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与地理环境

2024-05-12

农村垃圾与地理环境(精选十篇)

农村垃圾与地理环境 篇1

一、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第一, 导致二次环境污染。我国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普遍采用了最基本的填埋和焚烧垃圾处理方式。农村存在的非标准化、欠规范化的垃圾填埋场, 由于技术存在的漏洞、垃圾分类度低、设施标准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和不到位等问题, 产生的渗滤液浸入地下水, 扩散污染土壤, 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尤其是农村不集中、不标准的焚烧处理, 产生了大量的二恶英等更为严重的污染转移和二次污染。

第二, 污染食物源头。农村是全国人民的食物供应地, 食物源头被污染, 将直接危害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 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 其中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由于占用耕地的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 污染土壤和水环境, 致使有的地区农产品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抗生素严重超标,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 累计使用不合理的垃圾肥料, 每0.06公顷达10吨以上的土地, 保水、保肥能力会下降10%以上, 且有不少垃圾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和各类病菌, 进一步对蔬菜和粮食造成了污染。农业是全国人民食之源头, 若卫生环境出问题, 本身就紧张的粮食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

第三, 危害人体健康。农村中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堆, 到了夏天就成为了孕育蚊、蝇、蟑螂的温床, 这些携带致病细菌、病毒的害虫数量越多, 当地的居民生活环境就越差, 越容易生病;同时农村鸡、鸭、狗等动物基本上是放养的, 随着垃圾堆的增加, 这些动物也越来越多地在垃圾汇总处寻找食物, 很容易感染疾病并带回家中传染给主人。长时间堆放的垃圾本身也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 例如氨气、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类等, 若大量高浓度的臭气长期存在, 会伤害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 降低人体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 甚至影响畜禽, 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所以农村这种乱堆垃圾不及时处理的习惯严重危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第四, 破坏生态环境。城市渐渐地被钢筋水泥所占据, 缺少自然的生态, 环境的好坏要依靠广大农村的自然生态来调节, 而农村垃圾量的骤增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污染程度加深, 污染危害加重, 并呈现出空气、水体、土壤立体污染发展态势, 使自然生态的调节能力越来越差。随着塑料袋和农用塑料膜使用越来越没有节制, 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被直接废弃在土壤中, 被风吹散在地面、树梢或水面, 影响水鸟鱼虫的活动和破坏土壤自身结构, 影响土地质量。还有些沿河而住的居民为图方便, 将剩饭菜等生活废弃物直接弃往河中造成河流污染, 使下游水体恶化, 死鱼随处可见, 枯水期死水中更是恶臭不堪。有的将塑料废弃物、废电池焚烧或简易填埋, 这些不规范的处理行为不仅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也同样会影响到自然中的生物, 导致自然生态平衡链破坏。

二、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由于对农村环境破坏的后果估计不足, 在这个问题开始显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致使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昔日以山青水秀著称的农村被成片的垃圾包围, 因此, 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的处理。

第一, 在进行城镇化规划的过程中要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统筹考虑进来。现在的农村房屋的建造是按传统的生活方式建立起来的, 更多的考虑的是采光、取暖、雨水的排泄等问题, 并没有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存放和处理的问题, 自然也没有相应的设计, 致使很多农户为了自家院落的整洁, 只能将产生的垃圾放到河边、路旁, 影响了村庄的容貌, 将最丑陋的一些东西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这也是农村垃圾触目惊心的原因。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 很多农村将进行新民居的建设,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将垃圾放置点统一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是一户一个小型的垃圾堆放点, 在村落中设置几个垃圾堆放点, 为将来垃圾的统一收集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第二, 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要与资源的利用充分结合起来, 必要的时候在农村推行垃圾的分类处理。垃圾又被称为新的资源。从目前来看, 农村生活垃圾大体上有以下几大类:燃料煤渣、煤灰, 厨余垃圾, 碎砖烂瓦、玻璃等建筑垃圾, 废旧电池、枯枝烂叶、破旧衣物鞋帽、人与家禽的粪便等。从其组成来看, 有一些垃圾实际上是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 如玻璃、塑料包装、破旧的衣物鞋帽、粪便等, 还有一些是可以直接进入大自然进行分解的, 如厨余垃圾、枯枝烂叶等, 只有一小部分是需要进行垃圾的回收与处理的。之所以形成严重的垃圾围村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对这些垃圾进行统一的搜集和处理, 一家一户的少量没有处理的规模效应, 再加上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 对这些垃圾采取了随意丢弃的手段。而一旦能够集中起来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资源利用。传统的农村几千年来垃圾之所以没有形成危害, 是因为自然本身巨大的环境自净能力, 这一点是农村在垃圾吸收方面优越于城市的地方, 在设计农村垃圾处理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垃圾处理给当地财政带来的压力。

第三,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运输网络, 近年来农村交通设施的完善为这一网络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的生活垃圾与城市的相比较既有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 这也就决定了农村垃圾处理不能简单地照搬城市的模式。目前来看在大多数的农村都没有建立起垃圾的处理设施, 而且农村分散的居住特点也使得一村、一镇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太现实, 所以长距离地将自然界不可分解、无法吸收的垃圾运送到专业的垃圾处理设施地就是减轻污染的首要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 农村垃圾量较之城市来说不多, 从而加大了垃圾搜集与处理的成本, 这也是作为农村垃圾处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农村环境保护比较好的美国, 农户的居住分散程度要远远大于我国, 但他们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 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运输网络: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承担, 基本能够覆盖到每家每户。这些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 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 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 居民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 由专人带走分类垃圾。所以在农村垃圾处理中运输网络的建设要重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第四, 发挥农民在垃圾处理方面的主体作用。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 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 对于农业生产知识、科学生产方式、基本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比较欠缺, 加上环境教育和环保方面的宣传很难深入到村一级的地方, 所以大多数农民对于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了解的并不够多, 中国农民几千年“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生存状态根深蒂固, 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各地在出台农村垃圾处理法律、法规时应更多地与农民沟通, 既可以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也可以把它作为垃圾处理的宣传渠道, 普及更多的环保知识和理念, 让农民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环境。

第五, 发挥政府在农村垃圾处理中的主导作用, 有计划地引入第三方服务组织。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普遍开始使用招投标制度将垃圾服务承包出去。调查显示, 私营机构的承包比政府直接提供这种服务便宜25%。我国各地政府也可以借鉴这种机制, 引入第三方服务组织, 可以大大减少财政开支, 是目前农村财政普遍吃紧的状况下的最优选择。

总之,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优化农村环境, 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威.美国农村垃圾治理经验与启示[J].决策咨询, 2014 (01)

农村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处理 篇2

为着力改善农村环境,我省制定了《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年底前,全省所有村庄全面完成“四清”、“四化”任务。四清”、“四化”即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行动计划以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五改”为着力点,结合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农村新民居建设和扶贫攻坚行动等重点工作,按照面上整体推进,沿城、沿海、沿公路铁路干线等重点区域率先突破的路径,集中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努力打造天蓝水净、地绿山青、村容整洁、舒适宜人的美丽村镇。

行动计划要求彻底清理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清理村庄街道两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废弃建筑材料,清理村内散落粪堆、砖头瓦块等。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坍塌破房、残墙断壁,使村内从主街道到小街小巷整洁通畅。清除院落内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

同时,实现“四清”经常化、制度化,重点加强村庄出入口、主干街道、集贸市场、公共活动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维护和完善提升。以房边、村边绿化为重点,积极开展街道、庭院、隙地、水系绿化,因地制宜种植树木和花草,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条件的村要打造园林绿化景观街道。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搞好日常维护,实现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有条件的村向巷道延伸。整治临街建筑立面,实施墙壁粉刷,协调主街道建筑色调,规范户外广告、路牌和公共标志,有条件的村可绘制文化墙,建设文化广场。

到2014年底,巩固“四清”、“四化”成果,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五改”。加快推进村内主干道硬化。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行联村集中供水,在有条件的村推进农村排污管网建设。改造家庭露天户外厕所,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结合农村沼气建设,推进无害化处理。农村公共厕所要彻底改造、清理,及时保洁。严格限制畜禽放养,积极引导圈养,有条件的村要规划建立集中养殖区,实现人畜区域分离。有机垃圾收集堆肥,循环使用;无机垃圾就地整理填埋或及时清运。积极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乡)运送、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

清理农村垃圾,还洁净的乡村环境 篇3

2013年广西开展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那么,同学们身边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个问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到伯劳镇的高桥塘村、檀圩镇的谢赖村和桥梓村、太平镇的那茂岭村进行实地调查。

一、灵山县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后,我县农村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但只是治标并未治本,经深入调查发现还存在较多问题。

(1)随处可见垃圾乱丢乱扔现象。所到之处随处可见家禽粪便、坏死的农作物、建筑垃圾、农药瓶子、塑料袋、纸尿裤等乱扔现象,村民并没有按要求统一放置垃圾。

(2)露天焚烧现象较为普遍。所调查的村庄都存在露天焚烧现象,冒起滚滚浓烟,还有一股难闻的恶臭味随风扑来。据了解,垃圾焚烧也是当地村民处理垃圾的主要手段之一。

(3)垃圾数量增大、种类增多。据了解,建筑、畜禽垃圾逐渐增多;大量化学用品、工业用品进入家庭中成为生活必需品。同时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大部分村民建造了楼房,建筑材料由过去的石块、泥土、木材等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变为难以降解的钢筋、水泥、瓷砖等,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8~1.0kg左右,约为城镇居民的70%~80%,而且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4)垃圾来源多。据调查,除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外,由于部分乡村小企业的兴起,在农村也看到一些工业垃圾的堆放,没有得到清理。

二、垃圾乱扔产生的危害及原因

1.产生危害

(1)污染水源。调查发现,桥梓村和高桥塘村往河里乱扔垃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村家庭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河里,使河水变脏,甚至发臭。童年时代在清澈的河里捉鱼的情景已不复存在。随意堆放的垃圾也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里,从而导致水体污染,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

(2)污染土壤。农村垃圾任意堆放,占用一定的土地甚至农田,产生大量细菌、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下渗到土壤和地下水里,影响土壤质量,使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产品质量下降。

(3)污染空气。垃圾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较远处,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另外,露天垃圾焚烧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垃圾被焚烧后会向大气排放20种有害物质,包括苯、丙酮、多环芳环、氯苯、二恶英、呋喃、多氯联苯等。据资料显示,焚烧垃圾会产生一种叫二恶英的脂溶性物质,二恶英包括210种化合物,有“世纪之毒”之称,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有机化合物。毒性之大,是氯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也就是说,0.1克二恶英就可致数十人死亡或几百只禽类死亡。因此,露天垃圾焚烧直接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4)破坏乡村自然美。原本令人向往的山水优美、炊烟袅袅的乡村画卷被成堆的垃圾破坏,大煞风景。

2.主要原因

(1)有关部门组织监管不力。工作没有落实好,缺乏长效机制,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不够。另外,资金不足也是影响工作不能落实的原因之一。

(2)村民环保意识薄弱,不配合管理。在自治区实施“美丽广西,清洁农村”的号召下,村里设置了一个放置垃圾的箱子,开始阶段,村民还能把垃圾放到指定地方,但没过多久很多村民嫌麻烦,便随意乱扔到河边或附近的空地上。

三、处理农村垃圾的建议

改造农村环境卫生,处理好农村垃圾问题已引起本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够理想。经过调查小组的讨论探究,我们认为还应完善一些具体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好农村垃圾。

(1)加快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垃圾池建设,每个自然村至少建一个垃圾池;离镇比较远的片村可考虑将垃圾集中处理;新增一些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改造过渡性垃圾处理场。

(2)加强农村环境工作管理。在镇一级政府部门,要有专人管理和指导农村清洁工作。建立村、镇专门的环卫队伍。每个村至少配有一位环卫员,为让环卫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坚持下去,要保障他们的工资得到落实。镇上也要对应增加环卫员和垃圾车的配置,以便能将垃圾及时运走。

(3)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农村垃圾整治的意义,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整治工作,让此工程深入民心,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4)建立可持续资金来源渠道。从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等多方面筹措资金,保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如谢赖村采取每户按人口数量缴费的办法,可分担部分资金。

(5)引导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据调查,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为每家农户配制两个垃圾桶,一个用于装剩余的饭菜类,一个用于装其它生活垃圾,从而减少垃圾污染。这种方法值得推广,还可根据农村垃圾的特点和实际,引导群众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有价值的回收物卖给回收站;对易降解的有机垃圾,可建沤肥池或沼气池处理后返田;建筑垃圾可用来铺路填坑;其它垃圾进入垃圾处理系统。

(6)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可通过宣传单、标语、村民会议等多种宣传方式,让群众认识和理解;可结合本村情况建立相应村规民约;还可通过评比“环保之星”、“环保之家”的方式来激励村民,主动自觉做环保主人。▲

农村垃圾与地理环境 篇4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垃圾怎么样?

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丰城市农村垃圾主要存在“三多”现象。一是总量多。据测算, 农村居民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约0.75千克, 按照全市农村常驻人口75万计算, 丰城市农村居民每日产生生活垃圾总量约560吨, 再加上畜禽粪便、秸秆等生产垃圾及少数工业垃圾, 全市农村垃圾每日约在800吨以上, 用载重9吨的垃圾清运卡车每日要拖运约90车次。二是类别多。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 但类别繁多, 如燃料废渣 (煤渣、草木灰等) 、厨余物 (剩菜、剩饭、剩汤等) 、日用品废弃物 (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 、高科技废旧物 (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 等, 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处理难度也非常大。三是危害多。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危害。第一、降解时间长。农村生活垃圾往往难以降解, 例如:烟头、羊毛织物降解需1—5年;橘子皮需2年;易拉罐需80—100年;塑料需100—200年;玻璃需1000年。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 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 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 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 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 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 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 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 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 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 而且为老鼠、蟑螂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场所, 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卫生为什么这么差?

近年来, 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农村卫生还是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 村民意识有“三差”。环保意识偏差。大多数村民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但是对环保问题的实际认识水平较低, 对环保知识缺少认识, 并且缺乏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大多数村民认为, 环境保护是重要的, 但主要是政府管理的事情, 受个人实际行动的影响微乎其微, “多我一个不多, 少我一个不少”。分类意识偏差。由于农村无明显垃圾回收渠道, 各类垃圾全是混合堆积, 同时未对农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与鼓励, 造成农村居民无分类处置垃圾的习惯。回收意识偏差。由于农村居民受长期习惯的影响, 无法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形成一致的认识, 而农民的经常性消费也不能使有用垃圾形成一定的规模, 这些有用垃圾通过一般处理方式日渐流失, 因此回收利用 (作为副业和用作能源) 只占一小部分。

其次, 村民行为有“三乱”。随手乱扔。人走到哪, 垃圾扔到哪, 只要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不在自己的视野范围, 便觉得与己无关。甚至垃圾就在眼前和脚下, 只要不影响衣食住行, 他们都能习惯忍受。随地乱堆。由于农村垃圾无渠道、无条件外运处理, 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就露天放置, 日积月累就堆积成一个个“小山包”, 进而造成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放火乱烧。为了消纳处理农村日益增多的垃圾, 很多村民不得已采用放火焚烧的简单方式进行处理, 但这种处理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往往更大。据美国环保署对家庭垃圾露天焚烧研究显示, 露天焚烧垃圾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至少有20多种, 包括人们熟知的苯、二恶英、PM10、PM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以及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类污染物及重金属, 都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致癌。

再次, 垃圾处理有“三缺”。缺设施。相对城市而言, 农村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方面比较缺失。通过走访几个自然村, 有些村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没有, 垃圾处理池、垃圾屋就更不用说了。缺资金。农村垃圾处理跟生活密切相关, 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近年来, 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 部分新农村点建有垃圾处理池, 卫生环境搞得比较好。而大部分非新农村建设点由于无法通过自身筹措资金, 农村垃圾无法处理。退一步讲, 就是新农村建设点, 也无法长期依赖财政资金来解决垃圾问题。缺技术。在农村垃圾污染中, 养殖垃圾占了很大比例, 绝大多数养殖户对包括粪便等垃圾如何处理形成了比较广泛的认识, 也知道可以通过沼气等手段使其资源化, 但由于受制于规模与效益, 无法便利的得到技术支持, 只能采取最原始、最简易的处理办法——直接作为肥料或者直接排放。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干部群众怎么做?

建设美丽乡村, 党员干部是中坚, 农民群众是主体。具体来讲, 基层干部群众应在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中当好三种人:

当好服务人。服务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基层干部应从思想上对农村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建设有新认识, “美丽乡村”不仅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涵盖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业建设, 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延伸、升级版。农村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与群众同生产共生活的独特优势, 熟悉村情社情, 准确掌握辖区内群众所需所盼,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乡镇机关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 应围绕包括农村垃圾处理等农村发展问题, 扫官气、接地气, 沉下去、送技术, 浮上来、争项目, 做到真帮实促、服务到农户扫除垃圾, 发展生产。

当好引路人。正确引导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是一面旗帜, 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量大面广, 各级干部应正确引导群众思想, 指导农民群众分好类别、搞好回收、充分利用。要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让农民自身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共识, 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乡镇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要注重环境保护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的指导, 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农村清洁工程。

当好新主人。群众参与是解决农村垃圾、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动力。农民群众是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的直接受益者, 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消除“等、靠、要”思想, 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根据村庄大小和家庭户数, 各村自行聘用2-3名保洁员, 定期上门将农户垃圾收集并送至村垃圾池, 再由乡镇集中收集, 市本级集中处理;每村自行选聘若干卫生督查员, 对保洁员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评比。

建设“美丽乡村”——县级政府怎么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乡村”正成为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全新发展模式。丰城市开展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 上顺国家政策, 下顺群众意愿。清洁工程不能成为口号, 需要政府统筹协调, 需要部门联动支持。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应突出三个抓手:

对接政策抓规划。今年江西省“一号文件”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为主题, 明确提出“以县为单位制定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依据城镇体系规划, 高标准编制中心镇和村庄规划”等重要内容。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把规划摆在首要位置。一是突出重 点, 确保规划的一致性。要以乡镇总体规划为龙头, 中心村规划为补充, 逐步向行政村、自然村拓展, 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要衔接好各项子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 通盘考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 避免各自为政。二是分类指导, 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坚持因地制宜、主题突出、风格各异的原则, 根据各地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 合理制定规划, 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三是强化执行, 确保规划的严肃性。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 整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建设。要全力遏制农民违规违法建房, 不断加大对乡村规划和土地的管理 , 从源头上避免边建设边规划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切实做到“城乡规划一张图, 按图索骥搞建设”。

突出重点攻薄弱。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 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一要常态化清理。以全市“三扫三树”、打击土地领域“四非”专项整治和城区“创三城”等活动为契机, 加大“垃圾、违章、河道”清理力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垃圾乱倒、乱扔、乱堆、乱烧、乱埋现象。同时, 通过两条途径完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 一方面市、乡两级每年把乡村环卫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统一配备垃圾桶、购买保洁车、垃圾运输车、保洁服等 ; 另一方面, 市本级要多方统筹资金, 整合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沼气池建设、畜牧养殖补贴等各种涉农资金, 让项目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相关领域集中。二要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 对农村垃圾处理实行一定的市场准入制度, 有助于让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探索性发展, 而不是止步不前。目前, 国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比如说农村废衣物加工成棉被, 农村秸秆饲草加工, 废旧塑料加工成再生颗粒等, 这些优秀例子正是大力发展市场化垃圾处理模式的结果。既美化了环境, 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空间, 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三要精细化管理。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30% 靠建、70% 靠管, 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 必将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因此, 一方面要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以村组日常管理为主、乡镇定期不定期监督为辅的农村垃圾处理管理机制, 切实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有条件的地方, 可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 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保洁等领域的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垃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自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议来,我局紧紧围绕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的安排,扎实开展此项工作。一是督查全市动员工作开展情况。到9月上旬,在先期党委会、专项工作布置会的基础上,所有乡镇、街道都召开了动员会议,由乡发动到村,村发动到村民组,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制度。二是建立“每周一报”制度。为掌握全市“三有”工作落实情况,乡镇、街道每周四向领导组办公室发送报表,截止到15日,全市保洁员聘任应聘1204人,已聘1180人,聘任比例达98%。垃圾桶应配12823只,已配9374只,配备比例达73%。垃圾房应建2516座,已建1390座,建造比例达55%。落实环卫车辆629辆,已建中转站13座,已有9个乡镇整治工作制度汇编成册。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印制《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画册》79000册,已发放到各乡镇、街道,确保每户一册。印制《环卫作业人员须知》1500份,在岗前培训会上发放,确保人手1份,已有4个进行了岗前培训。为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校园活动,联合教体局签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明确开展活动的内容,发挥好学生引导家长的独特优势。四是加强督查指导。向乡镇、街道提 供门前三包、聘用合同,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等制度规章母本,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核细则》,《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资金管理办法》市委办、政府办正在审核中,保洁员花名册正在收集整理中。协调财政局、美好办拨付第一笔专项450万元已到位。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深入乡镇开展督查检查,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先后编发工作简报7期。目前,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氛围不浓,城区专项宣传工作氛围不浓,网络等宣传渠道不畅,乡镇、村组看不到宣传内容;二是工作推进不快,目前部分乡镇还停留在规划、招标和设备采购过程中;三是整体推进不够,主要表现在河道垃圾问题严重,户院农作物、农作具堆放凌乱、无序;四是美化绿化不够,没有项目支撑的集镇、中心村美化绿化还没有动作;五是根据42号文件,本次农村保洁员核算、基础设施配备依据是农村户籍人口测算的,城镇居民人口不在核算之列,有乡镇提出是否能追加城镇居民保障经费。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在本月底,全市“三有”落实达到100%;

(2)进一步细化考核细则,固化考核方式,明确考核程序,根据乡镇上报的保洁员花名册、环卫设施分布一览表和 整治工作实效做好每2月一次考核工作;

(3)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与相关成员单位的协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整治工作氛围;

刍议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策略 篇6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策略

为了积极响应农村卫生环境改善的号召,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确保农村居民的健康用水,要严格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排放问题,彻底改善我国农村的卫生面貌。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造成农村水质污染和农田土质,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作物的生产产量。因此,有关部门领导要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管理工作,确保农村健康发展。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构成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洗菜等的污水、洗浴污水、卫生间厕所的粪便污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洗衣污水等,农村洗衣生活污水中,洗涤剂的使用量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1]。由于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社会发展水平、农村文化背景、水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农村生产活动等不同,在生活污水的排放类型与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他们对生活污水的认识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农村固体垃圾的主要构成

农村固体垃圾的主要组成包括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街道清洁管理的清除垃圾、农村食品加工和餐饮业等小型工业市场的废弃物以及农村学校单位的垃圾等。比如,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中的燃烧残渣、纸张塑料金属等制品的包装纸、废旧电池电器元件以及一次性生活用品垃圾污染,餐饮业的厨房残余固体生活垃圾以及不能分解的包装物。

三、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处理策略

(一)完善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形成农村环境卫生专人负责的良好管理机制,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尽量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确保全体农村居民都参与到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管理工作中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制度的宣传以及学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此外,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加大财政支出,最大限度的设立污水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设备的专用资金,用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化管理运营工作。

(一)创新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保洁市场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集中处理模式需要大力推广,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保洁市场机制。可以安排农村每个村庄都聘用部分保洁人员,并且要严格规范保洁人员的招聘考核录用管理工作,形成竞争上岗的良好局面,确保农村保洁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农村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将农村保洁机制流于形式。加大对农村保洁人员的检查监督力度,定时定期对保洁工作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加强保洁人员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保洁人员的工资绩效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2]。农村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首先,农村居民承担一部分。其次,当地政府单位承担一部分。最后,村集体的财政资金支出。三者之间可以进行合理分配。

(二)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增强居民的绿色消费观念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居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与固体垃圾。利用电视媒体、广播电台、新闻报纸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形式积极倡导农村居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增强保护农村卫生环境的责任,创新消费观念,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做到节水、节能以及减少粮食浪费。生产生活用品的选择方面要自觉选择环保性能较强的产品,食品的包装袋尽量使用易分解易处理的外包装,购物使用环保袋等。强化农村居民的分类回收意识,减少垃圾总量,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从企业单位、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商场集市以及农村医院门诊等方面进行集中分类处理,可以大体分为纸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五类,电池的污染较大、体积较小,可以进行特殊分类。有用的垃圾可以放在自家角落中,回收利用或者专业回收队进行集中垃圾回收。其他垃圾可以通过农村卫生管理部门统一收集,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总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量,避免农村垃圾污染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浪费,降低了农村垃圾填埋处理工作的资金成本,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破坏。

(三)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中加强农村沼气管理

农村的沼气工程属于环保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工作任务量。农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粪便以及洗涤剂污水废水,农村居民人口总数决定了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是很可观的,同时也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3]。生活废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包括淀粉、脂蛋白、纤维素以及糖等,还存在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丰富的无机盐成分。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非常容易产生恶臭气味。农村的沼气建设工程正好可以利用生活污水的这一特点开展沼气工作,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定处理技术减少粪水中的有机质,在达到沼气工程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产生大量沼气,然后再利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辅助作用,科学管理沼气的日常使用。沼气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的发电、供暖等,沼肥可以作为一种农作物有机肥。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改善农村的卫生面貌,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问题,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处理技术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情况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4:3-57.

[2]韩智勇,旦增,孔垂雪.青藏高原农村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与分析——以川藏5个村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03:451-457.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调查研究 篇7

第一, 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 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 技术水平低, 处理简单、随意, 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第二, 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农村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 占垃圾总重量的56%, 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 燃料的灰分, 家禽粪便, 动物食品骨骼等;其次是厨余, 占垃圾总量的24%, 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 剩饭菜, 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第三,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 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 村委会及村民对环境问题重视不足, 垃圾处理投入比重偏小。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池的设置数量少, 服务不合理, 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的现象;其次,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 很多农村造成应建的收运设施及配套设备被搁浅的现象, 如垃圾收集设施不具备, 村内垃圾全部堆放在道路边和河道内;再次, 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对垃圾危害意识和垃圾分类观念不够, 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 鉴于农村目前条件下各种限制,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需要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 从综合方面考虑选择自己的道路, 来改善村容、村貌, 从而达到社会垃圾的源头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为此, 农村生活垃圾需要采用综合处理技术, 例如: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 (政府鼓励回收物品) 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市场运作处理给予补贴等措施, 具体表现在: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地方环保部门应和农村的行政部门联合制定适宜当地的环保条例, 并将其付诸实施, 以此来规范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法可依, 从而保障农村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点工作, 基层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扩大宣传力度, 设立环保宣传栏、宣传海报, 并且定期进行环保教育, 让农民们认识到乱倒垃圾的危害, 从而形成较良好的社会氛围, 实现全面搞环保, 全民搞环保。在宣传内容上, 在宣传形式上, 在宣传方法上,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垃圾集中处理的好处, 从而在全村形成了全民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硬件为基础, 由点及面, 全面覆盖

根据实际需要, 明确了垃圾转运车、压缩箱、镇级垃圾中转站、镇村垃圾池、垃圾箱等建设重点, 合理排定了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了区、镇、村各级的建设任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 配备了垃圾转运车、购置了垃圾压缩箱、建设了环卫基地。重点指导各镇合理选择交通便捷、位置适中的地点建设垃圾中转站, 添置垃圾桶、果壳箱等, 并在各村建设垃圾池, 配套一定数量的拖拉机和垃圾桶、果壳箱等设施设备。

四、突出运转机制为核心, 全面出击

一是加强人员配备。依托当地卫生单位, 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 同时, 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规范操作程序, 增强技术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 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 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 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 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 (街道) 负责集中压缩, 将各村的垃圾集中压缩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箱中。

五、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 确保成效

资金问题是垃圾处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政府应全方位出动, 多方面给予重视即资金支持, 在农村投放资金, 建设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 保证居民垃圾有地方投放, 并监督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同时, 强化“有偿服务”的理念, 加大卫生清洁费收缴力度, 确保能收全收, 应收尽收。此外, 积极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 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和支持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下,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是我国整体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加强环保管理, 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 来改善村容、村貌, 从而达到社会垃圾的源头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最终实现合理、健康的农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海云, 徐文鹰, 等.中国大城市垃圾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 2001.

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与处理对策 篇8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1], 主要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粪便、餐厨废物、灰尘等。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 但因农村缺乏相应的垃圾污染防治设施, 导致农村环境和资源压力过大,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滞后。以南宁市为例, 南宁市总面积33112km2, 总人口715万人, 其中575万人来自农村地区, 占人口总数的80.4%。近些年, 南宁市坚持推进城镇化建设, 农村人口规模不断壮大, 制造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人们将未经处理或填埋的生活垃圾随意堆置在道路、河道两旁, 占据土地资源暂且不论, 对农田水利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 并且危及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2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南宁市辖区各乡镇初步形成了以镇区为主要服务范围的乡镇环卫管理机制, 有乡镇规划建设站具体兼管环卫工作, 有作业环卫工人队伍, 有一定的环卫经费投入, 组成了局部的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环卫作业链。乡镇级行政区大多只配备清扫保洁人员, 没有设立独立的环卫站。配套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缺乏或者是过于简陋, 现有配套的收运车辆绝大多数为敞开、非压缩式, 且须人工装车, 各乡镇均未能实现收集密闭化和转运压缩化。

各乡镇自行采用简易堆放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存在垃圾、渗滤液、臭气二次污染、滋生“四害”等问题, 既达不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也容易与周边群众发生利益冲突而引发纠纷, 且今后还要付出更高治理成本。

为解决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南宁市从2011年起, 按照“村 (屯) 收集、镇 (乡) 转运、县处理”的基本模式 (简称“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 , 在六县的部分乡镇开展试点工作, 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县城建设垃圾填埋场, 县城附近的部分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部分村屯建设垃圾收集点, 并配备部分垃圾转运车辆等设备。

经过建设, 除武鸣、宾阳分别将生活垃圾运往南宁及来宾处理外, 其余4个县均建设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其中, 隆安、马山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经投入使用, 横县、上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经建成但未投入使用。目前, 各县 (包括县城) 已完成15座垃圾转运站的建设, 其余垃圾转运站也正在建设中, 初步具备“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试点的硬件设施。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及主要工作任务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 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有3种, 即填埋法、简易焚烧法、堆肥法。其中垃圾填埋法是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最常用的方法。生活垃圾进行单纯的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土地, 而且其污染并没有转移或减少, 仍然污染着环境和水体[2];简易焚烧法在生活垃圾焚烧时没有任何处理, 焚烧处理带来的有毒有害气体也污染农村的空气[2];堆肥法是对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垃圾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堆肥时露天堆放, 会孽生蚊蝇, 释放恶臭气体,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理技术还是很落后的, 都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找到适宜的垃圾处理方法并强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制及条件保障是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关键。

4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4.1建立完善城乡环卫管理体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 理顺环卫管理体制, 建立充实基层环卫机构, 每个乡镇必须成立环卫站, 配备3名以上管理人员, 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和制度的“四落实”, 行政村、社区配齐保洁人员, 按照300-500名人口配备1名环卫工人。切实保障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 解决环卫工人的实际困难, 以稳定和发展壮大环卫工人队伍。

按照“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的工作思路, 形成以市为核心、城区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环卫部门为指导的规范运作机制, 按照《广西城乡容貌标准》等有关作业规范和要求进行日常管理、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市、城区环卫部门要深入基层, 掌握实际情况, 给予具体业务指导。

建立完善城乡环卫工作考核办法,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环卫工作职责, 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环卫作业规范培训, 相应建立监督检查模式。

4.2以密闭化收集为目标因地制宜合理配套收集设施、设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配置符合环保要求和足够数量的收集设施, 500户以上居民区和2000人以上企业原则上建设1处密闭式收集房, 村、社区、单位、道路等合理设置密闭式垃圾容器、收集房和工班房, 合理配备保洁车等作业工具。居民家庭逐步进行无害化户厕改造, 粪水处理卫生达标;农村兴建公厕, 每个村、社区建有1-2座生态公厕。

4.3以压缩化转运为导向建设转运站建设及配套转运车辆23个乡镇, 每个乡镇配备一辆16吨的可移动收集的垃圾压缩车, 用于乡镇生活垃圾移动收集及转运市级处理厂场, 并纳入享受市财政对环卫车辆实行“买一送一”政策范围。或者是有条件的乡镇进一步配套建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 而不宜采用简易式。压缩类型可选择垂直压缩或水平压缩, 并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置标准 (CJJ27-2005)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等国家现行标准选址建设以及配套转运车辆, 转运站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并应有利于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减少工程建设投资;配套转运车辆应每车载重7吨以上, 密闭性好, 无侧漏隐患;同时可考虑结合今后当地建设垃圾分类收集间、环卫修理车间、停车场、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的需要适当扩大用地面积。

继续在城区推进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 继续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系统11座中转站和城南配套工程城北大型中转站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区生活垃圾压缩运输率, 并为市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向周边乡镇伸提供二次转运服务。同时, 针对土建垃圾转运站选址难、建设难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期间计划尝试、推广使用移动式垃圾转运站, 探索垃圾转运的出路问题。并争取在每个城区建设一座设有大型中转站、停车场、修理厂、办公区等的综合性环卫基地。

4.4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环卫投资结构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在于农村的经济水平[3], 是资金问题。农村不像城市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费用, 村里的垃圾主要靠村委会出资处理, 难见成效。因此, 建议快速建立一套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保障机制, 保证垃圾处理资金及时到位, 以便充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切实改善环保治理效果。

生活垃圾处理经费实行“市区补一点、镇里贴一点、村里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 收集、运送到垃圾转运站的费用由村负责;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集车辆购置配备由各乡镇负责投资。各乡镇负责辖区内垃圾转运站建设、配套车辆, 以及生活垃圾由收集点运到转运站, 费用由乡镇负责, 各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由市、城区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转运站的运行、维护经费由城区财政保障。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由市财政保障。

其次是,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 争取开征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 建议市物价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建制和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政策, 以在乡镇、农村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 一方面有利于推行有偿服务, 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环卫经费来源。

此外, 积极探索环卫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模式,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引导, 采取不同的资金筹措方式, 以多种形式吸收社会资本, 实现投资融资渠道多元化。建立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 吸引境内外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近期争取利用BT等运作方式, 利用社会资金更新一批环卫专用设备。

4.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树立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 促进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为目标, 乡镇、农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力宣传政策法规, 提高知识普及率, 使村民从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 真正成为文明的居民,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的传播, 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卫生素质, 实现从源头上抓好管理, 从而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谷中原, 谭国志.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S县L乡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0 (1) :34-39.

[2]魏星, 彭绪亚, 贾传兴等.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6) :7610-7612.

浅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与对策 篇9

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大致可以分成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建筑垃圾等五类。目前, 广大农村地区相当一部分生活垃圾仍然被随意堆放在农户的屋前屋后及周边池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据了解, 我省约有2/3的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系统收集和处置。笔者探访的几个村镇垃圾处置主要有以下途径:①随意丢弃至林间、道路旁、房屋前后、沟渠、池塘;②有收集设施, 但处理设施不完善, 村民自行焚烧;③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处理模式, 能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宁乡关山村、石门岩湾村、沅江三眼塘镇, 每户门前均放置了收集桶,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清运。基本情况见表1。

2 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环保意识薄弱

笔者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情况, 发放200多份问卷调查表对村民开展了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仅不到10%村民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超过24%的村民仍然是生活垃圾入田、废渣废水直接排放;选择“不分类而直接倒入垃圾池”为45%;选择“生活垃圾直接入田”和“倒入河沟或水塘”的村民为37%;随意扔垃圾的为21%。现场调查也发现有些村镇既使配备了分类式的垃圾桶, 但村民并没有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有些甚至不愿意将生活垃圾丢入垃圾桶, 仍采用传统的“往田里、沟涧扔”的消纳倾倒方式。这些现象说明相当比例农民不了解垃圾随意乱扔的危害性, 环保意识不强。

生活垃圾对河流、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产生污染危害。垃圾焚烧时, 燃烧产生的SO2、二英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研究表明, 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所污染的水体、土壤表现为:p H值呈酸性, SS可达1000~5000mg/L, 水呈黄褐色或灰褐色[2]。农户主要关心如何提高经济收入, 当前部分农民的收入与教育水平不高, 并没有认识到不合理的垃圾处置问题对环境及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而乡村政府组织对于环保的宣传教育也仅仅只是浮于表面, 力度不够, 提高村民的整体环境意识和环保理念已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2.2 长效管理有待加强

政府职能部门的科学规划和监管是保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较好落实的重要保证。探访过的几个村镇, 农村生活垃圾方面的教育、宣传、处理仍然不到位。笔者曾向某县建设局和环保局反映一处被农村生活垃圾填埋的池塘, 建议进行整治。一年之后, 当地对这个建议很重视, 虽对被垃圾填埋的池塘进行了清理, 但当地村民的生活垃圾又在往其他池塘倾倒。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出路问题,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既使乡镇政府出资建设了大量垃圾站、集中回收站的情况下, 也有很多管理不善问题, 如:来不及处理的垃圾溢出了垃圾站、拖运车的收集箱损坏造成垃圾散落在运输途中、集中回收点修建不合理等。

2.3 资金投入不足

据调查, 近4年来浏阳市政府对每个乡镇按人口数量给予10~17万元/年的标准, 对每个村 (社区) 给予1.2万元/年的运行补助。但对当地村干部采访, 每次对全村生活垃圾的集中转运和处理费用在500元左右, 4~5d就需要将村里垃圾处理的速度, 政府下拔的运行补助远不够开支。除此之外, 对于被生活垃圾污染的农田、池塘的修复也耗资较大。据笔者调查, 每修复一口池塘所需的资金为5万~10万元不等。另外, 由于投资力度较低, 没有充足资金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或引入垃圾分选、沼气发酵、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等处理技术, 致使部分农村地区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等垃圾处理方法, 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侵占, 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还破坏生态植被、污染环境。

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3.1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传媒, 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 让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一些环保常识, 认识到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 树立文明生活意识, 调动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发挥广大农村居民在垃圾处理、保护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 使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 渗透到村民的衣食住行, 使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3.2 完善相关法规和管理体系

①对垃圾处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借鉴管理模式, 比如台北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3], 其采取的主要政策手段:强制垃圾源头分类、随袋征收垃圾处理费、建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对资源回收行业的政策扶持、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等。该市生活垃圾管理取得的成效, 体现在人均垃圾清运量较少、资源回收率增加、回收产业发展壮大、居民负担与整个社会成本降低。②创新管理机制。政府有必要设立农村垃圾管理职能部门, 加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管、指导。探索通过“村规民约”、“从我做起”、“户前三包”、“五星级文明户”、“生态家园建设”、“垃圾分类竞赛”、“农村垃圾管理村民理事会”等活动和载体, 调动村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形成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农村垃圾管理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政策, 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农户家庭给予适当奖励, 可借鉴“绿色存折”制度做法[4], 村民将可回收垃圾保存下来, 每月送村委会登记在自家的“绿色存折”上, 用积分兑换现金或日用品。③健全农村垃圾管理的法规体系。多年来, 我国环境保护体系一直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 农村环保相对薄弱, 甚至在农村垃圾治理领域出现了空白[5]。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针对农村垃圾治理的特殊性积极出台专门立法, 尽快颁布实施, 为各地农村垃圾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规范指导, 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法制化管理。

3.3 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投入机制

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工具设施的维护和清扫保洁人员工资、托运人员工资, 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实施。通过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和农民投资投劳的方法, 集中财力物力解决农民关心的垃圾治理问题。镇村要加大农村垃圾处理的投入力度, 确保农村垃圾处理支出有预算, 落实资金。同时, 要在全域内统筹考虑, 积极创造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 引导多方投入, 激励一些企业积极参加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共同建设乡村环卫基础设施。

3.4 引入成熟、先进的处理技术

农村垃圾处理应该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在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运用先进的处理技术, 创新垃圾处理模式。要把推进垃圾“自产自销”、“日产日销”、“不出村不出组不出户”作为今后垃圾处理的方向。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 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包括:制订农村垃圾管理的技术导则, 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发低成本、易维护、可推广、管长远的技术和设备体系, 为就地就近处理农村垃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 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等, 解决垃圾管理工作存在的人才缺乏、技术含量低等问题, 有效提升农村垃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马温安.浅谈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11 (6) :515~578.

[3]杜倩倩, 宋国军, 马本, 等.台北市生活垃圾管理与经验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12 (12) :83~89.

[4]张东风, 黄昌华, 陈颖昭.如椽巨笔绘宏图三湘热土换新颜.

电子垃圾现状与环境管理对策探讨 篇10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和电电子子科科技技的的发发展, 电子废弃物成为了世界范范围围内内的的垃垃圾圾公害, 而且还在以普通废弃物物的的三三倍倍速速度度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严重影影响响了了人人类类的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发展展。。因因此此, , 对对当前电子垃圾的现状及产生生原原因因进进行行相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管理理对对策策具具有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1 我国电子垃圾现状分析析

随着当前电子工业的不不断断发发展展, , 我我国国的电子废弃物也在随着国家家电电子子产产品品百百户拥有量的增加而逐年增长长。。电电子子垃垃圾圾属属于固体废弃物, 和一般的城市市垃垃圾圾不不同同的的是, 如果对这些垃圾不做任何何处处理理的的话话会会导致废旧电子产品的有害物物质质渗渗透透出出来来, , 进而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染。。而而如如果果对对这这些垃圾进行焚烧的话, 则会释释放放出出大大量量的的有害气体, 进而对空气造成成严严重重的的污污染染, , 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随随着着上上个个世世纪纪80年代我国家用电器的逐逐渐渐普普及及, , 以以及及随着当前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发展展, , 越越来来越越多多性能更好、技术尖端、功能更更全全的的电电子子产产品的使用, 我国家用电器和电电子子产产品品的的废废旧量在极大地增加, 并且在未未来来的的时时间间里里也会呈整体上升的趋势。

虽然我国电子废弃物的的回回收收和和管管理理体系也在从零散作坊式、非正正规规式式的的管管理理方式向着政府和全民共同参参与与、、正正规规机机构构负责的立法和管理体制转变变, , 但但是是不不得得不不承认当前我国电子垃圾的处处理理与与整整治治还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问问题题主主要要表表现现为我国对废旧电子产品再利利用用的的处处置置水水平很低, 回收的再利用率也也很很低低, , 工工艺艺非非常落后, 导致电子垃圾的污污染染严严重重。。比比如如当前我国对于大部分旧的电电子子产产品品, , 都都是是直接或经过简单的维修以后后进进入入二二手手市市场;而对于已经报废的电子子产产品品, , 主主要要是是通过手工的拆解来进行原材材料料回回收收;;对对于不能直接手工拆解的部分分, , 大大多多采采取取焚焚烧、酸溶的方式来提取金银银等等贵贵金金属属, , 而而将其中的铅、汞等有毒重金属的废液直接排入土壤和水体中, 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2 电子垃圾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电子垃圾管理的现状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具体来说, 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处理技术方面:当前电子垃圾的处理体系中非正规的处理机构仍然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 在这些非正规的处理机构中, 一方面由于缺少基本的防护措施, 导致这些粗放的处理方法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环境;另外一方面这些非正规机构往往只注重进口的设备, 技术的中心还在污染控制和末端的处理上, 对生态设计的新理念缺乏研究, 也没有注意和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结合;

(2) 政策法规方面:电子垃圾从问题的显露到相关法规的制定经过的时间比较长, 立法进程缓慢;同时也缺乏一个统一的电子废弃物管理机构, 比如说“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就因为制定部门繁多和职责难以协调而导致执行困难;

(3) 社会经济方面:首先非正规机构由于其更为灵活的市场处理方式对正规机构产生了较大的竞争危害, 而由于电子产品的回收拆解企业受到的财政补贴不多, 收益微薄, 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其次, 我国公众对电子垃圾的危害与其资源化的价值认识还不够, 整体的电子垃圾报废习惯仍然比较落后, 没有进行安全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考虑。

3 我国的管理对策建议

3.1 完善相关的法规, 提高立法的管理效率

首先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电子垃圾研究管理机构, 以为电子垃圾管理中出现的技术、管理体制和法律完善提供相关的保障。同时, 也可以根据实际暴露的电子垃圾问题向有关的立法与职能部门提出合适的建议, 及时地对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补充、改进和修正, 最终提高电子垃圾的立法效率和管理效率。

3.2 完善市场管理秩序, 提高市场管理效益

首先要利用相应的市场和技术手段促进非正规处理机构的规范化,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正规企业的污染控制作用, 建立一个分散回收加集中运输处理的完善体系;其次, 对于电子垃圾的回收拆解企业, 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要通过适当的财政补贴以保证其生产的盈亏平衡, 通过相应的财政分配政策提高电子垃圾处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最终提高电子垃圾管理的市场效率。

3.3 优化末端处理, 提倡生态设计理念

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电子垃圾的处理都要切实做好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我国的生产实际相结合, 尤其要注意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电子产品的末端处理技术, 各生产地区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来进行末端处置与处理机构的开发与建设;其次, 电子产品从原料生产到最后的循环利用都要注意对生态设计理念的大力提倡, 避免进入一个大量人力、物力耗损的“经济循环误区”。总之, 在电子产品生产全程中, 需要把生态设计的理念具体融合在电子科研项目、科研资金投入以及生产标准的制定中, 以此来整体降低电子产品生产和使用对资源环境造成的总体压力, 最终全面提高电子产品行业的整体生产和垃圾处理水平。

3.4 改善公众报废习惯, 提高环保意识

由于电子产品都有一个安全使用的期限, 如果无限超长使用的话, 老化的电子产品会因为效率的下降、能耗的增高而对产品使用安全和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因此, 国家应该要采取各种措施, 通过发放手册、媒体宣传等方式来加大“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科学处置电子垃圾”的宣传力度, 使每一位电子产品使用者都能响应国家号召, 主动去选择低碳的电子产品, 改善电子产品的报废习惯。同时, 国家也应该要严格规范电子产品的使用标准和电子垃圾不当处理的相关处罚措施, 以有效控制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与传播。

4 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 当前电子垃圾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工业以及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 我国电子科技的再发展需要在客观认识当前电子垃圾现状的基础上, 对管理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原因分析, 最后再积极采取完善的电子垃圾管理对策。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我国电子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最终促进我国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 电子垃圾成为了当前时代的一大环境难题。本文先就我国当前的电子垃圾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然后再介绍了当前电子垃圾管理现状的原因, 最后就我国的电子垃圾管理对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希望对完善我国电子垃圾的管理能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进而促进我国电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子垃圾,环境管理,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春, 蒋湛, 周超平, 马立实, 王颖杰.论国内电子废弃物污染现状与改善对策[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9 (18) .

[2]王喆, 刘少卿, 陈晓民, 李艳霞, 何孟常, 林春野.废旧阴极射线管 (CRT) 显示器玻壳中铅浸出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 2009 (01) .

[3]邓丰, 孙水裕, 钟胜, 李红军, 龙来寿.废印制线路板真空热解渣分选与组成分析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09 (12) .

上一篇:物化性质下一篇:非蒸压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