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

2024-05-17

两种手术方式(精选十篇)

两种手术方式 篇1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

异常子宫出血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 是指异常的非月经期的子宫出血, 或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量。AUB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以缓解症状为主, 经久治疗无效只得切除子宫[1]。近年来, 子宫内膜去除术 (endometrial ablation, EA) 在AUB中的应用日趋普遍。本文旨在比较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及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AUB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AUB患者40例, 年龄39~52岁, 平均年龄 (45.3±2.9) 岁。19例采用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患者作为诺舒组, 21例采用传统的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患者作为宫腔镜组。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经量增多且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 均未绝经, 无生育要求, 有保留子宫的愿望, 术前均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术等, 除外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1晚阴道后穹窿置600μg米索前列醇或卡前列甲酯栓1.0 mg软化宫颈及扩张宫颈口。

1.2.2 手术过程

(1)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硬膜外或联合阻滞麻醉成功后,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扩张宫颈达10号, 置入宫腔治疗镜, 电切前若观察到子宫内膜较厚会影响操作, 需行刮宫术, 便于术中判断电切深度, 用葡萄糖或等渗液作为膨宫液, 用电切环从子宫后壁开始, 沿两侧壁、前壁, 自左至右, 自上而下全面切除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及2~3 mm浅肌层, 电切止于宫颈内口水平, 最后切除宫底内膜, 创面出血点予电凝止血, 手术结束。 (2)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麻醉成功后,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钳夹宫颈 (必要时扩张宫颈) 测量宫腔、宫颈的长度, 将一次性双极消融器放入宫腔, 测量宫腔的宽度, 将子宫的长度和宽度输入控制器, 使倒三角形的网状电极在宫腔内完全展开, 充分调试, 使网状电极尽可能贴近子宫内膜, 包括宫角处子宫内膜, 宫腔完整性测评通过后启动消融器, 展开三角状电极使其贴附于子宫内膜表面, 系统自动检测子宫的完整性, 行三维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 将网状电极慢慢缩回, 并轻轻从子宫取出[2], 再次置入宫腔镜检查宫腔, 可见宫体处子宫内膜呈灰褐色改变, 宫颈管未消融的子宫内膜呈正常粉红色, 两者界限清晰可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平均治疗费用、电解质紊乱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均随访3~6个月, 闭经、点滴量月经、少量月经均为显效;月经正常为有效;月经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宫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电解质紊乱、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 (41.0±5.0) min、 (75±16) ml、 (430±110) ml、5例、 (9735.73±1082.45) 元。诺舒组分别为 (1.5±0.8) min、 (5±2) ml、 (11±4) ml、0例、 (12903.68±1163.42) 元。诺舒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和电解质紊乱例数明显少于宫腔镜组, 而平均治疗费用却明显高于宫腔镜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宫腔镜组显效19例, 有效2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诺舒组显效15例, 有效4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是治疗AUB的有效措施, 但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出血较多, 膨宫液吸收量大易导致电解质紊乱, 且子宫壁血液供应十分丰富, 双侧子宫角肌层很薄 (0.5 cm) , 宫角和宫底处的子宫内膜切割最难控制, 切割深度不易掌握, 若切割过浅或漏切, 子宫内膜可再生修复, 不能达到减少月经量的目的, 切割过深, 可能伤及基层的大血管而引起大出血、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损伤等[3]。

克服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缺点,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应运而生, 其为第二代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代表[4]。诺舒以阻抗控制为原理, 利用射频能量将子宫内膜汽化消除, 随着内膜的消除, 组织阻抗不断增加, 当阻抗升高至50Ω时, 即切除深度超过浅肌层时, 设备自动停止操作, 表明子宫内膜已经完全消除[5]。诺舒的双极网状电极所传输的射频能量可瞬间汽化宫腔内的水分、血液及子宫内膜, 并可在月经周期任何时段进行, 平均90 s就能完成手术, 术后子宫内膜呈消融后改变, 创面干燥, 不需宫腔止血等处理。在本研究中, 诺舒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电解质紊乱均低于宫腔镜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也有一定局限性, 对宫腔内形态有改变 (如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内膜息肉) , 有古典式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史患者, 宫腔先天畸形, 要求保留生育能力, 宫腔深度>10 cm, 内膜病理异常, 急性盆腔炎等患者则属禁忌, 且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准确测量宫腔的长度和宽度, 如果测量不正确或不准确, 手术有可能会导致热损伤或子宫穿孔[6]。以上各因素及其设备价格昂贵, 手术费用较高, 限制了诺舒的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AUB效果显著, 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为无生育要求、有保留子宫愿望的月经过多患者或合并严重内外科并发症的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Goodman A.Abnormal genital tract bleeding.Clinical Cornerstone, 2000, 3 (1) :25-35.

[2]Bongers MY, Bourdrez P, Heintz AP, et al.Bipolar radio frequency endometrial ablation compared with balloon endometrial ablation in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impact on patients&apos;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Fertility&Sterility, 2005, 83 (3) :724-734.

[3]杨颖, 刘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6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 :53-54.

[4]Kleijn J, Engels R, Bourdrez P, et al.Five-year follow up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Nova Sure and Therma Choice endometrial ablation.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aecology, 2008, 115 (2) :193-198.

[5]赵春梅, 陈英, 孙小丽, 等.Nova 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效果及随访.广东医学, 2014, 35 (11) :1746-1749.

两种思维方式 篇2

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节目,一个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学校时,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生怕说错了令老师同学耻笑。而别国同学踊跃举手发言,无论提问答案多么幼稚总得到教授肯定或表扬,甚至被赞是天才。中国人和欧美人区别,西方人思维想法更开放,openminded, 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去接受,中国人则大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忧虑重重,不愿去尝试新事物,而且第一态度是否定。大致形态就是这样。

西方教育在小学阶段就鼓励孩子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发表独立见解的论文,这种思考并文字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思维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国人的脑子,是想把自己变成百度那样的资料库,恨不得全部装进脑子,学识渊博却没有独立思考。西方人认为标准答案并不是唯一,而中国人则常认为标准答案就只有一个。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中西方对世界认识的角度不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中医与西医的两种思维方式

这个比较有争议,是容易打起来的一个话题,但是我还是要说。首先,中医粉看过来:黑白先生认为中医博大精深,确实能治病。不说全宇宙第一,也是全世界第一。

好了,有了这个前提,我就放心往下写了。中医源于中国文化,西医也源于西方文化,西医其中包括科学、哲学,其思维方式是线形化的,而科学所用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论、还原论。对抗、干预、消灭是西医最主要的治疗特征,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就是把问题系统化、抽象化、简单化。人才也是可以批量生产,所以西医很强大,就是因为阶梯式的积累集体智慧螺旋上升的一种动态思维。

中医源于中国文化,中国的思维方式,就是阴阳什么的,不去把事情背后那个道理想明白,不要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只注重结果灵验不灵验。中医和专制一个讲“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一个讲“清官加明君,天下大同矣”,医学和政治看似不搭界,但有些思维方式还是如出一辙。从中医这扇小窗可以瞥见更深层的问题。中国式思维是结果论---功利主义思维,更像专制。未来永远处在迷茫的状态。半路上随便杀出来一个程咬金就改变了文明的进程,文明缺乏持续性。西方是过程论思维,更像民主制度,注重事物的过程,对过程的清晰有稳定的验证,未来掌握每一个个体的手中,没有谁能够随便打乱节奏。是一个渐进的稳定的文明前进的过程。

二、关于国画与西画的两种思维方式

向西方人问路,他会告诉你在哪条街几号,一码的数字。向中国人问路,他会告诉你在什么建筑的附近。建筑什么颜色等等,中西绘画的区别也大致如此,西方思维很机械,比如西方油画,初学者是在不了解透视立体等原理时是不可能画得像实物的,想成为大师需要累积的训练。而中国画呢?中国画是散点构图,随心所欲。讲求留白需要人们想象,看不出大师跟初学者的区别,特别容易装、忽悠别人。

更深一步说,国画几千年来强调意象,不强调形似,讲究意在笔先, 从整体到局部,感性,觉悟,渐进,只见森林,不见木,没有系统逻辑,需体悟,想象力。中国的山水画,指点江山激扬笔墨,徐徐飘飘,很淫意。画家总有点皇帝自干五的感觉。

中国画通过描绘万物和景致,传达内在的记忆,印象和感受,源自国人的农耕思想。表达的是肉体的喜怒哀乐,小农生活的意境 ,似梦非梦,如唢呐横笛是一种小情调。西洋画的“海洋血统”,是个体对宗教信仰的探索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如管弦乐,钢琴、大提琴有一种宇宙的宽广。

西洋画的思维是解析的过程,透视、结构、光影、理性、逻辑。尤其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则在极力表达被画物(尤其人物) 的内心感受。画家是对精神的追逐、个体意志的张扬。把个体放在中心,所以说,西方艺术的焦点放在作为个体的男人和女人身上,是思想的碰撞。经常性的表现个人内心的紧张。在中国艺术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在外部系统中的位置,就像说书的描绘名山大川,讲一个故事,个人是缺乏的。没有个体的概念。

三、关于信仰与血缘的两种思维方式

西方人以信仰为纽带,组成的结构更注重个体的独立。中国人是以血缘为纽带,家庭价值在中国相当于西方宗教信仰的价值,家庭的繁衍实际上承载了人生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宗教功能。所以在中国社会看来,单身并且无后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而且是一个离经叛道者,所以中国人没有个体。

在西方,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大家会以此为契机,为个体和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想问题的时候,是个体性的,大家会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所以整体争取到的权利越来越多。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群体性的,通过别人的反应或态度,从中看出自己的位置,我没有的,也希望别人没有,结果可想而知,权利越来越少,却不反思原因。

髌骨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分析 篇3

【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组;髌骨部分切除组

【中国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3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atella fracture fixation to retain the patella and patellar complete resection of part of long-term outcome of patients, and on the efficacy of discussion. MethodTwo groups of patients for surgery in 2 weeks were taken anterior arc-shaped incision. Results of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were excellent in 30 cases (80%), good in 5 cases (13.8%), 2 cases (5.3%), poor in 1 case (1.5%); patellar resection group were excellent in 29 cases ( 85%), good in 4 cases (13.3%) in 1 case (3%). Conclusion patella fractures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the main purpose is to restore the articular surface under direct vision of the formation, to avoid future occurrence of 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knee and try to maximize the recovery of function. Key words patella fracture fixation group patellar resection group

本文分析髕骨骨折保留髌骨完整的内固定和髌骨部分切除术的病人远期疗效,并就有关疗效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1985-1997年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病人74例,其中保留髌骨的完整性内固定组38例,此组骨折类型为髌骨中部横断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10例,中下段骨折7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0-73岁,平均43岁。髌骨部分切除共34例,骨折类型为髌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28例,下段骨折6例。年龄19-74岁,平均44.5岁。

1.2治疗方(两组病人手术在2周内进行均取膝前孤形切口。内固组者分别行髌骨钻孔钢丝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及髌骨周边钢丝环扎内固定,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6—8周,张力带组固定2—3周。髌骨部分切除术行碎骨切除或下段骨块切除,髌韧带近端游离以避免张力过大,修整近段骨折块,在贴近骨折软骨面处钻两个骨洞,间距约2.5cm,用10号丝线于髌韧带端行8字缝合并从断端穿出,缝合于髌骨孔洞内,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3周。

2、结果

2、1两组病人都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0.6-8年,平均3.5年,疗效按陆裕朴评定膝关节功能标准。内固定组优30例(80%),良5例(13.8%),可2例(5.3%),差1例(1.5%);髌骨部分切除组优29例(85%),良4例(13.3%)可1例(3%)。

2、2随访结果,髌骨部分切除组疗效优于内固定组,因该组病人剩余髌软骨面完整,不致产生髌股关节炎。内固定组,特别是髌骨粉碎性骨折者,为保留髌骨的完整性,术中虽尽力复位骨折块,但毕竟关节软骨面遭到破坏多,骨折愈合后软骨面难于平整,从而易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发生。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3、讨论

3.1髌骨部分切除的病人在随访中发现膝关节功能在2个月之内大致恢复正常,这是因为该组不存在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短,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内固定组特别是髌骨粉碎性骨折者因骨折愈合时间长,外固定时间长,从而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长。但髌骨中部横断骨折者行张力带固定术后,膝功能恢复时间与部分切除者时间大致相同。

3.2髌骨部分切除后不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并不会引起股四头肌力下降。随访中,该组除1例患者外,其他病人都能正常生活,恢复原来工作,像农民,搬运工等重体力劳动者亦能胜胜任,测量股四头肌力正常。

3.3髌骨部分切除术在治疗髌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中,由于不会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股四头肌力无不利影响,因此我们主张在治疗髌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中应为首选方法。髌骨中断横行骨折行张力带固定应为首选方法。

3.4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

髌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膝关节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还有就是保护股骨髁部免受外伤的直接打击,髌骨可以使膝关节完全伸直增加60%的力量。而部分切除会使股四头肌力量降低约15%,全切则降低50%。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保留髌骨、维持关节面的平整,重建伸膝装置的连续性,恢复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横行裂伤,保证膝关节早期康复锻炼,以通过模造使损伤的髌股关节恢复吻合;防止膝关节的僵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作者认为髌骨骨折切开复位的主要目的是在直视下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避免日后的创伤性的关节炎的发生及尽量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23224.

[2]Hoffinann R,Weller A,Helling H J,et al. Local foreign body reactions to biodegradable implants.A classification[J]. Unfallchirurg,1997,100(8):658666.

[3]王亦聪.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0.

两种手术方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贲门胃底癌患者 (排除肿瘤已超过胃小弯1/3~1/2的必须行全胃切除的患者) , 行经腹根治性切除者106例, 其中施行全胃切除术56例, 男性36例, 女性20例, 年龄在40~76岁, 平均 (56.8±3.20) 岁;施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50例, 男性30例, 女性20例, 年龄36~70岁, 平均 (50.2±2.80) 岁。所有的患者均排除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和心、肺功能障碍, 两组患者在TNM分期上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全麻, 取上腹部正中切口, 经腹全胃切除组行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 淋巴结清扫至第2站, 部分第三站。经腹近端胃切除组行近端胃切除, 残胃、食管吻合术, 淋巴结也清扫至第2站, 部分第三站。

1.3 辅助治疗:

两组患者均未行术前辅助化疗及术后放化疗, 病理分期均在Ⅱ期以上。

1.4 随访:

对以上的患者进行3~5年的随访, 随访方式采用定期入院复查及电话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肿瘤的复发、肿瘤指标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的χ2检验对2组患者的3、5年生存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见表1。

两组患者除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外, 其他的在切口感染, 吻合口瘘、梗阻、复发, 倾倒综合征等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2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 手术时间等进行比较, 见表2。

两组患者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3 对两组患者术后3年及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见表3。

两组患者3年及5年的生存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贲门癌是发生在胃贲门部, 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 cm范围内的肿瘤。它和食管下段癌不同, 其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

目前, 对于能切除的贲门胃底癌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同时配合其他的辅助治疗, 中医药治疗等, 手术方法有多种经内镜或腔镜下黏膜切除术、经腹、经胸、胸腹联合及腹腔镜等贲门胃底癌切除术, 同时行D0、D1、D2、D3淋巴结清扫, 但在排除肿瘤已超过胃小弯1/3~1/2的必须行全胃切除的患者外, 对于胃的切除范围有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两种, 但对于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不同的意见[3]。有的学者认为[4]贲门胃底癌处于早期癌或局限性癌肿直径<3 cm, 无淋巴结或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的可行近端胃切除, 其余的均行全胃切除。

胃底贲门癌是胃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 无论是其占据的解剖位置还是它的淋巴结转移, 血行播散、直接浸润的受累脏器首先在腹部, 因此它是一个典型的腹部外科疾病[5]。相对于开胸手术而言经腹入路行贲门癌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干扰轻、术后恢复快, 尤其对年老体弱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不易开胸的患者, 增加了手术的机会,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且断端癌残留的发生率较低[6]。有的学者认为胃底贲门癌尽管可向腹腔和胸腔转移, 但以腹腔淋巴结转移为主[7]。因此这里主要讨论贲门癌经腹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

两种手术方式 篇5

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的体重却大于髋膝关节,而踝关节接近地面,作用于踝关节的承重应力无法得到缓冲,因此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骨折后如果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即使简单的单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只要踝关节部位,距骨必然发生脱位,踝穴正常的解剖关系也必然遭到破坏。踝关节无论在什么位置上背伸或跖屈,距骨均与踝穴内各关节面有紧密的接触,这种紧密的接触对于踝关节均匀的承重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角韧带是踝关节周围韧带中最坚强的组织,同时结构复杂,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起源于内踝的前丘部止于舟骨、载距突、及距骨,分别为胫舟韧带,胫跟韧带,距胫前韧带,而三角韧带深层,包括胫距前后韧带,主要起源于内踝踝后丘部和前后丘部间沟,止于距骨中部,三角韧带三角韧带深层较粗大,是防止距骨外旋倾斜及外移的关键,对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此点陆宸照等经实验已经证明;近10年来,多个著名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也都强调了三角韧带对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性,尤其是三角韧带深层。Michelson等认为浅层三角韧带主要控制距骨外旋,而深层三角韧带的损伤则会造成踝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发生改变。梁庆威等研究发现三角韧带深层较粗大,韧带比较水平位,能限制距骨侧向移位。因此三角韧带损伤后往往遗留踝关节不稳、疼痛等较为明显的后遗症,同时部分三角韧带的断裂卷曲影响距骨的复位。因此对明确三角韧带断裂者,即踝关节受应力下距骨倾斜大于14°或内侧间隙增宽大于3mm者均应积极手术。3.2

诊断要点与手术指征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在文献上多认为较少。三角韧带损伤常伴有外踝骨折或下胫腓联合分离等踝部其他损伤,极少只有单纯三角韧带损伤,所以常被忽略,许多病例在初诊X线片上并不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及内踝关节间隙增大等表现,因此有相当高的误诊、漏诊等。因此,在处理踝部损伤时,应重视体格检查和分析损伤机理,外翻程度较大可疑三角韧损伤患者,均需摄应力X 线片, 并行CT 和MRI 检查,以证明是否有三角韧带损伤。对踝部外旋损伤进行整复时,若外踝部复位困难,即应考虑是否有断裂的韧带卡在关节间隙而影响复位。发现三角韧带断裂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时间以7~14 天较佳。笔者认为术中探查三角韧带的指征为:①踝关节内侧明显肿胀,内踝下方可触及凹陷或空虚;②踝关节内侧间隙在标准前后位X 线片(球管距离100 cm)>3 mm; ③外翻应力位X 线片显示距骨倾斜>14°或内侧间隙>3 mm。

两种手术方式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门诊就诊前庭大腺囊肿 (脓肿) 病例252例随机分为两组, 单纯手术切开造口术组 (组1) 123例;利普刀囊 (脓) 肿切开囊壁翻出造口术组 (组2) 129例。年龄25~45岁, 平均35.0岁, 病程5~9 d, 囊肿直径2.0~6.0 cm, 无手术禁忌证, 无利多卡因过敏史, 前庭大腺脓肿、第二次复发病例各占约10%, 其余是首次发病, 两组比例相当, 年龄、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别。

1.2 方法

步骤:①手术材料:门诊一次性手术刀、利普刀、0.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 ml, 扬州源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4号蚕丝线。②手术操作:手术部位局麻, 组1用一次性手术刀, 组2用利普刀, 在囊 (脓) 肿中部至下方最低点间, 近处女膜缘作纵形切口, 长1.5~3.0 cm, 充分止血, 排除囊液, 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原液100 ml囊腔冲洗。组1同种4号丝线切口缘囊壁侧进针皮肤侧出针、结扎、剪断, 均匀缝合6针;组2同种丝线, 切口对侧囊壁最深点进针, 针距3~5 mm, 出针后跨过出针侧囊壁, 于同侧切口缘囊壁再次进针、囊壁外侧皮肤出针, 结扎剪断;缝合6针, 结扎后囊内壁被动牵出, 与切口接近水平, 自然张开。③术后1、3、5、7 d切口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原液100 ml冲洗, 5 d拆线, 手术24 h后1 ∶ 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2次/d, 20 min/次, 酌情行探针检测。④ 评价标准:疼痛时间:无外因刺激无自觉疼痛时间;组织水肿指手术部位无充血水肿。

1.3 观察项目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 组织水肿时间、术后两年内复发 (率)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组织水肿无明显差异, 组2患者出血量少、术后两年内复发率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目前对前庭大腺囊 (脓) 肿治疗方法很多。传统手术有囊肿造口术、切开引流术等, 此类手术操作均不复杂, 但术后大多短时间内切口愈合或仅留有极小腔隙, 不易引流, 抵抗力下降时再次复发。利普刀前庭大腺囊 (脓) 肿切开囊壁翻出造口术因囊内壁被动牵出, 内壁展示切口下, 切口自然张开, 引流畅, 痊愈后切口不闭合, 形成一条浅皱襞, 腺腔不直接暴露, 腺体内液体又可直接流出。另外, 由于外阴阴道血供丰富, 单纯手术切开, 术时和术后极易出血, 甚至需要入院治疗, 增加了病员经济负担。利普刀有高温电凝作用, 几乎没有出血。术后电话随访, 两年内组1有10.57%复发, 组2仅有0.78%复发。利普刀切开囊壁翻出造口术, 出血量少, 术后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 是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经济实用的治疗前庭大腺囊 (脓) 肿或脓肿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两种手术方式 篇7

关键词:妇科急腹症,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妇科急腹症是妇科腹部急性疾病的统称, 主要包括急性附件炎、卵巢肿瘤扭转、异位妊娠等[1], 引发患者腹部剧烈疼痛, 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损害。我院对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医治妇科急腹症效果进行对比,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7名患者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妇科急腹症患者, A组34名患者, 年龄21~37岁, 急性附件炎9名, 卵巢肿瘤扭转8名, 异位妊娠16名, 其他1名;B组53名患者中, 年龄24~38岁, 急性附件炎11名, 卵巢肿瘤扭转19名, 异位妊娠21名, 其他2名。对A、B组患者年龄、病种研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A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前6h禁食, 前2h禁水, 手术时, 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2], 麻醉后, 用手术刀在患者腹部切口, 从切口处深入患者腹部, 对疾病进行治疗。手术后, 安排患者住院观察。B组治疗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实行全麻, 在患者肚脐上部开0.6cm左右切口[3], 从切口处深入腹腔镜, 观察患者内脏、子宫等情况, 根据患者病情, 采用脓肿引流术、卵巢部分切除术等进一步实施手术。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盆腔部清洁干净, 吸出积水, 排除空气, 取出腹腔镜, 缝合伤口。术后安排患者住院观察。

1.3 数据处理方法

我院此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有效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对87名患者给予期限为8~11个月跟踪观察, 患者恢复较好;疗效不佳患者经第二次治疗, 恢复较好, 无复发情况。我院通过对A、B组患者术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概率进行观察,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 A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1.6~73.8min, 手术出血量为55.2~63.7mL, 住院时间为7.9~9.5d, 患者皮下气肿2名, 腹腔脓肿1名, 肠梗死2名, 并发症概率为14.7%;B组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2.4~49.8min, 手术出血量为28.3~35.6mL, 住院时间为4.3~6.1d, 患者皮下气肿1名, 肠梗死2名, 并发症概率为5.7%。A、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腹症主要是腹部器官因各种原因导致病变, 引发腹部病症甚至全身不良反应[4]。妇科急腹症则主要是由急性附件炎、卵巢肿瘤扭转、异位妊娠等妇科疾病引发的急性腹痛,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必须进行及时治疗。

妇科急腹症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开腹手术治疗[5]是对患者进行麻醉后, 通过腹部切口, 深入患者腹部进行切除、引流等疾病处理方法, 对改善患者病情, 缓解患者疼痛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发现, 疗效并不理想, 患者手术时间长, 手术中出血量大, 手术后住院时间长, 患者皮下气肿、腹腔脓肿、肠梗死等并发症概率高, 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 手术中切口较小, 不会留下较明显疤痕, 操作简单, 患者手术后恢复较快, 是一种创面小、痛苦少的手术。我院将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效果进行对比, 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术后并发症概率低,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洁.妇科急性腹痛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5) :85-86.

[2]魏秀清高岚梁红.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23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09, 30 (4) :501-502.

[3]左宗英.盆腔炎性疾病腹腔镜手术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12) :67-69.

[4]徐正芬.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 (1) :43-44.

两种手术方式 篇8

关键词:肛裂,手术治疗,后正中切扩,侧位内扩约肌切扩

肛裂属于慢性感染性溃疡引起的一种肛管皮肤破损,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科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便秘、出血以及周期性疼痛等, 严重者可能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等并发症,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临床上治疗肛裂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 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我院随机选取150例肛裂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75例。其中男80例, 女70例;年龄15岁~60岁, 平均年龄 (35.47±3.40) 岁;病程4个月~15年, 平均 (4.78±1.15) 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裂诊断标准。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肛裂位置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首先让患者排空大小便, 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实施骶管麻醉+局部麻醉, 然后在肛裂处做梭形切口切除肛裂溃疡面, 如果患者有皮下瘘管、肥大肛乳头以及皮赘需要进行切除处理。

1.2.2 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

先清晰了解患者的括约肌间沟, 骶管麻醉, 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清洁肛管。于9点钟位 (或3点钟位) 距肛缘1.5 cm处做一处大约1 cm的放射状小切口, 用左示指放入肛管内做引导, 利用止血钳仔细分离, 将缝合针从括约肌间沟插入直达齿线上缘, 挑出内括约肌, 然后在直视下用电刀缓慢切开。再行扩肛处理, 扩肛大小以能容纳四指为标准, 最后缝合切口, 并用手按压5 min, 以便于止血。

1.2.3 后正中切扩术

患者取仰卧位臀垫高, 在局部麻醉下切断后正中内括约肌至齿状线处, 至齿线稍上方挑出内括约肌上缘约1 cm, 然后在钳上用电刀切断, 适当延长切口外侧, 便于做引流, 然后行止血处理。查无活动性出血, 塔形纱布加压包扎术毕。

1.2.4 术后处理

术后半流质饮食48 h, 控制排便2 d, 抗炎、止痛、止血, 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后用高渗盐水坐浴、生肌散或红霉素纱布条敷伤口, 每日换药至伤口愈合。2 d后恢复正常饮食。抗感染治疗3 d~5 d, 换药对症治疗。禁忌坐浴, 术后3 d~5 d拆线, 术后尿潴留, 肛缘水肿酌情处理。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后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伤口感染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回访, 探查患者的肛裂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

治愈:经过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肛裂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 伤口完全愈合;好转:患者肛裂的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但是伤口没有愈合;未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没有明显的改善, 伤口也没有愈合。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近期疗效

经过手术治疗后, 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排便时均感觉肛门有宽松感, 肛门疼痛现象消失, 伤口在4周内愈合, 患者的近期治愈率为100%。

2.2 术后当天切口静息疼痛、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复发率情况

围术期未应用任何止痛药物, 因而结果真实有效。观察时间为术后12 h, 疼痛0分:无症状;2分:疼痛轻微;4分:疼痛较剧、需口服止痛药;6分:疼痛难以忍受、需注射止痛剂。术后12 h内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切口疼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1) 。经过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小溃疡, 往往因为溃疡感染以及排便损伤长期积累而导致肛裂, 而且还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哨兵痔。导致此病的外部因素较多, 外括约肌的浅部直接绕肛管中部, 能够向后附着到达尾骨尖, 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 肛裂一般发生在肛门的6点钟或12点钟的方向。肛裂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供应有关, 有关研究表示肛管后正中线的供血不良是导致原发性慢性肛裂的主要病因, 另外手术、创伤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肛门口径变小, 排便困难, 致使肛管处皮肤受损, 发生肛裂[1]。

治疗肛裂的关键因素是解除内括约肌痉挛, 降低患者肛管内压, 传统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如局部坐浴、注射肉毒杆菌毒素以及服用长效止痛剂等, 但是这些方法长期效果不明显, 只在短时间内有效。治疗肛裂的手术方式有很多, 如:纵切横缝、皮瓣移植术、内括约肌切开术等, 各具优缺点[2]。

临床上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手术处理, 一种是侧方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 该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切断机制清晰, 但是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的经验, 挑出的肌束要深达齿状线, 初学者很难把握挑出肌束的量, 如果肌束挑出量过少, 术后容易复发[3]。另一种手术是后正中切开术, 其复发率较低, 但是手术时间比较长,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延长切口做引流, 容易使患者短期内出现排便难控制现象;而且较长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副作用比较大, 容易出现锁洞畸形以及诸多并发症, 预后效果不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的侧位内括约肌切除术,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术后疼痛比较轻, 而且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预后效果比较好[4]。该手术方式选择在患者截石位3点钟方向做切口, 减少患者大出血的发生率, 手术比较彻底, 不容易复发。在直视下切断内括约肌, 操作简单、方便, 医师容易掌握、治愈率较高。

综上所述, 本文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复发率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见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比传统的后正中切扩术的效果更加明显, 前者是在相对无菌切口的环境下进行的治疗, 不仅手术创面小, 愈合快, 而且减轻患者的疼痛时间, 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两种手术在切口感染和复发率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临床在进行肛裂的治疗时,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林中超, 彭洪, 赵君健.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4) :165-166.

[2]程小玉, 罗虎, 吴武松.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102例体会[J].海南医学, 2010, 21 (22) :98-99.

[3]刘伟, 王友良.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 2014, 20 (9) :1677-1678.

两种手术方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剖宫产手术采用全身麻醉46例,年龄19~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孕1产1。其中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80×109/L)患者30例,胎盘早剖出血9例,硬膜外麻醉失败改全身麻醉4例,精神异常患者2例,侏儒症患者1例,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合并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500 g。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A、B两组,各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严格禁食禁水超过6 h,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面罩吸氧,常规心电监护,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备吸引器和插管失败补救设施、新生儿复苏设备及麻醉设备。新生儿娩出需复苏者按照吸引、吸氧、气管插管及纳洛酮等药物治疗的标准方案处理。将产妇背部右侧垫高,使手术床向左倾斜15°~30°以防治仰卧低血压综合征。

入选两组均等待术者完成一切术前准备后,于切皮前开始麻醉。产妇在去痰给氧4 min后分A、B两组进行麻醉诱导,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 mg/kg,瑞芬太尼1.5μg/kg,琥珀胆碱1.5 mg/kg,完成气管插管后嘱术者开始切皮;B组:将8%七氟烷复合8 L/min纯氧在面罩中吸入诱导,指导产妇做3~5次深呼吸,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5μg/kg,琥珀胆碱1.5 mg/kg,完成气管插管后嘱术者开始切皮;两组在胎儿娩出前吸入2%七氟烷维持(达到呼气末1.7%~1.9%),在胎儿娩出后加芬太尼6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为减少对子宫收缩的抑制,停止吸入七氟烷,改用泵入丙泊酚加瑞芬太尼维持,与妇产科医生协商如有必要加用缩宫素。两组均在意识消失后给予环状软骨加压,以防止反流和误吸的发生,插管后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并连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10 m 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吸呼比=1∶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病例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手术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心率(HR)、血压(BP)和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记录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及婴儿活力[1]。术后24 h随访有无术中知晓及其他全麻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过程平稳,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清醒、呼吸恢复后拔出气管插管,无呕吐误吸和反流发生。术后24 h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及其他全麻并发症。

2.1 两组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病例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

麻醉诱导前、切皮时、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HR、BP和Sp O2的变化,两组病例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血压较之麻醉诱导前稍有下降,胎儿娩出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HR均升高,A组更显著,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5 min两组BP、HR均恢复。Sp O2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6例,>7分17例,经面罩给氧,辅助呼吸,新生儿Apgar评分均>9分,娩出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剖宫产手术目前仍以椎管内麻醉为主,主要因其对新生儿的呼吸抑制作用小,但在特殊情况下,全身麻醉则成为必须选择的麻醉方式,其对新生儿的影响关键在于娩出前麻醉用药的选择。全身麻醉过程中常使用多种药物,均能不同程度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但是掌握好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尽量缩短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能使药物对胎儿影响降至最低。

丙泊酚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等优点,注药后,丙泊酚从胎盘经脐静脉进入胎体,约50%进入肝脏被代谢,其余部分从静脉导管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待到达脑循环时药物已经稀释,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已相当低[2]。研究证实:其可安全用于产科麻醉,对新生儿影响小[3]。七氟烷吸入诱导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报道最初见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4]。七氟烷在母体内浓度上升得很快,在胎儿静脉血中最初的10~15 min内浓度上升得较慢。Jirasiritham等[5]亦报道七氟烷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并报道在吸入大约0.5MAC七氟烷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及可控性好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主要经过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快速代谢,其半衰期与药物的剂量、患者的肝肾功能无关[1]。研究认为,瑞芬太尼在小儿各年龄阶段都有快速清除的特性,无蓄积,也不产生新生儿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6,7]。与其他麻醉性镇痛药相比,瑞芬太尼适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全身麻醉诱导[8]。而琥珀胆碱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的去极化肌松药。本研究中所用的麻醉药经胎盘转运至胎儿均是时间依赖型和剂量依赖型,两组全麻病例均在胎儿娩出前给予丙泊酚和七氟烷诱导,并给予瑞芬太尼,使药物在母体和胎儿只形成一个峰浓度,子宫切开前药物已有一定比例的代谢,既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和切皮刺激产生的一系列心血管不良事件,又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发生,而且能满足新生儿娩出时间为7~10 min的手术需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均较满意。而B组中,4例产妇发生呛咳,A组诱导更加迅速平稳,但两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

产妇的误吸也是全麻剖宫产手术对产妇的另一重要影响。孕产妇解剖和生理的改变,孕激素松弛胃肠平滑肌,阿片类药物和分娩前的疼痛刺激均可降低胃排空,而全麻诱导期间患者意识消失后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更大。两组全麻病例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术前严格禁食、禁饮,自诱导开始均由助手按压环状软骨闭锁食道,无反流和误吸发生,显示出快速诱导插管的优越性。

此外,在本研究中,胎儿娩出后为了减少麻醉药物对子宫收缩的影响,停止吸入七氟烷,改用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围术期的观察显示,两种麻醉方法不影响患者子宫正常复旧。

总之,全麻剖宫产手术选择起效快、半衰期短且在体内无蓄积作用的药物,做好完整的术前评估,严格遵循全身麻醉操作规程并加强术中监测管理,掌握好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急症手术时视情况而定,不同的全身麻醉方式均能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84,1308.

[2]Kamat SK,Shah MV,Chaudhary LS,et al.Effect of induction-deliv-ery and uterine-delivery on apgar scoring of the newborn[J].J Post-grad Med,1991,37:125-127

[3]冯颢,金延武,王端玉,等.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时血药浓度测定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680-682.

[4]张宇,周全红,焦志华.全凭吸入诱导维持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进展[J].上海医学,2010,33(2):174-177.

[5]Jirasiritham S,Gantivitayatan K,Sirivararom P.Over half MAC sevoflu-rane in Caesarean section[J].J Med Assoc Thai,2005,88:914-920.

[6]Allison KR,Peter JD,Guydel D,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remifen-tanil in anesthetized pediatric patient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ordiagnostic procedures[J].Anesth Analg,2001,93(6):1393-1401.

[7]Jones R,Pegurm A,Stacey RG.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usingremifentanil in the parturient with thrombocytopaenia[J].Anaesthesia,1999,54(5):461-465.

两种演绎方式 篇10

第一种可能的演绎方式,市场似乎正在运行中,就是强者恒强的逻辑。7.16 的大跌,就是在苏宁电器、中兴通讯等招牌成长股、价值股中报的超预期下跌,导致整个中小盘类股票集体下跌,超过百只股票跌停,从而导致市场全面下跌。而同时,市场也对中报业绩稳定或者好于预期的板块及个股给予了更多的期望。

所以,以目前市场的中报行情来推演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那么抛弃业绩差的个股及板块,向业绩好的或者相对好的板块继续靠拢,则可能会是一种演绎方式。强者恒强,这里的强,不止是股票走势强劲,也是中报业绩较好,吸引各路资金扎堆进入。

那么,哪些板块的业绩会有保障呢?

首先是房地产板块,无论政策如何声言不会放松,但实体市场中的量价共同复苏已是事实,而且大有超越去年的趋势。从这个角度看,地产的去库存能够保证地产商的收入。受政策制约的地产板块的业绩反而是比较确定的。当然,这也要看逻辑,行业的集中度提升趋势是必然,招保万金这样的龙头才会是首选,目前基金在这些龙头上集中较明显,如果能有调整,则下半年还会有机会。

其次是医药,在经过了2011 年政策、盈利双杀之后,今年的业绩应该不会比去年更差,而且处于政策拐点期,从这个角度,此板块依然还有希望,如果涨幅较猛的重要板块能择机回调,就更好了。

第三是保险、券商这类非银行金融板块。首先这两个板块今年以来都享受了不同程度的政策红利,这其实是两板块上涨的主要原因。而接下来,如果看业绩,都会一般,保险有净资产回升支撑,而对券商来说,创新目前还只是概念,对于盈利尚未形成帮助,所以,众多投资者看好的非银行金融,从业绩角度看,未必很好,都是浮云,只是不知这个政策红利概念,还能支撑多久,支撑很久也是有可能的。一个风险是,这个板块是公募基金集体看好的。

第四是银行,可能现在讨论这个板块,会引发很多人的不屑。但事实上,除地产外,可能银行业会是业绩最好的板块,即使再悲观,10%的利润增速也是有可能的,而这个水平,在目前的市场,已经很可观了。即使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股产生何种影响,即使长期看政府正在逐步抛弃银行,即使长期看银行规模的增加潜力有限,但如果市场按目前的强者恒强逻辑,为何不会对寥寥可数的业绩较好的板块予以重新关注呢。这个可能是有的,近期银行板块的相对价值已经开始显现。同样,这里的一个机会是,这个板块被多数公募基金所抛弃。

第五,白酒板块,不提这个板块天理难容,业绩一如既往的好,50%以下增速都不好意思出预报。只是问题是,这个板块涨的太猛了,扎堆太严重了。现在让我卖,舍不得,让我买,也是不敢。所以,如果强者恒强,就还会有人往里冲,价格也还会往上走,但能走多高,看的可能就不是业绩了,而是什么时候没有人进入,或者什么人开始抛出,引发集体出逃。

从中金公司统计看,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食品饮料、餐饮旅游、信息服务、医药生物、金融服务等行业中4 种预增类型(略增、扭亏、续盈、预增)占比均在60%以上,值得重点关注,这与我们上文的分析也有共识之处。

以上为强者恒强的演绎逻辑。

第二种为筑底反弹逻辑。

按一般的经验,在强势股、中小盘补跌后,可能意味着底部逐步形成。在资金面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底部如果形成,第一波反弹由周期股来带动是有可能的。这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煤炭板块。在原油下跌、页岩气开采技术逐渐成熟背景下,煤炭价格全球同此凉热,不断新低,以至于现在被市场认为跌无可跌。如果底部形成,这类超跌、又有极强金融属性的板块领涨第一波反弹,是符合历史经验的。

在周期带动反弹后,适当盘整,转而中小盘类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毕竟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不可能会有空间很大的趋势性行情,周期股的反弹,只是将震荡区间提升了一个档位而已,剩下的,还是主题、个股的演绎了。

而目前市场总的资金量而言,其实要实现周期类的集体较大幅度上涨,是很难的,所以在这一逻辑的反面,就是1、2 月份的那种,在中小盘杀跌后,再由中小盘来引领强力反弹。

上一篇:自发性肾破裂下一篇:人骨骼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