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2024-05-22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精选十篇)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实施胃肠道手术126例,男73例,女53例;年龄24~77岁;胃手术69例,各种结、直肠手术57例。全部患者术前均留置胃管、尿管、肥皂水灌肠或清洁灌肠。通过自制问券调查,患者感觉舒适124例,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

2 护理

2.1 转变护理观念

传统的护理观念往往使护士带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模式,导致护理过程中护士仅是被动而机械地遵从医嘱,且与患者的接触中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际操作,因此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极为重要。护士要经常换位思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彻底做到“亲切、亲近、方便、放心”,使舒适护理服务体现在每个环节,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2]。

2.2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保持病区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清新无异味,同时做好胃肠道术后患者的清洁护理工作;避免病区喧闹,严格病房秩序和进出人员管理;同时加强文明宣教,提倡使用文明用语。

2.3 注意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

与患者交谈时要言语清晰、温和,准确达意,语调适中,把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贯穿于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术前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有关手术的相关知识,讲明插管的目的及其必要性以及插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暂时不适,并尽量满足患者对舒适的要求,取得患者信任,解除其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愉悦的心情配合手术治疗。

2.4 加强舒适护理

首先注意保持患者的体位,如诊疗操作前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插胃管时让患者保持平卧,头稍前倾,下颌部靠近胸骨处;灌肠时取自然左侧卧位,臀下可垫一软枕,胸前可让患者垫一软枕,增强舒适感。同时插胃管、尿管时选择合适的型号,充分润滑管前端,减少插管刺激,并嘱患者深呼吸,动作要迅速、敏捷,减少患者的痛苦时间。灌肠时灌肠液温度要适中,操作技术要熟练,可先将肠管用40℃的温水泡软后再润滑插入,如遇有阻力感可轻轻旋转或放开调节器,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液面不要太高,保持滴速60滴/min,防止过早产生便意感[3]。尽量保留5~10min后,协助患者如厕。操作过程中注意用屏风遮挡患者,同时配合舒缓轻柔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5 康复护理

术后要经常巡视、陪伴患者,需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巡视中避免只看液体不看患者的现象,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及需求等。耐心询问并处理患者的疼痛症状,鼓励患者诉说疼痛感受,避免让患者强忍疼痛;同时要做好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术后6h取半卧位,并告知咳嗽、翻身时要用双手按压伤口等注意事项[4]。

2.6 体谅患者的经济问题

医疗费用是每位患者关心的问题,要做到按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增加收费透明度,要耐心解释患者对收费问题的疑虑,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杨飞再.浅析人性化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14 (24) :21792179.

[2]李鸣明, 苏承丽.急诊科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J].中国保健杂志, 2005, 13 (24) :114.

[3]解萍.人性化护理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50 (12) :966.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篇2

目标一:置管前减轻患者恐惧的心理

具体措施:

1、留置胃管前与患者有效沟通,讲解置管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请置管成功的患者为待置管者现身说法,减轻置管者的心理负担。

3、为患者发放置管相关宣传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为其播放音、视频资料。

4、患者及家属理解掌握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同意签字后再行置管。

目标二:置管时减轻患者不适,提高置管成功率。

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如病情允许,麻醉后再行留置胃管,以减轻不适。

2、置管时充分润滑胃管及鼻腔粘膜,减少胃管对鼻粘膜的刺激,减轻病人咽喉部疼痛。

3、置管时操作者动作要轻柔,胃管置入15cm左右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随着患者吞咽置入,禁忌粗暴插管。

4、如置管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暂停置管,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再行置管。目标三:减轻患者置管期间不适症状。意外脱管率发生率为0%

具体措施:

1、置管完毕后做好外露长度标识,并将置入长度记录于护理记录中。

2、妥善固定胃管,隔日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必要时可用绷带固定或使用胃管专用固定装置固定。

3、嘱患者咳嗽或喷嚏时手扶胃管,防止异位或脱出。

4、患者下床活动时及时倾倒胃肠减压器内液体,并将胃肠减压器固定于患者上衣衣兜处,避免过重导致脱管。

5、做好防止管路滑脱标识及相关置管期间宣教工作。

6、行胃部手术患者重点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及如果发生管路滑脱后再置管的风险。

7、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日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

8、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鼻腔清洁,清醒患者如出现咽干、咽痛情况用温开水漱口,口唇涂石蜡油防止干裂。

9、每日晨更换胃肠减压器,记录胃肠减压引出液体颜色、量及性质,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10、置管侧鼻腔护理,每日观察置管侧鼻粘膜有无破损及分泌物,如有分泌物及时清理,局部涂石蜡油防止粘膜干燥破损。

11、置管期间患者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每日行必要的床下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拔除胃管。

12、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促进患者舒适,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目标四:减轻患者拔管时不适症状。拔管误吸率为0%。

具体措施:

1、拔管时如病情允许可为患者少量口服石蜡油,胃管充分润滑后再进行拔除,减轻拔管时管路对咽喉部的刺激。

2、拔管时反折胃管前端,嘱病人屏住呼吸再行拔管,避免拔管时管路中的液体流出引起患者误吸。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篇3

【关键词】胃肠减压;舒适度;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96-01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消化道手术常用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自口腔、鼻腔插入胃内吸管,利用负压吸引、虹吸原理,吸除气体、液体,减轻胃肠压力,预防腹胀,改善胃肠动力学,最终有助于伤口愈合、预防胃肠动力紊乱等消化道不适与并发症、促胃肠功能恢复[1]。胃肠减压尽管操作简单,但护理难度大,置管困难、引流失败、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患者不适感较强是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为此,某院制定、落实一套针对性护理干预计划,以提高留置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保障胃肠减压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8月,普外科留置胃肠减压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5例,女37例,年龄18~75岁,平均(53.2±6.1)岁;原发病:胃溃疡、胃癌114例,肠梗阻72例,急性胰腺炎59例,结直肠癌37例。纳入标准:①非危重症,非ICU停留;②未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胃肠道并发症;③年龄≥18岁;④留置胃肠检验时间≥1d;⑤均具有胃肠减压指征;⑥知情同意;⑦认知、精神均正常。退出标准:①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②发生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无法配合研究;③误漏诊,转院,死亡。采用数字随机插入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141例,两组患者试验后无退出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原发病类型与手术类型、耐受评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基础护理,做好导管脱出、移位预防,合理固定导管,密切观察,每隔3h评估胃管通畅情况,必要时进行冲洗,观察记录引流量、性质,以判断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做好饮食护理,若需用药,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注药。做好口腔管理,湿化气道,必要时雾化吸入。

1.2.2干预组

(1)心理干预:①详细介绍胃肠减压作用、可能感受、留置时间,指导患者基本的自我管理方法,情绪控制方法;②心理护理贯穿于胃肠减压的始终;③强调自我管理、配合重要性,强调胃管在预防并发症、保障安全的重要性;④术前,安排合理吞咽、插管配合呼吸等術前训练;⑤鼓励家属陪护,做好心理支持;⑥针对已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及时进行沟通,落实陪护制度。

(2)躯体干预:①做好体位管理,术前即指导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在不影响胃管留置情况下调整体位,以获得满意的舒适度;若患者术后昏迷、主诉能力差,应通过患者表情,选择合适卧位,一般以侧卧位为宜;②在留置时,指导患者节律吞咽,以眨眼等面部表情表示是否有恶心等不适,若有则放缓进管速度,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慢呼吸速度或屏气,采用抚触等皮肤接触,促患者镇定镇静;③必要时,可口服少量液状石蜡油,也可在胃管端涂抹乳膏;④轻柔操作,顺势推动导管滑行,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④留置胃管后,还可配合局部按摩、药物镇痛、皮肤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落实各项预防便秘措施;⑤提高环境管理标准,做好家属管理,创造、维持安静、明亮、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做好防寒保暖、床位清洁、噪音控制;⑥指导患者学会传达不适感受。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率、呛咳率、咽痛率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减压是一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的技术手段,尽可能降低置管失败不利因素是医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患者不适是致置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置管减压所致患者不适还可能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应激水平,进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胃溃疡等心理生理疾病而言,良好的情绪对于疾病治疗非常重要。

影响留置胃肠减压舒适感受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护理技术因素;②人文、自然环境因素;③患者自身因素。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创造有利于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的病房环境、医方与家属人文环境,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意识,增强患者耐受、减轻患者躯体与生理不适。结果显示,观察组恶心呕吐率、呛咳率、咽痛率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受,获得患者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刘娟娟,杨柳,刘红梅.普外科患者行胃肠减压后200例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71-173.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自2011-04~2012-04收治的60例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15例, 女15例;年龄20~75岁;持续胃肠减压时间为3~10d, 胃肠减压的原因:胃穿孔3例, 肠梗阻2例, 胰腺炎5例, 胃癌2例, 结肠癌3例, 直肠癌5例, 胆囊、胆管结石10例。对照组男14例, 女16例;年龄22~74岁;持续胃肠减压时间为3~7d, 胃肠减压的原因:胃穿孔2例, 肠梗阻3例, 胰腺炎4例, 胃癌3例, 结肠癌4例, 直肠癌6例, 胆囊、胆管结石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起病时间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心理舒适护理:

在对患者实施胃肠减压的过程中, 由于患者对胃肠减压不够了解, 造成心理压力比较大, 容易造成情绪波动, 护士应热情接待, 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操作的前、中、后整个过程, 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置管的方法、目的,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护士应多巡视病房, 应关爱病人, 如与患者亲切的握手, 交流, 询问患者的舒适度及自身感受, 保证患者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多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告知患者家属的重要性, 以满足其心理的需要。同时, 向患者提供他们想得到或想了解的一些事情, 满足其心理需要。患者的心情直接影响到操作的整个过程, 以及留置胃管的成功率[2]。因此, 护士应提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多数患者均会对胃肠减压产生紧张、害怕、不能接受的心理, 因此, 要解释进行胃管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及操作流程等, 强调胃管是“救命管”,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请家属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或请曾接受过胃肠减压术的患者来现身说法。在操作过程中, 嘱患者不要说活, 放松、深呼吸, 边操作边表扬, 注意保持胃管的有效引流, 避免牵拉、折叠、堵塞的情况的发生。并嘱患者在置管期间不要活动太频繁。

1.2.2 置管的护理:

护士在为患者实施置管操作前, 应首先评估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 如:生命体征、心理状态, 鼻腔有无畸形, 鼻中隔有无偏曲, 出血、受外伤史等。在为患者进行留置胃管前, 放下隔帘,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嘱患者取半坐位或者右侧卧位, 头向后仰, 使身体有舒适和安全感。清洁鼻孔, 选择型号适宜, 质量好、刺激小的硅胶管, 管头给予液状石蜡润滑, 以减少插管时的不适感。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插入患者的胃内, 边插边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并告知患者要放松, 不要紧张, 若感到恶心严重, 难以忍受, 应停止插管, 嘱患者深呼吸, 稍作休息后, 在继续插入已量好的长度。成人鼻胃管置入长度一般为45~55cm。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部的长度。连接注射器, 抽吸胃内容物, 证实管的位置是否已插入胃内。插管后用干毛巾擦干局部, 连接胃肠减压器。用胶布将管固定于颊部。操作者需妥善固定患者体外的胃管, 留有一定的长度, 以免患者体内的胃管发生移位或脱出。操作时要经常检查胃管有无屈曲, 是否畅通。每隔2小时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1次, 并详细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若管道堵塞、冲管无效, 应重新置管。一般胃手术后胃液肉眼可见红色或暗红色, 对在胃内留存时间较久的陈旧性血液, 可呈咖啡色, 胆石症患者胃液肉眼可见呈草绿色, 肠梗阻患者胃液呈淡黄色。当患者的胃内有活动性出血时, 胃内引流出的颜色呈大量鲜红色, 这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胃肠减压期间, 患者一般需要禁食、禁水。对于需口服用药的患者, 可将药物研碎并用水调和后经胃管注入, 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两次, 避免口腔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当病情好转, 无明显腹胀, 患者的肠蠕动开始恢复、肛门开始排气时, 可为其拔管。首先把负压吸引装置跟胃管进行分离, 让患者在屏气的状态, 护理人员将胃管拉至咽喉部位则要快速的拔出, 及时清理面部, 可用松节油擦去胶布痕迹。如出现阻力就不要强拔, 查找具体原因, 避免意外发生。

1.2.3 生理舒适的护理:

由于患者在术前禁饮了6h, 禁食了12h, 因此, 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 会自觉口渴、口干和饥饿感。此时, 护士可用温开水棉签湿润患者的口唇, 但不要多次单用水涂擦口唇, 避免口唇干裂起水疱, 可以用湿的纱布来覆盖口唇, 或涂石蜡油、润唇膏保湿, 以减轻因口渴口干和饥饿带来的不适感。在进行胃肠减压时, 导入的胃管会刺激咽喉部从而使咽喉产生不适感, 从而引起咽喉不适或者疼痛[3]。在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时, 胃管会跟着上下运动, 因此, 在术后应当固定好胃管, 以免拉动, 每天应用涂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患者的口腔两次, 减小胃管对咽喉壁的刺激。患者在晚间因出现口干舌燥和饥饿, 在咽喉疼痛的作用下无法睡眠, 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 因此, 各种治疗应尽量集中完成, 夜间病房使用柔和的壁灯, 医护人员讲话声音应小, 动作轻柔, 尽量避免噪音, 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当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时, 应及时更换被污染了的被服, 并给予心理安慰, 并遵医嘱予以止吐处理。找出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 应间隔2~4h进行1次胃管冲洗, 确保胃肠减压管腔通畅。重视患者家属及朋友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作用, 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多与患者沟通, 对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做到及时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给予舒适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具有差异性 (P<0.05) 。见表1。

注: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为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见护理操作, 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通过对胃液性质、颜色、量的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广泛开展舒适护理服务,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 更科学、更专业地实施舒适护理理念, 让患者从心理上彻底接受插管, 并取得积极配合, 这对患者的切口愈合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 应用舒适护理理论并采取相关措施, 可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调高, 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本研究发现, 给予舒适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具有差异性 (P<0.05) 。综上所述, 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效果令人满意, 值得推荐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将60例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给予舒适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差异性 (P<0.05) 。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效果令人满意, 值得推荐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荣姣.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6 (3) :56-57

[2]龚学东.胃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探讨[J].河北医药, 2009, 31 (6) :46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篇5

适度的影响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并且需要留置导尿管的10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将两组的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为97.00%,对照组为53.00%,明显是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更高(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舒适程度。

【关键词】护理;腹部手术;导尿管;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对于腹部手术患者而言,多数需要留置导尿管,但导尿管的留置会对患者尿道造成刺激,引发疼痛等不适症状,降低其他操作的依从性[1],因此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十分必要。本文写作目的在于: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选取患者共200例作为对象展开分析,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当中选出100例,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将存在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每组50例。观察组(共50例),性别: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21例;年龄:23-70岁,平均(40.15±10.36)岁;手术类型:20例阑尾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术,9例肝叶切除术,11例其他腹部手术。对照组(共50例),性别: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56例、44例;年龄:24-72岁,平均(40.28±10.17)岁;手术类型:20例阑尾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术,10例肝叶切除术,10例其他腹部手术。组间对比腹部手术患者各项资料数据有差异,但差异不大(p值>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将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密切关注尿道情况,预防意外事件发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1)知识普及。插管之前,将导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及作用详细说明,将具体操作进行介绍,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提前告知留置导尿管后可能会出现何种不适反应,使其做好心理准备;2)心理疏导。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解答疑问,通过注意力转移法等手段来转移其注意力;3)严格执行插管操作。合适的插管时间为麻醉后且自主呼吸停止时,结合病人的性别、年龄等因素选择导尿管型号及材料,先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尿道再插管,准确把握男女性患者的插管深度,男性控制在3厘米到25厘米,女性控制在3厘米到13厘米,导尿管成功置入后,连接引流袋,注意不得使导管扭曲、受压等。在气囊中注入10到12ml左右的生理盐水,导尿之后,牵拉尿管三分钟左右,固定在大腿的内侧位置;4)术后护理。手术之后,协助患者翻身,一小时一次,术后六小时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帮助其按摩,合理控制病房的温湿度及光线,询问患者的相关需求并尽量满足。

1.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 method,VAS)[2]评估每位患者的舒适度,最高分=10分,8-10分表示舒适,4-7分表示中度舒适,4分以下表示不舒适,统计每组的舒适度(舒适概率与中度舒适概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的形式表示舒适度(计数资料),并用卡方值检验。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若对比指标数据有差别,则用P0.05。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度为97.00%,对照组为53.00%,明显是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更高(p<0.05)。讨论

人体尿道具有数目较多的神经,以交感、副交感神经为主[3],交感神经纤维负责温觉、?|觉及痛觉的传递,因此大脑对尿道的敏感度较高。腹部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手术方案,需要留置导尿管,以便术后排尿,但受耐受力、心理素质、自我效能、插管深度、导管型号等众多因素的影响[4],患者会产生强烈的不舒适感,影响术后恢复,故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使患者插管后的舒适度提高。

常规护理内容无针对性,针对性护理结合留置导尿管后不舒适反应产生的原因予以护理服务,首先从相关知识角度出发,将留置导尿管的意义及操作流程等信息详细告知患者,可消除其盲目感和恐惧感[5],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疏导,能够使其积极配合操作,以提高舒适度为前提来实施插管操作,在保证插管有效的同时,还能减轻对尿道的刺激,预防疼痛、尿潴留等不良症状,选择型号、材料适宜的优质导尿管,能够预防漏尿,应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尿道,可减轻因摩擦力而产生的损伤[6],此外,注入生理盐水、取合适体位都能够避免漏尿。结果部分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对照组相比显然更高,p值小于0.05。由此可知,对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的舒适度提高,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26-01

对于手术治疗而言,是躯体以及心理重大的应激源,通过生理上的创伤以及心理上的凝惧可对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严重的干扰,使其在躯体以及心理上都产生严重不适,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较为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生理应激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会对患者的手术以及预后造成极大地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造成影响。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次研究将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流程,其中主要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等。

1 舒适护理概念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则应运而生。舒适护理是指通过采取以及强化相关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在心理、社会、生理以及精神上都能够达到愉快的状态,使其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对于舒适护理模式而言,充分的体现出了人文关怀以及个性化护理理念,从根本上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身心上的痛苦。对于外科手术而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将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当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2手术室中舒适护理的应用

2.1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士在病房护士的陪同下提前一天来到患者所在病房,主动与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同时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有充分了解,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细致的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为患者以及家属介绍手术医师的个人资料以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尤其是要注重为患者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以及不适等,同时告知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配合的要点等,对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告知患者术中不必过于紧张,以缓解患者恐惧、不安等不良反应,加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2.2术中护理

首先应当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术前将手术室中的温度调整为25℃左右,湿度调整为55%,患者在等候手术的同时可为患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尽可能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其次,术前可以采用经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签为患者擦拭嘴唇,帮助患者缓解干渴感。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保护患者隐私,防止充分暴露。情况需要时可为患者提供衬护垫、软枕以及砂袋等支撑身体,患者若是接受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则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疏通血液循环,降低下肢沉重感。对于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用握手或抚摸额头等方式,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2.3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完毕之后,护理人员应当采用生理盐水将患者身体上的血迹以及手术液擦拭干净,同时为患者盖好被褥,在麻醉苏醒前护理人员可用手轻抚患者脸部,帮助患者清醒,患者彻底苏醒后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并同麻醉师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休息,术后第二天应当到患者病房进行探视、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情况,了解伤口疼痛以及排气情况,做好患者的术后指导。

3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虽然时间相对较短,但手术是否成功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这阶段同样是患者心理极为脆弱的阶段,有不少文献曾报道[1],患者在术前通常会出现紧张、压抑、恐惧、害怕等应激反应,这些不良的应激反应均会对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2]。

舒适护理并不是以固定方式存在的,是一种护理理念的体现。舒适护理指的是从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为患者开展全面的护理服务,舒适护理同样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充分体现出了其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能感受到安全感,使患者在院治疗时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进而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由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等各方面造成严重伤害,而在手术室的护理却仅仅是治疗室内的配合,同时属机械化的护理服务,而舒适护理则更侧重于患者对社会需求、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多种角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针对于舒适护理而言并非是一种独立的护理方式,它是以基础护理为标准,在护理过程中提升患者满意度和舒适感为根本目的,让患者心理以及生理达到和谐统一。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中,除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知识之外,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体现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3]。对于舒适护理而言,其更加注重的是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舒适度,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也使其能够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加大了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顺利完成手术[4]。

总而言之,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不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恢复,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護理理念,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素芳.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A]. 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0,02(2):113-116.

[2]康晓燕.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0(2):148-149.

[3]金菊妹.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6(2):182-183.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进行研究分析, 其中男60例, 女60例, 年龄20~81岁, 平均年龄 (40.06±4.75) 岁。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1) 认知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 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认知干预方式, 如起病原因、疾病性质、治疗方案、预后、影响预后的原因等, 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 饮食护理:护士需要告诫患者少量多餐、食物应细软, 并且要食用少渣、少油、高蛋白、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切勿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 多喝水; (3) 生活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安静、舒适和室内温度保持18~20℃, 空气湿度为50%, 尽量调节各种报警仪器的音量, 避免使患者感到烦躁, 多通风, 保证患者可以呼吸道新鲜空气; (4) 心理护理:护士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注意态度要耐心、热情、亲切、富有同情心等, 同时让患者了解其病情, 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3], 最终使身心状态达到最佳状态, 从而确实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5) 病情观察: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 护士要对其腹泻和大便的次数、量、性质等进行严格的记录, 一旦患者出现血便或别的异常症状, 要立刻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注意腹痛可能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炎, 同时要严格检查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是否出现转移等; (6) 用药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可以对其采取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如: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老年患者时要适当减量;严格检查患者是否出现高血压、心功能衰竭、肾脏病、感染、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4]; (7) 预防:有相关资料记载, 防预急性胃肠炎的主要措施为饮食健康和卫生, 尤其乳制品、禽、蛋、肉类等食品。如:按时进行灭蝇、鼠、蟑螂等;饮食器具要洁净;培养规律的健康饮食习惯;切勿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还要避免饮食刺激性食物, 如酒、辣椒、咖啡、茶等;还要加强锻炼, 注意保暖, 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其中生活质量是根据问卷调查得来, 有21个问题, 分值为0~5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低。在患者结束治疗时发放问卷, 共发120份问卷, 回收120份, 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及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优势明显, 经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 急性肠炎现已成为夏秋季节的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由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传染所致[5,6]。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感染最常见, 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还有就是物理化学因素, 暴饮暴食或是进食水杨酸类、磺胺类、抗生素等, 甚至是误食强酸强碱或农药均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一般为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发热等, 严重时出现电解质紊乱、腹部绞痛、过度脱水、休克等危险症状, 甚至死亡。舒适的护理干预主要指针对引起患者不适的各种因素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人性化、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 使人在心理上及生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其一般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多与患者沟通疾病及治疗情况, 让患者提出问题和意见, 以便及时改善护理干预措施, 提倡舒适护理管理[7,8]。

本研究数据显示: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优势明显, 经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患有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实施舒适的护理干预模式, 主要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认知干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有药护理以及相关疾病预防, 不但能够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令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我院12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受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 而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的护理干预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优势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患者,舒适护理,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晓松.老年人急性胃肠炎诱发急性心肌梗死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0 (2) :142.

[2]张爱珍, 王秀景.疾病与营养系列讲座-急性肠炎的饮食营养治疗实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42 (12) :794-795.

[3]教伟, 赵爱娟, 刘英丽, 等.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98 (4) :37-38.

[4]周红兵.焦虑和抑郁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 2012, 34 (6) :67-68.

[5]易小青, 金艳霞, 付爱凤, 等.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技术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2008.23 (6) :18-19.

[6]阮敏惠, 曾建.诺氟沙星、颠茄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D].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9) :3149-3150.

[7]薛四倩, 陈兆峰.1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合并腹水患者的护理[D].护理学报, 2011, 18 (12) :48-49.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 篇8

关键词:护理干预,胃肠减压,腹部手术,效果评价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对胃肠梗阻、穿孔、腹膜炎、胰腺炎等腹部手术患者有较好的效果[1], 利用负压吸引原理, 通过经鼻腔插入胃内的管道将胃肠液及气体引流至体外, 能有效减轻胃肠道内压力, 改善胃肠组织供血状况, 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患者机体的康复[2]。但是留置胃管会给患者带来身体方面的痛苦, 也会加大患者心理负担[3]。为探讨减轻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不适的方法与措施, 保证胃肠减压的持续有效, 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82例胃肠减压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并以同期90例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 观察两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住的胃肠减压患者172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93例, 女79例, 年龄36~85岁, 平均年龄 (53.2±7.7) 岁。其中肠梗阻35例、急性胰腺炎29例、胆结石25 例、胃癌23例、结肠癌20例、胃肠穿孔15例、腹膜炎12例、直肠癌10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 将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干预组82例, 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口腔、肛周及压疮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贯穿于胃肠减压术的全过程。在行胃肠减压术之前, 护士要告知患者为其插管的目的、重要性以及不进行插管操作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并向患者讲述清楚插管过程以及长时间置管会有哪些不适, 让患者对置管后的状况大概有个了解并从心理上接受插管治疗, 置管后叮嘱患者切莫自行拔管, 以免再次插管。在置管操作中发现患者有紧张或恐惧情绪时, 要给予患者鼓励,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稳定情绪。置管成功以后, 护士与患者要多交流, 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或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减轻置管后不适带来的负面情绪。

1.2.2 置管时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需要, 选择粗细合适的型号和软硬适中的材质, 对于急性胰腺炎或肠梗阻患者, 由于胃内滞留较多, 容易堵塞胃管。此类患者要选择口径较大的胃管, 并在头端开几个侧孔方便有效引流。插管前将胃管浸透石蜡, 充分润滑, 选择通气良好的一侧鼻孔进行鼻腔置管。置管时要嘱患者放松, 做深呼吸。插入胃管长度要适宜, 顶端最好可达胃窦部。置管成功后, 要妥善固定胃管, 保持有效引流。

1.2.3 置管后护理干预:置管以后胃肠减压管以及对应管道安放在患者相对舒适的位置上, 嘱患者翻身、活动或下床时妥善保护胃管, 防止胃管扭曲、受压或脱出。护士要积极巡视, 发现胃管松动或胃肠减压不畅, 要及时更换胶布, 定期冲洗或更换胃管及负压瓶。

1.2.4 对症护理干预: (1) 口干、口渴、咽喉不适:胃管置入后随吞咽动作会上下移动, 对咽喉有机械性刺激和牵拉, 患者有明显的异物感, 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口干、咽喉疼痛、充血肿胀、声音嘶哑以及其他不适。因此, 胃管一定要牢固固定, 防止翻身、打喷嚏等使胃管上下移动或脱出。可根据患者情况, 在做好口腔基础护理的同时, 定时用温开水棉签湿润口唇或涂石蜡油、润唇膏保湿以防嘴唇干裂、起水疱;也可选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 或生理盐水加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 保持口腔咽喉部的清洁湿润, 减轻胃管的刺激。 (2) 咳痰困难:患者手术期间唾液腺分泌减少, 术后因惧怕疼痛而不愿翻身排痰, 稍久则痰液黏稠, 不易排出。护士要用动作示范患者如何排痰:用手轻按压切口部位, 先轻咳数声并用腹力使痰液外移, 最后用力将痰咳出, 必要时可以叩背辅助排痰。对于排痰实在困难者可以考虑给予雾化吸入或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 (3) 恶心、呕吐、烦躁:患者呕吐后要及时对口腔进行清洁, 并叮嘱患者禁饮禁食;呕吐严重、情绪烦躁不稳定的患者要遵医嘱给予止吐、镇静或相应的对症处理。并嘱家属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期间鼻咽部疼痛、口干、恶心、排痰不畅等不适情况, 自行拔管、脱管情况, 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结果显示, 干预组在置管后发生口干、口渴、咽喉不适、咳痰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烦躁等各种不适症状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干预组发生自行拔管1例 (1.2%) , 临床护理满意度达98.8%, 和对照组比较, 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见表1。

表表11 不不同同护护理理措措施施对对肠肠胃胃减减压压患患者者舒舒适适度度和和满满意意度度的的影影响响〔〔nn ( (%%) ) 〕〕

3 讨论

胃肠减压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在腹部手术术后广泛应用。但是作为一种机械手段, 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有刺激作用, 插管后, 患者会出现口干、咽喉疼痛、恶心、烦躁或咳痰困难等不适症状, 而这些不适可能导致患者因不能耐受而自行拔管, 进而影响了对疾病的治疗[4,5]。因此, 胃肠减压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是患者能够接受插管并配合减压治疗, 因此, 提高插管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成为临床护理的一个难题[6]。

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对82 例胃肠减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 各种不适症状明显降低, 且临床护理满意度达98.8%, 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 对手术后实施胃肠减压的患者进行心理、插管操作过程前后以及有针对性的预防不适等几个方面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提高插管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方便胃肠减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来辉.胃肠减压术及其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5) :471.

[2]周惠.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2, 29 (6) :121.

[3]黄小玲.普外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1, 7 (4) :17.

[4]伍金平.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状分析及护理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28 (2) :164.

[5]孙玉萍, 戴璐.保证有效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7) :1196.

胃肠道手术后腹胀的护理 篇9

本组7例病人, 其中男5例, 女2 例;年龄35岁~54岁, 平均41.7岁;均因近端胃或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所致, 多为术后数日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或开始进食时出现, 表现为上腹膨胀感和溢出性呕吐。经过综合护理均康复出院。

2 腹胀原因

①手术刺激: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肠管暴露, 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 肠系膜损伤, 腹腔内炎症刺激, 低血钾等均可导致胃肠功能抑制, 使术后肠蠕动减弱。②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 使肠蠕动减弱。③术后卧床:由于疼痛病人较长时间卧床休息, 活动量减少, 使肠蠕动减弱。④术后绑腹带:排气前绑腹带缩小了肠管的空间, 约束了肠管的蠕动。

3 护理

3.1 术后体位

胃肠道手术后应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情况、术式、疾病的性质等选择卧位, 使病人处于舒适和便于活动的体位。全身麻醉而未清醒的病人应平卧, 头偏向一侧, 6 h后多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 减少腹壁的张力。腹腔内有污染的病人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早改为半坐位和头高脚低位。

3.2 早期下床活动

胃肠道手术病人都经历术后卧床, 因此术后腹胀更易发生于卧床不能活动的病人。一般胃功能于术后1 d~2 d恢复正常, 大肠功能手术后3 d~5 d恢复, 小肠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1],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可增加肠蠕动, 促进消化功能的早期恢复[2]。 早期下床活动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 手术后第2天~第3天可试行离床活动, 下床前先向病人宣教早下床的好处, 再告诉病人起床的要领, 教会病人起床的方法。如果接有引流管, 应该教会病人起床后如何保护、管理好引流管, 并亲自协助病人第1次下床活动, 视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告诉病人, 活动要循序渐进, 不要急于求成, 逐渐增加活动量。

3.3 胃肠减压

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尚未恢复, 胃管应妥善固定, 并与负压装置衔接, 作持续性减压力。负压吸引力一般以40 mmHg~80 mmHg (1 mmHg=0.133 kPa) 为宜, 过大可造成胃内出血。术后持续腹胀的病人胃管不宜过早拔除, 适宜的置管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在胃管插入长度符合基础护理要求的前提下, 胃管会随着胃蠕动在胃内摆动, 因此置管30 d内不会对胃黏膜损伤[3]。肠道手术后置负压引流,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管道扭曲、堵塞、脱落和过度牵拉, 每隔1 h~2 h捏挤引流管1次, 如需更换负压吸引器, 引流管接头端必须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物的性状和量, 当吸出物很少, 无明显腹胀, 肠蠕动恢复, 出现肛门排气、排便时, 可予拔除。

3.4 药物治疗

对胃肠道手术后的病人, 可选择应用胃肠功能动力药物, 术后静脉输注红霉素, 因其具有胃动素作用, 促进胃肠蠕动及胃排空, 静脉输注普鲁卡因可加快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普鲁卡因可扩张胃肠道血管, 改善胃肠道微循环, 还可以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胃肠蠕动加快, 使肛门排气时间加快。一般为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加入普鲁卡因1 h~4 h滴完, 每日1次, 至肛门排气。胃肠道手术后, 肠麻痹可使肠内微生物繁殖, 尤其是术前未进行肠道清理者, 肠道大量产气引起腹胀[4]。肠道手术后病人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4 讨论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重视临床症状, 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 对病人出现的早期症状要严密观察, 不要认为术后腹胀是必然现象, 认为是病人娇气怕痛, 应加强对腹部体征的观察, 对病人的主诉加以分析, 重视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特别是胃肠道手术的病人。胃肠道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5,6]。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减少腹胀的发生机会, 早排气, 就可以早进食, 体能就恢复得早, 减少并发症, 促进病人早日恢复, 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摘要:由于胃肠道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及麻醉药物的暂时抑制作用, 使胃肠蠕动减弱, 术后并发腹胀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 处理不好对胃肠吻合口和腹壁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通过7例并发腹胀的成功护理进行了经验总结, 认为观察病情与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是解决病人腹胀的关键。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腹胀,护理

参考文献

[1]左金慧.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营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8) :727.

[2]王运利.普外腹部手术病人早下床活动的可行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5) :335.

[3]车杰, 周武红, 黄友, 等.硅胶管留置时间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2) :690.

[4]王玲.腹部外科手术后营养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7) :47.

[5]吴爱须, 李严平, 孙同会, 等.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10) :777.

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篇10

1舒适护理的概念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 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

2方法

2.1 术前舒适护理:

接到患者手术通知后, 手术室巡回护士即到病房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 并全面仔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个人信仰、对手术的要求等, 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 帮助患者消除不确定性, 从而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猜疑、忧虑和恐惧,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告之患者手术体位, 如特殊体位需指导患者术前体位训练, 使机体尽可能适应手术时的体位改变, 减轻手术时的不适感, 纠正错误认识并调整其对手术的期望, 使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过程和愈后、麻醉方式、手术对某些器官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不手术的严重后果。在与患者交流时, 做到专心, 回答询问时认真耐心, 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要求。

2.2 术中舒适护理

2.2.1 做好生理舒适护理:

患者入室时, 首先由前一天访视的巡回护士热情亲切地迎接患者, 平稳地把患者送至手术床上。术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湿度, 一般室温控制在22~25℃, 湿度为55%左右;一切操作做到稳、准、轻, 尽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术前用药后如患者感到口唇干燥不适, 可用棉签湿润口唇, 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术前胃管插入后如患者咽喉不适, 嘱咐患者尽量不要吞咽, 并解释胃管插入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摆放体位前将所有用来维持体位的臂撑、头架或护腕均加上衬垫, 以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感, 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 如仰卧位时, 注意双上肢外展不超过90°, 并为患者伸展的双臂垫盖包布或绵垫, 防止大量输入液体或臂丛神经损伤造成患者的不适;结石位时, 两腿分开的角度以100°~110°为宜, 在下肢各支撑点上垫好软棉垫, 每隔30 min?巡回护士给予适当按摩下肢, 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下肢沉重感, 增加舒适感, 操作时动作娴熟、技术规范, 尽量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及痛苦,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异常情况。

2.2.2 做好心理舒适护理:

手术中护士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 并尽量予以满足。对需要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患者, 护士应予以必要的提示, 说明手术很顺利, 使患者放心;对有孤独和恐惧的患者, 应对他们进行安抚, 如握住患者的手, 以增加舒适并消除顾虑;在每一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时都要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手术中, 患者常会合乎情理地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 因此在麻醉后和术中注意遮盖患者, 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 必须暴露时, 应先麻醉, 后摆放手术体位及消毒, 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对骨科患者, 当需用电钻时告知他们电钻的声音及钻动骨的感觉, 以增加心理舒适。

2.2.3 减轻患者的社会不适感:

存在社会不适的患者如丧偶, 失子等, 往往在手术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感到特别的忧伤、孤独、无助等, 因而我们在与患者的交谈中, 应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行神态, 并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开导鼓励他们, 减轻不适感, 使他们舒心度过手术期。

2.3 术后舒适护理:

上一篇:配比研究下一篇:三维并行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