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024-05-13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选十篇)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篇1

1.1 当代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

(1)形体特点。低年级大学生已经经历了人生最后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体重、胸围、肩宽、头围、骨盆等外部形态已逐渐转入缓慢发展阶段。体格体型等已近似成年人,骨骼已基本骨化并坚固。

(2)神经系统特点。大学生正处在脑细胞建立联系的上升期,经过教学训练,特别是专业学习,皮层细胞活动迅速增加,神经元联系扩大,大脑皮层活动的数量增加,大脑发育逐渐成熟。

(3)性机能日趋成熟。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次比较大的飞跃,个体的形体和神经系统高速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性器官和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和完善,这时,男、女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性别特征。在这一时期,无论男性、女性都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关注和吸引的情感。

1.2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还不成熟。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末期,他们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关注,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干涉指责,或者继续把他们当未成年人对待,这种表现是大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的反映。由于自身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等的不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

(2)抽象思维发展但较主观、片面。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大学生经过12年的学校教育,知识越来越丰富,抽象思维获得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辩证的对待周围的一切,不会轻易去盲从别人的意见。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的背后缺少现实的职称,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比较固执、感情用事、爱冲动、比较偏激和过分自信。

(3)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已经基本成熟,充满青春活力,大学的学业压力不是很大,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与人交往,其情感体验日益丰富、发展完善,同时,由于许多大学生是离家在外,开始独立的生活,这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对父母的感情和对同学、朋友的珍惜之情,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另外,爱情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发生着巨大影响。虽然,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在不断由弱变强,但如果受到较强烈的刺激,他们往往不太容易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较大。

(4)意志水平提高但不稳定。多数大学生能逐步自觉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时间紧迫感,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行为计划,排除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独立的生活、自由的学习环境更是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力。但是其意志水平发展又是不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有时候还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想的和做的不能达成一致,在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决定时优柔寡断,特别需要师长的意见。

(5)性意识的发展。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育已基本完成,性意识得到发展。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带来强烈的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个性和形象的精神向往;另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异性的倾慕与追求,这是每一个青春萌动的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

2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从群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出现三大转变,即从闭锁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独立以及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社会。

2.1 生理成熟期普遍前移

当代大学生一般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由于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普遍改善,他们的生理发展普遍呈现成熟期前移的鲜明特点。生理上的成熟使大学生们对性的渴望程度增加,再加上当今社会文化的变革,使大学生对性的体验提前,大学生同居现象增多。

2.2 心理不甚成熟,性行为轻率

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性观念变得比较“开放”。但由于性心理成熟滞后,加之大学以前的性教育知识的缺乏,使大学生的性行为只是受性本能的驱使,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考虑,行为轻率,在恋爱期间未婚同居,女生怀孕、流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2.3 积极的休闲态度,偶像崇拜的盛行

在闲暇时间,大学生选择了多种休闲方式,他们更能接受那些灵活多样的游戏规则。现在的大中学生很多人都具有某种特长,许多青年都有钢琴、围棋、摄影的等级证书。而且,处在青年阶段的大学生,心理仍处在一个尚未健全的时期,他们需要一个“偶像”来崇拜模仿。

2.4 心态逐渐复杂多样化

毋庸置疑,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心理状态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值得重视的是,当代大学生确实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切消极甚至阴暗的负面心态,这些负面心态的产生和形成,既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心理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文化、家庭影响、教育改革、体质变革等方面的客观原因。

2.5 爱情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爱情虽不是大学里的必修课,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对恋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也指出,青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因此,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也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6 紧迫感、开拓性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后在社会上立足,有所作为,就必须时刻保持紧迫感,具有开拓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许多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就为自己毕业就业而做准备,当今社会残酷的竞争让他们意识到,不努力就不会有出路。所以,大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都逐渐增强。

总之,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应该得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只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万年青.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2004.3.

[2]王艺武,李波.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J].哈尔滨体育学院,2001.

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篇2

鹤岗市二十一中 刘悦华(政教心理五班)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根据市教师进修学院的有关要求,本着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快乐与成功的办学理念,经研究决定我校将以陪养学生自律品质为基点,探索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自我管理之路,以发展学生健全人格,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二、理论探索

自律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青少年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品质。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认为,管理是个体管理与群体管理的统一,个体管理是群体管理的基础,个体的管理状态直接影响到群体的管理功能。然而,不论是个体管理,还是群体管理,都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内在潜能,我们知道,人具有独立意识,具有高灵敏度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能动创造力,同时,人的生命和情感是有周期性的,认识过程也是有规律性的。如何依据这种运动周期和思维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逐步达到自我完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外在的社会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觉接受、亲身体验、实际应用,并转化为内在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进入中学后,随着身体发育成熟,抽象思维日益发展,学生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似乎突然发现了自己,对自己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兴趣,经常关心自己的相貌、身材、智力、品德、性格、人际关系、个人前途等。他们已能自觉地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随年龄增长也能从政治、思想和人格上来分析自己,甚至能较为客观地认识到自己“不用功”、“管不住自己”、“长得太矮”、“胆子太小”等。他们希望具有一个独立的、不为成人所了解的内心世界。这种“成人感”使他们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要求成人理解、信任,而不是过多的“保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逐渐确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能力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愿望越益迫切。

三、实施过程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得出每个人都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渴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这种愿望将更加迫切,因此,怎样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通过自律活动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律行为,将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要把抽象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口号”式的教育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那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自律的内涵,坚持面向全体,激励为主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从评比自律“星级班级、星级学生、星级家庭”入手,将活动脚踏实地、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教导处负责具体活动的总体安排,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做到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二)以自律“星级班级”的创建为目标,优化班级管理模式。

以往的班级管理,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师有千头万绪的工作无从下手,学生总是在被动的位置,得不到主动的发展,往往是“压下了葫芦又起瓢”,而自律“星级班级”的创建,正是给教师搭建了一个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我要做好、我能做好”的氛围中快乐、健康成长。

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诠释自律在学校教育范围的内涵:

1、在理想追求上应自强。由班级组织班会、故事会等形式,通过名人的成长经历,使学生认识到理想是人生的航标,引导他们树立符合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的目标,目标既要有远大的理想,也要有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付诸于行动,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想。

2、在品德修养上应自控,在知识探索上应自主。

(1)、初一新生入校时,利用军训时间组织本班学生集体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二十一中学学生手册》,以便他们进一步了解一名初中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通过民主交流等形式,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班级公约”,争取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只有这样,“公约”才可以起到制约每名学生的作用。

(2)、根据“班级公约”的内容,制定奖惩措施,建立监督机构,在这过程中应本着公开、民主、公正的原则。

(3)、由学校组织“我们的集体 我们的家”班徽和班级格言设计评比,旨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评比将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学生将展示设计成果、设计意图及象征意义。

(4)、由学校组织“星级自习室”评比活动,此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以学生肃静自习、自主学习为评比原则,评比过程主要由班级申报,学校根据评比原则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

(5)、在学校的号召下,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次公益活动,内容要尽量选择可以全员参与的。

(6)、班级定期总结学生履行公约的情况,由监督机构总结与学生自省相结合。

3、在生活上应自理。任何教育如得不到家长的参与、理解和支持,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班主任应通过本班“星级家庭”的创建活动,让大部分的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自律教育中来,引导学生与家长制定“星级家庭守则,”守则中可体现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关心,互敬互爱,遇到问题应及时沟通,取得一致;不得采用过激方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各有分工,不得懒惰;家长每月晚上外出应酬不得超过多少次,应给家庭成员间充分交流的时间;孩子应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等等条款,请家长和学生共同遵守,班级每举办一次“星级家庭”成果展示,由做得比较好的家庭进行经验交流(在活动中的感受及收获),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星级家庭。”

(三)、自律“星级班级”的创建过程,凸显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自律品质的形成。集体的教育力量大于班主任“孤军奋战”,要使学生在创建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集体荣则我荣”,让自律成为深入人心、人人追求的可贵品质。自律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由班主任具体负责,教导处采用“星级班级、星级学生”的创建对集体和个人进行评价,创建过程如下:

1、班级每名学生应建立自己的“星级少年成长手册,”以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得失与感悟,也可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照片、获奖证书、同学赠言等收进记录本,以作为学生在自律活动中的成长痕迹。

2、在班级范围内建立由3—8人的“自律星互助组,”形成小范围的监督机构,由组长具体负责本组内的一切事务,定期检查组内成员写周记的情况,把其中优秀的周记推荐到班级进行展示,并定期向班主任老师汇报组内成员的思想动态和活动情况,班主任教师也要以学期为单位评选出“优秀自律小组。”

3、当班级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后,可向学校申请评比“自律星级班级,”教导处将从三方面对班级进行评价:

(1)、学年班级积分前四名并已经申报成功“星级自习室”的班级方有资格参与“星级班级”的评选;

(2)、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满意率在80%以上者可参评。

(3)、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班会的形式,向学校评委团(领导、任课教师、各班学生代表)展示本班的班风班貌(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变化、感悟等)

4、已当选“星级班级”的,可根据“班级公约”中的相关内容,继续评比“星级学生”,包括“自强星、自控星、自主星、自理星”各一名,报送教导处,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自律“星级班级”的管理与升级,引导班级体健康、向上发展。

1、星级班级的评比与升级由教导处负责,每年可申报一次,当选的班级在开学典礼中将举行颁奖仪式。

2、对已经当选的班集体,每年审核一次,合格的班级可申请升级,授予“二星级自律班级、三星级自律班级”,根据星的多少增加“星级学生”的名额,不合格的取消称号,可重新申报。

3、学生在校三年中,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申报时间,但无论早晚必须要创建。

4、创建情况将作为校级、市级优秀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

5、班主任应将班级创建过程完整的记录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室中”,学校将定期浏览,根据情况举行校级经验交流和第二协作组的经验交流。

6、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荣誉称号及奖项将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各班主任教师要认真方学习方案的具体内容,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各班需制定“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自律星互助组”评比制度、“星级学生”评比条件,建立“自律星互助组”,这些制度的建立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各种条款尽量的细化,避免笼统的要求,选一些可操作强,容易量化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制定的内容要以激励为主,奖罚适度。

3、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与全班同学共同研究决定,可由班委会提案后全班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形成制度。

4、学生的“星级少年成长手册”是反映本班级在活动中个体的转变与集体进步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成长足迹的见证,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定期检查与评选是必要的。

4、开展工作要脚踏实地,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信念,避免空架子、弄虚作假。

5、活动取得一定成果后,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发展,应知道学生的发展是不会停滞的,应通过修改各种制度引导他们向更高自律层次发展。

“星级班级”评比细则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律意识更好更快的形成,树立优良的校风、学风,特制定“星级班级”评比细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评比细则:

1、制定健全“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自律星互助组评比细则、星级学生评比细则”,建立“星级少年成长手册、自律星互助组”,各项制度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20分);

2、班级积分(30分),第一名30分、第二、三名20分、第四、五名10分、第七、八名5分;

3、积极开展班级自律活动:(20分)

(1)、每,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召开以“理想”为主要内容的班会课;(4分)

(2)、参与我们的集体 我们的家”班徽、格言设计评比,获得奖项4分、参与的得1分;

(3)、参与“星级自习室”评比,凡申报成功的得4分;(4)、每举办班级“星级家庭”成果展示的得4分;(5)、每学期都能够组织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公益活动的得4分。

4、每期末考试班级总评无低分率的得10分,不超过2%的得8分,2%——5%之间的得5分,5%以上不得分;

5、以班会形式向评委团展示班级在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20分)

二、评比过程

1、班级根据本班活动开展情况,必须在初中阶段第三年之前申报“星级班级”;

2、根据评比细则,由评委团进行评比。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篇3

为什么要实施科学保教?

幼儿身心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精心保育。科学保教中的“保”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也即是对幼儿的日常生活护理、清洁卫生、饮食营养、疾病防控、安全保卫等工作的总称。我国学前教育一直将保障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保教并重”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保障《儿童权利公约》中所规定的幼儿最基本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等权力的体现。

3-6岁幼儿身心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但其各器官和系统仍然很柔弱,各方面能力也不够完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教育中,幼儿需要成人的精心照料和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表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生活护理环节,同时,幼儿吃、喝、拉、撒等生活环节也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生活活动和过渡环节占了一半的比例,“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这也成为幼儿园学段与其他学段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幼儿园教育独特性和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如果一所幼儿园不重视保育工作,只重视“上课”,就是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极易出现小学化和学科化的错误倾向,值得警惕。

为了规范和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保育工作,武汉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研发了《武汉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以幼儿生活为逻辑主线,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大致划分为四个类别,包括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涉及入园、盥洗、进餐、如厕、饮水、睡眠、离园等环节,并对每一环节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提出了具体细致的指导意见。

提倡科学保教,是出于对幼儿生命的敬畏,是对幼儿成长的呵护,是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幼儿园教育独特性和专业性的强化。为了正本清源,纠正小学化和学科化的误区,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认知和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成人适宜教育。科学保教中的“教”主要指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即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开展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启蒙教育。

3-6岁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此时,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与小学生比起来仍然较弱,具有直觉行动性、具体形象性、无意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幼儿认知和学习的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来自于生活,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巩固和运用。

幼儿园教育应侧重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主要是涉及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相关知识经验的启蒙教育,绝对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习得和小学学科知识的学习。

此外,幼儿园教育还必须尊重幼儿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特点,实施科学启蒙,切忌“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专业技能机械训练。第一,由于幼儿的思维方式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此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听觉、视觉、触摸觉、味觉、嗅觉、本体觉等,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丰富其感受和体验。第二,要充分相信幼儿,为其提供主动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积累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概念,发展思维能力。第三,生活是大课堂,基于生活的学习,才是幼儿愿意学习,并能理解和接受的学习。为此,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和顺应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方式,给予科学启蒙。

如何有效实施科学保教?

所谓“科学保教”,就是指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实现科学保教不应只停留于理念,更应落实到学前教育的具体实践中。

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构建并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就已经提出,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估监测工作能为幼儿园教师实施科学保教,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正确的指引和科学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工作。加强研究,完善现有评估标准,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帮助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和水平,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实用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园舍选址务必要安全、独立、卫生,周边无污染源。园舍建筑设计、造型和室内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布局合理。幼儿园各项设施设备都必须符合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杜绝安全隐患,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如幼儿园桌椅是幼儿教育机构中保育教育的基本设备。桌椅如果不符合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容易造成幼儿脊柱弯曲异常和近视。又如班级配备过大的电视,看似很高档和豪华,但如果幼儿观看距离较近,反会伤害幼儿的视力。

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早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包含丰富的生活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这四类教育活动性质不同,对幼儿不同方面的发展也各有价值。湖北省教育厅最新出台的《湖北省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标准》中专门指出,幼儿两餐时间应间隔3.5-4小时,幼儿户外活动要保证2小时,游戏时间要保证1小时。这就需要幼儿园合理调配幼儿的作息时间,好的政策才能最终落实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中。

幼教工作者要增强科学保教的自觉性和能力。科学保教最终只有通过幼儿园教师落实到幼儿园各项常规工作中去,才能促进每位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科学保教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增强科学保教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要了解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基础医学等知识,还应熟悉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善于捕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保教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幼教工作者要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科学保教观。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现在仍有许多幼教工作者习惯性地重视幼儿在集体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而轻视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就容易滑入小学化和学科化的陷阱。因此,广大幼教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科学保教观,科学合理安排并有机整合幼儿园的四类活动,将保教目标和内容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需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入手 篇4

一、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开展德育工作打好基础

笔者在工作中体会到, 中学生身心发展有以下四个特点。

1.学生自主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确, 但他们坚持己见的倾向很明显, 自我估计过高而在行动中又往往容易招致失败, 他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在成人眼里是并不认可的“叛逆”, 对师长的教导往往有不服管的倾向。

2.教师的知识不再是学生佩服的第一因素, 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相对于一个学富五车的“老古董”, 学生更愿意与一个亲和、善于与人交往的老师接触、表达其想法, 所以,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德育工作者, 首先要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老师。

3.注意学生的真实表现与非真实表现, 并正确加以辨别。中学生内心的想法比较多, 且具有一定隐蔽性, 有些想法不轻易向别人透露;也有些时候, 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 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 可能会言不由衷, 教师要特别留意这种情况, 并在课后与学生单独谈话, 以了解实情, 对学生施以个别教育。

4.中学生与同辈群体交往的需求强, 不愿意和成人谈心。这一点恐怕好多老师在工作中都有体会, 但少有人静下心来研究对策。另外,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学生的思想、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 学生身上也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

二、从心理特征出发, 用适当方式处理“学生问题”

1.中学生往往被老师视为“不听话”、“不服管”, 因此, 好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没什么好心情, 要么是简单敷衍几句, 草草了事;要么是严加训斥、指责, 勒令以后不准怎样做。凡此种种, 要么无效, 要么收到一时之效, 难以使学生从根本上受到教育。教师要对思想认识水平已有相当发展的中学生施以教育, 事先必须有所准备, 与学生谈话时做到有理有据, 使学生“心服口服”, 切忌简单粗暴。应多侧面、多角度进行, 而不要直接去压制学生的主张, 待到时机成熟, 学生自然能分辨出谁是谁非。

2.教师要成为学生可以师从的表率, 必须不断提高师德, 培养师德情感, 坚定师德信念, 铸造师德意志, 养成师德习惯, 在教育过程中, 自始至终将自己置于道德之内, 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学生的伦理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以优雅的行为去改变学生的习惯, 从而使教师在人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3.对部分学生, 教师要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 要循循善诱, 宽严并举, 学会与学生交朋友, 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方面的交流。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如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 不是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 而是能从心理学的角度, 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不是去简单地责备, 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发挥同伴群体的教育作用。学生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 这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在那些非正式群体中, 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后, 教师在正面教育的同时, 应深入了解学生所属的群体, 以适当的方式让群体中其他成员去说服、帮助这名学生, 并以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影响学生, 效果可能比教师直接出面要好一些。同时, 教师要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换位思考, 多猜测学生的想法, 并主动与学生接触、交朋友, 久而久之, 学生视老师有一种亲近感, 就会把好多不轻易与别人交流的想法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篇5

中学阶段,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其中,初中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为少年期;高中在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为青年初期。总称青少年期或青春发育期。这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最佳时期,故称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一)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在生理的发展上处于青春发育期。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生长发育高峰期,一次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次就是青春发育期。一般说来,女生从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男生从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正处于这一阶段。青春发育期生理上变化多端,发展迅猛,主要有包括体形、内脏和性在内的三大变化。

1.身体外形剧变

由于内分泌的发育,四五年之内,少男少女们的身体外形发生急剧变化,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加速增长,骨架粗大,肌肉壮实,外形、外貌以及外部行为动作也随之变化。特别是,身子突然窜高,每年可长6~8厘米,甚至10~11厘米;体重迅速增加,每年可增5~6公斤,甚至8~10公斤。

2.体内机能增强

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各种机能在青春发育期迅速增强,逐步趋向成熟。中学生心脏的发育,从心脏形体、恒定性、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来看,日渐接近成人,大致在20岁以后趋向稳定。12岁前后开始肺发育得又快又好,男生到十七八岁,女生到十六七岁,肺活量可以达到或接近成人。肌肉发达,骨骼增粗。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脑的重量和容积12岁时已经接近成人,十三四岁时脑已基本成熟,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分明,神经元细胞也完善化和复杂化,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几近成人,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到十六七岁后则能协调一致,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并在概括与调节作用上显著发展。

3.性的发育成熟

人体内部发育成熟最晚的`部分是性的器官与机能。性的成熟则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全部发育成熟。中学时期是人的性成熟最快的关键阶段。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发育期性的器官与机能便迅速发育成熟,性发育的外部表现“第二性征”逐步凸现,性的成熟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重大的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是大人了。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的金色年华。专家认为,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而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发展的视角审察,中学生心理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篇6

家长困惑

男孩为何如此

陈先生(企业高管儿子6岁):老师经常反映我儿子上课时不安心听讲:总是好动,坐在凳子上也不停地晃来晃去;手一会儿摸摸书,一会儿摸摸笔。老师说,这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按老师要求采取了一些纠正措施,但基本没有什么作用。真担心他一直这样下去,该怎么办?邻居家的儿子从小也是这样,到上高中的时候,依然安静不下来,家长认为这严重影响学习,影响考大学,便经常批评、制止他,结果引发了亲子矛盾,天天吵架。我不明白,男孩为什么就安静不了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吴女士(工人儿子4岁):儿子从小到现在都有一个毛病:他在玩或者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好像很投入,有时一连叫几声,他就像一点没听见似的。为此,多次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在家里,我也经常对他大吼:“听到没有?”“没有长耳朵呀?”甚至会踹他一脚或打一巴掌。他经常被吓一大跳,显得很委屈。

李先生(警察儿子3岁):网上有一个帖子,内容是这样的:“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语文与英语课代表是女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子;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是女孩子;试卷干净整洁的是女孩子;作文被老师拿出来诵读的是女孩子;暗暗较劲互拼成绩的是女孩子:乖巧听话的是女孩子:懂事体贴的是女孩子。而成绩倒数的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的是男孩子;上课趴着睡觉、东倒西歪的是男孩子。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男孩子天生就这样?我真担心儿子将来也是如此。

朱女士(幼儿园教师儿子8岁):不知是什么原因,儿子天生就叛逆,好像他生来就要与我对着干。有时,我让他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背一首古诗,记几个英语单词,他总要花很长时间,好像非常困难。而他背书很特别,绝不老老实实地坐着背,偏要边走边背或边跳边背,甚至躺在地板上打着滚儿背。另外,我给他推荐的童话、故事类的儿童读物,他都不看,却要看那些漫画以及与科技、机械有关的图书。

周先生(工程师儿子7岁):儿子特别贪玩,下课10分钟,都舍不得上厕所,而是争分夺秒地玩。他说上厕所回来就没时间玩了。你看可笑不可笑?在幼儿园时,经常跟小朋友打架,惹是生非。

专家揭秘

大多是生理特征决定的

茅于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日育儿研究会副秘书长):我们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事实:男孩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他们的性别特征决定的。所以,当我们面对男孩的淘气言行时,不要急着抱怨和指责,而应该先自我反思:儿子身上这些由于生理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个性和特点我了解多少?其实,不是男孩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由于我们不了解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对他们天性中许多关键要素进行了不合适的教育。可以说,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惑,责任不在于男孩。

近几十年来,性别科学着重探讨性别特征的成因,性别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何种影响等。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结果来看,男女之间的大脑差别至少有100多处。有资料显示,正是这些差别决定了男女各自的性别特征,乃至性格特征。

1与大脑结构有关

男孩的胼胝体(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与女孩的胼胝体体积不同,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可以同时同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而男孩同时只能做一件事。因此,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似的。如果大人们一定要改变男孩的这个“缺点”,要他随叫随应,那就破坏了他注意力的形成。

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因此对声音特别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所以听课时男孩就没有女孩的效果好。男孩需要更多的触觉体验,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这样,那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

男孩的额叶没有女孩活跃,也没有女孩发育得早,所以容易作出冲动的决定。这种冲动,会使男孩在户外独立学习时效果更好;而让很多孩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学习,男孩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另外,男孩与女孩大脑中的海马(大脑中的一个记忆存储区)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写出来的文字内容。这就是男孩不善于背课文的原因。

2与血液及血流量有关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流经小脑的血量更多(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流经小脑的血量多,小脑就比较活跃,所以男孩爱动),这决定着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而适合从肢体运动中学习。

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这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很好。如果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就不佳。

3与体内的激素有关

女孩体内拥有更多的雌激素和后叶催产素,这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而男孩则具有更多的睾丸激素,这是一种与行为攻击性密切相关的激素。由于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导致男孩在静坐或谈话时的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自然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女孩在阅读和写作上平均比男孩提前1~1.5年,而这一距离从童年早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很多男孩的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式。与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坐、倾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复杂的阅读和写作对她们而言显得比较容易。另外,由于受荷尔蒙、神经性、心理特点等因素影响,男孩只喜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特别是充满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的书,如恐怖类、科幻类、体育类、传记类、科技类、技术或机械类;还有那种内容令人兴奋、充满神秘感的书,如图解或视觉类的书、漫画书等。男孩喜欢把东西展开或拆开,然后再重新组合或重建,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喜欢“搞破坏”的原因。

总之,男孩往往是在一时冲动惹出麻烦或做错事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受到锻炼、逐步学习,最终成长为男子汉的。

也有教育上的缺憾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目前,各

级学校和各种学科普遍出现“阴盛阳衰”的情况,这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存在危机的。这种“危机”,有人指出是“应试教育危机”的反映。应试教育重视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背诵,记忆优先,这些为女孩所擅长和习惯:而男孩的好动、多思、冒险等秉性,则往往被视作负面的东西而受到压制。男孩在学习过程中被弃长就短,只能落在女孩的后面。

由于学校的教育重记忆、轻分析,重灌输、轻方法,纸上谈兵多、动手操作少,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利于女孩优势的发挥;而男孩的学习更倚重于体验,缺乏体验使男孩对枯燥的单纯书本学习丧失兴趣,优势相对被压抑。尽管男孩到初中阶段,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动手动脑能力都明显优于女孩,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男孩不仅缺少“用武之地”,还被认为是“问题多的学生”,受到的批评多,从而危及他们的学业表现。可以说,因不了解而否定男孩的学习方式,加速了男孩成为现代教育的弱势群体。

男孩的天性在学校里没有得到承认,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视觉和空间技能、运动技能,他们的特殊天赋也被钝化或扼杀了。很多男孩由于淘气、违纪和学习原因被勒令“请家长”,而家长回家就气急败坏地把儿子“修理”一顿,谁都没有意识到男孩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原因。应该说,正是这样的教育伤害了男孩。

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或者不愿意相信,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的发展普遍落后于女孩的事实;更没有意识到,男孩的很多“落后”表现其实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抱有信心,他们将来仍有机会赶上女孩。然而,由于我们对男孩错误的认识,我们过早地对男孩作出各种失败性的评价,导致许多男孩很早就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我建议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们接受这个教训,并引以为戒!

家长疑虑

男孩该如何教育

王先生(公务员儿子7岁):我儿子所在的班级,有29个男孩,平时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学习好的男孩就两三个,其他的都是经常受批评的“问题学生”。不知我们该如何配合老师进行教育?

文女士(医生儿子6岁):一天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儿子突然拿着一个他自制的飞机模型给我看。当时我正迷着看电视,只瞥了他的飞机模型一眼,就没再言语。儿子当时就表现得很失望,很痛苦,而且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没想到,一个男孩子的心理居然如此脆弱,这么点小事都承受不了。这样下去,我们将来还怎么教育啊?

刘先生(记者儿子4岁):我曾采访过一位高中老师,他说:“以前,‘男孩危机’在中小学明显,但到高中后,男生的潜力就发挥出来了:但近几年,男生的这种优势在逐渐丧失。在班上,男生显得很弱势,主要的表现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冲劲儿,自理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独生子太多,不少家长又重男轻女,男孩在家里养得太娇了!”他的话提醒了我,不能娇惯儿子。但真的做到这一点,就能把儿子教育好吗?我很茫然。

张女士(杂志编辑儿子5岁):我丈夫在外地工作,每年在家的时间很有限,而我又是一个非常女性化的人,天生敏感,易伤感等。在我的影响下,儿子现在的性格也很女性化了。我知道,男孩子应该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要坚韧不拔、坚强勇敢:可我不知如何改变因缺少父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专家支招

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赵子墨(知名作家):想要把儿子培养成最棒的男孩,除了要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之外,更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科学地说,每个男孩的身体里都潜藏着性别赋予他们的巨大能量。如果我们从男孩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性格的特征入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那么他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他就有机会成为一个性格坚强、乐观自信、品质卓越、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有爱心的男子汉!怎样进行教育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态上,培养男孩切莫急功近利

因为男孩在将来要承担比女孩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往往对男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投放了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也很容易让男孩产生心理压力,重压之下自然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男孩的父母们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铭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真理。

2策略上,注重培养男孩的“黄金品质”

一个人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做事的成败与否,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男孩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勤奋好学、自尊自信、坚强勇敢、独立进取、积极向上、有强烈责任感等“黄金品质”,这是他们今后成长、发展和迈向成功的基础。

不仅如此,男孩还要视野开阔、社交广泛。身为未来的男子汉,如果从小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广阔的视野,那么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就能战胜更多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对于男孩来说,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保障。

此外,还要重视男孩多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合作能力、决断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这些都是男孩成就未来人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要重视培养男孩的学习能力,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表明,一个人在学习上能否取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具备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从小培养男孩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方法上,要力求科学、合理地施教。多褒少贬,给男孩成长的自信

鼓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要想真正把男孩培养成优秀的人,家长就要学会正确地运用鼓励,将鼓励当作每天必做的功课。鼓励并不是简单地夸赞“真聪明、真棒”,而要学会审时度势,即在不同情势下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会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适时又适当的鼓励,能召唤失败的男孩重整旗鼓,能催促男孩在成功的道路上马不停蹄。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不要总是指责和批评,而是耐心地给予鼓励,这样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会帮助他们克服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困难。

重视交流,学会倾听男孩的心声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并从中捕捉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只有学会倾听,对孩子的提问和回答作出积极回应,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说话的方式,尤其是男孩,想法和做法更大胆。作为家长,就应该有不同的倾听和爱的方式,不要轻易否定和打断男孩自鸣得意的想法。家长还要注意倾听的态度,保持积极接纳的心态,并灵活运用鼓励、询问、探究的技巧。

科学奖励,激励男孩去争取新的进步

对于男孩的进步,家长采取适当的奖励,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其自信心,激励

他们的斗志。家长要掌握好这其中的技巧和艺术,使奖励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奖励应注意两点:一是奖励男孩的顺从不如奖励他的独立。许多家长总是以男孩是否听话为标准来决定是否奖励他们,殊不知,一味地听从,很可能让男孩成为一个懦弱而没主见的人。所以,当男孩的选择没有出现太多偏差时,家长要尽量放手,而且要对他的这种独立给予适当的奖励。二是奖励男孩的聪明不如奖励他的努力。因努力而受到奖励,会让他们从心理上、思想上都受到极大的鼓舞,这才是他们成才的关键所在。另外,奖励男孩时,一定要让他知道事出有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得到了奖励,这样不但能让他更高兴,也会让他的心智跟着成长,学会明辨是非。

挖掘潜能,为男孩铺就发展之路

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只运用了其潜能的10%左右,其他90%左右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家长,如果能够认清儿子身上某种潜在的能力并积极地将其挖掘出来,那么就等于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大道。每个男孩身上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经过适当开发,他们做任何事都能获得成功。那么,家长该怎样去挖掘呢?简单地说,主要是三点:一是及时发现男孩的优点,加以鼓励。二是在提问中激发男孩的潜力:三是在兴趣中挖掘男孩的潜力。

教会劳动,让男孩用劳动去改变和创造生活

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培养爱劳动的习惯,是男孩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劳动可以磨炼男孩的意志,养成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一些家长往往只注重智力的开发,却忽略了劳动能力的培养。于是,便出现了许多“不会系鞋带、不会叠被子”的男孩。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实际上,在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体力劳动和智力发展一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既能强健身体、磨炼意志、提高自我照顾能力,还可以促进男孩智力的开发。可以这样说,一个从来不参加体力劳动的男孩,很难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正确爱子,切忌让男孩在溺爱中成长

天下父母都有一颗爱子之心,但如果爱过了头,成为溺爱,便适得其反。在父母的溺爱下,孩子会变得任性、骄傲、自私自利、事事依赖,智力也无法得到最佳发展。教育男孩,最怕溺爱。一个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男孩,会丧失远大的理想、是非观念缺失,会养成诸多不良习惯、经受不了任何挫折,等等,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他们人格上的不健全。这样的男孩,你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大出息吗?

男孩教育切忌女性化

李文道(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目前,一些家庭父教缺失,幼儿园、小学男教师稀少,以及社会“柔性文化”泛滥,使中国男孩的“柔弱化”、“女性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给男孩成长带来了不利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情况下,儿童到3-6岁是性别特征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来促进性别特征的形成,模仿的对象就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在儿童的眼中,家长、老师的言行都是正确的,都是他们最佳的模仿对象。而在纯“女性化”环境中,男孩只能被迫模仿女教师和妈妈。这直接导致男孩的日常行为方式、言语表达等带有很强的女性化特征。不难想象,一个从小在女性群体中成长起来的男孩,自然胆小柔弱,敏感自卑。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应从榜样身上感受男子汉的气质,学习做一个男人。如果缺少正确的男性榜样,会给男孩的成长带来困境。在家里父教缺失,而幼儿园和小学的女性老师又无法弥补,使得不少男孩终身“缺钙”,少了阳刚气,多了“娘娘腔”;有些男孩在打扮、表情、行为上都出现了女性化倾向。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软弱、勇气不足。

遵循教学规律促进身心发展 篇7

关键词:成长,发展,课堂,解题能力

经过近20年的地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学生学的很苦;教师教的更累。 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改革,减负增效,还是没有效果呢?我来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事物发展,皆有规律,我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也必须要遵循规律。

教学,也有教学的规律,所以我们唯有先认识它、尊重它,然后才能利用它。

当然,教学涉及的面很广,如学生、家庭、社区、学校、教师、经济、民族民俗等,每一方面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因而教学要遵循的各方面的规律也就很多,使得教学就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多变性。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书因时因地而教,当然很具有挑战性,也就更需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才能促进自身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遵循教师自身成长的规律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赢得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优质的综合教学素质往往具有以下特征: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关心喜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宽容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 具有亲和力,精明能干,活泼开朗; 热爱教育事业,将生活实践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课堂形式活泼; 板画、板图能力强等。以上优秀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成熟教师的重要标志, 而优质教学风格的形成的关键又在于教师本身。但是教师的教学特质质的形成又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的: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读书的学校环境、性格、兴趣爱好、阅历经验、特长、语言风格等。所以每一位教师都是拥有独特素质风格的个体。因此教学也就不能套用一种所谓的教学模式。即使是同一位老师,在教学的不同生涯阶段,也会有不同教学风格。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尊重自身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学内容,努力寻找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形式,才能从容的去开展教学。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很多规律, 如: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可变性;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师必须按部就班地做好教育工作;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要求教学工作要抓住发展节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能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

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这样的学生才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老师提出“为什么”。

在教和学的统一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展,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必须变“教的目的”为 “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要多给学生表现时间和思考时间。让老师的教逐渐变为不教。可以说,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办法就是看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个课堂教学的规律,才能放下自我表现的欲望,去大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遵循高考考纲和命题的规律

通过分析近五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试卷题量、题型、分值、难易比例均较稳定;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多层面设问,即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又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以图表资料切入试题,图文并茂;注重人地关系考查,关注热点问题和时代发展。

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高考考纲和试题去提高自己的教学和做题能力,使得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最终把握住学科的特点,从而去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既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又实现了能力的提高。

五、遵循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规律

不仅是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练习, 即使就是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阶段,选择的习题都应该有很大的差异。都要遵循学生答题能力,既不能拔高,也不宜降低,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当然,选题需要考虑的方面也比较多,如:练习的形式、数量、难易、覆盖面、层次、 时事热点等。

总之,练习的选择必须遵循学生解题能力逐步提高的规律,要精选、 精炼、精讲,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篇8

单纯的体育训练和竞赛是一种媒介, 通过这个媒介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终达到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也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 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学校教育中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学校体育则是针对国家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 主要通过体育课、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体育训练和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体育老师安排的有针对的训练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充分向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供应能量, 改善大脑供氧情况, 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 提高大脑的各种能力。对于还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 适当量的体育训练能促进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发展。体育训练和竞赛对身体的良好影响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以下主要论述体育训练和竞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身心方面来说, 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离不开健康的身体, 而健康的身体则需要健康的心理予以支持。体育训练与竞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而达到身心共同和谐发展。体育训练与竞赛对身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训练与竞赛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高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心理活动说到底终究是人脑的思想活动, 所以心理的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作为物质基础。其中尤其是以神经系统对心理的影响最为重要。体育训练与竞赛则通过一些特定项目的练习来加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尤其是运动神经。体育训练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从而为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达到身心共同和谐发展。身体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训练与竞赛推动着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体育训练尤其是在竞赛时所进行的内容和形式是与平时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不完全相同的, 训练和竞赛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在当平时的身体水平和心理水平不能满足训练和竞赛时的需要时, 比如短跑比赛时需要良好的瞬间爆发力;长跑比赛时需要好的耐力;而在篮球、足球、排球这类团队体育项目上则需要善于分配、合作, 学会观察对方和自己。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坚韧、自制、不惧困难和挫折这类良好品质和宽容、友爱、乐观等丰富向上的情感。这些品质和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难以提高到可以参与体育竞赛的水平, 但是学生在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技术水平和在竞赛中战胜对手所进行的体育训练活动中,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随之不断的提高。也就是说, 体育竞赛的需要推动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提高自身身心素质, 促进身心共同和谐发展。

三、体育训练和竞赛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订正。

体育运动有很大一部分是竞争性很强的集体项目, 在与队友的相处中学生能很好地认识自我。在与队友的相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长、能力和不足。学生则可以根据这些对自己有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知, 并可以根据这些认知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进行订正, 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和提高竞赛或社会所需要的品质和能力, 完善自己的身心, 使自己成为真正符合社会大环境的新时代青年。

四、体育训练和竞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精神。

这些项目在训练时艰苦、疲劳, 在竞赛时紧张、激烈。而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时候总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情绪起伏。因此, 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训练和竞赛, 在体育精神的侵染下有助于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勇于奋斗的精神, 在紧张的团队竞赛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友爱、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在竞赛中对胜利的追求会促使学生培养自己沉着果断、灵活机智、谦虚求教的好品格, 这些对学生将来的身心成长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以上四个方面均表明了体育训练和竞赛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另外, 体育训练可以有意识的改善学生的情感指数,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锻炼学生勇敢无畏的精神, 培养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学会用心理暗示的方式来激励自己;让学生在团队比赛中拥有团队合作意识, 感受团队的力量。

体育训练和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我看来最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参与的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过团队共同的合作, 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 在竞赛中, 在团队中学生能感到每一个人都要依赖别人, 每一个人也都要成为别人的依赖, 最终达到在体育竞赛中取得优胜。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 几乎所有的工作单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完成的, 团队合作能力是将来走上社会后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而体育训练和竞赛正好可以培养学生这一能力, 为学生将来升入更高等的学府, 甚至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这也是体育训练和竞赛对学生身心的重要影响。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9

一、教育部门革新考试制度, 适应新课程改革

实践证明, 如果不从招生体制上进行根本的改革, 应试教育就永远不会得到彻底解决,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还会走回头路。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考试和招生制度体系,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 教育部下发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要求在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 积极稳妥地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为推动、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并为2005年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本次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个改变和三个突破”, 即“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建立一个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考试与招生制度体系。广大师生期待着制度改革的春天。

二、教师改变育人观念, 多元评价共存

1. 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教育改革的最终成果要由教师来实现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实施多元的评价体系, 正确看待分数, 关心他们分数的形成过程, 关心他们在“学会”的同时是否“会学”,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功能就是甄别和选拔优秀学生, 决定学生受关注的程度和享受待遇的差别, 最终决定学生的去向, 少数人步入红地毯, 多数人在“一声叹息”中被打入失败者的行列。这种考试定终身的评价给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违背了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 不利于培养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充分认识到“人本教育”的价值所在, 即教学评价应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 体现发展观的教学评价既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又致力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强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 创新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等。

三、新时期英语教学的评价

1. 形式上从单一到多样化,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这种结合性评价方式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评价他们在任务完成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应用。在checkout的教学中,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策略, 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 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检测, 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能够充分彰显客观与公正。

2. 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是课标的基本要求。个体的发展最终靠个体对自我的修正与反思, 因此应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反思并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而不是计较一时的得与失。

四、家长应转变功利思想, 还学生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无不望子成龙, 然而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 在个人功利思想的驱使下, 把孩子作为赌注的筹码, 不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实际能力, 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德育, 陷入了眼里只有分数的怪圈。分数的背后, 就是买资料、上补习班、请家教。很少有人去真正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 更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丰盈。分数左右着家长、老师的脸色。学生长期生活在分数的重压下, 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屡有家长因成绩不好而打死自己孩子的事情见于报端, 亦有马加爵事件作为警示。作为家长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用培养“虫”的方法永远也培养不出腾飞的“龙”。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只能培养出做题的机器, 而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严文清, 郭跃进.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体育教学中学生身心发展初探 篇10

游戏, 对儿童有无限的诱惑力。儿童之所以迷恋游戏, 是他们能从游戏中得到乐趣, 抒发感情, 充分地表现和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并接受群体的影响和教育。所以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相当的份量:

1. 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

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

2. 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 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例如, 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 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 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 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 而且还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时, 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 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和重要性, 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 抑制有碍团结的不良因素产生。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 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利用分组活动, 培养合群性格

体育教学分组是根据教材内容、班级人数、学生个体差异、场地器材情况, 以有利于进行教学而确定的。而分组与性格也是相互联系的。

1. 性格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而人的性格、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 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特点, 就能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我们应当通

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使他们乐于交往, 兴趣广泛, 与人和谐相处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 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 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亲自出马, 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 指导小组活动, 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 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 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

3. 此外, 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

在这样的游戏比赛中, 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 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 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合群性格。

三、利用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能力, 是各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育活动的能力, 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 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 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 使他们能热爱体育,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 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 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上一篇:英语情景对话教学下一篇:工业基地法治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