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银行

2024-05-11

移动银行(精选十篇)

移动银行 篇1

渠道创新

中国银行持续拓展渠道服务, 首家推出海外手机银行服务, 满足海外客户的移动金融需求, 巩固了跨境服务领先优势, 进一步完善了海内外一体化渠道服务体系。领先推出手机银行企业服务, 全面覆盖主流移动终端, 在功能丰富性及操作便捷性等方面优势明显。

功能创新

中国银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热点, 首家推出小额结售汇服务, 支持币种超过20余种。依托集团多元化经营优势, 首家推出电子渠道车险投保服务。为客户提供二维码转账、掌聚生活等便捷移动金融服务, 以及ATM无卡取现、手机取款等线上线下协同服务, 成功打造了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体验创新

移动银行 篇2

移动银行

一、方案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移动信息化技术日趋成熟,为银行业务发展与管理决策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智能终端为客户经理提供了更为方便、易用的业务处理和信息展示平台,相比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更容易携带、可随时联网、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等,同时其丰富的应用扩展能力,以及对于外设接入的友好性,使得将业务办理带出固定网点走到客户身边成为可能。移动信息化的浪潮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和渠道的革新,而是正在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全新的业态。

传统银行的营业网点业务受地点和受理方式的限制,如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精准、快速的服务也日益受到银行企业的关注。银行产品的直销业务存在申请受理环节多、周期长、成本难控制、直销团队难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大、信息采集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这些困难也成为令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天畅信息的Push Win智能营销系统为一线的营销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快速且易于使用的信息系统,使银行营销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的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多传统和创新的服务。

二、应用场景分析

以对私VIP上门服务为例 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核心功能

Push Win银行解决方案为银行提供移动化一站式办理各类银行业务的服务系统,实现个人开卡、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的销售、电子银行签约、第三方存管签约等业务的移动化办理与管控,同时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日常办公的工作处理与审批,协助人员完成移动办公事务。为了保证平台可靠、安全、稳定的运行,平台需具备严格的身份认证管理;同时为了实现业务的规范化分配、监控与管理以及资源的安全使用,平台需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与资源管理。Push Win核心功能: 3.1借记卡

借助二代身份证读卡器验证和采集客户信息,通过密码键盘解决首次密码设置问题,支持现场审核和后台审批两种方式,客户信息实时传至核心系统,卡片现场开通。3.2电子银行签约

现场开通短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3.3信用卡

由现场销售人员借助智能终端终端,利用蓝牙便携式打印机、二代身份证读写器等设备,帮助用户进行信息录入,进而完成信用卡申请、开卡、上门催收、商户拓展等业务。3.4大堂经理

主要实现对排队机的移动端管理,附带如计算器、行情分析及客户管理管理等功能。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5产品宣传

在移动客户端上展示产品视频或相关文字介绍,有利于客户经理随时随地实现对客户的产品展示和宣传。3.6小微贷款

在移动端上实现小微贷款客户的信息审核和协议签署。3.7远程销售

对于基金、理财产品等实现随时随地的展示。3.8人员管理

可远程共享知识库、考试等信息,移动终端上实现考勤、绩效管理等。

四、解决方案

4.1 总体架构

Push Win移动智能营销系统整合了天畅信息NAZA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和ZIYA企业移动管理平台,打造一个具有弹性的移动平台以应对移动化浪潮,是适用于银行的移动应用创新解决方案。通过移动平台实现多业务的交叉使用,根据业务需求,快速迭代,展现灵活的扩展能力,使银行的营销服务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系统由移动终端、移动平台、后台应用三个部分组成。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2系统特点

确保最高的安全性-从系统架构、业务机制、数据安全处理和设备管控等多方面保证安全,保证行业规定。

高效的管理平台-通过ZIYA企业移动管理平台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高效管理,并通过定制化的程序流程实现对业务人员业务受理行为的管理功能。4.3最高的安全性

Push win的系统架构非常安全,从各个环节注重信息安全 ·建议使用安全的VPDN无线网络 ·采用SSL隧道加密技术

·对传输的数据进行3DES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在终端加密存储

·对业务流程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客户信息外泄 ·通过对移动终端设备的管控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4集中管控

·基于ZIYA设备的管控为IT部门提供高效集中的管理 ·全面的访问控制 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策略发布 ·应用程序远程安装 ·资产管理

天畅公司简介

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天畅信息)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级移动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长期致力于移动数据行业应用领域信息平台建设、IT系统建设、移动应用建设,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在上海,目前在北京、江苏、广东、山东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天畅信息非常注重技术研发和应用,公司超过70%的员工为技术人员,分别来自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南京邮电等著名高校。我们在上海和南京都设有软件开发中心,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优质技术支持。

银行抢占移动金融新“蓝海” 篇3

正在兴起的移动金融,让手机成为移动的银行和钱包。只要动动手指或轻轻一刷,乘公交、付电费、购物血拼,轻松搞定。

手机支付解放的不仅是钱包,还有银行卡。移动金融时代,我们还需要银行卡吗?

小小的掌上手机,将成为银行的真正对手。移动金融也由此成为银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闪付”到定制手机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联合研究推出的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的定制手机,最快将于年底面市。这一产品包含了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的全部功能,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客户通过手机实现传统支付功能。

在标有Quack Pass的POS机上,客户的购物体验将类似刷公交卡,“滴答”一声,消费金额可直接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消费明细亦能通过手机查询。

只需将一张银行卡与手机上的IC卡进行关联,即可在任意的时间、地点,通过手机进行账户充值,将银行卡内的资金通过空中充值转到“手机钱包”。

出于账户安全考虑,这个“手机钱包”的金额被限制在1000元人民币以内。目前手机卡作为电子现金账户,采取不记名、不挂失的方式,但未来可通过远程技术锁定卡片。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SIM卡和手机改造。运营商将提供专门的SIM卡,使金融IC卡加载到SIM卡上。

而要实现近距离通讯,带有NFC功能的定制手机不可或缺。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星、HTC等公司生产此类手机。中国移动也正与一些厂商谈判,集中采购支持NFC功能的手机。

在新品推出之前,过渡产品是浦发和中国移动的联名“闪付”卡,与之类似的还有工行随后推出的“闪酷”卡。

这是在2011年底推出的移动支付第一代产品,主要创新点分为两方面,一为闪付功能,一个是在办理联名卡时可根据其话费、信用等信息即刻获得小额消费授信额度。

与信用卡支付相比,手机支付省却了输入密码和签名的程序。设计理念是“双卡三账户”,由一张标准磁条卡和一张手机卡组成,捆绑个人信用卡账户、借记卡账户和电子现金账户。

其中的手机卡是一张小型的手机挂坠卡或贴片卡,挂坠卡仅有大拇指长度。其本质是符合中国人民银行PBOC2. 0标准的非接触式金融IC卡,集合了信用卡和电子现金账户。

除了手机卡,联名卡同时还包含一张大卡—— 标准的浦发银行磁条卡,正面是信用卡,背面是借记卡。手机卡实际是这张银行卡的附属卡和电子现金账户。

双卡设计背后隐含着对客户接受度的考虑。“闪付卡”的支付场所仍很有限,它需要改造商户的POS机,以对接非接触式支付,还要改造银行ATM机,但全国设备改造进展非常缓慢,许多营业员也还不会使用。

“全国完成改造的一万台ATM机中,一半来自浦发银行。我们全行的所有ATM都支持手机支付。”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表示。

手机支付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其四大功能平台除可完成账户管理、转账汇款、黄金交易、查询网点等基本交易外,还可查看天气和附近优惠商户信息、查找身边医院的地址等。此外,“闪付卡”还可下载公共交通、社会保障、门禁卡等多种行业应用功能,换言之社保卡、交通卡、门禁卡等将有可能集中在一张卡上,成为真正的“一卡通”。但由于触及多方利益,“一卡通”的实现仍需协调机制。

而从闪付卡到定制手机,这一变革的实现需付出更大成本。一张闪付卡的成本仅为20多元,而二代产品需客户更换SIM卡和手机,或至少更换手机。

因对客户接受度缺乏充足把握,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对手机支付仍处观望或谨慎态度。

“我们将通过捆绑话费等其他方式与运营商深度合作,一定程度上降低推广难度。”这是浦发的预案,薛建华说,“从银行账户到SIM卡,我们是国内唯一打通一整个链条的银行”。

蓝海

除了最早介入移动支付的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招行行长马蔚华甚至放言,要通过手机钱包“废掉”银行卡。

17家主要商业银行均深刻意识到移动金融的战略地位,不惜以让利的方式推广手机银行客户端,其中9家银行客户端转账完全免费,另外8家也推出了不同程度的打折优惠。其中浦发、招行、建行三家银行的手机客户端在业内暂处领先地位。

各大银行角逐移动支付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2012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 88亿,占网民总数的72%。

而据中国电子银行网统计,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8家上市银行的手机银行用户累计突破1. 5亿。同时,据中国电子银行网及腾讯手机联合调查,目前有51. 9%的用戶最期待使用手机银行进行支付。

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已推出了一系列的手机银行产品,从早期的绑定短信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支付及手机安全芯片。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的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156. 4亿,同比增长401. 3%。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截至6月末,工、农、中、建手机银行客户分别为6100万户、4632万户、3270. 69万户、6517万户,累计用户突破2. 05亿户,移动金融也正逐渐成为银行业的战略高地。据艾瑞咨询统计,2011年中国电子银行替代率达66. 9%,即电子渠道交易笔数总量是柜面交易笔数的两倍左右。

截至11月中旬,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的累计发卡量已突破30万张,而该卡的全国启动发行日期为7月1日,9、10月份才正式在全国铺开。

nlc202309010625

同样增长显著的是电子银行的客户数量。截至6月末,工行个人网银客户数达到1. 3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 19%;建行个人网银客户数为1. 01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0. 27%;而中行个人网银数比去年底增长40. 13%。据悉,截至2011年末,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701. 1万亿元,同比增长35. 9%。艾瑞咨询预计,2014年左右网银交易规模有可能在现有水平上翻一番。

业内人士分析,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变革浪潮中,移动支付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增长。银行的零售业务模式也将由此从“银行主导”向“客户主导”转变。

下一次变革

客户为大的移动金融时代,银行竞争对手陡增。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新型贷款模式和以P2P网站为代表的新型人人贷模式都在争夺本属于银行的领地。减少高柜、增加低柜人员、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理念成为银行新的竞争力。

电子银行业务由此成为银行建设的新重点。有业内人士称,随着网络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将成为“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

这一新兴业务已在改变银行的组织架构。一些先行者已设立了电子或在线相关部门。浦发银行甚至为此成立了新的独立一级部门。

2010年12月,浦发银行将原个人银行部下屬的电子渠道部业务、银行卡部的部分业务加上新增的手机银行等业务,成立了专门的移动金融部。

移动金融部的诞生,与浦发银行和中移动的跨界合作密切相关。2010年9月,中移动以398亿人民币注资正式获得浦发银行20%股权。2个月后,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双方业务范围内展开全面合作。

此后,中移动与浦发银行合作的手机近场支付(NFC)业务成为焦点,其合作发布的联名卡及NFC手机,被视作中国通信业和金融业在手机支付领域深入合作的实质性突破。

定制手机的新一代SIM卡已在测试过程,参与研发的项目组成员分别来自浦发与中国移动。

据浦发银行三季报,浦发银行电子渠道对物理网点的交易替代率达80%。浦发全行所有网点的交易量只是网银渠道的一半,大量客户通过网络、手机购买理财产品,网上渠道交易量几乎是物理网点的4倍。若无电子渠道,大量客户要么去网点排队,要么面临流失。

2012年以来,浦发已就移动金融产品召开了多次发布会。

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认为,移动金融已成为下一次产业变革的方向,为银行业带来的变化将不亚于互联网,“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金融的发展道路,很可能是十年前网上银行业务历程的翻版。”

10年前,在国内银行全面进行股改、上市之时,一场互联网金融的变革,让一批银行成为转型成功的翘楚,招商银行及其“一卡通”就是最好的例证。

下一次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谁能占领先机,谁就赢得了未来。

IE发起移动银行新平台 篇4

Barclaycard公司第一次启动客户使用新平台。

IE的Mobinetic平台允许客户随时访问银行账户或者信用卡/借记卡信息。此软件支持以下智能手机程序软件,如iPhone,机器人、黑莓和Windows Mobile7等,同样也支持包括诺基亚在内的其他任一款手机的移动网络和文本银行体验。除了移动银行业务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同样可以使用该方案来发送个性化、具体化的定位和营销活动,并有可能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广告款项或交叉销售机。

已经在mobinetic平台上注册的金融服务商的数量非常引人瞩目,并已被部署到客户群里面。

移动银行 篇5

开创社群——移动互联时代银行营销模式创新

课程背景:

截止2014年底中国银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6

七、88%,全国离柜率最高的招商银行达到了9

五、23%。2015年,中国个人网银开户数将超过10亿户。数据告诉我们:

 非必须业务顾客不来柜台将成为常态,而占据网点绝大多数时间的将会是低端客户,优质客户来网点的次数将会不断减少。

 银行服务客户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点的客户关系随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银行网点与客户之间的时空关系不再重要,因此网点也就失去了所谓的“势力范围”,有网点有客户将会终结,无网点有客户会成为常态。 银行跨时空获取客户成为可能。

客户关系发生了如此多的的改变,我们却沿用社区思维营销客户,是否存在较大问题? 本课程结合线上、线下营销方式的转变,系统梳理银行营销进入社群时代,创立社群服务,打造特色支行,一点一策,塑造移动互联时代营销新模式。

课程收益:

 课后建立微信群,老师随时分享最新活动策划方案  学员可以及时跟老师互动,从而获得老师课后免费指导  解决课程背景中所罗列的问题,学完即可用,业绩即提升

 学员可以同全国各地跨地区的银行精英进行交流、碰撞,既方便学习,又避免本地同业竞争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营销部门负责人、支行长、网点主任

授课方式:深度案例分析、课堂讲授、小组研讨、视频观看、情景模拟

课程内容:

第一讲:创新思维模式

一、什么困住了我们的思想 1.课程现场的束缚 2.日常工作中的束缚

/ 4

二、如何创新? 1.一个老花镜引发的思考 2.创新的工具梳理

第二讲:移动互联时代的客户服务理念变革

一、顾客体验成为决定顾客购买最重要的因素 1.设计引爆顾客传播的关键点 2.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屌丝者得天下 3.从让顾客满意到让顾客尖叫

二、服务营销的真正内涵 1.定义

2.硬件帮助:科技创新带来的客户维护营销方式的转变 3.软件帮助:关注客户体验,塑造网点粉丝客户

第三讲:传统营销模式的困惑

一、等客上门

1.优质顾客来网点的少,低端顾客占据网点资源

二、顺势营销

1.营销与客户等候之间的矛盾 2.营销分配的矛盾

三、赠品促销

1.给赠品顾客来,给的多顾客来 2.赠品增加营销成本

四、外拓推销

1.效果不明显,吸引的都是低端客户 2.拿礼品换客户,叫好不叫座 3.外拓考核的困惑 5.社区宣传

1.吸引的都是活动专业户,目标客户吸引不到 2.宣传没效果

六、沙龙营销

/ 4 1.不给赠品客户不买,领完赠品客户就走 2.沙龙想起来就做,缺乏系统性,做完没效果

第四讲:破解传统营销困局之一——新阵地服务营销

一、内部阵地——网点:

1.引流顾客来网点的设计——便民服务 2.引来顾客的产品——招徕产品 3.网点视觉营销系统打造 4.网点等候营销

5.网点联动营销与交叉营销体系

二、外部阵地——外围文宣点:

1.特约商户、贷款户、目标客户出没的地方 2.客户集中的地方:

三、点外展位拦截营销

四、网点外发放广告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式 何时发?发什么?如何发?如何总结?

第五讲:破解传统营销困局之二——活动策划 一、一个高考考前辅导活动带来的启发

二、营销活动的策划依据 1.让顾客需求跟我们服务发生关系

2.基本思路:实时、时事、客群、联盟、公益

三、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四、活动策划的二十四字方针

第六讲:破解传统营销困局之三——社群营销

一、社群定义

二、社群服务营销的关键点:以好聚之

三、常见九大社群及社群维护与存量开发案例 1.亲子社群 2.女士社群

/ 4 3.教育社群 4.车友社群: 5.老年社群: 6.商友社群: 7.交友社群: 8.兴趣社群: 9.外出务工群体: 10.其他社群综合分析

第七讲:社群与社区的区别

一、范围不同 1.社区:时空概念 2.社群思维:跨越时空

二、维护方式不同:

1.社区:活动结束,服务结束,弱关系 2.社群:活动结束,服务开始,强链接

三、成本构成不同:

1.传统活动:银行买单

移动银行:迟迟未开的盛宴 篇6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庞大整合前景的一小部分实现。钥匙、钱包和手机——每个人出门必备的“三小件”,正在走向“三合一”。而最具整合者品相的,无疑是承载功能最强大的手机。

公交一卡通虽然方便,但仍然是一种脱机操作的储值卡,不能进入银行的账户系统。卡片损坏或丢失,钱就没了,所以不可能进行大额交易。而手机可以联机支付,通过无线网络访问银行后端系统,无论是发卡、使用、充值或挂失,都能以安全便捷的“空中”方式实现。

但移动支付还只是手机与金融业务结合的一个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手机的电子银行功能。账户查询、转账结算、炒股、外汇买卖、查看最新行情,这些传统的账户管理、投资和资讯业务,都可以用短信或WAP上网的方式实现。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包括合资银行,50%以上都能提供手机银行的业务。

把银行搬到手机上,然后装进口袋四处走?

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不是猜想。

盛宴可以开动了吗?

弗里德曼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

在这个越来越相似的世界上,无论你到哪个陌生的城市,只需要掌握两种规则:交通规则和消费规则。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发生着如此频繁的个体交易;也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对个人的财富管理投入如此高的热情;更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个人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可以如此数字化和移动化。

移动银行的诞生正是个体经济地位提升、商业消费文化盛行以及信息技术发达的产物。

如果要给移动银行下一个定义,看上去会很像移动支付。比如“移动银行是以GPRS移动支付系统为技术支撑,采用当前先进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实现了电子支付方式的无线移动和永久在线”等等。

不过在我们的视野里,移动银行可以宽泛地看作移动通信业与金融业的交叉领域,主要包括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两大类服务。后者又进一步分为远程支付和本地支付。远程支付通过无线网络以短信、WAP、语音等方式提出请求;本地支付是使用射频、红外、蓝牙等技术,实现手机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等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对移动支付尤其是本地支付都寄予了更多的关注。这或许因为本地支付涉及的产业面更广泛,看上去更像是一道可以招待很多人共餐的菜肴。银行、运营商、手机厂商、芯片商、独立的支付服务商,甚至电子商务企业和硬件设备商都可以坐在这张餐桌旁。

早在2006年,以手机作为工具的本地移动支付服务就在中国开始了商用的尝试。4月19日,飞利浦、诺基亚、Vodafone公司及德国美因茨交通公司宣布,手机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即将在国际上首次投入商用。仅仅不到两个月后,在中国的美丽海滨城市厦门,就有一些试商用的志愿者拿着诺基亚3220手机,去影院,乘公交,还买了面包。

根据2006年AC尼尔森调研公司在中国的调查,超过80%的消费者希望将公文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机上,而据调研公司ABI预测,到2009年,50%的新增手机将具备NFC功能,2010年NFC手机发货量将达到5亿台。

三年已经过去了。乐观的预言似乎没有得到现实的响应,至少还没有50%的新增手机能装上NFC芯片。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看到在超市收银台或公交车门口晃一晃手机就能过去的场面。实际上,本地支付的实现需要非常大的初期投资,包括和各商户谈判,更换终端POS机,改变手机本身的硬件特性等等,如果没有一个肯下本钱的强势推动者,本地支付的大规模应用还很遥远。

但消费者的期望仍然在。中国移动重庆分公司在2007年初开始试点手机钱包卡,用于超市购物和轻轨应用。截止2008年底,重庆公司商用的用户数达到了20万——用中国移动方面的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朱本浩还拿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开通手机地铁票业务当天的高人气场面做例子,指出“移动支付在中国的用户基础非常好,用户的接受度和感知度非常高。”

作为一家有着运营商和银联背景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联动优势显得很乐观。副总经理孟虎认为,现在移动支付的环境日趋成熟,WAP、彩信等技术的成熟,通信带宽越来越快,手机用户数和银行卡用户数的发展,以及电子支付交易政策法规的出台等都是利好消息。“现在从支付来讲我们有超过4千万的用户,从信息服务用户来讲,应该是1亿左右。”当然,如果稍加注意,会发现他的信心似乎还是集中在远程支付上。

比起移动支付,银行方面对手机银行的积极性似乎更高些,毕竟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己说了算。但这种热情也只是相对而言。虽然国内各主流银行都已经开通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以查询、缴费、提醒或资讯为主,而且个人用户占据绝大多数。招商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周天虹向记者指出,企业用户没有必要在手机上操作,因为企业的转账等操作受制于严格的流程和法规。

但他同时也表示,“我们要继续发挥手机的渠道优势,手机是随身智能设备,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招行银行把这个渠道开拓好,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我们柜台的压力,除了对现有的功能进一步的提升,开发新的功能,我们计划开发KJAVA手机银行,开通复杂的手机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看来,移动银行的市场前景依然诱人。盛宴当前,所有人都在问:现在可以开动了吗?然而饕餮之前,还有一些事情要解决。

技术背后的博弈

技术路线之争往往是产业和利益之争。

目前移动银行就面临着不同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本地支付。

手机银行和远程支付的成熟技术主要是短信、WAP和KJAVA,共同的优点是不受地点的约束,避免前端设备的投资。但三种技术也各有不足。短信的空中收发难以保证安全性和实现复杂应用;WAP技术对普通用户来说就是手机的浏览器,目前如果既要实现复杂的应用又要做好用户体验,难以两全其美;KJAVA适合做复杂的定制应用,但只有大约30%到40%的手机适用,高端手机全都支持,中低端手机还存在问题。

对于银行来说,目前这三种技术并不存在完全替代的竞争关系,只要针对不同用户和市场进行选择即可。唯一可以肯定地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浏览器的成熟,WAP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取代短信方式,并能承载图形化、视频化的丰富应用。

真正的硝烟来自本地支付技术——NFC与SIMpass之间的较量。

NFC是由三家厂商,飞利浦、诺基亚和索尼开发的,目前已是国际标准。这种技术基于非接触射频识别(RFID)和互连技术,把负责非接触的部分和负责安全的部分集中在NFC芯片上,然后放人手机中,无需改变SIM卡但必须对手机进行改造,以便放入线圈和非接触的芯片。据悉,一些国际主要的手机厂商,如诺基亚,摩托摩拉,三星和LG都支持这种技术,今年就会有手机上市。

相比NFC的豪华阵营,由国内握奇公司主导的SIMpass阵营要显得单薄很多。该技术同样基于RFID,是SIM卡的双面应用,需要更换SIM卡并加装天线,但对手机本身的改变不大。

也许是为了摆脱孤单的处境,握奇公司的张楚特别强调:“SIMpass跟手机是没有关系的,要么做很简单的改造,要么完全不用改造,这样注定了它很易于实施,同时它又是基于开放的标注,已经商用了,说明技术很成熟,又易于平滑过渡到其他的解决方案,所以是一个很开放的、很包容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现在握奇已经和国内外一些知名的手机厂家展开了合作,也已经有一些支持SIMpass功能手机问世。”事实上,这种技术还有另一个更加接近NFC阵营的名称——“基于单卡的NFC”。

然而,真正意味深长的区别在于运营商的位置。

NFC显然不是一种以运营商为中心的技术。作为芯片商,主要和手机厂商达成一致即可,不需要与运营商的SIM卡产品集成。各家银行都可以推出自己的定制芯片和终端。而SIMpass技术则必须得到运营商的支持,实际上是把各家银行的账户密码等信息集成在SIM卡上。

是否需要绕开运营商?这或许正是移动银行乃至移动互联网从技术到产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供餐不那么难

移动银行的最终用户期待什么?便捷、安全、互联互通,增加套利机会,让生活更加自由,

所以,产业各方联手、取长补短才是可行的选择。

N FC技术最大的麻烦是要有巨额投资和专用设备,包括换手机终端、安装专用的NFC手机支付读卡器以及集成NFC芯片。只有实力雄厚的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以及大型设备厂商才能担此重任。

SIMpass在实现上比较简单,而且容易实现不同银行账户的互联互通。但因为占据了SIM卡本身的资源,可能会对高速数据下载造成影响。而SIM卡通信质量的改善,自然是运营商的份内之责。

银行方面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本地支付上的局限性。“在本地支付方面,我们认为银行主要是起配合,还要靠运营商主导推动。”周天虹这样表示, “我们计划积极发展手机的远程支付,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推动流程的标准化。”

手机银行也不再完全是银行自己的地盘。

国外,AT&T和高通公司子公司Firethom已经宣布,将为iPhone用户提供余额和交易历史记录查询、转帐、收款、查看和支付帐单以及跟踪奖励积分的服务。该服务适用于所有Firethorn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比如America CreditUnion、Arvest Bank、MercantileBank、Sun Trust Bank等。

国内,中国建设银行也曾与重组前的中国联通合作,为CDMA用户提供“手机理财+手机支付+手机电子商务”的整套功能。

移动银行究竟是金融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延伸,还是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这是难分彼此的趋势。甚至可以说,隔行如隔山的泾渭分明已经成为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发达,让企业的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边界变得有些模糊,也让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业不得不坐在同一个餐桌上。

不管怎样,机会都不能错过。曾经以网上银行获得大发展的招商银行表示, “每一次信息革命都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机遇,最早从电话开始,后来是网络,后来是互联网,这次是移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对金融行业来说到了大规模应用的阶段。”

基层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探讨 篇7

一、移动支付发展情况

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 (MASP) 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 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移动支付系统将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 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包, 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用户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将此次交易的要求传送给MASP, 由MASP确定此次交易的金额, 并通过移动支付系统通知用户;在用户确认后, 付费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如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 这些都由移动支付系统 (或与用户和MASP开户银行的主机系统协作) 来完成。

我们对双辽市5家金融机构进行了专项调查, 只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开办了移动支付业务, 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则还未开办。在3家银行中, 开展此项业务最长的也不过两年时间。到2012年2月末, 办理移动支付业务的手机用户仅5 326户。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业务量也较小, 业务手续费收入也较少。

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一) 银行具有办理移动支付业务完备的结算管理体系

银行的资金结算体系使其成为移动支付的重要参与者。在移动支付业务上, 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不具备的条件, 即严密的支付结算体系和精确的信用管理技术。银行利用现有的体系, 包括银行结算与清偿系统、支付方案及移动公司网络和用户终端, 促使移动支付与现有支付手段及银行体系相集成, 使移动支付成为传统支付手段的补充和延伸, 大大拓展手机和银行卡各自的服务功能。只有这样, 移动支付才可能真正快速发展起来、进而实现所谓支付的革命。

(二) 银行具备办理移动支付业务的外部环境

移动支付是手机与信用卡绑定后共同完成的支付业务。手机和信用卡数量的快速增长, 为移动支付提供良好的业务开展环境。2000年, 我国刚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时, 双辽市有手机2.8万部, 到2012年2月末, 手机增加到26万部。信用卡也由从862户增加到5 693户。为移动支付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环境。以银行卡账户为资金支持、手机为交易工具的手机钱包业务, 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时尚的支付手段。“手机钱包”是将手机与信用卡两大高科技产品融合, 演变成一种最新支付工具。通过手机短信息、IVR以及WAP等多种方式, 对绑定账户操作, 实现购物消费、代缴费、转账、账户余额查询并可通过短信等方式得到交易结果和账户变化通知。手机银行作为网络银行的精简版, 其银行功能强大, 远比网络银行更为方便。其容易携带, 方便小额支付, 能够实现一点接入、多家支付等特点, 迎合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 具有无限潜力。

(三) 移动支付对银行和客户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对于银行来说, 可实现低成本跨越式发展。移动网络比固定线路的建设成本低, 尤其在推广时, 移动网络的总体成本更低。麦肯锡咨询公司对南非的调查显示, 移动付款网络的建造和运营成本比商业网络的电子销售点更为低廉。这意味着, 可以跨过中间过渡技术, 直接从单证付款系统进入移动付款系统, 从而大大节省有线POS系统或自动柜员机网络的建设投资。在现有有线POS网络尚未完全普及和网络通畅率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 发展移动支付对银行卡支付产业更有现实意义。

据国外市场调查显示, 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主要有:交易的安全性、信息的私密性、内容的丰富性等, 分别占总制约因素的27%, 20%和12%。金融业与电信业联合开拓银行卡支付市场, 使用IC卡替换磁条卡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 从而促进银行卡支付市场快速发展。

交易的安全性, 首先体现在移动支付终端操作系统具有封闭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 移动通信网络也具有封闭性和复杂性特征。这些特性将对木马的生存和传播起极大的遏制作用。其次, 通过第三方颁发的数字证书 (CFCA) 、数字签名及各种加密机制, 移动支付用户可以实现安全信息数据的交换。再次, 作为移动支付系统参与方, 金融业与电信业都具有高性能、高容错率、高安全系数的处理主机, 能够保证银行卡支付安全畅通。通过银行卡号与手机卡号的一一对应, 将银行卡和手机进行技术关联, 用户在普通SIM卡的手机上即可使用安全的移动支付功能。

信息的私密性, 应用PKI公共密钥体系的特定程序, 交易明文和密文通过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分别加密、解密, 保证了交易信息的私密性。一方面, 用对称密钥方式, 通过哈希值 (HASH) 的运算与核对, 提高双方交易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另一方面, 用非对称密钥方式, 通过公开密钥加密信息, 保证了只有特定的收件人才能读取, 而此收件人只有通过使用相应的私人密钥才能完成对此信息的解密, 提高了交易信息的安全性。

内容的丰富性, 随着特许经营店、大型超市和各种商业机构的日趋繁荣, 支付市场的潜力正逐渐被重视。手机用户将拥有可随身携带的支付终端, 银行卡可延伸到每个手机用户身边, 进行贴身服务。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用手机办理消费、缴费和转账等业务。持卡人还可利用手机完成银行卡余额查询、手机话费缴交、商户消费、网上支付等各种业务, 大大开拓了应用领域和服务内容。

三、移动支付发展中应解决的问题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 必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支付手段,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移动支付业务也将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 它将成为银行扩大个人金融服务渠道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储户和资金, 增加利息收入、信用卡年费收入、商户手续费收入, 而且可以获得移动支付业务的新的结算业务收益。在未来中间业务发展中, 银行必将把移动支付放在重要位置来开展。然而, 在移动支付业务开展中, 暴露出来的问题, 必须引起重视, 着重解决。

(一) 提高认识, 重视移动支付业务的市场开拓

由于移动支付是一项新业务,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开展较晚。金融机构对其认识普遍不足, 部分银行还是把竞争的眼光放在信贷和储蓄的传统业务上, 对新的移动支付业务仍然很淡薄。在移动支付业务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或尚未考虑这块业务的开展, 没有这个业务市场的开拓计划。金融机构本身要提高认识, 认真研究并开拓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以适应电子信息时代高科技含量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

(二) 加强宣传, 积极引导客户开办移动支付业务

移动支付业务, 对许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个陌生业务。银行开办此项业务, 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让更多手机用户了解移动支付的快捷、便利和安全等好处, 积极营造宣传氛围, 增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度, 积极引导他们开办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业务, 进一步开拓具有巨大潜力的移动支付业务市场, 发展移动支付客户, 推动新的支付手段业务的开展。

(三) 积极开拓信用卡, 增加发卡量

“云闪付”开启银行移动支付新格局 篇8

关键词:云闪付,虚拟卡,移动支付,客户体验

一、“云闪付”的内涵及应用场景

随着“互联网+”战略落地, 移动支付全面铺开, 互联网公司正将目光从原来的线上逐渐转向线下, 积极抢占线下支付市场。在这一背景下, 中国银联联合多家商业银行积极推出具备“云闪付”功能的支付业务。

1.“云闪付”的内涵。

“云闪付”是中国银联推出的基于主卡仿真与令牌技术的创新支付方式, 它直接在银行客户端内模拟一张实体银行卡的云闪付卡, 支持具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在非接触POS机的实体店及互联网进行支付。

2.“云闪付”的应用场景。

“云闪付”支持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消费场景。线上支付场景包括:国美在线、东方购物、学而思、途牛、360手机卫士等手机客户端支付;线下支持场景包括:家乐福、宜家、哈根达斯、85度C、汉堡王、麦当劳等实体商店。随着业务的开展, 银联“云闪付”的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二、“云闪付”的优势及特点

1.“云闪付”的优势。

相比于其他移动支付方式, 银联“云闪付”不仅能够满足持卡人的多元支付需求, 且优势明显。首先, 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相比, 中国银联是中国清算市场的龙头企业;其次, 银联“云闪付”更安全, 凭借创新令牌技术带来动态密钥、云端验证等多重安全保障, 支付时不显示真实卡号, 有效保护持卡人隐私及支付敏感信息;再次, 支付体验更便捷, 支付时则无需手机联网, 也不必打开手机银行APP, 只要确保手机开启近场支付功能、点亮屏幕靠近POS, 在POS机上输入实体卡交易密码即可完成支付。

2.“云闪付”的特点。

第一, “云闪付”覆盖的银行卡种类多。目前银联“云闪付”业务可覆盖借记卡和贷记卡, 支持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渤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借记卡;支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贷记卡。第二, “云闪付”的支付额度高。单张云闪付卡的单笔交易限额为5000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日累计交易限额为20000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高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限额。第三, “云闪付”的载体新。“云闪付”直接在手机银行客户端内模拟一张实体银行卡的替身卡———云闪付卡, 因此除了具备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外, 手机客户端成为将实体银行卡转化为云闪付虚拟卡的载体。

三、“云闪付”的本质及意义

1.“云闪付”的本质。

“云闪付”移动支付方式和以往最大的不同, 是不再借助银行卡芯片、手机SIM卡等实体介质, 而是基于主卡仿真和令牌技术, 以动态密钥、云端验证等手段实现安全保障, 这代表了未来移动支付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它的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 它是线上线下电子商务闭环的关键落脚点。

2.“云闪付”的意义。

首先, “云闪付”有利于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令牌技术把银行卡号转化为电子令牌的虚拟账号, 如果客户不慎丢失“云闪付”手机, 客户能够在银行挂失云闪付虚拟卡, 而期间用户发生的损失可获得银联合作保险公司的赔付。随着“云闪付”移动支付方式的推广与普及, 可以预期, 手机将等同于银行卡。其次, “云闪付”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年轻客户。与基于早餐/地铁/公交等场景推出的IC卡闪付不同的是, 云闪付虚拟卡基于线上线下多种应用场景进行支付, 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年轻客户, 与银联形成合力, 打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再次, “云闪付”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发卡成本。如果客户不慎将手机丢失, 金融机构可根据客户需要重新分配电子令牌和新的云闪付虚拟卡, 降低客户挂失后重新发卡的成本。

四、结语

“云闪付”新型支付方式的推出, 开启了移动支付新格局, 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客户体验、扩大银行卡业务的覆盖范围、加快建设零售银行步伐。

参考文献

[1]徐虹.移动支付中电子钱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2]陈启全.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5.

移动银行 篇9

日前, 双方合作进行的浦发手机银行汇款、自助缴费、手机购买彩票机票等业务已经推出, 知情人士透露, 双方合作研发的浦发银行卡手机钱包、新型手机银行业务分别有望在年内及明年年中面市。

作为中国电信企业和商业银行首次实现的股权上的深入合作, 此次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的联手, 也成为电信业和金融业的首次战略合作尝试。分析人士表示, 双方的“联姻”将对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均产生深远影响, 也将有望推进移动金融、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汇款等多项移动通信与金融产品的融合创新业务加快面市。

聚焦移动金融、移动电子商务领域

根据该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将在包括现场支付及远程支付在内的手机支付领域开展合作, 并将联合研发和推广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功能的手机金融软件及手机支付安全解决方案。

分析人士认为, 至此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支付模式终于浮出水面, 双方对于远程支付业务的战略合作规划意味着中国移动远程支付的发展获得了来自金融系统的相关权限支撑以及最重要的准入许可。

对于此次合作, 多数业内受访人士表示, 有望实现双方资源与经验的互补与分享, 将为双方带来新的业绩增长机遇。在签约仪式上, 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称, 他看重的是和中国移动共同研究移动通信与金融产品的融合创新。而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表示, 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的合作重点包括移动金融和移动电子商务两大领域, 并强调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可以看出, 双方对彼此的专业经验互融和借鉴前景非常看好。

“目前, 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业务主体停留在小额支付层面, 对远程支付等以大额支付为特征的相关业务没有运营经验, 浦发银行专业的经验以及完善的后台资金结算和清算体系可以助中国移动一臂之力。”中国移动研究院相关受访专家表示。

除了在移动支付领域合作外, 战略合作协议还特别提到, “双方将在客户服务和渠道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其中中国移动可借助浦发网点分流缴费业务压力, 浦发银行则可将自助机具部署到中国移动遍布全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点。据悉, 目前中国移动的自助缴费机已经入驻浦发银行在山东、四川等地的网点。

另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则表示, “中国移动超过5.75亿的用户规模将给浦发银行带来丰富的客户资源, 并且中国移动的网点覆盖将有效提升浦发发展各种业务的竞争力”。据了解, 浦发银行在未来网点规划时已对中国移动4.7万个网点有所考虑。

此外, 根据2010年中报, 中国移动201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98亿元, 净利润578亿元。截至6月底, 中国移动的银行存款为2176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98亿元。业界估计, 在双方合作中, 这些存款的相当一部分将给浦发银行以有力的支持。

除了资源共享和渠道合作, 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合作考虑的领域还包括手机汇款、TD POS、自助设备、积分共享、开放缴费平台以及嵌入手机芯片的浦发银行卡等。

手机汇款等业务陆续亮相

对于协议签署后的相关业务部署情况, 相关受访人士表示非常关注。据了解, 目前双方合作开展的浦发手机银行部分业务已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浦发银行手机银行通过采用惟一手机号码认证、交易限额控制、登录密码与交易密码分离、短信及时通知账户变动等多重措施, 有效保障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目前, 浦发手机银行正在推出“开户欢乐送”和“支付赢好礼”活动, 明年1月31日前开通手机银行的中国移动用户有机会获得相应优惠与奖励。此外, 知情人士透露, 浦发银行卡手机钱包最快年内面市, 而新型手机银行业务则有望明年年中正式商用。

虽然移动金融服务、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汇款等新型业务的业务模式、结算渠道等众多环节还有待明确, 但双方近期一系列互动还是为众多金融通信融合业务的加速推出前景释放出了明朗信号。

基层等待集团“明确定论”

据悉, 今年以来,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相关业务在试点地区获得了规模推广, 但目前业务类型仍以小额支付为主。

“对于移动支付, 由于集团层面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位或出具规范性的执行方案, 大部分地方省公司都是以小规模试点的方式进行。”广东移动某内部员工向记者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前, 多位受访地方移动员工都表达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保留意见, 首先, 集团层面对该业务没有明确的定性;第二, 目前移动支付业务并没有加入KPI考核中;第三, 集团层面也没有像推广其它重点业务一样给予经费支持。目前种种迹象并没有明确表明, 移动支付业务将会是下一阶段创新和推广的重点。

10000家

此前, 中国移动已经开通了手机支付 (手机钱包) 的官方网站, 提供网上支付、手机刷卡、短信支付等业务。合作机构已经包括了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十多家金融企业。加入手机钱包服务的商户也已超过10000家。

>>在仪式上,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和浦发银行行长傅建华作为双方代表签约。

面向移动支付的手机银行技术探索 篇10

要实现这一点, 需要借助一种名为近场通讯 (NFC) 的技术。RIM称, 到今年晚些时候, 多数新款黑莓手机都将配备NFC芯片。谷歌Nexus S手机已经内置了这种芯片, 最新款Android软件也已经支持这种芯片。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也承诺将在下一代智能手机中全面整合NFC芯片。业内人士猜测, 今年夏天发布的新款iPhone也将配备NFC芯片。NFC芯片很快就会成为标准配置。

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银行业务会随着手机使用者的不断增加和手机终端的高速替换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通过移动设备的随身携带、无线接入, 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处理银行业务这一趋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专家们预计无线银行服务将成为今后银行业的必备服务内容, 就象现在ATM业务是银行不可或缺的服务一样。

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 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出势在必行。本文对几种手机银行的实现方式进行了介绍与比较。

1 概念定义

1.1 SMS

短信服务 (SMS) 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是一种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它通过无线控制信道进行传输, 经短信息业务中心完成存储和前转功能, 每个短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40个八位组。从发送方发送出来的信息 (纯文本) 被储存在短信息中心 (SMS) , 然后再转发到目的用户终端。

1.2 STK

STK即“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它包含一组指令用于手机与SIM卡的交互, 这样可以使SIM卡运行卡内的小应用程序, 实现增值服务的目的。STK卡与普通SIM卡的区别在于, 在STK卡中固化了应用程序。通过软件激活提供给用户一个文字菜单界面。这个文字菜单界面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就可实现信息检索, 甚至交易。

1.3 GSM/GPRS

GPRS中文含义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它是利用“包交换”的概念所发展出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GPRS是一种新的GSM数据业务, 它在移动用户和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连接, 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和X.25分组数据接入服务。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它可以让多个用户共享某些固定的信道资源。

1.4 Wap

WAP是无线Internet的标准, 由多家大厂商合作开发, 它定义了一个分层的、可扩展的体系结构, 为无线Internet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1.5 GSM/USSD

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 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 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业务主要包括补充业务 (如呼叫禁止、呼叫转移) 和非结构补充业务 (如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移动银行业务) 两类。

1.6 K-JAVA

无线JAVA业务是一种新的移动数据业务的增值服务, 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新图形化、动态化的移动增值服务。用户使用支持JAVA功能的手机终端, 通过GPRS方式接入中国移动无线JAVA服务平台, 能方便地享受类似于Internet上的各种服务。

1.7 CDMA/BREW

QUALCOMM从芯片出发设计了BREW平台。BREW平台位于芯片系统软件之上, 启用了快速C/C++本地应用程序, 以及浏览器与基于Java技术和扩展的虚拟机的简易集成。BREW还支持其它多种语言, 包括Java、可扩展标识语言、Flash等执行环境。而且, 由于它可以驻留在采用Palm等任何移动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 因而可使用BREW发布系统无线下载为这些OS编写的应用程序, 并像BREW应用程序一样使之商品化。

2 技术比较

2.1 USSD/SMS/WAP

首先, 它们所使用的电路信道各不相同:通话状态下, USSD和SMS使用相同的信令信道即SDCCH, 数据传输速率大约为600bps;而非通话状态时, USSD使用FACCH信令信道, 数据传输速率大约为1kbps, 比SMS传输速率高。目前WAP演进为分组交换型业务, 其数据传输速率也达到115.2kbps, 甚至达到2Mbps。

其次, USSD在会话过程中一直保持无线连接, 提供透明管道, 不进行存储转发;而SMS在物理承载层没有会话通道, 只是一个存储转发系统, 用户完成一次查询需要进行多次会话过程。

再者, USSD和WAP都可以在服务器端对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尤其是USSD可以在服务器端方便地修改菜单, 使运营商可以迅速针对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以SMS平台为基础的STK卡则无法随时修改菜单选项, 在业务开拓方面要稍微麻烦一些。

2.2 K-JAVA/BREW

K-JAVA和BREW在交互方式、交易速度、界面表达能力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 同时BREW在安全性上则更完善, 而K-JAVA则在用户群和开发商方面更有优势。

3 国内手机银行应用比较

3.1 基于SMS的银行应用

该技术是基于手机短信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新的手机银行模式, 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是简单的存储转发模式, 致命缺陷是交互性差、响应时间不确定。技术基础成熟, 几乎现有的所有手机均支持这种方式, 对用户来说不需要任何设备更新;成本不确定, 不论交易者在何地, 每次交互需0.1元/次;面向非连接的存储-转发方式, 只能实现请求-响应的非实时业务无法实现交互流程, 不同业务需要使用不同的代码完成。信息量少。

3.2 基于STK卡的手机银行

该模式是使用银行提供的STK卡替换客户的SIM卡, 事先在STK卡中灌注银行的应用前端程序和客户基本信息, 客户使用该卡完成银行业务。内置银行密钥, 可实现端到端的安全。基于STK卡, 有较少支持WAP;有特定的运营商限制;有手机型号限定;业务扩展较难, 新增服务或客户信息变更时需要重新写卡, 业务的交互流程限制在卡内, 无法方便实现银行对用户调整定制的服务。推广成本高, 用户需要更换STK卡, 或更换支持STK卡的手机。技术标准不统一;它受处理器技术发展的限制, 技术发展空间小。32K STK卡的容量决定了在一张卡上只能使用一家银行的服务。

3.3 WAP模式

WAP是全球性的工业标准, 支持动态伸缩的数据装载, 不受服务种类限制, 联机方式, 应用存在手机上, 使用特定的终端设备。因终端特性和开发难度而导致目前无大规模应用。面向连接的浏览器方式, 可实现交互性较强业务, 可实现网上银行的全部功能;终端设置较复杂;客户可能需要更换终端设备;交易成本高, 不适合做频繁小额支付;

3.4 GSM/USSD模式

USSD是实时互动的全新移动增值业务平台, 为用户提供交互式对话菜单服务, 支持现有GSM系统网络及普通手机, 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传输速度较SMS快;容易实现银行为不同客户定制的交互流程;交易成本低, 可以以接近SMS的价格实现接近WAP的业务功能;手机无需作任何设置。相对SMS, 信息量较大。

3.5 BREW/KJAVA模式

图形化界面, 可以和用户有良好的交流。提供透明通道, 实时通讯, 响应迅速。支持的终端较少。安全机制较完善, 适合电子商务运作。需为不同终端编译不同的版本支持。功能更新需客户下载新版本。

可以看到较新的技术总是支持的终端较少、而速率快、交互强、安全性高。无论接入技术如何变化, 不变的是银行业务本身的逻辑。终端的发展会反过来促进手机支付的提速。移动终端只需加强这些终端在手机支付放方面的适配工作。

摘要: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银行业务会随着手机使用者的不断增加和手机终端的高速替换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通过移动设备的随身携带、无线接入, 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处理银行业务这一趋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 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出势在必行。本文对几种手机银行的实现方式进行了介绍与比较。

关键词:移动支付,手机银行,通信技术,终端

参考文献

[1]下一代多功能/多媒体手机对差异化设计的要求刘辉2007.8通信世界

[2]中国NFC手机市场今年下半将有明显启动刘亚平《国际电子商情》2011.4

上一篇: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下一篇:唐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