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2024-05-09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精选十篇)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篇1

1护理评估

1.1 病情评估

详细阅读患者的病史资料, 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尤其是血糖、尿糖值, 询问患者起病时间、病程、伴随症状, 并进行体格检查。

1.2 知识水平评估

与患者交谈, 通过提问的方式, 了解患者是初诊或是复诊, 并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 以便掌握其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

1.3 心理状况评估

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 观察了解患者病情、对所患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对方式、住院后的心理反应、有何思想负担、平时能否正常生活及工作、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及支持情况等。

2健康教育

2.1 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收集分析临床资料, 针对不同的患者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对初次就诊的患者, 讲解时注意语言通俗易懂, 内容尽量详细, 宣教间隔时间不宜太长, 每周进行1次糖尿病知识讲解, 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 让家属在治疗期间起支持和监督作用。对于复诊的老年患者, 鼓励其谈谈对本病的认识, 如何预防并发症。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严格控制饮食, 坚持用药并定期检测血糖、尿糖。

2.2 合理的饮食调配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治疗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终身要坚持此疗法。根据年龄、性别、职业, 标准体质量 (kg) =[ (身高-100) ×0.9], 估计每天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5%, 而年龄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 一般是每公斤体质量需要的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质量每天消耗30~35kcal (1kcal=4.182J) 热量, 中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质量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 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质量每天消耗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 肥胖者酌减。使患者体质量保持在正常体质量的5%左右, 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营养素的比例, 要合理安排和调整, 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2.2.1 三餐热量分配:

一天中进食次数和主食量, 可根据活动量的大小、病情和服用降糖药物情况来调整。主食控制:休息者每天200~250g, 轻体力劳动者每天250~300g, 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天300~400g。病情轻者, 每天三餐在热量分配上应按1/3、1/3、1/3或1/5、2/5、2/5比例;病情重者每天可按1/7、2/7、2/7、2/7四餐分配比例。若用胰岛素治疗时, 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加餐量从三餐饮食中减下1/3量, 加餐可以吃面包、鸡蛋、花生米等以防发生低血糖。三餐食物内容要均匀, 且要相对固定, 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 尊重患者的喜好, 可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和自觉执行所制定的饮食计划。

2.2.2 食物的选择:

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 忌烟酒、含糖食物及其制品, 蔬菜选用含糖较少的如小白菜、大白菜、萝卜、芹菜、冬瓜、黄花菜等。每天摄取的蛋白质中, 动物蛋白质占总量的1/3, 保证必须氨基酸的供给。烹调时宜用植物油, 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少食含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动物内脏、蛋黄等。有些食物可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如大豆、磨芋等。饮食中应增加纤维素的含量, 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降低餐后血糖高峰, 可防止便秘。

2.3 指导患者体育锻炼

运动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 适量的运动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要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运动之前由专科医师确定是否适合运动及何种运动, 在患者空服血糖≥250mg/dl (13.9mmol/L) 、尿酮体阳性时, 让患者暂停运动;对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 指导其不宜晨起运动。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患者要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常用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游泳及家务劳动等有氧运动。运动的强度用脉率来撑握, 运动中的最大脉率可用220-年龄, 粗略估计。除脉率估计外, 运动强度还要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呼吸费力、胸闷、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时, 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20~30min, 可逐渐延长, 但以不超过1h为宜。

2.4 用药指导

2.4.1 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

向患者讲解服用降糖药物的有关知识, 使其了解各类降糖药的药理作用、用量、服用时间、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 (1) 磺脲类药物:常用的有格列苯脲 (优降糖) 、格列齐特 (达美康) 等, 此类药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其需要一定时间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应在饭前30min服用。 (2) 双胍类药物:常用的有二甲双胍, 此类药物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从而使血糖降低。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可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临床常用的有阿卡波糖,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降低餐后高血糖。适用于空服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在进餐时服用, 亦有胃肠道反应。教育患者应遵医嘱服药, 定时定量进餐, 按时按剂量服药。如服药后进食量不足或进食时间延迟, 可致低血糖反应。药物剂量不可随意增减, 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由医师不断调整剂量。同时教会患者和家属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出汗、心悸、饥饿感、四肢无力、视力模糊等。一旦出现症状, 应立即口服糖块, 应指导患者随身携带糖果, 以备急用。

2.4.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本类药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 促进脂肪的合成, 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剂型和剂量可根据病情和个人反应选用长、中、短效制剂, 此药一般在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试用, 以后按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 每隔数天调整剂量至取得更好控制的维持量。此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 让患者懂得使用胰岛素治疗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 应保证剂量准确, 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 避免精神刺激和各种应激, 防止各种感染。教会患者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长期注射者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具体注射方法是选择手臂的上部和外部、大腿外侧、腹部、臀部, 将每一注射部位分为若干注射点, 点间相距2cm, 选择左右对称的注射点注射, 并左右轮换, 轮换完后再选另一注射部位, 避免2周内在同一注射点注射2次。教会患者正确消毒与注射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进行演示, 让患者实践。自测尿糖每增加一个“+”, 增加胰岛素“4U”, 并将胰岛素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2.5 教会患者监测血糖、尿糖

在调整饮食、使用胰岛素治疗且血糖不易控制在理想水平者,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 帮助患者选购一种便携式血糖测定仪, 向患者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测试时间为晨空腹时、三餐前或三餐后2h, 告诉其血糖正常值。血糖控制不佳时, 每天可测4~7次, 血糖控制较稳定时, 每周检测2~3次, 发现问题及时就诊。血糖控制稳定及口服降糖药、经济条件较差者, 教会患者自测尿糖, 但需注意尿糖试纸的质量及使用期, 教会患者正确观察试剂变色及沉淀作出正确判断及注意事项。监测血糖、尿糖波动情况, 便于医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6.1 感染的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口腔护理, 每天刷牙2次, 三餐后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尽量使用软毛刷, 以防牙龈出血;一般情况下每周洗澡1次, 换衣裤1~2次,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 保持外阴部清洁, 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进行皮下注射时,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针眼感染。

2.6.2 预防糖尿病足:

要特别注意保护双足, 鞋袜平整、宽松, 避免穿硬底鞋, 每天进行足部皮肤清洁, 用温水泡脚, 水温37~38℃, 冬天注意保暖, 每次泡脚时间<10min, 避免用力擦洗, 擦干足部按摩足底, 促进血液循环, 以免发生足部溃疡而发展成坏疽。修剪趾﹙指﹚甲切忌太短, 略呈弧形, 与脚趾等缘, 自己不要修剪鸡眼以免造成感染。戒烟, 避免局部外伤, 保持皮肤清洁完整。为及时发现病情, 应动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变化, 检查有无水肿、皮损、足病以及足背血管搏动、足部皮肤感染等情况, 有皮肤破溃时及时处理。

2.6.3 昏迷护理: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高血糖昏迷及低血糖昏迷。患者及家属要及时发现昏迷的前驱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呈烂苹果味甚至嗜睡。用胰岛素治疗时, 要注意观察有无头昏、出汗、心悸、饥饿感、抽搐等, 患者应经常随身携带病历卡片, 卡片上记录疾病种类、治疗方法、患者姓名、住址等, 以便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时提供救助人员及医师参考。

2.6.4 日常生活护理:

糖尿病患者晚期除有肾功能不全外常合并心血管、神经系统损害, 可有视力下降、听力障碍、生活自理困难。因此生活上的关心照顾非常重要, 护士要教会家属及陪护者如何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 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2.7 心理指导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 需长期进行综合治疗, 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虽不能根治, 但如果控制良好, 仍可以与健康人一样生活。护理中应该重视心理调节, 以沟通鼓励、安慰为主, 与家属积极联系, 争取家庭成员全方位支持, 尤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局限以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 尚需从深层次的情感入手, 减轻他们的孤独无助感, 使其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8 随访

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治疗控制的要求, 认识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 定期复查。一般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每3周复查果糖胺, 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遇有特殊情况及时采取对策或及时来院就诊, 以保持血糖稳定和防止病情恶化。每年定期全身检查, 以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总之, 糖尿病的治疗是终身的, 随访过程中反复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 可避免患者在糖尿病治疗上走弯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高危人群 (家族遗传, 高血压患者) 的自我保健和健康行为的指导, 并对家属实施同步教育, 使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有所了解, 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照顾, 使其对相关疾病知识了解得更透彻, 积极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 更自觉在饮食上、运动上实施自我保健, 有效地控制血糖升高,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6.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篇2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通过近年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而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针对患者的特点,注意教育方法,可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

长期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患者常因为病情反复或者加重而多次住院,他们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指导糖尿患者控制病程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项长期而不可松懈的工作内容。

艰巨性:长期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监测血糖、医疗费用以及逐渐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日益加重的病情,容易挫伤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勇气,他们需要在遭受疾病折磨时战胜疾病还是向疾病妥协的反复思想斗争中,不断坚定战胜疾病的意志,这始终离不开护士的鼓励和帮助。

广泛性: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一种和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当今农村糖尿病患者逐年在增多,它的发生与生活水平提高引起的饮食结构变化、运动量不够、遗传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指导人们改变不良生活、控制习惯,加强锻炼,提高糖尿病高危患者警惿性,对增强全人类的防病治病的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长短、病情轻重,教育内容侧重不同。对于初发者、病史短、病情较轻者尚未出现并发症者,教育内容除普及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外,重点以正确认识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对机体的危害。对于病史较长、病情较重、已出现不同并发症者,教育内容主要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怎样配合治疗、控制其发展与及如何减轻痛苦和预防其他尚未出现的并发症。

针对糖尿病患者文化层次和经济差异,教育导向不一。尽管患的是同一种疾病,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影响,治疗方案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文化层次高的,经济状况好的,患者常会主动提出治疗中的各种疑问,除了做好一般糖尿病知识宣教外,还推荐其阅读一些糖尿病自我保健的书籍,看糖尿病教育的VCD,如何使用血糖仪及定期监测血糖等。对于文化水平低,经济困难者,护士做健康教育指导时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应向患者说明药物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除了糖尿病的一般教育,重点要指导患者走出糖尿病治疗的两个误区。包含控制误认为吃得越少越好,不敢吃水果、肉类、牛奶等营养食品。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患者饮食既要达到控制总热量及治疗的目的,又要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若进食太少,不能供给机体足够的热量,则加重了代谢紊乱,若禁食了碳水化合物,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1]

不能正确认识胰岛素注射治疗,在近几年临床工作中遇到不管是年轻的和老年的患者,大多数都认为注射了胰岛素,就会像吸毒一样地成瘾,致使许多糖尿病患者都坚决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针对这一情况,应反复多次耐心地说明胰岛素使用好处及优点,并将因不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事例讲给患者,使其得到启发。

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注意沟通技巧。初期患者对糖尿病缺少了解,当从医护人员和病友处耳闻目睹糖尿病的病情和并发症后,不免产生恐惧心理。护士主要通过亲切交谈的方式,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经济、工作、性格、发病经过以及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向其实施有关的健康教育。中期患者对糖尿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容易产生悲观的心理。除对患者表示同情外,可采用反复劝导的方法,告诉患者糖尿病并不可怕,糖尿病并发症才是决定糖尿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2]。鼓励其正视糖尿病,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后期患者往往认为患病多年,对糖尿病知识掌握了,对宣教不感兴趣。我们多采用提问纠正的方式,消除患者的自傲心理,并在认识倾听地过程中,对患者掌握的正确内容给予肯定,错误地给予纠正,并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赢得患者的信任。

宣教方式要多样化,宣教方式一般分为语言、文字、形象、电化教育四种形式。

提高宣教效果的方法

要有良好的医德,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到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真正做到对患者都一视同仁,提高护士进行宣教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要有严谨的科学性,经常听医生查房,了解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分析与制定治疗方案的思路,刻苦钻研业务,了解糖尿病护理的最近动态。除了不断提高医学护理的水平外,还要学习其他边缘学科知识,成为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3]

要有良好的艺术性,教育方法和交流讨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4]。护士除了语言通俗易懂、亲切和蔼、慢而清晰外,还要通过一些非语言因素,如仪表端庄、举止优雅、同情的目光、认真倾听等,提高沟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钱秋海.实用糖尿病治疗保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135.

2 钱秋海,陈茂红,张俊龙.糖尿病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3.

3 郑惠淑.浅析医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22.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3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高热量饮食增加, 加上活动量减少, 以及受环境因素影响, 我国糖尿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于糖尿病而言, 重点在于控制好患者的血糖, 但影响血糖的因素较多, 因此临床上比较倾向于应用健康教育的方式, 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稳定患者血糖, 降低并发症的概率, 实现客观上的稳定提升。本研究主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进行讨论,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前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22例;病程8~15年, 平均 (9.3±2.1) 年;患者年龄60~75岁, 平均 (62.3±10.4)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诊断, 无误诊发生, 将1997年ADA的最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标准作为依据[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均接受原有的药物治疗, 以6个月为一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控制情况。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虽然未接受健康教育, 但仍然接受原有的药物治疗, 包括控制患者血糖, 定期进行临床检验, 调节患者的药物类型和服药量等等,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给予健康教育。第一, 患者定期听取医疗机构举办的讲座, 通过讲座来阐述较为权威的医疗知识, 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第二, 给予患者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血糖, 尤其是在饮食方面, 尽量多食用一些瓜果蔬菜, 少食用含糖量较高的事物, 同时, 患者在日常饮食当中, 需要多喝水, 适量运动, 长期卧床休养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甚至会加重疾病的影响。第三, 给予患者相关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容易反复, 为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病痛, 需采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 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尤其是不能让患者自主调节药量, 这将导致患者的身体受到更大创伤。第四, 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其他指标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决定下一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6个月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临床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有所下降, 与6个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不大, 与6个月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6个月前比较, P<0.05

3 讨论

3.1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慢性病之一[3], 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非常大。经过长期总结、分析, 2型糖尿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第一, 患者在确诊之后, 日常行为上的限制条件较多, 而且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 需在家中静养, 这就导致患者的行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利[4]。第二, 该类型糖尿病会对患者的饮食造成限制。一般而言, 患者的饮食必须保证营养摄入量, 同时还要积极的控制血糖问题, 当下的食物类型较多, 但符合2型糖尿病患者要求的食物较少, 长期服用单一食物, 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第三, 2型糖尿病并发症较多, 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第四, 无论患者是入院治疗还是回家休养, 2型糖尿病都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心理影响。今后的健康教育必须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给予最需要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稳定患者病情的同时, 尽量降低发病次数, 维持患者的正常生活。

3.2 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的治疗单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 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 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5], 有研究表明, 通过强化教育、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等途径能使患者的大部分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 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6,7]。从本研究得到的成果来看,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 取得了以下积极成果:第一, 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稳定。对32例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 共有39例患者的血糖稳定, 3年内无复发情况,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 这足以证明健康教育能够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和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第二, 健康教育顾及到了患者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 部分患者的体质较弱, 长期服药并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 健康教育会从日常饮食、调节作息、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方式。药物控制毕竟不是唯一的途径, 也不是最好的途径。第三,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 患者的心理阴影减少, 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降低, 更加愿意与人沟通。由此可见, 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 无论是生理上, 还是心理上, 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并且病情发展良好, 大有康复之势。

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篇4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97-02

【Abstract】40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Outpatients with heart guide, diet guidance, regular exercise guidance, glucose and other indicators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for rational drug selection in 5asp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its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 to control diabetes clinical symptom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improve patients' long-term treatment compliance.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1】。糖尿病本身只是引起血糖的慢性升高,但真正对人体有影响的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但大多数患者缺乏糖尿病的知识,没有早起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不但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对其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血糖的自我监测,对控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科于2010年3~9月对4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效果较好,具体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42~65岁。平均53.5岁,病程1~20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0例,初中以下13例,文盲7例。其中有并发症的26例,无并发症14例。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早期、眼底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多见,其中有4位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我科抢救成功的患者。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心理指导:糖尿病患者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时,往往有两种情绪,一种是觉得没有特殊不适,只是有些乏力,能吃能喝故无所谓的态度,随之任意发展;另一种是比较重视,故表现为较重的精神负担,经常处于恐惧、悲观中。前一种是因为对糖尿病的无知,而后一种是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知识,但不能正确理解。这两种情绪都给患者带来不利。故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心里指导,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糖尿病患者明白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是是可以防治的疾病,只要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平衡膳食,就可以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要做到重视糖尿病又能树立与糖尿病作斗争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其原则是平衡合理的膳食结构,限制热量的摄入,适当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控制量而不限制种类。根据性别、年龄、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按活动的强度算出总热量,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选择不同蛋白饮食、肉类和疏菜水果等。并提供食物营养成分和热量表。患者可根据饮食喜好选择和搭配食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平衡合理的膳食结构。其中常吃的洋芋、南瓜、红薯、粉条等要加在主食中,也就是说要交换吃,比如:吃2两洋芋就要少吃主食2两,其余等同。干果少吃,如:每天只能食1个核桃,一把瓜子。水果待血糖达标后才可食用(血糖达标值:空腹在5-6mmol/L,餐后在7-8mmol/L),食水果要食多糖的水果,比如我们常吃的水果:苹果、梨、桔子、西瓜、人参果等,最不可食用的水果为葡萄干、荔枝。食用水果的时间在餐后2小时为宜,但要控制水果的量,每次食用水果只能食用任意一种。一般在早晨10:00及下午16:00食用最佳。每天保持半斤牛奶。

2.3 适量运动:依据个人耐受力决定运动时间和量。一般以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为主,以饭后1~2 h为宜,运动时间为20~30 min,每次运动量以自己感觉不累,感觉舒服即可,平时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4 血糖及其他各项指标的监测:向患者和家属讲明监测血糖及有关检查的重要性,讲解血糖检测方法。重点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如消毒方法、针刺部位、测定时问。一人一针的使用方法等。如在早、中、晚餐前空腹和餐后2 h及临睡前进行正规血糖监测,至少每半月要监测同一天的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每周要监测一次全天的血糖,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及口服药物的量。半年左右要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眼底检查,尿常规,24小时微量蛋白尿的测定,血脂等相关检查。对异常情况随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5 药物治疗:括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保存方法、不良反应及注射器的保管、使用等。如磺脲类药需餐前30 min服用,常见的药物有格列苯尿(优降糖)易发生低血糖;老年患者,应选择长效的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对老年人较为安全。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因胃肠道反应明显,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宜餐中或餐后服用;并与胰岛素可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a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在第一口餐时嚼服,不用水服,主要控制餐后血糖;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如罗格列酮餐前半小时服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可服用,防止钠水储留加重浮肿;注射胰岛素患者血糖不能降至过低,应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反应或低血糖的急救方法;注射部位依照吸收快慢依次选择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等,注意皮肤消毒和针头使用方法。以防感染。

3 结果

40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血糖控制理想8例、合理17例、差15例,干预后血糖控制理想23例、合理13例、差4例。提示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能够起到预防及延迟的发生。

4 讨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情况。现代综合糖尿病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和自我监测5项内容;提供适合患者的教育方法,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知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患者通过自我监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改变饮食计划,有效地控制血糖。学会自我护理。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预防糖尿病不可缺的手段[2]。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长期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糖尿病教育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799.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29例糖尿病合并外科疾病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8例;年龄26岁~75岁, 平均年龄52岁;入院前患糖尿病者26例, 病程最长15年, 最短6个月, 入院后筛查发现3例。29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 长期口服降糖药者22例, 胰岛素治疗者4例;29例患者中腰椎骨折1例, 股骨干骨折2例, 胫腓骨骨折1例, 锁骨骨折1例, 糖尿病足截肢1例, 胆结石2例, 前列腺肥大2例, 腹股沟斜疝8例, 阑尾炎4例, 混合痔3例, 烧伤2例, 压疮2例;择期手术22例, 急诊手术3例, 外科换药治疗4例;术后患者1例术后伤口延期愈合, 余均恢复良好, 无死亡病例。

1.2 方法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 予患者专科临床护理的同时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 以实现患者自我控制血糖, 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使外科疾病在理想血糖值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2.1 宣教糖尿病知识

结合患者本次疾病特点, 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强化教育,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反复向其讲解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疾病转归、并发症及与外科疾病的相互影响, 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等, 使患者能够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病知识, 自觉控制血糖。

1.2.2 心理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伴随的慢性疾病, 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并发外科疾病后患者依从性减低, 以至不愿意治疗。因此,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之沟通, 增加患者的信任, 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发现患者情绪有波动时耐心开导, 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在巡视、查房中多关心和照顾患者, 让其对治疗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指导患者亲属和同事、朋友多给予关心、体贴, 常来探视, 给予患者精神鼓励,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根据患者体重、血糖、疾病消耗等个体情况, 制订较细致的糖尿病食食谱, 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尽量平衡膳食, 适量选择优质蛋白, 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 限制脂肪摄入量。术前术后坚持按食谱进食, 定时、定量, 不能依个人喜好进食。另外, 应加强家属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主动参与配合和监督, 以稳定血糖, 减少并发症。

1.2.4 用药指导

向患者讲解治疗糖尿病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剂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双胍类药物要在进餐中或餐后服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要与第一口饭同服, 注射胰岛素制剂时, 要在注射前30 min从冷藏柜 (2~8℃) 中取出胰岛素, 放在常温下回暖。根据胰岛素的不同剂型选择注射时间, 且必须按时进餐。特别要强化指导患者准确掌握用药剂量, 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 避免用药过量造成低血糖昏迷, 用药剂量不足同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影响外科疾病的恢复。在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时, 还要动态监测血糖, 并根据血糖水平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联合用药时更要小心谨慎, 反复叮嘱患者严格遵从治疗计划, 不得随意增减药量或改药、停药等,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2.5 血糖监测指导

血糖监测要贯穿于患者外科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向患者宣教血糖监测的目的:以利于控制血糖, 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利于及早发现低血糖, 及时纠正;以利于了解影响血糖的因素, 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术前术后都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认真监测血糖、尿糖、酮体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以便及时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 以此鉴别手术、麻醉、感染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不能盲目使用胰岛素, 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其次要检查心电图、肾功能、电解质情况, 便于了解和评估重要脏器的功能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糖的控制, 原则上既要防止血糖过高, 又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10 mmol/L的轻度血糖升高状态为宜。另外, 术前2 h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术中要严密监测和控制血糖, 术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以便及早预防和发现围术期并发症。

1.2.6 量化运动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 放松紧张情绪。但外科患者往往由于疾病影响而限制活动, 不是需要特殊制动的患者, 应指导患者术前做微量的力所能及的床上活动, 术后应根据疾病的恢复情况由床上少量活动, 逐步增加到床下适量运动, 以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外科疾病恢复后, 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 循序渐进, 避免运动过度发生并发症和低血糖反应。

1.2.7 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或血糖控制不佳, 其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发病的概率就会增加, 合并外科疾病后, 因糖尿病与外科疾病相互影响, 又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要鼓励患者严格执行治疗计划,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采用随时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指导患者亲属细致照料患者的生活, 保持患者全身皮肤清洁, 特别应注意保持口腔、会阴部清洁, 平时注意足部保暖。督促患者戒烟、忌酒,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预防围术期并发症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1.2.8 出院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出院后要按时服用糖尿病药物,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注射剂量。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血糖监测的方法, 自动监测空腹、餐后2 h和睡前血糖, 定期监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肾功、血压、体重等, 以了解血糖控制效果。同时密切注意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特别警惕低血糖反应, 随身常备干馍片、饼干等, 以应对低血糖。另外, 运动要适量, 受外科疾病的影响, 暂时不宜采用过度的运动疗法。如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结果

本组29例患者中28例未发生并发症, 1例患者因急诊手术, 术前血糖控制不佳, 术后患者认知行为滞后致手术切口延期愈合。

3 讨论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可引起身体多系统损害。糖尿病患者在手术或麻醉时, 由于手术应激反应使机体内分解代谢性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等浓度升高, 进一步抑制了胰岛素的释放, 使原有糖尿病加重, 易诱发糖尿病酮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延长, 在术中还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另外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免疫力下降, 易引发术后感染, 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延迟愈合;术后糖尿病患者还易出现肾功能损害。糖尿病和外科疾病间互为因果的关系, 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外科治疗的风险。在外科实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行为, 增加其在心理、饮食、药物、血糖监测等方面的依从性, 能有效干预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对促进外科疾病的康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外科疾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9例糖尿病合并外科疾病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结果 29例患者中28例未发生并发症, 1例切口延期愈合。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外科疾病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 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促进外科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外科疾病,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童于真, 童南伟.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 (7) :671-677.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50~68岁, 平均 (58.12±10.27) 岁, 糖尿病病程6月-19年, 平均 (7.45±4.45) 年, 男性54例, 女性26例。

1.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1.2.1 护理评估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血糖水平、知识水平、对自身疾病掌握程度, 从而确定患者健康需求, 制定健康教育措施。

1.2.2 健康教育方式

采用病房随机性讲解、宣传栏、发放糖尿病教育处方、集中授课学习等方式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 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对未掌握或做不到的项目进行反复讲解, 以确保教育效果。

1.2.3 健康教育内容

1.2.3. 1 疾病有关的知识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诱因、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发症, 使患者对糖尿病的性质、治疗有一定的了解[3], 提醒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并且存在易感染的倾向, 需要长期进行良好的自我保健并掌握自我照顾的技能, 以提高生活质量。

1.2.3. 2 心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治疗需长期进行, 并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 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4]。故告知患者, 虽然不能根治, 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正确治疗, 其生活质量和生命数量与健康人无差异。

1.2.3. 3 饮食教育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可减轻胰岛素细胞的负担, 减少胰岛素抵抗, 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护士根据患者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计算其日需总热量, 指导患者及家属按照碳水化台物占50%~60%, 蛋白质占12%~15%, 脂肪占30%~35%的比例制订饮食处方, 按l/5、2/5、2/5的比例3餐分配制订食谱[5]。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 限制富含胆固醇食物。主张食用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品, 既能增加胃肠蠕动, 促进排空, 减少消化吸收, 也利于控制血糖, 防止便秘的发生。

1.2.3. 4 药物知识教育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用胰岛素, 严格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 美吡达、糖适平等磺脲类降糖药应在饭前30min口服, 为减少二甲双胍对胃肠道的刺激, 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 拜糖平等应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咽下让家人/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用量、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 并学会处理毒副反应的应急方法, 如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进食等[6]。使用注射胰岛素时, 在注射前必须看清剂量,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部位注射, 有计划、按秩序地更换注射部位, 若需短效和长效混台注射时, 先抽短效, 后抽长效。

1.2.3. 5 活动教育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 可以巩固饮食治疗的效果。运动能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促进糖的氧化利用, 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7]。运动宜在血糖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 尤以餐后lh左右运动为佳, 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要持之以恒。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健康评估, 以达到有效的运动教果。还要告知患者/家属锻炼时随带糖果及疾病卡, 学会低血糖时的简易急救。

1.2.3. 6 自我监测的教育

自我监测血糖、尿糖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之一[8]。在患者了解血糖测定的意义基础上进行训练, 学会使用血糖仪、尿糖试纸测定血糖, 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EXCEL数据库录入,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糖尿病教育掌握评分 (11.45±2.34) (糖尿病基本知识、治疗依从性、营养配餐、合理用药、正确运动、自我监测、血糖正常值、低血糖反应表现及预防、并发症预防、定期复诊等10个问题, 每个问题掌握为2分、部分掌握为1分、不掌握为0分) , 健康教育以后评分 (16.89±2.45) , 有显著性提高 (t=3.45, P<0.05) ;护理满意度97.50% (78/80) , 随访10月-2年, 平均 (1.12±0.23) 年, 依从性好77.50% (62/80)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 也可以说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 目前还没有方法根治, 漫长的治疗过程和急慢性并发症花费患者及家庭很大的精力、财力, 有许多患者在治疗中丧失了信心和勇气[9];部分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 忽视或过重地看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心理上产生无所谓或畏惧的情绪;还有患者缺乏综合性治疗的理念, 有的过分强调饮食控制, 有的过分强调药物控制, 有的过分强调运动治疗, 或者相反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 往往都不能有效、理想的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甚至滥用药物, 随意调换药物, 随意搭配用药, 不懂得如何制定一份既科学又适合自身特点的饮食食谱、运动方案、用药方法[10]。健康教育益显重要, 对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 对防治糖尿病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延长患者的寿命, 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9例。观察组男31例, 女28例;年龄32~72岁, 平均 (46.9±3.8) 岁。对照组男30例, 女29例;年龄31~71岁, 平均 (45.3±2.9)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非专职护士健康教育模式, 护理人员简单向患者介绍疾病的一些知识, 提醒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观察组给予专职护士健康教育模式, 挑选科室内专业知识优秀并且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护士来担任专职护士。专职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初步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患者的特点针对专项内容进行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健康教育的内容: (1) 疾病知识教育。专职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 选择适当的宣教方式, 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教育。合理控制饮食是维持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 纠正脂代谢紊乱。指导患者多食用含糖量较低的蔬菜、水果、粗粮等, 饮食要有规律, 营养要均衡。 (3) 运动教育。专职护士要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长久锻炼计划。运动量要适中, 每次运动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适当调节运动量。 (4) 用药教育。专职护士要使患者熟悉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护理用药。亲手讲解胰岛素注射工具的使用方法, 直到患者完全掌握。指导患者出现低血糖时的自救方法。 (5) 血糖监测教育。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以保证积极进行血糖检测, 以控制血糖的稳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 (1) 非常满意: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对护理工作十分认同; (2) 比较满意:患者血糖仍有波动, 对护理人员工作比较认同; (3) 不满意:患者血糖基本没有得到控制, 对护理工作认同度较低。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37例, 比较满意20例, 不满意2例, 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96.61%;对照组非常满意29例, 比较满意13例, 不满意18例, 对照组健康教育满意度69.49%。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其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往往会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健康教育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 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专职护士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方式, 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同时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护理满意度[2]。专职护士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持续性和针对性, 这种一对一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系统, 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教育, 弥补患者的薄弱环节, 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3]。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专职护士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雪玩, 赖万玉, 黄威婷.家庭医生团队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5, 9 (24) :12-13.

[2]陶文锦.对糖尿病住院患者推行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19) :93-95.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该科收治入院的AMI合并DM患者224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制定的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12例,观察组男58例,女54例,年龄37~68岁,平均(53.7±1.2)岁,病程2~12年,平均(4.7±0.4)年。对照组男61例,女51例,年龄36~65岁,平均(54.3±1.3)岁,病程2~11年,平均(4.5±0.7)年。患者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及神经疾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控制、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方法:①根据患者病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知能力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②在病房走廊悬挂关于疾病发病原因、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板。③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开展讲座,通过图片或动画形象介绍健康知识,让患者主动参与,相互交流。④出院后每20~30 d电话随访一次,加强健康宣教,引导患者自觉建立健康行为。内容:①健康心理:积极、稳定的心态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应理解同情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后情况,改善患者因心理障碍可能给病情带来的危害性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健康饮食。反复向患者说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无糖或限糖、高维生素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饱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③健康行为。学者研究认为,50%的冠脉事件和糖尿病并发症与体力活动缺乏有关。根据患者心脏功能和血糖情况安排合理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健身操等,运动时避免屏气用力或爆发性、高强度的活动。④自我监测。教会患者学会自行监测脉搏、心率、血糖等,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每3个月复诊一次。

注:*表示P<0.05。

1.3 观察内容

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血糖、血脂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血脂比较

观察组血糖、血脂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AMI和DM已成为社会和临床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AMI多由于冠状动脉硬化、闭塞,血流中断而使心肌发生严重、持久性缺血,但患者多是冠脉某支或某段斑块或狭窄;DM因血糖高引起血粘,导致血小板凝结成血栓,可发生多支多段斑块或狭窄,使心肌梗死面扩大,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近年来,两种疾病合并出现的机率不断增高,而且两种疾病同时作用,对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社会和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而预防或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全身心健康。AMI合并DM患者大多数与饮食、情绪和相关防治知识匮乏等因素相关。有文献报道,情绪紧张、劳累可使AMI发生机率增加30%,不良饮食、吸烟可使AMI发生机率增加15%,DM发生机率增加50%。因此,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健康心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以积极、愉快的心态面对疾病;健康饮食可促使患者了解饮食的重要性,改变以前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行为可逐渐增强患者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恢复速度;自我监测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观察,及时对病情变化做出反应,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该组患者通过分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5.7±0.3)mmol/L、餐后2 h血糖(9.8±0.5)mmol/L、TC(4.34±0.22)mmol/L、TG(1.31±0.17)mmol/L、HDL-C(1.43±0.12)mmol/L、LDL-C(2.52±0.34)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秀平、陆秀芳报道的观察组出院后6月血糖、血脂、S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相近。

综上所述,对AMI合并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健康意识,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段超.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4):139.

[2]吕连双,韩静.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3,22(5):112-113.

[3]雷燕.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4):55.

[4]朴海燕.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22.

[5]苟素英.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4):76.

[6]宋津.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13(2):103.

[7]杨秀平.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30(2):311.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9

【摘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糖尿病人的心理健康、糖尿病知识、观察病情、控制饮食、运动教育、预防感染这几方面教育,使患者初步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做到思想重视、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为提高生命质量打下基础。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4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趋势已达1—2﹪,且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已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是重要的临床表现,病人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销售),久病可至多系统损害,重症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它有急慢性并发症。所以必须普及糖尿病知识教育。

1、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怀疑否认心理,紧张焦虑、愤怒、悲观心理[1]。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安慰鼓励患者,积极调节患者情绪,变换心境,让患者“放松点儿”,避免精神创伤,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保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同时还可以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教,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组织糖尿病的知识讲座,散发一些小册子,增强治疗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好糖尿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拥有糖尿病相关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观察病情的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语言要通俗易懂,满口专业术语,病人不能接受,得不到效果。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必须按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类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让患者了解现在正在口服的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副作用,服药时间与饮食关系,必须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后如出现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有饥饿感,立即口服糖水或糖块,严重时可立即静脉注射高糖,或送医院,认真准确地将每天的胰岛素的用量、口服降糖药、饮食等情况及血糖,尿糖等记录下来,以便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做进一步诊治,教会病人准确注射胰岛素。注射部位经常要更换,不在硬结和皮下脂肪萎缩的部位注射,注射后半小时内按时进食,避免发生低血糖,胰岛素用后必须放于10℃冷藏器中,有条件可置胰岛素泵(美国产)于腰部或裤袋处,由护士在无菌下进行。

3、自我控制饮食的治疗教育

合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糖尿病都要坚持控制饮食,我们所说的饮食疗法,并非是饥饿疗法“少食主食、副食品随时吃”,教育患者按其体重、劳动强度、运动量大小等,所需热卡来制定食谱,饮食结构要合理,进食方法要固定。有些Ⅱ型糖尿病患者(老年)仅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就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饮食计算方法,理想体重《体重㎏=身高㎝-105》,主食为大米、面粉、玉米为主,副食品为豆制品、瘦肉、鸡、牛奶等动物蛋白,脂肪类,以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青菜、白菜、菠菜、韭菜、黄瓜、南瓜、西红柿等,禁食糖类,糕点,饮料,白薯等;水果适当,一般每天主食控制在300—400g,蛋白质30—40g,脂肪50—60g,早、中、晚三餐按1/5、2/5、2/5分配,出院由营养师提供家用食谱和饮食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选择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一日至少三餐,三餐最好主副食搭配,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需求,必要时可选用富含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作为充饥食品,三餐要定时定量进食特别在药物治疗后更应注意;要忌酒,尤其是注射了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

4、糖尿病的运动教育

“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此病除应用药物和饮食疗法外,运动也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次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有利益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最后可增强体力及免疫功能以及减轻病人压力和紧张情绪。糖尿病运动应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有氧运动为主,医疗步行是最佳方法。年青、体质好的可采用跑步、游泳、登山、打球、骑自行车等,年老体弱者可打太极拳或慢速步行,运动时间为2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出去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块,以免低血糖时备用。

5、预防感染教育

因感染可致病情恶化,故要保持全身和局部的清洁控制好血糖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机体抵保持皮肤清洁,注意床铺平整,勤换内衣、内裤,保护全身及局部清洁,加强足部护理,不穿太紧的鞋,每晚用热水泡足、按摩,促使血液循环,预防足破溃,缺血、坏疽,卧床病人要注意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每日每餐前,睡前要进行四次尿糖测定,并记录,每周去医院查血糖一次,血糖升高即时去医院就诊。

6、用药指导

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对胰岛素冶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7、戒烟限酒,保證睡眠。高血粘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粘加重。

8、总结:

糖尿病虽然有上升趋势,但经一系列的治疗和防护措施后,血糖会长期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严格按照正确的生活方式,积极调整心态配合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病人均符合1999年 (WHO)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40例, 女40例;年龄52.31岁±12.30岁;病程7个月至13年 (7.85年±1.92年)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 高中及中专37例, 小学25例, 文盲8例;职业:干部17例, 工人21例, 农民32例, 其他1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学历、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法, 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内容见表1) 。首先充分了解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依据标准护理计划, 以病人为中心, 由主管医生、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路径包括健康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和效果评价, 施教后护士与病人或家属签名。

1.2.2 观察指标

健康教育前、后监测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并进行比较;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 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过程、护理服务过程、健康教育效果、护士的讲授能力等, 在出院前1 d对每位出院病人 (家属也可共同参与) 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4种。满意、较满意为满意, 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为不满意。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 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见表2)

由表2可知, 教育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2.2 两组 (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长, 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3]。现代治疗糖尿病的综合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的应用和自我监测5项内容。研究表明,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对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优于单一方法[4]。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有利于控制疾病,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传统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内容不够系统、全面, 教育过程缺乏阶段性, 有时也因为护士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差异而致教育不到位[5]。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使教育有计划性、针对性、预见性, 规范了教育内容, 使护士有章可循, 避免护士一次宣教过多病人接受不了, 或因护士知识不足、经验少而造成的护理效果差, 达不到预期目标, 护士长也便于督促检查, 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病人的主动参与意识, 增强了病人的自我护理、照顾意识, 观察组病人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并发症;同时,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也增加了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机会, 一对一的模式容易让病人与护士之间产生亲近感、信任感, 密切了护患关系, 强化了护士“关爱老人、关注健康”的服务理念, 不仅高质量完成了护理工作, 还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病人必须参与到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的血糖值、病人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明显高于一般的健康教育, 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 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糖尿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法, 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和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均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有效控制血糖, 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姚斌.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病人糖代谢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 11 (2) :6.

[2]郑红华.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领域中应用的思路[J].医药产业资讯, 2006, 3 (6) :92.93.

[3]张琳, 安海霞, 姚婕, 等.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1) :91.93.

[4]白昆霞, 潘桂琼, 李新喜, 等.住院糖尿病病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 2008 (12) :62.64.

上一篇:Ti6Al4V下一篇:三维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