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2024-05-19

慢性疾病(精选十篇)

慢性疾病 篇1

肾脏病是慢性进展的疾病, 蛋白尿、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疾病进行性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营养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低蛋白饮食, 减少尿蛋白, 降低血磷, 减缓肾小球硬化。2001年,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发表了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检测和防治指南、肾脏病生活质量指导 (K/KOQI) , 提出慢性肾脏疾病的一体化治疗理念, 包括延缓肾脏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减少营养不良、贫血、高血压、骨病等并发症, 提高生存率、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的重返率。在一体化治疗的理念中, 有合理饮食、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多项与营养治疗有关的内容。证实了营养治疗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综合治疗中的地位[1,2]。

1 蛋白质

1.1 蛋白质的摄入量

在慢性肾脏疾病营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低蛋白饮食能达到两个目的:缓解尿毒症症状和保护残余肾功能。因此, 营养疗法的原则要求限制蛋白质摄入既符合残余肾功能可耐受水平, 又可满足机体对氨基酸和能量的需要。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物质,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后产生氮质代谢产物, 经肾脏排泄。理论上讲, 摄入蛋白质越多, 随尿排出的氮就越多, 肾脏的负担就越重。减少蛋白质摄入是减轻肾脏负担的重要措施[3]。

很久以来, 人们已经将限制蛋白质摄入作为处理慢性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全国肾脏病和糖尿病专家小组在2004年2月达成了第一次《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 并于2005年3月进行了修订, 旨在指出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质饮食的治疗前景, 提供合理的临床饮食治疗方案。

在利用肾衰竭和糖尿病模型的动物实验显示, 限制蛋白质摄入后使增加的肾小球内压和肾小球血流量均转为正常, 进而抑制了肾小球硬化和肾衰竭的进展, 这是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竭治疗有效的主要依据之一[4]。

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了糖尿病营养质量推荐标准, 其中有关于蛋白摄入量的描述, 把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8g/kg·d, 可改善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研究表明, 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的患者, 把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8-1.0g/Kg·d, 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即使是蛋白质摄入量没有能够降低到规定标准, 只要减少蛋白质摄入, 也能改善患者肾功能[5]。

1.2 蛋白质的种类

传统观念认为, 肾脏病患者饮食蛋白质结构中优质蛋白质要占50%以上的比例, 这一点正确的。同时, 传统观念还包括尽量减少植物蛋白摄入, 因其含有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 且钾、磷含量较高, 加重肾脏损害, 甚至有临床医生禁止患者食用植物中的蛋白质, 而采用麦淀粉作为主食[6]。

近期的研究表明, 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模式和人体蛋白接近,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富含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属于优质蛋白。国外有不少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观察, 发现大豆蛋白能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降低血液中的尿素氮, 改善尿毒症症状, 使尿蛋白减少, 血脂降低。此外, 大豆蛋白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磷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皂甙等有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改善心肌缺氧、解毒、抗氧化、抗免疫物质黏附等作用, 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疾病预后, 因此属于可食用的蛋白质[7]。

1.3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防治

慢性肾脏疾病病人自肾小球滤过率 (GFR) <60ml/min起即易发生营养不良。原因是慢性肾脏疾病带来的内分泌障碍、胃肠道粘膜水肿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肝脏合成异常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等,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故应从此时即开始对病人营养状况进行监测。营养状况监测的方法包括人体测量如体重指数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围测量等, 生化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血清胆固醇等, 并结合主观综合营养评估。

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 要同时考虑其整体营养状况, 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50%, 值得高度重视。

慢性肾脏疾病病人限制蛋白质摄入, 虽能改善肾脏疾病病理进展, 但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问题随之而来, 补充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制剂能弥补这个缺陷。目前临床常用的剂型是复方α-酮酸, 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产物, 在体内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和脂类, 氧化供给能量[8]。

2 热能摄入量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 热能摄入量需维持在125.4-146.3kJ/kg·d。其中热能的来源有65%是碳水化合物。营养学理论支持这个结论, 机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能预防体内或膳食中的蛋白质消耗, 不需要动用蛋白质来供能, 即碳水化合物具有蛋白质节约作用。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则在选择碳水化合物食物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单糖和双糖的食物, 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

3 低盐饮食

大约80%的肾脏病患者有高血压, 其发生机制包括容量依赖和肾素依赖型。无论哪种原因导致机体血压升高, 其治疗措施都包括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 营养治疗方案中需要提供低盐饮食。对于水肿的患者, 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1-2g/d, 水肿严重的患者钠的摄入量控制在500mg/d[9]。控盐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到食品加工和制备过程中加入的钠或含钠复合物如谷氨酸钠、小苏打、酱油、盐渍或腌制食品、休闲咸味食品等。

4 补充钙剂和低磷饮食

慢性肾脏疾病, 特别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性骨病, 包括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骨软化及骨再生障碍等。其发生与疾病导致的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有关。营养治疗要求补充足够的钙质, 食用牛奶、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 将血清钙维持在正常值下限[10], 同时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 控制食用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坚果类、乳酪等[11]。

5 铁剂和维生素的补充

慢性肾病患者常发生食欲不振、进食量少以及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减少而并发贫血症状, 需要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 尤其是促进红细胞合成和代谢的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6、B12等。

近年来, 专科护士在肾脏病的营养治疗中作了大量工作, 收到良好效果。尤其是杭州市中医院设立了以护士为主体的饮食营养门诊, 对慢性肾脏疾病3-4期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干预, 包括膳食调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营养状况评估、营养教育和指导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跟踪等, 在提高患者对营养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营养治疗带来的营养不良、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营养指标及其他相关指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进一步探讨。

《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预防》教案 篇2

1、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法立刻使用药物加以治愈的疾病,只能先利用药物控制病情。

同学们知道哪些慢性疾病?明确: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几种常见的慢性病资料阅读课本,了解这些慢性疾病的知识。

2、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慢性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且明确:引发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运动量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

3、学生活动.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朋好友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果有,请你简单的举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病情及症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够说清楚主要症状。

4、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慢性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的成因,那么对于慢性疾病,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预防呢?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控制研究、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心情舒畅等几方面来预防。结合课文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可将疾病的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

在发病前期,虽未发病,但已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如血清胆固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发病前期也可包括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如血管粥样硬化等。在发病期,一般都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在发病后期,其结局可能是痊愈或死亡,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以至残疾等。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因而预防工作也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相应地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组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也叫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其中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即在发病前期就进行干预,以增强人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以教育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致病因子或机制尚不明确或尚未出现之前,尽可能地保持健康体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对健康的人和人群而言的,这又称为“原始预防”或“原级预防”。在三级预防中,它应是第一级预防的核心。第一级预防还包括保护和改善环境,旨在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区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三废——即粪便、污水、垃圾,以及农药、化肥等的污染。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为了保证“三早”的落实,可采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措施。

警惕慢性疾病年轻化 篇3

“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烟草致癌特出现在吸烟者的上皮细胞和宫颈黏液中,引起细胞恶变。”

警惕一:脑梗塞

有研究表明:低于50岁组的发病率,5年前比15年前增长了1.5倍,其中低于40岁的人数增长了3.0倍。对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于50岁组以高血压为主,其次为吸烟、饮酒、心脏病和既往有脑血管病史;而低于50岁组则以高脂血症为主,吸烟、饮酒亦为其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再次为高血压。

所以中青年人应该保持健康的营养习惯、作息习惯,放弃不良的休闲方式,比如吸烟、喝酒等。

警惕二:动脉硬化

有文献表明:中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病正逐年上升,大大高于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其发病和死亡率呈年轻化趋势,并且数字逐年上升。许多疾病都与动脉硬化有关,动脉硬化是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眼底血管检查是诊断早期动脉硬化最简易的方法,也是重要且可行的方法。因此,为进一步了解人群动脉硬化患病情况,于2003年6~10月间对近10000名30~70岁不同年龄的普通人进行大规模人群调查和眼底血管检查的结果显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曾经被很多人称为55岁以上老年人的“专利”,早已悄悄降临到了30~45岁年轻人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摄入的热量增多,能量过剩,再加上运动量减少,从而导致脂质代谢障碍和动脉硬化增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可进一步加剧脂质代谢障碍和动脉硬化。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也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多和其他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提前的因素之一。

调查还显示,男性动脉硬化发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多数女性的生活方式较男性更讲究科学性;女性吸烟者、饮酒者都少于男性,即便是有,其吸食量也大都低于男性。就一般生活习惯而言,饮食不节制,贪吃暴食,身体缺乏锻炼等不良的生活方式,男性也多于女性。而且,女性更愿意采取措施控制体重。

警惕三:宫颈癌

子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占主要地位,在女性肿瘤发生率中位居第二。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TurkistanliEC等报道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上升到20%以上,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统计收治低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在全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的6.9%、80年代的16.7%上升到90年代的16.2%。

宫颈癌的发展要经过许多年,并且在出现癌变前的一段时间就可以检测到宫颈的变化。原则上,对妇女进行这些变化的筛查,就可以为那些具有早期体征的正在发展的疾病进行治疗。筛查规划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执行了许多年,所以大约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据估计在过去的5年发展中国家的妇女仅仅5%的人进行过宫颈病变的筛查,而在发达国家是40%~50%。在低收入的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诊断时期较晚。

早婚、早育、多产、流产早婚、早育、多产等传统的发病因素在宫颈癌的发病中仍居不可忽视的地位:分娩7次者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是没有分娩的妇女的3.8倍,是分娩1或2次的妇女的2.3倍;同时,由于妊娠中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抑制,再加上人流对宫颈的机械性损伤,诱发病毒、细菌感染,宫颈癌患者中有人流史者高达93.18%,所以应提倡健康安全的性行为。

性行为的改变及性传播疾病(STD)包括初次性交的年龄、多个性伴侣、性活跃及性卫生不良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性的观念逐步开放,导致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

吸烟及口服避孕药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烟草致癌物出现在吸烟者的上皮细胞和宫颈黏液中,引起细胞恶变。

宫颈癌另一个危险因素与长期口服避孕药(≥12年)有关联,还有些患者用宫内避孕环,但上环后几乎很少有人去检查环位情况,以至于带环怀孕的大有人在,要经历取环再流产,增加了宫颈的损伤。

1991~2000年调查子宫颈癌患者资料显示:年轻段子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患病年龄平均提前到36岁,有学者认为是由性传播疾病和年轻妇女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共同作用的结果。

奶牛常见慢性疾病及防治 篇4

1 呼吸系统疾病

1.1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1.1.1 肺结核。

该病是由分支杆菌属的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其病理特点是病牛多组织器官形成特征性的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的结节。本病呈慢性经过, 病牛表现为渐进性消瘦, 咳嗽, 呼吸困难, 但其体温一般正常。

1.1.2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此病的慢性患牛多由急性转归而来。

病牛消化机能紊乱, 消瘦, 多数病牛发病症状不明显, 但长期带毒。患牛触诊敏感, 其病变部位有浊音区。

1.2 防治搞好饲养管理和监测, 同时加强防控。

呼吸系统疾病中后期的疗效一般不理想, 进行输液治疗时应考虑患牛心肺承受能力。

对肺结核假定健康牛可使用异烟胼、链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等药物治疗, 无治疗意义的应及早淘汰。对该病暂无理想的预防疫苗, 最好的防治对策是加强检疫和监测, 防止疫病传入和疫情扩散。

对传染性胸膜肺炎假定健康牛可使用泰乐菌素、硫酸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 确诊病牛应及早淘汰。对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牛场注意不从疫区引进牛只, 引进的牛应进行严格检疫。6月龄以上的牛, 每年接种1次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弱毒菌苗可预防发病。

2 消化系统疾病

2.1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2.1.1 慢性前胃弛缓。

前胃弛缓多由于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 致使前胃内容物排出延迟而引起。饲料、牧草配比不当、变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 管理不当, 应激反应, 牛患营养代谢性疾病及大量应用抗生素导致瘤胃内的菌群失调时也会引起本病。

病牛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 反刍和嗳气减少或停止, 瘤胃、网胃与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 肠道蠕动音微弱, 产奶量下降, 精神沉郁, 大多数病例因治疗不及时而转为慢性。病牛渐进性消瘦, 衰竭, 卧地不起。

2.1.2 慢性胃肠炎。

奶牛长期缺乏运动或劳役过度, 再加上突然变换饲料或采食了腐败、冰冻、污染、不易消化、有毒的草料时易引发本病。

病牛主要症状为持续性腹泻、腹痛, 粪便稀薄, 带黏液、脓血, 其味恶臭, 患牛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产奶量急剧下降, 严重脱水, 出现酸中毒, 体温下降, 黏膜发绀, 最后衰竭而死。

2.1.3 寄生虫病。

侵害奶牛消化道的寄生虫主要有隐孢子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消化道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蛔虫等。

患牛主要症状为有出血性肠炎、贫血和消化紊乱。吸虫感染一般呈慢性经过, 其可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奶的乳脂率低及产奶高峰期短, 并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及受孕、产犊性能,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2 防治对前胃弛缓以预防为主。

预防本病应改善饲养管理, 合理调配饲料, 日粮精细化, 不喂霉败、冰冻饲料。治疗以兴奋和增强前胃运动机能为主, 常用酒石酸锑钾胃管投服, 可配合新斯的明进行注射治疗。使用微生态制剂或中药也能起到防病效果。

对寄生虫病要加强监测和诊断, 并根据监测和诊断结果, 选择高效、广谱、使用方便的药物进行驱虫。可联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驱虫, 以提高药效, 减少用药次数, 扩大驱虫范围。要改变不良的饲养管理方式和放牧习惯, 粪便应集中发酵, 以消灭和控制病原体。

3 生殖系统疾病

3.1 常见生殖系统疾病

3.1.1 慢性子宫内膜炎。

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多由于分娩时或产后感染细菌而引起。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分为卡他性、卡他脓性和隐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症状为阴门排出混浊的黏液, 卧下或发情时黏液排出量较多, 患牛发情周期不正常, 并伴有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逐渐消瘦, 体温升高等症状。隐性患病奶牛无明显临床症状, 其发情周期正常, 但屡配不孕, 有些患病奶牛则不发情, 且子宫积脓或积液。直肠检查时可发现病牛子宫增大、有波动感, 触摸子宫, 内无胎儿。

3.1.2 布氏杆菌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主要侵害奶牛的生殖系统。

患牛主要症状为子宫、腹膜、关节、淋巴结有炎症, 最显著的症状则是怀孕母牛流产或母牛不孕, 有些病牛阴道内流出恶臭的分泌物。

3.1.3 乳房炎。

乳房受机械性损伤、挤奶方法不当、挤奶延迟, 环境不洁、不注意乳房卫生都是促发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奶牛乳房炎大多数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所引起, 饲喂高蛋白的牛群也易发生本病。

慢性乳房炎由于乳腺组织的炎症发展缓慢, 故其临床症状不明显, 奶牛也不表现出全身症状, 但其产奶量下降, 炎症反复发作, 泌乳腺泡大范围遭到破坏, 乳腺组织纤维化, 最后乳房萎缩和硬结。

3.2 防治对奶牛子宫内膜炎

的常规治疗方法是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清除子宫腔内的脓性分泌物, 提高子宫紧张度及子宫的自洁能力。可先用药液冲洗子宫, 然后通过直肠按摩排净宫腔内的冲洗液, 再注入抗菌素及子宫收缩药, 同时可根据发病情况适当应用电解质及其他药物。

对布氏杆菌病假定健康牛可进行对症治疗, 无治疗意义的病牛应及时淘汰。对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同时应加强检疫和监测, 以防疫病传入和疫情扩散。

对乳房炎, 减少乳头附着的病原微生物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则以抗菌消炎为主, 可进行乳房封闭注射, 治疗药物最好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 肢体、蹄病

4.1 常见肢体、蹄病

4.1.1 骨质疏松症。

饲料中的钙磷等矿物质缺乏, 外源性矿物质添加不足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患牛主要为新购牛和妊娠后期牛, 尤其是分娩后的奶牛发病较多。

病牛消瘦, 精神沉郁, 眼窝下陷, 体温正常或偏低, 出现运动障碍, 骨骼变形, 产奶量明显下降。4.1.2腐蹄病。腐蹄病是一种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 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性坏死性炎症。饲养管理不当, 环境卫生差, 蹄部感染坏死杆菌、链球菌、化脓杆菌时可致腐蹄病。

病初牛跛行, 喜卧, 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 其蹄部发热、肿胀、敏感, 患牛食欲减退或废绝, 精神沉郁, 产奶量急剧下降, 起卧困难, 逐渐消瘦, 严重者整个蹄匣脱落。

4.1.3 蹄叶炎。蹄叶炎分为过食性蹄叶炎、产褥性蹄叶炎、负重性蹄叶炎和过敏性蹄叶炎等。

病初患牛体温上升、心音亢进、脉搏和呼吸增数、食欲不佳、产奶量下降。慢性蹄叶炎患牛的蹄部呈典型的“拖鞋蹄”症状, 其蹄扁阔而长, 蹄背侧边缘与地面成很小的角度。削切病牛蹄底部, 其角质出血、变黄、穿孔和有溃疡。

4.2 防治对骨质疏松, 主要从

防止骨质丢失、维持骨量、促进骨的形成、增加骨密度方面用药, 可应用降钙素、钙三醇等配合钙制剂、生长激素、维生素K等进行治疗。增强运动, 调整饲料配比, 加强饲养管理也是防止奶牛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对腐蹄病和蹄叶炎患牛应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调整日粮配比, 保持日粮钙磷比例平衡, 保证饲料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 做好蹄部保健, 并及时修蹄。对发病牛, 要做好蹄部消毒, 可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防止发生感染。

5 小结

非传染慢性疾病手抄报资料 篇5

什么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特点 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 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营养代谢性疾病

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恶性肿瘤(癌)

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精神类疾病

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口腔疾病

龋齿,牙周病等。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心血管保健小口诀

合理膳食要牢记,一二三四五六七;一袋牛奶二两米,三份蛋白四言句;五百克菜六克盐,七杯开水喝到底。

“一”指每天1袋牛奶或豆奶;“二”指每顿饭2两主食,每天6两到1斤;“三”指每天3份高蛋白(1两瘦肉,或半两黄豆,或2两豆腐,或1个鸡蛋等);“四”指4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天5百克(1斤)新鲜蔬菜水果,以绿色、红色和黄色蔬菜为宜;“六”指每天盐的摄入量以6到9克为宜;“七”指每天喝7杯水(200ml一杯)。冠心病

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 , 而冠状动脉又是供应心脏血液以维持心脏正常运转的。所以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 , 心肌血液供应不好 , 心肌血流量减少 , 供氧量减少。当冠心病患者体力劳动 , 情绪激动时 , 增加了心肌需氧量 , 心肌缺氧矛盾进一步突出 , 就产生了一系列症状。临床常见胸闷 , 气短 , 心慌。可因一时或持续性心肌缺氧出现心绞痛 , 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心跳骤停)。易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与性别、年龄、遗传和家庭史有关的因素

2、与代谢异常和疾病有关的内在因素

3、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有关的因素 什么是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中国传统医学称之为 “ 消渴病 ”。

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 ① 人口老龄化;

② 饮食失调;

③ 长期案积;

④ 运动少;

⑤ 肥胖人数增多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成员(遗传)

(2)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

(3)生过巨婴的妇女

(4)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者

(5)40 岁以上、肥胖、体力活动少、工作负担重

糖尿病有哪几类?

(1)1 型糖尿病 <3 %,年轻者居多

(2)2 型糖尿病约 97%,高龄者多

(3)妊娠糖尿病

(4)其它特殊类型

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它生长旺盛,常呈持续性生长。

癌的英文(cancer)名字,汉译意为“螃蟹”。这就是说“癌”是一种无限制地向外周扩散、浸润。

引起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1、烟草

2、酒精

3、环境

4、病毒

5、职业

运动营养与慢性疾病的防治 篇6

关键词:运动营养;慢性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0154-02

1 运动营养与肥胖的防治

1.1肥胖的确定

一般认为,当人体所含脂肪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时即称为肥胖,也是指生物机体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或体积的增大。

1.2肥胖的危害

肥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还与多种疾病有重要的发病学关系。

1.3肥胖的原因

(1)由内分泌异常引发的肥胖,一般也称作病理性肥胖。

(2)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肥胖,也称单纯性肥胖,绝大部分肥胖者属于此类。

1.4运动方法

目前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是减肥的最佳方法之一。通过参考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个人指导减肥的经验,笔者对减肥者提出以下建议:在采用运动减肥时,一般运动时间应在60 min~120 min,而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即刻心率为120次/min~)140次/min左右,即以中小强度运动为主。每星期应锻炼3~4次,如果次数太少则会减肥效果不明显。在进行有氧运动减肥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游泳、骑自行车、长跑、散步、健美操、跳绳、跳舞等。

1.5合理的饮食

一些人为了迅速减重,采取了少吃甚至不吃膳食的方法。除个别肥胖者有医嘱外,这种饥饿疗法的结果是体重减轻,身体体质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同样会发生多种疾病,影响健康。家庭膳食安排过程中,以下方法有利于减肥:①同种类食物,减肥者应选择热量低的食用;②讲究烹调方法,降低膳食热量;③主食品粗细搭配;④多吃蔬菜和水果;⑤食用有利于减肥的食物;⑥慎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少吃或不吃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是肥胖者配膳的原则。

在节食的同时进行运动,既能烧掉肥肉又能留住肌肉,是完美的减肥方法。

2运动营养与糖尿病的防治

2.1糖尿病的确定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2.2糖尿病的危害

久病可引起各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引起功能缺陷。

2.3运动方法

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天锻炼30 min有利于葡萄糖的代谢和脂肪的燃烧。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游泳、划船、功率自行车、有氧体操等,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和环境加以选择。具体操作中常采用运动中的心率作为评定运动强度大小的指标。最高心率(220—年龄)乘以运动强度系数(60%~—80%)。最近研究指出,力量性运动也可改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4合理的饮食

糖尿病饮食是指专门用于糖尿病病人的一种特别膳食,这种膳食要严格控制所供给的热能。营养物质分配的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主要含于谷类、薯类、豆类、含糖多的蔬菜水果等。以谷类为主食者要尽可能选择粗制品。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每日每千克体重0.8g~1.0g);动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的瘦肉类。畜肉、禽肉、鱼、虾、蛋类、乳品类等。植物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豆类。脂肪约占总热量的20%~25%(每日需要量0.6 k/kg~1.0g/kg体重)。应尽量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适当摄入植物性脂肪。此外,糖尿病患者可多吃黄瓜、番茄、生菜、卷心菜、花菜、西兰花、芹菜、胡萝卜和土豆合理分配营养成分比例。糖尿病人应适当进食一些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水果的热卡计算在总热卡内.建议从少量开始,进食水果的时间最好在空腹和两餐之间。

3运动营养与神经衰弱的防治

3.1神经衰弱的症状

神经衰弱是一种轻度的神经症、病人无器质性病变。但常为失眠、脑力不足、情绪波动大等不能自主的症状所苦恼。神经衰弱病人在患病前多有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委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目前,国际上有把神经衰弱的症状局限于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倾向。

3.2运动疗法

锻炼身体能防治神经衰弱。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生理解释机制,但是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是确切的。锻炼身体防治神经衰弱,要先进行体检,检查心血管系统的状况。若心血管系统正常,便可根据各自的体力、爱好和环境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安眠功、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等都非常适合神经衰弱患者。严重失眠者可加上音乐疗法、温泉疗法。

由于神经衰弱的人一般很少参加锻炼,所以刚开始锻炼时,身体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约需4周(依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而定),适应后可按正式计划投入锻炼。应每天坚持锻炼,一般早晚各锻炼一次。每次20 min左右。每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走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和登山等的运动量,以运动时间或距离计量。例如:走步要快走30min或2 km以上;跑步要跑15min或1600m左右,游泳要游10min或300m以上,自行车要骑40min,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过度为宜。在锻炼过程中要做到身心放松,注意排除情绪上的烦恼,同时要树立战胜神经衰弱的信心。临床经验证明,不少神经衰弱患者和长期忽视体育锻炼有一定关系。

3.3营养防治

神经衰弱之人,宜多吃一些具有养心安神、调理心脾作用的滋补食品,忌食辛辣香燥的刺激性食物。

3.3.1营养饮食原则

(1)饮食一定要定时,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于肠胃及整个身心都十分有利。

(2)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冷食物,这样会伤害脾胃。

(3)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莲子心(清心降烦)。脂类食物:蛋黄、花生、羊脑、猪脑、核桃等。蛋白质食物:瘦肉、牛肉、羊肉、鸡、鱼、蛋、水果等。含糖食物:蜂蜜、大枣、水果等。含维生素B1、维生素E的食物:酵母、豆类、糙米、燕麦等。

(4)多吃一些食含钙类的食物。

(5)不吃或少吃辛辣性食物,尤其是在晚上不能喝浓茶、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睡前可饮牛奶。有助于睡眠。

(6)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的心态。

3.3.2食谱举例

花生牛奶红枣粥、苹果小米粥。

蛋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篇7

1 发病原因

鸡败血支原体在正常鸡体广泛存在, 只有在外界诱因下才能引发该病, 以下将常见的诱因总结如下[1]。

1.1 环境因素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以气候骤变、昼夜温差大的冬春季节多发。此外, 鸡群饲养密度过大, 舍内通风不良, 氨气太浓, 有毒、有害气体积蓄, 粉尘等都可诱发本病。

1.2 应激反应

营养成分的急速变化或营养因素的缺乏, 如饲料更换不当, 维生素等缺乏。疫苗的免疫接种亦会造成应激, 尤其是引起呼吸道不良反应的疫苗, 都可以激发导致本病发生。

当鸡群发生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其他疾病时, 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病。

2 鸡群发病的主要表现

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慢、病程长的特点, 主要造成呼吸系统和关节处的病变, 引起气囊炎和关节炎。未并发其他疾病时, 感染鸡只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轻度到严重的罗音、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在鸡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鸡眼睛单侧或双侧流泪, 重者可见患鸡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如没有继发感染, 死亡率低, 但实际生产中常继发大肠杆菌, 使病情复杂化, 也增加了该病的死亡率, 解剖常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2]。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选择健壮的雏鸡,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保持良好的温度、适度通风;保证饲料营养全价, 减少应激因素。

3.2 免疫防治

预防和控制本病可采用疫苗接种, 在28~35 d和110 d左右采用点眼的方式接种, 常用的有鸡毒支原体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此外, 做好种鸡的检疫和净化也是预防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键。

3.3 环境卫生

定期带鸡消毒, 净化环境, 一般的消毒剂均可将鸡败血霉形体杀死。可用百毒杀, 每周带鸡喷雾1~2次。对污染的器具等严格消毒, 控制动物, 如老鼠, 苍蝇等传播疾病。

4 药物治疗

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为大环内酯类药物, 如红霉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药物治疗要做到早期治疗、按剂量给药、按疗程给药、控制混合或继发感染几大点。可用泰乐菌素大群饮水给药, 在2~3 h内饮完, 连用3~5 d, 同时应用家禽干扰素, 以达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与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时, 可加投氟苯尼考, 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可连用3 d。

参考文献

[1]李江会.浅谈几种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控[J].今日畜牧兽医, 2009, 2:38~40.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篇8

1 病原

鸡败血支原体 (MG) 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易被高温杀死, 一般消毒剂可很快将其杀死, 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鸡败血支原体能垂直传播。MG主要侵害机体上皮组织, 可侵害生殖系统, 鸡感染后在上呼吸道存在较多, 下呼吸道、气囊、卵巢、输卵管也能分离到。MG能凝集鸡红细胞, 故可用HI诊断本病。

2 发病特点

(1) 各日龄鸡均可感染, 以48周龄最易感, 成年鸡常为隐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气候多变和寒冷季节易发。主要通过带菌鸡分泌物污染的饲料、空气、羽毛和饮水等接触传播, 也能通过带菌的种蛋垂直传播。 (2) 本病易复发, 常与其他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传染性鼻炎等并发或继发感染。鸡群密度大、鸡舍寒冷、通风不良、维生素A缺乏、成年鸡与雏鸡混养, 疫苗免疫接种, 尤其是潜在支原体的鸡群进行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活苗的免疫, 均可诱导本病的发生。成鸡多呈隐性感染, 死亡率低, 发病期种蛋孵化率下降, 弱雏增多, 雏鸡无并发感染时死亡率较低, 若有其它病并发, 死亡率增高。

3 临床症状

病雏主要为呼吸道症状, 如咳嗽、呼吸困难、产生气管哕音、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后期, 多数病雏气喘张口呼吸、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的积有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压迫眼球失明, 消瘦。成鸡病情轻微, 仅体重下降, 产蛋率低。

4 病理解剖

喉头、气管黏膜肿胀, 黏膜表面有灰白色黏液, 分泌物多, 常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囊壁增厚浑浊, 囊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增厚, 肝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伪膜。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检疫

做好种鸡的检疫和净化是预防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键。若种鸡群存在霉形体病, 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必须培养无霉形体的健康种鸡群。

5.2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 避免饲养密度过大, 寒冷潮湿, 氨气刺激等不良条件, 消除发病诱因, 保证饲料中有足够的维生素;免疫前后, 可补充维生素缓解应激反应。

5.3 做好消毒工作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鸡舍空闲20~30d, 用3%的烧碱和20×10PP-6氧化氯消毒水交替清洗3次, 每隔3d 1次。雏鸡入舍后, 选择百毒杀或过氧乙酸等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种蛋在孵化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5.4免疫接种有弱毒菌苗和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可群体使用, 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以菌苗毒株占领气管等部位, 阻断垂直传播。种鸡群净化是必不可少的, 能有效地阻断垂直传播

5.5 治疗

瑜伽练习对常见慢性疾病的影响 篇9

1 瑜伽对常见的慢性病的治疗原理

瑜伽疗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法。根据瑜伽的观点,病痛、疾症、功能失调,大多是由于某种生活方式不当、习惯不良、对生活常识缺乏了解、饮食不当等因素而引起的。人体短期或长久的功能失调可诱发疾病。这种失调又是由于某些偏差,使人体内部正常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既然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自身的偏差,那么治疗的办法只能是由患者本人来纠正自身的偏差。由此,对于患者来说,自身应负有双重责任,既要对病因负责,又要对治疗疾病负责。

1 . 1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DU)。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粘膜抵抗损伤及自身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疼痛特点:长期性、节律性。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当、药物刺激、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进食、休息、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瑜伽疗法的作用机理:(1)瑜伽疗法。瑜伽体式最大的特点是,随着横膈膜的活动,幅度提升,腹腔的压力变动增大,直接对腹腔脏器,尤其是胃脏和肠腔施以温和的按摩,消除这些脏腑的淤血。(2)瑜伽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体起到调控效果 ,尤其对支配内脏器官的自主神经可以起到调整的作用。(3)瑜伽冥想和体位法有助于精神和心理的放松,消除紧张,平缓精神和心理波动,可以通过迷走神经机制影响胃和十二指肠的分泌、运动和粘膜血流的调控,使其恢复防御和修复机制,包括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改善腺体功能,减少胃酸分泌,维护粘膜的完整性。

消化性溃疡的瑜伽疗法 :(1)饮食疗法:饮食要根 据疾病的 特征和患者的身体条件而定。最为重要的是要保持饮食的均衡,不要吃那些 对医治疾 病有害的 食品。例如:冷饮,辛辣食品,烟、酒、浓茶等。(2)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溃疡活动期拌并发症时,需卧床休息。应戒烟酒,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不要喝可口可乐或其他汽水。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寝。(3)瑜伽练习法有:上升腿式、锁腿式、眼镜蛇式、蝗虫式、背部伸展式、半脊柱扭动式、雷电坐姿、节律呼吸法。

1 . 2 支气管哮喘曾奋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临床上表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目前,包括瑜伽在内的呼吸训练正被全世界众多哮喘病患者用于康复。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全世界约 有3亿人患有 哮喘 ,全球患病 率为1%~ 18%。瑜伽疗法的作用机理:(1)瑜伽疗法能调整自主神经的平衡,通过增强副交感神经的优势作用,减少支气管的痉挛。(2)支气管哮喘除了气道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病机理还与身心失衡有关。(3)现代医学证明,瑜伽能增强呼吸的效率,改善呼吸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速(PEFR)明显增加 ,1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用力肺活量 (FVC)增加。FEV1FVC比值增加,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增加。

哮喘的瑜伽疗法:(1)饮食治疗:哮喘病人必须保持均衡饮食。每天的食物中应包括沙拉、新鲜水果、蔬菜。肉食者可食用鱼或肝脏,但不得吃肉。晚餐应该在至少睡觉前两小时用膳完毕。每次进餐只吃七八分饱,吃饭要细嚼慢咽。每天喝水10~12杯。少喝茶和咖啡,少吸烟或不吸烟。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分紧张和劳累。(2)调息法:有选择地进行调息法练习,可以恢复肺脏和整个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推荐的调息法有:节律呼吸法,风箱式呼吸法,吹笛样呼吸法。益处:瑜伽调息练习正被世界各地的哮喘病人采用。瑜伽调息法有助于改善肺通气,清除肺部残存的气体,放松性地调节吸气和呼气肌肉,平衡拮抗肌群的活动,有利于气道反应性恢复正常,保持气道长时间的开放,减少呼吸的阻力。(3)体式:有选择地进行体式练习,可以强壮肺脏和胸腔,恢复肺脏和整个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推荐如下体式:手臂伸展式、骆驼式、狮子式、鱼式、弓式、莲花式、蝗虫式、摊尸式等[3]。

1 . 3 低血压

成人血压低于128千帕(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3.39.3千帕(1007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并伴有头晕、头昏、乏力、易疲劳等症状。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

发病机制:低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的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发生障碍,血管舒张占优势,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

瑜伽疗法:前屈式、肩倒立式、犁式、头倒立式等,运用完全瑜伽呼吸和风箱调息法[4]。

2 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20例, 男147例, 女73例, 年龄51~88岁, 平均75岁, 平均住院天数8.5 d。

护理措施: (1) 加强刚入院的护理:患者入院后不适应医院的生活, 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因此,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作自我介绍, 同时介绍医院环境、如厕所位置、开水位置、食堂位置等, 了解患者一般资料, 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 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 首先向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 让患者对治疗有个清楚的认识, 增强患者的信任, 帮助患者消除各种不良心理,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2) 加强心理护理:在治疗期间, 医院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做到温度、湿度适宜, 引导患者相信当前的医疗技术, 除掉消极的思想情绪, 在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全程陪护,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使患者有安全感, 期间要多与患者沟通, 耐心地为患者检查, 掌握患者的病情。 (3) 生活方式干预:首先让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及运动, 不宜劳累过度, 同时要合理饮食, 嘱患者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等。指导家属正确掌握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饮食食谱的配置方法和原则, 避免暴饮暴食, 饭后切忌剧烈运动,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食不洁食物。 (4) 运动护理: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时, 可以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在恢复期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全身性运动的方式, 运动的具体强度、运动量、时间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2]。 (5) 呼吸道护理: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 护士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指导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 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 连续咳嗽数次, 使痰到咽部附近, 再用力咳嗽, 将痰排出。对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无力咳嗽者, 或感染严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排痰, 护士每2~3 h翻身1次, 拍背2~3次/d。肺部叩打能使痰液松动, 利于咳出, 同时也可减轻患者呼吸肌做功, 减少氧耗。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 使用祛痰剂或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湿化气道使痰液易于咳出。必要时, 采取体位引流方法促使痰液排出, 一般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坚持2~3次/d, 5~10 min/次, 耐受后可渐增至20 min/次[3]。

结果

220例患者经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22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自我监测方面明显提高, 与护理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0例患者护理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经过护理后, 患者在执行医嘱方面由原来的50.0%提高到96.8%, 合理用药方面由原来的60.0%提高到97.7%, 合理运动方面由原来的28.2%提高到97.3%, 合理饮食方面由原来的28.2%提高到96.4%, 护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0例患者护理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评分变化:经过护理后220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评分明显增高, 与护理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多发病, 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在病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逆的解剖组织学的病理改变, 使患者的病情迁延不愈, 并反复发作, 严重者会导致出现肺功能衰竭症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 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耐力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也应给予充分重视。

本组对2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 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由此可见, 加强刚入院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方式干预、运动护理和呼吸道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洁, 左志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20) :4028.

[2]周生余, 何良爱, 徐立升, 等.综合性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14 (10) :896-897.

上一篇:“课堂讨论”学习下一篇: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