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

2024-05-06

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 篇1

1 探索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中药鉴定学》经历了从最初的纯经验鉴别发展到早期的显微鉴别为主, 再到目前愈加重视理化鉴别, 甚至融入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发展过程。但中药鉴定学教学实验却因实施成本和设备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一直停留在以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的初级阶段。此类验证性实验多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 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这些实验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由于每次实验学生都是按照教师事先安排的内容与方式进行, 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所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较大,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仅简单地观察、操作应付一下。结果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1]。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启发学生研究实验本身的思想内容, 重视掌握实验所揭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加强科学方法的实验教学, 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实际问题, 笔者初步进行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设计了一套连续性的综合实验内容, 尤其增加了类似于课题性质的综合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所谓综合性实验, 是介于基础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之间具有模拟科研实验性质的课题研究。它是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 由学生在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技术原理与方法, 自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并最终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过程。因此, 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较, 其训练内容与层次更高, 综合性与探索性更强, 与科研的联系更密切[2]。

以我校中药学本科专业为例, 《中药鉴定学》实验总课时数为72学时, 连续性综合实验安排如下。

2.1 药材识别

在理论课教授总论的同时开展药材初步接触。根据教材选择常用药材100-200种, 分类摆放在实验室中, 发放表格给学生, 让学生用自己观察接触药材, 教师从旁适当指点, 结合教材填写表格, 上交观察记录。

在理论课进入各论学习前让学生先接触药材, 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感性认识, 了解常用药材的大致情况, 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生动的预习, 为后期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校中药材标本馆始终对学生长期免费开放, 方便了学生在学习各论的中后期自行安排复习, 随时观察对比, 复习巩固对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

2.2 药材市场见习

带领学生前往当地药材市场, 由授课教师带习或聘请药检所老师实地讲解的方式, 让学生实际感受药材市场的运作销售模式, 观察药材的不同商品等级, 切身感受药材的真伪优劣。教师实地讲解完毕后,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药材初步市场调查。每个小组针对30-50种不同药材, 以买家身份去调查具体品种的等级及对应价格, 完成老师分发的市场调查表格。

2.3 基础验证性实验

内容选择重点品种的鉴别, 涉及根及根茎、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树脂其他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包括最后对100-200种药材进行辨认考试和3-5种未知混合粉末的显微鉴别考试。

2.4 药材产地加工参观见习

教师带学生到当地道地药材产地, 如重庆合川补骨脂药材种植基地、石柱黄连GAP基地等, 进行药材栽培、采收、产地加工、干燥分等级、贮存等药材具体生产环节地参观见习, 加深学生对药材上市前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 同时进一步灌输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GAP) 要求及实施细则的相关知识。

2.5 在省级以上药检所参观见习

教师带学生前往省级以上药品检验所参观见习, 如重庆市药检所。因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会与药检所有联系, 所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解药检所的管理职能、组织构架、设备仪器、工作流程安排以及样品药材标本室等, 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实施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6 综合性课题实验

分组选题。首先由老师选择几个特征显著、重复性好、易取易处理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具有代表性的药材品种, 如大黄、黄连、天麻、金银花、厚朴等, 让学生分组选择品种进行“××药材在渝商品市场调研和质量评价”课题设计, 让学生熟悉各类实验的设计内容与要求。

收集资料, 准备实验。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药材等级、价格、鉴定方法及质量评价标准等文献资料, 每个学生分别撰写综述。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仪器设备技术性能的了解, 进行综合分析, 讨论制定课题设计方案, 再根据具体实验方法合理选择仪器, 准备实验材料、药品试剂;周密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影响结果的因素, 并拟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时间的安排等。最后填写实验课题任务书和实验用品申请表。

实验课题任务书包括:实验题目, 实验理论依据 (实验研究的意义、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主要参考文献) , 实验方案 (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和关键问题、拟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实验时间安排) , 设计小组人员 (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 , 教师审核意见等。实验用品申请表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对照品、试剂等。

通过以上过程, 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信息、整合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科研课题申报的程序, 培养学生用精练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新思想和设计方案, 锻炼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市场调查和样品收集。这一阶段在“药材市场见习”时安排完成。去市场见习前就分小组选择后期综合性实验课题的具体药材品种, 在初步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完成该品种的详细市场调研, 包括药店、药材市场不同等级和价格, 并购买适量相应样品, 并作详细记录。通过学生有目的性的接触药材销售领域, 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药材批发与零售的不同、药材等级的差别、药材价格的波动和混乱, 体验采购原料的计划性和实施细节。

药材样品初步记录。让学生以“药材检验员”身份登记日期、检品品名、检品量、等级、价格、购买地等内容;观察药材洁净程度;为样品拍照、测量样品尺寸大小, 描述性状特征, 并作详细检验记录, 对药材质量建立初步认识。

取样, 测杂质、水分、灰分含量。按药典取样原则进行取样, 通过挑拣、筛选等方法选出外源性杂质如石子、沙子、泥土等, 通过除去非药用部位挑选出药源性杂质, 称定, 计算杂质含量。选择适当方法测定药材水分、灰分或浸出物含量。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味看似简单的检验却需要充分的考虑、准备、耐心地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教师从旁指点实验操作规范性。

粉末鉴别及绘图。药材烘干、打粉、过筛后, 运用前面验证实验学到的显微制片观察技术进行检品粉末显微鉴别, 并绘制粉末特征图, 可进一步强化显微鉴定技术的熟练运用。这一阶段可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安排实施, 并在带习教师的指导下圆满完成。

理化含量测定。可结合同时期开展的《中药化学》实验课的进程, 安排学生针对各自样品, 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选用的实验方法和时间安排, 进行理化含量测定, 后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最终得出样品质量评价结果, 并写出实验结题报告。与《中药化学》实验课结合开展可节约实验教学成本, 多学科结合, 整合多专业教师的指导方向和重点, 对学生整体认识中药学科有所帮助。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详细记录并加以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或发生突发事件。因此, 要求学生头脑冷静、及时分析、查找原因, 并找到合理解决的方法。同时, 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一般包括:实验项目, 实验材料 (如种类、来源、编号等) , 实验药品 (如名称、规格、产地、纯度及批号等) , 实验环境 (如时间、温度、湿度等) , 实验仪器设备 (如仪器型号、技术参数等) ,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配制、时间安排, 到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整个项目实验的过程, 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靠自己的努力排除各种困难的科学品质[3]。

教师监督、指导、修改、审核。教师在课题设计、准备、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从旁监督、指导, 修改实验设计方案, 提供实验平台。尤其注意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创新性, 并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最后对课题的整个完成情况做出全面评价, 评出最佳课题小组, 并记入本门课成绩。对优秀的有创新点的课题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撰写论文, 反复修改后投稿发表。

3 初步探讨结果

在中药学本科专业试点教学后发现, 实验效果明显。仅拿实验报告来比较:原来的实验报告都是抄写实验讲义或黑板上的内容, 对原理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大家千篇一律;而现在学生所写的综述、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样品检验记录以及结题报告都真实的表现出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参与和感受。由于为分组实验, 学生们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课题组, 在查阅文献、市场调查和样品检测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 既通过讨论和协作完成了一个课题, 又训练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同学完成后有受益匪浅的感受。有的学生还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新颖的解决方法, 从实验报告中所反映出来同学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前所未有的。

4 结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独立人格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中药鉴定学综合性实验体系作为一套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计划、统筹安排实验的综合能力, 同时为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平台。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摘要:结合市场调查、样品收集、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以及药材的质量评价, 对《中药鉴定学》综合性实验模式的题目设计、实验内容、实践操作和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教学体系改革,中药鉴定学,综合性实验

参考文献

[1]杨海霞, 梁利香, 周巍, 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6 (2) :119-120.

[2]李峰, 刘丽, 张元桐, 等.《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 (1) :98-99.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篇2

实习时间:2017.9.3-2017.9.28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习地点:药剂科中药房

实习内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实习目的:

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2、熟练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3、了解了目前中药材市场状况及中药材的栽培、采集、加工、保管、供销等知识。

通过4周的中药鉴定学实习工作后,我进一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

一、200多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二、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地掌握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常用的有 来源鉴别法,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法,还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模、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以中药性状鉴别方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 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 中,茎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鸡血藤等;药用为本草植 物茎藤的,如天仙藤;药作为茎枝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 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 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如 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三、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一直受到我国民众的青睐。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中药材从产地流通到使用者的重要中转站。近年来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秩序出现混乱现象,监督管理欠规范,药品质量问题出现回潮反弹,这也是现阶段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的难点和热点。

技校《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技校 中药鉴定学 教学改革

1 引言

中药鉴定学是技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中心学科,技校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药厂、药店、医药公司等,这些单位的大部分岗位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药鉴定学知识。而技校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技校现有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教师在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要多下工夫。

2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目前技校学生大多数入学分数较低,自我约束能力差;另外,加上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偏见和自己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他们内心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厌学情绪。因此,教育者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 “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老师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老师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教学工作才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才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3 两阶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药鉴定学课程可分为两阶段教学:第一阶段理论教学,主要由教师讲授,穿插提问式,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理论知识体系。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印制内部讲义,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交流互动,而不是忙于抄笔记。第二阶段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首先进行综合实验设计,自拟题目,最后以小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另外,适当组织同学到校外参观药材市场。这样,学生在本门课程结束后就具备了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创新基础。

3.1 教学手段多元化,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3.1.1 启发式教学法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尽量利用训练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制作粉末制片时,为什么常加水合氯醛液透化?为什么透化后滴加稀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观察?

3.1.2 讨论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和思维障碍,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比如在学习基本操作时,提出问题:①你会使用显微镜吗?②怎样能规范、准确地量制片呢?③有哪位同学能演示操作吗?

3.1.3 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课堂为主,首先向学生布置题目,学生在辩论和教师指导中学到知识。上课时由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陈述案件事实并回答问题,被点到名的学生若没有准备好,可以“PASS”,但学习成绩就要降一个档次。同时教师要不拘一格,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中,也要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了使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故意出些难题,让学生辩论,使课堂气氛活跃,只要学生讲得有道理,能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就能得高分。单一的传统的系统讲授模式,已与现代的教育观念发生冲突,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应予以调整和改变。因而,引入案例教学法模式来弥补传统讲授模式的不足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

3.2 实践教学多样化,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2.1 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中药鉴定学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技校學生的特点,认真设计好每一次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践课内容。

3.2.2改革实践教学形式

对于技校学生中药材的鉴定技术的培养,仍然以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充分利用中药标本和饮品,全天开放中药标本室以供学生识别训练;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体图像与局部放大图像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显微结构的观察和鉴定。另外,学校应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开设一些比较前沿的中药鉴定技术和方法,如气相色谱(GC)、红外色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这也是未来中药鉴定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

4 结语

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 篇4

近几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鉴定学中的推广应用, 对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使教学直接面向社会、市场, 缩短毕业生适应市场需要的时间, 建立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中药鉴定技术经历了最初的纯经验鉴别, 发展到早期的以显微鉴别为主, 再到目前愈加重视的理化鉴别, 甚至融入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发展过程。但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却因成本和设备有限等因素制约, 一直停留在以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的初级阶段。此类验证性实验多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 实验设备以传统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这类实验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但由于每次实验学生都按教师事先安排的内容和方式进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有的学生仅简单观察、操作应付, 导致学生思维过于单一,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 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内容, 以验证理论课为主, 同时学习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中药鉴定技术实验课, 基本上是显微鉴定实验课, 即用药材粉末或组织切片,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 验证理论课讲授内容。理化鉴定一般只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 验证理论课讲授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 受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影响, 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法, 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一一讲解, 学生按指导操作, 照书本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弊端很多, 因为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及中药制剂分析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与方法的应用, 故其难点在于“应用”。而这种灌输式教学法, 教学死板、单调, 学生学习僵化、主动性不强, 个性特点难以发挥,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实验考核方面, 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学校是以显微鉴别和性状鉴别为实验考核内容, 平时成绩基本以实验报告作为判定依据。这种考核评价方法是传统“应试教育”和“验证式实验课”的产物, 其通过检验记忆能力评价学生知识结构, 很难了解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 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探索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对近年来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总结分析, 对部分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进行初步改革, 现总结如下。

3.1 药材识别

以往性状鉴定的实验课, 待理论课结束后才让学生观察药材, 现改为理论课讲授总论的同时, 学生开始初步接触药材。根据教材选择常用药材100~200种, 分类摆放在实验室, 让学生结合教材观察、接触药材, 教师从旁适当指点, 最后, 学生上交观察记录作为实验报告。在理论课进入各论学习前, 让学生先接触药材, 可增加学生对本课的感性认识, 了解常用药材大致情况, 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预习, 为后期理论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2 基础验证性实验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选择重点中药品种进行鉴别, 涉及根及根茎、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类、树脂类、其他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实验课除按照顺序纵向安排外, 也安排一定数量的横向比较实验, 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深化、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3.3 市场调查

中药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等级差别, 药材等级不同, 品质就不同。教师根据市场上常见的一些滋补药材品种,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市场调查, 涉及不同药店、药材等级等, 并购买相应适量样品作详细记录。学生根据市场调研, 结合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药材等级、价格、鉴定方法及质量评价标准等文献资料, 最后以小论文形式提交报告。通过市场调查, 让学生有目的地接触药材销售领域, 使他们深刻体会药材等级的差别、药材价格的波动和混乱, 充分理解中药材品质鉴定的意义。如我们进行了“西洋参药材的市场调研和质量评价”、“鹿茸药材的市场调研和质量评价”, 通过市场调查和样品收集, 学生不但充分掌握了药材的品质鉴别, 而且在查阅资料及相互讨论中, 学会了很多书中没有提及的经验鉴别方法和真伪鉴别方法。不仅如此, 学生把收集到的样品整理并收藏于学院标本馆中, 供以后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整合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有极大的成就感。

3.4 综合性课题实验

我校现有实验课程相互独立, 没有按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普及, 薄层色谱、紫外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 这些内容是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 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没有开展这些理化实验, 使得学生在知识衔接上出现断档。因此, 如何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 解决实验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 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及中成药鉴别与质量评价的方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初步设计了几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题供学生选择。如正品与伪品的鉴定、多来源中药的鉴定、中成药的制备及质量检查、某区域药用资源的调查、未知中药的鉴定研究 (包括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性状、显微和理化等特征, 有效性评价———即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安全性评价等内容的质量标准) 。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课题, 他们通过实验设计→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实施→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结题报告等一系列过程, 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验中去, 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3.5 实验考核评价

现中药鉴定技术实验考核方法主要包括2方面: (1) 未知粉末的显微鉴别考试。通过显微鉴定, 鉴定出该粉末为何种药材, 并绘出主要粉末特征图或用文字描述其主要鉴别特征。 (2) 药材的性状鉴别考试。通过辨认药材, 写出每味药材的名称、科名及入药部位等。这种考核评价是“验证式实验课”的产物, 它以检验记忆能力的考试成绩为主, 无法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所以, 实验考核评价应从集中走向分散, 在保留原有实验考核基础上, 把实验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综合课题结题报告等纳入考核范围, 以准确评价学生的专业素质。

4 结语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中药材品种存在着多基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伪劣品等问题, 很多问题是课堂上和实验室见不到的。因此, 注重和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施行开放式教学, 使教学直接面向市场十分必要。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开放标本馆进行药材性状鉴别, 医院药房实习等, 都是我校采用的课外实践方法。但由于许多客观原因, 本门课程的课外实践开展还有待加强。如标本馆的标本, 大多是中药饮片, 缺少原药材标本及药材商品等级标本, 混伪品标本更是少之又少, 且中药属于特殊商品, 其颜色、气味会随着贮藏时间而变化, 标本经一段时间的掰尝与市场流通的药材商品差异很大。这些都是各大中医药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且带领学生深入药材市场受诸多因素影响。所以, 应逐步构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媒体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 将相关院校中药标本馆、药材公司、医院药房甚至药材产地等联系起来, 并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图、文、声并茂的信息处理技术, 扩大、收载药材的信息量, 模拟药材的市场状况, 使学生在课堂上, 可通过网络了解药材市场现状, 这不仅可降低课外实践教学的成本, 而且能资源共享。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 篇5

此课程是医学与药学理论与实践药学专业知识与药品市场之间的桥梁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 应用性,不但具有传统和现代剂型理论的统一性,而且具有与生产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 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中药药剂生产作为产业链的下游,其发展水平对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实验课教学是中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进行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时,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内容 ,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上,中药药剂学实验主要分为三大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类。

据目前各大中医类院校了解,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或着没有设计,单项验证性实验有的院校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往往还局限于一些老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等,这些实验只能是学生刻板的去执行实验步骤,不能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

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方式

实验教学的方式上趋于单一化,有的院校实验手段落后,相关实验互相分离,甚至只能进行示教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至于多学科知识的创新性实验便更没有涉及。

实验教学的方式上缺乏师生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很多中药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煎膏剂、注射剂等)的前处理工艺(提取、分离、精制、浓缩等),其操作都是一样的,重复性太多,浪费课堂的教学时间;再是,院校实验课程上用的仪器多是简易手工为主的,与大生产药厂脱节更多,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到工作岗位上,还要在花很长时间去学习。

(三)教学管理、模式

受传统教学影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管理上刻板、机械,往往是在规定时间里,专门实验室进行,过程中学生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拓展的时间、空间;在教学模式上僵化、沉闷,多数为: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老师按实验讲义讲解操作过程→学生按实验讲义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按照实验讲义内容抄写下来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我们对传统中药药剂学实验进行改革,探索通过设计新实验改进原有实验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应层次化、合理化,应构建以三大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基础性试验应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做详细介绍,并加以多媒体形式先给学生以直观讲解,在实验教学中应参差在综合实验中具体体现,它是侧重于单一技术或单一仪器的基本训练;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教学中重点突出,体现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创新性实验是以生产、实践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它能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类实验应在大章节最后安排。

(二)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教学方式手段上应多样化,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近年来实验教学课时数有所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也趋于丰富,但由于中药制药中的许多单元操作过程、制药机械工作原理等比较抽象,我们将采用一下方式给以改革:首先,在教学实验开始时利用多种形式引入实验课教学,多以与实践生产,问题讨论为主,来强化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片及动画演示等可将其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形象地展示出来,并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合理分组,科学安排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大组,分组进行,提高实验效率。

对每一小组分别对其仪器设备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做一介绍以及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在备用设备上练习,并安排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试验,在实验过程自行分析解决,加深对本实验仪器的了解。

其次,改进其实验考核方法。

应加强实验考核力度。

由原来的与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实践考察,单独操作,限时完成;随机抽取学生对其实验操作进行提问。

再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在基础性试验中应适当添加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剂型,从而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散剂中非常熟悉的“痱子粉”;软膏剂中的“清凉油”;颗粒剂中的“感冒退热颗粒”等等。

在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时,要求学生自己查文献,定方案,做准备,出现问题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考虑解决,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人严格按科技论文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这些举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 篇6

【摘要】中药专业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专业之一。《中药鉴定学》既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在中药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R286.0;G423.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83-02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one of the main majo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The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one of the main and important major courses. The course setting of the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reformation of the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ourse setting an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fundamental.

Keywords: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Setting; Reform in Education;Teaching Method

中药专业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专业之一。《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1]因此,《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在中药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应转变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方式,《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也应以学生为本。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达到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通过对转变教学理念的学习,结合笔者数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对以学生为本的《中药鉴定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提出几点思考。

1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疑问,学生对已讲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等。教师作为教育者,其思维模式偏重于“教”,而学生作为学习者,其思维模式偏重于“学”,二者并不完全相等。教师对学生往往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师之所想与学生之所需往往会有偏差,教师的教学目的也难以准确的传达给学生。有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只有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倾听是了解的基础,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更是以学生为本的基础。

我校开设《中药鉴定学》的专业较多,包括中药专业(本科),中药专业(专升本),中药制药专业,中药资源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完全相同,先期课程也不完全相同,如市场营销专业未开设《药用植物学》,且《中药鉴定学》课时较少,而中药资源专业先期课程中不仅包括《药用植物学》,还包括《药用动物学》、《药用矿物学》及《植物生理生态学》等课程。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则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导致学生对部分内容“听不懂”或者觉得部分内容“重复”,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此,首先要通过课外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如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教学侧重于中药的性状鉴别,而中药资源专业可以在已学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如中药的道地产地、商品规格、品质评价等。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中药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应用更感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部分重点中药为例,介绍其鉴定过程中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2 《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设置应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实验课程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都反应实验课课时太少,每次实验课都很紧张,常常做不完实验或是只能草草写完实验报告,强烈希望增加课时。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提高实验课比重,增加实验课课时,能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正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以往每次实验课进行的实验项目较为单一,多侧重于某一类中药的显微鉴别,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如依据药典对某一中药进行鉴定,包括基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不同的实验项目可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组间共享,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了更多的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能对中药的鉴定、《中国药典》的意义及中药的质量标准有更深刻的体会。

设计性实验项目主要包括未知中药的鉴别(药材、饮片及粉末)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等,由于实验课时有限,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展以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为主,而未知中药的鉴别则可作为主要的实验考核方式之一,每组的实验方案以PPT形式作简单的报告,由教师和其他各组同学提问,报告组给予回答。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科研思维,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而期间的团队合作和PPT报告对学生们的能力也是很大的提高。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确鉴别中药品种的真伪及质量优劣的能力。但目前实验考核方式为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2~3种未知混合中药粉末鉴别),只要结果正确就能得分。这种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不排除部分学生猜的答案正确从而得分的可能性。而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为“照本宣科”,学生为节约时间,常常对着课本画图,而非将所观察到的显微特征进行绘图,这样实验报告的得分并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中药鉴定能力。

因此,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考核形式应多样化:一是增加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识别,这样,不仅能考察学生对中药的显微鉴别能力,还极大提高了学生辨认药材的能力。在学生对中药进行综合鉴别的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二是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这样不仅能更全面地检测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为以后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打下基础。三是强调实验报告过程中的思考与提高,例如在一般实验项目中不仅考察学生的鉴定结果和绘制的显微鉴别特征图,而且因地制宜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思考,例如水分/灰分测定结果偏高/偏低的可能原因,或者中药性状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对品质有无影响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观察并进行归纳总结,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中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综合多种鉴别方法,以鉴别药材真伪,并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从中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即是对实验过程的归纳总结,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本的实验考核方式,考核的并不是单一的鉴别能力,而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的并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3 应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中药鉴定学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还要注重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相结合[2]。中药鉴定学是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直观性强的学科,其四分之三的内容都是形态教学[3],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药材实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中药饮片展厅、展板、中药标本馆、校园中的药用植物等。在课堂之外,可引导学生自行前去观察,归纳总结药材的性状特点和鉴别的重点,理论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鉴别能力。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充分利用了课外时间,培养了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除此之外,我校中药传承班还开展了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实践活动,在药材市场,学生们不仅每天观察到大量的药材和饮片,对中药的产地、商品规格、真伪优劣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考察过程和实践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极大地扩展了视野,然而单靠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药鉴定过程中是不够的,不仅需要丰富的鉴别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多种鉴别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在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开展探究式教学与研究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并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都能够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而是可以将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去探究和研究。并可以结合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指导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或是与教师本人的课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多接触新方法、新技术,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总之,《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均应以学生为本,课程及实验设置应注重体现不同专业差异,加强实验及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能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达到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2]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2):30-31.

[3] 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9-120.

[4]肖井雷,刘玉翠,姜大成.浅谈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药房,2011,22(20):1917-1919.

浅谈技校《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技校,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需求日益增高, 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伪劣药品, 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知识, 而且还要熟练掌握鉴别中草药真伪优劣的技能以及寻找新药源的能力。在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参加毕业生择业时由用人单位主持的面试, 深切地体会到, 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的需要有较大的差距, 技校现有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内容。遵循社会需要的原则, 改革技校《中药鉴定学》教学的模式势在必行。

1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 教学目标的定位,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既要有认知目标, 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时, 技工教育者要清楚地认识到, 目前技校的学生大多数入学分数较低, 自我约束能力差;另外, 加上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偏见和自己认识上的偏差, 使得他们内心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因此, 教育者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 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老师是教育者、领路人, 只要我们的老师心中拥有太阳, 洞悉学生的心理, 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 和风细雨, 定然润物无声, 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我们的学生就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2 教学手段多元化, 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2.1 学导式教学法

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为主体, 导为主线, 教师改变以往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旧观念, 树立教师为导向的新思路。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工夫,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如我们在学习绪论这一章节时, 通过几课时的学习后, 要求学生思考并归纳 (1) 中药的来源有哪些? (2) 学习中药鉴定学的意义在于什么? (3)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有哪些? (4) 你能试着说一说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吗?

2.2 启发式教学法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1]。

我国“启发式教学”创始人孔子, 他就曾论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所以, 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尽量利用训练的可操作性, 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制作粉末制片时, 为什么常加水合氯醛液透化?为什么透化后滴加稀甘油少许, 再加盖玻片观察?

2.3 讨论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解决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和思维障碍。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比如在学习基本操作时, 我会提出 (1)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2) 怎样能规范、准确地量制

3 实践教学多样化,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实际, 注重实践, 手脑并用。尤其是性状鉴定法鉴定中药的技术, 不亲自实践, 仅靠看书、背书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的。

3.1 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 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2]。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技校学生的特点, 教师要认真地设计安排好每一次实践教学内容, 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实践课内容。

3.2 改革实践教学形式

对于技校学生中药材的鉴定技术的培养, 仍然以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 充分利用中药标本和饮品, 全天开放中药标本室以供学生识别训练;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体图像与局部放大图像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显微结构的观察和鉴定。另外, 学校应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开设一些比较前沿的中药鉴定技术和方法, 如气相色谱 (GC) 、红外色谱 (IR) 、高效液相色谱 (HPL)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这也是未来中药鉴定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独立人格和负责的态度[3]。因此, 我们应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出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德勇.启发式教学的条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 28 (6) :98-101.

[2]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 篇8

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教学分为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2部分。理论课系统介绍中药鉴定的理论和方法;实验课通过400种以上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实验和50种重点中药的显微和理化鉴别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 以培养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实际工作能力。但由于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 容易混淆的药物品种多, 类似的鉴别特征多, 涉及大量宏观和微观的鉴别内容, 加上现在中药商品市场不断变化, 伪劣药品层出不穷, 因此, 传统的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中药鉴定学实践

注:本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2007jyxm480)

教学的要求。为了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效果, 培养能“贴近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大专层次高级中药鉴定技术人才, 我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构建独立的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体系, 以加强学生中药鉴定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现将我校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1 改革目标

通过对我校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 建立新的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体系, 并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编写新的贴近实际的实验教材,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 运用科学的实践考核体系考核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将实践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 争取3~5年把我校中药鉴定学室建设成省级高职高专重点实验室, 从而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中药鉴定技术人才。

2 改革内容

2.1 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我校中药鉴定学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分校内和校外2部分。校内实验体系包括中药性状鉴定实验室、中药标本馆、网上数字中药标本馆、中药显微理化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园等;校外实践体系包括南陵县丫山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和全国著名的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等实习基地, 以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市场调查。

2.2 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以“加强基础训练, 注重能力培养, 贴近生产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 对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和调整, 既考虑到培养学生中药鉴定的观察、制片、制图等基本技能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常用中药鉴别技能的训练, 又加强了对当前市场常见伪劣药材的鉴别训练, 使教学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

2.3 改革实践教学形式

将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分为理论教学时采用实物、多媒体、挂图等进行直观教学,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在南陵丫山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习, 到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市场调查, 假期学生在家庭所在地中药房 (店) 进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另外, 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数字中药标本馆随时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知识进行学习和复习。

2.4 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实验、实践考核采取不同的形式。

(1) 南陵县丫山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中药原植物教学实习采用随机抽取部分中药原植物的方式进行考核, 以百分制记分。

(2) 中药显微鉴别知识采取随机抽取中药材横切面永久制片或中药粉末的方式进行显微鉴别考核, 以百分制记分。

(3)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形状鉴定是将400味常用中药分2学期进行考核, 并写出中药来源 (科名、种名和药用部位) , 此考核为达标考核, 2次400味中药全部识别正确为达标, 否则重考, 直到达标为止。

(4)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调查和假期学生在家庭所在地中药房 (店) 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 教师根据调查报告情况考核, 评定成绩。

3 实施

3.1 实践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如对中药标本馆、校内药用植物园、南陵县丫山实习基地等处充实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原植物等标本品种数量, 更换和增加实验室设备等。我校已投资200万元在南陵县丫山建立了占地近30亩的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基地, 基地建设既考虑到药用植物学中植物形态学、分类学知识学习的需要, 也考虑到中药鉴定学中中药原植物教学的需要;校内已建成占地15亩的药用植物园, 目前已种植药用植物近千种, 为国内高职高专类学校一流的药用植物园。

3.2 建立网上数字化中药标本馆

将中药材标本和饮片拍成数码照片并配文字说明介绍其来源、产地及加工、性状鉴定特征等知识。

3.3 建立亳州实习基地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 其业务遍及全国, 市场行情基本可以反映社会上中药质量状况。我们在2000年和2001年曾2次带领试点大专中药班学生到亳州进行为期1周的中药材市场调查,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和亳州药监、药检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 将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作为我校中药鉴定学教学的实践基地, 将每届学生安排一定时间到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进行市场调查, 并选择中药经营类公司和中药饮片生产公司各1~2家进行重点调查, 让本门课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3.4 编写实验指导教材

在我校原来使用的实验指导基础上修改和充实有关内容, 使中药鉴定学实验内容更加丰富, 更有代表性, 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3.5 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以该标准真实地评价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下的教学效果。

4 教学效果

通过对我校实验资源的整合, 建立新的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体系;使用新的实验教材,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和科学的实践考核体系, 取得显著成效。

(1) 中药专业学生通过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的系统训练后,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的技术和能力明显增强, 中药鉴定学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所学知识贴近市场, 能较好地适应和从事中药鉴定工作, 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中药鉴定技术人才。

(2) 中药性状鉴定实验室、网上数字中药标本馆和校内药用植物园全天开放, 使非中药药学类专业如中医、护理、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学生也能学习中药鉴定的有关知识, 让医药携手, 共同打击伪劣药品, 同时也向非医药类专业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 普及中药鉴定学知识, 使全社会关注中药的真伪、优劣。

(3) 通过在亳州对有关企业重点进行市场调查, 并与有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让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 为以后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奠定基础。在亳州进行市场调查时, 教师可结合市场伪劣药品情况选题, 进行相关科研活动, 从而达到产学研结合的目的。

5 主要特色

(1) 我校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自成体系, 除了有校内的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等其他学校都具备的实验场所外, 又有校外南陵县丫山野外实习基地和全国著名的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作为实践场所, 以供学生实习和市场调查。故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全国同类学校同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2) 加强了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训练了学生鉴定中药的实际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中药性状鉴别以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如中药性状鉴定实验室、网上数字中药标本馆和校内药用植物园全天开放, 既向中药专业学生开放, 也向中医、护理、针灸、推拿、中医美容、旅游管理、康复治疗、卫生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各专业学生开放, 同时也向社会开放, 以普及中药鉴定学知识, 共同打击伪劣中药商品,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准确和有效。

(4) 教学内容面向市场。通过到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市场调查, 学生假期在家庭所在地中药房 (店) 进行社会调查, 加强了师生与一线中药工作人员的联系, 了解市场动态和信息, 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实际,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

手机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9

前几年智能手机兴起时,家长和教师多是极力反对上学用手机的,很多中学甚至将它作为违禁物品。如今,智能手机之所以能成为教学辅助工具,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我校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100%。

2.手机流量套餐价格便宜,同学们手机套餐中的流量一般都在1~2G,无线上网的WLAN流量更多。

3.智能手机中的各项软件功能繁多,专业方面的APP种类越来越多,丝毫不逊色于电脑软件。

目前,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主要使用以下几个功能。

一、手机的拍照功能

现在智能手机的像素都不错,清晰度很好。好的智能手机拍出来的相片甚至不逊色于专业相机。理论课上有时讲课比较快、内容比较多的时候,会让学生把教学PPT拍下来,课后消化整理。有利于提高课题讲课及听课效率。课后通过检查整理的笔记及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避免学生拍下来不看的问题。

中药鉴定技术实验实训课中的中药识别需要学生长期反复地辨认中药,实验实训课很难做到随时让学生学习。最近几个学期里,尝试让学生把学习的中药分组拍下来,在手机里编辑图文报告。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通过看、嗅、摸等方式认识中药,再在课后编辑图文报告不断重复看拍下来的中药图,不但复习了中药还编辑成了自己的中药图文报告。因为是电子的,容易保存,也不会要交给老师自己就没有了。便于学生随时学习、回忆学过的内容。中药辨识学习结合手机拍照功能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增强很多。

手机拍照功能在中药显微鉴定实训课中的应用则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难度。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缺失,以前显微鉴定实训为了提高学生显微鉴定能力,都是每一组、每一个实验小项目亲自看显微镜进行指导评判。否则很难确定学生是否做了实验和做得是否正确。这样上一次实训课下来真是累到不行。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学生用手机就可以把显微特征拍下来,清晰而美丽。甚至能在拍下来的图片上标注显微特征的名字。而后萌发在显微鉴定实训教学中使用手机拍显微图片的想法。在三个学期的实践中,学生为了拍出清晰而美丽的显微图片,往往会想各种办法,实验上更是精益求精,上显微实训课时明显更认真,对各种显微特征了如指掌,显微鉴定水平明显比以往同学要强。虽然他们实验的时候可能只是为了拍出好看的图片,或者比别的同学拍得好看。如果不能先调好显微镜知道是什么显微特征,则是不可能拍出来像样的显微图片的。

二、手机的存储功能

以前一旦要给学生发专业资料,必须打印出来,现在手机存储量大幅增加,有什么好的教学资料可以直接发电子版给学生。而且很多专业的参考书都做成了电子书籍,学校图书馆里有大量电子书。智能手机通常都有WPS之类的办公软件或相关读书软件,放在手机里,携带方便,随时可以看,避免资源浪费。

三、手机的上网搜索功能

现在智能手机的搜索功能很强大,有时在课堂上为了活跃气氛,会故意准备几个学生感兴趣又不太了解的内容,当堂让学生用手机搜索相关内容,然后读出来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帮助那些手机上瘾者学习怎样用手机获取有益的资料。

课后留一些需要用手机上网搜索资料完成的作业,让学生体会手机不但可以玩,还可以用来学习。其实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用手机学习。既然手机已经无法避免,就要想办法利用它。

四、手机的录像功能

手机录像功能是我在中药鉴定实验实训课中应用比较多的一个功能。随着手机拍照像素的提高,手机录像效果越来越好。中药除了显微鉴定还有理化鉴定,理化鉴定实验虽然有实验结果的判断,但是过程同样重要,部分实验可以采用学生录制视频的方式把实验过程录下来,更容易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和不足。

手机录像可以用于学生微课制作。近两年,制作微课是各学校很重视的一项工作。微课如果要精美,则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我把一些教学内容布置成作业,让学生用手机想办法制成微课,鼓励学生发布到网上。从内容整理、编辑,到最后形成录像,过程中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 篇10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1,2]。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3]。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4,5,6]。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7]。

2 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

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 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 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中药鉴定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激发以及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中学生构建掌握了新的知识。

教学中,首先简单和学生一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主要引导复习的内容集中在中药鉴定学中需要应用的知识。通过复习,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利于后续学习中对这些知识更娴熟的应用,在串联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和适量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交互作用的产生,当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时,即产生了认知冲突。如将正品大黄和土大黄饮片实物给学生,让其辨认哪种是正品;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给学生,让其分别辨认等。利用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学生会知道正品大黄来源于蓼科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利用中药化学的知识了解到大黄主要含有蒽醌衍生物、鞣制等物质;利用中药学的知识知道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因为没有正品大黄和土大黄的原植物所以无法辨别两者,也不知道土大黄是否和正品大黄存在化学成分和功效的不同,更不了解为什么要区别这两者。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此问题后,也能够想到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如对两种大黄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化学成分的不同从而区别两者等。但对于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一一辨认出来,一时找不出更好的方法。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同时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确有帮助。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认知冲突的设置需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原则。如以上两个冲突的设置可以在总论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中药鉴定学习的任务和意义等新知识;也可在各论的学习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大黄鉴别要点以及黄芪、桔梗和板蓝根性状鉴别中的横切面的区别。只有适时的设置冲突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但如果冲突设置的太激烈,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不仅无法解决而且根本找不到任何解决的线索,甚至是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难点,专家学者都在为此讨论,也许学生会感到绝望。冲突也不宜过多,应一步一步设置呈现。否则学生感到似乎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中药鉴定学又有太多内容,望而生畏。只有适时、适度和适量的设置认知冲突才能达到设置冲突的目的。

3.2 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习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 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去发现这些准绳’”,这与我国的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中心意思不谋而和,都是讲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教师主导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等广泛内容。再创设学习情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主导,但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目标。

在中药鉴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条件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不论是实验课还是理论课的教学,教师都为每个小组提供药材标本、显微镜和简单的理化实验所用的试剂。如不能提供给每个小组电脑和上网条件或课时有限,可提前将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给学生,方便他们课前查找相关材料。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期组织和准备,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设置问题可利用的方法很多,如教师可加以引导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在西洋参的教学中,可提出市场有以生晒园参代替西洋参或以次充好的现象,如何辨别?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生心态的观察。教师不应以居高的态度和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已有的材料开始分析解决此问题时,教师应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努力营造出平等、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揣摩其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的鼓励,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如随机参加不同小组的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可用显微鉴别的方法来区别茯苓和猪苓,但在做显微临时制片的设计时却错误地用了水合氯醛进行加热透化。此时教师首先需要肯定想到用显微鉴别方法解决问题是很好的思路,然后再提示学生是否去翻阅一下实验教材的内容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这样既锻炼了其自学能力也不会挫伤其积极性。又如有的小组的学生总是很少发言,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应注意观察,找出原因。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够还是信心不足?是缺乏兴趣还是性格问题?找出原因后,“对症下药”,珍视他们特征,因材施教。在整个情境创造中,教师始终应把握好学习目标,做好引导作用,切不可离题万里,天马行空。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成效。

3.3 探究建构新知,归纳梳理总结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不管教师如何出色,都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习情境完备,学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如西洋参的鉴别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如何鉴别西洋参的真伪优劣。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老师的点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材料,分别用找出了西洋参的形态学特征,显微特征,找到了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殊鉴别反应,想到用特异基因序列来鉴别等。这些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查得的资料和实验材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学生学会了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方法鉴别了西洋参的真伪和优劣。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和学习中得出了一些结论,解决了部分问题,获得了相关知识。之后,还应组织他们对这些收获进行总结,课堂发表,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对新构建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系统归纳,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帮助学生整理能进行微量升华实验的中药有大黄、丹皮、斑蝥、青黛、薄荷、安息香等。那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微量升华的成分是什么?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明确了微量升华实验的意义、应用范围和原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4 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构建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重要。

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评价内容由重知识记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更多的倚重多元化体系评价。评价体系采用由单级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

在中药鉴定学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中,自我评价的指标为学生自身是否认为通过学习有了知识的扩展和能力的提高。首先让学生撰写中药鉴定学的学习体会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可给出自我评分表,让学生自己打分。自我评分表项目可涉及如显微鉴别方法的掌握、利用生物鉴别法可解决的问题等等。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指标为个人对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是否能和其他组员和谐配合。如每个学习小组的组员都需根据评价指标总结本组其他组员的表现,给出评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参与和细心观察,给出每个学生的评价,评价指标为:组内讨论积极程度;小组总体目标完成情况。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指标为:笔试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此种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在中药鉴定学的第二课堂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中药鉴定的理论、实验和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进行了部分实践,获得了一定经验和体会。但由于中药市场的复杂多变,中药鉴定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不同地区教学条件的差异,我们的教学观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不同学科的教学也有各自特点。如何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适当运用教育理论,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过程。对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借鉴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凤琴,郭庆梅.中药鉴定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J].药学教育,2008,24(3):30.

[2]乌莉娅.沙衣提,徐海燕,盛萍.《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8):89.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333-339.

[4]于淑儿,范彬彬,单来君,等.“自主建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改实践与探索,2005,10:1-2.

[5]万云英.现代国外教学流派[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217.

[6]莱斯利.斯特弗,杰里.盖尔著,高文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杜跃军,谭万龙,毛向明,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医科院校教师素质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3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论文04-25

中药鉴定学归纳04-16

中药鉴定学讲座05-05

中药鉴定传统方法05-09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05-11

中药鉴定学1范文05-23

中药鉴定学11范文06-06

什么是中药鉴定学07-15

中药鉴定学22课件05-12

中药学鉴定学05-13

上一篇:兴趣驱动法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活动