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校园

2024-05-23

体验式校园(精选十篇)

体验式校园 篇1

一、什么是体验式高效课堂

体验式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一系列动脑、动手、动口等体验式活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学习方式。体验式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体验式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突出新课标自主、合作、民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验式高效课堂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体验式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校实施体验式高效课堂改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二是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实现学生周一至周五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的作业负担,让教师有安逸的周末和幸福的夜晚,让学生有愉快的假期和五彩斑斓的梦,实现全校师生幸福学习、幸福生活,幸福成长的美好愿望。创建幸福校园。

二、体验式高效课堂的学校管理

1. 领导队伍建设

两年多的课改经历告诉我们,课改的成败在领导。理念的形成在领导,工作的落实在领导。只有领导班子建设好,学校才能管理好,课改才会健康发展。课改领导应具备以下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1)校长。校长的工作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做人、用人、育人。具体讲,是做人有德、用人有度、育人有方。一个好校长既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既要懂经济,也要懂外交。(2)副校长。副校长是校长的得力助手,是校长思维、理念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学校某方面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副校长应具备以下任职条件:做人讲品质,对领导和事业忠诚。做事讲原则,不随波逐流。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有力度。能相信团队、依靠团队、引领团队、发展团队、成就团队。能独当一面,大事能请示,小事敢负责,问题不上交,敢于做主、敢于碰硬。(3)中层领导。中层领导是学校工作的实施者,位置特殊,地位重要。中层领导一定要做到:说得少,做得多,身教胜于言教,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执行力,果断的决策力,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善于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为人严谨,做事谨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问题不上交。

2. 师资队伍建设

(1)树立典型,让典型引领。典型就是榜样,就是旗帜。没有典型的引领,课改就无法启动,无法推进,更谈不上发展。所以,领导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让典型教师感染教师、帮助教师、引领教师、提高教师。

(2)团队精神建设。课改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做法、统一行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系统工程,所以课改教师要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协调意识、团队意识。个人奋斗、单打独斗或特立独行对课改来说是极其有害的。所以,强化团队意识,打造团队精神至关重要,没有团队精神、大局意识,课改是无法推进的。

(3)道德品质的提升。任何课改改到最后都是德育的问题和道德品质的问题,教学质量只是课改的副产品。课改需要奉献,斤斤计较的教师不能适应课改;课改要求真和实,做事讲情面、送人情、做和事老的教师不能适应;课改要触动和调整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凡事向外找不向内找的教师不能适应;课改需要每天的分享和反思,每天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失,心胸狭窄、故步自封的教师不能适应;课改教师要每天微笑着走进课堂,用赏识、欣赏的眼光关爱每一个学生,统治课堂、控制课堂、威吓课堂的教师不能适应;课改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衣冠不整、不良爱好、不良习惯成堆的教师做人都很失败,怎么去为人师表、引领示范?一个年级组里有一个教师工作不到位,这个年级组的工作就要大打折扣,一个学校里有三个以上的教师工作不到位,课改就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课改教师都要提升道德品质,每一个人都提升了,课改团队才有未来。

(4)专家引领。每个教师的追求是不同的,思想基础也是千差万别的,怎样统一课改教师的思想,更新课改教师的教育理念,去掉课改教师身上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让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集体观念深入人心是至关重要的。为更新课改教师的教育理念,统一课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我校在北京智慧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开启了对课改教师团队的培训。两年来,课改教师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观念更新,思想进步,道德品质提升,行为养成强大。课改教师的爱心、责任心、事业心被唤醒,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被激活,课改教师的心胸被打开,教师更愿意敞开和接纳,更愿意和平、喜悦、充满爱心地生活,更愿意在赏识、鼓励、欣赏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应该说,没有专家团队有针对性的培训,课改是不能开启的。

(5)反思三年成名师。每周课改教师写一次反思;每天两次课改教师的反思会;每周学科组的三节评价反思课;每天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四次反馈;每周班主任教师对科任教师的五次评价。反思的目的不仅是找缺点,更主要的是为成功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 体验式高效课堂的评价管理

评价是构建体验式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体验式高效课堂就无法推进。本着有教学活动就要有工作评价的工作思路,我校的评价也是多元的,全方位的,而且不同阶段的教学工作重点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如,对教师备课的评价主要看备课的实用性、预设性、深刻性和推广性。课改初期,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备课的实用性,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更加注重备课的预设性、深刻性、推广性、创新性。如,对学生的评价,课改初期,我们只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互评、组长评价、课代表评价、科任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生自评。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表现的评价,如,纪律、卫生、就餐、宿舍、课间操、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既有对教师、学生、课堂的评价,也有学校对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对班主任、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评价,评价有激励、赏识、奖励,也有批评、自我批评与承担责任。总之,评价是流动的、多元的,评价的精髓在于搞活。

4. 改革是持续不断的完善工作

改革就是将不完善的工作变得更加完善。并不是对所有工作的一种否定或彻底改变。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学校每天都在完善工作,每天都在不断进步,这其实都是改革。要发展就要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学校的课改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对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课改教师应清楚地知道,只有经常找不足、找差距、找问题,学校才能谋发展,课改才能有未来。严格是最大的关爱,批评是真心的关怀。只有对自己对别人的工作持续不断地找不足、找差距、找问题,学校才能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发展。才能形成我因学校而骄傲,学校因我而发展的良好局面。课改初期,教师不愿意每天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帮助,有抵触和抗拒这都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锻炼,教师的观念都会转变,第一批参加课改的教师出现的问题就少,二批、三批参加课改的教师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为什么,时间问题,心态问题。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的心态会不断得到调整,他们对自己、对工作会有重新的认识。我相信,再改两年,我们的教师一定会厌烦捧杀似的表扬,更愿意说“别提那些没用的,说说缺点和不足”。

三、怎样构建体验式高效课堂

1. 转变观念,重新界定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学生、教师课堂的角色转换。

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领者、策划者、参与者、追问着、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成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2. 弱化班级整体授课意识,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思考方式均有很大差异,所以,实行班级整体授课的教学方式违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公平。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容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优秀生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自信的高效学习,实现了课堂学习上的合作共赢。

3. 增加黑板,提高版面利用次数,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我校教室的四面都是黑板,其主要作用是练习、反馈、交流。黑板就是练习本,学生在黑板上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练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相互批改,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及时反馈,教师不用批作业了,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一是便于记住,二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起到了相互交流的作用。

4.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校提出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口号。我校规定,每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超出8分钟,其余时间都要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课堂的话语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两年的课改实践告诉我们:70%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学会,20%的知识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都能学会,只有10%的知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才能学会。所以,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才能实现民主、合作、自主、探究,课堂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5. 丰富多彩,自主发展的课堂。

高效课堂要坚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原则,鼓励课堂上学生自主发言,争问抢答,你追我赶,辩论激烈;鼓励气氛活跃,参与无错,形式多样。让感动、生动、活泼、精彩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会好起来。放手就是爱,此言不假。

6. 构建预习、展示、反馈为主要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充分的预习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展示。所以,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展示课,预习不好的课不准上展示课。预习的操作步骤是: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收集信息,做好预习笔记;学习小组反馈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展示是对预习成果的展示,是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和提升。展示的原则是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展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重点展示。反馈是对预习、展示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反馈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反馈的机会要多留给他们。让学困生说、谈、演、写。让帮扶对子对他们进行帮扶指导,教师要善于在检测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学困生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

课堂高效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培育校园特色。我校小学部积极落实学校学得精、跑得快、唱得好、画得美的办学思想,每周增设了两节艺术课,周六或周日开设了电子琴班、舞蹈班、乒乓球班、太极拳班,免费向小学学生开放,学校每月月末安排一次文艺汇演或体育专项比赛,给小学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学校对表演者和优胜者进行表奖。学校还将表演录像放到学校网站供大家观赏。我校在小学4~6年级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学生每学期读5本名著,每年读完10本名著,这样,小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读完小学和初中应读的30本名著。

体验式作业,让学生体验快乐 篇2

“在做中学”,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儿童要学习知识,要获得经验,就必须与社会、自然有所接触,也就是要去行动。由此,我校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体验环节,将那些零散的、随意的知识系统化、生活化,并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受益。为了体现趣味性、实践性、研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田焰和张莉两位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开展体验式作业设计研究,把编写的中段语文体验式作业《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作为范例收到区《体验式作业设计范例集》中,以此为切入点,把体验式作业研究辐射到所有学科。体验式作业渐渐深入人心。如布置计算天天练、快乐数学、实践探究等数学体验性作业等。又譬如,英语学科设置了手抄报、英语粘贴报、英语贺卡、配图作文体验性作业,在艺术学科设置了手工绘画、表演模拟等体验性作业。这些多样化的体验性作业将作业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作业真正从书本回归生活,深受学生的欢迎。

树立“大作业”观,丰富作业形式。我校的体验式作业不是独立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外的,它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作业形式,它是传统作业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其根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走进体验课程,探究体验过程,感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我校还把体验式作业分解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中。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引导教师树立“大作业”观,对课内外作业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

又譬如,“无字书”、语文手抄报等,使读、写、画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让语文作业走上大语文观的轨道;英语手抄报、英语书法、英语贺卡、配图作文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嘴中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艺术作业方面,则经常举行小泥塑作品、纸艺作品、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等展览,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相互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动手和审美能力。同时,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我们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设计“超市型”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做多少道题,学生自己决定;采取什么形式,学生自己选择。设置分层作业,放缓了知识坡度,注意了知识层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育云”中漫步,提升综合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作业形式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2009年,在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每一间教室和功能室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2012年学校又率先建了全区第一间云教室,为学生的体验性作业提供一个即时、交互、协作的平台。

高年级学生作业遇到疑难问题,鼠标一点,就能在线向教师请教;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交流讨论,作业互评,整合资源等更是如鱼得水,这就是“国家教育云”工程给我校课堂教学和体验性作业带来的巨大转变。借助先进的教育云平台,我们提倡布置综合性、活动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提升生活能力,丰富社会阅历,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提高综合能力。如六年级语文实践作业 “制作贺卡”,同学们在网上制作,在班级群内交流作品,将制作的电子贺卡作为礼物发送给家人或朋友,甚至发送到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其他网络平台,让其他的小朋友来评价自己的电子贺卡。作业方式的改进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充分享受乐趣,真正提高了能力。

通过体验式作业的设计,我们深深体会到:体验式作业和书面作业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两种作业方式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让学生在作业中真正体验快乐!

(本文由吴雅玲执笔)

体验式校园 篇3

一一、校领导高度重视, 健全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学校建立健全以校长为首的德育管理体系, 由校级领导、教导处、大队部等共同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各部门做到分级落实, 齐抓共管, 分工不分家, 既团结协作, 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学校建立、健全了《值周检查评比细则》《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 使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保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级管理及德育活动开展等情况, 做到每天检查, 每周小结, 每月评比, 收到良好效果。

二二、情感体验, 促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 而实践活动则是对课堂教学最有力的补充。多年来, 我校以学生为主体, 探索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情感体验式教育模式, 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使德育工作向内涵发展延伸。

(一) 教师体验, 促自身发展

我们认为, 只有心灵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自信健康的学生, 体验活动首先要从教师引领开始。学校成立了“心语港湾健康工作室”教师团队。而今自愿报名参加的有26名教师, 她们的口号是“关注成长, 助人自助”, 目标是“与心灵相约, 与健康同行, 做良师益友”。工作室定期向全校学生开放, 帮助许多孩子解开了心中的困惑。港湾工作室还自编了挫折训练、亲子教育、团队合作等12节特色创新德育实践活动课。学校温爽老师的《烦恼我不怕》一课在全区骨干班主任交流活动中做了公开展示。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 “心语港湾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还自发地踏上了团队拓展体验活动的征程。这次体验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合作意识, 增强了凝聚力, 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带给孩子们, 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 学生体验, 促自主发展

著名教育家朱启焕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来自于星星火炬下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中。”情感体验教育模式的探索, 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而富有内涵, 看着一批批孩子喜人的变化, 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1. 体验岗位。

为了给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我校开展了走向社会寻找一个岗位体验活动。学生走进沃尔玛超市学会一门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老师的鼓励下, 孩子们从陌生到终于张开口, 大声地喊出“欢迎光临”并与客人打招呼, 在趣味体验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开学初进行的沈阳市迎全运“玫瑰行动慰问交警”是小义工社团协勤活动, 孩子们通过体验岗位, 感受劳动的艰辛, 也体会到自己父母每天工作的辛劳, 从而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2. 体验真情。

只有发自肺腑的真情才能动人心弦, 才能有较强的感染力。每逢节假日, 我们都会开展系列尊老敬老活动。学生走进和平区中华社区王素清老人家里为老人过百岁生日, 为老人包饺子, 把自己精心编排的节目奉献给老人。为了让学生知法守法, 学校还开展了“走进模拟法庭, 争当一名小法官”等一系列学生们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让孩子们在体验真情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 体验互助。

学校精心打造“手拉手希望工程”, 开展互助互学等一系列结对子实践活动, 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合作, 共同进步, 共享和谐温暖。

汶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牵动着每一位师生的心。学校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 开展宣传教育, 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民族气节, 得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愉悦。全校师生当日捐助共18万余元。

4. 体验成功。

挑战挫折的过程是艰苦的, 但体验成功的喜悦一定是甜蜜的。为了让学生从小自信, 战胜困难, 征服挫折, 成为生活的强者, 学校把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 定期开展校艺术节、“蓓蕾杯”小艺术家评比、“绿芽杯”优秀才艺大赛等发挥学生特长的竞赛活动。孩子们在交流才艺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 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感受。成功的喜悦使更多的孩子茁壮成长。

情感体验式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交往。在体验中他们张扬个性, 自信阳光, 快乐成长。

三三、突出创新, 凸显德育工作特色

为了构建特色品牌化校园, 学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特色活动。

1.传承古文化, 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特色。

我们把民间艺术家李铁老师请进校园, 为学生免费开设篆文艺术课。这门课作为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设一年多了, 在全国也是首例。篆刻艺术博大精深, 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浓厚, 李老师计划在三年内让学生从辨别篆文到用篆文造句, 毕业时能用篆文写作文, 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做实小课题, 彰显班级德育科研特色。

为了创设三位一体的良好德育工作氛围, 学校成立了“班级德育科研小课题探究”活动。每个班都是一个德育科研小组, 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组成, 全员参与, 做到班班有主题、有特色、有实验、有调查、有汇报。我校第一期探究主题是“中国礼仪文化”。由家长汇报, 各班上交礼仪文化申报表, 老师学生分别参与汇报, 包括年文化、汉文化、国旗礼仪、空乘礼仪等各具特色的主题, 学生自己编写并进行礼仪调查问卷。在小课题探究体验中, 各班还纷纷自觉进行了“文明小书包”、“文明小课桌”等评比活动, 形成了校内、校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创建学生社团, 促进自主健康发展。

为活跃校园文化, 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情感体验特色活动中来, 学校成立了多个学生喜爱的特色社团。

“校长小助理”社团每周坚持与校长一起参政议政, 处理学校各种大事小情, 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责任感高度增强。

“请让我来帮助你”志愿者社团由4~5年级学生组成, 每班每周轮流自愿报名参加。每天中午直接与校1~2年组各班手拉手进行志愿者活动。有些淘气的孩子通过当志愿者实现了自我价值, 突然间变得懂事了, 在团结互助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提高了综合素质。

“微笑天使礼仪团”的学生都经过专业培训, 多次作为市礼仪少年迎接外国友人、为市劳模献花。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和平一校学生良好风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德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有效地取得丰硕成果。作为沈阳市经典阅读基地, 本学期我校又开辟了新的育人载体——情感体验式阅读, 并开展了系列特色读书体验竞赛活动, 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我们的情感体验式德育在全区做了中小学现场会, 近年来, 学校也获得了国际友好交流学校、全国红旗单位、全国“三有三为”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体验式细读初探 篇4

体验,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高频用词。单在课标就出现了十几次。几年来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人偏重内容的体验,突出了人文,而人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提高,还引来了学生语文能力下降的诟病。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体验式细读,能解决当前阅读教学的难题。细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验,能熏陶情感、培养审美情趣。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做到培养阅读能力与进行人文熏陶两不误。

一、体验式细读的含义、特点与意义

(一)含义

细读,注重语言本体的研究,尽量强调客观冷静地深入文本;体验,则要求突出主体的情感因素。体验式细读,是体验与细读的有机结合,在细密地研究文章的上下文及言外之意的过程中,始终有体验的相伴相随,既理解文本的意义又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特点

1体验式细读内容的丰富性。体验式细读的内容,包括认知体验、审美体验和道德体验。

认知体验:体验总会有情感作用,但不只是情感,它还带有体察、体会的意思。如果认知成分占的比重较大,我们就称这样的体验为认知体验。比如,理解词句段和篇章的意思,其心理活动主要是认知,其间也有体验,这种体验就是认知体验。

审美体验:偏重于对美的感受的体验就是审美体验。比如,运用联想、想象、移情的方法学习课文,体验自然美、人性美、文化美,这些都属于审美体验。

道德体验:偏重于对自然、社会、个体的价值判断,这时的体验就是一种道德体验。比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体验热爱祖国、抵抗侵略的情感;学习《尊严》,体验到要维护每个人的尊严,就是道德体验。

2体验式细读过程的完整性。从审美过程看,包括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

直接体验是知觉体验,在细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直接接触,直接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直接体验主要是客观地感知,不受想象、联想的影响。

认同体验是在知觉体验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对知觉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在体验式细读过程中,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把自己作为审美对象,或者由审美对象联想到与自己有关或曾经使自己感动过的别的事物。在认同体验阶段,想象占有主导地位,它使认同体验发生并完成。比如,学习叶圣陶的《荷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视同荷花,与荷花同乐,这就是认同体验。

反思体验。反思体验是再度体验,是对已有的体验的描述与反应,并努力向自己和别人解释体验的情形。比如,学习《山中访友》,把自己与山中景物融为一体的想象描述出来,就是反思体验。

3体验式细读主客体的一体性。学生是阅读体验的主体,文本是阅读体验的客体。体验式细读,学生的体验是对文本的再体验,主客体融为一体。

(三)意义

体验式细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细读能够规范体验。体验的本质是自由的,不受限制。但在细读中的体验,体验要受文本的规范,是文本意义之内的体验。二是体验能够深化细读。有体验参与的细读,才能摒弃浅阅读。深入到文本的深处。

二、体验式细读的原则

(一)文本的适合原则

适宜体验式细读的文本。一般是叙事作品。课标指出,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可以看出,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体现了细读与体验,揭示了叙事性课文适宜运用体验式阅读。

(二)文本解读价值导向的适度原则

文本解读的价值导向,有“意义复原”、“意义生成”等。

“意义复原”,指的是文本的意义存在于文本自身的结构化整体之中,是由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包括语言的表面含义以及语言背后所蕴含着的作者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这种意义完全独立于读者的理解而存在。要用细读的方法去客观地领会。

“意义生成”,认为理解的目的不是要去把握作品自身的意义或作者的思想,因为不存在、不依赖于读者的“作品自身的意义”。读者要用体验的方法,和作者一起去生成文本的意义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意义复原”和“意义生成”的适度原则,既遵循文本,体会文本包含着的意思,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文本,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受。

(三)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融合原则

学生是细读的主体,文本是细读的客体。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到文本,生成文本的意义;又要严格遵循文本。“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三、体验式细读的文本因素

课标教材(以人教版为例)是适宜体验式细读的,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选文的精品意识与情趣性

课标教材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深刻隽永、耐读,惟有细读咀嚼才能得其味。比如,《生命生命》《去年的树》《晏子使楚》等,浅阅读是难以有什么收获的;课标教材的选文大多又富有情趣,惟有深入体验才能得其趣,比如《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金钱的魅力》。只有想象体验,才能得读书之趣、童年日常生活之趣,才能从作者对人与事的描写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教材编排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标教材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在以人文为明线和以语言为暗线的双线并行的编排结构中。明线,按专题组成单元,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为基本范畴的人文话题,比如,四年级下册安排的八个专题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中的孩子、热爱生命、田园诗情、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等。每组课文都围绕专题选文,

比如,“以诚待人”的专题,选文是《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都是有关以诚待人的故事。以人文专题组成单元,说明人文精神熏陶的重要性。暗线,即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线索,这条线索或浓或淡,也一以贯之,贯穿于每个教学单元的导读、课文、语文园地(第三学段是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如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以诚待人”。“导读”要求“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在课后思考联系的安排中,有的要求领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如:“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么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中彩那天》);有的要求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让我们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下来。”(《尊严》);有的要求探讨作者的写作用意,比如:“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万年牢》)

以暗线编排语言训练,而且安排得那么细致周详,说明了在关注人文体验的同时,应着力于语言训练。体验式细读,能较好地体现编者意图。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是:重视明线,忽视暗线。其实,只有抓住了暗线,才能突出阅读教学的真正个性。

四、体验式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一)体验式细读的策略指导

1创设教学情境。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和体验。教学情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交流情境。

一是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以生活为背景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创设情境。比如,《鸟的天堂》可以从学生对“天堂”这一文化现象的了解切入课文。

二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题人手,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在初读课文以后,提出问题并梳理主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写人的课文,为什么要以植物做标题?”带着问题读书,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思考、体验逐渐深入。

三是交流情境。交流情境中的交流,不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来创设问题情境。交流情境的创设,有利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促进思维、体验的深入。比如,《放弃射门》可以讨论放弃射门的是与非。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性美的认识、体验。

2深入文本的指导策略。一是沉入词语。叶圣陶指出:阅读要“一字不宜忽,语语悟精神。”文论专家南帆也指出:“细读文本就是沉入词语。”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文意的探询,从而获得对文意的心领神会。比如,《小珊迪》描写了一个穷人的孩子极度贫穷而又心存善良诚实,文中有个“跑”字出现两次,犹如两颗璀璨的珍珠,值得反复玩赏。一处是“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这个“跑”字把他的极度饥饿表现了出来;一处是“他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此处的“跑”,表现了他急于还钱的心情。诚实善良从这一“跑”去和一“跑”回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理清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观察、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展开的路子,它既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的思考过程,又呈现作者思维的结果,是作者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遵循作者思路细读,才能走进文本的深处。阅读时。可从理清文章的结构人手,然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也可反之。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是按“听”“看”“想”“说”的思路展开的:听一中华不振(有了朦胧的印象);看——中华不振(有了亲身的感受);想——中华不振(明白了事理);说——中华崛起(立下救国大志)。教学时,可以先梳理课文的结构,然后抓住重点词语领会;也可以先抓住重点词语领会,然后理清课文的思路。对文章结构的细读分析,也是细读的重要步骤,不宜忽略。长期的忽略,是不利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顺便一提,2002年全国小学青年教师第四届阅读大赛,在内地教师纷纷放弃文章思路教学的时候,香港教师黄锦燕上《漫谈沟通》,却仍在指导学生梳理篇章结构。其间意义至今没有引起多大注意。

三是想象体验。古人有“言不尽意。立象显意”之说。瓢卖的显意,就是通过想象,还原文本的生活情境,使文字表达的意象更加丰满、意境更加丰盈。比如,《搭石》一文,通过对故乡搭石的叙述描写,表现了家乡的人情美。有多少人走搭石、怎么走搭石,课文写得再多也很有限。因此。对课文的结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应引导想象,以丰富家乡搭石所体现的人性美的意象意境。

四是评价导向。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教学指导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以此引导细读体验的不断深入。首先,评价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正确理解文本,有利于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个性化的阅读;其次评价要有针对性,指向要明确,正确的要肯定,错误的要或委婉或明确地指出,有创意的要击节赞赏。

(二)体验式阅读的方法指导

体验式细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微言大义的细读、注重整体的细读、善于质疑的细读和着眼比较的细读。

1在微言大义的细读中体验。哲理性文章,可引导学生尝试微言大义的阅读,细细推敲,品味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意思。比如,《鱼游到了纸上》,文章形象地说明了心意的专注对人生的意义。教学中要紧扣“游”字。找出含有“游”字的词句,循着文本的思路,抓住重点词句,一步步深入思考:谁发现“鱼游到了纸上”?那个聋哑青年怎么画画使鱼游到了纸上?他怎么能使鱼游到了纸上?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同时,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比如:(1)听到‘鱼游到了纸上’,人们有什么反应;(2)朗读有关那个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地画画的词句。要求学生想象好像看到他怎么画、画出了什么;(3)朗读有关那个聋哑青年平时怎么观察金鱼的词句。引导学生想象他观察时的忘我情形。

2在着眼整体的细读中体验。写人的文章或抒情的文章可引导学生运用“注重整体的细读法”,细读要从整体出发。比如,《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的很强的生命意识。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题的意思以后。要围绕“时间怎么匆匆”找出有关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燕子去了……一去不复返呢”,是从自然现象感悟时间的匆匆;“在默默里算着……也没有影子”,是从自己对时间的感受感到时间的匆匆;“去的尽管去了……在叹息里闪过了”,是在生活里感受时间的匆匆。围绕“时间的匆匆”不断地深入文本,强烈感受作者的生命意识。

3在质疑的细读中体验。质疑不仅是一种精神。而且是一种情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的文本的叙述、描写好像有漏洞,有的初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需要学生睁大怀疑的眼睛。在质疑中细读。比如,《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这样一句:“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这句话写周恩来的所想,在课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所见“中华不振”,启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课文对“所想”语焉不详,留下了空白,要引导学生质疑:“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想些什么呢?是一下子就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然后从文本找依据,推测他会想什么。比如,他可能会从租界里发生的中国人的冤屈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悲哀;从在场民众的敢怒不敢言中。可能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悲哀。同时还体会到崛起的希望,而后才会有石破天惊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4在比较的细读中体验。朱自清指出,细读要留意作家着意和用力之处、创新或变古之处等独特的东西,留心于作者深得用字妙趣(练字)的用心。比如,《鸟的天堂》中有两处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一处是在描写了大榕树之后。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处是看到了大榕树上面的无数欢跃的鸟之后的感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实在是‘鸟的天堂’啊!”可以引导学生在按原文朗读和去掉表达感受的语句以后的朗读比较,体会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去了表达感受的语句,会有言不尽意的感觉;有了直接抒发感受的语句,作者对大榕树由衷喜爱的性情乃至神情跃然纸上。

体验式校园 篇5

近几年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3年全国共有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 由于受经济形势的影响, 在上海这样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的特大城市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却遭遇“滑铁卢”, 截止到2013年5月, 上海高校总签约率只有近3成,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1】

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问题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毕业生的素质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即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的应届毕业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企业需要上手快、能用好用的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 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体, 应加强学生就业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能认识自我特质、把握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明确生涯目标与方向、顺利融入社会等方面的就业能力。

二、开展体验式就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一) 开展体验式就业教育的缘起

传统的就业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或宣讲会的形式开展, 只局限在择业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上, 内容相对狭窄和单一, 最常用的是“你讲我听”的讲课式的教学, 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是被动式的接受, “学”与“实践”是相割裂的, 学生仅获得“被告知”的技巧和知识, 学生只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 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企业所需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就业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初入职业世界的实践过程, 学生既需要掌握求职理论知识和技巧, 更需将其内化为就业能力, 这样才能最终形成核心就业竞争力、提高择业成功率。因此, 开展就业教育不仅要有相关课程教学及职业指导与咨询, 更要将课堂教学、咨询辅导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二) 体验式就业教育的来源与内涵

体验式就业教育源于大卫.库伯 (David Kolb) 1984年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 (experiential learning styles model) , 库伯认为,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听讲、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更需要学习者积极的体验参与, 在体验中感受、思考和观察, 体验之后进行行动尝试和再尝试, 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分为:“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具体的体验”, 是一个系统整合、不断循环提高的学习过程。【2】

体验式就业 (internship) 最早起源于英美国家的医师实习培养制度。国内学者陆素菊 (2006) 认为体验式就业主要是两种形式, 一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 学生参加的社会见习等职业体验活动, 二是指大学与企业合作, 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3】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 体验式就业教育的实施主要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完成。第一种方式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 在企业内开展, 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见习参观等就业体验。第二种方式的实施主体是高校, 主要在学校内部开展, 作为大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就业教育的环节, 由高校组织开展活动, 邀请企业导师与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共同在高校内指导学生开展的就业体验教育活动。本研究实践主要是第二种形式, 即是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环节, 在高校内开展模拟企业管理制的就业训练场所开展体验式就业教育, 由企业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体验式就业实践活动。

三、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的教育模式

(一)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的教育目标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是与企业紧密合作的,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协议, 企业提供实训项目和项目指导教师, 采用项目化管理、公司制运作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 大学生通过在训练工厂的“实战”真正去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提高实践技能, 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 提升社会或职业技能, 有效引导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核心操作技能, 提升职业发展能力, 形成可持续就业竞争力的成功就业。对于学校来说, 就业工厂为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冲刺”提供“助跑”, 既能帮助学校高了就业率, 更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另一方面, 就业训练工厂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使得一直以来高校教育教学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相割裂的现象有所缓解。

(二)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的教育方式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管理运行是模拟公司制的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模式, 其主要产品是向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和真实的工作岗位。就业工厂最高负责人为总经理, 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担任, 就业训练工厂共设三个部门, 分别是信息部、组织部、市场部, 各运营部门负责人和普通员工均为需要就业的学生。其中, 信息部通过建立合作企业数据库、调查研究企业用人需求、搜集寻找工作的渠道如网站和报纸, 搜集到的需要人的用人岗位, 将岗位需求提交给组织部。组织部是将搜集到的岗位需求分配给市场部, 由市场部与企业进行联系, 向企业推荐学生信息, 与企业沟通约定面试时间、跟踪学生面试情况、开展面试后的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学生在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中实行轮岗制, 学生通过每个岗位实践和岗位培训, 可以增进学生对每个岗位的认识与理解, 也增进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企业用人需求的了解。就业训练工厂的每个部门和岗位都有自己的任务量, 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和绩效考核制度。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的教育内容

在就业训练工厂开展的体验式就业教育主要为就业工厂岗位实训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类培训、职业技能类培训和实训、求职类培训等四个类别的实训和培训。包含了学生入职培训 (就业训练工厂规章制度与考核等) , 如何与企业进行联络的培训, 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培训, 面试技巧实训, 沟通技巧培训, 职业规划与定位的培训, office办公软件的培训, 就业工厂岗位实训等内容, 以及其它学生需求培训和指导。

学生在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接受到的培训与实训与在企业的实习相似, 让学生提早适应工作环境, 形成基本工作技能, 学会团队合作, 调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与其它就业教育方式相比,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的教育模式特点是以“为自助提供帮助”为基础的。这里的“自助”是指求职者积极主动地帮助需要就业的同学寻找工作岗位, 不是一味被动的接受学校给予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个人价值。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四) 体验式就业工厂的师资队伍

体检式就业工厂配备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践。企业导师主要由企业内相关业务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担任。企业导师, 一主要负责对体验是就业训练工厂内各部门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二主要负责开展企业实训项目指导, 介绍企业特点、用人需求、岗位特点和岗位素质要求、面试指导等。校内指导老师由获得职业指导咨询相关资格并兼有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 负责体验式训练工厂的日常总体管理安排, 对参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定位, 并对参训学生开展过程跟踪指导、绩效考核和职业能力测评等。

四、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教育模式特点

(一) 体验就业环境

要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 (school to work) 的过程中顺利从学生转变为工作者和职业人, 需要为他们多创造体验就业的机会。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全景再现现代公司制的管理模式, 学生在训练工厂中信息部开展的就业市场调查、岗位研究等工作;在市场部开展的对用人单位的就业岗位需求调研和沟通确认等工作, 提前让在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话”。学生通过考察走访, 可了解各行业、各区域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企业用人实际需求, 感受社会就业环境。在实训中学生能主动反思和了解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形成用人单位需要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能力、掌握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的方法、勇于探索的心理素质, 在毕业前就充分做好各项就业能力准备。

(二) 体验职业角色

毕业生中特别是就业难的毕业生中, 有很多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缺乏了解。学生在参与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各部门岗位轮岗过程中, 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员工角色, 提前体验职场生活, 帮助学生学习到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企业导师在体验式就业工厂对每一批新学员都进行入职培训, 介绍各个岗位职业特点和工作职责。在岗位实训的过程中, 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定期指导学生在就业训练工厂的实践情况, 帮助学生适应职业角色和职业需求, 并结合学生特点和岗位特点及所承担的职业角色提出职业发展建议。与此同时, 就业训练工厂建立定期研讨制度和部门轮岗实训制度, 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定期开展工作座谈、交流和总结,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职业角色对个人能力、素养和相关资格的要求, 让学生更能够了解自己职业兴趣特点和职业能力特点, 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从而准确地分析认识自己, 找准职业定位。

(三) 体验求职过程

求职是毕业生迈入职场的第一步, 求职能力亦是就业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需要从众多求职者中成功应聘, 除了需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素养等软实力以外, 也需掌握求职能力。例如, 需要在简历筛选中脱颖而出, 在面试过程能把握用人单位需求等。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性的求职面试类的教学与指导与真实的求职面试过程对学生产生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面试的方法和技巧, 如若不通过实际体验内化为自身能力, 由于缺少亲身实践经历, 学生在面试时临阵会出现用不上的情况。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让学生直接参与招聘信息搜集, 分析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和信息, 安排合适毕业生参加招聘面试、参加用人单位的真实面试、分享面试过程经验、跟踪面试结果和情况、定期分析毕业生求职情况, 使得就业工厂中的每一位学生既能切身体验求职全过程, 又能全方位了解用人单位的选才视角和用人需求, 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求职能力。

(四) 体验职前岗位

在很多用人单位的面试中, 面试考官一般会考察应试者对所应聘岗位的认识, 如向应聘者提出“这个应聘职位主要做哪些工作”, “这个职位需要具有哪些素质”等面试问题。在就业指导的实践中我们发现, 许多毕业生在面对上述问题没有任何准备。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只知道大谈自己的专业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综合素质、奖励荣誉等, 总是一味的强调自己的成绩如何、自己的能力如何, 不能从用人单位需求的角度有针对性的表达和表现自己, 最终造成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毕业生缺乏对应聘单位和工作岗位需求的深刻认知, 不知道如何去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和需要。学生在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内部的信息部、市场部等部门的实践需要对实际用人单位和岗位需求信息的搜集, 让学生在就业前充分了解目标单位业务形式、所属行业、经营范围、主打产品与服务, 以及目标岗位对应聘者在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在亲自体验搜索岗位信息即可掌握探索职业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学会紧扣岗位需求准备求职应聘, 将个人优势、能力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培养岗位适应力与胜任力。

五、开展体验式就业教育的意义

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体验, 在就业训练工厂中开展的体验式就业教育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所进行的实践探索。

(一) 推动生涯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生涯教学, 纵使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吐沫横飞其结果还是收效甚微。”【4】在就业训练工厂中开展体验式就业教育重视学生自主体验和经验, 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学生可以体验的生涯探索实践活动相结合, 通过体验式就业教育将生涯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职场需要相结合, 加强了职业生涯教育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注重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与实际要求相结合, 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改善了当前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 充实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推进了生涯教育与社会需要相接轨。就业体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意识, 推动学生向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转变, 提升了就业教育的质量。

(二) 提升毕业生的生涯意识与职业能力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真实的学习环境。一是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职业意识。学生在体验式训练工厂所体验的一系列职业活动中, 经历自己主动动手操作、讨论分享、思考总结、反思改进等一系列生涯活动体验机会, 相比在教室中的“你听我讲”式的教育方式而言, 体验式就业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 而是真实的情境和鲜活的实际体验,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同时在动态化的、真实性的体验中不断地锻炼和适应, 有效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5】二是促进了学生对职业世界的了解, 促进了学生职业化和社会化。学生在就业训练工厂所做的一系列职业岗位搜集工作和与用人单位沟通工作, 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和认识用人单位和岗位职责的要求等。三是让学生获得认识自我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机会, 学生在体验就业过程中掌握了传统就业教育中学不到的实践知识、方法和技能, 对自身的优势劣势、职业兴趣特点等在实践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与此同时学生在就业训练工厂中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合作中, 也促进学生团队工作能力和意识。

(三)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体验式就业训练工厂邀请企业员工作为导师给学生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 相对于员工的内部指导和培训来说, 企业员工参与学生就业训练指导, 建立了学生了解和认识企业的桥梁, 增加了用人单位宣传自身的机会, 打破了传统就业工作的常规, 增进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有利于用人单位发现和招募到合适的后备员工。与此同时, 企业员工通过与学生的培训指导, 也有助于获得新知识和新创意, 提高工作热情和管理水平。

结语

体验式就业教育整合了高校、用人单位双方的资源优势, 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用人单位的合作, 推进了职业生涯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 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激发了学生生涯意识的觉醒, 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使得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达到共赢, 最终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凤凰网资讯.统计称北京上海高校毕业生今年签约率不足三成[D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5/06/24970066_0.shtml.

[2] (美) 库伯著, 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5.

[3]陆素菊.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9) :48-51.

[4]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97.

体验式校园 篇6

关键词: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情感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产物, 它是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体育设施为基础,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为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 使旅游者从参与观看这些活动中获得更多舒畅而独特的体验。要想其市场不断的拓宽, 取得更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营销策略是关键。

一、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与传统旅游营销的区别

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与传统旅游营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营销过程不同

体验式旅游给旅游行业的营销过程带来新变革。传统的大众旅游主要是一种“4 P” (产品、价格、促销、渠道) 营销模式。体验式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 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 它的基础是旅游者与旅游景区、旅游开发商、活动主题的互动。旅游开发商必须尽力创造与利用知识, 创造新的旅游主题, 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了解旅游者的兴趣、偏好与价值观。旅游开发商必须通过与顾客之间的相互学习、深层交往, 为旅游者创造全新的体验经历。

2. 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不同

传统的大众旅游通常是旅游者在限定时间内参观固定的地带。体验式旅游对时间与地点的要求有更多的灵活性。一方面, 旅游者在参与体验式旅游时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 在体验式旅游结束后, 旅游者还可以继续延续这种体验感受, 或者在其他地点上演相同的或相似的体验活动。在体验式旅游中, 旅游开发商从旅游者的亲身感受出发, 追求建立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为旅游者提供差异化与定制化相结合的服务。

二、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及情感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与传统旅游营销之间的区别, 决定了其营销策略必然存在其本身特色, 在众多的营销方式中, 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不失为两种较好的策略。

1. 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 一种以有形或无形的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为基础, 依据旅游企业自身产品及市场定位, 赋于产品丰富的想像, 内涵并借助现代先进传媒技术向广大消费者宣传, 推广引导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售出产品实现利润的营销策略。如众所周知的江西省红色旅游。新产品出不断现, 就会出现不同的概念, 市场越激烈, 概念会越多。体验式体育旅游的出现, 也必须存在其概念营销的可能, 当然这个概念不是最浅显的概念, 它是有一定支撑, 有一定发展空间的, 而非那种恶性的竞争概念。

在广西旅游市场中采用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对广西旅游市场的开发、结构调整、产品更新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1) 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采用“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体验式体育旅游紧扣旅游消费者旅游需求的特点, 其新颖别致的体验式新概念能使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 摆脱目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差异小使游客难选择的弱点, 使之迅速脱颖而出被旅游者关注、接受。国内旅游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 产品种类都大大增加。新产品日益增多的同时也带来同质化的现象给旅游者选择产品上造成困惑。这时我们桂林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采用概念营销其核心就是新概念的创造, 在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上表达一种新颖独特的差异化概念以区别同类型产品, 营造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2) 增加产品内涵, 潜移默化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黄沛认为最成功的概念营销是“品牌设计”因为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 如以上说的“红色旅游”响彻全国, 不仅带动了全国的旅游新模式, 也带来了一个时代人们新的旅行生活方式。桂林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只要合理准确地表达了产品的核心概念与游客的物质、精神需求相统一旅游活动能悄悄地和产品一起进入消费者心田, 产生依赖性从而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桂林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研发具有“品牌设计”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基础是产品差异化。其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表现在其产品功效的差异化与定位的差异化。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功能差异于在于“体育”——休闲, 健身、娱乐, “体验”舒适而独特的情感享受和难忘的经历相结合, 在休闲健身、娱乐中给游客舒畅而独特的情感享受和难忘的经历。定位差异化反映于消费者心中对产品的印象才能激起游客的消费激情得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时代潮流、甚至创造一种消费观念而定。为就要旅游企业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开发大量的调研工作。

第二, 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核心在于创造概念。概念要立求“新”“实”“美”。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新”即新理念。消费者需求随市场变动不断发生变化体验式体育旅游的新概念始终以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 尽量做到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走在旅游者消费的最前沿, 甚至超前才能引领消费潮流, 再有, “新概念”还以现实发展为基础一味求新而超出市场发展规律和自身能力, 束之高阁和名不符实都会让游客厌恶。其次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概念的“实”, 即实在。以消费者时间经济能力为基础, 以社会、自然承受力、企业自身实力为基础, 以旅游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人依据, 根据客观规律开发旅游产品。产品越是差异化就越要强调它实际基础。最后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概念的“美”即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创新之美, 扣开消费者听觉、视觉的大门, 迅速传播, 理念之美, 新概念新追求。新生活独特之美, 美而独特让人着迷, 爱不释手。

2. 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是指在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相对成熟的阶段, 在品牌的核心层注入情感, 增加品牌的核心文化, 并在产品的行销过程中, 通过释放品牌的核心情感能量辅以产品的功能性及概念需求, 打动消费者, 保持产品在稳定上升的过程中有爆发性的增长。

在今天的旅游市场上, 单纯比网络优势, 市场占有率、广告投放率及旅游人次等恐怕难再有大作为。尤其是对于一些工作压力大, 精神得不到释放的抑郁更是如此, 因为传统的旅游企业, 注重自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立求花钱少收入大而缺少了对游客情感的追求。在游客需求不断多元化, 讲求个人体验的今天, 旅游企业要做到“引”得来游客, “留”得住游客, 让游客玩得开心愿意花钱, 就得通过独得的产品设计, 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巧。“情感营销”正是一种基于产品设计差异化, 以消费者内在情感为中心, 通过表达企业人文关怀和满足顾客情感体验来实现营销目标的营销策略。不少专家人士如肖志营等认为未来的核心竞争情感将成为竞争焦点。品牌优势将更多取自于品牌的核心文化, 情感内涵。

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中引入“情感营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体验旅游就是使游客有一次舒畅而独特地, 难以忘怀的旅行经历。即引发游者情感的共鸣, 任何一种体验都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事件之间互动的结果。体验式体育旅游的营销即“情感营销”另外, 在《体验经济》一书中体验经济论的开创者派恩和吉尔姆也认为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需求已由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下的特点、特色、利益过度到了“感受”而感受就需要企业的产品与及其营销核心中注入“情”的概念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现代科技手法使“情”的投射穿过消费者的情感障碍在策划、广告、促销、设计包装上使消费者受到强烈的感染与冲击达到激发消费者购买产品欲望的目的。

(2) 消费者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莫过于情感认同。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有利于培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忠诚度树立良好的口碑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客源, 情感营销涉及产品设计开发到售出、售后的全过程, 讲求心灵沟通及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 多元化需求, 于取得消费者信赖增加市场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有重大贡献, 此外情感营销对于品牌企业另一突出意义在于。一旦在品牌确立处于独家寡头企业。再无企业与它竞争的时候还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将产品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升级, 至于无法替代的地步!有竞争就会有企业独占行业的局面, 一旦企业确立市场等一, 自己就是难以超越的障碍。像“哈慈”“三株”从辉煌的市场主导到退市, 给我们上了一堂实践课。情感营销能为企业竞争营造第二个领域, 实现自我的超越和不断发展。

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应重点放在以下三个环节之上:

第一, 新颖独特的差异化产品设计。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市利巴雅, 有一座1 0 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如今, 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 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 可以看到, 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 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政治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 自1997年被关闭, 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但是, 当地的历史学家和年轻人建议, 虽然这代表一段黑暗的历史, 但也不应拆除, 而要保存起来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 大约在一年半前, 开始推出了这种另类旅游项目。这个项目一经推出, 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 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 目前参观者人数已经超过8000人。在上述旅游项目中, 除在导游带领下进行参观外, 游人还可以穿上囚服拍照, 在黑暗的牢房中体验政治犯的生活。据说, 这项旅游的费用大约为7拉特 (约为1400日元) 。为防止儿童身心受到打击, 禁止12岁以下儿童参加这种体验活动。

产品是企业利润核心, 在一条旅游线路立项、策划之前对市场的调研, 游客的旅游心理情感把握十分重要。我们知道一个游客在选择一条旅游线路时情感因素占8 0%左右智力因素只占2 0%左右。产品设计如能围绕消费者的消费情感因素和产品自身独有的功能效用, 寻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将人性化思维和理念以创新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是相当成功的。

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设计应以“体验”为轴心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握游客消费心理和情感, 在把握消费者消费心理基础上针对各类游客群体推出“情感”旅游线路, 最大可能地满足游客情感体验的需要。

第二, 创意广告情感宣传。“在一个普通甚至有些破旧的小区的城市巷道里, 一个叫荷赛的小男孩对着墙壁正耐心地练习射门, 旁边他的同龄伙伴站起来挑战说, 我们来比赛吧。一场现实与梦想打通的神奇演出就此拉开。荷塞和他的伙伴开始组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球队, 随着他们念出一个个自己最喜爱的球星的名字, 奇迹般地这些球星都一个个地出现, 西赛、卡卡、贝克汉姆、齐达内, 甚至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普拉蒂尼都站在了荷赛和他小伙伴的队伍里。随着荷赛的一声令下, 两个明星团队开始了魔幻般的竞技, 荷赛在场上快乐地跑动、指挥。突然, 楼上一扇窗户里荷赛的妈妈喝:“荷赛, 回家!”一场足球的超现实演出就此结束, 而生活的快乐、足球的快乐还将继续。”这就是“阿迪达斯+1 0之世界杯篇”广告宣传。“一场足球的超现实演出就此结束, 而生活的快乐、足球的快乐还将继续”这一感人肺腑, 富有哲理的语言打动了千万人的心。也为阿迪达斯世界营销历程写上光辉的一笔!我们的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广告一定要在其中注入“情感”的内涵“人非草木, 熟能无情”。要消费者了解了旅游产品的大至情形后, 消费者对企业对产品的广告的感情就会成为旅游者选择哪一种旅游产品的主要因素。所以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应借助怀感化的艺术理念, 以有效的手段表达此旅游产品的情感化特性, 使其迅速切入消费者心田, 取得消费者, 欢心, 从而售出产品获得成功。

体验成功式教学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体验成功教学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 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竞赛, 那么, 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 理所当然地, 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依据桑代克的效果律, 人们对工作或学习如果得到满意的结果, 会引起增强动机的作用。

渴望成功是人类的基本动机之一。所以有的心理学家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二.增强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生的学业的自我效能感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1﹚学习任务的选择。﹙2﹚在某项任务上付出了多少努力。﹙3﹚学生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所体验到的紧张和焦虑。

一般说来, 自我效能感越强, 学生学习越努力, 坚持时间越长, 适应力越强。面临学业失败时, 高学业自我效能的学生更有可能花费更多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在研究中, 我发现, 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把困难看成是不可克服的, 轻快的放弃学习努力。

高效能的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冷静、沉着, 更多的关注学习中的问题, 而低效能地学生会感到紧张不安, 更多的关注到自己的情绪。

由上可知,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加他们的学业效能感, 帮助学生在学业上体验到成功。

三.教师创造条件, 学生尝试成功

⑴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巴恩斯指出, 学生在课堂中能取得多大的学习成绩, 取决于他们对教师设计的交流模式是否真正充分地领悟。

教师如何的看待学生, 学生又是怎样理解教师的, 这就构成了课堂交流的整体结构。因此, 要想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学生必须理解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而学生们取得学业成功的方式会随着各自群体和文化的不同而异。

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

教师应当鼓励那些自以为是的学生, 鼓励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鼓励心存疑虑、敌意、态度冷淡的学生。

在本研究中, 我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希望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 给予更多的评价, 似乎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并且, 教师的关心、爱护越多, 他们就更加努力地学习。

我想, 如果教师鼓励学生, 给予他们更高地期望, 他们取得的成绩甚至会超过他们自己的想象。倘若教师相信学生会更出色、更有能力、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信任, 就会调整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 不辜负教师的期望, 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知识是被建构的、而不是天生的、不是被动吸收的, 有效地学习要求学习者去解决有意义的、开放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由建构主义理论可知, 学习的自主构建过程是以学生发挥主导性为条件, 以发展主体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理所当然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己尝试确定学习的目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尝试预习, 培养自学能力。

对学生的尝试性学习, 皮亚杰作了专门的解释:假如你用两年的时间积极去主动学习的东西, 只用一年时的间就能从口头上学到, 那么你实际上已损失了一年的时间。假如我们当初多损失一点时间, 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他们对不同地事物进行探索和尝试错误, 那么我们可能在实际上获得了我们似乎损失掉的时间。

论体验式教学 篇8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积极作用,思想政治课程

一、关于体验式教学

1. 体验。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 亲身经历。《朱子语类》卷十:‘少看熟读, 反覆体验, 不必想像计获。’《元史·贾鲁传》:‘至政四年, 河决白茅堤……帝甚患之, 遣使体验。’”可见, 认识过程中的体验是指主体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和现象, 并通过自身的感悟把握本质的过程。

2.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个人通过体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并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 它强调从体验者自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并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 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现象, 或者说, 通过使受教育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3.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和现象, 用体验者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 就是教育者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受教育者体验或者对过去经验进行再体验, 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 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 达到对对象本性或内涵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关照和透察, 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体验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1.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体验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 成为课堂的主角, 而非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受众, 教师是中心, 学生只需要听讲及记好笔记就行。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并且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想象力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指出:“理想的学生, 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 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 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的学习效率的学生。”也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象必须基于现实, 脱离现实的想象只能是幻想、空想。因此, 必须使学生掌握大量感性材料和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接受访谈时谈道:“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 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 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 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 以及2009年苏州市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开展的暑期“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的“三会”活动, 都强调要把人当作全面发展的生命体看待, 强调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主动和谐发展。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分门别类的知识, 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准备, 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享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

三、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体验式教学

1. 创设情境, 鼓励参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 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及从他人的实践经验中获取认识。当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 各种现代化工具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 但是通过自身的直接经验, 学生更能获得较为深刻的体验和认知, 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论来源于生活, 因此可以通过模拟现实情景, 让学生体验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差别也是很大的, 为了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如在讲解《经济生活》中货币与商品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 让高一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 并要注意培养高一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到货币产生过程时, 可以将课堂变成古代的集市, 以区别于现代的超级市场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各种市场。古代商品交换由于商品品种、商品数量及交易场所等各方面的因素, 使物物交换变得十分不方便, 可以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 从而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以及为什么金银会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参与, 培养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 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掌握知识。

思维, 让有限的知识空间变成无限的智慧乐园

孟巧云

(淮安市渔沟实验小学, 江苏淮安

摘要: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思维的障碍, 不仅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而且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学生的主要精力不应当用在记忆上, 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他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从另一层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思”是以“疑”为先导的, 有“疑”才会有创造。因而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让有限的知识空间变成无限的智慧乐园。

一、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使学生积极思考, 自觉学习, 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学生的思维障碍除了兴趣不浓、知识面不宽等因素外, 还更为严重地表现在对老师的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在“百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 当消费者走进“雨林咖啡厅”, 首先听到滋滋的声音, 然后会看到迷雾从岩石中升起, 皮肤就会感觉到雾的柔软、冰凉, 最后消费者可以闻到热带的气息, 尝到鲜味, 内心被打动。“雨林咖啡厅”是连续使用五种感官刺激的成功例子。实事表明, 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 就愈容易成功, 愈令人难忘。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可以使用各种电教手段, 如计算机多媒体。这种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 并能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强感染力, 音响和动画相结合可增加真实感, 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 使学生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针对考题中的时事政治试题, 以及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 可以播放一些重大的时事新闻, 并利用课堂的时间对部分重大时事联系教材内容进行点评。此外, 课堂所使用的材料, 尽可能多些图片与视频, 如在讲哲学知识时, 可以播放一些动画, 以动画、图片、视频取代枯燥的文字材料。课堂实践表明, 视听化的材料的使用效果较文字材料要好, 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记忆也更深刻。

3. 根植课堂, 延伸课外。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在充分使用课堂时间的基础

依赖心理和对自己缺乏信心上。那么, 教师应如何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呢?

1.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地位的科学阐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确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提高其思维品质。

2.创设积极而灵动的课堂气氛。

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表情进行启发引导, 而且要讲究启发引导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 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 要善于使用多种富有针对性的语言予以鼓励, 如:“非常好, 你读得很有韵味!”“真没想到, 你回答得这么精

上,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进行生活体验, 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比如在讲到政府职能的时候, 光是教师进行展示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苏州市政府近几年来为苏州市民办了哪些实事。在成果展示时, 学生将自己通过研究性学习所收集的大量的资料, 特别是由他们拍摄的照片资料展示出来, 使课堂变成了“政府实事成果展”:苏州火车站的改造、苏州轻轨的建设, 苏州虎丘地区的改造, 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彩船巡游视频等。学生通过对政府性质与职能的研究与亲身体验, 会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 监督政府的行为, 增强公民意识, 提高政治素养。

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回归实践, 指导实践, 即从生活中体验, 获得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再将认识运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漓江出版社, 2007年9月第一版.

[2]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教育管理.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8年第11期, 第85-86页.

[3]曹长德主编.教育学案例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第一版.

体验式学习 篇9

[关键词]中学化学 体验式学习 着力点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主动、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会避免或转化消极情绪,分享和利用积极情感所带来的正确认知,并充分感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一、讓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许多化学现象需要我们去发现、猜测和验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假设问题——实验设计——操作验证——结论获得”的学习程序,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这对学生探究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草酸是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以及真菌体中的一种弱酸。教师告诉学生,草酸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我们学过的三种常见的氧化物,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验证性探究活动:(1)根据水的验证方法,推测出生成物中有水的存在。(2)进一步对分解物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氧化物进行假设和验证。

假设1:分解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将草酸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通过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由此判断生成物中的确存在二氧化碳。

假设2:分解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学习小组继续设计实验以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它的原理是如果有一氧化碳存在,那么其还原性会让黑色的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被还原成红色的铜。

学生通过这个验证性实验,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对草酸分解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如傅鹰先生所说:“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开设可选实验内容,让学生具有更多亲身体会实验的机会,并在真切的体验中学会观察、思维和应用。

例如,氨气喷泉实验是一项与生活有关的有趣实验,此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细节,往往容易失败。首先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当美丽的喷泉形成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大家都跃跃欲试,想亲自做实验。于是教师把实验操作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开始收集氨气,他们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验满,当试纸变红,说明氨气已经充满试管。然而在进行喷泉实验的时候,却有80%的实验无法形成喷泉。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操作基本上与老师的相同,却无法形成美丽的喷泉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喷泉的形成与氨气的量的关系:实验中收集的氨气量是否符合了要求?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考虑问题可能出在试管中氨气量的不足上。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现象有时并非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我们从现象背后的本质去分析和思考。在该实验中加热形成氨气时,由于氨气的质量很小,很快会从试管中冒出,从而使试纸变红,但此时试管中仍有大量的空气,因此,喷泉自然无法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新进行操作,形成了美丽的喷泉,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也体验到化学的真实,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让学生体验化学的生活价值

“生活即教育。”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学习不仅仅为了获得化学知识或应付考试,还要树立化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观点。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利用丰富的化学资源,体验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明矾、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净化水,氯气可以消毒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观察自来水的净化程序,体验自来水“沉淀——凝聚——过滤——消毒——降臭”的工序。其中自来水的凝聚过程就是利用明矾水解而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过程因为设在室外,所以是可以眼见为实的。当沉淀被过滤后,释放钢瓶中的液态氯,进入消毒工序,利用产生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杀死细菌,最后让消毒后的水通过有活性炭的过滤床,由活性炭吸附少量的有机物以除臭。这一过程由于在室内完成,不便参观,但是通过水厂工作人员的介绍,同样可以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体验式学习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操作中获得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形成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促进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体验式作文教学浅析 篇10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为此, 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充分比较、借鉴的基础上, 将当前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作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了“体验式作文教学”这一新的作文教学指导思路。

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 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实践等形式, 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 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深, 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体验式作文就是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描写生活。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一) 创设有益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农村的留守儿童在作文中总写慈祥的奶奶、空空的房子, 而城镇的非留守儿童的作文里总少不了唠叨的妈妈、美丽的公园,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周围的环境教育资源, 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去留意、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在观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

(二) 促进学生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从设计活动方案、搜集写作材料、交流阅读信息, 到成文后的修改评价, 都离不开合作。“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众人拾柴火焰高”, 就能消除“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

(三) 提供恰如其分的帮助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 教师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整理自己想要写什么, 与学生一起通过各种活动寻找写作所需的素材, 在学生思维混乱的时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自始至终营造某种有益于学生体验、合作和交流的心理氛围。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 创设情境, 唤醒学生的创作意识

北京大学李卫东教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其内容是说一个语文很糟糕的男生给一位女同学写信, 两千多字, 文从字顺, 层次、意境、分寸都拿捏得十分得体, 情感的抒发、景物的点缀性描写、结尾的意味深长也都十分到位。一个作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 怎么写情书可以写得那么好?不难发现, 这个男生有一个真实的体验、真实的写作目的, 他心中“沉睡的雄狮”被唤醒, 于是思想、语言完全展开了翅膀。先动情, 再动笔, 情动于中后, 自然会产生不写不快的创作欲望。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 才是解开初中写作教学之“哥顿神结”的最佳方法。

如何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呢?

1. 开展活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在课堂上, 教师可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在观察、谈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 完成思维训练, 形成作文材料, 为写作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 这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挺难的作文话题, 关键是缺乏素材, 不知道可以写些什么。我于是布置学生通过上街、看书、上网等途径搜索几方面的内容: (1) 街头巷尾的错别字、店名; (2) 网络流行语; (3) 精彩的对联、广告语等。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索成果。结果这节课出乎意料的精彩, 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争相表现的劲头令听课的每一位教师感动, 而以“漫游语文世界”为话题的作文也顺理成章地变得简单、容易, 还涌现了不少优秀作文, 使学生达到“有情不抒不快, 有感不发不畅”的境界。可见,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作文的翅膀。

2. 用多媒体带学生走进生活时空

我们很难在每一次作文前都开展精彩的活动, 也不太可能让学生切身经历每一个生活情境。这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 将人、事、物、景等的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通过多媒体再现, 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 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 给学生以切身的感受。

(二) 以生活为源泉,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生活处处皆文章。良师益友、同窗情谊、校园风波、日常琐事都是写作的题材, 严父慈母、邻里关系、街坊趣事、小巷轶闻都是作文的源泉, 上学路上、走亲访友的途中都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生活,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源泉是无穷的, 只要热爱生活, 善于观察生活, 思索生活, 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就不会“无米可炊”, 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 留心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如某人的一颦一笑、某物的一鳞一爪, 或细听一次有趣的谈话, 或内察自己的情感世界, 并不断积累, 形成写作素材。

(三)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为学生作文提供必要的技能指导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不可割裂的关系。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 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 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世事纷繁复杂, 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 是体验生活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同时, 名著、美文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以及独特的视角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 以读促写, 做到读写结合。可以适当地每周开设一到两节阅读课,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体验式作文教学并没有对技巧的训练加以否定, 但这种作文技巧的训练更注重统筹安排,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 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每次作文练什么、怎样练, 都要心中有数。当然, 最好能在学生的写作任务驱动、完成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写作技巧的指导, 适时为学生提供策略, 而非另设炉灶。

(四)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从荷曼·麦尔维尔的《抄写员巴特利比》这个被称为“死亡者信件之症结”的故事中, 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任何没有结果和没有成就感的事, 都提不起人们的兴趣。学生学习写作也是一样, 如果教师都不给予他们肯定, 让他们的辛勤劳作有收获的喜悦, 他们怎么会继续写下去呢?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不妨在教室里开辟专栏,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不妨将每次集体作文的作品 (即同一主题) 装订成册, 让学生将自己一学期的佳作汇编成选集, 在班内甚至校内展览;不妨将一些出色的作品推荐给学校文学社社刊、校报、相关刊物等;不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 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写作热情。这样扩大了学生作品的社会影响, 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价值感,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写作兴趣。

上一篇:幼儿园后勤工作下一篇:数据表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