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本科

2024-05-02

口腔本科(精选九篇)

口腔本科 篇1

1 影响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

1.1 学生方面

(1)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精神, 他们普遍对实习不够重视, 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对待病人态度冷漠, 缺乏服务意识。

(2) 学生口腔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自学能力不强, 他们实习后适应性较差, 不能较快适应带教教师的不同教学方式, 遇到问题只知道求助于教师, 无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无法建立口腔疾病的系统思维。

(3) 临床实习期大约1年, 学生至少要轮转口腔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及口腔正畸4个科室, 大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现象, 他们消极抵触不喜欢的临床实习。另外, 有些学生一心考研, 把大量时间用于复习, 还有些学生则为了求职四处奔波, 忙于应聘。这些现象影响了口腔临床实习质量。

1.2 教师及实习医院方面

部分口腔带教教师重视临床工作, 忽视带教工作, 对实习生要求不严, 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学生找工作或考研, 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此外, 有些医院口腔临床技能考核流于形式。

2 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改革方案

(1) 培养学生刻苦好学精神。目前, 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一直成长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 对刻苦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感性认识。因此, 要加强思想品质及医德医风教育, 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责任感, 使他们拥有为口腔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2) 加强口腔医师职业道德教育。以病人为核心, 不断提高口腔医疗质量是口腔医生应尽的责任。临床带教教师在日常医疗活动中, 要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和正确的口腔临床思维能力, 使其真正学到正确、科学处理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口腔疾病诊治水平。

(3) 重视医患交流。医患交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也是口腔临床教学工作的需要。通过良好的医患交流, 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疾病、心理及家庭等方面的信息, 为制定全面的治疗措施打下良好基础, 并且可使病人获得治疗信心, 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在临床带教中, 带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语言交流的知识性、通俗性、灵活性和亲切感, 并教会他们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病情, 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

(4) 加强口腔专科管理, 严把出科关。要严字当头,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严格要求, 认真把好出科考核关, 达不到口腔实习大纲要求者不能出科, 也不能报考研究生, 并要求其利用业余时间把所缺的实习内容补上,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实行带教教师负责制, 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讲师以上级别的教师负责带教, 责任到人[1]。带教教师认真对照口腔实习大纲, 条条落实。学生临床考核成绩与带教教师工作绩效考评挂钩, 这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 提高教学效果。实行教考分离, 即带教教师本人不参与自己所带学生的考核, 进行交叉考核。

(5) 操作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同等重要。带教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 自觉把培养好未来的口腔医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积极引导学生,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目前口腔医学在分科更精细的同时, 各科间的相互渗透也更为密切。例如:唇腭裂病人的序列治疗需要口腔外科及正畸科医生的协作, 种植义齿同样也需要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成功。要使学生明确, 如果缺乏口腔基本理论知识或口腔操作基本功, 日后将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腔医师[2]。

(6)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1) 示教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但对口腔实习生而言, 带教教师适当采用此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牙齿的一次性根管治疗, 带教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操作演示, 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方法, 该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尤其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3]。如遇到口腔癌病人时, 我们首先提出3个问题:“从该病人的病症应考虑什么疾病?需与哪些疾病鉴别?需进行哪些检查?”让学生通过反复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查阅书籍和互相讨论等来找到答案, 教师予以引导和启发, 然后由学生查阅相关检查结果, 明确诊断。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该病人如果行手术治疗, 应如何准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这是一种集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不仅注重学习结果, 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同教学医院具体情况不同, 可将不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应用, 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

(7) 加强口腔师资队伍建设。口腔带教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其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 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教师要为人师表, 以德立身, 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第一步, 也是其职业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口腔带教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最具体、最生动的教育, 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同时口腔带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 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讲师以上级别的教师负责带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 紧跟学科发展, 规范口腔临床操作, 并将口腔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科研的新进展及时介绍给学生。

综上所述, 加强口腔医学临床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 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毕业生, 是医学高等院校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姚永祥, 王宏智, 刘建迪.实行实习医生导师制提高临床实习教学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 (12) :1650.

[2]樊明文, 王邦康.口腔科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乔敏.以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 2005, 4 (2) :81.

口腔修复本科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目前,国内众多口腔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多采用“理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理论授课与临床实习脱节,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临床思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来制定整体诊疗方案。而口腔修复学恰恰是一门知识点多、与其他学科交叉广泛的课程,对于学生/医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要求很高。往往1个病例有2~3种治疗计划,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经常困惑学生的难题。从往届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析中发现,客观题正确率较高,而考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能力的病例分析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对于一些知识点机械套用,理解不透彻。国内外很多的教学研究结果都证实:结合临床病例并进行分析讨论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1-2]。因此,在口腔修复学本科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探讨使用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让学生们在参与临床医生实际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讨论与学习,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为口腔实习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设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口腔修复学专业课授课中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共计35名学生,以此为观察对象。

1.2教学方法的制定

基本模式和流程为:收集病例-发现问题-自学讨论-分组辩论-小结。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设2次课,共5学时(表1),针对牙列缺损修复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2次课之间间隔约1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1.2.1临床病例的收集和选择根据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主线,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要求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可有2~3种修复方案以供选择。在预约好的时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进行口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拍摄口内照片和需要的放射线片;制取石膏研究模型并转移颌位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临床的标准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并制作病例汇报幻灯。其后,老师根据所选的病例再精选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延伸阅读。

1.2.2教学实施辩论前1月给学生分发制作好的病例汇报幻灯、文献资料、讨论提纲,并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通过网络、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和期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每2组组成一组辩论对手,由1名老师带领。各组内再由学生自行推选出1名组长,1名记录员。学生分组后随机抽取第二次课的一个临床病例准备辩论。辩论前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2~3次的组内讨论,同时列表整理患者问题,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准备。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组内讨论时有价值的结果并形成辩论思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分别形成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同时注意引导讨论按教学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老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相关记录并给予评价。第一次课的第一学时主要由教师对“牙列缺损修复设计原则”进行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必要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以一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实际应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讨论。第二次课为临床病例辩论环节,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以幻灯形式汇报患者的基本病情、课前本组讨论的要点,分析病情并提出本组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引用教材及文献上的内容来提供依据。辩论对手则针对同一病例提出自己小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双方观点的差异,2组互相提问并展开辩论。在回答问题环节,不同学生小组还要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听众提出的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每组的答辩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在辩论结束后,每组将总结和感受上传至修复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学组长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以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及建议。问卷包括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非常显著、比较显著、一般、比较少、非常少分别记为5、4、3、2、1分,5分和4分记为认同。采用不定项选择统计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自身的收获,并让学生按其程度排列前3名,分别记为3、2、1分,未列入前3名的因素记为0分。数据采用SAS9.2处理。等级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还对部分学生、带教教员以及参加旁听的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来自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反馈。

2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对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课程授课效果的评价见表2,除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其他各条目的中位数均约为4。可以看出,88.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7.2%的学生认为在促进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9%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学到更多知识,80%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6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没有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激起学习兴趣方面效果少,48.6%的学生认为在培养科研思维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4.3%的学生希望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这样的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模式。71.4%的学生认为采用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学习负担能够接受。学生的收获根据选择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激发口腔修复学学习兴趣、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根据收获对学生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3讨论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理论课程内容较多,而且临床实际情况又复杂多变,在短时间内既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应用非常困难。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教学重点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各种医学教育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study,CBS)。很多研究都证实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我们思考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中,若能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运用这些模式进行融会贯通,则既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早接触临床。因此教研室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尝试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均能够认可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整合。在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能力、促进积极主动学习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此外,结合教研室自行构建的网络课程平台,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资源,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有助于实现从“教师中心型”教育向“学生中心型”教育的转变。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基于临床辩论模式的综合病例教学法,使得本科学生能够更早的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基本掌握接待患者的程序,熟悉医患交流与沟通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其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同时,在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诊疗方案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开展分组辩论,则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辩论前,学生们通过仔细整理临床资料,分析和讨论问题,不仅提高了查阅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幻灯制作能力。在辩论后,根据其他小组和点评老师的意见撰写总结报告,则培养了独立判断、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践发现,这些训练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的实施中,也不能忽视带教教师的作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带教教师应切实转换教学理念,在带领学生参与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理论内容在临床的体现。在辩论准备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随时对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留言和答案进行回复,并且提供相关文献,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来锻炼他们分析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综上所述,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过临床辩论的过程,则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口腔本科 篇3

【摘要】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实习阶段,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临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口腔本科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对加强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注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以期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能力

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要完成从单纯学生向医生的改变,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正确分析判断并解决所遇到的医学问题,对疾病的进行诊治,提高临床能力。学生经过毕业临床实习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改变和发展的需要,传统医疗模式向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口腔医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培养临床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临床学科中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外科系统,对医生的临床技能要求高。在一年的临床实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技能。本科毕业的口腔医学生应掌握并独立进行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包括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外科,儿童牙科等常见病。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口腔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口腔临床医生。

实习科室要为实习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带教老师要对病源进行筛选,为口腔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稳定、病种适宜的门诊病人,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检查、诊断、操作训练的机会,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计划的完成,提高口腔临床实习的质量。同时规范临床诊疗标准,科室配备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规范娴熟、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从事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应该规范示教,从医患交流、采集病史、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病例书写、临床操作等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进行把关。

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治疗方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培养得来的。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往往理论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临床思维具有一定片面性和主观性,学生们会照搬书本理论,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每两周一次为口腔实习学生安排临床讲座,由教学经验丰富,临床知识扎实的老师主持。讲课时应尽量减少教科书内容的重复,而应以横向联接内容为主。因为学生学习临床理论课时大多按教材章节,系统进行纵向联接;而临床诊断疾病时,需要学生具有横向联接的临床知识和思维方法。同时带教老师可以留一部分内容给实习学生自习,定期组织学生讨论自习的内容,督促学生不断复习和巩固,不断完善更新知识,提高分析解释不同病例的思维能力,且能及时将理论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得到激发与提高,利于学生终身自学能力的培养[2]。

临床病例讨论,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整个分析讨论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起诱导、深化讨论和纠正错误的作用。通过这种临床病案讨论,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作用。

3.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这也是要求口腔医学生养成良好沟通能力,做一名合格医生。

现代医疗模式的做突出特点是把过去"以诊疗疾病为主"的粗矿的治病救人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思想。患者可以自主择院、自主择医、医疗过程知情,这对医生素质和服务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时刻注意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要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去。学生面对患者往往怕说错话、做错事,易产生畏惧情绪。带教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帮助他们在患者面前树立医生的形象,要时刻了解学生临床能力和心理状况,出现差错及时纠正,尤其在医疗纠纷不断的情形下,极端时学生会采取避免与患者接触,说话的消极做法。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适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乐于和患者沟通,多接触患者,多了解情况,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拉近与患者距离。当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后,患者就成为医生的最好助手和老师,配合医生的诊治。

总之,本科毕业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更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8.

[2] 张昌菊,周敏,简道林.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9-10.

口腔本科 篇4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卫生服务需求的巨大变化, 我国当前的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 如何在口腔高等医学教育中对现有医学专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的革新, 促进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培养出具有口腔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能从事口腔疾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的口腔医师, 这是摆在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口腔修复学是口腔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还具有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学的诸多特点。针对口腔修复学的学科特性, 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采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将其整合于口腔修复学教学过程之中,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 通过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医学教育模式, 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是参照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医学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学制设定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欧美医学教育体系相比, 我国一直采用“先基础、再临床、后口腔”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不能充分考虑口腔医学分支学科的特点,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一现状, 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大二下学期即开设口腔预防保健等选修课,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 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口腔专业, 增强学习兴趣。将以前的口腔解剖生理课分为头颈部系统解剖与牙体解剖和口腔生理, 不仅总课时数有了较大幅度增加, 同时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口腔修复教研室主动参与到牙体解剖和口腔生理学的教学工作中, 最大限度地将口腔专业基础课程与口腔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加以衔接。

口腔医学院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

1. 提高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口腔修复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本专业的学科知识, 还涉及材料学、生物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为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教研室每两周组织一次科内业务学习, 通过集体备课、科内讲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形式在科室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以及中华口腔医学会青年教师教课比赛, 通过比赛加强交流, 提高教学能力。

2. 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 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比如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点, 采用启发式教学, 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课下学习、课堂讨论等环节充分理解掌握。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 口腔医学院教师彻底改变口腔修复学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从传统的“四段论”教学模式发展到“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从简单的“教会知识”提升到“教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灌输, 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取水”, 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 教会学生都有“取水”的本领。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对话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其以后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 在“可摘局部义齿”章节中义齿的设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通过临床具体病例的展示, 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即由学生相互讨论与提问, 辅以教师的引导,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素质教育在实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分支学科之一, 学生一般都能做到认真听课与学习。但有调查表明, 口腔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社会人文知识、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们认为, 专业课程不仅仅是深奥的理论知识, 同样也蕴含了许多潜在而又宝贵的人文精神的内容。

三、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一名合格的口腔修复医生, 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还要具备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医患交际能力, 而医学实践教学是上述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改革中, 通过适量增加实验课学时, 使口腔修复实验课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超过了1∶1;大力推行实验室开放制度, 实验室由责任心强的专职教师管理, 为实验室的开放提供了保证,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实验室基础建设方面, 在原有一个综合性仿头模实验室的基础上, 又改造建成了一个口腔修复实验室。针对全口义齿中颌位关系转移和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等教学难点, 实验室先后添置了可调式合架、哥特式弓、模型观测仪等设备仪器, 确保口腔修复实践教学质量。

在实验课教学手段中口腔医学院尝试了多种创新教学模式,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开放式教学的理念。引入的模式有:

1. 在学期不同阶段,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题目, 学生以组为单位, 选取不同的题目查阅资料, 制作幻灯片, 并在实验课上模拟讲课, 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教师点评。

2. 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选取临床典型病例, 在课堂上针对各种治疗方案进行辩论, 实验课教师对学生的辩论内容加以引导。

3. 引入竞争式教学模式, 在全口义齿教学阶段, 连续4年举办全口义齿排牙大赛, 将实验课教学与比赛形式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性。

4. 对于后期临床实习阶段, 注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充分开发,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质, 再因材施教, 充分开发学生的优势素质, 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中, 我们体会到实践教学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同时要针对不同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则很可能流于形式,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随着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最终成绩的考核方法暴露出诸多弊端。为适应教学体系的改革, 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口腔医学院对考核体系做了初步的改革, 其核心是在注重结果的同时加大对学习过程的考查, 考核理论成绩的同时注重实践技能的考查, 改变以往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考核标准的模式, 完善口腔修复实验课教学评定标准, 根据学生实验课态度、实验课实际操作过程, 对学生每次的实验课成绩及作品进行评定, 并计入期末总成绩。下一步计划将后期临床实习、参与科研实践等逐步纳入考核体系, 全面考评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 口腔修复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建设都取得了全面提高,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明显优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过,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将现有课程整合, 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融合, 如何缩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差距, 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这将是口腔医学院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吴云, 王松灵.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8) .

[2]凌均棨, 王焱.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 (电子版) , 2010, (3) .

浅谈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科研训练 篇5

本文就指导口腔医学本科生 (包括五年制本科生和长学制本科阶段的学生) 的科研的体会作一介绍。

1 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过程看, 只重视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 大部分学校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明显不足。因此, 迫切需要加大这种能力培养的力度。

本科生教学是各大学教学的核心。科研训练、创新精神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面对今后全世界医学科学家的数量远远不够, 斯坦福大学早在1969年就开始了本科生参加科研的教育,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此后, 这种本科生参加科研的理念被许多大学借鉴, 出现了全球推广之势。

2 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是可行的

时间保证:我校口腔医学本科生没有专门的时间来做科研。不像斯坦福大学, 学生延期毕业, 甚至长达2年, 有整个学期的专门时间来做科研。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后不久就进行本科生科研立项, 紧接着可做实验等, 最好在期末考试开始前2-3个星期结束课题, 以便准备学生考试。学生精力旺盛, 体力充沛, 在丰富的课余时间里, 不仅能学好基础课程而且有充分的时间完成科研。这样的时间安排合理, 既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又不影响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保证扎实学好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做好科研, 进行创新训练。为了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和科研的时间, 作者希望降低学位学分和讲授大课时间, 学生可以自学并通过考试来获得学分, 这也是斯坦福大学的经验[1]。

经费保证:高校很多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生的科研有国家、学校、学院的三级资助。国家、学校、学院均专门为本科生科研设立了基金。经费跟项目来源有关。如果是指导教师课题的子课题, 则经费主要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也可申请国家、大学、学院的科研立项, 以获得相应本科生科研基金的资助。

积极性保证:学院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学生通过口腔医学院教学办公室了解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学生提出自己的课题寻找导师或者直接参与教师的课题组。学生自愿组成小组, 一般2-5人, 以团队的形式,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学院对本科生科研予以支持, 对有科研立项和发表科研论文的给予奖励, 并纳入奖学金评审中[2]。

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的价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本科生教育核心地位的加强, 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大有可为, 既训练了口腔医学本科生, 为培养更高级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又能完成部分科研工作和任务, 是高校科研力量的组成部分。

3 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方法和步骤

激发兴趣:口腔医学分的专业很多, 不可强求学生选择你的专业。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可利用平时讲授课程和日常工作学习等调动学生对教师研究方向的兴趣和激情。对本科生科研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有激情, 才可能继续完成科研课题。

理性选题:本科生科研一般经费不多, 没有专门的时间做科研, 而且本科生要保证基础课程的扎实学习, 没有科研经历, 在选题时要考虑这些, 结合兴趣, 选题不要大, 具有可操作性, 最好能在1个学期内完成 (可包括1个寒暑假) 。

团队作用:学生自愿组成小组, 2-5人较好, 需在院外、校外完成实验的最好包括至少一名男生。团队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在发挥团队作用的同时, 必须有一个负责人, 这个学生负责团队成员的分工和工作安排, 负责课题组的对外联络, 包括向教师汇报实验进展。

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教师确定学生科研小组后, 尊重学生的兴趣, 帮助选题。由于本科生大多没有科研的经历, 指导教师应参与学生科研的每一步并检查进度, 包括选题、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开题 (项目申请答辩) 、实验、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到发表。交流文献检索方法, 在开题中改进课题设计, 在实验中注意每一个细节, 资料收集要求完整, 以及论文修改等等。指导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 多激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科研热忱, 有时又要鞭策, 以便科研课题一气呵成。

4 本科生科研的成效和意义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2001-2005级本科阶段学生共有120名, 已完成课题52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其中SCI论文1篇。

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得到系统的培养。在导师的指导下, 学生经历了查阅文献、科研设计、有关实验技术的学习, 进行了实验操作或病例分析总结、结果分析、统计处理、撰写和参加论文答辩等一整套科学研究的训练。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自学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运用中外文献能力、思维动手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3]。

有利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在科研中, 每位导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充分显示他们良好的学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这就为早期发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科研中, 学生巩固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 增加了对专业研究方向的深入了解, 激发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做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将来工作做好了前期的知识储备。

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由于临床医疗工作极其繁忙, 致使一些教师科研项目不易起步, 接受科研训练的学生恰是临床科研工作的一支有力的生力军, 而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经历和科研思想。这样学生和教师两者优势互补, 原来一些缺乏人力而未开展的科研题目,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 已逐步开展起来, 并获得成功。通过本科生科研, 学生和教师取得双赢。

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严格的科研训练中, 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 学生亲身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巨性、科学性和群体性;体会到科研工作不仅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劳动, 更需要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尚的医德和强烈的献身精神。同时, 学生也会体会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快乐。在指导学生的科研中,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并且能及时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学生在科研中接触了更多的单位和人,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们将加大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力度, 以适应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总之, 要提高口腔医学的科研与医学教育水平,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4]。本科生科研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产生积极影响, 本科生科研也是高校科研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雪君, 梅人朗.医学生科研价值—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经验[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1997 (3) :33.

[2]魏志渊, 耿晓北, 毛一平.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科研训练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3) :22.

[3]牟玲, 魏蔚, 王晓, 等.医学生科研实习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西医学, 2008, 23 (5) :9001.

口腔本科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1]。其宗旨是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口腔科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均很强的学科,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口腔科教学中,改变原有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案例,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中去摸索经验,从而高效、快捷的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2]。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案例教学法在我院教学中的应用也初见成效。

1 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开展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年以来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递,忽视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不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错综复杂的临床病情往往无所适从,手足无措,很难开展创造性的工作。鉴于传统教学法存在诸多弊端,我们尝试了在口腔科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2 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备条件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教育要求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外,还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好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能够灵活处理,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个别案例中渗透的普遍规律。在本课题课题组成员深入探讨案例教学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案例教学对实习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可以提供最新型的智能模拟教学系统,为案例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保障。

3 案例教学法中的关键因素

3.1 案例研究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选用案例时应注意:①案例内容应健康而具有启发性;②选用的案例应当新鲜而有时效性;③选用的案例应当简洁而具有针对性。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教师收集过程中要进入临床实地收集数据。在案例收集过程中,教师的辨别能力是很重要的,要收集典型、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适、知识面紧扣教学大纲的案例[3]。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案例。案例的内容通常应有一个训练重点,在案例中应该包含足够的知识信息,让学生体会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以及同一病人、同一疾病病情、病程变化中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这在单纯课堂理论教学中是不易做到的。

3.2 考试方法的改革

评价教学效果要有科学的立足点,现行考试制度虽然在考试方式与题型上采取了多种措施,但考试的宗旨却基本如一,即考查学生对教科书或教师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做法,有利于试卷的评阅与计分。但是,这种考试究竟是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引导学生复述甚至背诵现成的结论却很值得思考。应用案例教学法,考试试卷必须打破唯一答案的做法,考查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一份试卷一般只有1个或2个案例,案例典型、复杂,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学生若是按照提示复述了某些知识要点,而不能联系本案例实际作出分析的话,则只能得低分;只有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抓住要害,才能得高分。这样才能把培养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条件交给学生。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形成性考试,引导学生自我完善,寻找差距,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 案例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选择案例,设置问题。首先,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整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

课前预习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对案例内容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案例的剖析。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以便在每一个案例中得到锻炼,布置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力求通过安排课前预习,让学生动起来, 把有限的课堂讲授时间变成无限的课下求学时间,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进行案例讨论。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①要循循善诱,做好必要的铺垫或交待;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点”的发掘上来;③指导学生以最简洁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做法是事先布置讨论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或相对立的观点发言,教师适时讲评或做小结。

完成案例作业。要求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份病例,通过书写病例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而且可以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5 案例教学法教学中的效果与作用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断地从实际中寻求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案例是一种准实践。通过案例进行学习,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模拟设计能为他们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牢固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法侧重学生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培养开放型现代化人才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案例教学法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4],实现了教学相长。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重视人的培养,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总之,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医务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凤,王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政治理论课教学[J].中国军事教育,2001(3):51.

[2]王东霞,白乐田,肖彦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7(4):98-99.

[3]唐泓源.病案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5):296-297.

口腔本科 篇7

1 开放口腔学实验室的背景

学院新成立口腔医学系后, 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实验中心建设飞速发展。经过努力, 目前形成了以口腔基础实验室 (口腔解剖生理实验室、口腔组织病理实验室) 和口腔临床实验中心 (仿真头模实验室、临床示教室、口腔技能实验室) 为核心, 以多个医学相关的教学教研室为基础, 拥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实验操作仪器 (KAVO仿真头模、Moog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系统) 的实验教学体系。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有利条件, 更好地为口腔医学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充分发挥实验中心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 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开放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改革内容之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2 开放口腔学实验室的意义

口腔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口腔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从目前已开设的口腔实验课程看, 部分课程实验课安排时间尚不充分, 加之实验项目一般不重复, 学生只能在上实验课时接触到专业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而仅靠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满足学生熟练掌握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1]。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 使学生更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掌握口腔医学操作技能, 开放实验室将会是加强培养口腔操作技能的重要和有效途径之一。

3 开放口腔学实验室的措施

3.1 开放实验准备室

口腔医学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的前提。开放实验准备室, 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 使学生深刻了解实验准备工作的辛苦和严谨, 强烈认识到实验前期准备对整个实验效果的重要性。比如窝洞充填实验, 需要准备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充填工具及所用的光固化仪器和填充材料, 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准备内容, 可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也能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3.2 开放实验室

传统口腔实验教学, 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需的实验操作项目。口腔医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课程, 必须要经过严格和反复的操作训练才能充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室开放, 即学生可以在课余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训练。一般在实验室开放前预先做好计划安排, 开放时间一般安排在7、8节课后及周末, 并做好提前预约工作。开放实验室不受实验项目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 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操作训练, 培优补差。一方面可以弥补实验课课时不足造成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短缺, 另一方面学生在拥有更多操作机会的同时才能把口腔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有机紧密地结合到一起, 从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不再起主导作用, 实验教师可以提出实验操作安排的意见和建议, 对实验提供技术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开拓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动手动脑兴趣。实验室也可以定期通过举办技能操作竞赛, 检验学生的操作训练的成果,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实验室的管理

实行口腔实验室开放后, 虽然解决了学生操作练习上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但确实也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比如指导教师的工作时间、实验时间的协调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等。为了确保开放性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需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如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管理和维护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到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来, 指定几名高年级学生负责实验室的日常事务管理, 包括考勤、卫生和实验室安全等工作, 以此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主人翁精神。

4 存在的问题

口腔实验室开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其一, 参与开放实验室教学的教师无法确定明确的学时数和工作量, 怎样合理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是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其二,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的综合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相关实验室管理制度、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以及完善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制度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三, 开放实验室不仅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规定内容的开放, 下一步还需要进行创新实验内容开放, 更大程度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率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 开放口腔学实验室, 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今后发展的趋势和发展[2]。不仅能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3], 更能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深化口腔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口腔医学是医学中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之一, 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好各种临床操作技能。开放口腔学实验室, 可以为口腔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口腔医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丰雷, 韩婷婷.浅谈口腔牙体雕刻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 2011, (9) :154.

[2]张园, 叶发青, 林丹, 等.浅谈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 :25-26.

口腔本科 篇8

1 让学生认识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培养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成为口腔医学医师必不可少的阶段, 是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工作结合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工作能力的必然途径。在本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服务意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诊治疾病的能力、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个体的综合素质均应得到培训和提高。因此, 要求他们在一年的临床实习中要得到充分的训练, 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辅导员, 应充分了解临床实习对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的重要性, 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和临床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第二, 要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 使他们在实习期间能够扎实地学好临床技能, 真正提高自己的各项临床技能;第三, 要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培养,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对患者的一种责任, 有了这种责任, 学生就会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不断学习, 不断进取,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2], 更有利于其早日成才;第四, 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 强调临床实习中的常见问题和各种注意事项, 特别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临床实习态度

要了解新形势下口腔医学专业实习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辅导员更要与学生加强感情交流。我院的辅导员采用谈心、邮件、短信等手段, 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帮助, 学习上的指导, 生活上的关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临床实习态度,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医疗工作中来, 实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又好又快的转变。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自己的前途立志考研, 而临床实习阶段正是考研的关键时期, 如何帮助学生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 辅导员在这一时期, 要利用下实习点的机会或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短信等形式, 引导实习学生恰当处理两者关系, 即两者是相辅相成, 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临床实习阶段所学的临床技能正是考研复试时所要考的内容, 理论知识最终要转化为临床技能。

3 帮助学生树立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目前,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由于医疗改革、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 临床实习教学面临新的挑战[3]。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实习学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明显减少, 导致其临床动手能力较差, 口腔医学专业的实习学生亦不例外。其原因除临床操作机会减少外, 一是实习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教师因为繁忙的医疗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督促他们;二是部分实习学生因为自己的专业是口腔医学, 而忽视对其他专业临床技能的学习;三是部分学生为了考研, 对临床实习工作缺乏积极性, 故影响了对自己进行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大学生有持久的影响力和重要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应正视自己的责任, 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管理工作中,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求真务实, 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率先垂范, 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要积极主动, 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 仔细观察带教教师的诊疗过程, 细致地完成临床医疗工作, 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医疗实践工作相结合, 树立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从而为临床实习阶段的学习和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实习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使其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实习医生的转变。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 经过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一些系统疾病的总论知识及单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但这些知识都是相对独立的、分散的、纵向的, 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4]。实习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工作时, 存在着极大的好奇心, 参与工作的热情很高, 但多数学生只关心在患者身上能否得到实际的操作机会, 而对于医疗常规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真正接触到患者时, 部分实习学生就会暴露出对所学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问题, 如在询问病史时缺乏连贯性、逻辑性, 重点不突出, 不能以临床症状为切入点进行重点询问, 对有意义的阴性症状可能忽略, 对采集的病史资料不会进行归纳, 从而导致分析偏差。在查房汇报病史时, 同样也暴露出对所学知识不能进行有机联系、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的问题, 如有的实习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不知道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该项操作对该患者的意义是什么。

针对这些情况, 在临床实习前, 辅导员要同专业教师一起向学生讲明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一样重要, 两者缺一不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各科之间有密切关系, 因此作为一名医生, 不论是哪科医生都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和一定的操作能力[5], 如缺乏扎实的医学基础, 日后将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腔医学专科医生。

5 注意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口腔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患者接受治疗往往是很关键的, 也有助于提高口腔医疗效果。对于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 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6]。

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让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使其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习阶段, 辅导员要同临床带教教师一起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享有的治疗护理权等权利, 维护患者的利益, 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获得患者的信任, 以拉近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临床教学实践表明, 带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辅导员和临床带教教师要时刻重视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实习学生应尽可能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患者的陈述, 不能有任何拒绝、厌恶和不耐烦的表现。应培养实习学生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以及稳定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实习学生应做到让患者明白医生在做什么, 应如何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治疗全过程。

6 加强交流, 注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医学院校要经常跟实习医院进行联系和沟通, 让实习医院及时了解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充分调动实习医院管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群体管理优势, 做到既教书育人, 又管理育人[7]。辅导员要定期到各实习点进行实习巡视工作, 了解实习学生的各种表现, 跟科教科共同管理好实习学生。我们加强了对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考勤和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由于实习点比较分散, 部分实习点离学校比较远,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或要求其完成某项工作时, 尽可能多地考虑实习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解决问题, 又不影响实习学生实习。

辅导员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只是一种外因, 最终要落实到实习学生的主体性上。教育学生要体现一种连续性, 体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学生刚入校时, 就对其进行理想、信念、生命观、安全观、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教育, 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上前台, 引导他们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树立良好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 学生实习期间在没有辅导员的管理时, 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去。辅导员在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时, 要根据在校期间掌握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 进行个别管理, 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加强自我管理, 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约束力, 真正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摘要:临床实习阶段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成才的关键时期, 也是学生管理的关键阶段。从学生实习期间的各个方面加强辅导员的作用, 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有利于引导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临床技能实践中, 使其成为口腔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临床实习,辅导员,口腔医学,医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萍, 梁焕友, 彭助力, 等.附属医院口腔专业实习生的教学管理[J].现代医院, 2008, 8 (4) :129~130.

[2]孙鹏, 王方芳, 林莉.抓好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确保医学生培养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14) :1926~1927.

[3]徐翠香, 丛雅琴, 陈鑫, 等.加强临床实习全面管理, 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 2005, 1:52.

[4]彭贵勇.关于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思考[J].医学教育, 2002, 2:6~7.

[5]赵卫红.引导启发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 2003, 1:28~29.

[6]刘英, 米方林, 青松, 等.如何培养口腔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23 (1) :87~89.

口腔本科 篇9

1 口腔修复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 口腔修复临床也正发生着巨大改变。传统的口腔修复临床主要包括可摘义齿和金属冠桥修复。现代口腔修复专业, 牙列缺损修复呈现由可摘义齿向固定义齿转变的趋势, 可摘义齿也由传统的塑胶义齿向各种金属支架式义齿转变, 牙体缺损修复也由金属冠桥修复向烤瓷及全瓷冠桥修复过渡。患者的人群结构特征, 也正在由以功能要求为主的中老年患者向年轻化转变, 现今要求美容修复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

目前作者所在医院口腔修复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仍然延续传统模式, 即理论课和实验课结束后进入临床实习, 通过一周见习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开始接诊患者, 在本专业实习时间一般为3个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 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实习质量的提高:①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较差, 缺乏应有的自信, 不易取得患者的信赖感。难以针对患者的主诉和要求进行诊疗介绍, 在向患者介绍修复方法和材料时, 有可能回避一些先进技术和高端材料修复方式, 有时甚至回答不出患者关于修复方法和材料优缺点的疑问。例如在向患者介绍全冠修复材料时, 一般都会介绍纯钛金属冠修复、钴铬或银钯基底烤瓷冠修复等, 但有时会遗忘或回避黄金烤瓷冠及各类全瓷修复等, 给患者选择带来一定不良诱导。②操作流程不熟悉、不规范, 操作缓慢。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后实习生还是不很熟悉后续操作流程, 一般到一个多月以后才能形成相对规范化操作流程。例如在开始进行活髓基牙全冠修复牙体预备时, 经常会忘记制取备牙前局部模型, 影响后续临时冠制作。在进行牙体预备时不会选择合适的车针磨切, 不能按照一定顺序预备, 给教师精修带来难度, 导致备牙质量降低, 甚至出现意外穿髓等。③操作时间过长。实习生初次接触临床和患者, 操作时间稍长在所难免。但是过长的操作时间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也影响自己在有限时间内的实习质量。例如完成一颗活髓基牙烤瓷全冠牙体预备, 从术前谈话到临时冠制作粘固, 工作超过6个月的本专业住院医师大概需要40分钟, 两个月内的实习医生大概需要160分钟, 有时两个基牙的活髓烤瓷桥预备甚至从上午操作到下午, 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④术中术后疼痛等急症发生率增加。实习医生在活髓基牙预备过程中, 发生意外穿髓、需进行牙髓治疗的几率明显大于本专业住院医师, 而且第一次初诊治疗结束戴上临时冠以后, 到最终修复完成之前, 实习医生的患者经常容易出现牙齿及牙龈疼痛、口角或粘膜溃疡等急症, 给患者带来痛苦, 甚至影响了修复效果。

2 原因、对策分析及OSCE应用探讨

2.1 原因、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口腔修复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 作者进行了原因、对策分析及改进探讨。首先要认清当今口腔修复临床患者结构特征及诊疗模式变化。随着材料及修复工艺的改进, 人们生活水平和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 修复患者人群结构特征越来越年轻化, 修复要求也从原来的功能要求为主转向现在的功能美观兼顾, 甚至为了追求个性和美观, 越来越关注各种高精端修复材料和工艺。这就要求临床修复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材料和工艺, 充实自己, 使自己的理念、知识储备与技能与本学科的发展保持一致。作为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 同时要把这种发展的理念和本专业的前沿知识随时更新融入到教学工作中, 尤其是临床实习教学中。这种临床相关知识的更新速度明显快于教科书的更新, 在前期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也许更注重传统的章节知识, 在本科生作为实习医生接诊患者之前, 必须弥补充实这部分知识。可以把他们假设为患者, 向他们介绍最新的材料及工艺, 让他们掌握和了解各自的优缺点, 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这对于初次接触该专业临床的实习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只有在他们自己心目中对本专业前沿知识有了充分认识后才可能客观公正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介绍和服务, 增强实习生自信心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信赖感。

其次随着诊疗模式的转变, 当今医患关系变得比较复杂。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成为修复临床实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刚刚接触临床的实习生, 这正是他们最需要培养的能力, 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在后续治疗中的依从性, 为最终的成功修复奠定基础。因此在接诊患者之前,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实习生尽快适应临床环境, 培养他们关心患者的爱伤意识, 成为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 实习生接诊患者时, 操作流程不熟悉, 独立操作能力差, 导致操作时间过长, 引起患者不便及术中术后疼痛等, 提示实习生临床综合处理能力较差。本科生在前期理论课结束后进行实验课学习时, 在模型上进行过全冠预备, 桩冠预备、临时冠制作等基本操作培训, 但知识是散在的, 没有连贯性, 操作时也往往只集中精力在需要磨切的牙齿上, 没有全局观念。对实验课的考核也主要以模型上的最终预备体形态打分, 可能会出现实验课分数较高, 但临床操作比较混乱, 临床综合处理能力不足, 造成实验课培训与临床实习教学的脱节。如何系统培训本科实习生, 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交流和临床综合处理能力, 是口腔修复专业本科生教育改革的目标。

2.2 OSCE应用探讨

OSC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即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是由英国Dundee大学的Dr.R.M.Harden于1975年率先提出的一种新型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方法[1,2,3], 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主要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现已是国际医学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客观性较强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 在欧美医学院校已普遍应用, 我国一些院校也在探索和实施OSCE考核。如能将OSCE理念引入口腔修复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 可望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初步设想在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的前两周, 按照OSCE考核理念进行接诊患者之前的实习生岗前培训。①借助标准化病人 (可由带教教师模拟) 进行病史采集和修复方案确定等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以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和对最新修复材料和方式的理解和认可, 便于后续接诊时向患者介绍和推荐。②利用医学模拟人, 按照临床常见修复体类型, 设计实际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培训提纲, 如针对临床较常见的全冠修复, 制订从椅位调整, 车针选择, 预备顺序, 预备质量, 及印模制取、临时冠制作等系列操作的评分细则, 并改编为操作规范下发给学生进行培训。在第二周结束时按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接诊实习。经过在2008级修复实习本科生中的试点应用, 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接诊前的实习岗前OSCE培训后, 学生接诊患者时的医患沟通能力增强, 操作也较前规范, 接诊中盲目性减少, 活髓基牙预备时间也较前缩短, 术中术后疼痛等急性症状发生率下降, 减轻了患者痛苦, 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证明OSCE在口腔修复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试点应用中只设计了全冠修复牙体预备、联合印模制取等常见修复类型的培训考核内容, 取得一定效果, 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操作规范和评分细则不够详细全面, 在后续接诊实习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内容可以列入操作规范细则, 将在以后的本科生实习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这些问题, 更合理的将OSCE引入口腔修复临床实习教学中, 综合培养和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态度, 提高学生医患沟通和临床综合能力, 为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口腔修复医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景汇泉, 于晓松, 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2, 23 (2) :29-32.

[2]林桦, 林章雅, 高丹红.临床医学实习医师OSCE相关技能培训问卷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3) :590-593.

上一篇:一言堂教学下一篇:捡拾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