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数据处理系统

2024-04-30

国土数据处理系统(精选九篇)

国土数据处理系统 篇1

为了能够将地籍管理、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地矿管理、土地利用、基本农田管理、执法监察等国土资源各相关部门关联起来, 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 对现有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整理, 建设国土资源综合数据库, 并建立国土资源数据综合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具体宗地历史信息, 提高工作质量, 实现地籍确权工作的矢量化和自动化, 避免工作人员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疏忽。

2 数据库设计

2.1 数据内容。

国土资源数据综合信息系统在数据形式上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 在数据内容上由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 (地籍数据、耕保数据、规划数据、土地整治数据、地矿数据、基本农田数据等) 、栅格影像数据、档案数据组成。

国土资源综合数据库以原始调查成果 (如1:10000、1:500土地调查数据, 遥感监测数据, 基本农田数据等) 为基础, 将原始调查成果直接导入, 同时增加各业务科室相关数据, 进行分层管理。

2.2 数据基础。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3 数据格式。

空间矢量数据全部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 影像数据采用img格式或者Tiff格式, 文档报告类数据主要是Word、Excel和Power Point文档。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结构。国土资源数据综合信息系统采用B/S结构。

B/S (Browser/Server) 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 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 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TCO) 。

3.2 功能应用。

该系统地图数据的网络发布是在B/S模式下进行的, 同时考虑到系统定位成为国土资源内部提供服务, 非建库软件, 所以功能设计以查询、统计为主, 只提供少量编辑工具。系统通过内部网访问服务器中的数据和信息, 可以利用IE浏览器实现远程浏览地图和属性数据的各种操作, 并能实现数据报表打印等功能。 (表1)

3.2.1 地籍管理部分应用。

系统提供专题/符号化功能, 可以对当前地图进行划拨、出让、流转、集体、租赁、批而未供等多种专题渲染, 然后在行政区列表中选中某行政区, 使地图窗口中单独显示该行政区范围内的数据, 可以实现某镇的专题图, 直观、方便。

系统提供扫描件入库功能, 可以将扫描件按年代、按档案批量入库。浏览扫描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根据档案号, 然后浏览该档案中所有的扫描件;另一种是通过年代查询, 查询后, 所有扫描件都会放到列表中, 通过列表的点击, 逐一浏览。

3.2.2 规划管理部分应用。

使用规划图形查询后, 在地图窗口中的规划图形上点击, 可以看到对应规划图形数据的主要属性信息, 不同类型的规划数据, 查看到的属性内容也不一样。

规划属性查询包括对土地整治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属性查询, 支持组合查询, 指定好条件后, 满足条件的查询结果会放到列表里。在列表中, 能实现图形与属性的互动。

3.2.3 耕保管理部分应用。

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农田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按照保护级别、按照各地类、按照基本农田坡度、还可以按照行政区统计等等, 统计结果以统计图和统计表格体现。

3.2.4 地矿管理部分应用。

系统能够通过坐标导入或者在地图窗口中绘制一个任意区域这两种方式, 分析该区域中占矿产资源的情况, 包括现有矿山情况、占用保护区情况、地层、公益地质勘查规划区、地质灾害情况等等。

4 技术特点

海量数据的高效组织管理与访问

切实符合土地管理需求的多方面的统计功能

强大的海量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结束语

建立国土资源数据综合信息系统, 将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业务数据挂接, 为实施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全面监管提供基础信息平台, 避免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复征地和重复发证, 对国土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数据库建设指导方案.

[2]沈阳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兵山市国土资源数据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处理依据 篇2

1、对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罚款 适用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73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8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2、对破坏耕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限期改正或治理;罚款 适用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74条: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0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耕地开垦费的2倍以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3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毁坏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治理,恢复原种植条件,处占用基本农I的耕地开垦费l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鸟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非法占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退还;限期拆除;没收非法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罚款 适用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76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2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

4、对拒不交还土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退还土地;罚款 适用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80条: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还土地,处以罚款。《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3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

5、对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罚款 适用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75条:违反本法规定,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可以处以罚款。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1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土地复垦费的2倍以下。

6、对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退还土地;罚款 适用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80条: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还土地,处以罚款。《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3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

7、对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适用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81条: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9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

8、对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拆除 适用依据: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5条: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9、对逾期不恢复种植条件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罚款 适用依据: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4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逾期不恢复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耕地复垦费2倍以下的罚款。

10、对违反法定要求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适用依据: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1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将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而不划人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11、对破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恢复原状;罚款 适用依据: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2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二、对矿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适用法律依据

1、对无证采矿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停止开采;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适用依据:

《矿产资源法》第39条:违反本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设立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42条:依照《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处以罚款的,分别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二)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三)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买卖、出租采矿权的,对卖方、出租方、出让方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四)非法用采矿权作抵押的,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规定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处以违 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六)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以相当于矿产资源损失价值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2、对越界采矿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退回原地开采;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适用依据:

《矿产资源法》第40条: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赔偿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42条:依照《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处以罚款的,分别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二)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三)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买卖、出租采矿权的,对卖方、出租方、出让方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四)非法用采矿权作抵押的,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规定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六)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 坏的,处以相当于矿产资源损失价值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3、对破坏或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地面标志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恢复;罚款 适用依据: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19条:破坏或者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恢复;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4、对擅自印制或伪造采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没收违法财物;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适用依据: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20条: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对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采矿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赔偿损失;罚款;吊销采矿许可证 适用依据:

《矿产资源法》第44条:违反本法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处以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6、对违法收购、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行为的行政处罚: 没收违法矿产品;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适用依据: 《矿产资源法》第43条:违反本法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中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适用法律依据

1、对未按合同规定开发利用土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警告;罚款;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适用依据: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7条: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警告、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

2、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行为的行政处罚: 麦收非法所得;罚款 适用依据: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6条: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四、对房地产管理中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适用法律依据

1、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适用依据:

《房地产管理法》第64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未取得营业执 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开发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2、对违法《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麦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 适用依据: 《房地产管理法》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房地产的,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预售商品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预售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3、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费行为的行政处罚: 责令退回; 适用依据:

国土数据处理系统 篇3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同时,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目标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 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和GIS (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 按照统一的标准, 建立具有信息管理、数据综合分析、数据分类查询、综合的统一分析及信息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分布式国家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管理体系覆盖国家、省、市一级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部门, 数据中心管理工具肩负着国土资源数据加载、存储、更新、交换及共享土作, 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系统设计的原则

2.1 规范性原则。

系统设计时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标准。数据编码严格遵循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应用软件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土程的标准进行, 同时结合软件的实际应用对象和环境进行。系统各项管理功能符合土地管理规程和信息编码规范的要求, 并能根据国家与地方土地法规和政策的变化而对功能和流程作及时调整。

2.2 实用性原则。

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应用, 因此, 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业务实际, 以建立性能可靠的业务化实用程序为基本原则, 在操作上能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使用。

2.3 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论, 设计实用、可靠、具有先进理论水平的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

2.4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2.4.1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接口和方便的二次开发工具, 以便系统不断地扩充、求精和完善。2.4.2设计优化的系统结构及灵活的数据库系统, 使各功能模块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尽可能独立操作运行。2.4.3系统在输入、输出方面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能进行各种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

2.5 可靠性原则。

2.5.1数据可靠性: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应是准确可靠的, 这一点由数据库施工方案所设计的技术路线以及数据库施工组织来保证。2.5.2系统可靠性:系统应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不至于因某个动作或某个突发事件导致数据丢失和系统瘫痪。

2.6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系统建设符合国家有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规定,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考虑, 硬件方面配置有防火墙、软件方面安装有最先进的防毒软件和相应的监测软件。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

2.7 可操作性、维护性原则。

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用户易学易懂, 操作简便、灵活, 方便用户操作和维护。

3 系统的环境分析

3.1 系统软件环境分析。

3.1.1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目前市场上依托的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RC/INFO, MAPINFO, GENAMAP, MAPGIS等。MAPINFO是一种“桌面”地理信息系统, 对海量数据的支持不够, 同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ARC/INFO是国际知名的GIS产品, 海量数据管理和各种空间分析能力强大, 但是其昂贵的价格和对用户英语水平及操作能力的要求都是其广泛应用的巨大障碍。作为国产优秀GIS软件的MAPGIS愈来愈备受人们的青睐。城乡一体化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系统的建设应该走国产GIS的道路, 寻找一个合适的GIS软件作为平台, 建立功能完善的多用户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从经济上、技术上、信息安全上都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GIS软件。3.1.2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是主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 9i企业版提供了适用于多种应用的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管理, 包括大负荷的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及以查询为主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同时, Oracle 9i企业版基于对象关系型的设计使管理复杂的数据 (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 成为可能。Oracle 9i提供了系统管理土具, 可将数据有效灵活地分布到各种用户, 具有从所有可用的计算机资源处获得最佳性能所需的可伸缩性。用Oracle 9i可以构建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和海量数据库。

3.2 系统网络运行环境。

根据县市国土资源局及各分局、国土所的硬件和网络现状, 本系统采用现有的市局和各分局、国土所的局域网络, 系统网络环境分局、国土所通过光纤与市局互连, 大众用户则通过广域网与本系统联接, 实现资源共享。

4 系统结构模式

计算机应用结构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集中式或终端式的结构、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结构、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

4.1 集中式。

早期的集中式结构属于全封闭式系统, 不同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交流, 信息共享能力差, 而且系统扩展很不方便, 已经不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4.2 Client/Server模式。

C/S模式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体系结构的信息处理模式, 具有较强的信息共享能力。在这种模式中, Client端处理GIS应用软件, 可由微机或工作站承担;Server端负责存储系统的数据、执行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管理软件、响应Client端对GIS应用功能的服务请求, 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微机、土作站、专用服务器等承担。这种结构的配置较为灵活, 每个用户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4.3 Browser/Server模式。

B/S结构扩展了客户机/服务器的概念, 使开发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Web服务器端后台应用的开发, 省去了客户端前台交互界面软件的开发, 上网用户使用通用的多媒体浏览器 (如IE) 就可进行信息访问和交流, 数据操作和程序运行都在服务器中完成, 实现客户端的零安装和零维护。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跨越多平台的开发。随着Web技术的成熟, 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 采用Browse/Server网络结构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已完全成为可能。

4.4 混合模式。

鉴于B/S方式和C/S方式各具优缺点, 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系统研制中, 采用以Browse/Server为主, Client/Server为辅的网络结构模式进行系统结构管理, 为市局各职能部门业务的开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国土部门信息中心, 由于要负责数据更新和系统的维护等工作, 涉及大量数据的处理, 采用C/S模式, 以充分利用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 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处理和编辑能力, 对于空间数据的存取效率高的特点, 方便用户开展管理土作。

5 系统逻辑结构

基于新一代GIS的城乡一体数据中心是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中心建设包括:运行平台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相关的维护工具软件开发建设、上下级交换体系的建设。数据中心管理工具能够跨区域的建设和整合多级关键数据库, 整合已有多源多比例尺基础数据库, 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城乡合一的数据组织管理和不同专业应用数据的统一组织, 是实现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基础。系统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型基于国土电子政务系统乃至构架“数字城市”, 在此体系下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的开发整理、土地市场、矿产资源、定级与估价等业务数据的结合与管理, 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充性。

结束语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同时,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目标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 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和GIS (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 按照统一的标准, 建立具有信息管理、数据综合分析、数据分类查询、综合的统一分析及信息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分布式国家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管理体系覆盖国家、省、市一级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部门, 数据中心管理工具肩负着国土资源数据加载、存储、更新、交换及共享土作, 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信才.地理信急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刘耀林.土地信急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国土数据处理系统 篇4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原清远市国土资源土地登记数据库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土地登记数据整理入库的实施方案,并总结了在整理入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关键词:国土资源,地籍,数据库,地籍档案

一、引言

为了提高清远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的程度,贯彻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精神,清远市国土资源局着手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清远市国土资源局数据整理入库”项目作为该系统的基础数据平台,是清远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国土资源局在地籍产权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重要条件。

清远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积极做好清远市国土资源土地登记数据整理入库工作,为清远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正确有效的数据支撑是亟待开展的工作。

二、原土地登记数据库的分析

清远市国土资源土地管理站现使用的发证系统于1999年建设完成,系统的主要功能记录和打印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宗地图、土地归户卡,以及综合业务数据查询等。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不包含他项权数据和查解封数据。抵押信息和查解封数据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管

理、维护。

据调查分析,原系统的数据库存在以下问题:

 存在部分测试数据、未通过登记审批的无效数据或者因人员疏忽导致部分错误数据;  宗地号编码混乱;

 部分应当注销的使用权数据仅仅在纸质土地登记卡上注销,而未在系统中转换成历史数据;

 因为硬件故障未及时做好数据库备份,导致数据库中部分年份的使用权数据不完整;

 该系统的宗地图模块没有宗地图形管理功能,仅仅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坐标或者相对位置绘制出本宗地草图。而且数据库中的坐标数据存在着坐标参照系不统一、没有坐标参照系的问题,另外测图人员为书写方便将坐标值高位数省略等问题。 原系统的数据库结构相对简单。

旧系统的数据库主要包含地籍调查现状、历史表(djdcb、djdcb1)、界址点坐标现状、历史表(zb1、zb11)。djdcb以使用权信息为单位进行记录,其中包含了宗地信息。对于共用宗或者仅使用权信息发生变化的独立宗而言,djdcb中的宗地信息存在一定的冗余。而且这种结构也不容易反映宗地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新建设的电子政务平台中地政系统中,则将宗地信息、宗地界址点信息、使用权信息、他项权信息、查解封信息等分开储存,并通过业务的驱动,将部分使用权信息、他项权信息、查封信息等更新到宗地使用权gis图层

数据中。这种规范化的范式结构设计,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方便了“由地查图”和“由图查地”。同时,也可以反映宗地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便于宗地使用权的历史回溯。

三、土地登记数据整理入库方案

1、目标

考虑到一些历史原因,本次主要整理出最新的土地登记现状数据,将它作为清远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土地登记子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此,须按照电子政务系统的土地登记数据结构找出各个字段的对应关系,然后按照图2中的数据结构整理出最新的、完整的土地登记数据库,包括宗地信息表、宗地界址点表、使用权信息子表、所有权信息子表、他项权信息子表、查、解封信息表、宗地使用权(所有权)图形。

2、整理的主要内容

针对分析旧数据库时发现的问题,在这次数据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根据登记卡剔除原系统中的历史数据;

根据纸质档案修正系统中错误的mis数据,并确定每宗地坐标数据的坐标系;

根据纸质档案补录系统中遗漏的数据;

3、整理的标准

数据库平台:oracle10.0.1;arcgis sde 9.3;

数据整理平台:arcgis 9.3 desktop;南方cass7.1;原土地登

记发证系统;清远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

4、图形数据空间参照标准 坐标系:西安1980(高斯-克里格)分带:3度分带

中央经线:113°05′

控制网数据:2000年建立的、覆盖市区范围的北京54控制网数据,2005年建立的、覆盖市区范围的西安80控制网数据。

数据库表结构:《清远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结构标准》

5、具体流程

收集数据,分析新旧数据库各字段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发证机构收集旧的土地登记发证系统和最新的土地登记发证数据库包括他项权数据库、他项权和查解封数据表格,并记录数据库收集时间。根据旧库中字段的含义分析出新旧数据库各字段之间的对应关系。

剔除历史数据或记录系统遗漏的现状数据

按道路分区为单位,借阅土地登记卡,根据登记卡上的“变更记事栏”剔除旧系统现状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或记录下系统遗漏的现状数据。

以道路分区为单位,查询出各个区现状数据对应的纸质地籍档案。

6、修正和补录土地登记发证数据库

根据纸质地籍档案,分区校验旧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项,并修正其中的错误。

校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字段:

在整理时要提取出每宗地的原始宗地号,同时注意区分清楚独立宗和共用宗;

注明可以确定的界址点坐标系类型,并补充省略的坐标值高位数;

根据发证机关的批准日期,填写发证日期; 填写纸质档案案卷号等等。

同时,根据纸质地籍档案,将系统遗漏掉的现状数据补录入到旧系统之中。

7、坐标转换,生成宗地图形,并进行拓扑检查

使用南方cass展绘出zb1表中的宗地界址点,根据坐标点的点号和所属宗地宗地号,连接成宗地图。查询出北京54坐标系的宗地图,利用北京54控制网和西安80控制网,以道路区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控制点,计算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转换完以后进行权属界线接边检查和权属面积检查等。并使用arc toolbox将统一坐标系以后的宗地图形转换为geodatabase格式,然后进行拓扑检查,进一步确保宗地图形之间没有重叠。

8、审核发证的mis数据和界址点坐标数据

在数据检验和坐标转换以后,将数据提交发证机构进行审核。经审核通过以后,继续校验其他分区数据。

重复2-6的步骤,直至市辖区所有数据整理完毕。

整理完毕后,根据新旧数据库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宗地登记的业务(mis)数据库,并将宗地图形数据与宗地使用权gis图层属性数据进行关联,建立宗地gis图层。

9、数据测试

将整理后的数据导入电子政务系统以后进行测试。测试通过验收以后,提交土地管理站使用。

10、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宗地编号规则不科学,导致宗地号编码混乱,而且有少量宗地号重复的现象。

其中新立宗地的地号编码规则为“街镇代码+道路区+街坊号+流水号”,仅使用权发生变化的独立宗是在原始地号后面加上“*n”(n为自然数,表示变更次数),共用宗是在原始宗地号后面加上“—r”(r或为英文字母或为房屋号)。这种编码方式由用户人工操作,增加了用户对地号的维护工作量,导致在编码过程中出现不少错误,例如: a*-

23、b**4。另外,还存在因粗心大意导致独立宗与共用宗地号重复的情况,例如某独立宗地号为a,而另外一处的共用宗地号为a-201、a-202等。

由于新数据库中,宗地若未发生变化,宗地号也不变,因此,要从旧数据库中提取中每宗地的原始地号作为该宗地的新地号。对于宗地号重复的情况,要注意修改重复地号,并存储旧地号方便以后查询。

11、坐标转换时,控制点的选取

以道路分区为单位,在南方cass中,打开宗地图和北京54控制网数据以后,可以看出同一道路区的宗地基本在同一控制格网中。因此,为了保证坐标转换的精度,根据宗地位置,选取离宗地最近的北京54控制点和相应的西安80控制点,计算坐标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

12、少量环形宗地的图形生成

国土数据处理系统 篇5

由于辽阳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 东部山区山丘、河谷众多, 强降水极易使小流域突发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这势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因此,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加强局地山洪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治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了辽阳地区气象部门和国土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目前, 国土规划设计院可以根据山洪易发区气象自动站实况资料绘制出准确性高、可视化强的山洪地质灾害实况图, 怎样将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数据、预报预警资料实时传输至国土规划设计院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能够开发一款系统解决该问题, 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Java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可靠、先进的程序开发语言。Java具有很多优点——简单、安全、小巧、健全、面向对象、静态类型, 而且有强大的标准库支持, 文件的读取、保存操作, 快捷、方便的数据库接口, 图形操作界面的实现都有Java.Swing等使用方便的包, 它完全可以满足该系统的功能要求。结合一种快速开发的IDE, 比如Eclipse, 采用一种方便、快捷、简单、易用的数据库开发工具, 比如Access, 可以高效率地将软件开发出来。也就是说, 针对该系统的开发, Java语音是最适合的, 也是最具优势的语言开发环境。

2 主页面设计

软件的主页面是直接面对用户的, 要想设计出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主页面, 需要利用Java中的Swing插件。Swing是一个用于开发Java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开发工具包。针对Swing插件的特点, 将主页面分为菜单栏和日志显示两大部分。在程序菜单栏部分主要有文件、数据源配置、邮箱设置、事件点配置和帮助等5个方面的功能板块,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 在菜单下方设计了2个按钮, 单击“播放”或“停止”按钮即可实现服务启动等功能。

3 菜单栏的设计与实现

3.1 文件板块

文件板块中包括服务的启动和停止功能, 此部分比较简单, 调用基本的sart、stop、exit就可以实现。同时要注意的是, 菜单下快捷按钮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 但是需要处理按钮图片。

3.2 数据源配置板块

该板块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负责调用数据库中实况资料的配置。利用Java调用气象自动站实况数据时, 需要将其连接至资料存放的数据库中, 利用数据库调用命令编程。该功能的设计让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手动设置数据库参数, 并非直接写入后台运行程序中,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3.3 邮箱设置板块

因为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的网络不同, 所以, 调取的气象实况数据都是通过邮箱传输的。Java Mail是利用现有的邮件账户发送邮件的工具, Java邮件发送的过程为: (1) 构建1个继承自javax.mail.Authenticator的具体类, 并重写里面的get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 方法。此类是用作登录、校验的, 以确保发送者对该邮箱有发送的权利。 (2) 构建1个properties文件, 在该文件中存放SMTP服务器地址等参数。 (3) 通过构建的properties文件和javax.mail.Authenticator具体类创建1个javax.mail.Session。Session的创建就相当于邮箱登录, 这样剩下的自然就是新建邮件。 (4) 构建邮件内容一般是javax.mail.internet.Mime Message对象, 并指定发送人、收信人、主题、内容等。 (5) 使用javax.mail.Transport工具类发送邮件。

3.4 时间点配置板块

定时上传数据, 自行设置延时时间, 以分钟为单位, 例如设置10, 即代表每过整点10 min后便自动下载一次。同时, 在页面框下方添加计时器功能, 可以实时显示Windows本地时间, 方便用户实时查看。

3.5 帮助板块

该板块是用于编写作者和软件版本信息、用户操作使用说明文档的。

4 日志显示部分设计

Java Logging API封装在JDK1.6.0的java.util.Logging包中, 它的产生便于最终用户、系统管理员分析日志记录, 为软件的开发、调试和维护提供便利的手段。它可以捕获操作系统平台和执行程序的安全故障、配置错误、执行瓶颈和 (或) Bug等数据信息, 以纯文本、XML或程序员自定的某种方式将其格式化成日志记录, 然后将其传递给内存、系统输出流、控制台, 并缓存和输出文件、Sockets等多种系统资源。

5 结束语

自2012-06起, 该系统已经在辽阳市国土规划设计院运行, 并成功绘制出了汛期地质灾害易发区实况图例, 为本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阎宏.JAVA与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国土数据处理系统 篇6

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理解会对“国土云”这个名词产生不同的定义。从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从事信息研究和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国土云”理解是不一致的,试图定义本身是一种研究态度和求索精神的体现。

一般信息技术人员强调新技术运用,普遍认为“国土云”是互联网时代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我理解的“国土云”应当是运用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依托网络(互联网、局域网),重新整合集聚并以市场方式配置全系统信息技术资源,建设高效、协同、流畅和安全的国土资源管理智慧化新生态的目标、过程与方式。

二、“国土云”建设的帕累托最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

经济学上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2.1虚拟化与云计算助推技术实现

“云计算”并不是一项新的信息化技术,而是一种新模式——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可扩展的并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首先云计算模式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方式提供硬件、网络设备的虚拟服务。即用户无需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只需通过网络向平台租赁相应资源即可搭建应用软件的硬件平台。其次云计算模式以“平台即服务(Paas)”的方式提供应用服务接口,即用户无需购买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应用软件运行环境,只需通过网络向平台租赁即可。最后云计算模式以“软件即服务(Saas)”的方式提供应用软件,即用户无需自己购买软件,只需通过网络向平台租用所需的软件。

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化、服务化进程,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处理能力、资源虚拟化、负载均衡性、易用性、动态可扩展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资源复杂度、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目前虚拟化与云计算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为“国土云”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与条件。同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拥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条件,信息化建设更有非常好的基础。构建“国土云”,让信息技术、设备资源通过技术市场进行合理配置,是完全有条件的。

2.2合理配置信息技术资源体现效率与安全(以局域网为例)

2.2.1消除信息孤岛

长期以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建设标准不一致,数据接口、软件开发模式、开发平台选型等信息互相屏蔽,互相分割的现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业务系统独立运行,数据难以相互共享,导致工作重复,影响工作效率。“国土云”应在统一建设和强化设计上消除信息孤岛这一长期积累的技术弊端。

2.3“国土云”面向云服务技术市场

构建“国土云”,除了要实现系统和行业内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外,必然要通过技术市场与社会信息技术服务商达成云服务协议,这是实现云计算商业应用的主要步骤。

三、结语

“国土云”是一种理念,是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利用方式节约集约的集中体现;“国土云”是一种境界,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如何达到这种高级发展阶段和境界,路并不遥远;“国土云”是一种效应,“云”的杠杆拨动“端”的空间;“国土云”是一种理想,在信息化技术构筑的国土资源科技生态圈里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在风起“云”涌之际,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充满挑战,同时也蕴育着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广西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篇7

1 国土资源数据的特点

国土资源是通过调查、规划、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而产生的,反映了矿产、环境等多方面的动态变化。同时国土资源数据也得到了持续的更新,促进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有效实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通过多种方法得到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国土资源数据,同时与自身需要相结合,展开对这些数据的管理。

1.1 数据的分散性

因为管理体制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加上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国土资源数据被分散在不同的业务职能部门中,甚至一些数据已经成为部门的私有财产,这些被垄断的数据尚未被正式使用,数据信息共享的程度也比较低,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全局上的掌控。

1.2 数据标准化程度低

虽然国土资源部门很早就已经针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建设发布了众多规范与标准,但是这些规范与标准本身尚不完善,不同地区对这些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同,对标准的理解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总之,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的标准程度还不高。

1.3 数据规模庞大

经过多年的调查与管理,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非常庞大的国土资源数据库,同时随着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展开,我国国土资源数据在积累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加速的态势。

2 国土资源数据分类情况分析

我国国土资源数据存在很多种类型,在这些分散的数据中,必须要对不同种类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要想真正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就应该建立不同类型的国土资源数据库,并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合理的国土资源数据分类体系。这对国土资源数据中的共享部分进行集中管理,也可以独立建库,使数据的冗余得到降低,对共享数据的一致性进行保证。

2.1 资料数据

这类数据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众多原始资料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原有的组织和形态出现。在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纳入资料数据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长期以来积累的环境、矿产等资料数据进行保护,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从整体上对分散在不同部门中的数据进行掌控。这些资料数据主要包括基础测绘部门中得到的原始地理数据等,这些数据既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形式的。

2.2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质数据等多种数据,这些数据类型对国土资源空间的基础框架进行了定义。在这些类型的数据中,相对重要的是各空间比例尺基础数据。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原始地理数据促进国土资源业务管理数据共享的形成。

2.3 元数据

元数据是数据的实体信息,主要包括元素类型和编码、实体之间关系等,元数据是一种与数据存储管理相关的信息,同时也是与数据应用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使用限制、方法以及历史记录等。与描述数据对象相结合,可以将元数据分为技术数据元数据、管理数据元数据、业务数据元数据等。

3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组织现状

国土资源数据库存储组织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开放性需求,与GIS行业标准相符合,空间数据组织为主流GIS平台提供有效支持 ;其次,数据量需求,对含量数据的存储进行支持,进而使数据量实体的可管理性得到有效提高,最终对大数据量数据的存储效率进行保证 ;第三,应用透明支持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事务业务要求相结合,对各数据库土层和业务处理过程空间数据的套合进行灵活的选择,可以同时支撑各种应用 ;第四,管理需求,对各类应用的业务连续性要求进行满足,可以同时支持多种空间比例尺和多个投影带的空间数据应用。

3.1 资料数据组织及技术方法

目的在于保护本单位全部国土资源的原始资料,并对本单位的国土资源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规划与设计,建立起以此为基础的分类目录体系和数据管理资料库,促进未来资料管理工作朝着有序、全面的方向发展。

3.2 基础数据等数据的组织与技术方法

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为国土资源监管而服务,同时针对基础数据等数据资料建立起存在有机关联的基础数据库等各种数据库。国土资源数据的采集是按照主题分层和空间分幅等原则进行的,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应对数据产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通过一种与业务部门需求相符合的方式促进这些数据库建设的实现。

3.3 元数据组织及技术方法

元数据中记录的是国土资源数据等相关信息,在资料数据和技术数据等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元数据进行发现与收集。根据元数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核心元数据和详细元数据2级。从元数据的内涵与目的来看,可以通过XML语言对元数据按照层状结构进行组织,还可以对XML的自描述等特性进行充分利用,为元数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国土资源信息化中,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复杂性直接导致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应该站在国土资源数据全局的高度上对国土资源数据的现状以及实际应用进行梳理与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促进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摘要:本文将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的特点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对国土资源信息化以及数据资源进行保护,并对国土资源数据的分类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各种数据在管理工作中使用的技术与组织方法。因为国土资源的环境异常复杂,本文中提到的观点可能存在遗漏,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分析 篇8

1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模型分析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模型建设, 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组织模型和管理模型两部分。分析如下:

1.1 组织模型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组织模型, 具有多级循环的特性, 遵循数据业务的指导, 实现纵向式的管理, 有目的的提供组织服务。组织模型按照分布式的方式应用到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内, 完成各项数据业务的具体组织。组织模型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中, 起到决策的作用, 在根本上完善数据中心的组织建设, 而且组织模型能够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性, 以免影响国土资源数据的应用。

1.2 管理模型

管理模型的应用对象是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内的各项数据, 因为国土资源数据的类型较多, 所以积极构建管理模型, 深入应用到资源数据管理中, 促使各项资源数据都能具备准确的管理方法, 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存储到指定的位置, 实现高水平的数据管理, 合理表达出国土资源的数据信息。

2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技术框架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技术框架, 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支撑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运行, 提供准确的技术服务。

2.1 基础层

基础层是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中最主要的一层, 维持数据中心的运行, 提供管理、技术性的标准以及可用的资源信息。基础层主要是指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安全保障模块, 如:网络、存储、服务器、系统软件、制度、标准和规程。

2.2 数据层

数据层可以按照国土资源数据的属性进行分配, 明确各项数据在中心内的去向, 主要是处理基础性的数据信息。数据层的核心是元数据, 其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成果数据, 如:管理数据、业务数据等;第二类是资料数据, 如:基础数据、基础资料数据等, 维持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协同性, 提高数据中心的业务能力。

2.3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层是根据国家技术标准, 对数据中心内的国土资源进行分析, 执行合理的档案分类和入库。数据管理的内容有:数据汇交管理、数据整合管理、数据维护、数据交换和数据应用接口。数据管理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接了数据层和交换层。

2.4 交换层

交换层是指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内的交换任务, 如:主题交换, 调度交换等, 提供交换监视的作用, 落实国土资源中的交换服务, 符合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多元化的建设方式, 进而完善交换层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应用。

2.5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注重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应用和服务, 拓宽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功能, 既要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 又要具备业务管理、审批管理、数据发布、数据产品服务及决策支持的功能。

3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业务建设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是业务部分, 根据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中的模型和技术框架, 分析业务建设的内容。

3.1 数据存储业务建设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存储了所有的国土信息, 相当于是电子政务平台, 连接了档案管理服务器、地籍数据库、域控制器、财务文件服务器等。数据存储业务建设时, 首先分析存储业务的规划理论, 按照理论信息规划出国土资源数据存储业务的体系, 确保存储业务的逻辑性, 最主要的是规范国土数据资源的存储布局;然后设计周期管理的方式, 根据数据存储的动态变化, 提供恰当的存储管理方式, 规范要求国土资源的数据存储, 制定统一的存储方式, 满足国土资源数据存储业务建设的基本要求;最后规划数据存储的机制, 用于约束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应用, 稳定数据存储的基础, 维持数据存储的秩序。

3.2 资料接收业务建设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中的资料接收业务, 负责接收、组织相关的资料, 促使数据资料能够准确的归类到数据中心内, 按照资源数据的目录划分资料。国土资料数据中心获取资料的路径不同, 都需要接收业务模块进行汇集并分类。资料接收模块在建设的过程中, 要注重资源的分类, 针对数据资料的类型, 设计编目、入库, 通过资料接收业务模块的建设, 综合监督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内的资料信息, 维护资料的科学性。

3.3 数据加工业务建设

数据加工业务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统一技术、体系等内容, 落实相关规范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数据加工业务中, 需对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接收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分配, 严格检查国土资源信息的真实性, 实行编码、检测等处理, 遵循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原则及要求, 裁剪信息数据, 经过数据加工后提高国土资源数据的优质性。

3.4 数据服务业务建设

数据服务业务促使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在线服务, 方便国土资源的数据类服务, 还能起到控制与归类的作用, 满足国土资源数据的社会化服务。数据服务业务建设中需实现可靠的在线处理, 拓宽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业务服务的类别。

4 结束语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业务的独立性与应用的效率, 加强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力度, 保障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包含的信息比较多, 在建设中还要注意技术框架的科学性, 同时注重业务建设的协调性, 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强化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基础, 体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简曼, 李剑.浅谈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J].光盘技术, 2009, 06:8-9.

[2]史辉.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 2009, 11:46-49.

国土数据处理系统 篇9

1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概念

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的建设是指通过对国土资源各类数据进行整合,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更调查、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以及基本地理等多种信息资源, 形成核心数据库, 实现国土资源对矿产、土地等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全面检测, 准确的对国土资源利用时各个阶段信息进行掌控, 实时的检测灾害的发生, 努力的做到对国土资源全面检测的目的, “一张图”的建设主要把核心数据库作为依据, 结合国土资源的审批、计划、开发、供应、执法等业务, 实现国土资源事业的全面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监督平台的合成化。

1.1 制定标准数据和建库规范

对“一张图”的核心数据进行分析, 探究数据分类、内容、来源、用途及同类型与不同类型数据研究, 建立多要素、多尺度、多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为数据管理和系统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数据关联模型, 将遥感影像、土地矿业及覆盖地理图像等核心数据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实现在几何、实体和属性层次上统一管理, 进而形成标准的核心数据库。

1.2 整合和建设核心数据库

根据制定统一的标准、数据更新、管理和汇交的机制, 采用一致的数据库和GIS平台, 将不同类别和专业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理组合, 利用必要的工具和手段, 把处理好的数据按照统一建库标准和逻辑集中原则, 形成全市国土成为“一张图”的核心数据库, 向国土资源提供帮助与支持。

2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中存在的问题

“一张图”数据库的建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那么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国土资源数据库的种类比较繁多, 数据库的管理不能有效的统一, 比较分散, 各种数据都是由各自的部门进行相关的管理, 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系统, 标准程度不够, 数据堆积过多, 不便于数据的共享, 并且数据的维护成本比价高;第二, 各种国土资源业务都比较独立, 很难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 很容易以出现孤岛现象;第三, 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不能合理的整合, 不能实现数据的关联,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各个部门的系统基本上只能实现基础业务的办理, 不能实现数据库之间的共享, 很容易造成业务重复办理现象;第四, 各类数据的比例和格式不能得到有效统一, 很难实现数据的分析, 不便于数据的综合使用;第五, 由于各类数据都是进行独立建设的, 使得地质和土地资源数据库建立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不利于数据的关联分析和跨专题分析等, 也使得不同数据之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以至于不能为业务的办理提供有效的保证。

3 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建设的措施

“一张图”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全面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土地规划数据、基本地理数据、土地登记数据、矿产资源数据等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存储。如何有效的开展“一张图”的建设, 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

3.1 创建新的管理模式

没有高度统一的数据管理模式, 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更新, 使得数据结果之间的相互整理和应用出现很大的困难, 采用创新的数据中心的管理模式, 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从而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和共享, 成为了数据业务之间的枢纽, 打破原来的固有模式, 实现了数据的有机统一。

3.2 统一数据标准

建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基础其实就是数据, 实现数据的精度统一、标准统一、成果统一、坐标统一, 是实现数据有机统一的前提, 相关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以及数据标准, 利用政策的条件, 从产生数据的来源控制数据质量,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3 建立有效的评估体制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土地资源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 建立合理的机制作为进行绩效考核的重点, 尽量把工作合理的落实, 切实做到有计划的相关工作。充分的把“一张图”的数据管理策略融合到日常的工作中, 从部门领导抓起, 让领导带动大家共同建设, 努力做到把不一定用到变为必须用, 从以前的被动变为主动, 严格的把“一张图”使用与建设的情况作为国土资源进行年度考核的一项重点项目。

4 结语

总而言之,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到国土资源管理当中, 构建全面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 努力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社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以后发展的趋势, 有利于促进国土资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琰, 李金华, 朱文英等.市级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的探讨——以昆明市为例[J].地矿测绘, 2013, 29 (4) .

[2]龚尚升.浅析国土资源测绘成果与数据库建设[J].低碳世界, 2014 (15) .

[3]马世洲, 张锋, 张蔚等.“金土工程”数据库建设之地政管理“一张图”技术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 2014 (2) .

上一篇:卧虎山水库下一篇:隐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