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影响

2024-05-19

整体影响(精选十篇)

整体影响 篇1

1.1 搬迁前的影响

企业将要搬迁, 首先, 经营决策者考虑到在整个搬迁阶段不可能再投资开发新产品和扩大生产规模, 只能保持现有的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而丧失发展机会;其次, 客户对企业的交货时间和供货能力缺乏信心, 订货合同将逐渐减少, 供货定单会逐步转移。因此, 客源将逐渐流失;其三, 企业将要搬迁, 为避免存货和资金的积压, 对原材料的需求将逐步减少。由于对原材料定货批次和批量的减少, 势必减少原材料供应商的价格优惠与折扣;最后, 企业将要搬迁, 企业管理层必然要分心考虑企业的搬迁问题, 不能集中精力抓生产与管理。这只是列举了其中一部分影响。因此影响企业在此阶段的生产经营管理。

1.2 搬迁阶段的影响

企业完全停工停产, 主营业务收入为零。但是, 企业正常的开支仍需支付。除此以外, 还增加了贷款的财务费用和搬迁费用的营业外支出:

(1) 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费用:如:生产一线职工的薪酬 (包括工资、劳保福利、社保、食宿等) ;厂房、车间等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机器设备和附属设施、运输设备按月需要计提的折旧费;生产管理人员的薪酬 (包括工资、劳保福利、社保、食宿等) 。

(2) 营业费用:如销售人员的薪酬 (包括工资、劳保福利、社保、食宿等) ;营业网点的房屋建筑物以及办公设备和运输设备按月需要计提的折旧费;不在搬迁范围内的销售、销售营业网点的日常开支 (房租、差旅费等) 。

(3) 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的薪酬 (包括工资、劳保福利、社保、食宿等) ;管理、后勤部门的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办公设备和运输设备按月需要计提的折旧费;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

(4) 财务费用: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的财务费用;因厂房搬迁而需支付的利息支出 (由于搬迁补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 需要先贷款用于新厂房的征地、拆迁补偿、青苗补偿、规划设计、厂房基建和装修以及道路、供电、给排水、环保、节能等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其资金成本较大, 也是因厂房搬迁而产生的额外支出) 。

(5) 营业外支出:如从旧厂址搬迁到新厂址, 将发生下列费用:机器设备与配套附属设施的拆卸、搬运、运输、安装、调试费用;办公设备与办公家具的搬运、运输费用;后勤部门 (如伙房、食堂、宿舍等的设备与家具等) 的搬运、运输费用。

1.3 搬迁后恢复正常生产经营阶段的影响

企业搬迁到新的厂址后, 需要一段适应新环境的时期, 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水平,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 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1) 企业经营决策者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厂址上投资开发新产品和扩大生产规模,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逐步恢复并有更大的发展;

(2) 由于企业投资开发新产品和扩大生产规模, 产品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 客户对企业的交货时间和供货能力逐步恢复信心, 并且因为增加了新的产品品种, 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订货合同将逐渐增多, 流失的客源将逐渐回流, 并且逐步增加;

(3) 由于企业开发了新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对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势必将获得原材料供应商更大的价格优惠与折扣;

(4) 机器设备搬迁到新厂址后, 通过安装、调试工作, 逐步达到原有的设计能力,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逐步稳定;

(5) 完成了搬迁工作, 企业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抓生产与管理, 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也逐步更新、完善;

(6) 企业的员工逐步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情绪会逐步稳定, 可能由于改良了工作和生活环境, 企业员工的士气将会受到鼓舞, 劳动生产率将会逐步提高;

(7) 由于新的厂址的规划设计、厂房基建和装修以及环保、节能等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使得企业在整体搬迁工作完成后, 生产经营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仅可以逐步恢复到搬迁前的水平, 而且将会大大超过以前。

2 企业各项资产方面的损失分析

要估算企业在这方面的损失, 首先应评估出各项资产的评估原值、成新率和评估净值, 再根据这些数据来估算损失。因为损失的估算, 是应以当前各项资产的重置价值和现行市价为依据, 而不是以历史成本和会计帐面价值为计算依据的。

2.1 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损失

由于企业搬迁, 停止生产, 造成存货的积压, 特别是原材料、燃料和半成品的积压。再加上搬迁过程中的途中损耗以及增加的储运成本。

2.2 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损失

原有的车间、厂房、办公楼和其他附属建筑物以及围墙、道路等构筑物因企业搬迁而全部放弃, 因为这些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建成投入使用至拆迁的期间已为企业做出贡献, 故其损失的估算应是评估净值减去建筑材料的回收价值。

2.3 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及配套附属设施的损失

企业的机器设备包括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管道和沟槽以及环保、节能和供、配电, 给、排水等配套附属设施, 在搬迁过程中产生的损失与发生的费用的估算, 象搬迁机器设备及配套附属设施的搬迁, 需完成拆卸、搬运、运输等工作, 将发生拆卸、搬运的人工和吊装设备、运输设备费用, 此项费用需根据拆卸、搬运的人工工作量和吊装设备台班以及运输设备的吨公里数进行估算。

2.4 企业长期资产中长期待摊费用的损失

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厂房规划、设计费用;环境评估费用;供电、供水扩容费用;环保、绿化费用等等, 这些长期待摊费用本应在企业规定摊销年限内逐年摊销, 其损失率的估算为: (预计摊销年限-已摊销年限) /预计摊销年限。

2.5 企业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的损失

企业原有厂区所占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因企业搬迁而失去, 无论此项无形资产如何形成, 包括划拨、竞拍和购买转让, 都应以土地使用权的评估值来确定损失。由于土地资源的希缺, 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 往往此项损失在总体损失中所占比例最大。

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影响论文 篇2

1经济法的发展过程分析

当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向了垄断时期后,社会矛盾产生了迅速激化的现象,所以社会便需要国家的政府来实行干预,采用法律武器来缓解其间存在的矛盾。所以经济法便应运而生,这是国家主动干预经济而出现的产物。有的研究者对经济法的探究不够深入,由此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曾经提出了财税法,所以经济法在古代就已经成型。其实古代的财税法与当前的财税法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别。从前的财税法只是用来对劳动者进行变相的剥削,并将剥削方式合法化处理。而现代的财税法则并不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求,而是要确保政府能够有经济力量来实行宏观调控、公共管理等工作。以此发挥出自身的职能。由此便可以看出,现代经济法是站在社会的基础上,对整体社会收益和资源进行分配。进而带动经济的良好发展。经济法是政府和市场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如果其中一方产生改变,那么经济法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以此适应具体情况的发展。如今市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行政法和民法都不能对市场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因此必须要把经济法归纳到法律体系之中。进而确保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2根据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具体措施

2.1对经济法立法和运行进行规范

合理运用经济法能够对整体社会经济实施全面而系统的分类,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视角之下,针对经济法展开研究。能够为当前的社会立法提供关键的保障。若要妥善采用经济法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就应当从整体出发,对经济法的立法进行增强,使经济法的主要内涵完善地呈现出来。就目前情况看,之所以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会遭受阻碍,其主要原因就是相应的社会条件不足。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少经济结构与经济体系都呈现出日益完善的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从整体出发,保障社会经济,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2制定出经济法的基本准则

若是采用的法律法规不同,那么在其效果和功能方面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别。现阶段,为了对法律效力进行确切的区分,研究者将法律法规化为了以下两大部分内容。第一是政策基准,该类法律法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能作为审判标准来运用,而是主要起到约束和管理的效用,其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找准自身的立场。第二是裁判准则,该类法律法规就是用于审判的具体根据,在该部分法律基础上,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法律标准,针对一系列违法行为展开审判与裁决。然而经济法和普通的法律又有不同的之处,其主要是对社会经济进行评判与估量,可以从有形或无形的角度对社会经济活动展开严格的监督管理,以此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并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要。

2.3从整体角度出发调整社会经济

经济法属于法律形式的一种,其能够对整体社会经济产生调节的功效。从宏观的视角来分析,经济法具体是由社会中不同种类的经济主体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以此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而从微观的视角来分析,经济法则可以确保社会经济得以有效规范的运行,并保障社会的经济供需能够维持在平衡状态。这样不单单能够体现出经济法对于社会效益的重要功用。同时也能让人意识到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的维护及促进作用。另外,政府的干预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也是采用经济法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因为经济或多或少会产生不科学的运转情况,由此会导致市场失控。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也有益于本地市场实现对外扩张,并对外部市场进行吸收和接纳。但若是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良好的调控,就可能会引发连环失灵的问题,从而阻碍到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此时政府就应该挺身而出,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干预作用,将经济法作为基准,采用外部市场的调节功能,从整体角度调节好市场情况。以免产生连环失灵问题。由此便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法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必须要正确采用经济法对市场实行微观与宏观这两方面的调节,才可以确保当地市场一直维持繁荣的状态,进而保障人们的经济需求,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束语

综上可知,经济法对于社会利益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政府一定要积极利用经济法,发挥自身宏观调控功能,确保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并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钱佳琦.浅谈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J].法制博览,(11):199.

整体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带状疱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99-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1],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本研究对7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144例,其中男68例,女76例;年龄22~71岁,平均(43.6±3.7)岁;病程1~8 d,平均(2.0±0.5)d;伴神经痛者138例。将14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伴神经痛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健康教育干预和皮肤创面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即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

1.2.1 健康教育干预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及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各种疑问、错误认识及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喝水,进食清淡且富含营养、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咖啡等,多吃蔬菜、水果[3]。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勿受寒,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室安静。

1.2.2 皮肤创面护理 注意保护水疱,避免抓挠或磨破局部,应穿宽松、棉质衣服。对水疱较大者,可将疱内液体抽出;对水疱破裂、有渗液者,可用1%庆大霉素溶液湿敷, 2次/d,每次20 min[4-5]。对于疱疹位于眼部者,嘱患者注意眼部护理及卫生,不要用手擦眼,每天3次侧卧位交替滴入抗病毒眼药水和氯霉素眼药水。

1.2.3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疼痛程度、性质,记录疼痛时间、症状,积极、有效地制定止痛措施,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并要关怀、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可通过音乐疗法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深呼吸放松心情,消除不良情绪。皮损局部可采用药物超声喷雾、紫外线照射、氮-氖激光照射等物理疗法消炎止痛。疼痛剧烈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止痛方法,最好在疼痛前30 min服用止痛药,效果最佳,并瞩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对于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要警惕脑部并发症,患者出现头部剧烈疼痛、恶心、感觉障碍时要考虑病毒可能损害脑神经。

1.3 疗效观察

治疗护理2周后根据带状疱疹疗效评定标准[5],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理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本资料研究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即在健康教育干预和皮肤创面护理等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如与患者多沟通,关怀、安慰患者;嘱患者深呼吸、采用音乐疗法放松身心,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皮损局部采用药物超声喷雾、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以消炎止痛;及采用相应的止痛药止痛。结果显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8%,较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皮损愈合,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学骏.皮肤病学与性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O-120.

[2] 杨和平,任小英.疾病护理常规[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46.

[3] 张加英,张俊英.带状疱疹6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27-28.

[4] 刘艳.带状疱诊的护理心得体会[J].临床护理,2011,30(9):96.

[5] 程文创.带状疱疹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6(6):375.

(收稿日期:2012-01-16)

整体影响 篇4

就此研究内容为主梁刚度、桥台刚度和桩基抗弯刚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主要是主梁抗弯刚度、桥台沿桥纵向抗弯刚度及桩基沿桥纵向抗弯刚度三者刚度的大小变化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即当主梁梁长、桥台台高及桩长都固定不变时, 分别改变截面抗弯刚度来研究内力在桥台、主梁和桩基三者的分配变化。抗弯刚度由弹模和惯矩的乘积EI来反映, 当截面形式一定时, 即I一定, 弯曲刚度只与弹性模量E有关, 随着E的增大而增大;当材料一定时, 即弹性模量一定, 则弯曲刚度只与截面惯矩I有关, 且随I的增大而增大。模型是通过改变截面惯矩的办法来改变截面抗弯刚度。

1 截面刚度计算方法简介

刚度计算时有短期荷载刚度理论和长期荷载刚度理论。短期荷载刚度理论有3种计算方法:1) 解析法;2) 有效惯矩法;3) 等效拉力法。长期荷载刚度理论有2种计算方法:1) 刚度修正法;2) 挠度修正法。

1.1 解析法

此方法由前苏联穆拉谢夫教授提出, 被前苏联规范采用, 后经改进被我国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采用。

钢筋混凝土梁的纯弯段在弯矩作用下出现裂缝, 进入裂缝稳定发展阶段后, 裂缝的间距大致均匀。中和轴的位置受裂缝的影响成为波浪形, 裂缝截面处的压区高度xer为最小值。各截而的混凝土压应变和受拉钢筋应变也因此成波浪形变化, 两者最大应变 (εc和εs) 出现在裂缝截面。可根据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出现后的应变分布特点来建立刚度解析计算公式。如图1、2所示。

1.1.1 几何条件

试验证明, 纯弯段内截面的平均应变 (混凝土平均压应变undefined和钢筋平均拉应变undefined符合平截而假定, 则有:

undefined

1.1.2 本构关系

在梁的使用阶段, 裂缝截面混凝土的应力分布如图中虚线, 考虑到混凝土的塑性性质, 引用变形模量E′c=vEc, 顶面混凝土压应变的变化幅度小, 近似取钢筋的平均拉应变则取undefined为裂缝间受拉钢筋应变的不均匀系数。顶面混凝土的压应力和受拉钢筋应力是可确定的, 则:

undefined

undefined

1.1.3 平衡方程

若忽略截面上拉区混凝土的应力, 将开裂截面的混凝土压应力用等效矩形分布的应力来代替, 其平均应力为ωσc, 压区高度为ξh0, 内力臂为ηh0, 则裂缝截面的两个平衡方程为:

undefined

式中:ω——压区应力图形完整系数;

η——裂缝面上的内力臂系数。

将式以上方程联立求解得出短期荷载作用下截面平均刚度B的解析表达式:

undefined

式中:ζ=vωξη;αE=Es/Ec;ρ=As/bh0。在此过程中, 需引入一些依据试验结果得到的经验参数ζ、η和ψ, 经简化处理方能实用。《混凝土设计规范》中的刚度计算公式就是采用上述方法建立的。本方法在长安大学贺栓海教授著作《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有详细计算过程。

1.2 有效惯矩法

此法由美国的D.E.Branson教授提出, 在美国已被美国ACI规范采用, 随后, AASHTO规范1989版和1977年加拿大房屋建筑规范也用此法计算短期荷载下受弯构件的刚度。其建议的有效惯矩为:

undefined

式中:Iu——未开裂截面的换算惯矩;

Icr——开裂截面的换算惯矩;

Mcr——开裂弯矩;

M——使用荷载作用下弯矩;

m——弯矩比例指数, 对于钢筋混凝土m=3.0;

1.3 等效拉力法

英国规范所采用的方法, 其是裂缝间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力, 去折算按混凝土不受拉假定所计算的裂缝处钢筋拉力, 从而起到修正刚度的作用。

截面平均惯矩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Mc——混凝土承受的拉力受承担的弯矩, 其由实验所得, 其值为:

undefined

式中:undefined——圆柱体极限抗压强度, 约等于0.85倍的20cm3的立方体长度。

建模只研究短期荷载工况, 对两种长期荷载刚度理论值的计算方法不作介绍。在本文数值求解对比分析时, 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2 结构刚度对无缝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

为了减少桥墩干扰因素并便于结构分析, 建立台梁刚接单跨无缝桥模型, 结构上只模拟刚度研究的主梁、桥台和桥台桩基3个关键结构:梁单元数值截面梁格法建立主梁、梁单元数值截面框架形式建立桥台、梁单元数值截面建立桩基。建模如图3所示。

桥位选定后, 墩台侧土及桩侧土的性质不会因为人为设计改变, 就此数值模型以固定台后填土和桩侧土的地质条件不变, 分别改变桥台、主梁和桩基的抗弯刚度建立不同的模型, 计算分析后得出各关键结构内力的结果。

由图4弯矩图可以看出单跨无缝桥梁的主梁存在最大负弯矩, 出现在梁端最大正弯矩仍是出现在跨中位置。由图5所示温度升作用结构水平位移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作用下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两梁端, 且跨中水平位移为0;由图6所示单跨无缝桥梁结构温度升作用下竖向位移图可知温度升作用下竖向位移最大值出现在跨中, 且梁端竖向位移为0。

2.1 桥台刚度对无缝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

研究无缝桥梁桥台刚度时, 桥台刚度仅是指桥台抗弯刚度, 桥台抗弯刚度是桥台自身沿桥梁纵向的弯曲刚度, 当桥台高度一定时, 是由桥台截面惯矩反映的刚度。

理想假定主梁刚度6E梁、桥台桩基抗弯刚度2E桩不变, 改变桥台抗弯刚度, 可得结果如图7所示 (图中梁端弯矩及跨中弯矩均为中梁梁端及跨中弯矩, 台底弯矩为整个桥台1/6的弯矩, 桩顶弯矩为单根桩桩顶的弯矩) 。

由图7所示曲线可知, 梁端弯矩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跨中弯矩随着桥台弯矩的增大而减小, 二者变化的趋率基本相同。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 弯矩变化的曲率变缓, 最后接近于不变。在总的结构外力不变的情况下, 即在桥梁设计荷载和桥梁的基本结构形式确定后, 桥台刚度越大, 主梁分担的荷载越少, 跨中弯矩越小。当桥台刚度增大到一定值, 主梁梁端和跨中弯矩不再变化。由于台梁刚接, 梁端与台顶浇筑为整体, 桥台台顶变化曲线和梁端变化曲线相同。随桥台刚度增大, 台底弯矩随着增大, 变化趋势与跨中弯矩减小趋势及梁端负弯矩增大趋势相同。桩基顶弯矩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增大速度比主梁梁端、主梁跨中及桥台底快。

由图8中所示曲线可知, 梁端水平位移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台底位移和桩基顶位移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者变化的趋率基本相同。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 位移变化的曲率变缓, 最后接近于不变。在总的结构外力不变的情况下, 即在桥梁设计荷载和桥梁的基本结构形式确定后, 桥台刚度越大, 梁端水平位移越小。当桥台刚度增大到一定值, 主梁梁端位移不再变化。由于台梁刚接, 梁端与台顶浇筑为整体, 桥台台顶位移变化曲线和梁端位移变化曲线相同。随桥台刚度增大, 台底水平位移随着增大, 变化趋势与台顶位移 (梁端位移) 减小趋势相同。桩基顶水平位移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增大速度比主梁梁端位移减小速度及桥台底位移增大速度快。

2.2 主梁刚度对无缝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

主梁为直接承受桥面荷载的构件, 主梁的刚度决定着跨中的挠度, 影响着桥梁使用者的行车舒适度, 甚至生命安全。无缝桥梁主梁的刚度大小直接影响着主梁所受内力的大小。理想假定桥台刚度6E台、桥台桩基抗弯刚度2E桩不变, 改变主梁刚度, 可得结果如图9所示 (图中梁端弯矩及跨中弯矩均为中梁梁端及跨中弯矩, 台底弯矩为整桥台台底弯矩大小的1/6, 桩顶弯矩为单根桩桩顶的弯矩) 。

由图9所示曲线可知, 梁端弯矩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跨中弯矩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者变化的趋率基本相同。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 二者弯矩变化的曲率变缓, 最后接近于不变。在总的结构外力不变的情况下, 即在桥梁设计荷载和桥梁的基本结构形式确定后, 主梁刚度越大, 主梁分担的荷载越大, 跨中弯矩越大。当主梁刚度增大到一定值, 主梁梁端和跨中弯矩不再变化。由于台梁刚接, 梁端与台顶浇筑为整体, 桥台台顶变化曲线和梁端变化曲线相同。随主梁刚度增大, 台底弯矩减小, 变化趋势与跨中弯矩减小趋势及梁端负弯矩增大趋势相同。桩基顶弯矩随着桥台刚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减小速度比主梁梁端、主梁跨中及桥台底快很多。

由图10所示曲线可知, 梁端位移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而减小;桥台台底位移和桩基顶位移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变化的趋率基本相同。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 二者位移变化的曲率变缓, 最后接近于不变。当主梁刚度增大到一定值, 主梁梁端位移不再变化。由于台梁刚接, 梁端与台顶浇筑为整体, 桥台台顶位移变化曲线和梁端位移变化曲线相同。随主梁刚度增大, 台底位移增大, 变化趋势与梁端位移减小趋势相同。桩基顶位移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2.3 桥台桩基弯曲刚度对无缝桥梁结构受力影响

理想假定桥台刚度、主梁刚度为不变, 改变桩基抗弯刚度, 可得结果如图11所示 (图中梁端弯矩及跨中弯矩均为中梁梁端及跨中弯矩, 台底弯矩为整个桥台1/6的弯矩, 桩顶弯矩为单根桩桩顶的弯矩) 。

由图11所示曲线可知, 梁端弯矩随着桩基抗弯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跨中弯矩随着桥台弯矩的增大而减小, 二者变化的趋率基本相同。随着桩基抗弯刚度的增大, 二者弯矩变化的曲率变缓, 最后接近于不变。在总的结构外力不变的情况下, 即在桥梁设计荷载和桥梁的基本结构形式确定后, 桩基抗弯刚度越大, 主梁分担的荷载越少, 跨中弯矩越小。当桩基抗弯刚度增大到一定值, 主梁梁端和跨中弯矩不再变化。由于台梁刚接, 梁端与台顶浇筑为整体, 桥台台顶变化曲线和梁端变化曲线相同。随桩基抗弯刚度增大, 台底弯矩增大, 变化趋势与跨中弯矩减小趋势及梁端负弯矩增大趋势相同。桩基顶弯矩随着桩基抗弯刚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增大速度比主梁梁端、主梁跨中及桥台底快。

由图12所示曲线可知, 梁端位移随着桩基抗弯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变化的曲率变缓, 最后接近于不变。当桩基抗弯刚度增大到一定值, 主梁梁端位移不再变化。由于台梁刚接, 梁端与台顶浇筑为整体, 桥台台顶位移变化曲线和梁端位移变化曲线相同。随桩基抗弯刚度增大, 台底位移增大, 变化趋势与梁端位移减小趋势相同。桩基顶位移随着桩基抗弯刚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增大速度比主梁梁端水平位移及桥台水平位移底快。

3 模型可靠性验证

在主梁刚度变化时, 得出主梁梁端和跨中应力曲线如图13所示。

由图13中可以看出, 随主梁刚度的增加, 主梁的梁端和跨中应力均呈指数接近于-1的倒函数分布, 由弯矩、应力及刚度理论知本数值模型所得结果具有可靠性。

4 结论

1) 区分了结构刚度理论和截面刚度理论两种刚度理论, 并指出结构刚度理论为抗力理论, 决定着荷载在本身与其他结构上的分配;通过单一改变桥台刚度、主梁弯度和桩基抗弯刚度, 分别得出了桥梁各关键结构部位受力的变化情况;利用应力—刚度的关系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2) 研究了桥台刚度、主梁刚度及桩基抗弯刚度三者刚度变化对整体式无缝桥梁内力的影响, 从定性角度得出任一结构自身刚度的增大都会增大自身承担的内力, 减小构成桥梁的其他关键结构承担的内力, 从定量角度画出了变化曲线, 多个关键构件共同设计时分析出相互影响的程度。

摘要:依据研究内容及结构刚度基本理论, 建立了只包含主梁、桥台及桥台桩基三个结构的单跨整体式无缝桥梁, 分别单一的改变三者刚度, 得出其刚度变化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并绘出了影响变化曲线。

关键词:无缝桥梁,结构刚度,整体受力,荷载分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洪锦祥, 彭大文, 江新惠.整体式桥台桥梁的台后被动土压力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1 (6) :721-725.

[4]王天利.半整体式桥台无缝桥梁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5]彭大文, 洪锦祥.无缩缝桥梁的受力性能评价[J].世界桥梁, 2003, 15 (2) :33-39.

[6]彭大文, 陈晓冬, 袁燕.整体式桥台桥梁台后土压力的季节性变化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 (1) :135-139.

“整体--部分--整体”教学谈 篇5

[作者] 高峰

[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论述阅读教学时有这么一句话:“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

一、整体感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一)从审题、解题入手。凡是以文章的主体内容命题的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课题从不同角度加以扩展。

(二)从首、尾段入手。有的文章首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尾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

(三)从归纳主要内容入手。一般适用于故事性强、条理清晰,特别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成的文章。

(四)从中心句、段入手。有的文章在某一段或某一句点明了中心。

(五)从结构入手。有的文章结构特点比较明显,理清文章结构,即抓住了文章的整体。

二、部分深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文章各个部分的教学,要从文章的整体着眼。

(二)部分深究,要突出重点。重点,指作者精心着笔的段落,寓意深刻的话,本册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时,强化重点部分,学生就可以凭借对某一片断或词、句子的理解,达到对整体认识的深化。

(三)理解词语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果只凭借工具书,就容易脱离课内容,形成随意性和肤浅性。教师须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整体影响 篇6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80-01

老年慢性胃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其周到的、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充分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確诊收治116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男38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44~82岁,平均年龄为(63.44±2.7)岁;对照组患者男40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42~83岁,平均年龄为(61.5±1.7)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反酸、腹胀、腹痛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并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1)一般护理:病房内一定要保持整洁、安静、光线适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适当的通风,从而使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2)心理护理: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同时,请患有同种疾病已经接受过治疗而且效果比较良好的患者对其现身说教,由此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好治疗。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和患者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患者的内心疑虑,排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饮食护理: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注意膳食搭配,营养均衡,多摄入易消化、高蛋白、维生素、高热量不油腻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清淡食物,水果、新鲜蔬菜、牛奶等,忌辛辣、刺激等食物,禁烟禁酒;纠正患者不良习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一。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患病率居高不下。根据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老年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是药物作用、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某些慢性疾病造成。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高使发病率也大大的增加,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的同时,应当把患者看做一个社会整体的人,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取得很好的交流与沟通,给予其恰当的鼓励、安慰以及指导工作,尽量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有效的配合好治疗。

本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为(40.62±6.83)分、(37.67±7.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胃炎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芹.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07):120-121.

[2] 刘艳丽. 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06):530-531.

[3] 陈丽琴. 整体护理对住院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62-2963.

整体刚度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 篇7

关键词:框架结构,破坏机制,抗剪刚度,抗弯刚度

1 引言

框架结构由于其平面布置灵活、施工方便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多高层房屋建筑,如办公楼、教室、商场、住宅等。但是由于其整体刚度小、抗震防线少、抗倒塌能力弱、震后修复困难、修复费用高,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1]。对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通过“两阶段”设计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并通过“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等延性措施予以保证。但是在历次地震中框架结构表现出了多种破坏现象,主要有:(1)框架柱的破坏;(2)框架梁的破坏;(3)节点的破坏;(4)填充墙的破坏;(5)楼梯的破坏等[2]。在这些破坏现象中,框架柱的破坏最多,后果也最严重,引起了众多学者和设计人员的关注,目前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现行规范对框架柱要求偏低,并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柱钢筋强度等级和强柱弱梁系数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2][3]。相对于结构而言,这些都是局部的,本文以顶点承受集中荷载的框架结构为对象研究了结构整体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对其对破坏机制的影响,并找到了影响结构整体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的因素。

2 影响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因素

众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影响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因素主要有:

2.1 材料的非线性特征

框架梁是受弯构件,容易实现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柱是压弯构件,尤其是轴压比大的柱,不易实现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因此,梁的非线性发展比柱缓慢,加之柱铰相对集中于某层,所以柱铰出现以后迅速发展达到极限而破坏[4]。设计中需要通过“强柱弱梁”提高柱的承载力,尽量减少柱铰,或推迟柱铰出现,使框架形成有利于抗震的混合铰机制甚至梁铰机制。

2.2 柱轴压比

柱的轴压比是影响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箍筋对柱的变形能力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柱的延性大大降低。柱随轴压比的不同可呈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两种形态。小偏心受压柱相对受压区高度大,受拉钢筋未屈服,延性和耗能能力较低,因此必须控制轴压比,将柱控制在大偏心受压破坏范围内。

2.3 现浇板

在框架梁两端节点附近,梁承受负弯矩,顶部的楼板受拉,楼板对梁的截面弯曲刚度影响较小;而在框架梁的跨中,梁承受正弯矩,楼板处于受压区形成T形截面梁,楼板对梁的截面刚度影响较大。设计中,一边有楼板时,将梁截面惯性矩放大1.5倍,两边有楼板时,放大2倍。历次震害表明,梁截面惯性矩放大倍数偏低,楼板的作用被低估了。

2.4 填充墙

填充墙和框架的协同变形改变了框架的受力性能,当框架发生侧向变形时,填充墙起斜压杆的作用,对框架侧向刚度有较大贡献,增大了抗地震作用[5]。填充墙的布置要合理,避免短柱出现,尽量使结构的抗剪刚度、抗弯刚度对称,以免地震时产生过大的整体扭转。由于填充墙的布置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计算时,根据填充墙的多少将纯框架的周期进行折减。实心砖墙时折减系数可取0.6~0.7,空心砖或砌块时,可取0.8~0.9,当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Tg时,不需进行周期折减。当条件允许时,填充墙可仅通过钢筋与框架柔性连接,以降低其对框架的影响[6]。

2.5 梁端钢筋实际超配量

由于多种原因,实际工程中梁端截面的实际配筋量不同程度的大于设计配筋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框架梁的抗弯承载力,改变了梁柱的屈服顺序,使框架不能保持有效的竖向承载力而倒塌。

2.6 整体刚度

结构的整体刚度包括整体抗剪刚度和整体抗弯刚度,结构的最终侧移形状和破坏形态由其整体刚度决定。相对于剪切破坏而言,弯曲破坏变形、耗能、延性都较大,更有利于抗震;相对于上述因素而言,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对其破坏机制的影响更甚。

3 整体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机理

框架结构的总体侧移包括剪切侧移和弯曲侧移,其中剪切侧移由梁和柱的弯曲变形引起,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减小;弯曲侧移由柱的轴向变形引起,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增大。如图1所示。

框架结构的总体侧移呈剪切型、弯曲型或弯剪型与其整体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有关。本文为找到他们的影响因素,以承受顶点集中荷载F的框架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3.1 剪切侧移的计算

设第i层结构的层间变形为δiM(上标M表示由杆件弯曲变形产生),当柱总数为S时,可得

式中,Vpi为第i层的总剪力F;为本层的抗剪总刚度,;α为刚度修正系数,与梁柱的线刚度有关,取值见表1。

各层楼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即

由式(1)~式(3)知,ΣD越大,侧移越小,且层间侧移由底层向上逐渐减小,呈“剪切型”。

3.2 弯曲侧移的计算

弯曲侧移可由悬臂梁法或连续化方法近似计算,忽略柱自身的抗弯刚度得第i层的侧移为

式中,为顶点集中荷载F在基础顶部引起的转角,M=FH;W为结构的抗弯刚度,W=abΣLi,Li为第i根柱到中性轴的距离;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Hi为基础顶部至第i层的高度;hi为第i层的高度。

由式(4)、式(5)知,WE越大,侧移越小,且层间侧移由底层向上逐渐增大,呈“弯曲型”。

3.3 结构的总体侧移形状

结构第i层的总体侧移为(2)+(4),即,变形形状由式(1)/式(5)决定,即

式中,li为第i根柱到中性轴的距离;α为荷载作用平面内柱的截面高度;其他参数意义同上。

由因素置换法将各因素对式(6)的影响列于表2。

柱的布置对式(6)的影响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1)当结构总宽度一定柱均匀布置时,S越大,越小,式(6)越小,即剪切侧移在总侧移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小;(2)当结构总宽度一定,柱总数S一定时,式(1)一定,柱越远离中性轴,越大,式(6)越大(由式(5)减小引起),即剪切侧移在总侧移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4 结论

通过改变结构的整体刚度,能够改变框架的侧移形状和破坏形态。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影响较大的是层间高度和荷载作用平面内柱的截面高度,其次是框架柱的布置位置、框架柱总数、结构高宽比和梁柱的线刚度比。因此在改变结构的破坏机制时,可以从以上几方面入手。一般情况下,对于民用建筑,考虑到结构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层间高度和荷载作用平面内柱的截面高度变化的范围不是很大,因而最易实施的是改变框架柱的布置位置和框架柱总数。除此之外,还可以加设支撑或剪力墙来改变结构的受力性能以达到改变结构破坏机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忠,董昆,彭勃.从实际震害重新认识“强柱弱梁”[J].建筑结构,2010(7):70-73.

[2]王娜.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研究分析[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0.

[3]车轶,尤杰.中欧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设计比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49(5):758-763.

[4]蔡健,周靖,方小丹.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评估[J].土木工程学报,2007(1):6-14.

[5]孙君,周红侠.多层框架设计心得[J].建筑工程,2009(17):292.

整体影响 篇8

1.1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及建筑空间环境的构造设计。建筑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主要解决建筑物的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等问题。“异形”建筑的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难度比一般建筑的难度大, 其主要表现在“异形”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 同时它对于自身美观的追求度比普通建筑更高, 而这所带来的技术难度也就相应增大。不过, 正是这些设计难度的存在, 才使得“异形”建筑成为设计师们展示才华的天堂。“异形”建筑的建筑空间环境的构造设计与普通建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围护墙上。由于“异形”建筑追求外形的特殊性, 因此它对外墙的设计尤其重视。值得一提的是, 幕墙已然成为“异形”建筑最为突出的外墙, 世界多数著名的“异形”建筑都与幕墙结伴良缘。

1.2 建筑结构设计

“异形”建筑多数为不规则建筑体, 其受力情况比普通建筑更为复杂。特别是外界力对其产生的影响会根据它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如风荷载对它的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必须进行一定的模拟实验, 通过建模等方式进行计算风荷载等外界力的影响情况, 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外界力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提高建筑本身的安全性能, 如抗风能力及抗震能力等。因此, “异形”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它的技术要求要比普通建筑更高一些。

1.3 建筑设备设计

建筑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采暖通风空调、通信、动力等方面的设计。“异形”建筑的设备设计与普通建筑大体相同, 但“异形”建筑对节能的要求更高, 且因其特殊的造型及结构空间, 在设备设计方面也给设计师们带来一定的挑战。

2 影响“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因素分析

2.1 功能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的影响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它的功能作用。建筑的功能对建筑的影响是最全面、最深远的。毫不意外, 建筑的功能对其本身的整体造型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绝大多数的体育馆、歌剧院都是以椭圆造型为主, 如北京的鸟巢以及国家歌剧院等。这类公共建筑需要满足大型活动的功能, 而椭圆形容量更大, 占地更小, 且流线型可以减少风荷载的破坏。又如各大城市的写字楼、酒店等商务楼, 它们除了满足办公、餐饮等功能之外, 还要求有吸引外界目光的内在功能需求, 这对于建筑本身的整体造型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这类建筑往往具有高端大气、时尚独特等特点。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广州金融中心等。这类“异形”建筑往往象征城市的经济及政治地位, 也会成为该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地标。

2.2 环境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千百年来, 人类未曾离开过自然, 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与自然之间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祖先根据地域地理环境的不同, 建造出了不同风情的建筑。在我国, 南方有吊脚楼、土楼、竹楼, 而北方则有四合院、窑洞等, 这些都是典型的在自然环境影响下而建造的独特的建筑。这也是中国因地制宜的传统文明思想的表现。

而对于充满现代技术的“异形”建筑而言, 虽然它可以摆脱气候对它的束缚, 但它依然脱离不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异形”建筑为了能够很好地融入自然, 设计师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其整体外观造型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悉尼歌剧院, 它处于悉尼市区冶北部的海岸边, 从远处看, 它的外型犹如即将乖风出海的白色风帆, 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晖。从近处看, 它就像一个陈放着贝壳的大展台。无论是像风帆还是贝壳, 它的整体造型无疑是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设计影响。受自然环境影响整体造型设计的“异形”建筑还有迪拜的帆船酒店和美国著名的流水别墅等。

(2) 文化环境:自从出现人类文明以来, 文化在不断地被创造的同时, 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以来, 建筑就是文化的一个载体, 同时文化也对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每个“异形”建筑的设计中都必须有它独特的设计理念, 而地域的文化往往是建筑设计理念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一座著名的建筑离不开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设计师在设计“异形”建筑时, 不得不把文化元素渗透进来。如广州的金融中心, 其标志的创意源于“钻石荔枝”的设计概念。荔枝, 产于南国, 有果王之誉, 历史上咏荔枝的诗词和典故众多, 体现了广州金融中心的区域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又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一开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的理解, 正是天圆地方的意思。不过不幸的是由于楼顶的大圆孔远看有些像日本的太阳旗, 最终把圆孔改为倒梯形。不过这也是文化对建筑整体造型设计产生影响的一个很好的表现。

(3) 建筑外环境:人要立足于社会, 就必须与别人打交道, 让自己尽量融入人群, 适应社会。一座成功的建筑也同样需要很好地融入它周围的建筑外环境当中。当然, 这并不排斥它拥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异形”建筑而言, 周围建筑外环境对它的整体造型设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它的造型时, 有时既要考虑他所设计的建筑能否很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 能否与周围的建筑和谐地相处, 又要借助周围的建筑衬托出它本身的特点。而这就需要设计师发挥出十足的设计能力来完成。正在上海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 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方案选择中, 有来自众多国家的顶级设计师设计的各种优秀方案。最终, 美国旧金山根斯勒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它胜出的原因就包括该作品既能够与已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很和谐地相处, 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又能以它高大的身姿和独特的造型突出它的重要地位。

2.3 技术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影响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 设计师们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外观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在当今所拥有的技术前提下能否把它建造出来。因此, 在建筑的整体造型设计过程中, 也会受到科学技术的束缚, 特别是对于“异形”建筑这类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建筑技术也不断地向前迈进, 各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先后问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带动下, 建筑技术也开始向数据化方向发展, 设计软件的不断开发更新, 使“异形”建筑的设计更加方便、科学。这也给“异形”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很多便利。近些年来, 建筑设备与施工技术也不断地更新, 给“异形”建筑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 解决了各种施工技术难题。建筑材料的发明也给“异形”建筑提供良好的条件, 如各种钢及玻璃的发明, 使得“异形”建筑的造型千变万化, 而这多数都归功于幕墙技术的不断前进。在未来, 更多令人惊叹的“异形”建筑会随着新技术的产生而耸立在人类的面前。

3 结语

“异形”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主流, 如何设计好“异形”建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经过探讨众多成功的“异形”建筑, 不难发现, 设计师们正是把功能、环境 (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外环境) 和技术这些因素综合渗透进去, 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成为闻名于世的佳作。

摘要:“异形”建筑在后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在建筑设计师的眼中, “异形”建筑已然成为现代建筑的领导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 “异形”建筑将继续成为建筑设计师的焦点。那么, “异形”建筑的整体造型在设计过程中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通过对世界各地成功的“异形”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之后, 我们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对于设计师在设计“异形”建筑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功能、环境 (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外环境) 及技术这三个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异形”建筑,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琳琳, 刘洪利.虚拟现实下的颐和园[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01) .

整体影响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颅脑创伤急诊患者临床资料, 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为15:15,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35.5±10.8) 岁;受伤因素:13例车祸, 12例摔伤, 5例砸伤或者击伤;研究组男女比为14:16, 年龄19~69岁, 平均年龄 (38.6±10.1) 岁;受伤因素:14例车祸, 11例摔伤, 5例砸伤或者击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入院指导、帮助检查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干预, 包括: (1) 调动医院急救系统并配备经验丰富医护人员, 观察患者瞳孔、颅内压、瞳孔变化, 并严密监测体征变化, 若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 及时彻底的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和血液等, 并根据病情变化予以吸氧和气管插管; (3) 医护人员立即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路, 输入配对血液, 必要时进行加压输血, 保证患者循环系统正常; (4) 在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患者的损伤部位, 并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包扎; (5) 详细记录患者的受伤原因和时间, 并作初步诊断, 记录途中的病情及处理情况。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效果和死亡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2]治疗15 d后患者神志恢复清醒, 临床症状均消失, 可自由活动为痊愈;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 临床症状缓解, 生活可以自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 包括死亡。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痊愈14例 (46.67%) , 有效13例 (43.33%) ;对照组痊愈8例 (26.67%) , 有效9例 (30.00%)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颅脑外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该病的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 因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 患者必须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而急救前的护理工作对后续的治疗以及成功率也具重要影响。为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院予以收治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 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抢救效果方面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整体护理干预是一种涉及临床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新型护理模式, 针对颅脑外伤患者, 需要从观察意识、瞳孔、体征等方面变化, 获得患者具体病情, 再针对性的进行处理[2]。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且研究组患者痊愈14例 (46.67%) 、有效13例 (43.33%) 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8例 (26.67%) 、有效9例 (30.00%) ;研究组死亡率为6.67%小于对照组的13.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急诊颅脑外伤临床疗效, 提高抢救成功率, 该结果与饶海冰等[3]的文献研究结果相类似, 再次表明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颅脑外伤治疗中的积极性、有效性。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医护人员立即观察患者意识、瞳孔、颅内压等变化可以立即掌握患者病情, 实时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从而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4]。由于颅脑外伤患者经常出现休克情况, 因此在无意识情况下彻底清除分泌物, 再根据病情予以患者吸氧和气管插管, 可以保整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避免病情加重[5]。由于颅脑外伤患者出血量通常较多, 机体能量损耗的也较多, 因此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可以及时增强血液循环, 保证机体血液及能量的供应[6]。另外在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创伤部位, 避免二次损伤, 再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包扎并予以有效处理, 详细记录病情的发展, 均是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 整体护理干预对急诊颅脑外伤疗效的影响良好且显著, 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还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急诊颅脑外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颅脑创伤急诊患者, 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予整体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患者痊愈14例 (46.67%) , 有效13例 (43.33%) , 对照组痊愈8例 (26.67%) , 有效9例 (30.00%) ,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对急诊颅脑外伤疗效的影响良好且显著, 可缩短患者抢救、住院时间, 还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可在临床积极应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急诊,颅脑外伤

参考文献

[1]陈晶晶.72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护理体会.今日健康, 2015, 14 (1) :236.

[2]金小花.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的临床意义研究.北方药学, 2014, 11 (10) :191-192.

[3]饶海冰, 肖春燕.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治疗中应用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4) :203-204.

[4]邓风清, 欧阳素琴, 苏意心, 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2) :25-27.

[5]张雯.整体护理干预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生物技术世界, 2015 (4) :92.

整体影响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制备

以各县市乡镇产地种植区划为依据,采用典型取样GPS定位的方法,根据新疆和硕、吐鲁番、昌吉和塔城四县市主要污染企业分布和行业特点,重点选取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采矿场周边地区、主要历史污灌区等有代表性的行业、区域进行布点监测,对所涉及的重点区域进行加密布点采样。4个县市共采集土壤样品397个,水样品26个,大气样品22个。其分别为和硕县57个土样、6个水样、5个大气样,吐鲁番市土样70个、水样7个、大气样6个,昌吉市144个土样、水样7个、大气样6个,塔城市土样126个、水样6个、大气样5个。

1.2 监测点位布设

1.2.1 产地土壤。

采样标准按照《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2004要求。蔬菜栽培区域,产地面积在300 hm2以内,布设3~5个采样点;面积在300hm2以上,面积每增加300 hm2,增加一两个采样点。其他作物产地,面积在1 000 hm2以内,布设五六个采样点;面积在1 000 hm2以上,每增加500 hm2,增加一两个采样点。

1.2.2 产地灌溉水。

参照标准《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2004要求,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统一水源(系),布设3个采样点。

1.2.3 产地空气。

参照标准《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2004要求。产地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无工矿企业污染源的区域,布设1~3个采样点;产地布局较为分散,面积较大,无工矿企业污染源的区域,布设三四个采样点;对有工矿污染源的区域,可适当增加采样点。样点设置数量根据空气质量稳定性以及污染物的影响程度适当增减。

对套种了农作物的果园,按照林果业采样深度要求,采样深度为60 cm。

1.3 检测分析

4个县市共分析土壤样品397个,测定项目为铜、锌、镍、铬、铅、镉、汞、砷、p H、氟化物和有机农药类等13项;分析灌溉水样26个,测定项目为铬、铅、镉、汞、砷、氰化物、氟化物、化学需氧量、六六六、DDT、硫酸根和p H等12项;分析大气降尘样22个,测定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根据各县市的种植环境和工业源污染情况,对各县市适当增加当地特征污染物。

1.4 评价标准

水评价标准以NY/T396-2006中的指定GB5084-2005中蔬菜类型作物的灌溉用水项目标准值为依据;大气评价标准以NY/T397-2000中指定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为依据;土壤评价标准以NY/T395-2000中的指定GB15618-1995中土壤p H>7.5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中的旱地为依据。

1.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参照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包括监测项目即监测元素评价和监测区域评价两方面。选择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参数,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三类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本次4个县市农产品产地整体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对其农产品产地基本环境情况、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农产品产地主要重金属污染情况、无公害产地环境四方面的土、水、气中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通过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项严格控制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进行了环境因子评价,结论如下。

2.1 农产品产地基本环境情况

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种植基本环境良好,达到生产安全食品基地要求,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一方面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如土壤退化等现象不断突现;另一方面农业环境污染隐患还未根除,如农田残膜的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都对产地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

2.2 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

根据对四县市产地环境现场实际调查,以三大污染源中大中城市郊区为判定依据,分别确定重点区域塔城市为二工镇、吐鲁番市为葡萄乡和亚尔乡、昌吉市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老龙河示范区和牛圈子湖示范区、和硕县为苏哈特乡。通过监测和评价,可知4个县市重点区域的土壤产地、灌溉水环境状况与四县市其他乡镇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评价指数均在标准限值范围内(<1)。由此表明,四县市重点区域产地土壤环境条件良好,能够满足各类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种植。

2.3 主要重金属污染情况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因其对预测农产品产地潜在生态风险,提高产地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列为此次整体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的监测和评价任务,重点对4个县市产地土壤中铅、砷、汞、镉、铜、铬、锌和镍8类以及水中铅、砷、汞、镉、铬5类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从监测和评价结果看,无论是土壤还是水中各类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均在标准范围内。由此表明,四县市农产品产地未受到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环境状况良好。

3 对策建议

一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按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要求指导农民种植和生产,加强对水、土、气、的监测,防止有害废气、废水、废弃固体污染对生产基地的污染。下决心解决好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坚持每个季度巡回检查一次,对当地矿区及污水等污染源实行责任监管,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二是指导基地农户按标准规范生产,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推广先进技术和品种,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积极引进试验高效低残毒农药,严格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违禁农药,有效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是以整体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定位监测工作。重点监测污染物的来源、途径、数量、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等。

摘要:通过阐述新疆农产品产地整体环境影响评价材料与方法,借助例举法提出为了进一步改善新疆农产品产地环境,从源头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等对策建议。

上一篇:拓展空间下一篇:编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