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实验

2024-05-04

新品种实验(精选九篇)

新品种实验 篇1

1 材料与实验地概况

1.1 参试品种

本次实验示范中, 共从怒江州种子管理站引进10个杂交玉米品种, 主要是红单9号、红单5号、富华3号、园玉093、雅玉69、临玉10号、纪元8号、云瑞666、得单5号、广玉99号, 本次实验以云瑞11号作为对照。

1.2 试验地点

本次实验用地选择的是怒江州泸水县老窝镇中元村村委会自然村, 该村地势比较平坦, 土壤通透性和土壤肥力都属于怒江州典型, 具有一定代表性, 小区间管理不存在差异性, 同时由专人就实验情况进行定期实时观察记载。

2 田间管理

2.1 适时播种

播种时机的选择是严格按照怒江州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做出的, 与怒江州周边农作物种植时间大致相同。在具体进行播种时, 基础肥一律按照40kg/667m2复合肥的标准进行, 栽后, 及时通过药剂喷洒进行芽前除草处理, 并通过药物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病虫鼠害进行防治, 确保玉米幼苗健康成长。在种植时, 按照4行1个品种的标准种植, 相邻行之间距离为80cm, 并采用打塘播种的方式进行, 每塘播种3~4粒左右, 采用双株留苗的方式, 基本保持3500~37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

2.2 苗期、果穗期田间管理

大概播种10d左右后, 幼苗基本长齐, 通常等到幼苗开出2片叶左右就要及时进行观察以查苗补缺, 一旦发现缺苗断垄现象, 应及时采取催芽补种的措施, 也可以在预备苗中进行带土移栽, 确保所有的塘都有苗, 增加实验可比性。同时还要注意适时间苗定苗, 一般都是遵循3叶期间苗, 4~5叶期定苗的规则。在间苗定苗时不影响密度要求的前提下, 去除杂苗、弱苗以及病苗, 尤其应注意在拔节期开始, 到喇叭口期前为止做好玉米螟虫的防治工作。要及时进行追肥处理, 一般在5~6叶期时就开始进行追肥处理, 只需施用15kg/667m2尿素即可, 当幼苗处于11~12叶期时, 就要进行穗肥追施了, 基本保持施用30kg/667m2尿素当密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实施情况简介

本次实验过程从2015年4月9日开始, 直到该年9月10日时为止, 根据怒江州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往常惯例, 5月和6月份属于旱季, 降雨量比较少, 尤其是2015年, 比往年同期水平还要低, 因此, 在试验期种植的各个玉米新品种其苗期和拔节期长势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在果穗期中参试品种还因为遇到强力风灾出现大面积的倒伏现象, 严重影响到了其产量, 对最终结果判断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不利因素的存在, 也对参试品种的抗逆性能力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为筛选提供了便利。

3.2 试验结果

3.2.1 植株性状

在10种参试杂交玉米新品种中, 生育期大都介于127~149d之间, 其中雅玉69生育期最长, 临玉10号和红单5号生育期最短, 云瑞11号作为对照其生育期长达142d。植株最高的为雅玉69, 达到305cm左右, 红单5号最低, 达至186.4cm, 作为对照云瑞11株高250.2cm。同时, 雅玉69的穗位最高, 高到141.2cm, 同样红单5号最低, 为58.2cm, 对照为101cm左右, 基本上除了雅玉69以及云瑞666这2个品种外, 其他品种均达不到对照组水平。再看单株生产力, 雅玉69最高能够达到0.154kg, 云瑞11号生产力水平为单株0.142kg, 通过观察和测量, 只有雅玉69和得单5号单株生产力比对照组高。

3.2.2 穗部经济性状

通过对10种参试品种的穗长进行比较, 大都处于13.07~16.96cm的区间内, 作为对照的云瑞11号其穗长16.79cm, 雅玉69的穗长最长, 达到16.96cm, 临玉10号最短, 只有13.07cm, 10个玉米品种中, 只有雅玉69超过对照组;穗粗大都介于4.32~5.51cm的水平, 对照组达到5.51cm的最大值, 其余品种均未达到此水平, 雅玉69穗粗只有4.32cm;雅玉69秃尖性状表现最为突出, 长达2.25cm, 临玉10号秃尖最不明显, 仅为0.59cm, 对照水平为1.37cm;再看穗行数, 大都在12~16行之间, 云瑞11号只有16行, 红单9号和云瑞11号一样, 其余品种均达不到该标准。

2.3抗逆性

结合观察和记载结果显示, 所有的参试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 倒伏率大约介于4.0%~62.0%之间, 其中临玉10号、广玉99号和得单5号倒伏情况最为严重, 广玉99以及雅玉69也出现了31.0%~40.0%的倒伏率, 其他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倒伏率都比较低;在所有参试品种中, 只有纪元8号和园玉093出现小斑病症状, 同时临玉10号、广玉99的果穗出现严重霉烂, 其余品种霉烂症状较轻。有的新品种还出现了果穗发芽问题, 属临玉10号问题最为突出, 其余品种多多少少都存在一点果穗发芽现象, 10个品种中只有富华3号、红单9号以及雅玉693个品种没有出现果穗发芽现象。

3.2.4 产量

根据各参试品种的表现, 得知产量大都在335.3~644kg/667m2的范围内, 作为对照组的云瑞11号产量达到了523.5kg/667m2, 广玉99、雅玉69、云瑞666等品种产量水平都比对照组要高, 其余品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减产趋势, 只有红单9号最接近对照组水平, 减产率基本处于7.64%~34.7%之间。

4 实验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数据, 基本可以得出下面结论:在所有杂交玉米新品种中, 只有3个品种适合在怒江州的气候条件进行试验示范种植, 这3个品种分别是得单5号、雅玉69以及红单9号, 对于红单9号而言, 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 包叶既长又紧, 抗病防霉烂能力较强, 因此适合在福贡以及贡山等区域内试验示范, 而对于云瑞666来说, 还需要下一步实验进一步验证, 余下的参试品种, 特别是广玉99以及临玉10号, 综合性状差异性过于明显, 不适合进行下一步实验。

摘要:为加快怒江州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 促进玉米种植增产增收, 怒江州种子站经过几年的科学引进和合理的布局, 从众多玉米新品种中筛选出能够适合在怒江州环境中生存的优良品种。结合实验示范结果, 从10余个品种中只有3个品种能够用作示范种植, 分别是得单5号、雅玉69以及红单9号, 同时云瑞666和纪元8号只能用作实验。通过该实验, 旨在为怒江州玉米品种评定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种植安全。

关键词: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实验示范

参考文献

[1]杨春旺.怒江州2013年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实验示范[J].农业科学, 2014 (6) :7-8.

[2]乔小锋.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 2012 (3) :111-113.

新品研发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2

1、本实验室是对产品进行试验、验证的重要场所,应保持干净、卫生、整洁,严禁在室内进行与实验工作无关的事情。工作前后,需检查水电安全。

2、严禁与实验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如有特殊需要,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陪同。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要穿着工作服,并保证衣着整洁。

3、不要在实验室大声喧哗、打闹、吃零食、喝水等。

4、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物品要摆放整齐、布局合理。仪器、试剂、原辅料等物品要分类、分柜存放,标识应清晰、明确、易于区分,使用后应及时放回原处,标识冲外。

5、实验中使用的原辅料、试剂存放场所应防高温、防日晒、通风良好。剧毒试剂严禁带入本室使用。

6、实验过程中应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应根据试验需要节约使用原辅料、试剂、水、电等,爱护试验用具和仪器设备。因个人主观原因造成的原辅料、试剂损失、设备损毁必须原价赔偿。

7、当天实验结束后必须按照要求对所有使用的原辅料、试剂进行清理,并将所有使用的设备、工器具洗刷干净,放回原处。

8、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工艺、标准、配方、记录等文件必须妥善保管,并做好保密措施。

9、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次品、废品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全部进行销毁处理(以人无法正常食用、使用为标准),不得进入其它不可控的领域。

新品种实验 篇3

摘 要:论述了“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原则,并指出这种实验室建设原则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实验只是验证性实验的束缚,把一次实验课分成许多实验小组并同时完成多个不同的实验项目,上实验教学课的学生规模不小于理论教学课的规模。论文并就进一步转变实验教学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人数,实验教学实现“大班上课,小组指导”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指导一个小组,实行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实验室建设 实验设备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3002903

一、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在最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期间有两个重要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深远影响:第一是改变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过多、专业面过窄的弊病,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口径。经过努力,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工科专业从1982年664种调整减少为1999年70种;第二是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经过连续3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2002年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从1998年108万人扩大到2008年的600万人,增加了5.6倍。[1]

我国高等教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高等学校建设及其各项工作发展,特别是对普通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多年来,各高等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和改革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广东工业大学认真总结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根据学科调整、合并和扩大招生规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及时提出了“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教学实验室建设原则,[2-3]并且将这个原则贯彻到广州大学城新校区教学实验室建设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结合作者在电子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认识,论述了“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原则,提出了此类实验室建设原则的目标是实验教学课的学生规模不小于理论教学课的学生规模。围绕如何实现“实验教学课的规模不小于理论教学课的规模”这个目标,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进一步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包括人才观和教育观;第二,增加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人数,实验教学实现“大班上课,小组指导”目标,同时采取有偿服务方式吸收和安排优秀研究生参加实验教学活动,承担课堂指导本科学生实验,课后批改实验报告等教学工作;第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指导一个小组,实行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保证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 “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教学实验室建设原则

“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多台套、少品种、低效率”而言的。教学实验室建设的传统做法是:实验室的规模(包括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装置台套数)以满足一个自然班或者相同专业的几个自然班(简称“大班”)的学生一次性完成同一个实验的要求为目标。这个目标要求是一种刚性要求,满足这种刚性要求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第一,一个大班的学生人数不能变化或者基本不变;第二,大批购置同一种实验装置。这种建设方式,使得有的实验装置可能一年只使用一次,从而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显然传统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符合高等教育理念的“效率”要求。[4]

“少台套”就是要打破传统实验室建设刚性要求的束缚。少台套的方法是把一个大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简称“小组”,小组人数通常少于自然班人数),在同一次实验课中分别完成若干个不同的实验;经过若干次实验课以后这个大班的学生就同时完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的学生人数(规模),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和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关于一个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适合指导的学生人数来确定。一个小组(或者多个小组)的学生在一次实验课内完成相同的实验项目,因而以小组的人数直接确定最少实验装置台套数。显而易见,小组的人数不受招生规模直接影响,而是由实验教学内容和取得最佳实验教学效果要求来决定。小组规模长期相对固定。

三、 “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

在传统教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有时也会受实验室建设条件(包括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的经费)的限制,或者出于节约实验室建设经费的目的,也有少购置实验装置或只购置一套专业实验装置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和“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是完全不同的,其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的。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目的必然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实验教学安排上,前者只能由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学生协商,在课外时间采用“串联”方式另外安排,且一次实验课只能安排一个大班的部分学生(有时是几个学生)做实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就经常会让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参加实验的学生感到厌烦,甚至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其他教学活动安排,也给实验室排课和实验安排带来困难;后者则主动采用“并联”方式,一次实验课可以安排一个大班学生(甚至超过一个大班学生)做实验。在具体的运作上,不同小组学生做不同实验,也可以几个小组的学生做相同实验,虽然一个实验项目要安排几次实验课才能完成,但几次实验课以后,这一个大班学生已同时完成了几个实验项目。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计划实验课时间内完成实验教学,就像理论课上课时间内完成理论教学一样,对其他教学活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应是学生上实验教学课的规模不小于理论教学课的规模,即一次参加实验课的学生多于(至少等于)一个理论课堂的学生。

毫无疑问,“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对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理论课上课教师、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学生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更要求教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 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学校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投入逐步增加,实验教学的地位也逐步提升。许多高等学校对实验教学进行了“课程化”改革,即实验课独立设课。实验教学课程化和落实“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有密切关系,实验教学课程化是实践“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的前提,“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必须通过实验教学课程化来实现。但是,由于受传统实验课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仍然只习惯于“验证性实验”,习惯于实验验证理论正确性的功能,习惯于实验课紧随在理论课之后的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课程化带来的新情况准备不足,没有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和必要的辅助措施,使课程化实验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出现怀疑、甚至否定实验教学课程化的倾向。

(一)进一步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实验教学观念是人才观和教育观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传统人才观认为,人才就是知识丰富、学问高深的学者,把理论知识多少、深浅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与传统人才观对应的教育模式为知识灌输教育模式,教学实验也必然成为“验证性实验”;新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德才兼备,有学问、会做事、会做人的全面发展人,在工作实践中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与新的人才观对应的是创造型的教育模式,通过理论和实践互动、教师和学生互动等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发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个性化人才。而“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是和新的人才观及其教育模式相一致的。“验证性实验”只强调了实践验证理论的功能,或者说只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实践对理论的发现功能,忽视了实践认知对科学研究和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模式和原则必须在观念和认识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才能进一步推动新的实验教学。

(二)增加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人数,实现“大班上课,小组指导”目标

“大班上课”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一个大班的学生按照课表安排同时进实验室做实验;另一层意思是这个大班的学生可能会按照需要,在实验课的某一时间段(通常是很短时间)集中在一起听取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教学的一般要求、共性知识和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等。“小组指导”是指一个大班分成若干小组,一个教师指导一个小组。实验课要实现“大班上课,小组指导”的目标,必须增加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人数,方法上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经验,采取有酬吸收和安排优秀研究生参加实验教学活动,承担课堂指导本科学生实验,课后批改实验报告等教学工作。实验教学课前,先由实验教学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然后再研究生“上岗”指导大学生。

(三)实行启发式教学,保证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落实“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必定要求实验教学课程化,也会导致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不同步的现象。这种不同步现象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背道而驰的。也必须指出,实验教学课程化不仅与“验证性实验”传统相违背,而且也突破了验证理论教学中实验课必须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的框框。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如果准备不足,特别是当实验教学内容超前理论教学内容时,学生可能出现盲目实验的现象,这也正是导致怀疑、甚至否定实验教学课程化改革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实验教学指导,并且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指导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检查每个实验小组的预习报告,并就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预期实验结果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质询;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检查和答疑,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加强检查并且签名认可。这样就可以完全弥补实验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愿望,可以加强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运用观察法、演绎法和归纳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 结束语

贯彻“少台套”大学实验室建设原则,其核心就是根据实验小组学生人数确定最少实验装置的台套数,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因此,在不增加实验室建设经费条件下,可以增加实验装置的种类,为学生开设“多品种”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实验教学分小组安排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在一次实验课中安排多个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装置的使用效率成倍提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既突破了“验证性实验”必须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的框框,安排实验教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得到极大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运用观察法、演绎法和归纳法等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愿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少台套、多品种、高效率”实验室建设原则既是对传统实验室建设的变革和创新,必然会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4]卢晓中. 当代高等教育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00

[2]张湘伟. 实验教学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实验教学和课程教学放在同等重要地位[M]. 广东工业大学年鉴-2003,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3. 57-59

[3]陈舒怀,张湘伟,鲍 鸿. 工科院校课程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8): 18-21

Reflection on the Principle of “Less Test Boards and More Test Subjects with Higher Efficiency” in Constructing Teaching Laboratories

LI Hong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P.R.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less sets, more types and higher efficiency” for universities to build teaching laboratories and points out its characteristics. Guided by this principle, experiment teaching will no longer be limited to proof tests, many groups of students can perform experiments on several different subjects at the same time in a laboratory, and the laboratory will accommodate more students than a single clas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principle

well, the paper presents three proposals: (1)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to change notions about experiment teaching. (2)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supervise the students. (3) A teacher should instruct a group in heuristic method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est equipment;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新品种实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

参鉴蚕品种包括山东蚕业研究所的鲁09×鲁12、鲁41×鲁42,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Z83×Z84,对照品种为菁松×皓月。各品种为秋制春用种,正反交各2g。

1.2 实验内容

在相同的饲育条件下,对参鉴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虫质、茧质、丝质的对比鉴定。

1.3 试验方法

收蚁时各品种正反交各收蚁量1g分别饲养,4龄饷食一足天数蚕,每400头为一区,正反交各饲育3区。小蚕精心饲养、大蚕良桑饱食,上蔟注意通风换气,终熟后第七天采茧,茧质成绩调查结束后,将同品种正反交样茧合并后烘干,送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茧丝检验室进行丝质鉴定。

1.4 调查项目

在饲育过程中,仔细观察各品种收蚁情况,各龄发育、眠起情况,上蔟情况;调查各品种的5龄经过、全龄经过、死笼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

2 试验结果

2.1 鉴定成绩

根据鉴定要求,将试验蚕品种各项成绩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养蚕成绩、丝质成绩结果分别见表1、表2。

注:丝质成绩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

2.2 综合分析

从表1、表2各项成绩比较分析及饲育阶段等方面的材料,结合蚕期饲养观察、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方面,作以下分析,仅供参考。

2.2.1 鲁09×鲁12

该品种发育整齐,体质强健,眠起快而齐,上蔟齐而涌,营茧较快。壮蚕食桑快,食桑量较大,蚕体粗壮,普斑,区内蚕体大小略有开差,区间表现一致。营茧较快,茧形长筒状,区内个体间大小欠匀整,区间开差小,表现一致,茧色白,缩皱中等。其5龄和全龄经过与对照菁松×皓月相仿。虫蛹率97.12%,比对照低1.24个百分点,死笼率2.30%,比对照高1.19个百分点。全茧量、茧层率、万头蚕产茧量和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是2.18 g、26.17%、21.27 kg和5.57 kg,比对照分别高0.09 g、1.78个百分点、0.63 kg和0.53 kg。解舒率、一茧丝长、解舒丝长和干茧出丝率分别为80.2%、1345 m、1077.9 m和46.9%,分别比对照高6.8个百分点、79 m、149.4 m和0.9个百分点。茧丝纤度2.927 D,清洁98.5分,净度93.5分。

2.2.2 鲁41×鲁42

该品种体质强健,发育整齐,眠起快而齐,上蔟齐而涌。蚕食桑快,食桑量较大,壮蚕蚕体粗壮,为普斑,区内蚕体大小略有开差,区间表现一致。茧形长筒状,区内个体间大小欠匀整,区间开差小,表现一致,茧色白,缩皱中等。其5龄和全龄经过都比对照菁松×皓月长1天左右,虫蛹率96.47%,比对照低1.89个百分点。死笼率2.24%,比对照高1.13个百分点。全茧量、茧层率、万头蚕产茧量和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是2.23 g、26.29%、22.16 kg和5.83 kg,分别比对照分别高0.14 g、1.90个百分点、1.52 kg和0.79 kg。解舒率68.3%、解舒丝长879.0 m,分别比对照低5.1个百分点、49.5 m,茧丝长、干茧出丝率分别为1286 m、46.9%,分别比对照高对照20 m、0.9个百分点,茧丝纤度3.323 D、清洁99.5分、净度93.8分。

2.2.3 Z83×Z84

该品种体质强健,发育整齐,眠起快而齐,上蔟齐而涌。壮蚕食桑快,食桑量较大,行动活泼,蚕体粗壮,比对照粗大,普斑,区内蚕体大小略有开差,区间表现一致。茧形长筒状,区内个体间大小匀整,表现一致,茧色白,缩皱中等。其5龄和全龄经过与对照菁松×皓月相仿。虫蛹率96.44%,比对照低1.92个百分点。死笼率1.89%,比对照高0.78个百分点。全茧量、茧层率、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为2.29 g、24.87%、23.34 kg、5.80 kg,分别比对照高0.2 g、0.48个百分点、2.7 kg、0.76 kg。解舒率、茧丝长、解舒丝长、分别为86.0%、1315 m、1130.9 m,分别比对照高12.6个百分点、49 m、202.4 m。干茧出丝率44.9%,比对照低2个百分点。茧丝纤度3.218 D,清洁100分,净度98分。

3 小结与讨论

3.1 参鉴的3对蚕品种眠起齐、发育快、体质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成绩也表现出解舒好、清洁与净度优良的特点。品种之间茧丝质成绩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各品种对湖北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3.2 本次试验客观反映了各参鉴品种在湖北春季的饲养表现,仅为春季一次试验观察整理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还要与各育种单位、其他鉴定协作单位的试验结果相结合,对各参鉴品种的性状和特点做出公正、科学的分析。

新品种实验 篇5

1 试验材料、内容与方法

1.1 参鉴、对照蚕品种

参鉴品种:9801×9802 (正反交) , 由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提供;0501×0502 (正反交) , 由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提供;HK3 (正反交) ,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

对照品种:菁松×皓月 (正反交) , 由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1.2 试验内容

在相同的饲育环境下, 对参鉴的桑蚕品种及对照种进行了体质、茧质、丝质和四项综合经济性状的鉴定。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区

3对供试品种及对照种在同等条件下收蚁饲养, 四龄起蚕第二次喂蚕后, 数蚕分区。每一品种正、反交各设3个重复, 每一区为300头蚕。

1.3.2 饲育方式

全龄实行室内3回育, 1-3龄塑料蚕盒育, 塑料蚕盒内下铺上盖塑料布, 喂蚕前换气;4—5龄蚕匾育, 4龄只盖不铺;5龄加强通风换气, 上、下全不用塑料布。

1.3.3 环境条件

温度:1—3龄温度28~27℃, 干温差1.0~1.5℃;4—5龄温度25~24℃, 干温差2~3℃;光线小蚕期室内光线均匀, 在自然光线的前提下稍暗 (加门帘保温、保湿、调节光线) , 大蚕期室内自然光线。

1.3.4 食桑情况

给桑品种为选792, 每次给桑前根据各品种食桑情况, 看蚕给桑, 增加或减少给桑量。并逐日逐次做记载。

1.3.5 调查项目

逐日记载4龄至簇中病毙蚕及不结茧蚕和死笼数, 大批上簇7周天后进行种茧调查, 并计算出结茧率, 死笼率, 虫蛹率等相关试验数据。之后采用鲜茧二次烘干法, 在本所用加热烘干机进行烘干, 样茧正反交等粒送检, 由山西省泉鑫茧丝绸公司做丝质成绩鉴定。并根据茧质、丝质成绩计算四项综合成绩。

2 鉴定结果

2.1 鉴定成绩

对参鉴的3对蚕品种从体质、茧质和丝质方面进行了相关成绩的调查, 各项调查成绩汇总见表1-3。

2.2 综合概述

2.2.1 9801×9802蚕品种

该品种孵化良好、食桑旺盛, 壮蚕普斑、体质强健、全蚕期发育齐一,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

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种低0.033g、低0.016g、低0.44个百分点, 死笼率较对照种低4.05个百分点, 正交比反交的死笼率高1.4个百分点, 普茧质量分数较对照种高2.81个百分点。

上车率、干茧出丝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 分别较对照种高6.7个百分点、高3.38个百分点、长53m、高0.6个百分点、长48m。茧丝纤度、净度、清洁较对照种高0.11D、低0.7分、低1分。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0kg桑产茧量、50kg桑茧层量分别较对照种低1.95%、低3.77%、高6.65%、高4.63%。

茧丝质特点:上车率高、茧丝长, 解舒好。

2.2.2 0501×0502蚕品种

该品种孵化良好、发育齐一, 食桑旺盛, 区间内开差小, 壮蚕普斑, 熟蚕腹足有黄、白两种色泽, 茧分黄、白两种;黄茧内蛹为雌蛹, 白茧内蛹为雄蛹。茧长椭圆形, 茧型较大。

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种低0.092g、低0.033g、低0.6个百分点, 死笼率较对照种低4.46个百分点, 正交比反交的死笼率高0.35个百分点, 普茧质量分数较对照种高4.19个百分点。

上车率、干茧出丝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 分别较对照种高5.3个百分点、高1.87个百分点、短126m、高5.6个百分点、短36m。茧丝纤度、净度较对照种粗0.305D、低2分。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0kg桑产茧量、50kg桑茧层量分别较对照种低11.90%、低14.06%、低13.22%、低15.48%。

2.2.3 HK3蚕品种

该品种孵化良好、发育齐一, 壮蚕食桑旺盛, 普斑、体质强健,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

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种低0.01g、低0.01g、低0.66个百分点, 死笼率较对照种低3.53个百分点, 普茧质量分数较对照种高2.37个百分点。

上车率、干茧出丝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 分别较对照种高7.9个百分点、高8.03个百分点、长81m、高2.8个百分点、长97m。茧丝纤度、净度、清洁较对照种低0.113D、高1.5分、高1分。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0kg桑产茧量、50kg桑茧层量分别较对照种高4.06%、高1.20%、高9.03%、高6.05%。

茧丝质特点:上车率高、茧丝长, 解舒好、净度、清洁高、解舒光折低。

3 小结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3对参鉴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蚕体大, 体质强健, 上簇齐, 茧型较大, 茧层厚, 普茧率高, 上车率、干茧出丝率、茧丝长、解舒率均优于对照;四项综合经济性状表现各有所不同:万头蚕收茧量、50mg桑产茧量HK3成绩较对照种高, 其次是9801×9802品种50mg桑产茧量高于对照种, 万头蚕收茧量略低于对照种, 0501×0502品种的四项综合经济性状调查成绩低于对照种较多。

新品种实验 篇6

1 材料、内容和方法

1.1 参试品种

试验品种:ZHG×春54A、ZHG×秋54A, 由山东农业大学提供;0501×0502, 由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提供;123·B×ECA,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提供;鲁51×鲁52、鲁41×鲁42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对照品种:菁松×皓月, 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内容

在相同试验环境和饲养条件下, 各参试品种均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试验, 同时对养蚕过程中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 对其体质、茧质、丝质等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

1.3 试验方法

2013年5月11日开始采用简易法催青, 2013年5月22日收蚁。所有参试品种均在同一蚕室, 采用相同饲育要点和技术处理进行, 尽量减少试验误差。每对试验品种正反交各收蚁0.9g, 全龄3回育。1—3龄塑料薄膜覆盖育, 混合饲养;4—5龄常规普通育, 分区饲养。参试品种3龄眠蚕时数蚕分区, 每区420头, 3个重复。熟蚕时采用塑料折簇上簇, 上簇后第7天采茧并进行茧质调查。鲜茧采用二次烘干法, 烘干样茧送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检中心 (镇江) 进行丝质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结果

根据鉴定试验要求, 结合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见表1-2。

2.2 性状概评与综合分析

2.2.1 ZHG×春54A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 上簇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快且猛, 壮蚕蚕体粗壮, 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个体相对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ZHG×春54A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 实用孵化率97.67%比对照略高0.15%, 结茧率96.78%、死笼率1.96%、虫蛹率94.97%比对照略高0.56%, 全茧量2.44g、茧层量0.592g、茧层率24.26%比对照略高0.56%,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4.26%比对照低2.13%,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3.57%、6.03%。茧丝长1 344.6 m、较对照短37.6 m, 上车茧率97.11%, 鲜毛茧出丝率17.46%, 干毛茧出丝率38.26%, 茧丝量0.4846g, 茧丝纤度3.244D, 洁净95.00分, 清洁98.00分。

2.2.2 ZHG×秋54A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 上簇齐涌, 营茧快。蚕食桑快, 食量大, 壮蚕蚕体粗壮, 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正交个体相对匀整, 区间开差小, 反交个体间略有开差, 区间表现一致, 茧形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ZHG×秋54A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 实用孵化率98.66%比对照高1.14%, 结茧率99.14%、死笼率1.35%、虫蛹率97.80%比对照高3.39%, 全茧量2.52g、茧层量0.607g、茧层率24.09%比对照略高0.39%,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3.84%比对照低2.55%,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7.40%、9.17%。茧丝长1 181.3m、较对照短200.9m, 上车茧率97.33%, 鲜毛茧出丝率16.50%, 干毛茧出丝率35.48%, 茧丝量0.4484g, 茧丝纤度3.417D, 洁净94.00分, 清洁96.00分。

2.2.3 0501×0502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簇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快, 壮蚕蚕体粗壮, 体色青白和青黄两种, 普斑, 区内略有开差, 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茧形相对匀整, 其中区内蚕茧有黄茧和白茧两种, 黄茧略大于白茧, 雌茧为黄色、雄茧为白色, 黄茧与白茧二者之间比例为1∶1, 区间表现基本一致, 缩皱中等。

0501×0502龄期经过较对照短4h, 实用孵化率98.01%比对照高0.58%, 结茧率98.90%、死笼率1.34%、虫蛹率97.57%比对照高3.16%;全茧量2.33g、茧层量0.546g、茧层率23.43%, 均低于于对照;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5.58%比对照略低0.81%,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低1.19%、2.31%。黄茧、白茧分开缫丝检验, 其中黄茧缫丝成绩为茧丝长1246.1 m、较对照短136.1m, 上车茧率95.77%, 鲜毛茧出丝率15.65%, 干毛茧出丝率36.00%, 茧丝量0.4286g, 茧丝纤度3.095D, 洁净91.00分, 清洁97.00分;白茧缫丝成绩为茧丝长1340.0 m、较对照短42.2m, 上车茧率96.74%, 鲜毛茧出丝率20.75%, 干毛茧出丝率43.94%, 茧丝量0.4542g, 茧丝纤度3.050D, 洁净94.50分, 清洁97.00分。

2.2.4 123·B×ECA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 上簇齐涌, 营茧快。蚕食桑旺盛, 壮蚕蚕体粗壮, 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茧形较对照明显粗大, 区内个体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色白, 缩皱中等。

123·B×ECA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 实用孵化率98.22%比对照略高0.70%, 结茧率98.26%、死笼率2.40%、虫蛹率95.90%比对照高1.49%, 全茧量2.48g、茧层量0.626g、茧层率25.24%比对照高1.54%,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6.73%比对照略高0.34%,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5.19%、12.02%。茧丝长1 013.9 m、较对照短368.3 m, 上车茧率96.70%, 鲜毛茧出丝率14.08%, 干毛茧出丝率29.83%。茧丝量0.3702g, 茧丝纤度3.297D, 洁净86.00分, 清洁95.00分。

2.2.5 鲁51×鲁52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簇齐涌, 营茧快。蚕食桑快, 壮蚕蚕体粗壮, 体色青白, 普斑, 明显较对照粗壮,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区内个体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明显比对照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鲁51×鲁52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 实用孵化率98.10%比对照略高0.58%, 结茧率98.68%、死笼率1.74%、虫蛹率96.96%比对照高2.55%, 全茧量2.54g、茧层量0.630g、茧层率24.80%, 均明显高于对照,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10%比对照略高0.49%,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7.27%、12.25%。茧丝长1 337.8m、较对照短44.4 m, 上车茧率97.27%, 鲜毛茧出丝率17.71%, 干毛茧出丝率38.70%。茧丝量0.4934g, 茧丝纤度3.320D, 洁净94.00分, 清洁97.00分。

2.2.6 鲁41×鲁42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簇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快猛, 壮蚕蚕体粗壮, 体色青白, 普斑, 明显较对照粗大,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桶状, 个体间相对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比对照略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鲁41×鲁42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 实用孵化率98.28%比对照略高0.75%, 结茧率97.58%、死笼率5.13%、虫蛹率92.57比对照低1.84%, 全茧量2.62g、茧层量0.686g、茧层率26.18%, 均明显高于对照,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3.12%比对照低3.27%,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11.61%、23.29%。茧丝长1364.2m、较对照短18.0 m, 上车茧率96.95%, 鲜毛茧出丝率17.14%, 干毛茧出丝率35.44%。茧丝量0.4751g, 茧丝纤度3.135D, 洁净90.50分, 清洁97.00分。

3 小结与讨论

3.1以上参鉴的6对蚕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眠起快, 发育整齐, 上簇齐涌, 食性好。蚕期、茧期分别观察同一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略有开差、试验区间开差小, 茧色洁白, 缩皱中等。

3.2本次试验各参鉴品种的试验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如山农大ZHG×秋54A、陕西所123·B×ECA、河南院0501×0502、山东所鲁51×鲁52的虫蛹率明显高出对照 (94.41%) 的1.49~3.39个百分点。鲁51×鲁52、鲁41×鲁42、123·B×ECA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明显比对照高, 特别是茧层率明显高于对照 (23.70%) 的1.10~2.48个百分点。河南院0501×0502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比对照偏低, 但0501×0502是一对茧色限性品种, 雌茧为黄色、雄茧为白色, 丝质鉴定时分开缫, 可缫彩色丝, 有特色。

3.3参试品种各试验成绩在山东试验点表现各异, 分析产生原因可能与2013年春季山东半岛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 桑树发育较正常年份偏晚, 致使春季收蚁较正常年份晚一周时间,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今春整个蚕期温度都较正常年份偏低、桑树发育水平总体偏慢和滞后, 致使养蚕期间各龄用桑较正常年份偏嫩 (或说叶质不成熟) 等自然气候条件有关, 或与各参鉴品种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或与各参鉴品种本身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有关, 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试验和研究。

3.4本次试验基本反映了各参鉴品种在山东试验点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 参鉴品种与对照品种试验成绩各有高低, 存在差异。为此, 我们还要结合育种单位及其它试验点的综合情况才能对参鉴品种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与结论, 为我国北方蚕区选育出优良家蚕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2013年春季对来自北方蚕区4家单位的6对桑蚕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结合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 总结参鉴品种在山东试验点的饲育成绩和性状特点。结果表明, ZHG×春54A、ZHG×秋54A、0501×0502, 、123·B×ECA、鲁51×鲁52、鲁41×鲁42这6对蚕品种孵化齐一, 发育整齐, 上簇齐涌, 其它经济性状略有差异。

新品种实验 篇7

1材料和方法

1.1参鉴品种

1.1.1试验品种

鲁51×鲁52,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优食一号、优食二号,由山东农业大学提供;

锦123×EAC,由陕西省丝绸研究所提供。

1.1.2 对照品种

菁松×皓月,由石泉蚕种场提供。

1.2 鉴定内容

在相同饲育条件下,同时对参鉴品种进行催青、收蚁、饲育调查及虫蛹统一生命率、茧质等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

1.3 试验方法

催青时间:2015年4月26日开始催青,采用简易催青法。

收蚁时间:2015 年5 月8 日早7:00-9:00收蚁,采用打落法。

1.4 试验处理

每对试验品种和对照品种各收蚁0.8g,全龄实行三回育。一至三龄塑料薄膜覆盖育,混合饲养;四龄起第二天分区饲养,常规饲育,每对品种正反交各设3个重复区,每区400头蚕。簇具为塑料折簇,上簇七足天后采茧并进行茧质调查。样茧采用二次烘干法,烘干后送安康宝业丝绸有限公司进行丝质鉴定。

2 鉴定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成绩

根据鉴定试验要求,结合蚕期饲养、茧质调查、丝质鉴定等相关数据对参鉴品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3。

2.2 性状分析

2.2.1 鲁51×鲁52

该品种孵化齐一,发育整齐,蚕个体开差较小,区间开差小,食桑旺盛,五龄食桑时间与全龄期较对照时间长,上簇较齐,结茧率高,但死笼率比对照高。壮蚕体色青白,普斑,蚕体比对照大。茧长椭圆形,白色,缩皱中等,茧层厚。

鲁51×鲁52实用孵化率98.12%,比对照高1.78个百分点;茧层量0.48g、茧层率25.34%、上车率76.25%,分别比对照高0.01g,高1.62个、0.97个百分点;万头蚕收茧量和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3.91%、4.39%。但是死笼率比对照高2.67个百分点,虫蛹率比对照低2.57个百分点,全茧量比对照低0.1g;该品种的上车率、茧丝长、干茧出丝率、纤度、万米吊缫次数、解舒光折、茧丝量均优于对照,但解舒率、解舒丝长较对照差。

2.2.2 优食一号

该品种孵化较好,行动活泼,食桑旺盛,眠起齐,生长发育较快,五龄经过、全龄期经过比对照分别少12h、31h;大蚕体色青白,普斑,区间开差小,营茧快,茧形椭圆匀整、比对照大,缩皱中等。

实用孵化率92.67%,比对照低4.58个百分点,死笼率与对照相当,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分别比对照高1.98个、1.97个百分点;万头蚕茧层量略高于对照,茧层量与对照相同,全茧量与对照开差不大,茧层率、万头蚕收茧量、普通茧百分率三项指标分别低对照0.17 个、4.12个、17.77个百分点;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干茧出丝率、茧丝量分别比对照高61.84 m、8.06 个百分点、143.41 m、0.17个百分点、0.02g,万米吊缫次数、光折和纤度明显优于对照,但上车率比对照低6.65个百分点。

2.2.3 优食二号

优食二号基本性状与优食1号相似,但实用孵化率高,幼虫生命率强眠起快而齐,上蔟齐涌;蚕个体均匀整齐,蚕体粗壮,体色青白,普斑;食性好,生长速度快,发病率低,好养,各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匀整、比对照大,缩皱中等。

该品种实用孵化率98.64%,比对照高1.59个百分点,五龄经过和全龄经过与优食1号相当,比对照用时少,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比对照高0.91个、1.97个百分点,死笼率比对照低1.16个百分点;茧质成绩都低于对照;茧丝长、干茧出丝率、茧丝量分别比对照高19.12 m、1.14 个百分点、0.2g,纤度和万米吊缫次数好于对照,分别低0.26D、8次,上车率、解舒率比对照低2.13 个、1.76个百分点。

2.2.4 锦123×EAC

该品种孵化好,稚蚕发育整齐,行动活泼,眠起快而齐,上蔟齐涌,营茧快。壮蚕食桑旺盛,体色青白,普斑,蚕体粗壮,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茧形较对照明显粗大,区内个体相对匀整,区间表现一致,茧色白,缩皱中等。

该品种实用孵化率比对照高1.16个百分点,五龄经过和全龄经过比对照用时长8h,结茧率、虫蛹率比对照低1.59个、1.97个百分点,死笼率比对照高0.51个百分点;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高0.14g、0.07g;茧层率、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1.17个、8.46个、3.98个百分点,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低7.41个百分点;缫丝成绩除干茧出丝率比对照高1.13个百分点外,上车率、茧丝长、茧丝量分别比对照高19.12m、1.14个百分点、0.2g,纤度和万米吊缫次数好于对照,分别低0.26D、8次,上车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纤度、万吊次数、解舒光折、茧丝量分别比对照低10.88个百分点、252.84m、23.88个百分点、381.35m、0.37D、1.39次、44kg、0.03g。

3 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参加鉴定的几对品种在蚕期表现良好,发育整齐,食性好,蚕儿个体开差小,茧形匀整,但饲养情况、茧质调查、缫丝成绩与对照有差异。其中鲁51×鲁52的综合成绩最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3.1 综合分析

鲁51×鲁52 死笼率明显高于对照,但茧层量、万头蚕茧层量、万米吊缫次数好于对照,属高丝量品种;优食一号和优食2号生长发育快、龄期短,用桑量少,茧丝长长,解舒率好,但优食2号的茧质比对照差;锦123×EAC孵化率好,上车率、茧丝长、茧丝量分别比对照高,其他特性均差于对照。

3.2 丝质分析

鲁51× 鲁52 的上车率、茧丝长、干茧出丝率、纤度、万米吊缫次数、解舒光折、茧丝量均优于对照参鉴品种,解舒率、解舒丝长比对照差;优食一号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干茧出丝率、茧丝量分别比对照高,尤其是万米吊缫次数、光折和纤度明显优于对照,但上车率比对照低6.65个百分点;优食2号的茧丝长、干茧出丝率、茧丝量分别比对照高19.12m、1.14个百分点、0.2g,纤度和万米吊缫次数好于对照,但上车率、解舒率比对照低2.13个、1.76个百分点。锦123×EAC缫丝成绩除干茧出丝率、纤度、万米吊缫次数好于对照,其他性状低于对照。

3.3 讨论

新品种实验 篇8

1 试验材料、内容与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

1.1.1 参鉴蚕品种

9801×9802、9803×9804, 由山西省蚕桑研究提供;9805×9806、 3·7×2·1, 由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提供;681×682由安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提供;9405×92花、鲁07×鲁08 、鲁09×鲁12, 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1.1.2 对照蚕品种

菁松×皓月, 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内容

在相同饲育条件下, 对参鉴蚕品种和对照蚕品种进行虫质、茧质、丝质等各项指标进行实验室对比鉴定。

1.3 试验方法

各参鉴蚕品种和对照蚕品种正反交收蚁量、试验设区数均应相同;饲育技术要点、试验方法、技术处理, 各项目调查时间、内容和方法均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规定进行。鲜茧采用二次烘干法, 烘干后由山东省纤维检验局进行丝质鉴定。

2 鉴定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成绩

2008年春我所对参鉴蚕品种进行实验室对比试验, 根据鉴定要求, 现将这8对蚕品种与对照蚕品种的各项成绩统计、整理、分析, 结果详见表1、表2。

2.2 综合概评与分析

2.2.1 9801×9802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蚕食桑快, 食桑量较大, 壮蚕蚕体粗壮, 较对照略大, 蚕体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区内个体间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较对照略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较对照菁松×皓月短9 h, 实用孵化率97.27%, 虫蛹率98.84%较对照高0.48%。全茧量2.28 g、茧层量0.484 g、茧层率21.23%,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53 %略高于对照0.44%。茧丝长964.6 m, 上车茧率97.40%, 毛茧出丝率41.58%。解舒光折233.4 kg, 较对照多耗11.8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06.63%、100.83%、104.52%。茧丝纤度3.623 D, 净度92.6分, 清洁96.4分。

2.2.2 9803×9804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旺盛, 食桑量较大, 行动活泼, 壮蚕蚕体粗壮, 较对照略粗大, 蚕体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区内个体间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大小与对照相仿,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较对照菁松×皓月短9 h, 实用孵化率96.72%, 虫蛹率98.13%较对照低0.31%。全茧量2.18 g、茧层量0.466 g、茧层率21.38%,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84%略高于对照0.75%。茧丝长1134.4 m, 上车茧率96.71%, 毛茧出丝率42.34%。解舒光折228.4 kg, 较对照多耗6.8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03.07%、98.16%、101.80%。茧丝纤度3.054 D, 净度93.6分, 清洁98.4分。

2.2.3 9805×9806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旺盛, 食桑量较大, 行动活泼, 壮蚕蚕体粗壮, 明显比对照大, 蚕体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区内个体间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较对照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比对照菁松×皓月长8 h, 实用孵化率96.88%, 虫蛹率97.87%较对照低0.57%。全茧量2.33 g、茧层量0.526 g、茧层率22.69%,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6.38%低于对照1.71%。茧丝长1082.0 m, 上车茧率96.53%, 毛茧出丝率39.02%。解舒光折247.5 kg, 较对照多耗25.9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五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07.78%、108.46%、107.64%。茧丝纤度3.253 D, 净度93.2分, 清洁97.6分。

2.2.4 3·7×2·1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蚕食桑快, 食桑量较大, 壮蚕蚕体粗壮, 较对照略大, 蚕体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桶状, 区内个体间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大小与对照相仿,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比对照菁松×皓月长6 h, 实用孵化率98.34%, 虫蛹率98.28%较对照98.44%低0.16%。全茧量2.38 g、茧层量0.540 g、茧层率22.69%,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53%高于对照0.44%。茧丝长1175.5 m, 上车茧率95.47%, 毛茧出丝率40.30%。解舒光折237.0 kg, 较对照多耗15.4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11.72%、112.92%、108.54%。茧丝纤度3.162 D, 净度93.3分, 清洁97.6分。

2.2.5 681×682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旺盛、行动活泼, 食桑量较对照略多, 壮蚕粗壮较对照略大, 蚕体体色有普斑、素蚕两种, 其比例普斑∶素蚕为1∶1, 区内个体间略有开差、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个体间相对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比对照略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与对照菁松×皓月相仿, 实用孵化率96.88%, 虫蛹率98.76%比对照高0.32%。全茧量2.25 g、茧层量0.506 g、茧层率22.49%,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67%略高于对照0.58%。茧丝长1284.2 m, 上车茧率97.48%, 毛茧出丝率41.63%。解舒光折234.2 kg, 较对照多耗12.6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07.20%、107.40%、112.23%。茧丝纤度2.811 D, 净度93.7分, 清洁98.8分。

2.2.6 9405×92花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旺盛、行动活泼, 食桑量较对照略多, 壮蚕粗壮较对照略大, 蚕体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个体间相对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比对照略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较对照菁松×皓月长6 h, 实用孵化率97.59%, 虫蛹率98.84%比对照高0.40 %。全茧量2.28 g、茧层量0.512 g、茧层率22.46%,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70%略高于对照0.66%。茧丝长1202.3 m, 上车茧率97.39%, 毛茧出丝率43.54%。解舒光折223.7 kg, 较对照多耗2.1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07.64%、107.68%、109.24%。茧丝纤度3.156 D, 净度94.7分, 清洁98.80分。

2.2.7 鲁07×鲁08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快且猛, 壮蚕粗壮比照略大, 蚕体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个体间匀整、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个体间相对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比对照明显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较对照菁松×皓月略长5 h, 实用孵化率97.32%, 虫蛹率97.99%比对照低0.45 %。全茧量2.20 g、茧层量0.513 g、茧层率23.32%,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76%略高于对照0.67%。茧丝长1238.2 m;上车茧率97.14%, 毛茧出丝率42.25%。解舒光折230.0 kg, 较对照多耗8.4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03.51%、107.51%、101.20%。茧丝纤度2.956 D, 净度93.1分, 清洁98.4分。

2.2.8 鲁09×鲁12

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上蔟齐涌, 营茧较快。蚕食桑快且猛, 壮蚕粗壮, 蚕体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个体间相对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比对照略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

龄期经过比对照菁松×皓月短6 h, 实用孵化率95.98%, 虫蛹率97.91%比对照菁松×皓月98.44%低0.53%。全茧量2.22 g、茧层量0.504 g、茧层率22.70%,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8.41%略高于对照0.32%。茧丝长1263.4 m, 上车茧率96.50%, 毛茧出丝率42.76%。解舒光折225.7 kg, 较对照多耗4.1 kg。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5龄给予50 kg桑产茧量分别是对照的105.57%、106.74%、103.57%。茧丝纤度2.946 D, 净度93.1分, 清洁98.4分。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得出, 参鉴的这8对蚕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眠起快,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 食性好。蚕期、茧期分别观察同一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略有开差、试验区间开差小。茧色洁白, 缩皱中等。

3.2 本次试验各参鉴品种试验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分析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各参鉴品种对山东半岛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2008年春季养蚕期间多雨, 温度低, 桑叶光照严重不足, 可能影响试验成绩) 或各参鉴品种之间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差距, 这是否与蚕品种本身特性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3.3 本次试验参鉴品种与对照品种各项试验成绩各有高低, 也相应客观的反映了各参鉴品种在北方蚕区山东点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

摘要:对2008年春参加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鉴定的8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山东点实验室鉴定, 各项目调查时间、内容和方法均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 结合蚕期的饲养观察、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相关项目的调查, 了解其饲育成绩及饲育特点, 并对各品种进行简要的概评和分析。

新品种实验 篇9

1 试验材料、内容与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参鉴品种

9801×9802和9803×9804, 山西省蚕桑研究所提供;

9805×9806和3·7×2·1, 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提供;

新华·801×九雪·812和9903·801×9902·812, 湖北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

1151×1152,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

鲁01×鲁02和鲁17×92及9405×92花,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对照品种:菁松×皓月,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内容

在相同饲育条件下, 对参鉴品种和对照品种虫质、茧质、丝质和五项综合经济指标进行比对鉴定, 调查时间、内容、方法均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

1.3 试验方法

参鉴品种和对照品种采用简易催青法;饲育环境、技术要点、试验方法、技术处理, 各项目调查时间、内容和方法均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规定进行。鲜茧烘干后送山东省茧丝检验所缫丝鉴定。

2 鉴定结果概评与分析

2.1 鉴定成绩

2007年春我所对参鉴品种进行实验室对比试验, 现将10对参鉴品种与对照品种试验成绩进行统计、整理、分析, 结果见表1、表2、表3。

2.2 综合概评与分析

2.2.1 9801×9802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量较大, 壮蚕正交95%普斑、5%素斑, 反交90%普斑、10%素斑, 区内略有开差、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区内略有开差、区间表现一致,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7.19%, 全茧量1.62 g、茧层率22.84%, 普茧率96.71%。茧丝长1 016.0 m、解舒丝长796.9 m、解舒率78.44%较对照短82.0 m、61.5 m和高0.26%, 上车率97.69%, 鲜毛茧出丝率19.76%。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1.06%、96.85%、90.03%、97.76 %、87.11%。茧丝纤度2.853 D, 净度94.30分, 清洁98.60分。

2.2.2 9803×9804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旺盛, 食桑量较大, 壮蚕粗大, 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有开差、区间表现一致。茧形呈长桶状和细桶状, 区内不匀整, 区间一致,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5.81%, 全茧量1.64 g、茧层率22.93%, 普茧率97.80%。茧丝长987.8 m、解舒丝长753.1 m、解舒率76.24%较对照短110.2 m、105.3 m和低1.94%;上车率98.07%, 鲜毛茧出丝率19.63%较对照低2.55%。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0.87%、97.05%、89.27%、97.69%、86.47%。茧丝纤度2.857 D, 净度93.80分, 清洁97.80分。

2.2.3 9805×9806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旺盛, 食桑量较大, 壮蚕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区内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形较对照粗大,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2.45%, 全茧量1.78 g、茧层率23.37%, 普茧率96.16%。茧丝长1 003.1 m、解舒丝长745.1 m、解舒率74.28%较对照短94.9 m、113.3 m和低3.90%;上车率98.16%, 鲜毛茧出丝率20.27%。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7.52%、105.42%、98.26% 、94.59%、86.47%。茧丝纤度3.091 D, 净度94.00分, 清洁99.40分。

2.2.4 3·7×2·1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快, 食桑量较大, 壮蚕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桶状, 区内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6.50%, 全茧量1.66 g、茧层率23.19%, 普茧率96.20%。茧丝长1 073.8 m、解舒丝长807.4 m、解舒率75.19%较对照短24.2 m、51.0 m和低2.99%;上车率97.60%, 鲜毛茧出丝率21.23%。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Kg桑产茧量、五龄50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4.72%、101.90%、100.22%、103.12%、98.72%。茧丝纤度2.829 D, 净度93.90分, 清洁99.00分。

2.2.5 新华·801×九雪·812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旺盛, 正交有普斑、素斑, 比例1:1, 普斑粗大、素斑细长, 同一群体内匀整;反交全部为素斑, 区内区间匀整, 开差小。正交茧形呈粗桶状和细桶状, 区内不匀整、开差明显, 区间一致, 反交茧粗桶状, 区内区间匀整,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8.36%。全茧量1.55 g、茧层率23.55%, 普茧率98.04%。茧丝长1 059.0 m、解舒丝长846.6 m、解舒率79.94%分别较对照短39.0 m、11.8 m和高1.76%;上车率97.37%, 鲜毛茧出丝率21.26%。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97.89%、96.72%、93.84%、92.37%、88.60%。茧丝纤度2.683D, 净度93.60分, 清洁97.80分。

2.2.6 9903·801×9902·812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快, 正反交均有普斑、素斑, 比例1:1, 区内略有开差、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桶状, 区内略有开差, 区间开差小,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7.66%, 全茧量1.58g、茧层率23.23%, 普茧率97.38%。茧丝长1 049.4 m、解舒丝长762.3 m、解舒率72.64%分别较对照短48.6 m、96.1 m和低5.54%;上车率97.43%, 鲜毛茧出丝率20.88%。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0.31%、97.78%、94.43%、96.55%、90.95%。茧丝纤度2.715 D, 净度93.70分, 清洁98.20分。

2.2.7 1151×1152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旺盛, 食桑量大, 壮蚕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有开差、区间一致。茧形有粗桶状和细桶状, 区内有开差, 区间开差小,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4.65%, 全茧量1.67 g、茧层率22.51%, 普茧率96.56%。茧丝长1000.8 m、解舒丝长771.3 m、解舒率77.07%分别较对照短97.2 m、87.1 m和低1.11%;上车率97.25%, 鲜毛茧出丝率19.31%。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2.36%、96.69%、89.11%、100.66%、87.65%。茧丝纤度2.781 D, 净度94.10分, 清洁98.20分。

2.2.8 鲁01×鲁02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快猛, 食桑量大, 壮蚕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 区内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5.40%。全茧量1.70g、茧层率23.29%, 普茧率98.25%。茧丝长1 179.4 m、解舒丝长936.0 m、解舒率79.36%分别较对照长81.4 m、77.6 m和高1.18%;上车率96.82%, 鲜毛茧出丝率20.84%。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4.53%、102.16%、98.21%、101.75%、95.63%。茧丝纤度2.590 D, 净度94.40分, 清洁97.80分。

2.2.9 鲁17×92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旺盛, 食桑量大, 壮蚕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区内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7.94%。全茧量1.66 g、茧层量0.392 g、茧层率23.61%, 普茧率97.06%。茧丝长1 131.6 m、解舒丝长865.5 m、解舒率76.48%分别较对照长33.6 m、7.1 m和低1.70%;上车茧率97.04%, 鲜毛茧出丝率21.19%。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3.60%、102.63%、102.77%、104.18%、99.57%。茧丝纤度2.766 D, 净度94.50分, 清洁99.20分。

2.2.10 9405×92花

该品种孵化良好, 发育整齐, 上蔟齐涌。蚕食桑旺盛, 食桑量较多, 壮蚕体色青白, 普斑, 区内、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 区内匀整, 区间开差小, 茧色白, 缩皱中等。虫蛹率97.31%。全茧量1.66 g、茧层率22.89%, 普茧率96.02%。茧丝长1 061.4 m、解舒丝长792.6 m、解舒率74.67%分别较对照短36.6 m、65.8 m和低3.51%;上车率97.11%, 鲜毛茧出丝率19.83%。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 kg桑产茧量、五龄50 kg桑产丝量分别是对照的104.72%、100.57%、93.62%、102.98%、92.12%。茧丝纤度2.857 D, 净度93.80分, 清洁98.60分。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 参鉴10对蚕品种孵化良好、齐一, 发育整齐, 眠起快齐, 上蔟齐涌, 食性好。蚕期、茧期分别观察同一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略有开差, 试验区间开差小。茧色白, 缩皱中等。

3.2 本次试验各参鉴品种成绩有一定的差异, 分析产生原因可能与各参鉴品种对山东半岛气候条件 (2007年春季干旱少雨) 的适应性有关, 这是否与蚕品种本身特性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上一篇:教育教学管理下一篇: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