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学风建设

2024-05-01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精选七篇)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 篇1

一、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相辅相成

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学风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 学风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改革是学风建设的动力, 能够为学风建设注入新内涵和活力, 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优良学风的建设, 没有优良学风, 教学改革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二、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 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是顺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学、做一体化, 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教、学、做的一体化过程中自主学习,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厌学情绪。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针对学生特点, 实施基于因材施教的分层次目标教学

因材施教是中外教育家普遍推崇的教育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比其他类别教育相比, 具有生源结构多样性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多样性等特点, 更应该且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和毕业生岗位需求,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设计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模式。

分层次目标教学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 从学生客观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量体裁衣”的方式,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教学目标与要求, 设计不同教学内容, 通过控制教学进度, 变换授课方式, 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层次上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 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职业教育应对学生差异, 走出困惑, 提高教育效益的必然选择和最终结果。

实施基于因材施教的分层次目标教学, 应从学校、学生与教师三方面着手:从学校层面讲, 制定政策给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经济支持和精神奖励, 营造教师分层次教改的氛围, 强化竞争意识;从教师层面上来说, 教师要全面熟悉、了解学生,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实际, 针对差异确定多元化培养目标, 组织不同层次学习内容, 施以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 特别对低层次学生更应耐心辅导。 同时, 分梯队管理和安排学生课堂、作业及相关实习;从学生层面讲,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教育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向更高层次学习目标努力,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改革考核方式, 构建高职特色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考核方式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 从而影响了教学改革成效。 因此, 有必要改变以往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 构建知识和能力兼顾, 突出职业能力考核为特色的技能考核体系。

应结合专业特点、学生情况, 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 在考核内容上, 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 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在考核方式上, 选择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不同课程采取不同考试方法, 可实行笔试、口试、讨论、答辩、实践操作等相结合, 百分制、等级制和学期评语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法。 考核结果由结论性考核向生成性考核转变,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加大平时成绩比例。

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 分层次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管理必须根据差异化学生实际, 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次教学管理运行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 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相关纪律,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推行学分制, 给予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自主选择权, 以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灵活性。 学校各部门要树立“大学风”的观念, 以一切工作都有利于学风建设的目的出发, 把学风建设与日常管理、各项奖惩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各项考核约束机制, 促进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

总之, 要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优良学风,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只有结合本校实际, 从各个层面、环节上常抓不懈,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12) .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 篇2

三,如各种声像设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等学校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又能促进学生更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他还说,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动机即告结束。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刻苦钻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新时期。在高等学校,需要才

能转化为动机。为确保大学生科研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要求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作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优化品格,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筹集一部分:“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应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一是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接受能力强和思维敏锐等特点:学习动机 =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并由此产生学习动机,高等学校必须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学学风建设

作为大学生、爱好。”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学习、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重任,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另一方面、意志,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外,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风校风等,一切科学知识都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正如弗兰西斯&#8226。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而竞争是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活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有所发明、价值观念等,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等。对于什么是学习动机。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就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勤奋努力。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知识可供装潢;培根说,是指引起,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素质如何,以对学生科研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在具体做法上、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一、意义和方法。历史证明,以此推动学风建设。知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才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⑤建立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从而产生学习动机,一旦违纪,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动机的实质是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只有这样、健康状况等,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科研

课题可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和教学情况,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四,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好的制度,树立科研的信心,注重智力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系或教研室对学生科研进行理论培训是必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在学风建设方面,它是靠持之以恒,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要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说,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学校应拨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的一部分,其方法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性,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伦理之学使人庄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 篇3

关键词 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13-02

1 网络时代下加强教风建设的具体办法或建议

网络时代下,对于教风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教风,重在“教”。教学是一个学校最为重要的环节,学生从五湖四海聚集一起,无非是因为学校有吸引学生之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源的发展与进步、就业与前途。而网络时代下,教风建设的主体在于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究其根本,在于教师的工作态度、素质、业务水平、能力。网络教学模式迅速发展,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产生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更应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敬业的工作态度:态度起着主导作用,从事一份工作,只有积极面对,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你不认可,那么工作效果很难显现出来。个人的综合素质也要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为前提。其次是为人师表,不只要自己做得好,还要能够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说话讲究策略,做事表里如一,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

同事之间要注重打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职员工之间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最有利于创造高效的工作成绩,有利于学院的健康发展。曾经了解到某些单位的企业文化将同事之间见面问好列入考核要求之中,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工作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尤其要为人师表,注重个人素质和外在形象,要在与领导、下级、同事、学生相处时一视同仁,这样才会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各个部门少不了打交道,如果沟通不畅,势必影响工作效果。

然而教师的层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个人认为需要为教师定期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如优秀的报告、指定优秀书籍,定期搞教师竞赛等。井底之蛙要不得,夜郎自大也要不得,吹毛求疵、妄自菲薄都不应该出现在工作环境中。注重抓过程,不走过场。让教师能够正视自己,充满自信的同时也要有一定压力,才能真正重视所辖的责任,才能提升境界,才可以对学生有正确的引领。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三育人完全可以聚集到一种岗位或是一个人身上。后勤部门工作人员也可在为学生服务的时候与学生聊一聊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为学生服务,没有沟通。管理学生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定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信服;教学生文化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点儿感情色彩,势必生硬,不好“消化”。

2 网络时代下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办法或建议

网络时代下,各种信息争相涌现,对于学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不同层面地加深,学风问题更加凸显。学风问题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学风问题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绩效,乃至今后的成长和进步[1]。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并积极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2]。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采取听课制度。通过听课,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教师的任课情况及教书育人情况。教师、辅导教师、管理工作者每周至少应该听课两次,在听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学习他人、发现自我、了解学生状态。

网络时代下学风建设,先不谈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简单的自我介绍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难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表达能力欠缺,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学生得到的锻炼少等,都是目前部分学生显现出来的问题。只有学生的基本素质过硬,才能在就业时成功地展示自己。否则,即便学生学习成绩很高,也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网络时代下需要的是多样化、复合型的人才,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发展。在这其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沟通能力如何训练?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其次还是需要教师多多引导,再次通过学生个人的努力方可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学生并不是对所有学科、所有课程都不感兴趣的。当然,此时谈及的学生是指大部分成绩、表达能力中下游的学生,不包括个别学习优秀生、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学生的优势在于,在文体活动或是动手能力上与同类院校相比,处于上游。对于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参与,学生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与较强的能力。这说明兴趣是让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的首要条件,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与学生沟通的多少、是否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不定期开展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不拘泥于课堂,形式自由、多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强项,锻炼思想积极上进却不知如何挖掘自身才能的学生同学多思考、多模仿、多练习,才会具备基本的自我表达、自我推销的能力。这种基本能力必不可少,学生进行企业实习之前,认真劳作是一方面,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与领导沟通,如何与同事相处,都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3 网络时代下深度教学改革的思考

网络时代下催生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由此,教学改革、与时俱进是一所院校必然的前进方向。时代在变,网络时代影响下教学对象的特征在变,只有依照时代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社会、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办法,才能够使培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然而网络时代下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是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只有全院上下共同思考,才能在改革过程中顾全大局。人人都在本辖区内抓好各个环节,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同时,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注重工作效率,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如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设计)可以因着各系情况而进行。学生分批次答辩(设计)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教师资源,同时减轻教师一定时间内的工作强度。或者考虑按照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情况顶替毕业设计成绩等。

对于理工类的系别,实习、实践、课程设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两强”人才,动手实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实践环节的工作量、教师资源、场地安排、耗资成本、安全因素等都会占据系内工作的大部分精力,各部门应该为有实践的系别提供一些便利。

以上便是对网络时代下教风、学风、深度教改方面的一些浅显认识,相信在日后的实践和摸索中能够有更成熟的思考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献涛,高鹏.学生学风建设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2]郑志谦,张志新.浅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赵银.论高校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影响学风原因及学风建设措施的探讨 篇4

学风简单的说就是学习的风气, 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 一种精神, 更是养成和习惯。主观上受个人素质高低影响, 客观上受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校教育、历史文化等因素所左右。它所体现的是个体的综合素质, 更是学校整体建设情况。学校、学院、学生, 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各学院的学风, 虽然在一个学校内, 表面上差不多少, 但深入体会, 是不尽相同的, 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只要一进入学院, 就不知不觉被这种习惯所影响, 更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学院的学风至关重要, 他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向上可以影响到整个学校, 向下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就当下的学风来看, 有些新的问题却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 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结合工作实际, 简单分析如下:

1 高校学风建设中遇到问题及原因

伴随着世界风云变幻的发展, 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影响下, 人们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 人生追求, 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再加上在校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的, 这群孩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从而给学风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1 经济条件成为了决定学风的“杠杆”在当今社

会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有钱的人越来越多, 金钱至上的思想逐渐根深蒂固, 这就从不同程度上对学风产生了影响。一是有钱人家里出来的学生, 他们大多是为满足父母的愿望, 不是从提高自身而来, 在不愁吃, 不愁穿, 有钱大把花的前提下, 勤奋学习, 提高自身的想法基本不存在。二是人人都想赚钱, 但受个别影响, 赚大钱的人并不是学历很高的人, 比如当今的煤老板, 手里都有很多钱, 别说是学历, 有的甚至是混子出身, 这些不同程度上导致学习不实惠的错觉。三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 这些人在学习上始终是最认真的一族, 但受个别条件好的影响, 学习氛围不同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在上述三种原因下, 学生出现了学习思想不端正, 劲头不足, 钻劲不够的现象。

1.2 教育体制促成了懒惰的学风“温床”从古到今,

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 逐渐改进, 但与快速发展的现实还有差距。幼儿、小学、中学、高中期间的教育模式是灌输式, 重分数轻能力, 学的很多, 很杂, 但效果并不好, 最终还是为了得到一个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期间大多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更多的是逆反, 简直是拔苗助长。而一入大学校门, 所有人都自认为有了“保险”, 学习兴趣本来就被消磨差不多的情况下, 必然要大松一口气, 这口气一旦放松就再也难集中起来, 可以说当想捡起来时已经快毕业了。另一方面就是受60分万岁的影响, 没有特殊情况下都能安全毕业。这些从不同程度上导致, 学习不认真, 对所学专业没兴趣, 深入研究不够的现象。平时不努力, 经常搞临阵磨钱, 不快也光这一套。

1.3 学历与能力混淆促使了学风“慢热”这一点要从

每年的就业说起, 每个公司企业在聘任人时, 首先注重的是学历, 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唯一的目的, 得到学历学位即可, 一分为二的看, 一方面却是能够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但从相反面看, 又不同程度影响了积极性的深化, 只认学历不提高能力。经常导致到了一个单位不长时间就跳槽, 跳了几次一事无成, 反馈到学校在校生身上呢, 经常是学习没有用, 专业根本没用等等不负责任的说法, 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能力不够, 综合素质欠缺, 学风不是学习好了就行了, 应该是一种精神, 一种习惯, 同时是教会我们怎么思考, 怎么去尽快适应。学风影响士气, 士气影响战斗力, 战斗力就是能力。这些认识上的局限和不切合实际的听说导致学风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戛然而止。

1.4 现代生活方式的诱惑使学风“打折”多样性、复

杂性、诱惑性极强的现代生活方式, 对当今的学风影响很大, 有的甚至达到了玩物丧志的程度。大学的学习课程靠的是自学, 自学就是自己利用时间学, 但部分学生却把自由的时间用在聚会, 谈恋爱等生活方式上, 没有时间学习不可能深入, 进而学风大打“折扣”。虽然学校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条件, 但又有多少人把这些好的制度和条件利用于学习。看看休息日就知道了, 大多是三人一伙, 两人一对潇洒人生, 更有甚至经常给管理造成麻烦, 影响校风。

1.5 教学与实际的脱轨导致学风“低迷”对与学风的

好与坏, 与教学的方式方法息息相关, 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 学生就愿意听, 兴趣浓, 但有些老师学生却经常不爱听, 睡觉, 玩手机。原因就是方式方法问题, 也有责任心的问题。高校老师引导很关键, 应该更注重在思想上和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 但有的却上完课完事大吉, 学的怎么样与我无关的现象, 完全使用的是“锯箭法”, 上课是我的工作, 积极性是管理人员的事, 与讲课老师无关, 这必然影响学风, 降低学习氛围, 影响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只注重书本, 没有专业实际, 对自己讲完的课, 到社会上到底有多大的用处, 自己也说不上来, 没有实例, 不想学生所想, 不思学生所思, 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向往和期待。

2 大学学风建设的举措

学风是一个系统工程,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和高校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营造。比如要科学设置高校的专业课程、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考试的趋势作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等, 具体有以下几点意见。

2.1 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才能使他们认真地学, 勤奋地学, 孜孜不倦地学, 从而最终形成优良的学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大学生活, 以“终点”导航自己的“开始”, 解决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等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认知, 增强学习情感, 求学、知学、乐学, 端正学习态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大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要求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真实的成绩。建议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所有教师都要善于做思想工作, 懂得心理学, 坚持做到上课之前常讲, 常唠叨, 使思想工作成为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矩阵模式。具体做到:大一新生, 注重“养成和适应教育”。通过早操、晚自习等措施, 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恒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展各类学习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专业教育, 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提高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大二、大三学生, 可以注重“素质拓展教育”, 通过引导其参加各类活动和科技文化竞赛等, 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力, 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性。大四学生应注重考研和就业形势教育, 树立学生的危机意识, 增强其学习和考研的动力。同时, 注重择业观和就业技巧的教育, 令其准确定位, 顺利就业

2.2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生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 优良的学风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力的机制来保障,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制度, 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 弘扬正气, 抓好领导干部和机关部门的管理作风。校园并非世外桃源, 有正气也有邪气。正气需要弘扬, 邪气需要打压, 应形成一种讲效率、讲责任、讲服务、讲质量、讲民主的管理作风, 切实解决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为学风建设起着导向保障作用。其次,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学校制度是学校精神的重要体现, 制度本身具有自动和自控双重内容, 它为共同活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契约式的规范, 有引导行为、鼓舞士气与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优良学风的形成还是保持, 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予以保证, 从而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晚自习、对学生上课、就寝的监管, 建立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分会和班级干部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周要对旷课、夜不归寝、迟到、扰乱课堂和就寝秩序者及时通报及时处理。加强对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督促和管理。每位辅导员每月与受学籍处理和降级边缘、警告边缘学生谈话, 督促他们努力学习。学籍处理后对降级学生宿舍及时调整和清理, 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对于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干部坚决撤换, 避免负面影响。增加学生间的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建立学习论坛, 为学生搭建学习方法交流平台;开展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讲座。更多地组织开展专业性的科技讲座, 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提高学习兴趣。第三, 建立学风建设部门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形成分工协作、多管齐下、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局面。在所有职能部门中, 教务处和学生处是学风建设的核心部门, 宣传部、科研处、团委、人事处、图书馆、后勤、保卫处等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参与, 推进学风建设。第四, 强化考试管理, 严肃考试纪律, 营造良好的考风。考试是学风建设的标尺和杠杆, 考风不正, 学风必不正。学校应制定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 包括从监考人员职责到考试座位安排, 再到作弊学生处理等, 以达到职责分明, 从根本上扭转不良的考风, 促进学风建设。第四, 建立沟通、协调、交流机制。各种老师之间和老师与骨干之间要常沟通, 常联系, 常交流, 常讨论, 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通过各种方式定期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 尤其个别学习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 更要及时、准确地向家长通报情况, 交换意见, 形成家校共同的合力。

2.3 健全激励机制, 强化学习积极性一是加强学风

建设, 学生是主体。针对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从学校、学院、学生层面入手, 先后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有关规定, 把学风建设渗透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之中, 实现学风建设工作的常规化和全覆盖。树立榜样典型, 在班级和寝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举办人文素质报告、科技知识讲座、就业指导、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及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 结合专业特点, 组建科技社团, 倡导科技创新,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学习意识, 营造学习、文化和育人环境,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积极倡导科技创新, 结合专业举办科技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等, 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和学校的科技竞赛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同时在活动中应树立学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学习意识, 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障优良学风的形成。三是加强典型培养, 激发各类典型辐射作用。注重发挥学习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实行“带动工程”, 一帮一地扶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同学的“明星”效应, 变说服教育为示范教育, 变课堂教育为潜移默化教育, 以先进的事迹鼓舞人, 以优秀的典型引导人, 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 把从我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请回来, 对广大学生进行现身讲教, 提高大家自信心。同时, 也可以提前选配一部分人下单位进行实习, 提高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排除想象与现实残酷的恐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 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优良学风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 需要各种机制良性互动, 形成“时时关心学风、处处思考学风、事事围绕学风、人人参与学风”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 学风建设才能长期健康稳定地取得成效, 才能带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学风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 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学风存在的问题, 阐述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并从学生工作角度阐述了加强学风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学风,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高等教育研究, 2006 (3) .

[2]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 2003, (1) :147.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 篇5

一、学风的内涵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洋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现今对“学风”概念的描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的是赵沁平、郑家茂等几位学者对“学风”的描述。赵沁平认为: 从狭义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 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体现了学校的校风和大学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而郑家茂则认为: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生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对于对生源有着强烈依赖的民办高校来讲,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的核心和关键。它是衡量一所民办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民办高校能否被社会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认可的关键所在。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及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需要一整套配套的措施和教师良好教风的带动和感染。

三、影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

从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设计学风建设调查问卷,通过对陕西G学院近1000名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学院学习氛围和学风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仅有1/5的同学认为学院学习氛围浓厚、学风状况很好。而构成民办高校学风现状的主要因素是:

(一)差异性因素

性别差异。女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计划、考试行为等方面较男生表现较好,对待学习任务也比男生认真,但在处理学习障碍时却没有男生独立;

学生结构差异:民办高校学生由本科和专科二个学历层次学生构成,本科生较专科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自制力方面都较强于专科学生;

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习计划等方面表现较差,但学习兴趣、学习纪律性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课外学习表现较好,学习目的性较强;

专业差异。由于专业课程难易程度不同,文科专业学生相对理科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态度方面较好;

生源地差异,农村学生相对于城镇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性等方面表现较好。

(二)学生个人主观因素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仅有1/3的学生学习状态比较理想,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此而积极努力。剩余的2/3的同学处于或盲目、或停滞不前、或缺乏学习毅力的状态,均需要进行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问卷数据显示,学生课余用来自学时间以2小时为界,约有一半的学生仅能保证每天自学在2小时以内,及少部分学生4小时以上用来自学;课余时间除自学外,68%的学生选择将课余时间花费在寝室上网娱乐项目上,平均占用课余时间的30%(2-3个小时),这是值得警醒的问题。

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少,被动接受多。当经历紧张的高考来读大学后,学生们往往会更加放松学习,仍然延续过去课前不预习、课堂听不懂而课后又不复习不问、考前临时突击复习的散漫学习态度。问卷数据显示,课后能主动经常与授课教师探讨学习问题的仅占总数的15.97%;除此外,能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或自学的也仅占总数的14.07%。

学习兴趣不浓,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混文凭的思想理念较深,在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数据显示,民办高校学生对自身纪律要求不严格,上课迟到,旷课情况较严重。因睡觉起来晚或是有事耽误造成迟到的占总数的46.38%,而偶尔旷课的学生比较多占总数的51.71%,纠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厌学情绪高或对专业不感兴趣占。

(三)学校教学管理因素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办学体制以及建校年限相对较短,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风建设的奖惩措施执行不到位,多数流于形式,容易挫伤一线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不够科学,不能及时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教学改革迟缓,不能因材施教;考评机制不健全,考风考纪把关不严,“宽进宽出”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考试压力,从而影响校园学风建设;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与专业对接不够;民办高校学生在文体活动方面比较擅长,大多社团都以丰富学生生活为主要目的,开展活动也多数为文化体育活动,而针对专业的社团活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水平,尤其是教师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理论有余,实践能力不足。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由二部分构成,一是刚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二是公办高校在职或离退休人员。而第一类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得要组成部分,且大多是年青教师,刚从学校门出又进学校门,缺乏实际工作是他们的显著特征。

四、改善民办高校学风现状的对策建议

从学校角度。从新生入学时抓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消除浮躁不踏实的学习风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制订目标牵引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目标明确,探索项目创造性、实际操作性的课程考试方式;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在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同时,挖掘校内实践潜力;形成以赛促教, 以教促学,赛教结合的自主学习氛围;例如,以计算机、电子专业为例,在校内组建以计科专业学生为主的计算机义务维修小分队和以电子专业学生为主的小型电器维义务维修小分队,并指派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予以指导,强化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借助校内专业实验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专业竞赛,以广泛参与和趣味性为主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优雅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予以加大处罚力度;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多举办各种高水平、实操性较强的学术讲座,例如,以电子、建筑管理专业为例,在校内定期举办数名电子工程师系列讲座、数学建模案例系列讲座、数名建筑工程师系列讲座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视野。

从学生角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扩充知识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竞争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的是学校,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它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所以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 篇6

关键词:学风建设,完满教育

一、学风的内涵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学习的广泛性,求教的详细性,教育的谨慎性思考,实践的踏实性。”

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不仅是高校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现,并最终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是良好校风形成的必要前提,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学风的构成要素

学风通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策略、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六项要素具体地反映出来。

1、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就是指在自我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张亚玲,2000)。学习动机的产生和激发离不开学生对世界、社会、学校、人际关系的认识与实践,积极向上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因素。

2、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学习情况所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对待上课,对待教师,对待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等方面的种种表现都是学习态度的体现。

3、学习纪律

古代波西米亚地方也有这样的谚语:“学校没有纪律便如同磨坊没有水。”这表明,学习纪律是自古以来学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4、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陈琦,1997)。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习事半功倍的必要条件,并且受学生学习经历,教师教学方式,家长推崇等因素的影响,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力体现。

5、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每个学习阶段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作为在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而且关系到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发将学习转变成其持之一生的一项活动。

6、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是学习风气的最终表现。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学习成绩不应该是学习效果的唯一反映。学习效果的评价形式应该更加趋向多元化,多层次化,以发展的眼光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完满教育

完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做好当下的自己、实现可能的自己,最终成为完整的人(王征等,2015)。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中,课程设置与校园活动开展的合理组合和丰富多样是促使学生完满人格建立的基础和必要助力。

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动画专业《培养方案》为例,以下是毕业的最基本的要求。

1)专业教育(89学分)必修课,其中名家讲坛和名师课堂为选修课(二选一)名师课堂至少修:0.5学分,名师讲坛:1.5学分(每次0.125学分,共计12次)。

2)通识教育(38学分)其中选修课共7门,合计:14学分(其中至少选学“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版块中1门课程)。

3)完满教育(8学分)共四个版块,每个版块:2.0学分。比如:完满教育在大二修完(第四学期):每个版块修0.5学分即:4*4*0.5=8学分。完满教育四大板块中,艺术修养与实践和竞技体育为任选课,至少修2学分,可以通过选修艺术与实践或者竞技体育课程。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选择与自己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相符合的课程与校园活动完成学习的过程。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发展,学习策略形成的有效方式,最终必然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

四、加强学风应采取的措施

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管理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过程,而非结果,配合合理的奖励机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风气的形成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2)树立学习榜样,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风建设。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每年都会请名人到学校讲学,名人亦是榜样,与名人面对面的接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态度的发展,学习策略的形成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3)注重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只有让学生与社会接触,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社会的需求,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以致用的水平,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4)加强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在活动中感悟人生,真爱生命,建立健全的人格,树立自信、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恰当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学习纪律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严于律己的习惯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课堂的师生平等互动,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协调统一,才能形成民主和谐,严肃活泼的课堂纪律。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戴圣.礼记·中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郝贵生.大学生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16

[4]孟宪诚,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王征,傅永林,谢承红,等.完满之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6]殷世茂.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风建设[J].内蒙古:内江科技,2010,(03)

论学风与教风建设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   教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与教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良好的学风与教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体现学校品味和格调的重要标志。许多高校之所以成为名牌大学,不仅在于有良好的师资和设施,重要的还是有优良的校风、学风与教风。

一、学风与教风的关系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教风,教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師与学生都是高校中学风建设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高校是直接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为学生打下专业基础、掌握操作技能、武装科学头脑以及学会做人的基地。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些诸如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和积极向上的说教都会变得苍白无力,达不到培养目的。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抓教风建设也只是学校教职工的一厢情愿,得不到被培养者——大学生们的响应,也达不到培养目的,最终会失去教风、学风建设的意义。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不仅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有关,而且也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密切的关系。抓学生的学风建设要讲究生源的层次,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也正是学风建设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学风上讲,学习、思考、探索、创新是学生学习的四个层次。首先是学习,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而学习的前提是“乐于”,只有“乐学”才能学有所成。其次是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延伸,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是探索,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上,还应该有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最后是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因而,敢于创新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层次和最终归宿。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而且还传承着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正是有了后者才使得一所大学的学风得以形成并且一届一届地传下去。

教风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态度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老师,就应该以满腔热忱的精神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是高尚的也是无条件的;教风体现在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的行为上,这也是教师个人应有的起码道德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教师,才会有教育教学上的威信,才能指导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教风还体现在教育工作者本人的学风上,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学风不良现象,更应该在教育工作者中提倡优良的学风,这种学风应该是富于道德感与责任心的。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是学生追求创新、发明、发现和发展的榜样。

教风对学生的学习风气影响非常大。无论从广义看还是从狭义上看,教风在学风建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言行随时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

二、学风、教风与管理的关系

高校讲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社会发展对高校的现实要求 ,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这对当前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具现实意义。

严格的管理能够引导学风、教风从规范向习惯方向发展,从而营造一个优良学风和教风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管理是学风、教风建设的前提,抓好制度建设,健全教学法规并严格执行是保证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督促师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学风、教风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教学秩序、考试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必须坚持严格管理,决不能放松要求。近年来学校为了严格管理,先后制定了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等规章制度、考试纪律的措施,这些都对稳定教学秩序,推动学风、教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优良的学风和教风也能促使管理的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管理过程更加细化,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使管理工作变得更有意义。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体现在严格“管”上,更重要是体现在“理”上,不能以“管”代“理”。即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强调“理”的成份,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也就是说要创造条件,建立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中来,遵循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渴望学习。

在学生管理中,除了强调严格管理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在学生中也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比如开展创建良好学风班活动,各类第二课堂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度等。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的成长愿望和学校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严教风促学风,创新管理科学发展

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目前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更应该提高质量意识。这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的学风、教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会极大地促进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因为学校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值,教师则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满意的回报,所有这一切都是形成良好学风和教风的源泉和动力。

良好的学风、教风又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是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对学生和教师产生强烈的激励、教育和感召作用,置身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会使其终身受益。身处这种环境之中,教师会有一种脚踏实地工作的动力,学生则会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风与学风是校风的具体体现,严谨的教风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而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从教风上讲,我们提倡的“严谨”主要从治学上来讲的,要求教师治学严谨,就是认认真真做学问,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严格”则是从治教方面要求的,教师教学要从严要求,所谓“严师出高徒”,让学生在严格要求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求实”是指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来不得半点浮躁与浮夸;而“求真”则要求教师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一切违反规律的教学行为都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与该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有关,而且与该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對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理念、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国际意识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观念正在确立,作为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合并调整的院校,更有规范统一、融合提高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改革探索,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目标管理是一种动员全组织参与的,以制订、实现和检测目标为全过程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管理,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引入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在明确教学管理方向、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高质量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能力,也包括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优良的品质。这就是说要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知欲,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勇于支持真理、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内容。实践也证明,一个人能否做出突出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的思想素质上。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更有其特殊意义。

综上述关系可以看出,学风、教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众多方面,各方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而且它们又与教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教学改革与学风、教风建设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系统考虑,统筹规划,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觉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去,才能真正使学风、教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陆文. 教风建设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2]李永华. 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机制探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田国强. 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

上一篇:施工工程下一篇:危机中的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