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例谈

2024-05-14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例谈(精选十篇)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例谈 篇1

一、坚持阅读, 积累素材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证。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作文的能力。

1. 积累精彩语汇, 厚积薄发

有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却无话可说, 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和精彩语段就是个好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汇的时候可采用多种方法。例如, 我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课外书, 每月在班上举行手抄报大赛, 将学生摘抄的名人名言、精彩词汇进行共享, 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旁征博引, 厚积薄发。

2.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要学会理解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及其表达方法, 从而在写作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 在开头就直接说明“我爱故乡的杨梅”, 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学生在写作时, 也可以进行模仿, 直抒胸臆。

二、在情境中观察, 启发灵感

实际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 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 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实际观察生活,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良好观察力, 在情境观察中启发学生灵感,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 细致观察, 勤于练笔

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只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细致观察, 从中获得真情实感, 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此, 会不会观察是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 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通过叙事、抒情、议论的方式及时在日记中体现。因此, 日记是学生练笔的主要途径。

2. 抓住情境教学, 培养观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 能够引发学生细心地观察、体验生活,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一次上课时, 窗外突然天昏地暗, 眼看就要下起了暴雨, 我利用这个时间, 抓住这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融入情境, 亲身感受。课后, 根据这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暴雨来临的描写。

三、开展活动, 激发灵感

新课标指出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 作文教学应不拘泥于课堂, 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参与体验, 激发学生灵感, 为写作作铺垫。

1. 校内活动, 拓展题材

校内活动是语文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学生在校期间, 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调剂, 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体验过程, 拓展素材, 激发灵感。如我校举行的拔河比赛, 让学生有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学生积极参与, 分工明确, 在比赛中获得体验, 感受团队精神, 在写作时能够言之有物,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 实践活动, 体验生活

社会是个广阔的天地, 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也不能仅限于学校、家庭, 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家门,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极、自主地练笔。教学中, 我结合各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 如“三八”妇女节让孩子给妈妈洗脚, 重阳节给爷爷奶奶买份小礼物等。这样, 能让学生把握社会脉搏, 在活动中明理, 体验生活。

四、开拓学生思维, 增强想象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不要使学生的眼光只拘泥于事物的表象。

1. 展开想象, 续写片段

在学完某篇课文后, 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续写练习, 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无裨益。例如, 《中彩那天》的课后小练笔, 让学生展开想象, 写库伯先生把车开走以后, 全家人当时的表现。学生续写的片段充实生动, 想象力丰富。

2. 课后积极思考, 练写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能感染教育学生, 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后, 在学生懂得了新中国的诞生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道理后, 便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思考写读后感、心得体会,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2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本。”刚开始作文的学生因为缺少观察,所以总感觉无话可说,或有话写不出来,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底子薄,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认识事物也不统一,往往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肤浅、粗糙、不具体、不详细、不深入,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让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初写日记时,我和家长们达成共识,一起引导孩子学着观察生活:一次不经意的对话,看似平常的一个微笑,乃至鸟飞兔走、日月更迭……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能用几句话描述出来,我们便要鼓励、引导。同时明确告诉学生:好的作文,并不在于华丽的语言、优美的词句。更重要的是要有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受。如“妈妈下班晚了,我给她端饭。”这样发生在许多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也能写出好的习作:“妈妈见我这样做,先是惊异地睁大了眼睛,接着便满眼笑意地看着我,那眼神中有赞许,有感动,还有欣慰。想起平时,妈妈为我洗衣做饭,端茶送水,将我照顾得周周到到,我都不以为意,觉得理所当然。而今天,我只是随手的一个动作,却让妈妈这么感动……”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常”,诉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教师在这儿的责任是什么?便是要引导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发现使自己动心的东西来。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引导创新

一味把教室作为课堂,学生往往感到厌倦,缺乏新鲜感。如果改变课堂环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视野,帮助打开选材思路。例如写景类的作文,可以说是最让孩子们头疼的,原因是他们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于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作文课是在校外开满樱花的街道边上的,我让他们先远距离地观察樱花树,再近距离地观赏樱花,然后闭上眼睛,听落英缤纷的声音,嗅那难以捕捉到的樱花香。看那,他们笔下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了:喜欢听樱花被风吹时的声音,婉转的,如乐器发出的曲调,十分动听,让人忍不住驻足侧耳倾听。它不像刚劲的现代音乐,它是淡淡的,轻轻的,如丝竹般悦耳,如丝绸般轻柔。它绝不属于尘世,是天使奏出的天籁之音。它属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特有的纯真,优雅。樱花,坠落时伴着一丝憔悴……多么优雅而诗意的描写呀!在这儿,你还怀疑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吗?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他们笔下的作品也可以成为“名作名篇”。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2、作文命题,要有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使其无法发挥想象。新课标要求作文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命题作文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在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可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难知易,使得作文命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半命题作文题目趣味性、想象空间大,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畅想。此外,还要多给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文的机会,让其“我手写我心”、“我手诉我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施展。

3、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许多学生写完作文或日记后,意犹未尽,还喜欢在文后画上相应的小插图,这些插图,或卡通,或寥寥几笔简笔画,有的甚至还贴上剪纸,这样的创作,和作文相得益彰,真可谓图文并茂,我们当然应该鼓励加表扬。说不定,未来的大画家就是在你语文老师的激励声中成长起来的。更何况,学生做着醉心,老师看着舒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作文评改上多下功夫

1、教学生学会互改作文

每当学生打完草稿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先用默读、朗读的方法,找出标点、字词及语句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然后念给家长、同学听,或者请同学看,请他们帮自己找找毛病,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时,因为感觉得到了信任,所以一般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互评互改,还可以扩大交流范围。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要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问题,修改遗漏。在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慢慢放手。这样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师批改

对小学生来说,要改好一篇习作还需老师“点石成金”,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学生习作,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这只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在改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尽量保留学生习作的“原味”,以保护学生写的积极性。对于当堂完成的习作,我们要尽量采取分层批改,当面批改的方法,对个别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习作,要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引导自改。在分层批改和当面批改中,应多鼓励少批评,尤其要及时肯定中等及以下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可取之处,要毫不吝惜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的中差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防止他们固步自封,对于他们的作文更要严格要求。

而作文评语,则要以鼓励、商量、朋友般的语气来写。

例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阅读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内激发阅读兴趣的几种尝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努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愉悦地参与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需要的语文知识。那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故事激趣。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门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复述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在讲故事时,讲到关键处,在学生期待大结局之际停下来,设置悬念,要求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再向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告诉他们答案就在书里,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渴望。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并主动参与阅读,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

2.课文引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以及他们的奇闻逸事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三顾茅庐》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告诉他们在《三国演义》里对这些历史事件有更详细地描述,从而引导他们的阅读。

此外,还要让学生轻松地参与阅读活动,例如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复述经典课文内容、演讲课外阅读中的精彩故事等,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能把阅读当成一项任务。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适当降低他们的阅读要求,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充分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点,使他们记忆大量的文章,并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理解、消化,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盼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争先评优,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例谈 篇4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手段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一开始对英语大都表现兴致盎然, 但随着词汇的增多, 不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渐减退, 甚至厌恶和排斥。如果老师照本宣科, 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等心理特征, 更容易使一些学生丧失信心, 失去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使学生乐学、好学, 是每位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下面就笔者的教学经验略谈这个问题:

1 讲究人格魅力, 点亮学习兴趣

教师的人格魅力, 可以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你产生依恋、信赖的感觉, 从而对你所教的学科也产生极大地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仅仅体现在外表上, 更重要地应该体现在他的言语谈吐, 学识修养上。学生在与你的课堂交往过程中, 被你丰富的知识、优雅的谈吐所吸引, 学生自然而然就被你带进了学术的天堂、语言的天堂。英语特有的魅力,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英语教师的口语纯正, 语调流畅, 学生就会被牢牢地吸引。如在教牛津8B Unit2 Integrated Skills时, 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中国地图, 把文中涉及的苏州、庐山、青岛、上海、深圳等地一一在地图上标出, 并把邻国新加坡、泰国等也一并标出, 同时给学生们介绍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的眼神从惊奇到赞赏, 再回到专注学习的神态。笔者知道这堂课无疑是成功的, 笔者成功地点亮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 创设语言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应用”。教师要设法营造交际活动的情景,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这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话教学无疑是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主要途径。由于对话教学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能在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利用身边的人或物, 营造气氛, 渲染环境,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如本人在教牛津7B Unit3.Finding the way时, 笔者就把教室布置成了生活广场。本人要求学生扮演各种人物, 这样finding the way就在学生中间展开了, 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重点句式,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灵活运用。再如教7A Uuit6 Integrated Skills时, 笔者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身边同学的穿着, 并作评论, 然后笔者说I’m going to a Party tonight.What shall I wear tonight?

学生们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了, 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What shall our teacher wear tonight?”这一话题的讨论中,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更使得整个英语课堂生机勃勃, 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3 对比文化差异, 调动学习兴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 也是了解和掌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7A Unit3 Let’s celebrate时, 笔者在教学时增加了介绍西方万圣节的由来、万圣节仪式、万圣节的传说等。学生们对西方万圣节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本人拓展教材内容, 把Thanks Giving Day浓墨重彩地介绍给学生, 向他们勾勒了一幅美国人过感恩节的色彩斑斓的画面, 着重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的背景文化, 再延伸到Mother’s Day、Father’s Day。再联系到学生本人, 教育他们珍惜亲情, 懂得感恩。这样就把学生的情绪从一时感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认真学习英语的力量源泉,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合理借助媒体, 持续学习兴趣

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活动, 是连接主体与环境的一个特殊的中介环节。多媒体具有“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的特点, 可以把静止的内容变成活动的语言,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它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保持着新奇的感觉。

笔者在教学牛津英语9A Unit1 Welcome to the unit中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空前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堂课笔者以“趣”字贯穿教学始终, 针对目前学生特点, 找寻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将星座这个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融入英语学习。通过学习本课, 不但能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也能够对12个星座了如指掌。

笔者在课前为学生收集大量的学习资源, 给学生提供大量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知识素材, 如单词 (音形图) 、句型 (对话) 、歌曲歌谣、故事寓言、游戏、异国风情、文化背景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导航。

在课堂上, 笔者通过以图激趣, 以星激趣:在教学星座单词时, 利用多种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用影视、体育、歌手等各种学生喜爱的明星图片,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图片教学是最为普通、简便的事情。

本堂课在多媒体辅助环境下, 不但加快课堂节奏, 增加课堂信息量, 加大语言输入量, 还尽可能给每位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英语学习的跨越式发展。笔者在本课教学中以实促趣:以训练吸引学生。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者设计了多种训练方式, 既有师生、生生对话, 自由组合交谈等训练活动, 又有注重基本知识掌握的知识点、翻译、词组归纳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多次灵活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些大容量的活动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5 小组合作竞争, 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 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合作相互补充,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小组竞争, 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在教牛津9A Unit5 Reading时, 笔者要求学生搜集Audrey Hepburn的资料和图片, 评选最美的图片。学生们呈现了Audrey Hepburn在各部影片中精美的形象。在教文章时, 引入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竞答, 把全班分成了四大组, 进行抢答。在理解课文内容时, 本人设计了六人小组竞赛, 要求按时间顺序写出Audrey Hepburn所发生的事件。最后本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Say something about Audrey Hepburn”的竞赛活动, 整堂课达到了高潮。学生都大胆展示他们各自的风采。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 组织课堂讨论, 提升学习兴趣

巴班斯基指出:学习的争论是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是开拓学生思维、升华兴趣的一个良方。如在教8A Uint 4 Wild animals Reading时, 笔者设计了讨论:Have you seen anyone kill wild animals in your daily life?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Let students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small groups and the teacher gives some help if necessary.Sum up:Many people hunt birds and eat birds (frogs) .We shouldn’t kill wild animals.We should try to persuade hunters not to do so.We shouldn’t cut down trees We shouldn’t pour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 激起了学生讨论的欲望。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 学生大脑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而在讨论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语言知识点, 更收获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 而且是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 提高其智力水平, 提升其学习兴趣。另外, 通过学生自由讨论, 使学生保护野生动物, 热爱大自然之情得以升华。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5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就注意了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比如“说话题”,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物件,说一段话,我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首先观察文具盒象什么体,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揭开盒盖观察里面,之后,我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文具盒的形状、颜色,文具盒这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由于这样一观察,学生便有很多话要说了,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如写一次参观活动,可带学生参观校园的落叶,玩耍的小朋友等。还可开展接鼓传花,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也可观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如“记一次家务劳动”,可先让学生回去观察,也可自己边做边观察,再回到教室把自己观察家务劳动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写作文便有话可说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

例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枯燥乏味,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进而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变“畏学”“厌学”为“好学”“乐学”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究竟如何使这种兴趣成为每一个普通的小学生所共有的心灵渴求?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悟。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千万不能歧视他们,一味地批评他们,更不能“一见差生就来气”。如果那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不予理睬,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关爱他们,对他们格外有耐心。即使他们有缺点,也不能对他们发脾气,要亲切地启发、诱导。即便是批评,也要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关怀、爱护他们的。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容易培养了。

例如:三年前,我接任新班的语文课以后,发现本班一学生经常蓬头垢面、不伦不类。而且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甚至故意和老师作对,影响课堂记律,当然成绩也极差。老师们对他束手无策。后来经了解,才知道他父母离异,家庭生活极不幸福。于是我便特意接近他,和他聊天,时不时还叫他来我宿舍洗洗脸,若有需要学生帮助做的事,我有意叫他做,完事后对他说声“谢谢”,以此来拉近和他的距离。其实在“谢谢”的背后,我已经看到了他眼神中流露的震惊和感动。渐渐地,我们之间产生了感情,他不但上课时能认真听讲,遇到问题主动问,课余时间还经常找我谈心。一次,他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您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不听您的话,怎么会对您的课不感兴趣呢?”听了这话,我也被感动了。感动之余,我陷入沉思:老师对学生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关爱”,便可使学生有如此大的转变,如果老师真心真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不培养起来呢?

二、适当的表扬鼓励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烈,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美而引起荣誉感、快乐感,为保持已获荣誉和快乐会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班另一同学,小时得了小儿麻痺症,留下后遗症,右半身不遂,吐字不清。身体的残疾使她极度自卑,课堂上畏缩作一团,从不举手发言,好像自己和这个学习环境格格不入。鉴于此种原因,我私下和她谈心时,充分肯定了她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并给予她十分的信任和希望,告诉她:“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勤奋一定能学好,一点也不会比别人逊色。当天语文课堂上,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专门点名让她回答。虽然她支支吾吾,花了很长时间,我也费了很大力气才听了个大概,但是我却把最真诚的掌声送给了她,同学们也把最真诚的掌声送给了她。在大家的掌声中,她的脸红了,红得像花儿一样灿烂。从此,在课堂上她敢举手发言了,而我也抓住她进步的苗头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让她随时感到老师对她的关心和重视,使之随时保持一种上进的动力。工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她,由原来的自卑已变得有些自信,成绩由原来的最低发展到现在的中上水平,学习的劲头可足了。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在老师一次次夸奖与鼓励声中被激发出来的。

三、挖掘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在语文课上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教师应通过指导,在学生眼前勾画出一幅形象的图画:大泉汩汩而流,小泉如珠花碎玉,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欣赏,调动学生自身情感因素,从而获得艺术的美感,而不是告诉学生大泉如何、小泉如何。又如教学《我是你的儿子》一文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学生脑海中再现焦裕禄冒风雪,顶肝痛,挨村逐庄,访贫问苦,给贫苦百姓送温暖的画面,并联系文中焦裕禄的语言:“我是你的儿子。”使学生看到了愿做劳动人民的儿子,为人民群众竭力服务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课文中的这些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可是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就会有强大的内趋力。有了兴趣这个良好的基础,那么学好语文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篇7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呢?

一、首先老师自己要爱好写作

好多语文老师, 只让学生写作文, 而自己懒得动笔。其实, 这样很不好。老师是学生的楷模, 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要想让学生爱写作, 首先老师要爱写作。每次作文课, 老师可以事先写好下水作文, 去班上声情并茂地念给学生听, 然后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作口头评价。学生为了让老师高兴, 一个个都会成为“马屁精”评论家。他们会说, 老师的作文像一个美丽的梦, 令我们遐想无边……有的说, 老师的作文像一串美丽的项链, 每一个词就像项链上每一颗珠子一样闪闪发光……有的说, 老师的作文不仅富有诗情画意, 还有一股浓浓的烈酒味, 我们听了都醉了……老师得到这样的评语能不高兴吗?然而, 老师收获到幸福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为学生觉得老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自己为什么不能呢?所以学生就有了写好作文的冲动。

二、大大的表扬和鼓励

先听说一个真故事。有一位教授, 他去外国听课, 是一堂三年级的数学课, 外国课文内容简单, 三年级才学加、减法。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道加、减法的题。当老师提问三加五等于几时, 有一位胖乎乎的学生高高地举起手, 大声说:“三加五等于七!”教授听了太替这位老师担心了, 因为, 教室里还坐着好多来自各国的教授在听课呢, 这么简单的题学生答错了, 这位老师会不会气得大骂学生笨蛋呀!谁知那位老师一拍大腿, 一竖大拇指, 非常激动地说:“哇!你真是太聪明了!离正确答案只差一个数字了!你再说一遍!”学生很快说对了。老师又竖起大拇指说:“哇!是天才!马上说对了!”教授们都被这位老师的举措惊呆了!都开始观察那位受表扬的学生, 连下课了也跟踪那位学生, 发现那位学生, 有一种成功感, 情绪非常激动!在下午劳动课时, 抹桌子、擦玻璃都表现得特别起劲!不知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有没有受到启示!而我深受启发。难道我们的作文课不可以用这种夸张性的鼓励法吗?就拿作文评语来说吧。如果学生写的作文, 老师的批语, 只写一个“阅”字。那学生还有兴趣写下一篇作文吗?如果老师对每一篇的作文都认真批改, 从中找出闪光点进行夸张性的表扬和鼓励。效果就会截然相反。从那故事里可以启发到, 再差的作文也能找出闪光点。比如, 只写了两三句作文, 老师看了不要生气, 不要撕作文本子, 试着写下这样的评语:写得好!短小精悍, 紧扣题意, 虽三言两语, 但也能看出你是一位有思想的学生!可惜字数有点少, 你能试着写长点吗?并打上80分。可想, 这位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和分数, 再也不会只写三言两语了, 他一定会激动得攥紧拳头, 咬紧牙, 下决心下次一定写出好作文。因为老师评语和给的分数, 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太打动他那颗很少受老师呵护的幼小心灵了!看到字写得很潦草的作文, 也不要急, 也不要连看都不看就写上大大的“重抄!”。而是耐心地从作文里摘抄下一些好的句子和词语, 然后试着下这样的评语:哇!你是天才呀!你看你写的句子和用的词语, 真是太棒太精彩了!没想到你还是写作高手呀!可惜你写字不清楚, 有些句子, 老师都看不清呀!然后打上90分!学生收到这样的评语和分数。他能不激动吗?他能不高兴得蹦起来吗?他还能下次不以最高的水平去写作吗?他还会把字写潦草吗?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大大鼓励, 是治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灵丹妙药!

三、引导学生多多观察

学生不爱写作文,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搜肠刮肚没啥可写。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广泛接触社会, 接触大自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 充实写作材料, 如教师指导写“雨中的校园”,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 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 与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较, 学生从整体上看到“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接着局部细看:雨中的冬青树更加翠绿, 花坛里的松树长出了尖尖的嫩芽, 月季发出了新枝……就这样,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点, 会感到有东西可写。对写作的兴趣油然而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首先老师自己要爱好写作, 其次要对学生习作多表扬和鼓励, 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三法” 篇8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 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 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 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 让学生谈谈感受, 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 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 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 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 并告诉学生, 他们的发言很精彩, 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 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 矫揉造作, 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 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 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 学生课下写, 课前读, 听的同学评说, 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 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地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 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 读的学生绘声绘色, 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 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 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 争执不下, 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 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 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能够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造。

作文训练的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宽的特点, 可以开启思维, 诱发创作。在作文训练课上, 要注重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 尝试“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创作”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 拓宽视野, 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 学到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 学生进行迁移思维, 收集写作资料, 进而写出自己的满意的作品。这样, 就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 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 学生容易产生写作灵感, 增强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 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 联系生活, 启迪智慧, 从而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 可谓就地取材, 两全其美。例如,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二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 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 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 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 进行写作。比如学过《社戏》一文后, 就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写作的一次训练。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 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 迁移思维,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 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架构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 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会增强写作的信心。

三、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 增强写作的成就感, 从而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作文常写常新, 构建写作乐园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9

一、观察生活, 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 西方的天空, 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 绝非别处。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 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 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 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 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

二、积累材料, 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阅读课外读物,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 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才“如有神”助。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 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会迁移, 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提倡模仿, 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 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 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 成为一代风范, 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模仿是创新的一步, 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开始求“与古人合”, 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 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 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 而“写”却较少, 没有实践, 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 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即在作文时, 让学生构思后, 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 培养口头作文能力, 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 这样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 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 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 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 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 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 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 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 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 多记日记

一般的说,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 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 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进行练笔, 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 平时多记日记, 多写片段, 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 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 小至遣词造句, 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了, 素材也丰富了, 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 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 推荐发表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因此, 教育者必须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高度, 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加强作文教学的研究, 做到精心设计, 有针对性指导。笔者作为一个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 结合自己在这方面教学上的得失, 谈谈对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起步阶段抓兴趣培养

不可否认,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它给我们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写作源泉。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学生谈起写作往往觉得很害怕,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因为他们觉得“无从下笔”或“无话可说”。而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这种心明口不明, 口明写不明的现象, 严重困扰了学生的写作。如何帮助学生把留在脑子里的想法, 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说出来, 用智慧的笔描述给读者, 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上的心理障碍, 我们不妨让教师先“下水”, 当堂即兴作文, 给学生做示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 作文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其次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习作, 多发现他们写作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不要用挑剔的目光求全责备, 更不要动不动就指责这, 批评那, 甚至让学生做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训练。要避免因写作问题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自信心。当然, 对少数写作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应该因材施教, 要耐心的当面点拨, 甚至一句一句帮助他们修改, 使他们也能够用恰当的语句来描述事物, 表达感情。通过“下水”示范, 当面点拨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指导, 让学生觉得作文时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 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写作过程抓内容指导

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时, 往往觉得不知从哪里写好, 写些什么好。这也是我们作文教学指导的重点和难点。首先, 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安排, 从“自己”写起, 让他们向读者介绍自我, 特别是介绍自己外贸特征、性格、兴趣、爱好等。写好了自己, 还应该让学生写好自己身边的人、熟悉的人。写事的作文也是这样, 先不妨让学生写写刚刚发生的事, 或者自己亲手做过的事, 然后再写写过去的事, 未来的事。作文训练的过程中, 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出有一定创新思维能力的文章在进行这类作文训练的时候, 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故事会、开展编故事竞赛、看图写话等活动。为这类作文拓展思路拓展内容。学生写作内容最丰富飞还要算身边的事物, 进行这类作文训练时, 要先教给他们写日记这种小练笔的方式, 要做个写作上的有心人。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 学生大多会遇到无法准确地、完整地表述出事物特征的问题。这是由于学生平时观察不够仔细, 积累相关的表述的词句不够丰富的缘故。应要求他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把观察到的各种不同事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随时记录,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在日记中积累下的真实材料, 为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要提倡学生平时多读书, 读好书。特别是对学生写作有帮助的书, 我们还应积极推荐, 久而久之, 学生写作起来也许就不太难了。

三、评价过程抓互评欣赏

作文写出来后, 总要有人当读者。只要有了读者, 写作才有市场, 学生才会有再一次作文的动力。为了保障学生高涨的作文兴趣, 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教者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去留住他们。这里说的是虽然是一些常见方法, 当只要使用得当, 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好胜, 根据这种心理开展习作评比。一是每次作文之后, 教者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评选出来, 在班上班“优秀作文展”, 让学生获取作文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二是利用作文讲评课, 让写的好学生到讲台上交流, 互相学习。这种形式既让成功者有成就感, 又培养了学生欣赏作文的能力, 是一种双赢的评价手段。三是利用一定的时间, 组织班上的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让那些有作文兴趣又有写作功底的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也许会使获奖者终身受益。这样习作好的同学习作兴趣更高, 而平时不好的同学,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并得到表扬, 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喜悦并深受鼓舞, 提高兴趣使习作成为自觉行动。

小学生的作文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是因为他们这一阶段正处于模仿学习的最佳时期, 因此, 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 绝不能放任学生抄袭作文, 否则,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前功尽弃。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下一篇:哮喘病的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