成绩浏览界面像类似, 登陆界面后, 选择要查询的年份及学期信息, 这一学年的开课信息就可以显示在列表中浏览。

3.5 计算模块

计算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分计算、平均分计算。

学分计算:学分累加计算主要用于查询学生已修课程的累计学分, 在此界面中, 输入要查询的学号及课程类型, 系统会自动统计合格学分及不合格学分并显示在列表框中。同时可以查看所有以修课程的成绩信息。如图3所示:

平均分计算:平均分是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是学生总体成绩情况的直观体现, 因此在此系统中, 设计了平均分计算模块。输入要查询的年份、课程名称及教师姓名, 学生的平均分会自动计算出来并显示, 此外还可以生成一个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 如图4所示:

3.6 帮助模块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系统信息、给我发邮件。此模块中包含着软件的版本信息、制作时间、制作人的联系方式及一些基本的相关信息。

4 结语

本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 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完成学生成绩查询、学生资料查询、教师资料查询、单科成绩浏览、学年开课清单、学分计算、平均分计算、方差计算、添加修改学生、教师、课程信息、数据库的还原、备份及其它一些辅助功能。本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delphi来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 在数据库的设计上利用了access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摘要:简要阐述了教学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以及系统的开发过程;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的还原、备份、用户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及其它一些辅助功能;从开发平台、运行环境、系统设计和模块实现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

关键词:SQL,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

参考文献

[1]Gamma E Design Patterns: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Addison-Wesley, Reading Massachusetts, 11992, 40 (2) , PP.342-354.

[2]Fowker M.Refactoring Imlproving the Designs with Refac-toring[Ph.Dthersis]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85.4:285-305.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篇2

摘 要 本文从OOAD的角度论述了某高校教学MIS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首先阐述本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选择。接着对本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联网选课、日常查询和教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其中重点阐述核心子系统—教务管理的主要模块、辅修/双学位主动测评算法、特色技术细节。最后总结本系统创新点。

关键字 MIS 教学管理 UML 辅修/双学位主动测评算法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正式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该教学MIS开发之前,学校的教学管理基本上已手工处理为主,以Word、Excel、IE浏览器等Office软件作为辅助手段,使用这些软件的目的主要是界面美观、避免重复抄录信息,各计算机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对教学数据的管理基本处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共享程度低,录入、编辑、保存的工作量非常大。

本教学MIS采用B/S网络结构。原因是:B/S结构是真正的三层结构,各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请求,客户端再向应用服务器提出请求,应用服务器从数据库服务器中检索数据,并将检索计算结果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通过界面应用程序显示用户。因此降低采购成本,学校终端仅需配置瘦客户机即可。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建立校内局域网。校园网通过防火墙接入Internet,整个网络均采用TCP/IP协议。

网络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NT 4.0系统。理由是:Windows NT是一个通用的、具有主从结构的高性能、可靠的开放式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以工作线为单位的抢占式多任务系统、需求式分页虚拟内存、均衡的并行处理与网络功能。Windows NT可以在多种平台上运行,它拥有可伸缩的解决方案,完全排除操作系统的人为限制。使用者可以通过Windows NT执行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并且能与决大多数的Windows 系列软件集成,这一点是Unix系统无法比拟的。

数据库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FoxPro6.0。理由是:VF6是微软公司的可视化编程集成包Visual Stadio的一部分。它的兼容性好,安装容易,对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另外VF6在很多方面具备了大型数据库的特征。如:视图、关键字索引、关系、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在数据库设计方面VF6提供了各种数据库组件的设计向导和图形化、智能化的设计过程界面。由于VF6已经自带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因此程序设计可以在VF6的表单控件事件代码或代码编辑器中进行,而用户界面的设计可以使用VF6中的各种表单来实现。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MIS采用Top-Down开发方法对系统功能目标分解和细化,分解为3个子系统:联网选课子系统、日常查询子系统和教务管理子系统,其中教务管理子系统是核心,管理和监控着另外两个子系统的的运行和数据维护。

联网选课子系统主要用于学生在线自主选课,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编排选课批次、多人同时在线选课、实时限制、信息实时更新、课表冲突检查(时间冲突)与建议、选课数据存储更新、课表打印等。实时限制又可细分为先修后继课限制、教室容量限制、突发事件处理。日常查询子系统主要用于学生和教师日常的选课信息、成绩信息、教学管理相关信息、教师工作量等信息的随时查询自主查询工作。学生和教师分别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只能查询自己的信息及公共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查看他人信息。教务管理子系统是整个教学管理MIS的心脏。在教务管理子系统中,除了可以对联网选课子系统和日常查询子系统系统进行访问控制、信息更新、功能维护等操作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图1是采用以“模型”驱动的OOAD方法下的教务管理子系统的顶层用例图。2 算法描述—辅修/双学位主动测评算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学位设置分两种:中医学学士和中药学学士。属于中医学学士的专业: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属于中药学的专业目前只有中药学专业,由此也产生了辅修和双学位的区别:在完全学分制下,辅修是指中医学学士下某一专业学生同时完成了另一个中医学学士专业学分要求;双学位是指某个学生的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位类别,在本校就是中医学学士和中药学学士。学生获得双学位的难度要比辅修成功的难度大。按照学校以前学年制的规定,毕业班学生时只有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才给该生测评是否达到辅修、双学位的要求。采用本教学MIS后,系统可以选择空闲时段自动地为每个毕业班的学生主动测评,为每个达到辅修/双学位的学生给出信息提示,提醒他们办手续。虽然该算法的技术含量不高,属于傻瓜算法,但是该算法体现了系统以用户为中心,主动替学生考虑的设计理念,实用价值很高。该算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检查记录所有辅修/双学位成功的学生、专业和课程成绩信息,第二步:根据专业区分辅修和双学位,在第一专业(学籍所在的专业)和第二专业(辅修/双学位专业)中,只要有一个是中药学专业,即为双学位,否则为辅修。算法具体描述如下:

图1 教学管理子系统用例图 算法开始: 第一步:

从基本档案中筛选出毕业班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和专业,产生FX1表;

建立一个临时表;

DO WHILE NOT EOF(FX1表)

从FX1表中取出一个毕业班学生;

第一专业=该生学籍所在专业;

第二专业=全部专业–第一专业;

FOR 第二专业

FOR 第一专业学生辅修/双学位第二专业所需另修的每一门课程

在毕业成绩表中检查有无该门课程成绩,成绩是否合格;

IF 该课程没有选修 OR 该课程成绩不及格 THEN 给出提示信息:学号,姓名,第一专业,“辅修/双学位”,第二专业,“失败!”;

清空临时表;

EXIT TO 下一个第二专业;

ELSE 在临时表中记录该课程成绩信息;

ENDIF;

NEXT 另修课程

ENDFOR 该专业辅修/双学位成功,在辅修/双学位数据表中记录详细信息;

清空临时表;

NEXT 第二专业

ENDFOR LOOP FX1表中的每条记录;

ENDDO 第二步:区分辅修和双学位

FOR 每一张辅修/双学位数据表;

提取辅修/双学位成功毕业生的主修学位、第一专业、第二专业信息;

根据学位专业设置数据表,确定第二学位;

IF 第二学位=主修学位 THEN

该学生为辅修,在辅修/双学位数据表中记录相应信息;

ELSE

该学生为双学位成功,在辅修/双学位数据表中记录相应信息;

ENDIF NEXT 辅修/双学位数据表;

ENDFOR 产生**届毕业生辅修/双学位汇总统计表; 算法结束。特色技术细节介绍:

3.1 OLE对象与ActiveX控件的使用

可插入的OLE对象来自于支持OLE的应用程序,如Word、Excel、画图、Photoshop等软件。用户可以在各表单中使用OLE容器控件来链接或嵌入这些多媒体对象信息。链接与嵌入的区别是:当源对象更新后,嵌入的对象不会更新,而链接的对象则同步更新。本教学MIS中就广泛地使用了OLE对象链接技术。如学生基本档案编辑表单中的学生照片,就是将数码照片信息链接到VF6表单中的。

ActiveX控件是封装了属性、事件和方法程序的对象。用户可以通过各种ActiveX控件把他们作为子类来创建其他控件,也可以通过使用与ActiveX控件相关联的事件、方法程序代码来控制他们。VF6中的ActiveX控件必须包含在一个OLE容器控件中。OLE容器控件的基类是OLEControl,在向表单中添加一个OLE容器时,可以选择想要添加到表单中的ActiveX控件。其操作步骤如下:

(1)从表单控件工具栏中选择某一ActiveX控件,并在表单中调整好位置和大小。

(2)在“插入对象”对话框中选择“Insert Control(插入控件)”。

(3)在“Control Type(对象类型)”列表中,选择想要的ActiveX控件。

(4)单击“确定”按钮。

3.2 将日期型数据设置为字符型存储更简便

本系统中多个地方用到了日期。如“入学时间”、“出生日期”等。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惯例,日期应当设置为日期型字段变量或内存变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系统运行状态下要求用户输入日期数据的时候,将日期数据结构设置成字符型更为简便。原因是:日期的输入界面是用文本框来实现的。在设置输入文本框时,如果是日期型数据,用户仍然可以输入类型不匹配的数据。因此,为了严格格式,减少输入错误,增加系统纠错、排错能力,对文本的输入类型实施了数据类型限制。设定其InputMask及Format属性均为“9999/99/99”,表示时间为“年/月/日”。这样的结果是该Text输入的数据类型为字符型。同时,无论是升序还是降序,Character类型数据的ASCII码排序结果都和Date类型数据排序结果一样。4 系统创新点

(1)从软件开发理念角度看,本文针对中小型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2)从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上看,本系统比较深入地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编码实现。

(3)从数据库和编程语言工具软件的选择角度看,本系统充分应用了VF6系统的相对独立性,通过VF6中的查询、视图、表单、报表等设计器,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工作量。

(4)从数据结构角度看,在对教学数据的处理上,在不降低信息处理精度的前提下,广泛应用了字符型数据类型在识别、比较、统计、存储上的优势,节约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以及商务模式与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发展,给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以往以信息处理、决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经管类专业MIS课程的案例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如何使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MIS课程案例教学改革与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设计探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需要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考虑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以及开拓创新性,该课程的案例教学须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情境案例教学法和关联案例教学法。

一、情境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择:难点是提炼和选择实验教学的情境,选择真实、典型、反映社会信息化需求的情境。特别是以学校、企业、医院等为代表的行业,通过整合归纳以及简化相关行业背景和分析具体情况,形成实验可操作性较强的情境描述,并整理成文档。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选择案例不但要考虑案例所反映问题的代表性,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及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技术的革新、管理模式的变更所产生的新形式。注意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兴趣,首先结合学生的兴趣或所熟悉的环境,通过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问题,提示学生考虑一些贴近学习和生活的学生成绩管理问题、宿舍管理问题等。这样,学生在模仿规划、分析、设计该系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角色,也容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系统建设中。类似的,诸如食堂管理信息系统、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等,都可以进行设计开发。自主选题的好处在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案例的选择需要紧贴教材的理论体系,以使得学生准确把握问题,使书本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认真思考和相互讨论,给出各自的初步设想或方案。然后,带着问题,结合案例,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运用开发方法和工具,逐步完成实验内容。

二、关联案例教学法

定义于二十世纪初流行至今的案例教学法,关联案例教学近几年才逐步进入课堂并应用于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关联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企业实际相结合不但有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它以传统案例教学为基础,不仅强调了“教师施教”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双向互动机制。因此,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认为关联案例教学是基于案例教学,强调知识与案例整合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特色在于所选案例彼此关联、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与理论知识完全匹配的开放式实践知识体系,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兴趣与能力。通过案例设计,给出一定情境,分析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化规范化,是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途径。将关联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 MIS 课程教学中,关联案例教学以系列案例取代独立案例,改善了传统案例教学中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低的缺陷,但在提倡这种教学法时,并不能排斥传统的演绎式教学法。因为关联案例教学虽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点的提炼以及强化方面,仍需要理论教学的辅助。

三、安排好案例实训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后,为巩固教学效果,我们将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以对理论知识加强巩固和验证。课程设计的开展是与案例分析同步进行、互为辅助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课程设计的引导,而不能放任学生自己想当然地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事宜:

(1)做好课程设计动员工作

虽然采用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但面对教师提出的课程设计的任务,学生仍然会存在畏难心理,因此,必须做好课程设计动员工作,说明课程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明确设计要求、检查标准,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2)提供规模及难度适中的课程设计题目

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在选题上会较难把握,可能会出现选题过大或过于简单的情况。为避免学生因选题不当造成课程设计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教师最好提供一些规模及难度适中的课程设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

(3)课程设计小组人数的控制及任务的分配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诸多方面,而时间又较短,需要多人分工合作。课程设计小组的人员太多,则每个学生承担的任务就很少,达不到预期的练习效果,且容易出现互相依赖的情况;若人数太少,则每个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太多,任务完成的质量将不能保证。

四、结语

该课程内容很多,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案例来充实。所以,案例的完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积累大量的案例。同是,也需要及时参与社会,才能获得足够的题材。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管理信息系统地运用也不断升级,对案例的更新要求很高,所以,需要不断地搜集案例进行更新,才能保证学生接触到的时最前沿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还刚刚起步,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由于资源和经验的限制,在案例写作、案例教学过程中必定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案例也需要不断积累与更新。

参考文献:

[1]李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启示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

[2]刘雁红,崔永岩.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作用的研究 [J].中国轻工教育,2009

[3]陶文宏,王英姿.关于大型仪器实验教学的思考[J]科技与教育,2008,9:182

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系统设计 篇4

国内外及军地高校对教学督导及“评教”理论的研究较为成熟, 有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制[1], 并开发出较好的“评教”软件, 但对信息的反馈研究还不够深入, 信息不能及时合理地反馈给被督或被评对象, 最终导致重“督”轻“导”, 即没有重点体现在“导”上。

以军事经济学院为例, 每次督导专家听完课后,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员[2], 主要原因如下: (1) 由于时间关系, 授课教员要继续授课或督导专家要去听其他人的课, 只能与授课教员进行简单交流, 不能形成正式的书面材料供被督教员参考改进; (2) 部分督导顾及授课教员的面子, 不能当面指出比较尖锐的问题, 有的只是委婉建议; (3) 学员不敢或没有渠道与教员沟通。因此, 本文设计研发了一个针对教学督导和评教机制的信息反馈系统, 使各级督导和教员能够准确掌握教学信息, 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系统设计

通过对高教室的调研和教学督导文件的学习, 了解学院现有的督导和评教机制, 按照科学、便捷、实用、安全的原则进行系统开发, 设置了参数设置、信息录入、查询检索、信息输出、系统维护等5个功能模块。具体功能模块及技术要求如下:

1.1 参数设置

(1) 进入系统:通过口令、密码进入系统。院教学督导专家 (含院首长、机关部门领导、教务处与研究生处处长、院教学督导办公室工作人员) 、系 (部) 教学督导专家 (含系 (部) 、教研室领导及教学参谋) 、全体教员和学员队干部一律输入校园一卡通后6位数 (即口令、密码) 登录系统。

(2) 院教学督导专家 (含院首长、机关部门领导) 督导信息: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各小组组长, 根据院首长指示或工作需要, 每月末通过校园网“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系统”向对口督导单位所督任课教员反馈其课堂教学督导信息。

(3) 系 (部) 教学督导专家 (含系 (部) 及教研室领导) 督导信息:各系 (部) 教学督导专家组, 根据系 (部) 领导指示或工作需要, 每半月或1月末, 通过校园网“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系统”向所督任课教员反馈其课堂教学督导信息。

(4) 学员队“评教”信息:各学员队队长根据教学实施情况, 每半月或1月末, 组织学员骨干对所属学员队 (教学班) 任课教员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汇总其教学特点、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以学员队队长的名义通过校园网“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系统”向任课教员予以反馈。

(5) 教员代码:校园一卡通后6位数。

(6) 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界面 (见图1) 。

(7) 退出系统。

1.2 信息录入

(1) 基本信息:院教学督导专家 (含院首长、机关部门领导) 、系 (部) 教学督导专家 (含系 (部) 及教研室领导) 和学员队定期收集、整理、汇总所督 (所评) 教员的课堂教学督导 (评价) 信息后, 由督导小组组长 (或指定督导专家) 、学员队队长输入校园网“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系统”, 供相关人员查阅。

(2) 变动信息:为使每学期的每名任课教员, 在学期末能够知道院教学督导专家 (含院首长、机关部门领导) 、系 (部) 教学督导专家 (含系 (部) 及教研室领导) 和学员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总体督导 (评价) 信息, 系统对此三方应设置信息添加和修改程序。

1.3 查询检索

(1) 院教学督导专家组正 (副) 组长 (含院首长、机关部门领导、教务处与研究生处处长、教学督导办公室工作人员) 登录系统后, 可以系 (部) 为单位或以教员代码查阅全院所有任课教员的教学督导及“评教”信息;院教学督导专家组各小组正 (副) 组长可以系 (部) 为单位或以教员代码查阅所督教学单位全体任课教员的教学督导及“评教”信息。

(2) 系 (部) 教学督导专家 (含系 (部) 、教研室领导及教学参谋) 登录系统后, 可以教研室为单位或以教员代码查阅所属任课教员的教学督导及“评教”信息。

(3) 每学期任课教员可随时以本人代码查阅本人教学督导及“评教”信息。

1.4 信息输出

信息最终以文件形式输出,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学督导及“评教”信息封面输出。其中文件封面由系统自动产生; (2) 教学督导及“评教”信息输出。主要包括:教学督导类型, 被评教对象所在部门、职称、授课课程名称、授课时间、授课优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1.5 系统维护

系统具有信息备份、信息恢复、信息导出和信息修改功能: (1) 信息备份:为避免系统出现软硬件故障导致信息丢失, 系统具有定期备份数据库中数据的功能; (2) 信息恢复:如果系统在应用中出现软硬件故障, 具有从备份信息中恢复的功能; (3) 信息导出:系统具有将系统中各类信息以电子表格形式导出的功能; (4) 信息修改:在使用过程中, 如发现信息有误, 管理员具有修改信息的权限。

2 系统创新之处

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 (1) 人员不同权限不同, 保护了人员隐私; (2) 信息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员, 使教学督导发挥其“导”的重要作用; (3) 通过系统交流使双方不用碍于情面, 让信息能准确地以文字 (文件) 的方式反馈给各个部门和教员, 使各级督导 (包括各级领导) 和教员本人能够准确掌握教学信息, 以采取合理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员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级领导、督导、学员对自己授课的评价信息, 从而改革教学方法, 扬长避短, 提高执教能力;各级领导通过该系统形成的文件能及时掌握该部门教员的教学情况, 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从而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毕克贵.高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长效机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 :87-91.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5

【摘 要】 针对军校院系教学工作中信息无序、分散、种类繁多的现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训计划、学习进修、教员奖惩、研究成果等诸多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增强院系教学保障能力。

【关键词】 院系教学;信息管理;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有了很大转变,院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院系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其管理现状和水平不仅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状况与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当前,军校院系教学管理仍多数采用传统单机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着大量手工、机械的重复劳动,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本文通过分析院系级教学工作内容及管理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量身定制一套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有效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一、院系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军校普遍实行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校级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管理各项业务,院系级主要负责执行校级方针政策、制定及实施具体计划。大学与学院按照一定的权责分工、相互协作、彼此支持,共同发挥各自的管理效能。

院系级教学管理有其具体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校级教务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院系级教学管理的需求。军校院系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信息无序、分散、且种类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

院系教学管理从内容上可分为课堂施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等,每一项教学工作信息量巨大,内容繁杂。如课堂施训包括教员专科、本科、任职、培训、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时段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案例、教材、网络课程、试题(卷)库、课程考核及获奖信息;教学研究包括教员国家级、军队级、海军级、校级各层次教育科研及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及获奖情况。教学信息无序、分散、且种类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

2.教学管理工作连续性差。

由于升职调动,军校教学管理人员不易在同一岗位很长时间,业务稳定连续性较差。教学信息数据在产生、使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严重依赖于教学管理人员,缺乏长期的、有效的、规范的管理,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破坏和更改。

3.数据共享和传递困难。

目前院系教学、科研、政工、后勤业务分工不同,各业务口基本信息由业务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常交叉使用;同时,各级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共享资料教员无法实时获取。

4.缺乏准确、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

现有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人员无法快捷、准确地为院系教学管理与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常常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如统计本单位近五年专科、学历、任职、轮训、培训、外训、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教员承训理论课、实验课的学时数,国家级、军队级、海军级、校级、院级各层次教育科研及教学改革项目中申报、立项、结题、获奖的课题情况,教学竞赛、育才奖、优质课程、优秀课程等各类奖项的获奖教员……诸多信息只能依靠教学管理人员逐一查找材料分类统计,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缺乏准确、全面、适用的数据反馈机制。

5.教学档案检索不便,利用率不高。

院系级教学档案详细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教学单位教学过程的全部,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目前院系使用的教学档案系统中不能存储电子版材料,检索功能薄弱,信息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各类申报、评估、验收工作中教学档案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二、院系教学管理功能需求

通过分析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及特点,要满足教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系统的设计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教员需求。首先,系统便于存储、检索教员个人信息。如姓名、职务、职务等级及时间、出生时间、入伍时间、专业技术职务等个人基本情况及教学任务、业务进修、部队任(代)职、教学成果、奖惩情况等信息。其次,教员可以方便的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包括规章制度、培养方案、教案、课件、视频等共享资料。

2.教学管理人员需求。首先,系统可检索、统计教员的课堂授课任务;其次,系统可按条件对全体教员的个人信息进行检索;再次,系统可对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文件、资料、数据进行规范存储。

通过整合分析院系教学管理需求,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课程施训管理: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生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从大学课表中抽取出本单位教学计划;实现部门或教员任意时间段的授课信息或授课学时数的查询统计:进行理论课、实验课的冲突检测;实现教学听课数据查询及统计。

2.师资信息管理:对教员姓名、职务、职务等级及时间、出生时间、入伍时间、专业技术职务及时间、专业技术等级及时间、军衔或文职级别及时间、籍贯、军官证号等基本信息,以及学习经历、业务进修、论文发表、教材编写、奖惩情况、服务部队等教员工作信息的存储及处理。

3.教学业务管理:实现文件登记、规章制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日常教学业务过程资料的存储与共享。

三、系统总体设计与运行

由于院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量不大,同时考虑开发效率与功能需求,系统使用B/S架构进行开发及部署,简化系统开发和维护。底层开发采用目前业内支持较好的轻量级Web开发框架Flask及脚本语言,前端用户界面使用功能强大的第三方控件库ExtJS,用户通过内部局域网以网站的形式进行访问,利用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管理器上的所有更新将即时应用到用户本地,保证系统易于部署、维护、使用。

(一)系统构架设计

根据业务工作流以及业务对象间的关系,通过对业务边界进行分析,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

图1 系统构架整体设计

1、展现层通过ExtJS Application对象进行全局管理,并使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框架管理数据模型及用户界面。

2、应用层服务接口解析展现层发来的Web请求,提取其中的关键数据,并调用对应的领域层业务模块进行逻辑处理。

3、领域层处理实际的业务逻辑,负责表达业务概念、维护业务状态信息及实现业务规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模型定义根据业务规则提供了数据的ORM模型,并处理各模型内部的数据加工及模型间的关联关系等业务。

4、系统基础层采用WSGI接口进行构建,通过中间件对URL进行分发,以调用合适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处理。由于本系统使用Flask作为底层应用框架,因此经过中间件分发后的HTTP请求将由Flask的路由(Route)功能分配到对应的函数进行处理。

课程施训管理、师资信息管理及教学业务管理三个模块的结构图分别如图 2、3、4所示。

图2 课程施训管理模块

图3 师资信息管理模块

图4 教学业务管理模块

(二)系统运行

系统以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梳理课堂施训、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分析了院系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框架和功能设计。在开发后期,对本系统进行反复测试,在cup:E3-1225 v3 64位机、内存:2G DDR:硬盘:500G SATA 机上成功运行3个月,系统稳定,实现了预期功能。系统运行界面如图5。

图5 系统运行界面

四、结语

军校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改革传统人工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信息进行高质量存储、处理和反馈,建立了完备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的目标,为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6

【摘要】随着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军逐渐将新技术和新科技运用到部队中。新技术装备下的武装部队对部队装备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适应当前的挑战,相关院校的部队装备管理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本文就分析整个功能系统的要求,提出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设计的三个功能模块。

【关键词】信息化;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

随着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军逐渐发展新技术,并将新技术装备运用到武装队伍上来。对此,院校部门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只局限于原先的理论学习。对于装备管理教学训练,院校应依据新目标和新挑战,为学生设计出更为多样,更为系统而生动的训练。下面,本文就从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的功能设计的要求出发,提出教学训练系统设计的几个功能模块[1]。

一、功能模块设计要求

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的功能设计,并不能有设计者凭空想象,而应结合具体问题予以设计。根据多媒体教学训练软件的特点,并要满足部队装备管理的实际。对于部队装备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要使整个系统能保证人才对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能有实践的认知;此外,还要让其掌握具体技能。那么,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部队知识理论水平要求高,所以要保证知识理论的学习和吸收。而部队装备管理技术性教强,所以整个功能模块要让学生得到装备管理技术的学习。

2、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要注重问题的解决,及管理技能的提高。

3、教学人员在此系统中也有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4、注意对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二、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功能设计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主要设置理论学习模块、单项技能学习模块、网络模拟学习模块等功能模块。具体来说就是:

(一)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的主要是部队装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方式上,采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等,这里就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样的方法,更直观更好地让学员掌握各项基本理论。

1、了解部队装备管理的基本流程

包括不同角色在装备供应管理、装备运用管理、装备维修管理、装备战备管理、战备安全管理、站时战备管理等7项部队管理工作。

2、了解部队基层组织结构

了解部队基层各级担负的管理职责,这些基层各及人员包括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等等。这些人员在管理岗位中担负着不同的管理职责,这是学员所要了解的。

3、了解部队装备管理法规制度

除了部队管理的基本流程,及基层职责结构以及基层结构中人员的管理职责外,还要学习相关的法规制度。从中国的军事法律,到军队法规再到相关的规章制度都是需要学习的。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管理工作条例》;专业装备管理法规上,比如装甲装备管理规定》、《车辆装备管理规定》;与部队装备管理相关的法规比如《内务条令》、《基层建设纲要》。

(二)单项技能学习

对部队装备管理而言,学员要深入到管理任职的场景中来,所以要对个单项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这主要包括:

1、管理岗位的选择

从前面我们知道,部队基层各级担负的管理职责,这些基层各及人员包括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等等。学员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和岗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

2、管理场景选择

设备管理的7个基本流程,包括备供应管理、装备运用管理等等。这些可以让学员根据所学的管理理论,在其中常见的管理场景中进行练习。比如说,装备的拼装、装备的动用、装备的训练、修理等等。还涉及装备输送、装备教学、装备退役等等[2]。

3、单项技能学习

对与一些单项技能,比如运用计划、组织、指挥等等,都是需要学员专项学习的。这时根据已选择的岗位和场景,迅速掌握相关流程和管理办法。

4、方案和训练水平评估。

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结合方案,对学员的单项管理技能的训练水平进行评估。

(三)网络模拟学习

网上模拟就要利用网络技术,让学员综合利用已经掌握的专项技能,进行部队装备管理的联网训练。具体来说就是:

1、在管理机构编组,依据参与人数,来编排排、连,建立营等等。模拟实际情况,来建立虚拟的军队。

2、选择综合训练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野外驻训的部队装备管理、装备战备,或者战争行动装备保障。这些综合性质的训练任务,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3、联网训练

在学员选择不同的岗位和角色后,可以进行联网训练。训练过程需要人员的分工和战争协调。此外,训练人员要加强合作,并有突发情况处理能力。这要求学员按照任务的计划来分工和协调[3]。

4、方案和训练水平评估

对学员进行相关的训练后,还要注重对学员的能力评估。另外,还要对联网模拟训练中,要对中国计划方案进行评估,以及整个模拟训练结果的评估。

5、网上交流与监控模块配合网上模拟组训。该模块的使用,需要教员及岗位角色参与其中。教员在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们以导演的身份参与其中,指导整个训练的进行,并对整个训练行监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条件下,新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到军队中来。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必然要成为军队院校教学的重要部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而采取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这是我们都要思考的问题。紧跟当下部队装备教学管理学科和教学改革的步伐,对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进行功能设计,无疑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功能设计对更新部队装备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提高人才素质和专业性都要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凯,孙俊峰.信息化条件下部队装备管理教学训练系统功能设计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1):103.

[2]苏坤洋,贾红丽,宋义刚,郝永锋,王力锋.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分析[J].物流科技,2010,05(2):86-88.

教学评估信息系统设计开发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模式与时俱进, 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难以满足现在信息化的要求。为了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给领导专家和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方便的教学评估平台, 开发此系统。

2、相关技术与环境[1,2]

2.1 前台工具

在前台开发工具上, 选择对数据库有强大支持功能的集成开发环境 (IDE) Eclipse。Eclips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Eclipse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 包括Java开发工具 (Java Development Tools, JDT) 。

2.2 后台工具

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后台数据库的支持, 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多种, 本设计采用应用较为广泛的免费开源My SQL。

My SQL是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My SQL被广泛应用于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 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 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2.3 JAVA技术

Java是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用Java实现的Hot Java浏览器显示了Java的魅力:跨平台、动态的Web、Internet计算。Java被广泛接受并推动了Web的迅速发展, 常用的浏览器现在均支持Java applet。

Java平台由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编程接口构成。Java应用编程接口为Java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立于操作系统的标准接口, 可分为基本部分和扩展部分。现在Java平台已经嵌入了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这样Java程序可以只编译一次, 就可以在各种系统中运行。

2.4 JSP技术

JSP (Java Server Pages) 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 (*.htm, *.html) 中插入Java程序段 (Scriptlet) 和JSP标记 (tag) , 从而形成JSP文件 (*.jsp) 。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JSP将网页逻辑、网页设计以及显示分离, 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 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段, 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插入的Java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 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JSP与Java Servlet一样, 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 通常返回该客户端的就是一个HTML文本, 因此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浏览。

3、需求分析与设计概要

3.1 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评估信息的意义

人工管理具有效率低、查找麻烦、可靠性不高、保密性低等缺点。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教学评估系统, 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为广大教师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了教师评估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一个高效的基于Web的教学评估系统可以存储历届的教师评估档案, 不需要大量的人力, 只需要几名专门录入员即可操作系统, 节省大量人力, 可以迅速查到所需信息、高效、安全, 参评教师能方便的查看自己的成绩。

3.2 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教学评估管理工作涉及众多的教师、班级、课程等问题。设计之前, 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用户需求分析。参评教师管理系统可以在整个学校范围内使用, 做到学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总结系统的功能需求为以下几点:

(1) 教师信息的管理与新教师注册;

(2) 显示个人信息与查询是否参评的管理;

(3) 上传自评文件, 相关教案等文件;

(4) 查看自评得分, 讲课得分以及最后总得分。

4、系统实现

4.1 登录模块

登录界面用来验证登陆人员的身份。不同的用户级别进入不同的权限界面, 在参评教师信息管理模块中以教师身份登录。

登录模块是通过用户输入用户名, 密码进行登录。用户名, 密码与系统中的登录权限表相对应。如果没有相应的用户名及权限, 则提示出错, 输入正确的信息后才可登录系统。

4.2 参评教师信息模块主页面

输入网址后, 进入登陆界面, 系统使用效果图如图2所示。

4.3 数据库设计

系统中存在三个实体:被评教师、领导专家和学生。

被评教师基本属性:用户姓名、所带学生人数、学生平均绩点、所教学科、校内兼职、证书获得情况、文章发表情况、所带班级的教学情况。

领导专家基本属性:姓名, 级别, 可以评估的教师姓名。

学生基本属性:姓名, 所在的系别, 对应教师的姓名和评语。这些属性在具体设计中有所扩展。设计了如下几张表如图3所示。

DBManage表:存放使用此系统人员名单;

DBStdent表:存放学生信息;

DBTeacher表:存放教师信息;

DBCoworker表:存放同事的评估信息;

DBAdd表:存放教师的扩展信息。

对图3的解释:

DBStudent表中:assistant_name依赖于DBmanage表中的name;

DBBooks表中username、article_author分别依赖于DBmanage表中的name, DBLeader表中的name;

DBAdd表中assistant_name依赖于DBmanage表中的username。

4.4 数据访问技术

用Java语言访问数据库, 所需要的是在Java应用程序与各种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建立对话 (Connection) 的方法。

JDBC是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的缩写, 由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 (Interface) 组成。在java.sql包里提供了JDBC API, 定义了访问数据库的接口和类。通过JDBC, 开发人员可以用Java语言编写各种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本系统中, 常用数据库访问操作如下:

Class.for Name ("com.mysql.jdbc.Driver") .new Instance () ;

String url="jdbc:mysql://"+host+"/"+db;

Connection con=Driver Manager.get Connection (url, user, pw) ;

Statement Rt=con.create Statement () ;

Sql="对数据库库操作的语句";

try{

Result Set Rs=st.execute Query (sql) ;

}catch (Exception ex) {out.println (ex) ;}

Rs.close () ;

5、系统测试报告

5.1 系统测试项目说明

5.1.1 测试项目名称、测试内容及测试用例

测试项目:参评教师信息管理

测试内容:测试教师信息录入情况。

测试目的:是否录入有误。

测试用例如表1所示:

5.2 系统测评

5.2.1 系统优点

教学评估系统是用Eclipse+My SQL开发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优点有: (1) 功能比较齐全, 参评教师管理模块所应有的基本功能都能实现。 (2) 整个系统性能稳定性好, 没有出现死机或其他异常现象, 且有较强的容错性。 (3) 系统安全性好, 运用My SQL数据库, 通过权限表, 对相应的使用权限进行设置。 (4) 有完整的数据恢复功能,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5) 界面友好。

5.2.2 系统缺点与不足

程序可能存在漏洞和安全隐患;不同设计人员的设计风格还统一的不够。

5.2.3 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不足, 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1) 改进界面设计方案, 方便用户的操作。 (2) 合理的统筹, 设计一份详尽的开发文档。

6、结束语

本文讨论教学评估信息系统的的设计与开发。选用开源软件, 降低成本。采用B/S开发方式实现。方便使用者查看个人信息和评估信息, 方便管理员对用户信息和评估信息的管理, 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摘要:教学评估信息系统采用HTML+CSS+JSP+MySQL设计。其中HTML和CSS用于客户端显示, JSP在服务端处理用户提交的数据, MySQL用于数据存储, 保证了此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实用。使用开源软件, 降低成本。

关键词:教学评估信息系统,JSP,MySQL

参考文献

[1]Bryan Basham.Head First Servlets and JSP[M], 2nd Edition.O'Reilly, 2008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篇8

1 课前对学生实施适当的课程教育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课程涉及到的模型、概念、方法都是比较抽象的,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功能结构图、模块结构图等[3,4]。学生在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时,觉得这些图形过于抽象,不好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地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偏激地认为该课程就是一门绘图课,实用性不强,学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不如直接编写系统代码。这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从而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对学生实施课程教育,创设一定的情境,讲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案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述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也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类比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和建立各种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把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房子的建设进行类比,房子在建设前必须要进行分析设计,拿出相应的建筑方案,包括建筑图纸、成本分析、时间计划等,系统分析与设计时涉及到的图形就相当于建筑图纸。建筑图纸设计得好坏决定了房子的好坏,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图的质量同样决定了系统的质量。让学生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并不是多余的,系统开发的流程是不能跨越和颠倒的,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强调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技术活,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产生的结果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大家积极探讨,勇于创新。

2 打破学校框框加强社会实践

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少有机会到软件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甚至根本就没有安排业务流程调查等环节,对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不了解,实验课实际上是在熟悉信息系统开发工具,难以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5]。

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过程中,实践课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活动必须打破学校的框框,把校内课程与社会实践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也可以与软件公司以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后,教学的方式可以有两种:

1)请进来。请实习基地的相关业务员或者经理来学校讲课,解答学生提出的与企业管理业务及运作相关的问题;

2)走出去。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软件公司以或企事业单位的实地考察、采访、调研和实习,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的运作。

社会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事业单位现实,自主设立社会实践课题,为企事业单位开发相关的信息系统,并进行运行维护工作,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案例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材不是很多,也没有统一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6,7]。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课程设计实行分组实践,每组4~5人,组长负责制,课外完成。结合社会实践,题目由每个小组通过对企事业单位调研分析以后自由确定,主要培养学生开发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每个学期结束时,把各小组的课程设计收集起来,在每个课题中注明小组成员的姓名,编成一本案例集,供下一界学生参考。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1)案例集中有自己的名字,学生会有成就感和荣誉感,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做的不好怕师弟师妹笑话,一般就会从心底里认真对待课程设计了;

2)案例集更接近学生自己的水平,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理解能力;

3)这个案例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不断丰富;案例集有不清楚的地方,下一届学生看到了,还可以跟原文的师兄师姐互相探讨、补充和完善,这是一般的实验教材所做不到的。

4 制定“分段多样式”的课程考核方案

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例如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一般又是以最终完成的系统作为评分的依据。这种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应付考试;学生存在直奔系统代码的现象,注重编写代码实现可运行的系统原型,而不注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课程设计分组完成,也会出现小组成员不作为,小组长无奈包干完成的现象。

事实上,可以采用“分段多样式”考核方案。该方案将重点放在实践考核上,以真正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主要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核、期末考试成绩、课程设计考核等四部分组成,分段是指时间上不同阶段考核不同的内容,多样式指的是考核中融合了考试、现场操作、作业、答辩等多种方式。以下是具体考核方案,仅供参考:

1)平时成绩(5%):考核出勤及综合表现,平时上课讨论、回答问题可设置一定的奖励分,为各实验小组组长设置一定的职务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实验报告考核(15%):实验报告在每次实验课后当场提交,主要考核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3)期末考试成绩(40%):主要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课程设计分段考核:课后完成一个实际的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及另一个系统的实施。以下为具体考核情况:

为了避免学生直奔系统代码,可以采用分段考核,小组互换角色的方案。

1)系统分析与设计成绩(30%):考核时要求每组提交课程设计电子文档,并制作PPT。实行课堂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委可以由各小组组长担任,或者请教研室其他教师担任,系统分析与设计成绩为各评委的平均分。

考核完了以后,抽签决定互换系统,接着完成另一个小组设计的系统的实施工作。

2)系统实施成绩(10%):系统实施工作的考核主要看实现的系统与前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文档是否一致,系统是否完整可运行。

成绩计算公式为:小组课程设计成绩=系统分析与设计成绩×30%+系统实施×10%。

为了避免出现小组成员不作为,小组长包干完成的现象,规定组长有权评定小组成员的课程设计成绩。

成绩计算公式为:个人课程设计成绩=小组课程设计成绩×小组长评分/100。

学生最后的总成绩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以下各种考核均以百分制计):

个人成绩总分=平时成绩×5%+实验报告考核成绩×15%+期末考试成绩×40%+个人课程设计成绩。

实践表明,这种分段多样式的考核方式既能克服传统考核方式呈现的弊端,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5 结束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综合课程,必须针对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课前对学生实施适当的课程教育,打破学校框框加强社会实践,丰富实验内容,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有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开发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希望该文对提高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进一步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张富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1):74-76.

[2]李优柱《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2007(9):136.

[3]李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262.

[4]甘仞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4-294.

[5]陈丰,张小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890-891,897.

[6]景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6):48-51.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9

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基地,承担着实验类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与校内模拟实习的任务。高校实验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特别是实验室开放选课给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实验室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尽量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实验室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还能为实验室评估提供原始资料和基本数据,使其成为实验室评估的重要依据。

1 实验室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实验室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全校范围内对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数据采集、管理、查询的软件系统,系统通常要具有分级用户管理、开放实验室申请、实验日志填写、实验报告的发布、填写、批改、实验室教学资源使用率查询及报表打印等基本功能。为了实现全校Intranet网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实验室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常采用服务器加客户端的网络架构,由客户端发送业务请求,交由服务器处理和返回结果。为了降低客户端维护量,我们采用的是B/S模式。

2 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

系统基于完全B/S架构,后台数据库为MS SQL Server2000服务器,客户端是IE浏览器,方便易用,零客户端维护,系统开发基于ASP框架和三层结构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系统的数据库表格:

T_TEACHER(教师信息表)

T_STUDENT(学生信息表)

T_SYSTEM(系统信息表)

T_SELECTCOURSE(选课记录表)

T_REPORT(实验报告表)

T_REPAIR(维修记录表)

T_TEACHRECORD(上课记录表)

T_LOG(实验日志表)

T_ITEM(实验项目表)

T_COURSE(实验课程信息表)

T_CLASS(实验教学班级表)

T_BOOK(开放实验预定信息表)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实验室日志管理、实验报告管理、实验室考勤管理、开放实验申请、设备维护申请管理、综合查询。

系统功能模拟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3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施方案及算法研究

3.1 实验室日志管理

实验日志管理是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模块之一。实验日志模块主要完成学生端实验日志的录入、教师端实验日志查询、考勤管理、管理员端实验室的使用率统计提供原始数据。实验日志管理主要对一个表格T_LOG表进行写入和查询操作,T_LOG表有ID、学号[STUDENT-CODE]、课程编码[COURSECODE]、班级代号[CLASS-CODE]、教师代号[TEACHERCODE]、实验项目[ITEM]、实验类别[LABSORT]、课内外属性[OUTSIDECLASS]、上课周次[TWEEK]、实验室号[ROOMNO]、座位号[SEATNO]、实验设备[EQUITMENT]、填写时间[WDATE]等字段。学生首先进入实验日志填写界面,系统可以根据登录学号信息查询选课信息表T_SELECTCOURSE获取该学生本学期所学的课程信息和班级代号信息并输出到学生日志填写页面的下拉列表中,学生可以进一步选择好授课班级后,系统触发刷新动作,通过提交的班级信息查询班级信息表T_CLASS,反馈出该课程所对应的实验室号和授课教师信息,学生继续选择具体的实验项目和座位号即可完成填写。整个实验日志的填写工作极为简单,几乎可以做到无需手动输入任何文字。

日志输入的关键程序处理是实验日志的防伪造功能,系统要解决3个问题:(1)异地伪造填写实验日志问题;(2)同一台计算机冒名顶替填写多人日志的问题;(3)同一时间重复填写多日日志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采用IP地址限制方式对非实验室IP地址进行屏蔽访问加以解决。

处理算法如下: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采用IE浏览器Cookie解决,通过Session值确定是否已经填写了实验日志,如果填写了就不能再继续代替填写他人日志了。第三个问题提交日志前察看该用户的最后一条实验日志的填写时间解决,如果时差过小,录入小于2小时,则可判定属于重复填写,可拒绝提交用户的日志数据。

3.2 实验报告管理

实验报告管理也是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模块之一,它包括教师端发布实验报告、学生端填写实验报告、教师端批改实验报告几个过程。实验报告表T_Report的字段名为:ID、学期[TERM]、学号[STUDENTCODE]、课程代码[COURSECODE]、班级代码[CLASSCODE]、实验项目[ITEM]、实验类别[LABSORT]、实验开始周[STARTWEEK]、实验结束周[ENDWEEK]、每组人数[GROUP]、实验目的[TRAGET]、实验步骤[STEP]、实验内容[CONTENT]、实验结果[RESULT]、实验心得[SUMMARY]、报告附件地址[FILEURL]、评分结果[SCORE]、教师评语[ESTIMATE]、终止上交时间[ENDDATE]、实验发布时间[RELDATE]等信息。

教师发布实验报告就是根据选课表T_SELECT-COURSE提供的学生到实验教学班级多一对应关系信息,查询出所有的属于某一教学班的所有学生名单,对名单内每一学生分别产生一条实验报告记录,并在实验报告纪录中自动加上所属实验课程的基础信息,例如课程代码、班级代号、实验教材、实验项目、教师等信息。发布实验报告处理采用SQL的批量插入语句进行处理,避免使用循环语句单条记录,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器数据处理负荷。

该插入语句如下:

4 其他模块的功能分析

4.1 设备报修模块

当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仪器设备有故障及损坏情况时,可以在学生端提交设备的名称、型号、位置、故障情况等信息,系统管理员可在后台查看到报修记录,给出处理意见,当修理好后可以填写处理结果。学生端可以查看到自己所提交的故障设备记录的最后处理结果。

4.2 学生考勤模块

教师端按照所属班级,在实验日志信息表中检索出学生到课次数及具体到课时间,该到课率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成绩综合评定的一项参考指标。

4.3 开放实验申请模块

开放性实验中心允许学生利用实验室实验教学外的空闲时间开展课外开放实验,学生可以以团体或者个人名义通过课外开放实验申请页面提交实验申请。管理员在后台可以查看到提交的申请信息,在获得主管领导的审核后,系统将审核结果反馈到学生端的申请记录中。如果是同意申请,学生可将申请表单在线打印后加盖主管部门公章交实验中心办公室进行文件存档。

4.4 系统设置及综合查询模块

系统设置是在管理后台对系统的基础数据如本学期课程、授课班级、实验项目等信息进行输入及修改,由于每学期节假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在后台设置每星期所属教学周次。综合查询模块是负责将实验日志、实验报告、实验报修、实验室申请等信息分类和汇总,从而统计出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实验文档的收集情况,为实验教学评估工作提供原始材料。

5 结束语

高校实验中心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以计算机数据模拟、信息处理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实验课程中对教学信息进行收集与统计,这些数据的完整准确采集,对高校的实验教学评估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本系统经过了2007年我校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工作,经历了反复测试和正式使用,取得了丰硕的实践经验,并最终为我实验中心申报成为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我们正在逐步完善该系统代码,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尽力做好推广工作,争取在全校各实验室普及,使我校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

摘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出发,运用最新Web编程技术及大型数据库的海量存储功能,对实验教学信息进行计算机化采集、归档、统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ASP编程,SQL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蒋磊宏等.上海交大基于校园网的MIS建设规划[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3):10-14.

[2]方振汉等.实验室网络应用ADSL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64-65.

[3]许征程等.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4(2):54-55.

[4]陆敏峰等.仪器设备数据库在Internet网上的开发和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5):81-84.

[5]刘燕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89-91.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10

此次教学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我们是基于办公自动化平台来进行的。所谓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学院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学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这种平台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学院的局域网,我们将设备管理实行网上的办公自动化处理,从而实现科学化的在线管理。

系统在借鉴工作流办公自动化产品应用的基础上,首先将成熟的管理经验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对现有流程进行再造,设计出一种适合办公自动化协同工作的业务流,最后进行系统软件开发。整个软件严格采用软件工程的设计要求完成,由于设备管理较为成熟,初步采用基于web技术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进行开发,使用J2EE和Oracle9数据库进行开发和技术支持。将教学设备的购买申请、采购添置、资产登记、认领使用、调配转让及报废处理等实现在线办公自动化管理。由于财务的数据信息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因此该系统单纯从设备实物的管理入手,不涉及财务方面的内容,以设备正常的行政管理流程为核心、以各种申领、调拨、报废的凭证单据为主线、以设备使用地点、状态为监控对象实现全面的办公自动化协同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设备管理的科学水平,更好的为学院服务。

1 办公自动化平台下工作流方式的介绍和选择

所谓的工作流就是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过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大多数应用如公文审批、各类申请等。每一项工作以流程的形式,由发起者(如文件起草人)发起流程,经过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处理(如签署、会签),最终到达流程的终点(如发出文件、归档入库)。在相当程度上工作流自动化有三种实现模式。即:基于邮件的、基于共享数据库的、基于邮件和共享数据库结合模式(即“群件模式”)的。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群件模式结合了“推”、“拉”技术,充分发挥了不同技术的优点,是理想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处理模式。鉴于此,我们选择群体模式来设计我们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邮件处理日常个人信息,以共享数据库方式管理各种设备信息。

2 结构的选择及开发工具的介绍

为了满足在现有办公自动化平台上的使用,我们基于web方式使用J2EE技术开发在线办公教学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2.1 web模式的三层结构体系(如图1)

以Web为中心进行构筑,采用B/S结构,是三层应用软件结构体系。三层结构体系是:

第一层是客户层,提供用户接口的功能,客户层的运行环境主要是Web浏览器和基于XML标准Client端。

第二层是业务逻辑层,提供完成所有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存取功能。业务逻辑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Web服务器,通过HTTP协议向客户层提供结果,另一部分是基于XML标准服务器,第三部分应用服务器,它基于XML标准平台完成业务逻辑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第三层是数据库层,提供数据库持续存储的功能。数据库层采用Oracle9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要求。

2.2 Oracle数据库中心

采用Oracle9i数据库,可以对学院教学设备的数据进行海量的存储,最高的保护数据的安全,对敏感的数据进行加密,通过与业务逻辑层WEB SERVER进行结合,可以满足业务的扩展和数据库的增加。

2.3 开发遵循J2EE标准

Sun推出J2EE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Client/Server模式的弊病,迎合Browser/Server架构的潮流,为应用Java技术开发服务器端应用提供一个平台独立的、可移植的、多用户的、安全的和基于标准的企业级平台,从而简化应用的开发、管理和部署。

3 系统流程介绍

3.1 管理信息系统部分功能详解

3.1.1 个人办公

这是整个OA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用于个人处理日常业务。

1)电子邮件:是OA系统中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方式,消息传递、资料交流都可以通过邮件方式快速、高效的实现。学院内部所有人员之间均可以互发电子邮件。发送邮件同时可指定是否使用短消息通知用户。支持发送附件。

2)短信息:这是本系统中较有特色的信息交流方式,可以利用短信息将信息即时地“推”给个人用户,使得信息传递没有延迟,也可以作为其它信息传递的辅助手段,比如在发送公告通知的同时,可通过短信息提醒各用户。短信息只占用很小的存储空间。

3)公告通知:国资处可对全体教员或个人发布通知。教员可查看针对全体教工或本部门的公告通知。

3.1.2 公文审批流转

这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完全根据工作流定义,可以灵活定制收发文流程,可以指定每一步的权限,同时可以附带word附件,可以实现文件修订和痕迹保留,支持代办公文提醒。

1)文件柜(文档管理):文件柜中的信息类别(文件夹)是由管理员定制的,可分别建立个人、部门、教研室文件柜,分别存储不同类别的文件,系统管理员可管理所有文档,文件夹的所属部门的部门负责人可管理该文件夹的文章,在此可提供个人、部门、公司的文档的的管理。

2)单据柜(各种审批的单据信息管理):对学院内的各项申请、招标采购、资产领用、调拨分发、报废处理的各种单据进行登记管理,系统管理员能查询所有单据、各教研室能查本部门的设备单据情况。

3)报表柜(依据单据信息按照业务分类归档建立的各种设备信息管理,并能生成报表):再此能按照权限查询相应的设备购置、使用、状态、调配、报废的所有情况,并生成要求的报表。

4 软件开发设计特点

本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最新的工业标准-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符合跨平台、容错、负载平衡、分布式系统等企业级应用程序要求,系统采用JAVA代码开发,完全符合J2EE开放架构,结合WebSphere Portal,使用Java语言开发,配合JSP技术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安全、可扩展性,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可以简单的移植到其它应用服务器、其它操作系统及其它的硬件平台,不需要做大量的移植工作,能很好的和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融合。另外引入工作流组合,由核心层、应用系统整合支持模块和工作流引擎构成,前端支持JSP、JAVA、ASP、VB等方式展现,数据库还可以支持SQL Server和SYBASE。主要特点如下:

1)流程设计定义(Process Definition Designer):可视化流程定义工具,可离线编辑与轻易调整流程。

2)人员组织管理(Organization Editor):可依据部门、职位、角色分别定义人员组织。

3)工作清单(Worklist Express):提供工作清单开发接口,可按使用者需要自行开发所需的工作清单。

4)流程引擎(Process Engine):核心的部分,为整个流程的主轴架构。

5)排程管理(Schedule):可设定流程自动激活时间与频率。

6)流程监控(Process Monitor):可实时以图形表示目前系统所有流程的状态与相关信息。

5 结束语

该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将工作流的概念引入设备管理中,并与网上办公自动化融合在一起尚属首次,虽然设备管理在学院的管理工作中相对独立,设计起来较为容易和快捷,可是它的这种设计理念和方法是值得同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兰如玉.基于GPS的物流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2004.

[2]刘利嘉.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3]刘昕,喻革武.在线办公环境下教学保障物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6).

上一篇:科学发展路径下一篇:特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