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行为规范

2024-05-15

礼仪行为规范(精选十篇)

礼仪行为规范 篇1

1 方法

1.1 护士做到仪表端庄、着装规范、行为规范

护士举止礼貌文雅, 坐姿谦逊端庄, 上身挺直, 双腿并拢后收, 行走抬头挺胸, 步履轻盈, 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上岗, 做到四轻:即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走路轻。

1.2 热情接待患者、微笑服务、来有迎声

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护士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 都可以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接待患者时护士尊称患者, 做自我介绍, 然后将医生、护士同室患者介绍给新来的患者, 并做入院须知, 可有效的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改善了医患关系。

1.3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文化和民族差异, 不与患者谈论工作无关内容, 不谈论患者的隐私, 对暴露患者的操作有遮挡, 护士在做各项治疗、护理、处置过程中亲切的称呼患者, 操作不成功时说声对不起, 合作时有谢声。同样尊重孩子, 护士熟记每位患儿的名字, 做治疗时亲切的叫着他的乳名或叫一声宝贝, 有效的减轻恐惧感, 和提高患者的信任感。

1.4 耐心解释、做到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当患者有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时, 护士耐心回答, 杜绝了生、冷、硬、顶现象, 并专心, 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声音与感受。责任护士在为患者做护理时随时讲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 治疗用药及健康指导, 并请家长签字, 让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健康教育, 和康复效果, 真正做到人文关怀。

1.5 细心观察

及时主动巡视病房, 主动帮助, 尽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为患者营造家庭式的住院环境。

1.6 做好出院指导、亲切送出

把出院带药送至床边, 交代注意事项, 做好出院指导, 并亲自将患者送到电梯口或送出病区。

2 结果

自从开展护士礼仪行为规范后,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断提高, 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 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8%。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医学的进步, 人们对护理质量期望值越来越高, 因此, 护士具有良好的礼仪规范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礼仪作为人的外在行为, 反映了人的内在修养,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护士实践活动要求和提高护理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护士注重仪表, 学礼仪、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为患者提供周到, 体贴, 快速的服务,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同时将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感受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过程, 也使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实现了护患关系零距离, 护理服务零投诉,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是以患者为中心, 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构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 按优质护理标准进行实施。结果 我院2010年执行礼仪行为规范后,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增高。结论 护士具有良好的礼仪规范, 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内在休养, 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护士礼仪行为规范 篇2

(一)护士仪容仪表礼仪规范

1、淡妆上岗,精神饱满,面带笑容,着装整洁,端正大方。

2、发型:女同志刘海不得过眉;短发侧不掩耳、后不过肩;长发需盘起,并佩戴发网周围固定。男同志头发整洁,不留长发、胡须。均不染夸张发色。

3、不留长指甲及涂有色指(趾)甲油;不佩带外露首饰,如耳环(坠)、手(脚)链(镯)、戒指、及夸张的头饰等。

4、护理人员上班一律按规定着工作服(夏季可着裙装)、帽、工作鞋、浅色(肉色或白色)袜,并佩带挂表、胸卡。

5、着装应合体、平整,保持衣扣完整,无破损、脱钮,禁用胶布、别针等代替纽扣;衣帽、鞋袜规范整洁,勤换洗、无污渍。内衣领不可过高,颜色反差不可过于明显,自己的衣、裤、裙不得超露出工作服、工作裤的底边。

6、正确佩戴胸牌,禁反佩、斜佩、半露半隐,佩戴胸牌于工作服左上口袋处。

7、工作时间不得穿拖鞋、背心、短裤。

8、外出期间应着便装,不得穿工作服进食堂就餐或出入其他公共场所。

(二)护士举止礼仪规范

1、护士站、坐、行的正确姿态

原则:稳重、端庄、大方、优美。

共同要求:颔首、目光平视、表情自然,挺胸收腹,重心上提,两肩收紧,自然向后。(1)站姿:

头:微抬,颈直,目光平和,自信。

肩:水平、稍肩外展。上身:挺胸、收腹、臀部收紧。双手:两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或交叉于下腹部。双腿:并拢、双足夹角呈15°~20°,重心在足弓。

(2)坐姿:

头、肩、上身同站姿要求。一足稍向后,一手轻拉衣角,另一手展平工作服后下部,入座应座椅前1/2~2/3部分,双手自然交叉放于一侧大腿上,身体微向前倾,双膝轻轻靠拢,两足自然踏平或稍拢后收,入座和站起时动作均要轻稳。

(3)走姿:

头、肩、上身同站姿要求。双手前后摆动幅度约30°,两腿并拢,沿一直线小步前进。

二、导医护士的服务规范

1、门诊导医人员必须熟悉本院各科室布局,专家坐诊时间,及时、准确、热情地向病人提供择医信息,正确引导患者就医。

2、导医人员必须佩带胸卡,面带微笑,规范站姿。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必须准时上下岗、不脱岗、不闲谈。

3、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对残疾人、高龄老人、久病体弱患者主动上前搀扶;对行为不便者,免费提供平车、轮椅服务,并协助就医;对急危患者,应立即协助送病房或ICU处理。

4、对咨询者给予耐心讲解。

5、经常巡视大厅,引导患者挂号、候诊、检查,并维持好秩序。

6、负责发放患者意见表,及时收集者对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意见,沟通好医患关系,随时为患者提供方便。为患者免费提供开水及一次性水杯。免费发送《就诊指南》、《健康教育处方》等卫生宣传资料。

三、护士语言文明规范

1.语言文明礼貌。“请”字当先;有服务不周之处,要用致歉语:勿随便打断患者说话;应答及时、文雅;神情专注,不可边操作边与他人闲聊无关话题。

2.语言明确简练。用语规范、准确,介绍或回答询问时要具体,语言要有针对性,深浅度要适应对方。

3.语调平稳,语气和蔼,对患者不得以命令的口气说话,更不准对患者吼叫、训斥。4.说话委婉,忌生硬,禁用忌讳语。

5.称呼要看对象,顾身份;礼节动作要适度,如点头、注目、握手等。

公务员着装礼仪规范 篇3

关键词:公务员着装规范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阅历和社会地位的标志。着装是传递着装者思想情感的非语言信息。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的着装不仅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也是本人文化素养、个性特点和处事风格的体现。

一、公务员着装的原则

世界公认的着装白金法则为TPO原则,即时间性、地点性、场合性。公务员的着装应遵循这个广义的原则。公务员由于身份特殊,工作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是特定的,在TPO原则基础上,也应遵循体现职业特点的黄金法则,即整肃性、整洁性和整体性。

(一)整肃性

公务员从事国家事务并维护人民利益,在执行公务时应给人以勤政、廉洁、朴实的外在形象,制服、西装、中山装、西服套裙等显得正规而庄重,令人肃然起敬。不可过于时尚怪异、随意邋遢和过度渲染,不宜选择过紧、过露、过透、过短的服饰;也不可过分地落伍,显得因循守旧、顽固不化。譬如佩戴领带体现了场合的正规,但是有的工作人员却随意地将衬衫放在裤带外边,违背了着装的整肃性。

(二)整洁性

整洁的衣冠能够给予他人积极向上、值得信赖的形象。衣服应收拾得干净整洁,勤洗勤换。上衣干净挺括、裤线清晰明快、皮鞋干净明亮。上衣不能褶皱歪拧、胸口不能存有油污渍、后背不能沾满头皮屑,裤子不能由于长时间未洗而后面磨得发亮,开线和裂口的地方应缝合好,皮鞋不能沾满灰尘,夏天不能留下汗渍,身上不能存在异味。

(三)整体性

着装的整体搭配即注重全局效果、相得益彰,体现当代公务员和谐得体、自然潇洒的风度。一要衣、裤、裙、鞋、袜、内衣等相互呼应、协调配合,如深色西装与黑色皮鞋之间如果露出肤色容易给人断层的感觉,应配上黑色丝袜;二要与形体、年龄相适应,量体裁衣、随体而制,过紧过松的服饰均不适合;三要色系搭配不宜过杂乱,不超过三种,浅色内衣配深色外套。

二、制服的着装规范

目前,我国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执法部门都有国家规定和统一下发的制服,身穿制服既要彰显内涵又要注重规范。

(一)彰显内涵

制服是按照工作氛围和性质设计的,体现了时代和职业的要求。近年来,有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了制服的换装,将女士大檐帽改为小檐卷帽,夏装改为浅蓝色夹克式,春秋装为收腰设计,这些说明,新时期干部着装在庄重、朴素、严肃的基础上还更应体现精明、干练、有活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应牢记帽徽、肩章、纽扣上面所印制的特定标识的内涵,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

(二)注重规范

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和窗口人员虽身穿制服,但忽视细节要求,着装不够规范。有的大厅或基层管理所人员穿制服不佩戴领带、不系扣子、内穿毛衣、配休闲鞋子,有的冬装、夏装、春秋装同时出现,肩章、胸牌参差不齐。有的领带长度不一、甚至配其他款式,有的披肩长发、留胡须、佩戴色泽鲜艳的首饰。这些混装现象会给社会公众带来思想涣散、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敬业精神缺乏的印象。

三、正装的着装规范

相当一部分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没有统一制服,着装要求会宽泛许多,着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男士

职业男士应体现精明、干练、正统。

1西装

可以“一套西装打天下”。首先,西服质地不能太昂贵,否则会给人奢侈之感,使人联想到奢侈之风;也不能太廉价,否则会给人邋遢之感,使人联想到工作作风懈怠。在某次二十国峰会上,作为东道主的英国首相夫人沙拉布朗的套裙价值不菲,但英国媒体好评如潮,原因是这套衣服不是她自掏腰包买来的,也不是接受赠与得来的,而是为了此次会议租来的,体现了廉洁从政的精神。

其次,西服款式应以三个扣为首选。三个扣的西装具有肩窄、收腰、领口面积较大的特点,更能体现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充沛活力,表明以开放的姿态来接纳一切。对于身材不同时具备高大和魁梧的多数东方男士而言,应穿三个扣子的西装。而既高大又魁梧的男士可以选择两个扣子的西装。西装的扣子应扣上而不扣下,坐下来时应解开扣子。

再次,西服的颜色应以藏蓝色为首选,配白色衬衫、亮色领带。略带色彩的深色西装可以给人含蓄内敛、沉稳干练的印象。全色不要超过三个色系,穿浅色西装应配深色领带。皮带、皮鞋、皮包应同一颜色,与西装一致,此为“三一定律”。

复次,西服的搭配包括领带、马甲、皮带、皮包、皮鞋、袜子等。领带的首选为右下方倾斜的条纹型,给人干练、条理清晰、执行力强的特点。也可选择点状的领带,给人善于配合、富有团队精神的感觉。红色等特定颜色和图案的领带在公务场合应根据实际环境和寓意来搭配。领带夹应在衬衫上数第三、四个纽扣之间。冬装应以马甲代替毛衣。

最后,夏装的要点。长袖衬衣应系上袖口,上边领口解开。内衣有吸汗的功能,当一个人汗流浃背之时,一定不是最好的工作状态,因此,衬衫应配内衣,衬衫领口不宜露出内衣。对个体而言,短袖衬衫不适合系领带,但对于团队整体而言,统一要求或特别正规的场合短袖衬衫仍要配领带。

2便装

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参加考察、慰问等活动时,如果穿得过于正式容易给人呆板、木讷的感觉,为体现宽松、融洽的现场气氛,更好的达到活动目的,应适当考虑穿便装。这时,可穿夹克或短款半大衣,穿长袖衬衫可解开袖口,夏装可选择的带领和带袖的体恤并放在裤带里边,也可选择白色衬衫放在裤带外边。遇到特定场合应因地制宜。如汶川地震时,温总理穿的是一双便于工作的运动鞋。

(二)女士

职业女士应体现优雅、端庄、大方。

1首选服饰

女士在着装方面更应该用好黄金分割比例,使上下身比例为1:2或2:1,用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来体现柔性管理和亲和力。套裙是职业女性在正式场合的最优选择。面料应尽量选用天然质地。许多女政要在正式场合都喜欢穿色泽鲜艳的套裙,原因在于女士在色彩上以“靓丽的彩虹”来体现神采奕奕,如果是黑白灰色系,则应在款式和配饰上做文章。对于年长的女士,裙边应在膝盖以下十五厘米;年轻的女士,裙边应在膝盖以上十五厘米。套裙应配一脚蹬的皮鞋,鞋跟在五厘米左右。应配丝袜,袜口不宜露出。正规场合应选择皮质小包,皮包不应放在桌子上,应放在地毯上或椅子后面。

2备选服饰

套装、连衣裙、旗袍、正规款式的毛衫都可以体现黄金分割点,也可以作为备选服饰,穿于相对正规的场合。其中,过于休闲或另类夸张款式的连衣裙、旗袍、毛衫不属于正规服饰。皮裙、健美裤、网杉儿、低胸装等是女士常见的忌讳。配件和饰物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胸针、披肩、耳钉等应与衣服交相呼应,做工精细。

参考文献:

[1]杨 敏官员服饰与礼仪[J]决策与信息,2009(11)

空手道礼仪与行为规范简介 篇4

空手道是一项在琉球群岛古老格斗技术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拳法后,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推广与普及的,深受广大武道爱好者尊敬、崇拜和爱戴的武道项目。

空手道素有“君子之拳”的美称,具备了让习武者终身追求的元素,故此得以在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中生存和发展。在空手道众多的“优秀基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空手道的礼仪。空手道是一项“始于礼,止于礼”的武道运动,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2 空手道礼仪

空手道有一整套的完整的礼仪规范,要求习练者和教习者都要严格遵守。按照空手道礼仪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立礼、座礼、宣誓礼、注目礼等。

行立礼时,最重要的是身体前倾的角度,正常情况是前倾30度左右,最好不要超过45度,超过45度表示道歉,90度表示认罪。

在行礼时眼光要看着对方的双脚处,在表示尊重的同时也显得不卑不亢,同时也可以察觉对方的移动,对方突然进攻及时做出反应,既有敬畏之心也有防范之意。

立礼主要用在向师范、学长、队友、对手、道馆、场地等行礼,表示对对方及道馆的尊重和感谢;在练习和比赛当中皆以行礼开始,以行礼结束;当有问题请教时,也应先行礼再提出自己疑问,且在得到回复后行礼表示谢意。

“座礼”的分类就比较复杂,传承来源于武家传统礼仪,即是以“最敬礼”为标准,左手先着地右手跟随着地,弯腰90度磕头。

对于中国的很多空手道场,都把“座礼”叫为“跪礼”,尤其是进入道场迟到时,应跪坐在道场最后面,直至老师许可进场,才可以起立,然后面向前方行立礼,才能入队并且站在最后排,这些行为都是表示补救和承认错误的,最好不要迟到,这才是真正的敬畏。

3 空手道行为规范

3.1 拜访其他道馆的行为规范

维护空手道场的庄重、严肃,捍卫空手道道场的神圣、圣洁是每一个空手道习练者共同的责任。空手道是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的产物,所以在空手道行为规范中对如何与其他的道馆或不同派别之间的交流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如果是个有段位者准备到其它的道馆访问,一般不能冒昧前去,必须事前和馆主取得联系,说明事由、来意并征得同意,方可前往。

若能有熟人介绍会更好一些,这样既有助于了解双的身份也明确了对方的意图,彰显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若是自己的流派道场,必须由师父批准并写介绍信(或者打个电话),然后问可否加入他们的训练,得到允许才可以换上道服。若是其他流派的道场,要提前联系预约,表明自己的意图并自报家门,说出自己的流派、级别和习练时间,得到馆主同意后才可以在预定时间内前往。

到别人的道场去办事或者训练是不可以迟到的,这是很没礼貌的行为。必须早些到,然后在道场、训练场地外等后对方教练的到来。初次见面一定要穿便服等对方的到来(若穿道服绑个黑带站在人家门口等,有些不礼貌,还有人会误会你是来踢馆或者示威的),见到对方教练之后,先行礼,再做自我介绍,有时侯有些教练会问及个人资历,有时会讲他们道场的规则,要认真回答和严格遵守。

进别人的道场必须更注意礼仪,不但是向对方表示尊敬,同时自身身份也在转变,来访者的行为不仅代表了自己的流派,同时也代表了自己的师傅所传授的一切,所以来访者都谨记:宁可自己丢人也不要给老师抹黑。

每个道场都有自己的礼仪,尊重对方。一般严格按照四次敬礼模式进行(进馆礼,座礼正面行礼、座礼互相行礼、座礼老师礼),部分国家会敬礼流派开祖、神龛(如香取大明神、鹿岛大明神等武神),部分国家敬名人或国旗。

准备工作做好后,来访者应站在队伍的后面或旁边,上课开始前,对方的教练一般会介绍来访者给其他学生,这也是避免误会。然后坐礼时有些道场会让来访者坐队列的前排有些是在教练的左侧,这些都由道场教练决定。

训练时在他人的道场,没有同意千万不可打人家的沙包或乱用人家的训练设备。训练时必须跟着教练的指示去做,即使对方的段位比来访者的低。

在训练中,若有疑问,必须小心谨慎地、有礼貌地去问,最好是课下或者下课后,没有其他学员在场时更好。若对方教练不愿意回答,不能一味追问,这不但没有礼貌而且有捣蛋挑战的嫌疑。课间休息时,更不能搞“个人秀”或者指导其他同学,除非道馆教练邀请,不要到处打听道馆的各种消息,这些行为都会遭到唾弃。

下课之后,要向教练行立礼,真诚感谢他的接待和指导,同时礼貌地向对方询问本次上课的学费是多少?(教练一般不会收,但是不能不问)作为一个来访者,不仅代表自己和自己的老师,同时也代表着自己的流派和组织,也有代表着自己的国籍和本国文化的时候,所以空手道礼仪要求来访者一定要表现出应有的素养和水准。

若是因为某些原因要离开过去的道场,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原来的教练解释清楚离开的理由并正式向他道别,感谢他过去的指导。

走的时候不能在在原来的道场里的同学之间宣扬自己离开的消息。到新道场时必须讲清楚过去的师承和级别,离开的原因。

若两个教练之间私人交情不错的可能还会拿出原来道场教练的介绍信,否则会被拒绝接收。去到新道场别拿过去的事情公开比较,也别谈太多过去道场的事。

3.2 道馆内的行为规范

道场的清洁,整齐及安全是全体空手道习练者的共同责任,道场内不可饮食,吸烟或咀嚼香口胶,道场内,必须关掉手提电话或者调到静音模式。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服从教练的命令,接收到老师的指令时,应立即行动并做出反应,当老师向你说话时,应以“OSU!”大声地来回应。

当老师不在时,严格禁止私下做搏击练习,没有老师的许可,不能擅自离开队伍,如离开队伍时不能在教练与队列中间穿过,应从队列的后面离开。空手道练习是一个很严肃的事,练习期间要集中精神,心无旁骛,更不能窃窃私语或大声谈笑或骚扰其它学员,不要把精力浪费在空手道训练以外的事情上。

对空手道习练者的个人卫生和衣着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留长趾甲(或支架),要保持个人卫生。练习时不能佩戴任何饰物或饰品。道服必须经常保持干净,腰带不能水洗,只能风干,以象征刻苦锻炼之精神。

4 结语

礼仪与行为规范是空手道学习中,个人修行的主要方式和空手道精神的具体体现。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习武者是空手道习练者的思想觉悟、文化教养、精神风貌最佳体现。

空手道礼仪和行为规范是武道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礼仪和行为规范不仅仅限于道场上使用,同时也适用于生活中,在日复一日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其中的内涵与深意,进而完善自身的人格心性,空手道就是带着这样的理念风靡世界的。

讲礼貌、重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是一个合格的、完善的社会人的重要标志。谦逊、平易、平和是空手道练习者所共同追求的人格品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一个人首先展示给他人的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基本素养。识礼、知礼、守礼理应成为我们“礼仪之邦”的“日常行为”。将空手道的礼仪与我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联系在一起,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结合当前国内的教育实践,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觉悟、文化教养、精神风貌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平,等.体育空手道[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汤立许,蔡仲林,饶英.北京奥运会武术礼仪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7).

[3]于前进.民俗学视域下的武术礼仪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公司行为礼仪规范 篇5

一、接待

1、乘车

(1)座位排定

小轿车

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座右侧为末席。

如主人亲自驾驶,以前排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为末席。

旅行车

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

(2)迎送礼仪

乘车时,接待人员要先打开门,请客人上车,要以手示意车门上框,提醒客人避免磕碰。待客人坐稳后,再关门起车。

车停后,接待人员要先下车打开车门,请客人下车。

帮客人将行李送到指定地点。

随时关注客人的需要。

2、接迎

在任何场合,应注视对方,微笑应答,切不可冒犯对方。

禁止用“喂”招呼客人,即使客人距离较远。

不得在前台、通道等非接待区域与客户长时间交谈,应引导客人进入接待区域谈话。

第一位接待来访客人的员工,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应全程帮助客户办理各项事务;在自己职责范围外的,应将客户负责地引见(或转接、送交)到应接待的职责部门,并交代清楚,不应推脱了事,事后应进行跟踪。

接待、护送来访客人,应保证来访者的安全,耐心说明公司安全、接待、参观等制度。

与来访客人沟通时,须起身站立、身体略微前倾、眼望对方,面带微笑,耐心的倾听客人的来意,根据客人的需求予以安排。

对客人的咨询,应细心倾听后再做解答,解答问题要耐心,不能准确解答的应表示歉意“对不起,请您稍等,我了解一下再告诉您好吗?”

客人入座,问讯客人饮茶习惯后立即奉茶,茶水不宜盛得太满,以7-8分为宜,茶杯放于客人右前方,杯耳朝客人右边。并礼貌请客人用茶。

3、引导

接待人员在引导时,应走在客人的左侧。

主人陪客人时,要并排与客人同行。

随行人员应走在客人和主陪人员的后边。

负责引导时,应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

遇到上下楼或转弯外应用手示意方向。

上楼时,客人走在前面;下楼时,接待人员走在前面。

乘电梯时,如有专人服务,应请客人先进。如无专人服务,接待人员应先进去,扶住电梯门,以防门关闭。到达后,请客人先出。

进房间时,应为客人开门,并指引客人就坐。如果客人错坐在下位,应请客人改坐上座(靠近门一方的为下座)。

二、商务交往

1、称谓

可以按客人行政职务或技术职称相称。

可采用泛尊称,先生、女士(或按婚否称小姐、太太、夫人)。

老年人称呼视地区习惯(尊重和礼貌的方言)。

对儿童可称呼为“小朋友”。

2、握手

与人握手时,主人、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女性先伸手。

客户、年轻者、身份职位低者和男性见面时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后以右手相握。

握手用力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秒钟左右即可。

与长者握手,伸手擎住即可,身体微欠。

切忌戴着手套握手,男士帽子也应除下,如来不及,应致歉。

握手时应精力集中,切忌左顾右盼。

3、介绍

主持人应当是专业对口人士或公关礼宾人员。

做介绍时,首先把年轻者、男性、资历较浅者、未婚女子和儿童,介绍给年长者、女性、资历较深者、已婚女子和成人,之后再向另一方介绍。

自我介绍时要先面带微笑问好,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

当他人为自己做介绍时,要面带微笑、点头致意,介绍完毕后,握手并问候。

4、名片

应当随身携带名片,名片不随意涂改,不提供私宅电话,一般不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名片交换中尽量不要去索取名片。

接受名片时,须起身双手接受,认真阅看,不可来回摆弄和遗忘。

递名片时由下级、访问方、被介绍方先递名片,用双手递上,齐自己胸部,并做自我介绍,正面朝上,正对对方。

互换名片时,右手拿自己的名片,左手接对方的名片后用双手托住;接过对方名片应当仔细阅读。

三、商务会谈

1、会谈

会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目光应停留于对方双眼至前额的三角区域。

手势自然,手心冲上比冲下好,不宜乱打手势,以免造成轻浮之感。

认真听对方谈话,细心观察对方举止表情,并适当给予回应。

接待语言:您好,请稍后,我通报一下,请坐,对不起,请登记,我这就去联系,打扰您一下,好的,行(切勿说“不”)。

2、禁忌

禁问对方收入问题。

禁问对方年纪大小。

禁问对方婚姻家庭。

禁问对方个人经历。

四、宴请

1、席位编排

尊崇有序

两人并坐,右高左低。

三人同餐,中座为尊。

面正门上,背正门下。

临墙为上,过道为下。

2、餐宴宜忌

十要十不要

一要准时到达,不要拖沓随意

二要衣着适度,不要夸张修饰

三要举止高雅,不要有违食俗

四要殷勤让菜,不要挑菜抢菜

五要慎用餐具,不要玩弄物品

六要吃相干净,不要清嗓咂舌

七要礼待主人,不要怠慢宾客

八要尊重侍者,不要挑剔不满

九要积极交流,不要乱翻微信

十要自我控制,不要乱走乱说

3、祝酒饮酒

敬酒时要面面俱到,一视同仁。

在侍者斟酒时要说谢谢,但不必拿起酒杯。

主人亲自斟酒时,必须端起酒杯致谢,必要时要站起身来,或点头为礼。

浅谈《论语乡党》中的行为礼仪 篇6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礼仪 乡党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要求“克己复礼”。言谈尚且要注意那么多礼节。举止方面就更注重礼仪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还是在职场中的举止,都很小心。

在接见外宾时,姿仪端庄。“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其实不然,中国之所以在全世界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与孔子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和君王相处的时候,更加谨小慎微。孔子对待君臣关系的态度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动荡不安,礼崩乐坏,周王室不断衰微,战争频仍,人们在战争中肆意的占有财富和权力,全然置礼仪于不顾。僭越之事频繁发生。孔子对“僭礼”之行为痛心疾首,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论语》中多见祭祀和对庙堂制度的僭越。孔子谈到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在家里观看“八佾”舞蹈,表示非常的愤怒,发出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的议论。因为按照礼制的要求,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佾”即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个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即六行,四十八个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个人。像鲁国季孙氏这样的大夫只能欣赏“四佾”舞蹈。然而他不顾礼制竟然欣赏只有天子才能欣赏的“八佾”舞蹈,做出僭越之事,是孔子绝对不能容忍的。

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的时候,也用了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祀,孔子加以讽刺“‘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祭祀之礼不合法度,身为臣子没有像臣子的样子,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违背了孔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季孙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当时在季孙家做家臣的弟子冉有)制止这一非礼的行为,因为按照礼制,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认为是“僭礼”,当弟子冉有表示无能为力时,孔子无奈的说:“哎呀,竟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个不合规矩的祭礼吗?”表示了自己的责备。

在对“僭礼”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的同时,孔子在处理君臣关系时时刻践行礼仪规范,“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这一部分记录得详细生动,仿佛一幅入公门图展现在我们眼前。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在朝堂上面见君主时的描写,谨小慎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和君主一起吃饭的时候,“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然而在孔子生病时,他对待君王仍是毕恭毕敬。“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国君来探视他,他无法起身穿朝服,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有违于礼,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会失礼于国君。孔子见君主时是诚惶诚恐,似乎在君主面前没有容身之地似的。他对君主、君命谨小慎微,被时人目为谄上之行。他自己在《论语八佾》篇中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源远流长的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保守性,当我们阅读《乡党》篇中关于孔子行为举止的描写,甚至会觉得非常迂腐。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个人高尚道德修养的塑造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更要重视传统礼仪的作用,积极像守礼大师孔子学习。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着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让传统礼仪回归到每个人的心中,让礼仪之花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1.

[2]李泽厚.论语今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1.

[3]杨素萍. 从衣食举止看孔子的礼制思想[J] . 六安师专学报,2000,16(4):26-27.

[4]陈以风. 事君尽礼非谄论语乡党中的孔子形象[J] .人物春秋,2013,(1):36-40.

导游讲解员礼仪规范 篇7

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员处于一个特殊关键的岗位,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相同的特殊团体,讲解员既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同时要能有效的组织引导观众参观,此外还担负着协调处理、写作研究等义务和职责。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或景区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等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或景区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员应有规范的服务礼仪。

一、讲解员的仪容仪表规范

(一)注重仪容仪表是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基础和前提。

(二)良好的仪容仪表是对游客的尊重。

(三)良好的仪容仪表使讲解员充满自信,以愉快的心情为游客服务。

讲解员仪容仪表基本要求:

男性:要显示出一种刚毅与果敢、机智与稳重的个性风采,充分展示男性的“阳刚之美”。

女性:要尽量展示出稳重、贤淑,典雅、端庄而不失敏捷的个性风采,充分体现东方女性的温柔、含蓄之美。

修饰仪容的基本要求美观、整洁、简单、得体。

二、讲解员的举止规范

个人行为举止中的姿态和风度。姿态是指个人身体呈现出的样子。风度则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

(一)站姿:挺直、舒展、线条优美、精神焕发

站立时要直立,从正面看,身体重心线应在两腿中间向上穿过脊柱及头部,要防止重心偏左或偏右。重心要放在两个前脚掌。眼睛要平视,挺胸、收腹。表情自然,双臂自然下垂或体前交叉在腰间,不可抱在胸前。

女性站立有两种战法:一是双脚呈“Ⅴ”字型,膝和脚后跟要靠紧。两脚张开的距离约为两拳。还可采用双脚并拢,或是把重心放在一脚上,另一脚超过前脚斜立而略弯曲,这种战姿自然优美。两种战法上身都要保持挺直,下巴要往内放,肩膀要平,腹部要收,臀部不能翘起。

男子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身体要正直,脚可以向后撤半步,但不可把脚向前或向后伸得太多或叉开很大。

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作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双足应并立,相距大约10厘米左右,膝盖要挺直。

站姿忌讳无精打采或东倒西歪;忌双手叉在腰间或抱在胸前;忌将身体倚靠在墙上或以其他物品作为支撑点;忌弓腰驼背,两肩一高一低;忌身体晃动,肩摆腿摇;忌将双手斜插裤兜;忌各种习惯性小动作。

(二)坐姿:沉稳、庄重、大方

入座要轻盈、和缓、从容自如。从椅子的左边入座及从左边站立是坐椅子的一种礼貌。至少要坐满椅子的2/3。落座后要保持上身正直;头平正,不可歪斜肩膀,含胸驼背。两臂可弯曲放于桌上或椅子扶手上。也可搁在双膝上。两腿间距和肩宽大致相等,两脚自然着地。正式场合也不可将头向后仰靠。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就座后不能两手叉腰,不能两臂交叉在胸前或摊开在桌上。不能摆弄手指或茶杯。也不能有做各种小动作。将一条腿翘在另一条腿上要脚尖内收。入座后不可摇摆双腿。不要将一只脚交叉到另一只脚上。无论男女入座后两腿都不要分开太大,尤其是女性,穿裙子可采用侧坐姿势。但答礼时一定要正坐。

(三)走姿:轻松有力且富有弹性

男性走路姿势应昂首、闭口、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直腰。行走间上身不动,两肩不摇,步态稳健。女性走路应头部端正,不宜抬得过高;目光平和,直视前方;行走间上身自然挺直,收腹,两手前后摆动幅度要小,两腿尽量用力向上伸直舒展(使自己显得下肢修长有提拔感)。走路要小步,走成直线,步态要自如、匀称、轻柔。

如果你在拾取低处的物件时,应保持大方、端庄的蹲姿。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腿向下蹲,前脚全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后腿跟提起,脚掌着地,臀部向下。

走路忌讳在行进中摇头晃脑,左顾右盼。重心前倾,步态不稳;重心后坐,步态拖沓。忌脚尖内外八字,身体晃动。忌女士交叉步态行进,上身肢体摇摆。忌手臂摆动僵硬,或双手紧贴裤缝。

三、讲解员恰当的肢体语言——手势和表情

(一)讲解员的手势

得体的手势有助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个人心情的一种自然流露。

但手势不要太多,动作不宜太大。

(二)讲解员的表情:通过面部形态的变化传达出内心情感

要求:热情友好、从容镇定、宽容随和、坚定自信。要随着讲解内容和情感的改变而富于变化。

表情是内心心情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社交场合中的最佳表情:色温。

表情温和、含蓄叫色温。达到色温的具体途径就是要制怒。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称为制怒。色温须制怒,易怒难色温。色温与制怒是为人处世的艺术。表情主要表现在微笑和眼神两方面。微笑能起到有效的缩短交往双方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微笑要亲切、自然、含蓄而不夸张。

运用眼神进行交流时要注意:面对面谈话时目光活动的范围应在对方头部、肩部或胸部以上自然流转,而不可在对方全身上下乱扫一气。如果有较多交谈者在场,应以“环视”或虚视的目光有意识的顾及在场的每位公众。热情友善、真诚正直的目光语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有利于沟通。

(三)眼神和微笑

眼神要求:目光友善、谦逊、真诚、坦然、自信

微笑:诚恳、真实、发自内心;自然、大方、得体,面部表情柔和、亲切;既不牵强又不夸张。

四、讲解员的服饰规范

讲解员的着装规范:整洁、得体、美观、大方。服装式样不能太怪异、太暴露,用于点缀的饰物不宜过多,要充分考虑服装款式、颜色是否与景区景点环境及讲解内容相协调。

西服着装的注意事项:

(一)要合体。

(二)要注重与衬衫的搭配。要选择干净、熨烫平整、衣领硬而挺括的衬衫,衣领口比西装领子高出1厘米左右。颜色与西服的颜色协调。西服宜选择深色或灰色,比较适合正式场合。衬衣下摆应塞进裤腰里,衬衣袖略长于西服袖2厘米左右。领口袖口的扣子扣好。

(三)穿西服要打领带或领结。领带的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领带夹夹在衬衫第三四粒扣中间。

(四)西服必须与正装皮鞋相配套,并注意鞋袜的配合。

(五)双排扣西服纽扣都应扣好;单排两粒扣西装只需扣上面一粒,三粒扣只扣中间一粒。

(六)西服的衣袋和裤袋最好不要放任何东西,更不能将手随意插在衣袋中,有失风度。

(七)裤线要挺直。

女士套裙着装规范:(一)要穿连裤袜或长统丝袜,要选择与皮肤颜色接近的肉色丝袜。(二)套裙与中跟或高跟皮鞋搭配,使人显得亭亭玉立,充满朝气。

五、讲解员化妆与美容

化妆的规则:自然、协调

化妆的礼貌:公众场合化妆有失礼节。切记不可当众梳头。公众场合需补妆应到洗手间或化妆室等地方。切记不可随便借用她人化妆品使用。

(一)讲解员礼仪行为规范

称呼与介绍礼仪

1、称呼礼仪

一般规则:符合对方的身份;准确体现双方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您们”是不符合现代的语法规范。对男士可统称’先生”。对德高望重、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威望的女士也可称“先生”。对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女士”或“小姐”,但切不可妄称“夫人”。“公”字一般用于年轻资历浅者称呼年长、资历深者。年资相仿可互称“公”以示相互敬重。对德高望重者尊称为“公”较为普遍。学位中只有博士才能用于称呼使用。称呼职务时要省去“副”字。

原则:让关系亲近的人感到亲切,让关系疏远的人感到受尊重。

2、介绍礼仪

(1)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3)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4)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5)把主人介绍给先到者

(6)把晚到者介绍给先到者

(7)同性别、年龄、地位相等的平等介绍

(8)自我介绍应注意把握时机和及时简要

(二)见面与告别礼仪

握手的礼仪:

1、握手的顺序:主客之间主人先伸手;年长与年轻的年长者先伸手;身份、地位不同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位高者先伸手;女士与男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

2、握手应注意的问题:双目一定要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候。握手时须用右手,要掌握好力度。不要抓住对方的手使劲摆动或抓住人家的手长时间不放。如对方伸出手不要拒绝。老人和贵宾向你伸出手时应快步上前,用双手相握,并热情问候与致意。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不脱手套。

3、人多时握手应掌握四个原则: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近后远。不可交叉握手。握手以5秒钟左右为宜。

(三)沟通与交流礼仪

交谈礼仪:尊重、热情、诚恳、亲切、宽容

注意:不能训斥别人;不能挖苦别人;不要纠正对方;不随便质疑别人;不随便补充别人。

交谈的语言清晰标准,讲普通话。交谈形式要文明、要礼貌、讲规范话。内容应该是对方擅长的问题、时尚的话题或格调高雅的问题。

交谈的内容六不谈:1、不非议党、国家和政府。2、不涉及国家秘密和行业秘密。3.不非议交往对象。4、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同行、同事。5、不谈格调不高的话题。6、不谈论个人隐私。

讲解员语言交流与沟通规范:以宾客为中心;肯定与赞誉;谈吐得体谦逊;使用征询与委婉语气。

六、讲解员服务礼仪规范:迎接、讲解、道别

讲解准确顺畅,熟悉业务,知识面广。讲解内容健康、规范,热情介绍、答复游客的提问或咨询,耐心细致、不急不躁;对游客的提问,尽量做到有问必答、有问能答;对回答不了的问题,致以歉意,表示下次再来时给予满意回答;与游客进行沟通时,说话态度诚恳谦逊,表达得体,例如:“请您随我参观”、“请您抓紧时间,闭馆时间到了”、“欢迎您下次再来”等。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产生崇尚礼仪崇尚文明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我国同国际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不仅体现的是自身利益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国国格,展现我国“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学习礼仪文化知识,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参加社会竞争的附加价值!

学习礼仪文化知识,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护理服务礼仪规范要点 篇8

1 语言态度

(1) 真诚微笑, 主动问候。对患者要礼貌热情, 主动接待。 (2) 态度和蔼, 语言文明, 解释耐心, 杜绝冷、硬、顶、推。 (3)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 (4) 新患者入院时, 护士应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患者、家属、来访者及探视人员到护士站时, 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询问, 并提供适当帮助。 (5) 工作时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不谈论患者的隐私。

2 仪容仪表

2.1 着装整洁

(1) 工作时一律着护士服, 带护士帽, 穿护士鞋及肉色或白色袜, 不得赤脚穿护士鞋。 (2) 夏季着短袖护士服时, 内衣袖及裙边不得露出工作服外, 穿裙装时穿肉色丝袜。 (3) 护士服、护士帽和护士鞋应保持清洁无破损。

2.2 仪表

仪表端庄, 淡妆上岗, 佩戴统一头饰, 不散发, 且发不过肩, 刘海不过眉, 不佩戴首饰。

2.3 举止

(1) 精神饱满, 举止文雅, 姿态端正。 (2) 工作时手机调至振动状态。 (3) 工作中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 以保持病区安静。 (4) 不在工作场所吃零食、聊天、不看与工作无关的书刊杂志, 不上网玩游戏。

3 沟通交流

(1) 主动与患者交谈, 消除其不良情绪, 使患者建立积极的就医心态。 (2) 热情接待各类患者, 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 直至其满意。 (3) 执行各项操作时均需履行告知义务。 (4) 为住院患者讲解住院须知, 探视、陪护制度, 医院有关规章制度, 操作、检查注意事项, 疾病的康复知识, 心理护理, 出院指导等内容。 (5) 对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 护士应使用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性沟通方式或书面语言进行沟通。

4 小 结

总之, 只有通过规范护士服务礼仪, 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优化服务流程, 才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为医院的工作任务与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魏晋书信所反映的礼仪规范 篇9

魏晋时期书信, 不像秦汉那样不拘一格, 具有固定的格式, 对后世的书信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而外, 魏晋时期门阀宗族势力的发展, 对孝悌十分强调。而且, 当时玄学盛行, 道教靡世, 对儒家礼仪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近年对来书信学术研究, 学者主要放在对魏晋各种书信题材及内容的研究[3,9];还有一些学者对书信格式进行研究[10], 界定了“书仪”的内涵、性质等内容;部分学者专门研究古代书信格式[11], 重在说明不同身份之间的书信格式差异。近来研究中, 学者以礼仪制度发展为主线, 研究礼仪的源头、发展和兴衰过程, 都比较宏观地研究礼仪[12];也有对魏晋时期各种礼仪制度的研究[13,16]。本文试着将书信和礼仪两者结合, 探讨魏晋时期书信所反映的礼仪规范, 觉得很有必要。

一、书信格式与礼仪

纵观魏晋书信, 由于收信人身份、年龄的不同, 写信目的的不同, 而展示出各自的特点和礼仪文化。在格式上, 魏晋书信基本定型, 包含称谓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几个部分, 对其的使用也有相应的区别, 不然弄错了就是失礼, 这主要是写信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和年龄不同造成的。

三国两晋时期的书信格式, 大多有两种, 一是在开篇和结尾署上“某月某日 (日期) 某某 (作者自称) 白或顿首”, 这种格式成为当时比较常用的格式;另外一种就是“某某 (作者自称) 顿首某某 (对象称谓) 某某 (问候语) , 以‘某某 (作者自称) 顿首’”结尾。古人书信还有开头常用的问候语, 如“无恙”等, 而信末则多是祝语等。书信中客套语、称谓语、礼语等在叙述事情、表达旨意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也是反映了古代社会交往中礼仪的繁复。

(一) 敬称与谦称

中国人很讲究“自谦而敬人”的原则, 表现在书信中, 就是敬称和谦称, 这是书信最基本的常识。魏晋时期, 人们在称呼自己的父母时往往在前面加上“家”字, 以示尊重, 而依照抑己尊人的原则, 魏晋时期人们自称“仆”[17]。在诸葛亮《与陆逊书》中, [18]1173称诸葛瑾为“家兄”, 称呼对方为“足下”, 而以“仆”自谦。曹植所写的《与杨德祖书》[18]1140。多次用“仆”, 可以说是用“仆”以表自谦的典型。在称呼友人的父亲时, 则在前面冠以“足下”“卿”等词, 以与称呼己父为“家君”相区别。在曹操写的《与太尉杨彪书》[18]1070中, 就有这种用法。再如, 曹操的《手书与阎行》[18]1070中, “卿父”就是对阎行父亲的敬称。

而在嵇康的《与长悌绝交书》[18]1321, “足下”用得最多, 表示第二人称。在魏晋书信中, 也有“某某足下”这种格式表示客套语气, 如卞壸《与温峤书》[19]1945。给长辈或自己尊敬的人写信还可以用“钧鉴、赐鉴、崇鉴、睿鉴”等词以表虔敬, 显得是称呼更加有情有亲, 如陶侃《上表逊位》[19]2094, 以“陛下睿鉴”感激自己对皇帝的知遇之恩, 同时抒发了对皇上的赤胆之情和忠诚之意。

魏晋在称呼别人时多加尊词, 如明府、明公、明使君、明将军等, 率以“明”字加于称谓之上, 以示尊重。如阮籍的《奏记诣蒋公》中写到:“籍死罪!死罪!伏惟明公一含天德……下走为首……夫布衣穷居”, 称“明公”以表示尊敬。除此而外, 在这封信中, 阮籍还用“下走”、“布衣”来表示自谦。从魏晋书信来看, 不仅在称谓上有自谦之意, 而且在书信的表意上也有自谦之色,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18]1374。

诫子书是古代治家的一种重要文体, 它传承这一种家族使命, 蕴藏着祖辈对后人深深地期许, 不管是为了安身立命, 还是身怀抱负, 还是劝诫修身养性, 都隐隐的将一种正能量的思想传递给后人。纵观古代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是古代家训的佳作, 是他一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仅劝勉儿子修身养性, 勤学立志, 而且在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作者的自谦之意, 成为千古名句。

(二) 思慕语

提称语之后还不能直接进入正文, 先要用简练的文句表达对收信人的思念, 或者仰慕之情, 这类文句称谓“思慕语”[2]。正如人们见面就要寒暄几句一样, 表达分别的想念之情, 这样就可以徐徐而深, 缓缓切入谈话主题。魏晋书信这样的切入一般有如下两种角度, 一是从时令气候的转换来倾吐思念对方的情感;二是从回忆上次见面的时间及其思念的角度切入, 在曹丕给蜀国的降将孟达的书信文《与孟达书》[18]1090, 先抒情, 后言事, 颇为动人。此信先不言事, 依“虚心西望, 依依若旧”等句抒发对朋友宛似女子对丈夫的殷殷期盼之情, 具有欲扬先抑之妙。

再如, 曹丕的《与吴质书》, 就是抒发友情, 恰用思慕的佳作。试看此节文:每今昔日南皮之游……悲笳微吟, 凄然伤怀[18]1090。作者怀念与吴质南皮之游的场景, “以情纬文”、“文随情生”, 抒发物是人非的悲情。

其实, 这种书信情感的表达, 与文人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政治的原因, 清议、清谈、玄学、道教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得以解脱和自由, 正如宗白华所说的:“魏晋时代尽管政治上混乱, 社会上痛苦, 但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时局, 造就了中古历史上智慧最富足、思想最解放的时代”[20]。而这些, 更加丰富了书信的思慕语。空城寥廓, 所闻者悲风, 所见者鸟雀。昔陈司空为邑宰, 所在幽闲, 独坐愁思, 幸赖游艺, 以娱其意, 以今况之, 知不虚矣[18]1218。从此《与曹昭伯笺》残篇中, 用景物完美地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空荡的城邑, 从一片悲凉的情色中抒发作者的寂寞、孤独的情感。再观谢安的《与支遁书》, 开头写道:“思君日积, 计辰倾迟。”[19]2082表达了对支遁的想念之情, 具有一诉为快之效。

(三) 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传统的书信格式, 还有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这种格式主要是写在书信末尾, 加强对书信的情感, 显得十分委婉大方、有进有退、有理由让, 同时在整个书信结构上, 表现得更加前后有秩, 收缩自然。魏晋书信中的祝愿语和署名敬词, 就如同人们相聚时分别一样, 都要互道珍重, 抒发不舍之情, 彼此寄予最美好的祝福, 同时, 在这种依依不舍的祝福中, 可以流露出作者游刃有余的礼学风范和大度情怀。而署名称谓语、提称语一样, 随着身份的不一样, 所用的词语也是不一样的。

魏晋的书信在署名之后, 往往会根据双方的关系写敬词, 对尊长可用“顿首”、“拜上”、“叩禀”等词, 如刘琨在《答卢谌书》[19]2082。格式固定得体, 语言含蓄明了。结尾“琨顿首顿首”与书信开头前后照应, 显得张弛有度, 委婉有序。

对于晚辈, 则用“字”、“示”、“谕”、“白”等, 如陆云《与杨彦明书》[19]2047。开头“云白”, 直截了当, 叙事很快深入主题, 但并不因位尊而高高在上, 读此书信, 自谦恭让之意句句为据。陆云的《与兄平原书》的几份信中, 都用到了“谨启”这样的信末敬词。如“兄顿作尔多文……谨启。”[19]1938兄弟虽相隔天涯, 但陆云对哥哥陆机虔敬之态以及思念之情, 不亚会面, 字字句句, 无不谦卑有秩。

二、魏晋书信内容与礼仪

在中国礼仪制度发展的长轴上, 五礼成为国家的礼仪制度, 始于魏晋南北朝。粮满仓先生认为, 五礼体系被用于国家制礼实践中始于魏晋之际[12]。特殊的社会环境, 使魏晋不断地在礼与不礼之间挣扎徘徊, 但是, 不管是这样的无视礼仪, 还是无奈于这样的现实环境, 但魏晋士人始终在纠结与坚持中找到了一条属于魏晋需求的礼仪范本。这样, 礼仪渗透在魏晋士人的生活中, 也体现在书信的内容中。

(一) 居丧除服的礼仪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的统治者, 都十分重视凶礼, 而治丧、丧葬、丧服等方面的礼仪是凶礼的主要内容。魏晋礼法以《丧服》最重, 这种按照血缘亲疏关系规定的丧服制度, 在汉晋之际受到重视。综观魏晋以来, 儒学在总体上是颓废的, 但只有丧服礼学遭乱世而愈盛, 可谓乱世中的大幸。追其原因, 乱离的社会, 世人愈想居安思危。丧服制度本质上具有维系亲情、稳固纲常的功用, 于是帝王们倡礼, 儒士们释礼。

挚虞的《讨论新礼表》[19]1898, 而从此表中看出, 关于三年之丧, 郑玄主张二十七月, 王肃主张二十五月。据《晋书 •礼志》记载, 泰始十年 (274) , 武元杨皇后崩, 关于皇太子除服的问题, 杜预、 挚虞等人进行了讨论。其中, 杜预认为“考其行事, 专谓王者三年之丧, 当以衰麻终二十五月”[21]。挚虞《答杜预书》:今帝者一日万机, 皇太子监抚之重……何必附之于古, 钦以旧义, 使老儒致争哉![19]1903

挚虞对儒家礼法颇有造诣, 提出在葬礼过程中应居丧致哀以合礼法, 但可“变制通理”, 依情而动, 合礼法而无需古板。反映出魏晋人“师古适用”的制礼原则。可见, 魏晋时期对《丧服》观点之多, 从侧面可以看出, 士人对礼学的重视, 而挚虞的方法是“宜参釆《礼记》, 略取《传》说, 补其未备, 一其殊义”[21]。

其实, 凶礼制度化并被世人重视, 是与当时的社会分不开的。西晋统治者夺取政权的方式, 违背传统的“忠”的道德, 作为掩饰, 当权者只有另辟蹊径, 为了符合礼仪制度的要求, 他们热衷倡导“孝”的道德观, 如重新恢复终丧三年之礼。再者, 这一时期的世家大族的势力又得到空前的发展, 亲情血缘关系是世家大族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魏晋之所以对治丧、丧葬、丧服足够重视, 表明士人对孝悌观念、家族的血缘强调。

如会稽王道子《与王彪书》, 王彪之《答会稽王书》:女有大功服, 若初婚者, 礼例无许……殿下可视而量之。[19]1578就是按礼居丧期间能否婚嫁进行讨论。王彪认为在服丧期间不应该婚嫁, 凡事要依据礼数行事, 做到依傍经礼, 有章可循。殷允《与徐邈书》[19]2200则有兄子丧, 应除兄服的事情和徐邈进行商讨。殷允也对除服接客表示反对, 在为兄长丧服期间, 不应该换吉服去接见客人, 并举例说明庾太尉为妻子守丧时, 整日与客人畅谈这种卑劣的行为。荀讷《答蔡谟书》:别示并曹主簿书, 其中兄在南娶, 丧亡已三年, 其兄子该等未曾相见, 应为服否……意谓音问既通, 情义已著, 虽未相见, 礼疑从重, 犹税服。[19]就子嗣未逢父辈丧亡服丧的问题提出自身的见解。他认为虽然叔侄相隔两世, 但父子关系已就, 虽未相见, 但还是应该披桑守孝。而范汪《与江惇书》:孝子重睹灵榇, 哀心恸踊, 何以緦服临至亲之丧, 三月而除……放兄弟二月晦除, 此皆反服。[19]2174徐彦《与征西桓温笺》:蔡徐州薨, 主簿服斩……既服君旁亲, 则服君便应重矣, 乃二公之薨, 府州主簿服齐縗。[19]以及徐邈《答徐乾书》[19], 主要讨论的是“居丧除服”的书信。从挚虞和徐邈的书信中得知, 二者的观点大同小异。而魏晋礼学主要是郑玄和王肃的影响比较深, 但挚、徐二人皆承王肃。

魏晋是一个丧礼实践性很强的时代。通过服丧可以显示出“有贵贱之差, 远近之别”[22], 从而维护宗族的等级关系。如果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 魏晋是一个朝代交替频繁的时代, 王朝的更替, 统治者必须建立适应自己意志的意识形态。

(二) “长幼有序”之礼

礼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尊卑有序、贵贱有等、亲疏有分、上下有别、长幼有序, 突显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礼数之异。在魏晋书信中, 就有相关的描述, 如陆云《与朱光禄书》:少长之序, 教化所崇……敢慕高义, 谨奏下敬。[19]2045《与张光禄书》:长幼之序, 人伦大司。季世多难, 失敬在昔。敢希令典, 求思自迈。谨奏下敬, 以籍虔疑[19]2045。《与严宛陵书》:少长之序, 礼之大司……谨奏下敬, 以籍虔款。思复未远, 庶免悔吝。[19]2046

陆云出身名门望族, 认为宗法孝道乃是世族所看重的传统礼仪标准他主张只有做到长幼有序, 才能谈及教化。在魏晋时期的大宗族中, 等级秩序是十分森严的。一门之中, 尊卑有序, 凛如公序, 任何一个宗族成员都有明确的社会身份[23]。

他与三人往来的书信中, 反复阐释了儒家“长幼之序”的重要性, 认为长幼之序乃“教化所崇”、“人伦大司”。 从《与严宛陵书》和《与朱光禄书》两份信中可以看出, 对于当时儒家礼法废弛的现状, 陆云深表惋惜, 但又力不从心, 只能感叹“思复未远, 庶免悔吝”。纲常五伦是儒家礼仪贯穿的核心, 不管是礼仪发端的“三礼”时代, 还是政治动荡的魏晋时代, 为了维护宗族制度,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这种长幼有序的思想, 都在一种重孝悌兴复仇观念影响下发展成长着, 可见, 长幼有序并没有走出为魏晋士大夫们的视野。

(三) 即位告庙之礼

按照《春秋》之义, 古代帝王改元之时, 必行告庙之礼, 以此告知祖先亡灵。中国封建社会是一姓统治天下的“家天下”国家, 这样, 不管是王储即位还是改朝换代, 即位告庙就是重大的家务事, 而且是头等的大喜事, 除了国军要告知亡灵, 举国上下还要欢庆, 从而在历朝历代的传承中, 形成了告庙之礼。

贺循《与王导书》:代祖武皇帝初成太庙, 时正神既七……刁协案, 元皇后于太庙东阴室中安神主, 不增立一室。[19]1970《答王导书》:愚谓告四祖之庙而行……今虽事不正同。然议可方论。[19]《又答王导书》:古礼及汉氏之初, 皆帝帝异庙, 即位大事, 谒于太祖。……人意以祖宗非一, 且太庙合共, 事与古异, 不得以古礼为断。[19]1970主张一庙异室, 维护皇族大宗, “即位大事, 谒于太祖”, 天子七庙, 以祖为大。贺循的意见最后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七庙之数以昭穆为次的意义很快就显示了出来。

(四) 郊祀祭生之礼

为了适应当时统治的需要, 魏晋时期的郊祀祭生之礼变得更加精致, 告别两汉那种随意性和理想化的典章制度, 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祭祀重要的一环,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郊祀祭生源于天人合一, 而汉末魏晋疆土分崩离析、政权朝立夕改。以三国礼仪制度最完备的曹魏为例, 曹魏郊坛的建立拖了很长时间。文帝曹玉时刑法严峻, 好营宫室, 因此以儒家经学为基础的礼仪不受重视, 黄初、太和年间 (220—233) 都没有建立, 到了青龙 (234—237 ) 中, 名儒高堂隆终于因星孛于大辰上疏:凡帝王徙都立邑, 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 敬恭以奉之……今園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未定, 宗庙之制, 又未如礼……[18]1226于是到明景帝初年, 曹魏终于建立園丘, 开始郊外祭祀。《宋书 • 礼三》记载, “太兴二年三月辛卯, 元帝亲视郊, 当时尚未立北坛, 地祇众神都在南郊。”康帝建元元年 (343) 正月行北郊祭地之礼, 但祭祀日期又有疑议。故太常顾和上表:太始中, 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 古无明文, 或以夏至, 或同用阳复。汉光武正月辛未, 始建北郊……[19]2006顾表认为, 根据周代古礼, 祭地的时间应该是正月。顾和通过东汉光武帝和曹魏正月祭地的故事举证, 说明只有这样, 才合乎周礼。

范宁《答徐邈书》:礼, 郊牲在涤三月, 此谓常祀耳……无本郊不涤牲之礼, 牲为具用, 非吾所闻也, 凡告用制弊, 先儒有明义也。[19]2177以及徐邈的《与范宁书问告定用牲否》[19]2243, 可以看到随礼的现实性, 更加注重各自的实际所需, 这是与当时动荡的社会现状和洒脱的时代气氛密切相关的。

(五) 养子之礼

养子之礼在魏晋时期相当普遍, 例如在汉末三国时期, 曹腾养曹嵩为子, 刘封为刘备养子, 诸葛亮以兄子乔为嗣并立为嫡子, 皇甫谧出后叔父[23]。而在西汉时期, 董仲舒《春秋决事》中就有最早的养子现象的记载, “甲有子乙, 以弃丙, 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24]”。但魏晋之前, 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礼律。就像在范宁《与谢安书》中说道:称无子而养人子者, 自谓同族之亲, 岂施于异姓?今世行之甚众, 是谓逆人伦昭穆之序, 违经典绍继之义也。[19]2178

可见, 范宁认为养子这种行为 “逆人伦昭穆之序, 违经典绍继之义”。然而, 世人心态的转变总是有无法回避的痛处, 魏晋的现实就是这样, 社会的大动荡、大迁徙, 必然导致流离失所, 这就为养子现象的盛行提供了现实缘由。从礼律对养子之礼的排斥到渐渐的接受, 这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中国宗法制度。

摘要:书信格式在魏晋时期的基本定型, 在书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当时玄学、清淡风气的盛行, 并且随着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五礼发展的制度化, 这些都对社会礼仪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礼仪不仅是一种制度, 也是一种实践, 在书信写作中也有所体现。本文将书信和礼仪结合, 从魏晋书信的角度, 研究书信格式所反映的敬让谦卑之礼, 同时分析书信内容体现的居丧除服、长幼有序、即位告庙、郊祀祭生以及养子之礼。

礼仪训练与行为自律实效研究 篇10

一、礼仪教育训练的实施

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内容之一, 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又要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

(一) 做细做实礼仪规范

学校成立了礼仪队, 由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实验班部分学生组成, 他们跟校外的师哥师姐们建立联系, 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余交流实践经验, 在规范自己礼仪规范的同时, 还出席学院的大小活动, 给学生树立礼仪典范。另外还在学生中招募了礼仪志愿者, 要求为全院师生做礼仪榜样, 比如在教师节期间, 志愿者们就在学院教工食堂门口迎送教师, 食堂内为教师送餐、收餐盘、指引入座。学习礼仪之后, 学生自己在学生餐厅做出光盘行动标识, 自己把标识贴在每一张餐桌上;在教室的每个灯的开关处, 学生志愿者们自己制作成漂亮的节能环保卡片, 镶嵌在每一个灯座开关上;在厕所, 你会看到来也冲冲, 去也冲冲的卡通标识, 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礼仪教育, 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二) 丰富课程设置

鉴于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礼仪素质较低的现实, 首先在学院所有系部都增加了公共基础课程《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所有学生都重温我国优秀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文化传统来传承历史、吸其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学习礼仪的基本。学生的自主活动是礼仪训练的目的, 所以礼仪训练离不开活动, 活动也是学生进行礼仪训练的空间, 它是提升学生礼仪思维能力的真实载体, 同样也是礼仪训练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通过日常活动才能践行礼仪规范, 最终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 在完善课程设置的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日常活动课, 日常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 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工作岗位, 以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相统一。

(三) 规范礼仪教育内容与形式

改变以往书本中对礼仪的死板的一些动作讲解, 充实礼仪内容, 发挥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模式。学生的礼仪训练内容从学校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到社交礼仪、职场礼仪, 全面概括了从一个人的仪容与形象礼仪、涉外和餐饮、娱乐礼仪到社交礼仪、沟通与职场礼仪、科技时代礼仪、商务礼仪, 即一个高职生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所需要的礼仪礼节要求, 而对于这些礼仪礼节所要求的具体的站姿、走姿、坐姿、引导、微笑、发型服饰等等则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引导他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角色扮演、游戏、说唱、人体雕塑、歌舞等形式, 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二、礼仪训练教育的结果

经过一定时期礼仪训练, 学生的礼仪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再次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2013级6130301 班、2014 级6140301 班学生, 环境设计专业1140303 班、1140304 班, 市场营销5140401 班、5140501班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取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 的学生认为穿拖鞋进教室既不尊重老师又不文雅;90%的学生能够争取做到礼貌用语、谦和待人;在尊师重教方面, 有95% 的学生选择不论何时何地见到老师时都应上前打招呼;在餐厅打饭时有91% 的学生认为应该说声“谢谢”;在坐人工售票公交车时, 89% 的人主动交钱买票, 有故意逃票经历的占1%;在调查出勤情况中偶尔旷课、迟到的占3%, 从来没有旷课、迟到的85%;“不带食物进教室”的学生占94%, 过马路闯红灯, 选择从未闯过的占12%, 偶尔闯一次的占30%, 经常闯红灯的占8%;同学之间比名牌、比阔气, 盲目追求潮流占9%。礼仪训练前后对比, 结果如下图:

三、礼仪训练教育与行为自律

礼仪训练的比较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能力是与一个人接受礼仪训练的程度息息相关的, 换句话说行为就是礼仪训练的结果。职业教育中通过礼仪训练不仅传承了文明又规范了高职生的行为, 它是基于礼仪知识上的一种“导行”训练;也是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融行”训练, 同样也是达到知行统一的“育行”训练。

(一) “导行”训练

“导”就是用良好的礼仪引导与疏导, “行”是学生的行为, 它是礼仪训练的目的。高职院校的礼仪训练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礼仪知识条条框框的讲解, 而是建立在礼仪知识基础上, 提升学生行为的实效训练与教育, 高职生不同于初高中学生, 他们都已经成年, 对于自己的就业职位与方向都有了自己的判断与决定, 他的行为将部分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在人才招聘会现场, 一个坐没坐相, 站没站相, 走没走相, 没礼貌, 不讲究卫生的应聘者, 无论何时他都不会面试成功的。当一个人处在一个情境中, 他首先是去判断, 根据所处状况和自己的位置去决定自己的行为, 从而才有了遇事后不同的个人行为, 这完全是行为和意识自主性的体现。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礼仪训练, 那么他基本的站、立、走、说话用语、语音语调都能显示出来, 甚至一个人的个人卫生, 衣着服饰都是自我形象素质的体现。当你看到一个人对于长辈或晚辈, 微笑着打招呼, 挥手与人告别, 侧身避让对方, 主动道歉, 谦和礼让等等行为, 你会不自觉的竖起大拇指, 这种端庄的行为, 并不是背着条条框框去做的动作, 它完全是一种在礼仪知识基础上引导自主行为动作的过程, 因此礼仪训练就是一种导行训练。

(二) “融行”训练

学校的礼仪训练不是一种比较细微末节的或表面形式的礼仪训练, 而是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行为训练, 礼仪训练和行为训练是融合的, 因此礼仪训练又是一种“融行”训练。从单一角度上讲, 职业院校的礼仪训练实际就是行为训练, 礼仪就是行为的准则, 行为就是礼仪的反映。总结学校的礼仪训练内容, 从仪容与形象礼仪、涉外和餐饮、娱乐礼仪到社交礼仪、沟通与职场礼仪、科技时代礼仪、商务礼仪, 贯穿始终的原则就是诚信、友善、尊重与秩序, 他们是礼仪训练的基本原则, 也是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1. 诚信

诚信是指诚实不欺, 言行一致, 真实可信。“人无信不立”, 诚信是生命的动力, 是生命的源泉, 千百年来, 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诚信是行为的基础, 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条件。所以一个人首先就要做一个真实守信的人, 之后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如果一个人有了诚信, 他的行为自律也便有了基础, 因此学生的行为自律不论学校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还是社交礼仪、职场礼仪都是从诚信开始的。

2. 友善

“友”的意思是友好, 一个人要表现友好, 这是对他的行为要求;“善”就是心地善良, 心存善意, 这是礼仪基本的心理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外在行为离开了基本的内心要求, 那只能是违心伪善, 而如果只强调内心的善意而淡化外在的行为, 又会产生误解, 所以友善要求是礼仪与行为的统一。换句话说, 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礼仪准则之一, 也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

3. 尊重

是否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礼仪的外在表现, 也反映一个人的礼仪文化修养的程度。在我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中, 经常会见到不尊重他人的事情发生:恶意损坏别人的劳动成果,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任意打断别人的话, 跟对方交流时东张西望, 讲话粗鲁野蛮等等, 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表现。而礼仪就是要求用平和的心态尊重周围的每一个人, 用我们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行动去对待每一个人, 因此尊重是礼仪教育的基础, 行为是尊重的归宿。

4. 秩序

秩序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遵守秩序, 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秘密环境中都要以礼相让, 先人后己。如果大家都不注重礼仪与秩序, 整个社会将会陷于混乱, 也就没有公平公正。而礼仪就是让我们做到礼让与迁就, 遵守公共秩序, 维护社会环境, 因此秩序就是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稳定的行为模式、结构和状态。

(三) “育行”训练

知行统一是礼仪训练的最终目的。“知”就是知识, “行”就是行为实践, 运用所知道的知识去指导行为实践, 就是“知行”, “知”为“行”提供基础, “行”为“知”体现价值。有“知”无“行”, 徒有其表, 无“知”而“行”, 必将大败, 所以先“知”而后“行”, 以“知”指引“行”。礼仪训练就是要求在传授基本的礼仪知识的同时, 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 使学生不论在学习、生活、家庭、社会、职场, 都言行一致, 知行统一。所以礼仪训练自始至终又是一种“育行”训练。

四、结束语

总之, 礼仪训练在教学和实践中承载了提升学生自律行为的载体, 它在增强学生的礼仪素养的同时提升了高职生的自觉行为, 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 为现代高职的教育理论再次添砖加瓦。

摘要:一个人的行为能力是与一个人接受礼仪训练的程度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中通过礼仪训练不仅传承了文明又规范了行为, 它是基于礼仪知识上的一种“导行”训练, 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融行”训练, 同样也是达到知行统一的“育行”训练。

关键词:礼仪训练,导行,融行,育行

参考文献

[1]严薇.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王景平.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2) .

[3]农世山.礼仪教育的实用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上一篇:锅壳锅炉下一篇:生态保护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