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消毒

2024-05-20

清洁消毒(精选九篇)

清洁消毒 篇1

伴随着市场和卫生监管部门对食品饮料产业卫生水平要求的提高, 以及消费者口味的转变, 饮料市场逐渐从不敏感产品例如碳酸饮料, 向敏感型产品例如含乳饮料转型, 从而带来了整个饮料生产工艺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中的驱动力包括:开发新的微生物敏感的饮料需求、含有天然原料饮料的消费需求、不含防腐剂饮料的消费需求、口感外观更好的消费需求、需要长保质期储存环境条件的分布经济学、密集的市场营销驱动扩大范围的方案以及迎合大容量PET瓶的趋势等等。

在这样的条件下, 市场上迎来了新的饮料生产技术——无菌冷灌装 (Cold Aseptic Filling) 。对比之前的饮料生产技术, 无菌冷灌装采用了先进的清洗消毒工艺, 生产流程的控制更为严格, 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微生物的风险, 保障原料和成品的食品安全。

1 无菌冷灌装线技术

1.1 无菌冷灌装工艺

无菌冷灌装的工艺流程大致如下:饮料原材料成批投入调配罐并混匀、糖浆内加水并调至最终浓度、产品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冷却保持无菌。全封闭的无菌灌装一体机在一个干净的正压房中进行, 与包装大厅分开。PET瓶使用无菌空气输送风轨输入无菌区域, 经过严格控制的清洗消毒之后, 在无菌环境下将无菌的产品灌入容器内。同时, PET瓶盖也经过清洗消毒程序, 将灌装好产品的瓶子封盖, 并进入喷码、装箱区域。

1.2 无菌冷灌装线设备构造

一般来说, 无菌冷灌装线通常由以下5部分组成:瓶杀菌机、洗瓶机、填充机、盖杀菌机以及旋盖机。

瓶杀菌机:PET瓶经输送风轨由转接星轮进入到瓶杀菌机区域, 在杀菌区域使用消毒液过氧乙酸或配合以润湿剂以喷淋或灌注方式对瓶子内外部进行彻底消毒杀菌。

洗瓶机:消毒过的PET瓶在洗瓶机内部, 使用无菌水对整个瓶子进行彻底的冲洗, 保证消毒液的残留符合设备供应商和食品工厂的规定, 确保生产饮料的品质安全。

填充机: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处理的无菌料液在此区域, 通过无菌灌装阀进行精确定量灌装, 同时要确保灌装区空气质量能达到百级空间的要求。

盖杀菌机:瓶盖在盖杀菌机经过消毒液过氧乙酸喷淋或浸泡处理后, 使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净, 保证消毒液的残留符合设备供应商和食品工厂的规定, 确保生产饮料的品质安全。

旋盖机:杀菌后的瓶盖通过旋盖头密封于灌装完成的PET瓶上, 保证密封完整, 无渗漏无高盖歪盖现象。

1.3 无菌冷灌装线清洁消毒技术

1.3.1 敏感饮料

由于食品饮料的生产制造过程会在设备中产生如糖、蛋白质、淀粉、脂肪、油脂和油等有机污垢, 如矿物盐、水硬度、植物矿物沉积、啤酒石、饮料石等无机污垢, 以及如醋酸杆菌、脂环酸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污垢, 所以食品饮料行业的加工处理设备需要从生产加工设备表面去除附着着的污垢、从加工设备比如管道系统中去除矿物质沉积, 同时还要防止表面的微生物污染破坏产品质量。

根据以下各种因素, 可以界定饮料对微生物的敏感性程度, 从而判断此种产品能否安全地在不同的饮料生产线上生产:p H、CO2含量、糖含量 (Brix) 、磷酸和氮营养物含量、柠檬油精含量、抗坏血酸含量、防腐剂含量、果汁含量、水果材料供给、糖加工过程、灭菌过程、工厂卫生水平。随着危险性的增加, 饮料生产线的清洗消毒频率和微生物控制风险等级也必须增加。

一些饮料生产商依据饮料的敏感性把产品分为以下4组:

组1:高碳酸化, 高酸软饮料, 例如可口可乐、雪碧;

组2:同类型1, 但具有刺激性, 例如根汁汽水;

组3:敏感的碳酸软饮料, 例如充二氧化碳的果汁;

组4:矿泉水, 功能饮料, 牛奶, 含乳饮料, 茶, 咖啡饮料, 果汁, 例如奶茶、绿茶;

组4 (敏感饮料) 指的是一类与“简易不敏感”饮料相比, 对微生物和味道污染呈现更高敏感型的产品。由于它们呈现以下特性使得它们具有高度微生物变质的危险性:

(1) 较高p H范围;

(2) 含有低或不含二氧化碳, 提供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3) 可使用的营养物非常广泛;

(4) 固有的微生物含量和具备天然原材料的敏感性;

(5) 倾向于不加防腐剂;

(6) 对清洁敏感;

(7) 产生复杂的基于牛奶、果汁、咖啡和茶的污垢;

(8) 处理常常要求热处理, 因而必须去除高温热变性的残留物;

(9) 可能含有固体物质如果肉、谷粒, 这些物质会沉积在管道表面。

1.3.2 无菌冷灌装线的清洗消毒

无菌冷灌装线设计工艺的出发点就是生产更多类型的敏感饮料以迎合市场需求并确保微生物安全, 因为敏感饮料的特性和灭菌的需要使无菌冷灌装设备的污垢更难以去除, 消毒要求更高, 所以无菌冷灌装线的卫生设计和清洗消毒工艺就更为关键, 只有经过设备供应商的测试并验证通过的清洁消毒剂才能够应用在无菌冷灌装线的生产中。

无菌冷灌装线的清洗消毒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和管道内部的清洗消毒。

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对象是直接跟灌装物料接触的PET瓶和起着密封作用的瓶盖, 希悦尔使用拥有专利技术的特殊消毒剂——泰华施牌过氧乙酸对包装材料进行消毒杀菌。过氧乙酸简称PAA, 分子式为CH3COOOH, 因为有羟基基团的存在, 会让微生物结构中的蛋白质、酶和功能基团 (-SH, -NH2) 氧化, 同时高反应活性的羟基基团能够攻击膜脂、DNA和其它必需的细胞组分, 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 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管道内部的清洗消毒又称为CIP, 指生产工厂在不拆除或改变系统操作装置状态的清洗方式。在管道内部的清洗消毒中, 清洗溶液通过喷洗在罐体的表面和在管道内部由泵作循环来接触清洗表面, 并去除污垢、杀灭微生物细胞以达到清洗消毒的目的。无菌冷灌线中希悦尔采用设备供应商许可的复合酸碱来进行CIP, 有别于普通工业酸碱的是, 复合酸碱除了固有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硝酸、磷酸成分外, 还会添加适当比例的鳌合剂或润湿剂, 能够帮助酸碱更好地渗透进入污垢内部和微生物细胞内, 大大增强清洗消毒效果, 保证无菌体系的完整运行。

2 无菌冷灌装线的卫生控制

2.1 饮料微生物污染路径

饮料微生物污染路径分为两种类型: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包括:食品原物料和配料 (包括生产用水) 携带的微生物, 生产设备、使用工器具、包装材料食品接触面等与食品的接触传播, 动物 (虫害) 接触食品传播, 工厂操作员工身体、手部或其他不洁部位与食品的接触传播, 空间环境中微生物沉积在食品上或直接与食品接触传播。间接传播包括:员工手部接触非食品接触面后再碰触食品传播, 机器运行产生的灰尘和水雾, 环境微生物由于不当操作扩散到空气中, 人员活动向空间扩散的微生物, 人流、物流将加工环境外的微生物传播到加工环境中。

2.2 无菌冷灌装线的风险因子

无菌冷灌装生产的风险因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物料的风险因子, 包装材料的风险因子, 介质 (空气、水) 的风险因子, 人员/员工的风险因子, 设备的风险因子, 空间环境的风险因子。

2.3 无菌冷灌装线的卫生控制

一般来说, 原物料初始带菌量大约是1000CFU/m L, 并不是处于一个无菌的状态, 所以在无菌冷灌装之前对产品进行热处理杀菌很有必要。如果在日常质量监测工作中发现原物料初始带菌量超过了超高温灭菌设备或巴氏杀菌设备的设定标准值, 则需要检查原物料供应商的品质, 确保热处理之后的产品能够保证无菌品质。

无菌冷灌装工艺中, 包装材料都是在清洁消毒之后进行灌装和封瓶, 所以任何二次操作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整个卫生控制中, 包装材料要管控初始带菌量, 为了达到OEM的要求 (100000瓶灌装产品中只有1CFU污染) , 瓶子的初始带菌量不能超过40个微生物。同时, 灌装之前, 包装材料必须灭菌, 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灭菌能够达到OEM对细菌孢子的杀灭率5~7log (99.999%~99.99999%) 的要求。

无菌冷灌装的灌装和封盖过程中, 饮料必须防止受到空气传播的污染。对于设备的空间环境, 可以采取基本的卫生措施来保证微生物数量最低, 如安装正压房和封闭的门窗等, 对于设备表面应采用持续性的清洗消毒, 抑制微生物的增生。对于灌装区域, 则要严格控制尘埃粒子、沉降菌及浮游菌的数量, 确保灌装区域达到百级空间。安装的高效过滤器要定期检漏、按时保养维护。

员工的卫生控制要建立良好的清洁消毒意识, 进出工厂、车间, 要遵循品质控制部门的要求, 搞好个人卫生, 避免对产品的二次污染。

无菌冷灌装车间的设备必须按照卫生级别的标准设计, 要求无角落和空洞, 有斜面的平坦地面, 不锈钢表面无划痕、无焊点, 能够方便的进行设备维修、检查, 方便排水, 设备材料与灌装产品和清洁消毒产品兼容。

糟糕的空间卫生环境会导致微生物的滋长, 微生物也会通过员工或者操作水流喷溅的方式进入灌装区域。只有采取良好的卫生操作才能够保证空间环境中的微生物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前提是天花板、地板、墙壁、照明设施、下水道等必须按照能够方便清洁并且不会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原则来设计。

医院清洁消毒规定 篇2

一:清洁工作顺序: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

1: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生办公室,治疗室,休息室)

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污染的地区。如(走廊,检查室)

3:污染区:被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病人卫生间)

二:清洁消毒规定:

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桌子,椅子,床头柜,门把手,水龙头,水池子)

1)日常以清洁为主,当受到污染时严格消毒处理。用有效氯250mg/L擦拭。2)传染病流行期间,用有效氯1000mg/L擦拭消毒。地面的清洁消毒要求;1)日常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时,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2)传染病流行期间:用有效氯1000mg/L浸泡的墩布擦地消毒。抹布,拖把的消毒:

1)擦床抹布(小毛巾),采取一床一巾湿扫法,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备用。

2)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要分色使用,不得混用(病区用白色,办公区用

蓝色,卫生间用粉色)

3)拖把(病区用白色,办公区用蓝色,卫生间用粉色)

●一般病房,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当地面有血渍,分泌物,排泄物时拖把用后用500mg/L消毒液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传染病区,拖把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

肺功能室及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 篇3

肺功能室及其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由于肺功能检查时要求通过呼吸测试管道与患者呼吸道连接,故患者呼出的气体,甚至用力呼吸时的唾沫等可污染呼吸管道及室内其他物品,易于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管道及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非常必要。虽然目前尚无由于肺功能检查而导致明确交叉感染的报道,但其潜在危险不容忽视。部分文献报道雾化吸入装置及肺功能检查中的CO2吸入装置有大肠杆菌及分枝结核菌生长。

目前国外已广泛使用一次性过滤器使患者口腔与肺功能仪测试管道相隔,呼出气体首先经过过滤器,因此可阻隔患者呼出的细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国内尚未普及应用,目前多用一次性或重复使用的接口器连接患者口腔与呼吸道。

肺功能仪消毒:我院使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使用一次性口嘴。需要关注的主要3个部件有细菌过滤器、连接管和口嘴。

正常情況下:①清洗:将45°弯头、筛网传感器、传感器外壳、硅胶管路等拆下后,用10%的醚蛋白酶液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用流动蒸馏水冲洗(最好不用自来水,因其含有杂质)。②消毒:再将其置于2%戊二醛内(加0.3%碳酸氢钠可增强其杀菌消毒作用),浸泡15分钟或更长时间。或用随机附带的Descogen消毒颗粒配成1.5%的液体浸泡15分钟。取出用流动蒸馏水彻底清洗干净(尤其注意筛网传感器应绝对冲洗干净,否则将导致仪器定标不准确)。

高感染患者测试后:①硅胶管与塑料部件的消毒:将45°弯头,传感器外壳,硅胶管路等拆下后,将其置于2%戊二醛加0.3%碳酸氢钠溶液中(增强杀毒效果)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再置于浓度1:25的84消毒液中浸泡10~15分钟(或用1%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取出后晾干。②筛网传感器消毒:取下后置于2%戊二醛加0.3%碳酸氢钠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或取Descogen颗粒配置成浓度为3%的溶液浸泡约60分钟或环氧乙烷熏蒸10~20分钟。③清洗:完成各个消毒步骤后用流动蒸馏水彻底冲洗,尤其是筛网传感器,如果冲洗不干净会导致定标不准确。

肺功能室应备有紫外线灯2700A照射30~60分钟,还可辅以房间密闭下用福尔马林熏蒸、环氧乙烷熏蒸24小时(乳酸熏蒸30分钟亦可)。注意熏蒸后应加强室内通风。

鼻夹的消毒:鼻夹的消毒易于被忽略,不应遗忘。工作人员测试中应带上一次性口罩手套有助于减少呼吸接触传染。

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和维护保养 篇4

1 呼吸机的清洁、消毒

为了减少和避免患者的交叉感染,保证救治的成功率,延长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必须对呼吸机进行严格、规范的清洁和消毒。呼吸机有的部分只需要清洁,不能消毒;有的部分一定要严格进行消毒。呼吸机的消毒部分应先彻底清洗,然后进行消毒。呼吸机的消毒方法有药物浸泡法、气体熏蒸法、高压蒸汽法[1]。消毒时应选用最有效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但又不影响物品的使用寿命,若为硅胶管路消毒,禁止使用含有甲醛或苯的消毒剂,否则会缩短管路的使用寿命。在整个消毒过程中避免物品再次污染。一般同一患者每使用72 h,应将与病人连接的呼吸回路管道拆下消毒,每使用1周拆下湿化器、呼出端过滤器、吸入端过滤器或细菌过滤器进行消毒或高压灭菌,同时更换消毒好备用的部件继续工作;每个病人撤机后,要对呼吸机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

1.1 需要清洁的呼吸机部件

1.1.1 呼吸机表面的清洁

呼吸机外表面包括界面、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压缩泵表面等,应用拧干的清洁软布擦拭(每日1次),污染严重时可用洗必泰或新洁尔灭消毒,但严禁消毒液或水滴入机器内部。

1.1.2 气源过滤网的清洁

气源过滤网包括空气压缩泵、主机侧面和后面散热风扇的过滤网。这些部件在气路的进气端,如不及时清洗或定期更换,过滤网被灰尘堵塞,易引起主机内部温度过高报警以及空压机负载加大,严重时会造成呼吸机停机。清洗时,将过滤网从机器上拆出,用流水冲洗或吸尘器吸净灰尘,干燥后重新安装。压缩泵和主机侧面的过滤网一般48 h清洁1次,主机后散热风扇过滤网一般1个月清洁1次。久不使用的呼吸机视情况而定。

1.1.3 湿化器的清洁

湿化器的电器加热部分和温控传感器探头的金属部分,可用清洁的软湿布擦净,不可用消毒液浸泡,否则会影响传感器的准确性。

1.1.4 呼吸机内部电子元件的清洁

呼吸机内部电子元件的清洁是去湿、除尘。定期用小功率吸尘器或专用吸球除尘,也可用干净的毛刷轻轻扫除,电子元件不能用消毒液浸泡,也不能接触水和油,在雨季或湿度大的天气,每天都要开机运行,以便达到除湿效果。

1.1.5 流量、压力等各种传感器的清洁

流量、压力等各种传感器为呼吸机敏感电子部件,不能用急流水冲洗或消毒液浸泡,以免损坏其性能,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清洁消毒。

1.2 需要消毒的呼吸机部件

1.2.1 气体管路的消毒

气体管路包括螺纹管、Y形接头、集水杯、管路弯头、湿化器等,最常用的是药物浸泡消毒法,此法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金属、橡胶、塑料类物品的消毒。先用清洗剂去除物品上的污物、血迹、痰痂和其他残留物,再将物品浸入配好的消毒液中,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浸泡,消毒时各连接部件都要断开,不能拉或折管道,管腔壁上不能留有气泡,以便充分消毒,浸泡足够时间后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阴凉处晾干装进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1.2.2 呼出端过滤器、吸入端过滤器的消毒

呼出端过滤器、吸入端过滤器(有些呼吸机配有细菌过滤器)接触的是病人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极易受病菌污染,一般建议用高压蒸汽消毒法。该类过滤器内均为过滤纸,禁止用水冲洗、浸泡,不建议用气体熏蒸法,以免增加气流阻力,降低过滤效果。

2 呼吸机的维护保养

为了使呼吸机保持良好的性能,在使用时可及时、安全高效地用于抢救病人,呼吸机应由专人负责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和熟悉呼吸机的结构、性能、参数的意义,熟练各部件的拆装,掌握呼吸机的操作规程、消毒及自检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并做好登记工作。

2.1 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保养

(1)专管员严格按呼吸机清洁、消毒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各种管路、附件消毒后备用,确保呼吸机处于相对洁净状态。

(2)专管员定期检查,及时更换空气过滤网、氧电池、呼出端过滤器、吸入端过滤器、流量传感器、细菌过滤器等易耗部件。每种易耗品均有使用寿命,超期使用将无法保证性能,氧电池通常寿命为6~12个月,呼出端过滤器、吸入端过滤器消毒100次或1年更换等。

(3)定期通电自检,一般每周通电1次,并综合检查其呼吸机功能,检测方法如下:(1)通电自检:将呼吸回路和模拟肺连接,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呼吸机进行自检,自检结束后,呼吸机进入正常工作状态。(2)漏气检测:检查呼吸机气路系统中各管路有无漏气现象。气路系统管路包括供气管路、主机内部管路及与患者连接的回路。通常使用潮气量检测法、压力检测法和耳听手摸法进行检测。(3)报警系统的检测:可模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改变呼吸机的设置参数,调节各种报警的高、低限来实现声光报警。(4)呼吸机检测系统的检测:对呼吸机的氧电池、潮气量或流量、PEEP功能等进行校准。(5)呼吸机附件功能检测:主要检测湿化器、雾化器、空气压缩泵、电源接插件等的功能是否完好。

(4)呼吸机的维护保养要做好四防:防热、防潮、防震、防腐蚀。呼吸机做好清洁、消毒、调试、校准后,挂上标有“清洁备用”字样的标牌,放置在干净、干燥、通风的房间内。

(5)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呼吸机随机带卡,卡的内容包括清洁、消毒及功能检测的日期、结果;做好使用记录,记录更换易耗部件的名称、数量、时间,对维修部件、更换配件、校正等详细备案,以便核查。

2.2 呼吸机使用时的维护保养

(1)清洁备用的呼吸机在使用前将各管路连接好(成人、儿童患者应使用不同类型湿化器、管路),注意集水杯要低于病人的肺,低于湿化器,一般位于病人回路的最低位置,以防病人管路积水,Y形接口连到病人处一定要处于最高位置,防止水气流入病人肺,引起感染,检查湿化器中是否有内衬过滤纸及适量的无菌蒸馏水。

(2)连接电源和气源,开机通过自检,根据病人的血气、胸片、理想公斤体重等综合因素来选择通气方式和设定参数,连接模拟肺,运行5 min,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运行正常连接病人。

(3)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呼吸回路管路或集水杯内无积水,有积水要及时倒掉;保证气源滤水杯内无水,以免水进入阀门造成故障;湿化器要注意检查调温器性能,应每天更换湿化器的内衬过滤纸、湿化液,以减少细菌繁殖,湿化液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以避免液体形成结晶物,影响和损坏湿化器的电热蒸发面。

(4)呼吸机关机时,先关主机电源,再关闭气源。

(5)病人脱机后,对呼吸机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随着呼吸机的普及,对呼吸机的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及维护保养应及时到位,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减少故障率、节约成本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建新,席修明.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周忠喜,向阳.医用治疗设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李鸿雁,张会.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效果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3898.

[4]宛淑兰,阿荣.呼吸机管路及加湿器清洗与消毒[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572-3573.

[5]周秀华.呼吸机使用前安全性能检查和常见故障检修及保养[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11-112.

工作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篇5

工作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1、加强通风:打开窗户,增加自然风的流通,密闭的室内通风最好应用空气过滤净化器,联合紫外线消毒,并保证足够的循环通气量。、2、注意吸收:技术员在直接用手接触接口器、胶管、呼吸阀门或肺量计内表面后应立即洗手;每检查完一个患者后都应洗手。

3、定期清洗、消毒与晾干仪器:重复使用的接口器、鼻夹、呼吸管道、阀门和其他的连接部分应定期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消毒法:可用含氯化学药剂消毒,如用1%强力消毒净浸泡30min;浸泡前应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管道,管道中的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影响消毒效果。由于参与的化学药品有毒,浸泡后必须冲洗干净。仪器、管道和其他连接部分在清洗、消毒或灭菌后应晾干,才可从新拼接起来,并需注意保持干燥。

清洁消毒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笔者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所有经腹和经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360例。将其分为改良组188例和传统组172例。改良组年龄15~75岁, 平均4 8岁;经腹手术6 8例 (3 6.2%) , 腹腔镜手术120例 (63.8%) ;传统组年龄18~73岁, 平均45岁;经腹手术6 2例 (3 6.0%) , 腹腔镜手术1 1 0例 (6 4.0%) 。两组年龄、手术方式相似。

1.2 方法

传统组的脐部消毒方法为用松节油去除脐部污垢, 再用温水去除松节油。改良组方法:首先, 手术前一天上午进行脐窝深度评估, 对窝深、污垢结痂成块及脐窝外口较小者, 在备皮前置一肥皂浆棉球于脐窝内浸泡, 待污垢软化后再清除污垢, 后用温水清洁, 最后用5%聚维酮碘液消毒。对于一般的脐孔只需直接蘸有肥皂浆的棉签清洁脐部污垢, 再用温水清洁, 最后用5%聚维酮碘液消毒。一般手术前均需做两三次的阴道消毒, 每次消毒阴道的同时检查和消毒脐孔一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前一日脐部准备后, 观察脐部皮肤是否发生红肿、疼痛、破溃。红肿指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在清洁后, 颜色明显较清洁前及未清洁部位发红、肿胀。疼痛指在清洁后, 自诉清洁部位有明显刺痛感。破溃指皮肤经脐孔准备后发生脐孔表皮破损、糜烂、渗液。

2 结果

两组手术后均无脐部感染发生。两组的脐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改良组红肿、疼痛、破溃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良后的脐部清洁消毒方法,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较传统方法低。

3 讨论

皮肤具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排泄及感觉等功能。完整的皮肤具有天然屏障作用, 可避免微生物的入侵。当皮肤受损时, 易使其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 引起各种感染。因此, 皮肤的完整性在防止细菌感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方法使用的松节油虽然去污效果好, 但其刺激性强, 气味重, 尤其对脐窝深、污垢结痂成块及脐孔外口较小者, 反复用蘸有松节油的棉签摩擦刺激脐孔, 加之脐孔皮肤娇嫩, 易导致脐孔皮肤出现红肿、破溃、疼痛,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并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笔者曾见过由于患者对松节油过敏, 备皮后立即出现脐部红肿, 直接影响手术进行;甚至有少数患者因松节油的刺激性气味诱发了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改良后的清洁消毒方法中的肥皂浆不仅能有效软化污垢, 利于清洁, 而且使用方便、无异味, 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温水可去除脐部残留的肥皂浆, 以避免可能由于肥皂液与聚维酮碘液接触而产生的不良反应。5%的聚维酮碘液是一种新型、广谱消毒药, 灭菌能力强, 对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且具有刺激性小、稳定性好、有表面活性及吸附能力强的优点, 适用于娇嫩、敏感及污垢存积的脐孔部皮肤消毒。

清洁消毒 篇7

1 方法

最初是将临床使用过的湿化瓶统一回收后浸泡于事先配制的500mg/L有效氯溶液中维持30min左右, 捞出并放置于洁净容器内, 用清水反复冲洗, 再用软毛刷逐一刷洗, 最后用纯水冲洗, 再置于75%酒精中浸泡10min, 捞出后放入50~65℃的干燥箱烘干。最后进入包装区统一包装并储存。现在是采用多酶清洗液 (浓度为1∶270) 代替含氯制剂浸泡10~15min, 其他流程不变。

2 结果

我院自改进工作方法以来, 运行状态良好, 节约了资源, 并相对减轻了劳动强度, 同时, 工作人员也未再出现由含氯制剂引起眼干、刺鼻、头晕的现象。消毒烘干后集中及时密封包装保存, 又大大减少了湿化瓶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保证了湿化瓶的消毒效果, 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对预防交叉感染, 降低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1], 至今没有因为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过去氧气湿化瓶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自行浸泡、消毒, 由于浸泡液每周只更换2次, 加上含氯消毒剂易挥发, 致使浸泡液浓度不稳定或降低, 影响消毒效果;虽然氧气湿化瓶每天都在更换并浸泡消毒, 但干燥不彻底, 有残留水分, 时间长了, 瓶壁上还难免出现水垢, 各科室自行处理涉及人员多、范围广、处理场所不规范;清洗不彻底, 所用的消毒液无专人把关, 既影响消毒效果又可能滋生细菌, 极易引起医疗纠纷。目前国内外研究资料已表明,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等易黏附和寄殖, 因此造成医院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3]。我院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 利用供应室规范的条件, 集中回收和清洗消毒灭菌, 不仅大大减少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而且消毒更加彻底, 消毒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且一用一消毒, 使用时才打开包装, 方便周转供应, 解决了临床储存的不规范行为, 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有效地避免了因氧气湿化瓶消毒不彻底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好评和肯定。由此可见加强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灭菌, 是杜绝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 用多酶清洗液代替含氯制剂浸泡10~15min, 其他流程不变来处理氧气湿化瓶的方法, 值得推广和普及。

摘要:目的:加强氧气湿化瓶的消毒处理效果, 减少由氧气湿化瓶引起医院性感染的发生, 同时保护操作者及使用者。方法:由含氯消毒剂浸泡氧气湿化瓶改为多酶清洗液浸泡, 其他流程不变。结果:通过多酶清洗液浸泡后消毒处理的氧气湿化瓶消毒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 其效果与含氯消毒剂相差无异, 并能减少空气、环境污染和保护操作者及患者。结论:用多酶清洗液代替含氯制剂浸泡10~15min, 其他流程不变来处理氧气化湿化瓶的方法, 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氧气湿化瓶,多酶清洗液,消毒,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惜珍, 林佳玲, 黄丽侬.热气流烘干法用于氧气湿化瓶干燥[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1) :10-12.

[2]刘逸文, 李继平, 黄浩.湿化瓶的消毒及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 2007, 21 (9B) :2366-2367.

清洁消毒 篇8

1 目的

保证实验室环境卫生、整洁, 符合核酸检测工作的要求;有效预防和控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环境造成的感染或污染。

2 适用范围

用于核酸实验室所有区域的清洁、消毒和防污染措施的操作。

3 职责

(1)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和防污染措施的具体执行。 (2) 实验室主管负责该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 具体要求

4.1 对实验室设置的要求

(1) 通往实验室的门要粘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核酸实验室应设置3个独立的工作区域:试剂储存区、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及产物分析区。各区在空间上相互独立, 处于物理分隔状态, 分别设有缓冲区域, 宜采用不同标识区分实验室的3个分区。 (1) 试剂储存区:用于检测试剂、耗材的储存和准备。 (2) 标本制备区:标本的处理, 如标本的储存、开盖、加注等相关操作;内外部质控品的储存与使用[3]。应以防止交叉污染的方式储存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临床样品和材料。 (3) 扩增及产物分析区:扩增试验及检测分析;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的制作与发布。 (2) 清洁的空气应由试剂储存区的室外进入, 通过其缓冲区并排往走廊;由走廊进入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及产物分析区并排到室外;同时标本制备区的气压要大于扩增及产物分析区以形成正压, 使清洁度依次为试剂储存区、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及产物分析区。 (3) 实验用品包括试验材料 (试剂、标本、耗材和辅料等) 、实验器材 (包括容器、配件) 、安全防护用品 (实验服、防护眼镜或面具、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鞋套等) 、实验设备 (加样设备、生物安全柜、扩增检测设备、辅助设备) 办公用品以及清洁用具等。应有相应措施控制各区实验用品的跨区混用, 不同的工作区域应使用不同颜色或有明显区别标志的工作服。

4.2 对人员的要求

(1) 工作人员出入实验室要保持核酸实验室外门及缓冲间内门处于关闭状态。 (2) 工作流向应为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及产物分析检测区, 不得逆向流动。 (3) 非本区工作人员及未授权人员禁止入内 (如设备维修工程师) 。因工作需要, 经实验室主管允许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应工作, 全程应由工作人员陪同并做好个人防护。

4.3 对试验的要求

(1) 每天试验前用清水擦拭台面、物体表面、仪器表面, 启动空调, 开启通风加湿设备换气加湿, 室温应控制在18~27℃, 湿度应控制控制在30%~70%。 (2) 试验中应以防止污染为先决条件: (1) 加样过程必须使用带滤芯加样尖。 (2) 实验室各区域只执行既定的操作。 (3) 试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应及时更换手套。 (4) 随时将试验中产生的医疗垃圾丢弃到医用垃圾桶中。 (5) 如有血液及其他污染物污染物品表面及地面, 立即用纸巾初步清洁, 然后用75%乙醇喷洒于被污染物品表面及地面, 15 min后使用含有效氯2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保持30~60 min后, 再用清水冲洗擦拭。 (6) 仪器设备被血液及其他污染物污染时, 用纸巾初步清洁, 再用含有效氯3000 mg/L的消毒液将布浸湿, 擦拭被污染处, 20 min后使用清水擦拭1遍, 用干布擦干。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对设备及实验室进行清洁。使用75%乙醇喷洒试验区域。用无纺布清洁设备、实验台面、垃圾桶、地面及门窗 (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 , 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可参考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4) 工作结束后各实验区的工作人员应将传染类垃圾 (例如:检毕标本、使用后的内外部质控品) 装入专用医疗垃圾袋, 贴上《高压消毒医疗废物》类标签, 经高压消毒后转移至指定地点移交;将其他医疗废物贴上《普通医疗垃圾》类标签, 转移至指定地点移交。 (5) 实验室宜采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移动式紫外线灯应于60~90 cm处照射所需物品表面, 使用固定式紫外线灯照射实验室室内空间。工作人员每天通过设定的紫外线灯控时开关来达到无人值守时的照射消毒, 并作好记录, 每1000小时更换紫外线灯管。 (6) 各实验区应有单独的清洁工具, 每周应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以上, 严禁混用各实验区清洁工具。 (7) 实验室的温度或湿度超出正常范围, 各岗位工作人员通过空调、电暖设备、加湿器、除湿器等方法对实验室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使其满足试验要求。条件允许时应考虑并评估灰尘、空气质量、光照度、噪声对试验过程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4.4 随程填写实验室环境记录

工作人员应随程填写实验室环境记录, 应能体现并追溯试验过程中环境的变化, 应当优先考虑电子采集环境信息的手段。

4.5 污染识别和处理

(1) 在实验室空间布局或检验程序不合理可产生危害[3], 或不隔离可能影响工作时, 应制定程序防止交叉污染。一旦发现相应的监控指标 (如:阳性率升高等) 发生明显变化时, 实验室应及时寻找污染源, 可以通过回顾性分析、实验室环境评估等方式寻找污染源。在确认污染源后, 应通过消毒、紫外线照射、室内通风等方式处理实验室。同时, 实验室应评估是否需要停止检测活动, 直到污染去除为止, 污染期间的反应性结果需重新评估。 (2) 污染清除的验证:用纯水代替样本完成从开盖、混样、提取纯化和检测等步骤, 观察是否有反应性结果的出现。如有, 则说明实验室仍有污染存在。必须清洁至所有水样本均检测为阴性, 实验室才可重新启用。 (3) 实验室的设备在投入使用、维修或报废之前, 实验室应采取适当措施 (75%乙醇擦拭、紫外线照射) 对设备去污染, 并向厂商维修人员提供适当维修的时间、空间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并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向其说明维修过程中生物安全防护等注意事项。当设备脱离实验室的直接控制时, 实验室应有相应的措施在其重新返回实验室使用之前符合实验室清洁标准, 并予验证。

5 结论

血液的核酸检测应该尽力减少偏倚的干扰, 环境与设备的干扰较常出现, 也相对容易控制, 故加强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对于核酸检测的实验结果的稳定是重要的。

摘要:核酸检测相对之前采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 能有效缩短检测“窗口期”以及检测一些变异和隐匿性肝炎, 最大限度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保证工作环境卫生、整洁, 符合核酸试验要求, 有效预防和控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环境造成的感染或污染, 核酸实验室温湿度控制、清洁消毒及防污染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核酸检测,实验室,温湿度,清洁消毒,防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德文.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10.

[2]严秀娟, 邱昌文, 石庆秋, 等.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估及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 21 (2) :128-129.

清洁消毒 篇9

关键词:皮内试验,小儿,75%酒精,0.9%氯化钠

传统的皮试消毒液为75%酒精, 因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特别是0岁~1岁的小儿, 其皮肤薄嫩, 更易出现假阳性。鉴于此弊端, 为了探讨更有效安全的清洁消毒方法, 我科2011年3月—2011年9月用0.9%氯化钠进行皮内试验前的皮肤清洁, 并与传统的皮肤消毒剂75%酒精相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9月在我科做皮内试验0岁~1岁小儿共672例, 其中0 d~28 d新生儿241例, 28 d~1岁婴儿431例;青霉素皮试400例, 头孢替唑272例;按照皮试前清洁消毒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6例。所用药物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青霉素 (80万U) , 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头孢替唑 (0.5 g) 。所用清洁消毒剂为三伟消毒制剂有限公司生产的75%酒精, 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0.9%氯化钠。并排除以往有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荨麻疹、湿疹等。

1.2 方法

按《基础护理学》[1]248的配制法准确配制皮试液。试验组:用无菌棉签蘸取0.9%氯化钠, 在患儿前臂 (皮试位置处) , 以注射点为中心, 用螺旋动作以中心向外旋转涂擦, 直径>5 cm, 有污物或血迹直至擦拭干净为止, 待干后做皮试, 20 min观察皮试结果。对照组:消毒皮肤选用75%酒精, 方法同上。

1.3 结果判断

判断皮试结果的标准:按《基础护理学》[1]的皮内试验判断结果, 皮试操作、结果判断分别由专人进行。

判断有无感染的标准:针眼处有无红、痒、渗出。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注:2组阳性率比较χ2=28.16, P<0.01。

3 讨论

现在80%的患儿需做皮试, 由于小儿皮肤薄嫩, 受刺激即可皮肤发红, 影响皮试判断结果, 使假阳性率增高。若做对照, 即使对照阳性家长也存在疑虑, 另一方面重新再次皮试给患儿带来痛苦, 家长不忍心也不愿意接受;另一方面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工作时间, 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现在的医疗环境不佳, 医护人员更担心医疗纠纷的发生, 往往出于自我保护签上阳性字样, 从而造成了临床用药的局限性。因此, 选择一种无刺激性的皮肤清洁消毒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科书[2]中规定, 皮试前应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 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 其对小儿皮肤的刺激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判断。皮内试验的消毒剂, 应具备作用迅速、无刺激、无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无色、用法简单等特点, 目前已有的化学消毒剂中, 尚无一种完全符合教科书上的上述条件[3]。见表2。

应用0.9%氯化钠336例患儿皮试前皮肤清洁结果显示, 皮试结果准确, 感染率为零。0.9%氯化钠虽然为清洁剂, 但能清除皮肤表面污垢和尘埃, 达到清洁皮肤的作用, 避免了使用75%酒精消毒引起的假阳性率增高, 需要做对照试验, 避免了不消毒直接皮试带来的家长不理解等潜在纠纷隐患。

我科采用0.9%氯化钠作为小儿皮试前的皮肤清洁剂, 未出现1例因皮试出现的注射部位感染, 而且较75%酒精假阳性率降低,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降低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而且在皮试结果阴性后使用相应的抗生素也无1例出现过敏反应。说明用0.9%氯化钠代替75%酒精皮试结果准确, 无感染, 假阳性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4-426.

上一篇:善念下一篇:绿色建筑中的低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