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2024-05-18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精选十篇)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篇1

影像数据中心系统 (以下简称“影像中心”) 的建设思想是将全院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管理, 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演变, 关注患者的历次影像检查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打通传统影像业务间的鸿沟, 影像医师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 提升医疗质量。临床医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一次性便捷地获取患者完整的影像资料与诊断报告。所有科室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所进行的任何影像检查资料 (图像及报告) 都会被影像中心集中规整, 统一进行保存、归档及调阅 (图1) 。

1影像中心系统建设标准与实践

影像中心系统是对全院各影像科室提供统一的影像和报告数据存储、调阅、发布为目的, 并对医院的电子病历及区域医疗起到支撑作用的数据平台。然而随着建设工作的深入, 以信息共享为导向, 在影像中心系统的架构设计上考虑了未来医学影像数据的院内协作、院间协作和区域协作需求。各影像系统的数据集成, 依据IHE (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共享集成框架 (基于HL7和DICOM标准) , 影像结果文档的共享交换采用了HL7 v3 CDA标准, 并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系统 (clinical data repository, CDR) 集成 (图2) 。

1.1影像中心架构的选择[2]影像中心建设之初, 由于医院已经分布式建设了多套科室级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覆盖主要影像科室业务, 包括放射、核医学、超声和内镜等, 其中尤以放射科PACS/RIS系统建设的最为典型, 数据量大、数据整合完整, 并具备较完善的数据集成和发布的扩展能力。因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影像中心建设是基于原有放射科PACS/RIS系统基础上建立, 在PACS基础上通过统一患者影像标识设计、集成各科室影像信息系统和建立集中发布系统来实现的。采用这种架构设计模式, 既减少了对原有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的改动, 也较好地实现了全院影像数据资料的整合与共享, 充分保护了医院前期的投资利益。此外, 选择这种架构也保证了影像中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的更替不影响核心架构。

1.2统一患者影像标识设计影像中心采用IHE技术框架中提出的患者身份交叉引用 (patient identifiercross-referencing, PIX) 规范设计, 用于患者影像标识的管理, 保障影像中心及各影像科室患者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影像中心的患者信息与全院级的患者信息库——患者主索引系统 (enterprise masterpatient indexes, EMPI) 数据保持一致和同步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电话、地址) 。影像中心与EMPI信息同步采用了HL7 v3消息机制 (图3) 。

1.3集成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影像中心与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需要集成信息主要有统一影像号、检查状态和报告信息, 接口通信方式为Socket, 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需要同时支持SocketClient和SocketServer两种模式的通信。通信消息采用HL7标准。

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在完成检查时需要将图像传送到PACS, 图像标准为DICOM。图像传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设备直接推送检查的所有图像 (DICOM设备) ;另一种是通过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将图像推送到PACS (非DICOM设备) 。此外, 需要考虑一些科室图像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可以通过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只将关键图像推送到PACS上存储。

1.4建立集中发布系统通过系统集成, 影像中心已集中存储了各科室信息系统的影像和检查结果数据, 可以建立一个简洁、易操作的Web发布系统将患者的所有数据集中展现, 为临床医师提供服务。医师通过IE浏览器即可获取患者的检查影像、文字报告、PDF报告和电子签章报告。对于影像, 发布系统可以实时调取PACS内的DICOM影像, 在浏览器展现。如果有已签章报告, 可以从电子签章文档服务器获取电子签名报告[3]。集中发布系统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主要通过与HIS、EMR和CDR集成, 医师在这些系统中通过患者索引直接浏览当前患者的影像和报告资料 (图4) 。

1.5PACS系统存储容量升级基于不同科室级影像系统数据量调研, 按照每年数据量增加20% 计算, 实施前PACS在线存储可用容量为1.6T, 近线存储可用容量为4.4T, 在接入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后, 估算未来2年业务, 需要为在线存储扩容。表1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建设前后PACS存储使用情况, 以及扩容以后结果比较。

注:*近线存储扩容后, 约有10TB存储利旧, 扩容到近线

2影像中心在医院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2011年开始筹建影像中心, 通过分别与院内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影像中心数据已覆盖范围包括放射科 (CT、MRI、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数字荧光透视) 、超声 (普通B超、妇科B超、心动超声、产科B超, 以及消化、风湿免疫、乳腺B超等) 、口腔科CT、乳腺钼靶、导管介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杂交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病理、核医学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骨密度、PET/CT) 、形态学、心电图和生电理等专业医学影像;正在筹备集成各种内镜检查影像 (消化内镜、各种腔镜、耳鼻喉镜、呼吸内镜、妇科阴道镜等) 。表2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中心2012年逐步上线后的集成数据统计。

截止2013年底, 影像中心共集成10个科室, 7大系统, 超过80台影像设备 (不含病理、形态学) , 并实现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 提高了患者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缩短了临床医师等待患者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和治疗的时间。

注:部分医嘱合并检查, 有可能合并写报告;部分科研实验可能不写报告;心电图/电生理还在实施

根据平台的用户访问数据统计, 2013年临床医师访问影像中心数据1 552 383次, 随机抽取某日访问量, 共计7559次, 其中打开列表3247次, 打开PDF报告418次, 打开影像1634次, 打开电子签章报告2260次。

3应用问题分析

3.1技术规范问题影像中心设计方案是基于原有放射科的PACS系统作为集中存储, 图像由各个影像科室系统在检查完成后分别推送至PACS, 在PACS数据库中包括两类相关信息:一是检查安排记录, 在患者到检后 (由RIS或者影像中心系统) 发送至PACS;二是影像记录, 在DICOM影像到达时产生。理论上, 影像到达时影像记录会按照既定的规则与检查安排进行匹配和关联, 关联后即可以建立检查与影像的关系并正常发布。整个流程从医嘱获取、登记到检、获取WORKLIST并检查和影像推送均在系统的控制下完成, 但如果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 在中间环节人工介入, 如业务人员未按正常流程扫描条码登记到检, 则直接手工在检查设备中输入WORKLIST进行检查, 或手工登记输入的数据缺乏规范等, 会造成在系统中产生难以识别的“非标”数据, 这些“非标”数据推送至PACS中结果将导致无法进行上述自动匹配而产生垃圾数据。同时, 如在推送影像时使用了其他检查的数据, 则会导致检查匹配到不正确的影像, 造成数据错误, 可能发生医疗风险。

3.2管理规范问题影像中心集成各个影像科室系统, 是通过患者影像唯一标识“影像号”来关联患者所有的检查信息。某些情况下需要科室登记人员来判断和操作某条记录是新建还是关联, 影像中心根据登记人员给出的指令分配“影像号”, 并进行创建或合并患者数据操作。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各种操作原因, 可能发生患者标识与图像匹配错误的情况, 造成数据混乱, 可能发生医疗风险。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操作规范以及系统手段对不标准的数据进行事前控制、事后审计和处置的策略得以解决。对问题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细化产生的原因, 针对原因分析业务操作管理或技术办法的可行性, 制订业务操作规范或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完善,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监督执行, 定期审查问题数据并进行处置。这项工作需要医院对影像中心加强监管, 有专人负责对“非标”数据监控, 定期核查、处理“非标”数据, 并有权利监督各影像科室用户的操作规范。

4展望

影像中心通过数据集成保存了大量反映患者疾病特征的影像学和诊断报告信息, 但是如果希望使影像中心在临床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未来让影像中心在更大范围内 (院间或区域) 实现信息共享, 以及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医师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有必要让影像中心及其集成的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增加结构化报告记录。然而, 目前在医院中应用的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 包括放射科放射信息系统, 仍然在生成影像诊断报告时使用自然语言, 属于叙述性或文本数据, 是非结构化的, 并以自然语言文本的形式保存。非结构化数据对影像中心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国外早期即进行了大量的影像学检查结构化报告可行性调研和分析。Clinger等[4]报道, 1988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州对他们医院部门所发出的诊断报告进行一次整体质量评估, 结果显示有59% 的人认为报告内容表达清晰, 40% 的人认为内容偶尔模糊, 其中49%的人认为并未充分解决临床问题。2001年, Naik等[5]报道进行的一项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对放射诊断报告风格和内容的倾向研究, 结果显示有86% 的临床医师赞成结构化报告模式。对于结构化报告版式的选择, 国际上最新研究尚无比较统一的结果。Grieve等[6]报道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超声检查中一线报告医师更倾向于一个详细的表格式的结构化报告版式。然而同样的一项调查显示, 放射科医师的意见则希望报告内容以自由文本录入、结构化形式存在[7]。关于结构化报告的利弊问题理论上已经进行广泛的讨论[8]。此外, 结构化报告的应用对于临床医师提高报告的效率和完成报告质量均有明显帮助[9], 更有利于数据分析、共享和质量评估管理。

结构化报告描述的内容首先需要让医师和患者可读, 再者要能够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共享。影像中心及与其集成的各检查科室信息系统的结构化报告文档结构可以采用HL7 CDA (临床文档结构) 文档模板标准设计[10]。通过HL7在接口结构层面上定义了接口标准格式, 采用现行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医疗术语标准 (如ICD-9/10等) , 将同一患者的影像诊断报告数据资料在医院不同医疗信息系统 (如EMR、CDR等) 之间实现快速认证和提取, 从而真正地解决医学影像资料在医疗中的共享交换问题, 并为未来医院的数据挖掘和临床决策支持需要奠定基础, 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目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开始放射结构化报告编辑器的探索, 基于检查部位的数据元素语义描述, 建立结构化报告模板 (表现和印象) , 并在部分报告中尝试试用。

摘要:医院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开始从“以科室为中心”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 提出了影像数据中心的系统集成思路、方法和采用的技术标准, 同时介绍了影像数据中心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该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放射学信息系统,医学影像数据中心,临床数据中心,数据共享,结构化报告

参考文献

[1]李坤成, 卢洁.医学影像学新进展.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 (3) :364-366.

[2]李振涛.基于原有PACS/RIS系统的医院影像平台的实现.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7) :45-46, 29.

[3]王力华, 李玉宝, 刘琪, 等.电子签章技术在数字化医院中的应用.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8) :90-93.

[4]Clinger NJ, Hunter TB, Hillman BJ.Radiology reporting:attitudes of referring physicians.Radiology, 1988, 169 (3) :825-826.

[5]Naik SS, Hanbidge A, Wilson SR.Radiology reports:examining radiologist and clinician preferences regarding style and content.Am J Roentgenol, 2001, 176 (3) :591-598.

[6]Grieve FM, Plumb AA, Khan SH.Radiology reporting:a general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Br J Radiol, 2010, 83 (985) :17-22.

[7]Plumb A, Grieve FM, Khan SH.Survey of hospital clinicians'preferences regarding the format of radiology reports.Clin Radiol, 2009, 64 (4) :386-394.

[8]Weiss DL, Langlotz CP.Structured reporting:patient care enhancement of productivity nightmare?Radiology, 2008, 249 (3) :739-747.

[9]Sistrom CL, Honeyman-Buck J.Free text versus structured format:information transfer efficiency of radiology reports.Am J Roentgenol, 2005, 185 (3) :804-812.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篇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医院(e-Hospital)已经成为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数字化医院是把最先进的IT技术充分应用于医疗行业,将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数字化的医学影像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运行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无纸化和无胶片化运行。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简化就诊流程、做到收费准确无误、各系统无缝连接,使信息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决策层能更及时地掌握医疗信息、利用医疗信息进行科学分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整个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院信息化建设努力的目标。

一、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我院是长沙市委、市政府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投资兴建的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由原长沙市第二医院、第五医院、急救站、老年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医院筹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达185亩,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新增投资5亿元,编制床位1200张,现有在职职工1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73人,医院资产总值达7亿元人民币。

医院拥有利用外资引进的1亿多元高、精、尖设备,如直线加速器、磁共振、多排螺旋CT、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DSA)、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ECT)直接数字化X光机(D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电子胸腔镜、腹腔镜、多功能数字化遥控X光机和国内一流的高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珊顿病理切片系统等,并建造了达到国内一流水准的洁净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在全省首家引进安装的西门子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及带宽达1000兆的院内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物流传输的自动化、通讯的多样化和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的高速化。

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构想

医院在建院之初,就大胆的提出建设数字化医院的设想,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宏观决策目标,特别是在2005年医院主体工程完成后进一步提出在2—3年内建设数字化医院的具体目标。与医院建设的同期、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带宽达1000兆的院内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为医院数字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这一块也加大投入,在硬件、软件投入了1586万元,包括网络信息高速公路2000万元,医院共计投入3586万元,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三、数字化医院的内涵

构筑数字化医院,使整个医院都被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所涵盖,医院所有的临床、医技、后勤等活动都在各种信息系统下进行,如: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可在全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患者照完片后,通过医学影像管理与通讯系统(PACS),临床医生在医院的任何一台电脑上,随时可以调出该患者以往任何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普通X光片、CT、MRI等,不需要借片、还片,而且解决了胶片影像存储的问题;各种检查、检验的结果报告,各临床科室可以第一时间在其终端电脑查阅、打印,现在各种检查结果都储存在数据库中,随时可调阅、打印,无需传统的各种报告要专人专送,这样减少了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数字化医院的实施情况

通过几年的努力,医院的信息管理正朝着管理科学、流程规范、收费准确、运行通畅和无缝集成的发展方向迈进。

1、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高带宽先进网络,构筑了医院信息化高速公路,建成了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三层架构的医院局域网;医院的网络资源配置已成规模:全院联网计算机达500台,服务器总数达30台,交换机总数达63台,路由器总数6台。

2、实施了医院HIS系统,系统功能稳定并逐步完善:住院收费系统、药事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医技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等软件功能全面,达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为主体,为科学决策服务”的规范与要求,实现了收费“一日一清单”制度,保证病人在医院明明白白消费。同时,分期逐步实施了物资管理系统---实现医院物资的进销存的管理;体检系统---对各单位客户、VIP客户和普通客户的资料进行电脑管理和打印发送电脑报告,受到客户好评;突发事件报告系统---针对突发事件快速录入、快速统计和快速上报,达到信息传递准确、及时、迅速;

3、实施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OA系统功能强大,信息流转迅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降低了医院的消耗,提高了办公效率,系统由信息部门适时管理和维护,方便快捷。

4、门诊启用了诊疗卡,实现病人就诊信息的流转和储存,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亮点。病人领取诊疗卡后,挂号、就诊、转诊、会诊、检查、取药、缴费、查询、办理入院、出院等一切手续,凭一张卡在院内即可完成。卡内还储存了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历次来院就诊的信息,此举不仅简化了就诊流程,而且提高了诊疗速度,缓解了门诊拥挤问题,同时也为病人节省了大量时间。

5、投入运行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完成门诊医生工作站网络设备、电脑的配置、网络教室建设以及软件程序的测试和试运行工作。通过前期需求的反复确认和严密的程序测试及人员的培训考核,医生工作站运行顺利。

6、实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通过对医生站开出的电子处方进行审核,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7、实施完成了PACS系统:对所有影象科室进行接口,实现各影像诊断科室的影象传输,通过HIS与PACS的全面接口,使医院达到无胶片运行,实现全院数据共享。

8、实行“一卡通”,实现职工院内的考勤、餐饮、消费、图书借阅、病案借阅、门禁一卡在手,全院通行。

9、实现本部和分院的互连互通。保证医院的办公系统、业务系统、清化同方数字图书馆等所有在本部使用的系统在分院能达到共享。

10、完成病案管理系统和HIS系统的接口;完善病案统计网络版。根据住院部、医生工作站数据自动生成病案首页,减少了统计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劳动效率。

11、其他系统:医院还实施了LED电子显示系统、医疗保险系统,清华同方数字化的图书馆、消防监控系统、物流传输系统、经济核算系统、医院网站系统、防火墙安全系统、网络防雷系统、互联网宽带接入、双UPS智能转换电源系统、查询系统、分院HIS系统等。

12、建立了医院网站,在互联网上注册了独立域名,及时回答网民的健康咨询,既为网民排忧解难,又使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我们的医院,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

13、对全院员工进行统一编号,根据权限不同,严格实行授权管理。员工进入医院后,由人事部门分配编号,信息部门培训考核员工,授权进入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员工退休、辞职、转科、转岗时信息部门根据科室申请及时取消或调整其在系统中相应的操作权限。

14、加强了网络安全的防范和管理。引进网络管理软件,配备了网络版的防病毒服务器。由于医院的网络已初具规模,信息部门需要管理和维护的PC机、服务器、交换机很多,医院需要安装或更新的程序很多,互联网的各种病毒及科室自带U盘携带进入的病毒,严重威胁着局域网的安全,信息部门通过网络管理软件每日及时监测网络状况,发现情况迅速处理,保证了医院网络的安全和平稳运行。

15、加强了员工电脑的培训和考核。针对医院运行的各项数字管理系统,医院组织专场培训,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授权,考试未合格者,不授予系统权限,员工电脑操作和运用的水平得到很快提高,在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数字化医院的运行效果

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已经遍布医院的每一个部门,已经成为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财务部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工结算方式,节约了人力资源,计算机记帐准确无误,减少了手工计帐和结算的烦琐,使病人在院内办理一切手续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公文的网上流转、批阅、签名,不管院内通知还是各级文件都可以网上发布,及时传达,无须专门人员去写通知、贴告示、打电话,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又保证了政令畅通。收费系统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门诊病人通过门诊消费清单或售药清单、住院病人通过一日清单明明白白在医院消费,医保病人也能通过医保接口在护士站知道自己的医保支付和余额。同时,医院在门诊总台和住院部均能适时查询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药品价格,深受病人的好评。通过医生工作站,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费用信息,主动与病人沟通,保障病人及时拿药、检查、治疗,避免了往返奔波的辛劳,进一步改善了医患关系。

六、数字化医院的战略规划

通过几年的努力,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完善现有系统的功能,维护全院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的同时,医院还将完成以下战略规划:

1、以HIS为中心,建立临床信息诊疗系统(CIS),在医生站电子医嘱运行正常后,继续完善电子病历,实现病人资料的数字化储存、管理,满足数字化医学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的需要,为诊断决策、病例分析、数据挖掘提供依据。

2、实施临床检验系统(LIS),不仅满足计算机出检验报告的基础需求,杜绝检验差错、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同时,也为医院的其他系统(如体检系统、HIS)数据共享提供接口,节约大量重复录入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实施门诊排队叫号系统(楼层分诊系统)。营造平等、合理、有序的就医环境,节约患者时间,提高门诊的诊疗质量和诊疗秩序。

4、升级医院的HIS系统,为集成医院其他系统作好HIS系统的准备。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现在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为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升级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5、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办公。

6、完善医院电脑财务监督的功能,加强财务监督。进一步完善门诊的经改核算,为医院实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7、实施心电图信息系统,实现心电信息网络化储存。在医院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心电图检查的网上申请、收费、预约、登记,适时在线诊断,网上传输报告及远程会诊,使全院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数据的储存、心电图诊断和心电图报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集中化、无纸化管理。

8、建设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通过系统的管理功能,精确记录和追踪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实时采集和记录手术室内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连续输出的海量数据,实现麻醉科日常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

9、加快区域卫生合作,实现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社区的网络连接,以实现资源共享。

七、数字化医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各个行业、各领域都在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但由于医院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单位的特殊性,有较多的复杂性,目前在国内总体进展缓慢。这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大,但见效慢,而且运行系统多、网络环境及各系统功能要求高、日常维护工作量大等,这也是很多医院不愿投入或不敢投入的重要原因。

2、医院流程复杂,随着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对系统掌握的程度也日益提高,各部门需求日益增多;

3、卫生行业政策性强,行业规定较多,有的与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导致许多医院停滞不前。如电子病历与新颁布的《病历书写规定》、《处方书写条例》矛盾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全明确电子病历的合法性,所以,虽然电子签名已经有了立法依据,但在运行电子病历这一部分,大部分医院仍然在等待观望。

4、现有的HIS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大型医院对HIS的需求。即便医院在HIS资金使用上愿意投入,但要引入一套适合本医院特点的规范实施的HIS厂家相当不易。

5、信息部门懂医疗专业的技术人才不多,要建立自己独立的不依靠公司的维护队伍条件不成熟,必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信息部门的技术实力,才能与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步伐相适应。

大型医院网络建设与数据安全 篇3

关键词:大型医院;网络建设;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医院关注信息系统建设,很多大医院用上了his、lis、pacs等系统,而且在医院各个部门都用上了计算机信息系统,这对于实现医院大规模、多信息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提升医院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网络信息量较大,计算机网络技术通常使用互联网形式,因此,在网络建设中,还要关注网络安全维护,以保证网络数据安全,进而提升医院的工作质量。

1 医院网络系统建设现状

1.1系统建设

目前医院一般运用Windows系统进行客户终端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使用扩建的扩大,Internet系统也在医院使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网络空间,扩展了信息服务的途径,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黑客、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的增加,这就严重危害了计算机安全,所以,必须对内外网进行隔离,在必须交换信息的情况下,要采用移动硬盘,或是从指定的终端上进行操作,先进行木马病毒杀毒处理后,再将内网终端拷贝到相应硬盘上,以保证医院内部数据安全。

1.2数据库建设

大型医院的工作量巨大,这就要求具备高储存量、高运转能力的数据库来支持医院信息工作。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型数据库被运用到医院管理中,如Oracie、SQL Server系统,并在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系统不间断作业,往往会造成计算机运转迟钝,发生一系列的故障,当故障发生时,则会造成数据库中的信息丢失。因此,要对这些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医院的数据库处于联机状态,且数据记录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仅仅进行定时异地备份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所以要建立一套全时全地备份的系统,以有效实现系统故障时,将数据自动回复到断点的目的。鉴于医院网络系统高作业、内部连接性强的特点,在进行网络建设时,要以设计数据保护计划来实现信息保护,在异地数据备份时,尽量选择网络低峰期,以保证数据库安全运行。

1.3病毒防范

大型医院中的网络安全受到病毒、木马的危及度较高,尤其是医院机房,由于网络连接紧密,且多台计算机使用同一网络接口,这就容易造成病毒入侵,一旦病毒侵入,则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针对其情况,可采用外网下载或是安装防火墙、使用正版防毒软件、定期更新升级、适时进行杀毒等方式,对网络系统进行保护。

1.4设备保护

现在很多大医院采用不间断电源来维持计算机操作,以防止突然断电后造成网络系统终止运转,这就有效实现了对计算机相关硬件的保护,而且有效维护了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双机热备份与磁盘阵列柜模式,是大型医院主要采用的中心服务器模式,该模式能够在服务器发生故障后的第一时间将备份服务器切换到接管工作中,并能够启动数据库,使得数据库在短短几分钟内实现正常业务处理工作,这有效实现了对单个服务器的保护。但是,当列阵出现故障时,则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转,此情况下,要求设置加急服务器,将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实地的备份,保证数据与中心服务器同步运行,当列阵出现故障时,系统就会自动转换到应急服务器上,而其工作程序和使用方法并不发生变化。

2 积极采用WIFI技术,提升数据安全性

现代大型医院网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医院信息系统是基于有线区域网的,仍没有实现医疗信息化。如在进行查房时,通常要求先将患者信息进行手工记录,再通过信息系统录入到系统中;反之,若是在查房时需要了解患者的一些情况,则需要信息系统来查询;这样就会造成医护人员重复作业、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因此,要提升医院工作效率,需要建立新一代无线区域网络。

2.1无线覆盖规划

无线覆盖范围必须具有广泛性。大型医院的部门较多,且楼面较广,无线网络必须覆盖到外科楼、门诊楼、感染楼、药剂楼等各个领域,同时还要考虑户外相关楼栋。其功能在于:(1)覆盖整个医院。在室内、室外各个楼宇,用户可以自由移动并能够保持网络持续连接;用户在覆盖区内可以实现无缝漫游,并不需要多次登陆和退出。由于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医院,因此,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够充分享用无线网络服务。(2)网络安全性。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广,而且整个网络暴露在空气中,这就使得网络系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必须通过侧网络保护加强对无线网络安全性的维护,其中包括:外在窃听、无线用户进攻、专用工具的进攻和未认证用户获得存取权。(3)实时管理。大型医院的人员众多,病患较多,这就要求通过网络系统实现无时无地的管理,以此实现医院有序工作。无线网络管理软件能够统一管理医院全范围的无线AP,而且实现了对各种网络配置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无线网络设备设置上,充分考虑放置点与设备参数,实现设备安全作业。在安全管理上,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假冒AP。在性能管理上,则要充分了解和分析Channel信号、AP流量等性能。在用户访问安全管理上,则需要与syslog服务器互通。(4)便捷的应用环境。无线网路提供自动化的服务,还能兼容PC机、袖珍PCs、掌上电脑PAD等网络设备,具有多种服务功能。

2.2无线网络设计

在网络设计中,充分考虑到AP覆盖能力,接入容量以及设备功能等因素,做以下设计:(1)为卯足AP管理要求,采用大容量控制器,并将控制器增加到核心层的交换机上。(2)在室内无线接入点设计上,采用大功率,以实现医院室内、室外全范围覆盖,并在接入层PEO交换机上直接接入AP。(3)用MESH与室内AP连接,并将防水箱放置在室内AP处。(4)以新增点到无线链路作为备份,通过主干交换机的路由控制,实现网络链路备份,这就有效维持了数据记录,不仅利于实现工作人员继续工作,而且有效保护了网络系统安全。

2.3无线网络应用

无线网络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其被应用到医院各个部门。如通过与移动护士、移动医生软件的协作,实现移动临床系统功能;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对病患信息的掌握与核对,并准确记录处理信息;在新生婴儿与母亲身上带上Wi-Fi定位电子标签,并将相关信息输入标签内,此时医生可以通过Wi-Fi PDA全面掌握婴儿与母亲的相关信息。

3结语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系统被应用到医院管理、运营过程中,并发挥着积极性作用,有力实现了大型医院高容量、大规模的信息化作业。同时,大型医院的工作量大,其要求信息系统能够24小时持续作业,因此,必须强化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维护,防止因设备故障,而造成数据丢失,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正常作业,也才能有效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双方利益。

参考文献:

[1]周爽.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J].科技风,2010(06).

[2]贾静波,宿明,吕猛.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3]李遂明.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7).

[4]朱彦华,庄榕.浅谈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测的实用措施[J].中国医疗设备,2010(12).

[5]管丽莹,黄小蓉.医院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J].现代医院,2012(01).

[6]黄正东,王光华,肖飞,郭雪清.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11(09).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篇4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大多数医院都建立起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信息化在为医院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的同时,信息系统和各类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也为医院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惑[1]。我院自1999年启动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了HIS、LIS、PACS、健康体检系统和OA系统,但由于各系统建立的时间和建设的部门不同,特别是由于医院机房空间和管理手段的限制,一直未能建立全院性的数据中心,各个信息系统都有独立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分布于不同部门,使得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性差,硬件设备使用率低,管理难度高。

1 传统医院数据中心的弊端

传统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解决设备的统一管理,建设与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保障设备稳定、安全和可靠地运行。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扩展,传统的数据中心逐渐开始暴露出其弊端

1.1 资源利用率低

每个应用系统使用1个或多个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多项调查数据表明企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普遍低于15%,据美国《网络世界》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很多企业的数据中心,对于许多应用来说,CRU使用率均低于25%;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企业,其IT资源利用率也仅为20%左右[2]。

1.2 业务连续性差

大多数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总投入有限,医院除少数核心系统(HIS、PACS等)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外,绝大多数系统采用单服务器模式,服务器发生故障,不可避免宕机,可能对医院业务产生影响。如果每个业务系统都按传统模式升级为双机模式,则需要大量的硬软件投入[3]。

1.3 管理复杂和运行成本高

传统数据中心中各应用系统建设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其基础设施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孤岛”,资源配置和部署过程多采用人工方式,没有相应的平台支持,使大量人力资源耗费在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上,没有自动服务和自动部署的能力[4]。

随着医院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医院的服务器数量成倍增长,机房面积也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瓶颈,同时机房能源消耗包括设备和制冷的电力消耗也急剧增加。

2 虚拟化技术

2.1 虚拟化技术应用简介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环境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

CPU的虚拟化技术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1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虚拟化包括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等[5]。

2.2 主要服务器虚拟化产品比较

X86服务器虚拟化产品主要包括VMware、Microsoft和Citrix,占据96%的市场份额。3种主流产品的对比见表1。

3 种平台中,VMware发展时间最长,核心架构更合理,产品成熟性高,对硬件兼容性较好,适合于医院虚拟化数据中心的的建设[6,7]。

3 基于VMware的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

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医院数据中心的核心在于构建多个资源池,并根据医院各信息系统的功能及重要程度合理化分配资源池。在本方案设计中,我院选择使用VMware EXI与HP刀片服务器、EMC存储为硬软件平台,构建CPU池、内存池、存储池和网路池等;把2套刀片服务器虛拟化成为30余台虚拟服务器,取代以前各系统独立的服务器,运行于医院各核心系统或者重要业务系统。替换下来的服务器被虚拟化后应用于非关键性应用系统。数据中心结构拓扑图,见图1。

数据中心以6台高性能HP BL680c刀片服务器和2套EMC2 VNX5300存储为核心,利用冗余SAN网络设计,保障了数据中心的稳定性;2套存储采用镜像的方式满足数据中心数据安全。

数据中心日常的管理主要是通过VMware vCenter Server对数据中心的虚拟服务器实现有效地管理:虚拟服务器的建立、动态资源的配置、系统资源的监控和虚拟机迁移等管理。将30多台虚拟服务器建立一个HA (High Available,HA)集群,当集群中任何一台服务器发生硬件故障或者非正常关机的时候,vSphere HA和DRS (分布式资源调度程序)会自动将故障主机中的虚拟机迁移到其他主机,再生成一个新的平衡集群。利用HA和DRS技术,我院大多数的核心业务和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均实现了高可用性和虚拟化的双机热备。

利用VMware实现虚拟化后,医院数据中心的稳定性显著提升,运行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表2)。

医院自2012年开始建立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系统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高效。由于数据中心的建设,节约了机房空间,电力消耗减低50%以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综合运行成本降低50%左右。

4 虚拟化在医院应用展望

经过2年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虚拟化技术在我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稳定和高效的技术支持,缓解了我院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服务器资源需求大,但资源利用率低、机房维护困难和响应时间长等问题,促进了我院数字化医院建设进程。但是服务器虚拟化只是虚拟化应用的一部分,未来医院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方向主要在桌面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云存储等方面。

4.1 桌面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依赖于服务器虚拟化,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进行服务器虚拟化,生成大量的独立的桌面操作系统(虚拟机或者虚拟桌面),同时根据专有的虚拟桌面协议发送给终端设备。用户终端通过以太网登录到虚拟主机上,只需要记住用户名和密码及网关信息,即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自己的桌面系统,从而实现单机多用户[8]。

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医院客户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客户端计算机的稳定性较差,设备管理工作量大,难度高。利用桌面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医院桌面终端简单化,并实现集中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维护量和维护成本.

4.2云存储建设

医院存储数据量及传输数据量比之前有爆炸式的增长,对数据中心存储设备的容量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医院的私有存储云提供存储空间,并且其中的数据可以做到随时访问,就像访问本地的存储一样。作为云端,在不影响用户的情况下,提供了很多的附加功能,使得云成为高效、可靠、安全的存储池[9]。结合我院存储使用实际,我院未来将尝试基于EMC VPLEX的双活云存储中心(图2)。

4,3网络虚拟化

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虚拟化应用已成为近几年在企业级环境下广泛实施的技术,除了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之外,在2012年SDN (软件定义网络)和OpenFlow大潮的进一步推动下,网络虚拟化又再度成为热点[10]。我院主要网络设备采用H3C设备,其专有的设备虚拟化技术为IRF (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即智能弹性架构)。IRF2.0将多个设备虚拟为单一设备,而且形成的虚拟设备具有更高的扩展性、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简化了网络规划和管理(图3)。

5 结语

基于VMware虚拟化平台建立医院数据中心,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数据中心总所有成本;集中化的管理平台能够有效简化数据中心管理,提高了系统部署的效率;通过虚拟化高可靠集群(HA)的构建有效保障了系统运行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黄影,孙立森.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6):33-36.

[2]陈一君,韩雄.南京军区“医云工程”数据中心建设解决方案[J].中国数字医学,2013,8(7):11-14.

[3]吴艳君.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医院信息平台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41-44.

[4]李波.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0,(12):15-16.

[5]朱海涛.VMware虚拟化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28(1):68-72.

[6]张钧,於煌.基于VMware虚拟化技术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实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03-104.

[7]马博峰.VMware、Citrix和Microsoft虚拟化技术详解与应用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姜昌金,陶桦.桌面虚拟化技术在校园网环境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03-105.

[9]刘思得.基于网络的云存储模式的分析探讨[J].科技通报,2012,28(10):206-209.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篇5

建设项目一期蒸汽工程招标失败公告

项目编号:HGJYGC-2018-16

大别山(鄂东)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暨市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一期蒸汽工程于2018年2月6日在《湖北政府采购网》、《黄冈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依法进行公开招标,截至投标文件送达截止时间2018年3月13日上午9时,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递交投标文件家数不足法定家数,因此本项目招标失败。

湖北华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52-01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建设医学模拟教育中心以及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等问题,改变临床医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各级医生的综合技能,使我院在转变成为直属教学医院中能充分发挥医院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做到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临床教学和社会服务,并且能在这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育;附属医院;教学质量

伴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临床医学教学实践正经历着医患关系紧张、病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医学生在病人身上“实习”即将成为历史的大演变。当以病人为实习对象的可能性日趋减小时,临床医学教学实践可完全依据临床医疗的高风险行业属性,象航空业那样,选择模拟与虚拟技术作为人才培训不可缺少的常规手段,有的放矢地构建和应用医学模拟教育平台,科学培育高素质的合格医务卫生人才正是当前需要。[1]

面对这种日益复杂的医、教、研关系,我院计划于2009年建成的医学模拟中心预计总投资逾1千万。除包括传统的普通的各科技能训练室、现场急救室等临床技能实验室之外,设置全功能模拟人系统(如挪度公司生产的Simman)等更加结合我院妇产科较强的特色,设立妇产科重症监护室、各种腔镜模拟室、模拟手术室等高级急救训练室等高级培训项目。将来我院将通过该模拟中心模拟教学中心具有六种基本职能:①可以充分满足从医学生到专科医师的教学、培训和考核在不同结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及为社会的一些项目的培训提供服务。②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床边教学的“桥梁”作用。③模拟教育中心涉及各个学科,有利于教师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变抽象的书本知识为具体的示教和操作。④利用模拟教学中心能够反复进行无创伤训练。⑤利用模拟教学中心的模拟临床环境,可以实现情景化的模拟教学。⑥利用模拟教学中心的高端模拟产品和软件,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方式变为客观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2]

在附属医院建设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医学生由书本进入临床的“桥梁”作用。它的的结构完全模拟现代医院,设置护士站,模拟门诊、急救中心,病房、ICU、产房、各种腔镜室、手术室等,不但能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更能够通过计算机联网设置虚拟互动的实践场景,进行数字化教学。通过Simman模拟人平台式的软件模块,编写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态、不同性别、的病人,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难度不一的教学病例,模拟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種临床情况,并训练学生的诊断、处理能力和形成学生初步的临床思维,为学生提供虚拟学习的连贯清楚的经历。学生将组成医护团队进入这种实践场景,他们将在数分钟之内进行病史收集、体征的检查,并迅速做出诊断,以及在团队的配合下完成救治过程。现场指导教师本着不干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判断和决策给予必要的提示。到整个病例结束之后进行回顾分析讨论,通过观看训练录像,指导教师启发学生发现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整个救治小组通过讨论形式得到确切的结论[3]。导师在讨论与评分中更加注重学生与患者之间诊疗过程中表现的细节,语言及非语言沟通,爱伤观念、团队合作能力等。学生通过虚拟学习的连贯经历,不但使学生在临床思维和反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更加可以通过救治过程进行医学伦理和人文精神教育的感受,使他们的学习经历更加完整化,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和未来的伦理观念。同时中心设置的模拟手术室、模拟的各种腔镜室可以给更高层次的学生如专科医师实际操作的机会,它具有可重复操作,允许学生出错,可控制难易程度、调节进度快慢等特点,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回顾中进行讨论与评估,提高思维能力和技能水平。模拟培训中心的导师不但担任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能训练指导、综合虚拟训练中正确引导及分析讨论等多种角色,更加在模拟教学中突出言传身教,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人性关爱和心理抚慰;利用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律、伦理、心理、社会等学科知识的跨学科综合讨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篇7

1. 数据挖掘的概念[1]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主要依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统计学技术,对数据进行归纳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预测未来趋势,为决策提供支持。数据挖掘技术的目标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从而服务于决策。

2. 国内外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现状[2]

2.1 目前在国外,数据挖掘技术在零售业的货篮数据(Basketdata)分析、金融风险预测、基因工程研究、Internet站点访问模式发现以及信息搜索和分类等许多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通过数据挖掘为企业或机构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美国芝加哥儿童医院(Children's Memorial Hospital)利用基于SPSS建立的数据挖掘系统,进行预测和分析,帮助治愈儿童脑瘤。

2.2 在国内,数据挖掘技术仅仅应用在少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或外资企业,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海关、上海通用汽车。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研究,近几年也有报道,但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还有待于不断拓展研究应用范围。

3. 数据挖掘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3]

3.1 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目的:

3.1.1 发现知识。

从HIS数据库中获得各种诊疗行为的内在规律,用来指导医院的管理决策、资源分配以及门诊的诊疗活动。

3.1.2 构造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根据HIS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或临时输入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例如: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背景、职业等数据构造一个预测模型,从而对患者的诊疗习惯、病情发展进行预测分析。

3.2 HIS系统使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

3.2.1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挖掘目的是在大量数据项集之间发现有价值的关联或相关联系,并用规则表现出来。其中支持度和置信度是关联规则的两个重要概念。其定义分别为:Support(A]B)=P(A∪B)(定义1),Confidence(A]B)=P(BûA)(定义2),其中定义1表明规则A]B的支持度是事务中包含A∪B百分比。定义2表明规则A]B的置信度是事务中包含A同时也包含B的百分比。数据挖掘技术在关系数据库中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多个数据库之间或多个记录之间的关联,在更高层次上对数据进行优化,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例如:疾病可能会在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得到体现,由于患者医疗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奔波于不同医院或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这不但会造成患者经济上、精力上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

3.2.2 路径分析。

患者从到达医院开始,挂号、就诊、交费、药房取药、各检查科检查等患者驻足处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路径。利用路径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图,患者驻足处则为图的节点,各个患者驻足处之间的连接则为图的边。对图的节点之间的流量分析可对患者提出去向建议,减少患者在各科室的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诊与检查效率,减轻各检查科室的工作压力。通过分析患者就诊路径,可了解患者的就诊习惯,从而在该患者复诊时对该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就诊流程建议。

3.2.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属于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方法。通常,我们利用聚类分析将看似无序的对象进行分组、归类,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目的。聚类结果要求组内对象相似性较高,组间对象相似性较低。在用户研究中,很多问题可以借助聚类分析来解决。比如:对患者的诊疗过程、病情进行合理化分类,可以为医院集中力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参考标准。

3.2.4 孤立点分析。

大部分的数据挖掘方法都视孤立点为噪声或异常而丢弃,但在HIS数据的挖掘中,孤立点数据却可能蕴涵着非常重要的患者病情信息,因此对孤立点进行挖掘和分析在HIS数据挖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我们使用聚类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时,孤立点数据会被聚类算法发现并剔除,因此孤立点会作为聚类算法的副产品而获得。一般来说基于孤立点的探测方法大致有三类:统计学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和基于偏移的方法。

4. 据挖掘在医院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诊断方面的应用目前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研究领域主要是针对某类疑难杂症或医学影像进行研究。现阶段还未应用于日常的疾病诊断。尽管专家系统己提出多年,但是专家系统中的诊断规则主要是根据个别专家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其推理规则和结论是预先设定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客观性和普遍性。

4.1 疾病诊断[5]。

根据己有病人的医疗数据,分析患有该类疾病的病人特征,从而找出病人可能患有的疾病类型;或者根据病人的病症信息进行分类,找出真正的病因,从而找出针对该类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4.2 医疗处方分析。

分析患有某类疾病的病人的处方数据,找出处方数据中各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医生利用医疗领域的知识,来分析这些规则的可信程度,对于那些有价值的规则,可以放到规则库中共自己或其他医生治疗患有同类疾病的病人参考。

4.3 疾病关联序列分析。

根据病人患病史进行关联序列分析;如:脑梗塞一>高血压病IH期,即病人患疾病脑梗塞的前提下接下来患疾病高血压病IH期的情况。病人病案中记载了病人患病的详细信息,通过分析得出的模式,在治疗患有前提条件中疾病的病人时,就要注意或直接检查病人是否同时也患有后者中的疾病。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同时考虑疾病间的关联,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预防了只治疗一种疾病时,另外潜在的疾病对现在的治疗方案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整个方案的治疗效果。

4.4 图像鉴别诊断。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处理图像己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建立的图像鉴别辅助诊断系统对于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医学影像学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 数据挖掘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应用展望

对HI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的患者群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优化医院的组织结构,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建立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下,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医院信息系统中,对病人情况的统计分析,预测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而拓宽服务范畴,增加服务项目,在极大满足病人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效益。对HI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是医院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医院科研创新的重要方法[6]。未来的HIS系统中的数据挖掘将朝着数据的集成化、挖掘方法的多样化、系统的智能化和医疗服务的个性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德君.数据挖掘综述[J].电大理工,2009(2):33-34.

[2]汪洋.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天中学刊,2008,23(2):68-70.

[3]肇恒宇.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129-130.

[4]焦瑞,李祥生.数据挖掘技术及在医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6):10410-10411.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 篇8

关键词:医院,数据中心,建设

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在医院中建立全面覆盖的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医院的运营以及战略管理目标对医院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利用, 为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提供科学的决策, 也为各部门的管理提供信息平台。当前, 医院越来越注重建立数据中心, 对信息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 提高医院运营的效果。

1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存在的困难

当前,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建设数据中心, 使原本分散的医院数据信息整合、集成, 医院数据中心的主要工作不仅是进行电子记录, 而是希望利用数据实现更大的附加值, 促进医院医疗以及管理业务效果的提升。实现了医院数据的共享集成能够使医务人员对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新的工作,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但是在医院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 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问题。

首先是技术和人为问题, 我国的医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是从微机应用开始的, 没有经历过小型机网络操作阶段。是根据个人或科室建立的比较分散的数据库, 然后在与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1]。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本上在这些小系统功能以及数据整合的基础上的, 对全面性功能的规划与设计比较少, 这种系统缺乏可修改性, 过分迁就手工操作的习惯, 能够容纳众多进行数据处理的子系统。而且这些子系统通常由不同公司在不同时期按照不同的标准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进行开发的, 这些子系统大部分归各科室的管理者管理。分散性的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集成共享的难度。

对数据进行掌握就相当于掌握了一定的权限, 数据积累的时间越长, 信息孤岛的功能也就越完善, 相应管理者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大, 将数据进行共享和集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管理者的权利削弱, 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 并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工作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 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这种现象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不断的促进信息数据共享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医院的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2 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的对策

医院的数据中心主要有临床数据中心以及运营数据中心, 临床数据中心就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 对患者挂号、入院登记、检查、记录到病例编目,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就是要对不同环节中的患者信息进行收集, 建立电子化的病历, 优化就医流程。医院运营数据中心的建设就是对医院的经济、业务行为进行管理。

2.1 强化机房的环境建设

要使医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就应该努力提高医院数据中心机房的环境建设, 要在医院中建立独立的数据中心机房, 并保证其中的各种设备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要对医院的不间断电源、消防、门禁、空调等的安全给予保障, 可以采用双向供电的配置, 保证机房相关设备的充足供电, 使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同时, 还需要做好备用发电设备的工作,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保证医院重点位置以及重点设备的正常工作。加强对空调、消防、通风、防水、防雷等设备的监督和管理。

2.2 网络建设及安全防护

医院的网络建设不仅要满足医院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 还需要能够满足医院的未来发展, 对医院数据进行全面整体规划, 实现医院信息数据的集成, 然后分步骤实施。将数据中心放在局域网上, 使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实现物理分割。根据三层网络对内部网络进行设计, 由于当前的网络分布信息点以及网络应用比较少, 在接入层和核心层进行网络设备的接入, 如果内部的网络用户数量增多, 根据信息点数对网络区域进行单独划分, 并增加交换器, 实现三层网络结构[2]。为了保证医院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医院应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技术, 选择可靠性较高的设备, 完善网络冗余备份措施, 提高网络设备的自愈能力, 使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

2.3 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为了降低数据的安全风险, 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也减少数据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应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通过光盘、磁带、磁盘库等对数据的储存进行备份, 磁带的数据传输比较慢, 而且对保存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可以通过离线保存数据信息, 或是利用医学影像对信息数据进行保存。光盘保存的时间比较长, 可以用来对各种医学影像进行保存。建立好数据中心后, 应对数据中心的所有数据进行保存, 对数据进行备份, 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一旦数据中心出现意外, 也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因此还需要做好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

2.4 强化密码安全管理

做好密码安全管理工作, 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应对数据库制定比较复杂的密码, 使用人员要保管好自己的密码。计算机的密码不能与账户名一样, 尽可能使用比较复杂的密码, 密码要超过6个字符, 并做到字母与数字交叉进行, 密码安全管理的意识, 定期对计算机的密码进行更换。

2.5 防病毒建设

局域网会受到来自多种因素的攻击, 为了避免系统受到病毒的攻击, 应建立完善的防病毒体系, 在局域网中安装防病毒软件, 在服务器以及Internet上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病毒防范的产品, 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3 结语

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是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 建设的效果将对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的影响。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为医院各种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提高数据运行的安全性, 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医院应加强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视程度, 努力做好数据中心建设, 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影, 孙立淼.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6) :33-34.

医院物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篇9

1 总体规划

1.1 目标管理

医院物流管理的最高管理层是以院长为首的经营管理层,主要任务是统一领导经营活动,制定经营目标、方针、策略,指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和相互联系[1];第二层是监督管理层,由医院纪检、财务、质控组成,纪检督导物流运行的全过程,财务审计账目、产品价格和测算成本,质控部门对准入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使物流管理流程规范运作,实现服务科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1.2 管理流程

医院物流管理的流程分为管理流程、控制流程、服务流程3部分,这3部分都受纪检督导、财务审计、质量监控。(1)管理流程:管理部门根据医院的经营目标、方针、策略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2],使计划管理、采购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规范化,以调控为杠杆,平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供求关系,按需供应,满足内需,推动医院业务发展。(2)控制流程:首先是管理部门对物品准入的需要和合适程度进行审核,物流中心对准入的产品办理入库,入库和出库同期化控制库存产品。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库存、损耗、成本,将信息记录、效益分析,反馈成本、效益分析和信息记录提供给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为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3)服务流程:物品通过耗材流、消毒物品供应流、药物流、设备流、传输流运送到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回收处理的物品通过回收链运送到处理中心,可复用物品经处理后又返流到科室,物流供应回收链的各环节紧扣,有机结合,控制了活动成本和损耗,提高了管理效益,如图1所示。

1.3 基础设施配置

基础设施配置包括仓库、物流运送工具和信息网络。(1)仓库要求:设置普通仓库、灭菌物品仓库、冷库。仓库内部按超市规划[3],分区放置物品,标牌明确,标志符合要求,配置具有特色功能的货架和消防设施,安装冷暖抽湿空调,调节温度、湿度,内部环境阴凉,光线柔和,灭菌物品仓库按面积大少安装适量空气消毒机。(2)物流运送工具配置:明确运送工具的要求、规格、颜色、标志,统一规划配置,形成医院物流中心的功能特色。(3)物流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的先进性是物流水平的标志。我院开发的物流软件覆盖全院,包括申购流程和财务报表系统2部分,可远程维护和升级,使用较方便。

2 物流中心的管理

2.1 资质管理

物流中心对准入产品的资质进行审核,建立产品资质档案,分类管理,备案检查。医疗产品准入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厂家和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或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准入的条件要相应提高,如:厂家、供应商的规模,生产、经营记录,授权或代理等。为规范供货商或厂家和医院的供求行为,须明确责任和义务,建立合同化管理供求关系。

2.2 仓储管理

仓储具有保存和调节供需的功能。医院物流中心仓储物品包括诊断试剂、药品、医疗器械、后勤物资等。仓库管员负责仓储管理工作,处理申购记录,办理入库、出库、发货手续,控制仓储质量、库存量、物品结构比例、仓储费用。马克思的论述:“商品储备必须有一定的量,才能在一定时间满足需要”。在满足临床科室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仓储的水平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仓储水平,快进快出,增加仓库吞吐能力,降低成本,强化医院管理效益。

2.2.1 仓储质量管理

仓储质量管理包括有效期管理、仓储环境的管理和特殊物品管理。(1)有效期管理是对同类无菌物品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存放,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保证医疗安全。国内环氧乙烷消毒的一次性物品有效期一般为2 a,而进口产品有效期为3~5 a,仓管员对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产品要提出处理措施。(2)仓储环境的管理保证了仓库内物品的质量,如无菌物品对空气质量、环境卫生要求较高。无菌仓库按空间比例安装空气消毒机,每天开窗通风2次,清洁1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货架距离地面20 cm以上。(3)特殊物品管理:生物制剂运送和保存对温度都有要求。试剂仓、药库根据要求应配备冷藏库及特殊的低温(-29℃以下)冰箱。激光胶片要求在18℃以下存放。

2.2.2 仓储质量与5常(5S)活动

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仓储物品,确保产品的质量。5常活动为常组织、常清洁、常整顿、常规范、常自律,它规范了仓库管理活动行为。

2.2.3 仓储物品结构比例的管理

仓储物品结构是物品的品种、规格、型号储存数量的比例关系。物品存储结构合理,能充分满足临床科室的需要,降低库存量。根据临床科室使用物品的品种、规格、型号的数量进行计划储存,不常用物品少存或不存,常用物品适量储存,以增加物品的周转速度,避免库存资金积压。

2.2.4 仓储费用管理

仓储是把资金转化为物品,使用时把物品转化为资金,仓储费用实际上是反映储存的合理与否。仓储费用包括保管费、损失费、过期报费、资金占用费、仓库用地费、物业管理费、能源费。物品质量的管理、库存量的控制、结构比例合理能有效降低仓储的费用。物品搬运、储存不善而损坏,保存时间长而变质、过期报废,库存量大占用资金多,支付利息高,没计划的进出货等不合理的管理都会增加人力资源的成本。因此,搬运物品要小心,保管要符合要求,对储存时间长的物品应及时返还给供应商,控制库存量,合理运用人力资源,掌握物流管理的规律,有效降低仓储费用。我院成立物流中心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充分了解了我院物品使用规律,对库存物品进行盘底,将呆滞物品尽量返还给供应商,过期物品全部处理,库存量下降了53%,损耗率为0。

2.3 信息系统管理

先进的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的基准。我院开发使用的Web数据库物流软件有5大基本管理功能:(1)编制储存定位号,四号定位:序号、架号、层号、位号,使仓库内每种物品都有其仓位,仓管员根据物品的仓位取物品。(2)使用科室网上申购物品,并可查询科室的申购、发货、使用量、单价、动态用量、对比等。(3)核定库存基数,计算机报警提示库存不足,计划申购。(4)数据管理:分类、价格、库存量、对比、统计报表。(5)无菌物品有效期的管理,如图2所示。

2.4 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是提升价值的重要途径,物流成本管理相关的项目包括:采购成本(药品、耗材、设备采购费用)、库存成本、损耗成本、配送成本(配套设施、场地成本,工具、材料成本,人力、管理成本)[4]、支出与收入比例、患者费用等。通过分析成本指标、评价指标、调整指标、确定指标,使效益指标围绕在正常的范围内。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控制产品的准入,调控流通物品的品种、档次、数量、分布、储存量。优先高速发展的科室对适用度低的产品进行限制或停止流通,提高物流链的运作速度,降低资金占用、库存、管理、损耗费用。

2.5 绩效评价管理

物流绩效评价是改进工作的评估手段[5]。首先应确定绩效评价的项目和具体内容,制定物流绩效评价表,对评价表中各项指标进行测算、评估,合理调整,科学地管理各项指标。

3 体会

医院物流中心是医院内部物品流通管理的集中据点。进入医院的物品都要经过物流中心验收→入库→储存/直流→出库→配送→使用部门→少量退货的流程。物流中心涵盖了医院营运所需物品的全部资料,是为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提供科学管理依据,调动物品流通的中枢系统。医院物流中心对流通物品高度集中管理,全院共享资源,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人力、物力、损耗成本,充分体现了医院物流高效低耗的管理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策.浅谈医院物流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管理[J].今日科苑,2007(6):15.

[2]曹建华,陈俊国,霍江涛,等.浅谈现代医院特点及发展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46-47.

[3]吕炳泉,叶悉平,黎腾芳.现代生产企业物流运作管理[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7.

[4]张宏.物流成本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4):76.

医院ICU中心泵房建设探讨 篇10

1 使用中心泵房的优点

⑴使用方便直接做好墙面气源或是吊塔气源,举手就可通气。具有良好的扩展功能,可以多机并行,分主机、副机,可以任意设定,检修方便。

⑵降低噪音采用中心泵房后ICU基本无噪音,一方面有利于病人休息;另一方面医生也更容易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

⑶控制污染使用呼吸机自带的空压机,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因为呼吸机配套的空压机都在同一病房内运行,病人吸入的气体基本上就是空压机吸入的室内气体。如果有传染性病人的话,很容易引起整个病区的医源性交叉感染。而采用中心泵房后,经过三级过滤和二级除水,医源性感染将明显减少,进入病人体内的空气将更洁净,管道内细菌也不容易滋长。

⑷设备更安全使用常规空压机和工业空压机时,呼吸机空氧混合器沾上水或者油时,控制和监测将出现误差,影响氧浓度和潮气量的准确性;流量传感器沾上水或者油时,所有监测数据将出现异常;内部气路沾上水或者油时,容易出现医源性感染。

⑸节约空间和能源使用中心泵房供气后,因呼吸机不再配备空压机,大大节约了空间。而且智能监控,达到设定气压后自动停机,节省能源。由于采用了较大的储气罐,使气源压力更稳定。

⑹节约资金(1)一台小型中心泵房可以供5~8台呼吸机用气,新购进呼吸机时可以不再购买空压机。(2)节约维修保养费用空压机每工作4000~10000h(一年左右),必须保养或者更换活塞环,费用在8000~10000元/台,7台费用大约6万元~7万元。空压机一般正常使用年限在3年左右,折旧费用在1万元/台。

2 施工方案

2.1 施工方案一

2.1.1 选用3200型空压机一台。

3200型为持续流量(持续流量:指泵芯以待机和运转各一半时间所持续输出流量)。为200~300L/min,而一般成人的潮气量(潮气量是指静息状态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400~500m L/次,按照每台呼吸机潮气量1500m L,正常情况下能供5~8台呼吸机用气。现有呼吸机、空压机可做备用机器。

2.1.2 采购预算。

购买3200型一台,含施工费用(不含气体插口和插头),共计14万元。

2.1.3 以后增加呼吸机须另加配一组空压机,不需另外施工。

存,实现一级库零库存管理。通过院内物流体系的梳理和系统搭建,兼顾与供应商协同,通过电子平台向供应商发布采购订单等信息,加快订单处理速度。同时考虑尝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VMI等新医院物流模式,实现一级库零库存,在保证医院物资供应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物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标准化。

2.2.3 实现科研经费/课题的物资相关预算、核算管理。

通过系统将科研项目作为独立的核算对象,所有的物资预算、采购、领用、消耗独立出具报表并进行过程控制,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的物资预算。

2.2.4 搭建全院物资设备动态决策支持体系。

将各类物资在院内的流动使用情况,如采购频率、库存周转率、领用满足率、库存资金占用、订单平均响应时间等各种指标,以动态的图形仪表盘形式进行展现,进行深度的数据信息挖掘和分析,帮助物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3 设备管理部门的考核

3.1 通过选型达到以下目的

⑴统观全局,建设全院物资管理的统一共享的信息系统,而非各个条块分离建设,给医院多加几个信息孤岛。

⑵局部尝试,逐渐拓展系统覆盖宽度。从耗材、办公用品、固定资产开始,逐步拓展到我院基建项目、科研项目等其他管理类型,全面覆盖医院后勤运营管理。

⑶着眼于医院管理提升,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强化管理控制、优化业务流程,而不是简单的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手工操作流程。

⑷对系统规划做前瞻考虑,使物资管理系统适应医院发展和医改带来的变化,支持未来的医院物流模式,而不是仅仅看眼前的需求。

3.2 实际提升的工作效果

⑴提高物资供应效率,加大保障可靠性。

⑵电子化、自动化科学模型帮助减轻人员压力,降低

2.2施工方案二

2.2.1选购3200空压机2台(可供10~16台呼吸机用气),可以联机自动交替使用,以确保供气安全和稳定。正常状态下,可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2.2.2采购预算。购买3200型两台,含施工费用(不含气体插口和插头),共计27万元。

2.2.3以后再增加呼吸机,可不再配空压机,既节约资金,又减少噪声污染。

经过对以上两种方案的比较分析,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案。

库存的资金占用。

⑶整合、标准化、可扩展的系统功能,释放管理提升瓶颈。

⑷评估、分析功能帮助优化供应商的品种选择。

⑸精细成本核算帮助把握医疗成本。

⑹系统本身高可用、可扩展、可提供优质售后服务体系。

我院建立整合协同供应链管理平台的整体规划经过两个阶段的实施,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全部完成。相信物资供应链运营体系的建立,必将使我院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士俊.学习管理评价指南,加快医院建设与发展[J].中华医院

管理杂志,2005(9):11-14.

[2]肖全.浅谈现代物流管理—MRP对国有企业物资管理的作用[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0):67-68.

[3]叶志刚.医院物流系统流程改造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临床医

学,2008(11):103-105.

[4]毛海军,张永.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9.

[5]刘杰.见证ERP兴起[J].中国医院院长,2009(18):60-63.

[6]高虹,等.ERP系统实施中医疗设备器材管理框架设计实现[J]

中国医疗设备,2009(12):68-69.

[7]王忠民,王虹,蒋宏伟.建设ERP系统改善医院经营管理[J].中

国数字医学,2008,3(6):36-38.

[8]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9]郑策.浅谈医院物流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管理[J].今日科苑

[10]王自锋,郑新宇,衣海妮.浅议ERP环境下的医院物资管理流

程的改造[J].当代经理人,2005(14):164-165.

[11]刘俊兰,等.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摘要:本文对ICU集中供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施集中供气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集中供气,呼吸机,中心泵房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廖火平.医院供气中心的建设与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2008(4):77-78.

[3]沈伟.打造现代化的医院中心机房[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2):52-53.

[4]卫娜,等.医院中心供气发展状况[J].医疗装备,2004(5):10.

上一篇: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下一篇:广告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