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2024-05-06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精选十篇)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1

病历是记录病人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 对于医疗单位而言, 它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能够规范地建立患者的病历, 并对其经行有效的管理, 是现代医院信息化的基本功能。目前, 医疗信息化成为现代医疗发展的方向, 医疗信息化的核心就是电子 病历 (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的应用。国内的医院大多建立电子病历的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大多是建立在医院自有的局域网上, 这种应用方式限制了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医学研究和社会保障等的实现。同时, 这种局域网技术局限性在处理病历管理系统这类包含患者隐私信息的应用时会出现非法访问或信息泄漏这类问题。

1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1.1 电子病历的创建

创立关于个人的健康状态和医疗行为的电子化的记录, 记录中包括来自门诊、护理、检查等各种医疗信息源所搜集的信息。它提供纸质病历的所有信息, 并应与纸质病历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电子病历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中产生、运行、管理和维护。

1.2 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主要提供了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管理和安全等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功能。在医疗活动中, 患者的病历信息除了一般的文本信息之外, 还有很多是来自其他的医疗诊断设备获取的信息 (如:CT, FMRI, EEG等) , 这些系统所产生的医疗信息形式多样, 其中以影像信息和实验数据为主。这些信息也是患者病历中的重要部分, 但是由于这些外部系统在不同平台设计, 所以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电子病历管理系统需要和这些外部系统交换信息并整合, 支持不同数据格式的统一管理和查询。

同时, 电子病历是一个信息的长期存储和管理平台, 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实践信息源。一个病历管理信息系统不但提供病历信息共享的服务, 而且还可以对医疗活动经行深层次的分析、处理和挖掘的能力, 这就需要提供医疗知识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功能的应用接口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力。

传统的医院病历管理系统基于本单位的局域网, 以数据库为基础, 实现医疗数据的管理,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系统规模小和管理水平低造成的系统应用单一, 多系统的封闭性高、兼容性差, 安全性差, 尤其是无法更深层次的挖掘医疗数据的价值。

2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基于云计算 平台的应 用程序 , 它可以动 态地部署 (Provision) 、配置 (Configuration) 、重新配 置 (Reconfigure) 以及取消服务 (Deprovision) 。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或者虚拟的服务器, 通常包含一些专属的存储区域网络, 运算部件, 以及安全设备等。云计算形成了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Internet进行访问的可扩展应用程序, 它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高运算性能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 提供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接入设备进行访问。

以上说明了云计算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描述了基础设施, 用来构造应用程序;另一方面描述了建立在这种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应用。

现有的云计算实现使用的技术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 硬件基础设施架构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与传统的性能强劲但价格昂贵的大型机不同,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大量使用了廉价的服务器集群, 节点之间的互联网络一般也使用普遍的千兆以太网。

2) 应用程序与底层服务协作开发,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传统的应用程序建立在完善的基础结构之上, 利用底层提供的服务来构造应用.而云计算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 采用了底层结构与上层应用共同设计的方法来完善应用程序的构建。

3) 通过多个廉价服务器之间的冗余, 使用软件获得高可用性。由于使用了廉价的服务器集群, 节点的失效将不可避免, 并且会有节点同时失效的问题。为此, 在软件设计上需要考虑节点之间的容错问题, 使用冗余的节点获得高可用性。

3 云计算上的病历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传统的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 我们设计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病历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在第三方提供的云计算平台, 实现系统的适用性、开放性和安全性。

3.1 系统整体架构

所有的医疗活动的信息源 (患者、医疗工作者、医疗设备等) 通过网络提供或获得数据。所有的数据权限审核、数据格式统一处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和安全保护等操作都在云计算平台完成, 对用户不可见, 并有提供云服务的第三方提供。

3.2 电子病历文件存储服务系统

信息源 (患者、医务工作人员、医疗系统和系统管理员等) 向电子病历存储云提供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信息在通过第三的认证 (通过身份认证、安全认证、有效性认证等服务) 到达存储云。在云平台上, 表义层对信息的类型和操作的类型经行解释。服务层提供统一数据标准, 转化数据存储格式等服务。管理层将处理好的数据按统一存储策略分块并选择存储位置。最后在控制层的指令下数据放入选择好的存储服务器中。

4 结语

云计算平台上的电子病历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医疗信息的全覆盖、全兼容。借助云计算平台的灵活性和功能性, 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有效管理, 更为病历信息的深度应用提高了基础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凯, 蒋兴浩等.电子病历存储云系统访问控制研究[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2 (4) :35-37.

[2]孙艳, 伍强.电子病历病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J], 中国病案, 2012 (5) :65-67.

[3]刘芳.基于云同步移动病历本的设计与实现[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4) :78-79.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2

其中,系统服务器层提供数据库服务、分布式文件存取服务、权限管理等系统服务。

基础服务层包含AD: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服务路由服务;AC:实现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注册、注销、自发现;应用服务层中人员管理:对挖泥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分部门管理,并对不同人员赋予不同系统应用权限;行政管理:对挖泥船内部设备设施、商务合同、产权资质、合作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办公管理:管理内部办公流程审批、会议通知、日程安排以及工作计划;群组活动:建立内部群组和活动,内部人员以群组或活动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微博互动:以内部微博形式,工作人员自由即时交流互动;网络硬盘:提供网络云硬盘文件存取服务。

5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云计算;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大数据

人力资源在企业竞争和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多少年来,隨着计算科学、信息科学、运筹学、系统论等理论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从原先的事务管理、数据管理发展到为不同的管理层人员提供不同精度、不同寿命、不同频率的信息,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海量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功能,并融合了云计算技术数据计算的方式方法,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1 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 世纪60 年代末期。这个阶段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数值计算,如:计算工资等;

②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初。这个阶段数据库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解决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但是,由于管理学理论发展缓慢,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并没有纳入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中,因此人力资源数据的采集和产生的信息存在片面性和不科学性;

③第三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期,这个阶段计算机得到了普及,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学相关理论都有了长足发展。因此出现了以管理学理论为系统需求,以现代信息科学为实现手段,以数学、运筹学为算法,以哲学、系统论为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数据源存在异构化,从而造成数据共享程度不足;

②非结构化数据量日益增多,缺乏高度的管理;

③现有系统管理功能单一,其在人才测评、薪酬绩效改革、人才招聘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

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面窄。

2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模型的构建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来源较为广泛,存在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异构化数据多等特点,因此很难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工业流程系统那样具有统一的规范性,因此,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数据计算的方式方法构建平台模型,从而实现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

通过图1可以看到,该平台是由数据采集层、通讯支持层等7层组成。

数据采集层的目的是采集招聘,生产,营销等过程中等的数据,这些数据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转换后送入通讯支持层。由于系统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将数据“堆垒”或“混合”,而是按照要求将一定的有着相互关系的要素要求进行必要组合和转换,因此就需要数据采集层提供足够“质”和足够“量”的资源。

通讯支持层是将数据采集层采集来的数据送入“云端”,该层的重点在于通过拓扑设计和软硬件的支持实现自适应自组织特征的网络通讯。

由于从云端传来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别是异构性,这就需要通过该层完成异构数据的同构化处理,从而实现向高层传输数据的“标准化”,该层建立了支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访问的专用集成数据的中间件。

系统应用层是由招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薪酬管理系统等组成,在横向综合方面,信息平台可以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到一起,在纵向综合方面,平台可以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到一起,同时该层还通过下一层提供的各类算法服务、专家支持服务、报表模板等为管理人员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频率、不同精度的信息。

决策支持层整合了各个层次和各个节点的数据,提供了优化数据整合等服务,进而实现为最终用户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3 关键技术研究

3.1 数据挖掘应用

大数据技术侧重的是海量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而云计算技术侧重的是数据计算的方式方法。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量大、类型多,因此,在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信源和信宿也越来越多;由于海量的信源和信宿数目,系统中所产生的信息也会很多,即会产生大数据;要想在这些大数据中提取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用高可扩展、超大规模的云计算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来支撑:

数据挖掘的过程,是一个大量循环的过程,它分为:采集、调整、修改等步骤,如图2。在数据挖掘过程分为了3个不断进行着采集、调整、修改与循环的阶段,这个循环会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即:

①数据预处理步骤:包含数据清洗、集成、选择和变换等4个过程;

②数据挖掘步骤:通过众多的数据挖掘算法(如:基于划分的算法,Apriori算法等),对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知识发现;

③评估与表示步骤,包括了知识表示阶段和模式评估阶段。前者是指使用可视化和知识表示技术,向用户展现挖掘的知识,后者是指根据某种兴趣度量来识别表示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该信息平台采用了广义知识挖掘、关联知识挖掘、预测型知识挖掘、自定义数据挖掘算法等4个类别的方法:

①广义知识挖掘:被挖掘出的广义知识可以结合可视化技术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给用户。

②关联知识挖掘。

③预测型知识挖掘: 主要的方法有经典的统计方法、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等技术。

④自定义数据挖掘算法:用户可以通过此接口将自己编写的算法保存在平台上, 供日后使用等。此接口使得平台具有更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图2 数据挖掘过程

3.2 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决策支持系统将对数据挖掘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计算,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从而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本系统由决策信息资源池、决策信息分析平台和决策信息服务实施组成,如图3所示。

决策信息资源池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来源,是决策支持信息是否有效的基础,其数据的质量、反应速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整个系统。资源池包含了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数据资源池。其中,计算资源池负责系统的计算功能,并由其中的服务器、工作站、PC机进行组合和协调工作;存储资源池是将多个磁盘阵列、磁盘和其它存储设备进行互联和虚拟化,形成统一的存储机制;数据资源池来源于云下,并经数据挖掘,异构数据同构化处理后进入数据资源池。

决策分析平台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①数据分类:将决策信息资源池传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索引;

②数据加工:将数据分类后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组织和集成,送入计算机资源池或存储资源池;

③决策解释:向用户提供统一、集成、共享的标准环境,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决策过程。决策分析平台采用人机结合分析的方式,将收集的信息经过各种处理,实现有序化、层次化、系统化,并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数学方法、数学模型将信息转化为所需的决策纲领用于员工考核目标的设置、薪酬的发放等等。

决策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周期性服务和随机性服务,周期性服务是按照用户要求提供的年报表、月报表等等,往往出现在高层,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中长期目标提供支持,随机性服务是根据环境变化、随机事件做出的快速反应。总之,决策信息服務主要是根据决策信息需求,将大量的数据转换为分析报告、图表、表格等多种形式传递给用户。

4 结论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综合了管理学、信息学、系统论、运筹学、数学等多学科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应用和尝试。实践证明,该系统平台的投入使用,打破了原有系统功能单一、决策能力差、管理思想不明确等缺陷,实现了众多数据的广泛协作和综合应用,满足了管理体系中不同管理者对于决策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QIN Lele, ZHAO Xin.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logistics park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2.4(23):112-120.

[2]QIN Lele, YIN Shaoqing, DONG Ganghui.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test (CE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system data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media and Ubiquitous Engineering,2014,9(8):137-148.

[3]秦乐乐,刘卫.考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0,27(4):10-13.

[4]许云峰,张妍,赵铁军.基于云计算的商业情报采集系统[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33(2):161-165.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4

1 体育信息资源管理

1.1 体育信息资源的含义

对体育信息资源的界定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体育信息资源就是与体育有关的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有关体育方面的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体育信息资源是体育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体育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体育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广义的体育信息资源是围绕狭义的体育信息而展开的,两者相互结合,反映了体育信息的核心与本质。

1.2 体育信息资源的特征

体育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仅具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一是时效性,即体育信息资源的价值对时间灵敏度很高,因此体育信息的收集、加工、利用要及时迅速;二是共享性,即同一种体育信息资源应可多人共享;三是增值性,即体育信息资源的投入不但可以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增值,同时自身也不断增值。

1.3 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体育信息资源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对体育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决策与信息需求,不同体育组织机构中不同成员的体育信息需求及其行为的分析;二是体育信息资源建设,其围绕各级体育组织和个体的各项活动,开展体育信息收集、整序、存储、分析、传播等工作,是开发和利用体育信息资源的必要前提;三是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是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的核心,开发与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体育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人员、体育信息产品及其生产、体育信息服务管理等[1]。

2 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体育信息化建设,社区体育组织对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行势在必行,这将会合理配置体育信息资源,满足社区组织与个人对体育信息资源的需求。

2.1 社区体育爱好者希望了解更多的体育信息资源

社区体育爱好者希望通过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了解社区体育赛事和培训的场馆资源、比赛/培训时间、赛事类型、比赛规则、报名注意事项、费用、赛事编排等众多体育信息资源。对于体育爱好者以社区为单位在其社区范围内参与小型体育赛事带来极大便利。

2.2 社区体育组织者需要发布和交流体育信息资源

社区体育组织者需要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平台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对社区的各种体育赛事和培训活动进行安排、组织、评价、策划,以减少物资、财力、人力上的花费。通过该平台完成社区体育比赛和培训的信息发布、报名、抽签、赛事编排、场次安排、比赛结果登记、历史成绩记录等组织管理工作。

2.3 社区体育爱好者的历史成绩档案建设极具意义

业余体育爱好者也需要了解自己比赛成绩的记录、历史对战表、历史积分与排名,这些信息资源直接面对广大公众,能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这些社区体育爱好者的历史成绩档案可通过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来建设和管理。

3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

3.1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是由Google的CEO埃里克·施密特在2006年提出的,主要为一个面向服务的计算平台,它通过互联网将大规模计算和存储资源整合起来,按需提供给用户。同时它的新型计算机资源的公共化方式,使得用户从繁重,复杂,易错的计算机资源管理中解放出来,只关注业务逻辑,降低了信息化的难度。

云计算平台的基本架构可分为I a a 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2]。它通过相关策略,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动态、透明地提供虚拟计算与存储资源,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收取费用,让普通用户能够高效,迅速的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等。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主要是利用框架思想,将硬件,软件资源作为服务对象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开发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公共接口来获取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来进行服务的开发,而终端用户则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和使用服务[3]。目前,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 a h o 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

3.2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在云计算平台基础上建立的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由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的各社区体育场馆的节点机,后台的中央控制服务器,体育信息档案系统和赛事组织编排系统组成。各社区体育场馆的节点机对输入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服务器,并在中央控制服务器的协调下组成性能超强的处理集群。体育信息档案系统通过提取分析社区内的体育赛事组织和培训管理等业务流程搭建业务服务库,封装整合社区内的体育信息档案应用服务,实现服务的集中访问,并对服务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使社区公众体育信息电子档案在社区之间、体育场馆之间协同共享。赛事组织编排系统根据体育信息档案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布比赛信息、自动抽签、系统进行循环或淘汰的编排、成绩的处理等。

体育信息档案系统的基本技术框架如图所示:

图中定义的主要角色及其相关事务为:

(1)文档注册中心。“文档注册中心”集中存放社区体育信息文档的元数据信息。体育信息文档元数据由“文档存储池”注册到“文档注册中心”,“文档注册中心”索引这些信息后提供给“文档用户”查询。

(2)文档存储池。“文档存储池”存储体育信息文档,文档由“文档源”提供/注册,给“文档用户”提取。

(3)文档源。“文档源”负责生成体育信息文档,并提供/注册到“文档存储池”。

(4)文档用户。体育爱好者通过“文档用户”查询感兴趣的体育信息文档索引,然后根据查询结果从对应的“文档存储池”提取体育信息文档。

(5)体育信息标志源。体育信息标志源负责注册体育信息并获取该体育信息的唯一全局标志号,提供给“文档注册中心”。

总体而言,采用云计算平台建设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势主要有:

(1)系统中的计算机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网络点上,既能虚拟统一管理,又能单独使用。这种分布式管理便于可重用的构架实现,可以把计算机资源分成更细的重用单元,可重用的组合越精细,提供的体育信息复杂度也会增加。

(2)系统可以灵活的支持不同应用的环境需求,包括C P U、存储的硬件需求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环境。在各个社区计算机网络环境不均衡的情况下,都能支持系统的应用。而且对各社区体育场所节点机的硬件软件要求不高,能减少社区体育场所运营成本。

(3)云计算平台具有高扩展性,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价格较为低廉的R A M,支持社区的体育爱好者进行大规模的用户访问文件服务,并为建立社区体育信息档案打下基础。

(4)系统应用与计算机硬件不绑定,对于计算机网络资源薄弱的社区体育场所,即使没有安装计算机硬件也可根据应用的需要虚拟出应用需求的计算机使用,通过增加虚拟管理层实现系统应用。

(5)云计算平台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性,能支持社区各类体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实时处理,具有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的时效性。

我国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在各行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很多体育企业和机构来说,并没有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流程的合理优化,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尤其对地方社区体育组织和机构来说,由于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等的不足,信息资源管理更加滞后。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等特点,如果能够结合社区体育管理情况合理利用,必将在推动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分析体育信息资源管理及其对于社区体育管理的必要性, 对基于云计算这一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的面向服务的平台进行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做出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云计算,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钟守真.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第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75-78

[2]王柏, 徐六通.云计算[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 (1) :57-60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5

长期以来,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分布在多个独立管理部门。由于机构管理范围、登记程序、管理平台等存在差异,始终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和体系。2014年12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正式建立。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为一,提供“一站式”服务,这对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便利公众,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云计算技术将成为整个平台建设的关键。只有基于“国土云”搭建平台管理体系,才能科学有效地实现对各级各类信息的分布式构建和统一管理。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特点

2.1 纵向树状结构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明确了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框架是一个涉及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指导和监督下,由相关部门协同建立省、市、县三级分布式节点。平台建立在以往多种信息分散登记的基础上,形成对多种产权信息的整合与汇总;各节点的构建相对独立并保持数据完整性,通过层级的连接实现最终的统一汇总。平台建立后,将形成全国统一的不动产市场,并构建明晰的产权基础。

2.2 横向跨部门协同管理

在实现纵向层级管理的同时,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也需要实现横向上的跨部门协同管理,即“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共享。

2.3 对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成整合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集成整合。鉴于我国已经实施建设的“金土工程”及“智慧国土”等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成果,以土地数据为基础,以宗地统一编码为索引,集成扩展其他类型的不动产登记方式,从而整合目前分散在各部门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建成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最终建成标准统一、内容全面、全国一体、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2.4 实时共享,动态监管

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以及数据交换接口等方式,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将实现各级、各部门、各类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的实时互通与共享,以消除“信息孤岛”。纵向上,各级登记信息将纳入统一的平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的实时共享;横向上,不动产登记相关信息与住建、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审批信息、交易信息等实时互通共享。与此同时,平台将围绕业务服务和公众服务,对已有信息资源进行实时查询与分析,实现对不动产信息的动态监管。

2.5 标准统一化,平台多元化

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依照开放性的原则,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统一统计口径。与此同时,平台构建并不强调数据处理手段和GIS平台的统一,只强调充分的兼容性。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段、方法、平台进行系统搭建,对已有系统充分利用整合,减少重复建设。

2.6 G2C服务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将实现面向公众的G2C服务平台。公众可以便捷地进行信息查询、网上办事等互动式交流。基于云计算的平台将会大幅提高公众服务的访问速度,同时更好地达成信息安全保密与信息公开之间的平衡,为公众提供最有效、最安全的服务。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实现和关键操作

3.1 数据采集与建库

从数据采集的范围来看,此次登记的不动产涵盖了全国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众多国土资源类型,而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房地产信息登记,且信息分散在多部门。而具体到数据采集的内容又涉及不动产的坐落、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用途等自然属性,以及不动产权利的主体、类型、内容、来源、期限、权利变化等社会经济属性。

在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条件及其他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各级不动产权籍数据库,并实现日常的更新、管理、维护、监测等操作,以及支持社会公共查询服务。

3.2 空间特征的自动提取和空间数据的自动采集

为保证数据更新与共享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采集通常是利用遥感数据,基于多特征(光谱特征、形状特征、干扰特征、区域地学特征等)自动提取空间信息,同时辅以GPS测量等实地测量手段,确保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3.3 二维数据向三维数据的过渡

近年来,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和管理逐渐从二维模型过渡到三维模型。由于涉及诸多权利问题、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和土地立体利用的需要,传统的二维数据已不能满足。“作为三维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能够对各种空间对象进行有效空间操作;②实现复杂地学对象管理和处理;③能够对由各种空间对象表达形式表示的地学复杂对象进行有效的空间存取”。

3.4 时空一体化“一张图”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表达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可利用全国、各省、各地市数据通过拼接整合实现空间上的“一张图”显示,同时可以对不同时间的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可视化表达等操作。

3.5 云端数据和资源的管理与整合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的“四统一”。云端管理将实现对数据与资源的采集、处理、交换、共享和使用,具体功能则包括业务的分析与优化、数据流分析、各类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等,最终建立完整的支持不动产相关信息的图形管理、登记、交易、查询、分析、统计、预警预报及信息发布系统。云计算在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围绕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高速网络等技术的支持,采用云架构设计,最终与“国土资源云”融合。

4.1 以云计算为基础,提供最优化的顶层设计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涉及多层级、多部门。而云计算在此间可以充分发挥其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通过集成整合和改进完善,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避免重复浪费,提升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

4.2 提供基础的软硬件服务和计算资源

随着不动产数据量的增长和访问量的增多,传统的数据中心模式已然不适应需求的发展。而基于云计算平台,用户可通过网络媒介获取相关的软件服务、硬件和计算资源,进而降低用户购置相关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成本投入。与此同时,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云计算中心,实现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分配、部署、监控和备份,从而提升业务的响应速度、操作的便捷程度和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和服务的质量,同时有效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和运维压力。

4.3 为不动产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提供平台支持

不动产信息登记业务流程面向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大众,因此,这是一项由政府相关部门为公众提供的社会化服务。而由此衍生出的税收、户籍、贷款、住房保障、城市规划、城镇建设等社会化管理,都将以不动产登记信息作为基础依据。平台的构建将有效地实现不动产登记流程中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申请操作、信息查询等功能,即平台不仅针对部门与业务本身,更向社会及公众提供了一个信息服务的有效渠道。结论

选对云平台 简化云管理 篇6

“除了在功能上要求满足我们的需求之外,简单、灵活、安全是我们在选择云平台时重点关注的内容。” Radix Technologies亚太区总经理张告诉记者。Radix Technologies 是一家来自瑞典的IT服务商,当这个公司2009年进入中国拓展业务的时候,其数据中心就开始部署云计算,“既为降低IT成本,同时也为其向外提供云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张说。

不过,由于云管理平台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云平台并不多,基本上还是一些传统的管理软件供应商提供。当然,也有些技术实力比较强的企业也选择了自己开发。自己开发可以最大程度地定制功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后期维护成本很高,同时,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还受限于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更多的企业还是选择了市场上成熟的云平台。

Radix Technologies后来选择了CA Technologies的CA AppLogic 3.0。“这是一款专门面向管理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客户的一站式云平台,能帮助企业方便地定义基础设施、配备、部署和管理应用,为其开展业务奠定很好的基础。”CA Technologies亚太区云计算、虚拟化及服务自动化副总裁Anna Gong表示。

Anna Gong介绍说,为帮助用户,特别是云服务商成功地部署云计算技术。CA Technologies还提出了一套业务服务创新(Business Service Innovation)方法论。“这个方法论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包括云服务的建模、服务的装配、自动化、服务保障以及安全。”

据介绍,所谓服务建模是指对于某项服务,明确这个服务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样的架构,以及有什么样容量需求和多少成本;服务的组合是指把来自不同技术环境的功能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服务提供出来给用户;自动化是指把云环境统一整合在一起,对整个云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实现云服务的自动提供和迁移等;服务保障则是对云服务进行监控,并预测和分析云环境的可用性、性能,确保服务级别;安全则是确保用户的数据和身份等的安全。

“CA Applogic云平台再加上我们的服务一起可以帮助客户快速实现计算的落地,尽快体现云计算的价值。”Anna Gong说。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7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将借势提升,云计算的应用必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力量,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和全面进步。具体来说,将云计算结合到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即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如何将云计算应用到高等教育中也已然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如下分析与论述。

1 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概念和特点

1.1 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概念

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能够把高度虚拟化的、海量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应用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将资源池、教育应用集于一体的统一服务。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由学习门户、基础云架构、支持服务系统和云应用系统等组成。其中,云应用系统提供直接面向学习者的各类云服务,包括“学习管理云”、“搜索云”、“媒体云”、“资源云”等各类教育。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智能识别终端设备、个性化资源、智能学习管理以及智能推荐学习内容等服务,满足终身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有利于学习者使用多终端开展随时随地的学习。

1.2 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具有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特点[1]。下面将对其展开逐项的阐释与分析。

1) 社会化。通过媒体云和搜索云的建立,将一人、一组、一校无法实施和整合的事情通过社会力量共同实现,将教育资源向生产社会化和消费社会化两方面进行有效拓展。

2) 集约化。很多相关业务的应用不能有效互通,造成数据资源浪费,无法做到全面的数据挖掘和业务分析,也不能及时高效地为用户提供信息,为业务拓展与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传统的IT投资和运维模式是硬件、软件、存储、服务器、网络等分别投资,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新的系统,导致多类IT成本不断增加,IT资源重复投资。

3) 专业性。该平台将通过整合的资源访问统计分析,为系统改进提供明确指导,给出不同用户学习过程翔实的统计数据。同时,教育云服务因其教学方法论、资源、教学服务的专业性,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切入建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2 云计算在促进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优势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是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的平台、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按需使用和扩展、可以随时获取、按使用量付费。

2.1 云存储技术可提高高校信息资源共享能力

将高校物理位置分散的异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云端集中管理和调度,存储在“云”这个庞大的计算与存储集群中。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存储,消除信息孤岛,避免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共同营造一个信息共享空间[2]。例如: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 是Amazon公司提供的基于云平台的网络存储服务。借助于S3,通过互联网进行管理和访问,用户可以将数据存放到存储云上,可以有效地节省用户维护数据的成本。通过S3 提供的SOAP接口或REST,云平台中的应用程序也可以调用存储云中的数据、自动访问。

2.2 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硬件和软件成本

随着高校数字信息化教育资源环境的构建,云计算使得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更低,甚至零投入。高校无需大规模购买相应设备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各种新服务需求,而转为向供应商租用公共教育云平台,购买服务来实现。

2.3 分布式计算技术和并行处理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且动态可扩展

将信息资源以分块和多副本备份的方式分散存储在云中,通过大规模分布式文件系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也以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并行计算技术实现。

例如: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 和Google File System,GFS( 谷歌文件系统) 共同采用的Map Reduce编程模型,采用并行处理的方式将应用程序的功能或数据分割成若干个模块,运行于一个虚拟服务器集群上,由网络上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此外,云平台提供了各种开放API支持异构接入,并根据需求灵活扩展,实时更新信息资源、自动同步,为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

2.4 提高数据存储安全保障

云计算是采用计算节点同构、数据多副本容错和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通过云计算实现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的负载均衡,避免网络过载。利用冗余备份、容错容灾等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破坏、数据丢失以及服务中断、病毒入侵、硬件损坏等威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安全问题。现有的云服务提供商如IBM、Amazon、Google大多提供了集VPN、数据加密、冗余备份、安全存储、身份认证等技术于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云平台的安全性和服务的连续性。

2.5 虚拟化技术可提高高校基础设施利用率

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之一,将高校现有的硬件设备整合为虚拟资源池,屏蔽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物理设备间的差异,动态分配、部署给不同的服务和应用,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底层资源的利用率。

3 基于云计算的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发展模式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各家高校均投资购置大量的基础设施,建立了自己网络中心、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传统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低,很难与教育信息系统的快速成长和服务多元化要求相匹配。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IT基础设施交付和使用模式,作为并行处理、分布式处理和网格计算技术的新近发展方向,依托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快速、安全、便捷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对于研究建立一个开放、统一、灵活的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云架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可以通过Iaa 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 、Paa S( 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和Saa S( Soft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三种不同的云计算服务类型,实现基础网络和资源运营与管理的弹性化和按需化,有效地降低教育信息系统建设成本,对于助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转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其中,Saa S是通过浏览器等客户端界面,向教育云成员和公众以服务形式提供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运行的各类教育管理信息服务;Iaa S是通过动态化、虚拟化将存储、网络、计算和其它基本的基础资源形成资源池,使得教育云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存储、计算、网络资源,以服务形式提供存储、网络和服务器等资源,无需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Paa S是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中间件、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数据库及部署平台,让开发人员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开发、部署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无需自行购买,避免重复投资带来的浪费,为标准化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基于云计算高等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高等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将会给人们提供不受地点、时间和高端设备限制而获取存储、计算、应用服务等信息化资源的渠道。云计算使软件、平台、网络、管理等均能以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凭权限管理或身份认证即可按需、自助购买相应的教育、教学服务[4]。

根据高等教育特点,将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分为应用程序层、服务层、基础管理层、中间件服务层、虚拟服务器层和物理资源层六个层次,该平台通过将云服务与现有基础架构平台相整合,具有社会化、集约化、开放化、专业化等特点,能够实现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的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部署和统一备份等[5],如图1 所示。

4.1 应用程序层

应用程序层是指通过标准Web浏览器,以云平台服务形式提供给终端用户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软件。当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资源存储池接到和发现请求后,就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作出支持和响应,并进行动态和智能的分配资源。用户可通过门户管理服务形式登录或申请所需资源。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能上网的终端设备( 如PC机、平板机、PDA、便携机等) 都能获取所需资源,如校外资源、资料服务、校内资源、目录服务、数据服务、应用服务等需求种类[6]。

4.2 服务层

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计算、应用程序、数据存储,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实现科学研究、网络学习、协同办公、管理决策、实验教学、教学管理、校务管理等日常主题事务。

4.3 中间件服务层

中间件服务层是一个应用服务平台,中间件是基础管理层和应用程序层之间的一类服务支持程序,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应用开发、部署、运行、内容管理、访问控制、认证管理、工作流引擎、数据存储、事件管理、数据访问、服务总线、虚拟主机托管等服务,同时支持应用服务的即插即用。技术成熟实用的有: Amazon提供的简单消息队列Simple Queuing Service、简单数据库管理Simple DB、Dynamo框架,Windows Azure Service Platform提供的SQL服务、Live服务、.NET服务、Dryad框架,Google云计算平台的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Big Table、程序设计模式Map Reduce、分布式锁机制Chubby,Hadoop对Map Reduce的开源实现[7]。

4.4 虚拟服务器层

虚拟化技术实现软件和硬件的分离,用户不需要考虑后台硬件的实现过程,只需要在虚拟层运行自己的软件。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在服务器上的迁移,当一台服务器超载,将迁移到另外服务器上。云计算通过对硬件资源如内存、I/O设备、计算和存储的虚拟化,以租用虚拟机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Amazon提供的EC2 弹性计算云服务和S3 存储服务。

4.5 基础管理层

基础管理层是指以服务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包括存储、虚拟主机、内存、网络等,用户只需租用或进行应用系统的搭建即可,无需购买相应的物理设备。该层是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关键,由虚拟化计算资源管理、存储体系结构、服务处理与控制三类软件构成。虚拟化计算资源管理软件是专项督管硬件资源的部署、异常处理、虚拟化、运行监控、变更事务、配置管理,以架设一个可信、分布式的资源结构。服务处理与控制系统监听处理来自中间件服务层的服务请求,根据虚拟机的能力进行智能化任务分配,根据服务等级协议提供服务和计算费用,实现安全访问控制。云计算存储体系结构需要与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的需求结合一起获得最佳的性能提升[8]。

4.6 物理资源层

云计算采用集群存储和管理数据资源,以数据为中心,调度计算任务到数据存储节点运行,形成由生产者到消费者模型,用户通过Internet获取云计算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处理服务。采用快速网络将若干计算机集群或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把内存、存储、I/O设备资源和计算能力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

5 结束语

通过对云计算在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的总体探索,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借助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系统进行整合,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整合与共享,构建了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架构,实现基础设施的效率最大化,为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多元化发展提出新思路。

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针对高校数字化信息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仪器设备重复投入建设带来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云计算与教育的结合,对于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概述,阐述云计算在高校数字信息化中的应用优势,从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发展模式,设计了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探讨其在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孙凌宇,欧阳春娟,冷明,等.云计算与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251-257.

[2]陈慧芬,曾裕林.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公共资源服务云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80-83.

[3]王凤领,张莉,李钰.云计算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4):19-21.

[4]章泽昂,邬家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66-70.

[5]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74-77.

[6]沈丹丹,江正.对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的思考[J].软件导刊,2010(11):81.

[7]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13.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 篇8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 我们拥有众多资源, 如何运用资源,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信息化校园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一, 信息化校园应该实现校园网络及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 有利于学校提高工作效率与水平。第二, 信息化校园应该实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数字化, 这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的资源与学习机会。第三, 我们处于一个发展快速的时代, 效率极其重要, 信息化校园应该开发与使用具有更高效率的应用系统。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 各大高校运用信息化建设, 设立众多管理系统, 如学生管理系统, 教师管理系统, 财务收费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 图书馆资源管理系统等。

1、没有完全实现资源共享。

有些学校分为新校区和老校区, 新旧校区都拥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而且出现了重复的信息资源, 利用率低, 增加了高校的建设成本。学校管理者会把重心放在新校区的建设工作上, 大量购置信息资源设备, 但是老校区可能会出现设备老化等问题, 这就会形成一种尴尬的境况。所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多漏洞[1]。

2、服务不周, 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比较缺乏。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 由于校园使用人数较多, 用户的需求逐渐增多, 这就需要信息化平台对其加以充分地考虑。长时间以来, 大多高校的信息化平台服务都过于简单, 大部分平台仅仅能够实现一些等基本服务。这些基本服务固然重要, 但现在的高校学生需要的是多方面、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例如招生就业数据库, 评估系统, 知识库等[1]。这些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平台还没有实现, 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 也很实用的服务内容。

3、软件投入少, 设备购置多。

很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软件投入偏少, 相反却偏重设备购置,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存在。高校在设备购置上投入大笔资金, 却对使用的软件不重视, 使用的软件相对初级, 这样不能让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反, 还造成巨大的浪费, 得不偿失。最后, 造成网络利用率低下, 资源整合效用低, 信息服务力度过大的后果。

三、基于云平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1高校云平台技术维护方便, 所需成本低

云计算不要求使用者具备较高档次的设备, 仅仅需要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和浏览器即可实现终端入网[2]。云计算还有一个优点, 它可以将从网络所获取的的信息有效的将高校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 提高资源利用率,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高校因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严重浪费现象。

3.2云存储为高校师生的数据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云技术安全防护工作集中在云端, 所以云存储的数据自动化备份和消除手段可以很好的确保数据不会由于计算机硬件的问题而不见。这样就保证了存储在云端的资料的安全性和高效性[2]。总之, 云技术能有效的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周密性、和可控性。

四、云平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措施

1、“软硬”兼施。

计算机硬件设备具有更新周期短, 生命周期长的特点, 维护好硬件设施加强软件的投入有效地提高利用率, 避免计算机过度更新换代, 避免学校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避免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滞后。软件作为一种技术产品, 是知识的结晶, 其内在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其内在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它虽然不是实在的, 摸得到的, 但科技发展的今天, 知识就是力量。就一个人来说, 没有知识武装自己的再厉害的也不过是一介莽夫。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硬件的购置, 多元化的软件购置必不可少。从基础的做起, 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购置是重中之重的事情[3]。

2、促进高校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建设。

时代在不断地改变, 教师与学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 仅仅靠一些单一的信息化平台已不足以满足学校教学与建设的需要, 促进高校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水平的进步, 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 保障学校教学质量。此外, 在学校方面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准的提升。

3、建立高校CIO机制。

CIO机制的形成的重要部分由校级高层组成, 制定高水准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计划, 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有章可循, 例如各方面的筹备工作, 信息建设事务的决策, 合理有序的将高校信息化资源再分配, 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3]。

参考文献

[1]陶骏.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9:254-255.

[2]范沛然.基于云服务的高校信息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 2014.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9

中国电信所提出的云主机、云存储, 事实上就是以前IDC的演进, 是主机托管业务的延伸。

——电信专家陈志刚

云概念的日益火热, 使得国内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云策略。先有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 近期中国电信也发布了天翼云计算战略。云主机、云存储、云托管等名词充塞耳目, 各企业对云的理解、侧重也不尽相同。但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是既定事实, 尽管各企业所提出的产品内涵不尽一致, 但纵观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 其基本仍以基础业务为主。

业务开展仍以Iaa S层为主

时下, 已有企业推出围绕云三个层次IaaS、PaaS、SaaS层的服务应用。“在云发展初期, 业务的核心还是在IaaS层, 许多服务例如计算能力出租、在线存储等都是云计算资源一级的服务。”诺达分析师古靖表示。

中国电信提出的云主机是基于云计算平台的IT基础设施租用服务;云存储是面向客户所提供的网络存储及分享中心。据悉其服务现已试商用, 并将于明年正式运营。对于云主机、云存储, 业内人士陈志刚认为事实上就是以前IDC的演进, 是主机托管业务的延伸。

同时对于一些新形态的应用, 也是基于基础资源类的服务。例如在网络视频领域, 视频网站所引发的大量互联网流量, 可以通过云的方式, 提供媒体信息的统一存储、统一分发, 从而提高在IP网上承载视频访问的效率。而对于业务分析与优化等服务, 中国电信研究院广小明表示, 数据的分析与挖掘需要在数据托管之后进行, 而当前数据还未托管同时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 业务分析与优化等服务更多处于“空白”状态, 方案有, 落地少。

陈志刚向记者介绍:“从需求角度出发, 集团客户对云计算的需求, 一是存储的需求, 例如云存储;二是建站的需求, 建立网站放在运营商网络之上, 或是政府、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商提供的解决方案紧围绕客户需求, 以IDC为基础延展, 仍属于IaaS层。”

“对于运营商而言, 当前的应用仍以IT为主, 运营商在云业务的实施上, 还是以资源服务为切入点。”广小明认为。

云存储优化资源管理

云计算的引入, 对于个人或小企业客户, 可以提供更加便捷、方便的服务。在个人市场还是以云存储等业务为主, 同时在能感知的服务当中, 邮件系统也由服务器端移植到云平台上, 另外诸如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3G QQ也在云模式下运行。

对于企业级客户, 若自身拥有一定的IT能力, 随着IT服务专业化的发展, 当IT服务外包成型时, 企业的IT基础设施可以以集中处理的方式、云基础设施的方式去管理, “这对整个产业链和社会效率的提高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广小明说道。

同时云的方式对于企业客户而言, 将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以云存储为例,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数据需求, 做弹性调配。另外企业还可以把原来的资本性投资转化为运营性投资。“一方面, 企业在重新架构和IT扩展的情况下, 考虑到利用云的方式可以减小资本性的投资, 在新需求方面会逐步向云的方向进行转移。”古靖表示, “而另一方面, 企业不可能抛弃现有资源, 尽管市场热情高涨, 但仍需时间消耗目前的IT资源, 资源的平移成为最主要的问题。这两方面将相互演进并逐步替代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 云业务的开展对于运营商而言, 使得管理更加便捷。但在成本投入方面, 因为还处于运营初期, 其初始投入较大, 但随着日后相关产业成熟度的提高, 成本建设还会变化下降。“在刚开始投入阶段, 成本的节省更多出现在宣传手段之中, 而不是体现在实际运营中。云业务在运营过程中能为客户带来成本节省, 但对运营商、云计算提高商其具体成本投入还有待考察。”中国联通IDC运营中心曹鲁说道。

着力平台与管道结合

在云计算产业链中, 运营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租用运营商网络的企业而言, 运营商的大规模系统是其专业的优势;对于建有私有云的企业, 私有云将消耗大量计算能力和带宽, 而运营商则拥有大量的基础设施资源及丰富带宽资源。但运营商做云计算“最大优势还是用户规模”, 曹鲁向记者表示, “用户才是支撑云计算最关键的砝码。运营商最接近用户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网络有线或无线的途径来和用户连接, 并通过大众用户, 反向对企业、集团客户提供服务。因为他们的服务对象和运营商相同。事实上互联网很多的用户是基于运营商的用户基础上。”

当前, 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切入, 还停留在IDC基础设施部分, 云战略的实施将加重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比重, 但“这取决于整个社会IT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我国总体IT信息服务水平较低, 如果片面强调以云计算推动IT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就比较牵强, 这点与云计算在北美的发展情况有很大区别, 云计算发展历程应该与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相关商业环境和法律监管环境完善相关联”广小明认为。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篇10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老龄事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 建立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据平台, 健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监测系统。”, 《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实施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立居民、家庭、社会组织、社区活动电子档案, 实现社区服务队伍、服务组织、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环境。”如何以信息技术支撑养老服务成为民政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服务为基础, 以智慧感知终端为手段, 以云服务平台为支撑, 提供一种新型的模式, 高效、准确地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为此提出规范化、标准化的理念以及搭建一个统一的架构, 使之能够适应各层级平台的需求, 满足支持各地区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在养老服务中如何应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1 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通过对苏州、无锡、保定、长春等地民政机构养老信息化建设的实地调研, 我们发现各地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都得到当地政府不同程度和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资助, 且资助力度通常较大。但是由于国家养老信息系统缺乏完整的架构设计, 信息服务平台也缺少自上而下的统一规范和标准等诸多因素, 既有的养老信息系统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结构、配置差异性较大, 系统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有待提高。

(2) 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扩展能力不足, 难以方便、灵活地应对业务量的发展和需求变更。

(3) 平台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地方系统各自为阵、独立建设, 无论横向、纵向均与相关业务领域、部门以及信息系统间的操作性难以互联互通

(4) 跨机构和部门的业务流程还没有整合。现在的服务中心只是实现帮助连通120急救中心的呼叫, 并没有与120业务紧密整合。

(5) 养老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差异巨大。建设资金是主要因素, 由于经费不足, 各地在养老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参差不齐, 因此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维护人员极其缺乏, 系统的更新和利用效率也普遍不高。

总而言之,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的养老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 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高效管理机制。

2国家养老信息化共享云平台建设原则

基于上述调研的情况, 构建国家级养老服务信息化共享云平台在设计和实施等各个方面应从经济实用性、先进稳定性、安全开放性及可扩展性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2.1 经济实用性

管理信息平台需要能全方位深层次地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以简单、方便、快捷、实用为原则。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基础上, 尽可能降低造价, 追求性价比较高, 创造投资收益最大化。

2.2 可持续扩展性

系统设计及产品选型都应具有适量的超前性和可扩充性, 系统实施方案具有较好可扩展能力。预留未来发展的空间;对隐蔽性工程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为未来一个时期内的系统增容、扩容、升级等留有充分的余量。

2.3 整体性

该管理平台所有系统设计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与关联系统和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整体规划, 统筹考虑, 保证整体可用性。

2.4 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靠性表现在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优良的异常处理机制;在大量并发请求下的良好的处理机制。平台应具有很强的容错、容灾能力, 完善的系统纠错、恢复安全机制和自动诊断告警能力;不出现单点故障。对架构设计、功能需求、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云平台的整体安全性。

2.5 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整个平台的设计应立足于采用先进的、成熟可靠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主流技术, 既减小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又增加了系统的生命周期, 使得投资得到最大的效益回报。

2.6 一致性和完整性

平台中的各个模块和各个层次应遵循关于信息描述、组织、系统管理和检索与服务等方面的标准需要, 遵循内容编码、数据通信、计算机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保证所建立的信息和服务的可使用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7 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平台架构应提供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应用系统所在物理结构的可伸缩性。涉及的主机平台、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等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升级能力) 。数据模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平台系统将来可能的扩展和业务的变动, 以适应业务的迅速发展。架构设计时应采用伸缩性很强的体系结构, 以能够适应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规模的扩大。能够通过逐渐叠加、集成或扩展不同的系统模块或数据内容, 适应从简单系统到复杂机制的不断发展。

2.8 高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系统能够抵御外来攻击使得系统免遭破坏, 平台的机密信息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整个网络设计、网络设备选择、网络平台及软件设计都要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不仅要求能抵御外来 (Internet) 的数据非法访问和攻击, 在内部也要提供完善的认证和授权机制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9 可维护性与可集成性

系统架构应是易于理解、简洁、清晰的, 即使在没用原先的系统架构师和开发人员的参与下, 系统的维护人员也能对系统进行修正及功能扩充。系统修改的影响范围是可控制的, 系统代码是风格良好, 易于理解的。易于和外部系统集成, 提供灵活的对外接口。

2.1 0 可移植性

除商业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软件之外, 系统架构应对日益流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中间件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及兼容性。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移植架构时, 不应当 (或极少) 涉及对源代码的再编译。

2.1 1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充和修改, 以及能够方便地同其它系统 (甚至基于不同软硬件体系结构) 进行连接、数据交换、增加子系统。为此, 平台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协议和规范或采用中间件技术。

3国家养老信息化共享云平台建设规划

3.1 规划设计

通过云计算技术将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各类中间件进行整合, 为机构、社区、居家等社会养老服务及管理构建一个以云计算为基础架构的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全方位通过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将有效满足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各项需求。

社会养老综合信息共享云平台建设的设计框架图如图1。

各社区养老机构和服务商以及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光纤或互联网经出口路由器和防火墙接入该平台系统, 服务平台包括主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集群和管理服务器, 另外包括用于数据存储和备份的存储设备, 各部分均可独立扩展部署。整个云计算平台为养老服务公共数据连接中心提供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基础IT架构平台, 为养老服务提供最先进的IT技术支撑。

依托养老服务云共享平台能够实现各个养老服务应用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调用, 实现养老服务系统内、外不同业务应用间的互通互联, 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养老服务公共数据连接中心是老年人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提供方之间实现交互的枢纽, 是对外提供对共享数据访问的接口。

3.2 部署逻辑拓扑图

如图2所示。

说明:

(1) 云平台管理服务器安Red Hat6.x86_64操作系统和云计算平台, 管理网卡设置为主备模式连接到两台接入交换机, 生产网卡和存储网卡不连接。

(2) 镜像文件服务器存储网卡连接i SCSI LUN, 启用NFS服务, 用于镜像和虚拟机备份, 管理网卡设置为主备模式连接到两台接入交换机, 生产网卡不连接。

(3) 资源池计算节点安装hypervisor操作系统, 例如v Sphere, Xenserver或KVM等。

3.3 技术创新点

3.3.1 整合信息资源, 优化资源利用, 降低成本

通过部署相应的存储设备构建存储资源池。通过部署虚拟机集群 (通过在物理服务器上配置虚拟化软件, 如VMware、Xen Server、KVM等, 将服务器虚拟化) 及物理机集群构建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为计算资源池提供存储空间支撑。从而实现云平台资源池为平台提供计算及存储资源, 实现用户及相关应用对资源的弹性利用。

云平台在为养老服务平台提供计算及存储服务时, 通过整合各种养老信息资源, 建成一个共享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对养老服务平台的所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整体部署, 从而提高对养老服务各个业务系统的部署和管理效率, 降低使用成本。同时, 平台的共享资源池可根据养老服务平台的业务需求动态扩展系统资源, 满足养老服务不断增加的资源需求;通过整合各种养老信息资源, 建成共享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对养老服务平台的所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整体部署, 从而提高对养老服务各个业务系统的部署和管理效率, 同时可极大节省服务器等物理资源, 降低使用成本。

3.3.2 灵活的资源供给, 弹性部署, 便于扩展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 养老信息数据量也在不断增长。同时, 在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养老服务体系将会不断扩充, 整个养老服务平台的各个应用系统也会随之扩充, 整个云平台的共享资源池可根据养老服务平台的业务需求动态扩展系统资源, 满足养老服务不断增加的资源需求。

3.3.3 安全的数据共享

云平台具备虚拟网络的分割和隔离功能, 可以阻止其他虚拟机的未授权接入, 确保整个养老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另外, 云平台的安全防护体系, 可为养老服务数据中心的系统, 提供从系统到物理设备的深层防护。为云设施提供机密数据和关键应用的保护, 避免了数据外泄, 并确保业务稳定运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更好的满足数据共享的需求。

4应用示范效果

在本课题研发过程中, 我们按照要求在设计和部署平台架构之后进行了实地应用示范。范围涵盖北京, 山东, 江西, 广西, 辽宁和湖北等六省市的20个社区及相关街道、区级民政部门以及相关300家养老机构。目前已收集老年人信息近70000多条, 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不同方面的服务需求500余次, 系统能够支持最大业务并发量达到12000人, 试点情况整体反馈良好, 达到了设计要求。

通过云平台的资源池化, 弹性调度以及节能环保等功能特性, 既保证了平台在业务高峰期间支撑的超大的并发访问量的访问需求又在业务低谷时期主动释放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等功能。通过应用示范的效果可以看出该共享平台除了可支撑现有的业务处理和访问能力, 同时可以做到在进一步业务推广的过程中做到无缝扩展, 平滑支持更大的业务访问和业务处理能力。

5结论

综上所述, 本次设计研发及示范工作归纳如下:

(1) 通过系统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既可以减少系统初期基础环境的投入, 又可以满足当前开展养老服务业的需求。

(2) 云平台技术构建的系统, 资源扩展灵活, 可在不中断应用的情况下进行系统增容、扩容。

(3) 可借助公有云, 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等多种模式全方位为各种养老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为创新养老信息化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共享云平台的研究及示范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云计算及相关先进技术与社会养老服务相结合创新了养老服务的模式, 丰富了养老服务的方式, 节约了服务成本可以, 提升了科学决策的水平, 为养老信息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刻不容缓。为此, 由科技部、民政部立项的科技支撑示范工程, 提供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目前全国有关养老方面的各项信息采集、协同、共享及应用机制还不够完善, 缺少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平台, 这将成为如何全面有效开展为老年人服务的瓶颈。信息化时代, 养老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 直接体现了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的高低。如何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理念和养老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在承担科技部项目过程中, 如何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构建国家级养老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思路和架构设计。

关键词:养老信息化,云计算,云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峰.云计算安全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2]郑人杰, 殷人昆, 陶永雷.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混合动力变速箱下一篇:现代化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