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中的低碳设计

2024-05-20

绿色建筑中的低碳设计(精选七篇)

绿色建筑中的低碳设计 篇1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

低碳建筑设计就是把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调整建筑耗能比例结构, 降低对矿物燃料的消耗量和依赖性, 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的目的, 营建低能耗高舒适性的健康环境。现有建筑设计虽然已经融入了部分节能技术, 利用太阳能, 使用外墙保温等, 并完成了部分节能指标, 但是还没达到低碳建筑设计。低碳建筑设计与现有的建筑设计相比, 主要是引入了低碳设计理念对现有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整合, 综合设计,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顺应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1 低碳节能建筑的优势

一般而言, 节能建筑是指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 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同一般建筑相比, 低碳节能建筑有以下4个优势:

(1) 低碳节能建筑能耗显著降低。据统计, 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消耗50%的能源, 并产生34%的环境污染物。节能建筑则大大减少了能耗, 和既有建筑相比, 它的耗能可降低70%~80%, 在丹麦、瑞士、瑞典等国家, 甚至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理念。

(2) 低碳节能建筑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一般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 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 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千城一面, 而节能建筑强调的是突出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 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气候条件, 这样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 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建筑美学。节能建筑向大自然的索取最小, 这样的建筑, 让人在体验新建筑美感的同时, 能更好地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

(3) 低碳节能建筑可适四季之景。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 封闭的室内环境往往对健康不利, 而节能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 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 建筑如小鸟的羽毛, 可根据季节的变化换羽。

(4) 节能建筑环保理念贯穿始终。传统建筑多是在建造过程或使用过程中, 考虑到环境问题, 而节能建筑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使用, 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 节能、环保理念贯彻始终, 强调建筑要对全人类、对地球负责。

2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应遵循现代开放、端庄朴实、简洁流畅、动态亲民的建筑形象, 从选址到格局, 从朝向到风向, 从平面到外向, 从间距到界面, 从单体到群体, 都要采集天然能源, 以利节能;注重空间的阳光感、流动感与体量感;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对比以及建筑设计中各类节能、环保低碳建筑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应做到:

(1) 引入“低碳节能”观念, 掌握节能技术, 树立节能意识。积极利用低能耗资源和自然资源, 是搞好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关键。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应以“低碳、节能、技术”为发展模式,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关注建筑节能、环境特征的表现和技术的运用, 使之融入建筑设计中, 产生建筑形象。因此, 设计在尊重自然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的同盹还要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角度考虑建筑功能与生态环境稳定性和持久性。

(2)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特点应符合整体设计与多元共融。结合当地文化内涵, 发掘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 开发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和技术, 整合并完善建筑功能, 以满足使用者对适宜的、高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提升整个设计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质, 力求科学化、逻辑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设计, 使整体功能适应各种功能性质的使用要求。“建筑当随时代”, 倡导低碳节能建筑设计, 是我们在建筑创作中应该明确的主导思想。

3 被动式采暖设计

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热舒适环境是住宅设计首要任务, 而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正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热舒适环境。我们知道, 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客观因素有四个, 即:空气温度、壁面平均辐射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显然, 这四个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太阳辐射有关。因此, 合理利用太阳能是创造热舒适环境的主要途径, 同时对于节约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 保护环境, 改善人类生存空间,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 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 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 使其在冬季能集取、保持、贮存、分布太阳能, 从而解决建筑物的采暖问题;同时在夏季又能遮蔽太阳辐射, 散逸室内热量, 从而使建筑物降温。它的最简单原理就是阳光穿过建筑物的南向玻璃进入室内, 经密实材料如砖、土坯、混凝土和水等吸收太阳能而转化为热量并对其加以充分合理地利用, 从而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为此, 一个成功的太阳能建筑设计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绝热效果良好;

(2) 南向要设有足够数量的集热表面, 最大限度地争取太阳能源;

(3) 室内布置尽可能多的贮热体, 能够尽可能多地贮存热量;

(4) 要主次分明:主要采暖房间紧靠集热表面和贮热体布置, 而将次要的、非采暖房间布置在它们的北面和东西两侧;

(5) 要通过环境绿化、遮阳、通风等措施处理好建筑物的夏季降温。

4 遮阳设计

日照带给建筑物内部的温热环境以及冷暖气负荷的影响非常之大。冬季房屋承载着获取阳光的功能, 而夏季, 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室内, 是造成房间过热、空调能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伴随着隔热、密封化、房屋内部能量消耗的增加、冷气使用的增多, 适当的遮阳功能显得比以往越发重要了。对于写字楼等内部发热量很大的建筑物, 由丁二冷气的使用频率高于暖气, 遮阳功能被作为全年重点。遮阳设计时应满足几点要求:主要防止夏季阳光的直射, 并尽量避免散热辐射的影响。其次要有利于窗口的通风、采光和防雨。同时要注意不阻挡从窗口向外眺望的视野以及与建筑造型处理的协调, 并力求构造简单, 经济耐久。

遮阳设施在夏季遮阳降温的同时, 将影响建筑自然通风的潜力, 对于需要通风的潮湿地区而言, 必须注意遮阳设施的使用不能影响自然通风的应用效果。寒冷地区采用的遮阳设施、其“遮阳”功能的发挥只在短暂的温度较高的夏季, 因此这些地区使用的设施必须考虑冬季保暖问题。而对于广大的长江流域地区而言, 夏热冬冷带来了四季分明的气候, 也带来了冬夏季太阳得热控制的矛盾, 冬夏兼顾是这个地区遮阳设施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 寒冷地区以冬季采暖为主, 因此, 遮阳设施的使用以保护室内私密性和保暖为主, 因此建议以内遮阳为主;炎热地区以夏季隔热为主, 除了保护室内私密性的目的外, 阻挡太阳辐射是主要目的, 因此在遮阳设施的设计选择上建议以外遮阳为主, 配备一定的内遮阳设施达到保护隐私和隔热的双重目的。

5 结束语

诸大建:“绿色学者”的低碳情怀 篇2

诸大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公共服务与合作治理等。兼任联合国全球绿色新政咨询专家、瑞士达沃斯《世界资源论坛》国际专家委员会专家、建设部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低碳经济是“低碳”+“经济”的共同体。不能有低碳没经济,也不能有经济没低碳

从地学、科学史,到发展理论,再到绿色研究,诸大建总是敏锐地关注到每个领域的创新变革。今天,低碳经济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着迷于绿色研究的他再次把握住了时代变革的节奏,他说:“做学问,就是要读世界书,知

中国事,说自己话。”

从技术主义转向绿色学者

新沪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您研究过地学、科学史、发展理论,绿色发展是在什么时候进入您的视野?

诸大建:1995年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访问,在访学中发现了这座城市的新东西——“可持续发展”。从那时起,绿色发展的概念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在那之前,我还是一个技术至上主义者,认为只要科学技术发展了,国家一定繁荣富强。1992年联合国召开里约会议,通过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当时中国表态也要搞可持续发展。回国以后,我就开始转向了绿色发展研究,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并参与了上海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新沪商:从2007年开始,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理论的主流思潮,您的关注点是什么?

诸大建:做学者我有三句话:“读世界书,知中国事,说自己话。”读世界书是你的参考系在世界范围内,是“上天”;知中国事是了解中国国情,是“入地”;两者结合以后就是说自己话,是“中间开花”。现在我关注的是“绿色管理”,就是怎么设计政策,说适合中国去做的话,倡导中国低碳发展的理念。

低碳经济关键要提供服务

新沪商: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联合颁发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这一年被称作低碳经济革命唱响元年。今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会议,又将从政治上确立低碳经济革命的地位。从2007到2009年,低碳革命的思想已经盛行三年,但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着低碳经济革命如何实现等现实的问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诸大建:我想从思想、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谈实现低碳经济。首先是思想上的变革,“碳生产率”的提出是核心。

过去关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即一个劳动力产出多少经济效益,但并不关心消耗了多少能源、给环境带来了多少负担。但是今天,“碳生产率”关注的是能源的产出效率。碳生产率的分子是GDP,是经济产出;分母是碳排放量,是产出消耗的能源。所以,碳生产率衡量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GDP产出水平”。这意味着,低碳经济有两个目标,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碳生产率就是在增加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的同时,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所以低碳经济是“低碳”+“经济”的共同体,不能有低碳没经济,也不能有经济没低碳。

新沪商:如何提高碳生产率,在能源消耗降低的同时提高经济产出?

诸大建:我认为,关键是提供服务,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更多地提供服务,而不是产品。

打个比方,我们要把一个鸡蛋煮熟,原先要把一锅水烧开。煮熟鸡蛋实际只需要10份的能耗,但是我们为了把一锅水烧开,却花了100份的能耗。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熟鸡蛋,而不是为了获得一锅开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要自己去烧水煮鸡蛋,就能获得这个熟鸡蛋的服务?再比方说,在国外洗衣机不是每家都有的,但有很多洗衣房,你自己不必买洗衣机,就可以到洗衣房把衣服洗干净。

新沪商:可见服务、效用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拥有多少物品。

诸大建:是的。低碳经济更应该关注服务,而不是物品生产。一直以来,我们习惯把刺激经济都花在产品上,这都是花在了分母里。其实,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是提高服务水平,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拥有物品。所以提高碳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服务价值。以后对于企业来说,更多不是卖产品,而是卖服务。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不是购买物品,只需要够买服务。“不求拥有,但求所用”,这是一个很先进的理念,生活的满足感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你得到的服务多少,得到的优质服务越多,你的满足感就越强。

新沪商:实现低碳经济革命,在技术层面上您有什么新的看法?

诸大建:《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又写了一本书《世界又热又挤又平》,书中最精彩的观点是“能源互联网”。历史上,高速公路互联网引发了工业革命,信息互联网带领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如果能源互联网能实现,那将引领人类进入低碳时代。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希望能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但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还做不到上网。比如,太阳能虽然发了电却不能上网,不能广泛为大众所用。如果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都能“一网打通”,想什么时候需要就能什么时候使用,低碳经济革命就成功了。

新沪商:现在“能源互联网”的构想实现到什么程度?

诸大建:目前,德国人已经在研制能源互联网,虽然投入很大,研制成功还需要一定时间,但一旦投入使用,将极大地降低化石能源的能耗,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现实利用,这一领先技术的实现,对世界低碳经济推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制度设计比科技更重要

新沪商: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说过,变革的发生,要在思想、物质和制度三个层面上。刚才谈到在思想、技术上的变革,您对制度上的变革有什么看法?

诸大建:以前我是一个科技至上主义者,但现在我意识到,推动一个变革,制度设计往往比科技更重要。要发展低碳经济,要推广低碳能源的使用,靠伦理道德是没用的,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

举个简单的例子,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价格成正比,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劳动力价格也上涨。那么,要提高碳生产率就要提高碳的价格。一种能源稀缺了,你把价格提高了,使用就下降了,碳消耗就下降了。今后政府就是要考虑怎么在制度层面上设计,来提高传统能源的价格,让人们转变使用对象。当我们说低碳经济时,如果说得再漂亮,但是对传统能源的使用还在补贴,那实际上是言行上南辕北辙,离开低碳的目标越来越远。政府要做第一推动力,要大幅度做制度设计的工作,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

新沪商:一说到提价,大家都很敏感。比如最近汽油提价,连带出租车费上涨,已经听到不少人抱怨。再如提高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说提高价格时,是否还要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

诸大建:是的。所以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制定两种政策,而不是一种。提高价格的政策是解决效率问题,但是在解决公平问题时候要有补贴政策。比如把提高价格之后转移支付去补贴解决公平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要么拼命叫涨价忘了补贴,要么拼命维护穷人忘了涨价。当我们认为不能涨价的时候往往帮助的是富人而不是穷人,因为廉价的东西富人使用得更多。所以我认为说涨价的同时要加强转移支付,这都是制度设计中要考虑的。

新沪商: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变革上,您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诸大建: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碳交易和碳税。碳交易由欧盟发起,现在发达国家都有碳总量的减排指标,它们通过CDM机制(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在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指标实现减排,减排的成本低于在他们国内的减排。但是这些指标并没有算在中国的减排指标里,而是算在他们的指标里。

目前,中国在碳排放的总量上尚未得到限制,可是一旦开始限制,我们再也不能以低廉的价格向发达国家出售碳指标。但如果等到中国要和国际社会进行碳交易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设立碳交易机制,那就太迟了。所以中国现在开始了地方性的碳交易试验,比如上海的能源交易所。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宾客,会增加很多碳排放,能不能尝试搞一个国内的碳交易,通过能源交易所把世博会的排碳量买下来?地方性的交易可以先实行,不要等国际上通行的时候中国又措手不及。

另外,最近国内对开征碳税的看法很多。欧盟在内部已经搞了碳税。而美国要搞碳关税,对别国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一旦实施,对中国的出口必然有重大的影响。与其让人扼住喉咙,不如先对自己进行改革。在国内征收碳税是早晚的事。总体上说,碳税能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短期看可能部分企业受到影响,但是长久来看没有什么损失。我们一方面对外要争取发展的时间,一方面对内要加紧改革,所以制度设计上的变革显得很紧迫。

绿色中国

未来发展的3.0版本

新沪商: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上存在“三国演义”。即美国为首的A模式,欧日为首的B模式,还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未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减排模式?

诸大建:在世界环境运动大师莱斯特·布朗的《B模式》一书中提到,A模式是美国为首的高投入高排放模式。B模式是要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是以德国为首的欧日国家,即目标是在2020年控制气候变暖不超过2摄氏度,到了2050年比1990年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年排放下降到2吨二氧化碳。但是发达国家同时也要求,在21世纪发展中国家也要遵循B模式发展。但B模式对中国并不合适。

举几个数据:美国现在年人均碳排放是20吨,而2050年的目标是年人均2吨,美国要减少90%,是全世界减排的最大户。现在欧洲和日本年人均碳排放10吨,要减少80%。发达国家目前是奢侈性排放,必须走B模式,实现绝对减排。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还有很长一段高速发展期。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已经达到了年人均5吨的碳排放量,按照2050年年人均2吨的排放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没达到拐点,碳排放还没达到峰值就要开始往下减,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中国是生存性排放,经济要快速发展,碳排放还在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不能过快,应该比完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上升的幅度减小。不接受强制性的减排目标,相对减排,以碳强度、提高碳生产率来衡量,这就是中国发展的C模式。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强调发展,但是不能再发展到A模式的老路上去,但是又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所以发达国家不能用B模式来套用我们,要求我们走一样的路。

新沪商:从数据上看,即使中国走C模式也是非常艰巨的。

诸大建:是的。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年人均排放8吨左右,但是现在已经是人均5吨了,只有10年的时间,而且未来十年的经济还会高速发展。所以中国从思想、技术、制度上应对低碳革命的挑战很大。我总结了一句话,新中国走过60年,从建国到1979年是中国发展的1.0版,那是政治的中国。从1979年到今天,是2.0版,是经济的中国。未来30年,是3.0版,是绿色的中国。到2049年要实现3.0版的绿色中国,发展模式必须发生变化,原来是没有约束的发展,现在是有约束的发展了。

低碳经济

将改变人类幸福观

新沪商:在约束中发展,是不是意味着,在未来中国人还没开始幸福,就已经幸福不起来了?

诸大建:这就要讨论什么是幸福,理解幸福感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先看一个曲线图(表1)。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一、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二、GDP,三、能耗或碳排放量。原来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这三条曲线总是一起上升的,即GDP增加,生活满意度就上升,能源消耗也扩大。但是新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却认为,这三者之间不是必然的正比关系,而是可以脱钩的。

也就是说,用较少的能源可以获得GDP的增长,这叫“GDP与能源消耗脱钩”。还有一个是“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与GDP脱钩”。刚开始GDP低的时候,要让GDP上升。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到2万美元时,已经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超过2万美元之后,GDP和生活满意度这两条曲线就不再同步上升。就像有些富人已经很富有了,是不是钱越多就越幸福?不是的。事实证明,这条幸福曲线已经开始拐下来,这表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后,幸福感与GDP是可以脱钩的。这是绿色经济学的幸福理论。当然,对中国来说大部分地区还在“门槛”之内,但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幸福门槛”已经逼近,并不是GDP继续增长,经济规模无限扩大,能源无节制消耗下去,人们就越感到幸福。

新沪商:您从数据研究的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那么生态经济学家又如何从观念上,去引导普通人理解什么是幸福?

诸大建:生态经济学考虑的是,如何在一定生态容量之内发展经济,让人们获得最大的幸福。在古典经济学里,边沁的幸福理论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生态规模是一定的,经济的规模不会超过生态,所以在经济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口数目一定,去达到个别人幸福感的最大化。另外一种是,对每个人来说追求适度的幸福感,去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满足。最大多数人、一定程度的幸福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少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不可取的。

新沪商:这意味着,当人们重新理解幸福时,是以一定生态规模为前提的,倡导适度消费,而不是无限扩大欲望,那才是幸福。

诸大建:是的。我们一方面倡导老百姓节能减排、适度消费、过低碳生活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给予老百姓有效方便的服务。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既要舒适又要低消耗。绿色发展不是过苦日子,而是过舒适方便、适度消费的日子。我们强调,“门槛”前的增长是很重要,但是增长不是永远下去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到了一定拐点之后,就要从增长走向发展。未来中国的3.0版,要更多关注绿色发展。

新沪商:您谈了很多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战略规划,在您参与的政策设计中,又是如何落实这些构想?

诸大建:学术总是超前于现实,但政策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考虑很多现实情况。好像我现在站在这里,中间有一条河,目标在对岸。河一定要过,但是过河的步骤要一步步走。

举个例子,上海现在是逐渐从增长转换到发展,用碳生产率来调整产业结构的阶段。比如我计算出上海当前工业中碳生产率的平均值。根据这个平均值,对低于它的企业淘汰,在平均值附近的扶持一把,对高于平均值的企业大力引进。这样三年一换血,经过几个三年,就可以逐渐把高碳企业换掉。这样不就一步步过了河到了彼岸?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阶段性的目标,能上天又能入地,我想这才是一个既有人文情怀,又能脚踏实地的经济学家。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理念 篇3

1 建筑节能中的“碳”理念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效,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图1、图2低碳建筑) 。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 几乎占到了50%, 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2 高层建筑的特点与低碳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高层建筑体形庞大, 容积率过高, 相邻建筑互相遮挡, 不通透, 形成大面积阴影区, 从而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市中心人口膨胀、交通拥挤。除此之外, 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 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 而往往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 造成高能耗、低效益, 影响建筑使用效率, 浪费巨大。所以, 高层建筑的低碳节能设计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3 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

(1)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 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 世纪70 年代末的10%, 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 使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急需改良建筑设计来改善这一状态。

(2) 高耗能建筑比例大, 加剧能源危机。目前, 我国已建房屋有400 亿平方米以上, 属于高耗能建筑, 总量庞大, 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 仅到2000年末, 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 亿吨标准煤, 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 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达到了25%。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 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 亟待改善。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 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 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 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 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4.5 倍, 外窗为2~3 倍, 屋面为3~6 倍, 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 倍。现在, 我国的采暖耗能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因此, 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 倍以上, 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对于美国而言, 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 我国却没有那样强有力的能源后盾支持, 在这样的国情下, 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4 低碳设计理念应用于高层建筑设计的策略分析

4.1 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 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 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 合理地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 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 因此, 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不同朝向、不同季节, 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 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 由于太阳高度角低, 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 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 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 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 在满足采光条件下, 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 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 减少热损失, 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4.2 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 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 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 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 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 为了减轻荷载, 达到保温、隔热要求, 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 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黏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黏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 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 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 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 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 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 保温层设在外侧更好些。

(2) 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 (舒乐板、PG 板) , 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 多则上百年, 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 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装修, 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 复合墙体由于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 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 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 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 因此, 应引起设计者重视, 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另外, 高层建筑外围护墙体耗能较大, 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 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 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造成圆塔形, 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好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楼都是圆型或椭圆形, 我们知道, 相同的面积, 圆的周长最短, 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 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 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 也不宜复杂。

(3)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在冬季, 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 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 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 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 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以及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王上飞.高层建筑与节能技术设计分析[J].科技资讯, 2008 (30) .

绿色建筑中的低碳设计 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给人居环境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 人们也面临着能源危机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 低碳绿色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低碳绿色在建筑设计的实际运用也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所谓的低碳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已经成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规划者们也试图从“低碳环保, 绿色节能”的原则入手, 紧抓建筑室内环境健康环保;从建筑方案设计到竣工形成资源的高效利用率;采用适宜低成本的适宜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新型的技术。力图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绿色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2 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标准

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 (1) 要满足低碳绿色的要求, 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节能是指利用多种方式减少建筑区建造和运行期间的能源消耗以及CO2排放量;节地是指合理规划使用土地,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节水是指制定节水方案和采用一定的节水措施,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再生水的利用;节材是指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 (能) 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环境保护是指要尊重自然, 维护生态平衡, 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2) 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 简单的说就是合理利用当前生产力的发展, 保证在之后修建以及使用中能够让人们灵活使用。 (3) 要满足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标准, 建筑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 在人们感受建筑低碳绿色的概念的同时, 还要感受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地方文化, 体会到健康舒适、接近自然的美好生活。

3 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3.1 生态优先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城市发展的根本, 生态优先原则是在低碳绿色的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 正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追求, 通过摈弃当前城市发展的快速化节奏和粗放式模式, 找到一条人与自然, 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使人们培养出健康的生活理念。除此以外, 建筑规划设计中, 有限考虑生态因素, 包括土地、植被、河流等生态要素, 充分利用生态的观念来协调居住区规划中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3.2 系统关联原则

充分考虑到建筑以及建筑周边是一个整体系统。建筑物是一个与周边环境紧密联系的开放性结构, 从全面综合、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全区的开发利用方向与规划布局, 建筑形态与道路系统、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和防灾系统等等都是具有复杂紧密的联系, 道路系统要考虑方便了人类出行;景观系统要考虑山河湖海、花鸟草木以及人文景观等;公共空间则包括医院, 学校, 商店等。建筑设计需要寻求各系统间的平衡, 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低碳绿色的城市建筑。

3.3 技术融合和创新原则

所谓的技术融合主要是指传统技术, 外国技术和高技术。传统技术是指对于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 信息技术、节能技术与形态设计、生态设计的紧密结合是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形式, 不仅立足于当前的创新形式, 还要在传统设计方法上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合理的继承和发扬过去的生态技术。外国技术是指不仅要引入国外设计公司, 还要善于运用别人的技术方法路线, 不可盲目套用, 只有立足于各个地区的现实情况和特征, 才能做到技术融合和地区特征相结合, 找到适合自己特色的建设模式。高技术是指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 风能, 增加智能化技术投入, 引入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3.4 人文和文化延续原则

人文的需求是指从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出发, 使人们生活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 形成良好的人居交往氛围。正如马克思马克思认为人类的需求层次一共包括三方面, 即发展、生存和享受。因此在建筑设计中, 低碳绿色也要符合以人为本。同时文化延续如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建筑文化形态, 四合院、筒子楼等, 往往能在建筑形态、街区肌理、景观环境中体现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地域美学艺术特色, 或者在空间和秩序的塑造中隐含城市的社会文化属性。

4 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4.1 主体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主体朝向, 气候条件和主体构型三个方面, 主体朝向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采光程度和自然通风度为原则, 尽量选择光源充足, 通风流畅的方向可利用专门的软件进行选择建筑物的朝向;气候条件也要合理的利用起来已达到节能的优势;主体构型方面既要满足低碳绿色, 同时还要注重美观性。

4.2 结构优化设计

建筑设计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以节材为原则, 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可再利用和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材料;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降低建筑能耗;合理选择建筑能源供应方案, 优化各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可以在采用钢管混凝土钢制框架结构, 让混凝土的抗压性以及钢材的抗拉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样不仅节约成本, 还可以减少浪费。

4.3 遮阳设计

对于一些建筑, 空间的南向、西向的外窗应采用外遮阳措施。西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除此以外要注意外窗遮阳所用的材料优化的问题。如挑沿、遮阳罩、遮阳板 (隔热效果明显) 以及遮阳设施所用的卷帘、内百叶、外百叶、反射窗帘等等。

4.4 日照和采光

建筑的日照和采光房间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政策, 就城市居住区而言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规定每套住区必须有一个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要求建筑设计时, 应进行窗地面积比计算;窗地面积比比较小时房间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1%。设置遮阳措施的同时, 有日照要求的房间应满足日照标准。合理的利用太阳光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照明系统的电能消耗,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5 自然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风, 类比于自然光的利用, 自然风对于建筑设计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改善空气流通, 不断为室内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 还可以传输热量, 尤其是夏季。在设计时, 主要房间应该采用南低北高的设计原则, 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有利于夏季自然风的流通。与自然通风紧密联系的就是窗户的位置, 避免单侧通风, 开窗位置宜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少、室外空气污染小的地方。

5 总结

将低碳绿色概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有益尝试,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按照一定的设计标准来执行, 如:满足低碳绿色的要求, 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标准。同时也要有具有一定的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系统关联原则;技术融合和创新原则;人文和文化延续原则。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将低碳绿色的概念运用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去, 包括主体节能设计, 结构优化设计, 遮阳设计, 日照和采光, 自然通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低碳概念进一步推广到更多的建筑行业当中, 更加为人们的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喻贵兵.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运用[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10:18.

[2]羊轶驹.绿色医院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 2014.

[3]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4.

[4]齐念一.低碳概念在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D].北方工业大学, 2011.

数字化技术的低碳建筑设计方法观察 篇5

1、数字化技术对于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主要作用

在建筑设计方法中采用低碳理念是时代进步发展的表现。而通过在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让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 更加理性地看待建筑设计时所涉及到的诸多要素。并且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可以使得建筑创造在前期的设计阶段更具理性观念, 有利于开展在建筑设计中对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的思考。

另外, 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法阶段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利用程度是不尽相同的。在现今所采用额建筑设计方法中, 一般会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地形以及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一个虚拟化的调研活动, 通过网上的模拟活动, 使得建筑中声、光、热等环境要素对于建筑设计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一目了然。[2]并且通过构建相关的数学模型, 使得建筑的相关平面、立体的剖面图清楚形象地被人们所了解, 根据这些数学模型, 使得建筑创作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效沟通, 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 协同运作。因此, 可以说,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数字化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构建一个数字模型以及虚拟的模拟库, 对于建筑设计以及建造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

2、低碳建筑设计中所用到的装配体系

一般来说, 在低碳建筑中所采用到的装配体系一般都是对于低碳材料的使用。但是, 究其根本, 低碳建筑在进行装配体系设置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结构的合理化。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之后, 使得建筑设计时的一些方案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可以进行有效的模拟, 在虚拟的模型中查看建筑设计是否合理。[3]因而,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 需要对装配体系进行积极的虚拟模型库建立, 并在日常的设计过程中, 对于这些数据库进行积累, 从而使得虚拟的模型库的搭建更加顺利以及搭建的效率更高。另外, 这些库经过实践的检验以及和厂家的积极沟通之后, 低碳建筑中所使用到的各种装配构件也会更具可靠性以及发展更为成熟。

另外, 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时, 也要注意其低碳材料的使用。由于低碳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建筑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低碳材料。因而, 在进行建造的时候, 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积极的选择, 不仅需要对建筑中的主体材料进行选择, 同时也需要对建筑中支护结构所使用到的材料进行选择吗, 使其符合低碳建筑的建造要求。一般来说, 低碳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 自然材料;其次, 低污染材料;再次, 再生建材;最后, 循环利用材料。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低碳材料的选择中, 可以对材料所具有的环保特征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热工参数、构造特征等都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信息, 才能使得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方案中提到的相关能耗问题进行充分的把握。[4]一般来说, 在进行虚拟材料库的建立时, 会采用Design Builder, 将虚拟材料库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积累。该软件的主要优点就是对于建筑中能耗的损耗可以进行详细的计算, 且对于复杂的数据, 减少其数据输入的主要过程。

3、建筑中太阳能辐射的利用问题

在低碳建筑中, 十分注重太阳能辐射的利用问题, 因此, 很多的低碳建筑不仅在屋顶上设置了太阳能的光伏板, 且在进行建筑外形设计的时候, 对于太阳能辐射的作用也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因此, 在很多的低碳建筑中, 都有一个“坡度屋顶”, 这个屋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对于太阳能辐射的利用达到最佳。但是, 很多时候, 屋顶所设置的坡度都不是最佳的, 因为, 在对屋顶进行坡度设置的时候, 一般是根据设计师的经验以及专业技能进行的, 因此, 在设置的时候, 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偏差。[5]但是, 现今已经出现了可以对屋顶的坡度进行精确计算的数字化技术, 即Ecotect。利用该数字技术可以对屋顶的坡度进行精确的计算, 使得建筑中最佳的遮阳角度的确定。

结语:

在低碳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工程。但是, 如上文所述,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 通过应用各种数字化技术, 构建数据库, 可以使得低碳建筑的设计更加合理方便, 并且, 对于低碳建筑的功能以及效用进行最大化发挥。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设计师在进行低碳建筑的设计时, 不仅需要对低碳建筑设计的相关流程进行完整的设计, 还需要在掌握相关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 对于建筑设计的前期活动做一个充足的准备。在低碳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其最主要的是, 控制碳的排放量, 因而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 对于建筑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的监测, 并使得建筑的碳排放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之内, 符合低碳建筑的设计要求。

摘要:由于现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额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低碳建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并且, 在此基础上, 我国的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现今数字化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并且对于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低碳建筑,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高路.未来建筑师的两只手:数字化技术+低碳理念——以北京万通新新家园联排别墅建筑设计为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 01:85-97.

[2]姚刚, 张宏.新科学观下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简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1, 02:124-125.

[3]魏守文.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简析[J].民营科技, 2011, 10:346.

[4]赵明珠.关于低碳式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的分析[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04:20.

浅析包装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理念 篇6

一、低碳设计理念在生活中的作用

1.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无可避免地要面对以“高碳”特征为主体的“发展排放”难题。基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等已对当前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中“低碳经济”正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改变,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则。

2. 人们生活中的需求作用

在当代高节奏生活、工作中,低碳和环保的生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低碳生活”是人类对世界气候变化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威胁,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超负荷运转。如何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已是当务之急,而“低碳理念”中的实行垃圾回收,变废为宝,实现物尽其用正符合环保生活的需求。同时,工业化大发展中所释放的“三废”物质和光污染、热污染等,也为我们当代的健康生活敲响了警钟,因此,低碳化生活方式是改良我们未来生活环境最优化的选择。

3. 国际包装设计研究现状

国际上许多大企业也在注重包装材料的环保使用。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正在实验减轻塑料瓶重量,并表示他们也在研究使用可生物降解瓶的可行性。雀巢公司正在为其牛奶巧克力制品开发新型包装盒,其好处是在水中即可分解。由于复合材料在实现循环再生技术上存在一系列难题,商家开始使用一些由单一材料制成的、利于再生的包装物,以实现材料的循环使用。目前市场上就已出现了一种不带高密度聚乙烯底座的纯聚酯饮料瓶,以及采用纸浆成型包装代替一些传统上难于降解的塑料制品。

二、低碳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领域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在高度发展的世界经济文明中也存在着不文明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商品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70%以上,包装废弃物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1. 包装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现代生活中,商品的包装设计是现代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装设计在消费市场中起着“无声销售员”的作用,引导着顾客选择和购买商品的方向。然而,不知曾几何时,一些包装设计的概念被社会攀比和炫富情绪所感染,出现了许多的“过度包装”和“天价包装”。在此种情况下,现代包装设计亟待一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一个实用与审美相互依存的合理体系。

2. 包装如何满足低碳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方式的潮流也由此应运而生,席卷全球。这种生活方式提倡大家从自我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降低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减量化伴随包装材料的多样化。

目前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在低碳时代,“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新的含义。这就是在满足包装对产品的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条件下,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优化包装结构。

(2)再生材料的利用。

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尽可能使用“再生纸”“再生玻璃”“再生塑料”等可回收材料和再生材料。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包装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3)自然素材的利用。

人类自有史以来,就知道使用天然材料做包装之用。中国的传统包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其形态与所用的材料因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4)可重复使用。

即包装在完成某项使用功能后,经过适当处理,可重复使用。

浅谈艺术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理念 篇7

一、低碳设计理念

低碳的英文说法为LOW—carbon, 即指较低程度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许多国家将煤排放量作为评判国家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标准下, 低碳已经成为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意识。基于低碳理念之上的低碳技术是为了降低排放、降低能耗、降低污染,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污染与温室效益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低碳文化已经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流行起来, 低碳理念引领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需求。低碳设计理念是一种创意理念, 它以设计为重要基点并重视低碳理念的融入, 同时低碳理念在设计中的融入并不代表着要削弱设计的表现形式, 而是要在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前提下实现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使艺术设计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二、艺术设计中融入低碳设计理念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中融入低碳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所以对于包括艺术设计在内的各个社会行业而言, 重视低碳理念的融入是当前缓解自然环境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可以说是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者应当承担的责任;二是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 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 艺术设计融入低碳设计理念, 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实现对废弃资源的充分利用,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消费, 所以在艺术设计中重视低碳设计理念的融入, 是一种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同时也是当前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三、低碳艺术设计发展中的问题

(一) 艺术设计工作者的低碳艺术设计意识不高

虽然低碳理念、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但是事实上, 包括一些艺术设计者在内的社会人群对低碳理念的认识程度以及低碳艺术设计意识并不高, 大多数艺术设计者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所以在艺术设计实际工作中, 虽然对低碳艺术设计有所了解, 但是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实践, 而很难想象将低碳设计理念当做“口号”或者“姿态”的艺术设计工作者能够为艺术设计中低碳设计理念的推行作出有效的贡献。

(二) 低碳艺术设计的发展缺乏引导与法律保障

艺术设计作为我国社会生产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我国政府的引导和法律政策的保障, 从而在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中起到规范和监督的作用。但是在低碳理念推行的过程中, 政府缺乏对一些高损耗、高污染的行为缺乏明确界定, 尤其是在低碳艺术设计方面更是缺乏具体的法律和法规, 同时政府在引导低碳艺术设计市场方面的力度也有待提高。

四、推广低碳艺术设计的策略

(一)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推广低碳艺术设计的重要力量

在推广低碳艺术设计的过程中,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能够为低碳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出指向作用, 为了实现低碳艺术设计的推广,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设立专门的低碳经济指导机构。低碳理念的推行涉及到包括艺术设计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 从宏观上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所以政府设立专门的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并通过指导机构为社会各个领域融入低碳理念提供可行性方案对低碳理念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完善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够规范艺术设计工作者的行为, 从而为低碳艺术设计提供法律保障;三是重视低碳艺术设计的宣传工作。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 无论是消费群体、艺术设计工作者还是社会或者艺术设计领域都是受益者, 所以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群体树立主人翁意识并实现低碳艺术设计市场的培养对低碳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艺术设计工作者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艺术设计工作者只有重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新自身设计理念才能够实现自身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才能够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工作者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十分必要。在低碳艺术设计方面, 艺术设计工作者首先要对低碳理念以及现有的低碳艺术设计理论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在对低碳理念的内涵作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低碳艺术设计进行积极的实践, 同时要善于借鉴低碳艺术设计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先进经验, 从而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促进我国低碳艺术设计理论的完善。

摘要: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 但是同时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在此背景下, 低碳理念的提出得到了社会各个生产领域的关注。艺术设计中低碳设计理念的融入既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同时也是艺术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所以对艺术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理念作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低碳理念作出简单阐述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中融入低碳设计理念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以我国艺术设计在融入低碳设计理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依据对如何推动低碳艺术设计的发展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艺术设计,低碳,必要性,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汐:《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 人民出版社, 2010年。

[2]杜肇铭:《低碳经济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文艺争鸣》, 2010年12期。

上一篇:清洁消毒下一篇:风险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