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审核

2024-05-03

公文审核(精选四篇)

公文审核 篇1

把好发文程序关, 确保发文合法有效。办公室首先要对是否有必要发文、发文程序是否规范进行把关, 程序关是公文审核的第一关。学校各部门有时部署一般常规性的工作要求办公室发正式红头文件, 这时需办公室人员作出科学判断, 正式发文权威规范, 要防止发文过“轻”、过泛, 否则容易削弱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对于必须发的文件要审核发文程序中有无关键环节的遗漏。发文要填写发文单, 一般具体的程序是拟稿人→拟稿部门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主管校领导→办公室负责人, 其中每一程序都要在发文单上签署相关人员名字以示负责。如果是急件, 相关人员因故不能签字, 也要电话请示 (过后须补签) 并注明情况, 手续完备后方可办文, 反之, 则要返回重来。办公室审核后呈主管校领导审批, 领导审批后再返回办公室核办。严格遵循公文的审核程序既可提高公文的准确性与办文质量, 同时也可避免出现问题后的相互推诿与指责, 确保正式文件不出差错、运行规范、执行有力, 维护学校良好的内外形象。

把好文种格式关, 确保公文体例准确。公文文种特定, 格式在写作上也有明确的要求。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文种14种, 2000年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文种13种, 对各类公文的使用情景和行文规范都做了规定, 但基层机关单位真正能做到格式与规定完全符合的公文的确不多, 在公文格式的运用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疏漏, 因而公文文种及格式的审核是当前公文审核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根据党中央及国务院规定, 党政机关使用的文种中有9个文种名称及适用情景基本相同, 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另外党的机关专门使用的有5个文种, 即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专门使用的有4个文种, 即命令 (令) 、公告、通告、议案。除此以外并无其它的规范文种。但办公室在公文审核时常见到部门拟发文件的标题为“×××关于×××的说明”“×××关于×××的申请”, 标题结尾应标明所使用的文种, 但“说明”和“申请”都不是文种, 属于错造文种, 需视具体内容及情况改为通知 (或函等其它文种) 、请示。各文种的适用情景也是有相关规定的, 对于错用文种的要给予纠正。只有熟谙各文种的适用情景, 才可作出科学审核, 这也是对办公室相关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

公文格式主要有用纸格式、印装格式和文面格式。而审核的重点在文面格式。文面格式由文头 (眉首) 、行文 (主体) 和文尾 (版记) 三部分组成。

文头 (眉首) 审核的关键点在发文字号用得是否准确, 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而在实际工作中, 各级行政机关对机关代字的运用都有更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机关代字由代表发文机关的字+“发 (或其它) ”+年份+序号等构成。易出错的地方一是括年分的六角号“[]”易写成“[]”或“ () ”, 需审核人员注意;二是序号前易加“第”字, 或有虚号, 比如“××发[××××]第10号”或“××发[××××]010号”, 而规范写法应为“××发[××××]10号”。另外上行文的文头 (眉首) 部分还要有“签发人:姓名信息”内容, 与发文字号同行列右。

行文 (主体) 的审核关键点后面将另行叙述。

文尾 (版记) 主要包括主题词、发送单位、印发单位、日期、印量等信息。其中对主题词的审核是关键, 主题词由文件拟稿人在起草文件时标引, 要根据文件的基本内容, 直接、全面、客观地揭示出文件的主题概念, 若实无合适直接主题词可选用“自由词”, 但要在词后加“△”标记。

把好行文文字关, 确保公文规范达意。公文的行文 (主体) 是公文审核的最重要部分, 这部分最占精力, 要素最多。除了要按规定使用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以外, 要一审标题、二审逻辑顺序、三审用语达意。

公文标题的审核, 主要看它是否准确简要地概括了公文的主要内容, 正确地标明了公文的种类, 如“×××关于对×××三个专业进行调整的意见”, 标题简要概括了对三个专业进行调整这一主要内容, 并标明了“意见”这一文种, 两个要素都不能缺少。另外要看标题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得当, 一般情况下公文题目中只常用顿号、书名号或引号, 用其它符号则是错误的。还有要看题目的排列是否对称、美观, 转行时词语是否有断行等情况。

行文中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还有表明内容层次的数字序号的使用, 要审序号是否逐级使用。序号使用应遵循“一”→“ (一) ”→“1”→“ (1) ”→“ (1) ”这样的顺序, 如果有越级使用必须改正。还要注意 (一) (1) (1) 这些序数之后是不能再加顿号的。

公文审核程序 篇2

为规范公文办理工作,提高公文质量,加强公文审核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一、审核范围

1.中共连云港师专委员会上报下发的各类公文;

2.连云港师专上报下发的各类公文。

二、审核内容

1.以学校名义发文的依据是否充分(包括是否有主办部门审核人和主管校领导签字);

2.公文标题和结构是否正确、规范;

3.公文内容

(1)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

(2)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意图;

(3)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4)涉及其他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

(5)观点和材料是否一致;是否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提出的政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6)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主送机关、抄(报)送机关是否准确、恰当、规范;

(7)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的用法及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三、审核规程

1.公文主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主管校领导签批;

2.送学校办公室审核(如公文需作较大改动,须提出修改意见,退回主办部门重新拟稿);

3.送学校机要打字室打印;

公文审核 篇3

一、公文审核的意义和重点

公文具有政策性、定向性、实用性、可靠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公文处理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在一份文件的流转过程中, 公文审核贯穿始终, 具有极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 (室) 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公文文稿签发前, 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 (室) 进行审核;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 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 (室) 进行初核。上述规定突出了办公厅 (室) 在公文审核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同时要求公文审核贯穿于公文处理的全过程。落实到企业办公室的公文审核, 既有合法合规性审核, 又有公文规范性审核;既具有企业管理的广度, 又具有专业技术的深度, 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专业性强的工作。

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管理中, 公文审核的重点有:1.把好行文关:包括该不该发文和以谁的名义发文。2.把好政策、法规关:包括公文的合法合规性审核, 是否符合行文规则等。3.把好程序、格式关:包括文稿送审程序、公文格式是否规范等。4.把好文字关:推敲文稿用语是否得体、准确, 是否有错字、漏字。5.把好数字、标点关:包括数字是否准确、规范, 标点是否完整准确等。

二、公文审核中常见的问题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 基于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纸化公文处理的全面推行,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企业公文处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 公文格式不规范。

主要有发文模板适用不当, 行文流程错漏关键节点, 格式排版错误, 公文要素标识不规范, 发文范围任意扩大或缩小等。

常见问题:一是公文结构层次序数错误, 正确的四层结构层次应为:“一、” (黑体) , “ (一) ” (楷体) , “1.”和“ (1) ” (国标仿宋) , 该结构层次可以跳过, 但不可颠倒使用。而集团相当一部分公文将第三层序号“1.”误用为“1、”。二是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应用六角括号[]扩入, 部分公文仍使用【】或[]。三是办公软件掌握不熟练, 常使用Word或Excel等软件的自动排序、默认行间距等排版功能, 不符合公文处理规范。

(二) 文种混用、错用或自制文种。

如请示和报告混用, 公告和通告混用, 决定和通报混用;如“函”错用为“通知”, “复函”错用为“批复”, “通知”错用为“意见”等。

常见问题:一是请示和报告混用或报告夹请示、请示夹报告。请示是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适用的文种。而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询问适用的文种。报告夹请示, 上级机关就可以不批复, 请示没有实际意义;请示夹报告, 造成文字冗长, 不简洁, 影响了办文效率。特别是在请示中, 请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 必须一文一事, 不能在一个请示中请示多个事项, 能够批复和不能批复的事项混杂一起, 或该具体的没具体, 上级机关难以批复。二是自制“申请”文种, 与请示、报告混用。如企业向上级行文《关于建议XXXX的申请》, 就是极为典型的“自制文种”的例子, 如果请求上级批准某事项, 应使用“请示”文种;如果是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 则应使用“意见”文种。

(三) 文稿质量不过关。

公文立意不清晰、词不达意, 情况掌握不全面、分析不透彻, 公文指导意义不强, 可操作性小等。

常见问题:情况说明不全面、内容混杂或语言歧义造成正文主题不明确, 使用限定词语不准确、滥行省略、语序不当、错用标点符号等造成对公文理解混乱, 使公文无法办理。如某企业向上级行文《关于公务车辆报废的请示》, 正文中未说明报废车辆的技术参数、使用状况及报废原因, 使办文无法进行, 因此只能做退文处理。

(四) 公文审核不到位。

公文起草、审阅、签批、校核、封发等流程各节点没有真正起到公文审核作用, 部分公文时间紧急、没有充分的审核时间, 部分公文起草、审核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审核流于形式, 导致公文审核未形成全程、全员审核的局面。

常见问题:一是文稿送审程序不够完善。如文稿需经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 是否已上会?文稿需经有关部门会签, 是否会签?制度新建或发生较大程度修订, 是否已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并完成制度审核流程?如果这些程序不完备、有缺漏, 办公室审核人员就要提醒文稿起草部门完善上述措施后再发起发文流程。二是公文未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 9704-2012) 要求。主要问题集中在适用文种、标题不够准确, 上行文未加注签发人姓名, 主送、抄送范围不准确, 附件不齐全, 附加标记有遗漏等。三是文字、数字、标点符号适用不规范。部分公文用词不够简练、精确, 数字使用与行文目的不一致、使用不规范, 标点符号、字母词及一些特殊称谓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等。

三、加强公文审核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公文前置审核制度。

精简文件是中央八项规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建立前置审核制度, 在严控文件规格、数量、篇幅的同时, 切实提高文件质量。应切实转变思维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避免靠发文推动工作、以文件落实文件。同时要切实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 克服发文中经常出现的“穿靴戴帽”、照抄照转、贪大求全的现象, 多一些结合自身、创新务实、简洁高效的举措。

(二) 加强公文审核责任意识。

机关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公文审核工作, 在行文过程中强化公文审核意识, 熟知公文规范, 全面掌握情况, 勤于学习, 准确定位, 才能在行文的各个节点把好公文审核关, 确保公文质量。公文审核不是办公室一个部门的事。公文流程的每个节点都负有公文审核责任, 需要各节点人员都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 严格按照公文处理制度做好审核工作, 关注细节, 提高效率, 进而提高文稿质量和行文效率。

(三) 提高公文审核业务水平。

公文审核重点要做到“看、问、核”。“看”公文要件是否齐全;“问”清楚发文目的及背景情况;“核”则要对行文格式、适用文种、公文内容、背景依据等进行全面审核。

公文报送和审核工作规范 篇4

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使之按规范化、科学化程序运作,对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期党政机关工作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严格公文报送和审核程序,切实提高办文效率和质量,确保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一、关于公文报送工作

(一)向县委报送的文件,必须经过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发,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

(二)报请县委审批的事项,凡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主办部门必须主动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搞好会签或联合报县委审批。部门之间有分歧的,主办部门应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与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会签后报县委审定。

(三)县委办秘书科是公文运转的承办部门,负责公文的收文、登记及传送等工作。各乡镇、各部门报请县委审批的公文,由县委办秘书科收文登记后,按照县委领导同志分工呈批,并根据县委领导批示意见转请其他县领导核批。除特别紧急、重大突发事件和保密事项外,各乡镇、各部门不得将报请县委的公文直接报送县委领导本人,更不允许多头分送。凡违反上-1-

述程序直送公文的,秘书科不负责公文的跟踪办理,不补作公文登记,造成的相应后果由直送单位(人)自行承担。

(四)报送县委的请示事项应一事一文,并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请示事项中如涉及其他文件、县领导批示、重大事件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应连同涉及文件复印件、县领导批示复印件、事件背景材料及相关政策法规附在原件后一并上报。

(五)邀请县委有关领导出席本乡镇、本部门会议、活动的请示,要事先沟通,并将会议、活动方案附上,需要领导讲话的,要将代拟稿一并上报。

(六)各乡镇、各部门管理的机构和下属部门原则上不可越级直接向县委请示和报告工作。比如:各村(社区)、学校、医院等确需提请县委审批答复的事项,一般应由主管单位向县委行文报送。

(七)对县委领导明确要求有关乡镇或部门办理的批办件,相关单位应指定专人到县委办公室领取《县委领导批办件承办通知单》及批示件,根据领导批示和《县委领导批办件承办通知单》拟办意见抓紧办理,并按时限要求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县委领导批示给多个部门的,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主办部门要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并负责汇总上报办理结果。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较长时间反馈办理情况的,要及时报告办理进-2-

展情况。

二、关于部门代拟文稿的审核工作

(一)代拟文稿的起草

凡属于部门主管范围内的工作确需以县委名义行文时,必须经县委领导授意。主办单位领导要亲自主持研究起草,并进行严格的文字把关,其中,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时,由一个主办部门牵头,共同起草,并实行会签制度,然后送交县委办综合科审核。

(二)代拟文稿的内容要求

1.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领导机关的有关指示、规定。

2.要紧密结合XX实际,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和领导的意图。

3.要注意各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过去的有关规定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而需要改变时,应作出说明,不能一味照抄照转。

4.要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起草文稿,不能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5.要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精练,表述准确,符合语法、修辞和逻辑要求。

6.要合理使用文种,使公文的名称符合行文规则,并与公-3-

文表述的内容、要求相一致。

(三)代拟文稿的送审程序

1.部门代县委或县委办起草、拟以县委或县委办名义行文印发的文稿(含批转件),送审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签字(签字内容包括该文是根据县委的哪个会议议定的事项或县委的哪位领导的意见起草,呈送哪位领导审阅等),然后送县委办综合科进行审核。

2.需要相关部门会签的,送审前要自觉履行会签手续,必要时附上文稿涉及的有关资料和简要说明材料。

3.经县委办综合科按公文校核程序进行审核后,拟稿单位进行修改,由县委办秘书科呈送所涉工作分管县领导审批,然后由县委办综合科复核,并送县委办分管副主任审核,再送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审核,然后报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由常委办公室主任签发。

4.拟以县委、县政府或以“两办”名义联合行文的文稿,起草部门要先送县政府办综合科审核后,再送县委办综合科审核。

5.送审文稿必须经过微机处理,打印成清样,而后认真填写公文审批笺,注明文稿名称、缓急程度、行文范围、部门主要负责人意见等。

(四)代拟文稿的格式

1.页面设置:纸型A4,上边距37mm,下边距35mm,左边距28mm,右边距26mm,行间距4.3mm,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

2.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版;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例:定办字„2010‟1号);发文字号处在红色反线之上2mm处。

3.标题:红色反线下空2行,2号方正小标宋简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版;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4.主送机关: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5.正文:主送机关下1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文内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字,二级标题用3号楷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

6.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结束后空一行,左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所列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用3号黑体字标识“附件”。有序号的标识序号,附件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要一致。

7.版记:位于公文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1)主题词:“主题词”用3号黑体,居左顶格,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方正小标宋简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2)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在主题词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字。(3)印刷份数在印发机关、印发日期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居右空1字,用小括号“()”括入。(4)版记中的反线:主题词和印发单位、印发日期下各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上一篇: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下一篇:教育学专业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