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策略

2024-05-05

物流策略(精选十篇)

物流策略 篇1

一、精益物流的理论四要素

(一) 顾客化要素

满足顾客是精益物流运作的最终目标。当时市场当中, 商品的供大于求, 服务的供给却不足, 竞争只会体现在卖方, 并且竞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激烈, 顾客所需求也从以往的数量需求转变为品质、效率和品种的需求, 从大众化需求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任何企业当中, 顾客的需求都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动力, 这其中的顾客既包括企业外部的顾客, 也包括下一个工序, 相关人员、相关部门等企业内部客户。在精益物流管理模式中, 管理模式的价值来源于下游顾客的需求, 当顾客并没有发出任何需求时, 上游的所有部分都不需要进行产品的生产或服务, 但是当顾客发出需求指令时, 则必须快速、及时的生产产品或开展服务。特别是对需求量波动较大、预见性较弱的创新型产品时, 便必须要使用延迟技术、快速反应、缩短反应时间等一系列手段, 提升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想要实现顾客化的目标, 就必须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物流活动当中与顾客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需要将以往的信息输入者顾客转变为产品制造到售出整个过程的参与者。企业想要提升顾客的参与度, 就必须要长期固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对此, 想要实现精益物流, 就必须搞好关系的管理工作。

(二) 准时化要素

准时是精益物流的基本要求。对精益物流来说, 快速并不代表优秀, 速度过快很容易导致对环境变化出现错误的判断, 或者因为快速而导致提升成本的可能。例如, 快速的物流运输条件可能会导致运输费用增加或者库存量加大, 或者因为某个环节的运行速度过快导致供应链的运行异常, 出现短板“木桶效应”。对此, 在准时化的决策上, 就必须以刚好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速度为基本要求, 既不过快也不得过慢。

对此精益化在物流企业当中的体现, 其物流运输的速度理解不能够是简单的速度中的快与慢。在物流企业中, 需要明确两个关键指标:1、物流服务速度和运输成本需要保持平衡;2、物流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需要保持速度上的一致, 其中包含物流服务与顾客期望值一致, 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运作标准、规范一致及运作波动平稳。

(三) 合作化要素

合作是精益物流的组织结构。传统的市场中, 更加注重供求双方的利益关系, 但精益物流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物流作为职能分工被独立出之后, 物流行业的专业化职能变更具备“寄生性”, 即物流职能需要依托于顾客服务、销售和生产而存在, 没有这些职能之间的合作, 物流企业的生存非常困难。对此, 物流企业只有与销售企业、生产企业、顾客服务部门之间有密切合作之后, 才能够实现精益物流, 使企业之间达成双赢。

在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多方面合作的前提下, 双赢几率更大。通过战略合作伙伴的形式关系建立, 企业与企业之间采用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多方面最优博弈, 追求更多的利益。

(四) 供应链一体化要素

供应链一体化的思想是实现精益物流的基本要求。供应链一体化的集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企业内部供应链的集成, 这也是供应链一体化的基本, 这也能够解决企业管理效率不善的问题。例如吗, 在能力和资源的优化上, 如何最快的速度以最低的成本快速的的生产产品, 提升企业的柔性化等;2、企业外部供应链的集成, 这也是供应链一体化实现的关键。这一步的关键步骤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手段, 提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联系, 保证所方面之间的信息更新情况一致, 最终达到信息的共享;3、实现集成化的动态联盟, 企业需要通过网络技术实时掌握顾客的需求和其他具体情况, 一旦顾客没有需求或顾客消失, 该供应链便会消失。在精益物流中的四个要素中, 供应链一体化是最为关键的要素, 该要素保证了精益物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运行和网络轨迹, 准时化是基本衡量和特征的具体标尺, 实现顾客化精益物流的目标, 双赢和合作是运行的准则和机制。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够保证精益物流在企业当中的有明确的运行方向和规划, 并得以合理实现。

二、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内容解析

(一) 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精益化

精益物流能够使企业内部组织更加扁平化。所谓的组织结构扁平化, 主要是指减少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数量, 扩大部门的职能, 裁减合理数量的人员, 以便将企业内部的决策权延伸至最远的地层, 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形成富有弹性且紧凑工作效率的新型企业, 并且还能够保证企业具备高效、快速、灵活、敏捷的特点。企业扁平化结构中, 工作流程是工作主要中心, 摒弃了以往的部门职能来建立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因为管理层比较少, 所以和传统组织结构层次较多的企业相比, 其信息失真率更低、传递速度更快, 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 使得组织结构精干高效, 决策快速。此外, 管理服务将会大大降低, 有利于基层员工的首创精神和主动性的发挥, 利于人才管理和培养。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 能够使企业在竞争激烈、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当中变得更加快速、高效、灵活和敏捷。

(二) 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

传统的企业结构中, 企业管理权主要集中于高层管理者手中, 基层管理者或基层员工基本上没有任何的管理权和决定权, 这类刚性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此, 建立能够使用外部、内部环境变化的柔性化组织结构是物流企业结构组织的精益化的主要方向。

柔性化是指企业的结构组织跟随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做出本能反应, 反应的需要一低成本、及时作为首要原则, 需要灵活、方便、快捷的组织企业进行内动, 从而适应外界环境要求。一般情况下, 柔性化主要是指保证经营合理的条件之下, 企业结构相对于内外环境做出的应变转换能力, 其中也包括因内部环境变化而需要进行的转换能力。企业每次进行结构上的转换调整时, 所需要的费用成本越低、时间越多、工作量越小则代表企业柔性化越强。

(三) 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精益化

当前市场对物流企业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 物流企业的服务资源同时也是有限的。对此, 物流企业就务必要明确自身的工作定位, 即选择适当的服务领域和细分市场开展物流服务。没有市场需求, 企业便失去了发展空间和生存意义。只有没有市场的企业, 没有没有市场的产品。开展精益化物流服务就必须要树立企业自身的市场形象和服务观念, 实时明确市场的需求, 针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应对策略, 是精益物流的基本要求。物流企业对物流市场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 准确的掌握市场中客户的要求, 选择行之有效且节省成本的方式切入。市场是什么需求, 企业就提供什么服务。随着市场的需求扩展市场空间, 在扩展市场空间时, 必须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对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对象和每一个时期的不同需求都进行详细的统计。明确当前市场当中的需求, 掌握拓展和进入物流市场的目标和服务项目。在进入或开拓物流市场的过程中, 需要明确自身物流企业的特点和所具备的能力。与其他企业对比, 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从拟定长远效益的市场需求着手, 快速打开市场并抢占市场份额。

三、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实现方式和策略

(一) 物流企业中精益物流实现方式

精益物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消除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费用浪费情况, 如何有效地分辨出是否是浪费, 就成了精益物流的主要权衡点。对此, 相关专家边经过长期的调查之后, 创造了“工具箱”等分别方式。笔者认为, 当前能够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方式有7种:需求放大图、决策点分析图、试题结构图、实体结构图、产品漏斗图、质量过旅途、供应链反应矩阵、过程活动图, 并且其中最为实用的方式为实体结构图和过程活动图。

1、实际结构图

实体结构图的分别方式主要是从供应链的供需角度分辨价值流, 能够有效地了解供应链的结构和运作情况, 一般是以成本结构图和容量结构图两个部分所组成。和过程活动图相似, 通过实际结构图能够消除必要的组织活动, 或者合并、简化活动或者调控活动顺序以达到减少费用支出的目的。

2、过程活动图

过程活动图是一种传统的工业工程管理方式, 其重点是在于依据精益管理策略所提出的方式绘制过程活动图, 并对该图进行分析, 找出价值意义不大或无价值的活动, 找出企业中等待、停滞的活动, 然后通过各种优化手段或创造性思维方式予以消除并重新对其进行设计, 创造新型的活动的过程。其主要阶段有5个: (1) 企业内部活动流程研究; (2) 识别浪费和无意义活动; (3) 在此思考并研究活动流程; (4) 对运输路线和流向设计进行再设计和优化; (5) 评估改善后的试试效果并予以调整。在整个过程中, 对过程活动图进行分析, 主要需要掌握三个关键点, 过程的总体考察, 整个活动流程或过程的详细记录与分析, 主要分析活动所需人员、所需要花费时间、所需要使用的设备、所设计的场地面积和产品移动的距离。经过对整个过程的研究和分析, 正确的认识到无意义、无价值的活动并予以消除整改, 简化或合并一些不必要的活动, 从而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二) 精益物流实现策略

传统的物流管理主要是以生产作为管理中心, 力求生产效率的提升, 降低每个单件的运输成本, 从而获取利益。在销售方面则主要是以使用各种促销方式将产品或服务推向与客户, 并通过库存来保证产品能够源源不断的流向客户并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是在精益物流管理理念当中客户的需求是所有活动的先决条件, 依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和未来能够确定的需求量来确定服务和产品的定位。基于这种思路, 设计了如快速反应策略和有效客户响应策略的管理策略。企业不能够只局限于依靠本企业独立的力量来提升经营效率。在新市场中, 物流企业也需要积极的依据供应链的需求寻找合作伙伴, 努力利用各方面资源来提升经营效率的现代经营意识。

当前, 物流企业想要实现精益物流, 就应当将客户服务的对象重点面对“一多、二高、三小”原则的产品中, 其主要以医药、电子、手机、药品、图书、化妆品、汽车零配件等, 虽然这些东西体积小、重量小, 但是其附属的价值和时效性非常高, 物流价值高, 并且该类物流货物的批量较小、批次较多, 刚好符合精益物流的要求和特点,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通过这些产品, 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的优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精益物流作为当前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手段, 在当前物流企业当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些企业管理者也开展了精益物流管理研究并获得不错的成效。在物流企业当中,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使用精益物流管理, 无论是从理论、概念的研究还是对使用策略的选择与分析, 或系统的实施或建立, 都需要贯穿精益管理思路的五个大原则:以客户定义服务;以价值流调整所有经营活动;使价值活动起来;以客户的需求决定价值流;实时改变, 保证符合市场需求。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思路, 发现浪费, 消除浪费, 从而使物流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摘要:随着企业发展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短缺,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剧烈。对于物流企业而言, 传统的物流储存、物流配送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精益物流的管理策略的优势便显得淋漓尽致。精益物流管理方式给传统的物流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为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与生存提供更好的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精益物流的含义和作用, 并针对物流企业提出如何采用精力物流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小惠, 魏大鹏.大制造业互换精益物流[J].经济师, 2015, 10 (5) :10-12.

[2]陈璐.实施精益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 2013, 1 (4) :1-2.

[3]罗春元.精益物流理论的新发展及实施条件[J].现代管理科学.2014, 11 (9) :98-103.

[4]邓方.伦物流组织的演进创新[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 28 (10) :832.

[5]赵祥华.论精益物流系统[J].中国流通经济.2010, 10 (03) :11-13.

[6]周阳, 冉伦.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2009, 12 (34) :8-10.

物流营销策略组合 篇2

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认识和合理设定企业物流管理目标, 以真正发挥物流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培植及顾客价值创造方面的支撑作用。就实质而言,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应表现在货畅其流、财尽其利、物尽其用, 具体反映为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从而使企业通过物流的改善取得实质性的收益,促进企业的供应链整合。为实现目标,企业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物流管理观念及实施有效的物流管理策略:

1、学习和创新物流管理观念, 实行合理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及运作,在物流管理观念上实现创新。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 形成供应链管理思想, 建立绿色物流观念,逐步树立第三方物流观念, 根据物流资源状况, 优化配置方式, 实现物流功能一体化和物流配送市场化, 不断提高物流效益。

2、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为企业物流合理化运作及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化是企业实施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 缺乏信息化或低信息化的企业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及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必须借助各种有效而可行的渠道如利用公共信息平台、依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或购买相关软件等构筑起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以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 实施物流业务、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为企业高效、一体化物流的合理化运作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3、以过程观念为指导, 有效消除职能堡垒, 实施物流资源及流程整合,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以过程观念为指导, 以顾客价值创造及企业价值链形成为中心进行流程重组和资源整合, 构筑起一体化的物流运作系统。

4、专注于核心业务, 合理选择物流运营模式, 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 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全面优化。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且也必须具备核心业务, 才能真正地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稳固自己在供应链中的成员地位并让自己成为合作伙伴主动选择的对象。

5、缔结战略联盟, 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每一个企业, 不管其实力与能力, 在事实上它都是某一个具体的供应链上的一环。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确立供应链管理思想, 有效进行供应链整合, 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 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提高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物流策略 篇3

【关键词】 物流成本;成本控制;竞争

物流已经被誉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加强对物流活动的管理,控制和降低企业各种物流成本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因此,有必要对物流成本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1物流成本的概念

广义的物流成本包括狭义的物流成本与客户服务成本。物流活动是企业追求客户满意,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客户服务是连接和统一所有物流管理活动的重要方面。物流体系的每一组成部分都将会影响到客户是否能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数量、以适当的成本和适当的条件收到适当的产品。

狭义物流成本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化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它包括了从生产企业到内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制造中的半成品、产成品的仓储、搬运、装卸、包装以及在消费领域发生的验收、分类、仓储、保管、配送、废品回收的过程发生的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办公费用、差旅费、办公设备的折旧、由于服务水平低造成的失销成本(丧失的销售额) 。

2远成物流公司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

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通常只考虑狭义的物流成本,而对客户服务成本关注甚少。因此,目前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分类主要是针对狭义物流成本的。

(1) 按经济内容分类:物流成本按照经济内容可做如下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工资、利息支出、税金以及其它支出。(2) 按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分类: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一是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二是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3) 按成本计入的方式分类:物流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第一,直接成本,也称为可追溯成本,指与某一特定的成本对象存在直接关系,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或收益关系,它是为某一种成本对象所消耗,故可直接计入该成本对象的成本;第二,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成本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它为几种成本对象所共同消耗,不能直接计入某一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

3远成物流公司物流成本存在的问题

概括而言,远成物流公司物流成本的问题可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这三个部分进行讨论。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物流成本上存在众多问题亟待改变:

3.1公司总体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相比较于国际国内中小型物流公司,在生产规模方面并没有优势,公司无论在采购物流阶段还是生产、销售物流阶段都没有形成规模,缺乏规模效应,中国的物流业正在蓬勃发展,但因其仍缺乏规模性,最先进的物流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投资建设。

3.2公司物流管理手段落后,限制了物流成本的控制:目前远成物流公司的上层领导仍然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的控制对企业提高竞争力、开拓市场的重要性,公司的物流中心的控制力依旧十分薄弱。物流管理的手段仍处于落后阶段,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成本控制方法,例如物流业务外包是当今众多中小型生产企业控制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远成物流公司至今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3物流成本的核算不甚合理: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是当今物流界和会计界都十分关注的研究问题,目前对很多企业来说,尤其是生产企业,要从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中完整分离并确定物流各环节对应的物流成本事非常困难的。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远成物流公司对于物流成本的划分也没有明显的界线,又由于企业的物流活动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物流成本项目分散在成本核算的不同會计科目中,有的进入生产成本,有的进入管理费用,有的进入财务费用,有的进入销售费用,企业的“利润表”中也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很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4远成物流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优化的对策

根据前文对远成物流公司物流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下文分别从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4.1扩大公司总体物流量规模: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供应链成本更是不加考虑,这种成本控制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因此也从企业高层的高度上重视采购成本中的物流成本,谨慎的选择联盟企业。

4.2 注重研究应用物流实用技术和方法

4.2.1重视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当前物流人才的缺乏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物流在国内仍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企业在这方面人员是相当的缺乏,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物流人员。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对促进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量。企业应该积极引进物流人才。

4.2.2应用物流实用技术和方法: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公司应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探索物流配送的新技术、新方法,并注意引进先进的物流新技术和先进方法,如物流管理软件等,可拆卸式货架、移动式商品条码扫描设备都很普及也比。较方便实用。

4.3 加强对公司物流成本的核算能力:财务中心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能力。目前,物流成本计算方式主要有按支付形态计算、按功能计算和按适用对象计算三种,远成物流公司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物流成本计算方式。其中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特别是按商品对象计算成本操作性强,并能够给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对降低物流成本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何明珂. 物流系统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27.

[2] 徐振宇,何树东. 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J].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9-88.

[3] 董千里. 物流工程学[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112-131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物流策略 篇4

1、逆向物流的内涵

逆向物流的内涵可以从逆向物流对象、流动目的和活动构成等方面来说明[1]。从流动的对象看, 逆向物流是产品和资源及相关信息, 从它们的最终的消费地沿供应链渠道的“反向”流动过程;从流动的目的看, 逆向物流是为了重新获得缺陷产品或废弃产品的使用价值, 或者对最终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置;从物流活动的构成看, 逆向物流应该包括对产品和包装物的回收、分类/检测、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形式, 另外还包括产品正向物流过程中的资源缩减活动。

2、逆向物流的成因

从循环经济理论出发, 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时, 必须构建循环的物流系统, 即由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共同构成的系统。图1为企业物流系统, 从中可以得出逆向物流的成因。具体包含: (1) 投诉退货。此类逆向物流的形成一般是由于产品在运输、装卸搬运或仓储过程中发生了损坏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等, 在产品出售短期内发生的。出于对客户服务理念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客户服务部门会首先进行受理、确认退回原因、进行检查并作最终处理, 处理的方法包括退换货、补货等。电子消费品如手机、家用电器等通常会由于这种原因进入回流渠道。 (2) 终端退回 (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缩短) 。指的是在产品出售较长时间后或在产品出售不长时间后, 产品完成使用价值 (或有新型的产品的投入市场) 而被消费者丢弃或淘汰, 这些被丢弃的物品还具有一定的残余价值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从而形成终端退回的逆向物流。终端退回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和法律法规的限制。 (3) 商业退回。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下游成员, 如批发商、零售商、最终顾客等, 由于库存积压, 将未使用商品退回上一节点而产生的逆向物流。这些商品通过快速的回收和正确的处理可以直接再销售、再使用或进入再生产过程, 从而进行商品价值的回收利用。 (4) 维修退回。指有缺陷的产品在销售出去后, 根据售后服务承诺条款的要求, 退回给制造商, 它通常发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中期。一般是由制造商进行维修处理, 再通过原来的销售渠道返还给用户。 (5) 生产报废和副产品回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和副产品, 出于经济原因和环保法规的限制, 一般应该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逆向流动, 通过再循环、再生产, 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次品和副产品重新进入生产制造环节, 得到再利用, 做到节约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6) 包装物回收。许多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订了包装材料回收法规, 规定了包装物生产者对包装物的回收应尽的法律责任。包装物逆向物流的对象主要是托盘、包装袋、条板箱、器皿等, 回收的主要原因既有法律法规的考虑, 更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可以降低包装制造费用和使用成本。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与体系构成

1、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物流新的发展观。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 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 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 还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强调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坏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绿色物流的体系构成。

绿色物流系统可分为: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流通加工、绿色包装、绿色装卸搬运、绿色配送和废弃物回收物流管理。从企业物流的角度来看绿色物流体系可以分为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绿色销售物流以及绿色逆向物流 (包括废弃物回收物流和退回物流) , 有学者把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和绿色销售物流统称为绿色正向物流。在整个绿色物流体系中绿色正向物流与绿色逆向物流构成一个绿色闭环, 多方位、多角度地对环境进行关注, 实现了与环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如图2[1]。

三、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的联系与区别

绿色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形成了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 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 使到达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这种活动也是逆向物流的一部分, 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但是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是有联系也有区别的, 绿色物流主要是在认识到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 保持生态的平衡[3]。而逆向物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回收循环利用材料, 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二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逆向物流中有绿色因素, 但是不全是绿色目的, 所以如果处理不得当, 有些逆向物流的手段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如:焚烧、掩埋措施就会对大气和环境造成危害, 要想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达到最佳的平衡, 就必须系统地看待这个问题。

四、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绿色化的措施

1、塑造企业“绿色”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了环境保护观念, 以绿色意识贯穿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 使企业的各方面都灌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树立绿色管理理念, 创造绿色生存环境, 塑造绿色企业形象, 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品牌经济。保护珍稀资源、生产过程无公害、产品无公害和产品报废后能回收等成为任何一个企业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企业对它们的管理、认识、指导思想等构成绿色文化,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和使用这种绿色文化, 它将在其他的文化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采用面向拆解的设计。

绿色设计核心:绿色设计上其核心手段为3R (Reduce、Recycle、Reuse) , 这不仅仅是要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资源的消耗与废弃物的排放, 更要做到将产品的零附件易于拆解回收, 而循环再生或重新利用。要想使产品易拆解, 就必须在产品设计之初, 在其结构上的设计就要融入易拆解观念, 以节省废弃拆解的时效, 以利于回收与再利用。除此之外, 亦可使用模组化设计方式, 使产品的零部件可易于拆解或维修。

3、选择绿色包装材料和设计。

首先, 在包装物的选择上, 优先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包装材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包装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其次, 选择可重用的物流包装和集合包装方式也能辅助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 绿色包装就是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包装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 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是一种无公害的包装。绿色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 而这两个功能的实现是靠3R1D原则, 具体说来, Reduce是包装减量化;Reuse是指包装容器应该经过简单处理就能重复使用;Recycle指包装材料应易于回收再生;Degradable是指最终无法被再利用的包装废弃物应该可以降解、腐化, 不形成永久垃圾。[2]

4、外包本企业的逆向物流。

如果每个企业都是各自为政的话, 逆向物流的过程控制势必会特别复杂, 散乱, 难以控制, 这样将会大范围地污染环境, 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许多企业的逆向物流业务, 可以集中专业优势, 通过合理地安排仓储、运输的时间和线路 (减少对沿途环境的污染)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 (宏观的控制各种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量) , 实现物流过程的绿色化, 从而有效的保护环境资源。

5、逆向物流通道绿色化 (逆向物流园区) 。

不同的企业、行业, 因回收的材料不同, 逆向物流的处理回收措施也不同, 因此, 完全有必要建立行业物流中心, 分类、系统、高效地处理本企业本行业的逆向物流。而建立逆向物流园区可优化和整合大规模逆向物流产品的流通和处置, 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节约固定资本的投资, 提高供应链的整合能力, 最终提高整个社会逆向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建立逆向物流园区有其集中控制、治理的优势, 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 回收的物品以及一些包装物长时间的堆放会发酵分解反应出一些有毒气体, 对人畜有害, 通过建立逆向物流园区提高了逆向物流的效率, 也就是加快了回收物品的回流速度, 从而保护自然环境, 实现逆向物流的绿色化。

6、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整个供应链上收集相关逆向物流的信息资源, 从而实时地控制逆向物流过程, 还有利于一些可回收循环重用的零部件的再次投入市场, 提高处理逆向物流的能力和效率。企业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收集有用的信息, 对退货的产品进行逐一管理, 反馈退货原因。而且, 可以为其服务商提供包括产品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在内的各类营销信息。其系统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退货的处理速度, 使退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分流, 节约了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该系统具有的集中控制功能、运输流程管理功能以及车货调度管理功能和仓储管理功能[4]能够有效地控制货物的集中、运输的合理化、仓储的安全性, 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保护物流企业附近甚至是物流运输沿途的自然环境, 实现逆向物流的绿色化。该系统的统计报表管理功能、财务管理功能、客户查询功能和客户管理功能改变了过去处理信息的人工化, 实现了无纸化操作, 大量地节约了森林资源, 因而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也实现了逆向物流的绿色化实施。同时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 减少了不必要的商业退回类逆向物流。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逆向物流的内涵, 分析了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其次介绍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和体系构成, 比较了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异同;最后提出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绿色化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斯卫, 史丰收.基于绿色物流理念下的企业逆向物流策略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 (3) :36-40.

[2]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9.

[3]谌国栋.对企业逆向物流业务运作的初步探索[D].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贸易学, 2004, (7) .

物流文化及其策略实施论文 篇5

4.1用文化力提升物流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

物流服务消费是在购买之后才进行评价。服务运营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人”的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物流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大,服务显示出柔性化,个体差异明显,没有统一的标准,服务组织的难度大,内部员工情绪的反弹较大,受社会的逆向影响多。因此,物流服务与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与当地社会的风俗、习惯等紧密相关。文化塑造的出发点和归属应是尊重和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没有愉快的员工就没有愉快的顾客。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赢得顾客的省心、舒心、放心和开心。最终用文化力维系顾客的满意度,忠诚度。并且倡导内部顾客服务思想,这有利于明确权责关系,减少内部失误,提高效率。

4.2用文化力提升公众对物流业的积极反应

公众的反应一方面说明物流业属于具有很强的公共公益性的活动,另一方面在它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还要对社会公众产生积极的影响。一般来说,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一定要积极去尽社会相关的责任,提升服务的质量和自身的良好形象,也包括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减少对周围人群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应主动参加社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4.3用文化力提升社会组织对物流业的支持度

社会组织的支持度反映了物流业同其它行业组织或团体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往往有相关经济利益的联系。为了物流业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物流企业应该积极地同社会各相关组织或团体进行交流和经济合作,发挥文化力的优势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套有助于物流企业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在物流企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求得进步。

4.4用文化力提升国家物流政策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效应

国家物流政策属于物流行业文化重要的制度载体。它源于物流行业对发展国民经济先行的基础上,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利益。这种调节手段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在于物流政策本身的制订上;另一方面,物流经营者对物流政策的认同和熟悉的程度决定着社会物流的运转效率。所以应通过文化力的积极影响,促使人们对物流需求管理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城市物流结构,并在物流消费观念、提高物流效率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以及物流的资源环境利用等方面进行显著的变革,如消除传统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加大科技含量,实现“清洁型”物流,最终实现区域物流、城市物流、城市公共交通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5小结

物流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涉及广泛的公共性经济活动多种运输方式、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及数量众多的物流经营者,而且还有类型繁杂和众多的物流运输对象。这些不同利益取向,将使其相互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和供求范围内有着各种矛盾和制约。为了社会总体利益的基本需要,包括既保证各物流运输方式和物流经营单位正常进行运作,尽可能有效的利用其物流运输能力、合理发挥其优势,又保证物流运输需求者总体的基本经济利益。因此必须积极发挥文化的舆论、宣传、教育的作用,使之深入人心,内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消除社会中不良的物流服务观念。所以,从长远考虑,物流行业的本质文化特征应该在于它的社会服务功能。物流行业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决不能以短期的“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它的发展应该以通过不断地、更好地提高对顾客的增值服务中求得立足,以始终如一地为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繁荣中求得生存,以争取在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下求得更多、更久的受益,从而使物流业走向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

[3]华锐.企业文化教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6.

[4]陈贻龙,邵振一.运输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9.

[5]崔介何.物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6]张宁俊.服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3.

中小物流企业营销组合策略 篇6

关键词:物流服务;营销;组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13-01

在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而物流需求方也不知道哪些物流公司可以提供自己需要的服务,将本应是物流企业的活动自己完成。在业务进行的过程中,也缺乏沟通,这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很低。中国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仅为25%,生产制造企业为44%。

物流服务营销是指物流企业为了有效率地满足客户企业物流需求而系统地提供服务概念、价值、价格、沟通的行为组合。其服务营销强调为客户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强调与客户建立广泛深入的外部关系,转变传统的交易倾向为关系倾向。

1“4Rs”与“4P”营销组合策略

基于物流企业提供给客户们的是一种服务,而不是实物的产品,所以其营销特点有别于提供产品的一般行业。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应该强调重视顾客导向,运用网络营销、项目营销、个性化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等。

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杰罗姆·麦卡锡于1960年将影响营销的因素归结为四个主要方面的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从而使企业的营销策略围绕这四方面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策略组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4P”营销组合策略。它主要运用于实体产品的市场营销,对于服务组成与成本构成均等方面军非常复杂的物流服务产品营销,显然该策略已经不是很适用。

“4Rs”理论是美国学者舒尔兹(Don·E·Schultz)提出的以竞争为导向的营销新理念,此理论涉及四个新的营销要素:关联(relevancy)、反应(respond)、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urn)。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营销模式,运用有效方式与客户建立关联,及时、快速、有效地对客户的希望和需求做出反应,促使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而作为回报—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为企业带来了收益和利润,实现了企业营销的个性化和优势化,在竞争中求发展。“4Rs”组合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看重企业与客户的双赢。主动地创造需求并积极地适应客户需求,整合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客户形成独特的关系。

2中小物流企业物流营销组合策略应用

在中小企业的物流市场定位,物流服务的价格制定、渠道策略以及促销活动的时候应该以“4Rs”理念为指导,在企业执行方案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运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市场开发时,采用关联(relevancy)与产品策略(product)结合的方式。企业首先要分析客户的需求与现状,以此与客户本体与服务需求建立关联。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为重要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流程与计划(销售计划、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等),形成稳定的物流需求,促进合作的进一步加深。②及时反应策略,采用反应(Reaction)与渠道(Place)结合的方式。物流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与质量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在根本上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反应依赖于物流企业为客户合理地选择分销渠道和组织商品实体流通的方式,这种有效的可以实现客户的最大利润的分销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③以关系(Relation)与促销(Promotion)为手段,进行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4Rs”策略组合的核心部分。企业应以关系营销为指导,大力开展促销活动,努力争取顾客。中小物流企业面对的顾客主要是一定区域内的客户,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第三方物流的促销策略:网络营销;人员推销;广告宣传;营业推广等。④利润策略以回报(Return)加价格(Price)的组合方式。营销目标必须注重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回报。良好的服务质量、成本的下降和客户竞争力增强,会使客户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来回报。并且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基础。定价时考虑客户可以支付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不断改善服务,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赢得口碑以获得更多的客户。

3结 论

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在综合实力上相对较弱,在提供的物流服务上,不可能与大型物流企业竞争。面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中小企业必须引进先进的现代营销理念,运用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晁钢令.市场营销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9).

物流策略 篇7

1.1 梅山保税港区的政策

2008年2月24日, 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的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2010年6月29日,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一期2.5平方公里区域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后封关运作, 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梅山保税港区是由一个海关统一监管的港口与保税港区所形成的特殊监管区域, 它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口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口岸通关功能于一身, 包含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所有的优惠政策, 主要可概括为:

(1) 对境外运入保税港区的企业建设所需机器、设备和基建物资等, 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和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所需维修零配件, 生产用燃料、设备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2) 对于生产好的, 需要在所在企业拥有的为自己生产需要提供的区域内销售的, 以及需要往境外运的一些在保税港区内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可以免征保税港区加工环节产生的增值税及其消费税总和。

(3) 国内货物进入保税港区视同出口, 凭港区海关签发的出口退税报关单证明联即可办理退税。

(4) 对境外运入保税港区的企业加工出口所需的原料、零部件、包装材料以及转口货物和在区内存储的货物实行保税。

(5) 货物需要被运进国内销售, 离开保税港区时, 在办理好必须的货物进口相关报关手续的前提下, 是按照它的实际所在状态征收税用的。对一些需要在保税港区内, 经过其中转或者转运到别的国家的货物才能不再实施检疫和检验处理。

(6) 对注册在保税港区内的企业从事国际航运、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取得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

在监管模式上, 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 形成了一个便利、高效的进出口货物保税运营环境,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区港融合。

1.2 梅山保税港区的优势

梅山保税港区的优势主要包括区位及腹地优势、物流园区优势、集疏运路网优势等三个方面。梅山保税港区地处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及国际主航道附近, 距国际主航道不到50公里, 是目前中国保税港区中距离主航道最近的保税港区。而这条主航道, 承担了全球60%至70%的集装箱运输量、全球60%以上的国际货物贸易量。梅山保税港区的直接腹地为宁波及浙江全省, 拥有雄厚的临港产业及发达的外贸出口型产业经济。物流园区方面, 梅山保税港区直线距离30公里内已有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 宁波市正在以梅山保税港区为龙头对四大园区的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最终将促成各园区之间的良性互动。集疏运路网方面, 北仑区内承担宁波港及梅山保税港区集疏运交通的沿海中线公路、骆霞线、通途路和329国道等道路的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 道路技术等级、机动车道数均明显提高, 极大地改善了梅山保税港区周边的路网条件, 已能够满足梅山保税港区集疏运交通的需要。宁波大疏港高速及穿山至好思房疏港高速相继通车, 将宁波港及梅山保税港区无缝接入了甬台温、宁波绕城、G15等腹地高速网络。宁波港及梅山保税港区已初步完成了从内陆腹地到港口之间的运输网络布局。

1.3 梅山保税港区的物流产业规划

依据前述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 结合梅山保税港区所具有的区位腹地、物流园区、集疏运路网等方面的优势, 可对梅山保税港区进行如下功能定位:以现代化有特色的进出口物流为龙头, 高端集成加工总装为配套, 现代港航服务为保障, 一体化运作的保税港区。具备国际物流、国际国内中转、国际贸易服务、出口加工和综合配套服务五大核心功能。基于以上功能定位,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产业的总体规划为:“贸易+物流+金融”模式, 即以港口为依托, 以自由贸易区为方向, 以进口分拨和国际中转为重点, 以国际配送和国际采购为先导, 以金融和航运服务等为配套的一体化运作模式。

2 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企业现状

梅山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以来, 前期出于迅速发展港区物流产业的需要, 对招商引资缺乏具体的系统策略的引导, 对入驻港区物流类企业的规模优势较为看重, 对于企业具体开展的物流业务类别要求则较为宽松。入驻的物流企业出于对梅山保税港区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大都首先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仓储、堆场等物流设施, 为企业在保税港区内跑马圈地。目前各家物流企业在保税港区内已建成的物流仓储设施近80万平方米。由于传统的物流仓储业在宁波港口周边已发展较为完善, 梅山港较之于宁波港, 在传统货物进出口港运输及仓储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导致目前梅山港区内的仓储、堆场等设施大量闲置。物流企业争相将闲置的仓储、堆场等物流设施用于对外租赁, 由于供大于求, 这些物流设施的租赁价格均相当低廉, 物流企业这部分的租金收入并不令人乐观。

由此可见, 港区内的物流企业从事传统的港口货物仓储运输等方面的业务是无法取得显著成效的, 只有发展符合梅山保税港区优惠政策能发挥保税港区独特优势的保税物流业务, 才能盘活闲置的仓储、堆场等物流设施, 使物流企业随着梅山保税港区的不断发展而在保税港区站稳脚跟, 进而发展壮大。

3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企业发展保税物流策略

3.1 进口货物保税分拨业务

货物进口保税分拨是指在保税港区内设立分拨中心, 对采购进口的货物进行商品展示、进口集运的综合处理或临港增值加工等业务, 然后向办理货物进口手续进入国内市场进行分销。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保税进口分拨业务发展, 应着眼于腹地优势产业 (如固体化工原料、贵金属材料和高新技术装备等) 。充分发挥保税政策优势和港口功能优势, 着力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依托保税港区形成全球物流供应链的核心节点。物流企业可以在保税货物淡季时采购进区保税储存, 旺季销售。货物可以再保税港区存储很长时间, 这样就极大地便利了保税港区的物流企业开展相关业务。但对于在保税港区储存超过一定时间的货物, 这里是二十四个月, 这时就需要在保税港区企业的相关人士向海关提供资料, 一年需要上报一次。进口分拨模式的特点有:供应链资金成本下降趋势大, 整体成本减少, 交货及时率上升幅度大和供应链成本直线下降等。

贸易公司可以在保税港区设立分拨中心来开展相关的贸易物流活动。保税港区内物流公司可以为分拨的货物提供商品展示、代理、货物集运及保税仓储, 为供应商提供库存管理, 随时查询库存信息, 为订单交易双方结算资金、临港增值加工、代理报关报检等服务。进口分拨业务特别适合现阶段在港区内拥有大量闲置仓储设施的物流企业, 因大型分拨中心与仓储设施共通较大, 传统仓储设施稍加改造即可转为分拨中心, 如分拨的货物有特殊要求, 也只需配置相应的设备即可。

3.2 出口货物国际配送业务

出口货物国际配送是指利用保税港区作为国际大宗出口商品物流配送基地, 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分销配送活动。在保税港区内对已出口港区但未装船发运的货物, 要采纳客户的要求和意向, 我们集中考虑货物实际生产需求, 再决定是分批还是集中运到国外去。在此之前, 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比如对货物进行分拣、分配等分批发货的流程, 还有就是在海港对货物进行优化加工后并且货物只是运出保税港区时, 为了优化运输, 利用的是优化和集中地配送的方案, 进而决定用方向多, 品种多, 能运得多的物流出口。离境时可以简单核销海关的备案即可, 不征收关税。出口企业能够在商品离境之前享受出口退税、结汇等政策, 加快资金周转, 降低出口企业的市场风险, 缩短理赔、补货以及调换商品的时间。

现阶段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内的物流企业发展出口货物国际配送业务, 应以宁波或浙江省内腹地优势产业的货物出口为基础, 充分发挥保税政策优势和港口功能优势, 进一步降低这些产业的产品物流成本, 着力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提高集成产品的附加值。在此过程中企业逐步积累从事出口国际配送业务的经验及商业关系网络, 改进优化业务流程, 培养业务人才。现如今, 各国之间经济交流越来越密集、频繁, 这也促进着我国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自身能力的加强。到那时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内物流企业即可有能力抓住机遇, 与国际采购巨头合作, 在保税港区内承揽国际采购公司的出口货物配送处理业务。

3.3 国际中转物流业

国际中转物流指的就是可以在各国货物交换过程中起中转作用的一种业务。国际中转业务的对象则是一些国内或国外所生产的货物, 它们在保税港区会被分拆、集拼、转运至境内或境外的别的港区。实施国际中转物流不仅能充分地利用港口地缘优势和保税港区一些相关优惠的政策, 还将其结合优势, 在最大可能上结合保税港区所特有的“双部分在外”的功能和港区航运的资源, 使货物实现能够在极少时间内完成集合和分散, 并在这些方面开展货物进口、出口、中转的集运的简单任务。除此之外, 还可以促进其他范围广泛地区的快速集中运送和全球之间共同快捷运输等业务的发展。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国际中转业务以集装箱中转和转口贸易为重点。

梅山保税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优势, 梅山保税港区的政府管理部门一直把“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 引进国际一流的港航运营企业和船务、船运公司, 吸引国际航行船舶的大量中转货源, 增强保税港区的港航运营、揽货能力和航线服务功能”作为港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港区物流企业应积极快速响应, 大力开展国际中转和国际转口贸易, 发展国际海运货物装卸、仓储、集装箱整箱及拆拼箱中转、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无船承运等业务。

3.4 转口贸易物流业务

转口贸易是指全球贸易中关于货物从哪儿买来的, 又要被卖到哪里去的交易, 那么, 转口贸易不是双方直接达到的一个结果, 需要第三个角色介入。转口贸易最突出的内容是多种方式联合运送, 它体现在港区为转口出国商品提供储存后所进行的一种运输方式, 还有就是向不同的地方的交易进行市场分拨以及物流信息的告知、查询帮助等等。这样来说, 保税港区企业就可以作为第三个角色进入交易中, 也可以开展转口贸易的相关物流业务, 如国际业务银行融资服务、代理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提供制单、代开信用证、结售汇、进出口核销等。需要转口的货物由生产的地方运往保税港区, 港区物流企业最好和进行交易的企业多多联系、合作。转口贸易货物将进一步带来对仓储设施设备的需求, 港区内物流企业现有的仓储设施设备将进一步得到充分利用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辉群.中国保税港区发展及其功能创新[J].科技与经济, 2008, 21 (2) .

[2]董毅.洋山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 2008.

[3]孙骄.物流地产商投资综合保税区的演化博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 2013.

[4]陈辉, 吕佳敏.海洋经济新时代下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J].现代经济, 2012 (4) .

[5]胡跃.梅山保税港区的竞争力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3) .

物流中心人员管理策略 篇8

一、组织架构设计

首先是物流中心的组织架构的设计,也就是班子怎么搭架构设计脱离不了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要明确物流部门第一目标是什么。究竟是成本?服务品质?还是效率?或者各个权重占比二是要考虑专业分工,让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让熟练的员工做擅长的工作。三是分工之后各科室的目标是否明确,每个科室的作业目标是否清晰,各科室的责任和权利是否清晰。四是作业指令是否清晰,是否可以传达到每一个具体的作业科室、每一个具体的作业小组。五是科室之间如何协调、上下流程如何贯通。六是管理的宽幅按照一般人力资源管理(HR)的标准,通常1个人管理6、7个人。物流部门内,如果岗位作业单一的话,可以适当放宽到1~20人。同时也要考虑到管理者的个人能力问题,有效的管理宽幅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

另外,架构设计时靠考虑行业特性服装物流领域,通常要考虑两个因素影响。第一个因素是品牌。一个公司有10个品牌,每个品牌是独立做,还是一起做?第二个因素是各货品形态引起的作业流程的差异包括新品模块、过季品作业模块,以及电商的作业模块,模块之间如何切换?如果按照品牌来划分,为每个品牌配置专门的团队来做服务,上下游衔接比较顺畅,同时与服务部门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如果按照流程方面划分,就新品、旧品、电商独立模块运作,各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程度较高,作业效率也相应提升。

二、招聘和岗位配置

1. 岗位设置

物流中心内有非常多的作业工种,但绝大部分是从事仓库内具体的操作工种。一般建议对这类员工设置为同一个岗位,即仓管员。不对仓管员岗位的作业工种细化,设置细化的岗位的原因是岗位设的越细,进行岗位调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某服装企业的物流中心内部,把整个作业分成三个模块:新品作业、过季品作业和电商作业。虽然员工岗位都设置为仓管员,但同一岗位有类分工:第一是管理支持类,对这些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比较高,将该岗位的科目等级设为A类,包括波次计划、库位管理、订单跟踪等工种;第二是现场支持类,包括具有一些专业技能的人员,比如驾驶叉车、设备维修,电工等岗位,被设置为B类;第三是现场作业类,这是最大的一部分,仓库内绝大部分的员工都归属此类,被设置为C类,主要为进行入库、上架、集货等操作岗位的员工。

除了仓管员岗位以外,根据需要可设置其他岗位,包括负责物流计划调度的、运输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物流项目规划等相关岗位

2. 人力配置

在人力配置方面,一般物流中心内员工主要分为三种:正式工、劳务派遣工、劳务外包工。整个物流中心业务量会有所波动,不可能常年备足所有的正式工,因此配置有劳务派遣工和劳务外包工。对于劳务派遣工,一般建议同工同酬,其收入、薪酬、绩效与正式工一样.只是属于劳务派遣形式。每逢“双11”等业务高峰期,可以把装卸、托运、集货等简易操作部分劳务外包给劳务公司,这部分工人就是劳务外包工,以劳务作业量作为合同费用核算依据。

另外,要建立劳务派遣工优化的机制。对于正式工,每个月进行优胜劣汰,淘汰之后再从劳务派遣工择优替补如果在用工最低点把劳务派遣工砍掉,就会失去新鲜的血液,因此物流中心内会维持一定量的劳务派遣工,其中优秀者在一定时候会择优转成正式工。

三、绩效和薪酬体系

绩效和薪酬,是整个物流中心人员管理中的重点部分。

1. 绩效考核

对于物流中心来说,绩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的绩效,另一类是员工的个人绩效

在组织绩效方面,物流部门有诸多指标来衡量,比如准确度、及时度、客户满意率等。这些指标如何设定,每家公司各不相同。以库存的准确率为例,其衡量指标可分成几种:一是库存数量的准确。数量有没有少,有没有丢货。二是物流中心库存管理的精准度,各库存品项有无差异。

其次是个人绩效。随着员工数量增加,管理和考核难度也相应增加,用数据来考核员工尤为重要。要重点了解每个人的产能产量,例如一个物流中心一天发货几万件,平均到每个人产量是多少,并且会根据个人的差异,对每人承担的产量进行评估。此外,还会估算每个小时的产量,看每人每小时的工作量是多少。各作业工种存在差异,比如负责扫描和负责拣货的工作性质不同,效率会有差异,需要通过一个系数进行评估。除了量化指标外,还会给员工做一些定性的指标,就是其上下级的评价,如上下游的协助部门对员工所做的评估,主要从员工的配合程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2. 员工薪酬

与绩效相对应的是薪酬。员工的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工龄补助+岗位津贴+绩效奖金+其他方面”。员工的总收入中基本工资只是一个组成部分。

在基本工资方面,一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会把物流中心的各个岗位分档,设定具体员工属于某个档的上位、中位,还是下位。岗位津贴方面,因物流中心内岗位众多,除仓管员外,还有技术支持类和管理支持类的员工,当不同岗位之间相互轮换时候,其岗位薪酬也会发生变化

真正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是绩效奖金。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奖金模式,有的是计件模式,有的是计时模式。许多企业采用的是计件模式下的奖金体系,根据作业量测算一个奖金的系数。例如,在做绩效奖金时,会鼓励各个工种测算金额。不同工种有不同的作业效率,会折算出每个岗位的基本能效,以此确定奖金的金额。此外,还会设立一些阶梯性奖金,来鼓励员工的积极性。

除了激励机制,也有一些约束的机制,如果员工的作业出现异常,无论是拣货环节、扫描环节,还是托运环节,会根据异常的数量对其奖金做一些相应扣减。

四、岗位技能培训

物流中心内数量最多的就是现场作业人员,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仓管员”,可以胜任物流中心的各项不同的工作,今天负责扫描作业,明天可能去负责拣货,后天去做理货、上架等工作。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员都要“一岗多能”,掌握至少三门技能,包括一个主岗,两个副岗。在业务量波动的时候,能够把这些岗位轮动起来,比如上半年退货比较多,会分派大量人员做冬装退货的整理;到下半年冬装高峰发货时期,需要有大量人员做发货,负责拣货、播种和扫描等工作。

除了单个岗位的轮动,可以进行科室的整体轮动。包括新品科室、过季品科室、电商科室,三个模块会整体轮换,每一个模块有3至5个平行的作业科室,通过轮动来锻炼每一个员工的作业技能。这样在淡旺季时,就可以完全把人员调动起来。

五、物流资源分配计划

物流部门要与上下游的产品、商品部门制定联动计划。对物流资源提前调配,从而保证商品流通的顺利、高效运转。

物流部每天要编排滚动计划,包括三天滚动计划和次日执行计划。针对编排的物流计划,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包括根据各岗位工种的既定效率,测算各岗位工种的人员需求。对于部分岗位工种的短缺,可通过岗位间的轮动来解决。整体短缺的,可采用劳务外包的形式补充。

除了人员,场地、设备等资源也需要匹配。如果暂时无法匹配,就需要延长作业时间,增加劳务派遣工,或者是做一些外包。物流资源配置的准则是什么?碎片化、柔性和移动。其中,“碎片”是指所有仓库的员工都是仓管员,都是单个主体,这些人拿到哪里就用到哪里,就像是可以移动的碎片“柔性”是指正式工、劳务派遣工等等,可根据业务模式去调剂比如上半年派遣的比例低,下半年可能会调到50%以上,这需要根据业务调整,也是物流中心在做整个团队人员管理时候要考虑的问题。

六、员工关怀

需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也要给员工足够的关怀其中员工关怀可分为几部分:

1.员工代表大会。选出员工代表,对员工代表的有效提案进行奖励

2.民主权益会。定期召开民主权益会,形式不限,主要是希望听到员工的抱怨、牢骚,希望在员工生活会上听到员工真实的声音,这样可以对内部管理有一些提升。

3.优秀事迹的奖励。会评选一些业务和生活方面的优秀事迹,对员工进行奖励。

4.优秀员工评选。这已成为每年的固定评选活动,无论是部门级,还是科室级,每年都会评选优秀的员工。

5.举办生日会。

6.开展体育活动。每一个热爱运动的人都是积极、热情、有活力的,主动为员工提供一些运动场所,使他们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带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绩效进而也会相应提升。

绿色物流的实施策略 篇9

绿色物流是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基础, 以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 利用一种全新的物流规划和技术实现高效能的物流运作。它包括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一系列的专业活动。它站在环境保护的高度完成战略规划和统筹, 并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分析。它更多的是强调全局的利益和全方位的发展, 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发展和更有利于树立绿色企业的形象。

绿色物流是要从管理层面去抑制企业物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从而实现一种产业化、协调化、规范化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核心的体现, 绿色物流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2 绿色物流的实施策略

2.1 树立绿色物流的全新观念

观念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反映, 同时, 它也可以作为人们的生活指南。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阶段, 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温饱等低层次的发展问题和需求, 忽略了眼前或更长远的利益, 因此, 常常收到大自然的警告。这时, 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支持, 所以, 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就应运而生了。由此引发人们对经济行为的思考, 从而转变了经济社会的结构, 孕育出一系列相应的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这样的观点迫使企业降低了环境成本, 积极采取绿色物流制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物流企业积极地开展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要求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人们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 统筹兼顾好各项绿色物流活动。基于此, 物流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绿色物流观念, 提高自己对物流的认识, 把绿色物流作为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物流企业获得更好的驱动力, 赢得市场和相应的客源。

2.2 推行绿色物流经营管理的全新模式

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 制订相关的绿色经营管理策略, 把握绿色运输的新型模式, 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和改造, 对企业的规模、布局、功能、要素等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合理的布局, 充分利用车辆, 提高其运行效率和配送能力, 不断优化配送路线, 提高相应的往返载货率,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防止物流线路重复建设,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有效地扩大交通建设的投资规模。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合资经营和管理, 加大对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的投入力度, 按照市场发展的经济规律不断扩大融资渠道,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 充分利用各种配送设施, 加快完善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 发展多种联运模式, 改变传统的载货方式, 提高装载速度。使用绿色工具、环保设施和设备, 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量, 集中处理那些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 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3 开发绿色物流专业技术支撑

绿色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绿色物流观念的发展和经营理念的推行, 这与绿色物流技术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在物流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物流技术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 一定要从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不断突破和完善, 加大物流新能源的开发、新材料的运用、新技术的支撑, 建设和完善绿色物流新技术, 形成良好的动力支持, 否则, 绿色物流将无从谈起。

2.4 制订与绿色物流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绿色物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要想做好绿色物流, 不仅要从企业的层面去建设, 还需要从政府的层面去建设。我国政府应该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施行强制性的管理模式, 从国家的高度和宏观角度做好绿色物流, 明确物流企业的发展新方向, 克服一切障碍, 让绿色物流的发展更加顺畅。通过确立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 完善绿色物流的发展, 比如加大环境立法、许可准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

2.5 培养专业的绿色物流人才

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 对企业物流专业人员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物流发展情况来看, 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没有学习过绿色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绿色物流的实施进程。再加上我国高校方面对其关注程度并不高, 绿色物流人才缺口比较大, 所以, 政府和高校应该不断地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3 结束语

绿色物流作为企业新型的管理模式, 不仅需要树立全新的观念, 还需要积极推行好的经营管理模式, 加大专业技术的开发力度, 制订专门的法律和相应的政策去支撑, 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完善。这样做, 不仅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还可以提高我国物流发展水平, 壮大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的, 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 其发展趋势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 也代表了新的物流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02) .

物流企业创新管理策略 篇10

随着市场经济和国内外市场的迅猛发展, 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这给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 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步比较晚, 还没有提高到战略的层面上来, 因此, 还有很多因素成为制约物流创新管理的瓶颈,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理念落后, 缺乏创新思维。目前, 依然有很多企业对物流只是停留在浅层次认识水平上, 没有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是企业节能减耗、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还包括现代管理理念和高新技术等。

(2) 物流设施落后, 严重缺损。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现代化战略管理起步较晚, 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政策扶持依然不足, 交通运输、配送中心等发展还比较慢, 对物流设施及管理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物流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落后, 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3) 由于体制和物流模式转换的原因, 旧体制形成物流部门的自我封闭体系, 难以形成真正的社会化大物流系统, 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 物流现代化推进的速度仍然较慢。

(4) 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物流企业经常会出现配送延时的责任风险、货物丢失或者损毁的风险以及业务合作的风险, 还可能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以及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骗货”和“骗取货款”的诈骗风险, 会给物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突破制约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瓶颈的策略

针对上述制约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制约瓶颈,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予以突破:

(1) 创新思维, 树立现代物流观念。物流企业必须站在经营和发展的角度, 改变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思想,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从服务角度, 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原则, 重视供应链管理, 充分认识到物流不只是单纯的产品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 而是根据需求端客户的需求, 在兼顾分销商、顾客、供应商的基础上, 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运作, 开展适合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新的服务模式。

物流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起着关键的支柱作用, 物流供应链环节的运行速度决定了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和能否有效的占领市场, 决定了企业所需的生产原料能否及时送达、企业的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企业的商品销售能否及时进入市场并被消费者获得、售后服务能否适时提供、能否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企业的产品能否实现快速增值等。

(2) 运用战略眼光, 提高管理水平。物流企业实施正确的战略管理既是顾客需求差异化的需求, 也是物流企业自身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我国物流企业要真正意识到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审时度势, 大力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构建企业物流战略, 整合优化供应链管理, 提高供应链活动的效率, 完善物流战略管理技术。

政府和物流相关部门都要进行物流规划, 也可以通过一些著名的咨询服务公司结构化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规划,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 使物流企业的决策处理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物流企业要提高服务水平, 运用新思想和新方法加强物流管理, 要制订成本领先战略, 加强物流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成本, 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物流企业要利用采购、生产和销售全球化的机遇,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考虑商品消费后的循环物流, 尽量减少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实现绿色物流战略。同时,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进行网上采购和配送, 全面准确的掌握消费者需求的综合信息, 更周到及时的安排产品的生产和运送, 减少物流各个环节的库存, 降低交流沟通成本,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报率。达到减小成本、增强市场销售的能力和增加企业利润的最终目的。

(3)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技术。物流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企业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中, 建立物流责任管理制度, 把领导责任和物流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企业核算制度和方法, 加强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监督, 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 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 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不定期地调整标准体系, 要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组织协调好物流运作, 以减少物流成本, 有计划、有步骤的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

物流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 增强竞争忧患意识, 要放眼世界, 构筑全球化战略, 参与国际化竞争。制定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战略规划与设计, 使企业的物流系统的各构成部分协调运转, 发挥最大效能。掌握使自己的物流能力与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的艺术, 考虑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物流活动的有机结合, 推行综合性的专业配送, 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和改进, 发挥自身优势节约物流成本, 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强化对物流技术的改进, 特别是质量监控测量技术, 可以利用条码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 远程控制各地的仓储活动, 实现对产品的追踪管理。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加强组织成员间的联系, 使不同区域的成员通过网络构建虚拟工作小组解决质量和服务问题。同时, 还要重视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实现信息共享, 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降低组织管理和培训的成本, 提高培训和学习的效果, 从而不断推动企业物流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4) 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物流现代化。政府必须通过财政支持和经济政策引导以及法制和行政的强制, 加快物流体制改革, 革除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经营方面的条块分割现象, 重新调整管理权限, 重新配置资源, 努力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科技水平, 重视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 发展国民经济大物流, 促进物流走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路子。

国家和企业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积极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要在各中心城市之间建成高速、超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建设高效能的机场和港口, 发展集装箱运输, 在建设中国信息高速路的同时要着力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发展现代化产品市场分销系统, 不断融合现代物流的新思想、新技术, 实现产品分销系统与物流系统的高效互动, 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物流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实现信息化, 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和信息, 实现物流信息及功能的共享, 拓展业务和市场,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 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努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 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为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商实现“零库存”。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 完成全部流通流程, 大大缩短运转的周期, 减小运作的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 物流企业只要能不断更新管理经营理念, 强化人才培养, 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经营成本,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就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物流企业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是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手段依然比较落后, 业务流程依然没有优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探析物流创新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物流企业,创新管理,物流成本,物流技术,风险防范,员工培训

参考文献

[1]汪鸣, 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程国平, 刘世斌.基于服务质量的物流绩效模糊评价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 2005.

[3]谭清美, 冯浩, 葛云.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斌[J].现代经济探讨, 2003.

[4]桂华明, 马士华.企业提高物流能力的途径及外包战略[J].物流技术, 2005.

[5]塘纳德.鲍尔索克斯, 戴维.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社, 1999.

[6]艾伦.哈里森, 雷姆科.范赫克.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7]裴慧杰.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下一篇:内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