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未来

2024-05-18

城市的未来(精选十篇)

城市的未来 篇1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 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 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 充分发挥信息通信 (ICT) 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 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 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 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 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如今, 许多城市也都在纷纷跟进, 紧密智慧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武汉、合肥、昆明、无锡、昆山、富阳、双流等不同规模和等级的智慧城市案例所提出的主要建设思想和内容都已成型或已发挥作用。各城市围绕自己的优势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教育文化、智慧服务应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信息综合平台等领域大做文章。同时有许多的企业也都在推出各自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来服务智慧城市。

对此, 我刊将“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选为本期专题, 特别安排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及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李海俊、北京邮电大学芦效峰博士等) 的两篇论文《智慧城市的理念探索》、《智慧城市的功能与价值》,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陈龙研究员的论文《智慧城市纵横谈》, 南京工业大学陆伟良教授等的论文《感知智慧城市概论——智慧城市学习体会》, 上海理想信息产业 (集团) 有限公司于清的论文《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探索》, 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介绍, 来帮助您更多地了解智慧城市所具有的魅力。

未来的城市征文 篇2

在海底居住的.人们,每一个人都会配一个增氧器,这个增氧器体型很小,只要将它放入耳内,它就可以随时地为你提供氧气了。

在海底,学生们照样可以学习。他们教学用的黑板是用一种类似于水晶的材料制成的,粉笔和黑板也是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学生上课用的教科书是用一种防水的机器材料做成的,这本机器书可以变大变小,而且上面还有一个按钮,只要一按,书就可以变成字典,供学生查阅资料。

人们在海底,是住在一个外形是大气泡的房子里,但大气泡里其实还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正方体里才是家。在家里,电视就同一张纸,可以贴在墙上,用手触碰换台。沙发是可以变形的。房子墙上还有一个食物窗口,只要投入所需食物的价钱,没过几分钟,窗口里就会出现食物。

人们在饭后可以骑上自行车在海底观光。这种海底自行车车轮上装有特殊的转动器,使自行车可以在海底自由行驶。每到夜晚,屋子上方便游来许多深海鱼,给人们照明。

为了防止海底灾难发生或一些海中的凶猛动物来袭,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仪器,安放在每一个房子下。当海啸发生时,仪器就会连接房子,深深扎根到地底下,如果是凶猛动物来袭,房子周围便升起一层保护膜,以柔克刚,抵挡凶猛动物的来袭。

未来的海底城市 篇3

“啪啪啪”一阵阵响声把我从梦乡中拖了回来,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坐起身来啊,哎呀,原来是海豚圆圆这个淘气鬼在窗外叫我呢!我这才猛然记起来:上周刚和爸爸妈妈从拥挤的城市搬到这座美丽的“海底明珠”城市,今天要作为一个小记者去采访的,快出發吧。

城市是由一层特殊的透明薄膜包围成的球体,“海底明珠”的市名由此得来。这种薄膜看上去虽然透明柔软,实际上却十分坚韧,海水激烈的冲刷、大白鲨锋利似刀的牙齿的啃咬都奈何不了它。而在市内的人们触摸到的薄膜却如一片薄薄的水雾可以伸出手来与蟹兵虾将嬉戏、玩耍。人们通过薄膜还能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各种奇异的鱼儿,排成队的海马,挥动长肢的章鱼,随着水流一扭一扭的水苴……

吃过早饭,告别爸爸妈妈,我踏上了通往学校的水晶通道,我要先去采访学校呢。说到这水晶通道还有一番大学问呢!

这是由水晶体玻璃管道修筑而成的,共分为电力赛车道、散步道自动人行道三层。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应该就是第一层自动人行道了,它同时又分为四排,一、二、三、四排速度分别为50公里/小时;30公里/小时;20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像流水线一般输送着成千上万的乘客。第二层为电力车道,适合车迷们使甩第三层是散步道,在这儿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带着自己的宠物慢步:这样的三层水晶通道在这个城市纵横交叉,方便又高速。

五分钟后,我到达了市中心,这儿有一座五层宝塔似的巨大喷泉。它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全市氧气机。喷泉旁是个车站,确切也说应该是“球站”,人们只需进入一个球体里,球体便由电脑控制升往另一座海底城市或陆地。每个周末,妈妈带着我就是乘坐此球体去外婆家的。

不一会儿,学校到了,那是一座书形建筑,象征着我们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五彩缤纷的花草围绕在学校的周围,那是用化肥果冻种的,可香了!还招来了A博士刚引进的铅笔形蝴蝶呢!

城市综合体:影响城市的未来 篇4

40.6亿的天价, 较挂牌起始价16.47亿元高出24.13亿元, 折合楼面地价约1.6万元/平方米。也正是这个数字, 招致了一片关于土地市场泡沫的质疑声。

面对质疑, 方兴地产随后则表示:“广渠路15号地具有极高的可塑性, 是一个非常稀缺的大型综合体项目, 预计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可达近40万平方米。”

北京新地王将建高端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目前的影响力和受追捧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对此,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凌波表示, 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是最具前导性和拉动性的行业力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和相对饱和, 资产型、经营型商业地产特别是城市综合体无疑将成为刺激消费带动投资的发动机, 也天然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主力引擎和城市形象名片。

城市综合体元年

截至2007年底, 中国城镇人口已近5.9亿人, 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 且正处于加速期。比照发达国家70%的城市化率及发展趋势,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预计30年的高速成长空间。

就综合体而言, 势必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新动力。通过综合体规模和实力的展示, 体现城市经济发展实力, 塑造城市新标杆, 打造城市新名片和新地标。开发城市综合体, 不但提升项目市场竞争力, 提升企业竞争力, 丰富企业品牌力, 更具体的还能彰显企业综合实力。

城市综合体不仅由于其地标性而成为城市的名片, 也作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增长;更作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被投资商和开发商所青睐。

近几年, 城市综合体正成为中国房地产乃至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开发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 未来中国城市开发的竞争也是综合体的开发竞争, 并由此构成一个具有多职能、最具竞争力和抗风险的城市缩微体。

万达集团、中粮集团等行业领袖更提出只做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战略, 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而杭州、沈阳等代表性二线城市更提出未来城市建设、招商和开发主要以城市综合体为主的战略目标, 更被认为是拉开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序幕, 开启了中国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元年。

综合体对城市的意义

综合体对于城市而言, 其意义在于, 综合体将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成为城市形象标杆性的建筑, 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很好的象征性的符号, 它会成为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征。

朱林波分析说, 从现实意义上看, 一般一个城市综合体的投资至少需要二三十个亿, 这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同时, 它也是一个提升城市消费力的拉动引擎。开发商做综合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投资的多元化, 它解决了开发商所面临的多个问题。

首先是解决了开发商的投资问题。做综合体需要开发商非常强的资金实力, 如果酒店、商场是开发商自己持有的, 在银行只能提供短期贷款的前提下, 综合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型, 它的公寓、写字楼可以销售, 开发商通过这些可以消费的产品迅速完成资金的回转来支持它的酒店和购物中心的运营, 像万达的产品将来就可以打包发行REITs, 完成一个资产、资金、资本梯度运营的投资模型, 这是开发商愿意做综合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市民而言, 综合体则一定是一个城市的全天候的生活消费娱乐中心, 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并且由于综合体一般的体量都会很大, 它往往就会拉动一个区域土地价值和区域内住宅价值的提升, 以及区域内公共交通系统的升级。所以, 综合体会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

链接:

城市综合体 (HOPSCA) 是几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 主要集酒店 (Hotel) 、写字楼 (Office) 、公园 (Park) 、购物中心 (Shopping mall) 、会展中心 (Convention) 和公寓 (Apartment) 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的大型建筑体。

在中国大家谈的综合体可能更多的是有三种产品以上的项目, 其功能可以概括为“724”, 就是指涵盖了人们“7天”、“24小时”的全天候的生活形态。

2009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调研报告

1.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开发, 主要指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一线城市, 体量大、规模大, 基本上是国内、香港等有品牌影响力、有资金实力和开发经验的大型开发企业。其规划和开发的项目能完整地体现城市综合体的含义。

2.杭州、合肥、沈阳、无锡等二线城市的综合体, 主要面积在50万至80万平方米左右, 主要根据各城市目前市场容量和需求所开发。其开发商主要包括本土开发商、香港开发商和中国品牌开发商。他们一般都属于连锁开发企业, 很多本土开发商也进入外地连锁开发行列。业态主要以住宅和购物中心为主。

3.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综合体, 但主要位于东部三线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业态主要以普通住宅和购物中心为主。

4.外行进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成为城市综合体开发的一股潮流。主要指大型品牌零售商, 大型综合商业市场管理商等, 他们依靠自己的资金实力和行业优势, 通过并购、拍卖、合作等模式开发城市综合体。其项目主要以商业为主, 零星配置写字楼和住宅。

5.目前中国城市综合体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的北京和天津, 中南地区的广东和西南地区的重庆和成都。还有一个主要的特点, 除了华东地区的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以外,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各省会具有一定消费实力的二线城市。

6.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体进入开发元年, 基本上属于“四四制”原则。四分之一处于销售阶段, 主要以销售住宅为主;四分之一处于开发建设阶段, 目前进入市场定位和准备开盘阶段;四分之一处于政府计划和招商阶段, 但很多城市都已经纳入今年招商和开发计划;四分之一属于规划阶段, 基本进入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时期, 但作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都已基本确定。

7.众多号称城市综合体的项目, 均无法完美体现城市综合体的含义, 其主要业态在3个左右, 大部分以住宅和商业为主。建筑类别的比例分配存在不太科学与不太合理性, 这需要市场来检验。

8.城市综合体开发成为众多品牌实力开发商的主流开发模式, 有开发商号称未来企业开发战略方向将以城市综合体开发为主。

9.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密切相关, 经济越发达, 综合体项目越多, 其项目不但体量大, 价格高, 其品质和生活的方便性大大超越以前的单一业态类别。

10.2009年, 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土地招标和相关开发企业投资和开发的主要方向, 土地招标和规划建设以综合体开发为主成为2009年地产行业新的开发潮流。

未来的海洋城市作文 篇5

先让我们吃下这个小药丸,它有让我们在水下呼吸,和保护眼睛之类的功能,药效可以持续一年。好!让我们直接跳入水中吧!一跳入水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门,大门旁边有一个机器人,热情的对我们说:“欢迎进入‘蓝海’海底城市,‘回家’、‘参观’请选择。”先让我们回家吧!“嗖”一瞬间,我已经回到了家里,爸爸妈妈早已在家等候,经过了他们的同意,我带着我的海洋宠物——水晶鱼去玩了。

“嗖”的一声,飞鱼巴士来了,我带着我的宠物鱼上了车。车非常地大,可以容得下几千人,车速可以火车相比,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里面还有许多娱乐设施,可是到站了,我就带着我的宠物鱼下车了。

阿米齐亚之园到了,我的指纹轻轻在大门的无人售票台上一点,“嘀嘟”一声门开了,我就进去了。那里非常美丽,有珊瑚、海草……五彩缤纷,简直就是水中仙境。这时,一只九色鱼游过,“现在是海底时间九点半,请问有什么要服务的吗?”“不用了,谢谢。”那只鱼就是未来科技的导游,是即美观,造价又便宜的高科技。“冯在民,现在午饭时间了,您的妈妈在家里等您。”海底广播发出了声音,我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令人留恋往返的海底仙境。

未来的移动城市 篇6

整个城市发出了沉闷的响声,好似一台重型压路机驶过。地震了吗?不对啊,房子并没有摇晃,只是脚下的城市好像在移动。

城市在移动?

没错,你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正在缓慢地移动。由于城市的居民都希望换一个生态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所以,市长大人下令:“让我们的城市前进吧,到一个有大海、有森林、有鲜花的地方去。”

地震让城市移动

2012年2月27日,智利发生了8.8级大地震。地震后,科学家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大地震使得智利的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整体向西移动了大约3米。

你打算在一个地方住一辈子吗?其实,很多人都喜欢一生多住几个地方,只是大多数人觉得搬家太麻烦。为了满足人们移动居住的梦想,西班牙的建筑设计师曼纽尔·多明格斯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人类将来可以建造一座像坦克一样装有履带的城市,这座城市可以像坦克一样移动并且行走。这听起来确实够疯狂。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呢?

像坦克一样行走

在他的设计方案中,这座移动城市有一个巨大的钢架底座,底座下有几百甚至几千个车轮,车轮被一条条履带包裹着,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移动城市顺利通过各种地形。

移动城市的底座较高,高度达到108米,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村庄和小城镇,也可以跨越一些矮小的山丘,甚至可以蹚过不是特别深的河流和湖泊。

城市虽小,功能不少

由于移动城市建在一个巨大的底座上,所以,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建造得太大,不可能是超级大城市,但可以是一座面积几平方千米到几十平方千米的微型城市。这样的城市将拥有居民楼、宾馆、饭店、医院、商场、体育中心等各种建筑物,就和普通的城市街区一样。

当然,如果我们需要较大的城市,可以将若干座标准化的微型城市像玩拼图一样,拼接成一座超级大城市。

用新技术提供能源和

生活用水

要让居住在这座移动城市的人们过上正常的现代化生活,还要为这座城市提供行走所需的动力,那就必须要有能源和生活用水。

在曼纽尔·多明格斯的设计方案中,未来的移动城市不需要建输电线从其他地方输电,也不需要修输水管道从远方的河流取水。移动城市里的电力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和太阳能,有时候也会用到核电;城市用水则依靠一些环保技术,比如雨水收集技术、废水再利用技术、捕雾集水技术等。

这样看来,这样的移动城市还是一座非常环保的城市。怎么样,生活在这样一座移动城市里,是不是感觉很酷?确实,在曼纽尔·多明格斯看来,人类在未来选择建造移动城市非常有必要:

一、未来,人类的生活环境有可能越来越糟糕,自然资源也会被消耗殆尽,移动城市会将人们带到更适合生存的地区。

二、移动城市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被遗弃的“鬼城”。

三、移动城市有利于人们保护环境。因为,人们可以在环境没有变得太恶劣之前搬走,而在原先建设城市的区域植树造林,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在接到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预报时,移动城市可以离开原先的定居点,从而避开这些灾害。

未来,移动城市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潮流。但是,这其实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只是人们应对环境变化的无奈之举。如果我们不想像吉卜赛人那样四处流浪,不想像候鸟那样每年都要忍受迁徙之苦,那么,我们就得从现在开始保护好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并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智慧城市解读与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篇7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化高速发展导致了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城市病”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了城市的发展动力不足。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城市化的持久危机, 过度依赖低成本资源的低效城市管理方式和高强度劳力发展经济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世界性的城市信息化革新, 成为了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信息化使得空间集中性需求降低, 城市自然空间的地理和物理限制被打破, 持续冲击着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生活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在虚拟性或符号性上以信息的交换价值挑战传统经济模式。财富、权力、知识高度集聚, 也进一步促使城市迅速吸引投资,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产生持续的人口吸引效应。据联合国预计, 到2015年止, 全世界将有22座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型城市”和61座人口超500万的特大型城市。面对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 我们应该怎样化解“城市病”带来的发展困局?应该以何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来应对这场变革?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 “智慧城市”解读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随着资源短缺和城市功能提升潜力的不足, 智能技术革命成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型发展动力。在过 去50年中, 由于ICT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技术的逐渐普及, 城市问题与政策已从过去传统的研究方法逐渐转向基于信息通讯系统科技集成的视野。一些全球领先的ICT企业已将发展重点从软件开发转移到覆盖地区的城市在线服务系统以及城市智能化产品的开发。2009年, ICT领军企业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新理念, 并作为一个智能项目已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策略。同年年底, 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地球的理念延伸, 并出版白皮书《智慧城市在中国》[1]。

智慧城市是近几年新兴的城市发展理论, 有着多重含义和内容, 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和背景给予了智慧城市不同的概念定义。Giffinger、Fertner等人认为, 智慧城市包含六大主要维度:智慧经济、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居民、智慧生活及智慧管治[2] (表1) 。IBM认为, 智慧城市是运用先进的ICT技术, 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 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 以更为智慧的方式运行, 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美好生活,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3]。维基百科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是来自于Caragliu, Del Bo和Nijkamp的归纳总结[4]:智慧城市通过硬基础设施 (有形资本) 与信息通讯与知识社会 (人力和社会资本) 的结合, 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生活质量, 并且通过参与式的管理对上面的资源及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5]。总结国内外各个学者的研究成果, 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特性:

(1) 对市民行为和需求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市民和其周围环境的感知系统能实时更新, 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对环境的改变而做出及时的反应;

(2) 运用智能技术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 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对基础设施进行监控管理和整合利用;

(3) 是智慧经济、智慧市民、智慧管理、智慧流通、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的统一, 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 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 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 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 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市民更多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政策制定和建设过程中。

由此可以看出, 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 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从而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在智能建筑和智慧生活领域, IBM、思科、微软、西门子和ABB等领先企业已成为全球几大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移动通讯设备领域的发展和互联网的社会网络为空间规划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数据 (bigdata) 和群众包 (crowdsourcing) 等新IT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 同时越来越多功能的智能手机软件和移动网络等智能技术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中。然而, 不同于数字化城市或智能城市 (前者过于强调通信技术, 后者过于强调技术主义, 都过于强调高效率而忽略了社会层面) , 智慧城市更注重社会人文与技术发展的整合。

2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有两种主要发展趋势, 一种是强调高效的生态节能 (节能减排、发展公共交通等) 和经济性 (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人才精英城市) , 通常表现为城市各职能部门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另一种则从社会视角更注重市民生活质量和市民素质的提高, 将市民融入到知识社会网络, 通常表现为以市民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不同城市的智慧发展方向不同, 有些城市同时具备这两种类型。

2.1 自上而下的智慧城市

自上而下的智慧城市类型, 一般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主导的发展模式, 通过和ICT企业或其他研究机构紧密合作, 将智慧城市的理念直接体现在可度量的参数上, 如碳排放指数等。在与ICT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 这些新城的建设同时也是企业技术和市场的试验。

例如韩国的高科技城市松岛新城, 位于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滨水区, 占地约607.5公顷, 人工填海而造, 是自由贸易和国际商务中心。松岛新城的建设除了本国ICT企业的技术支持外, 思科系统也参与这项大规模的“城市研究实验”, 将他们的理念运用到智能网络城市建设。社区、医院、公司和政府机构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 数字技术深入住户房屋、街道和办公大楼, 所有空间都用网络和高科技控制系统联系起来, 智能家庭、智能商店、智能学校、医院和银行, 所有的日常杂事都能依靠高科技IT技术自动完成。到2015年, 在这座可持续和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试验性城市, 其常住人口将达到6.5万。

松岛新城这种智慧城市的结构在设计时往往严格符合高效原则, 同时公共场所设施的多种传感器设备也方便对公共空间的监控以及对设备的管理和优化。在韩国, 这种全城遍布各类传感器的城区叫做U (ubiquitous) -City[6]。“Ubiquitous”, 意指普遍存在的, 无所不在的, 意指新一代信息科技技术可以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松岛新城是一个完全新建的城市, 然而世界上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原有的城市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 这使得智慧城市理念在一些现已存在的城市区域或历史相对悠久的老城区实施起来更加复杂。当这种自上而下主导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受限时, 另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2 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

由市民积极参与和主导的知识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是自下而上智慧城市的环境基础。在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中, 重点是发掘来自市民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潜能。因此, 在此过程中极其关键的部分是了解市民的需求, 而非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在此类型的智慧城市中, 市民是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的内在动力。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市民可以自行运用ICT技术和社会网络十分便捷地与他人、代理机构和社团建立联系。由此,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中, 市民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7]。

市民创新潜力的开发也不容忽视。一些有兴趣的市民可以通过获取城市数据设置和服务的渠道, 便可以通过ICT基础设施和网络开发他们自身的创新思想。例如, “NYC (City of New York) Big Apps”比赛, 鼓励市民为纽约城市创新生活开发自己的智能手机app应用, 如停车位寻找软件、自行车导航软件等[8]。北欧国家也是以市民为导向的自下而上建设智慧城市的范例, 为获得广大市民的支持, 通过积极与市民和其他利益团体进行对话, 使得对城市问题的普识性的提高。一个城市价值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更重要在于其社会性程度。

3 智慧城市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影响

3.1 整合性:城市数据系统

智慧城市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任务职责是通过协调、交流、合作和整合, 将基础设施和服务融合, 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这需要新的数据库形式、新的数据开发和分析模式、整合分散的城市功能, 将这些联系变得更有效和公正, 形成新的管理和组织形式, 为城市服务提供更好更快的流动性和流通性。

由于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复杂繁多的信息数据, 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整体的系统来整合数据采集、查询、分析和开发。丰富数据的来源渠道, 包括参与式感知 (Participatory sensing) 与网上社群提供的数据服务系统等, 加强对数据流的转译和管理, 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提取可用的模型和范式, 对城市进行评估、可视化分析和模拟预测。

3.2 协调性:城市整体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自19世纪末, 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开始成立为专门的组织机构, 至今已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极其重要的政府功能。从国家到地区、城市、城区和邻里范围, 协调智慧城市的各个部分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城市结构和规划模式。城市是各种活动组织和团体的集群, 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以支撑可持续发展与智慧城市新理念的新型规划编制模式 (包括城市的更新、交通、经济发展、住宅等) , 更应考虑到基础设施的运作, 服务设施的实用性, 健康卫生、教育, 以及其他所有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功能 (图1) 。日本智慧城市规划公司在智慧城市规划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如冲绳智慧岛、日本东北地区智慧集镇、集约城市战略下的柏叶学园等。在理论方面, 该公司提出了城市智慧发展的建设框架, 包括智慧住区、地区智慧控制中心、能源解决中心及城市交通运行中心等一系列子系统。同时, 该公司总结出建设的几大原则:建立多要素约束机制策略、优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框架、营造多元发展动力、特色文化植入城市内里、完善系统的智慧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生活文化坐标、提升城市文化更新能力及智慧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竞争力。这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一定参考[9]。

1丨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示意

3.3 适应性:开放式数据库

在自上而下的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 政府部门、建筑师、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最高效地体现其价值——管理和整合大量的工程数据与市民活动的创新。虽然城市各个部门分工日益明确, 但在未来的几十年,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城市变革, 城市各个部门应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建立开放式数据库, 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平台, 并使得大众可自由获取公共数据, 同时政府部门实行开放式管理, 加强政府管理数据的透明性。较好的范例是英国的地学数据 (geospatial data) 开放, 在信息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了超过3000条关于空间规划的数据记录。除此之外, 维也纳信息平台也是一个开放式数据的典范。

3.4 参与度:鼓励市民参与

在现有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通过体现不同空间和时间区间维度的多种仿真模型, 市民对于城市运作的方式以及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过去传统的城市建设中, 市民参与已经开始渗透到建设过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 市民及其所代表的组织团体或机构成为了“智慧社群”的建设核心, 是智慧城市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发展模式中的主要力量。市民的参与和自组织的创新力量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最实时有效的数据信息和解决方案。因此, 信息社会下城市社区尺度的空间优化与社区建设应充分鼓励市民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的参与度, 采用社会网络的方法, 对居民的社会构成及空间分布、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评价, 并结合社区空间品质的定性评价讨论智慧街区的综合建构策略, 鼓励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发展。

4 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规划师是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角色, 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联系企业、政府部门和市民的重要性。许多技术公司和政府部门关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关注重点在于提高能源利用率或发展生态能源以减少经济负担, 由此智慧城市蕴含的竞争性便显而易见。在全球性的ICT技术创新竞赛中, 城市就像一个技术实验室, 不断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市民的生活, 同时为城市吸纳新企业和优秀人才。然而, 作为以ICT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势必会带来一些问题。

开发成本国外在ICT领域长足的发展已积累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目前我国的ICT核心技术仍大大落后于欧美国家, 技术创新人才较为匮乏, 只有足够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才能较顺利地实行人才引进计划。同时主要的行业技术标准仍由国外组织机构控制, 而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的研发资金有限, 大量地缴纳专利费用将会大大提高企业成本, 影响企业创新。

网络风险如果智慧城市过于依赖ICT技术网络, 将会面临一定的潜在风险。例如, 综合设施的网络系统必须完善, 以避免系统错误和网络攻击的可能。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中, 一个很小的软件故障可能会对市民造成巨大影响, 比如交通堵塞或重大交通事故。城市越自动化, 外在影响的潜在风险越高。当城市智能化程度过于依赖信息数据时, 掌握了核心数据就可以很大程度影响城市发展, 由此信息安全问题将成为首要的技术重点, 要保证设计城市安全的信息和地方政府信息不被泄露。

公民隐私除此之外, 城市在自动化过程中, 对ICT技术的依赖将会导致一些潜在的冲突。通常来说, 智能技术的实施主要在计算机程序的命令中, 而不是和使用者的直接对话之中。在各种不同模式的智能城市中, 关于公民隐私的数据技术都将是市民关注的问题。尽管自上而下的城市数据采集方法会对大众产生出有用的数据, 但这仍有可能妨害到公民的隐私权。

结语

2011年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实施期, 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经济增长方式也将进一步转变, 国家将完成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国家的转型, 适时适当把握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有意识地引导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城市规划建设和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10]。智慧城市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通过以CT技术为核心的城市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 将城市的各个功能与部分结合起来, 通过自上而下的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和自下而上的以市民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运营模式。然而, 智慧城市规划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我国目前尚处于借鉴国外的理论思想和先进ICT技术的初级阶段, 仍面临许多需要克服的瓶颈和难题。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 政府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应看清未来的城市转型与发展趋势, 对城市管理和规划建设体系进行合理而适当的调整, 切实将我国城市发展成为“更智慧”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巫细波, 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11) :56-60.

[2]Giffinger R et al.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R].2011, 9) Final Report;Centre of Regional Science, Vienna UT:Vienna, Austria, October 2007.

[3]IBM商务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9.

[4]Caragliu, A;Del Bo, C.&Nijkamp, P.Smart cities in Europe.Serie Research Memoranda 0048, 2009

[5]http://en.wikipedia.org/wiki/Smart_city

[6]Jang M.&Suh S.-T. (2010) .U-City:New Trends of Urban Planning in Korea Based on Pervasive and Ubiquitous Geotechnology and Geoinformation.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ICCSA….

[7]M Batty et al.Smart cities of the future[J].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Special Topics, 2012, (1) :492

[8]City of New York. (2011) .NYC Big Apps 3.0.2011.Nycbigapps.com.New York.Retrieved January 2, 2013, from http://2011.nycbigapps.com/

[9]孙中亚, 甄峰.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J].规划师, 2013 (2) :32-36.

城市的未来 篇8

项目由三个容器结构组成, 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居民群和活动, 包括有大学级设施、大学和知识经济行业;或商铺、旅店、公寓;或社会住宅、当地管理处和办公室。不管是何种布局, 这个城市都象征了真实的都市生活, 拥有所有工作、娱乐和住宅相关的元素。

大厦的外观来自巴别塔的变形, 采用了密集式的棱锥结构, 包括了四个不同的实验性地区。180层的大厦结构和折叠匙式结构类似, 并配上一个椭圆形盘和内含升降机的支撑腿。大厦的主要支撑体是垂直和斜线式的结构框架, 框架内有通道和服务区。在前45层楼内, 这个框架支撑了重叠的花园和城市农场。大厦下面4层包括了车辆入口和停车场。大厦的腿部, 也就是垂直支撑结构内设有升降电梯和楼梯, 和上面的空中花园和公园连在一起。这些公园也是农业区, 能全年提供食物和休闲处。大厦的三个容器式建筑内都拥有一个外朝向的公园, 通过内部连接桥和建筑内部空间连接。大型开口能让更多的光线照入到室内区, 同时提供一个自然通风口。

另外, 建筑外壁使用轻型复合物, 外壁中植入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 这样能转化太阳能和风能, 为大楼供电。而内壁则主要注重加强自然对流效果。

未来城市与未来交通 篇9

1 城市与交通简要概况

伴随历史发展, 城市经历了起源、发展、演变、衰落、消亡或新生等城市生命周期律, 在不同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背景下, 城市与交通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1.1 工业革命以前

工业革命以前, 由于科学技术的制约, 城市功能简单, 规模普遍偏小, 社会发展缓慢, 交通问题不突出。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为单中心, 城市之间联系较弱, 多为封闭型或半开放型;而交通动力主要为人力与畜力, 力量与效率的有限制约城市的规模与人的出行距离。

1.2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革命以来, 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剧变,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在大都市、特大城市,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 目前,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正从特大城市逐步向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蔓延[2]。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机动车爆炸性的发展、交通政策乏力、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无序, 使中国城市在短短十几年内交通问题的概念从无到有, 现在已经开始望到世界上交通问题最严重地区的项背。

城市与交通的时代特征:城市的结构开始产生变化, 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甚至是都市区、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带转变, 城市的开发强度急剧增加, 功能越发复杂, 城市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 发展由原来的封闭型、半开放型转变为开放型;由于机械的使用, 交通出行突破时空限制, 出行几乎可达全球任何地方, 交通的多元、大量的需求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

2 未来城市与未来交通展望

2.1 近期阶段 (2013~2100 年)

此阶段由于对能源、飞行器技术等科学技术没有大的突破, 主要能源仍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 其他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为辅, 加上对自然环境的重视, 城市人口大量积聚, 此时城市与城市交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城市特征:城市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功能分区更为合理, 智慧城市初步建立, 城市生活呈现出智能化、多元化、高效化等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逐步以城市群的形式进行发展, 城市之间的联系交流极其紧密, 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出现城市连绵带, 例如:沿海城市连绵带、长江走廊城市连绵带等。

交通特征:交通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体系, 城市内部主要以短距离的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为主, 其他自行车、出租车、小汽车等为辅形成多元、高效的交通体系;城际交通主要城际快车、城际轨道、高铁等为主。

2.2 中期阶段 (2101~2400 年)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能源、飞行器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此时能源危机得到化解, 能源不在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而飞行器技术的突破与推广应用, 交通结构、交通特征发生巨变, 城市与交通呈现出新的特点。

城市特征:由于能源技术、机器人技术、飞行器技术的突破与推广应用, 城市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发生巨变, 城市的尺度变得越来越大, 建筑更加私密、坚固, 生产逐步机器化, 从事生产的人们得到解放, 闲暇时间急剧增加, 随着智慧城市的完善, 城市呈现出高度的智能化特点。

交通特征:随着飞行器技术的突破, 飞行器得到大量使用, 逐步取代轨道交通等地面交通, 但地面会仍然存在, 但此时地面交通更加安全、便捷、高效, 地面交通主要以短距离出行为主, 中长远出行主要使用飞行器工具, 大运量、高速度的货运轨道交通仍然大量存在, 且仍旧是货运交通的主体, 智慧交通逐步完善。

2.3 远期阶段 (2401~)

航天、地球环境模拟等技术的突破, 宇宙旅行、星球迁移不在是梦, 城市与交通呈现相应的特征。

城市特征:城市仍然是人类居住生活的中心, 但中心功能减弱, 由于飞行器能够快速的远距离航行, 人们不在大量集聚于城市, 城市主要成为生产、信息交流、服务中心, 虽然信息技术得到巨大发展, 三维全息影像交流极其方便, 但城市是人们面对面交流的中心。在外星球, 人们居住在自建的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地区, 宇宙旅行成为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交通特征:航天飞行器是这个时代交通的最大亮点, 既能在星球之间进行远距离的航行, 也能于地球之上进行相对较短的飞行, 并呈现出高度的智能化、科技化、人性化特征。

3 结束语

理想, 不仅是你我共同的期待, 更是我们对未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许, 我们的预见会出现偏差, 但历史正是在预见与现实的激辩交织中徐徐前进。

摘要:通过对城市与交通的简要概述,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演变, 基于目前社会的发展态势以及对未来的超前预想, 大胆展望未来城市与未来交通的发展, 引发我们对未来城市与未来交通的深思与探讨。

关键词:未来城市,未来交通,飞行器

参考文献

[1]许梦莹.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改进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3.

城市的未来 篇10

理论: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是一个新概念, 《报告》对这个新概念给予了解释。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 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 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 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 目前,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模式、策略、路径、指标体系以及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等方面。

其中, 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是首要的。低碳排放定量指标是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核心内容, 其具体目标则可以进行目标分解。如上海市提出城市未来低碳发展目标应该包括:城市低碳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建筑、生产及交通发展的分项目标,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捕捉目标。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应与生态城市相结合, 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的发展目标。

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途径, 《报告》列举了当前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戴亦欣的基于城市历史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政府、市场、公民三方协作互动模型;仇保兴提出的低碳生态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 是一种在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可将低碳城市定义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绿色建筑、低冲击开发模式与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四重奏;辛章平、张银太的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包括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报告》用了很大篇幅对低碳社区能源规划与管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低碳社区是实施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载体, 是地方政府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指出低碳社区在建造时一般需遵守十项原则: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性交通、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耗、动物和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平贸易以及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践:正在探索中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报告》还概括总结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实践。《报告》指出,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选定了五个城市探索低碳发展的示范项目, 分别是:上海生态建筑的示范城市、广州可持续交通的示范城市、攀枝花生物柴油发展之城、伊春生态保护低能耗发展之城、保定新能源制造业之城。

此外, 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 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低碳社区作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范式, 已在上海、北京、保定等城市率先试点, 这些城市大多采取以低碳化节能示范性项目为先导进行社区节能实践。目前低碳社区建设的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

但《报告》也明确指出, 一些城市的低碳城市建设开展尚存在盲目现象。同时,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需防“大跃进”现象。

构想: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未来

《报告》对中国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构想。《报告》指出, 未来低碳城市、低碳社区发展应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即低碳产业发展、多样化的低碳能源利用、低碳交通方式、绿色建筑、居民低碳消费理念、低碳技术发展。《报告》认为,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柱, 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 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低碳能源利用上, 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 注重新一代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 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 先进节能技术, 碳捕获和封存, 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同时, 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 以减少交通需求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构建合理的交通结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并且, 要大力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实施城镇民用供暖节能改造, 打造绿色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新模式和兴建光伏民宅社区工程。

上一篇:CSI住宅体系下一篇:历史研究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